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2002年第1期 矿 产 与 地 质第16卷2002年2月M I N ERAL R ESOU RCES AND GEOLO GY总第88期

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进展①

王瑞廷1,2,欧阳建平3

(1.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 710069;2.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陕西西安710054;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在界定表生地球化学研究对象及内容的基础上,总结了表生地球化学的五种研究方

法,其中非常规研究方法将占据重要地位,整体论是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同时,对国内外表生

地球化学研究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与分析。区分了狭义表生地球化学与广义表生地球化学

的研究范围,提出二者协调与整合发展是21世纪表生地球化学研究发展的趋势,也是其在地

球系统科学研究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

关键词:表生地球化学;表生作用;表生带;表生系统

中图分类号:P5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63(2002)01-0061-04

表生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表生作用带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一门地球化学分支学科。地球表生带是指地球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接触渗透的界面(即具有一定厚度的界面层)。表生地质作用就发生在这一多圈层交错重叠带内,在该界面内表生地质系统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着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表生地质系统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于大气降水和生物等过程作用于原始岩体或矿体而产生风化带的地质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远非内生条件下所能比拟,这也是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特点。

1 表生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1.1 表生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表生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中一门古老而崭新的分支学科,其核心就是研究地表景观中化学元素的迁移过程和机制。表生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的表生带。Fatrb ridge认为地下潜水面以上及以下一小部分属于表生作用的范围[4]。近年来,廖士范认为表生作用分上、下两个带,地下水潜水面以上属表生作用氧化改造带,地下水潜水面以下200~300m以内属表生作用还原改造带,本文中表生作用带即指这一范围。

一般来讲,表生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元素在表生带的分布、分配、迁移及演化规律和机制。表生成矿地球化学(即狭义的表生地球化学)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由于表生地球化学环境相对于内生而言要复杂得多,广义表生地球化学研究是多学科的,涉及到自然地理学、土壤学、微生物学、植物学、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气象科学等。它重点研究表生带常温常压有水参与的地球化学,即“外生的或低温的有水参与的地球化学”(R.M.Garrels),包括在地球表面大气圈、生物圈、海洋和水体中以及与其接触的岩石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尤以发生在各个界面之间的化学作用为主,也称为常温水岩体系地球化学。常温富水环境对原生岩石的改造是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的基本问题。表生(作用)地球化学是指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它们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地球化学,它包括风化淋滤作用、海水沉积及成岩成矿作用、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地表生态环境的平衡等几方面的问题。这一定义具有普适性,它涵盖了狭义和广义表生地球化学。表(外)生作用体系所处的物理化学环境与内生地质作用体系统完全不同,其特征可归纳如下[13]:

①低压和低而速变的温度:地表压力范围在101325~2026500Pa之间,地表温度变化幅度为-75℃~+85℃,某些近地表环境,如成岩作用带温度可达100℃~200℃,故表生环境总的温差达300℃。

②富氧和充足的二氧化碳环境:大气圈P o2=

16

①收稿日期:2001-09-07 作者简介:王瑞廷(1969- ),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矿床地质化学及矿产勘查研究。

基金项目:地质矿产部重点方法技术项目(96012002)和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人才基金。

21278125Pa,P CO

2

=30140Pa,在与大气接触的界面上有无限供给的氧化剂和碳酸。

③开放的过量水体系:水是表生反应的介质及良好的溶剂与搬运剂,水岩反应在地表地球化学作用中具有典型意义。

④生物和有机体参加: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在表生带较发育。

⑤胶体体系发育:物质颗粒的分散相比是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的特点之一,在水媒作用下形成广泛发育的、几乎为表生环境所持有的胶体体系,而物质呈胶体状态对元素的迁移活动有重要意义。

各物质相界面是表生化学反应最强烈的地段,以下界面具有重要意义:气—水—岩(或水—岩)界面、气—水界面、水—沉积物界面、生物—岩石界面、水—海底喷发岩界面等。其中水—岩界面最为典型,远离该界面向下化学反应强度减弱,造成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的垂直分带性和按反应发育程度区分的阶段性。地球表层的含水流体上有多源性,它可以来自大气降水、大洋水、岩浆水、变质水、同生水和初生水等。表生带的元素在这些含水流体的作用下在上述各界面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活化,。

1.2 表生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

地球化学与整个地球科学领域一样在迅速发展,研究方法已从传统的静态定性(半定量)描述、个例分析研究,进入到了动态、定量、系统综合研究阶段,即模式化阶段。J.A.C.福帝斯丘提出环境地球化学的整体论方法及环境地球化学哲学的四类分级组织,即空间等级层次、时间等级层次、化学复杂性等级层次和科研工作等级层次,这对于表生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而实际的指导意义。从微观与宏观两方面,深入研究地质过程的内在动力机制及外在表现形式,并不断提出假说,建立模式,同时在实践中不断纠正和完善。表生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也不例外,在继承元素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更多地借鉴地理学、生态学、土壤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并引入系统论、信息论、复杂性科学等新的研究理论,结合现代高新技术,全面、深入地研究地球表生带这一多角度、多层次、多介质、多系统、多作用的动态开放体系。但是所有这些研究方法都应基于整体化的思想。目前,表生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初步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①勘查地球化学研究方法:以表生介质(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为取样对象,通过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的研究,认识元素在表生带的分散、迁移、富集规律。

②分析、测试及实验模拟方法:运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研究元素的含量、存在形式(即元素存在的化合态、性态、价态和相态)等,或室内实验模拟某一表生地质作用过程,以深入了解不同元素或同一元素不同赋存相态的表生作用机制及元素表生迁移的形态变化。

③土壤学、医学地理学、生态化学地理学、农业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生命元素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多学科交叉协同,深入分析表生带元素行为的医学效应、生态效应、环境效应及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总结元素表生作用的地域分异规律。因为表生带是一个多变的复杂体系,干湿条件、生物变化与人类活动都会引起不同环境介质特别是沙沉积物的pH值、Eh值的改变,促使许多金属元素价态、化合态与结合态的变化,进而会改变元素的表生环境化学行为与生态环境特性。这就需要多学科的共同研究。

④运用高新技术的研究方法:在表生地球化学研究中,利用计算机技术、4S(GPS、G IS、R S、ES)技术、数字地质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对表生作用及表生地球化学循环进行数字模拟,从对其建立概念模型、物理模型,过渡到建立数学模型,以进行精细的定量研究。

⑤非常规研究方法:於崇文先生指出,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是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故这一方法对于揭示表生作用及其时空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即表生地质系统是自组织演化发展的,具有内在的非线性反馈机制。故以地球系统科学为背景,以非线性科学、复杂性科学为指导,以表生系统或表生作用体系为研究对象,把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分形几何学、混沌动力学及自组织理论等新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引入到表生地球化学研究中来,按照不同的时空尺度,研究表生作用过程、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表生地球化学热力学、表生成矿作用动力学、表生带物质交换与循环、表生作用与全球环境变化、表生带元素分异演化的时空结构、表生地球化学工程(有时需考虑人文因素)、表生景观生态学、表生作用与内生作用耦合的动力学机制学,这是表生地球化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也是21世纪推动表生地球化学深入发展所必需的。

