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一、写作的时代背景

(一)写作目的

①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

②为了批判当时国民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一些错误观点,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马克思在《导言》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错误观点,认为物质生产总是一定社会性质下的生产,生产、消费、分配、交换式物质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时这四个环节的起点,并以生产为出发点论述了生产与消费、分配与交换的一般关系。

(二)写作意义

《导言》是马克思留下的唯一的一篇系统论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文章。它对于当代解读马克思主义文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导言》提出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指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还是指生产关系呢?在生产、分配、交换之间如何认识生产要素与分配之间的关系,仍是当代值得研究的一些问题。

二、内容简介

一、生产

这一节的中心是批判国民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的错误观点,论述了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主要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对象和本题。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

政治经济学研究物质生产,就必须研究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生产关系),研究生产交换中的个人就不能脱离社会性质来谈个人,而斯密、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虽然也把物质生产作为研究出发点,但是他们不顾生产的社会性质,而把生产理解为单个人的孤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的生产。这种“孤立的个人”是一种虚构,其旨趣无非是企图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说成是自然的永恒的生产。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特殊生产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脱离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而空谈“生产一般”,其目的是要证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谐与永存。但是“政治经济学不是工艺学”,它不是研究一个个特殊生产部门,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的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总体中活动着的物质生产,从而揭示社会经济学运动的一般规律。

(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本题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即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

“现代资产阶级生产——这种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生产的一般规定是存在的。政治经济学如果停留在这些抽象要素,那就不可能理解任何一个现实的历史的生产阶段。政治经济学可以研究作为合理抽象的生产一般,但这不是主要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本题是“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

二、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

这一节的中心是考察了社会生产内部结构,分析了社会生产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个体的研究了生产的现实运动及其规律。

引论:社会生产是一个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组成的有机统一体。生产制造出适合需要的对象,分配依照社会规律决定个人分配这些产品的比例,交换依照个人需要把已经分配的东西再分配,最后,在消费中,产品脱离这种社会运动直接变成了个人需要的对象和仆役,供个人享受而满足个人的需要。因而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社会生产就是这样一个在总体性中活动着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而资产阶级经济学“正规的三段论法”是“生产是一般,分配和交换是特殊,消费是个别,全体由此结合在一起”。马克思分析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生产和消费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式辩证的,把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割裂和等同都是错误的。

①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生产直接也是消费:一方面表现为劳动力的消费,另一方面表现为生产资料的消费。消费也直接的表现为生产:一方面在消费生活中的消费品中,“人生产自己的身体”恢复体力,即通过消费生产出体力。另一方面在消费生产资料的同时生产出新产品。

②生产和消费互相依存、互为中介、互为手段。生产中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消费也是生产的终结,消费为生产提供目的需要和内在对象,消费为产品创造主体,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所以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

③生产和消费互相生产,互相创造对方。“两者的每一方由于自己的实现才创造对方,每一方是把自己当做对方创造出来。”消费生产着、创造着生产,生产生产出消费。

(二)生产和分配

批判了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三位一体”的分配理论和分配决定论,阐述了生产决定分配的原理。

①批判了“三位一体”分配理论,阐明了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的原理

“三位一体”说的实际观点是,土地带来地租,劳动带来工资,资本带来利息和利润。换言之,资本就是利息和利润的源泉,资本决定了一切分配形式。

首先,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不是利息和利润的源泉的观点。资本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不变资本不会为资本带来任何利润和利息,作为生产要素的可变资本才会带来剩余价值,从而转化为利息和利润。资本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息和利润,并用其中一部分当做追加资本进行扩大再生产,因而利息和利润又是“资本再生产方式”。所以笼统的说资本带来利润和利息是片面的,它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其次,劳动是否带来工资。劳动与工资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在奴隶社会,劳动不是雇佣劳动也就没有工资。劳动只有成为了雇佣劳动雇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力的价值才以工资的形式参与产品分配,实际上雇佣工人在剩余时间所创造的劳动力创造的劳动力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因而一方面说任何劳动都会带来工资不符合历史事实。另一方面说工资是劳动的报酬也是不十分准确的。

再次,说土地带来地租即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资本主义的实际。地租本质上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它同利息和利润一样,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所以“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只表现在生产要素的背面”。分配的结构完全取决于生产的结构。

②批判了分配先于生产的理论,阐述了生产决定分配的原理

庸俗经济学认为“分配表现为产品的分配”。这是最肤浅的理解。分配包括两种分配,即生产要素的分配和产品的分配。产品的分配显然只是分配的结果。在这里要具体分析的是生产要素,如生产工具的分配,社会成员和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的起始阶段首要要按一定的生产关系进行非配,即什么素质的成员安排在什么样的生产部门干什么,什么样的生产资料为社会成员的哪些人所占有等等。以这种生产条件和前提的分配就形成了生产要素的结合形式。所以说它决定了生产的结构。人们只有在这种生产结构中才能生产出课分配的产品,可见生产要素的分配不是先于生产的分配,而是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属于生产本身内部的问题。这种生产要素的分配在本身内部不断的改变,也不断的改变着产品的分配。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等社会的几种情况,这些情况从形式上看,似乎是分配先于生产。但实质上并不是分配先于生产,而是上产先于分配,生产决定分配,一定分配方式决定于一定的生产的方式。

