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反刍兽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

实验一: 反刍兽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

实验一:反刍兽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

(一)、实验目的:

掌握前胃驰缓的临床症状,要求学生掌握诊疗的基本方法要领和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观察和讨论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疾病典型的临床病例和治疗方案。

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训练:视、触、叩、听、嗅等:注射、服药等

(三)、实验动物:山羊两只、

(四)、操作步骤

1 临床基本检查

1.1 问诊:向畜主询问了解畜群和病畜的一般发病情况,包括

1.2 视诊:视诊原则:内容注意事项等

1.3 触诊:触诊原则:触诊内容:触诊方法:

1.4 叩诊:

1.5 听诊听诊内容;听诊时注意事项:

2. 整体及一般检查

2.1 全身症态的观察①精神状态:②营养,③姿势与步态

2.2 被毛和皮肤的检查①鼻镜的检查②被毛检查:③皮肤检查:

2.3 眼结膜的检查:检查方法,正常状态常见病理变化

2.4体温、脉搏及呼吸数的测定:检查方法、临床意义

(五)、病例分析讨论题:(重点)

洛阳市郊区,张三,黑白花乳牛。长期饲喂干玉米秸,于2005年8月中旬突然改喂青干草,喂后2小时发病,不吃,不喝,不反刍,喜卧,每次仅排少量粪便。临床检查:T38.4℃,P85次/min,精神沉郁,眼窝凹陷,左膁平坦,触诊瘤胃内容物坚实,拳压留痕,听诊瘤胃蠕动音消失。

1.初诊为何病?为什么?

2.治疗原则是什么?

3.每人写一个规范的治疗处方

4、描述据具体治疗措施方法

(六)思考题(选做)

1、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瘤胃臌胀鉴别诊断要点。

2、分析瘤胃内环境在致病中的作用。

每班自行分几个小组,选出1—2名同学,在下次实验时向全班同学病例分析,开展讨论

实验报告的时间统一为本周日,2.27号

消化系统病例分析

消化系统病例分析 病例1食欲不振、呕咖啡样物、意识错乱 病例2上腹部疼痛,反酸 病例3腹痛,恶心、呕吐 病例4黏液脓血便伴腹痛 病例5黄疸、柏油样便、谵妄 病例6上腹部疼痛,黑便,呕血 病例7腹胀,黑便,呕血 病例1 食欲不振、呕咖啡样物、意识错乱 赵××,男性,56岁。 主诉食欲不振5年,呕咖啡样物1天,意识错乱5小时。 现病史近5年来常有食欲不振、厌油食。1天前患者呕咖啡样物2次,呈喷射状,含有血凝块,总量约800ml,未排黑便。5小时前烦躁不安,衣冠不整,乱扔东西,随地便溺。1小时前患者处于熟睡状态,可以唤醒,但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既往史15年前患有乙型肝炎,经治疗后痊愈。6年前复查肝功和肝炎病毒标志,除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及e抗体阳性外,其余结果均正常。5年前行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肝硬化。2年前行胃镜检查提示食道静脉曲张。无长期大量饮酒史。

体格检查T 37.0℃,P 90次/分,R 18次/分,Bp 100/60mmHg。嗜睡状态,压眶反射存在。面色灰暗黝黑,巩膜黄染。可见肝掌,颈部及前胸可见数枚蜘蛛痣。心肺查体正常。腹部膨隆,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3cm,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腱反射亢进及肌张力增强,扑翼样震颤(+)。 问题1该患者临床诊断有哪些疾病? 解说①上消化道出血;②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③肝性脑病三期。 问题2该患者的病史有何特点?是怎样演变的?目前发展到什么程度? 解说根据疾病发展的时间顺序,该患者的病史有如下特点:①有明确的肝病病史:15年前患有乙型肝炎,6年前仍有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及e抗体阳性。②5年来出现明显的食欲不振、厌油食等消化道症状。 ③上消化道出血:呕咖啡样物约800ml,呈喷射状,含有血凝块。④5小时前有精神错乱和行为异常:烦躁不安,衣冠不整,乱扔东西,随地便溺。⑤目前处于嗜睡状态。 从以上病史特点和既往腹部彩超及胃镜结果,该患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其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 问题3以上体格检查有何特点,说明了什么? 解说①该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正常,但处于嗜睡状态,说明目前有神经系统异常。②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腹水等,说明患者已经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③腱反射亢进及肌张力增强,可能是有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大型动物的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首先通过对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生理特点认识出发,进而引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通过查找资料以及临床研究,对疾病的病性、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有全面的了解,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特点和变化,以及对消化系统疾病的一些防范措施,从多方面总结出消化系统疾病的一些诊治方法和注意要点。 关键词:消化系统诊治疾病

目录 1 序言- 2 - 1.1研究背景- 2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 1.3研究目的及意义- 2 - 2 消化系统组成及机理- 2 - 2.1消化系统组成- 2 - 2.2消化系统的机理功能- 3 - 3 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的诊治及预防- 3 - 3.1口部常见疾病- 3 - 3.2咽部常见疾病- 4 - 3.3食道常见疾病- 4 - 3.4胃部常见疾病- 4 - 3.4.1 胃溃疡- 4 - 3.4.2 胃肠炎- 5 - 3.5简述常见伴有呕吐和腹泻的病因- 6 - 3.6疾病防治- 6 - 3.6.1加强饲养卫生管理,严格消毒及疫苗接种制度- 6 - 3.6.2发病及时治疗,必要时进行隔离等措施- 7 - 3.6.3对症治疗,对因治疗- 7 - 4 总结- 7 - 后记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8 -

