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的幸福课:幸福的方法

哈佛大学的幸福课:幸福的方法
哈佛大学的幸福课:幸福的方法

哈佛大学的幸福课:幸福的方法

哈佛大学的幸福课:幸福的方法

什么是幸福

【1】幸福是一种习惯

幸福不仅是快乐,也包括面对困难、挫折的权利。幸福是成长,是一种习惯。【2】幸福是一种收放自如的感觉

幸福太远,你只能把日子过成苦行僧,生活的色彩未免过于黯淡;幸福太近,满足会变成欲望,让你对什么都无所顾忌。

幸福是一种平衡,或协调,不要太远,也不要太近。幸福是一种收放自如的感觉。

【3】幸福是一种承诺

你不可能在空中楼阁中找到幸福,因为幸福在你的身边,在身边的人群中:你的爱人、你的朋友、你的工作和你的身体中。

幸福是一种潜能:你快乐,而且感到有意义的话,那种能量就自然地释放出来。

想想每天走过的日子,看看花多少时间在幸福的上面,你就该明白:谁曾经剥夺了你的幸福,你的欢乐来自于哪里,

你对何人遵守你的诺言,预言是如何自我实现的。什么是自我和谐的路径。【4】幸福是活在当下

人能够失去的只能是现在。幸福和金钱一样,都是人生的必需品,并不矛盾。【5】幸福是自由地选择

首先是为了自己活的好,幸福是“想”和“不得不”之间的差异,是自由抉择,而非被奴役的感觉。

生命是短暂的,值得我们为之尽情绽放。在选择的道路前,确定自己能做的事,在其中,做那些你想做的。再细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最后,把那些真正想做的事付诸行动。

Focus,Speed!

在任何时候,要问自己:最深的渴望来自于哪里,那些内在的坚定性从何而来, 幸福的方法

教育:

【6】鼓励孩子们去追求快乐而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为兴趣而学习,而不仅仅是为了名誉和成绩。开心能让人的眼睛看得更宽广,也能让人走的更远。

工作:

【7】工作不是痛苦,学会享受劳动的喜悦

仅仅为了金钱而去工作,会很累,疲于奔命。事业感,能让你有拾级而上的成就感。

“人类最美丽的命运,是美妙的运气,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同时获得报酬。”

在工作中,经历的一切,并非都能用金钱来衡量。没有热情,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

而没有动力,就没有希望,没有幸福。

有时,与其注意我们需要什么才能活的更好,不如去注意我们没有了什么就无法生存。幸福并不完全取决于得到了什么或处于何种境地,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赋予它使命和意义。

我们是否能从中看到:热情、兴趣、汗水和喜悦。

因此,只要可能,你总是可以随时提问:

对我而言,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东西让我能体验崇高或者尊严,那些事情能够给我带来快乐,我的优势是什么,我最擅长的事情是什么,

婚姻:

【8】幸福是培养而非寻找

有时,大家都认为爱在某个地方,而这个地方唯独不在自己身上。他们也许也曾经想过,但只是试图寻找。如果找不到,就认为这爱不存在。其实,爱在于自己,是每个人自己要去创造的东西。因为你相信有,你就自己能感到,并创造出来。幸福是降临,不是寻找。

所以,爱也不是牺牲,而是彼此交换幸福。用踏实、力量和奉献,来博弈财富、权力和荣誉。

爱是经营,是培养,在真实的生活中的工作一样,需要时刻努力,而非一劳永逸。

家庭:

【9】和家人分享幸福

和爱人一起散步、带着孩子去游乐园、和年迈的父母耐心地聊天,在忙碌中抽出时间和亲人们一起分享快乐,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仔细体会生活中的细节,学会感恩。

