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绿色建筑九大指标(DOC32)(1)

台湾的绿色建筑九大指标(DOC32)(1)
台湾的绿色建筑九大指标(DOC32)(1)

XX的绿色建筑九大指标

XX的绿建筑定义 X世典教授对「绿建筑」下的定义:在建筑生命周期 (生产、规划、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过程) 中,以最节约能源、最有效利用资源、最低环境负荷的方式与手段,建筑最安全、健康、效率及最安全、健康、效率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的目标。另外,林宪德教授认为「绿色建筑」并不是在建筑环境上种树植栽的绿化而已,而是一种对于居住环境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环保设计理念,是一种强调与地球环境共生共荣的建筑环境设计观。 X世典教授、杨谦柔研究生认为:绿建筑就是在建筑生命周期各阶段以最节约能源、最利用资源与最少废弃物产生的方式来营造安全、健康、舒适、效率、环保及低环境负荷的居住空间,并达到人、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且永续发展之目标的建筑环境设计观。人因为居住需求而产生建筑开发行为,因而对地球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些冲击影响。因此,如何在建筑生命周期各阶段当中使人类的居住行为与营建活动对地球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并且达到永续发展的目标就是绿建筑的设计手法与理念具体指标:一、生物多样化指针(6项指标) 包括社区绿网系统、表土保存技术、生态水池、生态水域、生态边坡 / 生态围篱设计和多孔隙环境(浓缩自然)二、绿化指标包括生态绿化、墙面绿化、墙面绿化浇灌、人工地盘绿化技术、绿化防排水技术和绿化防风技术三、基地保水指针包括透水铺面、景观贮留渗透水池、贮留渗透空地、渗透井与渗透管、人工地盘贮留四、日常节能指标 (1) 相关技术:建筑配置节能、适当的开口率、外遮阳、开口部玻璃、开口部隔热与气密性、外壳构造及材料、屋顶构造与材料、帷幕墙 (2) 风向与气流之运用:包括善用地形风、季风通风配置、善用中庭风、善用植栽控制气流、开窗通风性能、大楼风的防治、风力通风的设计、浮力通风设计、通风塔在建筑上的运用 (3) 空调与冷却系统之运用:包括空调分区、风扇空调并用系统、大空间分层空调、空调回风排热、吸收式冷冻机及热源台数控制、储冷槽系统、V A V空调系统、VRV 空调系统、VWV空调系统、全热交换系统、CO2浓度外气控制系统与外气冷房系统 (4) 能源与光源之管理运用:包括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照明光源、照明方式、间接光与均齐度照明、照明开关控制、开窗面导光、屋顶导光与善用户外式帘幕 (5) 太阳能之运用: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太阳能电池五、二氧化碳减量指标包括简朴的建筑造型与室内装修、合理的结构系统、结构轻量化与木构造六、废弃物减量指标再生建材利用、土方平衡、营建自动化、干式隔间、整体卫浴、营建空气污染防制七、水资源指标包括省水器材、中水利用计划、雨水再利用与植栽浇灌节水八、污水与垃圾改善指标包括雨污水分流、垃圾集中场改善、生态湿地污水处理与厨余堆肥九、室内健康与环境指标包括室内污染控制、室内空气净化设备、生态涂料与生态接着剂、生态建材、预防壁体结露 /白华、地面与地下室防潮、调湿材料、噪音防制与振动音防制各分项屋顶构造及材料热湿地区纬度较低,屋顶接受极大日射热,,屋顶节能要考虑之因子如下:1.增加屋顶的遮阳能力:水平天窗会使ENVLOAD值剧增,XX水平方位的日射量为南向的2.78倍。每在水平面开一面窗,在南面就必须减少2.78倍的开窗面积,可考虑改成侧向型天窗改善,避免大量的水平日射。2. 增加屋顶的隔热能力:屋顶隔热层设在外侧较佳,并且加以利用屋顶空气层可以达到隔热与通风的目的。技术原理说明:外壳构造及材料不透明部分的外壳之节能特性主要与壁体的热传透率(U值)即隔热能力有关,但是它也承受来自日射的吸热影响,因此增加隔热性能与降低日射吸热因子是其节能之道。外墙构造应以能减少外界热量侵入为必要条件,在使用隔热处理时,必须配合建筑物之使用型态而决定,过份隔热对于室内发热量大之建筑物反而会增加其空调负担,应配合合理的遮阳设施及良好的通风计划以减轻外墙之受热量。就外表面材料而言,以使用明度较高之表面材料增加反射率为宜,通常以浅色材料为佳,白色墙体具有90﹪之反射率而一般红砖混凝土建材则在10﹪~50﹪之间,相差颇大。就外墙构造之热传透率(U值)而言:1.以12cm厚的RC外墙为例其U值高达3.78,而有良好隔热层的铝金属帷幕墙可在0.71以下,可知RC外墙既笨重且隔热能力又不佳,唯有加装隔热材才有良好之节能外壳。2.轻量化的玻璃或金属外壳,只要加强中间空气层及隔热处理,就是十分优良的外壳。开口部隔热与气密性有关开口部的气密性及隔热性相关原理分述如下:1.气密性:气密性不佳开口部的漏气量(间隙风)增大,在空调空间中造成了能量的损失,在非空调空间中则由于难控制冬季风漏入而产生不快,气密性差的窗户,对于阻绝外界噪音的功效亦不佳。气密性高的开口通常亦有良好的隔音性,有隔绝噪音之好处。2.隔热性:金属制门窗框如果没有良好的断热处理,则会引起热桥现象(Heart Bridge),所谓热桥现象为构造上厚度较薄之部位,或该部位所用材料不同,其热传导抵抗较小,热损失大多经过此部位,此部位之温度也较其它部位为低,因此易结露,此部位称为热

桥。因而增加室内之热负荷。3.缓冲空间:门因出入关系常须开启,而引入更多的热负荷,设置除风室或玄关可减少因出入而增加之室内空调负荷。技术原理说明:开口部玻璃玻璃的节能特性主要根源于两个特性,一是玻璃的隔热能力,亦是热传透率U值;另一则是玻璃的遮阳能力,亦即日射透过率ηi值。然而,XX地区室内外温度差并非很大,而日射热却是很惊人。因此,阻绝温差的热传透率U值比不上阻绝辐射传透的ηi值重要;亦即,在XX的玻璃节能对策首重玻璃的遮蔽性能。外遮阳外遮阳设计在亚热带地区是节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影响整体空调耗能变动约两成左右。例如南向仰角45度的水平遮阳版(一米窗高,一米遮阳深度)可轻易遮去68﹪的日射热,而室内遮阳百叶帘只能遮掉17﹪的日射热。就热湿气候之建筑外壳遮阳重点如下: 1.热湿气候建筑外壳遮阳效果比隔热效果好。2.外遮阳设施有助于减轻日射负荷,其节能效果对于室内发热量大的建筑物更形明显。适当的开口率在炎热的XX,过大的开窗面积是造成空调耗能的主因。开窗因素在XX占了所有耗能因素的六成,因此适当的开窗设计是建筑节能的首要计划。(1)以现行节能法规来检讨住宅开口率的话,Req=0.16的集合住宅的平均立面开窗,在无遮阳条件下,在台北可达35﹪,在高雄可达27﹪;假如加上一米深的阳台,在台北可达50﹪,在高雄可达40﹪,超过此开口即不合格。

