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能教案

功和能教案
功和能教案

五、功和能

教学目标

1.加强学生对功、功率、能量等概念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使他们能够在具体问题中合理地运用上述概念分析解决问题.

2.通过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关系的复习,使学生对功和能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并能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3.加强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的认识,使他们能够运用守恒条件判断具体问题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问题.

4.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使他们逐步掌握在较复杂问题中分析题意,找出适用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功、功率、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规律及应用是本章重点.本章难点较多,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是比较突出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讲述:今天我们开始复习功和能一章,这一章内容较多,能力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同学既要注意知识内容,又要注意研究方法.板书:功和能

一、基本概念

1.功

讲述:下面我们首先复习基本概念,先来看看功的概念.

提问:大家回忆一下,功是如何定义的?

学生活动

回答:功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

W=Fscosθ

板书:W=Fscosθ

提问:公式中θ角是如何确定的?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还有哪些单位也可以表示功?它们之间又是如何换算的呢?

回答:θ角是力与物体位移的夹角

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功的单位还有电子伏、千瓦时、卡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eV=1.6×10-19J

1kWh=3.6×106J

1cal=4.2J

板书:单位:焦耳(J)

1eV=1.6×10-19J

1kWh=3.6×106J

lcal=4.2J

提问:功的概念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比如说人在推车时做了1000焦耳的功,那么这1000焦耳的功究竟是哪个力做的呢?

回答:是人的推力做的.

讲述:所以,我们在研究功的时候必须首先明确是在研究哪个力做的功,另外考虑到动能定理的应用条件,我们还应该清楚这个力是否是物体所受的合力.这是我们要对功的概念做的第一点说明.

板书:

说明:①首先明确做功的力及此力是否是合力

提问:明确了研究对象之后,我们来回忆一下: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回答: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提问:那么功的定义反映出功的本质是什么呢?或者说功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呢?回忆一下.

回答:功的本质是力在空间的积累.

讲述:所谓积累,既可以是力在位移方向的分量Fcosθ与位移s的乘积,也可以是位移在力的方向上的分量scosθ与力F的乘积.理解功的概念时,要从本质上进行理解,而不能套公式.

例如:物体在一个牵引力的作用下绕圆周运动了一圈,又回到出发点,求牵引力所做的功.

讨论,少数学生会认为功为零,多数学生会认为功不为零,但追问为什么时却很难说清楚.

讲述:如果套公式的话,由于物体运动一周的位移为零,会很容易得出牵引力做功为零的结论.但是,从牵引力作用过程中消耗了其他形式能量而转化为物体动能这一点就能看出,这当然是一个错误的结论.为什么会出错呢?请同学再讨论一下,注意牵引力的特点.

讨论,得出结论:原因在于功的定义式是对恒力而言的,而在此问题中,牵引力的方向在随时变化,是一个变力,所以不能套用公式.

讲述:此题的正确结论应从功是力在空间积累这一角度,得出牵引力所做功等于牵引力与物体所走过的圆周的乘积.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可以对功的概念再做两点说明:

板书:

②功的本质是力在空间的积累

③功的定义式对恒力才适用

提问:下面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功是矢量还是标量,功的正负又是什么含义呢?

回答:功是标量,但功有正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力和位移,力是矢量,位移也是矢量,但它们的乘积是标量,所以功是标量.由于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θ可以在0°~180°之间变化,即cosθ可以在1与-1之间变化,所以某个力所做功既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当θ角在0°~90°之间时,功为正,表示力在位移方向的分量与位移同向;当θ角在90°~180°之间时,功为负,表示力在位移方向的分量与位移反向.

讲述:根据功的本质意义,所谓正功,就是力在空间是正的积累;所谓负功,就是力在空间是负的积累.

提问:另外,我们知道研究功是离不开能量的,研究功的正负同样离不开能量,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功和能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如何用能量的变化来说明正功与负功的意义呢?

回答:功是能量改变的量度.力对物体做正功,导致物体能量增加;力对物体做负功,导致物体能量减少.

讲述:这是正功与负功的本质差别.也是我们对功的概念要进行的再两点说明.

板书:

④功是能量改变的量度

⑤功是标量,但功有正负

讲述:需要对负功再加以说明的是: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也可以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例如,物体竖直上抛时,重力对物体做了-6焦耳的功,也可以说成物体克服重力做了6焦耳的功.

提问:在实际问题中,我们还经常要涉及到合力做功的问题.大家回忆一下,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那么物体所受合力所做的功与物体所受的各个力是什么关系呢?原因又是什么呢?

回答:合力做的功等于各分力功的代数和.由于功是标量,所以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各力所做的功相加,就等于合力所做的功.

板书:

⑥合力功等于各力功的代数和

讲述:另外,因为功的决定因素之一位移与参照物有关,所以功的大小还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比如,我用力推桌子,但没有推动.以地面为参照物我没有做功,而以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我却做了功.所以一般情况下研究功,必须以地面为参考物.

板书:

⑦功与参照物有关,一般必须以地面为参照物.

讲述:下面我们来复习有关功率概念的知识.

提问:首先我们回忆一下功率的定义、单位及其物理意义.

回答: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功率的定义式为:P=W/t 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1瓦特=1焦耳/秒.功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瓦,1千瓦=1000瓦特.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讲述:由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所以功率从本质上讲,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提问:功率也可以用力和速度来表示,表达式是什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回答:P=Fvcosθ

由于W=Fscosθ,代入P=W/t得到:

P=Fscosθ/t=Fvcosθ

板书:P=W/t=Fvcosθ

单位:瓦特(W)

1kW=1000W

板书:①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即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提问:在研究功率时经常要遇到平均功率和即时功率,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呢?它们通常用什么公式来求呢?

回答:平均功率表示一段时间内某力做功的平均快慢,即时功率表示某一时刻某力做功的快慢.通常用公式P=W/t来计算平均功率,用公式P=Fvcosθ来计算即时功率,其中v为此时物体的即时速度.

板书:②平均功率与即时功率

提问:在研究某些机械的功率时还经常要遇到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输出、输入功率等概念,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呢?