幸福的意义

【10】让自己感到生命的力量

“不要问自己这世界需要什么,应该问什么能让自己感到生命力。然后就朝着那方向前进,因为世界需要的正是有生命力的人。”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 第一集 笔记(April记录)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 Harvard Open Course : Positive Psychology 背景: “幸福课”是2010年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泰勒?本-沙哈尔。他的课程使得他成了“哈佛红人”。他提出: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他的课程目标在于把艰深的积极心理学学术成果简约化、实用化,让学生懂得自我帮助。 第一课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课程由来 首先,解释自己为什么想开这门课“因为这是我自己想上的一门课”,然后叙述自己走入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过程。——当自己刚进入哈佛,一切都仿佛很好,但他却不快乐。于是他想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慢慢从计算机走入心理学领域。(好棒的跨度,在国外因为想了解一样东西而跨专业好像蛮common的) 然后介绍了他逐渐从8个人的讨论组到850个人的大课的过程,写到达到850人后,引起了媒体的兴趣,然后描述了媒体采访他的时候,总是提出的一个问题“你比我们想象的更内向”,作为一个joke,1米7不够资格传授快乐吗?(good joke point,并且不光是joke,是发人深思的一种现象)但点出了他最后反思而得:因为他们想给自己一个答案:为什么这个课这样流行,唯一解释就是导师乐观开朗、高大。但他们关注错了,他们应该关注信息,而非传达者。因为这个课程遍及全国,以及全球。(这样引入幸福课的普及,远较直接说XX学校也开了XX好得多) 各个大学开设此课程,各国政府也是,为什么?因为它有效。幸福感这一领域,此前一直被心理自助运动统治,心理自助运动带来什么?热情外向的宣讲者,常具领袖气质,吸引大众参加他们的讲座,但常常言过其实。(通过描述相对立的一种心理学运动来映衬积极心理学) 再来说说学术界——(引入人们对学术界知之甚少,但学术界有好东西,又用了一个比较):有多少人度过最近12期的《个性与社会心理学》?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我博士班的班主任估计过,学术期刊上一篇文章的读者只有7个人,甚至包括作者的母亲。(用具体的人代替somebody,令人更有亲切感,母亲的joke两个亮点)总结:作为学者,我觉得这很可悲,因为这些研究非常精彩、非常重要,但是晦涩难懂,所以我们需要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在象牙塔和大众之间搭建桥梁。(又落脚到主题,本课程的意义)

哈佛大学幸福课

哈佛大学幸福课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风靡网络的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名叫泰勒·本-沙哈尔。“幸福课”为何会在哈佛大受欢迎? “我曾不快乐了30 年。”本-沙哈尔这样说自己。他也是哈佛的毕业生,从本科读到博士。在哈佛,作为三名优秀生之一,他曾被派往剑桥进行交换学习。他还是个一流的运动员,在社团活动方面也很活跃。但这些并没有让他感到持久的幸福。他坦言,自己的内心并不快乐。“最初,引起我对积极心理学兴趣的是我的经历。我开始意识到,内在的东西比外在的东西,对幸福感更重要。通过研究这门学科,我受益匪浅。我想把我所学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于是,我决定做一名教师。”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本-沙哈尔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一项有关“幸福”的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3 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而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活得更快乐、更充实。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 本-沙哈尔说:“我知道它是可行的,因为,它已深深地帮助了我。”我们的很多课,都在教学生如何更好地思考、更好地阅读、更好地写作,可是为什么就不该有人教学生更好地生活呢?把艰深的积极心理学学术成果简约化、实用化,教学生懂得自我帮助,这是本-沙哈尔开设“幸福课”的初衷。 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本-沙哈尔竟然从汉堡里,总结出了4 种人生模式。 第一种汉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只,口味诱人,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是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未来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时享乐,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即“享乐主义型”; 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里边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后更健康,但会吃得很痛苦。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他称之为“忙碌奔波型”; 第三种汉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还会影响日后的健康。与此相似的人,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对未来抱期许,是“虚无主义型”; 会不会还有一种汉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种“幸福型”汉堡。一个幸福的人,是即能享受当下所做的事,又可以获得更美满的未来。据本-沙哈尔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属于“忙碌奔波型”。 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 本-沙哈尔经常讲“蒂姆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晃动着许多人熟悉的影子。 蒂姆小时候,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但自打上小学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开始了。父母和老师总告诫他,上学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绩,这样长大后,才能找到好工作。渐渐地,蒂姆接受了大人的价值观。虽然他不喜欢学校,但还是努力学习。成绩好时,父母和老师都夸他,同学们也羡慕他。到高中时,蒂姆已对此深信不疑: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没有痛苦,就不会有收获。大学4 年,蒂姆依旧奔忙着,极力为自己的履历表增光添彩。大四那年,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录用了。他又一次兴奋地告诉自己,这回终于可以享受生活了。可他很快就感觉到,这份每周需要工作84小时的高薪工作,充满压力。他又说服自己:没关系,这样干,今后的职位才会更稳固,才能更快地升职。当然,他也有开心的时刻,在加薪、拿到奖金或升职时。但这些满足感,很快就消退了。 经过多年的打拼,蒂姆成了公司合伙人。他曾多么渴望这一天。可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他却没觉得多快乐。蒂姆拥有了豪宅、名牌跑车。他存款一辈子都用不完。他被身边的人认定为成功的典型。朋友拿他当偶像,来教育自己的小孩。可是蒂姆呢,由于无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幸福,他干脆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眼下,用酗酒、吸毒来麻醉自己。他尽可能延长假期,在阳光下的海滩一呆就是几个钟头,享受着毫无目的的人生,再也不去担心明天的事。起初,他快活极了,但很快,他又感到了厌倦。 做“忙碌奔波型”并不快乐,做“享乐主义型”也不开心,因为找不到出路,蒂姆决定向命运投降,听天由命。但他的孩子们怎么办呢?他该引导他们过怎样的一种人生呢?蒂姆为此深感痛苦。 为什么当今社会有那么多“忙碌奔波型”的人呢?本-沙哈尔这样解释:因为人们常常被“幸福的假象”所蒙蔽。 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是这样的:假如孩子成绩全优,家长就会给奖励;如果员工工作出色,老板就会发给奖金。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然而一旦目标达成后,人们常把放

