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练习(精选15道)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练习(精选15道)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是格林兄弟。(______)

2.“知有儿童挑促织”是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中的诗句。(______)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中,胡萝卜先生用胡子帮助了别人。

(______)

4.“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终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______)

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是宋朝诗人叶绍翁写的。(______)

2.从“绸、线、绵、纱”等字我知道了带“纟”的字大都跟织物有关。

(______)

3.吆喝是一种电视广告,也是一种语言艺术。(______)

4.课文《万年牢》主要讲了父亲的吆喝吸引了许多买糖葫芦的客人。

(______)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剃头大师”指“我”,突出了“我”的技艺高超,手艺胜过老剃头师傅。(________)

2.《肥皂泡》一文中,作者冰心运用了丰富的想象,把轻清脆丽的肥皂泡的美丽去处写得很丰富。(________)

3.《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现代诗,用溪边、江上、林中三个画面写出了孩子们童年的快乐。(________)

4.《我不能失信》中宋庆龄为了去伯伯家玩,没有去教小珍叠花篮,体现了她是一个守信用的好孩子。(________)

四、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京剧脸谱中,黑脸代表正直,红脸代表忠勇。(________)

2.“停车坐爱枫林晚”中“坐”的意思是“因为”。(________)

3.三毛趟水过河摔倒在河里,是打鱼的白胡子老爷爷救了他。(________)4.下雨天,三毛送小弟弟上学路上跌倒了,衣服全湿了。太阳出来了,他们脱下衣服拧干,搭在竹竿上晾晒。他们光着屁股躲在一座旧仓库里。

(________)

5.阿根饿极了抢火烧吃,结果被抓送给了巡警,巡警把他抓走了。

(_____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1.海底蕴藏的资源包括煤、铁和天然气。(________)

2.五百米以下的深海里,没有一点儿亮光。(________)

3.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几十米深。(________)

4.地球上最长的生物是海藻。(________)

5.海底的植物都是绿色的。(________)

六、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说明文,让我们懂得了牛有四个胃。

(________)

2.《一块奶酪》体现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守纪律的美好品质。

(_______)

3.“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这是一个拟人句。(_______)4.《去年的树》中春天又来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到了好朋友大树。

(______)

5.在童话的世界里,植物、动物不但有生命,而且和人一样有情感。

(_____)

6.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的。(______)

七、我当“小法官”(正确打“√”错误打“×”)

1.“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加横线的字读 qiè。(________)

2.小鸟和大树是一对好朋友。(________)

3.小鸟每年都要到南方过冬是因为南方的冬天好玩。(________)

4.“落”有三个音“ luò”“ là”“ lào ”。(_______)

5.“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这是一个拟人句。(_______)

八、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守株待兔》故事的结果是宋人守在树下,因此捡到了许多兔子。

(________)

2.《陶罐和铁罐》故事中铁罐傲慢,但最终却随着时间而消失,没有任何价值。(________)

3.《鹿角和鹿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懂得发现事物的长处。(________)

4.《池子与河流》中池子至今长流不断,河流却一年一年淤塞。

(________)

九、判断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画“√”,不是的画“×”1.像花瓣一般的雪、像羽毛一般的雪在空中飞舞。(________)

2.甜甜的话特别多,叽叽喳喳就像小麻雀一样。(________)

3.她长得真像妈妈。(________)

4.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________)5.他好像睡熟了。(________)

十、判断加点字读音是否正确,全对的打“√”,有错的打“×”。

1.绒.(róng)球石径.(jnìg) 皮靴.(xuē) (________)2.缤.(bīng)纷大坝.(bà) 戒.(jiè)尺(________)

3.饥饿.(è) 发怒.(nù) 练.(niàn)习(________)

4.吞咽.(yè)宣.(xuān)布跺.(duò)脚(________)

十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有乐于助人的品质。(_______)

2.老屋总也倒不了是因为它很坚固。(_______)

3.胡萝卜先生因为有浓密的胡子,所以感到很自豪。(_______)

4.根据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就可以知道他的胡子有多长。(_______)5.不会叫的狗一开始并不认为“不会叫”是一种很大的缺陷。(_______)6.狐狸刚开始把狗的叫声当成了是公鸡在叫。(_______)

十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夫妻俩给孩子起名为“枣核”,是因为孩子生下来后只有枣核那么大。(________)

2.虽然个子矮,枣核很多事情都能做。(________)

3.枣核钻进驴耳朵里,偷走了县衙里的牛和驴。(________)

4.县官让衙役狠狠地打枣核,最终反倒被衙役打掉了牙。(________)