(2)若以办公建筑现行ENVLOAD而言以相同建筑条件而言在高雄所计算的ENVLOAD值约为在台北的1.8倍因此在南部的建筑必须要有较小的开窗、较深的遮阳才能合格。(3)开窗率是影响ENVLOAD值最大的因素,以一般15cmRC 外墙的办公建筑而言,在台北开口率45﹪以下,在高雄开窗率30﹪以下,即可通过标准。(4)为了节能要求一般住宅开口率为25﹪以下,办公建筑为40﹪以下为宜,并且在台度以下尽量不开窗。以一般住宅开口率而言,在相同的等价开窗率之下,台北的开口率可略大于高雄的开口率。建筑配置节能1.配置:在亚热带气候下,在基地计划上作正确的节能配置,以办公大楼为例,几乎可节省三、四成左右的空调耗能量。2.方位:以XX地区而言房屋的朝向以南北向最有利,而以东西向得热量最多,系以日射量的多寡排列之优先级。3.外型:(1)大规模之全面空调的大型建筑物,如医院、办公大楼、旅馆、及大型展示中心,为降低空调负荷,可采用较集中的正方形,减少表面积也减少日射得热。顾及昼光分布以及通风考量,一般较适宜之长宽比以1:2或1:3之南北向建筑为佳。(2)小规模之一般住宅则以细长,表面积多的建筑物型态为佳,使得各规划空间兼具通风、采光之效果。人工地盘贮留在都市高密度开发之下,导致建蔽率相当地高,往往没有足够的自然土层来提供雨水的渗透及贮留。仅管如此,我们仍可以利用建筑基地中的人工地盘上方来做雨水的贮留设计,例如屋顶花园及中庭花园的贮留雨水、屋顶层雨水贮留设施等设计,来达成暂时贮存雨水的功效,以延迟暴雨时雨水径流,减缓都市洪峰现象,以达到部分保水的功能。在土壤透水能力不佳或人为开发率极高的基地中,对于提升基地保水力极有所助益。技术原理说明:渗透井与渗透管为了要提升建筑基地的保水性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保留最多的裸露地面,或者是铺设透水铺面,使地面能够有良好的透水性,在降雨来时能够有充分的入渗表面,防止过量的地表径流。然而,在都市高密度开发地区,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裸露地入渗及透水铺面入渗,此时,便需要人工设施来帮助降水能尽可能入渗至地表下,此手法即称为「人工辅助入渗」。就目前较常使用的人工辅助入渗而言,可分为水平式的「渗透管」、垂直式「渗透井」,弥补自然入渗之不足。贮留渗透空地雨水的贮留设施,有如湖泊、水库、池塘、沼泽的功能一样,是将雨水暂时截留于种种洼凹的空间上,再让其慢慢渗透循环的作法。然而,都市中不透水面积比例极大,很难找到足够的裸露空地来提供雨水的自然渗透。此时,可采用贮留渗透空地的设计,利用低洼地区做为暴雨来时的雨水储留空间,使其自然成为淹水的区域,待雨停后再缓缓入渗至地下,或将多余之雨水排至下水道,如此一来,可减缓市的尖峰径流量,降低短时间内过多的雨水径流量对于都市排水设施的冲击。景观贮留渗透水池雨水的贮留设施,有如湖泊、水库、池塘、沼泽的功能一样,是将雨水暂时截留于种种洼凹的空间上,再让其慢慢渗透循环的作法。具有生态功能的人造雨水贮留设施,大部份是将人工湖、庭园水池、广场、校园、停车场、屋顶作成具有缓慢渗透排水功能的贮留水塘。假如每一建筑基地开发均能留设雨水贮留设施,则我们的大地就有如充满无数的小水库、小湖泊一样,对都市防洪有莫大的帮助。这种利用雨水贮留设施的防洪对策,同时可沉殿水中浮游固体,过滤营养盐类及油脂,对水质及生态环境有很大帮助。因此,若使用景观贮留渗透水池的设计,便能使建筑基地内某程度的雨水量在基地内自行吸纳后,再渗入土壤,而有效达到都市防洪与生态的功效。透水铺面技术原理说明:现代的城乡环境大部份由水泥、沥青、地砖、金属等不透水材料所组成,车道、步道、停车场、游戏场、广场常变成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阻绝了雨水渗透入土壤的机会。尤其现代城乡环境的公共雨水排水

设施均为密闭不透水的设计,使得雨水直冲河川,无法循环回大地来滋润土地,是一种十分不经济、不生态的作法。为了改善大地的渗透功能,乃必要进行人造环境的全面透水化设计,其最具体且简易的方式即为采用「透水铺面」的地表铺设法。技术对策:一般我们所指的「铺面」,大略可依其部位区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为表层,下为基层。表层通常为「耐磨材」,如面砖、石材、木材、或其它的面材;而基层通常为「承载层」,如砂石、级配、混凝土等。而所谓的「透水铺面层」,就是由表层至基层均有良好的透水性,只要在表层采用孔隙率高的耐压材料(如连锁砖、植草砖、透水性沥青),并以透水性高的砂石(如壂砂、级配)为基层,则降水可由表层面材间的缝隙渗入地表下,使得整体而言能够具有相当良好的透水性能。依铺面表层及基层的材料种类,可发展出许多不同型式的透水铺面,目前多以多孔质的连锁砖、植草砖、水泥板块、砌石来铺设地面,为相当普遍的透水铺面方式。若能确保人工透水铺面其透水性优于裸露土壤,即可使雨水自然入渗至地面下。透水铺面断面的坡度以1.5%~2.0%为佳,更能确保铺装面不致在降雨时有积水的现象。绿化防风技术技术原理说明:防风支柱功用-避免树木因风等原因发生摇晃过剧、倾倒,故设计时需就基地之风向、风速,树木尺寸、土壤特性使用合适的支柱型式。技术对策:防风支柱架设注意事项:1.支柱配置位置避免妨碍一般通行与安全避难路径。2.支柱架设时避免破坏原有的防水层与墙体构造。3.长期使用之支柱,尽量选用耐久性材料。4.支柱设计适合树木尺寸,并考量树木成长之载重变化。绿化防排水技术1、防水施工注意事项 (1)防水材选用─防水材一般采用年限长少维修的沥青保护防水,若考量到耐根性与轻量化时则可用不锈钢板加尿烷再加FRP复合防水或采防根布加防水布双层施工。(2)保护层处理─为达轻量化而表面不灌混凝土时,应加设保护垫防止破坏,而若采灌混凝土时厚度应于80mm以上且可加焊接金属网来防止龟裂。(3)接合部处理─防水层直立应超过植栽面150mm以上且应特别注意直立折起部分及与排水孔接合部之施工。2、排水施工注意事项排水设备─排水斜度应在1/100以上,排水管径应大于75mm以上,排水口设立2个以上且于植栽区设立排水口时应设检查槽避免落叶与土壤阻塞排水口。技术原理说明:人工地盘绿化的防水排水设施与未绿化时完全不同,所以需充分的量人工地盘上对的防水构造与排水构造。T10技术名称:人工地盘设计施工考量事项人工地盘绿化技术技术原理说明:人工地盘的绿化限制条件多,需特别考量植栽物种、荷重、防水、排水、防风、防根破坏等主要事项,本技术即针对相关考量事项予以说明之。技术对策与注意事项:1.环境考量(1)防风─做好耐风与选用防风植栽。(2)辐射伤害─人工地盘表面温度高,注意植栽种类的选择且需注意过多日射树干与树叶之伤害。2.载重考量(1)载重计算─先确保植物所需的必要土壤厚度荷重的计算土壤与排水骨材以湿润重量计算之。树木的重量需计入植栽后的生长量与重量之改变。土壤与排水层荷重。(2)位置考量─重量较重之高树植栽、假山与花盆形成之集中载重处计划时尽量置放于柱或大梁上部,且应避免偏重于固定地方。(3)轻量化土壤─人工土壤具保水性、材质轻的特性,可以减少人工地盘的荷重并增进植栽生长水分涵养,改善一般土壤的缺点。3.水的考量 (1)防排水设计考量─人工地盘绿化设计应检讨防水层种类,雨水排放设施与方式及排水坡度。 (2)防排水施工事项─防排水施工时应加强监造,防止施工破坏防排水层,造成建物内部渗漏水。(3)生长水分供给─人工地盘无来自地里水分的供应易干燥故应考量水分供给贮存方式。─表层铺设抑制蒸发功能的栽培材如树皮木片,于土壤内混入具保水性能的人工土壤或改良式土壤。─于底层设立贮水层利用重力排水促进水的流动。─设立人工浇水设备辅助。4.防根破坏考量-避免植物的根部贯穿防水层,增加漏水的危险所以利用具耐根性的防水材施作防水层及铺设设防根布。(1)常见耐根性的防水材与防水施工法:布防水─利用黏着剂把耐药性绿化用防水布贴于底层上,一体成形可防止根部贯穿。涂膜防水─结合加了玻璃纤维来加强强度的RP加尿烷防水方式,以FRP的刚性来确保耐根性。沥青防水─迭合两层以上的利用合成纤维为芯材的沥青屋顶防水材,即一面重迭一面铺入0.3mm以上的耐根布。(2)防根种类与材料特性: 1.物理性防根:不透水性防根布-使用聚苯乙烯胶布(约0.4mm),铺设或黏接于植栽基础排水层下方。 2.透水性防根布:使用厚度5-10mm的不织布,一般铺设于植栽基础排水层的上方。 3.化学性防根:透水性防根布-利用化学物质防止植栽根部贯入,铺设于植栽基础排水层上方,有效期可达20~30年。墙面绿化浇灌1. 浇水设备(1)采用能够妥善利用雨水的装置,并加装简单的过滤装置避免杂质混入,使用能节水的「滴流型」浇灌设备。(2)注意浇水时水花是否会向外飞散,视墙面绿化下方以及周边的使用状况,采取水不会飞溅到墙面绿化下方的设施。(3)需能因地制宜,选择符合「植栽方式」和「使用」的浇水方法。2. 排水设备(1)雨水若在植栽区域滞留,长时间下来会造成根部腐烂,因此设置能够快速排水的排水层和

