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实验

传感器实验
传感器实验

传感器实验

实验十四差动变压器性能

一、实验目的:

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及原理,通过实验验证差动变压器的基本特性。二、实

验原理:

差动变压器由衔铁、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线圈骨架等组成。初级线圈做为差动变压器激励用,相当于变压器的原边,次级线圈由两个结构尺寸和参数相同的线圈反相串接而成,相当于变压器的副边。差动变压器是开磁路,工作是建立在互感基础上的。其原理及输出特性见图(9)

图(9)

三、实验所需部件:

差动变压器、音频振荡器、测微头、示波器。四、实验步骤:

1.按图(10)接线,差动变压器初级线圈必须从音频振荡器LV 端功率输出,双线示波器第一通道灵敏度500mv/格,第二通道10mv /格。

2.音频振荡器输出频率5KHZ ,输出值V P -P 2V 。

3.用手提压变压器磁芯,观察示波器第二通道波形是否能过零翻转,如不能则改变

两个次级线圈的串接端。

示波器

图(10)

4.旋动测微头,带动差动变压器衔铁在线圈中移动,从示波器中读出次级输出电压V P -P 值,读数过程中应注意初、次级波形的相位关系。

5.仔细调节测微头使次级线圈的输出波形至不能再小,这就是零点残余电压。可以

看出它与输入电压的相位差约为π/2,是基频分量。

6.根据表格所列结果,画出Vop-p -X 曲线,指出线性工作范围。

五、注意事项:

示波器第二通道为悬浮工作状态。

实验二十激励频率对电感传感器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说明在不同的激励频率影响下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的不同特性。二、实验所需部件:

图(15)

三、实验步骤:

1.按图(15)接线,音频振荡器置5KHZ ,幅值居中,差动放大器增益适度。 2.装上测微头,调整衔铁处于线圈中间位置,调节电桥使系统输出为最小。 3.旋动测微头,

移动衔铁,每隔1mm 从示波器读出V P-P 值,填入表格

4.改变音频振荡器频率,并重新调好零位,重复2-3步骤,将结果填入下表。

5.根据所测数据在同一坐标上做出V -X 曲线,计算灵敏度,并做出灵敏度与频率

的关系曲线。

由此可以看出,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的灵敏度与频率特性密切相关,在某一个特定

频率时,传感器最为灵敏,在其两边,灵敏度都有所下降,故测试系统中应选用这个激励

频率。

实验二十一热电式传感器――热电偶

一、实验目的:

观察了解热电偶的结构,熟悉热电偶的工作特性,学会查阅热电偶分度表。二、实

验原理:

热电偶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热电效应,当其热端和冷端的温度不同时,即产生热电动势。通过测量此电动势即可知道两端温差。如固定某一端温度(一般固定冷端为室温或0℃),则另一端的温度就可知,从而实现温度的测量。CSY 系列实验仪中热电偶为铜一康铜(T

分度)和镍铬-镍硅(K 分度)。三、实验所需部件:

热电偶、加热器、差动放大器、电压表、温度计(自备)四、实验步骤:

1.打开电源,差动放大器增益放100倍,调节调零电位器,使差放输出为零。

2.差动放大器双端输入接入热电偶,打开加热开关,迅速将差动放大器输出调零。

3.随加热器温度上升,观察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的变化,待加热温度不再上升时(达到相对的热稳定状态),记录电压表读数。

4.本仪器上热电偶是由两支铜-康铜热电偶串接而成,(CSY 10B 型实验仪为一支K 分度热电偶),热电偶的冷端温度为室温,放大器的增益为100倍,计算热电势时均应考

虑进去。用温度计读出热电偶参考端所处的室温t 1。 E (t , to) = E (t , t 1) + E (t 1 , to)实际电动势测量所得电势温度修止电动势

式中E 为热电偶的电动势,t 为热电偶热端温度,to 为热电偶参考端温度为0℃,t 1为热电偶参考端所处的温度。查阅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求出加热端温度t 。

5.CSY 10B 型实验仪的K 分度热电偶如插入数字式温度表端口,则直接显示℃温度值。

五、注意事项:

因为仪器中差动放大器放大倍数≈100倍,所以用差动放大器放大后的热电势并非十

分精确,因此查表所得到的热端温度也为近似值。 K 分度热电偶

铜―康热电偶分度(自由端温度0℃)

7

实验二十四光纤位移传感器――位移测量

一、实验原理: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6)所示,光纤采用Y 型结构,两束多模光纤一端合并组成光纤探头,在传感系统中,一支为接收光纤,另一支为光源光纤,光纤只

起传输信号的作用。当光发射器发生的红外光,经光源光纤照射至反射体,被反射的光经

接收光纤至光电转换器,光电元件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其输出的光强决定于

反射体距光纤探头的距离,通过对光强的检测而得到位置量。

输出电压(V )

位移 mm

二、实验所需部件:

光纤、光电转换器、光电变换器、低频振荡器、示波器、电压表、支架、反射片、测

微头。三、实验步骤:

1.观察光纤结构:本仪器中光纤探头为半圆型结构,由数百根光导纤维组成,一半

为光源光纤,一半为接收光纤。

2.将原装在电涡流线圈支架上的电涡流线圈取下,装上光纤探头,探头对准镀铬反

射片(即电涡流片)。

3.振动台上装上测微头,开启电源,光电变换器Vo 端接电压表。旋动测微头,带动振动平台,使光纤探头端面紧贴反射镜面(必要时可稍许调整探头角度),此时Vo 输出

为最小。然后旋动测微头,使反射镜面离开探头,每隔0.25mm 取一Vo 电压值填入下表,作出V -X 曲线。

接收光纤

X

图(16)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原理图及输出特性曲线

得出输出电压特性曲线如图(16)所示,分前坡和后坡,通常测量是采用线性较好的前坡。

4.振动实验:将测微头移开,振动台处于自由状态,根据V -X 曲线选取前坡中点

位置装好光纤探头。将低频振荡器输出接“激振I ”,调节激振频率和幅度,使振动台保持适当幅度的振动(以不碰到光纤探头为宜)。用示波器观察Vo 端电压波形。并用电压

/频率表2K 档读出振动频率。四、注意事项:

