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协商、民主协商、协商民主

政治协商、民主协商、协商民主
政治协商、民主协商、协商民主

政治协商、民主协商、协商民主的联系与区别

来源:《中国统一战线》

一、政治协商概念的由来与内涵

政治协商这个概念来源于1946年国民党统治时期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通常被称为“旧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联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与国民党经过斗争争取来的。虽然蒋介石撕毁了政协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但政治协商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即“新政协”,借用了政治协商的概念,但其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从此,中国共产党就事关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同各民主党派、各族各界代表人士进行政治协商,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层面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不断推进,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日益完善。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强调,中共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代表人士就中共中央将要提出的大政方针问题进行政治协商,人民政协要对国家大政方针、地方重要事务、政策法

令的贯彻等重大问题加强政治协商。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中共同各民主党派的协商和中共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协商是我国政治协商的两种基本形式,并对中共同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的内容作出具体规定,包括: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委员会的重要文件;宪法和重要法律的修改建议;国家领导人的建议人选;关于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关系国家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等。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规定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等。

由此可见,政治协商是指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就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的协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政治协商会议这样的政治组织,形成了政治协商这样的制度。可以说,政治性是政治协商最显著的特征。

二、民主协商概念的由来与内涵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提倡民主协商。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反复强调,“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共产党人必须和其他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多商量,多座谈,多开会,务使打通隔阂,去掉误会,改正相互关系上的不良现象,以便协同进行政府工作与各项社会事业。”在实践中,中国共产

党在抗日根据地按“三三制”原则建立各级政权组织,并注意与党外人士协商办事。

周恩来同志1949年在人民政协筹备期间多次指出,“新民主主义的议事精神不在于最后的表决,主要是在于事前的协商和反复的讨论”,“凡是重大的议案提出来总是先有协商的,协商这两个字非常好,就包括这个新民主的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协商原则,对于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重要事务、领导建议人选等都要事先进行协商,充分发扬民主。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恢复发展我们党历来倡导的民主协商精神和传统,就国家大事和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的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问题,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进行充分的民主协商,并确立了协商于决策之前和执行过程中的原则,极大地调动了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更多更大的作用。

由此可见,民主协商,强调的是发扬民主。就是说,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大事不是独断专行,而是坚持民主协商,让广大党外人士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切实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三、协商民主概念的由来与内涵

协商民主这个概念,最早由西方学者约瑟夫?毕赛特于1980年在《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一文中提出。而我们所讲的协商民主,虽然借用了协商民主的概念,但不仅内涵有所不同,具体实践更是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开始了,并完善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

与改革时期。也就是说,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己的伟大创造。

1991年,江泽民同志在当年“两会”中共党员负责人会上,首次提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选举和投票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2006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重申了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2007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首次提出“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201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共政协全国委员会党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的通知,肯定了“协商民主”这个重要概念。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从国家制度层面确立了协商民主。2013年10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了具体部署。

由此可见,“协商民主”所强调的,是同选举民主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民主形式,也是一种民主制度。

四、政治协商、民主协商、协商民主的区别与联系

政治协商、民主协商、协商民主三个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所强调的侧重点不同。政治协商是侧重于协商内容的政治性,民主协商侧重于发扬民主,协商民主侧重于民主形式。

政治协商、民主协商、协商民主三个概念又有着紧密联系。

第一,政治协商、协商民主是民主协商的具体体现。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都要发扬民主,进行广泛的民主协商。在民主协商过程中,就形成了与选举民主相适应的协商民主形式,形成了就重大问题进行的政治协商。因此,政治协商与协商民主都是民主协商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具体体现,是民主协商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协商民主涵盖政治协商,但不等同于政治协商。

一是协商的主体更加广泛。政治协商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协商,具有高层次性的特点。协商民主的主体则包括社会各阶层群众,涵盖面更大更广。

二是协商的渠道进一步拓宽。政治协商主要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政党直接协商,或在人民政协依托人民政协渠道同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协商,而协商民主的渠道则包括了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协商。

三是协商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比如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等。

四是协商的内容进一步扩展。政治协商主要是涉及大政方针问题的协商,而协商民主还就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开展协商。

