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新版.pdf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新版.pdf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新版.pdf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

心脏电复律指在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在心室颤动时的电复律治疗也常被称为电击除

颤。

适应症

电复律的一般原则是,凡快速型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或诱发和加重心绞痛而对抗心

律失常药物无效者均宜考虑电复律。若为威胁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应立即电击

除颤,称为紧急电复律。而慢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则应在作好术前准备的基础上择期进行电复

律,称为选择性电复律。

室颤为最严重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室扑和室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基本相同。室颤时,由于丧失了心脏的有效收缩,临床表现为心脏停搏,应按心肺复苏进行紧急抢救。最关键的抢救措施之一就是除颤,首选方法就是电击除颤,而且刻不容缓。室颤是电击除颤的绝对指征。

早期除颤是增加抢救存活的关键

除颤是治疗心脏性猝死的唯一有效的疗法。但现实中却有95%的心脏性猝死病人最终死亡,由于除颤时间延迟10分钟或更长。

在心脏性猝死发生后前几分钟除颤通常可成功转复,即电击越早疗效越好。每延迟除颤时间1分钟,复苏的成功率将下降7~10%。在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行电除颤,患者存活率

可达90%,而5分钟后则下降到50%左右,第7分钟约30%,9到11分钟后约10%,而超过12分钟则只有2~5%。

心脏停搏后前4~6分钟心脏未能复跳,病人将会出现不可逆性脑损害。

自本世纪七十年代建立CCU(包括ICU)以来,通过持续心电监测,及时发现致命性室性心律

失常,特别是及早地发现部分心室纤颤的预警心律,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处理,对抢救成功具有极重要意义。几乎所有医院赋予急诊及ICU护士除颤权,一些医院甚至赋予急诊和ICU 护士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权。护士实施紧急电除颤,为抢救生命争取了时间,为医生进行后续处理创造了条件。在紧急情况下,值班护士单独完成电除颤是必要的。

设备

电复律机也称除颤器,是实施电复律术的主体设备。使用前应检查除颤器各项功能是

否完好,电源有无故障,充电是否充足,各种导线有无断裂和接触不良,同步性能是否正常。除颤器作为急救设备,应始终保持良好性能,蓄电池充电充足,方能在紧急状态下随时能实

施紧急电击除颤。对选择性电复律术前要特别检查同步性能,即放电时电脉冲是否落在R 波下降支,同时选择R波较高的导程来触发同步放电。

电复律术时尚需配备各种抢救和心肺复苏所需要的器械和药品,如氧气、吸引器、气

管插管用品、血压和心电监测设备,及配有常规抢救药品的抢救车等,以备急需。

电极

除颤器均应配有电极板,大多有大小两对,大的适用于成人,小的适用于儿童。体外

电复律时电极板安放的位置有两种。一种称为前后位,即一块电极板放在背部肩胛下区,另一块放在胸骨左缘3~4肋间水平。有人认为这种方式通过心脏电流较多,使所需用电能较

少,潜在的并发症也可减少。选择性电复律术宜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种是一块电极板放在胸

骨右缘2~3肋间(心底部),另一块放在左腋前线内第5肋间(心尖部)。这种方式迅速便利,适用于紧急电击除颤。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10cm。

电极板应该紧贴病人皮肤并稍为加压(5kg),不能留有空隙,边缘不能翘起。安放电极处的

皮肤应涂导电糊,也可用盐水纱布,紧急时甚至可用清水,但绝对禁用酒精,否则可引起皮

肤灼伤。消瘦而肋间隙明显凹陷而致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者宜用盐水纱布,并可多用几层,

可改善皮肤与电极的接触。两个电极板之间要保持干燥,避免因导电糊或盐水相连而造成短路。也应保持电极板把手的干燥,不能被导电糊或盐水污染,以免伤及操作者。当心脏手术

或开胸心脏按摩而需作心脏直接电击除颤时,所需专用小型电极板,一块置于右心室面,另一块置于心尖部,心脏表面洒上生理盐水,电极板紧贴心室壁。

电能的选择

电复律所用电能用J表示。电复律时电能的选择很重要。能量大复律效果好,但易造成

心脏损害;能量小则疗效欠佳,而且还可能诱发室颤。故电复律电能量的选择应以有效低限

为原则。电复律电能选择的有关因素包括心律失常类型,病人的年龄、体重和体质,心脏大小,心功能状态,病程长短,心脏病的种类和心肌状态。

室颤一般主张用较大能量,以争取一次电击复律成功,若第一次电击选用能量太小而需

作两次甚至多次电击时,反而延误抢救时机。体外除颤时主张用200~400j,瘦小者用较小能量,体重重者宜用较大能量。如果首次电击复律未奏效,可加大能量再行电击。但也有人主张不提高电能进行第二次电击。因为一次电击后室颤阀值下降,胸壁阻抗减少,这时不提高电能也有望复律成功。顽固性室颤在反复电击除颤的同时应立即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合理应用肾上腺素等复苏措施,以提高除颤成功率。

开胸作心脏直接电击除颤时所需电能,成人为20~100J,儿童为5~25J。若无效,可加大能量后再次电击。

操作步骤

1、作好术前准备,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和药品。

2、病人平卧于木板床上,开放静脉通道,充分暴露胸壁。

3、术前常规作心电图。完成心电记录后把导联线从心电图机上解除,以免电击损坏心电图机。

4、连接除颤器导线,接通电源,检查同步性能,选择R波较高导联进行示波观察。

5、按要求麻醉。

6、按要求放置电极板。

7、选择电能剂量,充电。所有人员不得接触病人、病床以及与病人相连接的仪器设备

以免触电。

8、放电。

9、电击后即进行常规导联心电图,并进行心电、血压、呼吸和意识的监测,一般需持

续ld。

10、室颤时,不作术前准备,不需麻醉,尽快实施非同步电击除颤。

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心律失常

电击后心律失常以期前收缩(早搏)最常见,大多在数分钟后消失,不需特殊处理。

若为严重的室性期前收缩并持续不消退者,应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若产生室速、室颤,可再行电击复律。

电击后也可能发生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轻症

能自行恢复者可不作特殊处理,必要时可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以提高心率,个别病人可能需要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

(二)低血压、急性肺水肿、栓塞

血压下降多见于高能量电击后,若仅为低血压倾向,大多可在数小时内自行恢复;若

导致周围循环衰竭者,应及时使用升压药。

急性肺水肿发生率不高,老年人和心功能差者容易发生。一旦发生,应按急性肺水肿

抢救。

栓塞的发生率国外报道较高,而国内报道不到1%。可为体循环栓塞,如脑栓塞等,

也可为肺栓塞。抗凝和溶栓治疗的评价仍在研究中。

(三)心肌损伤

电击,尤其是高能量电击可引起心肌损伤,心电图上出现ST-T波改变,血心肌酶升高,约持续数小时到数天。个别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心电图,持续时间也较长。

