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填空

1毛泽东批判电影《武训传》是诬蔑(中国革命)诬蔑(中国历史)诬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

2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在建国之初首开了混淆(文艺问题与政治问题)用(政治斗争和群众运动)代替(文艺批评的恶劣先例)。

3胡风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批评家)。

4小陈一家英雄性格的核心是(对革命的赤胆忠心)。

5黄新英雄形象核心:(对党和组织的无限忠诚)。

6《红旗谱》最突出思想成就是(成功塑造三代农民英雄形象)。

7朱老忠作为第二代农民英雄特有的思想性格(学会了做人必要地等待和忍耐,并积极寻找新的斗争方法和道路)

8《红旗谱》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9《三里湾》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民族化大众化风格)

10中国当代诗歌选择的是一条(民歌加古典)的发展道路。

※11中国当代诗歌核心观念是(诗服务于政治,诗与现实生活,人民群众相结合)这样一种泛政治化。

※12中国当代诗歌主要诗歌体式一是(强调对生活的再现,纪实的诗)二是(直接呼应政治运动的政治抒情诗)。

※13中国当代诗歌从内容上主要可分为(赞歌)(颂歌)和(战歌)。

14中国当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突出特点是(用“大我”的共性代替“小我”的个性)。

15郭小川诗歌创作除早期尝试以外主要经历了(爆发期)(探索期)(成熟期)以及后期几

个主要阶段。

16郭小川诗歌创作道路的突出特点(战士诗人的自觉意识和定位)。

17长诗《放声歌唱》主题就是(歌颂祖国建设新貌)歌颂(领导着建设的党和领袖)。

18杨朔散文通常一边(描写景物)一边(刻画人物),并将二者巧妙联系起来,从而创造

出所谓诗得意境。

19刘白羽散文给人的整体审美印象是(宛如进军的号角,高亢嘹亮,但有时不免显得刺耳)。20杨朔散文给人的总体审美印象(犹如一个精巧的手工艺品,玲珑剔透,但失之匠气)。

21《茶馆》最突出的外部表现特征是(空前的时间跨度与人物含量)

22归来诗歌第一个特点的作品;艾青的《在浪尖上》、《迎接一个迷人的春天》、穆旦的《演

出》公刘的《伤口》赵恺的《我爱》流沙河的《故园九咏》、邵燕祥《记忆》胡昭《山恋》。

23.解放区的文学传统是(战争文化)规范下的文学创作。

24.《青春之歌》对于当代文学史的最大贡献是(以细腻的笔法塑造了多种类型的知识分子

形象,特别是较为成功的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典型形象)

25.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社论

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取代了过去长期使用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提法。

26.社论根据第四次文代会精神,把“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方针)确立下来。

△27.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标志着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真正深入,自此,全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

论。

△28.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

△29.1985年以来,西方20世纪的理论批评著述大量译介到中国来,更为新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建设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养料,有力的促进了批评方法的变革。影响较为广泛的是(心理学批评)、(形式批评、)(文艺批评)和(社会历史批评)。

△30.《立体交叉桥》标志着刘心武的小说进入了立体交叉的世界。

31.谢冕、孙绍振、徐敬亚分别写了《在新的崛起面前》、《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崛起的诗群》等文,为新诗潮推波助澜,故被称作(“三个崛起论者”)

32.李杰的《田野又是青纱帐》

33. 《狗儿爷涅槃》和《桑树坪纪事》是两部探索剧。

34.沙叶新十幕话剧《陈毅市长》,为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创作的《马克思秘史》,幽默喜剧《寻找男子汉》,《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

名词解释

1色空观念说:是俞平伯“新红学”重要观点之一。认为:《红楼梦》主导思想观念就是色空观念。

2情场忏悔说:是俞平伯“新红学”重要观点之一。认为:《红楼梦》主要情感内涵是作者的一种情场忏悔,也就是说是作者对自己一生情感经历的反思和玩味。

3 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内涵丰富而又复杂其核心含义在于承认或不否认生活经历生活与安全的重要性的前提下突出强调作家立场、观念以及激情等主观世界的东西对于创作的根本性作用。

4“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党和国家(及以党代政)在1956年5月正式提出的发展和繁荣我国科学与文艺事业的重要方针。在双百方针得到贯彻落实的日子里科学与文艺事业就呈现生机获得成绩发展,相反则出现曲折导致败落。实践证明“双百方针”是发展繁荣科学与文艺事业的必由之路。

5文化大革命:⑴是在1966年5月~1976年10月间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给国家给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⑵这次民族浩劫是党和国家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以来极左思潮和左倾政治路线不断发展恶意膨胀的结果。

6纪要:全称《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纪要》是江青一伙在在文革期间推行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污蔑建国以来的文艺界被一条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政”;将双百方针影响下的一些有价值有见地的思想观点诬蔑为“黑八论”;将广大作家及作品污蔑为“黑作家”“黑作品”。《纪要》不仅完全否定了建国“十七”年的文艺工作,也根本否定了“五四”以来新文化新文学的光荣传统,是江青一伙制造文学沙漠文化沙漠的铁证。

7样板戏:江青一伙将1964年全国现代京剧观摩中推出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八部戏剧作品窃为己有。并按“三突出”的模式加以改造。封为“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样板”。这些作品虽有其成就与特点,但因对生活过度净化、美化而存在明显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是文学革命的典型形式。

8三突出:是江青一伙抛出的文学革命理论命题之一。主张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时应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9阴谋文学:是“文革”期间有政治野心家阴谋家授意炮制的“土解政治纲领,服务政治阴谋”的文艺作品。如小说《初春的早晨》《虹南作战史》;电影《欢腾的小凉河》《反击》;话剧《盛大的节日》等。

10山药蛋派:也称“山西派”是指以赵树理为领袖,马烽西戎为主将的山西作家群。是一个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接近创作流派的创作群体。①取材山西现实农村生活②配合农村创作

观念视角③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重视故事性和语言的通俗是其共同特点。

11天安门诗歌运动:1976年4月清明节前后,人民群众掀起了一场以悼念周总理逝世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诗歌运动。主要利用诗词形式表达人民对“四人帮”祸国殃民的愤怒与声讨,对光明与理性的呼唤。歌颂合怀念周总理。这场运动由政治而引发,指向政治以文学的形式表现。诗歌具有极强的现实功利性与战斗性,“4.5”诗歌运动宣告了“假大空”文革文学的末日,成为新时期文学的发端。

12伤痕小说:“伤痕小说”是一代中国人在“文革”后发出的第一声悲鸣和怒吼。其主要思想倾向是揭露和批判“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性内乱所造成的影响,展现“文革”给人民带来精神和肉体上的创伤。

13反思小说:是略晚于“伤痕文学(小说)”出现的一种小说潮流。是在伤痕小说社会内容上的扩展与深化。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路的曲折过程联系起来,深刻揭示了建国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提出现实主义深化主张。主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人民主题,二是关于人的主题。这两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表现文学在这一时期向“人”自身的回归。

14改革文学:是当代文坛上反映改革风云、描绘改革开放从体制变革到普通人生活与情感、思想与心理变革壮丽图景的文学。兴起于70年代末,在80年代前半期盛极一时,80年代中期衰落。改革开放的时代为它的兴起提供了现实的基础。作家感应时代呼唤革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则直接催生了“改革文学”

15后先锋小说:80年代后期的小说创作流派,以文体形式探索和叙述方式的变化为显著特征。作品逃避和超越了现代派文学中的概念、文化等意识形态。而回到了文本的游戏和叙事操作上来。小说关键由“写什么”转变为“怎么写”,把叙述置于故事之上,拓展小说功能和表现力,强化小说感觉、语言风格。这种探索深化了人们对小说本体的认识,但由于取消了生活事件的确定性,也减弱了小说的社会现实意义。主要作家有马原、洪峰等。

16,“冰糖葫芦”结构形式:“冰糖葫芦”结构形式将彼此并不连贯的16个片段、10件事集中在陈毅身上,且前后关联、照应、浑然一体。场戏虽然没有统一的矛盾冲突,但大部分场次都在各自集中的场景中展现了围绕人物性格的冲突,它既保证了突出陈毅这个主人公,创作意图的实现,也没有原理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

17.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召开的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是文艺界最高级别的会议,研究决定国家的大的文艺方针政策。

18.钗黛合一说:是俞平伯“新红学”重要观点之一。认为:宝钗黛玉两个人物形象虽分而合,合二而一才真正代表了作者人格理想和美学理想。

19.朦胧诗:7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一种深沉凝重含蓄美的风格,代表人物有舒婷,顾城,北岛,杨炼等他们受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摆脱古典主义的模仿性描写和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在表现手法上以象征主义为中心追求意象的多义性,组合新的形象系列,造成细节清晰而整体朦胧的艺术特色。从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开始了中国文学的全面革新和突破。

20.第三代诗:是继朦胧诗之后,诗坛出现的更新的诗潮,它酝酿于80年代初于80年代中期成熟,它是一个异常纷杂的诗歌浪潮,旗号林立,各流派各团体都有自己的理论主张和艺术追求,它们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分成两大板块:新传统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21.《随想录》:是巴金新时期散文的代表作,也是作者长期探索、深刻反思的真实记录。从1978年秋开始写《随想录》,并陆续在香港的《大公报》和《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到1986年9月,巴金终于完成了150篇的《随想录》的写作,按时间顺序,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五种。它不仅是巴金晚年呕心沥血建成的一个丰碑,而且是中国当代散文史上的一块丰碑。《随想录》的最大成就,就是敢讲真话、讲真话、抒真情、求真理是《随想录》的总主题。(此题为名解或简答)

简答

1当代文学特点:

⑴异常强烈的政治色彩;⑵强调重大社会题材和主题;⑶突出英雄形象塑造(正面人物中的英雄形象);⑷情感基调昂扬乐观形式语言平易通俗;⑸一直标榜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2新红学中主要建树?⑴关于作者的考证:考证出作者曹雪芹的主要社会经历事迹等⑵关于版本的考证(红学的分歧版本学)⑶关于《红楼梦》艺术特色的成就的研究考证。

3发动批胡风的原因(为什么要批胡风)?

