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保健期末考题整理

学校卫生保健期末考题整理
学校卫生保健期末考题整理

火场逃生

全尺度火灾模拟实验

比如,火场中浓烟温度可高达到600~700℃。“一楼着火,浓烟不停向二层飘,即使没有明火窜上去,浓烟积聚到一定程度后也会引燃二楼。”谢松明说。

再比如,火灾初期很关键。“实验发现,普通民居发现明火后2~3分钟内是扑救最佳时期,4~5分钟内是逃生最佳时期;但仓库就难说了,如果储藏的是塑料等易燃物,会发生立体燃烧,逃生和救援时间就更短。”

火灾中可致人死亡的四种原因

?有毒气体

?缺氧

?烧伤。

?吸入热气。

火灾报警电话怎么打

发生火灾后,要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不要紧张,简要说清发生火灾地点,如哪个区、哪条路、哪个住宅区、第几栋楼,几层楼,烧什么东西,有条件的到路口引导消防车进来,争取时间让消防队员及时赶到现场灭火、救人。

火灾中的错误行为

?忌惊慌失措

忌方向错误

?忌贪恋财物

?忌轻易跳楼

?忌乘坐电梯

?忌乱开门窗

火场逃生要诀

?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保持镇静速撤离

?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另外,为保护呼吸系统,可用毛巾或餐巾布、口罩、衣服等将口鼻捂严。穿越烟雾区时,即使感到呼吸困难,也不能将毛巾拿开。一条干毛巾以折叠八层为宜,湿毛巾则要注意含水量不多。

?安全立身,发出信号寻救援

?烟火围困,避险固守

?火已及身,就地打滚切勿惊跑

正确使用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瘦长型):

用于液体、气体、电器火灾,对固体略差。

使用:一拔二拉三瞄四喷

(1)拉栓子;(2)喇叭口对准火的根部,手不能触及喇叭(冻伤);

(3)手压喷液;(4)由近及远。

泡沫灭火器(矮胖型):

主要用于油类火灾,使火与氧气隔绝。

使用:由远及近,隔绝空气。

?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跳楼有术虽损求生

?扑灭小火利人利己

教育教学的卫生2012-3-1

第一节学习的生理

学习时大脑皮层机能的特点和规律

a)优势法则——兴趣

b)动力定型——习惯

i.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强

ii.突然改变习惯——不适应

●镶嵌式活动——兴奋区和抑制区轮换

●不同类型课程和活动的交替

●始动调节——刚进入学习时工作能力低,后逐渐提高

●保护性抑制——疲劳

●打哈欠、午休

●学习和记忆

●当人们在回忆与初恋情人见面的的那一时刻时,人们脑中会出现不断变化的神经元

群的放电。

●研究人员长期以来就提出假设:每一种放电的模式可能都对某种独特记忆具有特异

性,而且无论人们是在何地何时出现这一记忆,神经元都应该具有相同的放电模式。你知道一天何时记忆力最强吗?

大量的科学家实验已经证明,人在早晨和晚上睡前记忆力最好。

●早晨大脑细胞经过休息,活力强;

●6-8pm

●但你知道何时记忆力最好,还要你自己实验寻找。

你有这些增强记忆的好习惯吗?

●早晨起床后:大脑在睡眠过程中并没有停止工作,而是在对头一天输入的信息进行

编码整理。早晨醒后没有新的信息干扰,这时记东西会印象清晰。

●8点到10点:精力上升到旺盛期,处理识记效率高,记忆量增大。

●下午6到8点:这是一天中记忆最佳期

●临睡前1小时左右:识记材料后就入睡,不再有新信息输入,所以没有相互抑制的

影响。

你有这些增强记忆的好习惯吗?

●避免毒物影响

●荷兰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长期暴露在汽车尾气等烟气微粒含量高的环境

中,可能会影响正常脑部功能和信息处理能力。

第二节学校作息制度

国家教委:

学制:“12年一贯,三、四、五分段”

三年制幼儿园:3-6y

五年制小学:6-11y

四年制初中:11-15y

一、学年安排

●一年四个学季

●2、3、4学季学习能力下降

●4学季安排更多复习

一年级新生:大的转变、易疲劳、情绪不稳定

●第一学季:每天三节课,30min/节

●第二学季:每天四节课,30min/节

●第三学季:每天四节课,35min/节

一日的作息

●生物钟

●开学进入状态

●大考前调至相同时间……

●人体最佳的学习时间(复习)?

●早读进入状态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对最大学习时间的限定p76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3y ——7min

●3-5y——15min

●7-10y——20min

●10-12y——25min

●12-15y——30min

课外活动

●体育、文艺、社团活动、社会工作……

●过多或过少的害处

课间休息

●>10min

●消除疲劳

●对视力

●做脊柱肌肉

●通风

●1-2节课后15-30min

●午休

睡眠

●皮层抑制——休息、恢复功能

●睡眠对升高的影响

●上海市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普遍不足

●睡眠时间

●小学生:10h

●中学生:9h

●大学生:8h

●睡眠深度

膳食:

●早餐的重要性

●进餐时间

●每餐20-30min

●睡眠与进食>1.5h

●饭后休息0.5-1.5h

●饭后体力活动间隔10-20min

排课

●最难的课程am2-3节

●较难am1或pm1

●容易am4或周五末尾

早读的重要性

●2节以上相同性质的课不易同时

●讲课的卫生:形象生动

阅读卫生

●坐姿的问题

●近视率的增加

●脊柱问题的上升

●视频

书写

●各年龄接触书写的时间p84

●姿势

考试的卫生

●考前消除紧张心理

●考前辅导

●与家长加强联系

●保证休息、睡眠、放松活动

●营养

●病后,即恢复期

体育运动与健康2012-3-15 第五章学校体育锻炼的卫生

一、体育运动对学生身体的影响

二、学校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

三、体育运动的原则

四、运动能减肥吗

五、体育运动与疾病

第一节体育运动对学生身体的影响

一、生理解剖效应

(一)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1、对骨骼的影响促进生长发育,防止骨的衰老,延迟骨质疏松

2、对肌肉的影响容积增加,质量提高

3、对骨连接的影响提高抗张力,增加灵活性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心脏/血管

(三)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四)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分泌量增加

