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试题

民间文学试题
民间文学试题

民间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民间文学具有双重属性,既是__________现象,同时又是___________现象。

2、民间文学在体裁上,可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分别是、、、。

4、1958年,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上确定了、、、__________的工作方针。

5、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6、记载有女娲神话最早文字资料的文献是__________.

7、被称为世界上寓言的三大发祥地的是、、。

1、文学现象、民俗文化现象

2、民间散文作品、民间韵文作品、民间说唱作品

3、《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4、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

5、田野调查法、历史追溯法、共时比较法

6、《楚辞》

7、希腊、印度、中国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

1、民间文学四大特征中起主导作用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A.集体性和变异性 B .口头性和传承性

C.传承性和变异性

D.集体性和口头性

2、先秦采集民间歌谣的优秀成果是()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诗经?国风》

3、山西的《走西口》是人们熟悉的一首()

A. 花儿 B .爬山调

C. 信天游

D.打歌

4、神话资料最为丰富,而且情节原始而完整的文献是()

A.《庄子》

B.《国语》

C.《山海经》

D.《左传》

5、记录岁时节日习俗的重要民俗学文献是()

A.《风俗通义》 B .《荆楚岁时记》

C.《述异记

D.《博物志》

6、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地区,以爱情为内容,用汉语演唱的山歌是()

A .爬山调

B .信天游

C. 花儿

D.二人台

7、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的时间是()

A. 1918年2月 B .1920年冬

C. 1928年春

D.1922年夏

8、世界上最早的田螺姑娘型故事《白水素女》出自()

A. 《述异记》

B.《酉阳杂俎》

C. 《荆楚岁时记》

D.《搜神后记》

9、《走西口》的流传范围是()

A. 陕北 B .内蒙

C. 华北地区

D.晋西北

10、“二月二,敲瓢擦,十个老鼠九个瞎”属于()

A. 节令歌 B .礼俗歌

C. 诀术歌

D.祀典歌

1、D

2、D

3、B

4、C

5、B

6、C

7、A

8、D

9、C 10、A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传承性:又称“传统性”。他是指民间文学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还积淀保存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民众的观念、审美意识及传统的文化形式。

2、洪水再生神话讲述人类在遭受洪水灾害的毁灭性打击之后重新繁衍声息的故事。这类故事也有怎样创造人类的内容,但不是讲人类最早的起源,而是讲人类在遭遇特大洪水灾害之后濒于灭绝的情况下怎样再造人类的故事。

3、生活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故事,又称为“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其基本特征是:以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物为主人公,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故事情节,用写实手法来刻画人物和叙述故事。有着鲜明的阶级倾向和浓厚的现实性。

4、“A T”分类法:由阿尔奈(芬兰)提出,他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国家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所出版或保存的民间故事记录,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写出简洁的提要,并依一定的原则将这些故事情节进行了分类编排。美国的汤普森针对其所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这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被各国学者称为“A T分类法”或“阿尔奈——汤普森体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民间文学集体性在创作、流传中的表现?

2、三十年代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成立时间、主要活动和重要人物?

3、民间传说与历史的联系与区别?

4、白蛇传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在原始社会最常见,伴随着集体活动,受集体意识的驱使或集体情绪的感染,你一句,我一句,或一唱一和即兴创作。(2分)

(2)采用集体分工的方式,个别人先创作出一个雏形,然后群体加工,添枝加叶,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2分)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民间歌手、民间艺人的创作时有这种情况。湖北崇阳民间叙事诗《双合莲》,就是作品中女主人公的一位长辈郑三爹根据其身边的真实故事编唱出来的。但这类创作同样能在集体中流传并得到大家的认可。(2分)

2、(1)1927年冬天,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成立了“民俗学会”归属于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设主席一人,由其独立审定刊物,处理一切会务。(2分)

(2)民俗学会的主要活动,仍是搜集研究民间文艺,但其搜集活动、研究活动一开始就比较偏向于民俗学,侧重于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的调查研究。(2分数)

(3)特别是理论上,后来渐与民族学、人类学相汇合。这一时期在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上的重要人物主要有周作人、顾颉刚、赵景深、郑振铎等。(2分)

3、二者的联系在于:首先,传说真实地表露和抒发了民众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情感与评价。(1分)

其次,历史题材传说的讲述对象绝大多数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或事件,而且常常有遗迹可寻。传说之所以被称为“信史”,正是从这些联系出发。(1分)

二者的区别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反映社会的方法不同。(1分)

第二,历史观不同。(1分)

第三,取材的角度不同。(1分)

第四,历史一般是不能变更的,而传说总是在传播中发生变异。(1分)

4、A最早记载话本《西湖三塔记》有白蛇传的核心情节:白蛇爱上人,被镇于石塔下。(1分)

B话本《白娘子永镇雷锋塔》具备了后来白蛇传的基本情节,白娘子的形象的基调人格化,有时会露出凶相,但不吃人、害人。以感情执著的良家女子出现,小青形象模糊。(2分)C《雷锋塔传奇》白娘子变成蛇仙,既真诚、善良、勤劳又有勇敢的顽强斗争精神,故事情节更生动细致。(2分)

D近现代,突出反封建、争自由的主题,增强了斗争情节(1分)

要求:卷面整齐,要点答对

五、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什么是天地开辟神话?分析盘古神话的基本故事情节并阐明其基本文化意蕴?

1、(1)天地开辟神话就是原始人所想象的关于客观生活环境如何形成的神话。一般包括天地的形成、万物创造等内容。原始人对天地、万物的由来有着可贵的好奇心,就充分展开想象,创作出情节奇特而又气魄宏伟的开辟神话。世界各地都流传着这类神话,并且很多民族的开辟神话都有其基本情节的相似性。(5分)

(2)汉族天地开辟神话是盘古神话,首见于三国时期东吴徐整的《三五历纪》和《五运历年纪》。盘古神话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1)天地混沌,昼夜不分;2)巨神出世,天地开辟;3)垂死化身,生成万物。(4分)

