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数学家校本课程实施纲要(郑英华)

小小数学家校本课程实施纲要(郑英华)
小小数学家校本课程实施纲要(郑英华)

小小数学家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郑英华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名称

小小数学家

2、课程范畴

小学三年级

二、课程特色:

1.凸显基础学习与思维训练本与末的辩证关系,立足于本发展于末。杜绝“空中楼阁式奥数”的误区。

2.凸显“语数一家亲”的教学理念,以语文的角度理解分析数学,培养学生“文理相通”的意识。

3.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启发探索式教学让学生主动思考充分联想,通过层层剖析和步步诱导引导学生突破思维瓶颈,经历完整清晰的思考分析过程,避免背题记题而陷入似懂非懂的怪圈。

4.凸显智育与德育并重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渗透人文情怀和进取精神的感染。

三、教学目标

1.形成重基础突能力的习惯和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学风。有效避免浮躁学风的养成。

2.通过展示各种数学问题以及相关的思考方式,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开拓数学视野。

3.形成一定的思维敏感度,碰到问题能敏感的挖掘条件进行自主分析,设置疑问,提升思维分析能力。

4.增强学生面对难题时的自信心,形成敢于思考遇难不惊的良好心态。

四、教学流程

介绍问题背景——交代问题的历史和生活背景,融入了一定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导向式疑问设置——根据问题背景,设置阶梯式的疑问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思考

梳理条理——将上面一串疑问自上而下梳理清楚,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方案。

回顾总结——回顾问题的切入点,思路展开流程,运用的方法原理。

练习巩固。

五、课程实施

1、学生情况分析(标明选修学生来源、学生人数等)

学生为三年级20人。

2、具体实施(在下表中填写)

◆第一讲加减法的巧算(一)

◆第二讲加减法的巧算(二)

◆第三讲乘法的巧算

◆第四讲配对求和

◆第五讲找简单的数列规律

◆第六讲图形的排列规律

◆第七讲数图形

◆第八讲分类枚举

◆第九讲填符号组算式

◆第十讲填数游戏

◆第十一讲算式谜(一)

◆第十二讲算式谜(二)

◆第十三讲火柴棒游戏(一)

◆第十四讲火柴棒游戏(二)

◆第十五讲从数量的变化中找规律◆第十六讲数阵中的规律

◆第十七讲时间与日期

◆第十八讲推理

小学播音主持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小学播音主持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一、课程: (一)名称:《播音主持》 (二)课时:18课时 (三)授课时间:每周下午校本课程时间 (四)班级人数:20人左右 二、课程目标: 1、了解主持人的一般常识要求。 2、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通过各种途径的训练,使学生将普通话说得正确、清晰,直至字正腔圆。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乐于自我表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合作,积累文化修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孩子们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为班级、年级、学校甚至更高级别的各项活动输送小主持人。 三、课程内容: 根据学生需求、发展目标共安排 1心理素质课程 ①我敢说。让学生形成当众说话的自信心和勇气,克服羞涩和畏惧的心理。 ②我要说。鼓励学生当众讲话,调动学生当众表达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发言的主动意识,唤起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③临场应变。锻炼学生反应敏捷,提高应变能力。 2语音课程 ①普通话字词正音。通过学习,掌握标准普通话的字词发音,辨别语

音语调,发音字正腔圆。 ②绕口令、儿童诗朗诵。 ③简单的少儿文艺节目晚会开场词。 3主持技巧课程 ①即兴演讲。 ②礼仪演讲。 ③采访技能。 ④辩论。 四、课程实施建议 (1)实施形式: 1、课时安排:每周下午校本课时间。 2、组织形式:采用班级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3、活动地点:校内为主,适当与校外相结合。采用请进来的办法,如:聘请电视台编导、主持人来校讲座,指导培训;组织学生校内模拟采访或赴电台、电视台参观等。 4、活动准备:大力宣传开发《播音主持》的重大意义,撰写《校本课程纲要》,师生共同设计活动方案开展活动。 5、成果展示:在学校一年一度的校本课程展示、迎新年文艺会演等活动中担任主持人,此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比赛,积极担任主持人。 (2)实施方法: 朗读、读绕口令、讲故事、讲笑话、小品表演、儿童诗朗诵、师生谈话、主持人比赛、模仿少儿频道节目主持人训练、社会实践。(3)实施形式: 集体训练、实践。

