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心理学之心—脑理论及其启示

量子心理学之心—脑理论及其启示
量子心理学之心—脑理论及其启示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认知的科学 今天,我们都知道脑是人心理活动的器官,但是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例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心理活动由心脏产生的,而脑的功能是用来冷却血液的。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探讨心理活动是怎么被组织起来产生智能思维,心理活动又是如何在脑中产生的科学。在这一章,我们通过讨论下面的问题来介绍认知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 为什么要研究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起源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大脑中的细胞是如何加工信息的? 脑由哪些部分来负责他的各种不同功能? 哪些新的研究方法扩展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为什么要研究认知心理学? 1.1求知欲 人的心理是一种极具魅力的装置,展现出令人惊奇的智慧和适应能力我们想要了解这种复杂精妙的智力到底是怎么工作的?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们试图开发男士计算机展现智能行为的程序,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他们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开发出一个能够比得上人的心理的程序,有一个程序具有人类那样回忆、解决问题、推理、学习、加工语言的能力。 但是,人的智能并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使得我们没有办法用计算机来建立模型。曾经因为在经济学理论方面的建树而通过了1978年的诺贝尔奖的赫伯特西蒙,在生命中的最后40年研究认知心理学,他集中研究了从事科学时涉及的智力过程,他发现,科学探索的方法,可以用基本的认知过程来阐明,因为这些活动中很多只是问题解决过程。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人类的智慧涉及的是基本的认知过程,它们以复杂的方式一起运行产生出灿烂的成果。 1.2 对其他领域的启示 认知心理学是所有其他社会科学的基础。支配人类思维的基本机制,对于理解其他社会科学研究的行为类型非常重要。例如,要理解为什么会发生某种思维障碍(临床心理学)、人在对待别人时会有怎样的行为(社会心理学)、劝说是如何起作用的(政治学)、如何作出经济决策(经济学)、为什么某些组织群体的方法要比其他方法更为有效和稳定(社会学)、为什么自然语言具有一定的特征(语言学)。 虽然是这样,很多社会科学在没有认知心理学做基础的情况下已经发展起来了。你是因为认知心理学领域还待发展,二是因为研究者们已经找到了其他途径来解释他们感兴趣的现象。 1.3 实际应用 认知心理学的实践意义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关键动机。如果我们能搞清楚人们是怎如何获得知识和技能,如何执行智能行为,那么我们就能够相应的改进他们的智能训练和绩效。已经出现了一些直接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成果,例如:关于目击者证词的可靠性研究、关于网络浏览的研究。关于课堂练习的研究以及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脑功能异常的理解。 启示: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有效的学习 学习的关键在于抓住书中每一节的主要观点,并理解这些观点是如何组织在一起的。可以用PQ4R法(预习、提问、阅读、反思、复述、复习)帮助自己记住这些内容。 2.认知心理学的历史

心理学控制情绪的几种方法

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并不是要把它们压抑在自己心中,而是要根据情绪,情感的不同性质和程度采取适当方法加以经疏导,例如,我们在欢乐的时候,把自己不要遏制的欢乐情绪暴发开来,不仅会使自己心情舒畅,而且这种快乐的心情也会感染和影响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增进人际关系的融洽,但不是所有情绪都可以这样爆发的,消极情绪的爆发往往会造成不良影响。那么有哪些方式可以用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呢?1.渲泄渲泄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表示自己的不满情绪,也可以向朋友倾诉,渲泄维持着人的心理平衡,减轻了自己内心的压力,情绪越紧张,越强烈,渲泄的必要性越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时时缓解自己激荡的情绪,获得感情上的平衡。2.转移排除消极有害的情绪,常常使用转移的方法,情绪激动时,转移可以使自己能够有时间冷静地考虑和分析自己,把情绪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如唱歌,运动,下棋等等有意义的活动,可以使消极的情绪尽快散去,抵消和冲淡原来的情绪。3.升华人的情感冲动往往蕴含着强大的活力,许多创造性的活动都是伴随着热情和执着,人的痛苦情绪也可以转化为学习和生活的力量,如果我们能正确地,积极地把自己的情感活动向学习转化,完全有可能创造学习的奇迹。4.克制有时人们需要控制自己暂的情绪,要用意志力来遏制感情的冲动,避免不良的后果,如我们可以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提醒自己“深呼吸”、“不要紧张”、“千万要冷静”等,使理智战胜冲动。 (一)、合理发泄情绪: 1、哭——适当地哭一场 2、喊——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 3、诉——向亲朋好友倾诉衷肠 4、动——进行剧烈的运动 (二)、主动控制情绪: 1、自我暗示法:

