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大纲-王重鸣

管理心理学大纲-王重鸣
管理心理学大纲-王重鸣

《管理心理学》课程

一,《管理心理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 03232006

(二)课程英文名称:Managerial Psychology

(三)开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科学生

(四)课程性质:

《管理心理学》是结合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关知识而形成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管理领域中人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学科.《管理心理学》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组织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了解必要的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基础.后续课程为组织行为学.

(五)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组织中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为今后的管理实践活动打下理论基础.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心理学一般知识,个体心理与个体激励,群体心理,领导心理与组织建设等几个部分.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案例的分析讨论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讲授时要注意顾及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 54 学时

学分数: 3 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教学内容

讲授

学时

实验/实践

合计

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基础

3

3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8

8

第三章

人的差异

5

5

第四章

激励理论

10

10

第五章

激励理论的现代应用

2

2

第六章

心理健康与管理

2

2

第七章

群体心理

3

3

第八章

群体中的人际交往

3

3

第九章

群体互动

2

2

第十章

领导心理

6

6

第十一章

组织文化

4

4

第十二章

工作团队

2

2

第十三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2

2

合计

52

52

考试

2

(八)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方式为主,学生自学并结合案例进行讨论为辅的教学方式.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学习期间将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课程总成绩的计算方式如下: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的60%,平时作业,自学成绩占4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基础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理解管理者角色论,掌握管理者的技能;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教学时数: 3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管理和管理心理学

一,管理二,管理心理学

第二节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一,管理者角色论二,管理者的技能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考核要求: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领会)

2,管理者角色论(理解)

3,管理者的技能(理解)(识记)

4,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领会)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了解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中管理心理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时数: 8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心理学科的发展二,从古典管理理论到现代管理心理学

三,管理心理学在其他国家的研究与应用

四,中国古代,近代管理心理思想和现代研究应用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与新世纪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二,员工的多元化

三,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

考核要求: 1,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领会)

2,管理心理学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领会)

第三章人的差异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人在气质,性格,能力上的差异,并掌握如何据此进行有效管理;了解人的知觉,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对工作的影响;理解人的行为的基本特征,掌握塑造行为的方法.

教学时数: 5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个性差异与管理

一,个性概述二,气质差异与管理三,性格差异与管理

四,能力差异与管理

第二节人的知觉,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

一,知觉二,价值观三,态度四,工作满意度

第三节人的行为及塑造

一,人的行为二,人的行为塑造

考核要求: 1,人在气质,性格,能力上的差异(领会)

2,个性差异与管理(运用)

3,人的知觉,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及对工作的影响

(领会)(运用)

4,人的行为的基本特征(理解)(识记)

5,塑造行为的方法(领会)(运用)

第四章激励理论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激励及其动力基础;掌握各种激励理论的主要观点,实践价值及局限;学会用激励理论来解释组织的各种激励措施.

教学时数: 10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激励及其动力基础

一,需要二,动机三,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四,激励概述

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二,双因素理论三,ERG理论四,成就动机理论

第三节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期望理论二,公平理论三,目标设置理论

第四节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与综合型激励理论

一,强化理论二,归因理论三,综合型激励模式

考核要求: 1,激励及其动力基础(理解)(识记)

2,各种激励理论的主要观点,实践价值及局限(理解)(识记)

3,用激励理论来解释组织的各种激励措施(运用)

第五章激励理论的现代应用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目标管理的内容和过程,了解目标管理的应用与发展情况;学会运用员工参与,工作丰富化,浮动工资,灵活福利等激励手段;了解知识型员工和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方法.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内容和过程二,目标管理的应用与发展

第二节员工参与与工作丰富化

一,员工参与二,工作丰富化

第三节浮动工资与灵活福利

一,浮动工资二,灵活福利

第四节特殊对象的激励

一,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二,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

考核要求: 1,目标管理的内容和过程(理解)(识记)

2,员工参与,工作丰富化,浮动工资,灵活福利等激励手段的运用

(领会)(运用)

3,知识型员工和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方法(领会)(运用)

第六章心理健康与管理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重点掌握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心理健康管理策略;熟悉员工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学会制定员工心理健康帮助方案.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代社会压力与心理紧张

一,压力与心理紧张二,紧张的体验三,心理紧张的影响

四,造成紧张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挫折

一,挫折的个体差异和容忍力二,挫折产生的原因三,挫折行为

第三节员工心理健康管理

一,员工心理健康的内容二,员工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

三,有助于员工心理健康的管理方案

考核要求: 1,心理紧张的影响,造成紧张的主要因素(领会)(运用)

2,挫折产生的原因,挫折行为(领会)(运用)

3,员工心理健康的内容(理解)(识记)

4,自我心理调节方法(运用)

5,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方案(理解)(运用)

第七章群体心理

教学要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群体的结构和类型;了解常见的群体心理现象;重点掌握群体的功能,群体凝聚力,有效性对群体绩效的影响;理解群体规范,群体压力对个体的影响.