(四)其他

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连续电击、高能量电击有可能引起皮肤灼伤。麻醉剂可能引起

呼吸抑制,一旦发生应气管插管作人工辅助呼吸。

除颤波形的评价

评价一种除颤电击波形是否有效,要求采集标准的除颤当时和放电后的的心律描记图形。临床研究人员在评估某种除颤波形时,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采集波形统一。除颤不等与电击,

除颤的含义是终止室颤,不能与复苏的其它结果混淆,如恢复灌注性心律,住院或存活等。

这些研究终点可能是其它复苏措施的结果,如CPR或药物治疗,其中包括发病至电击及其

它抢救措施的时间。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成功的电除颤是指电击后5秒钟内无室颤,这一定义被认为是除颤成功的标准之一。电击后瞬间心搏停止或无室颤电活动均可称为除颤成功,因为室颤已被终止。这一时间的规定是根据电生理研究结果而定的,成功除颤后一般心脏室颤停止的时间应

为5秒钟,临床比较易于检测。并且在这一时间内,电击对室颤作用不会受到放电后其它各

干预措施的影响,如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以及药物等。第一次电除颤后,在给予药物和

其它高级生命支持前,监测5秒钟心律,可对除颤的效果提供最有价值的依据。此外,监测电击后第1分钟的心律可提供其它信息,如是否恢复规则的心律,包括室上性节律和室性自

主节律,以及是否为灌注后心律。

电除颤

早期进行电除颤的理由:①室颤是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致死性心律失常,在发生心跳骤停的病人中,约80%为室颤引起;②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是电除颤;③除颤成功的可能性随着

时间的流逝而降低,或除颤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将下降7%~10%;④室颤可能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跳。因此,尽早快速除颤是生存链中最关键的一环。

心脏除颤器能释放高能量短时限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心肌纤维同时除极,中

断一切折返通道,以消除异位心律,重建窦性心律,急救时主要是用非同步除颤消除心室纤颤。因此,对室颤病人的抢救极为重要。

有人提出对心脏停搏患者可实施“盲目电击除颤”。其理由如下:①室颤的电击除颤成功率

与发病时间密切相关。若在1min内电击,则基本上有望除颤成功;如在2min以上再电击,则除颤成功率明显下降。若要明确心脏停搏的心电类型,必须进行心电图检查,但是这些时间往往耽误不起。②心脏停搏患者中以室颤比例最高,约占2/3。所谓“盲目电击除颤”

实际上用于室颤患者的机会仍较多。③即使非室颤的心脏停搏,电击一次也无多大不良影响,随后仍可采用药物或起搏治疗。因此,在非心电监测条件下发现的心脏停搏可考虑先行电击

除颤一次。当然,同时也应尽快进行心电图检查。

室颤时影响电击除颤成功率的首要因素是时间,因此要求专业人员训练有素,能

熟练地操作除颤器,能对心脏停搏和室颤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一旦确认为室颤,能当机立断在最短的时间内给病人进行电击除颤。

缺氧、酸中毒等因素可影响除颤效果,因此,迅速开放气道、人工加压给氧是确保除

颤成功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之一。

窒颤波纤细者除颤效果差,肾上腺素能使室颤波增粗并提高电击除颤成功率。肾上腺

素用量为每次1~5mg,必要时可重复使用,首选静脉注射,也可气管内滴入或心内注射。

电击除颤是否同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尚有争议。有人认为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酰胺或溴苄

胺可提高除颤效果,但也有人认为抗心律失常药此时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在统计资料中,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者的存活率低于不用者。

1. 除颤波形和能量选择

除颤器释放的能量应是能够终止室颤的最低能量,能量和电流过低则无法终止心律失

常,能量和电流过高则会导致心肌损害。

目前自动体外除颤仪(AEDs)包括单相波和双相波两类除颤波形。不同的波形对能量的

需求有所不同,单相波形电除颤:首次电击能量200 J,第二次200~300 J,第三次360J。双相波电

除颤:早期临床试验表明,使用150 J即可有效终止院前发生的室颤。低能量的双相波电除颤

有效,而且终止室颤的效果与高能量单相波除颤相似或更有效。

2. 除颤效果评价

近来研究表明,电击后5秒钟心电图显示心搏停止或非室颤无电活动均可视为电除颤成

功。这一时间的规定是根据电生理研究结果而定的,成功除颤后心脏停止跳动的时间一般为5秒钟,临床比较易于监测。第1次电除颤后,在给予药物和其他高级生命支持措施前,监测心律

5秒钟,可对除颤效果提供最有价值的依据;监测电击后第1分钟内的心律还可提供其他信息,如是否恢复规则的心律,包括室上性节律和室性自主节律,以及是否为再灌注心律等。

“除颤指征”

如重新出现室颤,3次除颤后,病人的循环体征仍未恢复,复苏者应立即实施1分钟的CPR,若心律仍为室颤,则再行1组3次的电除颤(注:如1次除颤成功,不必再作第2次),然后再行1分钟的CPR,并立即检查循环体征,直至仪器出现“无除颤指征”信息或实施高级生命支持(ACLS)。不要在1组3次除颤过程中检查循环情况,因为这会影响仪器的分析和电击,快速连

续电击可部分降低胸部阻抗,提高除颤效果。

“无除颤指征”

无循环体征:AED仪提示“无除颤指征”信息,检查病人的循环体征,如循环未恢复,继续

行CPR,3个“无除颤指征”信息提示成功除颤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行1~2分钟的CPR后,需再次行心律分析,心律分析时,停止CPR。

循环体征恢复:如果病人循环体征恢复,检查病人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即给予人工通气,10~12次/分;若有呼吸,将病人置于复苏体位,除颤器应仍连接在病人身体上,如再出现室颤,AED仪会发出提示并自动充电,再行电除颤。

3. 心血管急救系统与AED

心血管急救(ECC)系统可用“生存链”概括,包括4个环节:①早期启动EMS;②早期CPR;

③早期电除颤;④早期高级生命支持。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在这4个环节中,早期电除

颤是抢救病人生命最关键一的环。

早期电除颤的原则是要求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急救人员应携带除颤器,并有义务实施CPR。急救人员都应接受正规培训,急救人员行基础生命支持的同时应实施AED。在有除颤器时,首先实施电除颤,这样心脏骤停病人复苏的成功率会显著提高。使用AED的优点包括人员培训

简单,培训费用较低,而且使用时比传统除颤器快。早期电除颤应作为标准EMS的急救内容,争取在心脏停搏发生后院前5分钟内完成电除颤。

4. 心律转复

心房颤动转复的推荐能量为100~200 J单相波除颤,房扑和阵发性室上速转复所需能量

一般较低,首次电转复能量通常为50~100 J单相波已足够,如除颤不成功,再逐渐增加能量。

室性心动过速转复能量的大小依赖于室速波形特征和心率快慢。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其形态及节律规则)对首次l00 J单相波转复治疗反应良好。多形性室速(形态及节律均不规

则)类似于室颤,首次应选择200 J单相波行转复,如果首次未成功,再逐渐增加能量。对安置有

永久性起搏器或置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病人行电转复或除颤时,电极勿靠近起搏器,因为除颤会造成其功能障碍。