(3)盘古神话的文化意蕴主要有两点:1)表现了原始人对于人与自然相生相依的和谐关系的认识,原始人首先是崇拜自然的伟力,认为人是自然孕育出来的;但人也不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而是有无穷的创造力;盘古死后化为万物,就表现了人创造了世界、控制自然的愿望和气魄。(3分)2)开辟神话中的垂死化身情节,体现了原始人灵魂不死的原始观念和积极旷达的生死观。古人认为人的灵魂可以脱离肉身而存活,又认为人死后可以转生为其他生物。盘古的死并不是生命的终结,他的生命可以通过转化为其他物质的方式延续:死了一个,化生许多;前种形式的终结,宣告着另一种形式的新生。这种灵魂观念和生死观在现代人的习俗上也有表现。(3分)

要求:卷面整齐,分析合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民间文学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的叫法,在西方国家一般称为“Folklore”,意为。在前苏联称为,在日本称为。

2、1958年,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上确定了、、、__________的工作方针。

3、“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包括《》、《》、《》。

4、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5、传说的“四固定”分别是、、、。

6、神话按内容可分为和为两种,其中民族起源神话属于。

1、民众的知识劳动人民的口头文艺口承文艺

2、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

3、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

4、田野调查法历时追溯法、共时比较法

5、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物固定、事件固定

6、自然神话、社会生活神话、社会生活神话

二、多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10分)

1、民间文学的特征是()

A.集体性B口头性 C.变异性

D传承性 F.可信性

2、保存古代神话较多的典籍主要有()

A.《世说新语》

B.《山海经》

C.《楚辞》

D.《淮南子》 F.《笑林》

3、世界寓言的三大发祥地()

A.中国 B .埃及 C.希腊

D.印度 F.日本

4、五四前后,北京大学兴起了歌谣学运动,主要参加者有()

A.鲁迅

B.周作人

C.刘半农

D.沈尹默 F.郁达夫

5、民间传说的类别主要有()

A.人物传说

B.包公传说

C.风物传说.

D.习俗传说 F.难老泉的传说

二、多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10分)

1、ABCD

2、BCD

3、ACD

4、BCD

5、AC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集中了集体的智慧,融汇着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所共有,并为集体所享用的特殊文学。

2、花儿:是流传在西北高原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的民歌形式。除汉族之外,还有回族。土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藏族等民族,基本山用汉语演唱。花儿主要有河湟花儿和洮泯花儿。

3、事件传说:是以某一历史事件为中心来叙述的故事。主要是关于历代农民起义、农民革命以及民族英雄抗战的故事,如义和团传说,太平天国的传说等。一组事件传说常常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做比较完整而生动的记述。

4、“A T”分类法:由阿尔奈(芬兰)提出,他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国家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所出版或保存的民间故事记录,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写出简洁的提要,并依一定的原则将这些故事情节进行了分类编排。美国的汤普森针对其所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这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被各国学者称为“A T分类法”或“阿尔奈——汤普森体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三十年代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成立时间、主要活动和重要人物?

2、洪水再生神话的文化意蕴?

3、民间传说与神话的联系与区别?

4、民间故事的特点

1、(1)1927年冬天,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成立了“民俗学会”归属于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设主席一人,由其独立审定刊物,处理一切会务。(2分)

(2)民俗学会的主要活动,仍是搜集研究民间文艺,但其搜集活动、研究活动一开始就比较偏向于民俗学,侧重于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的调查研究。(2分数)

(3)特别是理论上,后来渐与民族学、人类学相汇合。这一时期在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上的重要人物主要有周作人、顾颉刚、赵景深、郑振铎等。(2分)

2、①洪水再生神话对洪水灾害及其起因的叙说,是原始社会民众生活状况和自然崇拜的反映。(2分)②神话中的兄妹结婚情节,则是原始社会群婚阶段的社会现实的反映。(2分)③大部分神话都讲洪水遗民是从葫芦里逃生的。这与我国古代广泛存在的葫芦崇拜有关。(2分)

3、二者的联系在于:第一,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时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1分)第二,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1分)第三,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传说的故事追求传奇性,传奇效果靠超现实性的魔幻情节来制造的,但只作为辅助内容存在。(2分

区别在于:第一,二者的故事主人公有不同的属性。(1分)第二,神话的超现实情节是传播者信以为真的,传说的幻想只是为增强故事的传奇性存在。(1分)

4、一、奇特的幻想和浓郁的生活特性;(2分)二、泛指性或通称性,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往往是含糊、不确定;(2分)三、类型化,主要体现在情节、人物、主题、人物等方面。(2分)

要求:卷面整齐,要点答对

五、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运用民间文学理论分析孟姜女传说(包括情节单元、主题思想、形成演变、艺术魅力)。

五、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情节单元:1)南瓜里长出孟姜女2)孟姜女与范喜良成婚3)范喜良服徭役,孟姜女送寒衣4)孟姜女哭倒长城5)孟姜女智斗秦始皇(5分)

(2)、形成与演变:(3分)

①原始形态阶段:春秋时期的《左传》中记载“杞梁妻拒绝郊吊”。

②基本形态阶段:唐代《雕玉集》中的“感应篇”记述了孟姜女寻夫送衣的故事情节。

③完成形态阶段:明清以来,不少文人和民间工作者进行加工整理,加入了孟姜女和秦始皇斗争的情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3)、艺术魅力:

孟姜女传说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孟姜女的出生,长城的哭倒等等都充满着神奇瑰丽的色彩。具有极大的艺术吸引力。(3分)

(4)、结构和深层内涵:

孟姜女传说在故事情节以及主题思想存在着较为繁复的结构和深表层的不同意蕴。在主体思想上表层是通过现实生活的矛盾斗争来突出;深层则是由原始意向与群体心里意识中的“集体无意识”隐含着,二者浑然一体。(3分)

(5)、主题:

反对封建徭役,赞颂在艰难困苦中仍然挨着生离死别的丈夫,保持坚贞不屈的节操的女性。(1分)

要求:卷面整齐,分析合理

2、民间歌谣有很高的艺术性,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天籁自鸣,率真自然是指民间歌谣所表达的感情很真实,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率真”是民间歌谣的突出特色。(3分)

(2)形体短小,内容丰富。是指民歌的形式同他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相比,多是言简意赅。(3分)

(3)寓情于奇,含蓄韵藉。(3分)

(4)形式多样,风格鲜明。如信天游、爬山调、花儿等(3分)

(5)赋、比、兴等多种手法的灵活应用(3分)

