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2002年第2期(总第265期)

教育研究

EDUC ATIONAL RESE ARCH

N o.2,2002

Genera l,No.265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刘电芝 黄希庭

[摘 要] 学习策略研究近年来已成为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的实质,学习策略研究发展的脉络,个体策略发展的阶段特征、年龄特征和水平特征以及策略的体系构建和策略的教育训练六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以为国内学习策略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学习策略 实质 发展 特征 体系 教育训练

[作者简介] 刘电芝,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黄希庭,西南师范大学心理所所长、教授 (重庆 400715)

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已成为近年来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方面,掌握学习策略已成为衡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根本标志。另一方面,作为指向认知目标的一种心理操作,策略既是儿童问题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美国儿童心理学家Sieg ler(1997)认为,利用规则的发展便可解释儿童认知的发展。①Ceary和burling-dubre(1989)发现儿童认知能力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使用策略解决问题。②因此,根据儿童运用策略的情况来研究认知发展已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研究领域。

一、关于学习策略实质的探讨

探讨学习策略的实质,首先涉及到什么是学习策略?根据已有文献可归纳为如下四种观点: (1)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Duffy,1982)。(2)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M ayer,1988)。(3)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的程序与步骤(Rig ney,1978)。(4)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生的学习过程(Nisbet,1986)。以上观点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学习策略的特征。如果把上述观点加以综合考虑,似乎能更全面地勾画出学习策略的完整图景,揭示出学习策略的本质。

根据已有研究,我们认为(1997)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③

关于学习策略不仅定义不统一,而且正如Rod Ellis(1994)指出的,不同的策略定义之间存在明显的分歧:(1)策略究竟是指可视行为,还是指大脑中无法观察到的心理活动,还是兼而有之;

(2)策略是指某人学习方法的总体特点,还是指完成某个具体任务所采取的技巧;(3)策略是否在学习者意识(潜意识)范围之内;(4)策略是否对学习的发展产生直接的作用。④

我们认为,学习策略具有以下特点:

(1)可指总的学习思路与方法,也可以指具体的活动或技巧。

(2)可能是外部行为,即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如SQ3R阅读法;也可能是内部的心理活动,如内隐的思维过程。

(3)对学习的影响,有的是直接影响,例如记忆策略、组织策略;有的是间接影响,如情感策略、社会策略。

(4)对策略的运用,可能意识得到,也可能意识不到。高水平的策略使用者,策略的使用已相当

熟练,达到了自动化的水平,对策略使用的意识水平即便不高,但当要求描述策略的内容,特别是当要求他们注意自己的活动时,也能意识到所用的策略;低水平的策略使用者,往往是随机地、盲目地使用,对策略的应用通常处于无意识状态。

(5)策略的应用有水平层次之别。例如同是复述策略,有可能是简单地按次序复述,也可能是选择陌生的或重点的内容复述。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学习策略范畴。学习策略的应用水平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会不会学习的标志。

重视学习策略的科学研究对解决当前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特别是能促进或改进因学习策略掌握不好或智力发育迟滞学生的学习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他们学习的困难。二是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教师通过学习策略的教学,可减少教学和训练时间,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三是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信息时代,个人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是有限的,而掌握获取知识的策略才是至关重要的。