(三)最后,交换和流通

这一节的中心是论述交换作为生产的要素包含在生产之内。

从交换的内容来看,主要有四种。但是实际上他们都是由生产决定的,因为如果没有生产就没有生活资料可以供交换。

总之,生产既支配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即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间的一定关系。但是,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如,党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增大。可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等同的,他们构成了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他们的差别是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社会再生产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因而离开一定社会性质去谈物质生产,割裂生产、消费、分配、交换四个环节的内在联系是错误的。

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导言》总结了政治经济学的形成过程,第一次系统的论述哦了政治经济学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两种方法

任何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都必须经历两条彼此相连而又相互区别的认识道路,即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具体——抽象——具体)。马克思在这里说“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

第一种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方法。它是马克思以前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他包括亚当斯密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大体上符合正确的认识路线,但它很大程度上时是自发的,因为他始终受到经验主义方法的困扰这种方法所说的“完整的表象”是指感性的“具体”和经验的“实在”。他从感性“具体”出发经过分析把直观和表象中的具体变为越来越稀薄的抽象,指导得出一些最简单的规定。这种感性具体到抽象的道路是科学认识的经验认识阶段,处于直观和表象的初级加工阶段。这种方法似乎是正确的,但仔细考察起来这是错误的。因为不是科学的抽象,把本职的属性也抛开了,抽象就是空洞的,那就什么也不是了。

第二种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这是马克思视为科学上的正确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不否定从感性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而且还应该有目的的把表象的具体加工成抽象的规定,使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认识获得正确的起点。不通过的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它是指从感性具体到抽象加工成的简单规定,按照其内在的固有联系在思维中的再现视为具体的整体。这里“具体”不是感性的具体,而是思维中具体,它是许多规定性的综合,因为是多样性的综合。

(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

首先,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和继承。从抽象到具体是马克斯研究现实经济关系具体再现经济关系的一种方法。而黑格尔却把从抽象到具体看作是纯思维的自我运动,是思维本身的产生过程。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方法的唯心主义消极因素,把抽象到具体的方法看作是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

其次,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思维进程与现实的历史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三)人体剖解对于猴体剖解是一把钥匙。反过来低等动物身上表现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经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因此资产阶级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为研究古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供了钥匙。

(四)在研究经济范畴时应坚持唯物辩证法原则

首先,必须唯物的把握好对象性的客观性。无论在现实中或在头脑中,主体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这些都是既定的、客观的。从客观经济关系出发而不是从主观主罚。

其次,辩证的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揭示其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关系。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不要把经济范畴按历史上产生的先后在次序来安排,而是要按照各个范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相互作用来安排,按照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结构来建构。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关系。

思考题:

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

2、《导言》是怎样论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的?

3、《导言》是怎样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研究方向?

4、《导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何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读书报告

《政治经济学批判》读书报告 马克思从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就有意识地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展开了批判。从国民经济学的前提出发,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事实出发,马克思找到了打开资本主义社会秘密的钥匙,即通过对劳动、私有财产的批判,将其与资本、工业的现实关联揭示出来。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巨大的工程,描述并阐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动力、运行方式和内在逻辑,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中揭示导致其自我解体的力量,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寻找这一文明的根本缺陷,并在其内部发现了构成资本主义解体的根本矛盾和促使共产主义生成的革命因素,把共产主义的潜在趋势和可能面貌呈现出来,从而使资本主义的历史限度自行绽开,以此构成了对资本主义的决定性批判。一方面,马克思从哲学基础的存在论变革这一原则高度切入政治经济学领域,哲学本体论上的改弦更张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坚实基地。作为新的实证科学的典范,政治经济学批判把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为展开理论研究的哲学基础,“现实的人”作为马克思的理论出发点,使整个政治经济学批判能够突破现代意识形态的限制,而立足于社会现实、社会关系、交往活动等人类的生存根基之上。与此同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各种现实关系的社会一历史规定性进行了去范畴、去概念的清洗还原,揭示出其现存的社会关系不是逻辑先在的,而是在历史运动中通过人们的感性交往活动被创生出来、并且不断改变着的。劳动与资本在社会一历史的现实基地上是内在关联的,劳动作为私有财产的主体性本质,资本作为私有财产运动

的感性表现,从根本上说,都是在历史运动中生成的社会关系,资本作为抽象劳动的积累,其生命力就在于不断的自我增殖和扩张,这同时又是一个推动现实社会关系发生改变的活动过程。 另一方面,就研究方法而言,表面看来马克思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们的学生,是经济形式分析、抽象演绎法的拥护者,但事实上马克思与经济学家们存在着本质差别,这一原则差别是通过将辩证法贯彻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中而实现的。在政治济学批判中辩证法的革命性和批判性得到了张显,正是由于马克思将科学的方法论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基之上,进而划定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资本主义经济学之间的界限,从而使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真正的实证科学得以确立,使辩证法成为普遍适用于研究历史科学、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的唯物主义方法。就此而言,唯物史观的创立和科学方法论的确立是相互呼应的两个方面,并且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现出来。马克思从社会一历史视域出发来研究政治经济学,从而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及其历史限度进行了最关本质的揭示,这一原则和基础的定向使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研究方法上完全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以及后来的经济思想流派,就像马克思本人所说的,他旨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往,《资本论》一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就此而言,立足于社会现实的基地,马克思的研究方法要比经济学家们更具有综合性、整体性,从而便具有了批判的原则高度,与此同时,政治经济学批判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思想。马克思通过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方法对政治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习题范文