当你发怒时,暗示自己“不要发怒,发怒有害无益”;当你陷入忧愁时,暗示自己“忧愁没有用,还是振作起来吧。” 2、自我激励法: 是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思想来鼓励自己。一个人在消极情绪中,通过名言、警句进行自我激励,能够有效地调控情绪。如林则徐写“制怒”条幅悬挂屋中,以此告诫自己。 3、回避法: 在苦闷、烦恼时,集中精力做一件有意义或感兴趣的事,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忘掉或者冲淡烦恼。 4、转视法: 有时候,同一事物,从一个角度看,可能引起消极情绪;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发现其积极意义,从而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 5、自嘲法: 当生活、学习受到挫折时,当人际交往出现难堪时,自嘲的语言,自嘲的行为,常常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从而使尴尬化为自然,使紧张转为轻松,最终摆脱消极情绪和心里困境。 6、心里换位法; 就是与他人换一个位置,站到对方的角度想问题。通过互换角色,体会别人的情绪与感受,有利于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或消除已产生的不良情绪。 7升华法: 困难和挫折,不是人们能够回避的,它会给人们带来心里上的压抑和焦虑。善于调节情绪的人,能把这种情绪引向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达到积极的心里平衡。 1、美国总统托马斯.杰弗逊告诉他的孙子:“当你气恼时,先数到十;假如怒火燃烧,那就

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定义: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1)司机开车鸣笛现象(气温) (2)儿童观看暴力或非暴力的视频 2.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3.举例子:旁观者行为 旁观者越多,可能帮助的人越少。 专业术语:从众现象。 阿希(线条判断的从众实验) 第二章历史与流派 赫尔曼.艾宾治斯(德国)曾说“心理学有个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代表人物:科学心理学之父:冯特(德国) 功绩: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国墨菲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评论冯特: 在冯特创立他的研究室之前,心理学就像一个流浪儿,一会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又敲敲认识论的门。1897年,它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一个安身之所和一个名字。 蔡元培关于心理方面:我国第一个实验室,心理研究所。