二、学习策略研究领域的变化

国外自1956年布鲁纳等人在研究人工概念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聚焦策略和审视策略,并发现运用一定的策略进行学习,能极大地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从此“认知策略”研究兴起。这一阶段以儿童不熟悉的认知任务研究为主。这种利用生疏任务的研究优点在于可避免儿童鹦鹉学舌地重复从成人那里学来的答案,且由于远离儿童的现实知识而能更彻底地反应儿童的认知能力。但正如Siegler指出,单纯在生疏的任务环境中研究儿童认知发展,会低估儿童的推理能力,忽视不断发展的渐变式机制对认知能力的影响。⑤随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进展,记忆策略、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等不涉及特定学科知识的通用策略相继出现。1971年自Flavell提出元认知概念以来,以此为基础形成、发展的元认知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和训练指导,涌现出丹塞路学习策略指导教程、芝加哥掌握学习策略阅读教程、赫伯内容指导教程、魏斯坦认知学习策略等通用学习策略教程及其训练研究。但研究表明,不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训练研究对学科成绩的提高帮助甚小。由此学科学习策略研究兴起,特别是第二语言获得的学习策略与阅读策略研究已成为学科学习策略研究的热点学科。20世纪90年代O'Malley和Chamo t(1990)撰写的“Lea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 nguage acquisitio n”、Ox-ford(1990)撰写的“La ng uage learning stra tegies: w hat ev ery teacher should know”和W enden (1991)撰写的“Learner strategies fo r leaner au-tonom y”已成为三本有影响的语言策略研究专著,主要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方法、语言策略的训练、策略教学对学习第二语言的影响和对策略运用的评价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关于阅读策略的研究,研究者提出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互作用”三种阅读理解模式,⑥对阅读的有效程序、阅读的方式、影响阅读的因素和阅读图式的构建等内容进行了大量研究。我国学习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学科学习策略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主要集中于第二语言和阅读领域,90年代后半期才出现了比较系统的,以通用学习策略研究为主的刘电芝主编的《学习策略研究》和蒯超英撰写的《学习策略》专著,而其它学科学习策略研究则比较零星。综上所述,学习策略研究领域的变化经历了从研究生疏的认知任务→通用学习策略→学科学习策略的发展进程,这反映了学习策略研究从探讨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领域研究已逐步发展到应用领域研究。

三、学习策略的发展研究

关于学习策略的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策略发展的阶段特征、年龄特征和水平特征上。

关于策略发展的阶段有不同的解释。Nisbet 和Shucksmith(1986)提出认知策略的形成,要经过四个阶段,即:直觉性行为、低水平的自动化行为、主动的有意识的扩展性行为、高水平的自动化行为。Kirby(1989)提出了认知策略发展表现为从“特殊性策略”向“一般性策略”,从“微观策略”向“宏观策略”转移的过程。心理学家从策略运用的

生成缺陷(production deficiency)和策略运用缺陷存在的实验事实出发,认为策略运用缺陷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是儿童策略发展过程中的必要一环。该观点的代表为Miller的阶段说。Miller认为,策略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无策略阶段,即儿童根本不会使用策略。它包括两种情形的使用,一是自发使用策略,二是在他人要求或暗示下使用某一策略。第二阶段为部分使用或使用策略的某一变式,即有些场合儿童会使用策略,有些场合儿童又不会。第三阶段为完全使用但不受益阶段,这一阶段儿童能够在各种场合使用某一策略,但策略的使用并没有提高成绩,这一阶段的典型特点是出现策略运用缺陷现象。第四阶段为使用且受益阶段,该阶段儿童使用策略,并且这一策略的使用还会导致成绩和策略有效性的提高。⑦我国有学者认为,就儿童的策略而言,可以分为“形成”和“发展”两阶段。“策略形成”是指儿童在面临一个全新的问题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策略发展”则是指儿童在面对一种类似的问题情景或任务时,能使用更高水平的方法来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但是,策略的发展是否就一定必须是从“特殊性策略”向“一般性策略”发展,从“微观策略”向“宏观策略”发展,此发展的方向是否可以逆转?此外,Miller的策略阶段说所阐述的第三阶段是否必然存在,也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不同年龄策略的运用体现出不同特征。席格勒(1986,1987)的研究发现,在获得策略的早期阶段,儿童多使用单一的策略;当儿童的作业从非技能性向技能性过渡时,策略运用的多重性表现得特别明显。例如,儿童初学一位数加法时,均以数手指的策略解决问题;当对问题完全熟悉时,会采用“记忆恢复”的策略,直接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答案;在其间的过渡阶段,儿童可能采用数手指、记忆恢复、从较大加数起数数、将问题分解为小问题等多种策略;⑧刘晓明等(1999)对幼儿的研究也表明,幼儿的数学运算策略也体现出类似的特征。⑨王沛(1996)对儿童的乘法等值概念理解的研究,也发现有关认知策略的形成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二年级趋向于使用正误兼具的多重认知策略,三、四年级学生均已形成了主导策略,二年级处于乘法等值计算策略形成的过渡状态。10此外,雷霹(1997)对高师学生的研究表明,高师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趋势与学习动机有相似之处,表现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策略比高年级积极。1