回答:额定功率是某机械正常工作时的功率.每一个机械都有一个额定功率值,机械在此功率或在此功率以下工作,机械不会损坏;如果超过此功率,机械可能就要损坏.机械不一定总在额定功率下工作,这时机械的即时功率叫做机械的实际功率.机械对外做功的实际功率,称做此时机械的输出功率;外界对机械做功的实际功率,称做此时机械的输入功率.

板书:③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

讲述:下面我们来复习机械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势能又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板书:3.机械能

(1)动能

提问:我们先来回忆动能的意义及它的表达式和单位.

回答: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物体的动能用公式表示为:E k=mv2/2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与功一样,也是焦耳.

板书:E k=mv2/2

单位:焦耳

提问:动能是矢量还是标量?动能有参照物吗?动能的最小值是多少?

回答:动能是标量,没有方向.所以动能只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速率有关,而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物体的动能,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物体的动能最小为零,无负值.

板书:

说明:①动能是标量

②地面为参照物

③最小值为零,无负值

提问: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物理量,我们学习过的动量也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回答:它们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对同一个物体,它的动量增大,动能也必然增大.反之,动能增大,动量也必然增大.它们之间大小的关系为:E k=P2/2m,这是它们的联系.动量是矢量,有方向;动能是标量,没有方向.动量与速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动能与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板书:④动能与动量E k=p2/2m

讲述:刚才同学们已经基本分析出动能与动量的联系和区别,当然动能与动量的本质区别还在于守恒定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不同:动量是机械运动相互传递时表现出的一个守恒量;而动能则是当机械运动向热运动等其他形式运动转化时所表现出的一个量.这一点,同学们会随着今后的学习进一步加深领悟.

提问: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重力势能.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什么是重力势能,它的表达式是怎样的?

回答: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用公式表示:E p=mgh 板书:

(2)重力势能E p=mgh

提问:对于重力势能,我们还能够回忆起哪些内容,请同学们踊跃发言.

回答:重力势能是标量,没有方向.

重力势能有正负,重力势能为正表示物体的势能大于它的零势能面的势能,正的重力势能数值越大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重力势能为负表示物体的势能小于它在零势能面的势能,负的重力势能数值越大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小.

重力势能的大小是和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的,由于零势能面的选取是任意的,所以物体的重力势能也是相对的,故物体重力势能的绝对量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物体势能的变化量才是有意义的.

由于重力势能是因为地球与物体之间具有相互吸引力而产生的,又与物体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关,所以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所构成的系统所具有的.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物体的重力势能,实际是物体与地球所构成系统的引力势能的一种简称.

板书:

说明:①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

②重力势能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

③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所构成的系统所具有的

讲述:需要说明的是:只有类似重力这样,做功与路径无关的力,才能引入势能的概念.我们下面要复习的弹性势能也是这样.而类似摩擦力这样做功与路径有关的力,则不能引入势能.

提问:下面同学们回忆一下关于弹性势能所需要掌握的知识.

回答: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等有关.

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关系,与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关系相类似:弹力做正功,物体的弹性势能就减少;弹力做负功,或者叫外力克服弹力做功,物体的弹性势能就增加.

板书:

(3)弹性势能

讲述:对于弹性势能,我们只要定性了解就可以了,中学范围内对它的大小不做定量的讨论.

讲述:关于机械能的概念需要最后说明的是:我们学习过的分子势能、电势能等,虽然也是势能,但它们不属于机械能范畴.所以如动能与电势能相互转化的问题,不属于机械能守恒.下面,我们开始复习这一章的基本规律.

板书:

二、基本规律

1.动能定理

提问:首先我们复习动能定理.大家回忆一下动能定理的内容及表达式是怎样的,表达式中各个物理量是什么含义?

回答:动能定理的内容是: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用公式表示:

其中,W为外力所做的总功,是各个外力所做功的代数和.E k2表示物体末状态的动能,E k1表示物体初状态的动能.E k2与E k1的差△E k为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板书:W=△E k=E k2-E k1

讲述:对于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应在以下几方面引起注意:首先,动能定理是描述一个物体前后状态量之差与过程量之间关系的一个规律,它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物体,E k1E k2分别表示其初、末状态,W表示初、末状态之间的过程.

板书:

说明:①研究对象是一个物体

提问: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动能定理所反映的外力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跟牛顿定律所反映的合外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是否相同呢?

讨论并回答:动能定理反映的是外力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跟合外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有所不同: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物体的运动速度将发生变化;如果一个物体外力对它做的总功不为零,物体的动能将发生变化.表面看来两者似乎相同,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物体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如果外力对一个物体所做总功为零,物体动能保持不变,但物体的运动状态仍可能变化(运动方向可能变化).所以合外力引起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外力所做总功引起物体的动能变化,两者不能混淆.

板书:②合外力引起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外力所做总功引起物体的动能变化

提问:下面我们看看看动能定理是矢量式还是标量式呢?使用动能定理时有没有正负号问题呢?

回答:动能定理是一个标量式,应用时不用考虑方向.动能是正标量,无负值.但动能的变化量△E k可以为负,当外力功的总和W为正功时,末动能大于初动能,△E k为正;当外力功的总和为负功时,末动能小于初动能,△E k为负.板书:③是标量式,但有正负

讲述:下面我们再看看动能定理中功W,在推导动能定理时,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功,但根据前面我们对功的讨论可以知道,也为物体所受各个外力功的代数和.而且其外力既可以是有几个外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也可以是先后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如:一个物体先受到力F1的作用,F1对物体做功W1,后改用力F2作用于物体,F2对物体做功W2,则整个过程中外力对物体所做总功W=W1+W2.

板书:④W为外力功的代数和.外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是先后作用

讲述:应用动能定理时,还应注意参照物的选取.由于动能定理中的物理量功和动能的大小均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所以使用动能定理时,参照物不能变化.一般情况下,均取地面为参照物,即动能中物体的速度,各力做功中的物体位移,都是对地面而言的.

板书:⑤取地面为参照物

讲述:下面我们复习本章中另外一个重要的

规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板书:2.机械能守恒定律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条件及表达式.