一、结构主义流派(受德国生理学影响较大) 1、代表人物:铁钦纳(冯特的学生) 2、基本观念: (1)对象:意识经验 (2)目的:揭示意识经验的结构 (3)方法:内省法分析各种经验 解释: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听觉等)使之有系统的变化,让被试者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或报告自己为某种刺激的感受。(4)结论:对于意识经验的分析结果是一切复杂的经验都是可以被分析成为感觉简单的意象和简单的情感。 解释:认为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情感是情绪的元素。 (5)主张:将科学与科学的应用分开来,认为心理学是科学,而心理学的应用不应该是心理学家关心的事。 二、功能主义流派(机能主义)(受英国生物学影响更大) 与结构主义流派相对 1、代表人物:杜威、詹姆斯 2、基本观点: (1)对象:关于意识或心里生活的科学(与结构主义基本一致)(2)目的:揭示有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心理或意识的功能。 对比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只分析意识的元素。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教育的启发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教育的启发 历史文化学院 王璇 20120401068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也是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可以被区分为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代表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以斯金纳为首。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 虽然还没有很深入,很完整地去学习行为主义,但是从老师上课的讲授知识中却了解到了一些。作为一位师范生,我觉得行为主义对教育的启发很大。华生在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的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对老师的教育实践有很大的帮助。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时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再看我们的教育,都说环境造就人。而教师作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也要懂得给学生创造一些积极主动,奋发向上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接下来我且从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语言报告法和测验法来展开细说。 客观观察法是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研究者通过观察被试则者在自然情境中的表情、动作、行为和言语等外部表现,以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必要时也可采用录音录象等辅助手段进行。在教育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状态,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这样才能够收到最大的教学效果。我们都知道在炎热的夏天下午上课学生是很困的,经常会显示出一幅慵懒和疲劳的状态,这时候就要求老师要会观察学生们的这些特点,尽量在课堂上少讲一些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多设计一些有趣的,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环节,寓教于乐,如可以让学生做游戏或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另外,老师在平时也要多注意学生的情绪,多观察学生的表现,特别是一些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学生,与外界人群的相处逐渐扩大,就免不了会交友不慎,染上一些陋习,出现赌博、吸烟等不良现象,在学校拉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理论学习 “读写结合”有其深厚的理论依据,其理论依据并非唯一,但最基本的原理是迁移理论。迁移理论为读写结合提供了理论支撑,迁移理论背景下的样例学习为读写结合提供了实践路径。 在早期的迁移理论中,桑代克将学习机制看作是通过强化和反馈形成的S-R的联结,迁移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联结,根据这一观点,迁移能力的获得只能通过大量的训练和联系,使这些联结的强度得到加强。这种迁移观是一种机械的迁移观。目前,语文教学中盛行“多读多写”观念大多沿用的是这一理论。不理解由读促写、由写促读的内在机理,仅凭多读多写来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无疑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虽或有效,但事倍功半。 由于早期的迁移理论缺乏科学的知识分类观,试图在动作技能及简单的联想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寻找人类学习的一般规律,势必造成了为了实现迁移而反复地机械练习。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知识分类的思想已被认同和接受,进而在知识分类视域下探讨迁移的内在机制及其规律,出现了新的学习迁移观。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陈述性知识在人的大脑中是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并贮存的,其层次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新知识的获得。所谓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也称之为迁移的图式理论,其实是“概括化理论”的推衍,它是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奥苏贝尔指出,为了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者良好的知识结构必须满足以下三个特点:(1)具有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框架;(2)已有的知识是按一定的结构、层次组织的;(3)已有的知识是清晰的、巩固的和稳定的。在这一理论中,奥苏贝尔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表示为图式,并从概念同化的角度提出了在教学中促进迁移的措施。季克和霍约克从图式归纳的角度解释了迁移的机制: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中可以存在同一个问题图式(称为“辐合图式”),它们的表面特征不同,但结构特征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在两个问题的初始状态之间建立起部分的映射关系,并由此获得一个类比的解题策略,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类比迁移。 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读写结合的可能性在于,读文与写文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由“读”可以获得一类文章的认知结构,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套文章的结构图式,这种结构图式可以与写作形成映射关系,成为写作时的“先行组织者”。 1989年,西格勒和安德森出版了《认知技能迁移》一书,系统地阐述了迁移的“共同要素理论”。共同要素理论是建立在安德森的“自适应控制理论”(Adaptive Control Theory,简称为ACT理论)基础之上的。根据ACT理论,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两大类: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等;过程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过程或操作程序的知识,可以表示为“条件―动作”形式的产生式规则。这一理论认为,熟练的技能是陈述性知识被“编辑”为过程性知识的结果。在这一理论中,“知识使用的特定性原则”是其核心观点。根据这一观点,两种技能之间发生迁移的条件,是它们之间必须共用相同的过程性知识,并且,两种技能之间的迁移量,可以通过计算它们共用的过程性知识的数量作出估计:(1)如果两种技能共用的过程性知识较多,它们之间将产生显著的迁移;(2)如果两种技能共用的过程性知识较少,即使它们共用相同的陈述性知识,它们之间也将产生很少的迁移。 依据这一迁移理论,读写结合的教学所寻求的是:(1)通过精读细读以及评点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进而言之,在读写结合教学中,阅读就是要从“读出什么”导向“怎么读出”、从“写出什么”导向“如何写出”;(2)在读与写的结合中最重