教学时数: 3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群体

一,群体及其分类二,群体心理现象三,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第二节群体绩效

一,群体结构与群体绩效二,群体的凝聚力与群体绩效

三,群体的有效性与群体绩效

第三节群体动力

一,群体动力理论二,群体规范三,群体压力

考核要求: 1,群体的结构和类型(理解)

2,群体心理现象(领会)

3,群体的功能(理解)

4,群体凝聚力,有效性对群体绩效的影响(理解)(运用)

5,群体规范,群体压力对个体的影响(领会)

第八章群体中的人际交往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群体中的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律;理解信息沟通的原理,掌握信息沟通的艺术;掌握冲突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学会正确看待冲突,有效管理冲突.

教学时数: 3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和人际需求的基本倾向二,人际吸引三,人际相互作用分析

第二节信息沟通及其艺术

一,信息沟通的原理二,信息沟通的媒介与障碍

三,提高信息沟通的有效性

第三节冲突及其管理

一,如何看待冲突二,冲突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三,冲突的管理

考核要求: 1,人际关系和人际需求的基本倾向(理解)

2,人际相互作用分析(理解)(运用)

3,信息沟通的原理,信息沟通的媒介与障碍(领会)

4,冲突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理解)

5,如何看待冲突,冲突的管理(运用)

第九章群体互动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竞争与协作的对立统一关系;了解影响竞争与协作的因素;掌握谈判的过程,要素和技巧;了解权力及其基础;了解诱导的特征.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竞争与协作

一,普遍存在的竞争与协作二,竞争与协作的影响因素

三,竞争与协作的互动

第二节谈判与管理

一,两种不同类型的谈判二,谈判的过程三,谈判的要素和技巧

四,第三方介入帮助

第三节权力与诱导

一,权力及其基础二,依赖和管理三,不同于权力的诱导

四,诱导的特征

考核要求: 1,竞争与协作的对立统一关系(领会)

2,影响竞争与协作的因素(领会)

3,谈判的过程,要素和技巧(领会)(运用)

4,权力及其基础(理解)

5,诱导的特征(领会)

第十章领导心理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领导的功能,领导者影响力的类型;重点掌握领导者的心理素质要求和培养,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理解四种不同的人性假设理论;理解领导有效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

教学时数: 6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领导及领导者

一,领导及其功能二,领导者的类型三,领导者的影响力

第二节领导者的心理素质

一,领导者的心理素质要求二,领导者的心理素质培养

第三节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

一,成龙配套,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二,能位相宜,能力相加的智能结构

三,协调互补,刚柔并济的心理结构四,专业互补,职能到位的专业结构

第四节领导者思维和行为的出发点

一,经济人假设二,社会人假设三,自我实现人假设四,复杂人假设

第五节领导行为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二,领导方式理论三,权变理论

考核要求: 1,领导及其功能(理解)

2,领导者影响力的类型(领会)

3,领导者的心理素质要求和培养(识记)

4,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识记)

5,四种不同的人性假设理论(理解)(运用)(识记)

6,领导有效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理解)(运用)(识记)

第十一章组织文化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组织文化的特点和组成;了解组织文化对组织的影响;识别三种典型的企业组织;学会发展和塑造高绩效的组织文化.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组织文化及三种典型组织

一,组织文化的特点和组成二,组织文化理论三,三种典型企业组织

第二节组织文化对组织的影响

一,组织文化的功能二,组织文化的负面作用

第三节组织文化建设

一,发展高绩效的组织文化二,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塑造

三,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文化整合

考核要求: 1,组织文化的特点和组成(领会)

2,组织文化对组织的影响(领会)

3,三种典型企业组织(理解)(运用)

4,发展和塑造高绩效的组织文化(运用)

第十二章工作团队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团队的特征,类型和发展阶段;认识团队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学会塑造高绩效的团队,把个人培养成合格的团队成员并不断激发成熟团队的活力.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团队的特征和类型

一,工作团队的特征二,团队的类型

第二节团队建设

一,团队发展的阶段二,团队建设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团队的组织管理

一,怎样的团队是有效的二,怎样塑造高绩效的团队

三,怎样把个人培养成合格的团队成员四,怎样不断激发成熟团队的活力

考核要求: 1,团队的特征,类型和发展阶段(领会)

2,团队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领会)

3,怎样的团队是有效的(理解)

4,团队的组织管理(运用)

第十三章组织变革与发展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组织变革的目标,组织发展的特点;熟悉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掌握并能够运用组织变革,发展的程序和方法;理解学习型组织的含义及特征;掌握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组织变革

变革的目标二,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三,组织变革的程序和方法

第二节组织发展

一,组织发展的特点二,组织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第三节学习型组织及其建设

一,学习型组织的含义及特征二,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方法

三,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步骤四,学习型组织的推广应用

考核要求: 1,组织变革的目标,组织发展的特点(领会)

2,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领会)

