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

消息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
消息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

消息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

时间:2010-10-18 21:55来源:新闻与写作杂志作者:谭云明“用事实说话”,简言之,即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而非由作者自己站出来直通通地说。这是新闻工作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最主要基本功。消息写作不仅要“说话”,更要“用事实说话”。消息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追问和实践的一个永恒命题。下面介绍些基本的方法。

一、用客观真实的事实说话

消息写作源于客观真实的事实,这是“用事实说话”的基础,不仅是消息写作的根本意义,而且是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任何带有人为成分的虚假、臆造的消息,都不是在用客观事实说话,并且还会损害该消息写作的合理性、必要性,以至引发人们对新闻工作的质疑。美国政府在伊拉克战争时期,为安抚民众,臆造了美军特种部队秘密营救被伊军捕获的19岁女兵林奇的消息,后经报道,被揭穿是一次假的新闻报道,其最后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用典型的事实说话

生活中客观真实的事实是繁多、芜杂的,具有相同社会意义的真实事实,常常是一类,而非一件。即消息素材是相对丰富的。比如,

表现平凡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非凡贡献的消息,可以是李素丽,可以是徐虎,还可以是张三或者李四。但为什么最后在新闻报道中,竞相以李素丽和徐虎为新闻消息建构的对象?这是因为在众多能够体现平凡人的非凡意义的事实中,李素丽和徐虎身上,更具备代表性和典型性:岗位平凡、人物普通,但就是在她(他)对平凡和平常的坚守中,凸显了平凡中的不平凡、平常中的不平常,让整个社会认知到所谓非凡和伟岸,都是平常人在平凡岗位上创造的。这种事实与人物故事的遴选,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具有典型意义。于是,李素丽和徐虎的故事也才能从众多素材中被发现和提炼,进而成为新闻报道中的题材。

三、用事实的细节说话

如何在消息写作中让事实说话,还应该是让真实的事实和典型的事实在消息中“真实”和“典型”起来。在2008年4月1日北京晨报一组“圣火到来的时刻”的报道中,有一则“看,运送圣火的飞机来了”的消息:

伴随着首都机场等待人群的阵阵欢呼,运载着北京奥运会圣火的“奥运圣火”号专机从万里晴空中划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近,徐徐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

“奥运圣火”号的机身涂有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红色标志和红、黄两色的祥云,在北京春天碧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醒目。当专机缓缓地滑向停机坪停稳后,200名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手持鲜花迫不及待地跑

向飞机,满脸兴奋,工人们稳健地在5分钟之内迅速铺好红地毯,迎候圣火的到来。现场的欢迎人群目不转睛地盯着飞机舱门。小小的舱门外,是一张张渴望的面孔,一颗颗兴奋跳动的心。

我们从这则消息中,看到了迎候圣火的真实场景,从中透露出强烈的兴奋和喜悦之情。消息中将迎候圣火事实中的数个环节予以了精细的描绘,专机的到达、志愿者的行状、工人们铺设红地毯的情形、欢迎人群的表情与心情等,这一些经过记者选取运用的小细节,让事实在读者的眼前鲜活起来,而正是其中那些细节的撷取,又让消息中的事实成为表达中国人民郑重迎接圣火到来的代表性环节,具有典型意义。

四、用感人的事实说话

当运用让事实说话的方法时,消息写作还应懂得选取易感动人的事实和片段。同样是上述北京晨报“圣火到来的时刻”的系列报道,它从2008年4月1日的“六时整〃天安门广场”到“11时50分〃天安门广场”,围绕着迎接北京奥运会圣火的活动,在各个典型环节和场面的拼接、组合中,尤其是对每个场景中最感人的情节进行捕捉和描述,从而造就了这组报道的生动鲜活和引人入胜。从其中的部分题目就可一窥全貌:“意义非凡的升旗仪式”、“相机成为了最亮丽景色”在典型与细节事实的描摹中,消息中注意写出感动自己,也同样能感动读者的情节和细节。这样,在被感动中,不用写作者自己出面

表达主旨,事实却已经表达出作者的心情与感慨。让感人的事实说话,在移情作用中,消息已经实现隐性议程设置的目的,使得读者在进行消息接受时,不经意间已经接受了作者的视角与认识。

五、用有个性的事实说话

消息写作在用真实、典型、感人的事实说话的同时,最好还应注意用“这一个”而不是“这一类”的事实说话。比如在2008年4月30日法制晚报上有一则《服刑人员送祝福》的消息:

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来临之际,柳林监狱的上千名服刑人员在狱警的帮助下也献上自己的祝福。

前天,在北京市清河分局柳林监狱内,1200余名服刑人员为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献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服刑人员手工自制的巨大的奥运会倒计时牌、绘画的奥运福娃等,均在监狱内操场上进行展览。

演出过程中,服刑人员自己控制音响,用五种颜色的扇子拼出五环的标志,还举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标语。

在众多迎接奥运100天倒计时的新闻消息中,这则消息报道的是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祝福奥运的事实。因犯罪而被管制并在不同程度上被剥夺权利的服刑人员,却同样在迎接北京奥运会的时刻,和所有人一样,能参与到祝福奥运的行列中,享受中国百年奥运梦圆的特别

