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辐射提取大蒜素的工艺研究

微波辐射提取大蒜素的工艺研究
微波辐射提取大蒜素的工艺研究

大蒜中大蒜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大蒜中大蒜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摘要:大蒜素是大蒜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大蒜破碎后,蒜氨酸在蒜酶催化作 用下产生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硫化物,具有抗菌消炎、降血压、降血脂、防癌等作用,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作为药物或保健品开发具有广阔前景[1]。大蒜素的提取方法可以分为三类: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及超临界流体萃取[2-3],但是采用水蒸气蒸馏得到的提取物中大蒜素含量很低,导致提取物的活性很低。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率高、品质好,但生产成本高、设备复杂、操作技术难度大[4]。综合考虑在有机溶剂萃取法的基础上,以乙醇为提取剂萃取大蒜素,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工艺参数。用硫酸钡沉淀法测定大蒜素的含量。 关键词:大蒜素、提取、含量测定

Extra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allicin in garlic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Basic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Kunming 650201) ABSTRACT: Allicin is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 in garlic,crushed garlic alliin in the garlic enzyme catalysis of a biologically active organic sulfides,With antibacterial anti-inflammatory role in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anti-cancer,Can be used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any diseases,Clinical application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and has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as drugs or health products .Allicin extraction method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Steam distillation, solvent extraction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method,However, the extract obtain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and the allicin content is low, resulting in low activity of the extracts.Supercritical extraction extraction rate, the quality is good, but the high cost of production, complex equipment operation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5956423.html,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organic solvent extraction, ethanol extraction solvent extraction of allicin, research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parameters. Determination of allicin content of barium sulfate precipitation method. Key words: Allicin;Extract ;Content ;determination

大蒜精油提取

大蒜油三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提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萃取法优点操作简单,成本低,稳定性好稳定性好收率高,有效成分损失少缺点大蒜辣素受热易分解易损失部分精油,有糖·蛋白质等杂志复杂,设备昂贵 1.直接水蒸气蒸馏法 采用直接水蒸气蒸馏的方法对发酵完毕的蒜泥进行蒸馏,接收馏出液。 直接水蒸气蒸馏法的工艺流程 大蒜一去皮一洗净一晾干一粉碎一发酵一直接水蒸气蒸馏一馏液静置分层一分离一大蒜油一封存一冰箱保存 实验步骤 (1)备料:将大蒜去皮、洗净备用。 (2)粉碎:将干净的去皮大蒜放入粉碎机粉碎成蒜泥。 (3)发酵:加入清水2000mL和蒜泥混匀(料液比为蒜泥:水=1:2),在 50℃水浴发酵3h。 (4)蒸馏:电热套控温在220~240℃。C之间加热蒸馏,收集馏出液350mL左右。 (5)分离:将馏出液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收集下层纯净的大蒜油。 (6)包装:产品密封置于冰箱保存。 各因素对产率的影响 蒸馏中加热温度对大蒜出油的影响 料液比的影响 发酵时间,温度对大蒜出油的影响 蒸馏时间对出油率的影 大蒜粉碎程度对精油提取率的影响 主要仪器与试剂 电热套烧瓶5000ml 温度计蒸馏头直型冷凝管尾接管 大蒜纯化水

实验装置图 2 流动水蒸气蒸馏法 流动水蒸气蒸馏法的工艺流程 大蒜一去皮一洗净一晾干一粉碎一发酵一流动蒸汽的水蒸气蒸馏一馏液静置分层一分离一大蒜油一封存一冰箱保存 实验步骤 (1)备料:将大蒜去皮、洗净备用。 (2)粉碎:将干净的去皮大蒜1.0kg放入粉碎机粉碎成蒜泥。 (3)发酵:加入清水2000mL和蒜泥混匀(料液比为蒜泥:水=1:2),在50℃ 水浴发酵3h。 (4)蒸馏:共通入750mL~900mL水蒸气,蒸馏时间2h。电热套控温在80—100℃之间保温,收集馏出液400mL~500mL左右。 (5)分离:将馏出液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收集下层纯净的大蒜油。 (6)包装:产品密封置于冰箱保存。