3,组织变革,发展的程序和方法(运用)

4,学习型组织的含义及特征(理解)

5,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步骤和方法(运用)

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1,《管理心理学》王重鸣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管理心理学》卢盛忠主编第三版浙江教育出版社

3,《管理心理学》廖明明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

4,《管理心理学》朱永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管理心理学》孔祥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6,《管理心理学》汪雪兴主编第二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7,《管理心理学》苏东水著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执笔人:黄国红审核人: 审核院系: 政管学院

《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doc》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Management Psychology) 编制单位:金审学院 编写人:周文莉 编制时间:2016年3月

课程说明部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介绍 管理心理学是管理类的基础课,是应用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交叉学科。管理心理学是有关组织情景中个体、群体和组织管理行为的理解、解释、预测和变化规律,以便改进和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与管理效能的学科。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讲课使学生能够认识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了解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心理与行为的主要特征,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管理类的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以为改善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教学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管理过程中的有关心理学问题,明确个体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如何有效地进行激励;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发挥群体效应、提高群体工作效率;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影响力、领导方式、自身素质,领导和管理的有效性;组织结构、组织效和组织变革等内容。把理论阐述与实证研究结合,使学生能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于管理实践。 (三)课程性质 《管理学》是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 (四)适用对象 经济、管理类本科各专业。 (五)预修课程 管理学、普通心理学。 二、课时分配

正文部分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管理心理学的总体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体系结构,及其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及范围。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内容】 一、管理心理学的内涵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内容】 一、对推动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巨大作用 三、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良好效能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一、观察法 二、测验法 三、实验法 第四节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内容】 一、萌芽期 二、确立和形成期 三、发展期 【实践教学内容】 【本章教学建议】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三、考核要求 (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三、考核要求 (一)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 (二)催眠现象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考核要求 (一)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 (二)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 (三)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 (四)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 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考试题型:一,解释与举例;二,简答;三,论述;四,案例分析;五,知识拓展:中国人的沟通、情商EQ与管理心理学结合考查 知识点一:霍桑试验P22-25 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谈话实验 结论:1),生产条件的变化固然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但生产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2),生产条件并非是增加生产的第一要素 3),改善劳动者的士气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使人们心情愉快地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足,这才是增加生产、提高工效的决定性因素 1993年,梅奥出版《工业文明中的问题》,总结了霍桑试验的结果,得出以下新的理论观点:1,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霍桑试验认为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以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 % 2,传统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霍桑试验认为,生产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则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传统管理只注意“正式群体”问题,诸如组织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而霍桑试验还注意到存在着某种“非正式群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 4,霍桑试验还提出了新型领导能力问题。他提出领导在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时,还需了解人们不合逻辑的行为,要善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知识点二:个性心理特征P84-86 个性的定义:人的个性就是在一个人身上经常的、稳定的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品质倾向的总和。一般包括两部分: 1。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2。个性品质倾向: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理想、信念等。 ? 个性的特点:独特性(差异性);综合性;稳定性;可塑性

管理心理学论文

浅析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摘要:大学不仅仅能提高人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人的能力。我们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大学是人生走出社会的最后一站,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不仅能够让大学生顺利地处理和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是为人生做一个长期的准备!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我们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探讨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有其重要的理沦依据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际关系学 90后大学生重要性 一、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我们迎来了一批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大学生,同时也将会迎来更多这样的大学生,他们就是90后大学生。 90后逐渐成为了全球的新生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90后又被认为是极具个性的一代。据多项调查显示,或多或少的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心理矛盾加剧,学习缺乏动力,人际关系紧张。特别是90后大学生过多地借助短信和网聊这种即时性异地沟通模式,会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缺乏到现实社会的交往能力。近期更有人提出了“人际交往成90后成长拦路虎”的话题。 调查显示,人际关系问题成为90后大学新生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有 45%的女生和 35%的男生都表示遇到了人际交往困难的问题。在所有接受调查者中,40%的学生认为与异性交往有困难;23%的学生表示与室友相处不融洽;20%的学生表示与同班同学相处不融洽;14%的学生表示与老师相处不融洽;13%的学生则反映与父母沟通有困难。值得注意的是,在与室友相处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容易碰到问题,女生的不融洽指数要比男生高出 14 个百分点。可以说,人际关系问题已经升级成为了当今 90 后大学生所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了。 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都有着一定的人际关系网,同时,人生目标及梦想的确立与实现也将会是建立在这些人际关系网中的。当前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要指大学生在大学就读期间与他人发生的各种交往关系。根据大学生交往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3101204 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课程类型职业选修课 学分数 3 总学时数48 第一部分总纲 一、课程得性质与任务 1.课程得性质 本课程就是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得专业模块选修课;也就是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得选修课。本课程就是结合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关知识而形成得交叉学科,就是研究管理领域中人得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得积极性得学科。 2.课程得任务 通过对本课得学习,将帮助学习者熟悉与掌握管理心理学得研究对象、管理心理学得基 础理论、人得个性、人得需要、人得期望、人得挫折、人性管理、以及激励行为、决策行为、领导行为、创造行为、人群心理。使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基本技巧与主要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全面地提高学生得实际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在本课程得教学中,要求学生应能辨认行为事实以及组织管理中得社会心理现象,了解人得心理行为变化得基本过程及变化倾向,熟悉与掌握管理心理学得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对提高学习者得管理素质与工作效率,加速管理现代化就是十分必要得。 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 前导课程:管理学基础 后续课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相关课程