第一章导言 第一题:判断题 1.如果社会不存在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 2.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 ) 3.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 4.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然定的,永远无法增加。( ) 5.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 6.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 ) 7.经济学根据其研究范畴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 8.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 9.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10.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 ) 1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 12.经济学按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 13.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 14.规范经济学的结论以研究者的阶级地位和社会伦理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论。( ) 15.如果供给的价格弹性等于零,供给曲线将是一条垂直线。( ) 16.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导致它的供给量变化,但不会引起供给的变 化。( ) 17.在商品过剩的情况下,卖者之间的竞争会压低价格;在商品短缺的情况下,买者之间的 竞争会抬高价格。( ) 18.商品短缺所带来的价格变化,会进一步导致短缺数量的增加。( ) 19.在供给和需求同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供给增加的幅度大于需求增加的 幅度,均衡价格将下降。( ) 20.假定供给不变,需求的减少将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和均衡交易量的增加。( ) 2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将引起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 ) 22.需求的价格弹性和需求曲线的斜率在数值上一定相等。( ) 23.需求的价格弹性为零意味着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 24.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无穷意味着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 25.假如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那么任意两点间的需求弹性一定不等。( ) 2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能增加总收益。( ) 27.卖者提高价格可能会增加总收益。( ) 28.卖者降低价格肯定会减少每单位商品的收益。( ) 29.农产品的需求一般来说缺乏价格弹性,这意味着当农产品价格上升时,农场主的总收益 将增加。( ) 30.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收入弹性随着买者收入的增加会发生变化。( )

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有感

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有感 一、导语 马克思于1859年6月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连同这篇《序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马克思自称《序言》是他多年经济学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恩格斯在1859年8月对此发表的书评中指出,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对于经济学,而且对于一切历史科学(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都是历史科学)都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只要进一步发挥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伟大的,一切时代中最伟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正是在这篇《序言》中,马克思对运用到人类社会和人类社会史的唯物主义原理作了周密的说明。在这篇《序言》里,马克思叙述了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艰苦探索的历程,其中包括对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实质所作的经典概括。它是我们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文献,具有独立的科学价值和巨大的理论意义。 二、文章背景介绍 1857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曾经预示着无产阶级新的革命运动的临近,马克思决定在无产阶级革命洪水到来之前完成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原理的创建,他夜以继日勤奋研究,发狂似地通宵总结他的经济学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1858年8月到1859年1月,马克思对他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写了这篇著名的序言,于1859年6月出版。 三、主要内容介绍 《序言》的基本思想是阐明“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它表现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从而揭示了社会形态历史更替的一般规律。《序言》共七段,分三个部分,一是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的次序和方法,二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经过和结论,三是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综合来看,《序言》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方面叙述了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另一方面经典式地揭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内容。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马克思透过各种社会现象,发现了一个简单的,但却长期被人忽视的事实。这就是:无论在哪一个社会当中,人们都必须首先解决了吃喝穿住的问题,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哲学、宗教等活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没有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就不可能有其他种种社会活动,也不会有社会历史。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把人同自然界联系起来,形成生产力系统,同时也使人发生一定的联系,形成生产关系系统,派生出社会的上层建筑,并且由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产生出政治法律思想,以及道德、哲学、科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形式。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中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矛盾的实际能力,是影响和改造自然并使它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是社会存在的首要因素。 2、社会历史变化发展过程的基本内容