幸福课_哈佛公开课第一课中文字幕

第一课 各位,早上好。很高兴能回到这里。 高兴见到你们。 我教授这门课是因为在我读本科阶段时非常希望能学习这样一门课程。 可能这门课并不是你希望的那样也可能并不适合你。 但希望几堂课后,你能有个大概印象让你决定这门课程是否适合你。 我1992年来到哈佛求学,一开始主修计算机科学。 大二期间,突然顿悟了。 我意识到我身处让人神往大学校园周围都是出色的同学,优秀的导师。 我成绩优异。擅长体育运动。那时壁垒打的不错。社交也游刃有余。 一切都很顺利除了一点我不快乐。而且我不明白为什么。 也就是在那时我决定要找出原因变得快乐。 于是我将研究方向从计算机科学转向了哲学及心理学。 目标只有一个:怎么让自己开心起来。 渐渐的,我的确变得更快乐了主要是因为我接触了一个新的领域,那时并未正式命名。 但本质上属于积极心理学畴。 研究积极心理学把其理念应用到生活中让我无比快乐。 而且这种快乐继续着。 于是我决定将其与更多的人分享。 选择教授这门学科。 这就是积极心理学,1504号心理学课程。 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一全新相对新兴令人倾倒的领域。 希望同时还能探索我们自己。 我第一次开设这门课程是在2002年。 是以讨论会的形式,只有8名学生。两名退出了只剩我和其他六个人。一年后学生稍微多了点。有300多人参加。到了第三年,也就是上一次开课。 有850名参加是当时哈佛大学人数最多的课程。 这引起了媒体的注意。因为他们想知道为什么。 他们对这一奇特现象非常好奇竟然有比经济学导论更热门的课程。怎么可能呢? 于是我被请去参加各类媒体采访,报纸,广播,电视。 在这些采访中,我发现了一种有趣的模式。 我前去参加采访。进行采访。 结束后,制片人或主持人会送我出来。说些诸如Tal多你抽空参加采访。 不过你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的话。 我漫不经心的问。 我无所谓,不过总得回应“有何不同?” 他们会说“这个嘛,我们会以为你很外向”。 下一次采访结束时仍是如此“多接受采访”。 不过Tal,你跟我想象得不太一样。

哈佛公开课《幸福学》的经典语句

1. When we suppress a natural phenomenon that phenomenon only strengthens 当我们压抑一种自然现象时,那种现象只会加强 2.Painful emotions are as much as part of human nature, as the law of the gravity is part of physical nature 人类本性的痛苦情绪,一如物理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 3.Belief as 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 We creat our reality. 信念即自我实现预言,我们创造我们的现实。 4.We are what we think. All that we are arises with our thoughts.With our thoughts ,we make our world. 境随心转,全由意念升起,我们的念头造就了世界。 5.Goethe,“Treat a man as he is and will remain as he is. Treat a man as he can and should be, and he shall become as he can and should be” 歌德说:“人是怎样便怎样待他,他便还是这样的人.一个人能够或应该怎样便怎样待他,他便会成为能够怎样或是应当怎样的人。” 6.James stockdale said,” You must confuse faith that you would prevail in the end which you can never afford to lose with the discipline to confront the most brutal facts of your current reality whatever you might be .” James stockdale说:“你不能把坚信自己最终会在输不起的情况

哈佛大学:幸福课(全23集,115盘下载)

哈佛大学:幸福课13(1).mp4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214554.html,/file/e6rtxoa1# 哈佛大学:幸福课22.mp4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214554.html,/file/e6rtxosv# 哈佛大学:幸福课21.mp4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214554.html,/file/dn9mu7pm# 哈佛大学:幸福课20.mp4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214554.html,/file/e6rtxq0b# 哈佛大学:幸福课19.mp4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214554.html,/file/dn9mu5yc# 哈佛大学:幸福课18.mp4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214554.html,/file/bh0gvlvl# 哈佛大学:幸福课17.mp4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214554.html,/file/clo36msl# 哈佛大学:幸福课16.mp4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214554.html,/file/e6rtxhp1# 哈佛大学:幸福课15.mp4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214554.html,/file/bh0gv89g# 哈佛大学:幸福课13.mp4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214554.html,/file/dn9mtmc7# 哈佛大学:幸福课14.mp4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214554.html,/file/clo350ja# 哈佛大学:幸福课11.mp4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214554.html,/file/aqaul593# 哈佛大学:幸福课12.mp4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214554.html,/file/e6rt9g6e# 哈佛大学:幸福课08.mp4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214554.html,/file/e6rt9acf# 哈佛大学:幸福课09.mp4