心理学 概念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公认为心理学科独立的标志,即标 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2.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心理的实质: ①概念:心理学是一门既有自然科学性质又有社会性质的中间学科或交叉学科。 ②如何理解? A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B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C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制约性; D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4.心理学的五大任务: ①描述:报告什么真正发生了,即得到事实和占有材料,主要解决人的心理是“什么”的问题。 ②解释:找出出现某种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解决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什么”发生的问题。 ③预测:对心理与行为的趋向做出判断。 ④控制:即通过一定的手段去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 ⑤运用:即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去提高生活质量。 5.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 数人的行为方式,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现象。 6.关于“反射”: ①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是最早提出经 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 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 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 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 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 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 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 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 射的基本内容。 经典条件反射特征: 获得: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如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 消退: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如学会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狗,在一段时间听到铃声而不喂食之后,可能对铃声不再产生唾液分泌反应。 恢复: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使不再给予强化训练,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次出现,这被称为自然恢复作用。

心理学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心理学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这两天听了xx学院xx教授的《学校管理心理学》讲座,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这里我很赞成他提出的做个正常生活的人、克服自己 的情绪化倾向这个问题。 卞教授说,人生活在世界上,世事纷繁,扰人之至,作为生命的个体,很容易导致性格解体现象。也就是说,你的性格解体为另外 的一个很陌生的性格类型,甚至你自己都不认识的那种类型。要解 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克服性格中的情绪化。他说,要克服情绪化, 就要注意几个方面。 三是建立运用社会支持系统。他说,每个人都要行善,要有真心的朋友。当遇到心理问题时,要有人来诉说和支持。卞教授说,这 个问题要重视,要说,不要不好意思说,把什么都闷在心里对人是 很不好的。记得昨天看到一个小文段,就是说一个人的真诚方面的。 对于卞教授的说法,很多我是支持的。作为一个人,在这滚滚的红尘中,很容易迷失、很容易消沉、很容易颓废,如果没有一个能 够有效解除烦恼的方法,个体就很容易情绪化,很容易走极端路线,很容易把事情做到成为不可调和得事情。 做人难,做个正常的人也是难的,如果我们客服不了情绪化的话,就是难上加难了。如果我们能修身养性,尽可能客服性故情绪化, 那我们就会是一个快乐的人。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习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 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主要分为四个模块,一是学习的本质,二是学习的过程,三是影响学习的因素,四是教学与管理。其中,学习与学习理 论是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介绍了学习的本质,并对不同的流

派提出的学习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它让我开始了对学习的思考,第一次去尝试理解人类是怎样学习的。行为主义、认知派、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等对人类的学习作出了不 同的解释,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佩服和敬 仰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同时,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提出的理论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释,但也 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细深入的思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我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 类学习机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掌握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习,这些关于知识学习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字有了不同的认识, 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习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 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 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 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习中的一 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 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对于动作技能的学习,知识的迁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也同样让我获益匪浅。例如:知识迁移的学习定势说就给我留下 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个理论以后,可以知道我们在以后的学习 和教学中,善于运用已有的学习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习和 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学习定势对问题解决带来的干扰。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假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习事件有 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听了北师大刘儒德教授的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授,感想深刻。作为一直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我,更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可以系统地学 习这门课称。

国外心理学刊物及影响因子

查询影响因子的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5f9950080.html,/sci/index.asp PLOS ONE 详 评 文 介 PLOS ONE 1932-6203 BIOCHEM BIOPH RES CO 详 评 文 介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 ons 0006-291X AFR J BIOTECHNO L 详 评 文 介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 y 1684-5315 J BIOL CHEM 详 评 文 介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JBC) 0021-9258 MOL BIOL REP 详 评 文 介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0301-4851

文介 cancer letters MATER LETT 详评 0167-577X 文介 materials letters BIORESOUR CE TECHNOL 0960-8524 详评文介 bioresource technology J AGR FOOD CHEM详评 文介 0021-8561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APPL SURF SCI 详评 文介 0169-4332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NATURE 详 评文介 0028-0836 nature P NATL ACAD SCI USA 详评 文介 proceedings of the 0027-8424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心理学流派及代表人物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杜威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等人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认知心理学:奈瑟 附:冯特的简介 冯特(冯特一般指威廉·冯特) 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学识渊博,著述甚丰,一生作品达540余篇,研究领域涉及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逻辑学、语言学、伦理学、宗教等。

