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笔记

新闻采访笔记
新闻采访笔记

新闻采访笔记

采访包括:

如何发现新闻(新闻敏感)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了解索要采访对象的背景)

进行采访(提问技巧)

写作包括:

新闻写作的规律——真实公正

新闻体裁消息深度报道通讯

推断结论材料的核实

第一章:

新闻采写概述

一·采访的历程

1.采访,3000多年前叫“采风”,诗经就是由此汇编而成的

2.邸报,写皇帝的言行。文武百官的动向,也就是采访的开始。(唐朝)

3.16世纪,《威尼斯公报》采访的真正开始也是最早的职业记者的诞生。中国的新闻采访活动是从19世纪初西方报纸传入中国后开始的。

4.20世纪初,中国人自办的报纸进入高潮。上海的《大公报》《晨报》都有优秀的记者范长江、胡证之。

二·对新闻采访的认识:新闻采访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采集和访问的专业活动。

1.新闻采访时记者的专业活动(记者为了写新闻才进行的活动)——真实性、权威性、专业性。

2.新闻采访是为了了解掌握客观事实而进行的(以事实说话)想象自己是一张白纸,不要先入为主

三·新闻采访的特征

1.新闻采访的目的的公众性【还你公众一个真实,绝大数公众的兴趣所在,公众兴趣有公众意识】

2.采访对象的新鲜性【时间新——最近事内容新——角度新】如果采访对象不是新鲜的人物,但是有新闻价值也是可以采访的。

3.采访过程的快速性【掌握好时间,在第一时间所报道出来才是媒体取胜的重要因素。如凤凰网对“911事件的报道”

4.采访双方角色的平等自由【记者首先要尊重采访对象,愿意倾听,不管对方是什么人,态度要是平等的】

四·新闻采访的重要性

1.新闻活动中的基础环节【完整的新闻作品经过采访写作编辑审稿印刷发行的环节】

2.菜饭决定新闻写作【新闻的深度广度决定采访的是否深广扎实,“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五·新闻采访的形式

1.个别访问:如面对面的采访,电话采访,网络采访等

2.现场观察::用眼睛细微的观察,捕捉瞬息万变却能打动人的细节。

3.开座谈会:就某个专题,邀请专业人员

4.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主要通过这个采访方式采写。

《中国的西北角》——范长江

《西行漫记》美国战地记者——斯诺

《风云人物采访记》——法拉奇

记者

第二章记者

一·体裁A新闻报道B评论文章C文艺作品

1新闻报道:需要及时地准确的反应当前具有指导意义的新事物,以推动我们的工作。

A形式:a消息——主题突出,事实具体,情节扼要,文字简炼给人一个新的感觉。

种类:①动态新闻——迅速及时的报道国内外的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如长征道路上的新人、新气象、新成就……②典型新闻——着重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中取得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经验,诰以指导现在的工作(可以写先进个人或者一些坏的典型事列从消极中转化为积极)③综合新闻——综合的反应带有全局的情况动向,成就问题,报道面宽有一定声势④评述新闻——新闻中夹叙夹议,即可综合评述,又可一事一议。

B通讯:在报纸版面上编辑往往在题头或是文尾加一个通讯的图刊。①人物通讯②事件通讯③工作通讯④概貌通讯——反应作者到一个地方单位,一些人事的生动感受,写作运用纪实、纪行、散记、游记、侧记、札记、随笔。

C调查报告:系统的介绍某项事物发生,发展过程,指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教训用以指导实际工作。

D报告文学与特写:取材于现实生活中重大题材和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进行适当的加工,但有不脱离事物本来面目。

E工作总结:是许多业余通讯员经常遇到的“公务”,评论文章——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阐述党的方针政策,表明观点和主张,经常通过某一事件发表意见。

①社论,编辑部文章——用报社名义反映同级党委意见。②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编者按)③短评编后

二·消息与写作

是通过大量采访写作获得材料精心的提炼出问题,回答问题,让事实说话,事实必须真实,真实必须典型,典型的事实必须具有指导性。

运用材料时,要把具体事实端出来,少说空话。

标题:可长可短。注意要典型,意义集中。

导语:概括式综述消息内容。(描写式——通过场面描写入门,情节曲折生动。提问式——摆出疑点求答。(困难得到克服)结论式——展现事实成效(收效显著)评论式——抒发感人激情。

主题:随时依笔,依事运笔,依境运笔,依人运笔

背景:①对比性——过去与现在,正与反,对于错②说明性③注释性

结尾:可与导语呼应,有得做补充,给人启发抒发激情。方式——波浪式,文章带有起伏性。陀螺式——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形成一个前重后轻的状态。也成做“倒金字塔”。撒网式:是把新闻事件的本质问题放在后面,开头只写一些“引线”似的东西,牵住人心的胃口,是你看不释手。

三·通讯写作

侧重于循事叙理。详尽具体。

1.人物通讯:①在特定环境中发现典型人物②在变化环境中发现典型人物。③在正常与反常环境中发现典型人物④正确处理人物在通讯中的地位。

故事情节的:有典型意义足以体现主题真实动人的完整事情。

结构内容:先写什么,厚些什么。有条理。

题目:①概括性②说明性③寓意性④点睛性⑤提问性

怎样过度:①承上启下②抒情转折③虚词关联

怎样照应:①首尾照应②多出照应③连续照应

开头与结尾:开头,①概要式:归纳全文,提示内容。②场景式抓起镜头,铺开场面。

③发问式:提出疑难,引人求答。④评议式:抒发见解,点出主题。⑤诗歌式:生动形象,寓意深刻。结尾,①归纳式:总括全文,强调主题。②激励式:抒发感情,鼓舞斗志③呼应式:照应全文,严谨结构④回味式:意境深长,令人联想。⑤承上启下:归总上文,含蓄下文。

结构形式

①逐步深入式②倒装回溯式③并列集锦式④曲折穿插式:人物情节复杂写起来曲折较多,因此要注意把基本头绪理清,做到脉络分明恰到好处讲哪些重要情节穿插其中突出主题。⑤交替式:指人物较多的内容繁杂的情况下,分开几头描写通讯。

四·叙述和描写

叙述的好的经纬分明,描写的好的生动感人,二者配合的好浓淡协调,就能构成有声有色的通讯。叙述:给人的印象是文字简练,事态清楚(顺,倒插叙)

描写:给人的印象是稳压多彩,印象完整。

A人物描写选取外貌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形象

1.心理——抓住心理活动,挖掘人物思想。

2.语言——熟悉群众语言,表达人物身份。

3.行动——了解特点环境没反应人物行动。

4.性格——掌握精神面貌,描述人物性格。

B环境描写:指的是对人物反正直接影响的外界条件指导。

①社会环境,在各个不同的社会环境,人物有各种不同的境遇,产生不同的思想,出现不同的事迹。②特定场面——人物活动所处的具体环境③自然环境——往往在通讯中没有被用来渲染人物的思想活动,达到惟妙惟肖的地步。

通过景物描写,可以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内在世界、烘托人物形象、豪情壮志、流露人物的凄凉情绪。

顺衬:人物的心理状态与景物协调。逆衬:人物心理状态与景物的反常。

灵活映衬:运用景物时,还可以围绕主题灵活运用。

C细节描写:抓住细微而又不是烦琐典型而又不是一般,必要又要不是多余的情节,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已增强丰富通讯的思想性,艺术性

D侧面描写:是以第三者而言,衬托典型人物。

抒情议论:用来点明观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增强通讯的思想性,使读者由感情认识到理性认识。

议论:①夹叙夹议——在叙述和描写典型的事列基础上插上言简意赅的议论。②先叙后述——先把看法说出来,再通过具体情节说明这看法。③先叙后议——先把人物的典型事列写出来,再表明看法。④间接议论——稿中的人去评稿中事,虽然是作者对典型人物的评价,但不是由作者出面议论而是有通讯录得人物自己议论。

五·事件通讯

故事完整·情节生动·内容真实·意义典型(具有积极意义)