1 序言 1.1研究背景 消化系统疾病属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范围广、病种多、易复发等特点。近年来,在我国,不管是在动物身上,还是在人身上,胃癌和肝癌的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分别为第二、第三位,大肠癌,胰腺癌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消化性溃疡则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疾病之一。慢性乙型病毒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一直相当普遍。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二、三十年来,由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内分泌学、免疫学、酶学等的空前进展,以及许多新尖精细技术的建立,使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病因、发病机理,诊断、防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在的消化系统病理学已是内科学中一门日臻完善的分支学科。 1.3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过去的时间里,虽然在系统疾病的诊治和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本次选取该该题目作为毕业论文题目,也是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好好深入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来龙去脉,对消化系统有个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规范化的研究,这对丰富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途径,推动动物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消化系统组成及机理 2.1消化系统组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到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其中经过的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助导管,将

消化系统病人的问诊及查体汇总

实训十消化系统病人的问诊及查体 [实习目的] 1、通过胃肠道病人的问诊及查体了解这类病人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2、根据病史、查体、化验的结果初步认识胃肠道疾病。 [实习方法] 1、同学分组到病房,由一人作主要问诊及查体,一人作补充问诊及查体,其余 同学作记录。 2、老师小结。 [实习时间安排] 3学时 胃肠道病人的检查 [实习内容] 包括食道、胃、小肠、大肠的疾病,在全面询问病史及查体基础上,特别注意以下内容。 一、问诊: (一)主诉: (二)有关现病史的询问: 1.食欲情况。 2.疼痛:包括部位、性质、特点、时间、放射部位,疼痛增加与减轻因素,与饮食关系,体位关系及其伴随症状,如发烧、血便、呕吐、腹泻、血尿、黄疸、休克。 3.恶心、呕吐情况、呕吐时间、呕吐量,吐出物颜色、有无特殊气味。 4.反酸、烧心、嗳气。 5.大便情况:便秘、腹泻、大便性状。 6.有无吞咽因难,是间歇性还是进行性等。 (三)有关既往史应重点询问,有无胃肠道疾病的历史,有无胆囊炎、膜腺炎等历史,女病人应询问有无妇科病及停经史等。 (四)有关个人史应询问: 1.饮食种类及饮食习惯。

2.有何不良嗜好,如烟、酒。 3.劳动条件。是否经常接触铅、汞等。 二、体格检查: (一)一般情况尤其是发育营养状况。 (二)淋巴结检查:应特别注意左锁骨上淋巴结是否长大,变硬。 (三)腹部检查:应特别注意局部膨隆,蠕动波(部位及方向)压痛点,振水声,移动性浊音,肠蠕动波之变化。 肝脏、胆道疾患病人的检查 [实习目的] 1、通过肝脏、胆道病人的询问及检查,了解这类病人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2、根据病史、查体、化验结果,初步认识肝脏,胆道疾病。 [实习内容] 常见疾病有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症及胰腺炎,全面询问病史及查体基础上,特别注意以下内容。 一、问诊: (一)主诉: (二)有关现病史应询问。 1.食欲的变化。 2.恶心、呕吐、呕血。 3.疼痛部位、性质及放射性等。 4.排便情况(腹泻、便秘)及大便性状(柏油样、陶土样)。 5.黄疸、皮肤搔痒、发热、腹胀、小便颜色。 (三)有关既往史应重点询问: 1.是否患过伤寒病,患过急性传染性肝炎。 2.是否患过消化道疾病,过去是否患过肝、胆、胰腺方面的疾病。 (四)有关个人史应询问: 1.饮食习惯,营养情况,是否常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常饮酒否。 2.劳动情况,系体力劳动或伏案工作。

消化系统生理.

第八章消化系统生理 1.消化系统生理概述 2.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3.吸收 4.消化系统功能的调节 第一节概述 一、消化吸收的概念 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二、消化的方式 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食物磨碎、变小,并将其向消化道远端推送。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使三大营养物质进行化学分解,成为小分子物质。 两种方式同时进行,互相配合。 三、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生理特性 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2.自律性 3.紧张性 4.富有伸展性 5.对某些理化刺激较敏感

(二)电生理特性 1.静息膜电位:不稳定,波动较大。 2.动作电位:时程长,幅值低,其产生主要依赖Ca2+内流。 3.慢波电位:消化管平滑肌细胞在静息膜电位基础上可自发产生节律性去极化,由于这种周期性波动的发生频率较慢而被称为慢波电位,又称基本电节律。 胃平滑肌慢波——3次/分 四、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五、胃肠激素 概念:胃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 生理作用: 1 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管运动; 2 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3 营养作用。 脑肠肽: 第二节机械性消化 一、咀嚼和吞咽 蠕动:食管肌肉的顺序舒张和收缩形成的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 二、胃的运动 (一)胃的运动形式及其作用 1.紧张性收缩

2.容受性舒张 食物→咽、食道感受器→胃底和胃体部肌肉舒张→胃容积增大 意义:使胃容量适应于大量食物的涌入。 3.蠕动 (二)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概念: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排空速度:流体食物>固体食物 小颗粒食物>大颗粒食物 糖>蛋白质>脂肪 混合食物需4-6小时 机制: 胃运动→胃内压↑→胃内压>十二指肠压→食糜进入十二指肠 胃的排空取决于胃和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差。 1 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 胃内容物→胃扩张→胃运动↑ 胃内容物→胃泌素释放→胃运动↑ 2 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 (1)肠—胃反射 食糜→肠壁上感受器→胃运动↓ (2)肠抑胃素 食糜→小肠粘膜→促胰液素、抑胃肽→胃运动↓ 胃内因素→胃运动↑→排空→十二指肠因素→胃运动↓→排空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