童年时期 1832年8月16日,冯特出生在德国巴登地区曼海姆市的内卡劳镇,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父亲是一位路德教会牧师。他4岁时和家人搬到了巴登地区中部的海德尔斯海姆镇,并在这里度过童年。冯特有个哥哥叫卢德维格,比冯特大8岁。在冯特2岁时,哥哥就被送到海德堡的姑母家并在那里上学。童年时冯特的伙伴很少,唯一一个和他关系不错的是一个比他年纪大的智力发育有些问题的孩子。他在镇里的学校上了2年学。在上学期间,冯特有严重的爱做白日梦的毛病,为此还被父亲训斥。 从他8岁开始,父亲的助手弗里德里克·穆勒牧师成为他的老师。他和老师关系非常好,以至于老师在教了他三年后,要到附近另一个镇当牧师,冯特也过去和他一起住和学习。 中学时期 1845年,在父母的安排下,冯特进入布鲁赫萨尔高中学习。害羞、胆小的冯特没有适应这里的环境,和同学没有形成良好的关系,

学业成绩也特别差。有时候他会逃回家里,但是母亲会把他送回学校。由于他的学业表现极差,甚至有老师认为一个比较适合冯特的工作是到邮局工作。冯特的父母于是在年把他送到海德堡的姑母家,并从1845年秋开始在这里上大学预科。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期间,冯特变得开朗了很多,结识了一些朋友,并参加课外的活动。但是冯特在这里的学习情况还是表现平平。 大学时期 1851年,冯特进入图宾根大学,学医学课程。1852年,转学到海德堡大学,学医学专业。在海德堡大学学习期间,冯特学习非常努力。有一次为了研究食盐对身体的影响,他连续几天控制食物中食盐的摄入量,直到身体出现代谢紊乱情况出现。基于这次研究,1853年他发表自己的第一篇文章《谈尿液中的氯化钠》。 1855年,冯特参加巴登大公国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并且在各科考试里都名列前茅。这一年,他还在海德堡一家医院当了几个月的实习医生。

阿德勒的心理学思想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概要

第31卷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31第2期 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 No.2,2011 阿德勒的心理学思想及其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曹中保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摘要〕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从弗洛伊德性本能的阴影下脱离出来,研究个体完整的生活意义,其积极 向上的人格魅力和心理学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本研究在探讨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中的经典概念,如自卑补偿、追求卓越、创造性自我、社会兴趣等的基础上,吸取阿德勒心理学思想精华,挖掘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面对挫折,树立目标,实现理想,培养社会兴趣和人生观等教育内容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阿德勒;自卑补偿;追求优越;创造性自我;社会兴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33(2011)02-0121-03 一、阿德勒简介 阿尔弗莱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

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 其创建的个人心理学把人从古典精神分析的泛性论中解放出来,强调了遗传和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双重作用,提出了自卑感、补偿、生活风格(生活格调或生活方式)和创造性自我、社会兴趣等重要概念,其思想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墨菲所说 :“阿德勒的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中是第一个沿着我们今天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学体系。 ”[1] 二、阿德勒的主要心理学思想 阿德勒称自己的理论体系为个人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 ,也叫个体心理学),以区别弗洛伊德的理论;他认为个人是一个整体的人,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寻求人生意义,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 而不是一切为了“性”的动物。阿德勒强调意识的作用,认为人格的动力是社会动机(自卑感和追求优越),并提出了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社会兴趣等概念。 (一)克服自卑感、补偿与追求优越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1.自卑感与补偿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feelings of infertility )是人格发展的动力。自卑(infertility )是由于人的生理、身体存在某种缺陷,以及幼年生活经验不足,遇挫折易产生自卑 感 [2] 。自卑感起源于个人生活中所有不完全或不完美

