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对照研究及其评价

病例对照研究及其评价
病例对照研究及其评价

第六章 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 (1)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对象为 A.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B.试验组和非试验组 C.患病组和非患该病组 D.干预组与对照组 E.试验组与对照组 (2)下列哪项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A.耗时、费力 B.可以直接计算相对危险度 C.可计算暴露率 D.选择患有与研究疾病相关疾病的人群作为对照 E.由“因”推“果” (3)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是指 A.病例组的样本数等于对照组的样本数 B.限制病例和对照组的选择,使两者的某些特征相一致的方法 C.限制病例和对照组的,使两者的研究因素一致的方法 D.限制病例和对照组时,使两者的所有特征相一致的方法 E.病例组的研究因素的数量与对照组完全一致 (4)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增加研究的效率常用1:M匹配,但M的取值一般不超过A.2B.3C.4D.5E.6 (5)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从医院的其他病人中选择对照,则 A.有很好的代表性 B.选择偏倚较小 C.易于操作 D.可能有较高的无应答率 E.结果外推性较好 (6)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哪组病例最佳 A.死亡病例 B.现患病例 C.死亡病例和现患病例 D.新发病例 E.死亡病例和新发病例 (7)病例对照研究中,使用新发病例的主要优点是 A.需要的样本量较小 B.患病情况容易控制 C.病例好募集 D.对象容易配合 E.减少回忆偏倚 (8)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的资料包括 A.一般情况、疾病情况、暴露史 B.一般情况、疾病情况、随访情况

确的结论为 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 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 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 (14)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增加研究的效率常用1:M匹配,但M的取值一般不超过A.2 B.3 C.4 D.5 E.6 (15)在500名病例与500名对照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有400名病例和100名对照有暴露史,OR值应为 A.18 B.16 C.20 D.10 E.无法计算 (16)一项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共63对。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且均有雌激素暴露史者27对,两组且均无暴露史者4对,暴露组有暴露史而对照组无暴露史者29对,其余为对照有暴露而病例组无暴露者。OR为 A.10.67 B.9.67 C.2.24 D.1.24 E.4.47 (17)在设计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时,确定配对条件的主要原则是 A.对所研究疾病有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B.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诊断学。病案分析题

病案分析题 1.李某,女,40岁。2003年9月3日初诊。患者近两年来月经常腹胀腹痛腹泻,未及时 治疗,形体日渐消瘦。近半年来常觉心悸失眠,神疲乏力,眩晕,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薄,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舌质淡嫩,脉细弱。 ●主诉:反复腹泻两年加重,半年伴心悸失眠。 ●证候:心脾气血虚 ●病机分析:患者脾气虚弱,运化失健,水谷不化以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脾气亏损,气 血生化不足,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心悸失眠,头目失养则眩晕,脾虚不能统血则可见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神疲乏力,舌质淡嫩,脉细弱等均为气血亏虚之证。 2.周某,男,63岁。2005年4月7日初诊。患者高血压十余载,平素经常头晕胀痛,面 红目赤,心悸肢麻,腰膝酸软,夜不成寐。昨晚饮洒后,因事恼怒,突然剧烈头痛,随即神志昏糊,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呼吸气粗,喉中痰鸣,舌红绛,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主诉:神志昏糊,1天伴半身不遂。 ●证候:肝阳化风 ●病机分析:患者年事已高血压病十余载,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肝阳上亢、血随气逆、亢 扰于上故见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夜不成寐、腰为肾之府、肝肾阴亏故见腰膝酸软。昨晚饮酒且因事恼怒,情志不遂郁而化火伤阴、阴不制阳、亢极化风气、血随风上逆故见剧烈头痛、肝风夹痰蒙蔽清窍则见神志昏糊、喉中痰鸣、呼吸气粗、风痰窜扰经络、经气不利则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红绛、苔黄厚腻、脉弦滑数为风阳痰浊内盛之象。 3.于xx,女,35岁,1月前因母亲病故而悲伤过度,近半月来时感胸胁脘腹胀闷疼痛,喜 太息,自觉咽部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每于息母之时诸症加重。此次月经未能按期而至,乳房作胀。舌苔薄白,脉弦细。 ●主诉:自觉咽部有物梗阻半月 ●分析证候: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气血失和、损伤冲任故见乳房作胀、月经不调、肝失 疏泄、经气不利故见胸胁脘腹胀闷疼痛、喜太息、肝气郁结、气不行津、津聚为痰肝气夹痰、循经上逆博结于咽喉可觉咽部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舌苔薄白、脉弦细均为肝气郁滞之象。 ●证候:肝郁气滞证 4.王某,女,34岁,近一月来时感心悸,胸闷。伴气短,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白天常 自汗出,头晕眼花,稍事活动则诸症加重,饮食二便尚调,面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主诉:心悸、气短一月活动后加重 ●证候分析:心气虚鼓动无力故见心悸气虚、卫外不固故自汗、机能活动衰减故气短、神 疲动则气耗、故稍事活动则诸症加重、气虚运血无力、气血不充故头晕眼花、面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候:心气虚证 5.周末,男,64岁。就诊时间:2004年1月10日。2年前因饮食不洁而患痢疾,腹痛, 里急后重,下利赤白脓血便。经治疗,病情得以控制,但以后经常腹痛隐隐,腹泻反复发作。受凉、进食生冷或劳累后尤甚。近3月以来,病情明显加重,每于黎明腹痛;肠