排水孔。(2)采用底面浇水等贮存型排水设备,为了防止根腐烂可在底部铺设促进排水的砂粒层或珍珠石等材料。墙面绿化在寸土寸金的都市中,想要获得更多的公园绿地并不容易,但是可以透过『墙面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增加「绿点」的手法来提升都市整体的绿化量,达到室内降温,缓和都市热岛效应的功效。尤其进行墙面绿化后,可以有效降低墙面表面温度10~14℃,而室内更可以降低2.0~2.4℃,有效降低空调负荷。生态绿化生态绿化技术的目的在创造一个多样化植物、温湿度变化丰富的生物栖息环境,是一个适合昆虫、微生物、两栖类、爬虫类生存的地方,拥有种类繁多的植物。我们可以透过以下两个方向来做:1. 植栽种类选择:植栽的选择首重于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因此最好是采取原生物种,其次要考虑其它生物的生存条件,种植具诱蝶、诱鸟类的植物可以吸引蝴蝶和鸟类停留,那幺对于物种的交流、生态平衡与创造视觉、听觉并重的景观会有莫大的帮助。2. 复层绿化:植物的绿化对于二氧化碳具有固定效果,是改善高地球温化最有效的对策,在硬质广场铺面上挖植穴种一棵小乔木时,则小乔木的CO2固定效果假设为1倍,但如果能同时种植小乔木及灌木时,其固定效果可以累算为原来的1.4倍。浓缩自然生物多样化的世界必须要具备多样化的地形、地质环境,尤其要有小生物可以藏身、觅食、筑巢的多孔隙、多洞穴、多角隅、多温湿气候变化的环境,,才能能滋养细菌、微生物,分解生物的尸体、排泄物,进一步才能供养昆虫、鸟类乃至人类的高层次消费生物。生物多样化世界既适于小生物生存也适于动物的藏身、觅食、筑巢,唯有丰富的「多孔隙世界」,才有多样的生物环境。生态公园里应该创造多孔隙的小空间,遇有枯木、树根则任其放置而生菇长苔,创造土丘、断岩、砾石地形让灌木、野花、野草、地衣、菇类、菌类、爬藤植物丛生,甚至还以人工堆置乱石、瓦砾、木堆、落叶、土穴、蔓藤架、空心砖、小丘、枯木杂草,好让甲虫、蜈蚣、青蛙、蜥蜴、蛇、蜘蛛、蝴蝶、蜂、鼠兔、小鸟、蝙蝠、蟾蜍等小生物藏身、觅食、求偶、筑巢。所谓「浓缩自然」是指,其绿地有多样干湿变化的土壤湿度,有不同阴影覆盖的多样化光环境,有分解腐烂物的多样化低等生物,有搬运土壤、挖掘地道的虫虫世界,多样化的寄生者与被寄生者、补食者与被食者,形成复杂多样的小生态链,使得在最小区域内得以形成最多样的生物栖息环境。技术说明与原理:生态边坡、生态围篱设计在基地内若有溪流经过、湖泊、水潭,应注意水岸空间的生态绿化设计,过去的水岸设计经常以防洪排水的工程角度着眼,很少顾及生物多样化的环境设计,常使河川直线化、河岸钢筋混凝土化、河深与水流速度单一化,因此造成动植物栖息环境消失,水域景观恶化的情形。应依「生态河川工法」的理论,避免直线化的河岸尽量恢复曲折迂回的形式,对于RC的拦砂坝则均改以乱石、岩块分布的段差工法,来恢复原本河川的面貌。适用建筑类型:公园、学校、住宅社区内绿建筑指标归属:生态基础T5技术名称:生态边坡、生态围篱设计技术说明与原理:生态水域在基地内若有溪流经过、湖泊、水潭,应注意水岸空间的生态绿化设计,过去的水岸设计经常以防洪排水的工程角度着眼,很少顾及生物多样化的环境设计,常使河川直线化、河岸钢筋混凝土化、河深与水流速度单一化,因此造成动植物栖息环境消失,水域景观恶化的情形。应依「生态河川工法」的理论,避免直线化的河岸尽量恢复曲折迂回的形式,对于RC的拦砂坝则均改以乱石、岩块分布的段差工法,来恢复原本河川的面貌。适用建筑类型:公园、学校、住宅社区内绿建筑指标归属:生态基础T4技术名称:生态水池过去的水池设计,很少顾及生物的存活考量,滤水设备非常容易疏于管理,导致池水优氧化。不但生物奄奄一息,恶臭扑鼻而来,更惨的是成为蚊子的最佳繁殖场所。可以透过生态的角度加以改造,在池岸边以石头堆砌成缓坡,种植多样性的水生植物来丰富水池的生态环境。 T3技术名称:生态水池适用建筑类型:公园、学校、住宅社区内绿建筑指标归属:生态基础技术原理说明:表土保存技术「表土」即原始未开发地区的表层土壤,它对于保护并维持生态环境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它富含有机质同时渗透性良好,不仅提供了植物必须的成长环境,对于水分的涵养、污染的减轻、微气候的缓和并有相当大的贡献。它同时是整个生态圈中唯一的制造者(供给者),在自然状态之下,经历100至400年的植被覆盖才得以生成1公分厚的表土层,可见其难得与重要性。但因人为过度与不当开发使得表土消失甚剧,故本技术针对工程发展时表土保存的方式及注意事项加以说明。 T2技术名称:表土保存技术绿建筑指标归属:生态社区绿网系统1.绿网理论:绿地生态岛屿理论-生态绿网生物移动距离有限,若将许多绿地系统连成一个网状的交流路径对于生物基因之交流有很大的助益,而这种网状的交流绿地计划即所谓的生态绿网。2.生态绿网的规画原则: (1)面积效应:绿地面积愈大,越可维持健全的动、植物群落,而对生态较有助益。 (2)边缘效益:绿地外缘界线越长越易受外来冲击,因此相同面积的绿地,圆形优于细长形方形优于长方形,因此形状完整的绿地较有易于生态环境。 (3)距离效果:绿地间