校本课程纲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开发背景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 初中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面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难免困惑茫然,不知所措。这一成长阶段的特殊性,使得个体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显得格外重要。尤其在此时,他们对于自我、对于他人、对于人际关系、对于社会生活表现出极其强烈的认知需求,这种自觉、主动的求知状态,也构成了教育上可遇而不可求的最佳教育契机。因此适时适宜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化被动防范为积极预防,达到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目的,也是十分有效地对个体的发展发挥作用并对其将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课程目标 当前,校本课程开发应从学校特色角度考虑课程目标。如此形成的标志性的课程是学校特色之所在。因此,学校特色的形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结果。 (一)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1、教学内容: 第一章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第二章培养和保持良好的情绪 第三章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四章学习是生命发展的阶梯

1-2年级《烹饪》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烹饪》课程纲要 一、开发背景 高新区应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都较高,因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较高;学生由于见多识广,因而对学校的课程安排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占了较大比例,他们作为家庭中的小皇帝,基本不做家务;有些学生由于传统原因,母亲在家几乎包揽了所有家务,在家也很少参与家务。由于没有生活实践与体验,出现诸如煮熟的鸡蛋不知剥皮吃;管麦子叫韭菜;不会洗衣做饭;不会待人接物等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我校金伟波副校长根据区教育局会议精神,在高伟校长的大力支持下,提出我校要开发校本课程《烹饪》。提出了“四会五能”的培养目标,特别把“会生活”作为一个特色目标来培养,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对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也正是这个目标,学校为学生设立了烹饪课作为校本特色课程,以期更全面落实“四会五能”的培养目标。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熟练掌握简单凉菜的做法、吃法。 ②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顽强勇敢、坚毅沉着、机智灵活等优秀的意志品质.

①、创新一些通俗易做、可口的菜的做法,使学生学得容易,记得牢。 ②、为学生创设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做菜项目,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烹饪的兴趣。 ③、经常组织一些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做菜水平,从中享受到成功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结合当前我国烹饪的发展趋势,进行中国饮食文化教育。 ②、感受我国饮食业的无穷变化,体验学习烹饪的快乐,努力展示自我,从而陶冶学生儒雅、大气、灵气、静心等情操。 ③、学生在训练、操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养成自觉遵守的规则,对于学习以及今后的社会生活得以受益。 ④、通过训练,帮助学生克服急躁和优柔寡断的不良性情,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毅力和勇气,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争强好胜的拼搏精神。 4、总体学习目标: 1、根据学校“四会五能”的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会生活、会欣赏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2、饮食文化、礼仪介绍,美食欣赏和制作; 3、本学期饮食文化欣赏课主要让学生欣赏中国饮食文化,西餐社交礼仪;烹饪操作课主要让学生学做冷拼。 4、每位学员最少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学会一道菜的做法。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纲要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小学科学《生命留影》校本课程开发纲要昌黎三小杨金英 课程名称:《生命留影》 课程开发者:杨金英 课程适用对象:四--六年级学生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课程资源:新编(自编)

学习时间:隔周一节 课程目标: 1.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发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特点的综合活动型校本课程。 2.通过学习不同类型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让学生学会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的具体操作过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益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4. 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认识,让学生亲近自然,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热 5.爱生物、珍惜生命的理念。 课程内容: 一、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二、参观学校标本室,了解动植物标本的种类和基本制作方法,布置采集植物任务和注意事项。 三、 四、学习制作腊叶标本。 五、学习制作液浸标本。 六、制作叶子粘贴画。 七、植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八、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九、 十、蝶类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十一、动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式: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标本制作活动的机会。 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4. (二)学习方式: 1.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一、评估方法 1.每小组在每次标本制作实验后,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成果,每个实验成果按等级打分,占总成绩的55%。 2. 3.书面测试。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几种比较常用动植物标本制作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写出具体的制作流程,并且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5%。 4. %。10出勤率和课堂参与态度占总成绩的 5. 精品文档.