流行病学试题 6.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名词解释 1.病例对照研究 2.匹配 3.入院率偏倚 4.匹配过度 5.分层分析 6.OR 选择题 1.在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如果对照组中选人过多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可能会A.高估RR值 B.高估OR值 C.低估RR值 D.低估OR值 E.对结果影响不大 2.假如某因素与某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OR值为0.3(P<0.01),最可能的解释是A.该因素与该病无关联 B.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保护因素 C.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D.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但作用不大 E.该因素不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3.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是 A.不适于研究发病率低的疾病 B.选择合适的病例与对照困难 C.不能判定某因素与疾病的可能因果关系 D.很难避免某些偏倚的发生 E.不适于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同时研究 4.选择100例新诊断的结肠癌病例与200例需做整形手术的病人进行饮酒史的比较,探讨饮酒与结肠癌的关系,这样的研究设计属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临床试验 D.现况调查 E.筛检试验 5.在估计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含量时,不需要下列哪项参数? A.对照组暴露率 B.OR值 C.α值 D.值 E.x2值 6.在探索年轻女性阴道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条件应包括A.患者母亲年龄 B.患者母亲孕期阴道出血史 C.患者母亲孕期照射过X线

D.患者母亲孕期用药情况 E.阴道腺癌患者的出生时间 7.以下哪项不属于控制病例对照研究混杂偏倚的措施? A.采用匹配方式选择对照 B.使调查员不知道研究的假设 C.选择对照组时尽量使其年龄、性别的构成与病例组保持一致 D.分层分析法计算OR值 E.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8.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设计是为了控制哪种偏倚? A.选择偏倚 B.错分偏倚 C.回忆偏倚 D.失访偏倚 E.混杂偏倚 9.病例对照研究的性质是 A.回顾性研究 B.前瞻性研究 C.横断面研究 D.描述性研究 E.干预性研究 1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吸烟与许多疾病有关,但与肺癌的联系中,只与肺癌中的鳞状腺癌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这种情况属于 A.虚假的联系 B.间接的联系 C.联系的普遍性 D.联系的特异性 E.剂量反应关系 11.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选择的基本原则是 A.病例组应是医院中确诊的所研究疾病的病例 B.病例组应是具有危险因素暴露史者 C.对照组应是不患其他疾病的健康人 D.对照组应是无危险因素暴露史者 E.病例与对照均不考虑是否有危险因素暴露史 12.以下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A.是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的 B.研究对象是按有无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 C.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常常是通过研究对象的回忆获得的 D.该研究可通过两组间发病率的比值计算OR值 E.从因果关系的角度看,该研究属于“由果推因”的研究方法 13.以医院为基础的吸烟与冠心病的病例对照研究中,错误做法是 A.可在多个医院选择病例 B.可在病例同一科室中选择对照 C.可在社区人群中选择对照 D.性别、年龄常起混杂作用,可作为匹配条件 E.对于饮酒与喝茶所起的作用,可做分层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的区别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 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 照 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 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 据。 样本含量的估计: 病例对照研究: 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 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 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 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 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资料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OR= ad/bc 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 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叫做“正关联”; OR<1: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 OR=1: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队列研究: 1、相对危险度:RR 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2、归因危险度:AR 表示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5、标化比: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比标准人口预期死亡数 偏倚:

[伤寒论]病案分析资料报告

病案分析 1.王某某,女,50岁。 主诉:发热一周。 现病史:一周前因受凉,渐起恶寒发热,微汗出,前医以银翘散不效,伴头痛,颈项酸软,鼻塞,干呕,口不渴,二便调。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体温37.50C,皮肤湿润。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太阳病 证型:中风表虚证 证候分析:病缘于风寒袭表,营卫失调。卫气奋起抗邪于外则发热;营阴失守而外泄故汗出;卫阳受伤,失其温分肉之功,加之汗出肌疏,故恶风;风寒袭表,太阳经气不利,故头痛,颈项酸软;表气不和,致里气不调,肺气不利则鼻塞,胃气上逆则干呕。前医以辛凉解表,是以寒治寒,药不对症,故无效。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为风寒袭表,正气不足之征。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 桂枝、白芍、生、大枣、炙甘草 2.某,男,60岁。 主诉:咳喘一周。 现病史:既往有咳喘病史。一周前因天气转凉,咳喘又作,伴恶风,微热,汗出,咯少量白痰,口不渴,大便三日未行,腹不胀。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体温37.50C,皮肤湿润,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罗音。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太阳病 证型:太阳中风兼喘证 证候分析:患者素有咳喘痼疾,此次因复感外邪,咳喘又作。风寒袭表,营卫失调,卫气奋起抗邪于外则发热;营阴失守而外泄故汗出;卫阳受伤,失其温分肉之功,加之汗出肌疏,故恶风;肺气上逆故咳喘,肺气不降,大肠腑气不通,故大便三日未行;腹不胀,表明非燥屎结;口不渴,非里热证;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为风寒袭表,兼夹痰饮之征。

治法: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方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白芍、生、大枣、炙甘草、厚朴、杏仁 3.某某,女,55岁。 主诉:反复自汗出三年。 现病史:反复自汗出,恶风,汗多时浸汗的毛巾可拎出水。纳可,口和,二便调。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自汗证 证型:营卫不和 证候分析:患者虽反复自汗出三年,但纳可,口和,二便调,且舌脉无异常,表明脏无他病。与原文第53条病证相符,“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与营气谐和故尔”,即营卫不和。治法: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 桂枝、白芍、生、大枣、炙甘草 4.王某某,男,40岁。 主诉:颈项拘急,不能坐立三天。 现病史:突起颈项拘急,背部如被人抓住感。不能坐立,只能平卧,虽为盛夏,但仍喜被恶风,伴汗出。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头颅CT、脑脊液生化检查、血压均未见异常。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太阳病 证型:太阳中风兼项背强几几证 证候分析:患者起病尚急,为新病。风邪袭表,客犯太阳经脉,经输不利,津液受阻,不能敷布,经脉失养,故颈项拘急。卫外不固,营阴外泄,肌腠松疏,故汗出恶风。不能坐立,只能平卧,为兼有正虚之征。舌脉无明显异常,排除杂病中风、暑温危证。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升津舒经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是前瞻性研究。 区别: 1.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 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 2. 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 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 4. 结果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 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 5.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 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 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 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 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 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目的: 病例对照研究: 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 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对照的选择: 病例对照研究: (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 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作业答案

案例一 1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的、由结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的方法,是在某种程度上检验病因假说的一种研究方法。 2 基本原理:以当前已经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一组病人座位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的但具有可比性的一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研究对象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假说的目的。 3 ○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2病例与对照匹配:频数匹配、个体匹配○3衍生类型: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队列研究;病例交叉设计;病例时间对照设计;病例病例研究 4 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检验病因假说 案例二(续1) 1 ○1研究对象可及性好○2研究对象更易合作○3比较容易从医疗记 1

录和生物标本收集暴露信息 2 病例与对照的基本来源有两个:一个来源是医院的现患病人或医院和门诊的病案及出院记录记载的既往病人,称以医院为基础的;另一个是社区、社区的监测资料或普查、抽查的人群资料,称以社区为基础的。 实际工作中的对照来源主要有:○1同一个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2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人○3社会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人或健康人○4社区人口中的非该病病人或健康人○5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等。案例二(续2) 1 不能代表患有肺癌的全部人群,只能代表源人群。 2 可以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的的暴露水平。 3 前者会使结果增大偏倚,后者会减少偏倚 案例三 1 增加可比性,减少偏倚 2 192.86 21.25 9.07 3 吸烟患肺癌的概率比不吸烟患肺癌的概率大9倍 4 0.11 0.80 1.09 1.87 1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