心理学情绪理论

ABC情绪理论 有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故事。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一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登”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登”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噢,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 第一个秀才之所以落得个名落孙山的结果,是因为他考场上文思枯竭,而文思枯竭是因为情绪不好,情绪不好是因为他看到令他感到“触霉头”的棺材。 另一个秀才之所以金榜题名,是因为他考场上文思泉涌,而文思泉涌是因为情绪高涨,情绪高涨又是因为看到令他感到“好兆头”的棺材。 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有一个著名的“ABC情绪理论”。他认为,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自己的信念以及他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的不同。即事情的前因(Antecedent),透过当事者对该事情的评价与解释,以及对该事情的信念(Belief)这个桥梁,最终才决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Consequence)。 ABC理论的基本观点就是: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事件A 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也就是说由于所持的信念不同,同样的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两个人身上会导致截然不同两种情绪反应。

现代主要心理学流派及原理

现代主要心理学流派及原理 NO.1 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奠基人)、铁钦纳、费希纳 基本主张:心理学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 激情三种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由这些元素构成。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知觉时有感觉、观念是由意向、情绪由激情构成的。 研究方法:强调内省方法。(依靠被试自我观察) 评价:1、冯特创建了第一个从哲学分化出来的心理学学派,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 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是心理学脱离哲学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 2、推动了其他心理学派的产生,促进心理学的发展。 3、研究内容过于狭窄且脱离实际。 4、把心理分解为元素,割裂其整体性。 NO.2 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斯(奠基人),杜威,安吉尔。 基本主张:也主张研究意识,但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他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研 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功能,而不是像构造主义只分析意识的元素。他们认为意识并非是元素的组和,而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其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机能主义推动心理学向实际生活发展。 评价:促进了美国心理学向实际发展,促使其广泛应用于教育、工业、临床等领域。NO.3 行为主义心理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华生(《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斯金纳,班杜拉。 基本主张:1、反对研究意识,完全不同意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将意识作为心理学 研究的主题,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对行为进行研究。 评价:强调研究可观察的客观行为,对心理学走上客观研究的道路有积极作用,但 其过分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意识的重要性,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研究: 1、程序学习: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提出的基于自我学习的程序学习系统。是20