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拥有和使用策略上也有巨大的差异。表现在:(1)学习困难的儿童缺乏策略,表现为他们不能抑制不必要的信息输入,不能有效地选择线索,不能适当地利用编码策略以及不能自发地产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评价使用策略的效果。(2)低水平的学习者由于缺少丰富的相关经验,难以获得及使用高级的、复杂的策略,中或高水平的学习者容易获得并容易从高水平的策略受益。12(3)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不仅在学习策略使用的数量与频率上有差异,特别是质量上也有差异。例如Lu(1997)在比较不同水平外语学习者的英语阅读策略时发现,不同水平的学生使用的阅读策略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有差异。13又如牛卫华、张梅林(1998)的研究发现,优秀生的元认知策略数量上都比学困生多,差异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且两者在解题过程中使用的元认知策略有本质区别。学困生在解题过程中虽也使用一些元认知策略,但主要是对任务难度的自我评价或是指向放弃做题,对解决问题帮助不大;而优秀生的元认知策略则指向问题解决,对问题解决有积极的指导作用。14(4)不同水平学习者使用策略的根本差异在于使用策略的恰当性,即善学者懂得何时何地完成何种任务,使用何种策略最合适。15

四、学习策略的体系研究

策略研究的初期,研究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描述学习者使用的各种策略上,归类还不足以成为关注的重点(Ellis,1994)。16随着策略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学习成效往往取决于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因此,建立一整套学习策略体系,以便有计划、系统地教授学生也就成为心理学家关心的问题。关于通用学习策略体系的构建,美国心理学家将策略归为八个方面:(1)复述策略;(2)综合复述策略;(3)基本解释策略;(4)综合解释策略;(5)基本组织策略;(6)综合组织策略;(7)理解检测策略;

(8)情感和动机策略。Po key(1990)把学习策略区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努力策略。17谷生华、辛涛等(1998)将学习策略归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

略、动机策略和社会策略。18何进军、刘华山认为,认知策略包括注意集中、组织、理解加工、阐述、自我计检、目标想象和意像联系七个策略。19周国韬等将学习策略划分为计划性策略、努力策略和认知策略。20刘志华和郭占基归纳出组织策略、搜集信息、复述与记忆、寻求社会帮助、复习、评估与诊断、目标与计划、记录与自我监控和环境建构九种通用性学习策略。21张履祥、钱含芬把学习策略概括为课堂学习策略、巩固记忆策略、解题思维策略、创造学习策略和总结考试策略五种。2

关于学科学习策略,英语学习策略研究比较系统,国外主要有下面流行的三种分类:

(1)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

O'Mallev和Chamo t(1990)根据信息处理的理论,将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三大类。元认知策略用于评价、管理、监控认知策略的使用;认知策略用于学习语言的活动之中;社会/情感策略只是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接触语言的机会。这三类策略之中元认知策略高于其他两类策略,而每一类又包括若干小类。

(2)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

Ox fo rd(1990)根据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将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就是策略的使用与所学语言有直接联系;间接策略就是策略的使用与所学语言没有直接联系。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23

(3)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

Cohen(1998)根据运用策略的目的,把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前者指为学习语言而使用的策略,后者指为运用语言而使用的策略。学习语言策略包括识别材料、区分材料、组织材料、反复接触材料、有意识记五小类;运用语言策略包括检索策略、排练策略、掩盖策略(为掩盖自己语言知识不足所采取的措施)和交际策略四小类。

以上学习策略的分类,从不同角度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学科学习策略的体系提供了参考。