六·工作通讯

反应实际工作的重要经验为主,是报纸上经常用于指导工作的主要报道形式。

1.结合现实意义深远

2.经验具体内容新鲜

3.事实说话不尚空谈

4.实事求是力求周全七·概貌通讯

指游记,散文,巡礼,侧记等体裁新闻报道,往往从感官出发,通过现象揭示本质,使读者受到鼓舞,得到教益,通过实感描写新事物既有客观概貌又有点形式列,二者结合,不能专有彼此。在动笔之前,先考虑一下围绕你的主题:①什么事情最突出?什么东西给你印象最深刻?你有没有发现独特的东西?认真取那些突出、独特的东西来启发读者心灵。

1从感官入手——对要描写的地方先议论一番,使读者很想知道那里的实际情况、

2从鸟瞰入手 3从上路入手 4从特点入手

故事写作:一是小,文字不长,篇幅不大,人物不多,事物不杂。二是故事矛盾集中,情节深动,一看就懂。

(《职工园地》《公社园地》《新风赞》《新长征路上》《社会主义即景》《五讲四美之歌》

3着眼高落脚小(意义大故事小)如:《高价难买爱国心》《朱德的扁担》

4故事新情节巧(情节巧了,小故事就新鲜了)

5脉络明人物少

6材料真抓得早

7风味浓言语俏(力求口语化)

写作特点

从新闻角度出发,对客观事物进行集中地、详尽的突出的刻画(以点概面揭示本质说明全局)强调本质的反映与细节的描写强调时效略可从容可长可短)

特写种类1人物描写——人物生平实际作为或典型功过。如:《国际专刊》

事件特写——抓住事件核心把紧要情节告诉人们景物特写,一个城镇乡村山岭河流文化古迹特写的性质.

新闻性:题材是读者关心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的新人问题经验。

解释性:介绍人物事件景物。

知识性:比较可观的反映事物实际的面貌,增长读者的知识。

趣味性

特写要求:①结合现实迅速及时②情节集中主题突出③点面得当选材合适④不落俗套构思别致⑤文字凝练语言朴实

报告文学的写作:一种借鉴文学手法,反映新闻题材的文体。是一种既富有战斗性的兼有时代的报告特定的新闻性的内容,为题材,以文学的形象为手段的独特的,独立的文学样式。

特点:真人真事,文学笔法(血肉);时代风貌,缺一不可(灵魂)

要求:①体裁重大意义典型②情节集中繁简得当③人物风貌情景交融④重视细节小中见大⑤寓情于景引而不发⑥语言精练形象深动⑦打破框框解放思想不断创新

调查报告的写作: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客观事物,进行周密了解,摸索发展过程,揭示本质问题,找出新闻报道。

种类:①方向性的②经验性的③纪实性的④研究性的⑤问题性的

材料——现有调查,再有报告,搞好调查研究,把握材料是第一位。

材料要求:①材料要全面防止一知半解②材料要真实防止道听途说。③材料要成熟防止模菱两可。

调查报告的目的: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调查报告的观点:观点统帅材料材料印证观点

①用一个典型材料,说明一个观点

②用若干典型材料以各个不同角度说明一个观点

③用对比材料,说明一个观点

④综合材料与典型材料说明一个观点。

调查报道的形式:

①先阐述观点,后介绍情况

②先介绍情况,在阐述观点

③只阐述观点不介绍情况

④只介绍情况不阐述观点

⑤先阐述观点后介绍情况再发挥议论

⑥先发挥议论后介绍情况再阐述观点

⑦先介绍情况后阐述观点再发挥议论

调查报告的要求:①抓住矛盾联系实际

②抓重点突出中心

散文写作:散文是一种不受拘束的文体,题材广泛,内容充实寓意深刻形式灵活感情充沛语言优美文字短小以轻松情绪优雅笔调独具一格的及时反映生活,是文碗中一树奇葩.

1.种类:A记叙——①写人散文反应人物精神风貌常用访问记,见闻录或回忆录等形式。②叙事散文——通过描述有意义的事情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③抒情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④言趣散文——富有新鲜的知识性。事物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⑥议论散文。

2.散文的结构:①以作者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为先导步步深入②以客观事物内部联系为线索穿错发挥。③以一人一物为联想的起点④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脉络

3要求:①题材出众②主题集中③联想贴切④语言朴素

言论写作:通过议论,加以认真分析,提炼出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真理,足以指导社会实践,这就成了我们具有现实意义的言论。

1与报道不同的是:①言论以议论与说明的表达方法,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新闻报道则通常以典型事件,人物来展现客观事实的一般规律,借以感染读者。②言论喜欢由作者直截了当向读者说话,阐明自己的观点。而新闻报道作者一般是通过人物或事件来反映客观事物,表现作者的观点。

2种类:A社论,以报社编辑部名义发言的。B评论:使用范围较广,有工作评论思想品论,文艺评论。C短评:一般指一人对一事发表看法的文章。D编者按:写在消息或文章前面的话,有时放在前借以提示背景,指中心,强调重要,帮助读者提高意识。E编后:写在消息文章后面的话,类似读后感,简略地点名消息或文章的重点,指出它的可取之处。F读者论坛:由读者对一事物发表见解

3要求:①观点明确②用意明确③材料准确④说理的确

言论基调——对自己是阳光

对对人是冰霜有点刺骨

对朋友是和风花刺并蓄

言论的要素——①论点:言论的中心思想基本观点②论据:论点来源与论据③论证:是论点有机会结合的产物。

言论的结构(一提问,二作分析,三安结尾)——

A引论:①文章的开头,对论点展开论证②述论:分析问题的部分③结论

杂文的写作:是一种文艺与政治相结合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文体。、

特点:①议时论世有的放失②观点明确影响面宽③说理充分逻辑严谨④形象说明情理交融⑤文字精练语短意长

立意:①理解政策抓住关键②深入关键揭示本质③论理新颖不落俗套④知识广泛精而不滥。

技巧:A有据而论①刻画人和人物本质……

B叙述事,头绪理清首尾衔接真实具体切莫无事生非

C描写物,作者描写某些理实物作引,然后借题发挥论述观点

D借助理,借助有关证过的真理来说明另一个道理。

E虚实呼应:寓理于事寓事于理浑然一体方可成文

F对比映衬 G画龙点睛

结构:A切瓜式:把事情的矛盾如同切瓜一刀两半。开门见山的摆出本质让人一眼看去,黑白分明。B添色式:由浅入深的表达法,丰富主题,突出主题。C剥笋式:从若干侧面剖析主题。好比剥笋脱壳,直到剥出笋心,也就是杂文弄明了观点。D串珠式:把同类性质的问题有选择地进行集纳。先陈述,后论证。或先论证,后陈述。总之,如丝串珠,以阐明一种观点。E照镜式:先说一件事后古往今来的事,再结合对照现实或颂或贬,进行议论。

杂文语言:1凝练精辟 2 活泼尖锐3幽默风趣4感情充沛

广播新闻写作:

1政治性2保密性3真实性4及时性5通俗性①运用口语避免文言②句子宜短避免倒装③单字连成词区别同音字④层次要分明枝节要压缩⑤表达意思要完整使用标点要准确.

第二节识别新闻事实

不是每一个新闻线索都能成为新闻,记者只能选择其中一部分报道出来,所以发现线索时要进行分析识别,找出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行报道。

新闻价值重要接近生活新鲜显著

一·新闻价值;

1含义:概念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西方报刊商业化时期,英文News Vallce。

徐宝璜——新闻之价值者,即注意人数多寡注意程度深浅之问题。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对受众新闻需求的满足和符合,从这里可看出新闻价值谈的是新闻事实和受众需要二者的关系,前者能够满足后者,就是有新闻价值。反之没有。

2新闻价值的构成因素:①时新性——新闻事实发生时间是新近的,并且其中包含着最新信息,(时间新、内容新)时新性包括时间和新鲜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一则是新闻至少要同时包括这两个方面。所谓时间性,是指新闻价值与新闻发生的时间成反比。新闻发生的越近,新闻价值就越大,反之就小,甚至没有价值。因为,新闻之所以是新闻,根本就在于一个新字,昨日的新闻就是历史。

所谓新鲜性,是指新闻事实含有信息,比如新现象,新问题,新观点等。

新闻价值与新信息成正比,新信息越多新闻价值越大,反之越小。第二章记者

②重要性——指新闻事实包含的意义,以及它对社会受众影响的大小,重要性是新闻价值的主要内容核心和核心要素。重要性和新闻价值成正比,新闻事实越重要,新闻价值越大,反之越小。

③显著性——指新闻事实中包含的人物、地点、事件等

知名度高,对于那些知名度高的人和事,受众往往给予更多的关注与热情,显著性和新闻价值也是成正比的。人物、地点、事件越显著,新闻价值越高。

④接近性——包括空间上的接近与心理上的接近,空间的接近也就是地理上的接近,受众往往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更加的感兴趣,why?