二、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40%)+实训成绩(20%)+期末成绩(40%) 三、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苏东水,《管理心理学》(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2、赵慧军,《现代管理心理学》(第一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3、周妙勤,《管理心理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4、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5、卢盛忠,《管理心理学》(第三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 6.廖明明,《管理心理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6月 7.朱永新,《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8.孔祥勇,《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9.汪雪兴,《管理心理学》(第二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四、大纲执行说明 1.本大纲为教学指导性文件,所列内容只就是基本内容,只表明教学得范围及深度,具体教学安排应按具体教学计划执行。 2.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顺序上作部分调整。 第二部分理论教学 一、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得基本内容,以及对人得行为基础、挫折、关于人性得几种假说、领导行为得概念与要素、领导班子合理结构得基本内容、组织结构、创造得特点、人群关系得理论与实践等基本理论得认知。 要求学生熟悉管理心理学得研究对象、作用、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之间得相互关系,熟悉心理过程、管理学得基础理论、个性心理得相关理论,熟悉期望理论、目标管理理论、需要理论、激励理论、强化理论、挫折理论及其在管理中得作用,熟悉决策行为、领导者行为以及组织得特征、要素、作用,熟悉创造心理与行为,熟悉人群关系等相关理论。 要求学生理解影响人行为得因素、个性得特点、人得价值观、态度对行为得影响、激励

管理心理学 考试重点--激励理论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评价架构的5个维度: (1)高权力距离-低权力距离?高权力距离的文化里,存在大量权力和财富分配不平等现象,但大家能容忍;低权力距离的文化阻碍权力和财富差异,这些社会强调公平和机会。 (2)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文化里人们更喜欢单独行动而不是群体活动,相信个人权利至高无上;集体主义文化里强调严格的社会架构,人们期望群体中的其他人照顾和保护自己。 (3)男性化-女性化?高度男性化的社会里,男女角色划分明显,男性支配社会;高度女性化的社会里男女角色差异很小。 (4)不确定性回避?不确定性回避得分高的文化里,人们对不确定和模糊的焦虑较高,这种社会强调法律、制度和控制以降低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回避得分低的文化里,个人较少因为不确定和模糊而惊慌,人们对多样化的观点比较容忍,很少以制度为导向。 (5)长期导向-短期导向?长期导向的文化中,人们重视未来,推崇节俭、恒心和传统;短期导向的文化中,人们重视此时此刻,更乐意接受变化,重视承诺但不阻碍变化。 规避决策陷阱 首先,不要被动地接受问题情景,而要按照自身的框架去分析,用多种角度去思考分析 其次,在考虑选项价值的时候,尽量综合考虑方案的收益和损失,用不同的方式重新表述问题 再次,尽量从多个参照点去考虑问题,多进行换位思考 最后,没有人能完全避免决策陷阱,要不断地反思在决策中的偏差,才能提高决策质量 常见的决策偏差 1代表性直觉(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即决策者根据当前刺激或事件与已有范畴或概念的相似程度来进行判断和决策。 2易得性直觉(availability heuristic)是指决策者常常会依据一些容易想起来的事例来判断一种类别出现的频率或事件发生的概率,称为易利用性启发式。 3概率估计偏差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往往会高估渴望事件发生的概率,低估自己不希望的事件发生的概率。4锚定效应 锚定(anchoring)——指固着于作为起始点的初始信息的倾向。一旦设定了初始值,人们就不能充分调整随后的信息。 5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决策结果受到决策问题表征方式的影响。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Abraham Maslow) 管理者对不同层次需要的激励措施 第一级:生理需要,如提高工资、奖金、改善工作条件、定期医疗检查、娱乐等。

