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与营养防治 (附减肥食品)..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  (附减肥食品)..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  (附减肥食品)..

职业技能全国统一鉴定

高级营养师论文

(国家职业技能一级)

文章题目:肥胖症与营养防治

姓名:程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山东省菏泽市

工作单位: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

程巍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文明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趋提高,物质生活也极大丰富,食品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吃”已不再是人们所担心的问题,令人担心的是“吃出来的负担”,现代社会流行的一种疾病-肥胖症,就是因为“吃”而造成的病症,肥胖症的出现已经严重的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在近些年来,大多数国民民众已经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肥胖症也随着国民民众小康生活快速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肥胖定为疾病,是当前继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又一大杀手。追溯肥胖症的根源,其主要的还是饮食问题,本文主要是从肥胖的形成原因、肥胖的类型、常用判定指标、肥胖的危害及并发症、对肥胖症预防、膳食的治疗和运动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肥胖症;并发症;营养治疗;运动治疗。

一、肥胖、肥胖症的定义由于营养失衡,摄入的热量大于人体

消耗的热量,体内脂肪沉积过多或分布异常,造成自身的体重

增加,并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称为肥胖。目前,世界卫生组

织(WHO)已将肥胖定为疾病,它是一种由多种因素一起的慢性

代谢疾病。[1]

二、肥胖症的形成原因肥胖症的形成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因

素:

1.遗传因素:单纯性肥胖者多有家族史;

2.饮食因素:饮食摄入热量过多,一些高脂肪、高糖饮食均可

导致脂肪堆积;

3.活动与运动因素:运动是消耗能量的主要方式。运动减少,

则能量消耗降低,未消耗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全身脂

肪库中;

4.代谢因素:肥胖者合成代谢亢进,与正常人相比有着显著的

差别;

5.神经精神因素;

6.内分泌因素:肥胖者胰岛素分泌偏多,且又存在胰岛素抵抗,

脂肪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较不敏感,脂肪细胞上单位面积的

胰岛素受体密度减少,也促进脂肪合成。[2]

三、肥胖症的分类肥胖症的分类比较繁多,在中医上也有分类,

我说的是按照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分类,大致分为原发性肥胖、

和继发性肥胖两种。

1.原发性肥胖此类肥胖单纯性肥胖最为常见,主要是由内分

泌或遗传性肥胖以外原因引起的脂肪组织过多的病症。

(1)体质性肥胖是由于脂肪细胞增生所致,于25岁以前

营养过度有关。多数有家族性遗传史,超重的儿童通

常成为超重的成人。

(2)营养性肥胖又叫外源性肥胖或获得性肥胖。多由于

20—25岁以后营养过度,摄取热量超过机体各种新陈

代谢活动过程所需要;或由于体力劳动过少或某种原

因需较长期的卧床休息,热量消耗少而引起肥胖。此

类肥胖主要是因为脂肪细胞肥大和脂肪细胞增生所

致。

(3)体质性肥胖可再发为外源性肥胖,又称为混合性肥胖。

以上三种肥胖的情况都称为单纯性肥胖,特别是城市

里20—30多岁的妇女较为多见。中年以后的男、女也

有自发性肥胖的倾向,绝经期妇女更易发生。

(4)水、钠潴留性肥胖又叫特发性浮肿。此型肥胖多见于

生殖及更年期女性。其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增加所致的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醛固酮分泌增加及静脉回流减

慢等因素有关。脂肪呈不均匀分布,以小腿、股、臀、

腹部和乳房为主。[3]

2.继发性肥胖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的肥

胖,患者在以某种疾病为原发症状的基础上,表现为肥胖病

因有以下因素形成:

(1)下丘脑病:由炎症后遗症、创伤、肿瘤、肉芽肿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下丘脑综合症,均可引起肥胖。

(2)垂体病:见于轻度脑垂体功能减退症,垂体瘤(尤其是嫌色细胞瘤)、空蝶鞍综合症。

(3)胰岛病: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脂肪合成过度,常见于Ⅱ型糖尿病早期、胰岛β细胞瘤(胰岛素瘤)、功能性

自发性低血糖症等。

(4)肾上腺性肥胖:常见于肾上腺皮质腺瘤或腺癌,自主分泌过多的皮质醇,引起继发性肥胖,又叫柯兴综合症。

其特点是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外貌、

皮肤紫纹、高血压及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

(5)甲状腺性肥胖:此类肥胖明显症状有面容臃肿,皮肤呈苍白色,乏力,脱发,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多见于甲

状腺功能减退患者。

(6)性腺功能减退性肥胖:多见于女性绝经期及少数多囊卵巢综合症、男性无睾和类无睾症等。[4]

四、常用判定指标是指测量身体胖瘦程度的常用指标和判定标

准。

1.体重指数(BMI)的判定指标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标准:

BMI=18.5—24.9 体重正常

BMI≤18.5 体重过低

BMI≥25 体重超重

BMI≥30 体重肥胖

我国的体重指数公布标准:

BMI=18.5—22.9 体重正常

BMI≤18.5 体重过低

BMI≥24 体重超重

BMI≥28 体重肥胖

2.理想体重指数及判定指标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cm)

理想体重=±10% 正常体重

理想体重=-10% 体重过低

理想体重高于10%低于20% 体重超重

理想体重高于20%以上体重肥胖

3.腰围指数及判定标准

根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亚太区肥胖的重新定义和处理》:

男性腰围≥90cm 女性腰围≥80cm

以上两种腰围为腹部脂肪积蓄的界限。

4.腰臀比值及判定标准

男性腰臀比值﹥1.0、女性﹥0.9时,肥胖带来的并发症才明显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腰臀比值关于正常、超重、肥胖

的判定标准主要是从保持健康和延长寿命的角度而研究得

出的数据,属于医学标准。

5. 体脂百分率(F%)及判定指标

判定标准公式:F%=(4.57/D-4.142)×100%,D为体密度。

对于成年男性:D=1.0913-0.00116× X;成年女性:D=1.0913-0.00133× X;X=右肩胛角下皮皱厚度(mm)+右

上臂肱三头肌皮皱厚度(mm)。右肩胛角下皮皱厚度:肩胛

骨下角约 1cm处,成45°角捏起皮褶,用测皮卡钳测量;

右上臂肱三头肌皮皱厚度:肩峰与尺骨鹰嘴联线中点,垂直

捏起皮褶,用测皮卡钳测量。其判定标准:正常成年男女15

—22为正常,25—30为超重,30—35为轻度肥胖,35—40

为中度肥胖,40—50为重度肥胖。另外,也可借助人体脂肪

测定仪或者人体成分分析仪等仪器来更准确地测量人体体

脂百分率(F%)。[5]

五、肥胖的危害及并发症肥胖症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

性疾病,也是诱发多种并发疾病的危险因子,肥胖症患者往往

有高血压、高血脂和葡萄糖耐量异常;肥胖是影响冠心病发病

和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值得警惕的是,中心性肥胖症患

者要比全身性肥胖者具有更高的疾病危险,当体重指数只有轻度升高而腰围较大者,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就增加。

下表为肥胖者发生肥胖相关疾病或症状的相对危险度*

是正常体重者对该病患病率的倍数。[6]

1.高血压随着体重指数(BMI)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也较高。高血压病患者是指收缩压≥140 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 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 mmHg=0.133kP),或需要用降压药才能将血压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低于120/90毫米汞柱)者。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肥胖持续时间越长,尤其是女性,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越大。而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使体重降低时,使血容量、心排血量和交感神经活动下降,血压也随之降低。[7]

2.Ⅱ型糖尿病体重超重、肥胖和腹部脂肪蓄积是Ⅱ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24万人群数据的汇总分析显示,如以空腹血糖≥126 毫克/100毫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仍≥200毫克/100毫升者诊断为Ⅱ型糖尿病患者,BMI≥24 者的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BMI在24 以下者的2.0倍,BMI≥28 者的Ⅱ型糖尿病患病率为BMI在24以下者的