学号:TS09028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 (动物消化道微生物考试论文) 耿文诚 微生物是动物消化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初生幼畜的消化道是无菌的,数小时后随着吮乳、采食等过程,在消化道内即出现了微生物,其中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便从此在动物肠道内与寄主共处终生。 1 反刍动物消化的主要特征 反刍动物是哺乳动物中比较特别的一个类群,他们的日粮主要由植物材料组成。反刍动物即使在不进食时也频繁地咀嚼,这一咀嚼活动称为“反刍”。反刍是反刍动物从植物细胞壁(即纤维)中获得能量过程的一个步骤。反刍减小了纤维颗粒的尺寸,暴露出糖以供微生物发酵;另外,唾液中缓冲物质(碳酸盐和磷酸盐)中和了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酸,以便维持一个有利于纤维降解和瘤胃微生物生长的中性偏酸的环境。 与单胃动物不同,反刍动物的胃由4部分组成,即网胃、瘤胃、瓣胃、真胃。瘤胃是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器官,它是反刍动物体内的饲料处理工厂,饲料中约有70~85%可消化物质和50%粗纤维在瘤胃内消化,因此,瘤胃(包括网胃)消化在反刍动物整个消化过程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瘤胃和网胃是位于反刍动物消化道最前端的2个胃,网胃内含物几乎持续地与瘤胃内含物相混合(每分钟混合1次),这两个胃常又称为网-瘤胃,他们共同具有高密度的微生物群系(细菌、原生动物、真菌)。瓣胃是个具有极大吸收能力的小器官,水和矿物质如钠和磷在瓣胃中吸收,经唾液重回到瘤胃中。由于瘤胃和真胃的消化方式有极大的不同,瓣胃是一个连接瘤胃和真胃的过渡器官。真胃相当于非反刍动物的胃,分泌强酸和许多消化酶。非反刍动物摄取的食物首先在胃中被消化,但是进入反刍动物真胃中的食糜主要由未被发酵的饲料颗粒、一些微生物发酵终产物以及生长在瘤胃中的微生物有机体本身所构成。 反刍动物与非反刍动物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反刍动物能大量利用纤维或半纤维并消化吸收,而非反刍动物在这方面的能力很有限(盲肠等器官可消化分解部分纤维)。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复杂糖(纤维或半纤维)不能被非反刍动物利用,相反,在瘤胃和网胃中生活的微生物群系则可使反刍动物从纤维中获得能量。还有,非蛋白氮不能被非反刍动物利用,但可被瘤胃细菌用以合成蛋白质;瘤胃中合成的细菌蛋白是反刍动物所需氨基酸的主要来源。 2 瘤胃的主要特点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反流性食管炎 【病史采集】 1.病因:十二指肠溃疡、滑动性食管裂孔疝、胃手术后、大量腹水、反复呕吐。 2.诱因:粗糙食物、饮酒或咖啡。 3.胸骨后烧灼样疼痛,疼痛放射胸背肩部。一般卧位,前屈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症状加重,有夜间反酸,间歇吞咽困难,出血。口服抑制胃酸药可减轻。 【检查】 1.内镜检查:根据savary和miller分极标准,反流性食管炎的炎症改变内镜下可分四级。一级为单个或几个非融合性病变,表现为红斑或浅表糜烂;二级为融合性病变,但未弥漫或环周;三级病变弥漫环周,有糜烂但无狭窄;四级表现为溃疡狭窄纤维化,食管缩短及Barrett食管。 2.食管吞钡X线检查:X线可见食管蠕动变弱,粘膜皱壁粗乱。阳性率约50%。 3.食管滴酸试验:滴酸过程中患者出现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为阳性反应。 4.食管内pH测定:pH降低至4.0以下提示胃液反流。 5.食管压力测定: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若小于1.3kPa,胃液易反流。 6.胃—食管核素显像,有助于诊断。 【诊断要点】 1.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躯体前屈或仰卧时加重,站立时则缓解,应考虑本病。 2.内镜或活组织检查可了解食管粘膜病变。 3.食管内pH测定、压力测定及食管滴酸试验可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1.心绞痛:胸骨后疼痛,心电图ST-T改变,食管滴酸试验阴性,口服硝酸甘油疼痛缓解。 2.食管癌:有吞咽困难,内镜和活组织检查可确诊。 3.消化性溃疡: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疼痛、内镜检查及X线钡餐确诊。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包括床头垫高15cm,减少反流;少食多餐,低脂肪饮食,睡前不进食,肥胖者应减轻体重,避免用抗胆碱能药物及烟、酒、咖啡。 2.药物治疗选择: (1)促进胃动力药物:选用:甲氧氯普胺(灭吐灵)、西沙比利、多潘立酮(吗丁啉)。 (2)组胺H2受体拮抗剂选用:甲氰咪呱、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3)质子泵阻滞剂:奥美拉唑(洛赛克)、兰索拉唑(达克普隆)。 (4)保护粘膜药:硫糖铝、三钾二枸橼酸钕盐(德诺)。 3.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食管瘢痕狭窄及难以控制反复出血者,采用外科手术或食管扩张术。 【疗效标准】 1.治愈标准 (1)症状消失。 (2)内镜或(及)X线检查粘膜恢复正常。 2. 好转标准 (1)症状减轻。 (2)内镜或(及)X线检查粘膜病变有所改善。 【出院标准】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五章消化系统疾病 学习要点 1.儿童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鹅口疮及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要点。 3.儿童腹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点。 4.轻型腹泻与重型腹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 5.脱水程度和性质的判定以及儿童腹泻病治疗中液体疗法的运用。 第一节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口腔 口腔为消化道的起端,具有吸吮、吞咽、咀嚼、消化、味觉、感觉和语言等功能。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和吞咽功能。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损伤和感染。3个月以下婴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故不宜喂淀粉类食物。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但因婴儿口底浅,不能及时吞咽全部唾液,常发生生理性流涎。 二、食管 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黏膜纤弱、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发育不完善,食管下段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故10个月以下婴儿常发生胃食管反流。 三、胃 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松弛、张力低)而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特别是吸奶时常吞入过多空气,故易发生生理性溢乳和呕吐。胃黏膜有丰富的血管,但腺体和杯状细胞较少,胃酸和各种酶的分泌少且酶活力较低,消化功能差。儿童胃容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新生儿期约为30~60ml,1~3个月时为90~150ml,1岁时为250~300ml,5岁时为700~850ml。胃排空时间随食物种类不同而异,水的排空时间为1.5~2小时,母乳2~3小时,牛乳3~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更慢,易发生胃潴留。 四、肠 儿童肠管相对比成人长,为身长的5~7倍(成人仅为4倍)。肠黏膜富含血管和淋巴组织,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但由于肠壁薄、通透性高且屏障功能差,肠内毒素、消化不全产物和过敏原等易经肠黏膜吸收入血,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婴幼儿肠黏膜肌层发育差,肠系膜柔软而长,固定性差,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婴儿大脑皮层功能发育不完善,