⑴是“左翼文学”阵营内部矛盾斗争的继续⑵讲话发表以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胡风仍不肯放弃自己文艺思想去认同毛泽东文学思想⑶在多次的批评劝说之后仍坚持自己的观点立场,并提出反批评⑷“左倾”错误不断加深。

4.《三里湾》民族化大众化艺术风格的具体表现?

①在情节结构安排上讲求情节连贯完整与结构平易通俗这是中国传统叙事文学第一大稳定特点②在人物描写上主要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刻画人物,绝少脱离人物外部言行心理刻画描写中国传统叙事文学第二大稳定特点。③在语言运用上完全是朴素干净的日常用语。不仅是人物语言这样,叙述人物语言也是这样。

5柳青创作道路特点?

①一生心系农民关注农民生活,探索农民命运,但不是站在一个普通农民立场来表现农民

生活的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抓住关系农民命运历史时刻回顾农民过去,展望农民未来

②长期坚持深入农民生活,走与农民向结合的道路。他做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大限度成

一时之楷模。

6《创业史》突出刻画了梁生宝怎样一些思想性格?(以梁为思想核心)作品围绕听党的话,坚定不移跟党走这样一个核心,突出刻画了梁生宝以下三个方面思想性格:克己奉公的集体主义精神;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志在天下的理想和情怀。

7当代政治抒情诗的主要艺术渊源?

一方面是中国新诗中崇尚力量的浪漫派诗风,特别是三十年代左联诗歌和艾青田间的诗以及抗战期间的政治鼓动诗。另一方面西方十九世纪浪漫派诗歌尤其是苏联革命的诗歌的影响。如:马雅可夫斯基。

8闻捷的《吐鲁番情歌》的思想艺术特点?

①把爱情与理想劳动相结合起来歌唱,表现了时代青年崭新的精神风貌。②在特定民族生活习俗的基础上选择典型细节或场景写人抒情,洋溢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③借鉴小说散文的某些手法,通过写人叙事来抒情达意。

9杨朔散文艺术特点?

①选取平凡的生活与普通的人和事,开掘和表达独特的思想感受,是其在选材立意上的特

点②在表现形式上努力创造诗得意境,借景抒情,托物言志。③行文曲折,结构精巧,是杨朔早期散文的又一大特点④简洁明快,清新秀丽是其散文的又一大特点。

10新时期初期,反对工具论从属论批评家的主张?

①主张恢复文艺的特性,反对把文艺变为政治的附庸。②主张恢复文艺以审美为中心的多

种社会功能反对狭隘的政治功利主义。③主张恢复文艺与生活相联系反对唯意志论干扰文艺。④恢复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科学理解,反对片面的诠释马克思主义。

11工具论从属论对文艺工作的危害?

从属论、工具论由于违背了文艺创作的一般规律,从而导致了文艺工作中的许多错误:①他取消了文艺的独立地位和独立价值,长期以来,政治与文艺的关系由“父子”转至“主奴”关系,终于沦为“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工具②与此同时,他一方面庇护者那些图解政治、

图解政策的粗制滥造的作品,另一方面又扼杀了许多具有思想和艺术独创性的优秀作品。③他为粗暴的行政干预、专横的政治裁决提供了口实,使“抓辫子、打棍子、戴帽子”之风盛行,助长了文艺界“左”的倾向的发展。

12.“伤痕小说”的重要特点?

①是对文学真实性的回归。写真实、吐真情、揭真相为基本追求,具体的、深入地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和广大人民的不幸遭遇,恢复了现实主义文学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使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得到恢复。②高扬“人”的大旗,表现人的主体意识觉醒和人道主义精神,是“伤痕小说”的第二个特点③一是大胆描写人的内心世界,如冯骥才的《啊!》;二是肯定人的个性的丰富复杂,如刘心武的小说《我爱每一片绿叶》;三是肯定人的基本权利和个人尊严,如刘心武的《爱情的位置》,突破了题材的禁区;四是写人的命运的无常与多变,如肖平的小说《墓场与鲜花》。④恢复并强化了文学的社会批判功能。这些作品的结尾大多是悲剧,但在作品深层涌动的却是乐观主义情绪,他们相信党和国家能够在短时间内肃清流毒,医治创伤,向前发展。这种乐观的情绪,才是作家真诚表达的心愿,也是“伤痕小说”的精髓所在。

注:伤痕小说失误(这些作品的结尾大多是悲剧,但在作品深层涌动的却是乐观主义情绪,他们相信党和国家能够在短时间内肃清流毒,医治创伤,向前发展。这种乐观的情绪,才是作家真诚表达的心愿,也是“伤痕小说”的精髓所在。)

13、“寻根小说”出现的独特的文学意义:

①“寻根小说”的出现,具有独特的文学史意义,这首先表现在它打破了当代文学此前各种思潮所体现出的单一的政治视角。“寻根文学”着眼于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以文化意识取代政治意识。“文化”成为此事文学创作的主题性话语,即便是政治问题也纳入文化语境中进行阐释。这对打破建国后的文学长期处于政治制约下的一体化格局有深远的意义,为80年代末“众声喧哗”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②“寻根文学”的创作实践,打破了现实主义独尊的格局。“寻根小说”在总体精神上表现出浪漫主义倾向,但其艺术取向是多元的,糅合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多种表现手法。作家们在充分吸纳外来经验的同时也着力挖掘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寻找到切合自己的艺术表现方式。

14新写实小说与先锋小说区别和联系?

区别:①从思想层面看先锋小说是反大众趣味和大众成规的,表现出出世高蹈的姿态。新写实小说则表现出对世俗人生、大众趣味的亲和。②从技术层面看,先锋小说刻意于技巧上的翻新,表现出对大众阅读习惯上的对抗,而新写实小说则以传统的写实为基础,表现出对大众阅读习惯的认同,甚至投其所好的制造出内容上“可读”的文本。

联系:先锋小说的一些特质也被新写实小说所吸纳①一些由“先锋”转向“新写实”的作家在写实得大框架中,探究写实的多种“新”的可能。力图产生新的效果。如苏童。②有些新写实作家虽然没有写过先锋小说,但他们受到过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因而作品中表现出与先锋文学的亲缘关系。

15、残雪创作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包括中篇小说《黄泥街》和短篇小说《瓦缝里的雨滴》、《污水上的肥皂泡》。第二阶段:包括中篇小说《苍老的浮云》,和短篇小说《旷野里》,《布谷鸟叫的那一瞬间》,《天窗》。

第三阶段:长篇小说《突围表演》,短篇三则《天堂里的对话》,以及90年代发表的《思想汇报》,《一个人和他的邻居及另外两三个人》等

△16、汪曾祺小说的写作特点?

①汪曾祺擅长描摹带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的乡土民情、奇风异俗,以及由此构成的的

独特的景观和文化氛围。②松散自由的结构,是汪曾祺小说文体的主要特点。③汪曾

祺的语言有中国传统文学的韵味,淡薄悠闲,叙若家常,却功力深厚,体现出洁净、质朴、精炼、典雅的特点。

17.贾平凹长篇小说《废都》的主题?

《废都》呈现出一副人们在精神家园荒芜、终极关怀丧失后的触目惊心的图景。小说通过主人公庄之蝶与周围各色的人物关系,织成一个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网,借助对形形色色的作家、艺术家的描写,剖露了社会转型中各路文化精英的没落心态。在作者看来,其堕落代表着文化的沉沦,他们的绝望,意味着文化的绝望。小说中这类精英无一例外地由名人而闲人,由闲人而废人,直至沦为垃圾。其中以庄之蝶沉沦于“性”最具典型,他最后死在企图逃离文化废都的车站里,这种迟来的自我救赎显然软弱而无望。

18.莫言小说的叙事特点?

莫言小说最具特点的是他的叙述方式。在《红高粱家族》中,作者形式上将叙述视角定位在第一人称“我”的位置上,以“我”的口吻叙述祖父母余占鳌、戴凤莲和父亲豆官的抗战经历,但在叙述中,叙述人又突破了第一人称的限制,栩栩如生的讲述了解放后出生的“我”根本无法亲历的故事。作者实际上是将叙述忿入了父亲的视角,或者干脆甩开第一人称视野,在第三人称全知叙述中展开叙述。这种特殊的叙述方式,一方面使整个作品看上去是“我”在叙述自己家族的故事,给人很强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另一方面又获得了第三人称全知叙述那种视野的开阔性。

19.归来诗歌的特点?