怎样上好第一节英语课

怎样上好第一节英语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上第一堂英语课之前,大部分小学生对英语“白纸一张”,一无所知。因此,老师如果上好了这第一堂课,将极大地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常言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做好这“良好的开端”呢? 一课前准备 小学生学习欲强、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非常的感兴趣。但由于自出生之日起,学生已习惯听到中国话,看到中国字,突然让他们学习一个陌生的语言,他们会用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个学习呢?这就要看老师如何在第一堂课上对学生怎么引导了。在这当中,英语教师的形象又显得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对英语教师有一个独特而鲜明的印象,上第一堂英语课之前,老师一定要精心打扮一番。男教师可以带上领带,西装革履,走起路来要有“绅士风度”,有时甚至可以准备一个英式的“文明棍”,俨然一副老外的派头。这样,当你一走上讲台学生便会一下子给吸引住了。“亲其师而善其道。”学生对你这个教师感兴趣了,就会对你所教的这门学科感兴趣。除了穿着之外,教师还要准备英语课常用的录音机,磁带挂图,卡片等教具,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课特有的“气味”。 二开场白 千万不要因为你的学生听不懂英语就来个中文的开场白,你要从一开始就让你的学生习惯于听英语,如果学生不懂,你可以尽量通过体态语,动作,表情等让学生理解你的话,但尽量不说中文,就仿佛你是一名外籍教师来中国上课时一样,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要学会“卖关子”,越是让人不明白的事就越能吊起人的口味。一走上讲台,你就说:“hello! boys and girls!”“class begins.”等来组织教学,然后自我介绍,“(i’m mr…(或i’m miss…)”学生听不懂没关系,用手势,表情,再通过反复演练让他们理解。如果课后有学生问你“你上课讲的那都是些什么呀?我们一句也听不懂。”你可以告诉他,“那就是你们要学习的‘英语’!”这说明你已经激发起他们的兴趣了. 三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的介绍 光有学习英语的兴趣还不行,在一开始,你就要让学生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以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只有让学生动机明确了,他们的兴趣才会持久。通常老师在上第一堂英语课的时候,就应向学生介绍这样一些知识:1、英语的发源地和应用地区;2、国际通用语言比较;3、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与学习英语的必要性;4、英美文化发展与成就。当然,在介绍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时,也不要忘了肯定中国的文化成就,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向学生指出,正是由于热爱自己的祖国,为了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好,我们才要学好英语,以吸取别人的经验来建设自己的国家。 四必要的学习纪律和课堂纪律的强调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卢国维 一、写作的时代背景 (一)写作目的 ①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 ②为了批判当时国民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一些错误观点,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马克思在《导言》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错误观点,认为物质生产总是一定社会性质下的生产,生产、消费、分配、交换式物质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时这四个环节的起点,并以生产为出发点论述了生产与消费、分配与交换的一般关系。 (二)写作意义 《导言》是马克思留下的唯一的一篇系统论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文章。它对于当代解读马克思主义文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导言》提出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指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还是指生产关系呢?在生产、分配、交换之间如何认识生产要素与分配之间的关系,仍是当代值得研究的一些问题。 二、内容简介 一、生产 这一节的中心是批判国民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的错误观点,论述了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主要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对象和本题。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 政治经济学研究物质生产,就必须研究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生产关系),研究生产交换中的个人就不能脱离社会性质来谈个人,而斯密、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虽然也把物质生产作为研究出发点,但是他们不顾生产的社会性质,而把生产理解为单个人的孤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的生产。这种“孤立的个人”是一种虚构,其旨趣无非是企图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说成是自然的永恒的生产。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特殊生产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脱离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而空谈“生产一般”,其目的是要证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谐与永存。但是“政治经济学不是工艺学”,它不是研究一个个特殊生产部门,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的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总体中活动着的物质生产,从而揭示社会经济学运动的一般规律。

小学英语课可以分为五个教学基本环节

小学英语课可以分为五个教学基本环节: (1)课前准备(Warming up) 这一阶段包括课前准备,复习旧知识等; (2)呈现新知(Presentation)也就是导入阶段,包括和学生互动,新语言的导入等; (3)语言练习(Practice)包括新语言的呈现、详细讲解、操练等; (4)语言的实际应用(Production)这一阶段是新语言的练习,巩固,延伸到应运; (5)小结(Summary)加强学习,让学生全面掌握新语言。 课堂教学环节活动设计如下: 一、热身复习 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部交响乐要有摄人心魄的序曲,一出戏要 有引人入胜的序幕,一篇文章要有好的开头。同样,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老师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思维进入兴奋状态,迅速进入学习轨道,是这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新课伊始,我常常运用唱英语歌曲、朗诵韵律儿歌(chant)、TPR热身操、日常问答等方式。 教学活动(一) 1 歌曲方式: 小学生的自控力不高,有意注意不够集中。PEP教材的编排充分考虑了小学生这个学习心理特点,在每个单元的后面穿插了一两首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易于上口的英语儿歌。当音乐响起时,学生一听到自己熟悉的曲目,注意力马上会集中到那个歌曲中去。这样不但营造了英语学习的氛围,而且在集中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的同时,也增强了语言的记忆力。如在教授四年级下册Unit 6《At a farm》新单词时,老师与学生共同唱〈〈Old Macdonald〉〉,并且加上一些动作。在唱的过程中,很多动物单词便已铭记在心中,而且学生的兴致很高,真正做到了在学中乐,在乐中学的效果。 2游戏的方式: 游戏中的学生是自由放松的,游戏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同时又达到了学习英语的目的,大大增强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善学、乐学、好学。例如,在教授五年级下册Unit 4《What are you doing》时,由于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动词的现在分词,我在课前请个别学生来台上表演动作,如“drawing pictures, cooking dinner”等,再让下面的学生利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I am…”进行操作训练。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每个学生都踊跃参与到了学习中去 3 自由对话热身法 英语是一种语言的学习,小学阶段更侧重于“听、说”的训练,强调的是实际交际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而是要通过书本上的知识,能在生活上运用,能够说出来。英语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语境,而课前的热身活动正是一个英语口语训练的平台。当然,我们的英语对话应该建立在本单元的所学知