要求:题目得当,分析合理,能自圆其说

民间文学模拟试题三份

模拟试题一答案 民间文学模拟试题(一)试题一试题二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0 分) 1 、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 2 ) 2 、“唱歌不是人发颠,也是前朝古人传;,河水淘沙渐渐深。”这首民歌非常贴切地表述了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 3 ) 3 、从唐宋开始,中国一些民间说书艺人受佛教“俗讲”的启示,举行专门的讲故事活动,称之为。(3 ) 4 、1920 年,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学术界开始有意识地将民间文学看作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对象。(2 ) 5 、民间文学同作家文学的分野,体现在艺术风格上,表现为之别。(3 ) 6 、史事传说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段,而不关心,它的侧重点在记事。(3 ) 7 、以顾颉刚、杨宽为代表的历史学家,他们提出了层累的历史观和民族的神话史观,对中国古典神话的一些主要内容和神话人物进行扎实细致的考证和辨析,因而形成了著名的神话学派。(3 ) 8 、是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机智人物。(2 ) 9 、清代诗人黄遵宪将民歌比作。(2 ) 10 、是相声艺术特有的艺术手段。(2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 分,共10 分) 1 、屈原在吸收()的基础上,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1 )吴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2 )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3 )岭南民歌和神话传说 (4 )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和神话传说 2 、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用进行创作。 (1 )口头语言 (2 )书面语言 (3 )民间语言 (4 )方言 3 、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以文人创作的()为中介,对元杂剧和明清文言小说和长篇章回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民间文学 (2 )通俗文学 (3 )话本小说 (4 )评话 4 、盘古神话是一个()母题。 (1 )太极图 (2 )人鱼互生 (3 )宇宙卵 (4 )世界末日

2020年1月广东省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13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造人。 A.泥土 B.树木 C.空气 D.血液 2.传说中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人物是 A.蔡文姬 B.王昭君 C.李香君 D.孟姜女 3.《灰姑娘》的故事属于 A.幻想故事 B.生活故事 C.民间笑话 D.民间寓言 4.《格萨尔》是一部 A.史诗 B.神话 C.传说 D.民间长诗 5.“举秀オ,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是 A.民间传说 B.民间故事 C.民间歌谣 D.谚语 6.“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 A.成语 B.格言 C.俗语 D.谚语 7.艺人说书的提纲,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是 A.柁子 B.扣子 C.梁子 D.悬念 8.明代中后期是中国民间歌谣搜集整理的一个小高峰,其中以的成就最为突出。 A.刘邦 B.唐太宗 C.无名氏 D.冯梦龙 9.著名的《刘三姐》的歌词大多是人民以汉语创编的。 A.藏族 B.苗族 C.壮族 D.族 10.1950年3月,由任理事长,老舍和钟敬文任副理事长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北京成立 A.郭沫若 B.茅盾 C.叶圣陶 D.周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1.一个民族集体创造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主要体裁有等。 A.神话 B.民间史诗 C.俗语 D.歇后语 E.民间说唱 12.从散文体作品看,故事结构完整,有头有尾,按顺序展开,模式化、类型化结构十分普遍,通常有 等结构形式 A.对称式 B.三叠式 C.连锁式 D.四季歌 E.五更调 13.被誉为我国古代民间叙事长诗的“双子星座”是 A.《氓》 B.《陌上桑》 C.《孔雀东南飞》 D.《木兰诗》 E.《西洲曲》 14.汉族作为中国华族的主要凝聚核心,它在历史上广泛流传的一些经典民间文学作品,如四大传说,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流传甚广。 2020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和答案第 1 页共 4 页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神 话)【圣才】

第3章神话 3.1 复习笔记 一、神话的界定与分类 (一)含义 神话是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二)神话在历史上的存在方式 1.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 神话作为各民族早期历史上的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在创作和讲述过程中往往结合着宗教祭祀、巫术操作、文学叙事、音乐和舞蹈表演等多种活动,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 2.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 (1)“活态神话”:学术界把现代依然在口头流传的神话称为“活态神话”。 (2)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与价值观。 (3)神话和原始宗教关系密切。 (4)从思维机制上看,神话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 (三)神话的分类

1.神话内容庞杂,如果将世界各民族神话资料汇集起来,数量十分巨大。 2.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主要从民族、题材、母题三个角度来考察神话的基本形态进而作出科学分类。 3.三种分类方式各有长短: (1)按民族划分神话的方式简便但笼统,不能深入内容; (2)按题材划分神话可以归纳各族神话的共同主题,但不能进入细节; (3)按母题划分能深入神话内容的细节,但比较繁琐。 二、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 中国神话按照其表现的内容,可以分为宇宙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族群起源神话、文化发明神话、战争神话六大类。 (一)宇宙起源神话 宇宙起源神话是原始人解释宇宙来源和宇宙基本面貌的神话,一般包括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出现和运行,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 (二)人类起源神话 1.所有民族的神话都会讲述人类如何起源及其最初发展的过程,这就是人类起源神话。 2.关于人类如何起源大体分为三类:(1)自然变化;(2)神灵生育;(3)神灵创造。 (三)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 1.这类神话讲述的是人类在遭遇洪水几乎灭绝之后重新繁衍的故事。它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情节:洪水的起因、结果,以及人类如何重新繁衍。

民间文学试题

中国民间文学 一、多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10分) 1.民间文学采录的原则是()。 A.全面搜集 B.忠实记录 C.科学整理 D.失事求似 E.主观加工 2.保存古代神话较多的典籍主要有()。 A.《世说新语》B.《山海经》C.《楚辞》D.《淮南子》 E.《笑林》 3.世界寓言的三大发祥地()。 A.中国 B.埃及C.希腊 D.印度 E.日本 4.民间谚语的分类()。 A.时政谚语B.生活谚语C.农业谚语D.风土谚语 E.情感谚语 5.民间传说的类别主要有()。 A.人物传说 B.包公传说 C.风物传说. D.习俗传说 E.难老泉的传说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6.民间文学 7.神话 8.英雄史诗 它是歌颂人类童年时期的民族英雄的传奇武功与光辉业绩的长篇叙事诗,主要描写古代民族形成过程中,民族部落或民族之间的战争,主人公都是历史转变时期的民族英雄,部落领袖和原始社会的君主,以及由他们转化而来的新兴奴隶主或封建领主。英雄史诗产生的时间比创世史诗晚一些。如中国著名的三大史诗:藏族《格萨尔王传》、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 9.生活故事 直接反映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故事,又称为“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其基本特征是:以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物为主人公,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故事情节,用写实手法来刻画人物和叙述故事。有着鲜明的阶级倾向和浓厚的现实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0.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11.传说与神话、区别? 二者的联系在于:第一,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时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1分)第二,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1分)第三,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传说的故事追求传奇性,传奇效果靠超现实性的魔幻情节来制造的,但只作为辅助内容存在。(2分区别在于:第一,二者的故事主人公有不同的属性。(1分)第二,神话的超现实情节是传播者信以为真的,传说的幻想只是为增强故事的传奇性存在。(1分) 4、一、奇特的幻想和浓郁的生活特性;(2分)二、泛指性或通称性,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往往是含糊、不确定;(2分) 12.复述“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中的任意一个传说(孟姜女、白蛇传、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四、论述题(20分)