五、影响学习策略获得因素的研究

学习策略的使用不是孤立的,它必然受到学习者主观因素的影响。J.Big gs(1984)认为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可综合为人格、情景和情感等方面,其中人格因素主要涉及能力、认知风格和相关的先行知识,这些方面对个体而言是稳定的;情景因素包括作业的特征、内容、难度以及呈现评价作业的背景与有关作业教学的背景,这些因素的特点是具有可变性;情感因素主要涉及动机。24Ox ford 和Cohen(1992)则认为,“影响学习策略获得的因素主要有学习风格、知识背景、信念、态度和动机,其次还有焦虑、性别和民族”25。我国学者朱永祥(1996)则把学习风格、动机、知识基础作为学习策略的要素。谷生华等(1998)研究表明,努力归因与学习成绩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26王振宏等人研究揭示,自我效能与学习策略存在显著正相关,以自我效能、内在动机预测学习策略,相比较而言,自我效能对学习策略运用的预测性高(B= 0.536)。27在学科学习策略的运用上,研究者还特别强调已有知识对学习策略的影响。刘电芝(1989)研究表明,结合专门学科的思维策略训练不仅依赖训练的方法,还依赖于对象的专门学科的基础知识。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也表明,低水平的外语学习者使用形式操练策略多于意义操练策略。有些策略只有在外语水平达到最低限度时,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例如,从上下文中猜测生词的意义,利用构词规则来记忆单词等。28上述研究无疑会对我们探讨影响不同学科学习策略的因素有较大启发。

六、学习策略的教育训练及其成效

作为新型的教师,除了课程内容的教学外,教师需要为学习者提供策略的培训、困难的诊断和问题的咨询。且大量的策略培训与教学表明,经过训练的实验组效果显著。毫无疑问,策略训练会占用正常的教学时间,但经过策略培训的学生,能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来弥补培训占用的时间,并使学生终身受益。

Ox fo rd认为学习策略训练至少包括三种方式:(1)意识训练。指对策略的了解和对策略价值的认识,但学习者并没有实际应用策略。(2)短时训练。指学习和运用一种或几种策略于实际任务中。该训练包括给学习者提供关于策略价值的信

息,怎样使用以及什么时候使用和如何评价策略的成功使用。(3)长时训练。长时训练不仅要训练短时训练的上述内容,而且特别注重训练学习者监控和评价自己的操作。同时,长时策略训练的时间更长,包括的策略更多。29

如何进行策略训练,这也是研究者十分关心的问题。Bro w n(1986)等认为策略训练应包括三个步骤:一是学习策略及巩固练习;二是自我执行及监控策略的使用;三是了解策略的价值及其使用的范畴。30Oxford(1990)提出了策略训练的八步骤:(1)确定学习者的需要和有效的学习时间;

(2)选择良好的学习策略;(3)整体考虑策略的训练;(4)考虑动机因素;(5)实施完整的策略训练;

(6)准备材料和设计活动;(7)评价策略训练;(8)矫正策略训练。前五步为计划和准备步骤,后三步为实施、评价和矫正。31

策略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发现法、观察法、专门授课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日常教学渗透。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遵循研究者们普遍认可的以下几点:(1)必须能激发学习策略的认识需要;(2)选择有效的策略,这些策略可能是相当容易的,也可能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有价值的;(3)能提供学习策略的具体详尽步骤;(4)要依据每种策略选择较多的恰当事例说明其应用的多种可能性,使学生形成概括性的认识;

(5)使学习者明确策略的使用条件,能根据具体任务与情景,选用恰当的策略;(6)要求学习者评价策略的有效性,使学习者明确策略为什么有用,为什么使用策略比不使用策略更有效,以激发学习者自觉使用策略的积极性。

通过策略的训练,不仅仅在于掌握策略本身,同时也使学生通过策略的学习,能提高策略意识,能自我总结、反思,乃至生成新的策略。

注释:

①Sieg ler,R.S.(1997)Strategy choice in older and younger ad ult's multip lication,J ournal of exp erimental psych ology:learn-ing,memory and cognition,23,71-91.