校本课程纲要

《英语语言文化背景》 xx第三中学xx课程名称: 英语语言文化背景 课程类型: 人文类,选修课 课程资源: 新编(自编) 授课对象: 初一、初二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一学期每周一课时 所在学校: xx第三中学 一、课程背景: 英语是现今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已经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但是目前学校英语课本的学习并不能适应所有的学生,因此要在激发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进行教授。本课程旨在引发学生对外语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们学习英语课程,实现初中英语课程目标。 二、课程的性质和指导思想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属校本课程中学生选修类课程之一 2、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为指导,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培养激发学生对英语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使初中英语课程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的需求。 三、课程目标 1、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概况,辅助英语课程教学; 2、发展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第一课了解英语应用国家及其背景知识1课时 第二课节日系列之一复活节的来历1课时 第三课节日系列之二愚人节1课时 第四课英文歌曲赏析及背景Edelweiss 1课时 第五课多彩文化: 星期五与数字131课时 xx趣味英语故事1课时 第七课英语万花筒: 动物名词及其文化xx1课时 第八课节日系列之三母亲节Mother’s Day 1课时 xx时尚生活: 颜色预告心情Color affect feeling 1课时第十课英语人物故事: xx、xx1课时

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一、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其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本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二、具体目标 我校的校本课程以兴趣性为主,与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多门学科整合的综合形态出现,融汇德育、美育、智育、体育为一体,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为目标,提高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努力形成具有传承性的办学特色。 1.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充分挖掘学校人文、自然环境资源,整合校内外资源,促进具有传承性的办学特色的形成。 2.通过开展校本课程,让学生感受我们莒县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参与合作、进取创造的精神,提高整体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 3.通过开设校本课程,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全面丰富教师的知识历史文化知识,提高组织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提升教师课程开发、教学改革的水平,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 我校把校本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1.必修课:《古诗文精选》)、《写字》。必修课在1—6年级全部开设。 2.选修课:选修课在2—6年级开设。 人文素养类:走进名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科学素养类:科技小制作、科学实验

健康素养类:象棋王国、围棋世界、球类 艺术素养类:手工、绘画、舞蹈、合唱、书法 学科拓展类:数学小课题、数学故事、快乐ABC、电脑绘画、电脑打字 四、校本课程申报程序 学校每位教师都有申报校本课程开发的权利和义务,并履行以下申报程序:1.填写校本课程项目开发申报表,于每学期开学前一周报到教导处。 2.向学校校本课程评审部门递交本人开发校本课程的课程实施纲要。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要进行评估审议,并下发审议意见。 3.选修类课程每门学生参与人数不少于30人。 4.如果选择某一校本课程的学生人数过多,学校将考虑同时安排两个班上课,从而保证校本课程开设的质量。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包括:学生选择的人数多少;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领导、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教师授课方式及适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要从以上五方面入手,制定不同权重标准,最后综合考虑,形成对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一般采用等级制。一是看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学时总量;二是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三是看学习的客观效果。三者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③对课程本身的评价。课程是否科学、合理,受学生欢迎,有无实际意义(如对学生发展的帮助,对教师成长的帮助,对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建设的帮助等等。)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要做到人员落实,职责分明,团结协作。 2.课时与设施保障 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实施校本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都在原有班级上课;选修课的实施,需要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需求,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

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泥井中学2010-2011学年度 ——《科技制作》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科技制作 课程类型:科技类选修 课程资源:课程选择 开发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主讲教师:王建义 学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25课时