同步与非同步电复律

电复律时电流应与QRS波群相同步,从而减少诱发室颤的可能性,如果电复律时正好处在心动周期的相对不应期,则可能形成室颤。在转复一些血液动力学状态稳定的心动过速,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和房扑时,同步除颤可避免这种并发症的发生。

室颤则应用非同步模式,室速时病人如出现无脉搏、意识丧失、低血压或严重的肺水肿

等情况,则应立即行非同步电复律,在数秒钟内给予电除颤。为了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室颤,除颤器应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自动体外除颤

80年代后期出现的AED为早期除颤提供了有利条件,AED使复苏成功率提高了2~3倍,对可能发生室颤危险的危重病人实行AED的监测,有助于及早除颤复律。

自动体外除颤仪主要分为全自动和电击咨询系统除颤仪。后者指的是自动体外除颤仪

自动启动后,通过体表心电图模式能够自动识别心脏节律,从而向操作者发出是否实施除颤的

指令。虽然许多电击咨询除颤仪可以不通过操作者直接启动内部电容器,但是如果操作者否定实施除颤电击的决定,自动体外除颤仪将无法启动,电击咨询除颤仪对于患者和操作者都是

十分安全的,因为最终是否进行除颤的决定权掌握在操作者手中,由操作者按下“SHOCK”按钮,即可行电除颤。而全自动体外除颤不需要按“SHOCK”按钮。AED只适用于无反应、无呼吸和无循环体征的患者。对于无循环体征的患者,无论是室上速、室速还是室颤都有除颤指

征。

心前叩击

胸前叩击可使室速转为窦性心律,其有效性为11%~25%。极少数室颤可能被胸前重叩终止。由于胸前叩击简便快速,在发现病人心脏停搏、无脉搏,且无法获得除颤器进行除颤时可

考虑使用。

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都证实,无论在院内还是院前,建立高效的ECC体系,要求每个环节间紧密连接,环环相扣,不能有任何疏漏。早期自动体外除颤是抢救病人生命的关键一环,早期电除颤的原则要求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急救人员应携带除颤器,对有义务实施CPR救治的救助人员都应接受正规培训,并授权急救人员可以实施电除颤。

2020年心脏电除颤技术操作规程(课件)

2020年心脏电除颤技术操作规 程(课件) 心脏电除颤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用较强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来消除心律失常,使之恢复窦性心律。 【评估】 1、患者心电监护波形、操作环境。 2、患者病情、意识、合作程度。 3、电除颤部位皮肤情况及是否装有起搏器。 【准备】 1、护士按要求着装。 2、物品心电除颤、心电监护仪、导电膏、盐水纱布数 块、急救车、卫生纸、快速手消液、污物桶、护理记录单。 3、环境安静、安全。 4、体位去枕平卧位,暴露胸部。 【方法】 巡视病房—发现患者心律失常(为室颤)--呼叫医生—准备除颤仪及急救车推至床旁—将除颤器插上电源—打开除颤器-患者取去枕平卧位—解开患者衣扣,暴露胸部-取

下电极片—检查导电膏有效期—将除颤器两侧的电极板分别涂以专用导电膏,或在患者除颤部位垫上5-6层盐水纱布—选择非同步直流电除颤-选择除颤能量(单向波360J,双向波200J)--将电极板置于标准位置【常规位置:STERNUM(左手)一块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右手)APEX一块在左侧腋中线与第五肋间交界处(心尖部)】—-按充电电钮,迅速充电至所需能量—让床旁其他人员离开患者及病床—电击时两拇指同时按压电极板上的放电按钮(放电前大声呼叫“1、2、3放电”,电极板紧贴皮肤病加压)—-固定电极板—观察示波器上患者的心律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正常,判断电复律成功(如不成功行心肺复苏5个循环后在进行除颤)--撤离电极板,关闭除颤器—用卫生纸擦拭患者胸前区导电膏-为患者行心电监护—扣上患者衣扣,整理床单元,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用卫生纸擦拭电极板上的导电膏—消毒双手—观察患者心律、血压、呼吸、脉搏、意识—记录—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分离除颤器电源—推除颤器及急救车回治疗室-整理用物—除颤器擦拭干净后充电备用—洗手。......感谢聆听 【评价】 1、选择除颤方式正确。 2、患者体位摆放正确。 3、除颤能量选择正确。

电除颤术操作流程

电除颤术操作流程及相关知识 一、定义 指在严重快速心律失常时(室颤),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 二、目的:通过电除颤纠正、治疗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 三、适应症 1、心室颤动、心室扑动。 2、室性心动过速伴有血液动力学显著改变并出现心力衰竭、休克等,房颤、房扑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可首选。 四、操作流程 (一)操作前 1、评估: 1)、患者的心律、神志、年龄、体重、除颤部位皮肤情况,去除金属物品。2)、除颤仪的性能、蓄电池充电情况。 3)、环境温度、光线适宜、电源插座配套。 2、准备: 1)、护士:衣帽整齐,动作敏捷、迅速、准确。 2)、物品:除颤仪,治疗盘(导电胶一支或生理盐水纱布,治疗碗1个,纱布2块、弯盘)、电源插座、心电监护仪。 3)、患者:卧于硬板床,(可模拟患者心电监护在位,已建立静脉通道)。(二)操作中 1、一看:护士发现患者心电监护显示室颤,二喊:呼喊患者的姓名判断意识,患者无意识,看时间,立即呼叫医生病人出现室颤,同时呼救另一名护士推抢救车,三摆体位:去枕平卧,解开衣襟,暴露除颤部位。告知病情,请家属离开。 2、连接电源线,打开除颤仪开关,观察心电监护显示,再次判断除颤指征。 3、选择合适模式(同步或非同步),选择电极板(成人直径10-13cm,儿童4-5cm)。 4、均匀涂导电膏于电极板表面。 5、选择电击能量:成人单向波360J,双向波150J;按下标有charge Defib英 文的电极板进行充电;同时断开心电监护仪导联线接头。 6、正确放置电极板(左手将标有STERNUM电极板置于右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右手将标有APEX电极板置于左侧腋前线第5肋间);电极板紧贴皮肤加压10-20kg。

心脏电除颤技术操作规程(课件)

心脏电除颤技术操作规程【目的】 用较强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来消除心律失常,使之恢复窦性心律。 【评估】 1、患者心电监护波形、操作环境。 2、患者病情、意识、合作程度。 3、电除颤部位皮肤情况及是否装有起搏器. 【准备】 1、护士按要求着装。 2、物品心电除颤、心电监护仪、导电膏、盐 水纱布数块、急救车、卫生纸、快速手消液、污物桶、护理记录单。 3、环境安静、安全。 4、体位去枕平卧位,暴露胸部。 【方法】 巡视病房—发现患者心律失常(为室颤)--呼叫医生—准备除颤仪及急救车推至床旁—将除颤器插上电源-打开除颤器—患者取去枕平卧位—解开患者衣扣,暴露胸部-取下电极片—检查导电膏有效期-将除颤器两侧的电极板分别涂以专用导电