快乐。这是一则很有个性的真实事实呈现的消息,它以独特的视角,表明了中国社会普天同庆的广泛性和深入度。

六、用能表达意义的事实说话

从根本上说,用事实说话是要作者尽量做到理性、中立,不站出来在新闻作品中直露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但是,事实上包括消息写作在内的新闻报道,都是由一定写作主体构建的新闻文本,绝对摒弃带有主体认识的主观成分是无法做到的。同时,当下读者更愿意透过报道的事实,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喜欢没有意味的“宣教”。所以,消息写作过程中,如果写作主体过多地将主观认识以至感情色彩呈现在文本中,这类消息无疑是当下读者所不乐意接受的。唯有通过对新闻事实有技巧的客观叙述、呈现,隐性地表述主体意见的消息,才有可能得到读者青睐的。

当然,消息写作和其他新闻类写作一样,也是基于一定社会目的与意义才加以构建和完成的,应用有“意义”的事实说话,“寓教于乐”,以期在“隐蔽”主体意见与观念的情形中,实现消息写作的社会意义。这种“隐蔽”,体现在具体的消息写作行为中,要求首先对所要描摹和呈现的新闻事实,经过精心的选取与搭配,其基本要求是:选取和搭配的有“意义”的事实要与写作主体自己要在消息中表达的观点和认识密切相关,要让事实本身所蕴含的“意义”去说话。也就是说,消息中所呈现的事实应体现作者主体主观的社会站位,体现主

体的社会认知,是有“意义”的事实。只有这样,消息写作,才能做到在对真实事实进行表述的过程中,实现消息写作与传播的“议程设置”,实现对读者的观点与认识的“把控”与引导。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新闻传播系副教授、博士后,北京市写作学会秘书长)

电视台新闻采编实习报告模板

电视台新闻采编实习报告模板 首先感谢大家在我实习期间两个多月来的教导与关爱! 在泉州电视台实习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 很多收获,使我更真实、准确地理解电视新闻采编和电视制作。从理 论方面来说,实习期间的活动,一方面是对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一个 检验,也是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使用的考核,另一方面实习活动,增长了更为具体实在的新闻采访经验的理论知识,特别是老记者对于 各种新闻采编的经验,这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也是最实用的理论知识;从实践方面来说,从前期的采访准备工作到后期的编辑工作,真 真切切地理解了整个新闻采编工作的具体流程,和工作当中的点点滴滴。 在没有到电视台实习之前,对新闻的采编工作也仅仅一知半解,一般 都是通过书本和电影电视了解的,认为记者是很强势的群体,知识面 涉及很多领域,既是政府的喉舌,也是受众的****窗口,能够为政府 做时事宣传,也能够为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但实习经过告诉 我不是这样的,因为记者他首先也是人,所以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 先学会的是做人,先做好人,处理好与各类人的关系,灵活应对不同 的人群,才能做好工作。下面就谈谈我在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 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里,我学会的第一句话是:“多看多写多总结”。 在学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固然很重要,对我们专业领域上的一些操 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能够让我们更快地适合新闻的采编工作,但 是实际上,新闻采编工作远远要比在学校所学的要来得更复杂、更细致。比如说写稿,如果你永远用从书本上的所谓“实用写作”来指导 你的写作,有很好的悬念、很好的逻辑,辞藻优美,你的稿子也许会 是一篇很优秀的文学作品,可能适合于专题类的新闻写作,却不是一 篇很好的新闻稿,从学校出来的我们往往没有摆脱书面语的写作方式,在稿件的处理上常常会出现一些跳跃的逻辑、出现大量的形容词、设 置一些所谓的悬念,虽然也知道新闻的“五w”,和写作的各种结构,

新闻写作——用事实说话

新闻写作——用事实说话 在新闻写作中,要更好地用事实说话必须做到:第一,事实要具体。新闻中的人 名、地名、现场、情节、数字、结果都要写得具体。写新闻只有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才能使读者、听众和观众觉得新闻实实在在,可感可信。事实要典型。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事实,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大量具体的事实中选取典型材料、典型事例。如果不作选择,罗列一大堆材料,反而会冲淡或淹没新闻主题,造成人物、事件不突出,观点不鲜明,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事实要生动。新闻事实本身要有新意,生动感人,同时还要生动地描写情节和细节,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叙述新闻事实,避免生硬、刻板、老套。如可用再现某些场景的方法;渲染气氛、加深印象、烘托人物、突出主题;也可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新闻事实更加鲜明、丰满。此外还有点面结合、画龙点睛等方法,可以使事实更好地“说话”,增强感染力。新闻事实的获得,往往带有一定偶然性;一个用心的思索,善于思索的作者,得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却是必然的,而且,一旦获得以后,就会抓住不放,紧紧跟踪。写新鲜的事实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姓“新”。只有新的东西,才能为读者提供信息。新闻要指导实际工作、实际生活,而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断前进、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在新闻写作中,就是要突出这个“新”字,不断地把客观事物的最新变化、最新发展告诉读者、听众、观众,给他们以启发、教育和鼓舞。所以,新是实现新闻价值的一个根本条件。新闻界把现实生活中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新鲜活泼的东西称为“活鱼”,为人们提供新的情况、新的人物、新的经验、新的问题、新的成就、新的知识。 新闻的“新”在于事实新、材料新。新闻要尽可能报道“第一次”发生的,“第 1/ 2

消息如何“用事实说话”