②Geary,D.C.and Buu rlinglam-Dub ree,M.(1989),Exter-nal valida tion of the strategy choice model for ad dition,Journal of ex perimental child ps ychology,47,175-192.

③刘电芝.学习策略的实质[J].宁波大学学报,2000,(1).

④Cohen,A.D.(1998),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⑤⑧李雅林.席格勒策略选择认知发展理论[J].心理学动态,1996,(3).

⑥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171.

⑦田学红,方格.儿童记忆策略研究的近期动向[J].心理学动态,1998,(2).

⑨刘晓明,陈彩琦.幼儿数学策略应用的发展特点及元认知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3).

10王沛.小学2-4年级学生乘法等值问题认知策略实验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6,(2).

1雷霹等.不同年级高师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4).

12姚梅林.当前外语学习策略的教学研究趋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5).

1315162528Cohen,A.D.,Str ateg ies in lea rning an d using a secon d langua ge,publis hed by Ad dison Longman limited,1998. 21,23,14,17,21.

14牛卫华,张梅林.学困生和优秀生解应用题策略的对比研究[J].心理科学,1998,(6).

17Pokay,P.and Blu mend eld P.C.,Pred icting achievement early and la te in the semester:The role of motiva tion and of learn-in g strategies.Journal of ed ucational psych ology,1990;82(1):41 -50.

1826谷生华等.初中生学习归因、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

19何进军,刘华山.10-14岁优差生的认知策略及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96,(6).

20周国韬,张平,李丽萍,刘晓明.初中生在方程学习中学习能力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7, (4).

21刘志华,郭占基.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1993,(4).

2张履芬,钱含芬.小学生学习策略训练效应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0,(1).

232931Ox ford,R.L.(1990),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New bu ry Hous e Publis hers,P14,202-203,203-204.

24Biggs,J.B.,Learn ing stra teg ies,student motivati on p at-terns and subjectively perceived success.In;J.R.Kirb y(Ed).Cog-nitive stra teg ies and educational per form ance.Academic press, INC,1984.

27王振宏等.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0,(1).

30Brans fo rd.J.(1986),Teachin g thinkin g and problem s olv-in g.American ps ychologis t,41:p1078-1090.

[责任编辑:赵永嵩]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 刘珣:学习策略大体可分为认知学习策略和元认知学习策略。 ①认知学习策略:直接影响到第二语言学习的一般性策略。如: 求解:学习者对所接触大的新语言材料首先必须理解,往往是通过已有的语言知识和具体情境进行猜测,并通过各种办法证实其所做的假设。 推理:学习者通过原有知识(包括第一语言知识)以及新获得的语言知识,进行概括推理或演绎推理以及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以内化规则。 ②元认知学习策略: 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式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思和研究。 包括: 计划:根据认识活动的性质、任务、应达目标制定活动计划,确定认知策,如预先了解教材内容,确定注意的重点并进行预先演练。 交际策略:是学习者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活动,有意识采取的计划措施或方法技巧,是语言使用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 交际策略的分类(15项):回避、简化(属于回避一类) 语言转换、母语目的语化、母语直译(依赖母语) 语义替代、描述、造词、重复、使用交际套语、利用交际环境(以目的语为基础解决问题) 我们使用了Oxford(1990)的“语言学习策略调查表”(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SILL,version Oxford 把学习策略分为2 大类,6 小类,即直接策略: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 Oxford(1990)提出的学习策略分类系统,首先将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直接参与目标语学习,间接策略通过集中注意、计划、评价、