2 表生地球化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近年来,国外普遍加强了表生作用下与矿化有关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把它作为沟通原生异常与次生异常的桥梁。1981年,著名的勘查地球化学家P.K.T heobald曾撰文论述准确评价隐伏矿体引起的表生地球化学异常所具有的重大意义。8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的勘查地球化学家对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特征作了详细研究,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总的看来,

26

表生地球化学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①不同地质地理条件下元素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特征研究;②表生带疏松物质中元素存在状态研究;③景观地球化学方法技术的深入研究;④表生作用下元素及其重矿物的性状和元素分散行为的研究;⑤原生异常与次生异常之间相互关系研究②。目前国外表生地球化学研究基本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两大学派: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西方学派和前苏联学派。西方学派注意对不同地质地球化学条件下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表生地球化学迁移过程的研究,同时对偏提取技术的开发应用给予重视,用以确定表生异常的评价准则。J.A.P lan t等较全面地总结了截止80年代末期西方的表生地球化学研究工作,认为碎屑物质、胶体物质、沉积物和可溶性组份的比例及其成分在不同表生环境下其表现各不相同。并提出用Ir、R EE、Ga A l、K R b、B a R b、Se S、B Ga比值等指标来度量元素的表生活动性。如可用Ir来确定PEC、N i、Co、Cu等在基性岩风过程中活化迁移的范围。前苏联学派偏重于基础理论研究,并创立了景观地球化学。1980年,A.N.彼列尔曼指出,表生作用地球化学是勘查地球化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之一,并提出了找矿勘探中运用表生地球化学规律的两条重要原则:①区别对待原则,即按不同的景观地球化学条件分别运用各自的元素表生迁移规律,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②历史地球化学原则,即研究异常形成的历史、过程,恢复异常发育史,在此基础上评价异常。同时,他认为地球化学障是研究表生地球化学异常形成过程的基础方法之一,并把地球化学障分为四种基本类型:①物理—化学障;②机械障;③生物地球化学障;

④人类活动障。

另外,国外还有一些学者从表生风化过程动力学、微生物过程动力学、微生物地球化学、岩石风化程度、污染治理、医学地理学等方面进行了广义的表生地球化学研究。但对于计算表生地球化学、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及表生作用的时空结构及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外都比较薄弱,这些方面应是今后表生地球化学发展的重要领域。

我国的表生地球化学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系统的研究工作始于70年代末,任天祥等首先在我国各景观区进行了区域化探的方法试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继之,许多学者分别从矿床氧化带研究、表生异常特征及评价、土壤表生地球化学特征、表生成矿系统及生物成矿作用、表生带水岩作用动力学、医学、环境地球化学、低温地球化学、风化成矿作用等方面开展了表生地球化学研究工作,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及专著。笔者提出把地球景观特征作为表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指标之一,并构建了不同景观区金、铜的表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指标体系。关广岳等研究认为,在地球表层氧化环境中形成的气-水-固系统内,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综合成矿作用对各类地质体中各种元素起到分化瓦解、活化迁移和流失集聚等形形色色的演变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影响元素表生成矿的主要物理化学因素包括温度、水、酸-碱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大气中氧及二氧化碳的作用、胶体及吸附作用和有机质的作用等,并探讨了生态与矿态的关系问题。这对于研究表生动力成矿系统有重要意义。总之,我国目前的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的范围和规模还较小,在新世纪应结合我国具体的表生环境特征,选准科学问题,单科深入,多科交叉,微观细化,宏观扩大,使我国表生地球化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在实施“科教兴国”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其最大作用。

3 表生地球化学研究展望

在21世纪,随着地质科学系统的重大变革,表生地球化学将在不断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的进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在矿产资源勘查方面,狭义表生地球化学通过成矿元素表生作用地球化学的研究和元素迁移机制、异常形成机理的研究,将革新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技术(如在高寒山区、热带、干旱荒漠区、黄土覆盖区等特殊景观条件下的矿产普查勘探技术),促进寻找隐伏矿。1995年澳大利亚成立了景观演化与矿产勘查联合研究中心,其宗旨是通过对景观演化的深入研究,寻找在厚层风化壳地区勘查隐伏矿床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并已开展了深入研究工作,说明国外对这方面高度重视。国内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也开始了包括本项目在内的更深层次的探索。在另一方面,广义表生地球化学与环境资源科学及可持续发展技术密切相关,今后它将在全球变化、环境保护、农业发展、资源开发、医学地理等方面获得较大的发展。同时,土壤圈作为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的交接界面,它既是这些圈层的支撑者,又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的表生作用复杂多样,因此,表生地球化学也将在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土地、国土规划及整治方法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展开必将推动地球表层物质科学的进步,并与其它众多学科融汇复合,从而形成新的研究领域和学科生长点。

总之,表生作用是地壳中最复杂和最活跃的地质作用过程,它涉及土壤圈、水圈、大气圈、刚性岩石圈和生物圈(含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应以整体论的方法研究表生作用体系中的具体问题,以适应科学发

36

②吴伟璧,施俊法,陈玉明,等.国外区域化探异常评价方法. 1994,48253。

展,尽管我国目前在表生地球化学研究方面还较薄弱,也存在诸如表生成矿问题研究较多,多学科协同研究较少等问题,不适应地球化学要把以岩石圈为主的传统研究领域外延到以生物圈为主,包括大气圈、水圈在内的地球表层的战略调整,远不能满足地球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但在新世纪只要方法得当,目标明确,扬长避短,协作奋进,把从地质地球化学角度进行的狭义的表生地球化学研究拓展到涉及油气成因、矿床形成、生物地质学、气候演变、人地关系、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全球变化、减灾防灾等诸多领域的广义的表生地球化学研究,使二者协调发展,共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我国表生地球化学研究必将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2000年8月在巴西召开的以“地质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三个千年的挑战”为主题的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新世纪地质科学的服务方向和社会功能将更加深入的转向环境和减灾,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协调进化的地球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进程中表生地球化学会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并促使其自身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Fairibridge R.W.Phases of diagenesis and auth igenesis,In:D ia2

genesis in sedi m ents of Am sterdam,larsen G,and ch ilinger G.

V.eds..E lsevier.1967,19289.

[2] 廖士范,梁同荣,等.中国铝土矿地质学[M].贵阳:贵州科技出

版社,1991,1822242.

[3] 廖士范.关于风化壳建造、古风化壳建造及其形成机理[J].岩相

古地理,1993,13(5):57263.[4] 廖士范.关于风化作用涵义的探讨[J].贵州地质,1997,14(1):

64270.

[5] 马民涛,关广岳.表生地球化学研究若干方面现状[J].辽宁地

质,1994,12:70276.

[6] 马民涛.金的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现状[J].世界地质,1995,14

(1):125.

[7] 赵伦山,张本仁.地球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2132

251.

[8]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高等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

版社,1998,3192328.

[9] 赵振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042206.

[10] J.A.C.Fo rtescue著(潘树荣译),环境地球化学——一种整体

论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42209.

[11] 於崇文.揭示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

[J].地学前缘,2000,7(1):2212.

[12] 杨少平.国外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的新进展[J].国外地质勘探技

术,1994,(3):18224.

[13] J.A.P lant et al.D evelopm ent in regi onal geochem istry fo r m in2

eral exp lo rati on[J].A pp lied Earth science,1988,97:B1162140.