中医七年制中医内科学作业 病案:答题要求: 诊断(病、型)、症状分析、治法、主方、处方 1、某女,65岁,教师,初诊:2005年12月20日。患者慢性咳嗽已12年余,近1周加剧。 1周前夜行不慎触冒风寒,而致旧病又起。证见咳嗽频剧,气急作喘,甚至不能平卧,喉中痰鸣,痰量多,日约50-60ml,质稀有泡沫,胸部膨满,微有恶寒发热,两下肢略见水肿,苔白腻较润,舌胖有齿印,舌质淡暗,脉浮细滑。 诊断:肺胀外寒内饮 症状分析:患者肺病已久,肺气耗伤,气不化津,痰饮内生伏于肺。因不慎感受风寒引动肺内伏饮,导致肺失宣降,上逆迫肺,故咳嗽频剧,气急喘促不能平卧。痰阻气道搏击于喉,随气升降,故喉中痰鸣。肺气郁闭,气还肺间,故胸部膨满。寒邪伤肺凝津,故痰多质稀呈泡沫状。寒邪束表,卫阳被郁,正邪相争,故见寒热。水饮溢于肌肤则下肢浮肿。苔白腻较润,舌胖有齿印,质暗淡,脉浮细滑为痰饮内伏,风寒在表,肺气壅塞,气虚血瘀之象。 治法:温肺散饮,降逆涤痰,活血利水 主方:小青龙汤加减 处方:炙麻黄12g 桂枝9g 干姜4.5g 细辛3g 制半夏12g 炙甘草6g 五味子4.5g 杏仁12g 葶苈子(包)12g 益母草12g 红花6g 橘皮9g 茯苓12g 叁贴 2、陈某,女,37岁。2009年5月20日初诊。 主诉:右胁肋疼痛6个月,加重1个月。 病史:半年前受刺激后常觉两侧胁胀不适,时有疼痛,连及脘腹,嗳气后稍减,未服药治疗,病情逐渐加重。3月前胁痛加重,更见不思饮食,时有恶心呕吐,经服中药治疗后症状减轻,因有事外出使服药中断。1月前胁痛又作,且逐渐加剧,再用原方药服用后疼痛未能减轻,特来诊治。现右胁疼痛较甚,晚上加剧,不喜揉按,左侧头痛,眼睛发胀,月经提前,血色紫黑,有小块,食少,大便秘结,小便黄。检查:痛苦焦虑面容,舌质红赤,边有瘀点,脉象细弦。 诊断: 病名:胁痛 证名:肝气郁结 症状分析: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该患者为受情志刺激,为情志所伤,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阻络痹而出现的胁痛。肝疏泄失职,则情志更为抑郁,久郁不解,肝失其柔顺舒畅,在患者则表现出痛苦焦虑面容。患者晚上为肝经与胆经循行时间,晚上加重,不喜揉按,左侧疼痛,则提示肝气郁滞。肝气横逆犯胃,则见嗳气,胃气不舒则表现为食少。肝开窍于目,肝