泥井中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科技制作 课程类型:科技类选修 课程资源:课程选择 开发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主讲教师:王建义 学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25课时 第一部分课程实施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样就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开发研究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将对于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如何把科技教育开发为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更加符合独特的地方环境和教育需求?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以来,我校一直在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科技教育教材,究竟该教给学生些什么?那些内容才是学生需要的?怎样的教材才能贴近我校实际情况又能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正在我们苦苦寻觅的时候,市教科所组织开展了创新检测赛。在这次创新检测赛中《稳定的木塔》一项,我校取得了市赛二等奖的好成绩;以此为契机我们开展了科技兴趣小组活动。搜集以往赛事长期题、即兴题作为科技教育的教学内容。2007年市创新检测赛《运水装置》一项中,我们又取得了市赛一等奖、创新奖好成绩,借此机会我们大力宣传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技兴趣小组吸引了大批的学生。从两次比赛的情况看,说明了两点:一是我们的学生需要科技教育;二是我们有这样的教师可以完成科技教育教学任务。在李待军校长的授意下,学校组织了教材编写小组。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派出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学习,由刘振平主任负责组织完成了教材的编写。此教材完成后至今一直作为我校的选修课。教材结构和内容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充实。

小学“生活与习作”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小学“生活与习作”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一、基本情况 1、课程标题:生活与习作 2、、主讲教师: 3、教学材料:创编 4、课程类型:学科拓展延伸类 5、授课时间:每周1课时 6、授课对象:三、四年级学生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有表达的意识,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能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言素养。 三、课程内容: 《生活与习作》是针对三、四年级学生创编的校本课程教材,两个学年,四个学期共计64课时。教材编写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本与语文教材习作相整合的原则,安排了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专项指导练习;开头、结尾的段落重点指导练习;以及观察、活动、事件等分类篇章训练。其中穿插了欣赏、品读、听说、修改、评议等拓展内容的安排,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以及利用各种激励手段,系统的训练规程须具有趣味性,以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和情感的活跃性,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习作的热情。 2、经常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的典范的作品,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文章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3、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体验,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心态下学会书面表达,感受习作的快乐。

五、教学评价: 1、评价原则: 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应用,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2、评价方式: (1)突出作文课程评价的发展性。不但要关注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作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突出作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情感和评价,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作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重视定性评价。 (3)作文批改要注意教师批改、学生自我批改与学生之间相互批改相结合。要把作文批改看作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的重要教学资源。 (4)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六、课程计划(一)三年级

美术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材料 子美外国语小学校本课程 “艺绘风”美术社团 社团名称:艺绘风美术社团 负责老师: 路婞妍 活动时间:每周三、四下午2:40—4:20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课程名称:《创意儿童画》《衍纸画创作》 授课对象:小学二、六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每周三、周四下午2:40—4:20 授课教师:路婞妍 第一部分前言 当前,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正全面展开,确定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精神,结合学校近年来特色建设成果,我校的《衍纸画》校本课程应运而生了。为了扎实有效地实施好本课程,特制订本学科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背景 我们学校的教育理想是把子美打造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希望每一位子美人在这个家园中都能激情诗意地快乐学习,快乐生活,成就自我,享受教育。本着一切从儿童发展需要出发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成为行为求真、品德向善、身心尚美的。为了挖掘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长学生的美术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以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针对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开展了《儿童画》和《创意衍纸画》的校本课程。 第三部分课程目标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研究实验目标:开发出具有时代特征及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逐步开发出能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协调发展的校本教材和优秀案例。结合地方和学校课堂

教学实际,仔细斟酌和比对各种版本的教材,结合自身的专业,内化为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创建更加实效和针对性强的绘画校本课。 2.学生发展目标:在绘画校本课的学习中使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绘画学习过程中,激发创作精神,加强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和思考,学习质疑与探究,形成良好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教师发展目标:更新教育理念,理解周边文化的育人功能,体现学校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加速开发和利用更广泛的校本课程。拓展教师知识增长能力,提高专业形象,从而推动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二)、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 (2)在自信作画中,加强合作交流,既表现个体的水平,有体现群体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3)在美术训练过程中,丰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进而促进人格完善。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每周美术特色的学习,和组织参加各种、各类美术类的比赛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学到一技之长。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美术特色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美的知识教育,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达到全面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目的。