3.0倍。男性和女性腰围分别为≥85cm和≥80cm时,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腰围正常者的

2-2.5倍[8]。

导致Ⅱ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应激。这些诱因,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及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控制人体的遗传因素。但是,我们能对环境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

3.血压、血脂异常肥胖患者由于身体脂肪组织大量增加,就必须增加血容量和心输出量,才能满足肥胖的身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长期左心脏器的负荷过重,加大了周围的动脉阻力,使左心室肥厚,易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症。我国24万人群数据的汇总分析显示,BMI≥24 者的血脂异常(甘油三酯

≥200毫克/100毫升)检出率为BMI在24以下者的2.5倍,BMI≥28 者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为BMI在24以下者的3.0倍,腰围超标者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检出率为腰围正常者的2.5倍。BMI≥24和≥28 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毫克/100

毫升)的检出率分别为BMI在24以下者的1.8倍和2.1倍。腰围超标者高密度脂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检出率为腰围正常者的1.8倍[9]。

4.冠心病、心脑血管及动脉硬化疾病我国10个人群的前瞻性研究显示,体重指数增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事件即指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猝死和其他冠心病死亡的发病率随体重指数的上升而增高。前述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都是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超重和肥胖导致这些危险因素的聚集,从而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肥胖患者多有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质沉积在动脉壁内,使得心脏负荷加重,致使管腔狭窄,引起心脏缺氧,缺血和硬化,另外体力活动的减少,削弱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足,所以极易导致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心绞痛、中风和猝死。[10]

5.脂肪肝肥胖能引起肝脏的脂肪变性,由于长期高碳水

化合物、高脂肪饮食及高胰岛素血症,从而使肝脏合成甘油三

酯的速率大大超过了将其转运出肝脏的能力,引起极低密度脂

蛋白运出甘油三酯发生障碍使得甘油三酯在肝内堆积而形成脂

肪肝。重度脂肪肝还会发生肝纤维化,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

化。

6.胆囊炎和胆结石症多数肥胖者的饮食结构是以动物性

食物为主,摄入的脂肪偏多,植物性食物少,与正常体重的人

相比,胆囊收缩功能下降,胆汁内的胆固醇超过胆汁中的溶解

度而堆积,胆固醇极易沉淀而形成胆结石,因此胆囊炎多与胆

结石同时存在。

7.性功能障碍男性患者由于身体肥胖,体内雄性激素减

少,雌性激素增加,睾酮水平降低,使得雌、雄两种激素发生

倒置,引起男性性功能低下或者性功能障碍。女性患者性功能

障碍主要是因为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此与其雄性激素低下有

密切关系。

8.其它并发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内分泌及代谢

紊乱、变型性膝关节症、痛风、皮肤病、便秘等疾病,甚至还

会引发某些癌变病症。

六、预防原则及预防措施

1.预防原则肥胖者必须以坚持预防为主,从儿童、青少

年开始从预防超重入手,并必须做到终生坚持。

2.预防控制措施(1)树立正确的观念,改变现有的饮食

结构,增加户外体力活动,矫正过度饮酒和活动不足的行为与

习惯;(2)鼓励低能量、低脂肪的食物均衡摄入,适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常、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用控

制膳食和增加运动的方式来克服单纯减少膳食能量所产生的不

利作用;(3)两者相结合可使基础代谢率不致因摄入能量过低而下降,以达到更好的减重效果,既可以防止体重反弹,又能

改善心肺功能,并达到更全面的健康效益;(4)树立健康体重的观念,长期坚持减重计划,速度不宜过快,也不可急于求成,以防止陷入减重的误区;(5)防止肥胖的同时,也必须防止与肥胖相关的疾病或并发症的发生,并将其作为防治的重要环节。

七、营养治疗及运动治疗

1.营养治疗由于饮食因素造成的的肥胖是可以通过调整

营养结构和改变饮食习惯等因素加以控制脂肪的增加,减少热量的摄入,以达到体重恢复到理想状态的效果。

(1)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量肥胖者减少能量的摄入,使能量代谢呈现负平衡,可促进脂肪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但能量的降低应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切勿为追求减肥的速度而过分的限制能量的摄入,以防出现副作用。一般轻度肥胖者,每天能量摄入可低于消耗518.7—1046.2KJ,每月可减轻体重0.5—1.0kg的体重;中度肥胖以上者,每天能量摄入能量可消耗

2301.7—4603.5KJ,每周可减轻0.5—1.0kg的体重。值得注意的是每天能量的摄入至少在4185KJ,否则影响正常机体活动,甚至有害健康。[11]

(2)限制糖类的摄入糖类消化吸收快,易造成饥饿,食欲增加,因此膳食中糖类比例高对减肥不利。摄入低糖类的膳食可使体重迅速下降,其原因是此时体内需要的能量只能从脂肪的代谢中得到满足,从而强化了膳食纤维食品,可成为减肥的热门食品。

一般糖类所提供的能量以占总能量的40%~55%为宜。因此,应严格限制精制糖的摄入和睡前糖类的摄入。

(3)控制脂肪的摄入肥胖者往往血脂高,因此必须限制脂肪的摄入量,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必须得到限制,并提高不饱和脂肪酸所占的比例。

(4)保证蛋白质的供应由于总能量下降,蛋白质所占的比例可适当提高,并且选用如牛奶、鱼、瘦肉、鸡及鸡蛋清等高生物价蛋白质比较好,但是蛋白质的摄入也需适量,占总能量的25%左右即可,摄入过多会加重肝肾负担,对肝肾有损伤。

(5)限制食盐的摄入食盐的摄入量每日3—6克为宜,过量地摄入食盐,除能引起口渴和刺激食欲,并可造成水潴留而增加体重外,还会引起血压升高,于减肥不利,所以必须限制食盐的摄入量。

(6)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调节机体生理化反应非常重要,应保证膳食中有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些维生素可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有利于体重的降低和预防心血管合并症,必要时可口服维生素剂补充。

(7)膳食中必须有足够量的新鲜蔬菜,蔬菜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水分充足,属低热能食物,能增加饱腹作用。除此之外,还可

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和钙片,以防体内维生素的缺乏。

(8)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少吃零食、甜食、和含糖饮料;

吃饭要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遵循“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

饮食习惯,否则不利于减肥;减肥要吃饱减肥,不可采用饥饿减肥

法;以低热能饮食为主,其总量搭配比例:蛋白质占总热能比例20%

—30%;脂肪占总热能比例25%—30%;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比例40%

—55%为宜。

2. 运动治疗其目的是以动力性有氧运动为主,逐渐消除体内

多余的脂肪,减轻体重,防止和消除肥胖,增强体质,预防肥胖疾病及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

(1)运动治疗的原理 A.增加能量的消耗,调节能量平衡;B.