的距离愈接近越容易进行物种的移动对植物群落的多样化愈有利,因此绿地之间不应分断太远,故规画时需进行周围绿地与生物栖地之调查,避免地间距太远影响生物与移动。 (4)连结效果:社区绿地系统与周围绿地连结形成带状绿廊可促进生物的之移动,并促成穿越路径之连结。3.绿网系统构成方式:绿网应顾及水平垂直方向之连贯。照明光源在基地内若有溪流经过、湖泊、水潭,应注意水岸空间的生态绿化设计,过去的水岸设计经常以防洪排水的工程角度着眼,很少顾及生物多样化的环境设计,常使河川直线化、河岸钢筋混凝土化、河深与水流速度单一化,因此造成动植物栖息环境消失,水域景观恶化的情形。应依「生态河川工法」的理论,避免直线化的河岸尽量恢复曲折迂回的形式,对于RC的拦砂坝则均改以乱石、岩块分布的段差工法,来恢复原本河川的面貌。适用建筑类型:一般建筑物、办公室、图书馆、公共建筑物绿建筑指标归属:日常节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1.不同类型的空调型建筑物之空调、照明、动力三方面的用电比例也不相同。整体言之,空调型建筑中以空调用电占了最大比例,在夏日约占四至五成,在冬季也占了二至四成。其次,大型空调建筑的照明用电比例仅次于空调,全年比例高达三至四成,而动力的耗电量约占二成左右。由此比例可知,建筑节能设计应以最大比重的空调与照明为最优先的重点,而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则为更能有效率的控制日常能源使用的重要技术。2.许多业者只注重节能设备初期设计,而对事后的节能管理没有尽心,因而使节能效果大打折扣,光有一流的节能设备硬件,却不肯花费些许经费做好能源技术管理,反而易招致更大的设备浪费与节能效果不彰。外气冷房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为了确保健康的空调环境,必须将部分的空调回风排出室外并替换以新鲜外气。同时为了节约外气处理能源,也不希望引入太多的外气量,通常外气量多维持在最小的三成空调量即可。然而在凉爽的季节里,外气条件常常清凉而干爽,这时反而应该把空调回风全面废弃而改引入全面的外气量,以减少空调机的回风处理能源。但是一般的空调系统多维持固定的外气引入量,而无法享用清凉的外气节能。而所谓「外气冷房系统」,就是为了善用上述清凉外气的能源,在凉爽的中间季节将热焓量较低的外气引入空调系统,以替代热焓值较高的回风空气,以降低空调机对回风空气处理能量的系统。 CO2浓度外气控制系统在空调系统中引进新鲜外气之目的,是为了维持健康的空气环境,一般健康的空调空气之CO2浓度,以不超过1000ppm为界线。依此条件所设计的外气量,大约每人每小时需要20立方米的外气量。然而大楼的居住人数常常有所变动,平常人员少时室内的CO2浓度通常远低于1000ppm,人员超出设计人数时则又有换气不足之虑。因此以最大设计外气量供应空调的一般系统在平常非尖峰人员量时,常常引入过多的外气量而大量的浪费能源,甚至盲目为省电之故,任意关闭引进外气设备,使室内空气品质恶化。而所谓「CO2浓度外气量节能控制系统」,就是为了降低这大量的外气处理能源,利用室内CO2浓度指标来自动调降外气量,以降低外气负荷的节能系统。通常是以空调回风口处所侦测的CO2浓度,连动自动闸门控制系统以引进最小的必要新鲜外气量,只要空调回风之CO2浓度维持于环境基准(通常为1000ppm)以下,代表外气量过剩而可控制外气闸门将外气量降至最低,以节省处理外气的能源。此方法对于室内人员变化量大的建筑物中特别有效。全热交换器系统一般而言,夏日空调耗能量当中,约有三至四成耗用于处理外气热负荷之上,因此减少外气负荷量是空调节能的重点之一。健康的空调系统,通常会引入约30%的新鲜外气与70%的空调回风混合后,再将之处理城市何事内条件的空调供气。亦即约有三成左右的空调回风,被更换为外气以确保空气品质,但是这些被废弃的回风空气,常常比外气更接近室内温湿度条件,将之弃之不用而重新将湿热的外气降温降湿,确实糟蹋了大量的能源。若能将回风排气之低温低湿空气的能量回收再利用,岂非节能的一大途径。而一般对外气负荷节能的手法有三,其分别为:1.采全热交换器2.采CO2浓度控制3.上述两种方式混用而其中所谓的全热交换器系统,乃是利用如所示之轮转型或交叉型之透湿全热交换器,将空调回风及新鲜外气交叉穿透其上,进行热焓量之交换而达降低空调外气负荷之效。当排气之热焓量较外气之热焓量更接近室内空调条件时,外气可透过全热交换器中热湿量之交换,而达到节约空调耗能量之目标。采用全热交换器时,可减少空调外气负荷量而降低空调热源设备量,是节约热源机器的节能方法。 VWV空调系统一般空调系统之送冰水(热水)方式都采用一定水量的帮浦控制方式,而以调整水温的方式来应付部分负荷的情况,此谓之定流量(CWV)系统。所谓变流量(VWV)系统则以一定的水温供应空调机以提高热源机器的效率,而以帮浦台数控制或变频器来改变送水量,顺便达成节约帮浦用电的功效。简言之,以一定温度来送水,视室内热负荷变动来改变送水量大小的空调方式与定风量相比,可减低输送之动力,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VRV空调系统可变冷媒系统(Variable Refrigerant V olume;VRV)为视室内热负荷变动来调整冷媒量大小的

空调方式,其输送帮浦的控制方式可采用一般的帮浦台数控制或可变速控制系统,以提高设备效率,减低能源的消耗。可变冷媒空调系统,以一台室外机供应多台室内分离式空调,如:一对十,其可因应不同台数与不同空调负荷改变冷媒流量,其室外机利用变频技术,在不同台数与不同空调负荷下改变主机电力负载而达到节约能源之目的。 V A V 空调系统一般的空调系统多以一定风量来供应室内空调空气,对于室内负荷的变动,则以送风温度之变化来控制之,此称之为定风量(CA V)系统。而所谓变风量(V A V)系统则是将送风温度固定,而以调节送风量的方式来应付室内空调负荷之变动。简言之,以一定温度来送风,视室内热负荷变动来改变送风量大小的空调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透过风量的调整来减少送风机的耗电量,另一方面可增加热源机器的运转效率而节约能源。储冷槽系统所谓储冷槽系统就是一般所称的储冰、储冰水系统的统称。其节能原理是利用夜间较便宜的离峰电费驱动热源机器,将冰或冰水储存于储冷槽中,等待白天高负载时再将冰水取出来当冷房空调之冷热源。这系统在夏日尖峰时段可暂停热源运转而可降低夏日尖峰用电量、舒缓限电危机,有益于国家电力设施的有效运用,也因此电力公司对储冷槽空调系统多设有优惠措施。吸收式冷冻机及热源台数控制吸收式冷冻机一般对中央空调系统而言,热源机器的耗能量约占总系统耗能量的六成以上,因此热源机器的效率对整体节能十分重要。热源装置常用的冷冻机可分类成四种类型:离心式、往复式和螺旋式之压缩式冷冻机以及吸收式冷冻机。其中吸收式冷冻机之运转费用最低,控制性也最佳,在同时需要热水及冷房空调供应之建筑物中,如医院、饭店等,常被使用。热源台数控制技术原理说明:大型空调系统的热源设计中,常不采用单一大容量的热源机器,而采复数个容量较小的热源机器以应付多样化的负荷变动。亦即当负荷小的时候只开动其中一台热源机组以节约能源,而负荷大的时后才开动复数台之热源机组以达空调要求,这种节能方法称为热源台数控制系统。真正发挥功效的台数控制是要设有依瞬间热负荷变动而自动调控的自动控制系统。空调回风排热1. 建筑物空调因为健康的因素,必须引入适量的新鲜外气,而将部分的空调回风排出室外,其比例大约30﹪。

2. 空调回风较一般外气更接近室内之温湿度,为较干冷之空气,将其废弃不用直接排出实在糟蹋了大量的能源,若能将回风排气之空气低温低湿的能量再做利用就可以节省能源。

3. 可将空调回风用以预先冷却空调区之区域,降低该区之热得负荷或将空调回风导入双层壁体与双层屋顶中,形成隔热热流降低建筑物外壳热得负荷。大空间分层空调1.