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以小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人文性——“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以小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他们安全健康的成长服务,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造成的伤害;从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容、实施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他们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奠定基础。 (二)实用性——安全教育贯穿于生命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小学生的全部生活。本课程立足于学生安全生活的需要,提供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最基本、最有效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以使学生能够科学、及时、有效地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保障小学生健康安全地成长。 (三)实践性——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作为课程的主要容,在生活中进行安全教育;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增强安全意识,掌握方法技能,养成安全习惯,在活动中进行安全教育。 (四)综合性——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把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六个方面的安全问题有机整合;把公共安全知识和与其相关的法律、道德、

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容有机整合;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通过家庭、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形成教育合力,实施课程目标。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安全行为规则,懂得自我保护、珍惜生命及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分类目标 (一)知识 1.知道生命是可贵的,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其发育特点,了解必要的生命健康知识。 2.知道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围及危险、危害,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防知识和应对措施。 3.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知道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4.知道网络的用途,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知道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措施。 5.了解突发自然灾害对生命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胁,知道躲避自然灾害引发的危险的基本方法。 6.了解常见的意外伤害事故,知道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的求救和求生的方法。 (二)能力

校本课程纲要初稿

校本课程纲要初稿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汉阳区玫瑰园小学校本课程《礼仪文化》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礼仪文化》 教学材料:自编校本课程文本 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 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 1、使学生懂得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在学习礼仪知识的同时落实学校的育人目标——崇仁尚礼,礼艺双馨;礼是小细节,爱是大智慧 2、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家庭常规礼仪、校园常规礼仪、社会常规礼仪,享受到温磬的家庭生活,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3、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4、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品质,使学生学会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家长、尊重每一个人。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

国主义教育。

2、文本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力、更好地理解正面道德经验和进行道德反省。 3、文本选材要有针对性,既富有中国传统礼仪的文化内涵,又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4、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基础上传承“崇仁尚礼”的精神,从内在的自律开始,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5、文本体例和呈现方式可以灵活多样,确定每周的礼仪训练重点,每周着重训练一个方面,检查一个方面,巩固一个方面。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6、文本要有开放性和弹性,留有教师再次开发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包括:文本、工具书、报刊、电视、网络、图书馆、学生家长等。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校本课程的实施配置相应的设备,为学生创设学习的环境,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再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项活动,多角度、多方面的增强学生能力。 注重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三、教学建议

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 《文明礼仪伴我行》校本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1、课程名称:文明礼仪伴我行 2、授课教师:本校校本课程教师 3、教材:选编 4、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课程 5、授课时间:16课时 6、授课对象:1-5年级学生 二、课程的目标: 通过礼仪教育,学习礼仪知识,训练规范的举止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友好相处,为全面育人 奠定基础。 1.使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与家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2.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3.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 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4.了解社会,学会感恩。 5.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 从而培

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三、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四个单元(后附部分选用内容):课程内容包括四个单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家庭文明从小做起”、“社会文明靠大家”、“学会感恩”。(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教学。) 1.文明校园从我做起 “校园规范我知道”、“同学之间”、“尊敬老师”、“学校是我家”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礼仪,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团结协作,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2.家庭文明从小做起 “亲亲一家人”、“百善孝为先”、“文明礼仪从小事做起”、“邻里之间”等让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礼仪,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3.社会文明靠大家。 “礼貌用语我会说”、“文明习惯我养成”、“公共文明我牢记” “社区文明我参与”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礼仪,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他们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4.学会感恩 “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张海涛伯伯”、“感恩社会”等四个方面,让学生了解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必须学会感恩,回报社会。具体见下:(课程内容虽然分为四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四年级校本课程纲要