消息如何“用事实说话” 消息如何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简言之,即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 用事实说话,简言之,即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而非由作者自己站出来直通通地说。这是新闻工作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最主要基本功。消息写作不仅要说话,更要用事实说话。消息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追问和实践的一个永恒命题。下面介绍些基本的方法。 一、用客观真实的事实说话 消息写作源于客观真实的事实,这是用事实说话的基础,不仅是消息写作的根本意义,而且是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任何带有人为成分的虚假、臆造的消息,都不是在用客观事实说话,并且还会损害该消息写作的合理性、必要性,以至引发人们对新闻工作的质疑。美国政府在伊拉克战争时期,为安抚民众,臆造了美军特种部队秘密营救被伊军捕获的19岁女兵林奇的消息,后经报道,被揭穿是一次假的新闻报道,其最后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用典型的事实说话 生活中客观真实的事实是繁多、芜杂的,具有相同社会意义的真实事实,常常是一类,而非一件。即消息素材是相对丰富的。比如,表现平凡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非凡贡献的消息,可以是李素丽,可以是徐虎,还可以是张三或者李四。但为什么最后在新闻报道中,竞相以李素丽和徐虎为新闻消息建构的对象。这是因为在众多能够体现平凡人的非凡意义的事实中,李素丽和徐虎身上,更具备代表性和典型性:岗位平凡、人物普通,但就是在她(他)对平凡和平常的坚守中,凸显了平凡中的不平凡、平常中的不平常,让整个社会认知到所谓非凡和伟岸,都是平常人在平凡岗位上创造的。这种事实与人物故事的遴选,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具有典型意义。于是,李素丽和徐虎的故事也才能从众多素材中被发现和提炼,进而成为新闻报道中的题材。 三、用事实的细节说话 如何在消息写作中让事实说话,还应该是让真实的事实和典型的事实在消息中真实和典型起来。在2008年4月1日北京晨报一组圣火到来的时刻的报道中,有一则看,运送圣火的飞机来了的消息: 伴随着首都机场等待人群的阵阵欢呼,运载着北京奥运会圣火的奥运圣火号专机从万里晴空中划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近,徐徐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 奥运圣火号的机身涂有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红色标志和红、黄两色的祥云,在北京春天碧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醒目。当专机缓缓地滑向停机坪停稳后,200名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手持鲜花迫不及待地跑向飞机,满脸兴奋,工人们稳健地在5分钟

新闻采编知识要点

1电视新闻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和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能满足目标受众需求的事实的报道。 3新闻的真实性:指在新闻报导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4、电视新闻的分类:1消息类电视新闻,分为:图像新闻、口播新闻、字幕新闻和图片新闻。 图像新闻业也叫影像新闻,它采用ENG的方式。特点:有新闻现场生动形象的画面。 字幕新闻在电视屏幕上打出字幕,以最简洁的文字,向观众传播最新的新闻信息。特点:时效快、运用灵活方便、传播新闻信息简洁明快 口播新闻以播音员出图像播报文字新闻稿的报道形式。特点:1增强新闻的时效性2在时间与空间的流程里,口播新闻具有采制的简洁性、编播的灵活性等特点。3在整体综合的新闻节目中,它具有明确的指导性、灵活的调节性;在语言文字及信息容量上,它具有简洁性、精炼性和密集型。 图片新闻在电视屏幕上,运用新闻照片并配以文字解说的新闻报道形式。 2专题类新闻节目,分为专题新闻和电视深度报道。 专题新闻是指针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事实进行充分、完整、深入的报道和广泛而迅速的传播的报道形式。 电视深度报道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特征:题材较为重大;主题较为深刻;完整地、有始有终地追踪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客观事物;有浓厚的思辨色彩与理论追求;时间和空间跨度较大;充分调动电视的立体表现手段,充分发挥电视语言的作用。 电视深度报道分为单篇深度报道(包括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精确性报道电视专访)和连续报道(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某一重要的、社会普遍关注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及时的报道)、系列报道(围绕某一新闻题材、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连续、多次的报道。 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相同之处:都是多个单元集合而成;都是在一定阶段密集播出,都能产生轰动效应。区别:不局限于同一事件的阐述,是对既定话题选取多种题材,侧重于事物之间的横向机理联系,改变播出顺序不会出现对主体的理解 3电视新闻评论特征:论题的新闻性、论理的思想性、论说的公正性、正确的导向包括三种形式:“用事实说话”类型“深入分析”类型“灵活幽默”类型,中国第一个评论性专栏节目是《观察与思考》,走向成熟的是《焦点访谈》 5、业务流程:一发现:从新闻线索出发二了解:获取事实的真相三传达:新闻事实的讲述(分为拍摄、编辑和写作) 6、电视记者具备的素质:A专业素质1充满好奇心2观察分析能力强3正直勇敢4适应别样的生活方式B业务素质:较强的新闻敏感2熟练地采访能力3得体的出境能力4熟练的现场抢拍能力5较强的文字表达、视听表达能力6机动灵活能力C道德素质 创新思维(求异思维、聚敛思维、逆向思维和形象思维)A求异思维的作用是在了解事物本质的基础上洞察事物表现形式或运动状态上的细微差异,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规律,达到“见微而之著”的作用。发现思维的特征:流畅

新闻采编与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基础知识记忆点 ●普利策奖也称为普利策新闻奖。现在,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被视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 ●中国最高新闻奖长江韬奋奖原分别为范长江新闻奖和韬奋新闻奖,2005年根据中央关于《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的精神,将两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 ●现在常说的“两报一刊”,即重要宣传口径要以“两报一刊”为依据,这“两报一刊”指的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解放军的《解放军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 ●中新社: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内地仅有的两家通讯社之一,以海外华侨、外籍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为主要服务对象,向境内外媒体提供供稿服务。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指导方针四个“以”:宣传工作的“四个以”:“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中国的记者节11月8日确定为“记者节”。记者节像护士节(每年的5月12日)、教师节一样(9月10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 ●新闻工作者应有的素养是多方面的,诸如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作风素养、科学素养、技能素养等。 ●新闻敏感: 1、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迅速判断某些事实(事件)的社会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社会意义的能力。 2、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判断某些事实在全局中的地位、在事物发展阶段上影响大小的能力。 3、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判断某些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听众兴趣和兴趣大小的