[14] https://www.360docs.net/doc/608479327.html,ett.Exp lo rat geochem istry in som e low-latitude

areas-p roblem s and techniques[J].A pp lied Earth science,

1988,96:B972116.

[15] 任天祥,李明喜,等.高寒山区表生作用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化

探方法的初步研究[J].地质论评,1983,29(5):4282436. [16] 王瑞廷,欧阳建平,蒋敬业.内蒙古东部半干旱草原残丘景观区

铜多金属元素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

建[J].矿产与地质,1999,13(6):3482353.

[17] 涂光炽.低温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232154.

[18] 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矿床地球化学

[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2952313.

[19] 郭进义,杨忠芳.浅议地球化学的外延[J].地球科学进展,

1998,13(1):78280.

[20] 董树文,赵逊,张彦英,等.21世纪地质科学展望-31届国际地

质大会启示[J].地球学报,2001,22(1):124.

THE SITUAT I ON AND PROGRESS OF SUPERGEN I C GEOCHE M ISTRY

W AN G R i2ting1,2,OU YAN G J ian2p ing3

(1.D ep a rt m en t of Geology,N orthw est U n iversity,S hanx i X i’an710069,Ch ina;2.B u reau of E xp lora tion f or

N onf errous M eta ls in N orthw est,S hanx i X i’an710054,Ch ina;3.D ep a rt m en t of Geosciences,Ch ina U n iversity

of Geosciences,H ubei W uhan430074,Ch ina)

Abstract:O n the basis of bounding the ob ject and con ten t of sup ergen ic geochem istry,the five research m eth2 ods of sup ergen ic geochem istry are p ri m arily summ ed up.A ho lis m is though t a basis of all m ethods.A t the sam e ti m e,the situati on and p rogress of the sup ergen ic geochem istry in ab road and hom e are stated and ana2 lyzed.O n the difference of study range betw een sp ecial and general sup ergen ic geochem istry,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endency of the sup ergen ic geochem istry in the21st cen tu ry is to in tegrate and to develop bo th sp e2 cial and general sup ergen ic geochem istry harm on i ou sly.T h is is also a key w ay to p lay a i m po rtan t ro le of the sup ergen ic geochem istry in the earth system science research w o rk and the strategy of su stainab le develop2 m en t.

Key W ords:Sup ergen ic geochem istry;Sup ergenesis;Sup ergen ic belt;Sup ergen ic system 46

指南_地球化学勘查样品分析方法

地球化学勘查样品分析方法 24种主、次元素量的测定 波长色散X 射线荧光光谱法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地球化学勘查试样中Al 2O 3、CaO 、Fe 2O 3、K 2O 、 MgO 、Na 2O 、SiO 2、Ce 、Cr 、Ga 、La 、Mn 、Nb 、P 、Pb 、Rb 、Sc 、Sr 、Th 、Ti 、V 、Y 、Zn 、Zr 等24种元素及氧化物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水系沉积物及土壤试样中以上各元素及氧化物量的测定。 本方法检出限:见表1。 表1 元素检出限 计量单位(μg/g ) 方法检出限按下式计算: L D = T I m 2 3B 式中: L D ——检出限; m ——1μg/g 元素含量的计数率; I B ——背景的计数率; T ——峰值和背景的总计数时间。 本方法测定范围:见表2。 表2 测定范围 计量单位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方法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下列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方法。 GB/T 20001.4 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 14505 岩石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总则及一般规定。 GB 6379 测试方法的精密度通过实验室间试验确定标准测试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GB/T 14496—93 地球化学勘查术语。 3 方法提要 样品经粉碎后,采用粉末压片法制样。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直接进行测量。各分析元素采用经验系数法与散射线内标法校正元素间的基体效应。 4 试剂 4.1 微晶纤维素:在105℃烘2h~4h。 5 仪器及材料 5.1 压力机:压力不低于12.5MPa。 5.2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端窗铑靶X射线管(功率不低于3kW),仪器必须采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检定规程(JJG810—93)》检定合格。 5.3 氩甲烷(Ar/CH4)混合气体,混合比为9∶1。 5.4 低压聚乙烯塑料环,壁厚5 mm,环高 5 mm,内径φ30 mm, 外径φ40mm。 6 分析步骤 6.1 试料 6.1.1 试料粒径应小于0.074mm。 6.1.2 试料应在105℃烘6 h~8h,冷却后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6.2 试料片制备 称取试料(6.1)4g,均匀放入低压聚乙烯塑料环中(5.4),置于压力机(5.1)上,缓缓升压至10MPa,停留5s,减压取出。试料片表面应光滑,无裂纹。若试料不易成型,应用微晶纤维素(4.1)衬底,按上述步骤重新压制,直至达到要求为止,也可以使用微晶纤维素衬底和镶边的方法制备成试料片。

勘查地球化学习题集答案

地球化学找矿习题集 一、填空题 1.地球化学找矿具有对象的微观化,分析测试技术是基础,擅于寻找隐伏矿体和准确率高、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 2.地球化学找矿的研究物质主要是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气体和生物。 3.地球化学找矿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化学指标(或物质组成)。 4.应用地球化学解决地球表层系统物质与人类生存关系。 5.应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现场采样调查评价研究与实验研究。 6.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7.克拉克值在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其单位通常是ppm(或 10-6)。 8.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影响地壳各部分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富集而形成矿床。 9.戈尔德施密特根据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将元素分为亲铁元素、亲硫(亲铜)元素、亲氧(亲石)元素、亲气元素和亲生物元素。 10.元素迁移的方式主要有化学-物理化学迁移、机械迁移和生物-生物化学迁移。 11.热液矿床成矿过程中,成晕元素主要呈液相迁移,迁移方式主要有渗透迁移和扩散迁移两种。 12.影响元素沉淀的原因主要有PH变化、Eh变化、胶体吸附、温度变化和压力变化。 13.地壳中天然矿物按阴离子分类,常见有含氧化合物、硫化物、卤化物和自然元素。 14.地球化学异常包括异常现象、异常范围、异常值三层含义。 15.地球化学省实质是以全球地壳为背景的规模巨大的一级地球化学异常。 16.地壳元素的丰度是指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又称为克拉克值。 17.地壳中元素的非矿物赋存形式包括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类质同象结构混入物、胶体或离子吸附和与有机质结合。 18.风化作用的类型包括化学风化、物理风化和生物风化。

地球化学勘查(专升本)阶段性作业

地球化学勘查(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 总分:100分得分:0分 一、单选题 1. 勘查地球化学最初起源于_____(5分) (A) 美国 (B) 德国、 (C) 中国 (D) 前苏联 参考答案:D 2. 勘查地球化学研究元素在天然介质中的分布特征,其主要目的是_____(5分) (A) 发现地球化异常 (B) 找到矿产资源 (C) 元素的分布规律 (D) 治理污染 参考答案:B 3. 影响元素在矿物中分配形式的主要因素是_____(5分) (A) 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 (B) 元素的含量、 (C) 同位素组成 (D) 其它元素 参考答案:B 4. 贵金属的含量单位常用_____(5分) (A) % (B) ‰ (C) g/t (D) 10-6 参考答案:C 5. 从元素的戈尔特施密特分类来看,Au属于_____(5分) (A) 亲硫元素 (B) 亲铁元素 (C) 亲生物元素 (D) 亲气元素 参考答案:B 二、多选题 1. 影响元素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的主要因素有_____(5分) (A) 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 (B) 元素的含量、 (C) 降雨 (D) 生物作用 参考答案:A,C,D 2. 影响物理风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5分) (A) 植物根系 (B) 气候、 (C) 地形 (D) 温度 参考答案:B,C,D