青蒿素的发现,提取及一系列发展应用教案

青蒿素的发现,提取及一系列发展应用 1.时代背景:时代背景.mp4 世界上影响人数最多的疾病并非现在深受关注的艾滋病,而是一种堪称“历史悠久”的疾病——疟疾,也就是俗称的“打摆子”,同时,它也是当今除艾滋病外,上升趋势最为显著的一种传染病,每年2~3亿人感染此病,200多万人死亡。19世纪从南美洲金鸡纳树皮中得到的奎宁曾成为最有效的药物,治愈了众多的疟疾患者。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模仿奎宁基本结构而合成的一批新药如氯喹、伯喹也曾救治过无数的病人。但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抗药性疟原虫后,以往常用的抗疟药(如氯喹、磺胺、奎宁等)的效果便不复存在,以至于造成了无药可医的局面,特别在东南亚、非洲地区情况更为严重。青蒿素类药物的出现以其副作用低且不易产生抗药性而被誉为“治疗疟疾的最大希望”。 2. 什么是青蒿素时代背景.mp4 ◆分子式为C15H22O5,分子量282.33,组分含量:C 63.81%,H 7.85%,O 28.33%。 ◆无色针状晶体,味苦。 ◆在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在乙醇和甲醇、乙醚及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青蒿素(Artemisinin)又名黄蒿素,是一种具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2O5,分子量为282.34,具有过氧键和δ-内酯环,有一个包括氧化物在内的1,2,4-三恶烷结构单元,在自然界中是非常罕见的,它的分子中包括7个手性中心。青蒿素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56~157℃,易溶于氯仿、丙酮、乙酸乙酯和苯,

可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冷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因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团,对热不稳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 3.为什么要选用青蒿治疗疟疾? 疟疾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疾病。我们的先人对它还是有一定办法的。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有关于疟疾的治疗方药,原文如下: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意思是,用一把青蒿,以二升的水浸渍以后,绞扭青蒿,取得药汁,然后一次服尽。可别小看这几句话,它说明,我们的古人对于青蒿截疟已经有了很深入的认识。 4.验证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效果实验: 为什么在实验室里青蒿的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疟疾呢?是提取方法有问题?还是做实验的老鼠有问题?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这和中药常用的高温煎熬法不同?原来古人用的是青蒿鲜汁!温度!这两者的差别是温度!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坏掉了。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她在60摄氏度下制取青蒿提取物。接下来在实验室里,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大蒜提取工艺

大蒜油的提取工艺 大蒜主要有效成分大蒜油的各种提取方法, 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大蒜油的提取工艺和应用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大蒜(Allium sativum L.)为百合科葱属植物的地下鳞茎, 自古就被当作天然杀菌剂, 有天然抗生素之称。早在2000 多年前我国就开始种植,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大蒜性温, 其气熏烈, 通五脏, 达诸窍, 祛寒湿, 避邪恶, 消痈肿, 化积食, 此其功也”。现代研究表明大蒜所含营养成分十分丰富, 每100 g 新鲜大蒜含水分70 g、蛋白质4.4 g、脂肪0.2 g、碳水化合物23 g、粗纤维0.7 g、灰分1.3 g、磷44 mg、铁0.4 mg、硫胺素0.24 mg、核黄素0.03 mg、尼克酸0.9 mg、抗坏血酸3 mg。大蒜中含有17 种氨基酸, 其中8 种是人体必需的。此外, 大蒜还含有硫化丙烯、蒜素及微量元素硒、锌、锗等[1- 2]。 大蒜油也叫大蒜素,是大蒜细胞经破碎后,蒜氨酸在蒜酶的催化作用下裂解生成的硫醚化合物, 具有强烈的 辛辣刺激味[3]。大蒜油是大蒜的主要活性成分, 具有抗菌消炎、提高肌体免疫能力、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防癌抗癌和抗衰老的作用[4]。此外, 大蒜油还具有抗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作用。长期服用大蒜油, 可以提高细胞免疫力、体液免疫力和非特异免疫能力。由于大蒜油有如此大的作用, 对于大蒜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应用研究就显得极其重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大蒜油的提取工艺及应用的一些研究进展。 1 大蒜油的提取工艺 目前, 大蒜油的提取工艺主要有: 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萃取法及超声、微波辅助提取等。 1.1 水蒸气蒸馏法 其原理是将水蒸气通入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但具有一定挥发性的有机物质中( 大蒜油具有一定挥发性) , 使该有机物在低于100 ℃的温度下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 再经进一步分离获得较纯物质。本法的一般工艺流程为:大蒜去皮→洗净→加水捣碎→酶解→水蒸气蒸馏→油水分离→大蒜油 孙淑爱[5]等探讨了蒸馏法提取大蒜油的适宜条件。按照大蒜油的生产步骤和影响因素, 选择大蒜的破碎粒径、蒜酶激活剂—亚铁离子的浓度、发酵温度和蒸馏提取时间这4 个因素, 在三水平下对大蒜油的产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大蒜的破碎粒径为0.2 mm、亚铁离子的浓度为10 mmol/L、发酵温度在33 ℃、蒸馏提取时间为120 min 时, 大蒜油的产率最高, 为0.49 %。 水蒸气蒸馏法具有设备简单, 成本低、稳定性好等特点, 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因发酵和蒸馏温度相对较高, 蒜氨酸酶的活性下降, 大蒜素有损失, 使出油率较低。而且所得的蒜油有一股熟味, 不够清新。 1.2 溶剂萃取法 大蒜油微溶于水, 易溶于乙醇、苯、乙醚等有机溶剂,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用有机溶剂将大蒜油浸提出来。该法得到的大蒜油与水蒸气蒸馏获得的大蒜油没有明显的区别。有机溶剂的选择是关键, 要求该溶剂对大蒜油的溶解性好, 浸提结束后易于分离, 沸点差异显著,不含其它不良气味和溶剂残留。溶剂法的一般流程为:大蒜去皮→洗净→捣碎→酶解→溶剂萃取→蒸馏分离→回收溶剂→大蒜油 陈彬[6]等研究了用乙醚萃取法提取大蒜中的有机硫化物, 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操作条件对提取物得率的影响, 确定了影响产物得率的主要因素为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加水量以及离心pH 值。确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 酶解温度25 ℃, 酶解时间为60 min,酶解pH 值7.0, 加水量100mL, 离心pH 值3.2。实验还发现二次萃取可以减少产物的流失。李瑜[7]等以乙醇为溶剂, 研究了溶剂法提取大蒜油的工艺, 确定的醇提最佳工艺