能力。 4、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在同类事实中,迅速判断哪个重要、哪个次要、哪个无关紧要的能力。 5、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见微知著,从看来无关紧要的事实中发现它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 6、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注意宣传口径并且能发现某些宣传口径有所变化的能力。 ●新闻线索的获取渠道 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获取之。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之。 3、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之。 4、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之。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与他们的接触获取之。 ●采访提问的三种形式 1. 正面提。 2. 侧面探。 3. 反面激。 ●具体地讲,报纸编辑工作的内容包括:制定报道计划、组织稿件、选择稿件、修改稿件、配置稿件、组织和撰写言论、制作标题、安 ●排版面等几个方面。 版面的元素包括有版面空间、字符、图像、线条、色彩等等。 ●新闻策划的流程有五个步骤: A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策划的主题,进行目标定位 B拟订报道方案 C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

新闻写作 消息

新闻写作消息 一、消息的涵义 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的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的报道,这样一种新闻文体,即是消息。因其在新闻诸文体中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数量最多,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文体,故人们常把消息称为新闻。狭义的新闻即指消息。 二、消息的文体特征 最基本的特征有三,即事实性、真实性和新鲜性。消息作为新闻体之一种,自然也具备这三个特征。但除此三点之外,它还有自己的“个性”: (一) 用事实说话 (二) 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三) 简明扼要 三、消息的类型

消息的类型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类型。 按媒体分,有文字消息(报纸)、广播消息、电视消息、网络消息等。 按篇幅分,有长消息(1000字左右)、短消息(500字左右)、简讯(200字以内)等。 四、消息的写作方法 (一)采访是消息写作的基础 (二)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结构通常指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消息的构成,即一篇消息稿内容上的结构成分,一般由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几部分组成。 消息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倒金字塔式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

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倒金字塔式结构便于受众迅速掌握全篇之精华,满足受众尽快获取最新消息之需求;便于记者迅速报道新闻,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最先发出去; 例如: (中新社北京九月五日电)中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从今年开始进行评奖,以后每两年评选一次。 记者从中国记协和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凡在评选年度不超过55岁的中青年专业新闻工作者均可参加评选。评选范围包括正式批准登记的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新闻时事类刊物和新闻电影等单位的新闻编辑、记者、播音员(包括节目主持人)以及从事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教育的专业人员。 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最多评选采编人员10名,是否设提名奖待定。评选结果将在明年第一季度公布。 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主席、新华社社长穆青任评选委员会主任。评选委员会由新闻界专家和知名人士组成。

新闻写作—用事实说话

新闻写作—用事实说话 在新闻写作中,要更好地用事实说话必须做到:第一,事实要具体。新闻中的人名、地名、现场、情节、数字、结果都要写得具体。写新闻只有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才能使读者、听众和观众觉得新闻实实在在,可感可信。事实要典型。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事实,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大量具体的事实中选取典型材料、典型事例。如果不作选择,罗列一大堆材料,反而会冲淡或淹没新闻主题,造成人物、事件不突出,观点不鲜明,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事实要生动。新闻事实本身要有新意,生动感人,同时还要生动地描写情节和细节,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叙述新闻事实,避免生硬、刻板、老套。如可用再现某些场景的方法;渲染气氛、加深印象、烘托人物、突出主题;也可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新闻事实更加鲜明、丰满。此外还有点面结合、画龙点睛等方法,可以使事实更好地“说话”,增强感染力。新闻事实的获得,往往带有一定偶然性;一个用心的思索,善于思索的作者,得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却是必然的,而且,一旦获得以后,就会抓住不放,紧紧跟踪。

写新鲜的事实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姓“新”。只有新的东西,才能为读者提供信息。新闻要指导实际工作、实际生活,而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断前进、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在新闻写作中,就是要突出这个“新”字,不断地把客观事物的最新变化、最新发展告诉读者、听众、观众,给他们以启发、教育和鼓舞。所以,新是实现新闻价值的一个根本条件。新闻界把现实生活中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新鲜活泼的东西称为“活鱼”,为人们提供新的情况、新的人物、新的经验、新的问题、新的成就、新的知识。新闻的“新”在于事实新、材料新。新闻要尽可能报道“第一次”发生的,“第一个”出现的事情。当然,这也要从全局的观点看问题。有些事情在本地区、本单位是新发生的,但地、在全市、全国范围内也许已不是新鲜事了。也有一些事因为有一定的思想性、针对性,需要经常不断地报道,但这一类在报道时也要尽量选取新的典型、新的特点、新的角度。特别是一些需要反复宣传的主题,更要研究新的角度,千篇一律就没有新鲜感,效果也不好。

新闻采编规范

新闻记者培训2013 练习题 《新闻采编规范》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线是。(D) A.不使用计谋获取材料 B.确保对当事人不造成任何伤害 C.不采取隐性采访手段 D.遵守法律 2.在某些报道领域,为尽量对新闻当事人做到最小伤害,新闻界普遍采纳的报道原则是。(A) A.知情同意原则 B.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C.真实准确原则 D.平衡报道原则 3.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不做任何有偿新闻 B.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 C.报道中客观呈现各方观点 D.报道中避免歧视与偏见 4.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C) A.致歉 B.勘误 C.更正 D.声明 5.保证新闻报道准确性的最重要方式是。(B) A.现场采访 B.核实事实 C.深入调查 D.多方求证