十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挨.挨挤挤、露.出、了.不起、仿佛.”这些词语中的带点字都是多音字。

(______)

2.“花瓣儿.、花骨朵儿.、好一会儿.、女儿.”这四个词语中“儿”的发音相同。

(______)

3.“莲蓬.、衣裳.、燕子.、鸳鸯.”这些词语中的加点字都是轻音。(______)4.“一进.门、一阵.清香、一池.荷花、一幅.”中带点的字都是量词。

(______)

十四、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女娲补天》是一篇历史故事。(______)

2.普罗米修斯最后被火神解救,重获了自由。(______)

3.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______)

4.《女娲补天》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甘于奉献的品质。(______)

十五、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一句是比喻句。(_____)

2.法布尔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_____)3.《花钟》这篇课文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原因,是和温度、湿度、光照和昆虫的活动有关。(_____)

4.《蜜蜂》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方式写了法布尔所做的一个实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_____)

5.北京人把尖头绿蚂蚱叫作“挂大扁儿”。(_____)

答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语文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15道)

语文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15道) 一、我是小法官。(在正确说法的后面打“√”) 1.诗中“长河”指的是很长的河流。( ) 2.《嫦娥》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 ) 3.《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 4.“乞巧”是指每年的阳历七月七日,又叫“七夕”。( ) 5.“乞巧”是少女们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 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英子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所以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______) 2.刚调来的老师是想鼓励英子,所以故意让英子上台讲故事。(______)3.自从上台发言以后,英子变得自信了。(______) 4.英子的同学都是善良、有爱心的孩子。(______) 三、判断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1.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_______)2.它们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脚。(_______)3.那些蜜蜂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_______)4.大家都说我长得很像姑姑。(_______) 四、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横画多的字,横画要写得整齐一致才好看,不然就乱了。(________)2.“植”右边的“直”中的三个短横靠右不靠左,这样写才美观。 (________) 3.“集”字下面的“木”的横画要左右伸展,这样使整个字匀称一些。 (________) 4.“最”字下面的“耳”与单独写“耳”字是一样的。(_____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只要文中的动物会说话,就属于童话(_______) 2.童话既引人入胜,又给人有益的启示。(_______) 3.《那一定会很好》告诉我们要过舒服的日子。(_______) 4.《在牛肚子里旅行》告诉我们要珍惜友情,团结互助。(_______) 六、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太慢,要快。 (______) 2.方帽子戴着不舒服,孩子们才想出很多不同形状的帽子。(______)3.《方帽子店》告诉我们事物不能一成不变。(______) 4.“漏”是很厉害的怪物,把老虎和贼都吓跑了。(______) 5.枣核是一个聪明、能干、勇敢的孩子。(______) 七、判断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画“√”,不是的画“×”1.像花瓣一般的雪、像羽毛一般的雪在空中飞舞。(________) 2.甜甜的话特别多,叽叽喳喳就像小麻雀一样。(________) 3.她长得真像妈妈。(________) 4.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________)5.他好像睡熟了。(________) 八、判断下列各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肃”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肀(___)或丨。(___) 2.“审”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sh。(___) 3.“半晌”的意思是: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15道)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15道) 一、根据课文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看到的春天的景色。(______)2.燕子的羽毛是黑色的,它的尾巴像剪刀。(______) 3.《荷花》中,作者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荷花。(______)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描写的是端午节,在那一天人们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______) 5.我国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______)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蒲”和“漂”的部首都是“氵”。(______) 2.“亲”可以组词:母亲、亲近、亲自。(______) 3.“翠”的第一笔和第四笔都是“”。(______) 4.“盛”是多音字,在“盛开”中读shènɡ,在“盛饭”中读chénɡ。 (______)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司马光》一文中“水迸”是说缸砸破后水涌出来了。(____) 2.《灰雀》的故事里,列宁并不知道灰雀是怎么不见的。(____) 3.白求恩是一位加拿大共产党员,来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____) 4.默读时用手指着读,是提高速度的好方法。(____) 5.所有目字旁的字,都表示“看”的意思。(____) 四、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______)2.《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______) 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是老子说的。(______)