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在病因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献最早记载的病例对照研究是WA Guy于1843年发表在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第6期的一篇报告,他研究职业性体力活动强度与肺结核的关系。1844年Guy的老师PCA Louis首先叙述了病例对照研究最早的概念。1926年Lane-Claypon 所做的生殖经历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是第一次十分类似现代概念的病例对照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病例对照研究的理论、方法的研究及应用空前地发展。如Schreck和LenowiTy(1947)关于包皮环切及性卫生与阴茎癌、Doll和Hill(1950)对吸烟与肺癌、Stewart 等(1958)对孕期腹部照射X线与儿童白血病、Weicker等(1963)对反应停(Thalidomide)与先天畸形、Herbst(1970)对孕妇使用己烯雌酚与其女儿阴道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都是成功的范例。20世纪中叶以来,Cornfield提出的相对危险度、比值比分析,Woolf和Miettinen的可信限计算法,Mantel和Haensyel的分层分析方法,以及Cox模型、Logistic 回归模型等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病例对照研究,推动了病因研究和疾病防治工作进程。 第一节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 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开始时选择一定数量患某种疾病的人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定数量未患该种疾病的人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过去或最近研究因素暴露情况,包括有无暴露、暴露的质和量,然后比较两组研究因素暴露的程度有无差异。假如病例组某研究因素的暴露比例或暴露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则可认为该研究因素与某种疾病之间存在着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所谓病例可以是某疾病的患者,或某病原体的感染者,或具有某特征事件的人。对照可以是未患该疾病的其他病人,或健康人。 研究因素(interest factors)又称为暴露因素(exposure factors)。凡接触过某种研究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都可以称为暴露,如接触过某种物理因素或化学物质,吃过某食品,如服过某药物,具备性别、年龄、身高、肤色、职业、文化、宗教信仰等某种特征,或处于何种疾病状态或行为等。病例对照研究中涉及的暴露因素不一定都是危险因素(risk factors),也可能是属于保护因素(protective factors)。 基本设计型的病例对照研究是从研究的疾病(或某特征事件)病例出发,收集过去的暴露因素,从时间顺序上看是回顾性的,因此又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类似的英文名词尚有case-reference study、case-compared study,但以case-control study最常用。 二、特点 从结构模式可以看出有以下特点: (一)属观察性研究 对两组客观地收集暴露因素,收集的暴露因素是自然存在的,不是研究者人为控制的,没有干预因素,故而属观察性研究。 (二)设立对照组 必须设立对照组,目的是为病例组提供一个作比较用的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三)从果到因追溯调查 研究开始时是已知结果,即掌握了患某病或未患该病的对象,从他们追溯与疾病有关的原因,其调查方向是回顾性的和纵向性的,因此,这种研究方法可以阐明研究因素与疾病先后时间顺序,同时得出结果的速度较快。 (四)一般不能确定因果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暴露因素的方法是依据对象回忆或查阅有关记录,不是按从“因”到“果”前瞻观察其发展过程,因此,发现的“联系”一般不能确定是因果联系。但如果多次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存在“联系的一致性”,则有助于因果假设的验证。 基本设计型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如图6-1。 回顾性收集暴露情况

病例对照总结研究资料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 熟悉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 分层分析的方法;暴露者归因分值与人群归因分值。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发生的偏倚有哪些;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二、教学大纲精要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case reference 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 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是: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在病例对照研究中 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和从这一人群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 3.研究的病例并无必要代表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也不需要有一个某疾病的病 人的随机样本。一个病例除了代表他自己之外,不必代表任何人,关键是如何选择对照。对照必须代表产生这些病例的人群,即代表那些潜在的病例。也就是说,如果他患了该病的话,他就有可能被诊断,而且被包括在研究的病例中。因此,一方面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所谓总体人群;另一方面,病例也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限制病人仅为男性或女性,仅为老年或青年,仅为严重病例或轻微病例,仅为某地病例等等。 4.选择病例的另一个原则是,只要该病例符合病例的定义,就应当收入病例组,

病案分析 (2)

. 1、病案分析:患者李某,女,24岁。鼻塞声重,喷嚏、流鼻涕、恶寒、不发热或发热不甚,恶寒,周身酸痛,咳嗽咳白痰稀,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请写出中医诊断、辩证分型、治法及处方用药。 诊断:感冒 证型:风寒感冒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2、病案分析:患者肖某,男,67岁。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咳痰白稀,呈泡沫状,胸部膨满,口干不欲饮,周身酸楚,恶寒,面色青暗,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 请写出中医诊断、辩证分型、治法及处方用药。 诊断:肺涨 证型:外寒内饮 治法:温肺散寒,降逆涤痰。 方药:小青龙汤 3、病案分析:刘某,女, 60 岁.近十年来常有心悸,胸闷气短,畏寒肢冷等感觉,未经系统治疗.半小时前突然心痛剧烈.胸闷持续不解,冷汗淋漓,进而神志昏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色青紫,脉微欲绝..刘 X ,女, 60 岁.近十年来常有心悸,胸闷气短,畏寒肢冷等感觉,未经系统治疗.半小时前突然心痛剧烈.胸闷持续不解,冷汗淋漓,进而神志昏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四肢厥冷,面色紫青,脉微欲绝。 请写出中医诊断、辩证分型、治法及处方用药。 诊断:真心痛。 证型:心阳虚脱证。 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方药:参附汤 4、病案分析:吴某,男, 52 岁.患者十年前因疲劳出现心悸气短,未经治疗,以后每因劳累则病情加重,近二月因上症加重而来就诊。现自觉胸闷,心悸,时有胸痛,畏寒肢冷,医生查体时,望其面色淡白,舌淡胖,苔白滑,切诊脉微弱,四肢不温。 请写出中医诊断、辩证分型、治法及处方用药。 诊断:真心痛。 证型:心阳虚证。 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方药:参附汤 .