(五)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改善调节能力、提高判断能力、促进大脑发育

(六)、对新陈代谢的影响

糖:促进摄取和利用,增加糖元的贮存

脂:加速脂肪的分解,降低血脂含量,改变血脂质量

蛋白质:加强合成代谢

(七)、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胃肠运动加快,消化腺分泌增多,消化吸收加快

(八)、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机体免疫增强、免疫细胞增加、免疫物质增加

(九)、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影响

促进滤过和重吸收、增加尿的生成和废物的排泄

促进生殖功能

(十)、对感觉系统的影响

增强感观能力、增进听力、治疗近视

(十一)、对解剖形体的影响

长高、减肥、增重、矫形

体育运动的心理精神效应

(一)、塑造持之以恒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

(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三)、培养良好的个性及气质

对于体育锻炼的误区

健康是身体、情感、社会适应、精神状态间的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满意状态。健康是一个动态过程,对健康人而言,健康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如果你现在没病,并不意味着体质就好,免疫功能强。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工作时的活动量是被动的,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起不到放松身体、消耗热量的作用,更无法替代主动的健身运动。

其次,劳动活动与体育锻炼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一种局部负荷,而体育锻炼是一种有意识的全身运动。

某一部分肌肉负担过重,而身体另一部分肌肉的活动减少,造成肌肉力量间的不平衡,职业病就来了。

锻炼除了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减轻压力、消除疲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效率提高,就可能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运动锻炼,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很多运动并不需要特殊的运动场地,有空间,有路

就可以运动

步行、慢跑、骑车、跳绳等,都是对身体很有益的有氧运动,它们的锻炼效果一点不会比某些球类运动差。

第二节学校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

一、体育运动中的自我监控

(一)、主观感觉

1、运动心情;

2、自我感觉;

3、睡眠;

4、食欲

5、排泄汗、尿、粪

(二)、客观指标

1、脉率:

2、体重:肥胖者减轻体重

3、运动成绩

二、医学测量

(一)、血压稳中有降

(二)、肺活量正常国人男性60ml/Kg

女性51ml/Kg

(三)、心脏检查

(四)、脉搏频率、节律、力度

三、体育运动的原则(最合理有效)

提高认识,自觉锻炼:目的是增强体质。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运动负荷,因人而异:“有点累”

因地制宜,讲究卫生:气候、环境

医学监督,避免损伤(运动与休息适当交替、准备活动、整理活动)

运动习惯如何养成

运动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要太长,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提高运动的趣味性

把运动融入日常生活

选择最佳运动时间

早上?

经过一夜的睡眠,体内的水分随着呼吸道、皮肤和便溺等丢失。

——相对失水状态

——循環血量减少,血液粘滞度增加

——运动时易出现心率加快、心慌气短

——特别是身体有疾患的情况下,突然由静止状态转为激烈运动状态容易诱发血栓及心肌梗塞。

一天中运动的最好时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傍晚

——下午和傍晚的血小板量要比早晨的低20%左右,血液粘度降低6%

——人体已经经过了大半天的活动,对运动的反应最好,吸氧量最大

——心脏跳动和血压的调节以下午5-6时最为平衡。

运动宜选择有氧运动

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形式是有氧运动,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形式是无氧运动。

在运动强度相对较小时,氧的供给充分,机体以能源物质的有氧氧化获得能量,即有氧运动;

当运动强度较大时,氧的供给相对不足,机体则可利用糖原的酵解,生成乳酸获得能量,即无氧运动。

低强度、长时间、不间断、有节奏

运动减肥

促进能量消耗,造成机体的热能负平衡。

运动可以防止减肥过程中瘦体重的减少。

运动减肥可以防止由单纯节食而造成的机体代谢水平降低。

如何运动才能减肥

运动锻炼与适当节食结合进行。

一般宜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量。

运动时间要长,每次锻炼不应少于30分钟。

脂肪的储备和动用是一种动态平衡,因此要经常参加运动,切不可一劳永逸。

五、体育运动与疾病

(一)过度疲劳

机理:缺O2、缺能、缺协调

分型:心理疲劳与生理疲劳

肌肉疲劳、神经疲劳、内脏疲劳

分阶段:急性、慢性和过度疲劳

预防:停止训练、保证休息、足够营养

治疗:保证休息、补充不足

(二)运动性晕厥

症状与体征:

病人失去知觉、突然昏倒、头昏眼花、耳鸣、面色苍白、四肢发涼、脉搏缓慢、呼吸浅慢、血压降低。

处理:

平臥、吸氧、静注葡萄糖等、

三、低血糖症

病机:能量消耗,血糖降低

症状体征:病人感到非常饥饿、无力、头昏、心悸、出冷汗,重者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脉搏快而弱,呼吸短促,血压变化不明显、血糖少于3.0mmol/L。

处治:补充葡萄糖等。

(四)运动性损伤

基本原因

1、对预防运动性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

2、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足;

3、身体素质差或技术上的错误;

4、运动量过大;

5、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6、教学、训练和比赛的组织方法上的缺点;

7、场地、设备、服装上的缺点;

运动损伤的预防

强调准备活动

加强自身保护

搞好医疗监督

改善运动环境

几种常见的运动损伤

1、肌肉拉伤

2、踝关节扭伤

3、桡骨远端骨折

4、脑震荡

5、游泳抽筋

抽筋的处理方法

通常根据产生的部位,分别进行处理。

手指抽筋:将手握成拳头,然后用力张开,张开后,又迅速握拳,如此反复数次,至解脱为止。

手掌抽筋:用另一手掌将抽筋手掌用力压向背侧并作振颤动作。

手臂抽筋:将手握成拳头并尽量曲肘,然后再用力伸开如此反复数次。

小腿或脚趾抽筋:用抽筋小腿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小腿的膝盖上,帮助小腿伸直。

大腿抽筋:射曲抽筋的大腿与身体成直角并弯曲膝关节,然后用两手抱着小腿,用力使它贴在大腿上并做振颤动作,随即向前伸直。

青春期发育及卫生

青春期

青春期通常多指从儿童生长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从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至性成