(A) Si (B) Al、 (C) Zn (D) Cu 参考答案:C,D 4. 灰岩风化后原地留下的土壤剖面发育哪些层_____(5分)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 参考答案:A,B,D 5. 灰岩风化后原地留下的土壤剖面发育哪些层_____(5分)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 参考答案:A,B,D 三、判断题 1. 降水是影响元素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5分)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2. 松散堆积物就是残坡积物_____(5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3. 高异常区下面就能找到矿_____(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4. 土壤测量是化探中适用性最好的方法_____(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5. Mg在岩石中通常是微量元素_____(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6. 稀土元素是亲硫元素_____(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7. LILE是亲石元素(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3部分:钡铍铋等15个元素量测定 方法验证报告

方法验证报告 检测项目:钡、铍、铋、铈、钴、铯、铜、镧、 锂、镍、铅、锑、钪、锶、钍 方法名称及编号: 《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3部分:钡、铍、铋等15个元素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 谱法》DZ/T 0279.3-2016 二O二O年四月

一、方法依据: 根据DZ/T 0279.3-2016电感耦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区域地球化学样品水系沉积物和土壤中钡、铍、铋等15个元素量的含量。 二、方法原理 试料用氢氟酸、硝酸、高氯酸分解,并赶尽高氯酸,用王水溶解后转移到聚四氟乙烯罐中,定容摇匀。分取澄清溶液,用硝酸(3+97)稀释至1000倍。将待测溶液以气动雾化方式引入射频等离子体,经过蒸发、原子化、电离后,根据待测元素的离子质荷比不同用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分离并经过检测器检测,采用校准曲线法定量分析待测元素量。样品基体引起的仪器响应抑制或增强效应和仪器漂移可以使用内标补偿。 三、仪器、试剂及标准物质 3.1 仪器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安捷伦7900 感量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3.2 试剂 3.3 标准物质

四、样品 4.1 样品采集和保存 按照HJ/T166的相关规定进行土壤样品的采样和保存,样品采集和保存应使用塑料或玻璃容器,采样量不少于500g,新鲜样品小于4℃时可保存180天。 4.2 样品的制备 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置于风干盘中自然风干,适时压碎、翻动,检出砂砾、植物残体。 在研磨室将风干的样品倒在有机玻璃板上,用木锤敲打,压碎,过孔径2mm尼龙筛,过筛后的样品全部置于无色聚乙烯薄膜上,充分搅匀,用四分法取两份,一份留样保存,一份用作样品细磨。 用于细磨的样品混匀,再用四分法分成四份,取一份研磨到全部过孔径0.074mm筛,装袋待分析。 4.3 样品前处理 称取约0.10g(精确到0.0001g)样品,置于50ml聚四氟乙烯(PTFE)烧杯中,用少量水湿润,加10ml硝酸、10ml氢氟酸和2.0ml 高氯酸,将烧杯置于250℃的电热板上蒸发至高氯酸冒烟约3min,取

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进展与成果

国土资源大调查 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进展与成果 中国地质调查局 基础调查部 二〇一〇年七月

目 录 一、工作概况 (1) 二、完成情况 (1) 三、主要成果 (3)

一、工作概况 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中国地质调查局于1999-2001年开始在广东、湖北、四川等省实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试点工作。从2002年起,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正式启动。国土资源部先后与浙江、四川、湖南等18个省区采取部省政府间合作方式,共计投入经费67059.45万元,其中地方经费35809.45万元,占53.4%。2005-2008年,经由温家宝总理批示,财政部设立“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由我部与环保部共同负责,目前我部到位经费27511万元,对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进行专项支持,调查工作扩大到全国31省(区、市)。 二、完成情况 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分为调查、评价和评估三个层次开展。 调查阶段:主要任务是掌握情况。全国共计部署450万平方公里调查面积,截至2009年底,已经完成160万平方公里,覆盖我国东、中部平原盆地、湖泊湿地、近海滩涂、丘陵草原及黄土高原等主要农业产区。全国投入地质科技人员500余人,采样人员十余万人,选定部级重点实验室23个,采用大型精密仪器测试地球化学样品60万件,分析3240

万个元素指标。基本查明我国土地有益和有害组分等54种元素指标组成、类型、含量、强度及其分布地区、范围和面积等,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土地各项元素指标的空白。 图1 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工作程度图 评价阶段:针对调查发现问题,按照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东北平原及沿海经济带等我国主要农业经济区域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对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肥力组分和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旨在查清土地有益和有害组分成因来源、迁移转化、生态效应和变化趋势等,为土地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共计采集各类样品12万件,分析各项指标数以百万计。 评估阶段:依据调查和评价结果,根据各省区具体情况,

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起源

收稿日期:2000-12-12 基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95-预-39). 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起源 张鸿翔,徐志方,马英军,刘丛强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快速上涌的大陆溢流玄武岩(CFB),与大陆裂开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CFB 总体岩石及地球化学成分均一,富集同位素及不相容元素,但一些样品含有明显的亏损成分,反映出普遍的地幔不均一性.来自上下地幔边界及软流圈的地幔柱提供了CFB 所需的主要物质和能量来源,地壳混染作用对CFB 的成分影响不大,而受俯冲带脱水流体以及热地幔柱自身与围岩发生的交代作用影响.交代岩石圈地幔对CF B 产生重要影响,很好地解释了CF B 所具备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 关键词:大陆溢流玄武岩(CFB);大陆裂开;大陆岩石圈地幔(CL M );地幔柱;交代作用.中图分类号:P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83(2001)03-0261-08 作者简介:张鸿翔(1972),男,199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现为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职博士生,从事地幔地球化学研究. 极短时间大量喷溢的大陆溢流玄武岩(CFB)基本局限于显生宙,通常与大陆裂开和板块运动方向的改变有关,是新洋壳产生的前奏.对于研究与之关系密切的大陆岩石圈地幔(CLM )和起源于软流圈/下地幔的地幔柱,以及壳幔循环的动力学机制意义重大. 1 CFB 与大陆裂开的关系 岩石圈拉伸、大陆裂开、地幔柱与CFB 之间关系密切,但其因果关系存有争议.一些学者认为CFB 发生在岩石圈裂开之前,是岩石圈基底地幔柱抬升的产物,与大陆裂开无关[1].随着板块构造研究的深入,发现CFB 与代表区域不稳定性的大陆裂开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以下为具体实例(图1):30M a 年前爆发的Ethiopian/Aden CFB 与红海亚丁湾的裂开、60Ma 年前的Greenland CFB 与北大西洋张开、65M a 年前的Deccan CFB 与西北印度洋的裂开、美国西部CFB(124Ma)与Rio Grande 裂开均有因果关系;250M a 年前的Siberian CFB,17M a 年前的Columbia River CFB,258Ma 年前的峨眉山(E meishan)CFB 虽未发育明显洋盆,但与夭折的大陆裂谷有关[2,3] .关于大陆裂开存在活跃论与被动论两种假说:活跃论即地幔在大陆裂开过程中起主动作用,地幔柱上涌使岩石圈裂解;被动论即板块水平运动使岩石圈拉张,诱导大陆裂开及地幔柱上涌.根据地球物理资料,板块沿经度方向漂移,由于地球椭圆率而产生表面张力,可导致大陆裂开.而实际地质环境,地幔柱抬升与大陆裂开很难加以区分先后,如果缺乏应力薄弱面,上百km 的致密岩石圈将阻止地幔柱的上涌;而如果没有地幔柱底侵,使岩石圈减薄,大规模裂开也不可能形成.因此,地幔柱必然沿着先存应力薄弱通道上升,同时驱使裂谷进一步张开,这也符合自然界所遵循的正反馈原理. 2 CFB 的地球化学特征 文中统计了世界范围10个最主要的CFB 火山岩省,分别为新生代的Deccan(41),Ethiopian(9),Karoo(26),Antarctic(20),Australia (24),Columbia River (149),British Tertiary Igneous Province (BT IP)(17),Greenland(84)(包括东部和东北部)以 张鸿翔,徐志方,马英军,等.峨眉山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幔柱成因.2001. 第26卷第3期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Vol.26 No.32001年5月 Ear th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M ay 2001