减少体脂,改善身体成分组成;C.防止减重后的体重反弹;D.调节

肥胖基因在一定程度上抗衡基因的缺陷。[12]

(2)运动的方式应以动力性有氧运动为主,要求人体大肌肉群参与,如跑步、骑车、爬山、游泳、健体操、健身武术、球类活

动等。根据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和喜好来进行选择,而且最好是能够

终生坚持下去。

(3)运动强度和时间当运动强度过大时,运动消耗的能源并不是脂肪,而是磷酸原和糖类物质;当运动强度过小时,体内消耗

的热量不足,也无法达到减肥的效果。对于减肥而言,并不是运动

强度越大就越有效,因此建议选择长时间,中小运动强度的运动为

最好。进行锻炼时,运动的时间需要足够长,一般每次运动的持续

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当然,也是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喜好

进行选择的。

(4)运动频率和注意一般来说,为了提高减重的效果,建议每周锻炼4—5次或每天坚持锻炼,形成运动习惯,但运动频率建

议每周至少做3次运动。运动中必须注意:A.遵循循序渐进,长期

坚持、注意安全的运动原则;B. 加强对运动的自我监测,饮食上

控制并均衡膳食的科学摄入,以防止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等副作用

的发生;C.运动过后一定要补充一些白开水或者淡盐水,以防体内

缺失水分。D.运动与饮食必须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切勿因运动而

导致食量增加等反作用的发生。

针对肥胖症的防治应以饮食和运动相结合,并自觉避免高脂、高糖和高能量的摄入,同时还要保证每日机体蛋白质和其它各种营养素的充分需要,增强体力活动和户外锻炼,以维持机体摄入热量与消耗负平衡,并长时间坚持,使体重逐渐下降,接近理想体重为基准,只有这样才是取得减重疗效和巩固减重疗效的重要保证。

九、结束语

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根据2007年编制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必须根据营养学原则合理选择和搭配各种食物:(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如饮酒应限量;

(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平衡的膳食营养结构。[13]

平衡的膳食结构是每个关心自己健康的中国人都应该为之奋斗

的目标。它是一种营养合理的平衡膳食模式,对改善居民营养状

况,预防与膳食有关的疾病具有长远的意义。尽管它和我国当前

的膳食实践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中国居

民指明了方向。相信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会继续提高,这一合理的健康饮食目标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秦泉《食物是最好的医药》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年9月第1版(P234、P235);

[2] 武言广《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年10月第1版(P382);

[3] 窦国祥、窦勇《家庭饮食营养宜忌》安徽科技出版社 2010年9月第1版(P660、P661)

[4] 陈娟期刊杂志《瘦身与美容》 2010年6期;

[5] 吴坚等著《肥胖问题》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P45、46)

[6] 史轶繁等《肥胖症临床诊治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年3月第1版(P6)

[7]《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年23(1):(P10)

[8]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年30(7):(P30)

[9] 史轶繁等《肥胖症临床诊治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年3月第1版(P10)

[10] 窦国祥、窦勇《家庭饮食营养宜忌》安徽科技出版社 2010年9 月第1版(P659)

{11} 武言广《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年10月第1版(前言);

[12] 吴坚等著《肥胖问题》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P138)

[13] 秦泉《食物是最好的医药》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年9月第1版(P234、P235)

预防肥胖症的理想食品(附页)

1.黄瓜生吃黄瓜能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熟食黄瓜能利水道,消胀通便。根

据研究,黄瓜中所含的丙二醇酸可以抑制糖类物质转变为脂肪,有减肥的作

用。另外,黄瓜中含有较多的钾盐,有利尿的效果,过于肥胖者应多吃黄瓜。

2.竹笋竹笋为一种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素的食品,有“通血脉、化痰涎、

消食积、益气力、利水道”的作用,单纯性肥胖症经常服食,有减肥效果。

3.木耳属于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多纤维、多无机盐的食品,所含的多糖物

质,又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和减肥作用。中医认为黑木耳还有益气的功能,

适合肥胖症患者食用。

4.荷叶反肥胖症患者,宜用荷叶煎水代茶频饮。荷叶具有祛脂减肥的作用。

如果每天用鲜荷叶50g—100g或干荷叶25g煎水代茶,连续服用3个月,体重通常都可明显减轻,尤其是患有高血脂症又过于肥胖的人,更为适宜。

5.苹果常吃苹果可以减肥,在饭前吃苹果,有饱胀感,即可因此减少食量,

达到减肥的目的,同时,苹果中含有大量的苹果酸,可使体内的脂肪分解,从而防止肥胖。

6.赤小豆又名红小豆,其性平味甘,能利水除湿、补脾益气。《食性本草》

中对赤小豆有“久食瘦人”的记载,故赤小豆有减肥的作用。

7.玉米玉米中含有很高的亚油酸,还含有卵磷脂、维A和维E等,且很容易

被人体吸收,长期食用可降低血中胆固醇,是肥胖症的理想食品,单纯性肥胖的人可以常吃。

8.杨梅据现代研究,杨梅能开胃生津、清暑解渴,并且还能阻止糖转换成脂

肪,避免脂肪沉积,减少肥胖,是肥胖症患者的理想水果。

9.南瓜低糖、低热量食品,而且南瓜中所含的丰富柔嫩纤维素,具有降血脂

和减肥的作用,适宜单纯性肥胖的人常吃。

10.绿豆芽因绿豆芽中蛋白质含量低,且缺少蛋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因此

吃绿豆芽既可以填饱肚子又不会致人发胖,是理想的减肥蔬菜。

11.韭菜韭菜具有通便的作用,可减少肠道脂性物质的吸收,进而可促进减肥。

12.山药又叫淮山药,是中老年人补充营养的药食同源的理想食品,既可作主

粮,又可作蔬菜,还可以作中药,它含有丰富的黏液蛋白、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等物质,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淀,减少皮下脂肪的沉积,从而避免出现肥胖。山药适宜搭配苦瓜,两者相搭配有降血糖、减肥之功效,一起服用还可增强减肥排毒的效果。

13.田螺其性凉味甘咸,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是一种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清补食物,每100g田螺肉中含蛋白质18g,且脂肪含量仅1g左右,因此肥胖患者食之颇宜。

14.蜂蜜其性平味甘,被誉为“中老年人的牛奶”,能补虚强壮,保护肝肠,

对脂肪肝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改善血液成分,促进心脑和血管功能,防止动脉硬化。是可代替糖类制品的理想食品,它不但不会使人发胖,还可以帮助减少体内脂肪的积聚。

15.大白菜冬令佳蔬,被誉为“百菜之王”,其性平味甘,通利肠胃、解毒除

热的作用,大白菜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常食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大白菜中含水量约95%,所以热量较低,是减肥的理想蔬菜。白菜烧豆腐是较好的减肥菜肴。

16.莴苣有“千金菜”之称,含钾量较高,有利尿护心的作用,多高血压和心

脏病患者极为有益,它还含有少量的碘元素,和非常丰富的氟元素,对人体的基础代谢、心智、和体格发育甚至情绪调节都有重大影响。莴苣中水分含量高且热量低,经常多吃莴苣可舒缓饥饿感,同时还会减少热量的摄取,保持体重。

17.青芦笋其性凉味甘、有补虚减肥之功效,青芦笋几乎不含脂肪,欧美国家

将其视为减肥圣品。

18.花菜被誉为“防癌明星”含有丰富的维C和维K,长期食用可减少癌症的

发病几率,还可以清理血管,阻止胆固醇氧化,防止血小板凝结成块,减少心脏病与中风的危险,由于花菜热量很低,它既可以填饱肚子,又无发胖之虞,是较为理想的减肥蔬菜。

19.马铃薯其热量低于一般谷类食物,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B族维生素、

维C和钾元素等,能促进脾胃消化,由于富含大量膳食纤维,故又能宽肠通便,帮助人体及时排泄代谢毒素,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其脂肪含量很低,,能预防系统的脂肪沉积,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同时对治疗和预防消化道、呼吸道和心血管等有较好的功效。

20.米醋醋中含有抗肿瘤的活性物质,能加速体内糖的新陈代谢,加速脂肪分

解,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同时还能增强免疫力,软化血管,降低血压,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发生。

21.生菜即叶用莴苣,质地脆嫩,口感鲜嫩清香。生菜富含水分、膳食纤维、

和维C,并所含热量很低,故又称减肥生菜,其茎叶中含有莴苣素,味微苦,能降低胆固醇,有镇痛催眠的作用,它还含有甘露醇等有效成分,有利尿和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因此是肥胖患者的理想佳蔬。

22.苦瓜性味苦寒,是瓜类蔬菜中维C含量最高的一种,由于含有各种营养物

质较多,其嫩果中糖甙含量较高,有有清热解毒、明目祛心火、补气益精、止渴消暑治痈之功效。其含热量很低,能抑制脂肪吸收,具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适合高血脂肥胖患者食用,是一种很理想的减肥蔬果。