因此,政治协商、民主协商、协商民主三个概念紧密联系,又有不同,不能相互混淆,更不能相互取代。特别是政治协商与协商民主,政治协商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发展得较早,研究得比

较充分,因而有比较规范的制度设计和运作程序。而协商民主是与选举民主相对应的制度体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协商民主作为制度层面的建设任务提出来还是一种新的创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规制,包括新制度的设置和新政策的制定,其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存在较大空间。如果将协商民主等同于政治协商加以理解,就容易导致忽视其他各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政治实践,从而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陈玉凤中央统战部研究室调研员)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一模试卷带答案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一模试 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 1.20世纪初,当欧洲逐渐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的时候,列宁曾热情地称赞"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这里列宁称赞的是() A.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B.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看到曙光 C.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D.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 2.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孙中山成立兴中会B.孙中山当选为同盟会总理 C.孙中山领导广西起义D.孙中山被称为革命的先行者 3.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起义 4.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选项中属于他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有 ①组织华兴会 ②建立中国同盟会 ③创办黄埔军校 ④组建南京国民政府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5.如图出自1908年《戊申画报》,画中两个小孩敲响了“自由”的钟,但是老人却拼命捂住耳朵,害怕听到“自由”的声音。这幅漫画说明 A.新旧势力对自由的不同态度B.青年人是辛亥革命的主力 C.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D.革命思想尚未得到广泛传播 6.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解析)

培优训练必修一第5课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I,32,4分)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 A.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 B.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 C.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 D.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负责审理案件的陪审团成员并非职业法官,故A项错误。在雅典司法解释的主体为抽签而来的陪审团,而在罗马为专业的法律人士,故B项错误。材料中掌握司法权的雅典公民陪审团从公民中抽签产生,这正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对公民机会均等的保障,由此可以推知雅典公民通过陪审团直接行使司法权,故选C项。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公民陪审团不可能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故D项错误。 2.(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II,32,4分)有学者认为:“在政体形式这个关键问题上,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 B.僭主政治 C.罗马共和政体 D.寡头政治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少数服从多数,通过公民大会、陶片放逐法等充分而自如地批评“国

家所有权威部门”,但同时容易在意见不一的情况下,出现权力的滥用和误用,造成流血和冲突,是多数人的暴政,A项正确;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统治权力的僭主政治,实行少贵族集体专政的罗马共和政体和少数人执政的寡头政治,都不是民主政治,不会出现“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的平和批评”这一现象,B、C、D三项错误。3.(2020年江苏卷,14,3分)公元前430年雅典发生瘟疫后,伯里克利成为雅典民众发泄怨气的对象,将军职务被罢免,并被判处巨额罚款。但是雅典人不久后又选举他为将军,并且把国家事务交托给他处理。这一现象说明雅典 A.平民权力至上 B.民主制度达到高峰 C.实行轮番而治 D.采用直接民主方式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伯里克利被罢免后,民众又把国家事务交给伯里克利,这些都是雅典民众直接投票的结果,体反映出在雅典政治事务中公民采用直接民主的方式做出决定,故D项正确;雅典的民主并不是“平民权力至上”,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民主政治的顶峰,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轮番而治无关,排除C项。4.(2020年山东卷,10,3分)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认为,“当雅典人进行公共事务的讨论时……他们听每个人的建议,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这种美德,否则城邦将不存在”。他强调雅典的存续得益于 A.规范的公共事务决策程序 B.积极参政的公民群体 C.良好的道德风尚 D.发达的城邦教育 【答案】B 【解析】普罗泰格拉认为城邦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公共事务讨论时,倾听了每个公民的建议,而每个公民对于城邦公共事务的关注则是其具备的美德。这一言论说明了积极参政的公民群体是城邦得以延续的关键,B正确;普罗泰格拉的言论中并未涉及雅典城邦公共事务决策的程序,排除A;通过普罗泰格拉的言论可知,公民的美德指的是其对于城邦事务的关注,而非其本身的道德品质,排除C;普罗泰格拉的言论中未提及城邦教育,而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雅典,并非所有公民都具备良好的教育,这与题干中“每个人的建议”不符,排除D。 5.(2020年天津卷,10,3分)在古代雅典,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为公民,才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在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 A.取得行政官职的限制最终取消 试卷第2页,总16页