近年来学习策略的研究进展综述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5, 5, 186-192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608999454.html,/journal/ap https://www.360docs.net/doc/608999454.html,/10.12677/ap.2015.53026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Recent Years Li Lu, Dianzhi Li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Email: lu1013536803@https://www.360docs.net/doc/608999454.html, Received: Mar. 10th, 2015; accepted: Mar. 23rd, 2015; published: Mar. 30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608999454.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learning strategy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has become a hotspot in the domain of pedagogy and psychology. In this paper,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is very stage were concluded, and research status and trend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f learning strategies have been given, which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f this field. Keywords Learning Strategy, Cognition, Metacognition, Strategy 近年来学习策略的研究进展综述 路立,刘电芝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江苏苏州 Email: lu1013536803@https://www.360docs.net/doc/608999454.html, 收稿日期:2015年3月10日;录用日期:2015年3月23日;发布日期:2015年3月30日 摘要 学习策略研究近年来已成为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对国内学习策略研究的进展,

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最新资料推荐------------------------------------------------------ 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关于小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综述摘要: 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学习策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 很多学者认为只有掌握了学习策略才算是真正的学会了学习。 一方面,掌握学习策略已成为衡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根本标志。 另一方面,作为指向认知目标的一种心理操作,策略既是儿童问题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小学生学习策略一、学习策略的界定(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学习策略研究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逐渐成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对于学习策略的界定,一直以来在各国心理学家以及教育学家中存在很大的分歧,至今没有达成共识。 常常将其与元认知、认知策略、自我调节的学习等概念相互重叠。 概括起来, 主要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把学习策略看作是促进信息的获得、保持与应用的各种过程和方法。 丹塞雷( Dansereau,1985) 认为, 有效的学习策略是一系列能够促进信息获得、储存以及使用的过程和步骤。 温斯坦( Wein-stein, 1988) 认为学习策略是指那些为有效学习以及为以后使用而保持信息所必须的能力。 1 / 9

另一种观点认为, 学习策略就是对一般学习活动, 如问题解决等进行监控的能力。 也就是说, 学习策略是支持思维活动的操作过程, 它由一系列技能组成, 并指向于头脑中的特定目的( Nisbe etc, 1986) 。 梅耶( Mayer, 1981)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任何被学习者用来促进学习效能的活动。 这些不同看法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学习策略的特征。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根据学习策略所起作用,丹塞雷认为学习策略是由相互作用的基础策略和辅助性策略组成。 1. 基础策略是指直接操作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 2. 辅助策略主要指保证基础策略有效操作的策略,包括计划和时间筹划、注意力分配与自我监控和诊断策略。 这些辅助性策略可以帮助学生产生和维持某种内在状态, 以使学生能够有效完成基本策略。 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概括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1.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 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 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2.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成人的网络学习策略研究

成人的网络学习策略研究 纪河徐永珍耿晓君【摘要】目前成人的网络学习主要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研究性学习为主。通过对网络学习者的深入访谈,我们将成人的网络学习策略划分为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和认知策略,主要涉及网络学习的目标设定、行为监控、资源管理、人际交往以及信息加工等内容。加强对成人网络学习策略研究有助于提高网络教学质量,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关键词】成人;网络学习;学习策略一、前言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教学载体,受到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传统教育相区别,网络学习强调“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学习任何知识”的教育理念,但在具体教育活动中,“学什么?”、“怎么学?”一直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难题,尤其是当学习者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有数据表明,网络信息的增长速度是每三个月翻一番),如何将网络信息转化为个体的知识经验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因此,认真探讨学习者的网络学习策略,可以帮助成人学习者提高学习的成功率,有助于网络教育工作者针对学习者不同的学习策略组织和设计网络课程,提升网络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二、学习策略的概念和分类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中期,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人们开始研究学习者的认知和思维过程。1956 年,布鲁纳( Bruner )提出了