青蒿素提取制备工艺技术范文

1、卤代青蒿素母核、卤代青蒿素衍生物、卤代双氢青蒿素、卤代脱羰青蒿素以及医药用途 2、从生产双氢青蒿素废弃母液中提取双氢青蒿素的工艺方法 3、含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衍生物和Bcl-2抑制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4、含有芹菜素及芹菜素类衍生物和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5、一种将双氢青蒿素醚类衍生物转化为双氢青蒿素的方法 6、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二氢青蒿素、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在制药中的应用 7、含有索拉非尼和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8、青蒿素及次甲基青蒿素的提取方法 9、含有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衍生物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10、一种稳定的青蒿素及青蒿素衍生物药物组合物 11、青蒿素及青蒿素衍生物口腔崩解片 12、一种从分离青蒿素后的废弃母液中高效转化青蒿素的方法 13、利用青蒿提取青蒿素的残渣制备青蒿素的方法 14、紫穗槐-4,11-二烯到青蒿素和青蒿素前体的转化 15、一种测定青蒿素浸膏中青蒿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16、以双氢青蒿素为原料制备青蒿素10位醚类衍生物的简单大生产工艺 17、青蒿素透皮贴剂基质、制备方法及其青蒿素透皮贴剂 18、一种黄花蒿等中药材及含青蒿素成分样品中青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19、青蒿素相关性内过氧化物与携带铁的蛋白质之间的共价缀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20、鉴定产生青蒿素的植物的引物和筛选方法 21、青蒿素及其脂溶性衍生物乳剂的制备方法 22、溴代二氢青蒿素 23、一种含有青蒿素的药物组合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24、青蒿素提取的方法 25、一种提取青蒿素的方法 26、核糖核酸酶和青蒿素的联用 27、多孔微球硅胶表面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28、硅胶颗粒表面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29、[(10S)-9,10-二氢青蒿素-10-氧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系列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30、含有胍基的青蒿素类衍生物及其应用 31、一种复方青蒿素类哌喹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32、快速提制青蒿素的方法 33、青蒿素衍生物的新应用 34、静脉注射用缓释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脂肪乳的配方及制备 35、一种硼氢化还原制备双氢青蒿素专用反应釜 36、青蒿素中间体、合成方法和用途 37、一种丝瓜络表面青蒿素分子印迹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38、一种由青蒿酸制备青蒿素的方法 39、青蒿素衍生物及其药用盐用于制备治疗急性白血病的药物 40、青蒿素衍生物及其药用盐用于制备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药物 41、转DBR2基因提高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方法 42、青蒿素衍生物及其药用盐用于治疗制备白血病的药物 43、复方青蒿素多相脂质体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自我防护方法

电磁辐射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各种家用电器、电子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移动通讯设备等电器装置只要处于操作使用状态,它的周围就会存在电磁辐射。据专家介绍,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环境下,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以下影响: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表现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 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 2.对视觉系统的影响,表现为视力下降,引起白内障等。 3.对生殖系统的影响,表现为性功能降低,男子精子质量降低,使孕妇发生自然流 产和胎儿畸形等。 4.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影响 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 5.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 用。 针对我们身边接触到的电磁辐射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人身健康威胁,我们应该: 1.多了解有关电磁辐射的常识,学会防范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如:对配有应用手 册的电器,应严格按指示规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离等。 2.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 射的危险之中。特别是电视、电脑、冰箱等电器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3.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如电视、电脑 等电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至少每一小时离开一次,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影响。 4.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要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 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5.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眼睛离电视荧光屏的距离,一般 为荧光屏宽度的5倍左右;微波炉在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一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手机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6.消费者如果长期涉身于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应注意采取以下自我保护措施: (1)居住、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以及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人群,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条件的应配备针对电磁辐射的屏蔽防护服,将电磁辐射最大限度地阻挡在身体之外。

