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2018年2月06日20:49 作者:刘旭颖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内容:

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

解读:

人才培养和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科研到推广、从生产到经营、从管理到服务等方方面面的人才来引领和支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叶兴庆指出,目前我国乡村人口进城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仍具有“精英移民”的特征。应注重提高乡村人力资本质量。

如何优化农村从业者结构?叶兴庆认为,这需要加快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职业经理人。既要重视从目前仍在农村的人中发现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也要重视引导部分有意愿的农民工返乡、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回乡、在城市中成长的各类人才下乡,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业农村。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全面提高农村地区国家公务员、科技人员、教师、医生等的能力和水平。

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巡视员胡永万强调,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人才管理、支持、服务的体制机制,调动广大农业农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是一项长期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

脱贫离不开科技人才支撑

内容:

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健全种业等

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解读:

脱贫攻坚重在“扶智”和“扶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是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的素质,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人。

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认为,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来看,实现产业兴旺、做大做强,迫切需要科技支撑,保障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走科技兴农之路;实现生态宜居、清新清净,也迫切需要科技支撑,加强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同样需要加强农村政策、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巡视员胡永万指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量大面广,既有农业科研人才、农技推广人才,又有农业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还有越来越多的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才,不同类型农业农村人才要各尽其能、各展其长。

此外,胡永万指出,还应该着力培育农技推广人才,拓宽基层农技人员继续教育渠道,解决好知识更新跟不上需要的难题;完善基层农技服务政策,打通科技下乡“最后一公里”;

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科研机构、涉农院校、农业示范园区等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推进农技推广研究员评审工作向基层一线倾斜等。

推动教育为人才“造血”

内容:

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

解读:

“人才是脱贫的基础。”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巴巴脱贫基金会副秘书长孙利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贫困地区想要长远发展,教育和培养人才是基础中的基础。

早在2016年,阿里巴巴就实施互联网+乡村公益教育计划,以及乡村好校长计划。孙利军说,国家非常重视教育,而阿里作为企业,也有责任尽一份力,特别是在完善农村基础教育方。

“在上千万的贫困家庭中,大学生的比例只有千分之几。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当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以,阿里希望从教育入手,更好地完善农村基础教学,解决贫困最根本的问题。”孙利军说。此外,阿里还计划推出保障计划,

建卡立户家庭中考上大学的学生,可以领取能够满足学费需求的保障基金。

“可以看到的是,平均一个大学生的诞生,至少能够带动三户家庭脱贫。人才的培养是非常有价值的。”孙利军说,“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的投资回报率高,但周期相对较长。因此更应该有规划,坚持做。”

汇聚社会力量孵化“新农人”

内容: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

解读:

新型职业农民,这个概念并不陌生。早在几年前,一批有技术、有知识、有理想的“新农人”就已经投身到新农村的建设中。随着中国农业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三农格局正在发生积极的变革,各种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踊跃进军三农领域。

拼多多高级副总裁郭光东对记者说,他们不仅志在解决全国各地农货滞销,还希望能够扶持新农人闯出品牌,实现了应急扶贫与长效造血的融合发展。

“以果感恩”创始人张银杰就是在拼多多平台孵化出的一名新农人。此前,通过拼多多,他还帮助乡亲解决了库尔勒香梨的销售难题。此后,张银杰频繁参与到拼多多扶贫助农项目,并且带动乡亲们走起了公司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17拼多多扶贫助农年报》显示,拼多多带动回乡创业青年5万多人,80后、90后的比例达到96.11%。

郭光东说,拼多多今后将加快农业供应链建设,培育青年农人返乡创业,孵化农货品牌溢价增收,并以“新农人”为抓手,辐射更广贫困地区,帮更多贫困户增收致富。

“拼多多等社交电商通过扶持新农人,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促成农业产业链的…造血?,抓住了精准扶贫的核心。”中国社科院社科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说。

阿里巴巴合伙人孙利军也介绍说,阿里的电商扶贫扶持了很多新农人。比如阿里与新疆巴楚县政府合作,在巴楚沙漠边缘建造连栋大棚“天猫沙漠蜜洲农场”,越来越多的当地年轻人投身到现代农业种植甜瓜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