4.《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安徒生。(______) 5.王昌龄的《采莲曲》中有这样一句:“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______) 五、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元日》一诗描绘出一幅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______)2.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扫墓、踏青的习俗。(_______) 3.清明时节,诗人触景伤怀,所以借酒浇愁。(_______)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山东省。(_______) 5.本课所选入的三首古诗《元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中都是关于传统节日的。(________) 六、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足跌没水中”中的“没”应读méi。(______) 2.“众皆弃去”中的“皆”是“全,都”的意思。(______) 3.“群儿戏于庭”中“群儿”的意思是儿子们。(______) 七、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为“√”,错误的为“×”) 1.《爱丽丝漫游奇境》是卡洛尔在泰晤士河边讲给他朋友女儿爱丽丝.利迪亚的童话故事。(______) 2.艺术团的女孩叫鲁智胜“吹牛专业户”。(______) 3.《小鹿斑比》是一部主题强调爱与和平的作品。(______) 4.克雷洛夫寓言包含很多古希腊的民间故事,就像一个奇妙的动物王国。(______) 5.明希豪森的座右铭是:勇往直前,游侠四方,寻觅和传播真善美。 (______) 八、判断,在是比喻句的句子后面画“√”,不是的画“×”。

2021年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15道)

2021年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15道) 一、回忆学过的课文内容,想想下列的说法对吗? 1.古诗《示儿》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陆游。(_______)2.女主人叫乞丐搬砖,是捉弄人。(_______)3.宋庆龄奶奶一生都很讲信用。(_______)4.骆驼走路的时候,如果两个脚趾分开,就会陷到松软的沙子里。 (_______) 5.雪猴是边防军人的好朋友。(_______) 二、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花钟》这篇课文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原因,是和温度、湿度、光照和昆虫的活动有关。(____) 2.植物开花的时间只与温度、湿度和光照有密切的关系。(____) 3.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它便开花了。(____) 4.《蜜蜂》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方式写了法布尔所做的一个实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____) 5.“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靠的是记忆力。(____) 6.法布尔做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____) 三、判断下列各句是不是比喻句,是比喻句的画“√”,不是的画“×”。 1.太阳不慌不忙地把头从云里探出来。(_____) 2.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_____) 3.她长得像她的妈妈。(_____) 4.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_____)

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1.《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湖”指的是鄱阳湖。(______) 2.《望洞庭》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______)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种停顿是正确的。 (______) 4.《望天门山》描写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______) 五、我是小判官。 1.我知道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段的第一句写了四个民族的学生一起上学的情景。(______) 2.我知道《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课上认真读书和课下尽情玩耍的场景。(______) 3.读完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我知道这是一所美丽、团结、和睦的学校。(______) 4.《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的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在于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在同一所学校共同学习。(______) 六、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介绍的是一所美丽、团结、和睦的民族学校。(_____) 2.《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_____) 3.泰戈尔是英国诗人,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_____) 4.《不懂就要问》讲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不懂就问这件事。 (_____) 5.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暑假生活”时要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 (_____)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练习(精选15道)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练习(精选15道)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是格林兄弟。(______) 2.“知有儿童挑促织”是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中的诗句。(______)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中,胡萝卜先生用胡子帮助了别人。 (______) 4.“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终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______) 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是宋朝诗人叶绍翁写的。(______) 2.从“绸、线、绵、纱”等字我知道了带“纟”的字大都跟织物有关。 (______) 3.吆喝是一种电视广告,也是一种语言艺术。(______) 4.课文《万年牢》主要讲了父亲的吆喝吸引了许多买糖葫芦的客人。 (______)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剃头大师”指“我”,突出了“我”的技艺高超,手艺胜过老剃头师傅。(________) 2.《肥皂泡》一文中,作者冰心运用了丰富的想象,把轻清脆丽的肥皂泡的美丽去处写得很丰富。(________) 3.《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现代诗,用溪边、江上、林中三个画面写出了孩子们童年的快乐。(________) 4.《我不能失信》中宋庆龄为了去伯伯家玩,没有去教小珍叠花篮,体现了她是一个守信用的好孩子。(________) 四、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京剧脸谱中,黑脸代表正直,红脸代表忠勇。(________) 2.“停车坐爱枫林晚”中“坐”的意思是“因为”。(________) 3.三毛趟水过河摔倒在河里,是打鱼的白胡子老爷爷救了他。(________)4.下雨天,三毛送小弟弟上学路上跌倒了,衣服全湿了。太阳出来了,他们脱下衣服拧干,搭在竹竿上晾晒。他们光着屁股躲在一座旧仓库里。 (________) 5.阿根饿极了抢火烧吃,结果被抓送给了巡警,巡警把他抓走了。 (_____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1.海底蕴藏的资源包括煤、铁和天然气。(________) 2.五百米以下的深海里,没有一点儿亮光。(________) 3.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几十米深。(________) 4.地球上最长的生物是海藻。(________) 5.海底的植物都是绿色的。(________) 六、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说明文,让我们懂得了牛有四个胃。 (________) 2.《一块奶酪》体现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守纪律的美好品质。 (_______) 3.“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这是一个拟人句。(_______)4.《去年的树》中春天又来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到了好朋友大树。 (______) 5.在童话的世界里,植物、动物不但有生命,而且和人一样有情感。 (_____) 6.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的。(______) 七、我当“小法官”(正确打“√”错误打“×”)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15道)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15道)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最早的文字是用刀刻在竹片和木片上的。(________) 2.“学富五车”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学问高。(________) 3.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________) 4.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________) 5.造纸术发明后,一直到现在,纸的价钱越来越便宜了。(________) 二、根据对语句的理解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这多像两只棕红色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1.这里把人走路的样子比作两只蹦跳着、歌唱着的小鸟。(________)2.这句话表现了行走在这样的水泥道上的快乐心情。(________) 3.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________) 4.写水泥道和落叶的语句写出了静态的画面,而这句话写出了动态的画面。(________) 三、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晨”字上边是扁“日”,下边不要少写一横。(____) 2.“装”字上半部分右边是“土”。(____) 3.“荒”字中间部分是“亡”,不要多写一点。(____) 4.“舞”字共有十五画,第十三笔是点。(____) 5.“扬”字右面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要写得左窄右宽。(____) 四、我会判断。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 1.几个干部模样的人早已在门口等着。(______) 2.人人都有一双眼,星星一样亮晶晶。(______) 3.他一边走着,一边像思考着问题。(______) 4.在这广大的世界上,孩子们像鲜花一样漂亮。(______)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专项练习(15道)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专项练习(15道) 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去年的树》一文总共写了五次对话。(______) 2.《那一定会很好》中写了一粒种子长成了大树,之后变成了手推车,接着变成了椅子,最后变成了木地板的经历。(______) 3.学了《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我知道了牛肚子里有四个胃。 (______) 4.《一块奶酪》中的蚂蚁队长最终偷偷吃掉了掉在地上的奶酪渣。(______) 二、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冷”和“怜”的部首相同。(______) 2.“斧”是上下结构,部首是“父”。(______) 3.“几”是多音字,在“几乎”这个词中读jī。(______) 4.“齿”的读音是cǐ,音序是C。(______)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贼”字共十画,第六画是斜钩。(______) 2.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就能按顺序复述故事,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_____) 3.《漏》中的“漏”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怪物。(______) 4.复述故事不是背诵文章,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______)四、读《大青树下的小学》,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课文第1自然段的第1句话写了四个民族的学生一起上学的情景。 (_____) 2.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可爱的学校。(_____)