病例对照研究实习

实习病例一对照研究 ——吸烟与肺癌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病倒一对照研究的概念和结构模式,设计特点。 2.熟悉非配对资料和配对资料的分析方法。 二、预习提要 1.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设计要点。 2.非配比资料分析(两组暴露比的差异显著性检验,计算比值比估计相对危险度)。3.配对资料的分析及比值比计算。 4.病例一对照研究的常见偏倚。 三、实习内容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有不少国家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增长,有些工业发达的国家肺癌的死亡率增长更高。 问题1:有人认为这种增加不一定是真的增加,而是老年人口增加或诊断技术标准有所改进所致,你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你能完全摒除这种可能性吗? 许多学者针对肺癌死亡率升高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认为与吸烟、吸入污染的空气以及职业性因子有关。 问题2:请考虑如何区分以上因素对肺癌的作用。 作者针对上述问题,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研究了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现将其方法、设计及结果综述如下。 (一)调查研究方法: 首先选定病例组,病人要诊断明确有代表性,要设立相应对照组。在病例与对照组中用同样的方法回顾有无暴露于某因素,以及暴露的程度,然后进行统计处理,以提供可疑病因与疾病联系的线索,从结果探索可能的病因。 1. 选定病人,作者在20家医院选了确诊肺癌的病人。 问题3:请考虑这样做的意义。在病人入院时即通知派专职调查员前往访视病人,并进行调查。 2. 选择对照,选择同时入同一医院的,非肺癌病人作为对照。 问题4:请考虑此项工作的必要性。 对照者的年龄应与病人在相同的年龄组内(上下在5岁之内),性别与肺癌患者相同。一个病人配一个对照。注意不将病因可能相同的疾病作为对照,作者还选择胃癌、肠癌、肝癌等病人作为对照。 问题5:请考虑这样做的意义。 3. 确定研究的病因,拟定调查表:在确定吸烟与肺癌关系时,可能因吸烟习惯有改变而发生困难,如吸烟少的可以变成重度吸烟者,而重度吸烟者又可以减少吸烟或戒烟后可再

第二十四章病例对照研究答案

第二十四章病例对照研究答案: 一、单选题: 1.E 2.E 3.E 4.E 5.C 6.B 7.C 8.A 9.E 10.E 11.E 12.C 13.C 14.D 15.C 16.B 17.B 18.D 19.D 20.B 21.D 22.A 23.E 24.E 25.B 26.E 27.A 28.D 29.E 30.D 31.B 32.D 33.B 34.C 35.A 36.B 37.D 38.A 39.B 40.E 41.D 42.B 二、名词解释: 1.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一组患研究疾病的病人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2.匹配每个病例选择一个或几个对照,使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如年龄、性别等)方面与其相配的病例相同或基本相同。匹配可提高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并能控制某些混杂因素。 3.入院率偏倚当选择医院的病人作为病例或对照时,由于病例只是该医院的特定病例,对照是该医院的某一部分患其他疾病的病人,可能因种种原因具有不同疾病的人入院率有所不同,因此而产生的偏倚。 4.匹配过度就是将一些被研究因素或者因果链的中间变量,或者将一些不必匹配的因素作为匹配因素,而造成得不出研究结果(如将被研究因素作为匹配因素),或者真实的结果被歪曲(如将与被研究因素密切相关的中间变量作为匹配因素),或浪费工作量(如将不必匹配因素作匹配)。 5.分层分析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和资料分析时,为了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和检测效应修饰作用,可根据某特征把研究对象分成几个亚组(层),例如按年龄段分层,或按吸烟与否分层研究大气污染和肺癌的关系等。 6.OR 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可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是无暴露者危险性的倍数。是表达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重要指标。 7.回忆偏倚由于调查对象对过去的事件或经历回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同而造成的系统误差。例如病人因曾经受疾病的折磨,故能较准确地回忆过去的暴露