①呼唤真实,回复诗歌的真实性传统,是归来诗人重获创作权后最初的呼声。

②歌咏“归来”,诉说冤情,袒露心志,是归来诗人创作的共同主题。

③回忆“自我”,反思历史,将鲜明的艺术形象与强烈的批判精神与理性思辨融为一体,

是归来诗人诗作的又一特征。如:绿原的《又一个哥伦布》、曾卓德《悬崖边的树》、牛汉的《巨大的根块》、《半棵树》、《华南虎》。

④在诗的艺术风格上,诗风大多由过去的单纯、明朗转向深沉、凝重,诗笔雄健,体现了

中华民族文化源流与文化心理,具有浓郁的思辨色彩。

20..反对“从属论”、“工具论”的批评家在新时期所提出的意见?

其一,主张恢复文艺的特性,反对把文艺变为政治的附庸。(前提)

其二,主张恢复文艺以审美为中心的多种社会功能,反对狭隘的政治功利主义。(地位)

其三,主张恢复文艺与生活的联系,反对唯意志论干扰文艺。

其四,恢复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科学理解,反对片面地诠释马克思主义。

21..80年代中后期散文发生变化的主要表现?

第一,散文观念的突破。在改革潮流的冲击下,散文是心态的流露,不应有任何框框和规范,有一篇散文就应有一种新的写法,散文是任人驰骋的广阔天地。

第二,审美内涵的丰富。这一时期的散文题材有了新的拓展,审美内涵更加丰富和多样。1922年,贾平凹在创办散文刊物《美文》时,明确提出了“大散文”的主张。散文摆脱了传统散文的构思模式与审美格局,向本体与多元发展。

第三,在散文作者的构成上,呈现出多元的态势。

22.孙犁散文特点?

第一,短小精悍、晶莹剔透是孙犁散文的一个显著特色。他的散文篇幅不长,他有意将人物、食物、场面浓缩在一个极短暂的时间和狭小的空间之中。

第二,孙犁的散文以小喻大,以情感人。他惜笔如金,努力在每篇作品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第三,孙犁擅长勾勒,精于素描。他勾勒人物,线条简约、准确、流畅。他用字极为俭省,他将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镶嵌在最合适的位置上。

23.张中行散文特点?

第一,能抓住最足以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事例进行叙事言情、生发议论,是张中行散文的显著特色。

第二,善于熔裁、善于将不同属性的食物穿梭在一起,进行考证评说、过滤筛选,是张中行散文的又一显著特色。

第三,张中行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他习于短句型写作,运用叠词、顶针、排比、比拟等修辞手法,将古汉语有生命力的成分与现代生动口语掺糅在一起,且有

行云流水之感。

24..80年代探索戏剧(话剧)的特点?

第一,剧作家不再是单纯的从写实与非写实角度去衡量作品的审美价值,而是在追求形式的同时融入戏剧家对民族文化、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思考,从而挖掘出生活的丰富内涵。

第二,本时期剧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剧作家不在满足于表层的,肤浅的再现社会现实,复制生活,而是将艺术触角伸向深层结构的社会人生,挖掘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表现自己对现实人生与历史文化的独特感悟与阐释。

第三,,本时期剧作的另一个特点是,一些剧作家在思考社会、人生的同时,力求站在时代散文高度去挖掘、剖析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探求这种文化心理的历史变异,以及人们为摆脱古老传统的惰性和历史羁绊所经历的痛苦的心灵历程。25..80年代探索戏剧的成就?

首先,剧作家主体意识得到深化,戏剧结构日趋多样。其中,采用最多的是非情节式的散文式结构。

其次,本时期的剧作家立足于创新,广泛吸收了西方表现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主义等戏剧得方法,使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样,进一步扩展了话剧的表现力。

26..峻青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一,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第二,情节惊险曲折赋有传奇性;第三,注重景物描写和气氛的烘托,具有抒情性;第四,悲壮的审美风格及艺术风格。

27..概括王愿坚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一,刻画英雄形象,努力挖掘英雄性格当中的精神财富;

第二,采用横断面的方法突现英雄性格的某一侧面;

第三,注重通过细节刻画英雄性;

第四,高亢激昂的艺术风格。

28..茹志娟小说的艺术特点?

第一,不正面表现生活的巨流大波,而是截取一朵浪花一片微澜,精心描绘以反映时代的风貌;

第二,不展开对人物性格广度的描写,而是抓住某一突出之点深入挖掘人物心灵的奥秘。

第三,构思精巧,善于提炼细节或具有象征意味的道具,结构作品抒发情怀。(规律:故事越单纯,细节越有用武之地)

第四,优美细腻的审美风格。

29.刘白羽散文的艺术特点?(选材立意、表现形式、语言运用)

第一,在选材立意上;强调光明的歌唱和理想的张扬,追求散文催人奋进的号角作用;

第二,在表现形式上;在浓墨重彩的勾勒和描绘之外,更多借助强烈感情的感染力和议论升华的说服力;

第三,在语言运用上;以绚烂的词汇和铺排的句式为特点。

30..秦牧散文的艺术特点?(亲切,深邃)

第一,选取广泛的题材,努力开掘生活哲理,表达丰富的生命情趣;(选材立意)

第二,借助渊博的知识,以谈天说地,辨析名物的方式抒情达意。(表现形式,手法)

第三,想象丰富,连类广远;

第四,语言朴实,亲切,词汇丰富,尤多新颖深切的比喻和充满智慧的警句。

31.概括林道静人物形象?

三十年代中国由进步学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其性格发展有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反抗包办婚姻,争取个性解放阶段;

第二,投身革命;

第三,加入共产党,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32.三个崛起论者的主要观点?

谢冕对新诗的探索和创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他指出,在新的挑战面前,一批新诗人在崛起,他们不拘一格,大胆借鉴西方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写出了一些看似古怪实则新异的诗篇,新诗的探索赋予了某种合理或合法性。孙绍振一方面支持谢冕的看法,另一方面又将此上升到“新的美学原则的高度”来认识。他认为,这股诗潮的崛起与其说是新人的崛起不如说是一种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所谓“新的美学原则”即是不屑于作时代精神的号筒,也不屑于表现自我感情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徐敬亚更是对朦胧诗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诗人的诗学态度、文本实验及风格特征等,做了既系统又具体的阐释,犹如一篇中国现代主义的宣言书,在文学界激起了轩然大波,从而把朦胧诗的论争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论述

1论述《创业史》史诗结构?

①以人物为中心的结构特点

②②从“题叙——结局”的结构框架

2《祝酒歌》所体现的郭小川抒情诗歌的特点?

①鲜明的时代精神与奔放的内在情感这是郭小川诗歌的内容上的主要特点。②铺张直捷的

表现形势与强烈的鼓动性这是郭小川抒情诗表现形式与手法上主要特点。③丰富比兴手法与多样化的诗体形式,这是郭小川特点也是其贡献。

3《茶馆》艺术表现形式上的根本特点?

①《茶馆》艺术成就是辉煌的,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将永世为人称道。②空前的时间跨度与人物含量,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独特的幽默风格等等,无不令人叹为观止。然而《茶》最根本的艺术表现特点却在与情节结构与人物塑造上的横向展示性。也就是说作品在剧情的设计、交代与人物性格命运的刻画与表现上都不是通过常见的纵向叙述性描写实现的,而采用一种横向的图卷是的展示性描绘完成的。

首先,在剧情设计交代上,全剧无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只有对三个时代社会生活片段的平列式的展开和描绘,每一幕戏也没有什么中心事件,上场人物各说各话个办个事。人物众多事件以平行的关系会聚到时代的窗口------《茶馆》中来,构成逼真的时代众生相。

论证思路:剧情发展不仅依赖矛盾冲突的推进。因此作者可以在二三十年的自由的大跳跃中尽情地展示和剖析三个时代,从而使作品成为整个中国近现代的生动艺术概括。

其次,在人物塑造上作品不是通过纵向连贯的情节表现人物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而是通过生活的横断面直接凸显人物个性与性格,并着力展现人物命运。人物都是带着既定的性格出场来演出自己命运的悲喜剧。也就是说《茶馆》着力表现得不是什么人表现怎样的性格,而是怎样性格的人遭遇了怎样的命运。作品也正是通过真实的揭示各类人等在时代生活中的不同命运来揭示和概括时代的本质与趋势的。就《茶》主题来说单纯的刻画一两个人物性格即使再丰富细腻也无法完成。因为对于一个时代来说,一两个人物性格与命运已经没有多大

意义了。重要的是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在内的所有芸芸众生的命运。也正因为如此《茶》才刻画了如此众多的人物。

4同革命现实主义相比,新写实小说的变异大致特点表现在?