“认知策略”的概念,为学习策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7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又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形成了元认知原理,极大地丰富了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但时至今日,关于学习策略的定义尚无定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⑴学习策略是学习的程序、方法及规则,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Dully,1982 );⑵学习策略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 Mayer,1988 );⑶学习策略是学习的程序和步骤(Rigney,1978) ;⑷学习策略是学生的学习过程(Nisbet,1986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学者在学习策略这一领域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如史耀芳的《浅谈学习策略》、魏汉声的《学习策略初探》、刘电芝撰写的学习策略系列论文等等。刘电芝先生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及调控方式;李维先生则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都纳入学习策略的研究范畴。从研究的角度,我们应该注意到学习策略外显和内隐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前者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技能和技巧,后者则表现为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把握和修正。当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或根据不同标准对学习策略进行了分类。如加涅 ( Gagne,1985 )根据学习的进程把学习策略分为选择性注意策略、编码策略、记忆策略、检索策略和思考策略;丹塞洛(Danseran,1985)根据作用和功能将学习策略分为基础策略和辅助性策略等等。为便于研究资料的收集、归类,

激励性评价策略研究综述

激励性评价研究综述 一、激励与教学 现代教育评价是一门多学科的边缘学科。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研究和应用现代教育评价以来,在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和教育评价实践中,对激励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并从现代教育评价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在一些方面运用了激励理论。 1.“激励功能”概念的提出【1】 我国在现代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中,参考、借鉴、吸收相关学科有关激励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提出“激励功能”。现代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是“激发评价对象情感,鼓舞斗志、振作向上的功效和能力”。“依据设定的评价目标,……作出客观的价值判断,肯定成绩或进步,指出缺点与不足,指明产生的成绩进步或缺点不足的原因,从而激励评价对象主体的意识情感,促使其精神振奋,在提高教育、教学或学习质量的更高层面上,产生……动机,”【2】 2.多指标整体综合激励和全过程激励的思想 目标到达度评价模式,是我国应用很广的评价模式之一。根据这一模式,开展教育评价,首先要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既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更是引导激励评价对象努力争取达到的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将目标激励,发展成为多指标群体激励,将局部激励,拓展成为整体综合激励,大大拓宽了目标激励的范围,提高了目标激励的效能。 现代教育评价特别强调过程评价,强调在过程中随时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使评价对象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随时得到激励,从而大大提高激励的功能。 3.自我激励的思想 外界的激励固然具有重要意义,但自我激励更是最直接、最经常、最有效的激励因素;就是外界的激励发挥作用,也需要变为主体的内部动因。现代教育评价特别重视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评价对象自我认识的过程。因为是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所以评价结果极易被自我认同和接受。良好的自我评价结果,会鼓舞评价对象自己向更高目标前进;不好的评价结果,更会使评价对象自己产生危机感,促使评价对象振奋精神奋勇上进;因而自我评价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二、激励理论运用于小学生评价的意义 激励理论是英文“Theory of Motivation”的意译,是研究激励、激励因素、激励与行为的关系,以及通过激励激发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一种理论。【3】激励理论自“激励”一词产生之日起,便成为了古今中外各领域学者研究探讨的中心论题,伴随着深入研究,激励理论也由最初的企业管理的专属名词拓展到了其他领域,比如:心理学、教育学、行为科学等领域,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哪个领域的研究都要围绕激励理论的核心思想去延展。激励的核心就是管

网络营销中的促销策略研究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题目:网络营销促销策略研究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电子商务 学生姓名:胡敏 指导教师:吴老师 2006 年 8 月 1 日 摘要:顾名思义,网络促销是利用互不网来进行的促销活动,也就是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向虚拟市场传递有关产品的服务的信息,以引发需求,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的各种活动。