积极心理学理念对高校心理咨询的启示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 NO.6,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31论积极心理学理念对高校心理咨询的启示 邓 硕1 张文渊1 冯文明2 (1.长江大学 教育科学系,湖北 荆州 434023;2.华北科技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北京 101601)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一个新思潮,它关注人的积极力量和品质,为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即以适应性和发展性咨询为主,关注全体大学生,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和积极人格。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咨询;教育启示;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6-0031-2 世纪之交,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由美国心理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简称APA)前主席、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教授正式开创。所谓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的各种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以及质性研究方法等),来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力量(positive strengths)和品质的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着眼于发掘、培养和发挥人的积极力量和品质,因为评估、诊断和治疗心理疾患固然重要,但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才是人类抵御心理疾患、过上幸福生活的核心要素。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心理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如高校心理咨询。 高校心理咨询是指高校心理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在校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帮助,并对有关心理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1985年,国内高校心理咨询机构首先在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建立。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也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心理咨询老师。但是,高校心理咨询在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高校心理咨询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它直接影响高校心理咨询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如何解决高校心理咨询发展中的问题,是当前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旨在探讨积极心理学理念对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发展带来的启示。 一、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一)恢复心理学应有的使命和功能 自1879年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开始,心理学就明确了是为全体人服务的,是以全人类的幸福为福祉的,具体来说它主要面临三项任务:“治疗心理疾病、使所有的普通人生活得更幸福和更充实、发掘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即心理学有三种功能:治疗、预防和发展。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主客观原因,心理学只注重了治疗功能,致力于消除消极方面的影响,包括矫治社会消极事件带来的危害、修复个体的创伤性事件引起的损坏,甚至发展到将从生理病理学的角度来审视人的心理问题。 积极心理学要求重新实现心理学的价值平衡,既要重视心理学的治疗作用,也要重视心理的预防和发展功能,倡导积极的人性论,促进每个人的主动发展、生活幸福,培养全体社会成员的勇气、诚实、人际和睦等积极品质和积极人格,而不仅仅是盯住问题,强调人类身上消极的东西。 (二)强调研究每个人身上的积极力量 每个人内心既存在潜在的自我冲突,也隐藏着完善自我的无限潜能。因此,积极心理学提倡研究构成每个人幸福生活的共同品质,如乐观、宽容、利他等,用欣赏、开放的眼光去发掘每个普通人身上的积极力量,而不是一味地去关注疾病、伤害、危机等消极的主题。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的许多心理机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越来越自动化,变得类似人的本能。基于此,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的积极力量也随着知识的日积月累而越来越本能化,具有静态心理特质和动态心理过程的特点。以乐观为例,真正的乐观者是“现实主义”的乐观者,他们 依据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冷静分析周围环境中的危险要素,充分利用所能利用的资源,做出最合理的行为表达,而不是盲目乐观。积极心理学还认为,积极力量力求在为自己和为别人中间达到平衡,是一种对人、对己都具有建设性的、正向的力量。 (三)提倡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 马斯洛说:“心理学应当成为一门具有更多积极和较少消极的科学,它应当具有一个较高的主题,不要对人类所具有的种种崇高潜力有所顾虑。”积极心理学倡导用一种积极、欣赏的心态来对待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从积极的角度进行解读。 日常生活中,时刻都会有问题出现,问题本身并不能发展我们的积极特质和赐予我们面对问题的勇气和力量,但我们如何在问题中发展积极特质和获得意义感,某种程 度上说,关键需要我们对问题做出积极理解。如何探求问 题的积极意义,积极心理学主张一是在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时,多角度思考,将问题从积极方面进行归因;二是从问题本身中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促成消极转向积极。 二、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现存的问题 (一)重障碍性咨询,轻适应性和发展性咨询 从国内外广泛开展的心理咨询来看,心理咨询的内容一般包括三方面:(1)心理障碍咨询:帮助有心理障碍的来访者挖掘病源,寻找对策,消除痛苦;(2)心理适应咨询:对来访者在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适应不良提供帮助;(3)心理发展咨询:帮助来访者增强认 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挖掘自身潜力,促进全面发展。 高校障碍性咨询和适应性、发展性咨询三者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障碍性咨询是针对学生个性化 作者简介:邓硕(1987-),女,湖北荆州人,长江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心理咨询; 张文渊(1968-),男,湖北天门人,长江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治疗; 冯文明(1983-),男,河南项城人,华北科技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网络出版时间:2013-02-21 08:24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5f9950080.html,/kcms/detail/53.1133.D.20130221.0824.019.html