新写实小说放在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整体格局中看,新写实从命名到具体创作,是与革命现实主义相区别的。同革命现实主义相比,新写实小说的变异表现在:

①革命现实主义中“大写的人”为“小写的人”所取代。新写实小说大多描写各类小

人物的生存困境,表现他们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烦恼,揭示人的各种尴尬处境,以对

人的具体行为方式和卑下生活境遇的叙述置换掉关于人生中投机价值的判断,放弃

对人生意义的追问。②革命现实主义中,“生活的故事”为“活着的故事”所取代。

新写实小说家普遍看重人的基本生存境遇,着力表现顽强的生命欲望和本能冲动,

但由于他们以最基本的生命欲望的满足来产说生命的意义与人性的本质,因而其作

品不仅摆脱了对生存状态的政治和伦理性判断,而且把具有形而上意味的“生存”

转变为对形而下意味的“活着”的过程性展示。

②革命现实主义中的典型化、纵深感被零散化、平面感所取代。新写实小说倾力罗列

琐屑的日常生活的片段和细碎的感性经验,对平庸的世俗人生做不厌其详的现象描

绘,以图还原“生活本相”拒绝向典型化提升和向生活的纵深切入。

③革命现实主义中的细节真实为自然主义式的真实细节所取代。新写实小说不回避粗

俗猥琐的场面描写,用艺术画面展现大量卑污、鄙陋但又闪现真实光芒的细节。如

方方的《风景》。⑤革命现实主义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为冷静的客观主义所取代。

新写实小说家在写作时采取“主观退场”“不动情关照”或称之为“零度写作”的

方式,极力回避主观介入叙述对象,抑制对所描写人物和事件作出直露评价。如杨

争光的《赌徒》《棺材铺》。

5韩少功小说《爸爸爸》的文化批判主题:

韩少功1985年创作的小说《爸爸爸》,堪称寻根文学的扛鼎之作。小说通过描写湘西大山里一个原始部落的历史变迁,把乡村风俗、轶闻掌故、打冤祭祀、土语人情糅合在一起,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与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对本民族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文化心态给予深刻的揭露。这一揭露和批判主要是通过丙崽这一具有象征意味的形象来体现的。【丙崽是个只会咕哝“爸爸爸”和“x妈妈”的白痴,其“眼目无神,行动呆滞,畸形的脑袋像个倒竖的青皮葫芦”。他仅会说的这两句话也只是他在“被寨子里的人逗来逗去,学着怎样做人”时学会的。这种说话方式与其说是丙崽的,不如说是鸡头寨人流传久远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当鸡头寨和鸡尾寨因年馑而你死我活的打冤家时,鸡头寨的男子集体伏拜在丙崽脚下,期盼他发出一言半语来占卜凶吉。

缺少正常理性而又被神灵化了的丙崽恰好揭示了鸡头寨人简单的思维方式,作者以此在针砭一个民族在精神上的病态。】(丙慧形象)

6.《活动变人形》的主题?

,《活动变人形.》是一部专注于文化反思、具有较大历史深度的长篇小说。作品描写了旧中国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由于文化背景与性格上的差异而导致的不共戴天的斗争与厮杀,展现了一座惨淡的精神地狱,深刻揭示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与隔膜,批判了封建文化的落后,顽固以及对人性的扼杀。作者通过对倪吾诚的刻画,揭示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倪吾城是一个从封建地主家庭中分化出来的人物,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从小就表现出对封建文化强烈的叛逆性,对中国文化的痼疾更是深恶痛绝。但是倪吾诚本质上又是一个纨绔子弟,是一个无能者;他性格软弱怯懦,夸夸

其谈,满口高论,但又没有责任心和做实际工作的能力;去欧洲留学不仅没有学到本领,反而变得更偏执、怪异。作者对倪吾诚的刻画,没有就事论事的谈论倪吾诚的性格,而是将他放在中西文化冲突的大背景的定位,展示了他的生存悲剧,同时也显示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中国强大封建势力面前的软弱和有限。

7.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歌的差异?

第一,关于文化与生命二者存在差异。“第三代诗人”是从重新诘问和确认“诗是什么”

的基本问题开始探索和实验的。在他们看来,诗当然不应该是文化、历史和政治的载体,诗就是诗本身,它与生命同构共生。为此他们提倡“非文化”、“回到本身”,所谓“回到本身”。也即从表达文化、历史或政治理论而回到诗,回到生命或事物本身,这是第三代诗学最基本的出发点。由此,新一代诗人看到了文化与生命的二元对立性,文化作为传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或某种既定的观念形态,显然构成了对生命的规限、异化甚至扼杀。因此,他们便常常采用反诘的姿态,企图还原或保持人和事物的本真存在,这从杨炼和韩东同样写“大雁塔”的诗中可以看出两代诗人的根本不同。

在杨炼的笔下,大雁塔被赋予了某种浓厚的历史感和文化色彩,它是命运的象征,是人民苦难的历史见证。

第二,诗歌所承载的思想,意蕴的差异。在第三代诗歌中,很少能感受到普遍存在于朦胧诗中的浓厚的历史意识、文化意识,强烈的现实批判意识、民族忧患意识、社会使命感和救赎意识,这还与新一代诗人的生存经历及社会背景有关。他们和新生代的区别是他们经历了特定的历史时期,有更多的历史感、使命感、责任感。带有社会批判意识,群体意识和人道主义色彩。而新一代诗人提倡非崇高,他们自认为不是英雄,也不像朦胧诗人那样去做一个时代的代言人。他们只代表他们自己。他们重要的是回到个人,关注感性的生命和日常平凡的生存状态。第三代诗人的笔触大量的伸向日常生活,诗人随处可见本色的生命和日常平凡的生活情境。一种特殊的感觉,一个偶然的事件,一次有意味的行为,都有可能成为诗的素材,使生命在多色调的生活形式中倏然呈现。

比较题

1,试比较贺敬之与郭小川诗歌的异同?

(1)同时政治抒情诗人,同写时代的“颂歌”,而具体主题和歌颂的对象有不同,郭小川常以人民群众为歌颂对象,而贺敬之则主要歌颂党和领袖。

(2)同样努力将抽象的政治概念术语具体化形象化,而具体方式手法有区别,郭小川主要是借鉴古典诗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比兴手法,贺敬之则通常是通过塑

造抒情主人公形象来直抒胸臆。

(3)在处理抒情主人公是小我和大我的关系上,郭小川的小我与集体的大我是存在不一致因素,是有一个从不和谐到和谐过程的,并且诗人通常也不掩饰这个过

程,而且真诚坦率的表达这个过程。而在贺敬之诗中绝不会有这种情感,他的

小我是充分本质化的,是集体的大我完全一致的鼓动性,并同样具有热烈奔放

的特点,然而郭小川表现的更深邃,也更激情化一些,而贺敬之则显得更豪迈。

2,试比较刘白羽,杨朔,秦牧在选材立意上的异同?

刘白羽纵是光明的歌唱,理想的张扬,追求散文催人奋进的号角作用,因此总是

着眼于生活中光明的,美好的,给人信息和力量的事物或方面,一般表现出重

视重大题材,追求力量和气势的特点。

杨朔的特点是注意从身边的生活中感受和发现那些使人思索或动情的情境,而不

顾及是否表现出足够的气势和力量,因此总是着眼于日常的生活,普通的人和

事,一般表现出亲切细腻的特点。

秦牧的特点在于取材的广泛,不论大小美丑,只要能从中辨析出使人感悟,使人

受到陶冶的事物和情境,他都兼收并序,因此表现出追求广博和深刻的特点。

3,试比较刘白羽,杨朔,秦牧在表现形式上的异同?

刘白羽的特点是在浓墨重彩的勾勒之外,更多借助强烈感情的感染力和议论升华的说服力,仿佛是一个感情十分外露的人,叙述和描写都是激动不已中进行的,因此

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就转向了直接的抒情和议论,于是形成如下表现模式:你看

这多美好啊(描述),我太感动了(抒情),而这是革命(议论)。

杨朔的表达要委婉的多,他总算通过细腻的描绘,娓娓动听的诉说,一边描写景物一边刻画人物,从而创造某种诗的意境,引导读者一边观察一边体会一边思索,最

后加以点化,形成从景物到人物再到事理的表现模式。

秦牧的特点在于借助大量为人喜闻乐见的知识的展示和诉说来阐释生活哲理,表达生活情趣,其上者更形成美的意境,使人感悟,使人受到陶冶,更近似于一种灯

下漫笔促膝谈心。

4.试比较峻青和王愿坚小说风格的异同?

第一,同是表现革命历史题材,具体取材范围和创作动机不同。

第二,同样塑造英雄形象,峻青注重情景的完整乃至惊险曲折,也就是说在英雄性格之外也看重那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本身,王愿坚则关注的是从英雄性格当中挖掘革命精神财富对情节和事迹不做过多追求。

第三,同以革命英雄主义为基调,峻青呈现出悲壮的审美风格,王愿坚则表现出高亢,激昂的审美特点。

5.试比较峻青、王愿坚小说与茹志娟小说的艺术特点?

第一,同样表现革命历史题材,却并不正面反映战争的生死搏杀,而是着力表现战争年代里革命军民其他一些侧面的生活和情操。(扩展)

第二,同样表现革命军民与两位男作家塑造的英雄相比,她写的几乎算不上英雄或不是她们作为英雄的那一面,因此着力表现的也不是她们在尖锐中的惊人壮举,而是平凡时细微处所闪耀出的灵性的光辉;(阐述)

第三,两位男作家弹奏的是绝对的英雄主义主旋律,而茹志娟则在英雄主义的基调之上加近了革命浪漫主义的和旋。

人物分析

1王掌柜:

是老舍《茶馆》中塑造的形象。王利发精明干练的小业主,旧时代顺民的典型。勤于操劳,工于经营,逆来顺受,甘当顺民,正直而富于同情心,他每况愈下,直至走投无路的悲惨命运,有力地揭示了时代的黑暗,即使甘当顺民、奴才也做不成了,而当一个社会连这样的人也不能见容时,这个社会就再难见容于人了!