哈佛大学:幸福课04.mp4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214554.html,/file/bh0goy8n# 哈佛大学:幸福课07.mp4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214554.html,/file/bh0gouxf# 哈佛大学:幸福课06.mp4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214554.html,/file/dn9mtgkm# 哈佛大学:幸福课05.mp4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214554.html,/file/bh0go0d2# 哈佛大学:幸福课03.mp4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214554.html,/file/clo35txn# 哈佛大学:幸福课02.mp4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214554.html,/file/clo35qv4# 哈佛大学:幸福课01.mp4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7214554.html,/file/clo35gmc# 哈佛大学:幸福课.mp4

哈佛大学《幸福课》之《如何让爱情天长地久》

同志们: 这是我用了三个小时所记录的哈佛大学《幸福课》中关于"如何让爱情天长地久"的上课记录。 我和我的几位同学、朋友、亲密看完这堂课后,都感觉受益匪浅。里面的很多理念、例子、方法,会颠覆你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会改善你在恋情中的一些处事心态,会帮助到你使你在恋情中有智慧的去经营你们的爱情,会使你们的恋情不仅维持下去还可以保持激情。 可能看上去文章会比较长,但请相信我,随着半个小时的阅读,加以日后慢慢的体会,一定会对你们终生的爱情有所帮助,相信我! 下面就请开始吧。 大家好! 今天我们继续谈论爱情。 上节课我们留下的问题多过答案。问题是很难的问题:"我们怎样维持爱情,怎样在热恋期后维持激情?"因为即便我们觅得自己的布拉德皮特,或海里贝瑞,也不能确保激情长存。其实真正能确定的是——我们和那个人经历的生理上的兴奋,会慢慢淡去。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几个数据:三分之二的婚姻以离婚告终。那些即便以后没有分开的,也是出于省事,出于责任,而不是因为曾经在一起时的那种激情。那种在恋情一开始存在的,带着想要与之共度终生的,彼此承诺与对方长相厮守的美好夙愿。 若问"幸福心理学能为我们做什么?"这是对另一个问题的提问——另一个被问了很多年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多恋情失败的例子?"这问题很重要,很有必要问。这个问题涵盖面远远不够! 但这个问题犯了一个错误:它有一个缺点,只问了消极的问题。当我们研究问题少年、时间管理与压力时,也犯了这样的错误。因为当我们只问了消极的问题时,我们就会看不到眼前真实的颜色。 所以我们来问这个问题:不仅问"怎样让恋情维持下去?",还要问"怎样让恋情美好下去?" 如david和john两位心理学家,在他们写的大作中,在他们的研究中,谈过这些方法特征,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第一个方法是努力。 努力时世界上守得最好的秘诀,是成功的秘诀、是个人成功的秘诀、是感情成功的秘诀。成功没有捷径!若想让一段恋情一直美好,我们就得为之努力。这看起来似乎是不言而明的普遍常识,但在这个班上,我们经常体会到。正如伏尔泰所说"常识没那么寻常。",为什么要用常识来维持一段恋情时,却发现这样的常识不是人人都有呢?这是因为,很多人对恋情有着错误的期望。或者确切地说,对美好恋情有着错误的期望。 大多数人认为拥有一段美好的、至死不渝的恋情的关键在于"寻找到真命天子"。这确实重要。但是错在了将重点放在"寻找"上面。 我们也套用一下carol dweck研究中,固定心态和可塑心态的对比。人们有一种会破坏恋情的寻找心态—— 我来为大家解释一下:先回到春假前我们讲过的知识,cd证明了,当人们获得游戏测试成绩后,我们称赞他们"你真聪明!",这时他们就有了固定心态。相反,如果我们称赞他们"你真努力!",这时他们就有了可塑心态。这两种心态都会产生影响。 因为固定心态,即赞赏"你真聪明"帮不上什么,却在他们进入下一轮测试时,当测试变