膏,或在患者除颤部位垫上5-6层盐水纱布—选择非同步直流电除颤—选择除颤能量(单向波360J,双向波200J)——将电极板置于标准位置【常规位置:STERNUM(左手)一块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右手)APEX一块在左侧腋中线与第五肋间交界处(心尖部)】--按充电电钮,迅速充电至所需能量—让床旁其他人员离开患者及病床—电击时两拇指同时按压电极板上的放电按钮(放电前大声呼叫“1、2、3放电”,电极板紧贴皮肤病加压)——固定电极板—观察示波器上患者的心律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正常,判断电复律成功(如不成功行心肺复苏5个循环后在进行除颤)-—撤离电极板,关闭除颤器—用卫生纸擦拭患者胸前区导电膏—为患者行心电监护—扣上患者衣扣,整理床单元,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用卫生纸擦拭电极板上的导电膏-消毒双手—观察患者心律、血压、呼吸、脉搏、意识—记录—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分离除颤器电源-推除颤器及急救车回治疗室—整理用物—除颤器擦拭干净后充电备用—洗手。......感谢聆听【评价】 1、选择除颤方式正确。 2、患者体位摆放正确。

电除颤的操作步骤

电除颤的操作步骤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电除颤与电复律 :cardiaoversion 电复律 除颤:defibrilation 两者指利用高能电脉冲直接或经胸壁作用于心脏,消除异位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电复律:主要用于心房颤动、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用同步 除颤:心室颤动(与扑动)可以用非同步 电复律与除颤必备的两个条件: 1、窦房结功能必须正常; 2、能量要足够,心肌纤维要全部除极 同步电复律:脉冲电流应落在R波的下降支上;如落在T波顶峰前20~30ms以内的易损期上,易诱发心室颤动 非同步除颤、:任何时间放电,消除心室颤动 除颤和电复律电流:是将60HZ的交流电转变为4~7kVd的高压直流电,储存于16~32UF的电容中,在2~4ms以内向心脏放电,功率可达360~400焦耳 电复律禁忌症:房颤未用洋地黄治疗、心室率小于50~60次/分、或洋地黄中毒引起的房颤、左房巨大、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房颤或房扑,以及风湿活动不能控制、或低血钾房颤患者同步电复律的使用方法: ⑴前先用洋地黄控制心率(直止复律前1-2天停用),同时服用奎尼丁、等药物以防复律后心律失常复发。 ⑵复律当天禁食 ⑶监测心电图和血压 ⑷适当应用异丙酚、依托眯酯等麻醉药 ⑸方式房颤、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采用同步复律 ⑹能量 : 体外复律100-150J(房扑 25-50J),以后每次增加50-100J ⑺电极放置:负极(Apex)放于心尖区,正极(Stenal)放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⑻采用同步放电,重复进行时,每次间隔3分钟以上,3~4次为限,最大能量<300~400焦耳 除颤使用方法: ⑴除颤器要经常检查,充足电池以备急用,胸内除颤电极板需消毒(分成人与小儿) ⑵测试:将除颤器充电50ms,先机内放电,指针回到零点,说明机器正常,一些机器也可以在电极板中间夹一块肥皂进行放电测试 ⑶电极板的放置:基本同复律相同,胸内除颤电极板要压在心脏左右两侧 ⑷能量:从小开始,胸外100-300J,小儿2J/kg,胸内10-30J,小儿5-20J 并发症:局部红癍、疼痛、心律失常、血栓脱落引起栓塞等 双相波除颤:心脏病协会支持首次除颤采用低能量(150J),不逐级增加的双相波除颤方法,有安全、有效、除颤后复法率低的特点。 电除颤的操作步骤 1、作好术前准备,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和药品。 2、病人平卧于木板床上,开放静脉通道,充分暴露胸壁。

电除颤的操作步骤

电除颤的操作步骤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电除颤与电复律 :cardiaoversion 电复律 除颤:defibrilation 两者指利用高能电脉冲直接或经胸壁作用于心脏,消除异位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 电复律:主要用于心房颤动、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用同步 除颤:心室颤动(与扑动)可以用非同步 电复律与除颤必备的两个条件: 1、窦房结功能必须正常; 2、能量要足够,心肌纤维要全部除极 同步电复律:脉冲电流应落在R波的下降支上;如落在T波顶峰前20~30ms以内的易损期上,易诱发心室颤动 非同步除颤、:任何时间放电,消除心室颤动 除颤和电复律电流:是将60HZ的交流电转变为4~7kVd的高压直流电,储存于16~32UF的电容中,在2~4ms以内向心脏放电,功率可达360~400焦耳电复律禁忌症:房颤未用洋地黄治疗、心室率小于50~60次/分、或洋地黄中毒引起的房颤、左房巨大、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房颤或房扑,以及风湿活动不能控制、或低血钾房颤患者 同步电复律的使用方法: ⑴前先用洋地黄控制心率(直止复律前1-2天停用),同时服用奎尼丁、等药物以防复律后心律失常复发。 ⑵复律当天禁食

⑶监测心电图和血压 ⑷适当应用异丙酚、依托眯酯等麻醉药 ⑸方式房颤、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采用同步复律 ⑹能量 : 体外复律100-150J(房扑 25-50J),以后每次增加50-100J ⑺电极放置:负极(Apex)放于心尖区,正极(Stenal)放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⑻采用同步放电,重复进行时,每次间隔3分钟以上,3~4次为限,最大能量 <300~400焦耳 除颤使用方法: ⑴除颤器要经常检查,充足电池以备急用,胸内除颤电极板需消毒(分成人与小儿) ⑵测试:将除颤器充电50ms,先机内放电,指针回到零点,说明机器正常,一些机器也可以在电极板中间夹一块肥皂进行放电测试 ⑶电极板的放置:基本同复律相同,胸内除颤电极板要压在心脏左右两侧 ⑷能量:从小开始,胸外100-300J,小儿2J/kg,胸内10-30J,小儿5-20J 并发症:局部红癍、疼痛、心律失常、血栓脱落引起栓塞等 双相波除颤:心脏病协会支持首次除颤采用低能量(150J),不逐级增加的双相波除颤方法,有安全、有效、除颤后复法率低的特点。 电除颤的操作步骤 1、作好术前准备,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和药品。 2、病人平卧于木板床上,开放静脉通道,充分暴露胸壁。 3、术前常规作心电图。完成心电记录后把导联线从心电图机上解除,以免电击损坏心电图机。