第二章 消化系统实验室检查(4)

第二章消化系统实验室检查(4)消化系统常用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粪便常规和隐血试验、肝脏生化指标、胰腺外分泌酶、肝炎病毒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筛查、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第五节病毒性肝炎实验诊断与临床诊治要点病毒性肝炎是指几种不同的嗜肝病毒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病理学上以急性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为特征,根据病因可将病毒性肝炎分为甲(HAV)、乙(HBV)、丙(HCV)、丁(HEV)、戊(HEV)等型;根据病程又可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的实验诊断应首先检查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以确定为何种病毒性肝炎。感染肝炎病毒并非一定发病,只有出现肝细胞损伤和肝功能异常,并结合临床表现才能确诊肝炎。由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最重要的病毒性肝炎,故而本节在介绍各种病毒性肝炎实验诊断后,重点论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治要点。 1急性病毒性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可由多种肝炎病毒感染所致,患者常出现厌食、恶心、 呕吐、乏力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由发热、肝肿大并有触痛或黄疸等体征。 (一)分类诊断:主要依据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标志物和核酸分析结果分类,四种常见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学诊断标准是: 1. 急性甲肝:抗-HAV IgM是急性甲肝的确诊指标,抗-HAVIgG是既 往感染的标志。

2. 急性乙型肝炎:HBsAg和HBV DNA阳性,抗-HBc IgM阳性,但抗 HBcIgG阴性。 3. 急性丙型肝炎:HCV RNA阳性,抗-HCV阳性或阴性;或抗-HCV由 阴转阳。 急性戊型肝炎:抗-HEV IgM、IgG任一项阳性都可以诊断急性戊型肝炎。 图1. 四种常见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学诊断流程(此图源自Thomas临床诊 断学) (二)肝脏生化异常:早期血清转氨酶显著升高,但各型肝炎的血清ALT变化并非一致。 甲型肝炎时,ALT经常在感染2~3周开始升高;在8~12周内可降至参考范围。 乙型和丙型肝炎时,血清ALT缓慢上升、缓慢下降,降至100~200U/L 时常可迁延一段时间,需2~3个月或更长时间才恢复正常。如ALT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急性病变可能向慢性发展。血清ALT升高幅度多与肝细胞损害程度有一定关系,但两者也不一定成正比关系。急性重症肝炎(爆发性肝炎)病人肝细胞广泛坏死,不能合成转氨酶,以至血

反刍动物的饲养管理

反刍动物的饲养管理 反刍动物的主要消化系统 1.复胃有四个胃室,前胃:前三个胃无腺体分布,储存食物`微生物发酵`分解粗纤维。刍胃:粘膜内分布腺体,能分泌消化液和消化酶。 2.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3.大肠:未被消化的食物进入大肠,脱水后成粪便。 反刍动物的饲料搭配 1.根据自己的资源,利用现成的饲料配方,但要进行验算是否符合饲养标准。 2.常态饲料原料中都含有不同的水分,计算配方时,必须统一按各种原料的干物质含量进行核算。干物质含量就是原料烘干水分以后所占百分比。譬如玉米青储干物质24%,也就是说100公斤青储玉米中,只有24斤烘干物质。 3.查营养价值表,把配方中各种原料的营养成分逐一累计,然后与饲料标准逐项对照,满足饲料标准95%—105%即可,超过范围者予以调整,增减相关的饲料原料。 精料配方: 玉米50%-60%麸皮15%-20%豆饼10%-15%杂饼或饲料酵母5%-10%石粉(蛋壳粉)1%-4%磷酸二氢钙1%小苏打1.5%-2%预混料1%-5%盐1%-1.5%其他。 进食特点 多数反刍动物的胃都分为四个部分、或四个腔。最坚硬的食物首先进入第一个腔——瘤胃,并储存在那里。