心理学

心理学讲义 第一章 一、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测验:以下的说法对不对:1、如果你碰巧踩在一个钉子上,你会马上感觉到。2、一个独眼人不可能驾驶飞机降落。3、高智商的人通常都有非凡的创造力。4、智力完全是父母遗传。 5、测谎仪能准确地发现人是否在说谎。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研究。心理学也研究动物,动物研究大约占全部心理学研究的8%。 二、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是头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三、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行为是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广义的行为还包括机体的生理现象。 个体心理是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包括一般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两者之间的关系是:1、人的行为受心理活动支配,而人的心理活动需要通过行为来表现;2、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它们同时受到多种共同规律制约。(具有不同的生理条件与社会条件的人,对事情的反应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也会不一样) 四、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 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1、一般心理过程:个体心理活动形成及其行为表现的一般过程。包括:⑴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⑵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⑶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2、个性差异:指个体在心理过程的发展与进展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倾向(需要、动机、信念、理想等)与稳定的心理活动特点(能力、气质、性格)。 两者的关系:两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其带有个性心理的烙印。 六、心理学发展中出现的主要流派与各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思想 1、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冯特的学生铁钦纳。⑴该流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即对人的直接经验的觉知。⑵研究方法是内省法。⑶构造主义者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情绪的元素。这些元素通过联想与统觉构成所有复杂的意识经验。心理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不同刺激情景下的各种元素之间的结构。 2、机能主义:机能主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的,他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只静态研究意识的元素,意识像流水一样有其动态流动性,即“意识流”。心理学研究方法除了实验法外,还有观察、测验以及问卷等方法。 3、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出现在德国,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其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该流派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人的知觉经验起源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获得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人的知觉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综合,而是大于部分之和,并制约部分的性质。 4、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⑴行为主义者反对研究意识,认为意识带有主观性质,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对它们进行可重复性、客观的研究,主张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人的意识像一个黑匣子,不管里面装什么,只需考察在刺激影响下的反应活动,行为就是由这些反应或偶的那个构成的。⑵反对内省法,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应当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用内省法得到的不是客观的资料,主张实验法。⑶华生强调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他曾说过,你给我一打儿童,在良好的、由我做主的环境中,不管他们的天资、能力、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小偷。 行为主义后期,另一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他发展的行为主义被称作新行为主义。他延续了行为主义的宗旨,并认为任何机体当前的行为结果改变了未来的行为。这一原理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摘要]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从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四个主要阶段,不同阶段各有其认知发展方面的主要特点,所有儿童的认知发展都是按照这样的发展顺序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对教学上的启示主要有二:一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制约教学,教学要适应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这些特点;二是教学要努力促进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过渡,提高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 [关键词]皮亚杰;认知发展;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一关于人的发展,历来是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心理学家们主要是从认知、人格、社会化、语言、动作与行为等方面研究人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见仁见智的理论。而在认知发展上最有影响的研究,当属瑞士日内瓦大学心理学教授,当代世界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 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日内瓦大学心理学教授,当代世界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 ,189 6~1980) 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是个博学多才的学者,他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对儿童智力发展规律的创造性研究。起初他主要研究智力测验。1920 年他在巴黎比奈实验室工作,被指定研究设计儿童智力测验。他对这个工作十分厌烦,他对于像智力测验所要求的那样去计算儿童回答的正误几乎没有什么兴趣。但不久以后,他却对儿童的反应,特别是错误回答非常关心。他发现儿童的错误符合一个连贯的模式,这模式暗示他们的思考可能具有自己的特点。幼小儿童不会只是比年龄较大的儿童或成人更不会说话,而可能以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他独具慧眼,在人们熟视无睹

浙江大学心理学心理学全国考研历年真题.doc

浙江大学2000年实验心理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3分/题 1.操作定义,2、感受野,3、数量估计法,4、分贝,5、恩墨特定律,6、双 眼视差, 7、开窗实验,8、等响曲线。 二、论述: 1、简述史蒂文斯的神经量子理论。10分 2、简要说明人类情绪研究中的三类行为变量。10分 3、试述配对组设计的特点和基本步骤。10 4、具体说明影响反应时的主要因素。15 5、试比较传统心理物理学的三种基本方法的特点。15 6、试拟一个视觉实验,要对实验中的各种变量进行分析。16 浙江大学2000年普通心理学考研试题1、躯体感觉区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脑二半球功能不对称是通过____________研究揭示的。 3、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 4、“谈虎色变”与“谈梅生津”都是________的表现形式。 5、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知觉的理解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们看到绿色产生酸的感觉,看到黄色产生甜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____。 8、表象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之为______________。 10、同样的讲稿,老师讲课时若声音抑扬顿挫、富于表情则教学效果更好。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11、取得优秀成绩时的自豪感,称为__________。 12、人的个性具有三个特征:即稳定性、独特性、和________。 二、判断:1分/题 1、观察法就是通过视觉系统探索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2、心理现象可分为彼此独立的动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3、加深学习程度有利于记忆的保持。 4、“一目十行”是注意分配的表现。 5、情感是人与对自身需要有关系的客体的反映。 6、IQ=[MA(智龄)/CA(实际年龄)] ×100 7、“高分低能”是用来说明能力与知识无关。 8、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三、名词解释:任选6题,5分/题。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2、适应与感觉对比, 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4、应激与心境, 5、晶态智力与液态智力, 6、胆汁质与抑郁质, 7、前摄抑制, 8、能力。 四、问答:任选5题,10分/题。 1、试述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及几种主要方法。 2、试述人类心理的本质特点。 3、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试述记忆研究的新进展。 5、试述布鲁纳(Bruner, et al,1956)的概念形成实验的研究价值。 6、结合自己,试述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 7、试述冯特对建立科学心理学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