3.课文第3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课上认真读书和课下尽情玩耍的场景。 (_____) 五、了解民族小学的特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不同民族的学生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这说明民族的团结。(______)2.不同民族的学生,文化传统不同,在不同的教室里学习,学习内容也不一样。(______) 3.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学校,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是和谐而快乐的。(______) 4.在民族小学里,学生是不能穿民族服装的,只能穿统一式样的校服。 (______) 六、下面的句子说得对,就()里打“√”;不对,就打“×”。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选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______) 2.《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叶绍翁。(______) 3.听说合唱比赛得了第一名,大家可开心了!(______) 4.“大雨滂沱、倾盆大雨、和风细雨、见风是雨”这几个四字词语,都是描写下雨的情景的。(______) 七、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夜书所见》中的“书”是“写”的意思。(____) 2.“热”“烈”这两个字的偏旁都是“灬”,表示跟水有关系。(____)3.“奏”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大”部,再查4画。(____) 4.“观众们继续走进体育馆,陆续看乒乓球比赛。”这句话没有语病。 (___)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练习(精选15道)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练习(精选15道) 一、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胖、转、单、落、炮、宿”都是多音字。(______) 2.“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节日按时间先后排列是正确的。(_____) 3.“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指“死去的人”。(______) 4.《拇指姑娘》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______) 5.“王剑用自己的脚挡住了对方踢来的球”缩句后为“脚挡住了球”。 (______) 二、下列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1.《搭船的鸟》中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灵性,描绘了鸟与人在自然中和谐的画面。(________) 2.“一本正经”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形容很规矩,很庄重。(________)3.“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句中的“并”字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________) 4.《金色的草地》主要描写了“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种蒲公英。(________) 三、我会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掩耳盗铃》中的盗铃人很聪明。(______) 2.《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______) 3.《掩耳盗铃》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______) 4.《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认真地考察人,使不学无术的骗子无法混下去。(_______) 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挤眉弄眼”四个成语有相同的特点。(______)