随后瘤胃慢慢地将食物转移到第二个腔——蜂巢胃。胃中的微生物则开始分解食物,并使其聚集成一个球体,称为“反刍团”。 待反刍动物休息的时候,这个食团会通过食道返回动物的嘴里,被仔细咀嚼并混合唾液中的酸性物质进一步消化分解。反刍动物又 将其咽下进入第三个腔——重瓣胃。 然后进入最后一个腔——皱胃,并通过其中的胃液完成最后的消化。 消化特点 反刍动物的消化分两个阶段:首先咀嚼原料吞入胃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 反刍动物的胃多分为四个胃室(骆驼分三个胃室),分别为瘤胃、网胃、重瓣胃和皱胃。前两个胃室(瘤胃和网胃)将食物和唾液混合,特别是使用共生细菌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然后食物反刍,经缓 慢咀嚼以充分混合,进一步分解纤维。然后重新吞咽,经过瘤胃到 重瓣胃,进行脱水。然后送到皱胃。最后送入小肠进行吸收。 反刍动物组成了哺乳动物中偶蹄动物目的反刍动物亚目。

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

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 2018年9月13日在重庆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指南第三次专家论证会形成《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终稿。前期编写、修改流程见参考文献[1-2]。 近年来,消化性溃疡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在证候规律研究、辨证治疗方法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为了系统整理、总结当代中医辨证论治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经验,深入开展消化性溃疡现代科学研究,客观评价中医药诊治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在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颁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消化性溃疡》、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持撰写的《消化性溃疡中医共识意见(2017)》和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主持编写的《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2016,西安)》[3]等相关共识意见或指南的基础上,形成本指南,以指导基层医生的使用。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引用标准的基本原则、要求和表示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需引用标准的各类标准和有关法律,其他需引用标准的文件亦应参照执行,适用对象为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基层执业医师。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中医方剂大辞典》2002年版一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以下简称《医保目录(2017年版)》];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15657-1995:《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 1675.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ZYYXH/T 473-2015:《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 术语及定义 消化性溃疡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炎性反应与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溃疡的黏膜坏死缺损穿透黏膜肌层,严重者可达固有肌层或更深。病变可发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麦克尔憩室内,其中以胃、十二指肠最常见[3]。故本指南所涉及的诊断及治疗主要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复合型溃疡。流行病学特征 近年来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虽有下降趋势,但目前仍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本病在全世界均常见,一般认为人群中约有10%在其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其发病率有较大差异。欧美文献报道患病率约为6%~15%[4]。消化性溃疡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2~5:1],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两者之比约为3:1[3]。消化性溃疡的自然复发率较高,1年的自然复发率为60%~80%[5-6],经成功幽门螺杆菌(Hp)根治后,复发率可降为3%~7%,如Hp根治失败,则溃疡的复发率可达到60%~95%[7-9]。发病常有一定的季节性,秋冬、冬春之交发病。 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随着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以及抗Hp药的应用,本病能够迅速的愈合,但是高复发率以及西药的不良反应又时刻困扰着我们。因此,运用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能够促进

简述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特点

答:一、牛、羊消化系统特点: (一)口腔:黏膜角质化。 1、唇:鼻唇镜(上唇与鼻孔之间的无毛区),(羊)鼻镜。 2、颊:黏膜上有许多尖端向后的锥状乳头。 3、齿:无上切齿,有齿垫(齿板)。 4、腭褶上有锯齿状突起,软腭不发达、利反刍。 5、舌:舌尖灵活,舌根和舌体较宽厚,有舌圆枕,无叶状乳头,有锥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十几个,位于舌根两侧)。 6、腮腺:呈倒三角形,开口于上第五臼齿相对处颊黏膜的唾液乳头上(羊开口于第3、4上臼齿)。下颌腺:“V”字型,开口于舌下肉阜 (二)咽:无喉囊、无咽后隐窝。 (三)食管:全长均为横纹肌,受意识支配,利反刍,食管口开阔。 (四)胃: 胃的组成:多室混合胃。 各个胃特点: 1.瘤胃 (1)位置:占据腹腔左半部,其下部有小部分伸到腹腔右半部,前端与第7、8肋间隙相对,后端达骨盆腔前口。左侧面(壁面)与左腹壁相接触,右侧面(脏面)与内脏相接触。 (2)外部形态:前后稍长,左右略短的椭圆形囊,占腹腔3/4。左、右纵沟,前、后沟,后背、后腹冠状沟分别将瘤胃分成背、腹囊,瘤胃前庭、瘤胃隐窝,后背盲囊、后腹盲囊。

(3)粘膜(3)粘膜面:瘤胃乳头(肉柱无)和肉柱(由胃壁环形肌束集中形成)(4)入口(4)入口:贲门。 出口:瘤网口 2.网胃 (1)位置:瘤胃前下方,正中失状面上,前邻接膈,与第5、6肋间相对。(2)外部形态:前后稍扁的椭圆形囊,最小的。 (3)粘膜面:网格状,似蜂房,又称“蜂巢胃”。 (4)入口:瘤网口。 出口:网瓣口。 (5)食管沟:位于瘤网胃壁内表面,起自贲门,沿瘤网胃右侧壁下行直达网瓣口。由左、右唇和食管沟底组成。 意义:当幼畜吮吸乳汁或喝水时,两唇闭合成管,奶水通过食管沟-瓣胃沟直达皱胃,防止进入瘤胃而奶变酸,引起拉稀。注意:成畜不闭合。 3.瓣胃 (1)位置:右季肋区,瘤网胃右侧偏下,7-11肋间。 (2)外部形态:球形、坚实。 背侧:大弯 腹侧:小弯,有入口和出口。 (3)粘膜面:瓣叶(分四级),吸水力强,干燥,又称“百叶干”。 (4)入口:网瓣口 出口:瓣皱口

第二章 消化系统实验室检查(3)