1.光电变换器工作时Vo 最大输出电压以2V 左右为好,如增益过高可能导致F O 端无法读取频率值,可通过调节增益电位器控制。

1.实验时请保持反射镜片的洁净与光纤端面的垂直度。 3.工作时光纤端面不宜长

时间直照强光,以免内部电路受损。 4.注意背景光对实验的影响, 光纤勿成锐角曲折。

5.每台仪器的光电转换器都是与仪器单独调配的,请勿互换使用,光电转换器应与

仪器编号配对,以保证仪器正常使用。

实验二十七霍尔式传感器的直流激励特性

一、实验目的:

了解霍尔式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学会用霍尔传感器做静态位移测试。

二、实验原理:

霍尔式传感器是由两个环形磁钢组成的梯度磁场和位于梯度磁场中的霍尔元件组成。

当霍尔元件通以恒定电流时,霍尔元件就有电势输出。霍尔元件在梯度磁场中上、下移动时,输出的霍尔电势V 取决于其在磁场中的位移量X ,所以测得霍尔电势的大小便可获

知霍尔元件的静位移。三、实验所需部件:

直流稳压电源、电桥、霍尔传感器、差动放大器、电压表、测微头。

W D 图(17)

四、实验步骤:

1.按图(17)接线,装上测微头,调节振动圆盘上、下位置,使霍尔元件位于梯度

磁场中间位置。差动放大器增益适度。开启电源,调节电桥W D ,使差放输出为零。上、下移动振动台,使差放正负电压输出对称。

2.上、下移动测微头各3.5mm ,每变化0.5mm 读取相应的电压值。并记入下表,作

出V -X 曲线,求出灵敏度及线性。

五、注意事项:

直流激励电压须严格限定在2V ,绝对不能任意加大,以免损坏霍尔元件。

实验三十八电容式传感器特性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二、实验原理

电容式传感器有多种形式,本仪器中是差动平行变面积式。传感器由两组定片和一组

动片组成。当安装于振动台上的动片上、下改变位置,与两组静片之间的重叠面积发生变化,极间电容也发生相应变化,成为差动电容。如将上层定片与动片形成的电容定为C X1,下层定片与动片形成的电容定为C X2,当将C X1和C X2接入双T 型桥路作为相邻两臂时,桥路的输出电压与电容量的变化有关,即与振动台的位移有关。三、实验所需部件

电容传感器、电容变换器、差动放大器、低通滤波器、低频振荡器、测微头。

图(21)

四、实验步骤

1.按图(21)接线,电容变换器和差动放大器的增益适度。

2.装上测微头,带动振动台位移,使电容动片位于两静片中,此时差动放大器输出

应为零。

3.以此为起点,向上和向下位移电容动片,每次0.5mm ,直至动片与一组静片全部

重合为止。记录数据,并作出V —X 曲线,求得灵敏度。

C 电容变换器低通差放电压表

4.低频振荡器输出接“激振I ”端,移开测微头,适当调节频率和振幅,使差放输

出波形较大但不失真,用示波器观察波形。五、注意事项

1.电容动片与两定片之间的片间距离须相等,必要时可稍做调整。位移和振动时均

不可有擦片现象,否则会造成输出信号突变。

2.如果差动放大器输出端用示波器观察到波形中有杂波,请将电容变换器增益进一步减小。

3. 由于悬臂梁弹性恢复的滞后,进行反相采集时测微仪虽然回到起始位置,但系统输出电压可能并不回到零,此时可反向位移悬臂梁使输出电压过零后再回起始位置,待系统输出为零后进行反方向的采集。

传感器实验报告.doc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 1、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单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2、实验方法在CSY-998传感器实验仪上验证应变片单臂单桥的工作原理 3、实验仪器CSY-998传感器实验仪 4、实验操作方法 所需单元及部件: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双孔悬臂梁称重传感器、砝码、一片应变片、F/V表、主、副电源。 旋钮初始位置:直流稳压电源打倒±2V档,F/V表打到2V档,差动放大增益最大。 实验步骤: (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 (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地短接。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F/V表的输入插口Vi 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 (3)根据图1接线R1、R2、R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R4为应变片;将稳压电源的切换开关置±4V 档,F/V表置20V档。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W1,使F/V表显示为零,等待数分钟后将F/V表置2V档,再调电桥W1(慢慢地调),使F/V表显示为零。 (4) 将测微头转动到10㎜刻度附近,安装到双平行梁的右端即自由端(与自由端磁钢吸合),调节测微头支柱的高度(梁的自由端跟随变化)使V/F表显示值最小,再旋动测微头,使V/F表显示为零(细调零),这时的测微头刻度为零位的相应刻度。 (5) 往下或往上旋动测微头,使梁的自由端产生位移记下V/F表显示的值,每旋动测微头一周即 压值的相应变化。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实验讲义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CSY-998系列传感器实验台 主要技术参数、性能及说明 CSY系列传感器系统实验仪是集被测体、各种传感器、信号激励源、处理电路和显示器于一体,组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 实验仪主要由实验工作台、处理电路、信号与显示电路三部分组成。传感器位于实验工作台右边,装在圆盘式工作台的四周,依次为(依逆时针方向)电感式(差动变压器)、电容式、磁电式、霍尔式、电涡流式、压阻式等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的一端已固定在“光电变换器”上,另一端为活动的圆柱形探头,可根据要求加以固定。 一、传感器安装台部分: 双平行振动梁的自由端及振动 圆盘下面各装有磁钢,通过各自测微 头或激振线圈接入低频激振器VO 可做静态或动态测量。 应变梁:应变梁采用不锈钢片, 双梁结构端部有较好的线性位移。 传感器: 1.应变式传感器 箔式应变片阻值:350Ω,应变 系数:2。 2.热电偶(热电式) 直流电阻:10Ω左右,由两个铜 一康铜热电偶串接而成,分度号为T冷端温度为环境温度。 3.差动变压器 量程:≥5mm,直流电阻:5Ω-10Ω由一个初级、二个次级线圈绕制而成的透明空心线圈,铁芯为软磁铁氧体。 4.电涡流位移传感器 量程:3mm,直流电阻:1Ω-2Ω,多股漆包线绕制的扁平线圈与金属涡流片组成。 5.霍尔式传感器 日本JVC公司生产的线性半导体霍尔片,它置于环形磁钢构成的梯度磁场中。量程:±1mm。 6.磁电式传感器 直流电阻:30Ω-40Ω,由线圈和动铁(永久磁钢)组成,灵敏度:0.5v/m/s。 7.压电加速度传感器 PZT-5双压电晶片和铜质量块构成。谐振频率:>-10KHz。 8.电容式传感器 量程:+5mm,由两组定片和一组动片组成的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 9.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传感器实验报告