古希腊文明与民主政治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单元知识概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的是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所体现的君主专制、人治等形成鲜明对比,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特点是民主与法制,主要体现为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和古罗马法律,这也是本单元需要掌握的核心内容。 第一节古希腊民主政治 【课标要求】 ①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②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标解读】 ①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②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③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知识结构】 一、历史条件 古希腊二、雅典民主进程: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民主政治政治内容: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民主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 三、评价性质: 积极:对雅典社会、对人类社会 【主干知识梳理】 一、历史条件 (结合课本第5课2、3目分析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希腊环海、多山、多岛,是一个工商航海业为主导地位的民族。 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 ②小国寡民是雅典民主制存在的前提。 二、雅典民主政治 1、进程 ⑴君主制(前8世纪以前):君主终身、世袭、专制 ⑵贵族制(前8-前594年):贵族集体领导、任期制、选举、协商 ⑶民主制的确立: ①前594年,改革---将雅典引上了民主轨道; ②前590年改革: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③伯里克利时期——完善;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2、内容 ⑴特征:与。 ⑵保障民主制正常运作的措施: ①法律保障:A、---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公民人身自由权利; B、法-—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②机构保障:A、公民大会(职责、成员构成) B、五百人议事会(地位、职责、成员产生方式)

上海市高中政治 第四课 民主政治 依法治国知识、要求与训练 沪教版《政治常识》

第四课民主政治依法治国 一、基本学习内容 1.民主的涵义 民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说,民主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 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哪个阶级掌握政权,居于国家的政治地位,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二是指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政权,行使民主权利。这是政体意义上的民主。 2.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根本准则。因此,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我国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反映了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但是,历史上的民主,都不过是居于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民主,只有社会主义才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 人民当家作主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决定的。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人口占绝大多数广大人民,应该而且能够以平等的政治地位参与政治生活。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与剥削阶级民主的根本区别。 4.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 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论述高度概括地指明了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民主与富强、文明、和谐一起构成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目标。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才能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共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 ①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来发动农民群众。 ②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前者平均分配土地和生产所得,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纲领性文件,但绝对平均的思想不切实际。后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③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天京事变。 ④历史意义: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撼动了清政府统治根基;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冲击了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⑤失败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根本原因),拜上帝教不科学,未能正确对待儒学,视西方人为“洋兄弟”。 ⑥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虽然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二、地主阶级的探索

(1)爱国、开明有识之士的探索 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翻译西方书刊,编成《四洲志》。 ②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洋务运动 ①目的: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 ②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口号:“自强、求富”。 ④举办洋务事业:近代企业(军工、民用);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⑤失败标志: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⑥历史作用:促进了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带来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变。 ⑦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三、资产阶级的探索 郑观应等早期的维新思想具有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1)维新派掀起戊戌维新运动 ①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高中政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知识点梳理3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1)必要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必要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2)重要性: 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含义: ①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

第5课_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古代希腊独特的海洋地理环境和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认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通过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了解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确立和发展到顶峰的基本线索。 (3)通过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从海洋、城邦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关系,指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现象产生的基本原因,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2)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情境的变换,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时空观和辩证方法,客观看待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掌握提炼、处理和运用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和作用,感受古代希腊创造的辉煌文明及其对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 (2)从古希腊人对民主政治的执著,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和国家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政治责任感。 (3)通过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不同特色的认识,引导学生以国际视野来看待文化的多元化,培养尊重不同民族历史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2004年雅典奥运会图片 教师提问:希腊仅仅点燃了世界奥运的圣火吗? 学生活动:结合已有知识,说出古代希腊具有代表性的文明成就,以此走进古代