第二章消化系统实验室检查(3) 消化系统常用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粪便常规和隐血试验、肝脏生化指标、胰腺外分泌酶、肝炎病毒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筛查、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第四节消化系统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查及意义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它们或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仅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在正常组织里的含量,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常用的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主要包括:蛋白质类肿瘤标记物(如AFP、CEA等)和糖类抗原肿瘤标记物(CA19-9、CA72-4、CA242、CA50等),还有SCC等。然而,绝大多数肿瘤标志物的器官特异性不强,有很多检测影响因素,尚不能作为肿瘤特异性早期诊断的标志物,临床应用存在较多的问题。为此,本节在介绍各种常见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后,专题讨论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希望提高对消化道肿瘤标志物的认识。 1、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 一、蛋白质类肿瘤标记物 (一)甲胎蛋白(AFP)

在胎儿时期存在,出生后下降,正常人<5μg/L,肝细胞发生癌变后明显升高,是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常用指标。 【参考值】<25μg/L(25ng/mL) 【临床意义与评价】血清AFP增高主要见于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相关状态的鉴别诊断。 1.原发性肝细胞癌: (1)一般认为,AFP大于400μg/L、且持续4周者,或AFP在200~400μg/L、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AFP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应该高度怀疑原发性肝癌;结合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发现明确占位者,可以明确诊断。 (2)鉴别诊断:①AFP不高者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如果影像学检测有明确占位,需要结合其他检测,包括肝脏穿刺活检等,明确肝脏占位病变性质。②肝转移癌患者AFP也可增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原发性肝细胞癌那样高,AFP 一般低于350-400μg/L,结合AFP异质体和寻找原发性肿瘤病灶可以鉴别诊断。(3)动态观察:肝癌手术治疗后AFP水平,如果明显下降,是预后良好的一个标志。 2.生殖系统胚胎瘤:恶性畸胎瘤。 3.消化道癌有部分增高。 4.妊娠:妇女妊娠3个月后,开始升高,7-8个月达高峰,一般在400 ng/mL以下,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孕妇血清中异常增高,应考虑有胎儿神经管缺损畸形的可能。 5.急、慢性肝炎有一过性AFP增高。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AFP也随之下降,血清AFP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 6.肝硬化患者血清AFP浓度多在25~200ng/mL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如果AFP浓度在500ng/mL 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AFP 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二)癌胚抗原(CEA) CEA与甲胎蛋白一样,属于胚胎抗原,1965年由Gold和Freedmen首先从结肠腺癌和胚胎期结肠黏膜组织中分离而得,故称癌胚抗原。 【参考值】血清<5ug/L(不同实验室参考值不一) 【临床意义与评价】 1.CEA升高主要见于结肠癌,CEA>20ug/L时高度提示结肠癌。但也见 于胰腺癌、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以及某些非癌患者,因此,CEA作为诊断意义并不大。 2.但作为已经明确诊断癌症并进行手术等治疗后,定期进行检测 (2~4周1次),可以帮助分析疗效、判断预后、预测复发已经是否转移有价值。 3.直肠息肉,结肠炎,肝硬化,肝炎和肺部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阳性率较低。 4.吸烟者中约有3.9%的人CEA>5ug/L。

实验一: 反刍兽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

实验一:反刍兽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 (一)、实验目的: 掌握前胃驰缓的临床症状,要求学生掌握诊疗的基本方法要领和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观察和讨论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疾病典型的临床病例和治疗方案。 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训练:视、触、叩、听、嗅等:注射、服药等 (三)、实验动物:山羊两只、 (四)、操作步骤 1 临床基本检查 1.1 问诊:向畜主询问了解畜群和病畜的一般发病情况,包括 1.2 视诊:视诊原则:内容注意事项等 1.3 触诊:触诊原则:触诊内容:触诊方法: 1.4 叩诊: 1.5 听诊听诊内容;听诊时注意事项: 2. 整体及一般检查 2.1 全身症态的观察①精神状态:②营养,③姿势与步态 2.2 被毛和皮肤的检查①鼻镜的检查②被毛检查:③皮肤检查: 2.3 眼结膜的检查:检查方法,正常状态常见病理变化 2.4体温、脉搏及呼吸数的测定:检查方法、临床意义 (五)、病例分析讨论题:(重点) 洛阳市郊区,张三,黑白花乳牛。长期饲喂干玉米秸,于2005年8月中旬突然改喂青干草,喂后2小时发病,不吃,不喝,不反刍,喜卧,每次仅排少量粪便。临床检查:T38.4℃,P85次/min,精神沉郁,眼窝凹陷,左膁平坦,触诊瘤胃内容物坚实,拳压留痕,听诊瘤胃蠕动音消失。 1.初诊为何病?为什么? 2.治疗原则是什么? 3.每人写一个规范的治疗处方 4、描述据具体治疗措施方法 (六)思考题(选做) 1、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瘤胃臌胀鉴别诊断要点。 2、分析瘤胃内环境在致病中的作用。 每班自行分几个小组,选出1—2名同学,在下次实验时向全班同学病例分析,开展讨论 实验报告的时间统一为本周日,2.27号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答案