2常四爷

是老舍《茶馆》中塑造的形象。爱国旗人,好打抱不平的侠义之士,忧国忧民,见义勇为,其悲惨命运表明在那样一个黑暗时代,个人单枪匹马的见义勇为于国于家都已无济于事。而当一个社会拒绝了这种正义忠勇之士的忠诚与热爱时,其灭亡也就在所难免了。

3秦二爷

是老舍《茶馆》中塑造的形象。爱国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派的代表。不满朝廷的腐败,反对帝国的侵略,致力实业救国时期思想性格,他最后的破产和绝望首先宣告了实业救国道路的破产,同时也否定了旧时代任何革新自救的可能。

4谢惠敏(刘心武的《班主任》)

是刘心武小说《班主任》中塑造的形象。这是一个当时“好学生”的典型,她纯正朴实,严于律己担任班上的团支书,积极工作,不谋私利,坚决抵制“资产阶级思想”,大热天也不穿裙子,把“小流氓”宋宝奇视为斗争对象。可是谢与宋的共同误区都把小说《牛虻》当做“黄书”从精神的蒙昧中走来,还带着尚未意识到的“内伤”。作者的敏锐之处就在于发现了谢惠敏这个典型形象。谢惠敏这个形象的出现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在“文革”的异常环境中人们的思想都不可抗拒的被僵化,精神营养缺乏,思想方式简单,“忠诚”被导向盲从,“坚定”被扭曲为偏执,淳朴和荒谬糅合在一个积极上进的女学生身上,曾是一种普遍的状况。然而在“文革”之后,再来审视谢惠敏式的心灵伤痕,就令人震惊了。(对形象的意义分析)。

5倪吾诚(王蒙的《活动变人形》)

《活动变人形》,是一部专注于文化反思、具有较大历史深度的长篇小说。作品描写了旧中国一个家庭成员之间(以倪吾诚为一方,以姜氏母女3人为一方),由于文化背景与性格上的差异而导致的不共戴天的斗争与厮杀,展现了一座惨淡的精神地狱,深刻揭示了深刻揭示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与隔膜,批判了封建文化的落后、顽固以及对人性的扼杀。(小说的主题。)【作者通过对倪吾诚的刻画了,揭示了20 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倪吾诚是一个从封建地主家庭中的人物,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从小就表现出对封建文化强烈的叛逆性,队中国文化的痼疾更是深恶痛绝。但倪吾诚本质上又是个纨绔子弟,是一个无能者;他性格软弱怯懦,夸夸其谈,满口高论,但又没有责任心和做实际工作的能力;去欧洲留学不仅没有学到本领,反而更加偏执怪异。作者倪吾诚的刻画,没有就事论事的谈其性格,而是将它放在中西方文化冲突的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大背景上定位,展现了其生存悲剧,同时也显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中国强大封建势力面前的软弱和有限。】(或简答。)

6姜静珍(王蒙的《活动变人形》)

是王蒙的《活动变人形》中塑造的形象,是王蒙着重塑造的形象。静珍是倪吾诚的妻姐,具有受虐者和施暴者的双重身份。一反面他是封建文化的受害者:18岁结婚,19岁就死了丈夫,而在一个所谓“知书达礼”的家庭中,他不可能再婚,封建礼教堵塞了她走向正常生活的道路,使他虽生犹死在心灵上蒙受了残酷的磨难;另一方面,她从小接受封建教育,很快就成了封建文化的卫道士和对他人的施虐者。这个人在心理上是变态的:作品写静珍每天早晨精心的涂脂抹粉以后,又一遍一遍的将“大白脸”洗去。这既是他精神的寄托,也是她对自己流逝青春的祭奠,更是他确定自己女性身份的唯一手段。小说深刻描绘了静珍梳妆打扮是那种不正常的亢奋与激动,那种情绪的焦虑与不安,充分显示了人物受到压抑的性心理活动。

7.丙慧的形象:

丙崽是个只会咕哝“爸爸爸”和“x妈妈”的白痴,其“眼目无神,行动呆滞,畸形的脑袋像个倒竖的青皮葫芦”。他仅会说的这两句话也只是他在“被寨子里的人逗来逗去,学着怎样做人”时学会的。这种说话方式与其说是丙崽的,不如说是鸡头寨人流传久远的思维方式

和语言习惯。当鸡头寨和鸡尾寨因年馑而你死我活的打冤家时,鸡头寨的男子集体伏拜在丙崽脚下,期盼他发出一言半语来占卜凶吉。缺少正常理性而又被神灵化了的丙崽恰好揭示了鸡头寨人简单的思维方式,作者以此在针砭一个民族在精神上的病态。

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 1三大批判: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潮的批判 2双百方针:毛泽东于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核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在人民内部提倡和鼓励各种不同意见的发表和争论,发扬艺术民主与艺术民主,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3两结合创作手法:革命的浪漫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 4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要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所有人物都要从不同角度为主要英雄人物作远、近、正、反的铺垫 5伤痕文学:1978年8月,《文汇报》发表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和“伤痕小说”的得名源于此 6反思文学:茹志鹃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起步的标志,“反思文学”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比之伤痕小说,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代表作品主要有鲁彦周《天云山传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古华《芙蓉镇》 7改革文学:1978年后,作家们纷纷将热情投注于沸腾的现实生活,天津作家蒋子龙率先推出了《乔厂长上任记》开了“改革文学”的先河,改革小说侧重反应的是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的艰难及其导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注重人物形象特别是改革者形象的塑造 8寻根文学:在1985年前后一些作者在杭州开会,其中代表人物有韩少功、阿城、郑义、李杭育、郑万隆等人,倡导寻根文学并形成寻根文学小说流派,他们试图超越政治,深入历史与文化的深处,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文学的思考。其特点是,以现代意识关照现实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是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代表作《爸爸爸》《棋王》《小鲍庄》 9先锋小说: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鸣、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80年代中期马原、莫言、余华、残雪等人得崛起是先锋小说历史上的大事,可当做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这一开端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上同时进行,先锋小说是在寻根小说由高潮走向低谷时出现的文学形态受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而产生的新文学思潮,主要活动期1986—1989 10朦胧诗: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以北岛、舒婷、顾城为代表的一代在文革中成长的青年为主体的具有探索性的先锋新诗潮,它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性与意像化的表现手法,蕴含着感伤情调和反叛精神 11新写实小说:“新写实”思潮是在小说领域中形成大观的文学创作思潮,它特指方方、池莉、刘震云、刘恒等人的创作,关注人们当下的生存状态、生存本相、生活原状、即生活的本真面貌,用生活的“平常性”、“庸常性”、“平凡性”来呈现生活的原生状态,从而写出当代人的生命存在状态,“新写实”提出了对生活的“零度介入”状态 简答、论述 1《创业史》(柳青)中梁三老汉人物形象分析 梁三老汉是《创业史》塑造得最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在旧社会他经历了发家成梦的辛酸史,解放后他凭直觉感激新社会给他带来新的希望,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他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当梁生宝不愿听从他的安排而组织起互助组时,他便自发地反对集体事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829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7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75 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 20 世纪初到 21 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 1917 ~ 1927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 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 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 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当代文学考试资料[1]

1,新辞赋体:又称“郭小川体”,是诗坛上一种全新的郭小川自己独创的诗歌体式,吸收了我国古代楚辞和汉赋的长处,将自由体和古典辞赋中的优点熔铸为一体,形成铺陈、排比的长句格式,故也称为“新辞赋体”、“长廊式”或“政论体”。其格局比较严整,章节大致对称,语言自然流畅,音韵铿锵和谐。更好地表达作者激越浩瀚的战斗豪情和情不自禁的议论与深邃的哲理思想。代表作:《青纱帐——甘蔗林》、《乡村大道》、《团泊洼的秋天》 2,反思文学:1979年2月,茹志娟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的发表,标志着“反思文学”的兴起。“反思文学”是在“伤痕文学”的诱导下诞生出来的一种更深刻,更有历史意蕴的文学,对包括“十年动乱”在内的整个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历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力图揭示出人们心灵伤疤和社会伤痕的病因,接触到“左”倾错误的社会的和思想的根源。由感性展示进入理性归结,促使人们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进行再认识,再评价,总结历史经验,避免悲剧再重演。代表作品有:张贤亮《绿化树》、《灵与肉》、高晓声《李顺大造屋》、谌容《人到中年》、王蒙《蝴蝶》、古华《芙蓉镇》 6 山药蛋派:上个世纪40年代初,山西作家赵树理坚持用大众化、通俗化的手法,写出了一批关注农村农民的优秀作品,这些带着乡土味的创作方法,被文学界称为一种流派——“山药蛋派”,代表作家是赵树理、西戎、马烽等,他们的作品紧跟农村前进的步伐,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和农民的心态变化。以幽默风趣的格调创造各种有思想、生活内蕴和情趣的典型人物,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农村几个历史时期的面貌,热情歌颂了农村的新人新事。代表作品有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三里湾》 改革文学: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第三个浪潮是“改革文学”,“改革文学”的出现,意味着作家们开始收回对历史反思关注的目光,注意力转向了沸腾的现实生活,“改革文学”把理性思考的方向转向了现实生活,从不同的侧面和视角,深入反映了现实改革中的各种斗争与冲突,写了新人,写了变革,写了变革中的新景象和新问题。代表作品有: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贾平凹《腊月·正月》、