2016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6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13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井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渝朱涂均无分。 1.在艺术上,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 A.特指的 B.泛指的 C.固定的 D.指定的 2.有较强的喜剧、幽默意味,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各种矛盾现象的是 A.民间传说 B.民间小戏 C.民间笑话 D.民间寓言 3.《尚书?无逸》对民间谚语的解释是 A.“谚,俗所传言也” B.“谚,俗语也” C.“谚,俗言也” D.“俚语曰谚” 4.“王大姐头戴两朵花(美)”,这个谜语类型是 A.字谜 B.事谜 C.物迷 D.动作谜 5.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笑林》出现在 A.前秦时代 B.两汉时代 C.三国时代 D.唐宋时代 6.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的形成与集体性的关系是 A.传承性等于集体性 B.传承性受集体性制约 C.集体性受传承性制约 D.集体性不利于传承性的形成 7.原始人解释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出现和运行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是 A.人类起源神话 B.宇宙起源神话 C.洪水再生神话 D.文化文明神话 8.被称作是汉籍中最著名的“古今语怪之祖”的是 A.《淮南子》 B.《抱朴子》 C.《左传》 D.《山海经》 9.南朝乐府民歌共四百多首,主要保存在 A.《乐府诗集》 B.《诗经》 C.《乐府诗集·清商曲辞》 D.《楚辞》 10.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结构上高于变化,以上下两节句式来表现的格律体民歌是 A.信天游 B.花儿 C.四句头 D.爬山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迭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来涂均无分。 11.迁徒史诗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A.以民间各民族的世系谱牒为时间线索 B.以沿途迁居为空间线索 C.以迁徒原因、活动为叙述内容 D.展现各民族或各支系的族群命运 E.与部族、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相关联 12.民间传说的特征有 A.可信性的内容 B.传奇性的情节 C.箭垛式人物形象 D.意境忧美生动 E.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1.第11题 远在2500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 A.《吕氏春秋》 B.《论语》 C.《诗经》 D.《逍遥游》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12题 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指的是 ()。 A.史诗 B.民间故事 C.神话 D.歌谣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13题 在中国神话中,()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的主人。 A.女娲神话 B.盘古神话 C.洪水神话 D.射日神话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第14题 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A.孔德 B.伊阿宋 C.挪亚 D.宙斯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15题 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 ( )。 A.先时期 B.两汉时期 C.晋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23题 屈原在吸收()的基础上,创作了《离骚》、

《天问》、《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A.吴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B.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C.岭南民歌和神话传说 D.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和神话传说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24题 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造人。 A.泥土 B.树木 C.空气 D.血液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25题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神话)【圣才出品】

第3章神话 一、填空题 1.记载我国神话的古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山海经》;《淮南子》;《列子》 【解析】我国古代有丰富的神话,但由于是集体口头创作,用文字记录下来较晚,并且缺乏系统记载神话的专门典籍,所以系统完整的神话保存下来较少。收录神话较多的古籍主要有《山海经》《淮南子》《列子》《庄子》《楚辞》等。 2.许慎《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所说“事无形”,即“________”,这是巫的原型。(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案】事看不见的鬼神 【解析】许慎《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巫又称祝,专事鬼神,“事无形”,即“事看不见的鬼神”。 3.屈原吸收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创作的作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离骚》;《九章》;《九歌》;《天问》 【解析】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

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4.写出下列作品所属民族:《创世纪》________,《梅葛》________,《密罗陀》________,《开天辟地》________。(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纳西族;彝族;瑶族;布依族 【解析】《创世纪》是纳西族原始神话中最出名的部分,共有二十个章节,热情歌颂和赞美了人类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梅葛》是彝族民间歌舞和民间口头文学的总称,几乎反映了彝族人民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的全貌,被视为彝家的“根谱”、彝族的“百科全书”、长篇叙事史诗。《密洛陀》是流传于广西都安、巴马等地瑶族聚居区的神话古歌,融神话、创世、英雄为一体,描述了女神密洛陀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的壮烈业绩。《开天辟地》是布依族的神话史诗。 二、选择题 1.神话资料最为丰富,情节原始而完整的文献是()。 A.《庄子》 B.《国语》 C.《山海经》 D.《左传》 【答案】C 【解析】《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是保存神话资料最完整的著作。