关于管理心理学的论文

关于管理心理学的论文 范文一:管理心理学应用下高校行政管理论文 一、根据动机合理设置目标 动机,是心理学的概念,是行为的直接原因。人的行为是动机引起的,并且都是指向 一定目标的。动机对人的行为起着引发、加强推动和导向的作用,它驱使一个人的行为走 向既定的目标。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工作中,我们不仅要了解职工的需求,还要根据职工 的需求,适时地树立起有价值的目标来激发职工的动机。高校管理者在为职工设置目标时,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目标必须与需要和动机结合,它既是鼓舞人心的奋斗方向, 又是满足人们需要的目的物。因此心理学通常把目标称为“诱因”。第二,无论设置个人 目标或团体目标,要让职工本人参与。参与程度越深,义务感也越强。若上级为其设立目标,就会认为不是自己的目标,从而减低诱发力量。第三,科学性。目标高度适中,因人 而异。我们必须为行政人员设置恰当的目标,既要符合和谐、高效执行学校各项职能的总 目标,又要根据其自身特点和工作性质,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让职工认为通过努力 自己有能力去达到目标,即个体主观上的期望值很高,就会有信心,有决心,就能激发出 强大的力量;反之,如果目标过高,可望不可即,或目标过低,唾手可得,都不足以有效 调动其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潜能。第四,阶段性。采取“少吃多餐”、“引人入胜”、 “逐步推进”的战术,因为总目标往往显得太大、太遥远,而分阶段目标容易达到,这种 成就感能催人奋进,激发职工的活力。第五,可变性。目标设立后,往往由于情势的变化 会使它变得过易或过难,这时应该适当地加以调整。 二、运用目标管理提高行政效率 目标管理,是一种有名的管理技术,实质上是一种管理上的激励技术,也是职工参与 管理的形式之一。目标管理是1954年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 首先提出的。他论述“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时认为,一个总目标的实现,必须有 计划周密、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每个人的工作。他提出,让每个职工根据总目标的要求,自己制定个人目标,并努力达到个人目标,就能使总目标的实现更有把握,每个职工 因此就为组织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达到这个目的,他还主张,在目标管理的实施阶段和 成果评价阶段,应做到充分信任职工,实行权力下放和民主协商,使职工进行自我管理, 独立自主地完成各自的任务;此外,成果的考核、评价和奖励也必须严格按照每个职工目 标任务完成的情况和实际成果大小来进行,以进一步激励每个职工的工作热情,发挥每个 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目标管理如果能很好地运用在高校管理中,就能提高行政效率。 其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实行目标管理。让每个职工既了解组织的总目标,又掌握团体和 个人的分目标,形成目标的一致性。第二,实行参与制。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是组织的 一员。有与职位相应的权利,明确责任。实行民主式的管理,在组织和制度上保证职工有 参与管理的机会。使每个人都明确在实现总目标中自己应负的责任,让他们在工作中实行 自我管理,独立自主地实现个人目标。第三,加强领导和管理,主要是指加强与下级的意 见交流以及进行必要的指导,领导者布置工作时,只对下级交代任务,明确要求;具体的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概况

2.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单元(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教学要求: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历史。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教学重点: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教学难点:管理心理学的概念与范畴 第二单元(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要求: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历史。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背景 教学重点:管理心理学的背景 教学难点:管理心理学的背景与发展趋势 第三单元(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了解人性的概念。理解人性的不同学说。掌握人性在管理心理学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人性在管理心理学中的意义 教学难点:人性在管理心理学中的意义 第四单元(章)基本的激励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激励的概念。理解激励与操纵的特点。掌握激励的多种理论内容。教学重点:激励的不同理论 教学难点: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 第五单元(章)激励理论的应用 教学要求:加深了解激励的概念。理解组织背景中的激励原因。掌握组织中激励的应用条件。 教学重点:组织中激励的应用条件 教学难点:组织中激励的条件与作用。 第六单元(章)激励后果分析 教学要求:了解组织公民与组织承诺的概念。理解织公民与组织承诺的意义。掌握组织公民与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组织公民与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组织公民与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 第七单元(章)组织中的知觉 教学要求:了解知觉的概念。理解组织中知觉的意义;掌握组织中知觉的影响因素。教学重点:理解组织中知觉对管理的意义 教学难点:组织中知觉对管理的应用领域。 第八单元(章)组织中的记忆与学习 教学要求:了解组织中学习的概念。理解组织中学习对组织的意义。掌握组织中学习的管理。 教学重点:组织中学习的管理。