大空间建筑室内特性:(1)高挑的天井:其天井为普通建筑室内高度的十倍以上,室内空间为连续且无楼地板分隔,因此在室内垂直面上之温度会有分层的现象产生,热空气会累积在上部,故适当的垂直面温度控制为一重点。(2) 庞大的室内空间:室内空间容积大,产生热源的位置亦分散在看台、灯具和底面活动空间中,在如此大之空间中,我们只需对有人员活动之空调区域进行环境控制即可。(3)需冷房空调之区域开放性:大空间为一开放空间,需冷房空调之区域只占全部空间之一小部分,如何将有人的活动区与无人的非活动区有效分隔,为一重要课题。2.传统大型空间或挑高空间若采全面空调至人体舒适X围的话,是十分浪费能源的问题。事实上中庭内人员活动皆仅活动于地面上,真正有效率的空调为「分层空调」技术。让低温空调只维持在底层人员活动区,其它大空间可以容许在舒适X围之外的高温高湿。风扇空调并用系统1.室内空调耗能占建筑物日常能源使用的最大宗,空气调节的温度设定值对于空调耗能的影响有二:(1)设定值越低,则空调主机冷媒蒸发侧的温度越低,使得压缩机的效率越差。(2)设定值越低,则冷房度时越大造成建筑物空调耗能的增加,因此空调设定温度对于空调外壳耗能量有相当程度的影响。2.提高空调设定温度必须以满足舒适健康为前提,根据有效温度ET图中(如设计资料所示),人体冷热感觉舒适之温度受风速影响,适当提高室内风速可增加人体舒适感,因此能忍受更高的室内环境气温。3.风扇并用冷房空调:风速上升0.1m/s,空调温度可提高1.1℃,节约空调用电约6﹪。假如室内风扇之气流平均维持在0.3m/s则室内空调温度为维持在 29~30℃时亦可达舒适感之要求(风速增加舒适感且使冷房温度分布均匀),并可节约空调用电15﹪。空调分区为了维护室内环境品质及便于运转、管理等目的,一般乃将建筑划分为数个区域,以进行空气调节设备之计划。该划分区域称为(zone)。另外,划分区域之情事称做分区计划(zoning)。技术对策:若以维持室内环境之难易度为区划目的时,常以热负荷变动之倾向做为建筑物划分区域之首要因素。将区域划分为外周区及内部区,外周区再以方位划分为四个区域。外周区主要为受日射影响,依方位不同各具不同的热负荷倾向,因此外周区的空调耗能会受到开窗率、建材、遮阳构造方式等建筑设计之影响。内部区较少受气温及日射等外部条件之影响,主要受照明、人体等内部负荷所产生热负荷变动之影响。照明、人体发热等室内条件依业务上需要,通常维持一定水准而难以改变,因此内周区之空调负荷通常有一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字体:大中小】2010-09-01 11:12:43 来源:中国天气网 目前全球对建筑“绿色”与否的评估标准主要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LEEDTM),英国的建筑科研组织(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BRE)“环境评价法”(BREEAM),日本的CASBEE体系等。其中以LEEDTM标准体系为最完善,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 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最具有影响力。 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评级体系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实践,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建立了一套自愿性的国家标准LEED (Leadershipin Energy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领导型的能源与环境设计),该体系用于开发高性能的可持续性 建筑,进行绿色建筑的评级。简而言之,LEED是设计、建造和世界上最好最环保建筑的一套先进体系,整个项目包 括培训、专业人员认可、提供资源支持和进行建筑性能的第三方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 为了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2006年6月1日,原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一次为“绿色建筑”贴上了标签。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以《标准》为基础,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通过这六类指标将建筑划分为一星至三星3个等级。 为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通知,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明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有效期为3年。 通知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和 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委托具备条件的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开展所辖地区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 标识工作。 通知指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 标识有效期为2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 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3年。 从LEED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任何一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特别是一些推荐性的评估体系,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如果这些基本的问题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 那么这套体系最终不可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施: 第一个问题就是开发商如何受益? 也就是如何让得到绿色认证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这会给开发商带来最直接的利益。当然这是针对那些不仅仅是想"打绿色牌",炒作绿色的发展商,而是一些脚踏实地的,具有前瞻性的开发商。因为我们目前所讲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建造完之后的给一个认证,而

工程造价常用指标,新手速学

1、一般的框架结构中的混凝土用量可以按“建筑面积*0.22”得出,即一个标准层的折算厚度在550p x左右; 2、框架结构的含钢量暂按每m2含钢量60kg计(暂时不考虑影响各建筑物含钢量的因素)。 3、综合上面的数据:每立方混凝土的含钢量=1/0.22*60=273kg。 12墙一个平方需要64块标准砖 18墙一个平方需要96块标准砖 24墙一个平方需要128块标准砖 37墙一个平方需为192块标准砖 49墙一个平方需为256块标准砖 计算公式: 单位立方米240墙砖用量1/(0.24*0.12*0.6) 单位立方米370墙砖用量1/(0.37*0.12*0.6) 空心24墙一个平方需要80多块标准砖 一、普通住宅建筑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 1、多层砌体住宅: 钢筋30KG/m2 砼0.3—0.33m3/m2 2、多层框架 钢筋38—42KG/m2 砼0.33—0.35m3/m2

3、小高层11—12层 钢筋50—52KG/m2 砼0.35m3/m2 4、高层17—18层 钢筋54—60KG/m2 砼0.36m3/m2 5、高层30层H=94米 钢筋65—75KG/m2 砼0.42—0.47m3/m2 6、高层酒店式公寓28层H=90米 钢筋65—70KG/m2 砼0.38—0.42m3/m2 7、别墅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介于多层砌体住宅和高层11—12层之间以上数据按抗震7度区规则结构设计 二、普通多层住宅楼施工预算经济指标 1、室外门窗(不包括单元门、防盗门)面积占建筑面积0.20—0.24 2、模版面积占建筑面积2.2左右 3、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0.4左右 4、室内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3.8 三、施工功效 1、一个抹灰工一天抹灰在35平米 2、一个砖工一天砌红砖1000—1800块 3、一个砖工一天砌空心砖800—1000块