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 一. 实验目的: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 二. 基本原理:不同受力方向的两片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输出 三. 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当两片应变片阻值和应变量相同时,其桥路输出电 压U02=EK/ε2。 四. 需用器件和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15V 电源、+-4V 电源、万用表 五. 实验步骤: ① 按要求将应变式传感器装与传感器模板上。 ② 按要求进行电路接线,将两个应变片接入桥路。 ③ 进行测量,将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六.实验数据 所以可知灵敏度δ=0.3639,非线性误差为δf1=Δm/Y F.s =1.112/65=1.71% 七、思考题: 1、半桥侧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时,应放在: (1)对边 (2)邻边。 2、桥路(差动电桥)测量时存在非线性误差,是因为:(1)电桥测量原理上存在非线性 (2)应变片应变效应是非线性的 (3)调零值不是真正为零。 答:都是。但是调零值可以通过记录最初的非零值来消除此误差

金直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秤实验 一. 实验目的:了解应变片直流全桥的应用电路的标定。 二. 基本原理:电子秤实验原理为实验三全桥测量原理,通过对电路调节 三. 使电路输出的电压值为重量对应值,电压量纲(V)改为重量量纲(g)即成为一台原始 电子秤。 四. 需用器件和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15V 电源、± 4V 电源 五. 实验步骤: 1、按实验一中2的步骤将差动放大器调零:参考图1-2将四个应变片按正确的接法接成全桥形式,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节电桥平衡电位器Rw1,使数显表显示0.00V 。 2、将10只砝码全部置于传感器的托盘上,调节电位器Rw3(增益即满量程调节),使数显表显示为0.200V(2V 档测显)或-0.200V 。 3、拿去托盘上的所有法码,调节电器Rw4(零位调节),使数显表显示为0。000V 或—0。000V 。 4、重复2、3步骤的标定过程,一直到精确为止,把电压量纲V 改为重量量纲g ,就可秤重,成为一台原始的电子秤。 6、根据上表计算误差与非线性误差。 所以可知灵敏度δ=1,非线性误差为δ f1=Δm/Y F.s =0

(五) 电涡流传感器位移实验

(五) 电涡流传感器位移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二、基本原理:通以高频电流的线圈产生磁场,当有导电体接近时,因导电体涡流效应产生涡流损耗,而涡流损耗 与导电体离线圈的距离有关,因此可以进行位移测量。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电涡流传感器实验模板、电涡流传感器、直流电源、数显单元、测微头、铁圆片。 四、实验步骤: 1、根据图3-7安装电涡流传感器。 图3-7 电涡流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2、传感器结构,这是一个扁平绕线圈。 3、将电涡流传感器输出线接入实验模板上标有L的两端插孔中,作为振荡器的一个元件(传感器屏蔽层接地)。 4、在测微头端部装上铁质金属圆片,作为电涡流传感器的被测体。 5、将实验模板输出端V 0与数显单元输入端Vi 相接。数显表量程切换开关选择电压20V 档。 6、用连接导线从主控台接入+15V 直流电源到模板上标有+15V 的插孔中。 7、使测微头与传感器线圈端部接触,开启主控箱电源开关,记下数显表读数,然后每隔0.2mm 读一个数,直到输 出几乎不变为止。将结果列入表3-4。 表3-4电涡流传感器位移X 与输出电压数据 8、根据表4-4数据,画出V-X 曲线,根据曲线找出线性区域及进行正、负位移测量时的佳工作点,试计 算量程为 1mm 、3mm 及5mm 时的灵敏度和线性度(可以用端基法或其它拟合直线)。 axis([10.5 18.5 0.66 7.9]); coords=[10.5:1:18.5,19.5;0.66,2.01,3.35,4.55,5.55,6.32,6.90,7.34,7.67,7.9]; grid; hold; plot(coords(1,:),coords(2,:),'*'); x=coords(1,:) y=coords(2,:)' 图3-8 电涡流传感器位移实验接线图

传感器综合的实验报告

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题目: 利用传感器测量重物质量院系:自动化系 班级:测控1201 班 小组成员:加桑扎西,黄承德 学生:加桑扎西 指导教师:仝卫国 实验周数:1周 成绩:

日期:2015 年7 月12日

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性。 2、掌握多种传感器应用于电子称的原理。 3、根据不同传感器的特性,选择不同的传感器测给定物体的重量。 4、能根据原理特性分析结果,加深对传感器的认识与应用。 5、测量精度要求达到1%。 二、实验设备、器材 1、金属箔式应变片传感器用到的设备: 直流稳压电源、双平行梁、测微器、金属箔式应变片、标准电阻、差动放大器、直流数字电压表。 2、电容式传感器用到的设备: 电容传感器、电容变换器、差动放大器、低通滤波器、电压表、示波器。 3、电涡流式传感器用到的设备: 电涡流式传感器、测微器、铝测片、铁测片、铜测片、电压表、示波器。 三、传感器工作原理 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容器的电容量C是的函数,当被测量变化使S、d或 任意一个参数发生变化时,电容量也随之而变,从而可实现由被测量到电容量的转换。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建立在上述关系上的,若保持两个参数不变,仅改变另一参数,