多媒体显示: 古代希腊神话、体育、艺术、哲学、建筑等文化领域辉煌文明的一组图片(宙斯化身白色公牛将欧罗巴载往克里特岛、掷铁饼者、雅典学园、苏格拉底、雅典民主的象征雅典卫城等)。 教师设问:是什么因素造就了古代希腊如此辉煌的文明呢? 多媒体显示: 文明生长的标志是该文明内在的精神自决,而非外在的物质膨胀。——汤因比教师出示汤因比有关文明生长的名言,强调文明生长并不是单靠武力扩张,联系历史上一些大帝国的建立,指出孕育古希腊文明和决定古希腊文明成长历程的因素是其民主政治,引出本课课题。 教师小结:这节课,让我们循着古代希腊的辉煌文明,去探究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生长历程。 【讲授新课】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海洋和城邦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可以提示学生根据地图的颜色判断其地理位置,古代希腊为一片蓝色包围,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南端,为地中海环抱,东临爱琴海。图中黄色区域是马其顿和小亚细亚,不属于古代希腊的范围。 1.海洋为依托的自然地理环境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古代希腊城邦分布示意图》,分析古代希腊的地形地貌特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出如下归纳:环海曲折,良港众多,岛众山重。 过程评价:由教师联系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比较古代希腊海洋为依托的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和民族性格的影响,指出大地意味着依赖和安土重迁,体现农耕文明传统,而大海意味着挑战和探求,体现工商文明传统,这种社会经济和民族性格,对古代中国和希腊形成不同特色的政治体制产生了重要的

第五章 发扬民主,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的辩证关系

第五章发扬民主,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的辩证关系 民主和法制是密不可分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直进行探索而又没有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政治建设指导方针,这是贯穿邓小平法制思想始终的一条主线。邓小平的全部法制思想也都是围绕这条主线展开的。 一、对社会主义民主重要性的认识 邓小平对民主重要性的认识,可以追溯到战争年代。在1941年《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一文中,邓小平就阐释了实行民主政治的优越性。他说:“民主政治的好处,正在于它能够及时反映各阶级各方面的意见,使我们能够正确地细心地去考虑问题决定问题;它能够使我们从群众的表现中去测验我党的政策是否正确,是否为群众所了解所拥护;它能够使我们对事物感觉灵敏,随时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它能够使我们党得到群众的监督,克服党员堕落腐化的危险,及时发现投机分子以及破坏分子而清洗出党;它能在民主政治斗争中提高党员的斗争能力,使党更加接近群众,锻炼党使党成为群众的党。”正是基于对民主的重要性的认识,他同时提出要“加强民主教育”,“我党要善于在一切工作中,一切运动中,大大发扬大众的民主主义作风,与一切不民主的现象作斗争”。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邓小平一贯十分重视。他一直把“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看作是检验“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究竟好不好,完善不完善”的三个重要标准之一。他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著名讲话中指出:“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因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据此,他强调,要人们解放思想,必须发扬民主,改变“许多人还不是那么敢讲话。好的意见不那么敢讲,对坏人坏事不那么敢反对”的状况。1979年3月,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针对我们过去对民主宣传实行得不够,制度上有许多不完善的情形,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因此,“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 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环境、目的、内容和保障条件 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诸如如何加强民主建设、民主建设的目的以及民主建设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保障条件等,邓小平都作出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03708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试题

绝密★启用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课程代码:03708)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01年清政府实行的“新政”内容是【】 A、派遣留学生 B、裁撤军机处 C、编练新军 D、奖励实业 2、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3、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4、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5、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A、《民报》 B、《新民丛报》 C、《苏报》 D、《国民报》 6、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B、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A、广州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政治文明 一、背景材料 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使小康社会的内涵更加深刻和完善。政治文明的提出具有极为丰富的意义;1、政治文明是政治建设理论的一大创新,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构成人类文明的三大存在形态,使人们对人类文明的理解更全面,更完整。2、它使党的基本路线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的三大奋斗目标”都有了具体落实的载体。“富强”,依靠物质文明建设来实现;“文明”,即指精神文明,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实现。“民主”,依靠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来实现。3、政治文明是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我党提出的政治文明,是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当然也必须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二、热点分析导航 1.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框架 江泽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高度概括,他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与哲学常识的结合点 ①构成事物的各个部分和要素是相互依存,有机联系在一起。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实践。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中国特色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这是我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性的认识。 ③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说明中国特色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初步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框架,它既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模式,又超越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模式,它既反映了矛盾着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又体现了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④用发展的观点,说明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与政治常识的结合点政治文明属于上层建筑,它以经济为基础,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政治文明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定了政治方向,为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与政治常识的结合点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都围绕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核心内容展开的。人民当家作主是指人民民主国家的权利主体是人民,民主政治最根本目的是让人民享受权利,行使权利,参与政治生活。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适合中国国情,鲜明地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点,具有自己的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第八章 社会主义法与政治