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 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开始。) 1、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2、总报告: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3、中心议题:文艺队伍的团结与发展广泛的统一战线 4、意义:①实现了解放区和国统区两支队伍的大会师; ②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③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 ④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朦胧诗: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朦胧诗的特点: 1、在内容上,注重自我表现。 2、在艺术上,追求意象化。 伤痕小说:指的是1977年开始出现的以“文革”时期社会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其主旨在于展示极左思潮对同一时期的中国人身心所造成的摧残。这一小说现象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命名,刘心武的《班主任》则是这一小说现象的开山之作。伤痕小说开启了现实主义复归的潮流。 反思小说:指的是1979年开始出现的对中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文革”结束20年间的社会历史进程进行回顾和反省的小说。反思小说是伤痕小说的延续和深化。它不仅展示了极左思潮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巨大危害,而且努力探讨极左思潮得以实行的社会历史根源。如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张贤亮的《绿化树》、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和古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李国文的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等。 先锋小说:指的是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马原、洪峰、格非、余华、苏童等人的作品(271—290页)。如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虚构》,洪峰的《极地之侧》,格非的《迷舟》、《褐色鸟群》,余华的《现实一种》,苏童的《罂粟之家》等。 先锋小说总体上以形式和叙事技巧为主要目的,致力于颠覆故事、解构意义的游戏,通过叙述和语言的操作彻底地表达带有神秘、悲观和虚无色彩的某种情绪。 “双百方针”: 毛泽东于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中国当代文学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性发展,各阶段分别体现了怎样的历史特征? 1949~1966十七年时期的文学:走进历史尤其是当代社会现实生活,展现中华民族除旧布新的、以工农兵为主题的社会变革风貌,表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 “文革时期”的文学:政治直接“美学化” 新时期的文学:以现实主义为主潮 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包罗万象 3、中国当代文学的实绩。(简答) 1)题材与体裁的新开拓2)主题与思想的新境界3)人物形象的新典型 4)风格与形式的新发展5)创作队伍的新面貌6)受众广泛的新环境 7)民族文学的新生机8)理论批判的新突破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

论鲁迅对文学的影响 寻常的人,都是在歌颂和期盼黎明的曙光驱赶走夜的黑暗,而鲁迅,却在深夜里思索,夜幕让他的思想有了惊人的穿透力。他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所创造的不朽的文学作品,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的思想精神和气节人格,使鲁迅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不仅仅是在文学造诣方面,更是在他对革命,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不懈努力和奋进之心,鲁迅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他在中华民族新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峰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先生的第一篇文章《狂人日记》,正是对那个封建专制,人吃人的社会的最强的反抗之音,他以自己的笔写下对那些,亦或明哲保身,委曲求全,亦或扮演吃人角色的人最有力的控诉。而在这样的社会中,只有疯子,才是最不受那些封建礼教束缚的人,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封建礼教的对心灵的摧残和压迫,也只有疯子才有权利拥有纯净的灵魂,希望这社会都是疯子! 而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篇文章便是家喻户晓的《阿Q正传》,这篇文章之所以这么家喻户晓,是因为他写出了“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即表现国民性的弱点。阿Q性格极其复杂,充满矛盾。他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视现实,妄自尊大;对权势者有着本能的不满,而又受到封建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的严重影响。但作为他的主要性格特征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通称“阿Q精神”),即在接连不断的失效中随时幻想自己是胜利者,用以自宽自解,自欺欺人。这种精神胜利法使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并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

我国当代文学00531答案解析及试题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课程代码:005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文革”为背景的小说是() A.《陈奂生上城》 B.《鲁鲁》 C.《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D.《哦,香雪》 2.小说《我的第一个上级》的作者所属的流派是() A.山药蛋派 B.现代派 C.新写实派 D.七月派 3.属于王蒙创作的小说是() A.《静静的产院》 B.《长恨歌》 C.《活动变人形》 D.《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4.最具民族化特色的小说是() A.《红旗谱》B.《透明的红萝卜》 C.《女房东》D.《将军族》 5.《百合花》的故事发生于() A.1942年的中秋B.1946年的中秋 C.1950年的中秋D.1958年的中秋

6.下列作品与“文革”没有相关性的是() A.杨绛的《下放记别》B.绿原的《重读<圣经>》 C.公刘的《哎,大森林》 D.曾卓的《有赠》 7.下列意象没有在诗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中出现的是()A.三叶草B.海浪 C.书橱D.抽屉 8.秦牧的散文《社稷坛抒情》的写作时间是() A.1948年B.1956年 C.1978年D.1985年 9.属于台湾作家写作的散文是() A.《听听那冷雨》 B.《法门寺》 C.《黄鹂—病期琐事》D.《巩乃斯的马》 10.下列散文内容不具有追悼意味的是() A.《记波外翁》B.《怀念萧珊》 C.《太阳下的风景—从文与我》 D.《熊十力二三事》 11.创作于1980年之后的诗歌是() A.穆旦的《冬》B.舒婷的《双桅船》 C.艾青的《慕尼黑》D.海子的《麦地》 12.属于杂文的是() A.邵燕祥的《和尚之喻》 B.贾平凹的《秦腔》

中国当代文学总结

一、名词解释 1、伤痕文学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洪峰等人。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3、反思文学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代表性作家作品有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贤亮的《绿化树》、王蒙的《蝴蝶》等;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4、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在主题或内容上有哲理的思考,又追求意象的象征性和意蕴的不确定性,具有浓厚的现代主义色彩。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5、新写实小说指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6、寻根文学产生于80年代中期,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所谓寻根,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其特点是:一是超越政治视角,走向文化视角。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7、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张洁等。 8、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9、新生代诗歌80年代中期,一批更年轻的诗人张扬生命意识,崇尚非崇高、非优美的美学原则,强调语言之于诗的根本性地位,追求能够呈现生命与生存的、自然本色的、非意象化的直接性语言。代表诗人有韩东《有关大雁塔》等 10、知青小说指描写知青生活的小说作品。或描写知青生活的苦难,揭露文革非常历史岁月的黑暗,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或表达“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等等。代表作家有梁晓声、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等,代表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 11、新历史小说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作家以自己的历史观念和话语方式对某些历史事件和历史叙事的重新陈说或再度书写,其目的在于改写、解构被既往话语赋予特定价值和意义的历史叙事。如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莫言的《红高粱》、苏童《1934年的逃亡》等 12、台湾乡土文学 70年代台湾民族意识大觉悟,促使了社会、文化、文学的民族和乡土回

现当代文学(30年)学霸整理版

《当代文学史》学霸整理版 绪论/文艺运动 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对于当代文学的作用和意义 文学一体化的实施(第一次全国文代会) (1)确立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导地位; (2)对抗战以来的中国文艺运动进行总结,把解放区文艺树为全国文艺今后的发展范例;(3)对文学阵营与作家身份进行划分和规定; (4)通过成立文联、作协等文艺机构,实现了文艺工作的体制化。 意义: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2建国初期有哪三次大的文艺批判运动 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1953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判 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和“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 3、60年代初期,党对文艺政策的调整如何得以表现?(三次会议) 1961.6月/ 新侨会议周总理发表讲话,提倡发扬艺术民主,尊重艺术规律。会上拟定了“文艺八条”。 1962.2月/ 广州会议周总理在报告中,肯定了知识分子的进步作用。陈毅指出,应该摘掉知识分子的资产阶级帽子。会上给三个挨批的话剧平了反,如《洞箫横吹》(海默)、《同甘共苦》(岳野)、《布谷鸟又叫了》(杨履方) 1962.8月/ 大连会议邵荃麟针对创作题材单调、人物概念化、革命现实主义精神不足的创作倾向,提出了关于“现实主义深化”、“写中间人物”的文艺主张。 4、当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双百方针 性质:中国当代文学,是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召开以来的文学,它主要指新中国文学。当代文学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就其主体而言,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就其地域空间和文学格局来看,台港澳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特点①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有密切联系,它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 ②当代文学与当代社会政治有密切联系,始终贯穿着文艺思想斗争和文艺运动 ③当代文学坚持革命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又有新发展 ④当代文学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和鲜明的社会主义倾向。 ⑤当代文学具有多民族文学共同发展的特点。 双百方针: 1956年5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艺界开始冲破教条主义束缚,一些青年作家或干预生活、揭露社会弊病,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耿简的《爬在旗杆上的人》;或深入发掘爱情、探讨人性命题,如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宗璞的《红豆》等,这些创作真正地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双百方针”鼓舞下的这种文学创作被称为“干预生活”的创作,它构成了百花文学现象。此类作品在1957年“反右”扩大化运动中遭到不公正批判,直到1979年5月,上海文