青蒿素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青蒿素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李子颖, 李士雨, 齐向娟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 天津 300072 刊名: 中药研究与信息 英文刊名: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2,4(2) 被引用次数:20次 参考文献(44条) 1.钟国跃黄花蒿优质种质资源的研究 1998(04) 2.李吉和内蒙古地区黄花蒿中青蒿素的SFE--HPLE测定[期刊论文]-中药材 2000(12) 3.李锋广西黄花蒿类型调查研究[期刊论文]-广西植物 1997(03) 4.张萍山东引种黄花蒿青蒿素含量分析[期刊论文]-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03) 5.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查看详情 1979 6.乐文菊青蒿酯等治疗动物血吸虫病研究资料 1980 7.吴玲娟查看详情 1996(03) 8.A F tawfik S J;bishop A A;yalp;F Sel-feraly查看详情 1990(12) 9.沈明青蒿素的免疫抑制作用 1983(10) 10.查看详情 1989(06) 11.庄国康查看详情 1982(06) 12.K ou—yang;E C krug;JJ.marr;R.L.berens查看详情 1990(34) 13.D M Yang;NDF Y liem liem Parasitology[外文期刊] 1993 14.Vikkas Dhingra K Artemisinin:present status ahd perspectives[外文期刊] 1999 15.邹耀洪青蒿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期刊论文]-分析测试学报 1999(01) 16.邱琴青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C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1(04) 17.谢家教青蒿素母液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1991(03) 18.陈靖福建崇安黄花蒿精油成分分析 19.王国亮湖北产黄花蒿精油化学成分研究[期刊论文]-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4(04) 20.刘立鼎黄花蒿和青蒿精油的化学成分[期刊论文]-江西科学 1996(04) 21.查看详情 1999 22.Mario R Tellez Differentialn accumulation of isoprenoids in glanded and glandless 1999(52) 23.赵兵青蒿药用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现状 1998(11) 24.查看详情 1987 25.查看详情 1989 26.Paniego N B查看详情 1996 27.Vonwiller S C;er al查看详情 1993 28.赵兵青蒿素提取条件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0(06) 29.Elsohly H N;etal查看详情 1990(06) 30.Elsohly H N查看详情 1987(04) 31.赵兵超声波用于强化石油泌提取青蒿素[期刊论文]-化工冶金 2000(03)

微波辐射计技术手册

地基多频段微波辐射计 技术手册 (HSMR) 长春市海思电子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10月

目录 1 技术概况 (1) 2 接收机的原理与设计 (4) 3.1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6) 3.2 接收机通道的测试 (7) 3.2.1噪声系数(A) (7) 3.2.2 接收机线性度测量(A) (7) 3.2.3 接收机灵敏度测量(A) (8) 3.2.4 接收机中频带宽测试(A) (9) 3.2.5 接收机工作频率测试 (9) 3.2.6系统抽样进行环境试验 (10) 3.3 设备检验 (10) 3.3.1 常规检验 (10) 3.3.2 交收检验 (10) 4 标志、保管和运输 (10) 5 软件技术条件 (11) 5.1 软件平台 (11) 5.2 软件功能 (11) 6 微波辐射计电缆连接标识 (12) 7 系统电磁兼容 (13) 8 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13)

9 系统接地要求 (14) 10 探测环境条件要求 (14) 10.1探测环境条件的要求 (14) 10.2探测场地的要求 (15) 10.3工作室要求及设备安置 (15)

1 技术概况 微波辐射计是宽频带、高增益、高灵敏度的被动微波遥感仪器,能够在很强的背景噪声中提取微弱的信号变化量。通过接收被测目标自身的微波辐射获取相应的物理特性,经过有效的数据反演进行定量分析。 本套产品的微波辐射计主要包括7个频率的仪器,在微波频率划分上分别是L、S、C、X、Ku、K和Ka,具体设计对应频率为1.4GHz,2.65GHz,6.6GHz,10.65GHz,13.9GHz,18.7GHz,37GHz。其中1.4GHz和2.65GHz为双极化天线,6.6GHz,10.65GHz,13.9GHz,18.7GHz,37GHz为喇叭天线,可以旋转机身转换极化测量,以求对岩石加载过程中微波多个频率点有深入细致的了解。 单极化接收各波段微波辐射计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微波辐射计接收通道原理框图 双极化微波辐射计利用双极化接收天线同时接收目标的微波辐射信息,由线性极化分离器分别获取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信息,经两路接收通道进行处理。 数字控制单元完成射频开关的控制,并将测量得到的原始数据通过串行通讯送到主计算机。 L、S波段属于微波遥感应用频率的低端,极易受到其它电磁辐射源的影响,