6.为什么引语的使用是记者保持客观的重要依据?(D) A.引语深化新闻主旨 B.引语增加趣味性 C.引语增加信息量 D.引语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 7.朱镕基总理神色凝重,严正地指出:“谁要是搞台湾独立,你就没 有好下场!”话语掷地有声,震撼人心。此处引语的使用有何优点?(A) A 鲜明地表明了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 B.概括地指出了具体事实 C.语言简洁 D.巧妙地过渡 8.“整整5 天,我一点都没有睡觉。24 小时备战,全面布控,就怕 慢一步就成了炮灰”,电话那头,国美人士情绪有些激动,“我现在 可以说的是,我们这几天产生了巨大的销售额,黄老板(黄光裕)会为此骄傲。”此处在使用引语时存在的问题是。(C) A.引语使用不够简洁 B.引语无消息源 C.引语的消息源不明确 D.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9.如何避免过度解读被采访对象的意思?(A) A.保留原始材料,编辑核实 B.全篇报道使用直接引语 C.直接引语不做丝毫修改 D.记者将自己的观点附加在引语中 10.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什么?(A) A.语言更具概括性 B.更具现场感 C.更有趣味性 D.能体现受访者的鲜明立场和个性

如何写作新闻消息

如何写作新闻消息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 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两位市长直接关怀大港“油郎”喜结良缘》(新华社1990 年1月6日电讯稿)、《地球三分钟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杭城新事见新风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校园新闻消息写作技巧

校园新闻、消息写作技巧 一、新闻的有关概念 (一)什么是新闻 在日常生活中“新闻”一词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广义的,广义的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泛指报纸、广播、电视中常用的各种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调查报告、评论等。 一种是狭义的,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除了评论等少数议论文,绝大多数新闻都是记叙性文体。 这里的定义强调三点: 一是在“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二是“新近发生”,这是说新闻不是隔年的老黄历,不是旧闻,强调的是变化中的“新”; 三是“报道”,即指新闻反映的是有意义的事实,重要的事实,值得报道的事实,是经过新闻工作者加工裁剪的事实。 (二)新闻的特点 概括地说,新闻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性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则。这是由新闻的内涵和特性所决定的。新闻所表现的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客观存在的事物。 2.新鲜性 作为一种信息,新闻是事实的反映,但并非任何事实、任何信息都能成为新闻。新闻必须是新鲜的所见所闻。新闻的“新”包含内容的“新”

和时间的“新”两方面。内容的“新”即要有新意;时间的“新”就是要及时。 3.倾向性 一切新闻机构都是某一阶级、某一集团的喉舌,都是根据本阶级的利益进行新闻宣传的,这就给新闻带上了无以争辩的政治倾向。 4.选择性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无疑的,但由于新闻同时又有凭借事实传播一定的思想观点和影响舆论的作用,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集团往往利用新闻作为宣传手段。因此,对新闻事实总会有所选择。我们的新闻报道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围绕国家局的中心工作和指导思想来报道。 (三)新闻的五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即五个“W”。什么事(What,何事)?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 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样)? 新闻要素=5“W”+1“H”,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四)新闻的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新闻包括多种体裁,大致有以下几种:消息(简讯)、通讯、报告文学等。 消息即是狭义的新闻,它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消息必须具备上面新闻的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一则消息只有具备这五个要素,才能让读者对所报道的事情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消息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消息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是消息写作的基本方法。简要地说,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而不是由作者自己站出来直通通地说。 例1、1953年2月间,新华社曾编发过一条题为《我国空军和高射炮部队击落侵入我国东北凌空美机5架》。全文不足300字,分为3段。第一段是导语,约40余字。第二段叙述美机侵入我领空和被击落的经过,约160字。最后是结束语,约70字。这段写道:“中国人民对于美国侵略者派遣军用飞机侵犯我国领空,并进行轰炸扫射的挑衅行为,极为愤慨;对于美帝国主义者扩大战争的阴谋已予以密切注视和警惕。”显然,这段话是记者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后来送审时,这段话被全部删掉了。当时主管我国新闻事业并审阅这稿子的胡乔木同志,将它称之为“废话”。他说:“东北打下美国飞机,在消息发布以前,除当地人民之外,‘中国人民’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更无从‘愤慨’和‘警惕’。敌机入境扫射轰炸,不用说就是‘挑衅’‘阴谋’,新闻里所讲的事实本身足以引起全国人民的警惕,不必记者在新闻里说什么全国人民‘密切注视和警惕’等等。这是写新闻的一个原则问题。希望消灭新闻中的废话。” 例2、1982年,江苏某新闻单位报道了徐州一女工因工伤事故断了肢,省委知道后马上跟空军联系,用飞机将女工送到上海去治疗。消息的最后记者写道这件事“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时的广电部部长吴冷西说:“最好把最后一句勾掉。就是写到上海去了,进医院治疗了,原原本本地讲这个过程,讲完了就完了,结论让听众去下。”他还说:“新闻之所以有力量,就因为它是靠事实说话。”因为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事实才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事实才最符合受众的心理、愿望和兴趣。 那么,如何用事实说话? 一、选准事实。选准事实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新闻价值”,另一个是“宣传价值”。新闻价值前面一说过。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符合新闻传播者的思想、观点和意图的素质。比方西方有不少驻北京记者,中国每天也发生很多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中国的伟大成就他们很少报道,但一有什么恶性事件,他们就大张旗鼓,主要是他们的宣传价值不同。再如美伊战争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也很多,但交战双方的报道却截然不同,美国一下说萨达姆被炸死了,一下说哪里哪里被攻陷了。而伊拉克就说美军被打死好多好多,还不停地展示被击落的美机残骸。这就是宣传价值。 二、善于对比。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消息在用事实说话时,如能将两个或更多的事实放在一起对比,更能体现观点,发表意见,使人感到报道的客观公正。例1、1981年12月18日,阿尔巴尼亚宣布部长会议主席谢胡由于“精神失常”自杀身亡。当时,很多人对这个死因有怀疑,但不便直说,新华社有一篇消息写道:[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据阿通社报道,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穆罕默德·谢胡12月18日自杀身亡。 这一消息是阿尔巴尼亚党政领导在18日晚发布的一项公报公布的。这项公报说,谢胡是在“精神失常“时自杀的。 在这之前,阿通社在12月17日曾经发表16日谢胡在地拉那接见罗马尼亚政府贸易代表团的消息。 谢胡自1948年起任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954年起任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 消息用对比告诉人们,谢胡自杀前两天还接见了外国代表团,言外之意,“精神失常”自杀的说法是可疑的。