哈佛大学公开课 –公正 迈克尔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迈克尔.桑德尔教授主讲-<<杀人道德的侧面>> 由Graywolf_Robbie整理 这段时间一直在学习著名大学的公开课程,如哈佛大学的[该如何是好],[幸福课],[心理学],耶鲁大学的[金融市场],[博弈论],[心理学导论][死亡],普林斯顿大学的[领导能力简介],[人性],还有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商业领袖和企业家].等等,下载了很多视频,上班看,下班也看,感觉著名大学授课方式与理论水平真不是盖的.一听就上瘾了.所以就想把视频里面的资料再取出来再复习一下,温故而知新.以下本文取自[该如何是好]课程的第一课.我觉得非常精彩. 这是一门讨论公正的课程,我们以一则故事作为引子: 假设你是一名电车司机,你的电车以60km\小时的速度形式在轨道上飞驰,突然发现在轨道的尽头有五名工人在施工,你无法令电车停下来,因为刹车坏了,此时你极度绝望,因为你深知,如果电车撞向那五名工人,他们会全部死亡。假设你对此确信无疑,你极为无助,直到你发现在轨道的右侧还有一条侧轨,而在侧轨的尽头,只有一名工人在那里施工,而你的方向盘并没有坏,只要你想,就可以把电车转到侧轨上去,牺牲一个人而挽救五个人. 下面是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何为正确的选择?换了你会怎么做?我们来做个调查,有多少人会把电车开到侧轨上去?有多少人会让电车继续往前开?选择往前开的,请不要把手放下. 测试结果表明:只有少数人选择继续开下去,而大部分人都选择转弯。我们先来听听大家的想法,探究一下原因?你们会认为这是正确的选择。先从大多数选择了转向侧轨的同学开始,为何要这样选择?理由是什么?有没有自告奋勇的. 学生A:我认为当可以只牺牲一个人时,牺牲五个人是不正确的选择。 教授:当可以只牺牲一个人时,牺牲五个人是不正确的选择,这理由不错,还有其他理由吗?人人都赞成这个理由吗? 学生B:我认为这和9.11的时候是一种情况,那些让飞机在宾州坠毁的人,被视为英雄,因为他们选择牺牲了自己,而不是让飞机撞向大楼牺牲更多的人。 教授:这么看来这条原则和9.11是一样的,虽然是悲剧,但牺牲一个人保全五个人依然是更正确的选择。这就是大多数人选择把电车开到侧轨上去的理由吗?现在我们来听听少数派的意见。那些人选择不转弯的. 学生C:我认为这与种族灭绝和极权主义正名是同一种思维,为了一个种族生存下来,以灭绝另一个种族为代价。 教授:那换了是你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为了避免骇人听闻的种族灭绝,你打算直接开上去把这五个人撞死吗? 学生C:大概会吧。 教授:我们来考虑一下另一种情况下的例子,看看你们大多数人会不会坚持刚才的原则(即牺牲一个人保全五个人是更好的选择),这次你不是电车司机,只是一名旁观者,你站在桥上俯瞰电车轨道,电车沿轨道从远处驶来,轨道尽头有五名工人,电车刹车坏了,这五名工人将被撞死,但你不是电车司机,你真的爱莫能助,但是你真得不是电车司机,直到你发现,在你的旁边靠着桥站着一个超级大胖子,你可以选择推他一把,他就会摔下桥,正好摔在轨道上挡住电车,他必死无疑,但是可以拯救五个人的生命。 现在,有多少人愿意选择把胖子推下去?有多少人不会?通过举手调查结果,大多数人没有选择推胖子下去,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出现了我们“牺牲一个人保全五个人”的这条原则,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第一种情况的时候,大多数人会赞成的这条原则怎么了,两种情况下你们都属于多数派,你们是怎么想的?应该如何来解释这两种情况的区别? 学生D:我认为第二种情况牵涉到主动选择推人,而被推的这个人本来和这件事情一点关