大蒜素的加工工艺

大蒜素的加工工艺 一、备料。选成熟、干燥、无虫蛀、无霉烂的蒜头,去蒂、分瓣、剥内衣,用清水漂洗,除去杂质及不合要求的蒜粒。 二、破碎、烘干。用粉碎机把蒜粒加工成糊状。将蒜糊放入烘箱,以文火烘干,温度控制在60~65℃,烘6~8小时,每2小时翻动1次,使蒜糊受热均匀。 三、磨粉咯干蒜块用粉碎机磨成粉,过80~100目筛。 四、浸泡除臭。蒜粉放入30~40℃酒内密封浸泡6小时除臭(蒜 粉与酒)比例为(1:3)。 五、分离。采用抽滤法,将上层的溶液取出,即为无臭蒜素原液。 六、工艺流程 选料→清洗去皮→活性催化剂浸泡→漂洗→打浆→脱水→烘干→粉碎→筛制→质量检测→成品包装 七、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提取、分离技术,也是“十五”期间重点推广的高新技术之一。与常规的溶剂提取相比,具有操作条件温和、无溶剂残留、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料的有效成 分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领域,用于提取、制备各种高附加 值的食品。该项目以大蒜为原料,采用乙醇浸出与超临界CO2提纯 相结合的方法提纯大蒜素,保持了两者原有长处而回避了它们的短处,可以实现大蒜素的超临界CO2连续萃取提纯操作。工艺技术如下。 (1)乙醇提取蒜液。大蒜头去皮、切片,乙醇浸泡、分离出乙醇 蒜液,作为超临界CO2萃取的原料。乙醇蒜液含1.2~2.2mg大蒜素 /ml。

(2)超临界CO2提纯大蒜素。将乙醇蒜液由液体泵加入萃取釜, 来自钢瓶的CO2由高压计量泵送至萃取釜提取大蒜素,然后按顺序 通过一级减压阀、闪蒸釜、二级减压阀,回收CO2,萃取结束后, 分别从萃取釜和闪蒸釜中取出萃取残液和大蒜素。采用乙醇浸提与 超临界CO2萃取相结合的技术萃取大蒜素,提取率可达到92%以上,大蒜素纯度达84%,与新鲜蒜汁相当,因此,采用超临界CO2提取 工艺可使萃取物保持大蒜原有新鲜风味和药用成份。 功效 (1)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引起的 头晕、头痛以及中风偏瘫后遗症等心脑血管疾病; (2)消炎、杀菌、灭病毒,提高免疫力,能调理肠胃、预防感冒 和肺部感染; (3)抗突变,刺激免疫活性细胞产生干扰素,清除或阻止致癌物质,抑制细胞恶性增殖,预防肿瘤。 作用 (1)降低胆固醇结晶,降低血脂。 (2)有效抵抗钙离子沉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 (3)能软化血管,防止血管粥样硬化,防止血管破裂。 (4)有效改善心肌缺血,防止心绞痛、冠心病的发生。 (5)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塞和脑栓塞的发生。 (6)提高肌体体液免疫能力,预防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发生。 (7)具有消炎杀菌的功能,可以预防感冒和胃肠炎。

青蒿素的化学全合成.总结

青蒿素的合成与研究进展 摘要: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治疗疟疾的药物之一,存在活性好、毒副作用小、市场需求大、来源窄等特点。目前,青蒿素的获取途径主要有直接从青蒿中提取、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本综述将针对近年来青蒿素的发展特点及合成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青蒿素;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青蒿素是中国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初从中药黄花蒿( Artem isia annua L1 )中分离得到的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治疗脑型疟疾和抗氯喹恶性疟疾的药物, 对恶性疟、间日疟都有效, 可用于凶险型疟疾的抢救和抗氯喹病例的治疗。青蒿素还具有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毒性的用1;具有影响人体白血病U937细胞的凋亡及分化的作用2;还具有部分逆转MCF-7/ARD细胞耐药性作用3;还具有抑制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的作用4;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5等。除此之外,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还具有生物抗炎免疫作用、生物抗肿瘤作用、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等。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 具有快速、高效、和低毒副作用的特征。6。因在发现青蒿素过程中的杰出贡献,屠呦呦先后被授予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

医学研究奖和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1 青蒿素的理化性质及来源 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 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33。是一种含有过氧桥结构的新型倍半萜内酯,有一个包括过氧化物在内的1,2,4-三烷结构单元,它的分子中还包括7个手性中心,合成难度很大。中国科学院有机所经过研究,解决了架设过氧桥难题,在1983年完成了青蒿素的全合成。青蒿素也有一些缺点, 如在水和油中的溶解度比较小, 不能制成针剂使用等。 2 青蒿中提取青蒿素 青蒿素是从菊科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出来的含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在治疗疟疾方面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使用安全等特点。目前主要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提取法、超声波萃取法、微波萃取法、其他萃取法等。2.1有机溶剂萃取青蒿素 水蒸气蒸馏(steam distillation,SD)法由于其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安全,不污染环境,成本低,避免了提取过程中有机溶剂残留对油质造成影响等特点,是有效提取中药挥发油的重要方法。有机溶剂提取法是目前青蒿中许多有效成分的提取目前仍然常用的方法,常用的溶剂有醇类(甲醇、乙醇