回答: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用公式表示:

E1=E2

其中E1表示开始时系统的机械能,包括初状态时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动能与势能,E2表示最终时系统的机械能,包括末状态时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动能与势能.板书:E1=E2

讲述:由于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涉及开始状态和终了状态的机械能,不涉及中间运动过程的细节,因此用它来处理问题相当简便.对于机械能守恒定律,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提问: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这个研究对象是一个物体呢,还是一个系统呢?为什么?如果是系统的话,重力在这个系统中是个什么样的力?

回答: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是系统.由于机械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而凡是势能总是相互作用的物体所共有的能,所以势能是属于系统的,于是机械能也是一个系统所具有的.故而,我们所研究的机械能守恒系统包括地球,在这个系统中,重力是内力.

板书:

说明:①研究对象是系统,重力是系统内力

提问:从守恒定律的叙述中,我们已经发现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那么为什么重力和弹力做功不改变系统的机械能呢?

回答:如果只有重力做功,只能引起物体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的转化.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物体动能就增加多少;运动物体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物体的动能就减少多少.所以,包括物体与地球在内的系统的机械能不变.

如果只有物体间的弹力做功,只能引起物体的动能与物体间的弹性势能之间的转化.弹力做了多少功,弹性势能就减少多少,动能就增加多少;运动物体克服弹力做了多少功,弹性势能就增加多少,动能就减少多少.包括各物体及它们间的弹性体在内的系统的机械能不变.

讲述: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的叙述,刚才的表述只是多种表述中的一种,我们应该了解各种不同的表述方式.

板书: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讲述: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可以有两类表述,一类是从做功的特点表述,另一类是从能的转化表述,其实质是一致的.从做功的特点表述,可正面叙述为:只有系统内部的重力和弹力做功.或反面叙述为:既无外力做功又无其他内力做功.从能的转化表述,可正面叙述为:只有系统内部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的转化.或反面叙述为:既无外界能量与系统内部机械能之间的转化或转移,也没有系统内部其他能量与机械能之间的转化.

下面我们看看如何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板书:③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提问:对于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我们在高一时曾做过不少练习,通常解题要经过哪几步呢?

回答: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第一步应选定所研究的系统,第二步再判断此系统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如判断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第三步再把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动能与势能代入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进行计算.提问:怎样选定所研究的系统?

回答:选定研究系统即明确所研究的是哪些物体,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互作用,它们与外界的联系点是什么.

提问: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是怎样判断的?

回答:判断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时应根据机械能守恒条件,判断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否只有重力和弹力,如果有别的力,这个力是否做功及外界是否对系统不做功.

提问:代入各物体机械能时要注意什么?

回答:代入物体机械能时要注意应把各个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都考虑到,不能丢掉某一项,如果是一个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比如各种抛体问题,等式左右两边应各有一项动能和势能,如果是一个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如各种连接体问题,等式左右两边应各有两项动能和势能,如系统中还有弹性体,如含有弹簧,则还要考虑弹性势能.其中如果合理选取零势能面,能使若干项重力势能为零,使计算更为简化.

讲述:通过前面的复习,我们把功和能这一章的主要概念和规律简要地回忆了一遍,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常见的应用.

板书:

三、常见应用

1.汽车在恒定功率下的运动

提问:我们先来讨论汽车在恒定功率下的运动问题.一辆汽车,如果其牵引力的功率恒定,且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不变,它可能做匀变速运动吗?为什么?

回答:不可能做匀变速运动.因为当汽车速度改变后,根据公式P=Fvcoxθ

=Fv,汽车的牵引力将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 ma,汽车的加速度也将减小,所以汽车不可能做匀变速运动.

提问:那么汽车将做什么样的运动呢?你能否画出汽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图像呢?

回答:设汽车最初静止,当汽车启动时,由于汽车速度很小,故此时牵引力很大,因阻力恒定,故此时汽车的加速度也很大,随着汽车的速度逐渐增大,由于功率恒定,所以牵引力逐渐减小,汽车的加速度也逐渐减小,但汽车的速度仍

在增大,当汽车的速度增加到某一数值后,牵引力减小到与阻力一样大,汽车的加速度变为零,汽车将保持这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

板图:

讲述: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个典型例题,木块在木板上相对滑动的问题.

板书:2.木块在木板上相对滑动

板图:

讲述:问题是这样的,一质量为M的木板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另一质量为m 的木块以初速度v0在木板上滑动,木块与木板间存在大小为f的相互摩擦力,且木块在木板上滑动了一段距离s后两物体相对静止.下面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此问题中由于木块对木板有摩擦力,所以当木块在木板上滑动的过程中,木板相对地面也滑动了一段距离,设木块和木板最后共同的速度为v′,这个速度我们是可以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来的.再设木板相对地面滑动距离为s1,木块相对于地面滑行的距离为s2.

提问:s1和s2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回答:s2-s1=s即木块和木板对地面的位移之差就是相对位移.

提问:这段过程中木块动能如何变化?木板动能如何变化?它们所构成系统的动能如何变化?

回答:木块动能减少,根据动能定理有:

mv2/2-mv′2/2=fs2

木板动能增加,根据动能定理有:

Mv′2/2=fs1

上面两式相减,得:

mv2/2-mv′2/2-Mv′2/2=fs2-fs1=fs

等式左边就是系统前后动能的差,由于fs大于零,所以系统的动能减少了.讲述:由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由于系统内的摩擦力做功,使

系统机械能向内能转化,产生的内能等于系统动能的减少量且等于摩擦力乘以两物体间的相对位移.这一结论在实际应用中常可以使问题得到简化,是一个比较有用的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摩擦力乘以相对位移并不是一个功,而是一对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力做功多,则说明受力物体的位移一定大

B.力对物体不做功,则物体一定没有位移

C.力对物体做正功,力与位移方向一定相同

D.力对物体做负功,力与位移不一定方向相反

2.从同一高度以相同的初速率向不同方向抛出质量相同的几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则 [ ]