哈佛大学公开课

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第四课 大家好,我们是“哈佛召回”组合,想向教员和同学们传达一份特殊的情人节讯息…..(唱歌)。 早上好,请他们献歌时,本来想选另一首歌,但是…算了吧。“我们确实爱你们”。 今天课程的内容是上节课的延续,是这门课的基本前提,“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将去哪里”。从各个方面展开论述螺旋的基础,我们将在本学期一起创建它。上次我们讲到改变有多么困难,我们谈到“双胞胎研究”(Twin studies),Lykken和Tellegen提出的,也许改变我们幸福水平和试图改变身高一样困难和徒劳无功,然后谈到这些研究学者们犯的一般性的失误和错误,误解改变的本质,因为如果一个人在改变,问题已不再是“是否可能改变?”,而是“怎样才可能改变”。还谈到剑桥--萨摩维尔研究(Somerville Cambridge study),证明劳斯莱斯干预彻底失败。五年来,剑桥,哈佛和麻省理工的顶尖科学家,研究人员,精神病专家和心理学家,沥尽心血,带着美好的意图,事实改变,但最终失败。不仅没有实现正面的改变,实际上是带去了负面的改变。还记得吗?干预组的酗酒比例和对照组相比是增加的,未参与干预的对照组更有可能在二三十年后获得升职。改变是困难的,但我们又说“Marva Collins实现了改变,所以改变是可能的”。Martin Seligmen和Karen Reivich及大量学者都成功地实现改变,困难在于如果我们想成为实践理想主义者就是要理解是什么带来改变然后去做。传播理念,传播研究的理念,即使研究并非总是传达好消息,它传达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渴望,希望,愿望,那远远不够。好的意愿,理想主义,好的意图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扎根于研究。这正是Maslow的想法,当他谈及类似的曼哈顿计划时,科学家,积极心理学家,当时的心理学家和社学科学工作者聚在一起,在流行学术领域中挑出几种观念,几个有效的项目,再复制它们。研究最好的,正如Mariam同学课后找到我时说的“流行学术其实是要将杰出大众化”,我喜欢这个说法。将杰出大众化研究最好的再应用在其他人身上。我们有了这样一个伟大的计划,有了Maslow创造类似曼哈顿计划(Manhattan-type Project)的伟大想法。但是如果我不想参与计划呢?不想成为学者?只想做自己的事,我能否实现改变?答案是:绝对能够。 人若想在世间有岁作为,真正实现改变,面对的最显著障碍之一是他们低估自己实现改变的能力。心理学界有很多研究。爱默生(Emerson)和莫斯科维奇(Moscovici)是先驱,他们和其他学者都证明少数人,经常是一个人,如何实现重大改变,能实现显著的改变。爱默生说:“人类历史是少数派和一个人的少数派的权力记录”。很多社会科学研究支持这个观点。人类学家Margaret Mead说:“永远不要怀疑一小群有思想、坚定的市民可以改变世界。”事实上,正是这群人改变着世界。所有改变从一个人或一小众人的思想开始,然后不断扩大。问题是“他如何扩大”以及为什么我们难以理解我们能够做出改变这个事实,并接受,被同化以及据此生活。如果我们能了解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改变如何发生,改变以指数级发生,我们与其他人的联系及他们与更多人的联系形成了一个指数函数,可以用你们熟悉的“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为例加以解释,一只蝴蝶在新加坡拍动翅膀,理论上能在佛罗里达引起龙卷风,原因在于粒子的连续碰撞。它也解释了六度分隔理论(6 degrees of separation):在一个潜在善的网络里我们是关联和相互关联的。为了说明人类网络的指数本质,我们来以笑为例。研究证明笑有传染性,别人笑会引起你发笑,你笑会引起别人发笑,以此类推。即使路人与你擦肩而过时,你没笑,表面上你没有笑,但你面部的细微肌肉会收缩,让你感觉更好。笑是传染的。如果你的笑感染了三个人,这三个人,每个人又引起另外三人发笑,那九个人,每个人再用笑容感染三个人,只需要20度的分隔,从你用笑容感染三个人开始,全世界就会笑起来。社会网络的指数本质,让别人感觉良好也有感染力。恭维别人,如果你能让三个人,甚至四个人度过美妙的一天,他们会推展,让四人有美好的一天,以此类推。只需要很短的时间,整个世界都会感觉更加美好。这是

哈佛大学幸福课感悟

哈佛大学幸福课感悟 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XXXXXXXXX 幸福永远是人类的追求,人类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幸福的理想。但是,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得到幸福?至今仍有无数的人在苦苦寻找着答案。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幸福是一个经常变幻的不等式:富裕不能带来幸福,贫穷不能夺走幸福;苦难不会减少幸福,名利也不会增添幸福。人生的历练同样告诉我们,幸福还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矛盾选择:得到了,你也许并不幸福;失去了,你也许获得了更多的幸福;接受了,也许是你幸福的损失;给予了,也许给你换来幸福的倍增。所以,今天的你我,即使衣食无忧,功成名就,仍会感到自己并不幸福。很多现代人,即使实现了很多梦想,获得了很多成功,仍会常常产生这样的困惑:我是幸福的人吗?我的幸福究竟在哪里?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泰勒博士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人们衡量商业成就时,标准是钱。用钱去评估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所有与钱无关的都不会被考虑进去,金钱是最高的财富。但是我认为,人生与商业一样,也有盈利和亏损。具体地说,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所以,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我国有一句古训:自助者,天助也。惟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命神。一个人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丰富自己的修养,正确认识和塑造自我,就会铸就一个人的幸福和成功。 泰勒博士早年为了准备重要赛事,除了苦练外,须严格节制饮食。比赛一结束,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自己喜爱的汉堡店,一口气买下4只汉堡。当他急不可待地撕开纸包,把汉堡放在嘴边的刹那,却停住了。因为他意识到,上个月,因为健康的饮食,自己体能充沛。如果享受了眼前汉堡的美味,很可能会后悔,并影响自己的健康。望着眼前的汉堡,他突然发现,它们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可以说,代表着4种不同的人生模式。 第一种汉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只,口味诱人,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是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未来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时享乐,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即“享乐主义型”;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里边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后更健康,但会吃得很痛苦。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他称之为“忙碌奔波型”;第三种汉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还会影响日后的健康。与此相似的人,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对未来抱期许,是“虚无主义型”;会不会还有一种汉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种“幸福型”汉堡。一个幸福的人,是既能享受当下所做的事,又可以获得更美满的未来。 泰勒博士为学生简化总结了“幸福课”10项贴士,我加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1、遵从你内心的热情。 先知道自己要什么,再问最想要的是什么,最不能失去的是什么。一件不值得做的事情,也就不值得做好——这是基本的心理学。遵从内心,而非别人的评价,放弃也是一种负责。减去不重要的,那些你内心真正需要的事物,才能唤醒生命的热情。做到这一点依然需要表达并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断深入挖掘自己的快乐根源,这样才能有明确的目的,追寻幸福的时候才会少走弯路。 2、多和朋友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缠身,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信号,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与朋友交流之前,需要先和自己交流。这样,和别人在一起的幸福才不