就可以把该参数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再转换为电量输出。 差动平行变面积式传感器是由两组定片和一组动片组成。当安装于振动台上的动片上、下改变位置,与两组静片之间的相对面积发生变化,极间电容也发生相应变化,成为差动电容。如将上层定片与动片形成的电容定为C X1,下层定片与动片形成的电容定为C X2,当将C X1和C X2接入双T型桥路作为相邻两臂时,桥路的输出电压与电容量的变化有关,即与振动台的位移有关。依据该原理,在振动台上加上砝码可测定重量与桥路输出电压的对应关系,称未知重量物体时只要测得桥路的输出电压即可得出该重物的重量。 2、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涡流式传感器由平面线圈和金属涡流片组成,当线圈中通以高频交变电流后,与其平行的金属片上感应产生电涡流,电涡流的大小影响线圈的阻抗Z,而涡流的大小与金属涡流片的电阻率、导磁率、厚度、温度以及与线圈的距离X有关。当平面线圈、被测体(涡流片)、激励源已确定,并保持环境温度不变,阻抗Z只与X距离有关。将阻抗变化经涡流变换器变换成电压V输出,则输出电压是距离X的单值函数。依据该原理可制成电涡流式传感器电子称。3、金属箔式应变片传感器工作原理: 应变片应用于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实验中,通过旋转测微器可使双平梁的自由端上、下移动,从而使应变片的受力情况不同,将应变片接于电桥中即可使双平衡的位移转换为电压输出。电桥的四个桥臂电阻R1、R2、R3、R4,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R1/R1、△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11

实验平台介绍 传感器教学实验系列nextsense是针对传感器教学,虚拟仪器教学等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实验模块。nextsense系列配合泛华通用工程教学实验平台nextboard使用,可以完成热电偶、热敏电阻、RTD热电阻、光敏电阻、霍尔元件等传感器的课程教学。课程提供传感器以及调理电路,内容涵盖传感器特性描绘、电路模拟以及实际测量等。 图1 nextboard实验平台 nextboard具有6个实验模块插槽;提供两块标准尺寸的面包板,用户可自搭实验电路;为NI 数据采集卡提供信号路由,可完全替代NI数据采集卡接线盒功能,轻松使用数据采集卡资源;还为实验模块和自搭电路提供电源,既可用于有源电路供电,也可作为外接设备供电。 实验模块区共有6个插槽,分别为4个模拟插槽Analog Slot 1-4,2个数字插槽Digital Slot 1-2。数据采集卡的模拟通道和数字通道分配到实验模块区的Analog Slot 和Digital Slot 上。Analog Slot 模拟插槽用于那些需要使用模拟信号的实验模块。Digital Slot 数字插槽用于那些需要同时使用多个数字信号或脉冲信号的实验模块。 图2 模拟插槽和数字插槽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1)在使用所有模块之前,都要先区分模块的类型:带有正弦波标记的为模拟实验模块,需要插在Analog Slot 上使用;带有方波标记的为数字模块,需要查在Digital Slot 上使用。如果插错插槽,会导致模块工作不正常,甚至损坏模块。 (2)插拔实验模块前关闭nextboard电源。 (3)开始实验前,认真检查模块跳线连接,避免连接错误而导致的输出电压超量程,否则会损坏数据采集卡。 Nextboard的连线: (1)电源线,把220V的电源通过一个15V的直流变压器,送到实验台上。 (2)数据采集卡,将数据采集卡的插头与实验台可靠连接。

传感器实验

传感器综合实验 前提: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以电阻应变计为转换元件的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由弹性敏感元件、电阻应变计、补偿电阻和外壳组成,可根据具体测量要求设计成多种结构形式。弹性敏感元件受到所测量的力而产生变形,并使附着其上的电阻应变计一起变形。电阻应变计再将变形转换为电阻值的变化,从而可以测量力、压力、扭矩、位移、加速度和温度等多种物理量。传感器中的电阻应变片具有金属的应变效应,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形变,从而使电阻值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电阻应变片主要有金属和半导体两类,金属应变片有金属丝式、箔式、薄膜式之分。半导体应变片具有灵敏度高(通常是丝式、箔式的几十倍)、横向效应小等优点。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应力和应变概念的理解; (2)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单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3)验证单臂,半桥,全桥的性能及相互之间关系; (4)了解温度对应变测试系统的影响; (5)了解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在检测中的应用。 二.实验仪器: 直流稳压电源,15V不可调直流稳电源,差动放大器,电桥,F/V表,测微头,双平行梁,双孔悬臂梁称重传感器,应变片,砝码,加热器,水银温度计(自备),主,副电源。 三.实验原理 要测量模拟金属梁的应力,首先引入描述物体变形的物理量“应变”。设模拟金属梁原长为l的一段,在变形时发生“伸长”或“缩短”量为,则应变为 应变的大小,即与外力F的大小及应用位置有关,也与材料本身的弹性有关。根据胡克定律, 由上式可知,应变最大处,应力也最大。但应力是内力,无法直接测量,应先测量应变后换算出应力。而应变又可用电阻应变片将转换成易于放大的电压、电流或功率的变化进行测量。 因此,应力就可以测出。 (1)模拟金属梁的设置 如图,它是用长150毫米、宽17毫米的钢尺做成,其上下表面各贴有3片电阻应变片。上表面的应变片受力,下表面的应变片受压。拉区电阻值增大,压区电阻值变小。

北航_仪器光电综合实验报告_彩色线阵CCD传感器系列实验

2012/4/29

彩色线阵CCD传感器系列实验 实验时间:2012年4月27日星期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学习CCD的使用、驱动原理和功能特性等。 (二)实验内容: 1.本实验共分为以下四个实验部分,主要内容为: 1)线阵原理及驱动 2)特性测量实验 3)输出信号二值化 4)线阵CCD的AD数据采集 (三)实验仪器: 1.双踪迹同步示波器(带宽50MHz以上)一台, 2.彩色线阵CCD多功能实验仪YHCCD-IV一台 3.实验用PC计算机及A/D数据采集基本软件 (四)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一、线阵原理及驱动 1)驱动频率与周期 表格 1 驱动频率与周期实验结果

由于对不同驱动频率示值,对应不同驱动频率,当显示数值为0时,f=1Mhz;为1时,f=500Khz;为2时,f=250Khz;为3时,f=125Khz; 对应F1,F2频率始终是驱动信号的8分之一,而RS则为F1,F2频率的2倍; 现象及数据分析:由上图可知,在同一频率档位上,随着积分时间档位的增长,FC周期逐渐增加;对于同一积分档位,考虑到驱动频率间的关系,FC周期恰好成倍数关系; 2)积分时间测量 表格 2 积分时间测量结果 现象及数据分析:由上图可知,在同一频率档位上,随着积分时间档位的增长,FC周期逐渐增加;对于同一积分档位,考虑到驱动频率间的关系,FC周期恰好成倍数关系; 二、特性测量实验 表格 3 输出信号幅度与积分时间的关系0档