大蒜素的介绍

大蒜素的介绍 大蒜( A lli um sa ti vum L)为单叶子植物百合科葱属植物蒜的 鳞茎, 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大 蒜的主要国家之一, 目前我国大蒜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的40 % - 50%,山东金乡、苍山、河南中牟、江苏徐州等地已成为我国重要 的大蒜出口基地, 年出口大蒜约25万吨。大蒜营养丰富, 每 100g克新鲜大蒜中含: 蛋白质4 1 4g、脂肪012g、碳水化合物23g、 钙5mg、铁0 、4m g、硫胺素0 、24mg、核黄素0 、03m g、烟酸0 、9mg、维生素C 3m g、粗纤维0 、7g、大蒜油0 、2g ,还含有30多种挥发性 含硫化合物。 大蒜素( A lli m i n)又称大蒜油, 是从大蒜球茎中分离出的一 种化合物, 具有强烈的辛辣刺激味。大蒜素是大蒜的主要活性 成分, 具有抗菌消炎、降血压、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冠 状动脉硬化、抑制体内N - 亚硝胺合成, 防癌治癌、抗病毒等多 种功效。大蒜素可用于医药, 对呼吸道、消化道、脑膜炎、肠道疾 病, 有效率达80% - 95%;还可用于兽药、农药和食品添加剂等。 近年来, 大蒜素在养殖业中已被开发利用, 饲料中大蒜素可作为 杀菌剂、杀虫剂等。研究发现,这些功能和大蒜中的含硫氨基酸 及其分解后形成的一系列含硫化合物有关, 目前对大蒜素的提 取和应用已成为大蒜研究的热点。 大蒜素的提取 目前, 大蒜素的提取工艺主要有: 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 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真空微波辅助萃取法等。 1、水蒸气蒸馏法 其原理是将水蒸气通入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但具有一定挥 发性的有机物质中(大蒜油具有一定挥发性) ,使该有机物在低 于100e 的温度下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 再经进一步分离获得 较纯物质。本法的一般工艺流程为: 大蒜去皮y 洗净y加水捣 碎y酶解y水蒸气蒸馏y油水分离y大蒜油[ 1] 。 孙淑爱[ 2] 等探讨了蒸馏法提取大蒜油的适宜条件。按照大 蒜油的生产步骤和影响因素, 选择大蒜的破碎粒径、蒜酶激活 剂) 亚铁离子的浓度、发酵温度和蒸馏提取时间这4个因素,在 三水平下对大蒜油的产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大蒜的破碎粒 径为0 、2 mm、亚铁离子的浓度为10 mmo l/L、发酵温度在33e 、 蒸馏提取时间为120 m i n时,大蒜油的产率最高为0、49 %。 水蒸气蒸馏法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稳定性好等特点, 是 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因发酵和蒸馏温度相对较高, 蒜氨酸 酶的活性下降,大蒜素有损失,使出油率较低, 而且所得的大蒜 油有一股熟味,不够清新。