信息的写作技巧、采编方法和报送要求

信息的写作技巧、采编方法和报送要求 ——在新闻出版局学习例会上的讲课提纲 讲课人:章学彭 我们今天所讨论的信息工作,是机关内部的一项专门性工作,属于办公室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政府系统,称作政务信息工作,在党委系统称作党务信息工作,两者统称为党政信息工作。信息是领导了解情况、正确决策的依据;是交流经验,指导工作的重要途径。做好信息工作,是各级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充分发挥机关工作人员参谋助手作用的具体体现。 一、信息的含义和作用 (一)什么是信息 信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可以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从广义上说,信息是对事物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从狭义上理解,信息是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信息能够通过文字、符号、图像、数据、报表、声波、电磁波等载体反映出来,并通过载体进行传递和存储;信息不是过时的东西,而必须是具有新内容的新知识,能够作用于信息接受者。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一是客观性。即先有信息反映的对象,后有信息。不论借助于何种载体,以何种方式进行传输,信息都不会改变其反映对象的属性。 二是价值性。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信息是一种价值无量的要素。信息作用于资本,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导致发财致富;信息作用于技术,将会产生发明创造和革新,取得技术进步;信息作用于经营管理,可以通过反馈机制起到控制和调节的作用,促进市场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信息作用于生产、流通、分配及消费各个领域,则会起到组织、协调和穿针引线、铺路搭桥的作用。 三是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信息从发出、接收到进入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信息活动是动态的,因此,信息本身也有寿命。一条很有价值的信息,如果传递缓慢,时过境迁,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 四是共享性。信息能够同时被多个使用者所利用,不会因使用者的增加而使每个使用者获得的信息减少。 五是可开发性。人们可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概括、归纳、扩充,使信息更精练,含量更丰富,价值更高。同一条信息,由于信息工作人员的阅历、社会地位和知识水平的不同,从中发掘、派生、推断出的信息以及扩大信息的效用和价值也不同。 (三)信息的具体作用 一是领导科学决策的参谋咨询作用。决策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性,关键就是看能否及时准确地获取足够的信息。一个闭目塞听、孤陋寡闻的领导,绝不可能有效地开展工作,更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一项政策制定之后,进入执行(组织、指挥、调节)阶段和结果(检查、监督、评价)阶段,同样需要和依赖信息反馈,据此作出新的判断和决策。 二是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的推动作用。领导和上级机关通过信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同时,通过信息发布指示,揭露矛盾,对布置的工作进行督查督办,推动各项任务的完成。三是部门、地区之间相互学习、交流作用。运用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可以加强系统内部各地区、各单位和系统外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互通情况,相互学习,推动工作。 四是促进机关转变作用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信息快捷、便利、通达、及时等特点,为领

新闻的写作基础知识:消息的写作

新闻的写作基础知识:消息的写作 导读: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 一、消息种类 (一)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二)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 (三)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四)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以上四类消息,以动态消息较易写作,可以经常练习写一些,从实践中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二、消息写作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