对于受众来说,他们总是趋向于自己所关注的。心理距离的接近,受众总是对自己感情上有联系的事件或是人物更有情切感,容易产生共鸣。这是由职业、年龄、信仰、性别、爱好、受教育的程度等造成的。接近性是指新闻价值成反比距离越小越接近,新闻价值就越大,反之就越小。现在越来越多的“小众化”媒体和节目,就是针对心理距离详尽的群体设置的。广播到窄播。名义上的大众媒体,但是没有一家媒体能够将所有大众包括在内。

⑤趣味性——指的是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情趣、人情味能够引起受众的兴趣的特征。

趣味性与新闻价值成正比,越有趣味,新闻价值就越大。

主要表现在反常性和人情味两方面。

反常性:那些反常的新奇的违反常态超出人们生活经验的事实往往更具有趣味性。

如: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就是新闻。这句话是新闻史上的名言,十分形象的说明了这点。人情味:指新闻事实所具有的对人的生活、命运的关注,从而引起人们的去关注。

一般来说,有了时新性再加上另外两个因素,就是一篇值得报道的新闻了。

二·识别新闻事实的方法

1比较法:指把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事物、情况等,进行比较,从而发现有新闻价值的新闻。

比较的方法:①纵向比较②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是前后时间上的比较。把人事情况放在不同的事件比较,看看前后是否有变化,这个变化就有可能蕴含着新闻价值。(同一事物的前后对比)

横向比较蛀牙是把人物事情和其他人事情况进行比较。同一时期,有各种不同的人或事,他们肯定有差异的,通过横向式比较找出它们的差异。这种差异就可能蕴含着新闻价值(同一时间不同事物)

2联想的方法:指一个现象联想到联想到另一个现象,有一个事实类推到其它事实。善于联想和想象是指新闻记者应当具备的思维素质。

3转换视角:就是把变换观察思考的角度去返现新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记者创新意识。有些事情运用常规思维可能没有新闻价值或新闻价值不大。但换个角度去看,记者就可能从别人挖不到的地方发现有价值的新闻,有时也许是独家新闻。

思考题:①“躲猫猫事情”你会如何报道?②当前两会,你会选择哪个角度来报道?

新闻写作

第二节采访新闻素材

一·采集新闻素材的要求:

1应尽量采集直接材料。直接材料,是拾第一手材料来源于记者本人。记者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和他人讲述,直接从新闻事件的现场或采访对象本人的材料;间接材料,是指记者未能直接进入新闻事件发生现场而是收集了他人对新闻时间的转述或其它相关材料。

优势:相对于间接材料,直接材料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直接材料的真实、可靠能增加新闻作品的感染力。

“最好的新闻在现场”(只有到新闻现场去,才能看到最真实的场景,写出最真实的新闻。这种现场感是听别人转述无法得到的。)

2应注意对材料的理性加工

采集来的材料只是新闻事实。某一方面的反映,可能不真实,可能杂乱无章。第一步,核实材料的真实性:①找出材料的源头。②亲自寻找物证(记者最好能够找到物证,用物证材料核实其他方面材料和口头材料)。第二步,鉴别材料的全面性。鉴别材料的全面性,应把材料放在社会环境中去考察,既要正面又要反面的,就要有点的也要有面的。

3不能违背国家规定和职业道德。

三·采集新闻要素的方法:

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问卷法……经常多种方法同时使用。

1文献法:主要是指记者通过查找文献获得新闻素材包括是通过各种方式查找相关的新闻素材。2问卷法:记者用设计好的书面问卷来收集调查数据的方法。一般采访对象对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态度。

采访前的准备①其他相关材料②相关人物③当时人

第四章采访前的准备

一·why进行采访前的准备?

①有助于记者熟悉要采访的领域找到采访的焦点。

②有助于记者熟悉采访对象,取得交谈资格。

③有助于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对各种情况,提高采访的效率。

④准备充分,采访也更有深度。

二·How to ready.

准备①平时积累②临时积累

如何做平时准备:①理论政策②知识(社会性知识与综合性知识)③业务技能④情况

(国情、社情、民情、国际形势)

方法:收集资料,建立资料库。可以通过剪报纸与个人博客……

如何做临时准备?1.弄清楚采访相关内容的政策法规。2.熟悉采访对象,一是关于某地某机构的背景材料。二是关于某人的相关报道。3.找到并分析以往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4.制订采访计划(具体细致的准备)

明确两个问题:①这个采访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也就是你想从采访对象那里得到什么?是某个事件发生的确切结果?是他对该事件的描述或者看法?还是就他个人一些值得写的新闻?②怎样达到这个结果(如何接近采访对象,提什么问题……)

采访计划一般包括一下内容:

A采访的主题及意义B采访对象(有先后顺序,按重要性大小来采访)C采访方式(①面对面采访②电话采访③暗访④网络采访)D提问纲要(分类)E应对措施(假如采访对象不接受采访怎么办?)

最核心的采访对象当事人

外层:父母、法医、相关警察、同时受审的人

次外层人:同学、老师、朋友

提问时先要了解哪些是采访者愿意回答,哪些是不愿意回答的问题,进行主次之分。

5.作必要的物质准备:(该带的是否带了)

穿着要与采访内容相协调、匹配(名片、笔记本、照相机、手机、录音机、备用电池、录音带)

第五章新闻采访

1访问:(面对面、电话、网络)

2观察:(大小方面)、

3暗访

4镜头前的采访

A采访记录B注意事项①套近乎的问题②过去的经历与业绩③生活(童年)④从事的工作与阅历⑤业绩倾向⑥在其他地方的受众度如:王志喜欢追问,问题也非常的尖锐。⑦目标、动力、未来可以按时间顺序来提问。进行逐步了解。

第一节新闻访问

最常用的途径,访问。

一·含义:是指记者通过提问的方式有目的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并且在有限的时间内弄清楚事实的真相与来龙去脉,进而挖掘出报道所需要的事实材料。

特点:①面对面的进行交流②访问的中心是交谈③访问有很强的目的性④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二·类型:

1事实访问与意见反问(性质上)访问的目的是为了事实的核实去做一些调查。

2个别访问和群体访问(座谈会、记者招待会)

三·提问的方式:

1开门见山式(正问法)直接切入主题。适用于记者熟悉的任何文化层次高、经验丰富的人、学者、干部。有限定的时间访问(记者招待会)

优点——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直截了当,显得明快,直接不拐弯抹角。

2迂回式(侧问法)记者从侧面入手,现实一些表面看来与访问无关的问题上来的方法。这又是跟采访对象靠近乎的过程。不善于言谈的采访对象、易紧张的对象可以适用。

常用场合:①记者用幽默诙谐的提问化解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变拘谨为轻松。从而在风趣的气氛中完成采访任务。②采访对象思想有顾虑,不愿意接受采访,或者觉得没什么好谈的,面对这样的人,也可以用迂回法。

3激将法:指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由要我“谈”到我要“谈”。记者从相反的方面提问,激化其情绪,使得他不吐不快,自己就把某些可能开始不想说的话给说了出来。

4追问法:追问是记者偱着采访对象的思想去求根问底。对于访问中必须弄清楚的事实,关键性的思想和看法触及。

四·提问的技巧

1提问要自然(这里是指记者提问的态度,记者提问的态度应该诚恳的亲切的发问,不要给采访对象一种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感觉。同时要自然而然的提出,最好不要拿着事先写好的采访提纲照本宣科的念。