大蒜素研究

大蒜素对食品中霉菌的抑制研究进展 阎培玲 湖北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北黄石 435000 摘要:食品储存过程中易被霉菌,从而影响食品质量,是食品保鲜及储运应中重点考虑的问题。大蒜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均有抑制作用,其主要抗菌生物活性成分是大蒜素,具有广谱抗菌性而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近年来大蒜素的应用,重点介绍大蒜素的抑菌机制及其抗菌活性,并介绍在大蒜素抗菌活性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展望大蒜素作为天然防腐剂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霉菌大蒜素抑菌机制抗菌活性防腐剂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inhibition of garlic to leaf mold in foods Yan Peiling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of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uangshi 435000 China Abstract:Foods are easily infected by mold in the reservation and food quality is effected greatly, so mold shoud be the biggest problem in food fresh keeping and storage. Many kinds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can be inhibited by garlic, the antimicrobial component is allicin which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because of resistance of wide spectrum. In this context the application of allicin is reviewed, the bacteriostatic machanism and stability are especially focused on. The latest researcher findings are also introduced. Finally,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allicin as natural preservatives is forecasted. Keywords:mold;allicin;pathogenic microorganism;antibiotic activity;preservative 一、食品中的霉菌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菌丝繁茂的菌丝体,又不像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的菌落,即为霉菌。霉菌繁殖迅速,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是从中药青篙中提取的高效、速效抗疟药。作用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适用于间日疟及恶性疟,特别是抢救脑型疟均有良效。其退热时间及疟原虫转阴时间都较氯喹短,对氯喹有抗药性的疟原虫亦有效。 上个世纪60年代世界风云突起,东西方冷战进而发生一系列“热战”。美国为寻求与苏联的均势介入越南战争。当时交战双方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枪林弹雨而是传染病:倒在枪林弹雨中的士兵远没有因为疟疾而失去战斗力的人数多。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所谓“瘴气”之地,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孟获、唐朝时期李宓攻打南诏、清乾隆年间数度进击缅甸都因疟疾而受挫,元史列传第四十三有云“及至未战,士卒死者十已七八”。经过如此多的战争,这里的疟原虫似乎也比其他地区的同类更为强壮,当时疗效最好的药物氯喹已经无效。寻找更好的治疗药物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为支援越南,提供了大量物资上的支持,其中就包括了抗疟疾药物的开发。1967年5月23日国家科委、解放军总后勤部在北京饭店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由国家部委、军队直属和有关省、市、自治区的数十个单位组成了攻关协作组,协作组的常设机构也因此称为523办公室。500多名科研人员在办公室的统一部署下,从生药、中药提取物、方剂、奎宁类衍生物、新合成药、针灸等六个大方向寻求突破口。但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中,科研工作开展极端困难:工作组1967年~1969年间共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都没有取得进展。 有趣的是,美国当时也在积极开展抗疟疾药物的研究,他们当时的理论是抗疟疾药物必含杂环,据此测试了20万种化合物,结果都不太理想。

当时中国本身的疟疾状况也不容乐观,所以越南战争结束后,523项目继续开展。1969年1月21日,北京的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参加523项目,屠呦呦教授任科研组长。她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整理出一册《抗疟单验方集》,包含640多种草药,其中就有后来声名远扬的青蒿。不过,在第一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只有68%,还不及胡椒有效果。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蒿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后来中医研究院的研究者用低温萃取的方法得到了可贵的青蒿素晶体。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的魏振兴也注意到了青蒿的抗疟功效,1970年他选取山东本土生长的黄花蒿作原料,试图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1971年研究人员采用醋酸乙酯等作介质提取到了白色结晶物,但仍不是纯的单体,熔点不固定。直到1973年11月,山东中医药研究所的提取工艺才成熟,研究人员通过重结晶,得到了纯度达99.9%的结晶体,测得熔点为156度。 第三家从事青蒿素提取工作的单位是云南省药物研究所。1972年底,云南523办公室主任傅良书从北京带回消息,说中医研究院发现青蒿的粗提取物中含有一种可能会对疟疾有效的成分。1973年新年,罗泽渊在云南大学校园里意外地发现了许多同属的苦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她采了一大把回来,制备了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并顺利地获得了数种结晶体。从事药效学筛选工作的黄衡惊讶地发现编号为结晶体3的化合物能彻底杀灭小鼠血片中的疟原虫。经过进一步的药效学、药理学研究,到3月底,研究组证实了3号结晶体确实具有高效、低毒抗鼠疟的特点。与此同时,苦蒿的植物标本经分类专家吴征镒鉴定,定名为菊科蒿属大头黄花蒿。因此,他们将该结晶命名为黄蒿素。这是523项目中首次得到纯的青蒿素单体。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虽然起步最晚,但进展最快,在三家单位中最早得到纯的青蒿素单体,并发现了优质青蒿产地、发明了后来广泛应用的溶剂汽油提纯法,为进行药效、毒理、药理及临床试验提供了充足的青蒿素,极大地加速了整个项目的进展。