23.香蕉其所含热量较高,但脂肪含量很低,吃香蕉易有饱腹感,且富含钾元

素,又低脂,可防止脂肪在下身堆积,是理想的减肥水果。

24.西红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既营养又不会使人发胖,还能增强皮

肤的弹性、柔韧度和色泽,是减肥和美容的上好水果和蔬菜。

25.菠萝富含蛋白分解酵素,能促进肉类的蛋白质的消化,防止此类蛋白质在

体内的堆积,是不错的减肥佳果。

26.奇异果又叫猕猴桃,维C含量极大,食物纤维丰富,也含有蛋白分解酵素,

堪称减肥水果的冠军。

27.西瓜利尿作用极好,多吃能够清除身体中多余的水分,防止身体浮肿虚胖。

肥胖症与膳食营养

肥胖症与膳食营养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一、肥胖症与膳食营养 (一)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过多,超过机体能量消耗,体内多余能量转化为脂肪,并过多积聚而引起的营养代谢失衡性疾病。 肥胖并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病因。 肥胖症又名肥胖病,英文名称为“obesity”。如今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TOTF)指出,肥胖将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最大杀手。肥胖症是一种社会慢性疾病。机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常、体态臃肿,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并且脂肪比超过30%者称为肥胖。 (二)判断肥胖病的常用指标 1、体质指数(BMI)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国际统一使用的肥胖判断方法,计算公式为: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kg\m2) 标准:18.5~24.9为正常,25~29.9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我国近年提出了适合中国居民的判断标准:正常为18.5~23.9;超重为≥24,肥胖为≥28。 2、腰围(WC)用来测定脂肪分布异常的指标,腹部脂肪过多积聚危害性最强,称作向心性肥胖。判断标准为:男性>94cm,女性>80cm。

3、腰臀比(WHR),评价标准 男性>0.9,女性>0.8,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4、理想体重和肥胖度 1)计算公式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肥胖度=[(实测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 2)肥胖的判断标准 超重: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肥胖:超过20%以上;其中, 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超过100%为病态肥胖。 (三)肥胖与膳食营养的关系 体重主要是由能量的摄取和消耗两种因素维持,即维持着能量的摄入和消耗的动态平衡是体重稳定的基本条件。如果长期摄入的能量多于消耗的能量,就会发生肥胖;反之则不会发生肥胖。 在膳食方面,与肥胖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因素: 1、食物总能量和脂肪摄入过多 2、不良的进食习惯 长期进食高能量、高脂肪食物和进食速度过快。 其他因素: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运动强度弱、工作压力大等环境因素也是发生肥胖不可忽视的因素。 (四)肥胖的宣传教育和指导要点 1、广泛开展肥胖的危害和防治意义的群众性宣教工作。

2014年04月05762自考临床营养学试题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临床营养学试卷 课程代码:0576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体重指数(BMI)是() A.理想体重(kg)/[身高(m)2] B. 现体重(kg)/[身高(m)2] C.理想体重(kg)/[身高(cm)2] D. 现体重(kg)/[身高(cm)2] 2.氮平衡的计算公式是() A.摄入氮.(尿氮.3.5) B.摄入氮.尿氮.粪氮 C.摄入氮.24h尿氮.粪氮 D.摄入氮.尿氮.皮肤汗氮 3.下列呼吸商最高的是() A.蛋白质 B.脂肪 C.碳水化合物 D.膳食纤维 4.冠心病患者适宜多吃() A.蔗糖 B.炸鱼 C.人造黄油 D.杂粮 5.高脂蛋白血症的患者可进行的饮食防治措施是() A.减少猪、牛、羊、肉、鱼虾及禽肉的摄入 B.增加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食物的摄入 C.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D.适量饮酒 6.进行血糖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为() A.0.6-0.7g/kg B.0.8-1.0g/kg C.1.0-1.5g/kg D.>1.5g/kg 7.肾病综合征的患者给予适宜的氮热比为() A.1:200 B.1:180 C.1:150 D.1:130 8.急性胃炎患者宜选择的食物是() A.肉汤、肉羹 B.笋、芹菜 C.燕麦、高粱米 D.龙须面汤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幽门螺杆感染能引起慢性胃炎的发生,但不会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B.胃酸分泌过少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C.长期大量饮酒既可引起慢性胃炎的发生,又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D.吸烟不会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10.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 A.血液传播 B.粪口传播 C.母婴传播 D.性传播 11.肝性脑病患者可选用的食物是() A.豆制品 B.瘦肉 C.奶酪 D.花生酱 12.属于胆石症发病原因的是() A.长期高蛋白质、低脂肪饮食 B.膳食中纤维素过多 C.定时进餐 D.脂质代谢障碍 13.能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因素是() A.低脂肪饮食 B.适量饮酒 C.胰管更阻 D.正常进食 14.下列食物中血糖指数最高的是() A.大米饭 B.白小麦面面包 C.豆腐 D.荞麦面馒头 15.下列食物中嘌呤含量最高的一组是() A.牛奶、鸡蛋 B.大米、荞麦 C.冬瓜、茄子 D.猪肝、螃蟹

肥胖症营养治疗原则

肥胖症营养治疗原则 一.临床症状 肥胖正确定义是机体脂肪过度积聚与脂肪组织过量扩增,判断肥胖的科学方法是准确测定机体脂肪或脂肪组织的量。通常个人实际体重如超过标准体重的10%即为过重,应因其足够关注;若超过20%而无原因,即可诊断为肥胖。超过20%~30%者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50%以上为重度肥胖、100%以上者为病态肥胖。肥胖和过重,虽然都是集体能量正平衡的结果,但有不同内涵。肥胖固然可以导致过重,但运动员及体力劳动者的过重,常不是肥胖而是因为肌肉发达所致。反之,平时不爱活动或活动量极少的虚胖者,即使不过重,但也有体脂过度积聚。 二.肥胖综合征 轻度肥胖除体重过重外,无其他症状;中都以上肥胖者,常有下列综合征及症状。 1.通气不良综合征 2.心血管系统症状 3.内分泌代谢紊乱 4.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亢进、多食善饥、便秘、腹胀等,尤其是妇女有也是综合征,表现为夜间食欲旺盛、失眠、白天厌食;伴有胆石症肥胖者,有慢性消化不良与胆绞痛发作。 三.并发症 1.并发糖尿病 2.并发高血压病 3.并发高血脂症及冠心病 4.并发胆石症 四.营养原则 保证机体蛋白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需要,维持机体摄入量与消耗间的负平衡状态,并持续相当长时间,使体重逐渐下降,接近标准体重,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肥胖直接起因是长期能量摄入量超标,治疗就必须坚持足够时间,切不可急于求成。建立控制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措施,是取得疗效和巩固疗效的保证。 五.营养治疗 1.限制总能量 能量现只要逐渐降低,避免骤然降至最低安全水平以下,应适可而止。辅以适当体力活动,增加能量消耗。成年轻度肥胖者,按每月减轻体重~1.0kg为宜。而成年中度以上肥胖者,每周减轻体重~1.0kg。每人饮食应尽量供给能量1000kcal/d,这是可以较长时间坚持的最低安全水平。 2.蛋白质 肥胖者因摄入能量过多,过多能量不论来自何种能源物质,都可引起肥胖,食物蛋白当然也不例外。同时,严格限制饮食能量供给,蛋白质营养过度还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故低能量饮食蛋白质供给不宜过高,并选用高声物价值蛋白,如牛奶、鱼、鸡、鸡蛋清、瘦肉等。 3.限制脂肪 限制糖类供给时,过多摄入脂肪可引起酮症,限制饮食能量供给时,必须限制饮食脂肪