2提问要具体(不要太快范,而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3要提问要抓住特点(要问到关键之处。要害之处)应该是涉及到新闻的重点问题,中心问题,也就是受众最关心的问题。

记者提问抓不到特点的表现如下:

①撒大网,捞到什么是什么。②所问的问题不明确,模棱两可

4提问要简明(既要明白无误,让人容易理解又要简练,避免啰嗦。即便是专业性很强的问题。也要注意生动。

五·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问什么样的问题①开放性问题②闭合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限定的面比较宽,给采访对象一定的发挥空间灵活的回答问题。这样的提问,可以把问题,可以把问题谈的更深。

闭合性问题——限定的面比较窄,对方不容易回避,只能作具体的回答。这类问题往往切入的点很小,是记者限定在一个范围内让对方回答。并且又不让他们版话题拉开。

开放性问题的优点:比较自然缓和菜饭对象回答起来也比较自由,容易谈出些客观性的材料,也可能披露一些有价值的材料。

缺点:①有时候也需要记者的正确领导才能引出要点。②要点不集中,采访对象容易泛泛而谈,采访不容易深入。什么时候踢开放性问题一定范围,一定主题。

闭合性问题的题优点:问题明确,紧凑,容易得到采访对象的具体的回答,是记者纠正某些事实和看法,并且这类问题焦点集中,对话双方容易沟通。

采访记录

采访时的记录,作用是很明显的。他是你写作的主要素材来源,又可以作为平时的资料积累起来。1采访记录的要求:①记录的内容要准确真实,不能歪曲采访对象的本意。工具有机器:录音笔。手工:纸和笔。②记录活动应当是诚实、公开的。

2采访记录的方法:①一个是记录什么②是一个怎么记

记录内容:①采访对象说的话——a重点,有特点的内容。(典型事件。曲折情节。尤其是反映采访对象的个性语言。)b容易记错的内容,人名、地名、数字、机构名字、专有名词、专业术语,要清楚的记录下来。并且与采访对象进行核实。C有疑问的内容(前后矛盾或者不清楚的地方做个标记)②现场观察到得内容a对现场环境与气氛的观察(这些可以成为表现这个人性格和态度的无声符号。这些观察有助于你加深对采访者的理解深化你的采访b对采访对象、外貌、穿着、表情的观察③记者在采访中的所思所想。记下一些在提纲中没有的问题,怎么记?A心记B 一种是借辅助工具去记。

用纸和笔记什么?一是要点,二是要使用笔记有条理现场观察。听其言观其行察其神。可以更全面深入的知识采访对象。观察就是记者用眼睛采访。

观察就是记者用眼睛采访:

现场观察的作用:①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可信性。(只有去观察才能写出让读者如在现场的新闻。②加深对新闻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观察的重点——在于观察采访对象也就是观察人物?A对周围环境的观察——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与人物之间的联系。自然环境指人物周围的事情以及具体的活动场所。B观察人物的外貌(音容笑貌、神态表情、衣着打扮)以形传神。C观察人物有个性的语言、行为、动作、语言。D观察人物的内心世界——观察还要求记者通过采访对象情绪神态以及说话的语言的观察。察觉内心的精神状态和感情色彩。

第三节几种特殊的采访方式

一·暗访也叫应急行采访(以偷拍方式为主)

概念: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以偷拍·偷录等隐蔽手段对人或事情进行采访。

条件:①记者隐瞒了自己身份。②采访时在采访对象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的。

作用:①隐形的采访主要运用观察的手段,有时也会以聊天的方式提问。②和在公开采访,它有哪些作用?A通过隐性采访可以获得其他采访手段难获得的新闻事实,从而更好的实现舆论监督。(最重要的)B对新闻媒体而言,隐性采访是在新闻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有效手段(如“都是一

时间”“世界大不同”)可以获得独家新闻,可以获得具有现场感的新闻。B隐形采访可以给受众更大程度的“可信性”。(没有任何的伪装,这样出来的新闻,真实性大大加强)

三·隐性采访的适用范围

1新闻采访一般来说,应该是在被采访者愿意并且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隐性采访虽然有效,但是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的。

思考一下:什么情况下隐性采访可用?什么时候不能用?

新闻一般涉及人物、地点、事件。从这三个角度来看看小隐性采访中的优点。

隐性采访中涉及的地点:一般分为公开场合和私人场合。在公开场合,如果那则新闻值得报道有新闻价值的话,可以采取暗访。

2隐性采访中的人物。

人物可分为公众人物与普通人物。首先,要明确媒体和公众人物的关系,他们两个之间是相互利用,双赢的关系。公众人物比普通人物更多被报道的权利,那么就该承担相应的义务。就是给普通人物更多的“关注焦点”,但是报道公众人物还是要把握一个度,一个底线。普通公民的利益不能随便侵犯。

3隐性采访应该坚持的道德原则:

①隐性采访时常受到道德的质疑,但它的确是一种有效的采访手段。尤其是在揭露报道中。其实,只要坚持一定的道德原则,隐性采访可以用。A公众利益原则——采访是为了保护公众的利益,可以用,是为了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有利益的事情,有一定的代表性B守法原则——记者不能用非法手段指责别人违法,比如不能假装文物贩子,引诱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用暗访手段加以曝光。C客观记录原则——记者只是一个旁观者,记录者。不能介入新闻事件,更不能参与甚至演违法活动D动机良好原则——舆论监督的目的是公关的,不能随意侵犯、触及。

4新闻调查时候,秘密调查是一种欺骗手段,只有同时符合下列四个原则,才能采用秘密调查:

①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我们正在调查的是严重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公众利益原则)

②没有其他途径收集材料③暴露我们身份就难以了解事实情况④经制编人同意。

电话采访

用电话采访使记者及时了解到新闻现状,在电视新闻中运用最多的,电话中采访的声音是主要信息来源。要求:①做好准备提高效率(采访提纲)通话时简单明了,直入主题。在短时间内完成采访②预期随和,态度诚恳。③不要紧张④注意通话细节,包括选择适时时间(上班时间),开始简单的做个自我介绍说明打电话的原因,提问要尽可能的简单明了。在通话过程中要有回应“恩”“是的”记录对方的答复。通话结束表示感谢,稿子出来了最好给对方看一下,以便核实。

电子邮件采访(补充延伸)是网络采访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用于由于时空限制难以采访到得对象。

适用场合:①适用于获得基本情况、观点、意见性材料②适合于远程采访③适合于报刊、广播等媒体。不适合于了解事情细节。

采访邮件的撰写:礼仪性内容和采访内容。

礼仪内容——①记者个人介绍②记者所在媒体的介绍③提及采访对象的背景和成就④采访的目的。

采访提纲:①内容要具体、集中。②提纲不要过于宽泛③设计问题要考虑周全④文字表达要准确。

⑤注意行文格式A主题一定要醒目。最好注明记者所在媒体的名字或者采访的意图以免当做垃圾邮件给删掉。B正文列好采访提纲。问题按重要程度和逻辑性编号。邮件结束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C对一些热点和重点问题可以多发几封邮件、采访尽可能多的为自己多准备一些消息来源

和新闻素材。D对采访到的信息进行核实。尤其是关键问题,要利用其他路径来解决。

言之有物的语言

第一章新闻写作的要求

四个字概括:真、新、快、短

新闻的本质就是:真实、迅速

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也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第一要领。要坚持新闻写作的真实性,既要有整体的真实又要细节真实。

1注意宏观真实——将新闻放在大的社会背景中,考虑所得出的真实微观真实主要是指新闻所反映的某个点,单个情况的真实。新闻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2避免主观——真实和客观应该是同时存在。既要真实的事实,又要客观的反映,避免主观。3杜绝“合理现象”——原来客观存在的事实却因为写作上的夸大、拔高、任意渲染。主观脱离客观最终造成“新闻失实”。

二·新鲜:时间新、内容新、形式新。

写作手法——如运用生动的形象的语言,白描手法不要写模棱两可的时间等等。

三·快速①消息来源快②采访速度快③技巧熟练写作快(掌握写作技巧)④采用先进的技术发稿快。

四·简短①直接了当开门见山②空话废话不说③一事一报④锤炼语言

第二节新闻语言的特点

一·准确、具体、简洁、通俗、生动

准确是最根本的要求。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却有其事,二是措词准确,用词不准、用词不当。新闻就不准确。

具体的说是:

1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感念。要求如实的记录具体人事、时间地点、经过也要要求如实的记叙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

2言之有物,有一定的信息量,不能用抽象代替具体的事物。

如何做到具体?