熟、生长突增至体格发育完全的这段时期。

一、生长发育的概念

(一)生长的概念

生长是指生物体内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内蛋白质积累而使体积增大以及细胞间质的

增加。

生长过程是从受精卵开始,直至个体或组织衰亡为止的持续过程,生长表现为全身

各部分、各器官、各组织的大小、长度及重量的增加,以及组织的更新和修复。

研究发育的意义

1 人的生长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直至长大成人,是持续不断进行的,但生长发育不是均衡的,而有迟有缓。

2 如人类的青春期所占的时间比较长,性成熟也较晚,在青春期,人体的形态、生理、心理和行为等都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又易受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3 人的生长发育过程要经过几个不同时期或年龄阶段,在不同的时期,身体各器官、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发展又各具特点。

4 就一个群体、地区和民族来说,他们有正常范围的变动,就每个人来说,生长发育的时间除有男女有区别外,还有提前和延后之分。

5 在教养、教育以及生活作息制度等各方面应根据生长发育情况而有不同的安排和要求,这样才有利于儿童、少年身心的健康发育。

6 在预防各年龄段的易发病、和矫正先天性疾病或畸形方面,更需要懂得人体生长发育的客

观规律和正常标准,才能适时地加以预防和治疗。

7 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研究可科学地了解本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趋势,还可为教育保健工作以及经济、文化、建筑的设计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和数据,同时在国际间、对各国儿童、青少年历年生长发育进行比较的调查报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国经济、文化发展的程度。

二、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人体的生长发育通常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胎儿期,此期生长占优势,而机能分化较少;

第二个时期为初生儿到成人的时期,此期生长发育均很快,通过这一时期,生长和

机能分化基本上已获得平衡;

生长发育过程分期

婴儿期:出生—1岁

幼儿期:1-3岁

学龄前期:3-6、7岁(幼儿园)

学龄期:6、7岁-12、14岁(小学、初中)

青春期:10岁-20岁(初中、高中、职校、高等学校等)

三、青春期的基本概念

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从体格生长突增开始,到骨骼完全融合、躯体停止生长、性发育成熟而结束。

决定人一生体格、素质、行为、性格和智力水平的关键时期。

其年龄范围在10~20岁左右,女孩的起止年龄平均比男孩早一些。

青春期的主要表现:

1.体格生长加速,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

2.各内脏器官体积增大,功能日臻成熟;

3.内分泌系统功能活跃,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分泌明显增加;

4.生殖系统发育增快并迅速成熟;

5.第二性征迅速发育;

6.心理发展相应加快

青春期分期:

青春期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以体格的生长突增为主要表现;

中期:为性征发育期,

晚期:性腺基本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如成人,骨髓趋向完全融合,体格的发育逐渐停止。

由于生长发育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故早、中、晚三期,每期持续时间约为2~4年

四、青春期的内分泌变化

内分泌系统是体内的重要功能调节系统。通过分泌激素参与人体各生理过程。

内分泌系统实现调节功能的信息传递者

(一)内分泌腺

1.下丘脑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2.腺垂体

分泌7种不同激素,其作用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

1、为直接作用于体细胞的激素,包括生长激素和催乳素;

2、作用于其它内分泌腺的促激素,包括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性腺激

素等。

(1)生长素(GH)

是从出生到青春期影响生长最重要的内分泌激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激素主要作用是增加细胞的数量及刺激骨髓纵向生长。

腺垂体的调节

儿童对其敏感性很高。

(2)催乳素(PRL)

催乳素在人类的主要生理功能

催乳素分泌受下丘脑两种激素的控制

在男性,促进睾酮合成

女性在青春期后,尽管乳腺已发育成熟,但并无乳汁生成。

(3)促激素:

各类促激素的主要作用

主要有如下几种:

促甲状腺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

FSH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女性卵泡成熟及分泌雌激素;促进男性的精子形成,故

在男性又称为精子生成素。

LH主要功能是促进男女性发育,促使女性排卵及生成黄体,同时分泌雌激素与孕激

素;对男性,可促使睾丸间质细胞的增殖,合成睾酮。

3.性腺

性腺是指男性的睾丸与女性的卵巢,是生殖系统最基本器官。主要功能为:产生生

殖细胞精子或卵子;分泌特有的性激素。

(1)雄激素:

是一组类固醇化合物

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男性副性器官及第二性征的发育

女性体内的雄激素来自肾上腺皮质。

(2)雌激素:

卵巢、睾丸、胎盘或肾上腺皮质所产生的十八碳固醇类激素

主要由卵巢合成。

雌激素的生理功能

(3)孕酮

主要作用:孕酮是一种女性荷尔蒙,参与人类与其他动物的雌性月经周期,支援怀

孕与胚胎形成。

孕酮是一种助孕素,也是目前所知最重要的助孕素。

4.甲状腺

通过分泌甲状腺素,调节机体的物质代谢。

甲状腺素由氨基酸和碘组合而成。

甲状腺素的作用

甲状腺素有促进细胞代谢,增加氧消耗,刺激组织生长、成熟和分化的功能,并且

有助于肠道中葡萄糖的吸收。

甲减/甲亢

5.肾上腺

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类固醇、盐皮质类固醇和性激素三类激素。

分泌的性激素包括雄激素和刺激素

(二)青春期启动机制

青春期发育的开始年龄、发育速度、发育水平及成熟年龄存在着明显的个

体差异,而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及性别间的差异就更加显而易见了。

较为统一的观点是: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起着决定

性作用,其功能状态可直接影响或控制青春期发育。

五、形态、功能和运动能力发育

青春期的形态发育

身高的生长特点

体重

体成分的变化

青春期功能发育

心肺功能

造血功能

体质与运动能力的发展

体质

身体素质

运动能力

1、身高的生长特点

生长突增:生长突增(growth spurt)的出现,通常提示了男女儿童进入

青春期的开始。男女两性在突增起止的早晚、突增的幅度与突增的侧重部位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正因为男孩生长突增开始年龄晚,骨骼停止生长的时间也相应晚,加上突

增的幅度又较大,到成年时,男性的平均身高一般就比女性高10cm左右。

2.体重

其稳定性不如身高,突增高峰也不如身高明显,波动幅度也大。

3、体成分的变化

体成分(body composition)是指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

前者称为体脂重(body fat)