对应曲线: 图表 1 输出信号幅度与积分时间的关系0档 表格 4 输出信号幅度与积分时间的关系 1档

图表 2 输出信号幅度与积分时间的关系1档 表格 5 输出信号幅度与积分时间的关系2档

传感器实验

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搭建 一、实训目的: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掌握其接线方法。 二、实训仪器:同项目一 三、相关原理: 不同受力方向的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如图2-1。电桥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当两只应变片的阻值相同、应变数也相同时,半桥的输出电压为 Uo=EK ε/2 = R R E ??2 (2-1) E 为电桥电源电压,式2-1表明,半桥输出与应变片阻值变化率呈线性关系。 四、实训内容与操作步骤 1.应变传感器已安装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上,可参考图1-1。 2.差动放大器调零,参考实训项目一步骤2。 3.按图2-1接线,将受力相反(一片受拉,一片受压)的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的邻边。 4.加托盘后电桥调零,参考实训项目一步骤4。 5.在应变传感器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200g 砝码加完,计下数显表值,填入下表,关闭电源。 五、实训报告 根据表2-1的数据,计算灵敏度L=ΔU/ΔW ,非线性误差δf 2 六、思考题 引起半桥测量时非线性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图2-1 双臂电桥接线图

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搭建 一、实训目的: 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性能,掌握其接线方法。 二、实训仪器: 同项目一。 三、相关原理: 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只应变片接到电桥的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如图3-1,当应变片初始值相等,变化量也相等时,其桥路输出:Uo=KEε(3-1)E为电桥电源电压,式3-1表明,全桥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实训内容与操作步骤 1.应变传感器已安装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上,可参考图1-1。 2.差动放大器调零,参考实训项目一步骤2。 3.按图3-1接线, 将受力相反(一片受拉, 一片受压)的两对应变 片分别接入电桥的邻边。 4.加托盘后电桥调 零,参考实训项目一步骤4。图3-1 5.在应变传感器托 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 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 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 ,直到200g砝码加完, 计下数显表值,填入下表3-1,关闭电源。图3-1 全桥电路接线图 五、实训报告 根据记录表3-1的数据,计算灵敏度L=ΔU/ΔW,非线性误差δf3 三扩散硅压阻压力传感器差压测量 一、实训目的: 了解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的原理与方法。 二、实训仪器 压力传感器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数显单元、直流稳压源+5V、±15V。 三、相关原理

实验四 声音传感器实验

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四声音传感器实验实验时间:2016.10.21 班级:姓名:学号: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CC2530 单片机GPIO 的使用。 2. 学习声音传感器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1. CC2530 节点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硬件接口成绩: 指导老师(签名):

(1). 声音传感器模块(MIC)引脚 GND:外接GND DO:数字量输出接口(0 和1) +5V:外接5V 电源 (2). 传感器模块与CC2530 模块之间的连接 传感器模块CC2530 模块 GND GND DO P1_4 +5V VDD(5V) 2. GPIO (1). 简介 CC2530单片机具有21个数字输入/输出引脚,可以配置为通用数字I/O或外设I/O信号,配置为连接到ADC、定时器或USART外设。这些I/O口的用途可以通过一系列寄存器配置,由用户软件加以实现。 I/O端口具备如下特性: ●21个数字I/O引脚 ●可以配置为通用I/O或外部设备I/O ●输入口具备上拉或下拉能力 ●具有外部中断能力。 这21个I/O引脚都可以用作于外部中断源输入口。因此如果需要外部设备可以产生中断。外部中断功能也可以从睡眠模式唤醒设备。 (2). 寄存器简介 本次实验中主要涉及到GPIO的寄存器如下:

3. MIC 声音传感器 (1). 概述 声音传感器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话筒(麦克风)。它用来接收声波,显示声音的振动图象。但不能对噪声的强度进行测量。 该传感器内置一个对声音敏感的电容式驻极体话筒。声波使话筒内的驻极体薄膜振动,导致电容的变化,而产生与之对应变化的微小电压。这一电压随后被转化成0-5V 的电压,经过比较器转换数字信号后,被数据采集器接受,并传送给计算机。 传感器特点: ●具有信号输出指示。 ●输出有效信号为低电平。 ●当有声音时输出低电平,信号灯亮。 应用范围: ●可以用于声控灯,配合光敏传感器做声光报警,以及声音控制,声音检测的场合。 (2). 使用方法 本实验利用CC2530 的GPIO 读取声音传感器模块的检测结果输出端,当检测到一定的声音时,此输出端为低电平;未检测到一定的声音时,此输出端为高电平。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这种情况判断是否有声音在传感器附近产生。 4.程序流程

传感器实验报告

33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人:程昌 09327100 合作人:雷泽雨 09327104 理工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实验时间:2011年5月20日,5月27日 实验地点:1号台 【实验目的】 1.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声音、电压等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3.用基于传感器的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研究电热丝的加热效率。 【实验仪器】 PASCO公司750传感器接口1台,温度传感器1只,电流传感器1只,电压传感器1只,声音传感器1只,功率放大器1台,电阻1只(1k),电容1只(非电解电容,参数不限),二极管1只(非稳压二极管,参数不限),导线若干。 【安全注意事项】 1、插拔传感器的时候需沿轴向平稳插拔,禁止上下或左右摇动插头,否则易损坏750接口。 2、严禁将电流传感器(Current sensor)两端口直接接到750接口或功率放大器的信号输出 端,使用时必须串联300欧姆以上的电阻。由于电流传感器的内阻很小,直接接信号输出端则电流很大,极易损坏。 3、测量二极管特性时必须串联电阻,因为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小于1V,不串联电阻则电 流很大,容易烧毁,也易损坏电流传感器。 【原理概述】 传感器(sensor或transducer)有时亦被称为换能器、变换器、变送器或探测器,是指那些对被测的某一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的信息具有感受与检出功能,并使之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有用输出信号的元器件或装置。为了与现代电子技术结合在一起,通常都转换为电信号,特别是电压信号,从而将各种理化量的测量简化为统一的电压测量,易于进一步利用计算机实现各种理化量的自动测量、处理和自动控制。现在,传感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并称为支撑整个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有关传感器的研究也得到深入而广泛的关注,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可检索到超过2万篇题目中包含“传感器”三字的论文。因此,了解并掌握一些有关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传感器心得体会