①多用具体的事列和细节,不用抽象、笼统的概念

②不说空话、废话、套话

3简洁:就是要让记者在有限的字数理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要求言简意赅。

怎样做到简洁?

①字斟句酌,文字简练。

②尽量的用短句子、短段落(8个子一下最容易读,11个字容易读14个字就是标准句子,而超过17个字就是比较难读的了)

4通俗:是一些人们容易读懂的的新闻。接近口语,怎么说话就怎嘛写。

怎么做到通俗?

①用词用句要雅俗共赏②对专业技术性强的内容要做好翻译工作。③尽量采用口语,但又不乱用方言语,主要使用准确、简洁、具体的语言来表达生动的情节和细节。

5如何做到生动?

①多用V·②使用白描的手法(描写分为细描和白描)

细描:又叫工笔,是一种精雕细琢,浓墨重彩的手法。注重主观感受,追求通感。

白描:从细节上进行叙述,几乎没有比喻、拟人、议论等手法。

②恰当的运用修辞手段。(比喻、拟人、对比)

第二章消息写作

一·导语的性质:

1定义:用叙述的方式,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的报道最新事实的短篇新闻。消息是最常见的新闻类型。对事实的介绍,直白的叙述。

2五要素:何事何时何地何因何人。五个W,是检验消息是否写得完整的一把尺子。

3消息的组成部分:

消息头·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电头——表明新闻的来源(时间、地点、媒体、名称)

4导语:是以简洁而生动的文字表达细纹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吸引受众阅读全文的消息。但是开头部分不是五个W都要具备的。

导语是吸引读者和指导读者更好的进行导读的导读之语。

导语的作用是:概述新闻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吸引读者的目光。

二·常见的导语类型:

1直叙型导语:用叙述的方法把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开门见山、简明扼要的告诉记者。它的特点就是用最少的字数、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使读者一眼就获得新闻信息。

2描写型导语:有些新闻事实具有生动的形象、个性。绘声绘色传神描写,给读者某种现场感和生动感。一般是使用白描手法。

3对比型导语:通过今昔对比、古今对比、正反对比、美丑善恶对比形成反差,揭示新闻事实的意义,使消息中的新闻价值充分显露出来。

4引语型导语:直接或间接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彩或有代表性权威性的话,作为导语。用来阐明新闻的意义这样的导语说服力强。显得客观可信。因为它是采访对象说的。

5设问型导语:在消息的开头引人注意的问题,然后加以回答,这就是设问型导语。问题不是随便提的,二是和关键的新闻事实相关,往往能够围绕这篇消息展开,又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三·怎么写出好的导语

1条件:概括新闻内容主要事实。

2特点:①告知消息的主要内容②简短③明晰④准确⑤简单⑥直接了当⑦生动⑧客观⑨富于色彩和格调高尚

3内容上: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要素。

4形式上四个变化、简明清晰

内容上怎么突出呢?

包括4个方面——突出重点、突出特点、突出新意、突出受众关注点

A 突出重点是最重要的新闻要素主题、内容,引用原语(直接),间引(翻译)。

B突出特点——消息明显的特点。突出消息中明显的个性特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C突齿新意——最新的内容与时间。

要把最新鲜的事实告诉受众,时间上要最近。能写“今天”就不用“昨天”,不要用“最近”“不久前”等模糊时间代替。

D突出受众关注点——受众最关心的把与受众利益相关或受众最关心感兴趣的事写出来。尽可能的抓住受众,吸引其往下阅读。

形式上怎么写导语?

一是注意四个变化,二是简明清晰。

A变抽象为具体(具体不等于啰嗦)

B变静态为动态(多用动词)

C变复杂为简单

D便难懂为复杂

导语要清晰——①只要突出新闻事实②导语中专有的动词,头衔不要太多,读者关心的是新闻事实不要因此而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主体:消息的主体又称新闻躯干,是导语之后结尾之前的部分。

消息可以没导语和结尾,但任何消息不可能没有主体。

主题的两大功能:一是解释和深化导语,二是不从新的事实。

要求:①紧扣主题②内容充实③层次分明④叙述生动,行文有变化。

如:警察任长霞朱玉--新华社

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南方都市报

九旬老人死刑风波

第三节新闻标题

一·标题作用:

1概括新闻内容,揭示主题

2评价新闻事实,点出意义(旗帜鲜明,有明显的倾向性)情感依据事实,适度恰当表达。3吸引读者阅读(题文一致,不能题不对文)

4美化报纸版面

二·标题的构成与种类:(构成:主题和辅题)

1主题:大标题是标题中最受人注意的部分。既是新闻主题思想,主要内容的表达,也是标题的核心部分和骨干。它在标题中字号最大、地位最突出。往往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和意思。主题通常只有一行。

2辅题:用来辅助主题起到引导、补充说明、解释主题的作用。也不能脱离主题而独立存在,字号一般比主题小。辅题又包括引题和副题。

单行标题①只有一个标题。简明的反映了消息的中心内容,对内容的简单明了的内容采用适宜的单行标题,单行标题不应是虚题而是实题。双行标题:①引题+副题(引题是位于主题之前,对消息的主题进行引导说明烘托或渲染的作用:①交代背景,说明原因②点名新闻主题,意义和作用③烘托气氛)②主题+副题(引——原因,烘托作用。副——结果。补充作用。副题位于主题之后,常用来交代次要的新闻事实,其解释、补充和印证主题的作用——①补充事实②交代结果

③印证观点)

3 三行标题——标题在三行以上,一般引题、主题、和副题齐全,表明消息内容较重要,使用多行题的前提是重大新闻。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报道写作通论背诵版笔记

一、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原理 (一)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1、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 ①新闻报道的五要素必须真实。②新闻事件的环境、条件、过程必须真实。③新闻报道引用的资料必须真实。④新闻报道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必须真实。⑤新闻报道的真实必须是全面的。 2、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⑴有意制造虚假新闻报道。①政治运动的需要;②名利的诱惑;③认为新闻可以虚构。 ⑵无意采写出的失实新闻报道。 这种失实被称为“软性假新闻”。“软性假新闻”是指那些有一定的新闻事实,五个W中有三至四个符合事实,有一两个存在问题的假新闻。①业务不熟悉;②采访不深入;③材料处理不当;④看问题较片面;⑤偏听偏信,先入为主。 (二)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几个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1、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几个环节 ①转变观念和作风;②分工不宜过细,审稿不宜过繁;③改进终结式的报道模式。 2、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网络传播更新了我们的新闻时效观。①网络新闻的最大特性:即时滚动。即可在任何一个时间内更新新闻报道文本,其反映事实的速度十分快捷。②即时滚动式报道引发了新的一轮新闻“快速”战。 (三)新闻报道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信息;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1、受众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信息 ⑴真实的新闻信息。真实的新闻信息满足了受众最基本的生存、发展需要;受众对真实的新闻信息的兴趣还体现在更深的一个层面上:要求新闻信息实在、有用。 ⑵新鲜的新闻信息。必须注意三点:①寻求新鲜事物和富有个性的事实;②寻求罕见、奇异的事实;③寻求事物新鲜的角度。 ⑶益智的新闻信息。益智的新闻信息就是能使受众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修养的新闻信息。主要有两类内容:知识性的和情趣性的。 ⑷有情感的新闻信息。 ⑸有审美作用的新闻信息。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内容美;②自然美;③形式美。 ⑹多样化的新闻信息。主要是指:①多样化的内容;②多层次的内容;③多样的形式。 2、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对受众的兴趣的处理方式主要由两个:满足和引导。 ⑴极大地满足受众兴趣。 策略:①关注受众兴趣的系统性;②关注受众兴趣的集中性;③关注受众兴趣的层次性;④关注受众兴趣的运动性。 ⑵积极地引导受众兴趣。 途径:①树立样板;②设置议题;③因势利导 (四)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1、用事实说话的内容 ①对政治事件和现象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主张。②对经济工作和社会生活进行指导。这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是新闻的指导性。 ③赞许美好心灵,斥责丑恶现象。④对受众的情趣进行引导。 2、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记者在新闻中是通过选择事实和事实的不同侧面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趣的。 ①选择事实。选取这个事实而不选取那个事实就体现了记者想说特定的话。②选取事实中有利于自己的侧面。③解释和评价事实。 ④采用联系对比方式。有时候单个事实无“话”可“说”,这时可用联系对比的方法将另一个事实拿来与新闻事实进行联系对比,就可以达到“说话”的目的。 二、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程式 (一)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1、消息头的作用 ①消息头首先标明了一种文体;②表明消息的来源及方式,增加时效感和真实上的权威性;③表明身份区别,让读者选择和评价; ④表明稿件的重要性。 2、导语的作用和类型 作用:①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②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③引起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的激发读者读完全篇报道。 类型:按是否直接交代主要新闻事实来分,可分为直接导语和延缓式导语。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 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 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 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 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