A.它们落地时的动能都相同

B.它们落地时重力的即时功率不一定相同

C.它们运动的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不一定相同

D.它们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一定相同

3.某人在高h处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v,这人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 ]

A.mgh

B.mv2/2

C.mgh+mv2/2

D.mv2/2-mgh

4.关于机械能守恒,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机械能一定守恒

B.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

C.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

D.做各种抛体运动的物体,若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一定守恒

5.按额定功率行驶的汽车,所受地面的阻力保持不变,则

[ ]

A.汽车加速行驶时,牵引力不变,速度增大

B.汽车可以做匀加速运动

C.汽车加速行驶时,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

D.汽车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合力为零

6.甲乙两个物体,甲物体动量大小比乙大,乙物体动能比甲大,那么[ ]

A.要使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停下来,应对甲施加较大的阻力

B.如果它们受到相同的阻力,到它们停下来时,乙的位移比甲大

C.甲的质量比乙大

D.甲的速度比乙大

7.质量为m的小球拴在长为L的细绳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小球通过最高点时 [ ]

A.它的最小动能为mgL/2

B.它的最小向心加速度为g

C.细绳对小球的最小拉力为零

D.小球所受重力为零

8.如图1-5-3光滑水平桌面上开一个小孔,穿一根细绳,绳一端系一个小球,另一端用力F向下拉,维持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现缓缓地增大拉力,使圆周半径逐渐减小.当拉力变为8F时,小球运动半径变为r/2,则在此过程中拉力对小球所做的功是:

[ ]

A.0 B.7Fr/2

C.4Fr D.3Fr/2

9.质量为m的物体从距地面h高处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g/3竖直下落到地面.在这个过程中 [ ]

A.物体的动能增加mgh/3

B.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mgh/3

C.物体的机械能减少2mgh/3

D.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10.被竖直上抛的物体的初速度与回到抛出点时速度大小之比为K.空气阻力在运动过程中大小不变.则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大小之比等于

[ ]

A.(K2+1)/(K2-1)

B.(K+1)/(K-1)

C.K

D.1/K

二、非选择题

11.质量为m的汽车以额定功率P行驶,它在水平公路上的最大速度为V,设它所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如果它在某时刻的即时速度为V′(V′<V),则此时汽车的加速度是______.

12.质量为M的铁球,由离泥土地面H高度处自由落下,进入地面h深度而停止,则泥土对铁球的平均阻力大小是______.

13.质量为m的长方体,长为2L,高为L,躺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在要把它竖直立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外力至少对它做功______.

14.小运动员从1.25米高处平抛一个质量为0.5千克的铅球,水平飞行了5米落地.运动员的肌肉对铅球做的功为______J;铅球下落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__J.(g取10米/秒2)

15.物体以初速度v0沿倾角为θ的斜面向上滑行,回到原出发点时的速度为v,求:

(1)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

(2)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6.一辆汽车,质量为3×103kg,它沿平直公路以额定功率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20s,汽车行驶300m,此时达到最大速度20m/s,设汽车所受阻力恒定,求:

(1)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

(2)汽车的额定功率.

17.长为L,质量为M的木板A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木板的左端放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B(图1-5-4),它们一起以某一速度与墙发生无能量损失的碰撞后(碰撞时间极短),物体B恰能滑到木板的右端,并与木板一起运动,求:物体B离墙的最短距离.

参考答案

1.D 2.ABCD 3.D 4.D 5.CD

6.ABC 7.ABC 8.D 9.AC 10.A 11.P(V-V′)/(mVV′)

大学物理功和能

第四章 功和能 P88-92习题:3、4、5、12、13、14、19、23、27、30、36、 一. 选择题: 3.如图4-18所示,一质点在如图所示的坐标平面内作圆周运动,有一力 0()+F =F i j x y 作用在质点上.在该质点从坐标原点运动到(0,2R )位置过程中, 力F 对它所作的功为( )。 (A)2 0R F .(B)2 02R F . (C) 2 03R F . (D) 2 04R F . [] 4.如图4-19所示,,木块m 沿固定的光滑斜面下滑,当下降h 高度时,重力作功的瞬时功率是( )。 (A)21)2(gh mg .(B)1)2(cos gh mg θ. (C)1()2 1/2mgsin θgh (D) (2)1/2 mgsin θgh [] 5.质量为m =0.5 kg 的质点,在Oxy 坐标平面内运动,其运动方程为x =5t ,y =0.5t 2(SI ),从t =2 s 到t =4 s 这段时间内,外力对质点作的功为( )。 (A) 1.5 J . (B) 3 J . (C) 4.5 J . (D) -1.5 J . [] 二. 填空题: 12 .已知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一质量为m 的火箭从地面上升到距地面高度为2R 处.在此过程中,地球引力对火箭作的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质点在力F =(4+5x )i (SI)的作用下沿x 轴作直线运动,在从x =0移动到x =10 m 的过程中,力F 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 图4-18 习题4-3图

14.二质点的质量各为m 1,m 2.当它们之间的距离由a 缩短到b 时,它们之间万有引力所做的功为___. 19.如图4-24所示,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另一端连一质量 为m 的物体,物体在坐标原点O 时弹簧长度为原长.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为μ.若物体在不变的外力F 作用下向右移动,则物体到达最远位置时系统的弹性势能E P =_____. 23.如图4-27所示,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物.当弹簧伸长 重物在O 处达到平衡,现取重物在O 系统的重力势能为_____;系统的弹性势能为;系统的总势能为.(答案用k 和x 0 三. 计算题: 27.如图4-28所示,质量m 为 0.1 kg 的木块,在一个水平面上和一个劲度系数k 为20 N/m 的轻弹簧碰撞,木块将弹簧由原长压缩了x = 0.4 m .假设木块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k 为0.25, 问在将要发生碰撞时木块的速率v 为多少? 30.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个粒子,最初处在静止状态,并且彼此相距无穷远.以后,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它 图4-28 习题4-27图