基于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分析

基于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分析 发表时间:2017-03-24T09:25:41.7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35期作者:蒋细峰[导读]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脚步也快速的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理念逐渐深入现代各行各业中。 深圳市建经咨询有限公司 518010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脚步也快速的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理念逐渐深入现代各行各业中。本文笔者主要以新型绿色建筑作为出发点,探讨了新型绿色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预算分析与成本控制分析,以期为提高新型绿色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和降低企业经济损失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造价成本控制 0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化,建筑行业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就要适应市场的规则,加强对建筑成本的核算与控制的同时注意绿色建筑工程造价。就建筑企业而言,面对能源消耗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需要站在生态环保角度加强绿色建筑的建设步伐,从根源上控制企业的经济效率,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率的有机统一,为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新型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就是指该绿色建筑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们提供节能、节水、隔热保温等功能,绿色建筑在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促进健康和谐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构建生态型环保社会体系脚步的加快,绿色建筑理念被广泛运用于建筑行业的各个方面,并逐渐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绿色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而言,在为人们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还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最终帮助建筑企业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的有机统一。新型绿色建筑不仅包括建筑室内环境的绿色环保,还包括绿化环境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和楼宇建筑绿色设计等等。其目标是实现内部与外部环保的和谐统一,确保建筑室内和周围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建筑外观是绿色的,而是借助环保和节能建筑材料建设的生态型建筑。绿色建筑理念符合当今社会对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环保理念的延伸与发展,具有代替非可再生能源的作用。 2新型绿色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预算分析 2.1加大对工程造价预算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与普通建筑相比,新型绿色建筑无论是在材料选择方面还是在施工工艺方面,都是采用新型节能材料。因此预算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相关新型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还需要全面系统地了解有关于绿色建筑结构和投资控制方面的知识。因此,建筑企业在展开工程造价预算培训活动时,应该注重加强对预算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培训和法律知识培训,为提高绿色建筑工程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加强预算编制工作 工程造价作为新型绿色建筑体系的关键部分,在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是建筑企业内控体系的核心因素。因此,加强绿色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工作是有效提升建筑整体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预算编制工作是在全面系统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特点综合考虑之后进行的。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之前,需要做好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图纸设计工作、地质勘查报告、施工调查报告分析等。 (1)建筑工程施工调查报告研究。就公路建筑预算管理人员而言,全面性、系统化地做好工程前期、工程预算环节和工程后期竣工阶段的调查工作是有效落实预算编制工作的前提条件。首先,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实地勘察、网上调查、收集资料等形式对建筑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的概预算编制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工程预算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工程基础性设施及工程施工现场情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比如临时工棚的建设、临时基础性设施建设、临时水电布置情况的研究。 (2)熟悉工程设计图纸。熟悉工程设计图纸不只是对工程预算部门人员的需求,还需要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依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工艺。就工程预算部门管理人员而言,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加强对工程造价预算编制说明的理论研究,还需要全方位掌握图纸设计中各个环节的内容。预算编制者在阅读图纸过程中,主要针对图纸的设计说明和总平面图作为出发点,并落实到图纸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为进一步获取图纸中的详细内容,编制者需要利用工程量相关理论知识作为编制依据,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科学预算、编制工程造价。 2.3加强预算动态管理 站在宏观角度而言,工程预算管理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随着社会环境和绿色建筑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周期性。如果将工程预算结构固定化和模式化,就会增加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和风险因素,从而导致安全隐患问题和风险因素得不到有效分解与处理,最终致使建筑工程造价的不合理性和不科学性。基于上述情况,建筑企业应该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与处理工程预算中的“量”与“价”的变动情况,并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和建筑工程周期变化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力求最大限度地将工程造价预算管理的功能与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总而言之,加强预算动态管理是有效提升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3新型绿色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分析 3.1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采用垂直化管理模式进行内部成本管理,但是这种模式比较复杂和繁琐,导致成本控制信息与相关数据在实时传递过程中出现较大误差与错误。针对上述情况,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扁平化”管理机制,确保成本控制信息和相关数据在第一时间内从施工现场传递给成本管理者。(2)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化和体系化的考核体系。成本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核心部分,是影响建筑企业经济效率是否得到有效发挥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使成本效率得到最大化发挥,就需要在明确管理任务与责任之后,将管理目标和考核指标进行分解与量化,力求最大限度地将成本控制管理任务与责任落实到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员工身上。与此同时,项目经理人在展开每项活动之前,需要分别与采购部门、组织部门和技术部门等不同部门之间签订相应的责任书,为构建体系化、科学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的成本管理体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做好工期成本控制工作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 介绍 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 )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方米,预计到 400 多亿平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 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汇总(完整)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汇总 目录 一、各种建筑造价分析表 (2) 1、全现浇结构住宅楼: (2) 2、全现浇结构板式小高层住宅楼: (2) 3、全现浇结构板式住宅楼: (3) 4、全现浇结构塔楼: (3) 5、框剪结构住宅楼: (3) 6、框剪结构商住楼: (4) 7、混合结构住宅楼: (4) 二、房地产建筑成本(按建筑平方米算) (5) 1、桩基工程(如有): (5) 2、钢筋: (5) 3、砼: (5) 4、砌体工程: (5) 5、抹灰工程: (5) 6、外墙工程(包括保温): (5) 7、室内水电安装工程(含消防): (5) 8、屋面工程: (5) 9、门窗工程(不含进户门): (6) 10、土方、进户门、烟道及公共部位装饰工程: (6) 11、地下室(如有): (6) 12、电梯工程(如有): (6) 13、人工费: (6) 14、室外配套工程: (6) 15、模板、支撑、脚手架工程(成本): (6) 16、塔吊、人货电梯、升降机等各型施工机械(约为总造价的5~8%): (6) 17、临时设施: (6) 18、检测、试验、手续、交通、交际等费用: (7) 19、承包商管理费、资料、劳保、利润等各种费用(约为10%): (7) 20、上交国家各种税费: (7) 21、设计费(含前期设计概念期间费用): (7) 22、监理费: (7) 23、广告、策划、销售代理费: (7) 24、土地费: (7) 25、土地税费与前期费: (8) 三、工程造价单方指标参考 (9) 1、普通住宅建筑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 (9) 2、普通多层住宅楼施工预算经济指标: (9) 3、施工功效: (10) 4、基础数据: (10) 四、工程成本测算方法 (10)

GB/T50378-2014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 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2.0.5再生水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 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介绍 自 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中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与环境保护,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中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中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 组内成员:葛云丽李轩潘敏慧胡珊林森 第一章绿色建筑的分析背景(葛云丽) 1.1绿色建筑定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人类在对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多的破坏,这些破坏正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人们逐渐认识到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于是绿色建筑的理念逐渐形成。绿色建筑的主要理念就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项资源;同时又要兼顾到对于环境将造成的影响。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2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背景 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营使用过程中,实施绿色建筑方案往往需要增加成本投入。绿色建筑能否为市场所认可和接受,关键在于其成本效益状况是否良好,即绿色建筑所产生的额外效益能否大于所支付的额外成本。作为绿色建筑的供求双方,开发商需要判断为实施绿色建筑方案而多付的成本是否能够在售房过程中得以回收,购房者也需要了解绿色建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所节省的运营成本是否大于购房时多支付的费用,双方只有在成本效益评价结果可行的前提下,才会对绿色建筑产生开发和购买意愿。由此可见,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成本效益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BREEAM、LEED、CASBEE等体系未涉及成本效益评价,GBTool 体系作为一个评价框架,虽提出要进行成本效益评价,但并未提出具体评价内容和方法。在英国建筑研究中心开发的Envest 和美国商务部标准技术研究所开发的BEES 等建筑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工具的最新版本中,增加了建设、维护和更换成本的计算功能实施绿色建筑方案而产生的成本,也未考虑绿色建筑在使用阶段产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因此,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成为当前绿色建筑评价研究中亟待加强的重要内容之一。 1.3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内容 绿色建筑是指在满足居住健康和舒适性要求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并减少对环境不良影响的建筑。在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采取节能、节水等措施,虽使设计和建设成本有所增加,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持续产生资源节约效益而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采取减少污染、生态保护与环境改善等措施,虽然增加了一定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但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减轻了所在地市政公用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的处理负荷,并通过改善建筑物理环境以及周边生态环境,使居住健康和舒适性要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因此,可将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指标分为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大类,建立绿色建