地球化学调查样品—三氧化二铁的测定—萃取光度法

FHZDZDQHX0065 地球化学调查样品三氧化二铁的测定萃取光度法 F-HZ-DZ-DQHX-0065 地球化学调查样品—三氧化二铁的测定—萃取光度法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中三价铁的测定。 测定范围:质量百分数为2%~10%三氧化二铁。 2 原理 试样置于聚四氟乙烯坩埚中,以邻菲啰啉、硫酸(1+2)、氢氟酸低温加热分解。加入硼酸,用8-羟基喹啉-氯仿溶液萃取溶液中的Fe3+,所得氯仿萃取液用光度法测定Fe3+。 3 试剂 3.1 无水硫酸钠。 3.2 硫酸(1+1)。 3.3 硫酸(1+2)。 3.4 氢氟酸(ρ 1.15g/mL)。 3.5 邻菲啰啉(C12H8N2·H2O)溶液,8g/L。含8g/L的邻菲啰啉的硫酸(1+2)溶液。 3.6 饱和硼酸溶液。 3.7 8-羟基喹啉溶液于88mL水中加入1g 8-羟基喹啉、10g柠檬酸钠、12mL冰乙酸,搅匀。 3.8 氢氧化钠,c(NaOH)=7mol/L。 3.9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 4 称取32g无水乙酸钠,加入120mL冰乙酸,加水溶解后稀释至1000mL。搅匀。 3.10 8-羟基喹啉-氯仿溶液,5g 8-羟基喹啉用500mL氯仿溶解。 3.11 三氧化二铁标准溶液 称取0.1000g预先经120℃烘干的光谱纯三氧化二铁于烧杯中,加20mL盐酸(1+1),温热溶解后,冷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mL含100μg Fe2O3。 4 仪器 分光光度计。 5 试样的制备 试样应粉碎至粒度小于74μm,在室温下自然风干,待用。 6 操作步骤 6.1 空白试验 随同试样的分析步骤进行多份空白试验,所用试剂须取自同一瓶试剂。 6.2 称样量 称取0.05g试样,精确至0.0001g。 6.3 试样的测定 称取50mg试样于聚四氟乙烯坩埚中,加5mL 8g/L的邻菲啰啉的硫酸(1+2)溶液,加15滴氢氟酸,盖上坩埚盖,低温加热至试样分解完全。取下稍冷,加入5mL饱和硼酸溶液,加热至沸。冷却后用棉花过滤入100mL容量瓶中,用热水洗净坩埚、漏斗,冷却至室温后稀释至刻度,摇匀。 吸取10mL溶液于60mL分液漏斗中,加入2mL 8-羟基喹啉溶液。以下分析手续同标准曲线的绘制。 注:按50mg称样计算,FeO含量为8%时对测定无影响。 6.4 标准曲线的绘制 1

勘查地球化学新进展

1999年第1期 矿产与地质第13卷1999年2月M I N ERAL R ESOU RCES AND GEOLO GY总第69期 勘查地球化学新进展 (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林 春) 1998年9月21日至25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了第六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有地矿、有色、冶金、黄金、石油、核工业、中科院和院校等系统的代表,共121人。大会收到科技论文110余篇,其中固体矿产地球化学勘查99篇,能源矿产地球化学勘查14篇,环境与农业地球化学9篇在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反映了自五届会议(1993年)以来,勘查地球化学工作者所取得的成果,积累的工作经验,反映了我国勘查地球化学的科学技术水平。 1 勘查地球化学工作成果 国土资源部地调局牟绪赞副总工程师报告了地矿部自“六五”以来,完成区域化探扫面575万km2,发现各类元素异常4.3万处,异常检查发现工业矿床580处。有色物化探管理中心李幸凡教授介绍了有色地质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在30个重点成矿区带上完成1 5万水系地球化学普查65万km2,7千km2土壤加密和5千km2详查地球化学,发现大型、特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21处,小型矿床100余处。武警黄金部队地质处郭瑞栋高级工程师回顾了武警黄金部队地球化学找金工作,1992年以来,重视区域化探和矿区异常评价工作,共完成区带化探20万km2,获得5千个金或金为主的异常,发现30个矿产地,找到大中小型矿床16个。 2 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方法经验 (1)区带普查与重点评价结合,优选异常与地物化、遥感综合查证结合的工作方法。 (2)有色系统以“有色地质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技术规定”指导研究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物探成果,划分不同级次地球化学区,选定找矿靶区进行验证的工作方法。 (3)统计我国63个典型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总结了金矿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成矿成晕规律,建立金矿原生晕理想分带序列,建立金矿成矿成晕的多期多阶段叠加成晕模式和用于“反分带”的盲矿预测准则的工作经验。 (4)研究地壳物质垂直迁移规律,即地壳内存在纳米级物质的垂向迁移,形成与深部矿化相对应的地气异常,应用于发现和查明深部或隐伏矿化地段、查明隐伏含矿构造等。 3 勘查地球化学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施俊法副研究员从区域性矿产勘查、隐伏区的化探新方法、环境地球化学三个方面论述90年代以来国际勘查地球化学的发展。 (1)在区域农业规划、地方病防治、区域环境背景评价等应用进行十分缓慢。 (2)取样代表性、重现性、时间序列等问题仍是地球化学填图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3)地球化学工程学的环境技术和环境调查:衰变、分解或中和、富集或分散、隔离作用等。 (4)转变以往研究评价单个地化异常特征的方法,应研究区域地球化学场来揭示矿床周围的地球化学环境及探矿的地质因素。 (5)研制和开发具有较大深度的地球化学方法,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活动态金属离子法 (I M M)、酶浸析法、地电化学法(CH I M)、地气法、元素分子形式法(M FE)和离子晕法等。 5