经济学第一章导言答案

第一章导言 一、名词解释 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人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而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有时也被称为价格理论,主要研究个体消费者,企业,或者产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生产和收入分配。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理性人 经济学里,“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通常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纪人”。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人”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二、是非题 1、(是)如果社会不存在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2、(非)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 3、(非)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4、(非)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然定的,永远无法增加。 5、(非)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马克思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一点:马克思正是在古典经济学停留于事实和现象的地方继续向前推动,实现了对实证主义的批判性超越,理解这个点,对于理解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独特的语境和路径极为关键。众所周知,马克思走 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道路与他对黑格尔式思维方式的抛弃和批判密切 相关。黑格尔哲学虽然开辟了一条走向现实事物的道路,但终究是流 于抽象的,在某种意义上,黑格尔哲学体系越是完善,它对事物的歪 曲就越是严重,因为体系的完善仅仅来自于逻辑的考虑,而非对现实 事物考察的结果。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哲学的工作不是使思维体 现在政治规定中,而是使现存的政治规定消散于抽象的思想。哲学的 因素不是事物本身的逻辑,而是逻辑本身的事物。不是用逻辑来论证 国家,而是用国家来论证逻辑”。⑨所以,当马克思经过对物质利益 问题的苦恼和疑问之后,开始抛弃那种让现实适合思辨、让事物适合 观点的思维方式,而转向了对现实事物的直接把握,马克思开始走一 条与黑格尔思辨哲学完全相反的道路:不是从观点和体系出发,而是 从现实生活出发,这条道路便是政治经济学的道路。不过,实证主义 研究方法并不当然地等同于“从现实生活出发”,因为马克思发现古 典经济学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根本无法揭示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例 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从古典经济学的各个前 提出发,并采用它的语言和规律,但最后却得出了与它截然相反的结论。古典经济学极为重视经济事实,像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互相分离,工资、利润和地租的互相分离,都是确定无疑的事实,所以被古典经 济学当作理论前提,但是古典经济学仅仅囿于经济事实的范围来说明 经济规律,并把资本家的利益作为不可触犯的最高原则,从来不曾说 明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分离以及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分离是如何产生的,由此也就导致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等更为真实的经济事实的掩盖。试举一例,按照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劳 动的主体理应享受产品,不过同样按照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劳动者只

如何上好第一节小学英语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上第一堂英语课之前,大部分小学生对英语“白纸一张”,一无所知。因此,老师如果上好了这第一堂课,将极大地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常言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做好这“良好的开端”呢?通过对小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和本人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所得,我摸索出了一个上好小学英语第一堂课的教学模式,如下: 一课前准备 小学生学习欲强、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非常的感兴趣。但由于自出生之日起,学生已习惯听到中国话,看到中国字,突然让他们学习一个陌生的语言,他们会用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个学习呢?这就要看老师如何在第一堂课上对学生怎么引导了。在这当中,英语教师的形象又显得非常重要。 为了让学生对英语教师有一个独特而鲜明的印象,上第一堂英语课之前,老师一定要精心打扮一番。男教师可以带上领带,西装革履,走起路来要有“绅士风度”,有时甚至可以准备一个英式的“文明棍”,俨然一副老外的派头。这样,当你一走上讲台学生便会一下子给吸引住了。“亲其师而善其道。”学生对你这个教师感兴趣了,就会对你所教的这门学科感兴趣。除了穿着之外,教师还要准备英语课常用的录音机,磁带挂图,卡片等教具,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课特有的“气味”。 二开场白 千万不要因为你的学生听不懂英语就来个中文的开场白,你要从一开始就让你的学生习惯于听英语,如果学生不懂,你可以尽量通过体态语,动作,表情等让学生理解你的话,但尽量不说中文,就仿佛你是一名外籍教师来中国上课时一样,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要学会“卖关子”,越是让人不明白的事就越能吊起人的口味。一走上讲台,你就说:“Hello! Boys and girls!”“Class begins.”等来组织教学,然后自我介绍,“(I’m Mr…(或I’m Miss…)”学生听不懂没关系,用手势,表情,再通过反复演练让他们理解。如果课后有学生问你:“你上课讲的那都是些什么呀?我们一句也听不懂。”你可以告诉他,“那就是你们要学习的‘英语’!”这说明你已经激发起他们的兴趣了。 三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的介绍 光有学习英语的兴趣还不行,在一开始,你就要让学生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以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只有让学生动机明确了,他们的兴趣才会持久。通常老师在上第一堂英语课的时候,就应向学生介绍这样一些知识:1、英语的发源地和应用地区;2、国际通用语言比较;3、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与学习英语的必要性;4、英美文化发展与成就。当然,在介绍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时,也不要忘了肯定中国的文化成就,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向学生指出,正是由于热爱自己的祖国,为了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好,我们才要学好英语,以吸取别人的经验来建设自己的国家。 四必要的学习纪律和课堂纪律的强调 纪律是学习的保障。学习英语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此,除了兴趣和动机以外,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坚忍不拔的学习意志。英语老师要在一开始就订立几条学习纪律,比如,每天什么时候读英语、什么时候背单词等等,使学生的学习不致成为“一头热”行动。此外,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告诉学生学习英语是个漫长而又艰苦的活动,需要顽强的意志来支配自己的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胜不骄败不馁”等等。由于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纪律是增强学生意志的必要手段。从一开始就注意学生意志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活动的持久性和高效性。 五英语文化的幽默性与唯理性的介绍