2.理解词语的写法只有查字典一种。(______) 3.阅读时,一边读一边预测,可以享受到阅读的乐趣。预测要有一定的依据,要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___) 4.茶几被妈妈擦得干干净净的,弟弟几下子就弄得乱七八糟的。(______)5.“光/持石/击瓮/破之。”这句话的停顿是正确的。(______) 五、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阅读童话时,我们只有发挥想象才能真正领略童话的魅力。(____)2.“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要用害怕慌乱的语气读。(____) 3.《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共擦燃了五次火柴。(____) 4.《那一定会很好》中的种子的经历是:种子→大树→椅子→手推车→木地板。(____) 5.《一块奶酪》中的蚂蚁队长吃掉了奶酪,值得我们尊敬。(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古诗三首》中这三首古诗都抒发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____) 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金色巴掌”指的是枫树叶。(____)3.《秋天的雨》中,“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这句话是全文的总起句。(____) 4.《听听,秋的声音》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____) 七、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这是个设问句。(_______)2.海底世界是宁静的,黑暗的,还有许多动物在活动。(_______) 3.《火烧云》主要突出了火烧云颜色多样、形态千变万化的特点。 (_______)

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练习(精选15道)

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练习(精选15道) 一、判断下面各题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把水喝干”“干净”“干活”中三个“干”的读音不一样。(______)2.“家家乞巧望秋月”中的“望”指盼望。(______) 3.“有钱人花点钱就过去了。”和“奶奶带着一副老花镜。”这两句话中“花”字的意思是一样的。(______) 4.“传说”的近义词是“据说”,“惟妙惟肖”的近义词是“栩栩如生”。(______) 5.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追日都是神话故事。(______) 6.“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他。”和“今天好像比昨天冷。”这两句话都不是比喻句。(______)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向别人请教时,应该用上“麻烦、请、谢谢、可以吗”等词语。 (____) 2.丑小鸭、稻草人、坚定的锡兵都是《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人物。 (____) 3.叶圣陶在《自报家门》中用简洁朴实的语言,描写了路上的场景。 (_____) 4.从动作、神态描写中,我体会到“青头”是一只沉着冷静的小蟋蟀。 (____) 5.形声字“螃蟹、蝌蚪”中的部首“虫”表示这些字与昆虫有关。 (_____) 三、在下面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句子后面括号里打“√”,不是比喻句的打“×”。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_____)

2.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_____) 3.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_____) 4.秋天到了,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_____) 5.鹅毛一般的雪花,纷纷扬扬从空中飘落下来。(_____) 四、判断下列各句是否是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1.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___) 2.我和爸爸似乎是一个模子打造出来的。(___) 3.那孩子白嫩嫩的小腿如同秋藕一般。(___) 4.往远处看,山山相连,一望无际,映山红到处燃烧着红色的火焰。(___)5.她总是那么热情而周到,似乎远不知道疲惫。(___) 6.秋风吹落了泛黄的树叶。(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指的是水泥路上印好的图案。(_______)2.“水泥道上的金色巴掌”其实是法国梧桐树的落叶。(_______) 3.本文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1.小真的长头发能做很多事,可以钓鱼、套牛……这一切都是想象出来的。(______) 2.“我”变成了一棵树,只有妈妈不知道。(______) 3.铅笔有好多梦想。它的梦想都是根据它长长的身体想象出来的。(______)4.像尾巴这样反着想,就能有一只猫,也是合乎情理的,真有意思。 (______) 七、正确打“√”,错误打“×”。

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15道)

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15道) 一、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赠刘景文》是刘景文写给苏轼的诗。(_______) 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金色巴掌”是指枫叶。(______) 3.《去年的树》中,那个唱歌的鸟儿很守信用,怀念逝去的朋友。(______)4.《不会叫的狗》是一篇童话。(______) 5.《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不懂就问老师,用不着自己思考。(______) 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小燕子的翅膀像剪刀一样轻快有力。(________) 2.小燕子在波光汹涌的湖面上飞翔,非常惊险。(________) 3.二三月的春日是微风吹拂,杨柳依依,草青花红,非常美丽。(________)4.小燕子休憩于纤细的电线上,悠闲自在展现了一幅有趣的图画。 (________) 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是格林兄弟。(______) 2.“知有儿童挑促织”是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中的诗句。(______)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中,胡萝卜先生用胡子帮助了别人。 (______) 4.“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终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秋天的雨》全文以秋雨为线索,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色彩缤纷、喜乐丰收、动物可爱的秋天图。(________)