民间文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 1、包公传说突出他铁面无私,诸葛亮的传说则突出他的聪明机智,却很少描绘他们的外貌,这在传说艺术中叫做() A、传奇色彩 B、历史性 C、粗线条刻划人物 D、纪念物 2、《虎丘塔为什么是斜的》是一则()传说。 A、风物 B、史事 C、人物 D、土特产 3在各类巧匠故事中,最著名数量最多的是谁的故事?() A、七仙女 B、李老君 C、鲁班 D、石敢当 4、"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拉姑娘,请女婿,小外孙女你也去。"这是一首() A、劳动歌 B、仪式歌 C、儿童游戏歌 D、情歌 5、甘肃莲花山下一年一度的民间诗歌盛会称为() A、歌圩 B、耍歌堂 C、三月街 D、花儿会 6、"山中山谷起山坡,山前山后树山多,山间山田荫山水,山人山上唱山歌。"这首民歌用的是什么手法?() A、叠字 B、重复 C、双关 D、比喻 7、谜语:"山月随人归",打一明朝作家,谜底:归有光。败笔是() A、底面相犯 B、浅露 C、谜面不成文 D、闲字无着落 8、"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是() A、成语 B、格言 C、俗语 D、歇后语 9、谜语一则:广州市灯谜协会(打一日用品商标),谜底:虎头牌,主要毛病是() A、闲字无着落 B、谜面不成文 C、底面相犯 D、浅露 10、《大风歌》的作者是() A、刘邦 B、唐太宗 C、无名氏 D、冯梦龙 11、《敕勒歌》是()的民歌。 A、朝鲜族 B、蒙古族 C、鲜卑族 D、满族 12、《爱尔兰歌谣札记》的作者是() A、马克思 B、列宁 C、拉法格 D、恩格斯 二、多项选择题。(两个以上) 10、清代作家吴趼人从民间笑话、寓言中汲取养料,创作的优秀走品有() A、《俏皮话》 B、《笑林广记》 C、《新笑林广记》 D、《粤风续九》 E、《古遥谚》 14、世界上比较流行的民间故事分类法有() A、以神为主的分类法 B、按情节、母题分类 C、以著名故事的题目来概括类型 D、以序号称谓来表现民间故事 15、民间童话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 A、有强烈的幻想性和浓厚的浪漫色彩 B、有曲折的情节和美满的故事 C、主人公为通称人物,类型化,没有特定的背景 D、把动物人格化 E、有固定的表现手法,如三段式中间插韵语等 16、下列对民间歌谣的判断正确的有() A、是民间文学中产生最早的 B、口头韵文作品 C、用途最广 D、最富于相象 E、不需人物形象 17、谜语应具备的特点有() A、知识性 B、疑难性 C、独创性 D、趣味性 E、文学性 三、填空题

民间文学的艺术特征

浅谈《巧女故事》的艺术魅力 【摘要】:德国作家马克斯?韦伯说:“科学的研究领域不以“事物 ..”的“实际”联 系为依据,而是以“问题 ..”的“思想 ..”联系为依据。凡在以新方法探索新问题并且揭示意义重大的新观点的真理借此而被发现的地方,一门新的“科学”就形成了。” [1](p19)而我则认为民间文学就是这样一门新的“科学”,民间故事是广大民众创作并传承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在我国民间,各地民众对讲述民间故事有各种称呼,如“讲瞎话”、“讲古”、“讲经”、“说白话”、“摆龙门阵”等等,那么现在我就浅谈一下《巧女故事》艺术魅力的理解。 【关键词】:故事情节;丰富想象;情节程式化;艺术魅力;叙事艺术 在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宝库中,巧女的故事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创作。早在晋人裴启所撰的《语林》中,已经记录了两则巧妇能言善辩而压倒文人的故事(原书已佚,见《北堂书钞》卷一三七、《艺文类聚》卷二十五引)。从巧女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民间故事的无穷的艺术魅力。 《巧女故事》体现我国民间故事非凡艺术魅力有哪些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传奇的故事情节 (一)、从故事情节来看,《巧女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张古老的老头儿为自己第四个儿子找媳妇的故事,故事一开头指明了张古老其他三个儿子跟儿媳都不大灵活,随后就说张古老想要找一个聪明的姑娘做四媳妇来帮自己管理家事。于是他就想了个巧妙的法子让三个儿媳回娘家探亲,告诉她们说:“大媳妇住三五天,二媳妇住七八天,三媳妇住十五天。三个人要一同去一同回来。”[2](p476)要三个媳妇带东西孝敬他,他说:“大媳妇替我带一只红心萝卜回来;二媳妇替我带一只纸包火回来;三媳妇替我带一只没有脚的团鱼回来。”[2](p476)三个媳妇没想太多就答应了,可是后来才发现她们没法做到公公要求的事就大哭起来,正好遇到巧女就把张老古要的东西告诉了他那三个媳妇,结果到他的三个媳妇返家时,真的带回了他想要的东西,并且是一块回来的。张老古就纳闷他的媳妇们没那么聪明怎么会知道她想要的呢,于是就问他的三个媳妇知道真相后,就这样把巧女说给了四儿子。 就上述的故事情节而言则充满着很大的偶然性、传奇性和戏剧性,新巧奇妙。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而这句话里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民间故事的奇巧就在巧女故事中得以体现,就在张老古三个儿媳妇遇到困难而无计可施时,碰巧就遇到巧女从此经过,便是故事得到进步

华师17年3月课程考试《民间文学》作业考核试题

17春华师17年3月课程考试《民间文学》作业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米筛筛米壳在心,嘱妹恋郎要真心,莫学米筛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这首民歌用的是()手法。 A. 双关 B. 托物起兴 C. 比喻 D. 白描 正确答案: 2. 屈原在吸收()的基础上,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A. 吴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B. 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C. 岭南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D. 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和神话传说 正确答案: 3. 狭义的民间歌谣不包括()。 A. 民歌 B. 民谣 C. 史诗 D. 小调 正确答案: 4. ()属于生活故事。 A. 灰姑娘 B. 巧媳妇 C. 蛇郎君 D. 狗耕田故事 正确答案: 5. 筒狄吞卵、姜嫄履敏等感生神话是人类发展史上母系氏族社会留下的痕迹。这一点说明了民间文学的()。 A. 教育作用 B. 认识作用 C. 审美作用 D. 娱乐作用 正确答案: 6. ()是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民族历史的形象化记载,是“诗性的历史”,即用诗歌叙述的编年体历史。 A. 民歌

B. 歌谣 C. 史诗 D. 神话 正确答案: 7. 民间说唱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属于()。 A. 第一人称叙述体 B. 第二人称叙述体 C. 第三人称叙述体 D. 自传体 正确答案: 8. 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留在()中。 A. 山海经 B. 搜神记 C. 淮南子 D. 太平御览 正确答案: 9. 古印度最著名的民间故事集是()。 A. 摩诃婆罗多 B. 五卷书 C. 伊利亚特 D. 奥赛罗 正确答案: 10. “女娲造人”的神话最早见于()。 A. 《山海经》 B. 《尚书》 C. 《韩非子》 D. 《楚辞》 正确答案: 华师17年3月课程考试《民间文学》作业考核试题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根据表演人数的多少和表演形式的差异,相声可以分为()等种类。 A. 单口 B. 对口 C. 群活 D. 垫话 正确答案:

民间文学概论试题-推荐下载

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1-08-01 14:17:37) 分类:学习资料汇编 标签: 文化 一、单选题 1、关于杨家将与契丹人作战的传说可归为( C ) A、农民起义传说 B、起义英雄传说 C、反抗外来侵略传说 D、革命历史事件传说 2、1846年,发明了“Folklore(民俗)”一词的英国考古学家名叫( B )、 A、阿兰?邓迪斯 B、威廉?汤姆斯 C、马林诺夫斯基 D、斯密斯?汤普森 3、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它长( B ) A、10多万行 B、50万行以上 C、20余万行 D、30万行以上 4、鬼故事属于( D )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5、河北农村流传的表述农民传统婚姻观念的谚语"休前妻,毁稚苗,后悔到老",在内容的类型上可归为( B )、 A、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 B、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 C、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 D、其它 6、民间文学在民俗学的学科体系中属于( D )、 A、精神民俗 B、社会民俗 C、物质民俗 D、语言民俗 7、段成式《酉阳杂俎》是一个笔记体作品集,记录了大量民间故事、该书出现于( A )、 A、唐代 B、先秦时期 C、魏晋时期 D、明代 8、有一种评书讲述绿林英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比武打擂,拜山攻寨等内容的故事,或讲述清官秉公破案,惩恶扬善的故事,这种评书的种类名称为( D )、 A、世情书

B、袍打书 C、神魔书 D、短打书 9、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 C )、 A、岔断型幽默 B、情感释放型幽默 C、干涉型幽默 D、含蓄型幽默 10、鬼故事属于( D )、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11、许多地方在结婚仪式上都念诵撒帐歌,如"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等,这种歌谣属于( D )、 A、法术歌 B、情歌 C、节令歌 D、礼俗歌 12、蒙古族讲述牧民武装起义反抗达尔汉王的黑暗统治与军阀暴政的民间叙事长诗是( B ) A、《钟九闹漕》 B、《嘎达梅林》 C、《召树屯》 D、《十五从军行》 13、鬼故事属于( D )、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14、侯宝林,薛宝琨等认为相声的名称经历了( A )的演变过程、 A、从"像生"到"像声",再到"相声" B、从"像声"到"像生",再到"相声" C、从"相生"到"像声",再到"相声" D、从"学像生"到"乔像声",再到"相声" 15、中国的狗耕田型(两兄弟型)故事首见于( B )、 A、《山海经》 B、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C、晋代干宝《搜神记》 D、晋代陶潜《搜神后记》 二、多选题 1、童话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其表现有( B、C、E)等 A、其内容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基本上没有或完全没有超自然的幻想 B、童话多具有超自然的境界,充满浪漫的想象

11342民间文学概论学习提纲

民间文学概论学习提纲 一、文学常识1 1、(仪式歌)是用于节日礼俗和祭祀等的歌谣。 2、(谜目)指的是谜语中要猜的范围和格式。 3、(二人转)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谣。 4、“民俗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提出的。 5、《阿诗玛》是(彝族)撒尼人(彝族的一个分支)人的作品。 6、陈琳以(《长城谣》)为基础写出了《饮马长城窟行》。 7、民间文学整理方法有两种,即(综合整理)与单项整理。 8、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9、芬兰学派以(库伦父子)为代表。 10、追悼会奏的哀乐,开运动会奏的《体育进行曲》,可被视为新的(仪式)歌谣。 11、东汉崔实编的(《农家谚》)是世界上最早的谚语集。 12、《伏波井》、《日月潭》属于(山川风物)传说。 1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模拟(竹枝词)创作而成的。 14、(谣)是不能唱的“徒歌”。 15、唐人传奇《李娃传》是根据民间故事(《一枝花》)写成的。 16、灯谜又叫(灯虎),突出它的疑难性。 17、阿凡提的故事是从(土耳其)传入的。 18、沙湾灯笼——何府(苦)是(歇后语)体裁。 19、说书艺人王少堂的《武松》用的是(评话)体裁。 20、《中国歌谣》是(朱自清)研究民间歌谣的专著,他将歌谣按用法分为(15)种。 21、《召树屯》是(傣)族的作品。 22、《柳毅传》是在传说(《龙女牧羊》)上加工创作的。 23、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规定部队要搜集民歌。 24、集体性标志着人民对民间作品的集体所有权,但同时也带来了(匿名性)的特征。 25、(诸葛亮)被称为西南文明的传播者,知识和技术的偶像,甚至说他与火把节的来历也有联系。 26、在中国,“民间文学”一词是由(瞿秋白)在1921年最早提出来的。 27、《王贵与李香香》是用(信天游)体裁写成的。 28、清朝李调元的(《粤风》),选录了不少壮瑶民歌。

民间文学思考题及答案(精心整理版)