病案分析

病案分析(总分20分) 老年男性患者,76岁。 主诉:咳嗽、咳痰、喘息30余年,活动后气促10余年,双下肢水肿1周 现病史:患者30余年前于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为白色泡沫痰,伴有喘息,经抗感染、平喘、对症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常发生于冬春季节或受凉后,且逐年加重。10余年前渐出现活动后气促。1周前受凉后再发咳嗽、喘息,咳较多黄脓痰,感胸闷、心悸明显,并出现双下肢水肿。无畏寒、发热,无胸痛、咯血等。自服抗感染药物病情无缓解,今日由门诊收入我科。 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欠佳,睡眠较差,大便正常,小便量较前有减少,体力下降,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病、传染病、手术、外伤及药敏史。 无饮酒史,有吸烟史40年,每天20支,未戒烟。无相关家族史。 PE:BP 130/70mmHg,P 106次/分,R 26次/分,T 37.5℃。神清,端坐位,呼吸急促,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散在干湿啰音音。心界向左扩大,HR 106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及杂音。肝肋下2cm,触痛阳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0.2×109/L,N 92%,RBC 5.55 × 1012/L,血红蛋白155g/L 问题一、你考虑哪些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6分) 二、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及鉴别要点?(4分) 三、进一步需做哪些检查?(4分) 四、提出治疗原则。(6分) 答:一、诊断及诊断依据(6分) (一)诊断(2分) 1.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0.5分) 2. 阻塞性肺气肿(0.5分) 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0.5分) 心功能失代偿期(0.5分) (二)诊断依据(4分) 1.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诊断依据: 1)反复慢性咳、痰、喘病史,且此次上述症状加重(0.5分) 2)长期大量吸烟史(0.5分) 3)双肺干湿性啰音(0.5分) 4)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0.5分) 2.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依据: 1)活动后气促10余年(0.5分) 2)体检肺气肿体征(0.5分) 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失代偿期的诊断依据: 1)右心扩大体征(0.5分) 2)右心功能衰竭临床表现(颈静脉怒张、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0.5分) 二、鉴别诊断及鉴别要点(4分) 1.风湿性心瓣膜病:该病后期也常有右心衰竭的表现,三尖瓣病变也出现收缩期杂音,

病例对照(自答答案)

病例对照研究 案例1 问题1 问题2 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问题3 病例对照研究;P70 问题4 P70-71 问题5 1)病例来源于伦敦及其附近20所医院诊断为肺癌的病人,原则是病例有代表性、诊断明确。2)对照来源于这些医院中的其他肿瘤病人,原则是1.候选对象必须来自于产生病例的总体,即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就能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2.必须是经过相同的诊断方法确认不患所研究的疾病,且不处于亚临床期或潜伏期的人。 问题6 选用住院的肺癌病人作为调查对象代表性不是很好。容易发生选择偏倚,但可节省费用,容易获得,合作好,信息完整准确。病例的选取以社区来源为优,代表性较强,但实施难度大。问题7 1)考虑如上配对条件是为了使病例组和对照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排除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经济生活条件、社会阶层等因素的干扰。 2)进行匹配时应注意:欲作为病因探索的因素不可匹配,且不能“匹配过头” 问题8 问题9 问题10 问题11

问题11. 1)表2.5 OR=9.08 Miettinen氏95%CI (4.73,17.42)Woolf氏95%CI (4.14,19.92)2)表2.6 OR=8.71 Miettinen氏95%CI (4.50,16.86) 问题12 问题13 表明每日吸烟支数与肺癌发病之间存在极为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随着每日吸烟支数的增加,OR值亦逐渐增大,显示出剂量反应关系,更增强了吸烟与肺癌之间因果联系的说服力。 问题14 吸烟与肺癌有关,是个危险因素 问题15 还可进一步做队列研究,以判断因果关系。 案例2 问题1 1)X2=5.84 OR=1.68 Miettinen氏95%CI (1.10,2.57)Woolf氏95%CI (1.10,2.58)2)意义:说明口服避孕药与女性心肌梗死有关,是个危险因素 案例3 问题1 病例对照研究 问题2 X2=65.94 OR=8.73 Miettinen氏95%CI (5.17,14.72)Woolf氏95%CI (2.73,27.89) 意义:说明使用动静脉插管与医院内菌血症有关,是危险因素 案例4 问题1 现况调查 问题2 ?选择该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儿科病房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住院癫痫患儿中诊断出发生了医院感染者。 问题3 应该考虑年龄、性别、民族、经济生活条件等。 从该三甲医院儿科病房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住院癫痫患儿中非医院感染者进行随机选择。 问题4 P75 公式得,样本含量为200 问题5 因素可能有:住院时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鼻饲、介入性诊疗、活动受限 问题6 P83