城市灰尘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第33卷第3期物 探 与 化 探Vol.33,No.3 2009年6月GE OPHYSI CAL&GE OCHE M I CAL EXP LORATI O N Jun.,2009  城市灰尘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李凤全,潘虹梅,叶玮,朱丽东,曹志纯 (浙江师范大学旅游与资源管理学院地理过程实验室,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城市灰尘是城市环境学研究的对象之一。对国内外有关城市灰尘的物化特征、时空分布、物质来源、迁移转化、生物效应及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完善城市灰尘来源的判别、城市灰尘不同空间尺度的研究、迁移转化机理的研究以及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关键词:城市环境学;城市灰尘;环境地球化学 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09)03-0313-06 随着城市化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客观上需要增加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了解,并研究城市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灰尘污染和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城市热岛、光化学烟雾等构成了不同类型的城市环境灾害,城市灰尘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是隐蔽的、潜在的、长期的[1]。除城市灰尘颗粒物本身外,其携带的有毒有害元素和化合物等更增强了城市灰尘本身的危害性。因此研究城市灰尘地球化学是评价城市环境质量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 1 城市灰尘概念 城市灰尘主要是指附着、沉淀于城市人工铺地(道路、桥面、街面、广场)及地面附着物、建筑物的裸露面上,未被固化黏结易于被地表径流、雨水及大气带动、运移和飘浮的固体颗粒物[1]。城市灰尘与大气颗粒物污染有密切的成因演化关系,大量的城市灰尘在风和大气流体的作用下,扬起、沉降、扬起、沉降往复交替循环。城市灰尘中的有害物质通过扩散或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各种转换形成更具危害的二次和三次污染物[2]。国内外在灰尘物化特征、时空分布、物质来源、迁移转化、生物活性以及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2 城市灰尘研究进展 2.1 城市灰尘物化特征 2.1.1 粒径划分及特征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对于城市灰尘粒径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利于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并最终影响对灰尘中污染物作出恰当的评价。目前的研究大多分析小于某一粒径的城市灰尘:颗粒物过35目(<500μm)用于研究pH和粒度;过65目(<250μm)用于分析有机质;过120目(<125μm)用于分析重金属的总量和赋存形态;过240目(<63μm)用于分析重金属含量[3-6]。 粒度是表征颗粒物行为最主要的参数。颗粒物的全部性质都与粒径有关[2],细颗粒表面积大、吸附力强,从而导致街道灰尘中重金属含量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加。街道灰尘的粒径分布一般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但也有研究[7-9]发现街道灰尘的粒径分布具有非正态性和多峰性,且主要以砂粒为主。研究表明[5,10]:粒径大于125μm的灰尘对人体的危害较小,粒径小于125μm的颗粒容易吸附在皮肤上,并更易被胃酸溶解,从而被人体吸收;粒径小于100μm的颗粒容易在一定的外动力条件下(如风、车辆行驶)以悬浮方式进入大气并长期滞留;粒径小于66μm的街道灰尘在微风的作用下很容易扬起,是城市大气颗粒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一般在雨水冲刷或静风条件下才会降落到地表。 2.1.2 矿物组成 对城市灰尘物质组成的研究,沿用许多自然科学使用的基本方法,通过物质组成发现规律、揭示原理、寻求质的变化[11]。灰尘的矿物组成是与其物质来源密切相关的,研究城市灰尘的矿物组成一方面为研究灰尘的物质来源提供了方向,另一方面也为了解元素的赋存状态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矿物 收稿日期:2007-10-17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项目(20060478)资助

地球化学勘查教学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地球化学勘查课程教学大纲学习层次:专升本 一、课程说明 勘查地球化学(Exploration Geochemistry)是地球化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也是地质学和资源勘查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由通论和各论两部分组成。通论介绍原生环境及元素的原生分布、次生环境及元素的次生分布、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地球化学资料处理,是地球化学的通用基础理论和方法技术,其核心是应用地球化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各论分别讲授固体矿产地球化学勘查的理论和方法,包括人类需求的矿产资源和生存环境等的地球化学勘查、油气地球化学勘查、环境地球化学评价、农业地球化学及国土规划等内容,以及勘查地球化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本门课程适用于地质、地球化学、矿产资源及环境、农业及国土等有关本、专科专业。(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多目标)而开展不同景观、不同介质、不同精度和规模的地球化学调查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工作规范、工作流程、工作成果资料的整理、成图、异常的解释评价,以及调查总结报告的编写。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将能适应在矿产勘查、环境调查评价、国土规划、生态农业等领域进行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工作。 (三)教学时数及学分:64学时,4学分。 (四)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基本理论部分占30%,各论中主要化探方法部分占40%,综合分析能力(包括工作设计与数据处理)占30%。 (五)使用教材 《应用地球化学》,蒋敬业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六)主要参考书目 [1]阮天健朱有光地球化学找矿,地质出版社,1984 [2] 韩吟文马振东主编,地球化学,地质出版社,2003 [3] 勘查地球化学手册(二、三册)G.J.戈维特,1986,1988,冶金工业出版社 [4] 环境地球化学,A.A别乌斯,1982,科学出版社 [5] 热液矿床岩石测量(原生量法)找矿,1997,地质出版社 (七)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远程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对基本理论、主要化探方法、综合分析能力(包括工作设计与数据处理)等主要教学内容重点讲解,并结合典型的、成功找矿工作实例进行生动讲授。在串讲内容的引导下,鼓励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并可大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课程教学的中后期,组织教师答疑。学习中心在此时安排1-2次的面授辅导,在面授辅导时以实际找矿案例讲解、参观化探实验室、设计并实施野外化探工作等环节,突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勘查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教材绪论、第一章至第三章) 以下是各章节教学的重点内容与要求:

地球化学勘查术语

地球化学勘查术语 基本术语 一、地球化学勘查(geochemical exploration) 对自然界各种物质中的化学元素及其它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的全过程。习称化探 1、地球化学探矿(简称化探)-geochemical prospecting 系统测量天然物质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他特征,研究其分布规律,发现地球化学异常,从而进行找矿的工作。 2、地球化学填图(geochemical mapping) 系统采集天然物质,进行多元素分析,并将元素含量(或其他地球化学参数)的空间分布,以某种标准方法编绘成基础图件,提供各个领域应用的工作。 3、环境地球化学调查(exploration geochemistry investigation) 系统研究地球化学勘查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二、勘查地球化学(exploration geochemistry) 系统研究地球化学勘查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1、矿产勘查地球化学(geochemistry in mineral exploration) 研究找矿的地球化学勘查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2、区域勘查地球化学(regional geochemistry in exploration) 系统研究大面积内天然物质(如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湖积物、天然水等)中化学元素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矿产、地质、环境、农牧业、医学等之间关系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三、地球化学勘查原理 1、地球化学场(geochemical field) 由地质-地球化学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球化学指标的特征变化空间。 2、地球化学景观(geochemical landscape) 据表生地球化学作用和自然景观条件所划分的区域带。 3、地球化学障(geochemical barrier) 元素迁移过程中由于介质的物理环境骤然改变,促使元素(从溶液或气态)大量析出的场所或环境。根据造成元素析出聚集的主要因素或作用,分别为沉积障、吸附障、还原障、氧化障、生物障、酸性障、碱性障等。 4、地球化学指标(geochemical indicator) 反映研究对象的各种地球化学指示元素、地球化学参数及其他地球化学特征的统称。 5、地球化学背景(geochemical background) 在特定的范围内,相同介质中广泛存在的地球化学环境特征。 6、背景值(background value) 反映地球化学背景的量值。 7、异常下限(threshold) 同义词异常阈 根据背景值按一定置信度所确定的异常起始值。是分辨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的一个量值界限。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本文由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项目“全国水资源评价”和“鄂尔多斯自留盆地地下水赋存运移规律的研究”项目资助。改回日期:2001212217;责任编辑:宫月萱。 第一作者:叶思源,女,1963年生,在读博士生,副研究员,从事矿水、地热水及水文地球化学研究。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叶思源1) 孙继朝2) 姜春永3)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00083;2)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正定,050803; 3)山东地质工程勘查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 要 1938年,“水文地球化学”术语提出,至今水文地球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长足的发展,其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当今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油田水、海洋水、地热水、地下水质与地方病以及地下水微生物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其研究方法也日臻完善。随着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方法及同位素方法的深入研究,以及人类开发资源和保护生态的需要,水文地球化学必将在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中拓展研究领域,并在基础理论及定量化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关键词 水文地球化学 研究现状 进展 Current Situ ation and Advances in H ydrogeochemical R esearches YE Siyuan 1)  SUN Jichao 2)  J IAN G Chunyong 3 ) (1)Chi na U niversity of Mi ni ng and Technology ,Beiji ng ,100083;2)Instit ute of Hydrogeology and Envi ronmental Geology ,CA GS , Zhengdi ng ,Hebei ,050803;3)S handong Instit ute of Geological Engi neeri ng S urvey ,Ji nan ,S handong ,240014) Abstract Hydrogeochemistry ,as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has made substantial development since the term “hydrogeochemistry ”was created in 1938.At present hydrogeochemical theories have been applied to various fields such as oil field water ,ocean water ,geothermal water ,groundwater quality ,endemic diseases and groundwater microorganism ,and related research methods have also become mature.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kinetics method and isotope method ,hydrogeochemistry will surely extend its research fields in the course of multi 2discipline interaction and make new progress in basic theory and quantifica 2tion research ,so as to meet the demand of human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as well as ecological protection.K ey w ords hydrogeochemistry current state of research advance 早期的水文地球化学工作主要围绕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而展开,在地下水的勘探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沈照理,1985)。水文地球化学在利用地下水化学成分资料,特别是在查明地下水的补给、迳流与排泄条件及阐明地下水成因与资源的性质上卓有成效。20世纪60年代后,水文地球化学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更多地是注重地下水在地壳层中所起的地球化学作用(任福弘,1993)。1981年,Stumm W 等出版了《水化学———天然水化 学平衡导论》专著,较系统地提供了定量处理天然水环境中各种化学过程的方法。1992年,C P 克拉 依诺夫等著《水文地球化学》分为理论水文地球化学及应用水文地球化学两部分,全面论述了地下水地球化学成分的形成、迁移及化学热力学引入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以及水文地球化学在饮用水、矿水、地下热水、工业原料水、找矿、地震预报、防止地下水污染、水文地球化学预测及模拟中的应用等,概括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水平。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的一些非线性问题得到解 答(谭凯旋,1998),逐渐构架起更为严密的科学体系。 第23卷 第5期2002210/4772482 地 球 学 报ACTA GEOSCIEN TIA SIN ICA Vol.23 No.5 Oct.2002/4772482

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2002年第1期 矿 产 与 地 质第16卷2002年2月M I N ERAL R ESOU RCES AND GEOLO GY总第88期 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进展① 王瑞廷1,2,欧阳建平3 (1.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 710069;2.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陕西西安710054;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在界定表生地球化学研究对象及内容的基础上,总结了表生地球化学的五种研究方 法,其中非常规研究方法将占据重要地位,整体论是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同时,对国内外表生 地球化学研究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与分析。区分了狭义表生地球化学与广义表生地球化学 的研究范围,提出二者协调与整合发展是21世纪表生地球化学研究发展的趋势,也是其在地 球系统科学研究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 关键词:表生地球化学;表生作用;表生带;表生系统 中图分类号:P5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63(2002)01-0061-04 表生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表生作用带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一门地球化学分支学科。地球表生带是指地球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接触渗透的界面(即具有一定厚度的界面层)。表生地质作用就发生在这一多圈层交错重叠带内,在该界面内表生地质系统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着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表生地质系统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于大气降水和生物等过程作用于原始岩体或矿体而产生风化带的地质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远非内生条件下所能比拟,这也是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特点。 1 表生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1.1 表生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表生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中一门古老而崭新的分支学科,其核心就是研究地表景观中化学元素的迁移过程和机制。表生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的表生带。Fatrb ridge认为地下潜水面以上及以下一小部分属于表生作用的范围[4]。近年来,廖士范认为表生作用分上、下两个带,地下水潜水面以上属表生作用氧化改造带,地下水潜水面以下200~300m以内属表生作用还原改造带,本文中表生作用带即指这一范围。 一般来讲,表生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元素在表生带的分布、分配、迁移及演化规律和机制。表生成矿地球化学(即狭义的表生地球化学)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由于表生地球化学环境相对于内生而言要复杂得多,广义表生地球化学研究是多学科的,涉及到自然地理学、土壤学、微生物学、植物学、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气象科学等。它重点研究表生带常温常压有水参与的地球化学,即“外生的或低温的有水参与的地球化学”(R.M.Garrels),包括在地球表面大气圈、生物圈、海洋和水体中以及与其接触的岩石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尤以发生在各个界面之间的化学作用为主,也称为常温水岩体系地球化学。常温富水环境对原生岩石的改造是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的基本问题。表生(作用)地球化学是指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它们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地球化学,它包括风化淋滤作用、海水沉积及成岩成矿作用、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地表生态环境的平衡等几方面的问题。这一定义具有普适性,它涵盖了狭义和广义表生地球化学。表(外)生作用体系所处的物理化学环境与内生地质作用体系统完全不同,其特征可归纳如下[13]: ①低压和低而速变的温度:地表压力范围在101325~2026500Pa之间,地表温度变化幅度为-75℃~+85℃,某些近地表环境,如成岩作用带温度可达100℃~200℃,故表生环境总的温差达300℃。 ②富氧和充足的二氧化碳环境:大气圈P o2= 16 ①收稿日期:2001-09-07 作者简介:王瑞廷(1969- ),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矿床地质化学及矿产勘查研究。 基金项目:地质矿产部重点方法技术项目(96012002)和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人才基金。