疾病的营养防治试卷(课程代码05748)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疾病的营养防治试卷(课程代码0574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l分.共24分) 1.下列食物中属于低膳食纤维食物的是【】 A·胡萝h B.藕粉 C.芹菜 D.玉米 2.急性胃炎恢复期,应采用【】 A.低盐低脂少渣软食 B.低盐、无脂流食 C.普食 D.低脂低蛋白半流3.低脂低胆固醇膳食中,全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小于【】 A.150mg B.200mg C.250mg D.300mg 4.在日常饮食中,能增加患冠心病危险性的是【】 A.单不饱和脂肪酸 B.多不饱和脂肪酸 C.反式脂肪酸 D.卵磷脂、脑磷脂 5.重度高血压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应为【】 A.无盐饮食 B.1-2g C.3-5g D.6-8g 6.不属于急性胰腺炎病因的是【】 A.胰管梗阻 B.暴饮暴食 C.高脂血症、高钙血症 D.高盐饮食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低碳水化合物摄入原则的原因是【】 A.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02较多 B.碳水化合物具有抗生酮作用 C.碳水化合物能促进肌肉合成蛋白质 D.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8.乳糜胸的营养治疗原则是【】 A.低脂、低钠、高蛋白及高碳水化合物膳食 B.低脂、低钠、低蛋白及高碳水化合物膳食 C.高脂、高钠、高蛋白及低碳水化合物膳食 D.高脂、高钠、低蛋白及低碳水化合物膳食 9.慢性肾炎的治疗饮食中优质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的【】 A.20% B.30% C.60% D.80% 10.继发性肥胖的体脂分布类型中,发生率最高的是【】 A.腹部型肥胖 B.臀部型肥胖 C.梨型肥胖 D.体质型肥胖 11.肥胖症综合治疗的基础是【】 A.药物治疗 B.营养治疗 C.手术治疗 D.物理治疗 12.我国糖尿病主要的类型是【】 A.1型糖尿病 B.2型糖尿病 C.免疫介导糖尿病 D.药物所致糖尿病 13.下列食物中.血糖生成指数最高的是【】 A.豆腐干 B.鲜桃 C.葡萄糖 D.大米饭 14.痛风患者应多食用【】 A.成酸性食物 B.成碱性食物 C.动物性食物 D.大豆及其制品 15.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应【】 A.适当增加 B.适当减少 C.按正常供给 D.根据病人的喜好进行选择

食品工程毕业论文-肥胖症的膳食营养治疗

h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肥胖症的膳食营养治疗所在学院:食品工程分院 专业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二0一七年三月

目录 题目 (Ⅰ) 摘要及关键词 (Ⅰ) 1概述 (1) 1.1肥胖症的发展趋势 (1) 1.2肥胖症的定义及典型症状 (1) 1.3肥胖症的诱发因素 (1) 1.4肥胖症的并发症 (1) 1.5肥胖症常用的判定指标 (2) 2肥胖症与膳食营养的关系 (3) 2.1肥胖症与营养素的关系 (3) 2.2肥胖症与膳食的关系 (3) 3肥胖症的营养治疗 (5) 3.1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增强肥胖者信心 (5) 3.2控制总能摄入,平衡膳食营养 (5) 3.3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饮食 (6) 3.4营养治疗肥胖症效果的监测和管理 (8) 参考文献 (8) 致谢 (10)

肥胖症的膳食营养治疗 摘要:本文通过对肥胖症发生、对身体健康危害及肥胖症与膳食营养的关系分析,提出了膳食营养治疗肥胖症基本思路和途径,即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坚定治疗信心是前提;控制总能量摄入,平衡膳食营养是关键;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做到科学饮食是手段;做好肥胖症治疗效果的检测与管理是保障。 关键词:肥胖症 ; 膳食 ; 营养治疗 Dietary nutrition therapy for obesity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obesity, the health hazards happen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esity and dietary nutrition, puts forward the basic thinking meal nutrition treatment for obesity and ways, i.e. to strengthen nutrition knowledge propaganda education, the firm faith is the precondi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ntrol the total energy intake, a balanced meal nutrition is the key; Cultivate good eating habits, and do science diet is the method; Obesity treatment effects do inspection and management is the guarantee. Keywords: obesity ; meal ; nourishment treatment

肥胖症与膳食营养

一、肥胖症与膳食营养 (一)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过多,超过机体能量消耗,体内多余能量转化为脂肪,并过多积聚而引起的营养代谢失衡性疾病。 肥胖并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病因。 肥胖症又名肥胖病,英文名称为“obesity”。如今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TOTF)指出,肥胖将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最大杀手。肥胖症是一种社会慢性疾病。机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常、体态臃肿,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并且脂肪比超过30%者称为肥胖。 (二)判断肥胖病的常用指标 1、体质指数(BMI)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国际统一使用的肥胖判断方法,计算公式为: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kg\m2) 标准:18.5~24.9为正常,25~29.9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我国近年提出了适合中国居民的判断标准:正常为18.5~23.9;超重为≥24,肥胖为≥28。 2、腰围(WC)用来测定脂肪分布异常的指标,腹部脂肪过多积聚危害性最强,称作向心性肥胖。判断标准为:男性>94cm,女性>80cm。 3、腰臀比(WHR),评价标准 男性>0.9,女性>0.8,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4、理想体重和肥胖度 1)计算公式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肥胖度=[(实测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 2)肥胖的判断标准 超重: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肥胖:超过20%以上;其中, 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超过100%为病态肥胖。 (三)肥胖与膳食营养的关系 体重主要是由能量的摄取和消耗两种因素维持,即维持着能量的摄入和消耗的动态平衡是体重稳定的基本条件。如果长期摄入的能量多于消耗的能量,就会发生肥胖;反之则不会发生肥胖。 在膳食方面,与肥胖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因素: 1、食物总能量和脂肪摄入过多 2、不良的进食习惯 长期进食高能量、高脂肪食物和进食速度过快。 其他因素: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运动强度弱、工作压力大等环境因素也

肥胖症的膳食营养治疗模板

单位代码:学号: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肥胖症的膳食营养治疗所在学院:食品工程分院 专业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二0一五年四月

目录 题目 (1) 摘要及关键词 (1) 1 概述 (1) 1.1 肥胖症的发展趋势 (1) 1.2 肥胖症的定义及典型症状 (1) 1.3 肥胖症的诱发因素 (1) 1.4 肥胖症的并发症 (1) 1.5 肥胖症常用的判定指标 (1) 1.5.1 体质指数BMI (2) 1.5.2 腰围WC (2) 1.5.3 腰臀比WHR (2) 1.5.4 理想体重和肥胖度 (2) 2 肥胖症与膳食营养的关系 (3) 2.1 肥胖症与营养素的关系 (3) 2.1.1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3) 2.1.2 蛋白质的摄入 (3) 2.1.3 脂肪的摄入 (3) 2.1.4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3) 2.2 肥胖症与膳食的关系 (3) 2.2.1 摄食过量 (4) 2.2.2 进食过快 (4) 2.2.3 饮食结构不合理 (4) 2.2.4 三餐饮食能量不合理 (4) 2.2.5 零食、烟酒 (5) 3 肥胖症的营养治疗 (5) 3.1 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增强肥胖者信心 (5) 3.2 控制总能摄入,平衡膳食营养 (5) 3.3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饮食 (6) 3.4 营养治疗肥胖症效果的监测与管理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肥胖症的膳食营养治疗 摘要:本文通过对肥胖症发生、对身体健康危害及肥胖症与膳食营养的关系分析,提出了膳食营养治疗肥胖症基本思路和途径,即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坚定治疗信心是前提;控制总能量摄入,平衡膳食营养是关键;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做到科学饮食是手段;做好肥胖症治疗效果的检测与管理是保障。 关键词:肥胖症 ; 膳食 ; 营养治疗 The dietary treatment of obesity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o obesity, the health hazards happen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esity and dietary nutrition, puts forward the basic thinking meal nutrition treatment for obesity and ways, i.e. to strengthen nutrition knowledge propaganda education, the firm faith is the precondi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ntrol the total energy intake, a balanced meal nutrition is the key; Cultivate good eating habits, and do science diet is the method; Obesity treatment effects do inspection and management is the guarantee. Keywords: obesity ; meal ; nourishment treatment