当代文学史1

名词解释 7.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为代表的一批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其特征是: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象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文法来隐示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明的特征。 特点:一、是对个体生存意义和价值的肯定;二、是面向世界的眼光和胸襟;三、是探索新的艺术表达手法(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诗歌艺术——象征、视角变幻、变形、表现感觉及潜意识、通感、虚实结合;跳跃性情绪节奏及多层次空间结构;建筑上自由化的新尝试;韵律、节奏(口语化)、标点的新处理) 代表人物:食指名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北岛《回答》、顾城《一代人》、舒婷《致橡树》、江河《纪念碑》 朦胧诗引起的论争: 公刘《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1979年10月《星星》复刊号) 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光明日报》1980年5月7日)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诗刊》1983年第3期) 8.第三代诗人不是属于某一个诗群的流派而是指前朦胧诗人之后出现的一大批诗人,又称“新生代”,以1986年10月的“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为结体标志。这批诗人是在82年以后与朦胧诗人脱离时逐步形成的;他们在方式方法上是受其前朦胧诗人的严重影响而又更多地借鉴了欧美的后现代主义,反英雄反崇高及平民化是创作的主要特征之一 代表诗人:韩东《有关大雁塔》于坚诗集《诗六十首》、《对一只乌鸦的命名》、《于坚的诗》9.伤痕小说:“文革”结束后兴起的一股文学潮流,肇始于刘心武的《班主任》,得名于卢新华的《伤痕》。其内容是揭露“文革”给人民造成的伤害,尤其是给青少年造成的精神内伤;带有感伤的、悲剧性的情感基调。代表作还有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王蒙的《最宝贵的》、王亚平的《神圣的使命》等。 10.反思小说:沿着伤痕小说的批判思路,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地追溯极左思潮在文革之前的脉络,探究革命为什么会出现曲折,十年动乱为什么会产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精神等方面寻找文革历史的答案。它是伤痕文学的自然延伸,也是对历史浩劫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古华的《芙蓉镇》,张贤亮的《灵与肉》,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11.改革文学: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一股文学潮流,以《乔厂长上任记》开先河。从总体上看,改革文学侧重反映的是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的艰难及其导致的“人”的观念、人与人关系包括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人物形象特别是改革者形象的塑造。 代表作还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沉重的翅膀》,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贾平凹的《鸡窝洼人家》。 12.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概念: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主要作家作品: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徐星《无主题变奏》 13.先锋小说是指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反映中国现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质追求和底层人们生活的合理性小说。先锋小说更趋向于人本主义的描写,追求人格平等。代表作家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欣赏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欣赏》论文 读《明朝那些事儿》的一些感悟 我是在高三时找到这本书的,当时的历史老师向我们强烈的推荐。说这是当代除了黄仁宇以外写历史方面的一本最通俗易懂的历史书。所以我打开了她,但是从一开头我就被她吸引了。因为她有一个很好的开头。她从一份档案开始的而且是明帝国的开国者朱元璋的档案,以幽默风趣的笔法向我们展现了朱元璋的一份人事档案。同时也让我了解了明代的许多的历史知识,让我对明代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看法。这个看法也彻底的改变了我对明代的许多认识。作为一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那不用多说这是一本可以流传下去的书,也是一本好书。 当下网上的文学也很多,有写得好的当然也有写得不是很好的,可谓是良莠不齐。在这当中这一本书无疑是其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当然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她可以让我学到许多的历史知识。这也是她不同于其它的小说,首先她是一本历史书其次她才是一本小说。当然你要说她是一本历史小说这也和她的内容并不矛盾。作者写她的的目的就是为了人们可以把她当成小说

看,这与作者的最初目是一至的。 由于小时候受香港的电影的影响,在我心中明代一直是一个比清代还黑暗还软弱的朝代。特别是当时的《新龙门客栈》让我对明代的黑暗有了更为形象的认识。再后来看了李连杰的《东方不败》更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明代的一些负面的认识。在我心中明代的人从上到下就没有一个正常的或者说正直的人,他们不是贪官就是和那些宦官同流合污的人。所以在我心目中明代的灭亡是罪有应得的,可以这么说在我心中明代的人从皇帝到小吏都是坏得透胆了的人。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这一帮人中没有一个的好人。在我心中明代的人民是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过得比解放前的人还不如。这种思想一直伴随着我进如到了高中,而这一切我们公共的历史书也没有对明代有一个好的看法。因此在我心中明代除了宦官还是宦官。 但是当年明月对我这种看法来了一个彻底的颠覆,他让我重新的认识了明代。同时也让我更加进一步的了解了明代。他让我认识到了这个朝代的伟大也让我认识到了这个朝代的许多的不足。他让我了解了一个比我想像中更为精彩的明代,也让我知道了明代的强大。近三百年的历史也让我了解了作为一个人在历史中是多么的渺小,也是多么的无力。大明这三百年可以说是有血有肉精彩不断,从朱元璋的白手起家到南明朱由榔逃亡缅甸。这当中有开国初期的意气风发,也有日落西山的末路逃亡。许多的人物在这当中成就了历史也成就了他自己,但是这一切都被当作了历

中国当代文学史

◆表示老师说的重点 1、当代文学含义:指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学 2、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1、十七年文学(1949~1966)当代文学一体化逐步形成 2、文革文学(1966~1976)文学一体化达到顶峰 3、新时期文学(1976~)80年代文学 逐步解体,走向开放90年代文学 4、文学思潮 ◆5、中国当代文学史开端: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北平) (1)三个主要报告:A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B周扬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是把解放区文学当作新中国文学的楷模和雏形来论述的。 C茅盾关于国统区文艺情况的报告《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从反面为解放区文学做了铺垫。 (2)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总方针,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3)新体制的组织建设:(1)建立了文联、作协等各种社团(2)创办《文艺报》(全国文联)、《人民文学》(作协) (4)文代会的意义:“当代文学”的起点。 6、建国后三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一).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1951) (二)、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1954-1955) (三)、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与胡风集团冤案(1955年开始) ◆7、文艺界短暂春天:百花文学含义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 ◆“干预生活”的作品,(1)加强了对现实政治的“干预性”,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刘宾雁 《在桥梁的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耿周《爬在旗杆上的人》,李国文《改选》 (2).创作题材突破了不能描写爱情等禁区,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 (3)讽刺和象征的诗歌形式体现了同样的现实战斗精神:流沙河《草木篇》 11、十七年诗歌(主题) 主要特点:(一)颂歌、战歌成为诗歌的主导潮流 (二)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发生了根本性变异 主要诗人:郭小川、贺敬之、闻捷 12、郭小川: (1)主要作品:①政治抒情诗:《向困难进军》、《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组诗) ②长篇叙事诗:《将军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回避战争的直接描写,着力写主人公的心理和内心活动) 13、贺敬之:诗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回延安》、《放声歌唱》等 18、十七年小说的两大题材(注意作者和作品,会有选择题)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新民歌运动,1958,是本时期出现的较为复杂的文艺现象,这场运动始于群众自发,但后来转化成为有组织、有领导的“全民运动”。实际上配合与反映了当时忽略客观现实规律的“共产风”和“浮夸风”,绝大多数作品粗制滥造,没有艺术感。在民歌运动的同时,理论上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关于新诗发展道路的讨论,毛泽东提出:“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作为前提和结论,提出要“开一代诗风”。 政治抒情诗: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1、重大的政治命题,强烈的时代精神。要求诗人服膺政治斗争的需要,诗歌的主题通常是普遍的政治主题,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是阶级、人民的代言人“大我”。贺敬之《骑在时代的马背上放身歌唱》; 2.高昂的格调和战斗的主旋律。重视能直接产生情感效应的节奏和音韵,使作品适合朗读,强调其斗争性和宣传鼓动。严阵《竹矛》、郭沫若《十年颂歌》; 3.热情奔放的语言。(重视情感效应。) 生活抒情诗:20世纪50年代初对当代诗坛产生广泛影响的具有写实主义的诗体。主要追求如何对生活场景与事件的具体描摹上,表现新的生活风貌和诗人的精神境界。他们的抒情诗中增加了“写实”的叙事因素,往往带有单纯的情节。以闻捷、李瑛、李季为代表,如闻捷的《天山牧歌》,反映新疆哈萨克、维吾尔、蒙古民族解放后的新生活面貌的激情赞歌。 长篇叙事诗: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诗坛从颂歌到战歌的变化使得抒情诗便显得领域日渐狭隘,逐渐形成了一种难以突破的模式。在解放区叙事诗创作成功的一批诗人的“史诗情节”将他们重新带入叙事诗创作。希望告别浮躁,写出内涵深广的诗歌。这些长篇叙事诗大多从不同侧面描绘了中国近半个世纪历史的风云变幻,塑造了不少具有史诗性特征的英雄形象。产生较大影响的有李季《杨高传》,闻捷《复仇的火焰》,郭小川《将军三部曲》 新散曲体:句式多采用轻捷明快的短句,体式上融合民歌和自由体的形式,以参差的长短句配合整齐中寓有变化的韵律,从而节奏明快、音律优美、活泼而和谐的诗体形式。 抒情性散文,也有称艺术性散文、美文。是一种注重抒情、突出作品艺术审美功能,追求诗意的散文。抒情性散文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深厚的传统,现代文学也有不少抒情散文大家,杨牧、秦牧、刘白羽三大散文家。 “杨朔模式”,即(见景——入境——抒情——升华——点题),不足在于表现宏大的政治主题,不可避免的被时代所限,而又因为刻意追求“诗意”,显得做作,遮蔽了生活的真实。“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志”的结构,遭人诟病,有人评价“杨朔模式”为“散文新八股”。 叙事散文是一种侧重于写人记事的散文,同抒情散文相比,1949—1962年的叙事散文创作数量相对较少。吴伯萧《北极星》曹靖华《望断南飞雁》菡子《乡村集》等比较有影响。叙事性散文主要是着重会议革命历史中的人和事。 “三家村”的杂文 60年代初政策调整的时期,邓拓、吴晗、廖沫沙以吴南星的笔名在北京《前线》杂志上开辟了“三家村札记”专栏,合写《三家村札记》,“三家村”因此得名。 作者都是敢于坚持真理、勇于针砭时弊的人,他们取材丰富,主题鲜明,感情炽烈、暴露“大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赏析