第八章社会主义法与政治 一、名词解释与概念比较 政策 社会自治 民主政治 社会自治组织规范 社会主义法与执政党政策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关于共产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考研) A. 政策对法律具有指导作用,法律对政策的实施具有保障作用,两者相辅相成 B. 政策决定法律,法律对政策具有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C. 政策与法律在指导思想和制定机关方面相同,两者不可分离 D. 政策是法律的评价标准,法律是政策实施的有效手段 2、在治国方式上,当代中国应坚持() 主要依靠政策 法律至上 政策与法律处于同等地位 主要依靠思想教育 3、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自治的关系的观点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社会自治会抵消法治的作用 B、社会自治会提高公民法律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法治进程 C、社会自治能有效影响立法过程,使立法反映民意 D、社会自治能监督执法与司法活动,遏制法的实施过程中的腐败 4 关于民主与法治之间关系的一个正确表述是() A、民主是法治的物质和制度基础 B、民主必须法律化才能健康发展 C、司法独立与民主可能有一定冲突 D、健全法治是发扬民主的最终目标 5、关于法与政策的不同之处那一项表述是不正确的() A、在效力范围上法的效力范围大而政策的效力范围小 B、在保证实施的力量上发主要靠国家强制力而政策主要靠党组织自身的纪律 C、政策代表党的意志而法律代表国家意志 D、政策更稳定而法律更灵活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下列选项关于法与政策的表述,哪一些是正确的? A、法律的效力是普遍的,政策没有约束力 B、政策可以是法的非正式渊源 C、法治国家不需要政策,只需要法律 D、法律和政策的表现形式不同 2、属于国家权力的特征的是() A、阶级性 B、社会公共性 C、主权性 D、受制约性 3、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法律相对于国家权力具有独立性,这是它有可能对国家权力的运行及其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政治协商、民主协商、协商民主

政治协商、民主协商、协商民主的联系与区别 来源:《中国统一战线》 一、政治协商概念的由来与内涵 政治协商这个概念来源于1946年国民党统治时期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通常被称为“旧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联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与国民党经过斗争争取来的。虽然蒋介石撕毁了政协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但政治协商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即“新政协”,借用了政治协商的概念,但其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从此,中国共产党就事关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同各民主党派、各族各界代表人士进行政治协商,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层面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不断推进,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日益完善。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强调,中共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代表人士就中共中央将要提出的大政方针问题进行政治协商,人民政协要对国家大政方针、地方重要事务、政策法

令的贯彻等重大问题加强政治协商。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中共同各民主党派的协商和中共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协商是我国政治协商的两种基本形式,并对中共同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的内容作出具体规定,包括: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委员会的重要文件;宪法和重要法律的修改建议;国家领导人的建议人选;关于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关系国家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等。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规定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等。 由此可见,政治协商是指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就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的协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政治协商会议这样的政治组织,形成了政治协商这样的制度。可以说,政治性是政治协商最显著的特征。 二、民主协商概念的由来与内涵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提倡民主协商。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反复强调,“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共产党人必须和其他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多商量,多座谈,多开会,务使打通隔阂,去掉误会,改正相互关系上的不良现象,以便协同进行政府工作与各项社会事业。”在实践中,中国共产

史纲复习题(答案版)

上编综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D)为核心。 A 佛教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D儒家思想 2.( C )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A 美国独立战争 B 法国大革命 C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 3.在19世纪中叶,被称为“海上霸王”、“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国家是( D )。 A 美国 B 德国 C 日本 D 英国 4.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除了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外,1844年7月,清政府还被迫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即(B )。 A《虎门条约》 B 《望厦条约》 C 《黄埔条约》D《爱珲条约》 5.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A )。 A 19世纪40至50年代 B 19世纪60年代 C 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80年代 6.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盛世”是( D )。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之治D康雍乾盛世 7.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是( A )。 A工人阶级 B 民族资产阶级 C 农民阶级D小资产阶级 8.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A )。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C 君主立宪制D宗族家长制 9.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C )。 A儒家思想 B 君主专制制度 C 宗族家长制D道家思想