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 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 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 1. 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 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 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 3.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 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丁柏铨 绪论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界定 现有的新闻采访定义:素材搜集说;调查研究说;互动行为说。 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二.特点: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 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新闻采访笔记重点

党报突破口:注重“南风效应”的宣传艺术 1.“官方”时政头向“大众”的宣传转变 2.“长、空、假”的文风向“短、实、新”的文风转变 3.“呆板单一”的版面向“生动活泼”的版面转变 1、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1. 真实性(重点记):新闻的生命和灵魂 真实:新闻真实性: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关于“真实”的规范: 对于记者:保证确有其事;保证新闻的基本要素真实;标注新闻出处;写作中避免片面性,描写要有分寸,避免渲染和夸大。 对于编辑: 坚持核实原则;确保权威的、多方求证新闻来源;慎用匿名、化名报道。 2. 客观性: 3.公正性原则: 二、新闻角度的选取方法: 1. 以小见大选角度:不能贪大求全,典型角度小一点 2. 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出发选取新闻角度,从报道中找出与人民相关 的报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从读者关切点找角度。 3. 从新闻事实的特殊性中选取新闻角度 4. 从事物的侧面找角度 三、什么是用事实说话 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报道者的立场观点的一种报道手法 两个要素:事实、观点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都离不开两个要素:“事实”和“观点”(说话)。它的特点在于两者结合的方式。 如何用事实说话 1.通过选取典型事实说话 2.通过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3.通过运用背景资料说话 4.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用“精华”说话,借助新闻人物之口表达记者的观点 四、新闻跳笔的特点: 1.在文体结构上是多段体

2.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起承转合不同,它主张词句要“跳”着走。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比较大的跳跃 3.表面上彼此好像没有很大联系的段落,实际上有内在的逻辑。 如何使用新闻跳笔: 使用新闻跳笔的技巧(了解): 1.形式上短段落,多分段 2.运用细节、场景、背景、引语等事实,进行不同组合,注意用事实说话。 3.通过小标题的使用和版面编排的方式体现新闻跳笔。 五、新闻标题的构成 1.主题:主题是新闻标题中最主要的题目,是标题的核心部分,用以说明最主要的事实或者观点,所用的字号也最大,地位最突出 2.引题(肩题、眉题):引题是位于主题之前,用于引出主题的一个辅助性的题目。引题又叫眉题和肩题,字号一般小于主题 3.副题(子题):副题是位于主题之后,对主题进行补充和说明的辅助题目。副题又叫子题,字号小于主题和引题 六、消息头的种类: 主要有“讯”和“电”两种。 “讯”:以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凡是报社通过自身渠道所获得的本埠消息,一般都标有“本报讯”。若稿件来自外埠,一般应标明新闻事实的地点,如“本报德州讯” “电”: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传真或电话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消息头的作用: ①可以表明新闻稿的发出单位,借以显示消息的“身份” ②有了消息头可以承担发表新闻作品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③电头注有发稿的地点、时间,可以说明新闻的来源、时效,借以传达某种信息 七、导语的类型: 直接导语:在导语中开门见山地叙述新闻要点,通常用于报道时间性较强的硬新闻。这是新闻导语的主要形式,大多数消息都采用这种导语。简言之是直笔陈述。 间接导语:在导语中以一种含蓄、委婉的方式交代新闻要点,通过解释、描写、渲染等手法引出或暗示出新闻事实。多用于时间性不太强的软新闻。简言之是曲笔铺垫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 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

新闻采访要点重点及注意事项

新闻采访的特点: 1.新采访的目的——公开报道 2.新闻采访的过程——广泛性、伸缩性与独立性 3.新闻采访的内容选择——新鲜性、新闻性、典型性、真实性 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1.新闻写作依赖于采访获取的事实材料。 2.采访的深度和广度决定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写作多新闻采访的影响: 1.新闻主题影响采访方向。 2.新闻体裁影响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记者的职责: 1.和生活在各个阶层的普通读者交朋友,从他们那里了解社会生活的原泰,获得丰富的新 闻线索。 2.主动为群众释疑解惑,排忧解难,通过自己的言行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在帮助 读者的过程中获得新闻线索。 3.给通讯员讲课,让生活和工作在各个领域的通讯员学会与记者一样发现和采访新闻变一 人采写新闻为众人帮自己采写新闻。 4.与通讯员合作采写新闻这是最经常联系方式。 5.做好来电,来信,来访工作,这是读者送上门来的新闻线索。 记者的角色失调主要表现在:1角色不当。2角色冲突。3角色不清。4角色中断 及角色失败。 采访权: 1把采访权解释为自由收集新闻信息源。2把采访权解释为自主调查权。3把采访权解释为知情权和出版自由。 采访权的内容: 1自由采访的权利。2人生财产安全的权利。3消息来源隐秘的权利。 记者的素质要求: 1政治素质。2理论素质。3知识素质。4道德素质。5意志品质。 新闻事实的类型: 1行为事实与观念事实。2单一事实与综合事实。3过去事实与现在事实未来事实。 行为事实:主要是指自然界,个人或群体施行的某种具体可感的行为的事实。 观念事实:主要是指某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提出的观点。 新闻事实的特征: 1新闻事实是所有内容都客观发生的事实。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整理 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概述 1.1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 ⑥活动的艰辛性。 1.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具体反映在4个方面:①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 ②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③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④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1.4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②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③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④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⑥查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⑦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⑧问卷: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将问卷送至受众手中;⑨电话采访: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⑩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ial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从性质上分:①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②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③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径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④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⑤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⑥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1.5采访的认识路线:两条①唯物论的反映论;②唯心论的先验论。危害:武断、无知失方向;投机取巧找捷径;为求深度搞臆想。 第二章记者的修养 2.1作风修养:①要有优良的思想作风修养。其内涵是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②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 2.2道德修养: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我国最早提及新闻职业道德内容的当数宋代对民间小报的指控。率先明确提出“提倡道德”是报纸职责之一的是徐宝璜先生,而最早将“品性”认定为“记者资格”第一要素的则属邵飘萍先生。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的具体范围和基本内容:①坚持真理,忠于事实;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③深入实际,体察民情;④互敬互学,积极竞争;⑤摆正位置,不谋私利;⑥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记者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具体关系主要有:①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从而对党的事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新闻记者为了新闻报道而进行的采集分析新闻事实性材料的职业性活动。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1 求实性;2 时效性;3 独立性;4 突变性;5 艰险性;6 广泛性;7 连续性; 8 公布性; 三新闻采访的难点:1 采访要快、同时要准;2 采访要快,同时要深;3 材料的挖掘要生动,同时要真实。 四新闻采访中的三大矛盾(对应于采访的三大难点):时效性与真实性的矛盾;时效性与深刻性的矛盾;真实性与生动性的矛盾 第二章新闻记者 一记者职业是随着近代报纸的产生分离出来的。 二记者职业的性质: 1 记者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2 记者是真理的捍卫者; 3 记者是信息、知识的传播者 三记者的类型: 1 专业记者:指专门采访或侧重报道某一条战线或某一个领域的记者。(如政治记者、经济记者、文教记者、法制记者、体育记者、军事记者等) 专业记者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他们熟悉某个领域的情形,便于结交朋友,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2 常驻记者:又称地点记者,以新闻机构所在地为采访范畴的,称为本埠记者。地点记者称为外埠记者。常驻记者有利于了解所在地点的情形,便于报道。 3 机动记者:不常驻在一个地点,没有固定采访范畴,随时预备同意编辑部调遣,完成重大突发事件采访的记者。 4 特派记者:指因专门的采访任务受编辑部派遣的记者。 5 特约记者:指应编辑部的约请,完成一定采写任务的编外人员。 6 驻外记者 四记者的工作任务: 1 采写新闻; 2 反映情形; 3 群众(通联)工作(包括联系组织通讯员、处理读者来信来访、征求群众意见、组织开展社会活动等) 五记者的采访路线:包括记者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