2 015 /2 016 学年第1 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 赏析 课程题目《边城》赏析 课程代码32000230 姓名Anjiri Simon 学号1312030193 Nandwa 日期地点三教114 成绩教师徐晓力

摘要:每个国家有都自己的特色。我刚来中国(这美丽土地)的时候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学,法学等等非常好奇。我想通过学中文去了解中国。在中国这三年多,我学会了中文,学过中国法学概念,通过电影,电视剧和一些电视节目了解了中国历史和战争时机的故事,跟中国朋友交流过程中了解了中国基本文化,但从来没有接触中国文学。这个学期我终于有了机会选择了这一门课,通过这门课我学会了很多,了解了很多中国作家如沈从文,鲁迅,李白等作家还有他们的精彩作品。我看过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沈从文的边城,蒲钰的脑袋开花这些作品,那么今天想通过这篇作文来简单介绍沈从文的边城里面的故事情节和重要人物形象。 边城 作家介绍 沈从文(1902--1988),是湖南凤凰人,汉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他1927年参加“新月社”,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中的代表作。 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现当代文学小说概述

现当代文学小说概述 ----简评《命运的嘲弄》 阿拉伯人善于辞令,自古就传下许多雄辩的演说辞和优美的散文。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基础上,随着报刊的出现、普及,以及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首先从埃及开展的文化启蒙运动的进行,阿拉伯近现代的散文逐渐发展、繁荣起来。这些短文短小精悍,富有战斗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在20世纪头30年代活跃于阿拉伯文坛的“旅美派”和“埃及现代派”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文学流派。 “旅美派”融阿拉伯民族传统文学与西方文学与一体,在小说方面起了先驱作用。纪伯伦发表了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等;努埃曼创作有短篇小说集《往事已矣》、《粗腿肚》、《豪绅》,中篇小说《相会》等;他们的作品主要是在宗教、恋爱、婚姻、道德观念等问题上反映了反封建思想,同时也抨击了西方文明的金钱至上、人情冷漠等丑恶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拉伯世界的小说所反映的生活面更广,揭示的问题更深刻。其中成就最突出的是198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另外还有塔哈.侯赛因。 此外,在埃及,阿卜杜.拉赫曼.哈米西、尤素福.伊德里斯、阿卜杜.拉赫曼.舍尔卡维等写的小说,遵循现实主义原则,深刻地反映

了城乡下层人民的苦难和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尤素福.西巴伊、伊赫桑.阿卜杜.库杜斯等则多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民族政治和社会问题。而当代文坛新秀当属杰马勒.黑塔尼、尤素福.盖伊德、萨布里.穆萨等一群被称为“六十年代辈”的作家。他们充满忧患意识,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正为埃及小说的现代化和民族化探求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黎巴嫩老一代作家继续笔耕不辍,如陶菲格.阿瓦德发表于1972年的《贝鲁特磨房》,以1968年的贝鲁特为背景,从政治、社会、经济、思想、宗教等方面揭示了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被认为是一部揭示了黎巴嫩内战原因的作品。其他著名的作家还有苏海勒.伊德里斯,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深沟》、《我们燃烧的手指》等。 叙利亚当代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是哈纳.米纳,他以长篇小说《蓝灯》蜚声于20世纪50年代阿拉伯文坛,此后,发表于60年代的《帆与风》,70年代的《阴天的太阳》、《残留的影像》、80年代的三部曲 ------ 《水手的故事》、《主桅》、《遥远的港口》都是具有较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力作。 二战后,伊拉克老作家祖.努.阿尤布陆续发表了中长篇小说《手、土地与水》、《被遗忘的信》,并写有多部杜阿篇小说集。他善于用现实主义手法,以犀利、明快的笔调,揭露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相互勾结统治下的种种社会黑暗面。鲁拜伊著有《江河》、《月亮与围墙》《巢》等,作品多表现现实政治、社会题材。 苏丹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是塔伊布.萨利赫,代表作《移居北方的季节》写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在阿拉伯青年知识分子思想上引起的

新当代文学1

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2、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是以胡适发表《》为标志的。 3、《月牙儿》是的代表作之一。 4、茅盾所开创的新的文学范式被称为。 5、鲁迅在南京求学期间,通过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初步接触了思想。 6、文学史上一般将1949-1966年的文学称为。 7、1921年,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在东京发起成立。 8、老舍1932年创作的寓言体文化讽刺小说是《》。 9、“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是茅盾对的小 说《》的评价。 10、《异秉》的作者是。 11、老通宝出自的小说《》。 12、《沉香屑第一炉香》的作者是。 13、曾树生是的小说《》中的人物。 14、白先勇创作的同性恋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15、《写在人生边上》的作者是。 16、福贵出自余华小说《》。 17、王安忆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是《》。 二、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10分) 1.《铸剑》出自鲁迅的小说集 [ ] A.《呐喊》 B.《彷徨》 C.《故事新编》 D.《朝花夕拾》2.沈从文的《八骏图》是一篇 [ ] A.乡土风情小说 B.革命+恋爱小说 C.都市讽刺小说 D.诗化抒情

小说 3. 巴金早年信奉 [ ] A.进化论思想 B. 无政府主义思想 C. 泛神论思想 D. 社会主义思 想 4、曾文清出自曹禺剧作 [ ]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5、汪曾祺的代表作是 [ ] A. 《烟壶》 B.《竹林的故事》 C.《受戒》 D. 《满月儿》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沉沦》的艺术特点。 2、以《家》为例,谈谈巴金早期小说的特点与不足。 3、为什么说张爱玲的《金锁记》是新与旧、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如何认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围城》主题之我见。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芒克、多多、梁小斌等。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代表作如北岛的《回答》和顾城的《一代人》等。 2、“样板戏”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3、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王安忆等。 4、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寻根小说”和“现代派”小说并行推进的同时,以马原、莫言、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创作上的特点主要有: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二是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三是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6、伤痕文学: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戕害,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代表作如《神圣的使命》(王亚平)、《我该怎么办》(陈国凯)等。 7、反思文学:通过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作品称为反思文学。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代表作除《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还有《布礼》(王蒙)、《芙蓉镇》(古华)等。 12、非主流文学:指的是50-70年代,那些偏离或悖逆主流文学规范的主张和创作。(1)它是相对于不同阶段的那些被接纳、被肯定、被推崇的主张和创作而言,是个历史的感念。(2)非主流文学在一个高度一体化的文学语境里,处于受压制的地位。(3)非主流的异质文学的出现,在本时期呈现为阶段性的状况。如1956-1957年,1961-1962 或文革后期等。 15、寻根小说(寻根文学):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意蕴。代表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试卷及复习要点5

(大二上) ◆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双百”方针(2)“两结合”创作方法(3)政治抒情诗(4)新民歌运动 (5)山药蛋派(6)社会主义教育剧 (7)主题先行论(8)根本任务论 (9)“三突出”创作原则(10)样板戏 (11)天安门诗歌运动(12)重放的鲜花 (13)归来的诗人(14)朦胧诗 (15)新生代诗歌(16)伤痕文学 (17)反思文学(18)改革文学 (19)寻根文学(20)中国式现代派小说(21)先锋小说(22)新写实小说 (2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24)探索剧 (25)京味剧 二、论述思考题 1评述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 2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研究、胡风3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经验教训问题? 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新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 5评述《保卫延安》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开创性意义?6分析《保卫延安》中周大勇的性格特征 7分析小说《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 8分析《红旗谱》反映历史生活与探索民族文化的成就? 9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0评述小说《青春之歌》思想艺术方面的得与失? 11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发展过程? 12比较分析峻青、王愿坚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13结合《百合花》论析茹志娟小说创作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14论述《创业史》的史诗特点及艺术成就? 15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典型意义?16以《三里湾》为例,谈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大众化上的贡献?17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18评述述十七年诗歌发展的基本状况。 19如何评价“新民歌运动”? 20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1试分析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 22比较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23评述闻捷诗歌集《天山牧歌》的思想艺术成就? 24评述十七年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 25试分析杨朔散文的结构艺术特点? 26试分析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27分析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8论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9比较分析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 30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评述魏巍散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31简述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情况? 32分析1958年到1962年间历史剧热潮出现的的原因,它的代表作有哪些? 33分析《龙须沟》中程疯子形象及意义? 34评述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 35分析《茶馆》中王利发、泰仲义、常四爷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6试分析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结构的? 37简述《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内容及反动实质? 38论述四五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9简述新时期小说发展各阶段的基本情况? 40评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的思想价值? 41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42简述王蒙小说《春之声》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43以《绿化树》为例,评述张贤亮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44分析《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5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6如何理解《芙蓉镇》的乡土气息? 47分析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48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征? 49简论陆文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50分析陆文婷这一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51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 52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艺术特色 53评述“寻根文学”出现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54《高山下花环》对军旅文学的超越是什么? 55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池莉小说的艺术特点? 56以作品为例,谈“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 57试述新时期艾青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58如何评价“新的美学原则”? 59论述舒婷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60简述韩东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 61简述“后新潮诗”的探索意义及其局限性? 62分析贾平凹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63简述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色? 64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又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