2016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答案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 有关胃溃疡症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夜间痛醒史 ? B.进餐后疼痛可缓解 ? C.疼痛发生于进食后30~60分钟 ? D.疼痛规律是疼痛→进食→缓解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 半衰期最长的药物是() ? A.西咪替丁 ? B.雷尼替丁 ? C.法莫替丁 ? D.磷酸铝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 不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是() ? A.奥美拉唑 ? B.克拉霉素 ? C.甲硝唑 ? D.甲氧氯普胺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 西米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理是() ? A.质子泵阻滞剂 ? B.H2受体拮抗剂 ? C.延缓胃排空 ? D.加速胃排空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 有关十二指肠溃疡病症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夜间痛醒史 ? B.进餐后疼痛可缓解 ? C.疼痛发生于进食后30~60分钟 ? D.疼痛规律是疼痛→进食→缓解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6 . 阿托品类药物禁用于下列哪种疾病() ? A.虹膜睫状体炎 ? B.胃肠道绞痛 ? C.青光眼 ? D.感染中毒性休克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7 . 常用于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药物是() ? A.奥美拉唑 ? B.阿托品 ? C.维拉帕米 ? D.东莨菪碱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8 . 在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的损害性因素中,占主导的是()? A.幽门螺杆菌感染 ? B.饮食失调 ? C.吸烟 ? D.胃酸、胃蛋白酶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 有止吐作用的药物是() ? A.胰酶片

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

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 一、血、尿、粪常规 1.血常规 (1)红细胞(RBC) (参考值)成年男性:(4.0~5.5)X1012/L、成年女性:(3.5-5.0)X1012/L、新生儿:(6.0-7.0)X1012/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增加:新生儿、高原居民。减少:生理性贫血,如妊娠后期和某些年老者。 (2)病理性变化增加:相对增加:各种原因的脱水造成血液浓缩;绝对增加:先天性发绀性心脏病和肺心病代偿性红细胞增加;真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减少:病理性贫血,如造血不良(再障),过度破坏(溶贫)和各种原因的失血。 2,血红蛋白(Hb) [参考值] 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临床意义:见红细胞计数。 3.血细胞比容(HCT) 参考值:男性:0.428-0.506L/L、女性:0.367-0.475L/L(医院正常值:0.350-0.510L/L) 临床意义:增加:见于大面积烧伤和脱水患者。减少:见于贫血患者。 4.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参考值:82-92fl(1L=1015fl);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参考值:27-3lpg(1克=1012pg)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参考值:320—360g/L (参考值) (1)白细胞计数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 (2)白细胞分类(DC)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粒性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 (1)实际反应中性粒细胞的增高或降低。生理性变化:一般为增多,见于新生儿和妊娠晚期。病理性变化: 增加: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临床上大多数白细胞的总数变化急性感染、急性创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和白血病。减少:某些感染(如伤寒或某些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理化因素的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 (2)淋巴细胞增多: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风疹、腮腺炎、百日咳等)、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肾移植术后、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减少:主要见于放射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急性传染病(除猩红热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减 少:伤寒和副伤寒、术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4)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较少,可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5)单核细胞增多:某些感染(结核、伤寒、疟疾、心内膜炎)、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霍奇金 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9、血小板(PLT) (参考值) (100-300)×109/L 临床意义:增多: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大出血和术后、脾切除术后(一时性)。 减少:血小板生成障碍,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消耗过多。如DIC。 10、血小板比积(PCT)参考值:0.1%-0.28%(医院正常值:0-9.98ml/L) 临床意义:增多:骨髓纤维化、慢粒、脾切除。减少:再障、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1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参考值) 7-11fl 12.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参考值) 15%-17% 临床意义:PDW反应性血小板体积异质性(即大小不等性)的参数,增大时有临床意义,见于巨幼红细胞贫血、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 二、尿常规.· 1、酸碱度(pH) (参考值) 4.5-8.0 临床意义:pH增高:呼吸性碱中毒、胃酸丢失、服用重碳酸、尿路感染。pH降低: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2.比重(SG) (参考值) 1.015-1.025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高热和脱水等血浆浓缩情况、尿中含造影剂或葡萄糖。降低:临床意义明显,见于

体格检查病历书写模板

体格检查病历书写模板 篇一:体格检查的病历 体格检查 体温℃脉搏次/分呼吸次/分血压/mmHg 一般状况发育正常(不正常),体型匀称(肥胖、瘦长),营养良好(中等、不良),无急慢性面容(或急性病容、慢性病容、其他),表情(痛苦、忧虑、恐惧、安静,一般病例可以不描述,精神疾病患者需描述),自主(被动、强迫)体位(异常体位如端坐位),步态正常(不正常)、神志清楚(嗜睡、模糊、昏睡、昏迷、谵妄),查体合作(不合作)。皮肤、粘膜色泽正常(颜面苍白、潮红、发绀、黄染、色素沉着、脱失),无皮疹及出血点(如有请描述类型及分布),皮肤干燥(湿润),弹性良好(差),无皮下结节,无蜘蛛痣、肝掌,无溃疡及瘢痕(如有请并明确记录大小和形态),毛