10.世界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A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A 1640 B 1680 C 1789 D 1898 11.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D )成为殖民主义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A掠夺土地 B 贩卖奴隶 C 商品输出D资本输出 1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A )。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 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D 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出现了一些流传千古的动人佳话,它们包括:(ABCD )。 A 汉代张骞、班超通西域 B 唐代玄奘西行印度取经 C 鉴真东渡日本传经D明代郑和下西洋 2.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盛世”主要有(ABCD )。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之治D康雍乾盛世 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其中主要有(. BCD )。 A《北京条约》 B 《望厦条约》 C 《黄埔条约》D《南京条约》 4.近代中国新出现的阶级是(CD )。 A地主阶级 B 农民阶级 C 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 5.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AB )。 A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C 实业救国D教育救国 6.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AD )。

民主政治的发展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摘要:政治民族化是现代国家的基本政治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 主义法制,是党的坚定不移的方针。他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路线上中,也明确地把民主和富强、文明一起共同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和国家的大势 所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参与、宪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不可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 设的集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关键词: 正文:社会主义民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我们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人民的利益,保障党和国家的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利益上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以法律形式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民主确立下来,从而在民主的范围内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在近些年中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政治参与,宪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突显其价值,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就是一定的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的活动。普通的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的以自身利益为指导,影响政府的决定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政治参与是一种公共权力,是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体现。将政治参与与社会主义民主结合起来,是一项惠民惠国的政策。既能保障人民的权力,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又能集中人民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将党和国家的活动纳入人民监督的范围内,保证行政的合理有序性。 1、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政治参与不是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所特有的活动,它是一切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完善政治参与是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政治参与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实际经验来说,对于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其他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有效享有,每个人都有参与他或她的国家的政府是一个关键因素。”①联合国决议表明:政治参与是固有的人权,并且是民主国家的“一个关键因素”。 我国的政治参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深化发展,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离不开公民政治参与的自由和畅通。发展政治参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现代化建设,与时俱进,促进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2、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上最有利于政治参与。 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最高权力主体是人民,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政治参与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人民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地位的崇高。人民的政治参与具有多方面原因: ⑴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活动影响社会。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参与政治活动的主要方式,人民群众可以通过这个方式,将自己的利益向政府反映,使人民的利益能够得到最大的满足; ⑵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人民能够直接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制度,人民选取人民代表,集中自己的政治诉求向政府反映,从而也就实现了政治参与的过程; ⑶依法治国的方略为人民的政治参与提供法律保障。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

【最新推荐】2020高考政治二轮课标通用专题能力训练六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能力训练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专题能力训练第12页 一、选择题 1.(2019·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018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五个国家宪法日。某县人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人大常委会组织新入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向宪法宣誓;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到社区、街道进行宪法宣讲等。该县人大这样做() ①是因为宪法是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发挥了人大代表监督和实施宪法的作用③增强了人大代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④促进了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该县人大这样做是因为宪法是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通过该活动也增强了人大代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人大代表不能监督和实施宪法。④不选,题目中未涉及基层民主的知识。 2.(2019·山东潍坊一模)原来,一些贪污贿赂等刑事案件的嫌犯、被告人只要长期滞留在国外,司法系统就无法顺利启动审判程序、对其进行定罪量刑,导致一些案件在程序上长时间悬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新增了缺席审判制度。此举旨在() ①推进立法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②用法治手段推进反腐败斗争,提高办案效率③彰显法治权威、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④坚持民主集中制,给腐败分子形成强大威慑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新增缺席审判制度旨在用法治手段推进反腐败斗争,彰显法治权威,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提高办案效率,②③符合题意。此举的目的不是推进立法体制改革,而是让缺席的罪犯受到审判,①与题意不符;新增缺席审判制度未涉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问题,④与题意不符。 3.(2019·山东青岛二模)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草案由财政部、税务总局共同起草,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由此可见() ①国务院可以依法参与国家立法活动②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是全国人大的职能部门③我国各国家机关职权独立、相互监督④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B 解析:个人所得税法修改草案由财政部、税务总局共同起草完善,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表明国务院可以依法参与国家立法活动,①符合题意。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是国务院的职能部门,②错误。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错误。将个人所得税法修改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进一步修改完善,说明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④正确。 4.(2019·天津红桥一模)生效的法律文书得不到执行,被称为“执行难”,是困扰各级人民法院的突出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关于辛亥革命的遗憾——辛亥革命真的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么