华北中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_以辽宁阜新为例_张宏福

华北中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 以辽宁阜新为例 张宏福①郑建平② (①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②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武汉 430074. E-mail: hfz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608479327.html,) 摘要辽宁阜新白垩纪玄武岩的出现为了解中生代时期华北北缘地幔过程提供了可能. 阜新碱锅玄武岩为火山通道相, 柱状节理发育, 并含少量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辉石岩捕虏体. 其化学组成贫硅、富碱、高钛和铝, 属碱性玄武岩. 在微量元素组成上, 碱锅玄武岩中等程度地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但不亏损高场强元素. 其Sr同位素比值低, Nd和Pb同位素比值高. 这表明碱锅玄武岩起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 代表未分异无混染的原始岩浆. 该玄武岩的出现暗示华北北缘此时的岩石圈厚度小于65 km, 岩石圈地幔主要由“富集”的含韭闪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斜长石辉石岩组成. 早侏罗~晚白垩大量且持续的中基-中酸性岩浆活动表明华北北缘岩石圈减薄作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较华北南缘的早, 因为鲁西南地区大量的中基性火山活动仅出现于白垩纪, 而且具软流圈同位素特征的玄武岩出现在第三纪, 显示华北岩石圈演化的时空不均一性. 关键词华北北缘中生代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 我国华北太古代克拉通以其独特的演化历史近年来一直受到国际地学界的广泛关注. 华北东部太古代稳定克拉通古生代尤其是中、新生代以来的强烈活化, 致使古老岩石圈地幔大规模地减薄[1,2]. 这一巨厚的岩石圈减薄现象使得该区成为全球研究岩石圈演化历史的理想地区. 中生代是华北东部构造转折和岩石圈减薄的主要时期, 对其幔源岩浆活动产物的研究尤为重要. 新近发现的早白垩世方城含地幔岩捕虏体的玄武岩对克拉通内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属性及其演化提供了很好的制约[3]. 华北北缘辽西地区亦产有白垩纪玄武岩和玄武质岩石1). 本文仅以辽宁阜新玄武岩为例, 探讨该区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并通过与克拉通内部方城玄武岩及邻区新生代宽甸玄武岩的对比研究, 反演其来源, 进而推测该区中生代岩石圈厚度及其演化历史. 1地质背景 阜新位于辽宁西部, 地处华北克拉通太古代冀鲁辽古陆核的北缘. 该古陆核为我国最古老的陆核, 其基底变质杂岩的同位素年龄均在25亿年以上, 个别地区可高达38亿年[4]. 结晶基底之上发育一套中上元古界和古生代沉积盖层. 古生代该区岩浆活动微弱, 仅在辽西葫芦岛市附近发现有强碳酸岩化的斑状金云母金伯利岩[5], 且基本不含金刚石. 中生代以来, 尤其是侏罗纪~白垩纪, 该区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异常强烈, 是我国东部印支-燕山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 岩石圈伸展形成一系列的以北东向为主的中生代沉积盆地. 中生代火山岩主要分布在这些沉积盆地中[6], 重要的有侏罗系下统兴隆沟组; 侏罗系中统蓝旗组; 白垩系下统义县组. 白垩纪下统阜新组顶部存在一期基性火山活动, 以中心式喷发为主, 其喷发年龄约为100.4 Ma(K-Ar年龄, 表1). 该期火山喷发产物绝大部分皆已剥蚀殆尽, 仅在局部地区残留一些火山通道相, 如新近发现的阜新碱锅玄武岩分布于阜新组的厚层杂色砂岩-砂砾岩中. 碱锅玄武岩为灰黑色, 致密块状构造, 柱状节理发育, 柱体多为典型的六棱柱或五棱柱, 直径多在10~20 cm. 玄武岩中含少量地幔橄榄岩捕虏体. 橄榄岩包体小(多在1~4 cm), 主要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 2分析方法 玄武岩的全岩K-Ar同位素年龄、主量元素含量、微量元素丰度和Sr-Nd-P b同位素组成分别采用MM5400, ICP-AES, ICP-MS和VG354质谱仪在中 1) 陈文寄, 周新华, 李奇, 等. 辽河外围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大地构造背景特征研究.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1999

准噶尔盆地西缘下侏罗统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文章编号:1001-6112(2019)03-0420-07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doi:10.11781/sysydz201903420 准噶尔盆地西缘下侏罗统 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高山林 (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北京一100728) 摘要:对准噶尔盆地西缘下侏罗统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主量二微量和稀土元素数据表明岩石为碱性玄武岩,富集 轻稀土二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微量元素具有洋岛玄武岩(OIB)配分模式三玄武岩岩浆来源于未受明显地壳混染的亏 损地幔,具有与地幔柱活动有关的大陆板内裂谷火山岩的特征三西北地区吐哈二敦煌等盆地发育与西准噶尔具有类似成因的侏 罗系玄武岩,其形成与区域性软流圈界面上升和岩石圈的减薄有关,为侏罗纪早中期伸展盆地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学条件三西北 地区侏罗纪盆地伸展作用具有西早东晚二南早北晚的特征,是盆地烃源岩分布层位二成藏组合差异的基础原因之一三 关键词:碱性玄武岩;地球化学;伸展作用;下侏罗统;准噶尔盆地 中图分类号:TE122.1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 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andgeologicsignificanceoftheLowerJurassicbasaltonthewesternmarginofJunggarBasin GAOShanlin(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AffairsDepartment,SINOPEC,Beijing100728,China)Abstract:The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theLowerJurassicvolcanicrocksonthewesternmarginoftheJunggarBasinwereanalyzed.Themain,traceandrareearthelementdataindicatethattherocksarealkalinebasalts,enrichedwithlightrareearthelements,largeionlithophileelementsandhighfieldstrengthelements.Thetraceelementsshowanoceanislandbasalt(OIB)distributionmodel.Thebasaltmagmacamefromthe depletedmantlethatwasnotobviouslycontaminatedbycrust,andhasthecharacteristicsofcontinentalintraplateriftvolcanicrocksrelatedtomantleplumeactivity.TheTubo-Hami,DunhuangandotherbasinsinthenorthwestdevelopedJurassicbasaltofsimilargenesiswiththewesternJunggarBasin.Thebasaltformationwasrelatedtotherisingofregionalasthenosphereinterfaceandthethinningoflithosphere,providingdynamicconditionsfortheformationofextensionbasinduringtheearlyandmiddleJurassic.TheextensionoftheJurassicbasintookplaceearlierinthewestandthesouth,whichexplainedthedifferenceofsourcerockdistributionandhydrocarbonaccumulationinthebasin.Keywords:alkalinebasalt;geochemistry;stretching;EarlyJurassic;JunggarBasin 一一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北地区大型的含油气盆地,侏罗系是主要的含油气层系三目前对准噶尔侏 罗纪原型盆地类型的观点主要有:古造山带复活期 前陆坳陷继承发展盆地[1]二张性盆地[2-3]二早 中侏罗世克拉通内盆地[4]及陆内坳陷盆地[5]等观 点,争议颇多三 准噶尔盆地西缘侏罗系火山岩早在20世纪60 年代地质调查中就已发现,地点为45?32?22?N,84?42?32?E附近(图1),主要对火山岩的分布范 围二时代二宏观特征进行了描述[6]三依据火山岩地层接触关系和Ar-Ar法测年认为,其形成于早侏罗世中晚期普林斯巴 托阿尔期,但有关其地球化学特征及盆地构造演化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三本文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缘的侏罗系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野外及石油地球物理解释成果等资料,进一步证实了侏罗纪早期准噶尔原型盆地为伸展性盆地,并结合西北地区其他盆地的侏罗系火山岩资料,对其区域构造和石油地收稿日期:2019-03-13;修订日期:2019-04-22三 作者简介:高山林(1966 ),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从事油气盆地分析三E?mail:gaoshanlin@sinopec.com三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5-004)资助三一第41卷第3期2019年5月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石一油一实一验一地一质PETROLEUMGEOLOGY&EXPERIMENT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Vol.41,No.3May,2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