后者称为瘦体重(lean they mass)或称去脂体重(fat free mass),包括全

身的骨骼。肌肉和各种内脏器官及神经、血管等。

1.心肺功能

血压不论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肺活量的变化

2.造血功能

青春期后男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总数,这两项指标均有增加;女孩则增

加不明显。

男女孩白细胞计数差异不明显。

1.体质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

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是相对稳定的特征。

体质的发展与强弱取决于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后天的营养

与体育锻炼水平对体质将产生直接的作用。

2.身体素质

是指人们在劳动、生活和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器官系统的基本活动

的能力,根据其不同表现分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性等。

3.运动能力

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反映了人体运动系统在

大脑皮质主导下活动的协调性。

运动能力一般以肌力(包括握力、背肌力、肌耐力等)为代表。青春期男女

孩都有一个明显的突增阶段,突增开始年龄女孩是10~11岁,男孩是12~13岁。

突增幅度男孩明显超过女孩。

运动能力的高低除了与技术准确及熟练程度有关外,还与身体素质,尤其是

专项运动素质的水平有关。体育锻炼是最有效的方法。

体质综合评价指标:

肺活量指数:是反映人体功能简易而有效的指标。

5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

最大耗氧量,它是指在体力活动中个体摄入氧气数量的最大限度,反映了人体为适应剧烈活动而能动员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最大功能水平,同时也与血液携带和输送氧的能力及组织吸收和利用氧的能力有关。

六、性发育

女性

性器官与性功能发育

第二性征发育

男性

性器官与性功能发育

第二性征发育

1.女性性器官与性功能发育

青春期前性器官处于幼稚状态,进入青春期后,内、外生殖器官在性激素的

作用下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卵巢从8~10岁起发育加速,以后呈直线上升。

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标志,通常作为女性性发育水平的评

定指标。初潮年龄范围在11~18岁之间

女性外生殖器也有明显的变化,阴阜因脂肪堆积而隆起,小阴唇变大,有色

素沉着,大阴唇变厚,可见大量的阴道分泌物,并由碱性变为酸性。

2.女性第二性征发育

乳房发育为最早出现的第二性征,通常作为女性进入青春期的指标。但发育

年龄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乳房开始发育后6个月到1年出现阴毛,腋毛的出现一般在阴毛出现半年至

1年以后。

身高的生长突增开始几乎与乳房发育同时或稍前。

1.男性性器官与性功能发育

男性的性发育虽同样是有顺序的变化,但缺乏象女性乳房发育与月经初潮那

样明显的特征。

男性的性发育开始的第一个信号为睾丸的增大,平均在11.5岁。

阴茎开始增大的年龄约近于睾丸半年至1年,出现突增的平均年龄为12.5

岁。

遗精是青春发育后男性正常的生理现象。首次遗精发生于12~18岁间,

2.男性第二性征发育

男性第二性征发育主要表现在阴毛、腋毛、胡须、发型等毛发方面的改变,

其它还有变声、喉结出现等。

阴毛一般在11~12岁左右出现,

l~2年后出现腋毛

再隔一年左右胡须开始萌出,额部发际后移,脸型的轮廓也从童年型向成年

男性演变。

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增高,喉结增大,声带变厚变长,就出现变声现象,

一般在13岁以后。至18岁左右喉结与变声几乎全部发育完成。

1 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现状

普遍缺乏性知识

青少年避孕、性病预防知识严重匮乏

流动青少年成为新的脆弱群体

性观念变化和性行为上升

婚前性行为显著增多

……

2 青春期生殖健康服务

学校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

帮助青少年消除、减少无保护性行为

建立青少年生殖健康保障体系

心理辅导

……

体格测量

测量前

身高

身高读数

体重

头围

?头围测量使用标准头围测量卷尺

?婴幼儿取坐在或卧位;

?卷尺放在眉弓上,从眉弓上方,绕到后方,通过枕部,量出最大的周径,卷尺需压紧头发,见图1。

?头围记录精确到0.1cm。记录数值。

?测量头围

?连续测量2次。如果2次测量结果相差不超过0.2cm

胸围

腰围

–皮褶厚度肱三头肌部

?仪器:使用皮褶计。

?方法:测试者用笔标记出右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

?连测三次,记录以mm为单位,精确到0.1mm。

?注意事项:自然站立,不要夹提住肌肉。

地震

简单地说,当建筑物倒塌时,落在物体或家俱上的屋顶的重力会撞击这些物体,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被我称作的“生命三角”。

物体越大,越坚固,它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

而物体被挤压得越小,这个空间就越大,于是利用这个空间的人免于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

2. 猫、狗和小孩子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自然地蜷缩起身体。地震时,你也应该这

么做。这是一种安全的本能。而且你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就可以做到。靠近一个物

体,一个沙发,或一个大件,它仅受到了略微的挤压,但在靠着它旁边的地方留下了一个空间。

3、在地震中,木质建筑物最牢固。木头具有弹性,并且与地震的力量一起移动。如

果木质建筑物倒塌了,会留出很大的生存空间。而且,木质材料密度最小,重量最小。砖块材料则会破碎成一块块更小的砖。砖块会造成人员受伤,但是,被砖块压伤的人远比被水泥压伤的人数则要少得多。

4、如果晚上发生了地震,而你正在床上。你只要简单地滚下床。在床的周围会形成

一个安全的空间。

5、如果地震发生了,而你正在看电视,不能迅速地从门或窗口逃离,那就在靠近沙

发,或椅子的旁边躺下,然后蜷缩起来。

6. 当大楼倒塌时,很多人在门口死亡了。怎么回事?

如果你站在门框下,当门框向前或向后倒下时,你会被头顶上的屋顶砸伤。

如果门框向侧面倒下,你会被压在当中,所以,不管怎么样,你都会受到致命伤害!