读《政治经济学批判》有感

读《政治经济学批判》有感 马克思的《资本论》,全面的阐述了资本主义的出现、发展、衰落和必然走向灭亡的整个过程,而《导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即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第一次做了说明。阐述了在认识过程中,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相互关系的重要方法论问题。 马克思说“:“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当代最主要的两种价值观,也是当代最基本的两种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且对人类社会形态作出了科学划分。这两种划分对应关系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对应于“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对应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共产主义社会对应于“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由此发现一个问题: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没有给出相应的位置。那么,它们应该属于哪一组对应关系呢?这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是具体的,是实际社会制度的历史反映和理论推断。 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今天的发展状况,所有国家都已经超越了“人的依赖性”阶段,都远未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的阶段,各国同属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这一阶段消除了原始的、奴隶的、封建的人对人的依附关系,劳动者独立了。但这种独立性由于物的不丰富而必须以物的依赖性为前提。人的社会权利基本表现为以物的形式占有。这两种划分对应关系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对应于“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对应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共产主义社会对应于“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19世纪的中叶。在此之前,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人类批判资本主义、幻想代替资本主义的一个美好理想。在此之后,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但直到他们去世之前,还没有形成任何现实的、真正意义上的、由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以当时先进的社会制度,为共产主义准备了相对发达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物质条件。这样一来,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肩上。

微观经济学习题集1

《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习题集 第一章导言部分 一、名词解释: *供给法则. *收入—消费曲线. *需求交叉弹性. *经济学中的“均衡”的含义. *供求规律. *需求收入弹性. *商品的均衡价格. *比较静态分析. 需求法则 *需求弹性. 稀缺. 交叉弹性. 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 需求. 需求量. . 二、单项选择 1.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 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个人的生财之道 2.“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B.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C.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 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3.一个经济体系必须作出的基本选择()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4.下列哪个陈述不属于实证分析范畴的() A.1990年的海湾危机引起石油价格上升,并导致了汽油消费的饿下降 B.“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拉开了中国居民收入的贫富差距 C.穷人应该不纳税 D.美国经济比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更快 5.经济均衡是指() A.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经济行为或经济状态不在改变 B.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这种状态都将处于稳定状态 C.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并不会发生 D.规范分析中才使用的范畴 6.在需求水平和供给水平同时下降的情况下,() A.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下降; B.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交易量变化无法确定; C.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交易量将减少; D.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交易量将下降。 7. 如果某商品需求富有价格弹性,那么该商品价格上升 ( ) A.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B.该商品销售收入不变; C.会使销售收入下降; D.该商品销售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 8.如果商品市场存在过剩,那么() A.现行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B.消费者愿意按照现行价格购买的商品量多于可以销售的商品量; C.按照现行价格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 D.现行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9.下列中的哪一个例子属于边际分析?() A.如果利润是正的,厂商将建立一个新工厂; B.如果新工厂增加的收益超过增加的成本,厂商将建立一个新工厂; C.如果在没有新工厂时,厂商正承受货币损失,那么它将建立一个新工厂; D.如果厂商能便宜地建立新工厂,它就会这样做。 10.下列中的哪一个问题是最有可能被微观经济学家所研究的?() A.一般物价的膨胀; B.整个经济中的失业; C.政府支出的总水平对经济的影响; D.汽车行业中的劳动就业。

小学英语第一节课教案

一,单词记忆 关于方位:Across from: next to: grocery; 在……之间:餐馆: bank; crossroads; go straight: 运用:Excuse me, where is the ( bank )? ( Go straight ), It’s on your right, It’s ( next to ) the restaurant. 学会括号里的单词用上面单词替换。 关于城市: City: street: sports centre : Hotel: square: buy toys: 去划船:看电影: 运用:How can I get the ( sports centre ) ? You can ( take a bus ). 关于旅行规划: Sea:ski:eat seafood: 西湖:row a boat:照相 运用:where do you want to go this summer vacation? I want to go to (West Lake). Why? Because I can ( take photos ) there. 二,重点短语和句型运用 1.Turn right / left 例句; He can go straight and turn left/ right. (can 后面加动词原形) He goes straight and turns left. (he 第三人称单数) 2.There is/are……(注意单复数) 例句: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运用:There ____ two books on the desk. .3. in front of 例句:I'm in front of a restaurant. 4.want to +动词原形 例句:I want to visit West Lake.