新闻采访笔记

新闻采访笔记 一,决定成败的非智力因素 1.不怨天尤人,从自身找原因 2.善于理解别人的难处和苦衷 3.能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 4.不人云亦云,有主见和独立判断力 5.不为表象迷惑,不见证据不轻信的怀疑精神 6.善于有选择的听取别人的意见(直接引语) 7.不斤斤计较眼前小利,有远见 8.舍得投资,舍得付出代价 9.肯下笨功夫,善于学习新知识(自学) 10.知识面广,精于某一领域 11.吃苦耐劳,不惧艰苦 12.迎难而上,设法克服困难 13.执行力,拿得起,嚼得烂,不折不扣(给加西亚的信) 14.有组织纪律性,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15.符合他人意识善于与他人合作 16.打心底尊重他人,看得起,不鄙视,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 17.不过分依赖别人,自己解决问题 18.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 19.敢于进入陌生领域,开拓新领域 20.肯从最基层最艰苦回报最少的岗位做起 21.不走寻常路 22.定位自己的能力,个人品牌意识 23.懂礼貌,行礼仪 二、导语的20种方法 1.一语破的——开门见山 2.设置悬念——事情不宜先说 3.欲擒故纵——言犹未尽 4.化静为动——(化物为人)

5.拟人修辞 6.数字对比 7.速写勾画 8.巧用背景 9.古诗名句 10.烘云托月 11.抑扬顿挫 12.特写镜头 13.曲径通幽 14.一张一弛 15.小中见大 16.先声夺人(直接引语) 17.拉近时间 18.提问作答 19.有意重复 20.化整为零 三、讲座新闻报道的手法 四、消息写作基本技巧 1.基本结构:倒金字塔 2.写出吸引人的导语,尽量出现人物 3.有细节和背景 4.行文像讲故事 5.有观点,但要用事实作证 6.尽量直接引述 7.注意报道平衡 8.多分段落“短平快” 五、直接引语的用法:1.xx说:“、、、、、”。 2.“、、、、、、”xx说。 3.“、、、、、、”,xx说,”、、、、、、“。 4.”、、、、、、“ 六、消息、通讯: 文体特征区别:

传播学通论背诵笔记

传播学通论背诵笔记 一、总论 1.历史上关于传播的定义大体上有共享说、劝服说、反应说三种: (1)共享说:认为传播就是信息共享的过程。 不足:人类传播是借助符号传播信息,人们共享的不是符号,而是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许多传播是无法达到共享的。 (2)劝服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传播是有目的的行为,突出了传播的功利性。 不足:在传播过程中影响是相互的,传播的角色关系会发生变化,传播者和受传者有时是相互转换的,传播者在影响他人的同时,也在受他人影响。 (3)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 不足:刺激反应不仅是人类的传播行为,动植物都有刺激反应问题。 2.通论的传播定义:传播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移动和变化。 3.对通论传播定义的认识: (1)传播具有信息性质(2)传播具有可流动性和可测度: (3)信息具有可转换性 4.传播学产生的诱因和基础: (1)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2)政治与战争的需要 3) 新闻学的发展

5.传播学的研究内容: 传播学的发展基础是20 世纪崛起的行为科学和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三论是传播学的方法论。 6.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和集大成者 (1)拉斯维尔(政治学家):①他首先用政治学的观点对传播进行系统的研究。②他提出了着名的5W专播模式和传播的三功能说。③他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了有意义的政治符号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在主要新闻机构的分布。 (2)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学家):①他把社会学实地调查的方法和研究社会实际问题的范围扩大到传播学领域。②他是首先从受众角度研究大众传播效果的社会学家之一。③在从受众角度研究传播效果的过程中,提出了两级传播论、有限效果论和使用与满足论等着名观点。主要着作:《人民的选择》1944 (3)库尔特-卢因(社会心理学家):①他把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同时,实际上也给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②他对人们行为和群体的研究中,在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的影响时,要充分注意社会环境和个人所属群体的作用。③他提出了着名的把关人概念,为信息流动的复杂性提供了圆满的解释。 (4)卡尔-霍夫兰(心理学家):①他较完善地把心理学控制实验的方法用于传播效果的研究。②他对军事教育电影的研究,为打破魔弹论的神话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证据。③他注意到影响说服效果的多种因素,尤其是说服者及其发出的信息这两个因素,并提出了改善说服效果的一些列有价值的建议,为可说服性研究这个当代传播学重要课题奠定了基础。 主要着作:《大众传播实验》1949 《传播与说服》1953 (5)施拉姆:①施拉姆是第一位从新闻专业角度,并把新闻学同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结合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 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 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 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八、、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 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 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体的报道a 细小的揣测新闻背景,捕捉反常事态的蛛丝马迹 b 注意了解新闻和周围事物的联系和影响 c 寻找报道破绽,追踪求证新闻的真实核心 d 预测新闻发展方向,追踪进行补充报道(新闻是主体的角度) e 交换角度,突出未被人重视的新闻事实⑦社会公共空间⑧公开征集⑨查询急救电话 3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获得新闻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和核心内容就是判断新闻价

新闻采访笔记整理

新闻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文人孙处玄“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一句。 另一说出自于南朝宋泰始三年左右朱昭之撰写的《难顾道士夷夏论》 两种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表达新闻的形式)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表达新闻的实质) “采访”始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中。 我国第一本新闻采访专著是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有名《新闻采集法》。 名考在前,实考在后 实考:1、70万年前北京人——群居活动部落首长巫师 2、3000年前周朝时期——采诗官 3、春秋时期——史官 4、唐代时期——邸报 5、宋代时期——民闻小报 6、明、清朝——民间自设报房(太平天国1851~1864,鸦片战争1840~1842, 1856~1860)大大促进中国新闻采集的发展。 实考:(一)记者的前身官方记者:封建王朝的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草根记者:中国的邸报始于唐朝,宋朝还出现了一种民间小 报,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 在这种小报之中,有专门从事新闻采集的人。 (二)近代职业记者的诞生:从15世纪起,“手抄新闻”就在威尼斯盛行不衰, 早期记者由此诞生。 (三)现代职业记者的发展与演变: ●1815年由外国人创办的《察世俗每日统计传》中梁发是中国近代最 早的记者之一,出现了邵飘萍、黄远生、胡政之等著名记者。 ●胡政之本人就是《大公报》第一个去国外采访的记者,同时也是当 年采访巴黎和会的唯一中国记者。 ●1925年前后,名报社有了内外勤之分,外出采访记者初称为“外勤 记者” 记者的职责:即职业的责任,是从事某项社会职业所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必须承担的责任。 记者的职责包括:采集新闻信息(有意采集和无意采集两种) 筛选新闻事实 解释新闻事件 制作新闻作品 积极反映情况 做好群众工作 记者的使命:坚持真实、坚持真理、引导舆论、讴歌光明、伸张正义、鞭挞丑恶、 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促进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新闻职业道德:1、坚持真理,忠于事实 2、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3、深入实际,体察民情 4、互敬互学,积极竞争 5、摆正位置,不谋私利 6、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新闻采访定义的总结: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新闻采访笔记 全