哈佛大学幸福课21课中英文双语字幕笔记

哈佛大学幸福课21课中英文双语字幕笔记

Harvard Positive Psychology 21 Relationship and Self-esteem You know this story about Gertrude Stein, and she was taking philosophy class with William James, right here in the Art. 你们都听过格特鲁德.斯泰因的这个故事,她那时上William James 的哲学课,就在哈佛拉德克利夫学院。 And they had their final exam. And it was spring semester course. And she comes into the exam. And it’s a day like today. 要期末考试了,她上的是春季班,她来到考场,就跟今天一样是个晴朗的日子。 And the exam is about metaphysics,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So she ope ns the exam and writes, “Today is too beautiful a day to take an exam.” And she walks out. 于是她打开试卷,写道:“多么美好的一天,不应该浪费在考试上。”然后走出了教室。 And you know, as legend has it of course she gets a straight A in William James’ class. 而且传说William James的课程她全A通过。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积极心理学)有关笔记(无顺序)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积极心理学)有 关笔记(无顺序) 话题:适应力现实教育学习 一、这个世界需要具有实践精神的理想主义者。据调查,成功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使命感,想做伟大的事,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该怎样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这不是空话,无论在学术还是实践工作中,他们勇往直前,做到了了不起的事,充满热情的理想主义者,特别善良。有些人只是“自我”的一代,这一代人所关心的一切只是“我要多赚点钱”,“我要买套更大的房子”,“我要变得成功,取得更多赞誉”,“变得更有威望”。但有这种想法的人,他们的错误在于,他们只看到了这些。他们也不如有崇高使命感的人成功。二、有时,光有美好愿望,我们还是无法发挥全部潜能,甚至有些情况下造成的伤害多于帮助。理想主义远远不够,往往使对方陷入被动受害者地位,而不是帮助产生积极的主导心态。(皮格马利翁)赞扬别人,赞扬小孩,是有害的。如果没有分辨地夸奖别人,从长远角度讲,实际上害人比帮助人更多,无论是身心健康还是成功等方面。三、“如果我们对自身的培养

不够,对各种人际关系培养不够,就会发生个人成长失败。” 四、心理学家证实了培养乐观精神能预防儿童和成人的抑郁和焦虑,约能将他们两年内患病率减半。人类有些因素可以抵制精神疾病:勇气、面向未来、乐观、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心胸和洞察力等。培养自身优势、培养能力、关注健康、信仰、乐观、自信等等,能更好面对生活困难。四、冥想可以极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大脑,可以帮助产生积极的情绪,而在痛苦面前变得更坚定。每周三次锻炼,每次三十分钟,效果与现有最有效的心理药物是一样的。五、相信改变是可能的。当内部(大脑的想法)与外部(现实)不一致时,我们会感觉不舒服。改变的方法:1、更新基模2、忽略外部信息3、主动寻找证据4、创造新的现实。运动员跑跑,开始都不相信4分钟跑完1公里,直到一人提出可以,并且做到,之后很快很多人都可以做到。 六、学会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史上最成功的人,通常也是失败最多的人。(爱迪生发明灯泡)七、成功别无他法,成功没有捷径。八、悲观者:短期目标、长期目标都很现实。乐观者:短期目标不现实,长期目标现实。因为乐观者的短期目标总是很乐观,如第一个提出可以4分钟跑完1公里的人。但最后他实现了,所以,长期目标就成了现实。八、高的期望导致失望。越战战俘,生存者有两个特点:1、相信能重获自由。2、看中现实,正确估计形势,正视残酷现实。