肥胖的营养治疗

第十三章代谢性疾病营养治疗 第一节肥胖症 Obesity is defined as an excess body fat content for stature. Ideally, the best assessment of obesity would be a measure of actual body fat. Among adults, the body mass index (BMI, expressed as kg/m2) has been recommended internationally as a measure of obesity. A BMI between 25.0 and 29.9 defines overweight (24.0 to 27.9 for Chinese); a BMI ≥30 defines obesity (≥28 for Chinese). Unlike adult, no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the weight-for-height measures necessary to define obesity in youth exists, but defini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WHO expert committee recommended that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 a child’s weight for height be compared with mean age- and sex-specific values in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NCHS) and WHO reference data. Children with a weight-for-height value >2 standard deviation scores (Z score) above the median are classified as overweight. For adolescents the committee recommended BMI as the best indicator; however, age and sex must still be considered. Adolescents whose age- and sex-specific BMI is ≥85th percentile BMI of a reference population are classified as at risk for overweight. Obesity can be viewed as both a disease and a risk factor for chronic disease and other morbidities. Increased fat in the abdominal region predicts physiological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independent of body mass. Among adults, both ratio of waist circumference to hip circumference and the waist circumference alone have been used to assess body fat distribution. Waist-to hip ratios >1.0 for men and >0.85 for women have been used to identify

肥胖与营养

河北科技学院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浅论肥胖与营养

目录 摘要....................................................................................................................................... II 关键词....................................................................................................................................... II 1肥胖的介绍.. (1) 1.1肥胖的定义 (1) 1.2肥胖的原因 (1) 2肥胖症与营养素的关系 (1) 2.1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1) 2.2蛋白质的摄入 (2) 2.3脂肪的摄入 (2) 2.4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2) 2.5摄食过量 (2) 2.6饮食结构不合理 (2) 2.7三餐饮食能量不合理 (3) 3肥胖症的营养治疗 (3) 3.1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增强肥胖者信心 (3) 3.2控制总能摄入,平衡膳食营养 (3) 3.3控制总能量的摄入量次开发 (5) 4膳食调整的原则 (5) 4.1控制总能量摄入量 (5) 4.2适当的产能营养素比例 (5) 4.3饮食习惯与运动 (5) 总结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摘要 肥胖是现代人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肥胖的定义,接着告诉大家肥胖的原因以及营养与肥胖的关系,并指出肥胖并不是单纯的营养过剩的问题。还想让大家了解肥胖有很大的危害,提醒大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此外,还提出了一些保证身体营养均衡的饮食方法和一些减肥的方法。 关键词:营养缺乏;营养素摄入过多;肥胖;疾病;健康

肥胖症营养治疗的八大原则

肥胖症营养治疗的八大原则 进行肥胖症营养治疗时,应控制总能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确保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供给,并注意三餐的分量调配和烹饪方法。 合理配餐,减肥可以有效又健康 合理的配餐,既可达到肥胖控制的目的,又能确保各主要营养素的适宜摄取比例,在人体需要和膳食供应之间建立起平衡的关系,以免供应不足造成营养不良,或是供应过量而加重肥胖。 针对肥胖症进行的营养治疗,则要遵循以下八大原则: 控制总能量的摄入 能量的摄入多于消耗,是肥胖的根本成因。对于能量的控制,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降低,以增加其消耗。轻度肥胖的成年患者,每月可稳定减肥0?郾 5~1?郾 0公斤;中度以上的成年肥胖者,可每周减少体重0?郾 5~1?郾 0公斤。 控制脂肪的摄入 就肥胖者的饮食而言,脂肪的供能量应该要控制在饮食总能量的25%~30%为妥,每日宜摄入脂肪50~60克,可选用富含单元不饱和脂肪酸或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如橄榄油、茶油、葵花子油、玉米油、花生油、豆油、菜子油等植物油。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则与正常要求相同,通常每人每天以小于300毫克为宜。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碳水化合物的摄取来源,应以谷类食物为主,并严格限制糖、巧克力、含糖饮料和零食的食用;谷物中应多选择粗粮,如玉米面、荞麦面、燕麦等。由于糖类在体内能转变成脂肪,尤其肥胖者摄入单糖后,更容易以脂肪形式沉积,因此必须严格限制糖类的摄取,要控制在饮食总能量的40%~55%。 注意蛋白质的供给 对于采用低能量饮食的中度以上肥胖成人患者,其食物蛋白质的供给量,应控制在饮食总能量的20%~30%,亦即每1000Kcal供给蛋白质50~75克为宜。 此外,在严格限制饮食能量供给之下,摄取蛋白质营养过度,还会导致肾功能损害;这时应选用高生物效价的蛋白,如牛奶、豆类、鸡蛋清、鱼、瘦肉等。嘌呤会增进食欲、加重肝肾代谢负担,所以含高嘌呤的动物内脏类食品也应限制摄取。 确保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 新鲜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群和C。由于新鲜蔬果所含能量很低,但营养丰富且有饱腹感,所以在节食减肥时无需过分限制摄取量。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则应限定为3~6克。 确保膳食纤维的供给 高膳食纤维有利健康,对肥胖者更是如此。因此,应多食用粗粮、蔬菜和水果,膳食纤维每天要摄取12克以上。 注意三餐的分配与烹调 三餐能量的分配,应为早餐27%、午餐49%、晚餐24%。动物性蛋白和脂肪含量多的食品,应安排在早、午餐食用;晚餐则以清淡菜色为主,含糖量低且利于消化。烹调方式宜采蒸、煮、烧等,忌用煎、炸。 从事心理和行为的调节 在营养调节的初期,尤其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鼓励。此外,行为调整在肥胖的饮食治疗中也至关重要,应该要反省自己的生活和饮食行为,找出不良的习惯与做法而加以调整。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 (附减肥食品)..

职业技能全国统一鉴定 高级营养师论文 (国家职业技能一级) 文章题目:肥胖症与营养防治 姓名:程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山东省菏泽市 工作单位: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 程巍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文明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趋提高,物质生活也极大丰富,食品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吃”已不再是人们所担心的问题,令人担心的是“吃出来的负担”,现代社会流行的一种疾病-肥胖症,就是因为“吃”而造成的病症,肥胖症的出现已经严重的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在近些年来,大多数国民民众已经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肥胖症也随着国民民众小康生活快速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肥胖定为疾病,是当前继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又一大杀手。追溯肥胖症的根源,其主要的还是饮食问题,本文主要是从肥胖的形成原因、肥胖的类型、常用判定指标、肥胖的危害及并发症、对肥胖症预防、膳食的治疗和运动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肥胖症;并发症;营养治疗;运动治疗。 一、肥胖、肥胖症的定义由于营养失衡,摄入的热量大于人体 消耗的热量,体内脂肪沉积过多或分布异常,造成自身的体重 增加,并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称为肥胖。目前,世界卫生组 织(WHO)已将肥胖定为疾病,它是一种由多种因素一起的慢性 代谢疾病。[1] 二、肥胖症的形成原因肥胖症的形成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因 素: 1.遗传因素:单纯性肥胖者多有家族史; 2.饮食因素:饮食摄入热量过多,一些高脂肪、高糖饮食均可 导致脂肪堆积; 3.活动与运动因素:运动是消耗能量的主要方式。运动减少, 则能量消耗降低,未消耗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全身脂 肪库中; 4.代谢因素:肥胖者合成代谢亢进,与正常人相比有着显著的 差别; 5.神经精神因素;