青蒿素提取工艺研究

青蒿素提取工艺研究 摘要:采用单因素和均匀试验设计,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不同提取条件下青蒿素的提取量。结果表明,对青蒿素转移率的影响相对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溶剂用量>提取温度,确定了较佳的工艺操作条件为温度55℃时,取药材提取3次,第1次加药材投料量6倍量的溶剂油提取2h,第2次加5倍量提取1.5h,第3次加4倍量提取1.5h。 关键词:青蒿素;提取工艺;溶剂油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1],青蒿素(Artemisinin,C15H22O5)是从青蒿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无色结晶。青蒿素为无色针状结晶,易溶于丙酮、乙酸乙酯,在乙醇、乙醚中溶解,微溶于冷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2]。对热不稳定,易受潮、热和还原性质的影响而分解[3]。青蒿素是继氯喹、乙氨嘧啶、伯喹和磺胺后最热门的抗疟特效药,尤其对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药品。青蒿素在原植物青蒿中含量很低,一般只有7‰左右,因此,研究青蒿素的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溶剂量对提取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所得滤液经减压浓缩,除去杂质,重结晶,干燥精制后得青蒿素试验成品。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6号溶剂油(上海炼油厂,产品质量执行标准:GB16629-1999);120号溶剂油(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产品质量执行标准:SH0004-90);青蒿叶末(产地重庆酉阳,40℃时烘3h后打碎);HPLC(HP公司);青蒿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2 色谱条件[4] HP1100液相色谱仪,示差检测器,色谱柱KromasilKR100-C18 E17580(250×4.6mm),甲醇-水(72:28)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分别精密吸取青蒿素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 1.3 提取溶剂 称取青蒿叶粗粉4份,每份100g,分别置1000mL圆底烧瓶中,其中2份每次加5倍量的6号溶剂油,另2份每次加5倍量的120号溶剂油,50℃提取3次,每次2h,分别合并3次提取液。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一微波介绍 微波与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一样都是电磁波,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KMHz的电磁波,即波长在一米到一毫米之间的电磁波。电磁波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被称为“高频电磁波”。微波通常是由直流或50MHz 的交流电通过一种特殊器件来获得。可以产生微波的器件有很多种,但主要可以分为俩大类:半导体器件和电真空器件。电真空器件是利用电子在真空中运行来完成能量转化的器件,或称之为电子管。在电真空器件中能产生大功率微波能量的有磁控管,多枪速调管,微波三、四级管,多波管等。在目前微波加热领域特别是工业应用中使用的主要是磁控管及速调管。 微波的最重要的应用是雷达和通信。此外,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医学、生物学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射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通讯、广播、医疗和军事等各个领域,而且越来越多地出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在给人类带来极大益处的同时,也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目前人们特别关注的是其可能存在的不良健康影响。在射频电磁场引起的众多健康损害中,由于眼睛是裸露的,而且具有很强的微波吸收特性,因此备受关注。各频段的射频辐射都可能对视觉系统产生影响,而其中研究较多的要数微波波段,它除了引起白内障外,还可导致视网膜、角膜及其他视觉系统损害。近年来,由于移动电话工作在800mHz~1900mHz波段,使用时须靠近对电磁辐射比较敏感的大脑。机作为移动通讯工具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在中国迅速普及,而且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手机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微波辐射安全标准 我国在1988年就制定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对移动通讯频段规定的标准是照射到人体的电磁辐射功率密度不超过40微瓦/平方厘米,1996年,又出台了《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其中规定:单个机站功率密度不得超过GB8702-88规定的1/5,即不超过8微瓦/平方厘米,目的是给电视、广播以及其他通讯公司留下使用空间。同时,还配套出台了测量方法《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对测量的仪器和方法做了详细规定。 卫生部制定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对电磁波辐射的安全标准规定如下:一级标准(小于10v/m)为安全区。是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 二级标准(小于25 v/m)为中间区。是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 超过二级标准的地区,对人体可能带来有害影响;在此区域内可作绿化或种植农

青蒿素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开题报告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青蒿素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 姓名:何禹 院(系):资源与环境系 学科专业:生物技术 研究方向:药用植物 指导老师:蒲尚饶教授 2006年10月26日 一、选题依据

1.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 (1)论文题目:药用植物青蒿的青蒿素含量测定 (2)研究领域:药用植物 2.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目前青蒿素的售价是225美元/g。近年的统计资料表明世界每年有近300万人死于疟疾,尤其是非洲的发病率极高。世界每年青蒿素的需求量为150吨左右,而产量仅为15吨左右,明显供不应求。因此本实验拟测定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为最大程度的获得有效药用成份提供依据。 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由于在抗疟中的重要作用,国际市场对青蒿素的需求量日益提高。目前青蒿素的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人工合成。但因其技术难度大,成本高,难以规模生产。二是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手段,提高青蒿素含量。但用组织培养技术达到产业生产规模还有许多难题需要克服,且也难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三是从青蒿素植株中提取有效的抗疟成分青蒿素。目前在实验室中有微波辅助提取法、索氏提取法、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法、水蒸汽蒸馏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成本太高,索氏提取法不利于工业生产,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一次性投入成本太高,水蒸汽蒸馏提取法的周期太长、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二、论文研究的内容

1.论文重点解决的问题: 提取方法的选择 2.论文拟开展的大方面 定性定量测定 3.论文拟得出的主要结论 降低成本,提高青蒿素的提取效率,优化工艺流程,防止污染。 三、论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热提取法: 拟采用的工艺流程: 拟采用的实验步骤: (1)将原料粉碎,过60目的筛,后称取100g ,放于有600 ml石油醚的反应器中。 (2) 加热提取3次,每次5h。温度为50度。合并提取液。 (3)过硅胶柱,用苯洗脱,收集含青蒿素段,浓缩回收石油醚后结晶。 2、论文进度计划: 2006年8月~2006年9月——查阅资料 2006年10月~2006年12月——青蒿素含量的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