传感器心得体会

传感器心得体会 【篇一:传感器实验总结】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学实践工作总结 本学期,担任《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教学实验,在全体同学的大力配合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实践教学任务,达到了实验的预期目的。现将此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实验计划的制定 为更好的完成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在实践环节学到更多的东西,在学期初我就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实验安排,并与实验室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沟通,充分做好教学实践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每讲授一段内容,就组织同学们做一次实验,让学生把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及时的得到验证和应用,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鼓励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到实验室做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提高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 3、实验过程的安排 (1)每次实验前,提前下达实验任务,让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工作。由班长做好分组工作,每组指定一名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负责本组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进实验室时,讲清实验室纪律,不得随意摆弄实验用品,要严格遵守实验章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实验。

(3)实验过程中,认真抓好学生的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杜绝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 视及时发现学生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与指导或启发。尽量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实验完毕,及时清查实验物品,并督促学生摆放好实验物品,做到物归原位。另外,每组展示实验成果,并派代表做出总结,谈谈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说明做出了怎样的处理,有哪些收获。小组成员之间先进行互评,然后由教师作出补充,并适当给与鼓励。同时督促同学课下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4、反思改进 在每次实验完毕后,我都把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进行反思,同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争取在下次实践课中加以改进。 总之,这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总的来说基本上能够按照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但从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的改进不足的地方,争取把以后的实践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篇二: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心得体会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 做完实验,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应变片的实验,你要清楚电桥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

传感器测速实验报告(第一组)

传感器测速实验报告 院系: 班级: 、 小组: 组员: 日期:2013年4月20日

实验二十霍尔转速传感器测速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霍尔转速传感器的应用。 二、基本原理 利用霍尔效应表达式:U H=K H IB,当被测圆盘上装有N只磁性体时,圆盘每转一周磁场就变化N次。每转一周霍尔电势就同频率相应变化,输出电势通过放大、整形和计数电路就可以测量被测旋转物的转速。 本实验采用3144E开关型霍尔传感器,当转盘上的磁钢转到传感器正下方时,传感器输出低电平,反之输出高电平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霍尔转速传感器、直流电源+5V,转动源2~24V、转动源电源、转速测量部分。 四、实验步骤 1、根据下图所示,将霍尔转速传感器装于转动源的传感器调节支架上,调节探头对准转盘内的磁钢。 图 9-1 霍尔转速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2、将+15V直流电源加于霍尔转速器的电源输入端,红(+)、黑( ),不能接错。 3、将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端插入数显单元F,用来测它的转速。 4、将转速调解中的转速电源引到转动源的电源插孔。 5、将数显表上的转速/频率表波段开关拨到转速档,此时数显表指示电机的转速。 6、调节电压使转速变化,观察数显表转速显示的变化,并记录此刻的转速值。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处理 1、记录频率计输出频率数值如下表所示: 电压(V) 4 5 8 10 15 20 转速(转/分)0 544 930 1245 1810 2264 由以上数据可得:电压的值越大,电机的转速就越快。 六、思考题 1、利用霍尔元件测转速,在测量上是否有所限制? 答:有,测量速度不能过慢,因为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的周期过长,大于读取脉冲信号的电路的工作周期,就会导致计数错误。 2、本实验装置上用了十二只磁钢,能否只用一只磁钢? 答:如果霍尔是单极的,可以只用一只磁钢,但可靠性和精度会差一些;如果霍尔是双极的,那么必须要有一组分别为n/s极的磁钢去开启关断它,那么至少要两只磁钢。

实验传感器之火焰篇

物质为主体的高温固体微粒构成的。火焰的热辐射具有离散光谱的气体辐射和连续光谱的固体辐射。不同燃烧物的火焰辐射强度、波长分布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其对应火焰温度的 1 ~ 2 μm 近红外波长域具有最大的辐射强度。例如汽油燃烧时的火焰辐射强度的波长。 火焰传感器是机器人专门用来搜寻火源的,当然火焰传感器也可以用来检测光线的亮度,只是本传感器对火焰特别灵敏。火焰传感器利用红外线对对火焰非常敏感的特点,使用特制的红外线接受管来检测火焰,然后把火焰的亮度转化为高低变化的电平信号,输入到中央处理器中,中央处理器根据信号的变化做出相应的程序处理。 火焰传感器是探测在物质燃烧时,产生烟雾和放出热量的同时,也产生可见的或大气中没有的不可见的光辐射。 火焰传感器又称感光式火灾传感器,它是用于响应火灾的光特性,即探测火焰燃烧的光照强度和火焰的闪烁频率的一种火灾传感器。 理; 2、通过该实验项目,学生能够学会编写火焰传感器的程序。

1、编写一个读取火焰传感器输出电平信号的程序; 2、将火焰检测状态做简单的处理显示,正常无火焰状态为0,检测到火焰状态为1; 3、用按键KEY1控制ZIGBEEN是否发送数据。 6.4.1硬件部分 1、ZIGBEE调试底板一个; 图6-1 ZIGBEE调试底板 2、20PIN转接线一条和带USB的J-Link仿真器一个; 图6-2 J-Link仿真器 3、转接板一个; 实验内容 实验设备 电 源 开 关 电 源 传感器C端口 指示灯 2 J-LINK接 ZigBee_DEBUG 复位键 节点按键 拨码开关 ZigBe按键 红 外 发 射 指 示 灯 1 ZigBee复位键 可 调 电 阻传 感 器 A 端 口 传感器B端口 方口USB线,另一端连接电上电指示灯 20PIN转接线,另一端接转接板 20PIN转接线接口 10PIN转接线接口 串口接口