2.《掌声》一课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_______)3.《灰雀》一课中,列宁没有找到灰雀是因为灰雀被冻死了。(________)4.《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作者通过写“窗外十分安静”来体现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________) 五、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我爱故乡的杨梅》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_______) 2.句子“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是拟人句。(________) 3.课文在写杨梅的时候抓住了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来写的。(_______)4.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和《我爱杨梅》的意思相同。(_______) 六、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司马光》一文中“水迸”是说缸砸破后水涌出来了。(____) 2.《灰雀》的故事里,列宁并不知道灰雀是怎么不见的。(____) 3.白求恩是一位加拿大共产党员,来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____) 4.默读时用手指着读,是提高速度的好方法。(____) 5.所有目字旁的字,都表示“看”的意思。(____) 七、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美丽的鹿角无关紧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______) 2.寓言故事能让我们想到许多人和事。(______) 3.《克雷洛夫寓言》是德国杰出的寓言家克雷洛夫的作品集。(______)4.《守株待兔》告诉我们:做事可以不靠自己的努力,可以心存侥幸。 (______) 5.陶罐和铁罐最后都找不到了。(______) 八、我很喜欢背诵古诗,我能给下列诗句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海内存知己,天涯共此时。(_________)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练习(15道精编)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练习(15道精编) 一、阅读课文,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1.“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________) 2.赵州桥位于河南省,设计师是隋朝的石匠李春。(________) 3.赵州桥具有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________)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诵、残、凑、馋”都是平舌音的字。(______) 2.“厚”的部首是“子”,“印”的第二笔是“”。(______) 3.“准备、勾住、增送、喊叫”书写都正确。(______) 4.“假、答、稍”都是多音字。(______) 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____) 2.《花的学校》的作者是中国的泰戈尔。(____) 3.“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____) 4.《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启发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去问。(____)5.在和同学交流“我的暑假生活”时,可以借助图片或实物讲。(____) 四、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1.“我”叫小女儿去放蜜蜂,“我”在窝旁等着。(________) 2.到第二天为止,二十只蜜蜂都飞回来了。(________) 3.“那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是一个比喻句。(_______) 4.起风时蜜蜂飞得很低,大概是为了减少阻力。(________)

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专项训练(15道)

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专项训练(15道) 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蜜蜂》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____)2.《花钟》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有所发现。 (____) 3.蜜蜂能辨认方向,靠的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_____)4.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都是一样的。(_____) 二、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落”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氵”,再查9画。(________)2.“处理、处方、到处”中的“处”字都是一样的读音。(________)3.因为小蜘蛛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所以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没倒下去。(________) 4.《去年的树》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承诺、珍惜友情的道理。 (________) 5.泰戈尔是享誉世界的中国诗人、哲学家。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等五十多部诗集。(________) 三、我当“小法官”。(正确打“√”错误打“×”) 1.面对奶酪的诱惑,队长和小蚂蚁都战胜了自己。(______) 2.小蚂蚁一开始运粮食来劲是因为队长也遵守纪律,后来劲头更足是因为被队长爱护幼小的蚂蚁的行为感动。(_____) 3.大家在集体生活中,一定要遵守纪律,班长可以例外。(_____) 四、我会判断。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 1.几个干部模样的人早已在门口等着。(______) 2.人人都有一双眼,星星一样亮晶晶。(______) 3.他一边走着,一边像思考着问题。(______)

4.在这广大的世界上,孩子们像鲜花一样漂亮。(______) 五、在拟人句后面画“√”,不是的画“×”。 1.纺织娘的演奏有起有伏。(________) 2.天空好像洗过一样,风儿吹来,挺凉爽的。(________) 3.妈妈今天好像生病了,下班回家就回屋休息了。(________) 4.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________) 六、判断下列修辞手法的正误。(对的画“√”,不对的画“×”) 1.秋天到了银杏叶变黄了,就像一把把小扇子。这句话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________) 2.叶子耷拉着脑袋,就像正在哭泣的小人儿。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________) 3.春天,花儿都开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话中不止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________) 4.他像睡着了一样,一动也不动。这句话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________) 七、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司马光》这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和小伙伴们一起把落水的孩子救出来的故事。(____) 2.默读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也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否则会影响阅读速度。(_____) 3.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向别人请教,不清楚的地方不要追问。 (_____) 4.《灰雀》中,男孩抓走了灰雀,最后又把灰雀放回来了,他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_____) 八、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021年语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基础练习(15道)