1、什么是民间文学?如何理解民间文学之“民间”。 “民间文学”概念: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它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第二问没找到明确的答案,综合各种东西自我感觉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回答: “民间”包含二义:一是生活于底层社会空间的“民众”,二是“民众的生活领域及精神世界”。民间不是由文人建构的虚拟空间,而是以个永远存在的社会实体。(1)民间文学的创作者是“人民大众”。(2)在内容上是更直接地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理想和愿望。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产物。(3)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的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如: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它的艺术风格简朴明朗、刚健清新,表现手法多为情节章句的重迭、复沓,语句的夸张,固有体例和套话的运用,贴近生活的赋、比、兴等。(4)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如各种传说等。 2、试分析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多种说法,较为稳妥的说法是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并存论。(1)民间文学的题材和思想内容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①《九歌》——受民间祭歌影响;《天问》《山海经》——受神话传说影响。 ②受乐府民歌影响: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蒿里行》、《七哀诗》、《饮马长城窟行》——汉末政治动乱、战祸的残酷、人世的凄凉。 ③、运用神话传说作为题材:李白《东海有勇妇》——民众不屈的反抗精神 ④、杜甫“三吏”、“三别”——受民歌影响——深刻的人民性,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2)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历代作家在体裁、形制格式、修辞手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向民间文学学习。 ①、古代许多文学的体裁(特别是韵文)大都来源于民间文学。 韵文——原始歌谣;散文的小说、笔记——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戏剧——原始歌舞;诗歌、词、曲——来自民间,与当时流行的世俗音乐相抵持,于民间广为流传。[笔记小说《笑林》——记录民间笑话;魏晋六朝志怪小说——记录、加工当时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②、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方面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在形制格式、修辞手段、艺术风格,民间文学为文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借鉴经验。汉唐诗人广取民歌的艺术手法——“文质半取,风骚两挟” 运用民歌固有的形式——唐·刘禹锡《竹枝词》——土家族民歌 运用民歌比兴手法——《诗经》《楚辞》 李白《静夜思》首句——有南朝子夜歌《秋歌》影响痕迹 古诗文中的“典故”——从民间文学中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总之,民间文学是作家文学的源泉。作家的智慧灵感蕴藏于民众生活和民间创作中,民众把创造的语言和优美的诗思赋予作家。口头文学体裁为作家提供了多样的创作形式,民间文学的内容为作家文学提供丰富的题材。(民间口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始终保持着多方位的双向交流关系[“交融互渗”]。) 以上是老师的总结,但是偶认为还应该加上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如下:从历史上看,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表现在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一)、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积极影响 (1).历代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辑录和保存上有很大的功绩历代文人作家用文字把民间文学作品记录和保存下来,一方面保持了作品的基本风貌,为后人进行研究提供了可靠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 1.在《圣经?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受蛇的引诱偷吃了伊甸园中的智慧果,从而发现了对方的性别差异,上帝只好将他们放逐到了人间。 2.首先提出“语境”这一概念的著名学者是(马林诺夫斯基)。 3.民间说唱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属于(第三人称叙述体)。 4.对于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的调查属于(专题调查)。 5.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 6.“连缀式”民间故事的典型代表是(《一千零一夜》)。 7.盘古神话是一个(太极图)母题。 8.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以文人创作的(通俗文学)为中介,对元杂剧和明清文言小说和长篇章回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芬兰人埃利亚斯.伦洛特 搜集整理的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成为了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10.民间文学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的语气语调是(强音、假嗓)。 11.在20世纪初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中,最早使用“神话”一词的学人是(梁启超)。 12.个体传承人对于民间文学的贡献,最重要的体现在 (在传承过程中的主观创 造性的发挥)。 13.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 娘”指的是(神话)。 14.(巧媳妇)属于生活故事。 15.汉族第一首民间叙事长 诗《孔雀东南飞》是(两汉) 时期的民间叙事诗。16. “尚 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 (云南)。 17. 民间文学必须使用田野 作业的方法是由民间文学 的口头性和(展演性)所 决定的。18. 屈原在吸收(楚 地民歌和神话传说)的基础 上,创作了《离骚》、《天问》、 《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19. (史诗)是原始社会或 奴隶社会民族历史的形象 化记载,是“诗性的历史”, 即用诗歌叙述的编年体历 史。 20. 水浒故事在(宋末元初) 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 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21. 木偶戏由演手操纵木偶 进行戏剧表演,属于(道具 戏)系统。22. 民间文学 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 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 的语气语调是(强音、假 嗓)。23. 远在2500年前结 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中,就收录了 许多古代民歌。24. 与作家 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 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 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 25. 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 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 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 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 之为(箭垛人物形象)。26. 鄂西汉族的《黑暗传》以其 具有(创世史诗)的基本 特征,受到学界的广泛关 注。27. 精卫填海的神话故 事是出自于(.《山海经》)。 28. 在中国神话中,(射日神 话)的出现,标志着人类 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 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 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 终于成为大地的主人。29. 《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 (民间寓言)。30. (梁子) 是艺人说书的提纲,一般都 是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31. (傩戏),起源于民间巫 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 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 怕的面具表演。32. 在西方 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 (Folklore )。33. 机智人 物故事在汉族和少数民族 中都很发达,汉族以(徐文 长)和谎张三的故事流行最 广。34. 女娲神话中,女娲 是用(泥土)造人。35. 从 体裁来看,民间寓言主要是 在寓意型的(动物故事)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6. (孟姜女)是千里寻夫、 哭倒长城的传说人物。37. (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 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 界观与价值观。38.“天皇皇, 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 过路君子念三遍,一夜睡到 大天光。”属于(仪式歌)。 39. 在(故事)中,讲述人 往往有习惯运用的一些开 头用语,如“很久很久以 前……”。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传说)【圣才】

第4章民间传说 4.1 复习笔记 一、民间传说的界定与分类 (一)民间传说的界定 1.德国民俗学家格林兄弟于1816年出版了《德国传说》。1835年,他们将民间叙事划分为民间故事、传说和神话,并进行了初步的区分。 2.1971年,美国学者乔治斯认为,民俗学家尽管对于民间传说的界定有不同看法,但有三点是共同的: (1)传说是故事或叙事; (2)传说的故事或叙事被置于发生过的历史中; (3)传说的故事或叙事被它的讲述者和听众相信是真实的。 3.在20世纪的中国,出现了几种民间传说的定义,这些定义的表述方式大同小异,即认为民间传说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传播,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相关的故事。 4.日本著名民俗学家柳田国男在《传说论》中提出:“传说这个词,既有人用于广义,也有人用于狭义。” (1)广义,是指把所有古来的传承,自然包括人们记忆流传在口上的说谈,以及较为奇特的信仰或习俗,只要问起就能得到某种说明的,都看着是传说。 (2)狭义,只认为其中的一部分,即仅限于我国发展起来的,分布各地,广泛流传的

有情节的故事才称作传说。民间传说定义: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5.根据我国传说理论研究进展,将民间传说定义加以充实,表述为: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二)民间传说的分类 1.以民间传说的情节为核心编制的分类系统 (1)以情节为核心编制的民间传说分类系统明显受到芬兰学者阿尔奈和美国学者汤普森编制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影响,并且这个索引本身也包含了大量的民间传说。 (2)以情节为中心的民间传说分类并不强调民间传说的思想内容的表达和人物形象的描述,而是聚焦于叙事情节的展演,这种分类方法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学术性。 2.以民间传说的内容为核心编制的分类系统 (1)以内容为核心的民间传说分类系统受到很多学者的青睐,奥尔里克曾将民间传说分为两种,即起源传说和轶闻趣事。他认为起源传说用于解释一件事情的起源,而且因为这件事情的真实存在而被相信。最为常见的起源传说类型是当地起源传说。轶闻趣事是一种没有被地方化的叙事,它表现的是一个人(通常是名人)处于一种特有的情形中。 (2)我国民间传说的分类: 我国学者对于民间传说的分类主要以内容为标准,将民间传说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风物传说、风俗传说、动植物传说五类: ①人物传说

民间文学模拟试题(选择)