功与能之间的关系

功与能之间的关系 一、选择题 1.关于功和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能是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 B.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C.功是在物体状态发生变化过程中的过程量,能是由物体状态决定的状态量 D.功和能的单位相同,它们的意义也完全相同 2.如果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如果重力对物体做正功,则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B.如果重力对物体做负功,则物体的动能增大 C.如果重力对物体做正功,则物体的动能减少 D.如果重力对物体做负功,则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3.一质量为1.0kg 的滑块,以4m /s 的初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刻起一向右水平力作用于滑块,经过一段时问,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向右,大小为4m /s ,则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所做的功为( ) A.0 B.8J C.16J D.32J 4.在地面15m 高处,某人将一质量为4kg 的物体以5m /s 的速度抛出,人对物体做的功是( ) A.20J B.50J C.588J D.638J 5.两个材料相同的物体,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以相同的初动能在同一水平面上滑 动,最后都静止,它们滑行的距离是( ) A.乙大 B.甲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6.两辆汽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行驶,它们的质量之比为m 1:m 2=1:2,速度之比为v 1:v 2=2:1当汽车急刹车后,甲、乙两辆汽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 1和s 2,两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不计空气阻力,则( ) A.s 1:s 2=1:2 B.s 1:s 2=1:1 C.s 1:s 2=2:1 D.s 1:s2=4:1 7.如图所示,物体自倾角为θ、长为L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到 斜面底端时与固定挡板发生碰撞,设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碰后物体又沿 斜面上升,若到最后停止时,物体总共滑过的路程为s ,则物体与斜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 ( ) A .s θL sin B. θs L sin C . s θL tan D . θ s L tan 8.速度为v 的子弹,恰可穿透一块固定着的木板,如果子弹的速度为2v ,子弹穿透木板时阻力视为不变,则可穿透同样的木板( ) A.1块 B.2块 C.3块 D.4块 9.质量为m 的物体从地面上方H 高处无初速释放,落在地面后出现一个深 度为h 的坑,如图所示,对此过程的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重力对物体做功为mgH B.重力对物体做功为mg(H+h) C.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零 D.地面对物体的平均阻力为mg(H+h)/h 10.如图,一小物块初速v 1,开始由A 点沿水平面滑至B 点 时速度为v 2,若该物块仍以速度v 1从A 点沿两斜面滑动至B 点时速度为v 2’,已知斜面和水平面与物块的动摩擦因数相

广东罗岗中学物理复习功和能教案

课题:功和能类型:复习课 目的要求:准确掌握功、功率、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头,准确理解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能熟练掌 握它们的运用方法。强化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方法训练和能力培养 S? 韦」 [第1课功 一、功的概念 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定义):力和力的作用点通过位移的乘积.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3、公式:W= FSC0S a (a为F与S的夹角). 说明:01)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位移是指力的作用点通过位移 (2)要分清谁做功,对谁做功”。即: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 [(3)力和位移都是矢量:两种思路: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位移。如:位移:沿力方向分解,与力垂直方向分解。 (4)功是标量,没有方向,但功有正、负值。 其正负表示力在做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正功表示动力做功(此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推动作用),负功表示阻力做功, 功的正负表示还表示能的转移方向. (5)功大小只与F、S、a这三个量有关?与物体是否还受其他力、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其他因素无关, 也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与物体的运动形式(无论是匀速或变速)无关,也与物体同时受到的其他力无关. 提到做功:一定要明确?力对?物体在?个过程中做功,正还是负,数值是多少。做功后能量如何转化。...... ⑹讨论: 「①当a =00时,W = FS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力对物体做正功 J②当O W a v 90°时,W > 0,力对物体做正功; ③当a =90°时,W = 0,力对物体不做功; ④当90°

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

机械能考点例析 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和守恒的规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最基本的客观规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中。本章的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的功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全,频率高,题型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用能量观点解题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途径之一。考题的内容经常与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动量守恒定律、电磁学等方面知识综合,物理过程复杂,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这部分知识能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实际、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因此,每年高考的压轴题,高难度的综合题经常涉及本章知识。例如:2001年的全国卷第22题、2001年上海卷第23题、2002年全国理综第30题、2003年全国理综第34题、2004年上海卷第21题、2004年物理广西卷第17题、2004年理综福建卷第25题等。同学平时要加强综合题的练习,学会将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子过程,分析每一个过程的始末运动状态量及物理过程中力、加速度、速度、能量和动量的变化,对于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要建立相关物理模型,灵活运用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及能量转化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夯实基础知识 1.深刻理解功的概念 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它和位移相对应(也和时间相对应)。计算功的方法有两种: ⑴按照定义求功。即:W=Fscos θ。 在高中阶段,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恒力做功。当20πθ<≤时F 做正功,当2π θ=时F 不做功,当πθπ ≤<2时F 做负功。 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成是:功等于恒力和沿该恒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⑵用动能定理W=ΔE k 或功能关系求功。当F 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往往考虑用这种方法求功。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如果知道某一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数值,那么也就知道了该过程中对应的功的数值。 (3).会判断正功、负功或不做功。判断方法有:○ 1用力和位移的夹角α判断;○2用力和速度的夹角θ判断定;○ 3用动能变化判断. (4)了解常见力做功的特点: 重力做功和路径无关,只与物体始末位置的高度差h 有关:W=mgh ,当末位置低于初位置时,W >0,即重力做正功;反之则重力做负功。 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当某物体在一固定平面上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与路程的乘积。 在弹性范围内,弹簧做功与始末状态弹簧的形变量有关系。 (5)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 1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总功可能为正、可能为负、也可能为零;○2一对互为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总功可能为零(静 摩擦力)、可能为负(滑动摩擦力),但不可能为正。 2.深刻理解功率的概念 (1)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式:t W P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

中学生教案模板三篇

中学生交通安全教案模板三篇 篇一:交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授课时间:20XX年10月15日下午第四节班会课 班级:八年级(6)班 活动形式:安全讲授、图片展示、知识竞答 出席人员:八年级(6)班全体学生、班主任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掌握有关的交通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2、认知走路,骑自行车,乘车安全知识,并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3、为加强对学生法制与交通安全的教育与管理,使学生增加法制观念,做到这法、知法、守未能确保身心健康,平安完成学业。 4、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各种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知道