7、尽量离开建筑物的外墙或离开建筑物。

8、当发生地震时,在车内逃生的人会因路边坠落的物体砸伤。

简单地离开车辆,靠近车辆坐下,或躺在车边就可以了。所有被压垮的车辆旁边都有一个3 英尺高的空间,除非车辆是被物体垂直落下。

完整word版,《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1×20=20) 1.终身体育能力包括:独立锻炼身体能力、身体娱乐能力、体育欣赏能力等。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师、传播媒体、体育教材、教学目标、学生。 3.发展体能的原则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 4.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有:启发诱导法、学导法。 5.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有:自觉自愿性原则、经常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6.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有: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二、名词解释(3×5=15) 1.学校体育过程:指传授和掌握健身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教、学、练(炼)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2.体能:指有关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如脉率、血压、肺活动等)。 3.社区体育:指学生参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区(或邻近地区)的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通常是指学生参加的由所在地的文化娱乐场所、青少年文化宫、体育场(馆)等组织的体育活动。 4.终身体育: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5.体育课密度:指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三、判断,正确“√”,错误“×”,并进行简单分析说明理由。(2×5=10) 1.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指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 分析: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包括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2. 体育教材内容的螺旋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 分析:体育教材内容的直线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3.体育欣赏能力是终身体育能力的一种。(√ ) 分析:终身体育能力包括体育欣赏能力、身体娱乐能力等。 4.教学任务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 分析:教学目标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5.教学目标具体化、量化,可观察、测量,可作为评价的依据。(√ ) 分析:教学目标详细说明目标的内容,可观察、测量。 四、简答题(4×5=20) 1.发展体能有哪些方法,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其中的一种方法? 答:重复法、变换法、持续法、间歇法、循环法、综合法。举例略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⑴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社会制约性规律,认识规律(感知、思维、实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主导作用、主体地位),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⑵体育教学过程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一: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定义二: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定义三: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着一个人活动的范围和权利义务,是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②文化堕距:文化堕距:即文化滞后。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 ③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 ④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二: ①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 ②社会解组: 定义一: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定义二:因为社会变迁,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者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以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失范,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因此需要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③社会流动: 定义一:指一个自然人因着本身的个人成就或失败,从而达至社会阶层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定义二: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④交换理论: 定义一: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学校体育学试题(本科)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BC卷)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 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A、奴隶 B、封建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 B、终身体育 C、学校体育 D、竞技体育 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A、礼、乐 B、书、数 C、诗、书 D、射、御 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 A、1950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场外性 B、竞技性 C、基础性 D、技术性 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斯宾赛 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 A、专业术语 B、口令 C、方言 D、艺术语言 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A、单一 B、多样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 A、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不能 D、有所侧重地 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 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体的内力 B、人体外力 C、支撑反作用 D、摩擦力 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正误对比示范 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 单的情况下,宜采用() 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个人总结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在其自身的运行中自发产生的缺陷或弊病。 市场失灵的直接原因:自发性、滞后性、不稳定性 市场失灵的表现: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均2、公共产品与搭便车3、外部效应4、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5、垄断与自然垄断 6、信息不对称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规律的科学,是经济学的分支,是论述公共部门所需资源量、公共部门各领域的资源分配以及如何监督资源使用等问题,回答公共部门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 公共经济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第二章 公共品是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或无法全部生产的,必须由政府提供或者政府参与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私人需求和公共需求是共生和互补的关系,由于资源稀缺,必须取舍权衡。 私人品:排他的、具有很强竞争性的物品或服务。(竞争性、排他性) 公共品:有共同受益特征的物品或服务。(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竞争性:人数增加需求增加。无法使每个消费者在利益完整的条件下得到满足。 排他性:拥有者可以完全排除其他人收益 非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每个消费者都可以享用,任何消费者无法排除其他消费者从公共品获得利益 私人品的有效供给(横向相加)公共品的有效供给(纵向相加) 公共品提供存在的问题: 1、搭便车:指即使不付费也能享受到公共品的好处。 2、强制乘车:政府使用强制性力量使人们为公共品买单,结果对公共品没有购买意愿的消费者也将被强制征税。公共品的攻击方式:政府、私人部门、自愿 公地悲剧:对于那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由于不能排他,但本身又是竞争性的,可能会存在资源被滥用的问题。

电大行政组织学2542试卷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行政组织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行政组织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D )。D正式组织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A )。A.非正式组织 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C )。C.强制性组织 4.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B )。 B.互利性组织 5.行政组织是追求(A )。A.公共利益的组织 6.( C )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C.泰勒 7.191 1年,泰勒发表了(B )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B.《科学管理原理》 8.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B ),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B.法约尔 9.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 D )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D.《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10.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C )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C.《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 12.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 A )。A.“成熟与不成熟理论” 13.( A )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A.西蒙 14.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 B )理论。 B.需要层次15.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D )理论。D.动态平衡组织16.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D )。D.帕森斯 17.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 B )。B.层级化 18.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 D )。D.部门化 19.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之为( A )。A.管理幅度 20.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 A )。A.反比例关系 21.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或部门,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 D )。D.分权制. 22.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 C )。C.集权制 23.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书名为( A )。 A.《战略与组织结构》B.《组织管理战略》C.《战略管理》D.《组织与战略》 24.国务院是由( A )组织产生。A.全国人大B.中共中央C.全国政协 D.中央军委 25.国务院是最高国家( B )。A.权力机关B.行政机关C.议事机关D.参政机关 26.秦朝的郡县制奠定了以( C )为特征的行政建制。A.地方分权B.委员会制C.中央集权 D.内阁制27.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是( D )的执行机关。A.各级政协B.各级党委C.各级法院 D.各级国家权力机关28.省级政府每届任期( B )。A.3年B.5年C.4年D.6年 29.中国当前的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 A )个层次。A.3 B.4 C.5 D.2 30.市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 C )的统一领导。 A.全国人大B.同级人大C.国务院D.全国政协 3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 B )和自治县三级。A.自治乡B.自治州C.自治市D.自治地方 32.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 A )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A.人B.财C..物D.信息· 33.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内在的愿望与冲动。即产生( C )。 A.动机B.行为C.需要 D.价值观 34.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B )。B.自我实现的需要 35. 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包括保健因素和(.A )。A.激励因素B.期望因素c.激发因素D.奖励因素 36.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 A )的综合作用。A.期望概率 37.根据群体的成因分类,可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 C )。C.非正式群体 38.群体凝聚力是一个( C )专的概念。A.褒义B.贬义C.中性 D.创造性