2021年语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基础练习(15道) 一、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说明文,让我们懂得了牛有四个胃。 (________) 2.《一块奶酪》体现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守纪律的美好品质。 (_______) 3.“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这是一个拟人句。(_______)4.《去年的树》中春天又来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到了好朋友大树。 (______) 5.在童话的世界里,植物、动物不但有生命,而且和人一样有情感。 (_____) 6.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的。(______) 二、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打“√”错误的打“×”。 1.植物的开花时间只与光照有关。(______) 2.《蜜蜂》的作者法布尔是英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______) 3.虾是一种卵生动物。(______) 4.关键语句都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不需要再做其他工作。(______) 三、我会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掩耳盗铃》中的盗铃人很聪明。(______) 2.《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______) 3.《掩耳盗铃》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______) 4.《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认真地考察人,使不学无术的骗子无法混下去。(_______) 四、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比喻句的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不是的后面打“×”。 1.李小龙好像在做梦。(_______) 2.昙花白得像玉,像通草,像天上的云。(_______) 3.浪花不时地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_______) 4.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_______) 五、下列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1.《搭船的鸟》中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灵性,描绘了鸟与人在自然中和谐的画面。(________) 2.“一本正经”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形容很规矩,很庄重。(________)3.“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句中的“并”字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________) 4.《金色的草地》主要描写了“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种蒲公英。(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________) 2.《方帽子店》一文告诉我们要懂得变通,与时俱进。(________)3.《漏》一文中,“漏”是一只可怕、厉害的怪物。(________)4.方帽子之所以被淘汰,是因为方帽子奇怪又不舒服。(________)5.《枣核》一文中,枣核是一个勤快聪明、勇敢机智的孩子。(________) 七、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介绍的是一所美丽、团结、和睦的民族学校。(_____) 2.《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_____) 3.泰戈尔是英国诗人,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_____) 4.《不懂就要问》讲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不懂就问这件事。 (_____)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专项练习(15道)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专项练习(15道) 一、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1.“我”叫小女儿去放蜜蜂,“我”在窝旁等着。(________) 2.到第二天为止,二十只蜜蜂都飞回来了。(________) 3.“那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是一个比喻句。(_______) 4.起风时蜜蜂飞得很低,大概是为了减少阻力。(________)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诵、残、凑、馋”都是平舌音的字。(______) 2.“厚”的部首是“子”,“印”的第二笔是“”。(______) 3.“准备、勾住、增送、喊叫”书写都正确。(______) 4.“假、答、稍”都是多音字。(______) 三、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横画多的字,横画要写得整齐一致才好看,不然就乱了。(________)2.“植”右边的“直”中的三个短横靠右不靠左,这样写才美观。 (________) 3.“集”字下面的“木”的横画要左右伸展,这样使整个字匀称一些。 (________) 4.“最”字下面的“耳”与单独写“耳”字是一样的。(________)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状”的声母是zh和“肠”的声母是ch。(_______) 2.“铃”和“零”的读音不同。(_______) 3.“乘”是一个多音字,在“乘车”中读“chéng”。(_______) 4.“浩瀚”的近义词是“浩大”。(_______)

五、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冷”和“怜”的部首相同。(______) 2.“斧”是上下结构,部首是“父”。(______) 3.“几”是多音字,在“几乎”这个词中读jī。(______) 4.“齿”的读音是cǐ,音序是C。(______) 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小女孩生活在富裕的家庭中。(____) 2.“几乎”和“几个”中的“几”字都读“jī”。(____) 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中“金色巴掌”是指银杏树叶。(____)4.《掌声》一文中,同学们一共给英子鼓了两次掌。(____) 5.“荒”字一共有十画,第六笔是点。(____) 6.“外祖母要和我们一起到北京去吗?”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____) 7.“辞”和“迟”的声母都是“ch”。(____) 8.写日记,第一行先写日期、星期以及天气情况,正文开头空两格。(____)七、下列每组中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画“√”,有误的画“×”。 1.荡漾(yàng)褐色(hè)步骤(zhòu)(_______) 2.湛蓝(zàn)裸露(guǒ)叼走(diāo)(_______) 3.半晌(xiǎng)穿梭(suō)防御(yù)(_______) 4.安慰(wèi)窟窿(long)苇秆(gǎn)(_______) 八、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1.《花的学校》的作者泰戈尔是法国诗人、哲学家,享誉世界的作家。 (_____) 2.《去年的树》一课中,小鸟最后找到了树。(_____) 3.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天山林的景象。(_____)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训练(15道)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训练(15道) 一、读课文《鹿角和鹿腿》,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鹿觉得自己身上最好看的部位是腿。(________)2.鹿觉得自己的腿太细了,配不上美丽的角。(________)3.鹿被凶猛的老虎追。(________)4.最终,是美丽的角救了鹿的命。(________)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不同的情况下,优点也可能变成缺点。(________)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三衢道中》的作者是唐代的曾几。(______) 2.《燕子》一文主要描写了燕子小巧灵活、伶俐可爱的特点。(______)3.“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______) 4.“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写出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______) 三、根据《我们奇妙的世界》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课文按先总写,再分写,最后再总写的结构方式行文,这种结构叫总-分-总。(________) 2.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写的。 (________) 3.本文描写天空这一部分时,分别描写了日出、云彩、雨点、雨后、落日和群星等景象。 (________) 4.课文主要描写看天空和看大地两方面的内容,告诉我们世界上存在的奇妙事