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

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 编写:吴爱平审核:孙士平 一、设备名称: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 二、型号/规格: CSY-2000 三、生产厂家: 浙江高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杭州高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四、操作面板: 五、功能说明: 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主要用于各大专院校开设的“自动检测技

术”“传感器原理与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非电量电测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实验。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上是采用最新推出的模块化结构的产品。希望通过实验能让学生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并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通过信号的拾取、转换、分析掌握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的操作技能与动手能力。 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由主控台、三源板(温度源、转动源、振动源)、传感器(基本型18个、增强型23个)、相应的实验模板等四部分组成。 (1) 主控台部分,提供高稳定直流稳压电源、音频信号源、低频信号源、气压源,其中电源、音频、低频均具有断路保护功能;主控台面板上还装有电压、气压、 频率、转速的3位半数显表及计时表、RS232计算机串行接口、流量计、漏电 保护器。高精度温度转速两用仪表,调节仪置内为温度调节、置外为转速调节。 (2) 三源板提供振动源、转动源、加热源。 (3) 传感器:基本型传感器包括: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差动变压器、电容式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压 电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光电转速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 100铂电阻、Cu铜电阻、湿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K型热电偶、E型热电偶、P t 共十八个。 (4) 实验模块部分提供相应的实验电路。普通型有应变式、压力、差动变压器、电容式、霍尔式、压电式、电涡流、光纤位移、温度、移相/相敏检波/滤波十个 模块。 六、参数指标: 直流电源: ±15V、+5V、±2V±4V±6V±8V±10V +2V∽+24V连续可调 音频信号源(音频振荡器):1KHZ∽10KHZ 低频信号源(低频振荡器):1HZ∽30HZ 气压源:0∽20kpa 振动频率:1HZ∽30HZ 转速:0-2400转/分 加热源:常温∽150℃(可调)

电涡流传感器系列实验

电涡流传感器系列实验 实验一:电涡流传感器的静态标定 摘要:电涡流传感器由平面线圈和金属涡流片组成,当线圈中通以高频交变电流后,在与其平行的金属片上感应产生电涡流,电涡流的大小影响线圈的阻抗Z,而涡流的大小与金属涡流片的电阻率,导磁率、厚度、温度以及与线圈的距离X有关,当平面线圈、被测体(涡流片)、激励源确定,并保持环境温度不变,阻抗Z只与距离X有关,将阻抗变化转为电压信号V输出,则输出电压是距离X的单值函数。① 1实验目的 了解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原理及工作性能 2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涡流变换器、F/V表、测微头、铁测片、涡流传感器、示波器、振动平台、主副电源② 3实验原理 通以高频电流的线圈产生磁场,当有导体接近时,因导电体涡流效应产生涡流损耗,而涡流损耗与导电体的材料以及和线圈的距离有关,因此可以进行位移测量。② 4实验步骤 (1)装载好传感器 (2)连接电路,电压表置于20V档,开启主副电源 (3)用示波器观察涡流变换器的输入端波形 (4)调节传感器的高度值,改变高度,记下示波器及电压表的示数 5实验结果与分析 (1)涡流变换器输入端的波形为正弦波,示波器的时基为0.2μs/cm (2)改变传感器的高度值,记录电压表示数,记录如下表 X(mm) 16.150 16.050 15.950 15.850 15.750 15.650 15.550 15.450 Vp-p(v)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V(v) -4.10 -4.14 -4.18 -4.21 -4.24 -4.27 -4.31 -4.33 V—X曲线如下图所示

5实验(五)霍尔式传感器的特性

电子信息工程学系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五) 霍尔式传感器的特性 时间: 班级:测控91 姓名:陈云 学号: 实 验 目 的: 了解霍尔式传感器的原理与特性。 实 验 环 境: CSY -910型传感器实验仪:霍尔片、磁路系统、电桥、差动放大器、F/V 表、直流稳压电源、测微头、振动平台、主、副电源。 实 验 内 容 及 过 程: 1、实验原理 霍尔式传感器是由两个环形磁钢组成梯度磁场和位于梯度磁场中的霍尔元件组成。当霍尔元件通过恒定电流时,霍尔元件在梯度磁场中上、下移动时,输出的霍尔电势V 取决于其在磁场中的位移量X ,所以测得霍尔电势的大小便可获知霍尔元件的静位移。 2、旋钮初始位置 差动放大器增益旋钮打到最小,电压表置20V 档,直流稳压电源置2V 档,主、副电源关闭。 3、实验步骤 (1)了解霍尔式传感器的结构及实验仪上的安装位置,熟悉实验面板上霍尔片的符号。 霍尔片安装在实验仪的振动圆盘上,两个半圆永久磁钢固定在实验仪的顶板上,二者组合成霍尔传感器。 (2)开启主、副电源将差动放大器调零后,增益最小,关闭主电源。 根据图接线,W1、r 为电桥单元的直流电桥平衡网络。 (3)装好测微头,调节测微头与振动台吸合并使霍尔片置于半圆磁钢上下正中位置。 (4)根据图接线,开启主、副电源,差动放大器增益调至较小位置,调整W1使F/V 表指示为零。 (5)旋转测微头,记下振动台的位移和F/V 的读数

建议每0.5mm读一个数,将读数填入下表: (注:本实验测出的实际上是磁场情况,磁场分布为梯度磁场与磁场分布有很大差异,位移测量的线性度,灵敏度与磁场分布有很大关系。通过实验数据自己验证下) (7)实验完结关闭主、副电源,各旋钮置初始位置。 实验结果及分析: (1)记下振动台的位移和F/V的读数,本次实验是每变化1mm读取一个数据记录的,可能造成测量数据少,结果出现一定偏差: X(mm) -6 -5 -4 -3 -2 -1 0 1 V(v) -0.316 -0.316 -0.315 -0.31 -0.296 -0.284 -0.236 -0.149 X(mm) 2 3 4 5 6 7 8 9 V(v) -0.038 0.067 0.145 0.187 0.208 0.219 0.226 0.228 (2)作出V—X曲线指出线性范围,求出灵敏度。

传感器系列实验讲义

请勿带走!!! 传 感 器 系 列 实 验 讲 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2015-09

目录 实验一电阻应变片传感器DIY电子秤 ................................................................... 实验二DIY温度控制系统&测记忆合金的恢复温度 ............................................. 实验三压力传感器..................................................................................................... 实验四气敏传感器..................................................................................................... 实验五热释电传感器.................................................................................................