政治经济学批判

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1卡·马克思写于1858年8月—1859年1月1859年在柏林出版署名:卡尔·马克思原文是德文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第一版的扉页序言序言 我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的次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在前三项下,我研究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分成的三大阶级的经济生活条件;其他三项的相互联系是一目了然的。第一册论述资本,其第一篇由下列各章组成:(1)商品,(2)货币或简单流通,(3)资本一般。前两章构成本分册的内容。我面前的全部材料都是专题论文,它们是在相隔很久的几个时期内写成的,目的不是为了付印,而是为了自己弄清问题,至于能否按照上述计划对它们进行系统整理,就要看环境如何了。 我把已经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2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读者如果真想跟着我走,就要下定决心,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不过在这里倒不妨谈一下我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 我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但我只是把它排在哲学和历史之次当作辅助学科来研究。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茵报”3的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当时的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先生就摩塞尔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官方论战,最后,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7动因4。另一方面,在善良的“前进”愿望大大超过实际知识的时候,在“莱茵报”上可以听到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带着微弱哲学色彩的回声。我曾表示反对这种肤浅言论,但是同时在和“奥格斯堡总汇报”5的一次争论中坦率承认,我以往的研究还不容许我对法兰西思潮的内容本身妄加评判。我倒非常乐意利用“莱茵报”发行人以为把报纸的态度放温和些就可以使那已经落在该报头上的死刑判决撤销的幻想,以便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 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这部著作的导言曾发表在1844年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鉴”6上。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十八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称之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我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后来因基佐先生下令驱逐移居布鲁塞尔,在那里继续进行研究。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坚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8卡·马克思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节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f9405675.html,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节选) 作者:卡尔·马克思 来源:《当代党员》2018年第05期 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这部著作的导言曾发表在1844年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鉴》上。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我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后来因基佐先生下令驱逐移居布鲁塞尔,在那里继续进行研究。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出版)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596 --------------------------------------------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78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是商业扩展的自然结果,随着它的出现,就有了一整套成熟的官许的欺诈办法、一门完整的发财致富的科学来代替那简陋的非科学的生意经。 这种从商人的彼此嫉妒和贪婪中产生的政治经济学或发财致富的科学,额角上就打着最丑恶的自私自利的烙印。人们还有一种幼稚的想法,以为金银就是财富,所以必须在一切地方尽禁止“贵”金属出口。各国彼此对立着,就像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他们不择手段地骗取那些和本国通商的民族的现钱,并把侥幸得来的金钱牢牢地保持在关税线以内。 如果彻底实行这个原则,那就会葬送商业。因此,人们便开始越出这个最初的阶段。他们开始明白,一动不动地放在钱柜里的资本是死的,而流通中的资本却会不断增殖。于是,各国之间的关系比较友好起来。人们开始把自己的金币当做诱鸟放出去,以便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并且他们认识到多花一点钱买甲的商品一点也不会吃亏,只要能以更高的价格把它卖给乙就行了。 重商主义的学说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商业的贪婪性已多少被掩盖起来;各国开始逐渐接近,开始缔结友好通商条约,彼此进行贸易,并且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甚至竭力互献殷勤,彼此效劳。 597 -------------------------------------------- 但实质上还是同从前一样,贪财和自私,当时总由商业竞争所引起的战争就一次又一次地表现了这种贪财和自私。这些战争也表明了:贸易和掠夺一样,是以拳头为后盾的;人们只要认为哪些条约最有利可图,他们便会昧着良心使用诡计或暴力来把它们订成。 贸易差额论是整个重商主义学说的中心。正因为人们始终固执地相信金银就是财富,所以他们认为只有那最终给国家带来现金的交易才是有利的。为了说明这一点,他们就拿输出和输入来比较。如果是出超,那末他们就认为这个差额会以现金的形式回到本国,而这个差额也就是国家财富的增长额。因而经济学家的手腕就是要设法使输出和输入到每年年底有一个顺差。就为了这样一个可笑的幻想,成千上万的人都做了牺牲品。商业也有它的十字军远征和宗教裁判所。 18世纪这个革命的世纪使政治经济学也发生了革命。然而,这个世纪的一切革命都是片面的,都停留在对立的状态中,抽象的唯物主义和抽象的唯灵论相对立,共和国和君主国相对立,社会契约和神权相对立,政治经济学的革命也是这样,它未能克服对立。依然到处都是这些前提;唯物主义不干预基督教轻视人类和侮辱人类的现象,它只是把自然当做一种绝对的东西来代替基督教的上帝并把它和人类对立起来;政治学没有想到去研究国家的各个前提;政治经济学没有想到提出私有制的合理性问题。所以新的政治经济学只有一半是进步的;它不得不背弃它自己的前提,不得不求助于诡辩和伪善,以便掩盖它自己所陷入的矛盾,以便得出那些不是由它自己的前提而是由这个世纪的人道主义精神得出来的结论。这样,政治经济学就带上了博爱的性质;它不再宠爱生产者,转而垂青消费者了;它假惺惺地对重商主义学说的血腥恐怖表