新闻采访笔记 1、新闻采访的内涵 2、新闻采访的性质 新闻采访的性质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特殊性在于(1)特殊的目的—向大众传播新闻(2)特殊的活动方式—社会活动。主要不靠行政的手段进行工作,而是主要依靠社会交往和个人交往,靠独立活动和朋友式的平等交谈。 3、新闻采访的方法 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是指记者为完成采集新闻的任务所采取的手段及表现出来的形式。 (1)个别采访: 概念:指记者选准某个具体的采访对象进行相互交谈从而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 优点:1)采访方式十分灵活方便,只要被采访对象合作,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采访,时间上也可长可短,比较自由。 2)一次采访不成功,还可以进行重复采访或者补充采访,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找不到某知情人,还可以设法采访另一知情人。 3)记者可以根据采访的需要和可能,与被采访者建立经常的联系,随时随地观察,了解被采访对象,掌握比较生动、具体的材料。 4)个别采访在没有第三者参加的情况下倾谈,能敞得开,谈得细。记者如能获得对方信任,谈话就能够比较深入。 难点:要能抓住关键和要害的问题。 要求:在采访之前作大量的、细致的准备工作 (2)现场观察: 概念:指记者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通过观察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个别采访主要通过口头提问,现场采访则主要依靠眼睛观察。 优点:1)有利于获得第一手材料,增强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第一手材料指直接来自

原始来源,不经过中间环节得来的材料。 2)有利于增强记者的现场感受,获得切身体会,是新闻报道具有真情实感。 3)有利于采写“视觉新闻”,克服新闻“假大空”的弊病。 4)有利于鉴别新闻事实的真伪,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5)有利于缩短采访的认识过程,利于记者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报道深奥、抽象的专业领域的复杂知识。 6)用眼睛进行观察,是记者不可剥夺的“采访武器”。 (3)召开座谈会: 概念:指记者通过座谈的形式,同时向多个人了解情况,搜集和核实新闻材料的一种采访方式。 优点:1)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搜集到来自各方面的资料。 2)可以同时听取正反两个方面的不同意见,有利于记者比较准确的分析事实材料。 3)座谈会把不同的人召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启发,共同回忆,有利于把事实真相弄清楚。 召开座谈会的注意事项: 1)根据采访任务的需要确定参加会议的人选和人数。 2)会前要做好准备,拟好座谈的提纲。 3)要善于启发引导,牢牢抓住会议的“缰绳”。 4)记者要有虚心求教的态度,不能自以为是,发号施令。 5)把召开座谈会和进行个别采访结合起来。 (4)蹲点调查: 概念:指记者选择某一地点,针对某个重大题材而进行的较长时间的定点采访。 优点:1)能掌握大量生动的第一手材料。 2)是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培养社会活动能力,改进采访作风的有效方法。 (5)交叉采访: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一、新闻线索的特点 简略:没有过程、没有细节 零碎:只是信息碎片 稍纵即逝:有时效性,像新闻一样 偶然性:可以出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家乡与真相混杂:有时可能是虚假的信号 二、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 a、跳出会议程式,找出群众感兴趣的事A、会议 b、体会报道插话,注意即兴发言 c、会议材料是线索库 B、其他的媒体的报道 (1)与其他媒体向比较 (2)捕捉报道相关联的因素 (3)留意通话不经意之处 C、聚焦“工作热点” D、留意生活小事 E、社会网络 要求记者多交朋友,搞好自己的网络、朋友圈 三、采访准备 1、平时的积累准备: 政策上的准备 知识上的准备 业务技能上的准备 情况上的准备 2、临时准备: A、进一步学习同这次采访相关的政策 B、尽快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 ①基本情况 ②分析采访对象已有的报道材料

C、努力寻找并分析已有的报道资料 D、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 采访的范围和对象 采访的时期和步骤 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急问题 E、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如介绍信、稿纸、采访笔等 四、善“问”的要求 要问得自然:指提问的态度和气氛,注意态度要诚恳亲切,切忌高人一等,问题应在脚套中自然而然地提出 要问得合适:指问题的目标导向,注意记者提出的问题应是只有采访对象本人回答才合适的问题 要问得有策略:指提问的战略战术,既要将先准备好的问题以逻辑顺序提出,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随机应变,尤其对敏感棘手的问题必须掌握原则,注意分寸 要问得简明:指提问的表达形式,要明白无误,让人容易理解,又要注意简练、切忌啰嗦五、观察的内容与方法 现场观察: 对事物的基本情况和现场的情景,气氛灯要观察清楚 对事物的“动态”和细节要注意观察 要注意学会“透视” 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观察位置和角度 人物观察: 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 要注意观察被采访人物的有个性特征的动作和语言 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内心世界 六、事件性新闻采访 是指报道那些有一个明显的起止时间,有一个有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界限的相对独立的时间所进行的的采访活动 事件性新闻采访的类型 突发性事件采访:是指事前没有任何预告,突然发生的时间的采访,如飞机失事、货车相撞、地震、台风等。具有急、乱、快的特点。

新闻采访学新论 笔记 罗以澄著

《新闻采访学新论》复习资料总结 1、新闻事实 定义:新闻事实是一般事实中具有特殊素质的一种事实,即指的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只有新近发生的,能够引起普遍关注的新鲜的事实,才能够成为新闻事实。新闻事实就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识别新闻事实的主要依据就是新闻价值。 识别新闻事实的依据: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或发现的事实信息。客观事实只有具备了新闻价值,才值得记者去采访报道;新闻价值越大的事实,就越可能成为大新闻,就越要引起记者的注意,记者要做好重点采访的准备。总之,新闻事实便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识别新闻事实的主要依据就是新闻价值。 识别新闻事实的运作方法:把握新闻价值去识别新闻事实,不是简单的着眼于事实本身的变动,而应该是着眼于事实的变动与人们、社会的关系的涉及程度,也就是说,要着眼于事实的变动度。具体地说,在新闻采访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把握事实的变动度,进而识别判定新闻事实。 ①事实变动的范围与规模。这里指的就是事实变动的空间,亦即事实变动所可能涉及的社会影响面而言的。事实的新闻价值是与其变动的空间与规模大小成正比例的关系的。注意一点的就是,判定事实变动的社会影响面的依据,是以记者所服务的新闻传播媒体的社会覆盖面作为其参照系的。 ②变动的顺序与次数。就是事实变动出现的时间顺序与频率而言的。 ③变动的过程与速度。这是就事实变动的内在关系而言的。 如何确保新闻事实。 ①加强政府对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的管理和监督。 ②加强新闻工作者的理论修养、知识修养和道德修养。 A、新闻工作者是社会的“耳目”“喉舌”,是专职调查人员;调查研究是新闻报道的基础,贯穿于新闻传播的各个方面;调查研究史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是衡量其素质的重要标志,是名记者的成功之路。 B、方法:解剖麻雀、专项调查、日常调查、自我调查、隐形调查 2、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是一种特色的调查研究。新闻采访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同事实“打交道”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事实是第一性的,起决定性的作用,它规定着、制约着记者对事实的认识和把握;同时,记者又以积极的、能动的认识与把握,反作用于事实。这便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对新闻采访活动本质属性的科学认识。 书上定义: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包括业余通讯员在内的新闻采访者)为写作新闻报道而进行的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的活动。 新闻采访在新闻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 ②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来说,是第一位的、起决定性作用的。 ③新闻采访是锻炼、培养记者的主要途径。 3、新闻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陆定一 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 ——王中 4、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作为新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由资产阶级新闻学者首先提出来的。 定义:新闻价值就是指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信息量及其对受众、对社会利害关系涉及的程度。 这一定义告诉我们的是: ①新闻价值存在于事实之中,所以我们要尊重事实,注意研究事实。 ②新闻价值存在于事实与受众的关系中,所以我们要尊重受众,了解受众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