电复律和电除颤

再谈电复律和电除颤 1、电复律发展简史 1899年,Prevost和Batelli在狗身上进行心电生理学研究时发现,低能量电击可以诱发心室颤动,而较高能量的电击却可以逆转心室颤动,恢复正常节律。由此,两位生理学家最先提出了电除颤的概念。1933年,Hooker、Kouwenhoven 等首次使用60Hz交流电对实验犬成功除颤。1947年,德国心外科医师Beck在开胸手术过程中为一个突发室颤的14岁小男孩成功实施胸内电除颤,从此开创了人体电除颤治疗的先河。1956年,德国Zoll医师首次使用交流电进行体外电除颤并取得成功,这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体外除颤仪。早期的除颤仪采用交流电,对心肌损害较大,而且限制了除颤仪的使用范围。1962年,Edmavk及Lown 进行了系统研究,改用直流电转复心律成功,并证明直流电除颤比交流电除颤更为安全和有效。从此,成熟的直流电除颤器广泛应用于临床。伴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20多年来,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致力于除颤仪的小型或微型化与自动化的研究与开发,其成果包括植入式自动除颤仪(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与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AED 在一些国家甚至进入了公众推广普及阶段。《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再次建议,在发生有目击者心搏骤停概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区域(例如,机场、赌场、体育场馆)推广 AED 项目。这项工作通常被称作“公众启动除颤”(PublicAccess Defibrillation,PAD)计划。PAD计划就是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与大型社区设置AED,以便于在心脏骤停发生时由熟悉AED使用的现场目击者或“第一反应人”(通常是非专业人员),在第一时间实施除颤,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我国,1965年前主要局限地在心脏外科手术时作交流电复律,1965午后则普遍用直流电复律。自1975年在南京召开了“心脏转复、起搏、除颤座谈会”后,电复律治疗心律失常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 2、除颤仪的工作原理 除颤仪是一种高压直流放电器,分为蓄电部分、放电部分、能量显示器和心电监护仪四个部分组成。通常由220V交流电供电,经过整流滤波后获得低压直流电(12~15V),也能用反复充电的电池供电。电极板为一对板状电极,可在除颤时向人体放电,也可在除颤前后作为记录电极而监测病人的心电图变化。体外电极板多为圆形或方形,成人用电极板的直径为90mm,儿童所用则为70mm。除颤仪的工作步骤有两步:①按下“充电”按钮后,在数秒内电压变换器将低压直流电压转换成4000V以上的脉冲高压,通过高压继电器向内置电容快速充电,使电容能量达到设定的能量值(如360J);②根据操作者的指令放电,通过电极板的正极将适当的电流注入患者体内并通过负极构成回路完成放电。 自动体表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是一种由计算机编程与控制的、用于体外电除颤的、自动化程度极高的除颤仪。AED具有自动分析心律的功能。当电极片粘贴好之后,仪器立即对心脏骤停者的心律进行分析,迅速识别与判断可除颤性心律(室颤或无脉性室速),一旦患者出现这种可除颤性心律,AED便通过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的方式,建议操作者实施电除颤。AED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与使用,不仅专业人员,即使是非专业人员,在经过规定的学时培训之后,也完全可以安全、正确地掌握AED的操作方法。尽管市场上AED的品牌不同.然而它们的基本操作步骤是相同的,即开机、分析心律、建议是否电击。现代的AED大多采用双相波技术。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新版.pdf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 心脏电复律指在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在心室颤动时的电复律治疗也常被称为电击除 颤。 适应症 电复律的一般原则是,凡快速型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或诱发和加重心绞痛而对抗心 律失常药物无效者均宜考虑电复律。若为威胁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应立即电击 除颤,称为紧急电复律。而慢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则应在作好术前准备的基础上择期进行电复 律,称为选择性电复律。 室颤为最严重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室扑和室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基本相同。室颤时,由于丧失了心脏的有效收缩,临床表现为心脏停搏,应按心肺复苏进行紧急抢救。最关键的抢救措施之一就是除颤,首选方法就是电击除颤,而且刻不容缓。室颤是电击除颤的绝对指征。 早期除颤是增加抢救存活的关键 除颤是治疗心脏性猝死的唯一有效的疗法。但现实中却有95%的心脏性猝死病人最终死亡,由于除颤时间延迟10分钟或更长。 在心脏性猝死发生后前几分钟除颤通常可成功转复,即电击越早疗效越好。每延迟除颤时间1分钟,复苏的成功率将下降7~10%。在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行电除颤,患者存活率 可达90%,而5分钟后则下降到50%左右,第7分钟约30%,9到11分钟后约10%,而超过12分钟则只有2~5%。 心脏停搏后前4~6分钟心脏未能复跳,病人将会出现不可逆性脑损害。 自本世纪七十年代建立CCU(包括ICU)以来,通过持续心电监测,及时发现致命性室性心律 失常,特别是及早地发现部分心室纤颤的预警心律,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处理,对抢救成功具有极重要意义。几乎所有医院赋予急诊及ICU护士除颤权,一些医院甚至赋予急诊和ICU 护士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权。护士实施紧急电除颤,为抢救生命争取了时间,为医生进行后续处理创造了条件。在紧急情况下,值班护士单独完成电除颤是必要的。 设备 电复律机也称除颤器,是实施电复律术的主体设备。使用前应检查除颤器各项功能是 否完好,电源有无故障,充电是否充足,各种导线有无断裂和接触不良,同步性能是否正常。除颤器作为急救设备,应始终保持良好性能,蓄电池充电充足,方能在紧急状态下随时能实 施紧急电击除颤。对选择性电复律术前要特别检查同步性能,即放电时电脉冲是否落在R 波下降支,同时选择R波较高的导程来触发同步放电。 电复律术时尚需配备各种抢救和心肺复苏所需要的器械和药品,如氧气、吸引器、气 管插管用品、血压和心电监测设备,及配有常规抢救药品的抢救车等,以备急需。 电极 除颤器均应配有电极板,大多有大小两对,大的适用于成人,小的适用于儿童。体外 电复律时电极板安放的位置有两种。一种称为前后位,即一块电极板放在背部肩胛下区,另一块放在胸骨左缘3~4肋间水平。有人认为这种方式通过心脏电流较多,使所需用电能较 少,潜在的并发症也可减少。选择性电复律术宜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种是一块电极板放在胸 骨右缘2~3肋间(心底部),另一块放在左腋前线内第5肋间(心尖部)。这种方式迅速便利,适用于紧急电击除颤。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10cm。 电极板应该紧贴病人皮肤并稍为加压(5kg),不能留有空隙,边缘不能翘起。安放电极处的 皮肤应涂导电糊,也可用盐水纱布,紧急时甚至可用清水,但绝对禁用酒精,否则可引起皮