关于辛亥革命的遗憾——辛亥革命真的使民主观念深入人 心么 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上占统治位的思想仍然是封的儒学思想。让我们看一1913年《时报》上的一则材:“这是江苏第一师范校的一份考卷,应考的300多人,都是中小学生,考中要求考生列举自己拜的人物,统计的结果是崇拜孔子的157人,孟子的61人,孙文的17人颜渊的11人,诸葛亮、范文的8人,岳飞的7,王守仁、黎元洪的6,华盛顿等的4人,程德全3,苏轼等的2人,苏秦、张仪…各一人,此外23人则无崇拜者也”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中小学普遍尊崇儒学,对于没有文化知的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状况我们便想而知。由此可见,民主共思想只是开始被民众接。洪宪帝制和张勋复的迅速败亡,通常被者当作民主共和观深入人心的有力佐证。笔认为,这两次短命剧的匆匆收场,与其说是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结果,不如归功于部分接受民共和观念的政治精英奋抗争。正如当时一位同盟会员言:“革命告成之后,全国灵觉之震荡,然大都属于上人士,而氓之蚩依然浑噩相安。国由专制政治骤跃为共和政治自表面观乏,虽若神速可喜;而自面观之,前后陟断,习惯、根据悉变动,人情未定,党见难齐调和统一,待时尚多。”“民除纳税诉讼外,与政府无交涉国家何物,政治何事,所知也。”千百年来占人口90%以的普通百姓远离政治,他们关心是柴米油盐,交租纳赋,生儿育女至于统治者是皇帝还总统,是宣统皇帝还是洪皇帝他们并无多大兴趣。

辛亥革命成了推翻清朝、创立民国的政使命,却没有来得及完成本应由完成的、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心的文化使命,不能不人扼腕痛惜。“文化易”的任务只能留待后者、继承人。 五四动前夕,面对甚嚣尘上的尊复辟思潮,《新青年》不怕犯“‘得罪社会’的‘滔天大罪’”大声疾呼“拥护那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庄严宣告:“西洋人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上一切的黑暗。若因拥护这两位先生,一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断头流血,都不推辞?”果认定辛亥革命就已经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那么五四文化运动揭起民主与科学旗帜岂非无的放矢 为什么会出这种现象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辛亥革命前封思想未受到彻底批判,仍束缚着民的头脑。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同封建主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它使一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它还是披着儒学的外衣去那“离经叛道”的事业。革派在宣传革命思想批判改良义的时候,并没有从正去触动儒学的统治位。 二是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搞专独裁的政治野心的暴有一个过程,而且洋军阀为维持自己的统治,继续用封建思想禁人们的头脑,大搞复古尊孔,强迫国各学校“尊孔读经”。在社会上现了“孔道会”“孔教会”“孔会”等组织,它们利用人对于辛亥革命后局势的失情绪,诋毁民主共和,成了一张封建思想的罗网。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与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 民主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文明的政治制度,百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孜孜追求的理想目标。但对于如何实现民主、实现什么样的民主,始终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道路和模式:一种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另一种是走全盘西化道路,把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照搬到中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创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中国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人民民主,并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和一系列具体政治制度,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了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根本不同的政治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核心。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通过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实现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人民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这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政治和法律制度的根本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们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归根到底也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也是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保障的民主和政治权利的主体。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一方面,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依法制裁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贪污贿赂和渎职等各种犯罪行为,维护法律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坚持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在国体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在政体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在政党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民族关系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利益;在民主结构上,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同时,实行基层群众自治,保障城乡基层广大人民的直接民主权利。这些民主制度,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同中国国情的统一,内容真实性与形式多样性的统一,民主与效率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党和国家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正确集中各方意见,协调不同利益,集体行使权力,科学作出决策,保证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