病理学病案分析

病案分析一 男,63岁。6年前确诊为脑动脉粥样硬化。一周前发现右侧上、下肢麻木,活动不自如。1天前出现右侧上、下肢麻痹,无法活动。诊断为脑血栓形成。 请分析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其脑可能发生的改变及病变特点和发生机制。 参考答案: (1)可能发生的改变:①脑萎缩;②脑梗死。 (2)病变特点:①肉眼脑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沟加深,脑回变窄,皮质变薄;左大脑半球有一软化灶;②光镜神经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软化灶周有脑水肿,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浸润,并可见泡沫细胞。 (3)机制:①脑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相对狭窄且渐加重→脑组织慢性缺 血→营养不良→萎缩;②脑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阻 塞血管腔→动脉供血中断→脑梗死(软化)。 病案分析二 一老年患者,患二尖瓣狭窄和心房纤颤多年,一天在长时间行走过程中突感左侧肢体不能动,医生考虑为大脑中动脉病变。 请问1.该患者的脑血管和脑可能发生什么病变 2.并简述其病变发生的原因和特点。 参考答案: 1.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及所供血的脑组织梗死。

2. ①可能为左心房血栓脱落引起。 ②脑动脉内有血栓栓子,脑组织液化性坏死。 病例分析三 患者男,48岁,因发热、咳嗽、咳黏液脓痰5天,痰中带血2天入院。既往患者有吸烟、饮酒史。曾于5年前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自述“心窝”和腹上区经常性疼痛,近来咳嗽时有加重。体格检查:体温38.3℃,脉搏82次/ min,呼吸21次/ min,血压17.3/10.1 kPa(130/76 mmHg),消瘦,左锁骨上淋巴结大,质稍硬,不活动。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0.85 ×10 9 / L,血红蛋白90 g/ L。X线胸片:左下肺近肺门处见一3 cm ×2.5 cm边缘不整之阴影。胃镜:胃窦小弯侧有2 cm ×1.8 cm的糜烂病灶伴灶性出血,余无特殊。 请拟定诊断的步骤和方法,并作出可能的诊断。 参考答案: (1)左锁骨上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如有癌转移,则根据临床资料初步判定可能为肺或胃癌;胃镜取活体组织检查以排除胃癌,因肺部占位近肺门,可做纤维支气管镜进一步确定肺部占位病变的性质;如仍无法确定且患者可耐受手术,则可作手术,术中可送肿块做快速冷冻切片诊断以确定手术范围,并将切除组织送检;术前应进一步作胸片(正、侧位),有条件可作CT检查,以确定肿块大小和位置。 (2)鉴于胃内仅发现小片糜烂,并无明显肿块,结合病史该病例诊断可能为:左下肺癌(由于位于中央,类型多系鳞状细胞癌)。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学习资料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是前瞻性研究。 区别: 1.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 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 2. 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 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 4. 结果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 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 5.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 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 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 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 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 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目的: 病例对照研究: 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 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 对照的选择: 病例对照研究: (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 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 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 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

病例对照研究教学大纲及精要和典型试题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 2.熟悉: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分 层分析的方法;暴露者归因分值与人群归因分值。 3.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发生的偏倚有哪些;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二、教学大纲精要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case reference 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是: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和从这一人群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 3、研究的病例并无必要代表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也不需要有一个某疾病的病人的随机样本。一个病例除了代表他自己之外,不必代表任何人,关键是如何选择对照。对照必须代表产生这些病例的人群,即代表那些潜在的病例。也就是说,如果他患了该病的话,他就有可能被诊断,而且被包括在研究的病例中。因此,一方面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所谓总体人群;另一方面,病例也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限制病人仅为男性或女性,仅为老年或青年,仅为严重病例或轻微病例,仅为某地病例等等。 4、选择病例的另一个原则是,只要该病例符合病例的定义,就应当收入病例组,而不应受其暴露状态的影响,否则将产生选择偏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