社会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 1.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的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躯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2.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3.社区发展:也称社区发展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介入有问题的社区,通过启发和教育,协助社区居民组织起来,发挥社区合作精神、动员社区内外资源、有计划的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4.规则系统:社会制度都包含着一整套活动规则即规范系统,用以规定在这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相互关系(地位与角色,权利与义务等)以及人们各自的行为模式。 5.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6.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生活共同体。它是与农村社区不同的另一类人类居住空间和生活组织形成。 7.社会解组: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的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乃至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它是与社会整合相对应的概念。 8.越轨行为:也称违规行为,它是个体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越轨行为是针对具体条件下的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而言的,它是对社会或群体所期望的角色行为的偏离。 9.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状态。它包括家庭由多少成员组成,由哪些成员组成和按照哪种关系模式组成。 10.人文区位学:又称人文生态学,是指借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社区环境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是由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其注重研究不同人群在地域空间上的居住与活动分布,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1.“第三次浪潮”: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人类从农业革命文明,进入工业革命文明,又进入新技术、新材料开发的文明时期,他称该时期为“第三次浪潮”。也有人称之为“第四次产业革命”. 12.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答案(定稿)

《公共经济学》期末考试 一、简答题 1、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相比,研究的重点发生了那些转向?3 答:公共经济学已经从财政学所主要研究的政府收支问题转向更加注重研究这种收支活动的经济影响;转向分析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绩效水平;转向对各种类型的公共政策进行评价。 2、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28——34 答: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资源配置失效。资源配置失效是由垄断形成的不完全竞争、外部效应、公共产品的存在、市场不完全、不充分和不对称、偏好不合理造成的。 第二,收入分配不公。 第三,宏观经济波动。 3、简述外部效应的含义、如何纠正外部效应?29——30 答:外部效应,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影响,而受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或没有因获得利益而付费的现象。外部效应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纠正外部效应一是根据科斯定律通过重新分配产权由私人交易自行解决;二是进行组织重构,合并与外部效应影响有关的企业;三

是使用矫正性的税收(收费)政策和补贴政策。 4、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7 答: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供给上的非排他性,即受排他成本或技术原因的限制,它很难排除“免费搭车”的问题;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即增加人消费这一产品并未相应增加其边际成本。 5、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分析意义是什么?90 答:第一,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只有间接影响。转移性支出则恰好相反。 第二,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政府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相对较软。 第三,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强,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软。 在公共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公共支出所配置的资源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联系政府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政府活动,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政府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行政组织学期末考试复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行政组织 1.行政组织是为履行国家行政职能而依法建立起来的一切行政机关的综合体。 2.行政组织的特征:(1)阶级性(本质特征、核心)(2)社会性(基础) (3)权威性(4)法制性(5)系统性(6)发展性 3.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组织人员(4)权责体系 (5)财物设备(6)法规制度(7)技术信息(8)团体意识4. 行政组织功能的主要内容: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 第二章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发展 第一节西方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发展(统治行政管理行政服务行政) 一、“统治行政”时期 1.古希腊和罗马时期 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强调简单的职能分工及设置机构的依据。 2.中世纪 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第一次对国家行政组织原则进行了论述。组织内聚力是关键。 3.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代表人物:洛克、卢梭、汉弥尔顿和密尔等。洛克首开行政权与立法权分离的先河。 二、“管理行政”时期(始于1887年,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1.科学管理时期(行政组织研究的起步阶段,始于19世纪末) 代表人物:泰罗、法约尔、韦伯、怀特、古利克和厄威克。 (1)泰罗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 泰罗是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者,着名的“科学管理之父”。 理论:1.组织管理的专门化(企业分为两部分:管理和作业)。2.组织工作的计划化、标准化和程序化。3.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2)法约尔的一般组织管理理论 最早的一般管理理论家之一,关注的是组织的行政管理层,注重的是组织结构的一般规定性及管理过程的基本原则性。 理论:1.组织是管理的重要要素。“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组织管理的“十四项原则”(理论)【劳动分工、权利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 3.组织结构的设计。 (3)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着名的“组织理论之父” 官僚制理论:1.统治与权力是组织的基础。三种类型的组织形式:神秘化的组织、传统的组织和合理化---合法化组织。2.组织类型分析。3.“官僚制”组织的特征。①明确的组织分工②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③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④形成正式的决策文书⑤非人格化的组织管理⑥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⑦职业化的人员管理。 (4)怀特的行政政治理论 怀特写下的《行政学导论》,是世界上第一本行政学教材。 理论:1.行政组织体制。(核心)自治型与官僚制、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型、独立型与权力汇一型。2.行政责任与权力的分配。3.优良行政组织的标准。标准包括:1.人才2.一致的责任和适当的权力.3.行政官员分为政务官.事务官 4.设置协调机构 5.设计有效地测量标准。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一、资源配置理论(22) 内涵:广义的理解就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理解就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总的说来,资源配置就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以优化的资源结构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 方式: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二、混合经济的涵义 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与管制等,以实现市场稳定与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就是当今各国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 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的基本制度,只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资源配置原则:效率与公平 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即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效率:指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经济情况:当经济运行到达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她人的效用或满足感。(无法“做到利己不损人”) 帕累托改进: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情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差。 四、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 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难题、经济波动 五、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 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优势、公共部门解决外部效应的优势、公共部门可以抑制垄断与鼓励竞争、公共部门可以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介入可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可以发挥稳定经济功能 六、现实中的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的含义与特点: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混合;垄断与竞争的混合;多种产权的融合; 市场与政府即“瞧不见的手”与“瞧得见的手”结合;既有私有经济也有共有经济 第二章公共经济主体 一、主体(61-68) 一)政府 政府的基本特征 政府的决策建立在权利的普遍性与强制性的基础上也有强制性、公共性与普遍性。【课税优势;禁止与允许优势;节约交易成本优势;遏制搭便车优势;财务优势;经济权力优势】 从信息上讲,政府采用科层制组织结构,纵向信息流就是主要的。 从动力上讲,政府的动力来源于政治家的政治纲领约束与推动及官僚的升迁欲望。【公民与政治家、政治家与官僚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二)私人部门 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可能性