电复律和电除颤

电复律和电除颤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再谈电复律和电除颤 1、电复律发展简史 1899年,Prevost和Batelli在狗身上进行心电生理学研究时发现,低能量电击可以诱发心室颤动,而较高能量的电击却可以逆转心室颤动,恢复正常节律。由此,两位生理学家最先提出了电除颤的概念。1933年,Hooker、Kouwenhoven等首次使用60Hz 交流电对实验犬成功除颤。1947年,德国心外科医师Beck在开胸手术过程中为一个突发室颤的14岁小男孩成功实施胸内电除颤,从此开创了人体电除颤治疗的先河。1956年,德国Zoll医师首次使用交流电进行体外电除颤并取得成功,这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体外除颤仪。早期的除颤仪采用交流电,对心肌损害较大,而且限制了除颤仪的使用范围。1962年,Edmavk及Lown进行了系统研究,改用直流电转复心律成功,并证明直流电除颤比交流电除颤更为安全和有效。从此,成熟的直流电除颤器广泛应用于临床。伴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20多年来,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致力于除颤仪的小型或微型化与自动化的研究与开发,其成果包括植入式自动除颤仪(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与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AED 在一些国家甚至进入了公众推广普及阶段。《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再次建议,在发生有目击者心搏骤停概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区域(例如,机场、赌场、体育场馆)推广 AED 项目。这项工作通常被称作“公众启动除颤”(PublicAccess Defibrillation,PAD)计划。PAD计划就是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与大型社区设置AED,以便于在心脏骤停发生时由熟悉AED使用的现场目击者或“第一反应人”(通常是非专业人员),在第一时间实施除颤,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我国,1965年前主要局限地在心脏外科手术时作交流电复律,1965午后则普遍用直流电复律。自1975年在南京召开了“心脏转复、起搏、除颤座谈会”后,电复律治疗心律失常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 2、除颤仪的工作原理 除颤仪是一种高压直流放电器,分为蓄电部分、放电部分、能量显示器和心电监护仪四个部分组成。通常由220V交流电供电,经过整流滤波后获得低压直流电(12~ 15V),也能用反复充电的电池供电。电极板为一对板状电极,可在除颤时向人体放电,也可在除颤前后作为记录电极而监测病人的心电图变化。体外电极板多为圆形或方形,成人用电极板的直径为90mm,儿童所用则为70mm。除颤仪的工作步骤有两步:①按下“充电”按钮后,在数秒内电压变换器将低压直流电压转换成4000V以上的脉冲高压,通过高压继电器向内置电容快速充电,使电容能量达到设定的能量值(如360J); ②根据操作者的指令放电,通过电极板的正极将适当的电流注入患者体内并通过负极构成回路完成放电。 自动体表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是一种由计算机编程与控制的、用于体外电除颤的、自动化程度极高的除颤仪。AED具有自动分析心律的功能。当电极片粘贴好之后,仪器立即对心脏骤停者的心律进行分析,迅速识别与判断可除颤性心律(室颤或无脉性室速),一旦患者出现这种可除颤性心律,AED便通过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的方式,建议操作者实施电除颤。AED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与使用,不仅专业人员,即使是非专业人员,在经过规定的学时培训之后,也完全可以安全、正确地掌握AED的操作方法。尽管市场上AED的品牌不同.然而它们的基本操作步骤是相同的,即开机、分析心律、建议是否电击。现代的AED大多采用双相波技术。 3、电复律与电除颤的概念区分

电除颤操作流程最新版本

电除颤操作流程 (一)评估 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二)操作前准备 1.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 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心电波形;检查除颤仪后向考官报告“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 4.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准备时间不超过30秒钟)。 (三)操作 1.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 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 3.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4.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VM”电极板上缘放于胸骨右侧第二肋间。“APEX”电极板上缘置于左腋中线第四肋间)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5.充电、口述“请旁人离开”。 6.电极板压力适当;再次观察心电示波(报告仍为室颤)。 7.环顾病人四周,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操作者身体后退一小步,不能与患者接触)。 8.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从启用手控除颤电极板至第一次除颤完毕,全过程不超过20秒钟)。 9.除颤结束,报告“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 10.移开电极板。 11.旋钮回位至监护;清洁除颤电极板。 12.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报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继续做好后续治疗;病人病情稳定,遵医嘱停用心电监护。取下电极片,擦净皮肤。 13.电极板正确回位;关机。 (四)操作后 1. 擦干胸壁皮肤,整理病人衣物,协助舒适卧位,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 2.整理用物。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电除颤与电转复术知识要点

电除颤与电转复术知识要点 一、电除颤 (一)定义 电除颤是讲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心肌在瞬间除极,然后心脏自律性的最高起搏点(通常放电后,通过电极板迅速评估心电波形是否恢复窦性.。结果分类处理:A1.出现窦性心律,意识清醒:宣布除颤成功,后续监护观察;A2.出现窦性心律,意识不清:立即判断,触摸颈动脉搏动。①无脉者,胸外按压加球囊辅助呼吸2分钟后再判断;②有脉者,宣布除颤成功,后续监护观察;B1.仍为室颤(粗颤):直接再次除颤,准备除颤期间,令助手配合CPR;B2.细颤或一直线:立即CPR并遵医嘱继续抢救(如使用肾上腺素、吸氧等)是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心室颤动时心脏电活动已无心动周期,除颤可在任何时间放电。 (二)适应症 1、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 2、无脉性室速,即室速的频率极快,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心室完全丧失射血功能。 3、无法进行心电图或心电示波明确诊断,但不能排除室颤或室速的心脏骤停,可盲目 电除颤。 (三)能量选择 对心室颤动患者,选用360 J(单相波除颤器)、150 J或200 J(双相波除颤器),对无脉性室速可用200 J (单相波除颤器)或150 J(双相波除颤器)。 二、电复律术(了解定义与常见适应症) (一)定义 电转复术是通过心电图上的R波出发同步放电,电脉冲发放落在R波降支即心室绝对部应期中,使心肌除极。 (二)适应症与能量选择 1、室性心动过速100 J的能量可使90%以上的室速转复。 2、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数药物可终止,少数采用电转复,能量一般选择50~100 J 3、心房扑动是药物治疗最困难的快速心律失常,一般首选电转复,低能量电转复的 成功率较高,一般从25 J开始,用至50 J可使95%的心房扑动转为窦性心律。 4、心房颤动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选用100~200 J,一般200 J能量可使95%的房 颤终止,恢复窦性心律。若仍不恢复也可用至300~360J能量。尤其是预激综合症合 并心室率极快的房颤时,应首选电转复。 以上能量选择均时单相波除颤仪,双相波除颤能量约为单相波的1/2~1/3为宜。 三、电除颤与电复律的注意事项 1、除颤时去除病人身上所有金属物质,溺水者擦干胸部水分;

电除颤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五、电除颤操作流程 (一)评估 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消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发绀,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二)操作前准备 1. 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 2. 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 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心电波形;检查除颤仪后向考官报告“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4. 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准备时间不超过30秒钟)。 (三)操作 1. 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 2. 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 3.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4. 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VM电极板上缘放于胸骨右侧第二肋间。“APEX电极板上缘置于左腋中线第四肋间)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5. 充电、口述“请旁人离开”。 6. 电极板压力适当;再次观察心电示波(报告仍为室颤)。 7. 环顾病人四周,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操作者身体后退一小步,不能与患者接触)。 8. 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从启用手控除颤电极板至第一次除颤完毕,全过程不超过20秒钟)。 9. 除颤结束,报告“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 10. 移开电极板。 11. 旋钮回位至监护;清洁除颤电极板。 12.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报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继续做好后续治疗;病人病情稳定,遵医嘱停用心电监护。取下电极片,擦净皮肤。 13. 电极板正确回位;关机。 (四)操作后 1. 擦干胸壁皮肤,整理病人衣物,协助舒适卧位,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 2. 整理用物。 除颤的临床应用在急症医学中,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心电图表现形式:

电除颤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电除颤操作技术 操作前准备: 1.衣帽整齐 2.物品准备:除颤仪一台、电极片5个、导电糊、纱布5块(干3,酒2)污物桶、笔、记录本 3.检查机器性能(连接电源开机,选择能量,充电,放电,机器性能良好) 物品已备齐,操作开始: 发现患者突然意识丧失,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解开衣服,暴露胸部,连接心电监护导联),心电监护显示室颤,立即准备电除颤,呼叫医生(或护士):“病人需要电除颤,快来帮忙!”。检查除颤部位皮肤干燥无破损,用干纱布擦干除颤部位皮肤,打开除颤仪,选择非同步双向波能量200焦耳,电极板涂导电糊,充电,充电完毕,右电极板至于患者右锁骨下胸骨右缘,左电极板至于左乳头齐平的左胸下外侧部(腋中线第五肋间),(操作者后退一小步,嘱人员远离病床)“除颤请离开!除颤请离开!”,放电;行五个循环CPR后评估;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关闭除颤仪,继续心电监护,记录(除颤时间、方式及能量)。帮患者整理衣服(注意干纱布皮肤残留擦去导电糊),整理除颤仪及相关物品。操作结束。 电除颤适应征: 非同步除颤:室颤、室扑; 同步除颤:慢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治疗无效而伴有明显血液动力学障碍者或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而用药困难者、呈1:1传导的心房扑动。

电除颤的部位:右电极板-右锁骨下胸骨右缘,左电极板-左乳头齐平的左胸下外侧部(腋中线第五肋间)。 电除颤能量:单相波360J双向波150-200J. 电除颤的注意事项: 1.迅速对目击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实施电除颤,对于非目击下的心脏骤停患者应在5个循环周期CRP后行电除颤。 2.除颤时两个电极板之间与电极板手柄要保持干燥。 3.电极板必须紧贴皮肤不留间隙,以防皮肤灼伤。 4.使用后的电极板先用干纱布擦净,再用酒精纱布擦拭消毒。 5.除颤仪用后及时充电,使其处于功能完好状态。

电除颤操作流程

五十七、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目的】纠正患者心律失常。 【用物准备】除颤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导电糊、电极片、纱布、弯盘、笔、表。准备有关抢救物品及药物。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注意事项】 1.除颤前要识别心电图类型,以正确选择除颤方式。 2.除颤电极板放置部位要准确,局部皮肤无潮湿、无敷料。如带有植入性起搏器,应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厘米。距离医疗器械至少2.5cm以上。 3.导电糊涂抹均匀,两快电极板之间的距离10cm以上。不可用耦合剂替代导电糊。 4.电极板与患者皮肤密切接触,两电极板之间的皮肤应保持干燥,以免灼伤。 5.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者间接与患者及病床接触。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及病床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 6.操作者手上、电极板手柄、两电极之间胸壁上避免粘导电糊,避免潮湿,禁用酒精擦拭胸前皮肤。 7.若室颤为细颤,可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使之变为粗颤再行除颤,易于成功。【相关知识】 1.电除颤:心脏电复律是用电能治疗异位性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一种方法。根据发放脉冲是否与心电图的R波同步,分为同步电复律和非同步电复律。其中非同步电复律亦称除颤。 2.电除颤适应证:心室颤动、心室扑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维护与保养】 1.用清水软布拧干后擦净除颤电极板,晾干归位备用 2.机器表面及导线使用厂家建议的清洁溶液进行消毒处理。 3.除颤仪必须定位放置,每日检查。 4.电池保养: ①除颤仪日常每日检查,保证电池饱和状态。 ②为保证急救使用,24小时持续充电备用。 ③按厂家建议,定期充放电维护电池或返厂维护。 【除颤相关应急预案】 (一)值班护士应熟知除颤仪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二)除颤仪电池应随时处于饱和备用状态。 (三)除颤时无能量释放:检查以下可能原因并处理 1.除颤能量选择后,未选择“CHARGE”充电 2.除颤手柄与除颤仪未连接或连接有误 3.使用起搏电极除颤时,起搏电极与除颤仪未连接或连接不当 4.电除颤时,将同步键“SYNC”开启;同步电复律时,未连接除颤仪上的监护线 5.除颤电极板使用后未清洁,导电糊干结。 (四)无法开机或故障无法排除时:立即 徒手心肺复苏→解决故障原因或准备备用除颤仪→协助医生进行其他抢救。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 心脏电复律指在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经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一般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在心室颤动时的电复律治疗也常被称为电击除颤。 适应症 电复律的一般原则是,凡快速型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或诱发和加重心绞痛而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者均宜考虑电复律。若为威胁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应立即电击除颤,称为紧急电复律。而慢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则应在作好术前准备的基础上择期进行电复律,称为选择性电复律。 室颤为最严重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室扑和室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基本相同。室颤时,由于丧失了心脏的有效收缩,临床表现为心脏停搏,应按心肺复苏进行紧急抢救。最关键的抢救措施之一就是除颤,首选方法就是电击除颤,而且刻不容缓。室颤是电击除颤的绝对指征。 早期除颤是增加抢救存活的关键 除颤是治疗心脏性猝死的唯一有效的疗法。但现实中却有95%的心脏性猝死病人最终死亡,由于除颤时间延迟10分钟或更长。 在心脏性猝死发生后前几分钟除颤一般可成功转复,即电击越早疗效越好。每延迟除颤时间1分钟,复苏的成功率将下降7~

10%。在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行电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而5分钟后则下降到50%左右,第7分钟约30%,9到11分钟后约10%,而超过12分钟则只有2~5%。 心脏停搏后前4~6分钟心脏未能复跳,病人将会出现不可逆性脑损害。 自本世纪七十年代建立CCU(包括ICU)以来,经过持续心电监测,及时发现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及早地发现部分心室纤颤的预警心律,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处理,对抢救成功具有极重要意义。几乎所有医院赋予急诊及ICU护士除颤权,一些医院甚至赋予急诊和ICU护士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权。护士实施紧急电除颤,为抢救生命争取了时间,为医生进行后续处理创造了条件。在紧急情况下,值班护士单独完成电除颤是必要的。 设备 电复律机也称除颤器,是实施电复律术的主体设备。使用前应检查除颤器各项功能是否完好,电源有无故障,充电是否充分,各种导线有无断裂和接触不良,同步性能是否正常。除颤器作为急救设备,应始终保持良好性能,蓄电池充电充分,方能在紧急状态下随时能实施紧急电击除颤。对选择性电复律术前要特别检查同步性能,即放电时电脉冲是否落在R波下降支,同时选择R波较高的导程来触发同步放电。 电复律术时尚需配备各种抢救和心肺复苏所需要的器械和药品,如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用品、血压和心电监测设备,及