如何上好小学英语第一堂课

第一节课,我喜欢做这个活动.把小朋友集合起来,围成一圈.你班上人多的话,可以就分组站起来.我先示范.我说我要跟大家介绍我的名字.我介绍我的名字时,我会随意做些动作,可以是touch your nose, touch knees, turn around, step up, or any funnny movement... 我按照我的名字的音节来做动作,ma--ri--swa-llow,我的名字有四个音节,我就会 做四个不同的动作,然后我让小朋友说我的名字,做我的动作.接下来,就是小朋友轮流说他们的名字,做自己的动作.全班人跟做模仿.如果有害羞的小朋友不想做,你不要勉强.跳过去.大多数学生非常喜欢这个活动.很多时候,小朋友会做些非常夸张,非常好笑的动作.老师跟学生做这些活动也是非常开心的.这个活动不仅能 让大家互相熟悉(build up social skills),也能知道一点英文的音节.(sysllables).接下来的几天,你都可花两三分钟来做这个游戏,那些害羞的学生不知不觉地会加入这个活动的. 我教小学英语10年了,个人的看法如下: 1. 第一印象很重要,要活泼,温和,有亲和力,不要板着脸。你的自我介绍要有亮点,让孩子第一眼就喜欢上你。 2. 要让学生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例如可举例的方法告诉他们,英语就在我们身边。如:他们所崇拜的明星的英文名,有名的英文歌,及著名歌手所唱歌曲中出现的英文,方便面等生活常用品上所含的英文说明,各类餐馆旅馆等都有英文名称。我的看法第一堂课应该是彼此的熟悉及对英语的看法和认识,不必讲新课。 3. 告诉他们英语课上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及最具体的奖惩分细则,为自己树立亲和而有威信的形象,日后便于管理 如何上好小学英语第一堂课 今年接了三年级的英语课,万事开头难,所以晚上做了一番搜索,以下是今晚的成果,共享一下。 在上第一堂英语课之前,大部分小学生一无所知。因此,老师如果上好了这第一堂课,将极大地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常言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学习欲强、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非常的感兴趣,这就要看老师如何在第一堂课上对

复旦大学,马克思经典着作选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参考资料2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马克思1843年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到1883年马克思逝世,整整用了40年时间,耗费了他毕生的精力。1859年写成了《政治经济学批判》,这是马克思用了15年时间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初步成果。是马克思经济学说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在这部著作里,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他的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为剩余介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为什么要研究政治经济学?马克思说“我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但我只是把它排在哲学和历史之次当作辅导学科来研究。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茵报》的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莱菌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当时的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先生就摩塞尔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官方论战,最后,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所谓林木盗窃案是指莱茵省议会于1841年5月23——7月25日,历时九周的会议对林木盗窃所作的决议。在德国,过去自治公社的残余延续下来,森林草地为公社所有,由农民共同使用,农民有权到森林采伐树木。19世纪初德国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了,地主强占了森林、草地和过去由农民共同使用的土地。农民们按老习惯去森林伐木,拾枯枝烂草、采集野果等,普鲁士政府为此制定法律,一概以盗窃森林论罪,仅1836年普鲁士法庭就审理了十五万宗林木盗窃案,占全部刑事案件的四分之三。1841年莱茵省议会就此问题展开了为时九周的辩论,认为对农民去森林采伐的惩治不够严厉,主张处以徒刑,入狱、罚款等。马克思站在被压迫的农民一边,为农民辩护,痛斥反动统治阶级把立法作为保护其利益的工具,揭露了莱菌省议会的反动本质。但是这件事对马克思震动很大,它使马克思深思:为什么法总是保护有产者利益而使贫苦农民吃亏? 1842年马克思主编的《莱茵报》同当时的菜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先生展开了论战。其原由是《莱菌报》发表了三篇描写摩塞尔农民悲惨处境的通讯,两篇通讯是由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彼.约.科布伦茨写的,通讯揭露摩塞尔地区是茂盛的林区,而该地区的农民不仅得不到任何利益!反而出现柴荒。该地区葡萄酒酿造者的困难状况和求助的呼声被上层分子看作是无耻的叫嚣。这两篇通讯是为贫苦大众辩护,批评政府当局的。因此它使当时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大为恼火,沙培尔针对上述两篇通讯写了两个训谕登在《莱茵报》第352号上,气势汹汹地指责作者歪曲事实,诽谤政府,造谣中伤,煽动不满,引起敌意等等,要《莱茵报》公开道歉。马克思挺身而出发表文章“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一文,对冯.沙培尔的指责进行了全面驳斥,对普鲁士社会政治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抨击。文章仅发表前两部分,还有三部分被查禁,禁止刊登。不久《菜茵报》即被查封。作为《莱茵报》主编的马克思随即失业。 19世纪40年代德国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还就保护关税和自由贸易展开了辩论。工业资产阶级主张保护关税以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封建贵族地主为了获得廉价的工业品主张自由贸易,两派都是为自身的阶级利益服务的。但他们却说是为工人谋福利一工业资产阶级说保护关税可以保护工人就业,地主说自由贸易可以使工人用工资买到更多的工业品,使工人生活过得更好,其实二者都是剥削工人阶级的。这促使马克思去研究经济问题。另一方面,马克思在《莱菌报》任主编时,还遇到一些政治庸人和反动文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歪曲和不着边际的空谈。马克思认为要科学地回答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问题,必须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解剖,揭示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灭亡的规律性,把社会主义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这就必须研究政治经济学。而当时,马克思认为,“我以往的研究还不容许我对法兰西思潮的内容本身妄加评判”,他非常乐意“从社会舞台回到书房”去,“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 1844年马克思发表了他第一部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发现“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得出结论:“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为了系统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在1857年拟定了宏伟的写作计划,他准备把他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分为六册:①资本,②资本的竞争,③信用,④股份资本。第一编包括三章:①资本的生产过程,②资本的流通过程,⑧两者的统一。马克思决定他的著作分册出版,第一分册分三章:①商品,②货币或简单流通,⑧资本一般。 1858年马克思着手写第一分册,1859年写成并定稿,题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我们现在所学的《政治经济学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