管理心理学复习重点

1、管理心理学的前身是工业社会心理学,自从二次世界大战后,飞速发展,终于在1950年代在美国正式定名为管理心理学。 2、霍桑试验包括四方面,主要内容是照明试验、福利试验、群体试验、谈话试验。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4、情感的任何一种表现都含有自我体验、生理变化、外部表现三个方面。 5、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把心理现象划分为三方面认识、情感、意志。 6、个性主要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 7、挫折产生因素一般有两大类外在因素、内在因素。 8、人们受到挫折而产生的不良适应有四种:攻击退化固执冷漠 9 创新包括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创新主体、创新过程、创新结果。 10 创新过程需要三方面要素支持:知识、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 11 创新心理行为过程的五个阶段是 (一)定向即规定一个问题或确定一个目标。发现问题首先又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已有的知识储备、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努力寻找“盲点”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准备就是列出所有关于问题或目标的事实,这些事实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需要进一步挖掘的。准备阶段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自信心的问题;二是收集资料的问题。可以采用5W1H(何人,何事,何时,何地,如何)的方法。 (三)孕育在孕育阶段,就是要用发散性思维来得出尽可能多的、不明确的结论或答案,并对每个结论和方案进行辐合思维,对该结论或方案进行评价(Evaluation)。这个阶段是假说与方案反复酝酿的阶段。表面上可能创新活动毫无起色,头脑里则在紧张地工作着。孕育阶段的时间长度不一定。在这段时间里,创新者的观念就像在“冬眠”,例如爱因斯坦就历经两个“十年沉思”才得以提出“相对论”,三峡工程的百年论证。 (四)明朗这个阶段的最大特征就是灵感的出现。灵感,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灵感毫无疑问来自于孕育期的努力工作。灵感很大程度来自潜意识的作用。 (五)验证只有通过逻辑、实验、实践等方面证实了答案或方法才是弄虚作假正的最后结果。注意:并非每次创新都必然要历经这五个阶段。这里所谈的只是一般的参照系。现实的创新实践中,有可能只历经了其中某几个阶段,也可能是各个步骤是颠倒的。 12创新内容包括:观念/知识/文化创新 13 影响创新内部环境因素主要有:企业文化组织结构激励制度领导风格 14创业者心智模式修炼包括四方面: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素质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结构 15青年道德品质的四个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16青年道德品质修炼内容包括四方面:社会公德爱情/家庭/职业道德 二、选择题 1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知识/智能/素质/专业结构 2管理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有如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 3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包括:色彩、气候、噪声、音乐、照明 4 以下属于青年人的人格障碍的有:反社会/强迫型/偏执型/自恋型/依赖型/癔症型人格 5职业经理人的心理压力源有:经营业绩/人际关系/职业适应/下岗与再就业/职业道德的压力6当代青年情绪特征表现:剧烈性波动性掩饰性 7智力的核心能力:在我国,心理学界一般倾向于将智力定义为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基本要素。其中,以思维能力为核心。 8青年成功择业的一条基本准则:基本准则:人—职匹配。主要在兴趣。 9青年人爱情道德特征:互爱忠贞奉献。 10知识创新过程可以通过下述哪些方式实现: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和内在化

管理心理学论文

管理心理学对自身和企业的要求 摘要: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关键词:管理、心理、人际交往、企业文化 学习管理心理学已有一段时间了,这门课程涉及到各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无论在学习生活,生活工作之中都需要具备几点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些方面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在管理工作的同时,也是种捷径,更能让自己的工作达到“时间少,效率高”的效果。 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的行为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来预测与控制这些行为,以提高组织的效力。它是心理学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实践中应用的结果。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理解、预测和管理人类行为,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中,管理心理学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课程。 在管理学当中,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展开讨论:一方面是自身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的因素! 对于自身的因素,主要是建立好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主要是从自身的角度入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一.人际交往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 人们在共同劳动过程中,彼此间结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有一种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为什么说它重要呢?这是因为在现实中,人的经历知识经验能力、性格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产生双向交流,使彼此的长处得以递增,彼此的短处,得以克服,近而为实现群体的工作目标共同努力。 在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管理心理学》考试大纲

《管理心理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管理心理学知识进行管理行为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知识点及考试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识记:能解释有关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一部分管理心理学导论 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导论 一、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管理心理学的定义 (二)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对象与任务(一)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三)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三、国外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回顾(一)科学管理运动 (二)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三)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产生(四)群体动力理论 四、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一)以人为本 (二)以德为本 (三)中庸之道 (四)无为而治 五、管理心理学研究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程序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六、当代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当代管理心理学进展的特点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N07011102 2、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心理学 3、课程英文名称:Managerial Psychology 4、课程性质: 必修 5、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6、开课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7、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得、意义 《管理心理学》就是公共管理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得学习,使学生对管理心理学有比较系统与全面得认识,了解与掌握管理心理学得有关概念、方法及原理;掌握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理实践中得主要应用;熟悉管理心理学得主要理论;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管理问题,了解如何通过管理心理学引导员工与企业行为,掌握解决现实中企业员工与组织得冲突;运用管理心理学得相关理论提高员工绩效,实现组织目标。 2、学时、学分 学时:理论40 学分: 2 分 3、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案例研讨。 4、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1)平时成绩占30 % ,形式有:作业、课堂讨论 (2)考试成绩占70 %,形式有:试卷考试 5、参考教材及书目 (1)《现代管理心理学》程正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年 (2)《管理心理学》(第二版)李靖科学出版社2011 年 (3)《组织行为管理》李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年 (4)《管理心理与实务》张友苏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年 (5)《管理心理学》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 (6)《管理心理学》卢盛忠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年 (7)《组织管理心理学》王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 (8)《管理心理学》刘永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年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得与要求】 1、了解管理学得理论基础与研究对象 2、了解管理心理学得演变、研究动态 3、掌握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管理心理关于人得假设