实验要求 目前传感器实验有5个系列实验(见下表),共30套设备,实验时要求每人操作一套设备。实验课的基本任务是每人至少要完成2个实验,其中标“★”号是要求必做的实验,可以完成多于2个实验。为了确保实验课程的顺利运行,超过16:30或者21:30后,原则上不安排基本任务之外的实验。

实验一电阻应变片传感器DIY电子秤 实验目的 1、了解电阻应变片的组成、结构 2、了解直流电桥的应用 3、DIY电子秤称重的原理 实验仪器 直流电源悬臂梁(已贴应变片)电子秤底座(已焊好接线柱) 托盘1个1000 Ω电阻3个C形砝码6个 待测物1个香蕉插头6个螺丝刀1把 导线2根万用表1台(公用) 实验原理 1、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结构 右图中的1是敏感栅,它用厚度为0.003~0.101mm的金属箔栅状或用金属线制作。 2、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原理 金属箔电阻应变片贴牢在悬臂梁上下表面,悬臂梁远端加砝码使它弯曲,有的表面受到拉伸,有的表面受到压缩。所以受到拉伸的电阻阻值变大,受到压缩电阻阻值变小。分别将一个、两个或四个电阻应变片与固定电阻组成电桥(所谓单臂、半桥或全桥),以电压表为平衡检测器。未加砝码时,调节电桥平衡,输出电压为零。随着负载增加,电桥不平衡性加大,电压表读数越大。做M-U图,是线性关系。对应三种情况,分别求出电桥灵敏度(单位质量变化引起电压的变化ΔU/ΔM)。 实验中采用如下图的电桥电路,电源电压为E,桥臂电阻均取1000.0Ω,悬臂梁未受力时应变片阻值R=1000.0Ω。根据伏安关系可求得桥电压U与应变片电阻R之间近似满足以下关系:

实验三 电磁式传感器

实验三电磁式传感器 (一)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二、基本原理:差动变压器同一只初级线圈和二只次级线圈及一个铁芯组成,根据内外层排列不同,有二段式 和三段式,本实验采用三段式结构。当传感器随着被测体移动时,由于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发生变化促使次级线圈感应电势产生变化,一只次级感应电势增加,另一只感应电势则减少,将两只次级反向串接(同名端连接),就引出差动输出。其输出电势反映出被测体的移动量。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差动变压器实验模板、测微头、双线示波器、差动变压器、电感式传感器、音频信号源 (音频振荡器)、直流电源、万用表。 四、实验步骤: 1、根据图3-1,将差动变压器装在差动变压器实验模板上。 图3-1 差动变压器电容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2、在模块上近图3-2接线,音频振荡器信号必须从主控箱中的L v端子输出,调节音频振荡器的频率,输出频率 为4~5KHz(可用主控箱的数显表的频率档Fin输入来监测)。调节幅度使输出幅度为峰一峰值 V p-p=2V(可用示波器监测:X轴为0.25ms/div、Y轴CH1为1V/div、CH2为20mv/div)。判别初次级线圈及次级线圈同名端方法如下:设任一线圈为初级线圈,并设另外两个线圈的任一端为同名端,按图3-2接线。当铁芯左、右移动时,观察示波器中显示的初级线圈波形,次级线圈波形,当次级波形输出幅值变化很大,基本上能过零点,而且相位与初级圈波形(L v音频信号V p-p=2V波形)比较能同相和反相变化,说明已连接的初、次级线圈及同名端是正确的,否则继续改变连接再判别直到正确为止。图中(1)、(2)、(3)、(4)为模块中的实验插孔。 图3-2 双线示波与差动变压器连结示意图

传感器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一 直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一、 实验目的: 了解霍尔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二、基本原理: 金属或半导体薄片置于磁场中,当有电流流过时,在垂直于磁场和电流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动势,这种物理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具有这种效应的元件成为霍尔元件,根据霍尔效应,霍尔电势U H =K H IB ,当保持霍尔元件的控制电流恒定,而使霍尔元件在一个均匀梯度的磁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则输出的霍尔电动势为kx U H ,式中k —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这样它就可以用来测量位移。霍尔电动势的极性表示了元件的方向。磁场梯度越大,灵敏度越高;磁场梯度越均匀,输出线性度就越好。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霍尔传感器实验模板、霍尔传感器、±15V 直流电源、测微头、数显单元。 四、实验步骤: 1、将霍尔传感器安装在霍尔传感器实验模块上,将传感器引线插头插入实验模板的插座中,实验板的连接线按图9-1进行。1、3为电源±5V , 2、4为输出。 2、开启电源,调节测微头使霍尔片大致在磁铁中间位置,再调节Rw1使数显表指示为零。 图9-1 直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位移实验接线图 3、测微头往轴向方向推进,每转动记下一个读数,直到读数近似不变,将读数填入表9-1。 表9-1 X (mm ) V(mv) 作出V-X 曲线,计算不同线性范围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对传感器要轻拿轻放,绝不可掉到地上。 2、不要将霍尔传感器的激励电压错接成±15V ,否则将可能烧毁霍尔元件。 六、思考题:

本实验中霍尔元件位移的线性度实际上反映的时什么量的变化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实验数据,根据所得得实验数据做出传感器的特性曲线。 2、归纳总结霍尔元件的误差主要有哪几种,各自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应怎样进行补偿。 实验二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特性 一、实验目的: 了解常用的集成温度传感器基本原理、性能与应用。 二、基本原理: 集成温度传器将温敏晶体管与相应的辅助电路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它能直接给出正比于绝对温度的理想线性输出,一般用于-50℃-+150℃之间测量,温敏晶体管是利用管子的集电极电流恒定时,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电压与温度成线性关系。为克服温敏晶体管U b电压生产时的离散性、均采用了特殊的差分电路。集成温度传感器有电压型和电流型二种,电流输出型集成温度传感器,在一定温度下,它相当于一个恒流源。因此它具有不易受接触电阻、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