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 李翠

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李翠 发表时间:2019-10-18T10:54:15.1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李翠[导读] 摘要:新型绿色建筑工程是我国建筑研究领域通过不断地研究以及实践,满足我国实际建筑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型建筑理念。 天津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摘要:新型绿色建筑工程是我国建筑研究领域通过不断地研究以及实践,满足我国实际建筑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型建筑理念。新型绿色建筑工程的特点在于,首先,新型绿色建筑工程所使用的建筑材料都是绿色环保的,所有材料都可以实现回收再利用;其次,新型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整个施工流程都是满足环保要求的。所以,为了提高新型绿色建筑工程产生 的效益,需要从整个工程的造价预算以及成本控制入手,提高新型绿色建筑工程的收益率。关键词:新型绿色建筑工程;工程预算;成本控制新型绿色建筑工程作为我国绿色环保产业的排头兵,国家以及当地政府要将相应的协调辅助工作做到位,切实提高整个新型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整个新型绿色建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效率值。对于建筑行业中的所有企业而言,要切实做好相应的工程预算工作以及成本控制工作,从而切实提高整个新型绿色建筑工程的质量。首先,对整个新型绿色建筑工程的预算工作而言,先要对整个新型绿色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严密的分析,利用BIM技术搭建相应的建筑模型,从而确保完成建筑工程所需的资金和前期预算得到的资金相匹配。其次,对整个新型绿色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工作而言,要优化人员配置,根据整个工程的工程总量制定出严格的施工方案,并每天对工程的施工量进行统计,及时调整总的施工计划,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按时完成。 1新型绿色建筑工程的含义在工程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以充分利用资源,低能减耗,保护生态环境为最终目的,促进建筑行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顾名思义是以绿色为前提,在环保的基础上发展工程建筑。我国当今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求在工程建筑中,以绿色建筑工程为发展目标,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各大中小城市的建筑工程中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对节能的要求更高,这要贯彻于建筑工程具体实施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新型绿色建筑工程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的特点由于绿色建筑的目标是达到建筑的发展与人类、自然的发展相协调,因此,对于绿色建筑的工程造价包含了对工程所在地的选址(如采光通风效果好,环境绿化面积大,优良的水质,地理位置优越)、参与工程施工过程的各方、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方(以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设备为主)、绿色建筑所要求的节能环保(节水、节电、节能等)方面进行造价。由此可见,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同时也受到市场和环境的发展趋势影响。 3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算分析 3.1加强工程造价预算人员培训力度从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工作进行分析可发现,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工作自身具有一定的技术性与复杂性等特征,因此对预算编制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要求也会高出很多。与普通的建筑工程项目相比,新型绿色建筑不管是在材料的选择上还是施工技能方面,整个过程所使用的都是新型节能材料,这就要求预算工作人员自身不但要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还要系统性地了解关于绿色建筑结构与投资控制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施工单位须重视预算工作人员法律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其目的是为保证绿色建筑施工的质量,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稳定开展。 3.2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建筑工程施工调查报告研究。从建筑工程预算管理人员的角度来看,规范、合理的完成工程预算、工程前期等工作是保证有效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最不能缺少的一部分。首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上调查、实地勘察等方式来了解施工现场与周边的情况,如临时基础性设施建设、临时水电布置或临时工棚建设等。要了解工程设计图纸内容。了解工程设计图纸内容不仅仅是工程预算部门人员的任务,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的工作人员也都必须按照设计图纸上的内容来展开工作,这也是保证工程施工安全与质量的关键因素。 3.3重视预算动态管理从宏观角度来看,工程预算管理并不是针对某一固定数字,而是随着社会环境与绿色建筑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工程预算管理自身也具备一定的周期性与阶段性。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施工单位把工程预算结构变得模式化,则会很大程度的提升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隐患,让风险因素变得越来越密集,从而导致安全隐患等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处理,造成建筑工程造价的不合理与不科学。要想避免上述问题,施工单位就应该从多角度、全方面入手来分析工程预算中的变化,即“量”与“价”的变动情况,然后结合市场实际情况与工程变化来制订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目的是为了发挥出工程造价预算管理的价值和优势,从而保证后续工作的稳定开展。 4成本控制工作开展的分析 4.1完善工程监督体制对新型绿色建筑工程中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而言,要切实提高实际施工中相应监督体制的完善工作。新型绿色建筑工程施工工期是影响整个新型绿色建筑工程实际成本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压缩整个新型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可以实现对整个新型绿色建筑工程成本的精确控制,完善工程监督体制,对整个施工团队施行严密的监督,确保每天实际的施工量以及施工质量,和施工方案计划一样。 4.2优化人员配置。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模式是将整个施工团队划分为一定数量的小组,然后分小组进行具体项目的施工。但是由于各个施工项目的难度以及任务量是不一样的,而且实际施工过程中还会受到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所有统一化分配,统一化管理的施工模式无法满足新型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需求,从而无法实现对整个新型绿色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所以,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可以在整个施工团队中抽调5名技术全面,具备一定管理协调能力的技术人员组成管理部队,每天负责支援各个施工团队,从而确保整个新型绿色建筑工程的工期以及质量不会因为人员配置的原因而受到任何影响。结语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得建造与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得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得50%以上得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得50%左右;与建筑有关得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得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得40%。 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得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与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与高效得使用空间,与自然与谐共生得建筑。绿色建筑就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得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得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得研究,许多国家与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与评价体系,有得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与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得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与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得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主要内容就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就是具有中国特色得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与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得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就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得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得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得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得意义。 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得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得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得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得具体要求。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号得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借鉴国外同类标准,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开展了《标准》试评工作,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与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得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各大指标中得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三类。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得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得项目。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与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得指标要求。 绿色建筑得必备条件为全部满足《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按满足一般项与优选项得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展

中国经贸导刊资源环境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发展探析 文孙海玲刘会晓 摘要:我国在2006年6月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本文首先对中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了比较。继而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当改进的方向,对推进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完善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IEEDGBToolCASBEE 一、前序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①。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建筑能耗占到了总能耗的27.5%。因而唤起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关注,在建筑领域开展绿色建筑的实践有着深刻的意义。 近年来,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 继推出了各自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框架,其中第一代是以美国为代表的 IEED(LeadershipinEnergyEnviron- mentalDesign),第二代是以加拿大为 代表的GBTool(GreenBuildingTool); 第三代是以日本为代表的CASBEE (ComprehensiveAssessmentSystemfor BuildingEnvironmentalEfficiency)②。 2006年6月,我国颁布了《绿色 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2006),这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发 展实现了新的跨越。如何借鉴国外 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修正和完善我 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本文在对 中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分 析的基础上,对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 准的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中 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当改进的方 向,对于推进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的完善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中国和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 系的比较分析 (一)评价对象 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 评价指标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 其中公共建筑主要针对办公建筑、商 场、宾馆等,是由政府组织和社会自 愿参加的行为。 相比较而言,美国、加拿大和日 本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的评价 对象划分得更加详尽、细致,尽可能 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如美 国的IEED将评价指标分为新建建 筑、楼宇改造工程、商业内部装修、建 筑主体和维护结构、住宅评估、社区 规划与发展评估;加拿大的GBTool 将评价指标分为办公建筑、集合住 宅、学校建筑和工业建筑;日本的 CASBEE将评价指标细分为新建建 筑、既有建筑、短期使用建筑、改建建 筑等,评价对象更广泛,且政府措施 强硬。 (二)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内 容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 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 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 (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 (公共建筑)等内容组成。 美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包括 场地设计、水资源、能源与环境、材料 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创新设计等 内容;加拿大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包 括能源和资源消耗、环境负担、室内 环境质量、设施质量、经济性能、绿色 2012年12月中107