2019年电大《行政组织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年电大《行政组织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BCDE)属于人力资源组织开发的目标。 A.改善组织内部的行为方式 B.提高组织的业务能力 C.提高组织内员工的满意度 D.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E.提高组织内员工的积极性 2.(ABDE)属于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的环境。 A.社会环境 B.自然环境 C.法律环境 D.工作环境 E.国际环境 3.(ABCE)属于人力资源的一般特点。 A.时间性 B.主观能动性 C.消费性 D.客观规律性 E.创造性 4.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说法正确的是(ABCE)。 A.管理的系统化 B.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C.管理的规范化 D.管理思想的哲学化 E.管理的标准化 5.(AC)属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的一般特点。 A.综合性 B.规律性 C.实用性 D.能动性 E.精确性 6.(AC)说明了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A.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B.促进企业社会化 C.能使企业赢得人才制高点 D.促进社会科学化 E.能使员工随心所欲地工作 7.目前经济管理学界中出现的人性假设学说主要有(ABDE)。 A.经济人 B.社会人 C.管理人 D.复杂人 E.自我实现人 8.经济人假设理论中的“经济人”又称(AD)。 A.唯利人 B.管理人 C.社会人 D.实利人 E.复杂人 9.(ABCDE)属于人本管理机制。 A.动力机制 B.压力机制 C.约束机制 D.保障机制 E.选择机制 10.对人力资本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E)。 A.人力资本具有创造性 B.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 C.人力资本具有积累性 D.人力资本具有收益性 E.人力资本具有个体差异性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9) 学院专业级班号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 阶级斗争理论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最系统的冲突论。它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 B、雷克斯 C、霍曼斯 D、帕森斯 2.明确了从整体角度研究社会秩序和进步,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和四种基本研究方法的西方社会学者是( )。 A、奥古斯特?孔德 B、赫伯特?斯宾塞 C、埃米尔?涂尔干 D、马克思?韦伯 3.人与人之间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思想和行为交流的有机渠道称( )。 A.社会关系 B.业缘关系 C.结合关系 D.人际关系 4. 由于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素互相接触,其中的一种文化吸收或采纳了另一种文化元素,并且使之与主体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中的一部分。通常将这个文化变迁过程称为( )。 A.社会关系 B.业缘关系 C.结合关系 D.人际关系 5.社会学回答“社会应该怎样的”问题,是( )。 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规范性功能 D.预测性功能 6. 孙本文认为社会的四大要素是:地理要素、生物要素、( )和心理要素。 A.经济要素

B.政治要素 C.文化要素 D.社会要素 7. 人的出身、地位或资格,一般具有继承性和不可更改性,这是指( )。 A.户籍 B.身份 C.单位 D.契约 8.岗前培训是( )的重要表现。 A.预期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再社会化 9.残疾人群体,在社会学中称之为( )。 A. 偶发聚集体 B.社会类属 C. 大众 D.公众 10.马克思主义群体动力观认为,影响群体行为的内部因素是( )。 A.组织环境 B.经济关系 C.群体利益 D.群体凝聚力 二、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35分) 1、社会学: 2、生活方式: 3、参照群体: 4、社区行动: 5、社会现代化:

(全新整理)4月浙江自考学校体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校体育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84 本试卷分A、B卷,使用2018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使用2018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若A、B两卷都做的,以B卷记分。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布的时间是( ) A.1990年 B.1998年 C.1979年 D.1993年 2.下列哪项是属学校体育最主要的本质功能?( ) A.教养功能 B.教育功能 C.美育功能 D.强身健体功能 3.研究体育教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更是组织体育教学活动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 A.体育教学任务 B.体育教学内容 C.体育教学方式 D.体育教学过程 4.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是( ) A.体育课 B.体育方针 C.体育政策 D.教学目标 5.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教学方法 B.组织措施 C.体育教材 D.教学目标 6.下列哪项是属体育教学手段运用的基本模式?( ) A.辅助式 B.传统式 C.现代式 D.讨论式 7.人体在活动中,各器官系统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等的机体能力是( ) 1

A.运动能力 B.活动能力 C.身体素质 D.运动技能 8.将重复法、持续法等各种发展体能的方法结合并加以运用的方法是( ) A.循环法 B.综合法 C.说服法 D.表扬法 9.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动作技术的方法是( ) A.自评法 B.自学法 C.完整法 D.分解法 10.个人所具有一定心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指( ) A.人性 B.个性 C.情绪 D.动机 11.对学过的教材内容进行复习、改进和巩固提高的课是指( ) A.复习课 B.专项课 C.必修课 D.选修课 12.测定与评价生理负荷的客观方法是( ) A.观察法 B.心理测定法 C.生理测定法 D.综合评价法 13.写好教案的首要问题是( ) A.确定教学时数 B.确定教学目标 C.确定教学方法 D.确定教学内容 14.根据平时考核、定期考核的结果来进行成绩评定是指( ) A.总成绩评定 B.终结考核 C.综合考核 D.阶段考核 15.特指学生在学校内从事除体育课外的锻炼是指( ) A.课外体育锻炼 B.社区体育 C.家庭体育 D.校外体育 16.适合于体弱或身体有障碍学生的锻炼内容是( ) A.达标类 B.投掷类 C.保健类 D.竞技类 2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

帕累托效率效率最大化 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否则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这就是著名的帕累托效率准则。 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 (重点) MSB是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MSC则指的是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MSB=MSC 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即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服务或劳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结论一种具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可使其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满足这样一种条件,即每一种物品和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社会总效益 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总效益(total social benefit,TSB)是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 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marginal social benefit,MSB)则是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公共财政的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外部效应的存在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政府拥有强制征税的权力税制设计的巧妙安排各种类型转移性支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维持总供求的大体制通过制度性安排,使财政发挥某种“自动”的稳定作用 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如造纸厂在生产纸张时,除了生产的纸张以外,对于河流的污染,空气的污染也是一种成本)。 只要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另一个人或另一个企业,而后者没有为此付费或者收费,外部性就会出现。 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外部效应的分类方法正的外部效应负的外部效应