四年级校本课程纲要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走进郑韩文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纲要课程名称:《走进郑韩文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校本课程 教学课时:3课时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设计者:郎娅楠 一、课程目标: 1、提高对历史文物的观察鉴赏能力,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的团队精神,激发探究历史的兴趣。感悟古代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搜集历史文物,让学生了解郑韩文物的相关知识,增强对文化的认同感,弘扬优秀文化,开拓视野。 2、历史文物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武器、生活器具和各种艺术品等。要想对文物产生兴趣首先要了解文物的时代、类型、特点、结构……。 3、了解文物的基本特性如:木、石、骨、蚌耒耜、蚌镰等廉价,硬度不够,不耐用。铜、青铜很少用于农业生产铜珍贵,质地软;青铜虽硬,但比较脆、易断铁耙、镰、锸、锄、铲等蕴藏丰富,开采方便,质地坚硬。 4、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通过“甲骨文字觅趣”课程的学习,不仅了解甲骨文字发展、演变的过程,而且在积累了部分文字的基础上能根据造字法进行分类、筛选,通过对比选择我们最常用和便于书写的甲骨文字来。

5、方法与能力方面:在学习、开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借助网络资源、书本信息、实物材料、教师资源来学习更多的甲骨文字,学会剪报、上网、实物考察、识别和加工整理的多种实践能力,提高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甲骨文字的学习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逐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敢于探索。 二、课程教学实施: 1、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开拓学生视野。实践活动:参观历史博物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主题活动:组织一次文化节,定期开展宣传周,校园张贴宣传,主办学习园地,布置一次学校宣传栏,特色板报设计,创意墙报制作,设计班级牌、教室编号,学生自制卡片,学生进行书签制作,安排一次学校橱窗展示,参与舞台展示,大力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2、社会调查: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校内外人群对甲骨文的知晓程度及宣传意见和宣传渠道,采取有效的方式对甲骨文字学进行宣传,使之从校内走向校外,让更多的人了解郑韩文化。 3、各课题组成员对学生掌握的相关资料进行有目的的归类和筛选,力主做到精选材料,重点突出,去伪存真; 4、教师对学生遇到或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引导和解决,各课题组成员选出实践、操作过程中的精选案例进行交流,互通有无,相互借鉴,进一步指导学生,充实已经完成的内容,编写课程教学的内

甘泉寺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甘泉寺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当前,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正全面展开,确定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有了较为宽松的施展空间。因此,今后如何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在完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建立自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将是学校在课程改革方面的重要任务。同时,这与素质教育的根本精神也是相符合的。为顺利构建我校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实施好校本课程,特制订《甘泉寺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一、设置校本课程的意义 1、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从教育的长期发展来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学校与社区的教育资源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弥补国家课程自上而下的推广周期过长,不能及时反应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等不足,有利于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2、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无论从其内涵还是外延去理解,都是极其宽泛的概念,而其实施的形式也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各学校主动设置一些能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与育人目标密切融合、形式更为自由、实践性更强的校本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3、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学校不能仅重视教学,而应更多的关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校本课程的设置正是以此为目的。 4、是教师个性释放的需要 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教师的影响力和榜样作用是无可置疑的。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更多地把教师的共性放在首位。而事实上,每一个教师都有每一个教师的鲜明个性,由于校本课程研究、开发、实施、评价方面的充分授权,一线教师的个性特长必然能在课程中得以体现,这有利于造就一支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二、校本课程的设置目的 1、通过校本课程的正常实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2、培养一支具备课程研究和课程开发意识及能力的教师队伍,在高质量的完成基础型课程的同时,保证校本课程的高水平的实施。 三、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最大限度的个人发展机会。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为广泛的能力,塑造更为健全的人格。 四、校本课程的内容 我们将课程分为四大类: 艺术类:剪贴画、绘画日记、舞蹈、童声合唱等。 手工类:手工制作、折纸、剪纸、捏彩泥等。 体育类:篮球、乒乓球、象棋等。 人文类:手语、旅游文化、英语口语、古诗诵读、朗读、思维训练、数学故事会、我爱我家、计算机等。 五、校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1、校本课程教师队伍由本校全体在职教师等组成。 2、开设校本课程,保证校本课程顺利实施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特色课程《七巧板》校本课程纲要