民间文学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 、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 2 )2 、“唱歌不是人发颠,也是前朝古人传;,河水淘沙渐渐深。”这首民歌非常贴切地表述了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 3 ) 3 、从唐宋开始,中国一些民间说书艺人受佛教“俗讲”的启示,举行专门的讲故事活动,称之 为。( 3 ) 4 、 1920 年,北京大学成立 了,中国学术界开始有意识地将民间文学看作是一种科学研 究的对象。( 2 ) 5 、民间文学同作家文学的分野,体现在艺术风格上,表现为 之别。( 3 ) 6 、史事传说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段,而不关心,它的侧重点在记事。( 3 ) 7 、以顾颉刚、杨宽为代表的历史学家,他们提出了层累的历史观和民族的神话史观,对中国古典神话的一 些主要内容和神话人物进行扎实细 致的考证和辨析,因而形成了著名的 神话学派。( 3 ) 8 、是维吾尔族人民喜爱 的机智人物。( 2 ) 9 、清代诗人黄遵宪将民歌比 作。( 2 ) 10 、是相声艺术特有的 艺术手段。( 2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 、屈原在吸收()的基础上,创 作了《离骚》、《天问》、《九歌》 等一系列作品。 ( 1 )吴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 2 )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 3 )岭南民歌和神话传说 ( 4 )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和神话传 说 2 、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 需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用进 行创作。 ( 1 )口头语言 ( 2 )书面语言 ( 3 )民间语言 ( 4 )方言 3 、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以文人创 作的()为中介,对元杂剧和明清 文言小说和长篇章回小说,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 1 )民间文学 ( 2 )通俗文学 ( 3 )话本小说 ( 4 )评话 4 、盘古神话是一个()母题。 ( 1 )太极图 ( 2 )人鱼互生 ( 3 )宇宙卵 ( 4 )世界末日 5 、在《圣经?创世纪》中,() 受蛇的引诱偷吃了伊甸园中的智慧 果,从而发现了对方的性别差异,上 帝只好将他们放逐到了人间。 ( 1)亚当和夏娃 ( 2 )俄狄普斯和海伦 ( 3 )大禹和西王母 ( 4 )女娲和盘古 6 、在我国民间传说中有一种独特的 种类——(),这种以叙述神仙活 动为中心内容的传说,早在春秋战国 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 1 )鬼话 ( 2 )仙话 ( 3 )神话 ( 4 )道教故事 7 、()属于生活故事。 ( 1 )灰姑娘 ( 2 )巧媳妇 ( 3 )蛇郎 ( 4 )狗耕田故事 8 、民间小戏中,属于道具戏系统的 有()。 ( 1 )皮影戏 ( 2 )秧歌戏 ( 3 )花灯戏 ( 4 )采茶戏 9 、在西方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 为()。 ( 1 ) Literature ( 2 ) Anthropology ( 3 ) History ( 4 ) Folklore 10 、水浒故事在()时期就广为流 传,并成为讲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 容。 ( 1 )明末清初 ( 2 )唐初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关于杨家将与契丹人作战的传说可归为( C ) A、农民起义传说 B、起义英雄传说 C、反抗外来侵略传说 D、革命历史事件传说 2、1846年,发明了“Folklore(民俗)”一词的英国考古学家名叫 ( B )、 A、阿兰?邓迪斯 B、威廉?汤姆斯 C、马林诺夫斯基 D、斯密斯?汤普森 3、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 它长( B ) A、10多万行 B、50万行以上 C、20余万行 D、30万行以上 4、鬼故事属于( D )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5、河北农村流传的表述农民传统婚姻观念的谚语"休前妻,毁稚 苗,后悔到老",在内容的类型上可归为( B )、 A、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 B、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 C、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 D、其它 6、民间文学在民俗学的学科体系中属于( D )、 A、精神民俗

B、社会民俗 C、物质民俗 D、语言民俗 7、段成式《酉阳杂俎》是一个笔记体作品集,记录了大量民间故 事、该书出现于( A )、 A、唐代 B、先秦时期 C、魏晋时期 D、明代 8、有一种评书讲述绿林英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比武打擂,拜山攻寨等内容的故事,或讲述清官秉公破案,惩恶扬善的故事,这种评书 的种类名称为( D )、 A、世情书 B、袍打书 C、神魔书 D、短打书 9、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 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 C )、 A、岔断型幽默 B、情感释放型幽默 C、干涉型幽默 D、含蓄型幽默 10、鬼故事属于( D )、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11、许多地方在结婚仪式上都念诵撒帐歌,如"一把栗子一把枣, 小的跟着大的跑"等,这种歌谣属于( D )、 A、法术歌 B、情歌 C、节令歌 D、礼俗歌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

民间文学概论授课大纲 第一讲导论 一.民间文学的定义 二.民间文学的创作主体 三.民间文学的范围 四.民间文学的性质 第二讲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 二.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 三.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特征 四.民间文学的变异性特征 第三讲民间文学的价值及其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一.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与多重价值 1.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2.民间文学的多重价值 二.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1.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哺养 2.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第四讲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搜集、记录与整理一.田野作业的形式与规则 二.田野作业中的全面搜集 三.田野作业中的忠实记录 四.田野作业资料的整理与科学写定 第五讲神话 一.神话界说与起源 二.神话分类 三.神话的基本特征 四.神话的价值及其研究 第六讲民间传说 一.民间传说概说 二.民间传说的分类 三.民间传说的特征 四.民间传说的价值及其研究 第七讲民间故事

一.民间故事的界定与分类 二.民间故事的特征与价值 三.故事家与民间故事的传承 四.民间故事的研究问题与故事学研究方法 第八讲民间歌谣 一.民间歌谣的概说 二.民间歌谣的分类 三.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与功能 四.歌俗、歌节与歌手 第九讲民间叙事诗 一.民间叙事诗的概念 二.民间叙事诗的分类 三.民间叙事诗的特征 四.民间叙事诗的研究 第十讲史诗 一.史诗的定义与意义 二.史诗的分类 三.史诗艺人与史诗传承 第十一讲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一.谚语 二.谜语 三.歇后语 第十二讲民间说唱 一.民间说唱概说 二.评书与评话 三.快书与快板 四.相声 第十三讲民间小戏 一.民间小戏的概念、类型与源流 二.民间小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三.民间道具戏 第十四讲民间文学研究 一.国际性的学术研究领域 二.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流派及其方法三.民间文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