发分布正常(稀疏、脱落、多发,注明部位)。 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肿大请注明部位、大小、数目、压痛、硬度、移动度、瘘管、瘢痕). 头部头颅无畸形,无压痛及包块,发黑浓密,有光泽,分布均匀。 眼:眉毛无脱落,无倒睫,眼睑无水肿,无下垂,双侧眼睑无闭合障碍。眼球无突出及凹陷,眼球运动自如,无眼球震颤。睑结膜无充血、苍白,未见出血及滤泡。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无云翳、白斑、软化、溃疡及血管增生)。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集合反射存在。 耳:耳廓无畸形,无触痛,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粗测双耳听力正常。鼻:鼻外形正常,无鼻翼煽动,鼻中隔无偏曲、穿孔,鼻腔通畅,无异常分泌物。额窦、筛窦、上颌窦无压痛。 口:口唇红润,无苍白、发绀、皲裂,口唇无疱疹、肿胀、肥厚,口角无糜烂。口腔粘膜光滑,无出血及溃疡。牙齿完好,牙齿排列整齐,无龋齿、残根、缺齿、义齿,牙龈无红肿、出血、溢脓。舌苔薄,伸舌居中,无震颤。咽部无充血、无分泌物。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无脓性分泌物及假膜。声音无嘶哑。 颈部颈软对称,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pdf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完整的诊断应包括出血的部位、出 血量及病因。 【出血部位及病因的诊断】 常将消化道出血以Treitz韧带为界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1.小量出血与胃液混合,为咖啡色呕吐物;大量则呕吐鲜血,同时伴暗红色 或柏油便。(注意与咯血及服中药鉴别) 2.根据便血判断出血部位,柏油便为上消化道出血或高位小肠出血,暗红常 为低位小肠或右半结肠出血,鲜红色血便常为左半结肠出血,与大便不混或排 便后滴血常为直肠或肛门出血。(注意大便色泽与出血速度及肠蠕动有关)上 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有: 消化必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贲门粘膜撕裂 征等。 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 结肠癌、息肉、血管病。粘膜下肿物、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白塞病、缺血性肠病、淋巴瘤、放射性肠炎。 【出血量的判断】 1.消化道出血量微量――便潜血阳性,黑便――50-70ml,柏油 便――200ml,呕血――250-300ml 2.全身情况头晕、口渴、心慌等,出血量约>400ml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1000-1500ml称上消化道大出血。 3.24h后Hb下降1g约失血400ml。 【活动性出血的判断】

持续呕血或便血,积极补液输血后生命指征不稳定,Hb继续下降,肠鸣音亢进。 【诊疗流程】 一、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疗流程 强调行急诊胃镜检查(发病24h内行胃镜检查)山同时行镜下治疗,活动出血而内镜检查阴性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 1.一般急救措施积极补充血容量、输血。 2."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药物: 垂体后叶素 0."3- 0."4U╱min持续静滴,可同时静滴硝酸甘油,止血后垂体后叶素 0."1- 0."2U╱min维持3-6d;生长抑素(包括施他宁)250ug静注后250ug╱h 维持72;奥曲肽100ug静注后25ug╱h维持72h。 (2)生命体征平稳时可行急诊内镜下止血。 (3)视肝功情况选择急诊手术。 (4)必要时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 3.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下鼻胃管;灌注止血药。 (2)药物:H2R A、PPI、立止血。

大病历体格检查 系统回顾(精简版)

系统回顾 呼吸系统无咳嗽、咳痰,无呼吸困难,无胸痛及咯血,无发热、盗汗。 循环系统无胸闷、胸痛,无心悸、气促,无头晕、头痛、晕厥,无少尿、下肢浮肿。 消化系统无腹痛、腹胀、腹泻,无恶心呕吐,无呕血,无反酸嗳气,无黑便。 泌尿系统无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无血尿,无腰痛,颜面无浮肿。 造血系统无头昏、乏力、晕厥,无皮肤黏膜瘀点瘀斑,无胸骨压痛。 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无畏寒、怕热,无多饮、多食、多尿,近期体重无变化,无视力障碍,无性格改变及第二性征改变。 神经精神系统肢体无乏力、抽搐、麻木,无间歇性跛行;无头痛、意识障碍,无记忆力下降、幻觉及定向力障碍。 肌肉骨骼系统无肌肉萎缩、肢体麻木、乏力。四肢无畸形,无骨摩擦感,运动正常,关节无红、肿、热、痛,脊柱无畸形,活动自如,无压痛、叩痛。 体格检查 T: ℃P: 次/分R: 次/分BP: mmHg 一般状况发育正常,营养一般,体型中等,神志清晰,自动体位,对答切题,查体合作。 皮肤粘膜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色素沉着及水肿。无皮疹、出血及溃疡。 淋巴结全身表浅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 头颅及其器官 头颅无畸形,大小正常,发茂色黑有光泽,分布均匀,无压痛、瘢痕及包块。 眼眼睑无下垂及水肿。眼球运动无障碍,无震颤及斜视。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调节反射均正常。

耳耳廓、外耳道无畸形,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粗测听力无下降。 鼻鼻无畸形,未见出血及异常分泌物,鼻中隔无偏移,各鼻窦均无压痛。 口腔唇无苍白、紫绀、疱疹、溃疡。伸舌居中,无震颤,运动如常。颊粘膜无出血及溃疡,咽无充血,悬雍垂居中,双扁桃体无肿大。咽反射存在。喉发音正常。 颈部两侧对称,无强直。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结节,甲状腺上下极未闻及血管杂音。 胸部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次/分,节律规则,呼吸平稳。无皮下气肿、压痛,胸骨无压痛。(男性:乳腺无增生,无触及包块,无压痛、分泌物。)(女性:两侧乳头对称,乳头居中,皮肤平整,无红肿,未触及硬结、包块,无异常分泌物,无压痛。) 肺脏 视诊呼吸运动两侧对称,不受限,腹式呼吸为主,肋间隙正常。 触诊胸廓活动度两侧均等。语音震颤两侧对称,无增强及减弱。 叩诊呈清音。两侧肺下界大致相同,平静呼吸时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上,肩胛线上左右肺下界移动度均为7cm 。 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胸膜摩擦音。语音共振两侧对称,无增强及减弱。 心脏 视诊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内侧0.5 cm处,搏动范围直径约2.0cm。心前区其他部位无异常搏动。 触诊心尖搏动位置及范围同视诊,无增强及减弱,无抬举性;无震颤、心包摩擦感。 叩诊心脏相对浊音界如表所示: 右侧(cm)肋间左侧(cm)2~3 Ⅱ2~3 2~3 Ⅲ 3.5~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