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何)。在五个W 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两位市长直接关怀大港“油郎”喜结良缘》(新华社1990 年1月6日电讯稿)、《地球三分钟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杭城新事见新风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用事实说话经典案例分析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经常强调的一个原则。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必须坚持“用事实说话”。然而,从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的角度来看,仅仅做到“用事实说话”还不够,还应该注意用细节来“刻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用事实说话”才能写出真新闻;用细节“刻画”才可能写出好新闻。 新闻内容 本报万城6月14日电(记者刘袭林绍炜) 党员6年未过组织生活;预备党员7年无法转正;党费短则28个月未交,有的64个月未交——这一系列严重违反党章的怪事,发生在有着36名中共正式党员的万宁市港北镇英文村。记者今天从万宁市委组织部获悉,市委已派工作组到英文村调查处理。 根据“英文村一党员”的举报,记者近日到英文村和港北镇进行调查。举报的内容基本属实,有些问题比举报的更为严重。 在1964年入党的老党员蔡修富家里,他和党员蔡汝政、蔡日波都向记者介绍说:“自1994年以后,党支部就没开过支部会议,我们有6年没有过组织生活。”近8年连任支部组织委员的蔡香琼心算一阵后说:“1996年以后就没开过支部会议。”1994年至今年5月先后任支书的纪道礼、任代理支书的蔡光盛则说,开过支部大会,有些党员不来。记者提出要看会议记录,他们却说没有。 今年52岁的蔡来旧1993年1月被批准为预备党员,但至今村党支部都没有开会讨论她的转正。她说:“我写了3次转正申请书,但没人理我。”像她这样入党7年而无法转正的还有3人。纪道礼、蔡光盛均说不知道这4人是预备党员。但记者在港北镇党员花名册上,查到了蔡来旧等4人的名字。 蔡光盛还对记者说,全村36名正式党员中,有18名党员长期未交党费,短的28个月,长的64个月。 有1800余人的英文村,却六七年没有发展新党员,党员老化,平均年龄57.5岁。支部班子不健全,1996年以来,支委只有2人。纪道礼和蔡光盛先后因长期不参加工作和严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被免职。 英文村党支部严重瘫痪,“战斗堡垒”垮了。党员和群众心不齐,水利设施坏了无人管,连续两年早稻因干旱失收。据调查,从1994年至1998年(缺1995年),英文村人均收入连续名列全镇倒数第一。党员和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他们说,我们村党支部有名无实,不起作用了。 党员蔡汝政说:“我们多次向镇党委反映过支部的问题,但都没有得到解决。”蔡光盛也说:“部分党员没交党费,我早向镇党委汇报过。”港北镇党委书记陈进荣解释说:“英文村的问题早就存在,我1997年8月到任时曾作过调查,但情况复杂,就一直拖到现在。”(原载1999年6月15日《海南日报》) 新闻评析 振聋发聩的“诊断书”

新闻采编消息写作

今朝京城英雄多——20名市民获"见义勇为市民"称号一酗酒的凶汉在公共电汽车上殴打一男一女两名外地乘客,女乘客向周围人哭救,车上30多人竟无人相助。此时,共产党员首钢工人杨宏本临危不惧同歹徒展开搏斗,并制服歹徒且与群众协助将其扭送公安机关。这是去年11月16日深夜的事,42岁的杨宏本最近获得"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光荣称号。 北京开展"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评选活动已届3年,至今已经评选出"好市民"61人,评选出"见义勇为积极分子"129人;今年的20名"好市民"中,年纪最大的83岁,最小的16岁。 据悉,北京市各区县、各行各业今年的候选人就有63人。记者从候选人的感人事迹中,看到了首都人民群众弘扬正气,见义勇为的精神风貌。他们中有工人、农民、学生、干部、教师,还有老红军,有临危不惧与歹徒斗争的、冰水中救人的、救火的以及在列车轮下和自然灾害下救人的。 27岁的王新文——儿时车祸造成肢体残疾,在去年6月26日下午邻居一精神病患者家失火时,他拖着行走不便、右眼视力几乎为零的残疾身体3 次冲进浓烟滚滚的屋内。王新文忍着因油桶灼伤的大面积剧痛,从火海中救出了病人及财物。直至火被扑灭,他制止了一场危及周围几十户居民的严重火灾。 年龄最大的张福老人是怀柔县的农民。去年8月下旬,他拖着残疾的右腿翻墙冲进烈火浓烟中,救出了邻居家5岁儿童,并及时报火警,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次坐在主席台上披红戴花的英雄中,有一位河北来京务工的"没有户口的北京人"刘国忠。他在去年12月,从结冰的湖水中救出了两名儿童。 这次获"好市民"称号的王德山是在冰水中一下救出3名儿童的英雄。他对记者说:"政府和人民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感到很激动,我觉得在别人遇到危难时,出于良心大家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事情让我赶上了,不这样做我在良心上会受到谴责。

新闻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

新闻如何“用事实说话”(2009-10-09 12:21:20) 分类:培养新闻素质的过程标签:新闻事实本源稿件景福张 之文化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工作的最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认为: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新闻只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而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因此,新闻工作者的最主要基本功就是要“用事实说话”。然而,这些年做编辑工作,使我接触了大量稿件,当然其中不乏“精品”,但有一些稿件或者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或者罗列事实只见材料不见观点;或者抛开事实,记者迫不及待地自己站出来说话等等问题……归根结底,毛病出在不会“用事实说话”。 因此,有人说新闻写得好坏,关键不在文字功夫,首要本领是选择事实。新闻事实选准了,写错几个字,句子不通,编辑还可以修改;若新闻事实选不准,文字功夫再好,也不是好新闻。 一、不用事实说话的表现和原因 1.习惯于传统写作模式,不善于用事实说话。 比如,写会议动辄某某领导强调、指出、要求,或者通篇充斥着行业部门的程序化、概念化的东西;写成就通篇是枯燥的数字和措施;写人物动辄“几十年如一日”、“几过家门而不入”等等,尽是官话、套话。更有甚者,抛开事实迫不及待地自己站出来说话,左一个“必