工程造价常用数据

工程造价常用数据 1、一般的框架结构中的混凝土用量可以按“建筑面积*0.22”得出,即一个标准层的折算厚度在550px左右; 2、框架结构的含钢量暂按每m2含钢量60kg计(暂时不考虑影响各建筑物含钢量的因素)。 3、综合上面的数据:每立方混凝土的含钢量=1/0.22*60=273kg。 12墙一个平方需要64块标准砖 18墙一个平方需要96块标准砖 24墙一个平方需要128块标准砖 37墙一个平方需为192块标准砖 49墙一个平方需为256块标准砖 计算公式: 单位立方米240墙砖用量1/(0.24*0.12*0.6) 单位立方米370墙砖用量1/(0.37*0.12*0.6) 空心24墙一个平方需要80多块标准砖 一、普通住宅建筑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 1、多层砌体住宅: 钢筋30KG/m2 砼0.3—0.33m3/m2

2、多层框架 钢筋38—42KG/m2 砼0.33—0.35m3/m2 3、小高层11—12层 钢筋50—52KG/m2 砼0.35m3/m2 4、高层17—18层 钢筋54—60KG/m2 砼0.36m3/m2 5、高层30层H=94米 钢筋65—75KG/m2 砼0.42—0.47m3/m2 6、高层酒店式公寓28层H=90米 钢筋65—70KG/m2 砼0.38—0.42m3/m2 7、别墅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介于多层砌体住宅和高层11—12层之间以上数据按抗震7度区规则结构设计 二、普通多层住宅楼施工预算经济指标 1、室外门窗(不包括单元门、防盗门)面积占建筑面积0.20—0.24 2、模版面积占建筑面积2.2左右

3、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0.4左右 4、室内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3.8 三、施工功效 1、一个抹灰工一天抹灰在35平米 2、一个砖工一天砌红砖1000—1800块 3、一个砖工一天砌空心砖800—1000块 4、瓷砖15平米 5、刮大白第一遍300平米/天,第二遍180平米/天,第三遍压光90平米/天 四、基础数据 1、混凝土重量2500KG/m3 2、钢筋每延米重量0.00617*d*d 3、干砂子重量1500KG/m3,湿砂重量1700KG/m3 4、石子重量2200KG/m3 5、一立方米红砖525块左右(分墙厚) 6、一立方米空心砖175块左右 7、筛一方干净砂需1.3方普通砂 一点不同观点: 1、一般多层砌体住宅:钢筋25-30KG/m2,其中经济适用房为16--18KG/m2. 2、一般多层砌体住宅,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0.5--0.7。 3、一般多层砌体住宅,模版面积占建筑面积1.3--2.2,根据现浇板多少、柱密度变化很大。

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及成本控制探讨 韩超

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及成本控制探讨韩超 发表时间:2019-03-27T11:57:19.5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作者:黄笑梅韩超[导读] 摘要:现阶段,绿色湖南建设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绿色建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需要企业能够牢牢把握发展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摘要:现阶段,绿色湖南建设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绿色建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需要企业能够牢牢把握发展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基于此,加强工程成本把控,提升企业效益,促进企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成本控制引言:新型绿色建筑工程的建设对象,包括绿化景观、风景园林及楼宇建筑等,通过低碳节能的环保方式,使室内与室外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平衡关系,从而促进生态建筑的发展,并有效提高新型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通过对新型绿色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能够有效实现绿色建筑的施工质量,推动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建筑工程中成本与造价的特点 在建筑工程中,对其进行成本控制与造价预算能够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对节能环保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成本控制的特点 成本控制的主要特点为随着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渐增多,对其管理也会逐渐增加难度,与其相对应的管理因素也会变得多样、复杂起来,这对工程的建设是不利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绿色建筑工程项目比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要求较高,因要保证此工程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所以在此工程项目中需要思考的因素随之增多,所涉及的内容增多,造成此新型工程项目比传统工程项目难度更高,形成更复杂的局面。比如在施工过程中,面临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需要开拓更多的土地资源,使得增加了成本。在此工程中,需要考虑采光、环保材料、植物、地形等因素,必须增加工程项目的资金,才能够顺利的完成绿色建筑工程项目。 (二)造价预算的特点 因绿色建筑工程难度增加,相对应的造价因素也会随之增多。在此工程项目中,工程造价主要包含工程材料选配方面的造价和工程施工方面的造价。此工程项目需要考虑周边的绿化、交通情况以及选址方案,所以在造价方面应做更具体的预算。 二、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分析 从初期建设角度来说,绿色建筑成本与普通建筑相比,其成本要高出10~20%,若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说,绿色建筑在节水节电等方面,所节省的成本,将远超建设成本,能够获得较高的效益。随着绿色建筑不断发展,建筑成本有望不断降低,而现阶段建筑企业若想不断发展,则需要加强工程造价预算分析,以强化成本控制,获得更高的效益。 (一)树立绿色观念 绿色理念提倡节能、节地、节材等,开展绿色建筑建设,强化成本控制,需要相关人员转变思想观念,能够从长远发展角度思考,转变绿色建筑建设成本高的思想,能够树立长远效益观念,通过强化工程预算管理,实现成本控制,降低绿色建筑工程成本。对于绿色建筑的成本控制,要从工程全过程入手,做好预算分析,加强成本控制力度。 (二)应用先进技术 建筑工程建设若想达到绿色建筑建设标准,要结合运用各类节能环保技术与手段,通过优化建筑结构,降低建筑碳排放量,控制施工污染问题,做好环境保护等工作,来具体实现,因此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的难度有所增加。针对此问题,可应用先进技术,借助技术的支撑,加强工程造价预算分析,提高成本控制。譬如:利用BIM技术与工程造价预算分析软件等,来提高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效率。利用BIM技术,进行工程仿真设计,优化建筑形体与楼距等,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通过虚拟施工,能够避免施工碰撞,利用动态数据库,能够了解建筑用水量,明晰用水损失具体原因,实现节水目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绿色建筑后期效益的生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工程建设成本的节约,提供了技术保障。在工程成本控制方面,通过在模型中,输入材料信息,实现材料全过程动态跟踪,能够避免材料浪费,借助数据统计模块功能,准确预估材料用量,优化材料分配,极大程度上能够实现成本节约,提高成本控制效率。 (三)重视生命周期成本预算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开展绿色建筑建设,要从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出发,准确的预估成本,实现从立项到建筑投入使用全过程的成本预算分析,做好全面把控。对于绿色建筑建设成本控制工作来说,可以通过合理运用施工技术或者管理手段等,节约建设资源,减少资源浪费,进而加强成本控制,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益。这需要相关人员的相互配合,从设计阶段与预算环节,做好成本把控,力求实现工程建设效益最大化[1]。 三、绿色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加强合同管理 开展绿色建筑施工时,需要加强合同管理,避免发生合同意外,造成经济损失。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合同资料收集与整理,做好材料保存,以强化工程合同管理。同时要明确工程变更索赔各项内容,做好索赔资料收集与整理,以保障发生索赔问题时,能够强化成本把控。除此之外,需要加强施工变更管理,发挥施工监理人员的作用,做好变更各项问题的处理,避免由于设计变更,造成工程造价变动。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施工管理规范,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强化施工风险管控,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避免质量问题与进度问题等,造成工程造价变动,增加建筑成本。 (二)健全成本管理制度部分建筑企业采取垂直化管理方式,在成本管控方面,难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实时性,给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急需构建“扁平化”管理机制,通过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将施工信息及时传递给工程造价相关管理人员,及时明确施工情况,做好工程造价把控工作。同时需要完善管理层次,明确考核指标,加强事前成本控制,科学制定成本控制目标,量化工程造价管理目标,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形成全员负责的态势[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