有关交通常识,懂得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让学生了解交通事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文明交通、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 【教学难点】:1、加强交通法规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 2、组织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增强遵守交规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1、准备交通事故宣传片相关图片。 2、搜集文明交通小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文明交通的重要性。 1、教师导言:随着科技的逐步发展,交通运输日益发达,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日趋多元化。然而,现代交通的发达在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便利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交通安全问题。 我们常常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许多有关报道,正是因为忽视交通安全,才酿成了这一个个悲剧。要知道,“车祸猛于虎”啊!据统计,近10年来,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始终是位于世界第一位的,全国平均每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0万起,死亡10万余人,并且死亡人数呈递增趋势。仅今年8月份,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9321起,造成5379人死亡、23058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达0.8亿元,

2019-2020年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8 鲁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8 鲁科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能量的定义,知道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能量; 2、知道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是因为物体具有能量; 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知道转化中总能量守恒。 (二)能力目标 1、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解决有关能量的问题; 2、知道功和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功和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学会从功能角度去探索自然规律。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功和能的关系; 2、知道能量的转化用做功来量度。 三、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问题中如何得到能量的转化情况,并用做功来定量地反映这种转化。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举例法 五、教学用具投影仪、CAI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初中我们学过能量守恒定律,同学们回忆一下该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新课教学 1、能的概念 (1)、用多媒体展示下列物理情景,把四幅图对比在同一幅画面上。 ①流动的河水冲走小石块; ②飞行的子弹穿过木板; ③自由下落的重物在地上砸了一个坑; ④压缩的弹簧把物体弹出去。 (2)、分析概括图片中流动的河水、飞行的子弹、下落的重物、压缩的弹簧都各自对物体做了功。 (3)、总结: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这个物体具有能。(板书) (4)、同学们结合生活,举些物体具有能量的例子。 张紧的弓能够做功,所以它具有能; 电动机通电后能够做功,它具有能。 打夯机能做功,它具有能; 流动的空气能做功,它具有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和能示例优质教案

功和能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总结。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明确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它处理有关问题。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认识功和能的关系,为学生今后能够运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热学、电学知识,为学生更好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掌握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和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2.本节教学实质是渗透功能原理的观点,在教学中不必出现功能原理的名称。功能原理内容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必须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认识,从笼统、肤浅地了解深入到十分明确认识“某种形式能的变化,用什么力做功去量度”。 3.对功、能概念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是本节、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不断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认识。 三、教具 投影仪、投影片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结合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各是什么? 评价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如果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和哪些力做功有关呢?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呢?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要求学生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 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大量现象表明,许多物体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例如从车站开出的车辆、起飞或降落的飞机、打入木块的子弹等等。 分析上述物体机械能不守恒的原因;从车站开出的车辆机械能增加,是由于牵引力(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对车辆做正功;射入木块后子弹的机械能减少,是由于阻力对子弹做负功。 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做功和物体机械能变化有什么关系,是本节要研究的中心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 提出问题:下面我们根据已掌握的动能定理和有关机械能的知识,分析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 1.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问题:质量m的小滑块受平行斜面向上拉力F作用,沿斜面从高度上升到高度处,其速度由增大到,如图所示,分析此过程中滑块机械能的变化与各力做功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动能定理进一步分析、探讨小滑块机械能变化与做功的关系。归纳学生分 析,明确: 选取斜面底端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根据动能定理,有

功和能教学设计

功和能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在能量相互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确定。 2.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能量的转化过程。 3.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为后面定量地描述动能和势能及机械能做好准备 二、重点难点: 1.理解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本节的重点。 2.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本节的难点。 3.能源问题是本节课对学生的一个能力培养点。 三、教学方法: 演示、讲授、讨论、练习。 四、教具: 滚摆、皮球、重物、弹簧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关于能的初步知识,请说出学过哪几种形式的能? (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 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由什么量来量度呢? 板书课题:第三节功和能 (二)进行新课 提问: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物体能够做功的例子。 (1)流动的河水能够推动水轮机做功,说明流动的河水能够做功。 (2)人们在打桩时,先把重锤高高举起,重锤落下就把木桩打入地里,说明被举高的重锤能够做功。 (3)风吹着帆船航行,流动的空气能够对帆船做功。 (4)运动着的钢球打在木块上,能把木块推走,运动的钢球能够做功。 (5)射箭运动员把弓拉弯,放手后被拉弯的弓能把箭射出去,说明拉弯的弓能够做功。 (引导学生分析物体能够做功的共同点就是都有做功的本领-----能) 1.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提问:我们知道,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守恒,那么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讨论: (1)只有重力做功时,重力势能和动能发生相互转化。 演示:把一个滚摆悬挂在框架上,用手捻动滚摆使悬线缠在轴上,滚摆升高到最高点,放开手,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它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分析说明:滚摆升高到最高点,放开手,在下落过程中,滚摆的动能增加,同时滚摆的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对滚摆做了功.重力对滚摆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同理,在上升过程中,滚摆克服重力做功,滚摆的重力势能就增加,滚摆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 小结:物体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2)只有弹力做功时,弹性势能和动能发生相互转化. [演示]拿一根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另一端上放一小球并压缩.待静止后放手,小球将被弹出去.观察小球离开弹簧前弹簧的形变及小球的运动情况,并思考弹性势能和动能的变化. 分析说明:被压缩的弹簧放开时把小球弹出去,小球的动能增加,同时弹簧的势能减少.弹簧对小球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小结:物体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3)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 [实例]列车在机车的牵引下加速运动. 分析说明:列车在机车的牵引下加速运动,列车的机械能增加,同时机车的热机消耗了内能.牵引力对列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小结: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4)机械能与化学能的转化. [实例]用手抛出一个皮球. 分析说明:你用手抛出一个皮球,对皮球做功的时候,皮球获得动能,同时贮存在你体内的化学能减少,你抛球时做的功越多,皮球获得的动能就越多,你体内的化学能减少的也就越多.实际上,皮球获得的动能是由体内减少的那部分化学能转化来的,而且你做了多少功,就表示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皮球的机械能. 小结: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实例]起重机提升重物。