须”,右一个“禁止”,以为只要说得在理,用作者的口吻更直截了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一是记者没有跳出多年形成的那种公式化、概念化的习惯写法,将新闻素材塞进这种模式里,一压就成作品。例如,一则名为《小张热线服务到家》的消息:牡丹江市自景福小区的小张热线开通以后,景福小区的居民只要有困难都会想到“小张热线”。“有事找小张”已经成为附近居民生活中的口头禅。小张热线是牡丹江市自来水总公司二次供水公司张之胜发起的。去年市委向全市招募青年志愿者后,张之胜同本单位的三个伙伴当即报名参加,成为全市第一个团队报名的小分队,并且以自己的姓氏在景福小区设立了“小张热线”服务队,张之胜和他的伙伴们每天走街串巷,为居民、企业换水嘴、修管道。一年多来,“小张热线”为辖区居民义务做好事200多件。小张热线到底给谁家服务?怎么服务到家?这条消息的主要部分完全被笼统的叙述所代替,由于消息没有事实做依托,“做好事200多件”的可信度也就大打折扣。如果修改的话,这条消息应补充“小张热线”新近为居民办的一两件实事。再如,我们有时候会看到这样的话:“某某人因工作表现突出,被提拔到领导岗位”、“通过学习讨论,大家取得了共识”、“经过几天几夜艰苦奋战,完成了任务”等等。而究竟怎么工作表现突出?怎么学习讨论取得了共识?怎么艰苦奋战的事实给略去了。而用事实说话恰恰要求把这些事实简要具体的写出来。用事实说话就是要把新闻事实所包含的

新闻采编消息写作

新闻采编消息写作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今朝京城英雄多——20名市民获"见义勇为市民"称号一酗酒的凶汉在公共电汽车上殴打一男一女两名外地乘客,女乘客向周围人哭救,车上30多人竟无人相助。此时,共产党员首钢工人杨宏本临危不惧同歹徒展开搏斗,并制服歹徒且与群众协助将其扭送公安机关。这是去年11月16日深夜的事,42岁的杨宏本最近获得"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光荣称号。 北京开展"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评选活动已届3年,至今已经评选出"好市民"61人,评选出"见义勇为积极分子"129人;今年的20名"好市民"中,年纪最大的83岁,最小的16岁。 据悉,北京市各区县、各行各业今年的候选人就有63人。记者从候选人的感人事迹中,看到了首都人民群众弘扬正气,见义勇为的精神风貌。他们中有工人、农民、学生、干部、教师,还有老红军,有临危不惧与歹徒斗争的、冰水中救人的、救火的以及在列车轮下和自然灾害下救人的。 27岁的王新文——儿时车祸造成肢体残疾,在去年6月26日下午邻居一精神病患者家失火时,他拖着行走不便、右眼视力几乎为零的残疾身体3 次冲进浓烟滚滚的屋内。王新文忍着因油桶灼伤的大面积剧痛,从火海中救出了病人及财物。直至火被扑灭,他制止了一场危及周围几十户居民的严重火灾。 年龄最大的张福老人是怀柔县的农民。去年8月下旬,他拖着残疾的右腿翻墙冲进烈火浓烟中,救出了邻居家5岁儿童,并及时报火警,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次坐在主席台上披红戴花的英雄中,有一位河北来京务工的"没有户口的北京人"刘国忠。他在去年12月,从结冰的湖水中救出了两名儿童。 这次获"好市民"称号的王德山是在冰水中一下救出3名儿童的英雄。他对记者说:"政府和人民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感到很激动,我觉得在别人遇到危难

消息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

消息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 时间:2010-10-18 21:55来源:新闻与写作杂志作者:谭云明“用事实说话”,简言之,即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而非由作者自己站出来直通通地说。这是新闻工作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最主要基本功。消息写作不仅要“说话”,更要“用事实说话”。消息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追问和实践的一个永恒命题。下面介绍些基本的方法。 一、用客观真实的事实说话 消息写作源于客观真实的事实,这是“用事实说话”的基础,不仅是消息写作的根本意义,而且是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任何带有人为成分的虚假、臆造的消息,都不是在用客观事实说话,并且还会损害该消息写作的合理性、必要性,以至引发人们对新闻工作的质疑。美国政府在伊拉克战争时期,为安抚民众,臆造了美军特种部队秘密营救被伊军捕获的19岁女兵林奇的消息,后经报道,被揭穿是一次假的新闻报道,其最后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用典型的事实说话 生活中客观真实的事实是繁多、芜杂的,具有相同社会意义的真实事实,常常是一类,而非一件。即消息素材是相对丰富的。比如,

表现平凡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非凡贡献的消息,可以是李素丽,可以是徐虎,还可以是张三或者李四。但为什么最后在新闻报道中,竞相以李素丽和徐虎为新闻消息建构的对象?这是因为在众多能够体现平凡人的非凡意义的事实中,李素丽和徐虎身上,更具备代表性和典型性:岗位平凡、人物普通,但就是在她(他)对平凡和平常的坚守中,凸显了平凡中的不平凡、平常中的不平常,让整个社会认知到所谓非凡和伟岸,都是平常人在平凡岗位上创造的。这种事实与人物故事的遴选,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具有典型意义。于是,李素丽和徐虎的故事也才能从众多素材中被发现和提炼,进而成为新闻报道中的题材。 三、用事实的细节说话 如何在消息写作中让事实说话,还应该是让真实的事实和典型的事实在消息中“真实”和“典型”起来。在2008年4月1日北京晨报一组“圣火到来的时刻”的报道中,有一则“看,运送圣火的飞机来了”的消息: 伴随着首都机场等待人群的阵阵欢呼,运载着北京奥运会圣火的“奥运圣火”号专机从万里晴空中划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近,徐徐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 “奥运圣火”号的机身涂有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红色标志和红、黄两色的祥云,在北京春天碧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醒目。当专机缓缓地滑向停机坪停稳后,200名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手持鲜花迫不及待地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