特色课程《七巧板》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开发背景: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有句名言:人脑不是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21世纪的教育特点要求教育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的生命体,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道,更要教给学生如何装配知识,创造性地组成或分解知识,从而产生新知识。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我们更需要新知识、新技能来解决新问题,所以构建能体现学生主体的活动教学,让学生多感官投入学习活动,以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已是当前教育重中之重。作为现代科技教育组成部分的智力七巧板活动教育实践,是一种加强创造思维的教育,积极开展这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具有思维上的准备和心理上的收获,正是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生力军所必不可少的,可以说“现代智力七巧板”是打开创造之门的金钥匙。 “现代智力七巧板”是图形科普学研究者楼珠球老师,在我国古代发明——传统七巧板的基础上,以物体的几何曲线为基础,巧妙地应用了现代高等数学上的几何学、拓扑学、排列组合以及线性规划原理设计而成的新型七巧板,是一种适宜于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拼玩的创新教育学具。现代智力七巧板与传统的七巧板相比,外观迥异,却都具有极为相似而又严谨的数学规律,改变了传统七巧板“图案量少、形象单调、没有弧线”的缺点。“现代智力七巧板”看似简单,拼搭起来则奥妙无穷,妙趣横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在全社会普遍关注青少年创造教育的今天,“智力七巧板”的出现受到了众多科学家和教育家的广泛赞誉。中国科技馆原馆长、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名誉副理事长张泰昌教授指出:“青少年科技普及事关科学的希望,国家的兴旺,智力七巧板虽小,小东西见大道理,将在青少年幼小的心灵,激起创造的火花”。《上海青少年科技报》张国华总编也指出:“智力七巧板”既是玩具又是学具,通过拼拼、搭搭、想想、让学生尽情地玩,愉快地学,能启发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提高智能的目的,可以作为学校活动课的很好教材。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小主人,是创新教育的对象和主体,他们正处于创新素质培养的最佳期,他们身上潜藏着无穷的创新资源,正等待开发。开展“智力七巧板”科普活动,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锻炼动手动脑,启迪创新意识。 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在生活中七巧板与孩子们成了行影不离的好朋友,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二、开发方案 七巧板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在我校已有七年的历史了,这也是一个漫长的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目前我们在一、六年级的班级在课程计划中每2周安排两节七巧板课。一、二年级学生以简单拼图为主。三、四年级学生以古诗配画为主。五、六年级学生以诗配画或者小故事创造性拼图为主。七巧板课以间周连堂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七巧板进行综合创作,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有充足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发展自身的潜力。 师资是七巧板校本课程研究开发成败的关键。所以我们选择了有相关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有开展这项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并且具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的一个2人教师团队老师担任此项工作。学校在经费上给予保障,政策上也适当倾斜。 三、课程理念 1、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选择贴近学生能引起其兴趣的、基础的、利于学生发展的七巧板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础内容。坚持学生主动探究,

美术校本课程纲要

美术校本课程纲要

————————————————————————————————作者:————————————————————————————————日期: ?

校本课程材料 子美外国语小学校本课程 “艺绘风”美术社团 社团名称:艺绘风美术社团 负责老师:路婞妍 活动时间:每周三、四下午2:40—4:20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课程名称:《创意儿童画》《衍纸画创作》 授课对象:小学二、六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每周三、周四下午2:40—4:20 授课教师:路婞妍 第一部分前言 当前,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正全面展开,确定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精神,结合学校近年来特色建设成果,我校的《衍纸画》校本课程应运而生了。为了扎实有效地实施好本课程,特制订本学科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背景 我们学校的教育理想是把子美打造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希望每一位子美人在这个家园中都能激情诗意地快乐学习,快乐生活,成就自我,享受教育。本着一切从儿童发展需要出发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成为行为求真、品德向善、身心尚美的。为了挖掘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长学生的美术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以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针对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开展了《儿童画》和《创意衍纸画》的校本课程。 第三部分课程目标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研究实验目标:开发出具有时代特征及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逐步开发出能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协调发展的校本教材和优秀案例。结合地方和学校课堂教