电复律电除颤相关知识

电复律/电除颤相关知识 一、定义:心脏电复律利用外源性电流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通过电击心脏来终止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等快速型心律失常恢复正常心律的一种有效方法。包括电复律和电除颤。 ?用于转复各种快速心律时称为电复律 ?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时称为电除颤 二、原理:用高功率与短时限的电脉冲通过胸壁或直接通过心脏,在短时 间内使全部心肌纤维同时除极,中断折返通路,消除易位兴奋灶,使窦房结重新控制心律,转复为正常的窦房心律。 三、分类: 1.根据电流脉冲通过心脏的方向:单相波除颤仪双相波除颤仪 2.根据电极板放置位置:体外除颤仪体内除颤仪 3.根据放电形式:可分为交流与直流电转复 交流电转复由于难以控制发放电量反易损伤心脏目前已不采用。 直流电转复先向除颤器内的高压电容器充血,储存安全剂量的最大电能(一般当400焦耳),然后在数秒钟内突然向心脏释放,使之复律。由于其电压、电能、电脉冲宽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故比较安全。 4. 根据脉冲发放与R波关系可分为同步与非同步 同步电复律利用特殊的电子装置,自动检索QRS波群,以病人心电中R 波来触发电流脉冲的发放,使放电发生在R波的下降支或R波开始后30毫秒以内,从而避免落在易颤期,可用于房颤、房扑、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功率可设在50~200焦耳。 非同步电复律无须用R波来启动,直接充电放电,用于室颤、室扑。功率可设在200~400焦耳。 四、电复律/除颤的适应症: 1、非同步直流电转复适应症(紧急适应症): (1)心室颤动 (2)心室扑动 (3)无脉性室速 2、同步直流电复律适应症(选择适应症) ⑴心房颤动⑵心房扑动⑶室上性心动过速 ⑷室性心动过速 五、禁忌症 (1)病程久长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者(持续时间l年以上)。 (2)心脏明显增大(尤以左心房扩大)者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3)心腔内存有血栓(尤以左心房内血栓形成)者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4)伴有高度或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者。 (5)伴有病态综合征的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6)伴有洋地黄中毒的各类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 (7)病人处于低血钾状态时。 六、并发症 (1)各类心律失常,包括心脏停搏。 (2)血压下降(低血压)、发热、血清心肌酶增高。 (3)外周动脉栓塞,包括脑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下肢动脉栓塞等。

电除颤操作流程

电除颤操作流程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电除颤操作流程 (一)评估 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消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发绀,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二)操作前准备 1.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 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心电波形;检查除颤仪后向考官报告“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4.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准备时间不超过30秒钟)。 (三)操作 1.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 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 3.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4.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VM”电极板上缘放于胸骨右侧第二肋间。“APEX”电极板上缘置于左腋中线第四肋间)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5.充电、口述“请旁人离开”。 6.电极板压力适当;再次观察心电示波(报告仍为室颤)。 7.环顾病人四周,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操作者身体后退一小步,不能与患者接触)。 8.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从启用手控除颤电极板至第一次除颤完毕,全过程不超过20秒钟)。 9.除颤结束,报告“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 10.移开电极板。 11.旋钮回位至监护;清洁除颤电极板。

电除颤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电除颤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电除颤操作技术 操作前准备: 1.衣帽整齐 2.物品准备:除颤仪一台、电极片5个、导电糊、纱布5块(干3,酒2)污物桶、笔、记录本 3.检查机器性能(连接电源开机,选择能量,充电,放电,机器性能良好) 物品已备齐,操作开始: 发现患者突然意识丧失,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解开衣服,暴露胸部,连接心电监护导联),心电监护显示室颤,立即准备电除颤,呼叫医生(或护士):“病人需要电除颤,快来帮忙!”。检查除颤部位皮肤干燥无破损,用干纱布擦干除颤部位皮肤,打开除颤仪,选择非同步双向波能量200焦耳,电极板涂导电糊,充电,充电完毕,右电极板至于患者右锁骨下胸骨右缘,左电极板至于左乳头齐平的左胸下外侧部(腋中线第五肋间),(操作者后退一小步,嘱人员远离病床)“除颤请离开!除颤请离开!”,放电;行五个循环CPR后评估;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关闭除颤仪,继续心电监护,记录(除颤时间、方式及能量)。帮患者整理衣服(注意干纱布皮肤残留擦去导电糊),整理除颤仪及相关物品。操作结束。 电除颤适应征: 非同步除颤:室颤、室扑; 同步除颤:慢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治疗无效而伴有明显血液动力学障碍者或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而用药困难者、呈1:1传导的心房扑动。 电除颤的部位:右电极板-右锁骨下胸骨右缘,左电极板-左乳头齐平的左胸下外侧部(腋中线第五肋间)。 电除颤能量:单相波360J双向波150-200J. 电除颤的注意事项: 1.迅速对目击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实施电除颤,对于非目击下的心脏骤停患者应在5个循环周期CRP后行电除颤。 2.除颤时两个电极板之间与电极板手柄要保持干燥。 3.电极板必须紧贴皮肤不留间隙,以防皮肤灼伤。

心脏电复律(详细版)

心脏电复律 一、概念 心脏电复律指在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在心室颤动时的电复律治疗也常被称为电击除颤。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电复律的一般原则是,凡快速型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或诱发和加重心绞痛而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者均宜考虑电复律。若为威胁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应立即电击除颤,称为紧急电复律。而慢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则应在作好术前准备的基础上择期进行电复律,称为选择性电复律。 (—)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或心室扑动(筒称室扑) 室颤为最严重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室扑和室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基本相同。 室颤时,由于丧失了心脏的有效收缩,临床表现为心脏停搏,应按心肺复苏进行紧急抢救。最关键的抢救措施之一就是除颤,首选方法就是电击除颤,而且刻不容缓。室颤是电击除颤的绝对指征。 有人提出对心脏停搏患者可实施“盲目电击除颤”。其理由如下:①室颤的电击除颤成功率与发病时间密切相关。若在1min内电击,则基本上有望除颤成功;如在2min 以上再电击,则除颤成功率明显下降。若要明确心脏停搏的心电类型,必须进行心电图检查,但是这些时间往往耽误不起。②心脏停搏患者中以室颤比例最高,约占2/3。所谓“盲目电击除颤”实际上用于室颤患者的机会仍较多。③即使非室颤的心脏停搏,电击一次也无多大不良影响,随后仍可采用药物或起搏治疗。因此,在非心电监测条件下发现的心脏停搏可考虑先行电击除颤一次。当然,同时也应尽快进行心电图检查。 在心电监测条仵下,病人一旦发生室颤能及时发现,及时电击除颤,可大大提高除颤成功率。因此,对于有可能发生室颤的某些疾病或心律失常,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都必须在心电监护下治疗。心脏监护病房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能及时发现和治疗严重的心律失常。 室颤时影响电击除颤成功率的首要因素是时间,因此要求专业人员训练有素,能熟练地操作除颤器,能对心脏停搏和室颤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一旦确认为室颤,能当机立断在最短的时间内给病人进行电击除颤。 缺氧、酸中毒等因素可影响除颤效果,因此,迅速开放气道、人工加压给氧是确保除颤成功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之一。 窒颤波纤细者除颤效果差,肾上腺素能使室颤波增粗并提高电击除颤成功率。肾上腺素用量为每次1~5mg,必要时可重复使用,首选静脉注射,也可气管内滴入或心内注射。电击除颤是否同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尚有争议。有人认为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酰胺或溴苄胺可提高除颤效果,但也有人认为抗心律失常药此时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在一份941例复苏病人的统计资料中,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者的存活率低于不用者。 (二)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