管理心理学考试复习题(有答案)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 1、客观地对现实发生的管理心理现象进行记录、观察的方法称为观察法。2.梅奥是行为管理学派的代表学者。 3.请写出智商测验的公式IQ(智商)=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100。 4.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__人格__,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5、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6.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行为上趋向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这一现象称为从众。 7.人的典型的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8.成就需要(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里兰。 9.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的理论是社会人。 10、人的性格特征按机能划分一般可分为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和意志特征。 11.当代提出的几种领导类型主要包括(领袖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交换型领导)和诚信型领导四种。 1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生理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 13.双因素理论所指的两类因素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4.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15.能力测验一般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三种。 16.人格测验一般包括(量表测验法)、(情境测验法)、(投射测验法)三种。17.影响期望形成的主要条件包括(目标,目标价值(外在因素))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18. 四分图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 19.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架构一般分为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三个层次。 二、判断题 1.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是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而人-人关系才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对象。(对) 2.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复杂人”。(错) 3.两个能力相当的员工,其工作的效果也一定是相同的。(错) 4.团体的异质性是因为团体任务的完成需要各种知识、技能。(错)5.密西根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对) 6.冲突会妨碍团体的绩效,破坏团体的整体性,所以冲突都是有害的。(错) 7. 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对) 8. 公平理论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对) 9.人际关系理论也称管理的行为学派理论。(对) 10.韦伯是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对) 11.“霍桑效应”即指工作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都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错) 12.智力测验是测量能力的一种具体方法和手段。(对) 13.气质是人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对)14.管理理论是以不同的人性假设为基础的。(对) 15.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错) 16.所有的团队都是群体,但只有正式群体才可能成为团队。(错)

管理心理学结课论文

人际关系中的管理心理学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总是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即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而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通过沟通在相同的活动中,由于具有情感体验的性质,人际关系往往是不相同的。在管理之中,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么管理心理学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到底有多重要,管理心理学在人际关系扮演着怎样一个角色,我们将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人际关系的内容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的心理关系。美国心理学家修兹的研究:修兹认为,每个人都期望得到别人的支持,每个人都有人际关系的需求,每个人都需要他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人际关系的基本需求倾向,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对他人的需求内容和方式都不相同。这种需求可分为三类:即包容的需求、控制的需求和感情的需求。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往往是通过语言与动作(肢体动作、表情)来判断对方心理活动。 二、何为管理心理学 要研究人际关系中的管理心理学,我们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活动中人的心理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并依据这一规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管理活动效率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可以这样表述:以人为主线,以人的心理活动为内核,以对应的管理策略为支撑构建管理心理学内容结构体系。所以研究人际关系中的管理心理学,应该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来说应该是主要研究人际关系中人的心理细微变化的过程。 三、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表现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我们在和人的交往中,会无意中令别人不高兴,而当别人不高兴时,我们甚至不知道什么地方做错了。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它涉及了人心理细微变化的过程。在这个世界上,最难揣测的莫过于人的心理变化。而且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这个独立无疑是在想法思想上的独立。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想法和思维都是不可能相同的。 思维不同直接表现在行为上的迥异。行为是人们可擦觉的具体可感知的,因