肥胖症与膳食营养

、肥胖症与膳食营养 (一)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过多,超过机体能量消耗,体内多余能量转化为脂肪,并过多积聚而引起的营养代谢失衡性疾病。 肥胖并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病因。 肥胖症又名肥胖病,英文名称为“ obesity ”。如今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TOTF指出,肥胖将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最大杀手。肥胖症是一种社会慢性疾病。机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常、体态臃肿,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沖上,并且脂肪比超过30涉称为肥胖。 (二)判断肥胖病的常用指标 1、体质指数(BMI)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国际统一使用的肥胖判断方法,计算公式为: 体质指数(BM)=体重(kg)*身高(m i)(kg\m2) 标准:~为正常,25~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我国近年提出了适合中国居民的判断标准:正常为~;超重为》24,肥胖为》28。 2、腰围(WC用来测定脂肪分布异常的指标,腹部脂肪过多积聚危害性最强,称作向心性肥胖。判断标准为:男性>94cm,女性>80cn。 3、腰臀比(WHR,评价标准 男性〉,女性〉,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4、理想体重和肥胖度 1)计算公式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肥胖度=[(实测体重—理想体重)十理想体重]X 100% 2)肥胖的判断标准 超重: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肥胖:超过20%以上;其中, 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超过100%为病态肥胖。 (三)肥胖与膳食营养的关系 体重主要是由能量的摄取和消耗两种因素维持,即维持着能量的摄入和消耗的动态平衡是体重稳定的基本条件。如果长期摄入的能量多于消耗的能量,就会发生肥胖;反之则不会发生肥胖。 在膳食方面,与肥胖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因素: 1 、食物总能量和脂肪摄入过多 2 、不良的进食习惯 长期进食高能量、高脂肪食物和进食速度过快。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3-4年级)第3节《营养不良与肥胖》word教案

营养不良与肥胖 松林店中心学校祁晓庚 【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最新一期“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青少年中,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同时存在。营养不良与肥胖成为儿童健康的两大威胁。为了学生身体健康,我们应正确教导学生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教学活动背景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受家庭环境影响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正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健康。班级中的学生大部分身体比较健康,但也有部分学生有明显的营养不良和肥胖的现象。通过全班集体交流讨论,学生自主归纳营养不良与肥胖的危害和原因。 【教学活动目标】 1、了解什么是营养不良与肥胖。 2、了解肥胖和营养不良的危害。 3、了解造成肥胖和营养不良的原因。 【描述本活动最适合的教学对象年龄及参加者数量】 小学四年级25人 【教学活动材料清单】 问答卷每人一张 【教学活动步骤】 一、填写问卷,引入课题。 1、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问答卷。(课前每人发一张问答卷) 2、全班交流问答卷结果,教师初步了解学生的饮食认识和习惯。 3、引入课题 目前,肥胖和营养不良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两大营养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肥胖和营养不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预防营养不良与肥胖症。营养不良与肥胖(板书课题) 二、你知道吗? 1、什么是营养不良?(出示图片) 教师简述什么是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因食物营养未达到膳食供给量标准,机体的消化、吸收、利用功能障碍或因生理、生活、劳动、病理等原因对营养消耗过多所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 2、营养不良有什么危害? 学生自主阅读资料了解营养不良的危害。 儿童长期的营养不良,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不良,不但影响体格发育,而且影响智力发育,还可造成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多种疾病,也会对未来的劳动生产力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有研究表明在儿童2岁前发生的生长迟缓将会对他的整个一生发生影响。全国5岁以下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8.0%,其中生长迟缓率为9.9% 、低体重率为5.9%及消瘦率为2.2%。在我国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其发病率在小儿总患病率中仍占有一定比例。 3、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 (1)全班分组讨论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并记录在问答卷的下面。 (2)全班集体交流,归纳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 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吃的太少导致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造成的,常见的原因有:主要是

论营养与肥胖的关系

论营养与肥胖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多的人为了肥胖问题而苦恼,苦于没有合适的减肥方法,恼于没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力坚持减肥,总而言之,人们总想着减肥,却没有深入了解过合理减肥的方法和原则,以至于忽略了身边的好帮手。其实,注意营养饮食也不失为一个减肥的好方法,下面我们就营养与肥胖的关系来展开研究和探寻。 肥胖是指能量摄入大于能量的消耗,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当人体脂肪含量达到一定的含量时,即称为肥胖症。根据肥胖的病因学分类,大致把肥胖分为三类,遗传性肥胖、继发性肥胖,第三种也是生活中最普遍的类别即为单纯性肥胖,是单纯由于营养过剩所造成的全身性脂肪过量积累引起的,占肥胖的大多数。 从某种方面来说,肥胖的一个主因就是营养不均衡,或许是营养过剩,也可能是营养不足,都是可能引起肥胖的原因。 正如上文提到的,单纯性肥胖是由于营养过剩引起全身性脂肪积累过量造成的,营养过剩确实是会导致肥胖的,一般来说影响体重的两个根本因素是热能的摄入量和热能消耗量,当能量的摄入等于能量的消耗时称能量平衡;当能量的摄人大于能量的消耗时称能量正平衡,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因而产生肥胖。由此看来,肥胖是处于能量正平衡状态,通常处于能量正平衡的人们一般食欲非常旺盛,且偏食高糖及高脂肪食物,多余的能量转变为脂肪,导致肥胖。另一方面,肥胖也可能是营养不足引起的,这在多数人心里是持怀疑态度的,不免觉得很奇怪,肥胖是由于营养过剩容易理解,因为体内吸收了过多的营养,使多余的脂肪增长,积蓄导致体形膨胀,那营养不足又怎么会有过量累积的脂肪呢?其实很多肥胖人士去医院检查时才发现,体内营养不足,才导致肥胖。这种肥胖是因为有的人的饮食习惯不好,偏好于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使得体内的某些营养素过多,而某些必须的营养素又吸纳太少,身体虚弱,继而引发肥胖。营养过多使身体肥胖,必须的营养素过少又使身体虚弱,毛病增多。总而言之,肥胖是一种营养不平衡的表现,营养过剩,多余的食物被转化为脂肪后储存,而不是用于能量消耗和代谢;营养不足,必须的营养吸收太少,身体虚弱,两种情况都会引起肥胖。 提到减肥,很多人就会想到要节食减肥,控制饮食,少吃食物甚至不吃东西。但实际上,节食根本不是最好的方法,有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但其实这是十分不可取的。因为当你在节食时,会减少营养的供给,身体也得不到一些必需的营养物质,时间一长,你的身体一方面吸收不到每天必需的营养素,一方面又减不掉体内过剩的营养,不但减

肥胖病的营养膳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f5202116.html, 肥胖病的营养膳食 作者:孙淑芝 来源:《科学养生》2010年第08期 肥胖病是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危害健康甚至寿命的一种慢性 代谢性疾病。 目前,我国超重人数高达2亿人,肥胖人群为600万以上。肥胖病是百病之源,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滞度、高尿酸等一系列代谢综合征表现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心肺功能不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的罪魁祸首。另外,糖尿病、痛风病、肝胆疾病、癌症等都与肥胖 息息相关,国外研究还认为免疫力低下,智商下降也都与肥胖有关。管住嘴,迈开腿是最直白的减肥要领。“中国人需要一场膳食革命”,对肥胖或超重的人群尤其必要! 减重膳营养配餐原则 1、严格限制总能量摄入 提供能量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每克产生的能量分别为4、9、4千卡,而每克酒精则可产生7千卡的能量,仅次于脂肪。因此在实施营养配餐中,要根据个体差异决定总能量的限制水平。一般中青年人群、担任轻体力劳动强度工作的人群,总能量限制在1200千卡~1500千卡左右,其中蛋白质应占总能量的25%,脂肪占15%,碳水化合物占60%。按着这一 比例原则选择相关食物进行营养配餐是十分关键的原则。 2、选择低能量密度食物配餐 美国科研人员的一项研究表明,与仅仅限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相比,摄入低能量密度食物更有利于减肥。 能量密度是指食物所含能量与食物重量的比值,即食物单位质量所含的能量。低能量密度 食物指的是水分多而能量低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瘦肉和牛奶制品等。因此,在设计减肥食谱和营养配餐应重点注意这个问题。 3、摄入充足的优质的蛋白质 充足的优质的蛋白质食物在减肥过程中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防止肌肉组织分解,促进脂肪分解代谢,并有利于运动后体力恢复。优质蛋白质食物是针对性的选择含蛋白质高,必需氨