正确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正确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王军礼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信系09级物理教育班甘肃陇南742500) 摘要:功和能的关系是物理量之间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本文通过阐述功和能两个物理量的区别和联系,纠正了人们通常对功和能的一种不科学的表述和认识,从而加深对功能关系的正确理解。 关键词:做功;能量;功能关系 1.功和能的概念 1.1什么是功 在普通物理学中,功的概念最初是在力学中引入的。如果一个物体受到某一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就要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速度就会发生变化,而物体的速度一旦发生变化就必然会在该速度变化的方向上引起位移。 如果物体在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作用下沿某一路径L从一处移到另一处,其动能的增量等于与位移矢量的标积沿运动轨迹的积分线。把这个积分定义为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该物体所做的功,表达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从表达式中可以看到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做的功W的大小由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位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大小决定,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得夹角θ决定了W的正负,这说明功是一个标量。 此外,除了普通的机械力所做的功外,还有广义功的概念。广义功虽然范围很广,但在所有做功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表观特点,就是有一定有宏观位移产生,或者可以归结为宏观位移的作用。例如,被推动的活塞所发生的是一段宏观位移,而电场、磁场的变化则可以归结为电荷的宏观位移的作用。机械功就是用力和宏观位移的标积来计算。所以,效仿机械功,广义功的广义元功可以用广义力和广义元位移的乘积来表示。 1.2什么是能 能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能量,是一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理、化学概念,但是我们又很难用一句话给出严格的定义。好的定义不容易提出,好的定义同时也是好的描述就更难。 在很多基础科学书中,我们常常看到把能定义为“做功的能力,”这样的定义都是描述性的,是很不确切的。在普通物理学的力学部分,先是从确定和定义

第二节 功和能

第二节功和能 美文悟语主题导读 随着动力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形成了“功”和“能”的概念.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将力与路程的乘积称为“矩”;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德国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数学家)把与重量和高度的乘积等值 的运动作为基本量来考察运动的量度—“活力”(1696年指出是“活力”的量度). [精读探究·纵横拓展] 1、功的原理:读教材P9第一、二段 ○理要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进一步可表述为:使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思重点:“不省功”是功的原理的核心。“不省功”有两层含义:其一是等于(理想机械);其二是大于,既费功(对非理想机械)。费功是指使用机械,人们所做的功要大于不使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多做的那一部分功,就是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力所做的功。它对完成工作任务没有意义,所以我们把它叫做无用功或额外功。 ○辨疑点:“使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这一表述更具有普遍性。“动力所做的功”和“使用机械,人们所做的功”相当;“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包括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即包括克服有用阻力所做的功(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及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所做的功。 ○悟方法:对功的原理的正确理解,使我们认识到使用机械可省力或省距离而不可能省功的道理。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读教材P10第四段 ○理要点: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能量转化的过程伴随着力做功;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进行了转化。 ○思重点:对功能关系的理解,要掌握两层含义:一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能量转化的过程就是做功的过程;二是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也就是说可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反之,亦可用能量转化的多少来计算做功的多少。 ○悟方法:功和能的概念不同,功是过程量,能量是状态量,虽然二者有联系而且单位相同,但有本质的区别。

优秀教案模板

Unit 4 American Dream By 魏华 Objectives: 1.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Tony Trivisonno realized his American Dream through his own efforts) and structure of the text (one part telling the story of Tony’s life and the other giving the author’s comments on it); 2.Learn to describe a person by his/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together with supporting details which demonstrate the features; 3.Grasp the key language points and grammatical structures in the text; 4.Conduct a ser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activities centered upon the theme of the unit. Focuses: 1.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and structure of the text; 2.Learn to describe a person by his/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3.Grasp the key language points and grammatical structures in the text Outline: Pre-reading activities 1.Asks several 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o check if they have listened to the taped interview with Dr. Hertz. (5 mins) 2.Ss do Cloze B in after-text exercises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merican Dream; when they finish T and Ss will discuss what they have filled in those blanks. (15 mins) 3.Based on the above two activities, T asks Ss’ opinion on the essence of the American Dream. (10 mins) 4.T sums up the things mentioned above and leads in to the text. (5 mins) While-reading activities: 1.Story narrated according to time sequence. (15 mins) 2.T explains the language points and gives Ss practice. (2 periods) Post-reading activities 1.Ss read Writing Strategy and instructions for Theme-related Language Learning Tasks. (15 mins) 2. T guides Ss through several after-text exercises. (20 mins) 3. Theme-related Language Learning Tasks (1 period)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

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动能和势能 【课题】动能和势能 【重点和难点分析】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建立.重力势能概念建立:由于实际看到的下落物体做功都表现为有速度的物体的做功,所以在建立重力势能概念时,要强化能够做功的物体就有能量.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由于能量和做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

优秀教案模板(完整版)

课题名称:物质的分类(1) 基本说明 1、教学时间: 45 分钟 2、授课人数: 60 人 3、课时: 1 课时 4、课型:新授课 5、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 3 班 6、课题出处:人教版普通高中第二章第一节 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 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 元素族奠定基础,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新概念——胶体。 设计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 21 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 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 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散系及其分类。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摩擦力做功与能量转化问题 精品

专题 摩擦力做功与能量转化问题 【学习目标】 1.理解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2.理解摩擦生热及其计算。 【知识解读】 1.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如图5-15-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 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未动,则桌面对A 向左的静摩擦力不做功,因为桌面在静摩擦力的方向上没有位移。如图5-15-2,A 和B 叠放在一起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在拉力F 的作用下,A 和B 一起向右加速运动,则B 对A 的静摩擦力做正功,A 对B 的静摩擦力做负功。可见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是: (1)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2)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 (3)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静摩擦力起着传递机械能的作用),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2.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如图5-15-3,物块A 在水平桌面上,在外力F 的作用下向右运动,桌面对A 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做负功,A 对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不做功。 如图5-15-4,上表面不光滑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小铁块以速度 v 从木板的左端滑上木板,当铁块和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相对地面滑动的距离为s ,小铁 块相对木板滑动的距离为d ,滑动摩擦力对铁块所做的功为:W 铁=-f(s+d)―――① 根据动能定理,铁块动能的变化量为: k w =f s+d E ?铁铁=-()―――② ②式表明,铁块从开始滑动到相对木板静止的过程中,其动能减少。那么,铁块减少的动能转化为什么能量了呢? 以木板为研究对象,滑动摩擦力对木板所做的功为:w fs 板=――――――③ 根据动能定理,木板动能的变化量为:k E w fs ?板板==――④ 5-15-1 图 5152 图- -5153 图-- 5154 图--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