管理心理学 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综合性科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为一门边缘学科,管理心理学大量借鉴了社会学、政治学和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有益成果,其主要内容是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因此,可以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 内容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对个体心理的研究,个体是构成管理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管理组织的细胞。从人自身的角度看,人又是管理的主体,每个人都具有其独立的人格。认识个体心理是研究管理心理的基础。对个体心理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中知觉、价值观、个性和态度的认识,以及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 (2)对群体心理的研究。群体是管理组织中的基层单位,在管理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组织。群体心理对管理行为有着重大影响,管理心理学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等方面做专题研究。 (3)对组织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并应用这一理论对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进行研究。 (4)对社会心理的研究。把管理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研究管理与社会的交换关系,社会环境和文化对管理行为行为的影响等,社会心理也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得到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社会管理理论。 【课程任务】 管理心理学的任务有两个,即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对劳动者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其中主要的任务是掌握管理工作中个体、群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制定出管理个体、群体、组织的科学管理方针政策和方法,同时极大地促进领导者管理水平和领导艺术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和劳动生产率。还有就是吸收、运用各相关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及其他涉及管理的学科)的理论、方法,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活动规律,说明如何通过调整人际关系、激励动机、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手段,来协调人—人系统。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安排 【教学内容与要求】 引言管理心理学导论 基本要求:明确管理心理学相关概念及其价值,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学习意义与指向范畴,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讲管理与心理 第一部分管理之道 基本要求:明确和了解管理思路与管理对象,掌握和理解管理核心与管理关键。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4. 考核方式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 N07011102 2. 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心理学 3. 课程英文名称: Managerial Psychology 4. 课程性质 : 必修 、课程说明 1. 教学目的、 管理心理学》是公共管理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管理心理学有比较 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管理心理学的有关概念、方法及原理;掌握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 理实践中的主要应用;熟悉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管理问题,了解如何 通过管理心理学引导员工与企业行为,掌握解决现实中企业员工与组织的冲突;运用管理心理学 的相关理论提高员工绩效,实现组织目标。 2. 学时、学分 学时:理论 40 学分: 2 分 3.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案例研讨。 闭卷考试 1)平时成绩占 30 % ,形式有: 作业、课堂讨论 5.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6. 开课单位: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7. 授课对象: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2)考试成绩占70 %,形式有:试卷考试 5. 参考教材及书目 1) 现代管理心理学》程正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年 2) 管理心理学》(第二版)李靖科学出版社2011 年 组织行为管理》李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年 管理心理与实务》张友苏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年 管理心理学》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 管理心理学》卢盛忠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年 7) 组织管理心理学》王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 8) 管理心理学》刘永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年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 2.了解管理心理学的演变、研究动态 3.掌握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管理心理关于人的假设 2.难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动态 教学内容】 1. 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管理心理学复习重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复习重点总结 题型:名词解释4\简答4\论述1\案例分析1(有点粗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决策的那题我没整理) 一、掌握人性假设、霍桑实验、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等理论知识 1、人性假设人性假设:X理论vs Y理论 管理方式:X理论 管理者关心的是工作效率和完成任务 管理者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监督 管理者用职权发号施令使下属服从 不考虑感情上和道义上对人的尊重 强调严密的组织、规则、制度 用金钱收买下属的效力和服从 管理方式:Y理论 管理者的任务是创造使人能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 管理者不是指挥者、调节者或监督者,而是辅助者、支持者、帮助者 让下属承担更多的责任,促使其做出成绩,满足其自我实现需要 给与更多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参与管理和决策 简评 X理论的人性假设是静止地看人,相应的管理方式是胡萝卜加大棒,一方面靠金钱收买和刺激,一方面严密控制、监督、和惩罚迫使人为组织做出贡献 麦克雷戈发现现实组织的结构、政策、制度均以X理论为依据 Y理论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 因此,X-Y理论是对人性认识的两个极端 2、霍桑实验(The Hawthorne Studies) 霍桑实验的背景 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 霍桑实验的主要结论 霍桑实验的意义 霍桑实验的背景 霍桑:美国西方电气公司下属的位于芝加哥附近的工厂名. 实验时间:1924-1932年 实验起因:待遇很好,效率很低 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实验、大规模调查、接线实验 A.照明试验(1924—1927)照明强度增加或减少,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产量都增加。只有当光线降到月光水平时,试验组的产量才降低。 结论:(1)工场的照明是影响效率微不足道的因素(2)工作条件的好坏与劳动生产率没有直接关系 B、福利试验(1927—1928) 试验各种工作条件的变动对小组生产率的影响 如供应午餐和茶点、缩短工时等,在工作时可自由交谈。产量上升。取消这些条件后,产量仍维持在高水平。

管理心理学 论文

《管理心理学》 课 程 论 文 题目: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班级:13级 姓名: 学号: 时间:2014年12月13日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摘要:在日常学习与工作中,我们难免要与他人发生接触,与他人产生人际关系。那么既然这不可避免,我们就应该重视并好好了解人际关系对于当前“社会人”的重要性,并学习怎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文依次从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作用和建立,阐述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对于我们个人的身心和社会活动有极大帮助,而且对于个人社会结交面的范围的大小和事业工作的成功都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关键字:人际关系心理学社会活动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在我们工作生活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十分重要。特别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接触和联系的概率也大大增加。这不能不提醒我们应该努力去营造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快乐或烦恼,也在为事业的发展创造机会或设置障碍。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人际关系?要怎样做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一、人际关系是什么 所谓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指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人际关系的好坏反应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得到满足,彼此之间就喜欢和接近;相反,就厌恶和疏远。 人际关系的疏密还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上。心理学就指出,人际关系不同,交往时的空间距离也不同。一般分为四种人际关系距离:亲密距离为0.5米以内,可以感到对方的体温、呼吸与气味,通常是父母与子女、恋人、夫妻之间;朋友距离约为0.5~1.2米,以便于深谈或传递细微的表情;社会距离约为1.2~1.7米,是相识的人之间的距离,多数交往在这个距离之内;公众距离一般在3.7米以上,是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众所周知,人类社会中人际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也表现出有些人善于交际,有些人不善于交际;有的人吹牛拍马、讨好别人;有的人注重脚踏实地、以诚相待。等等。而生活在世界上的人,每个人都需要别人,都具有人际关系的需要。 二、人际关系的作用 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都对其人生产重要的影响。人际关系对人生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身心健康的需要 一个人如果身处在相互关心爱护,关系密切融洽的人际关系中,一定心情舒畅,有益于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保持心境轻松平稳,生活态度乐观,积极向上。相反,不良的人际关系可干扰人的情绪,使人产生焦虑、不安和抑郁。从而产生心里疾病。严重不良的人际关系,还会使人惊恐、痛苦、憎恨或愤怒。 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事业成功的需要 人际关系对人生业绩的影响很大,是人们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如若有良好的人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