肥胖症的预防及其治疗(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按照中国人群肥胖与疾病危险研讨会标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分别为( ) A.> 23; >28 B.24.0 - 27.9; ≥ 28 C.23.0—24.9; ≥ 25 D.25.0—29.9; ≥ 30 2-关于脂肪分布标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综合指标,最近亚太地区对肥胖腰围的定义为男性大于或等于90cm,女性大于或等于80cm。 B.腰围/臀围(waist to hip ratio WHR)男性WHR>0.92,女性WHR>0.81为中心性肥胖;男性WHR<0.92,女性WHR<0.81为周围型肥胖。 C.内脏脂肪/皮下脂肪面积(V/S)V/S>0.4为内脏脂肪型肥胖,V/S<0.4 为皮下脂肪型肥胖。 D.腰围/臀围(waist to hip ratio WHR)男性WHR>0.92,女性WHR>0.81为周围型肥胖;男性WHR<0.92,女性WHR<0.81为中心性肥胖 3-下列关于棕色脂肪组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棕色脂肪细胞血管、神经不发达 B.棕色脂肪分布在颈、肩、肩胛间区和腋窝等处 C.新生儿棕色脂肪占体重的2%—5%,出生第一年开始减少 D.年老并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长期饥饿时,棕色细胞又增多 4-下列关于瘦素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 B.通过促进能量消耗来达到平衡 C.可能有抑制脂肪合成的作用 D.降低食欲,减少产热和活动 5-不同食物成分对饱腹感的影响 ( ) A.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酒精 B.脂肪>酒精>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C.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酒精 D.酒精>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 6-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消化系统功能以及代谢功能可能发生改变,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一、肥胖病的膳食营养防治

一、肥胖病的膳食营养防治 肥胖病:是于长期能量摄入过多,超过机体能量消耗,体内多于能量转化为脂肪,并 过度积聚面引起的营养殖代谢失衡性疾病 肥胖也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1.判断肥胖病的常用指标 (1)体质指数(BMI) 体质指数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国际统一使用的肥胖判断方法,计算公式为: 体质指数=体/身高平方 判精断标准:18.5-24.9为正常,25-29.9为超重,大于30肥胖。我国近年提出了适合中国居民的判断标准:18.5-23.9为正常,大于或等于24为超重,大于或等于28为肥胖。 (2)腰围(WC) 腰围用来测定脂肪分布异常的指标,腹部脂肪过度积聚危害性最强称“腹用肥胖”(中心性肥胖)。判决断标准为:男性>=85cm,女性>=80cm (3)腰臀比(WHR) 其评价标准为:男性大于0.9,女性大于0.8,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4)理想体重和肥胖度 1)计算公式 理想体重=身高-105 肥胖度=[(实测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 2)肥胖的判定标准。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为超重,超过20以上即为是肥胖。其中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超过100%为病态肥胖。

2、肥胖与膳食营养的关素 体重主要由能量的摄取和消耗两种因素维持,即维持着能量的摄入和消耗的动态平衡是体重稳定的基本条件。如果长期摄取的能量多于消耗能量,就会发生肥胖。在膳食方面,肥胖与下列两个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1)食物总能量和脂肪摄入过多 摄入过多又称过食。由于摄取食物过多,即摄入的能量过剩,在体内多余的能量则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脂肪组织,导致体内脂肪的增加,其中包括长期摄入高脂肪(包括烹调油)、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如蔗糖、含糖饮料和甜点)。 (2)不良的进食习惯 长期进食高能量、高脂肪食物和进食速度过快。 (3)其他因素 生活安定、生活水平提高、劳动强度低、运动减少、生活工作用压大等环境因素也是发生肥胖不可忽视的因素。 3、肥胖的宣传教育和指导要点 (1)广泛开展肥胖的危害和防治意义的群众性宣教工作。 (2)宣传肥胖防止的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科学性,倡导文明生活方式。 (3)宣传饮食营养防治的要点是控制总能量、脂肪摄入量(包括肥肉,荤油和烹调油)、甜食、甜饮料、烟酒,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生活规律、精神情绪稳定、加强体育锻炼等。 (4)社区健康管理的重点是:有肥胖家族史者、孕期体重超重者、出生体重过大或过低者、超重者、经常在外就餐者及已经确诊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者。 (5)为肥胖者制订操作性强的减肥计划,定期与减肥者沟通计划执行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

食品营养学内容肥胖

肥胖症的营养治疗 一. 肥胖定义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 体质指数(BMI)>25(超重) BMI>30(肥胖) 或体脂肪占体重% 大于30%(女) 大于25%(男) 肥胖是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导致疾病负担加重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 ?美国《保健事务》杂志上的研究报告称,中国 目前肥胖人口达3.25亿人, ?中国的肥胖数字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增加。 15年来,每年都会有1.2%的人成为肥胖者。 ?不止人数多,肥胖的年龄也越来越提前。在中 国,儿童肥胖在15年里就增加了28倍。7岁 以下的儿童中,有近1/5都超重,7%是肥胖儿 童,这一数字远比欧洲国家高得多。 ?北方高于南方 ?大中城市高于内地农村 ?女性高于男性 ?-----中国流行病学特点 (一)肥胖的定义与诊断 (二)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或数目的增加, 使体脂占体重的比例异常升高,并在全身或某些局部沉积过多。国内外已经建立许多肥胖诊断的方法和评价标准,大致分为人体测量法、物理测量法和化学测量法,其中,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为人体测量法中的体重指数法。1.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又称为体质指数,具体计算方法是以体重(kg,kg)除以身高(米,m)的平方,即BMI=体重/(身高)2。WHO制定BMI评价标准,即BMI 小于18.5为慢性营养不良,18.5~25为正常, 25.0~29.9为超重,等于或大于30为肥胖。 (三)2.腰围 (四)3.皮褶厚度法 (五)肥胖的病因与分类 (六) (七)肥胖是多因素引起的疾病。 (八) (九)肥胖是内因+外因,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1、遗传因素肥胖者的基因可能存在多种变化或缺陷。 肥胖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人群的种族、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对肥胖的易感性也有影响。 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在肥胖形成中的作用占20%~40%。 2、生活方式 (1)进食过多: 能量和脂肪 谷类食物、新鲜蔬菜与水果 肥胖危险性 (2)体力活动过少: 缺乏运动是发生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殊情况:疾病、运动员 (3)社会因素: 快餐、宴会、聚餐使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 电视广告对儿童饮食模式的影响是第一位。 按肥胖发生原因,分为3类: ①遗传性肥胖:主要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导致的 肥胖,这种肥胖极为罕见,常伴有家族性肥胖倾向。 ②继发性肥胖:主要指由于脑垂体-肾上腺轴发生 病变、内分泌紊乱或其他疾病、外伤引起的内分泌障碍而导致的肥胖。 ③单纯性肥胖:排除上述遗传性肥胖、继发性肥胖 以外的肥胖,主要原因为营养过剩、体力活动过少造成脂肪过量积累。 (三)肥胖的危害 肥胖是影响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中心型肥胖要比全身型肥胖疾病危险更高当BMI 只有轻度升高而腰围较大者,冠心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就升高。 肥胖可以增加许多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1、高血压 肥胖者的高血压患者病率较高,尤其是女性,肥胖时间越长,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越大,而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使体重降低时,使血容量、心排血量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