(完整版)如何撰写校本课程纲要

如何撰写《校本课程纲要》 教师层面的校本课程方案,其编制技术与教学方案的编制技术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校本课程方案更加关注总体上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案更加关注比较具体的教学目标,而目标表述的技术则是相同的。 校本课程的方案有详案和略案之分,从丰富教学方式和学校实际情况来考虑,我们更多地主张校本课程的方案采用略案的形式,给教师和学生都留下更多的活动余地。 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须按一般格式编写所开设课程的详尽的《课程纲要》。大致说来,教师层面的校本课程方案应该包括两个基本部分:一是一般项目,二是具体方案。一般格式如下:●一般项目 开课教师/教学材料/课程性质或类型/学习时限(建议18或36学时,即1-2学分)/授课对象 ●具体方案或内容 1.课程目标或意图陈述(要求写4~6点;必须全面、适当、清晰;涉及目标的三大领域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排序;涉及选择哪些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建议(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建议(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下面节选江苏省锡山高中吴伟昌、许中华老师的校本课程方案,供参考: 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感受吴文化 授课对象:高二学生 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任选课 教学材料:自编纲要(共18讲) 授课时间:一学期(每周1课时,共18课时) 具体方案: 一、课程目标 1.感受吴文化(人物、歌谣、山水、语言等),提高人文素养。

2.经历吴文化研究步骤(选题、搜集、整理、利用各种吴文化资料,形成吴文化研究成果)。 3.选取有关吴文化的某个问题进行探究。 二、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 第三讲吴地人物研究之一 教学目标: 描述吴地状元、杰出人物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式: 教师主讲,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学要点: 1.科举考试种种(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2.状元的由来。 3.吴地状元四特点(会元状元连元多、同门状元形成一大景观、状元门类广而全、状元中堪称杰出的大家多)。 4.吴地状元多有其源,勤奋好学是主因(勤奋苦读、经济繁荣、越、藏书盛行)。 第四讲吴地人物研究之二 教学目标: 描述泰伯首开吴文化的情况;列举无锡、苏州两地状元的基本情况。 教学方式: 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小组讨论,教师指点。 教学要点: 1.泰伯首开吴文化。 2.无锡地灵人又杰(无锡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蒋重珍,明末状元周廷孺修撰《康熙字典》的状元王云锦)。 3.状元辈出姑苏城(唐代“五子登科”门第状元归仁翰、兄弟状元归仁绍、父子状元归仁泽、状元归黯、明代状元吴宽、清代状元陆肯堂)。 4.查阅、搜集信息,整理和积累资料。 第五讲吴地人物研究之三 教学目标: 描述常熟、上海两地状元的基本情况。 教学方式: 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小组讨论,教师指点。 组织形式: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开发背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也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足见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从小养成了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所谓“习惯” 是指一个人后天养成的自动化的动作行为倾向。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习惯培养得好终身受益培养得不好则终身受累。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养成的良好习惯则会使学生受益无穷。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为一生储存资本使之不断地增值。这正是“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开设《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一课程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六年铺展一生” 也就是力求用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去为学生的 一生作好铺垫。那么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习惯”。 二、良好的习惯是学生一生的财富对他们的未来起着决定性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应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良好习惯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知识如果有不足还有时间再进行学习和弥补而人的习惯一旦形成将难以改变所谓“积习难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由于文化素质、家教观念等方面存在不足许多农村的家长不重视也不懂得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不但不重视形成好的习惯甚至还有不少陋习习惯养成教育亟需加强。 四、国家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部分内容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较大的感知差距适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内容很少。 为此我校根据多年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经验聚集全体教师的智慧编制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这对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贯彻落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小学生懂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掌握文明礼仪、公共秩序以及有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关心社会、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具体目标 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集中在三大方面即学习、行为和生活包括1生活好习惯 不任性自己单独行动应事前告诉家长外出前及回家后和家长打招呼。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睡前洗脚。不看有毒有害书籍不痴迷电视按时作息早睡早起每天保证十小时的睡眠时间。不早到校放学后不在校内外逗留及时回家。自己洗手、洗脸、洗头、洗澡、刷牙、剪指甲。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洗手帕。学会扫地、擦桌子、擦地板吃饭时帮助拿碗筷。主动参加值日工作。打扫室内外公共卫生。主动开关门窗、电灯、水龙头擦黑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