物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去寻找。 (________) 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_______)2.《秋天的雨》全文以秋雨为线索,为我们勾勒出一个色彩缤纷、喜乐丰收、动物可爱的秋天图。(_______) 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表现了作者对水泥道的喜爱之情。(_______)4.《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作者以散文的形式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_______) 五、读课文,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是篇童话,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____) 2.全文一共有三次对话,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____) 3.“鸟”和“鸟儿”意思一样,但表达的感情不一样。(____) 4.这篇课文还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____) 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复眼就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________) 2.蜻蜓、苍蝇、蚊子都有复眼。(________) 3.瓢虫都是益虫。(________) 4.独角仙在昆虫里力气是最大的。(________) 5.“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衫——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这句话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________) 七、根据课外阅读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专项训练(15道)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专项训练(15道) 一、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橙”字的第七笔是捺,“印”的第二笔是竖提。(________)2.“靴”“鞋”“鞭”都是革字旁,三个字最初的意思都和皮革有关。 (________) 3.“知有儿童挑促织”中“挑促织”是“逗蟋蟀”的意思。(________)4.“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中“五彩缤纷”一词联系上下文和想象画面,可以解释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__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周俊当上大队长后,就处心积虑地想把工作搞好。”这句话没有语病。(______) 2.“人人都知道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行为。”这个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是“并非人人都不知道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行为。”(______) 3.他的鼻子长得像他爸爸,挺挺地,看着很精神。这句话不是比喻句。 (______) 4.文学史上有名的“三曹”指的是曹操、曹丕和曹植。(______) 5.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王维则被称为“诗魔”。(______) 三、正确打“√”,错误打“×”。 1.童话故事中经常采用拟人、想象的写作方法。(______) 2.我们平时在学习中要像急性子顾客那样,学习的效率才会高。(______)3.《方帽子店》告诉我们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懂得与时俱进。(______)4.《枣核》是神话故事。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为表现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及对理想的追求所虚构出来的故事。(______) 四、判断下面说法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湖”指的是鄱阳湖。(______)

2021年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练习(精选15道)

2021年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练习(精选15道) 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文中的顾客是因为没有衣服穿,所以才着急让裁缝抓紧时间赶制衣裳。(________) 2.顾客想做一件棉袄,由于性子急,一而再再而三让裁缝改变衣裳的样式。(________) 3.裁缝最后给顾客做了一件最漂亮的春装,顾客很满意。(________) 4.文中顾客和裁缝的性子正好相反。(________) 二、是比喻句的画“√”,不是比喻句的画“×”。 1.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 2.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 3.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 4.桂林的山真险哪,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 三、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________) 2.《方帽子店》一文告诉我们要懂得变通,与时俱进。(________)3.《漏》一文中,“漏”是一只可怕、厉害的怪物。(________)4.方帽子之所以被淘汰,是因为方帽子奇怪又不舒服。(________)5.《枣核》一文中,枣核是一个勤快聪明、勇敢机智的孩子。(________) 四、在比喻句的后面画“√”,在拟人句的后面画“×”。 1.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2.他一试,啊,不得了,文字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3.一位植物学家曾有一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

4.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五、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______) 2.《我家的小狗》中的“王子”会数数,说明它的智商跟人一样,没有差别。(______) 3.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______) 4.《我爱故乡的杨梅》告诉我们,作者爱的是杨梅,并不是故乡。(______)六、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带刺的朋友”指的是小刺猬。(__________) 2.《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介绍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__________) 3.鸟最快活的时刻,就是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不容易被猎人打中。 (__________) 4.《采莲曲》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昌龄。(__________) 七、了解民族小学的特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不同民族的学生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这说明民族的团结。(______)2.不同民族的学生,文化传统不同,在不同的教室里学习,学习内容也不一样。(______) 3.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学校,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是和谐而快乐的。(______) 4.在民族小学里,学生是不能穿民族服装的,只能穿统一式样的校服。 (______) 八、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______)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