行政组织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单项选择题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 D )D.正式组织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 A )A.非正式组织 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 C )C.强制性组织 4.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 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 B )B.互利性组织 5.行政组织是追求( A )A.公共利益的组织 6.( C )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C泰勒 7.1911年,泰勒发表了( B )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B《科学管理原理》 8.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B ),“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B法约尔 9.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 D )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D《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10.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 C )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C《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 11.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 A )A“成熟与不成熟理论” 12.( A )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A西蒙 13.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 B )理论B需要层次 14.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 D )理论D动态平衡组织 15.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D )D帕森特 16.( D )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D邓肯 17.( A )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A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18.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 C )C组织环境 19.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 B )B内部环境

社会学期末试卷

社会学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 )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 A.大众传播媒介 B.家庭 C.阶级 D.同辈群体 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分化最明显的社会群体是()。 A.工人 B.农民 C.知识分子 D.军人 4.由个人努力、偶然的机遇等而导致的社会流动是()。 A.自由流动 B.结构性流动 C.垂直流动 D.水平流动 5.一般由一对夫妇及其未成年子女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称为()。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主干家庭 D.普那路亚家庭 6.与一般的社会群体相比,社区首要的特点是()。 A.成员彼此交往 B.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 C.成员有共同目标 D.有共同价值观念 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是()。 A.法律控制 B.道德控制 C.习俗控制 D.宗教控制 8.社会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A. 价值标准 B.规范体系 C.物质设备 D.组织 9.非政府组织又称为()。 A.公共部门 B.第三部门 C.私人部门 D.私有部门 10.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11.我国现在和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核心社会问题是()。 A.人口与就业 B.资源与环境 C. 改革与开放 D.民族与统一 12.在社会调查中,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方法是()。 A.普遍调查 B.典型调查 C.个案调查 D. 抽样调查 13.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 ) A.规则体系、组织体系、物质设备体系 B.规则体系、概念体系、物质设备体系 C.规则、组织、设备、人群 D.概念、规则、组织、设备 14.文化传播的规律是以文化发明地为中心,按照( )的轨迹向四周扩散。 A.同心圆 B.正方形 C.长方形 D.半圆形

学校体育学试题 本科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 B C卷)《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 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A、奴隶 B、封建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 B、终身体育 C、学校体育 D、竞技体育 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A、礼、乐 B、书、数 C、诗、书 D、射、御 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 A、1950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场外性 B、竞技性 C、基础性 D、技术性 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斯宾赛 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 A、专业术语 B、口令 C、方言 D、艺术语言 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A、单一 B、多样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 A、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不能 D、有所侧重地 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 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体的内力 B、人体外力 C、支撑反作用 D、摩擦力 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正误对比示范 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 单的情况下,宜采用()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考5) 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P21) 政府失灵:是指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供给水平不能使个人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到很好的满足。具体体现在供给数量过多、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表现在:信息有限;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成本过大) 公共选择:是使用经济学的一系列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政府决策制定的过程,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的决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和改进决策结果。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是用经济学的工具揭示公共产品供应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用脚投票理论:以自由迁徙为前提,每个居民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不断迁徙,只有当其个人迁徙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一致时才会停止寻找最佳的地方政府的努力而定居下来,迁徙的根本目的是在公共产品与货币收入中进行选择。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并试图通过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集团。它与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益集团的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机构的权力,但他们通过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和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包括正的外部效性和负的外部效性。它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家预算:是指政府,也即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换言之,国家预算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收支计划的总和。它的主要功能有: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对政府规模的控制;是监督和调节国民经济、实施反周期的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关立法手段建立专门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和机会时提供基本生活上的物质帮助的形式与制度。社会保险主要由退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构成,其享受者以对社会尽义务为前提,是社会保障的主干部分。 林达尔均衡:即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主动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这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拉弗曲线:在一定限度以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的提高而增加,因为税源不会因税收的增加而等比例地减少;当税率超过了这个限度,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不但不能增加反而会下降。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P193)

行政组织学期末模拟试题与答案

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________________ A. 非正式组织 B. 企业组织 C. 行政组织 D. 正式组织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 ______________ A. 非正式组织 B. 互利性组织 C. 规范性组织 D. 正式组织 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 A. 企业组织 B. 规范性组织 C. 强制性组织 D. 功利性组织 4、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______________ 。 A. 服务性组织 B. 互利性组织 C. 文化性组织 D. 群众性组织 5、行政组织是追求______________ 。 A. 公共利益的组织 B. 利润最大化的组织 C. 公共价值的组织 D. 行政权力的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予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 。 A. 静态的组织观 B. 动态的组织观 C. 生态的组织观 D. 精神的组织观 2、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___________ 。 A. 营利组织 B. 正式组织 C. 非营利组织 D. 非正式组织 3、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运用的关系,将组织

社会学期末考试归纳概念

概念: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具体包括1.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 在表现2.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3.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 人们行为的期待4.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社会分层; 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懂得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社会制度:根据一定的俄社会价值而设置的一整套规范体系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结构和设施。 社区: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领域。 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社会问题:(狭义)专指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需要动员 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社会保障: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等通过政府授权,以现金、物质、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和生理残疾、年老体衰、意外死亡,失业、多子女负担重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旨在维持最基本的 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 辨析: 1、继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相同:都是社会化的一般过程 不同:前者是指完成初级后进行的过程。分期有:中年社会化和老年社会化 后者是指未完成基本社会化或走上社会道路的人必须重新进行的社会化进程。其特点是强制实施和需要有专门机构。 2、竞争和冲突 相同:都是社会互动的基本类型 不同:前者专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同意目标的争夺。其特点有:目标同一、目标稀缺、目的在争夺目标而不在打击对手。 后者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互相斗争、压制、破坏以致消灭对方的互动过程。 3、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 相同:都是对社会运行的分析 不同:前者是对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指由连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 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一般特征:有明确的成员关系、有持续的相互交往、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 规范、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后者是对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广义:泛指一切人类共同生活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狭义:专指相对初级群体的次级群体组织形式,也称正式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标, 将其行为彼此协调和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其特点有:具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内部有周 密的劳动分工和权力分配、醋在一个或数个权力中心、组织成员经常变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