功和能 教学目标 1.加强学生对功、功率、能量等概念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使他们能够在具体问题中合理地运用上述概念分析解决问题. 2.通过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关系的复习,使学生对功和能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并能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3.加强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的认识,使他们能够运用守恒条件判断具体问题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问题. 4.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使他们逐步掌握在较复杂问题中分析题意,找出适用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功、功率、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规律及应用是本章重点.本章难点较多,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是比较突出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讲述:今天我们开始复习功和能一章,这一章内容较多,能力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同学既要注意知识内容,又要注意研究方法.板书:功和能 一、基本概念 1.功 讲述:下面我们首先复习基本概念,先来看看功的概念. 提问:大家回忆一下,功是如何定义的? 学生活动 回答:功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

W=Fscosθ 板书:W=Fscosθ 提问:公式中θ角是如何确定的?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还有哪些单位也可以表示功?它们之间又是如何换算的呢? 回答:θ角是力与物体位移的夹角 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功的单位还有电子伏、千瓦时、卡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eV=1.6×10-19J 1kWh=3.6×106J 1cal=4.2J 板书:单位:焦耳(J) 1eV=1.6×10-19J 1kWh=3.6×106J lcal=4.2J 提问:功的概念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比如说人在推车时做了1000焦耳的功,那么这1000焦耳的功究竟是哪个力做的呢? 回答:是人的推力做的. 讲述:所以,我们在研究功的时候必须首先明确是在研究哪个力做的功,另外考虑到动能定理的应用条件,我们还应该清楚这个力是否是物体所受的合力.这是我们要对功的概念做的第一点说明. 板书: 说明:①首先明确做功的力及此力是否是合力 提问:明确了研究对象之后,我们来回忆一下: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回答: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提问:那么功的定义反映出功的本质是什么呢?或者说功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呢?回忆一下.

初中教案模板3篇

初中教案模板3篇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plan template

初中教案模板3篇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初中教案例文 2、篇章2:初中教案模板 3、篇章3:初中教案范文 篇章1:初中教案例文 教学内容:《唱脸谱》 课题概述:《唱脸谱》是人民音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音 乐教材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

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美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教学内容: 1、歌曲《唱脸谱》。 2、戏曲行当、脸谱。 教学要求: 1、学唱《唱脸谱》通过与一般歌曲的风格特点比较,了解京剧花脸唱腔和唱法的特点。 2、结合《唱脸谱》的演唱,使学生了解有关戏曲行当、脸谱知识。 教学目标: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7、3功和能 精品

7、3 功和能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能量的定义,知道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能量. 2.知道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是因为物体具有能量. 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知道转化中总能量守恒.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功和能的关系.2.知道能量的转化用做功来量度. 三、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问题中如何得到能量的具体转化情况,并用做功来定量地反映这种转化.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举例法 五、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初中我们学过能量守恒定律,同学们回忆一下该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初中我们已初步学会功和能的有关知识,对功和能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并能定性地分析某些物理现象,本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能的基本知识以及功和能的关系. 新课教学 (一)能的概念 1.用多媒体展示下列物理情景,并把四幅图对比在同一画面上 ①流动的河水冲走小石块.②飞行的子弹穿过木板. ③自由下落的重物在地上砸了一个坑.④压缩的弹簧把物体弹出去. 2.分析概括图片中流动的河水、飞行的子弹、下落的重物、压缩的弹簧都各自对物体做了功. 3.总结: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这个物体具有能.(板书) 4.同学们结合生活,举些物体具有能量的例子. 张紧的弓能够做功,所以它具有能.电动机通电后能够做功,它具有能. 打夯机能做功,它具有能.流动的空气能做功,它具有能. 5.结合学生所举的例子总结: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例如:有形变的弹簧 具有弹性势能,流动的空气具有动能等. 6.①演示:把弹簧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挂一物体,用力向下拉物体,使弹簧伸长后释放,物体将向上运动. ②分析:拉下物体,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 松手释放后,弹簧缩短,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具有了动能,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即把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③总结: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守恒. 7.展示几种现象,让学生分析能量的转化情况. ①水冲击水轮发电机发电.机械能→电能 ②太阳出来,照耀森林.太阳能→生物能 ③傍晚,电灯亮了.电能→光能(内能) 过渡引言:上边我们分析了几个能量转化过程,并且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与之紧密相关的是做功.那么:功和能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二)功和能的关系 1.展示下边几个过程 ①人拉重物在光滑水平面上由静止而运动. ②在水力发电厂中,水流冲击水轮机,带动水轮机转动. ③火车在铁路上前进.

动能、势能、功和能量的变化关系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

1 22 122212221212k k E E mv mv a v v ma Fs W -=-=-== 12k k E E W -= 即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动能定理的表述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这里的合外力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包括重力)。表达式为 W=△E k 动能定理也可以表述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实际应用时,后一种表述比较好操作。不必求合力,特别是在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受力有变化的情况下,只要把各个力在各个阶段所做的功都按照代数和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总功。 3.重力势能 (l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2)重力势能的表述式 mgh E p =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高度的乘积,重力势能是标量,也是状态量,其单位为J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重力做功只跟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而与运动的路径无关. 21p p G E E W -= 当物体下落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p E 减少,减少的值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当物体上升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E 增加,增加的值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物体下落 210p p G E E W >> 物体上升 210 p p G E E W << (4)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定了参考平面,物体重力势能才有确定值.(通常以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选择无关. 4. 弹性势能 (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外做功,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弹性势能. (2)弹性势能与形变大小有关 巩固练习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