哈佛大学幸福课,第一讲英文对照

Positive Psychology – Lecture 1 Tal Ben-Shahar Hi Good morning. It's wonderful to be back here. Wonderful to see you here. I'm teaching this class because I wish a class like this had been taught when I was sitting in your seat as an undergrad here. This does not mean it is a class you wish to be taught, nor does it mean that it is the right class for you. But I hope to doing the next couple of lectures is giving you an idea what this class is about so that you can decide whether or not it is for you. I came here in 1992 And then I had a mini epiphany half way through my sophomore year. I realized that I was in a wonderful place with wonderful students around me, wonderful teachers. I was doing well academically. I was doing well in athletics. I was playing squash at that time. I was doing well socially. Everything was going well. Except for the fact. That I was unhappy. And I didn't understand why. It was then in a matter of moments, that I decided that I had to find out why and become happier. And that was when I switched my concentration from computer science to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with a single question: how can I become happier? Over time I did become happier. What contributed most to my happiness was when I encountered a new emerging field But essentially research that falls under or within the field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ositive psychology, studying it, applying the ideas to my life has made me significantly happier. It continues to make me happier. And it was when I realized the impact that it had on me that I decided to share it with others. That's when I decided that I wanted to be a teacher and teach in this field. So this is positive psychology, psychology 1504. And we'll be exploring this new, relatively new and fascinating field. And hopefully, we will be exploring more than the field ourselves. When I first taught this class that was back in 2002, I taught it at a seminar and had eight students. Two dropped out. That left me with six. The year after, the class became slightly larger. I had over three hundred students. And then third year when I taught it which was the last time, I had 850 students in the class, making it at that point the largest course at Harvard. And that's when the media became interested. Because they wanted to understand why. They wanted to understand this phenomenon that "here you have a class, that's larger than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 How could that be? So I was invited by the media for interviews, whether it was newspapers, radio, television. And I started to notice a pattern during those interviews. So I would walk into the interview. We would have the interview. And afterwards, the producer or the interviewer would walk me out and say something to the effects of "well thank you Tal for the interview. But you know I expected you to be different". And I would ask, as nonchalant as I could of course. I didn't really care but had to ask anyway, "how different?" And they would say, "Well you know, we expected you to be more outgoing."

幸福课_ 哈佛公开课_中英文对照 第一课 校对版

第一课 Hi, good morning. It’s wonderful to be back here. 各位,早上好。很高兴能回到这里。 Wonderful to see you here. 高兴见到你们。 I am teaching this class because I wish a class like this had been taught when I was sitting in your seat as an undergraduate here. 我教授这门课是因为在我读本科阶段时非常希望能学习这样一门课程。 This does not mean it is a class you wish to be taught nor does it mean that it is the right class for you. 可能这门课并不是你希望的那样也可能并不适合你。 But I hope to doing the next couple of lectures is giving you an idea what this class is about so that you can decide whether or not it is for you. 但希望几堂课后,你能有个大概印象让你决定这门课程是否适合你。 I came here in 1992 and studied the computer science and concentrator. 我1992年来到哈佛求学,一开始主修计算机科学。 And when I had I mini epiphany half way through my sophomore year. 大二期间,突然顿悟了。 I realized that I was in a wonderful place with wonderful students around me, wonderful teachers. 我意识到我身处让人神往大学校园周围都是出色的同学,优秀的导师。 I was doing well academically. I was doing well in athletics. I was playing squash at that time. I was doing well socially. 我成绩优异。擅长体育运动。那时壁垒打的不错。社交也游刃有余。 Everything was going well except for the fact that I was unhappy. And I didn’t understand why. 一切都很顺利除了一点我不快乐。而且我不明白为什么。 It was then in a matter of moments that I decided that I had to find out why and become happier. 也就是在那时我决定要找出原因变得快乐。 And that was when I switched my concentration from computer science to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于是我将研究方向从计算机科学转向了哲学及心理学。 With a single question: How can I become happier. 目标只有一个:怎么让自己开心起来。 Overtime I did become happier what contributed most to my happiness was when I encountered a new emerging field that time didn’t have the name that it has today. 渐渐的,我的确变得更快乐了主要是因为我接触了一个新的领域,那时并未正式命名。 But essentially research that falls under or within the field of positive psychology. 但本质上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 Positive psychology, studying it and applying the ideas to my life has made me significantly happier . 研究积极心理学把其理念应用到生活中让我无比快乐。 It continues to make me happier. 而且这种快乐继续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