与传统促销方式相比,网络促销在时间和空间观念上、在信息传播模式上以及在顾客参与程度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网络使时空得到了大大的拓展,订货和购买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独有的、双向的、快捷的、互不见面的信息传播模式,为网络促销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网络中消费者的概念和客户的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他们直接参与生产和商业流通的循环,进行大范围的选择和理性的购买。因此,营销人员应深刻理解网络促销的特性,制订行之有效的网络促销策略。 关键字:促销概述、促销形式、作用与实施、网络广告的运作与促销、预算方案、站点推广、销售促进与公关 目录: 1.网络营销促销概述 1.1网络营销促销内涵 1.1.1营销促销的特点 1.1.2网络营销促销与传统促销的区别 1.2网络营销促销形式 1.2.1 网上折价促销 1.2.2 网上抽奖促销 1.2.3 网上积分促销 1.2.4 网上赠品促销 1.2.5 网络文化促销 1.2.6 网上联合促销 1.2.7 网络聊天促销 1.3 网络营销促销作用 1.3.1 告知功能 1.3.2 说服功能 1.3.3 反馈功能 1.3.4 创造需求 1.3.5 稳定销售 1.4 网络营销促销实施 1.4.1 确定网络促销对象 1.4.2设计网络促销内容 1.4.3决定网络促销组合方式 1.4.4制定网络促销预算方案 1.4.5衡量网络促销效果 1.4.6加强网络促销过程的综合管理 2.网络营销站点推广 2.1站点推广概述 2.2站点推广方法 2.2.1搜索引擎注册 2.2.2建立链接 2.2.2.1在行业站点上申请链接

最新英语语音学习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英语语音学习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一、引言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也是口语交际的载体。顺利完成跨文化交流活动离不开语言的支撑,要学会说任何一种语言,首先要掌握这种语言的语音语调。语音学习在整个英语学习中具有先导作用,正确的语音对于听力理解至关重要,还能帮助我们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把单词的音,形,义联系起来,甚至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水平。现代英语教学强调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交际能力有四个层次,分别是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策略能力以及语篇能力(Canal e &Swain, 1980)。语音作为语言的必要组成部分,也当属于语言能力的范畴(Scarcella &Oxford, 1994)。一个人发音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交际活动。英语语音通常被划分为音段和超音段两大部分。音段即元音和辅音,超音段是话语中大于单个音段的发声单位,重音,节奏和语调决定话语的可理解性,是重要的超音段特征。英语语音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提高英语学习成效而采取的技巧,方法或者刻意的行为或行动。詹金斯(Jenkins)在他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在以英语作为国际语的人际交流中,尽管不是所有的交际失败都由发音引起,但目前发音是引起交际失败最经常,最难解决的原因。因此,语音语调在完成交际任务时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基本要素的作用。同时,研究表明,学习者的语音水平和他们的听力,口语甚至阅读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语音及语音教学在国内外外语教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如此,语音教学同其他相关教学领域(如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等)的研究相比,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Kelly,1967)。语音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关注学生语音学习策略和英语语音教学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很少。 二、国外研究 国外的早期文献中没有专门针对语音学习策略的研究,例如有学者于1978年调查了34名优秀的语言学习者,在要求被试者描述自己学习经验的过程中只是从一个侧面提及了语音学习策略。初具规模的语音学习策略研究始于O’Malley 等(1985),他们使用的调查工具中有一项是关于语音学习策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语音学习策略使用的比例仅次于词汇学习策略。而真正的系统研究始于Peterson, 他(2000)在Oxford的SILL (the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摘要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已形成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争议。本文在梳理外语学习策略的成就和争议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国内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外语学习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https://www.360docs.net/doc/608999454.html,ki.kjdkx.2016.06.011 0 前言 20世纪60至80年代初期,研究学者对“成功学习者”的特性展开研究,拉开了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序幕。研究学者在分析成功学习者的特性和其运用策略的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学习策略理论展开初步探讨。80年代和90年代是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百花齐放的时期,心理学和二语习得领域从各自的视角致力于建立统一的共识。但随着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和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学习策略研究领域容纳了多种理论观点或视角,这些理论在学习策略领域不断繁荣发展,使得各种理论观点相互交错,形成一个交织混杂的外语学习策略理论网络体系。进入21世纪,研究学者不再执着于建立统一的共识,认为学习策略本质上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现象,理论上的统一反而会降低研究其丰富性和预测性(griffith, 2014)。 国内对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文秋芳等(2004)将国内研究归纳为两个阶段,1984年至1992 年是外语学习策略的萌芽阶段,相关研究不多,成果较少。1993年至2003年为全面启动阶段,研究队伍迅速成长,研究方法逐步多样化和规范化。此后,外语学习策略研究进入全面繁荣的阶段,研究学者针对不同类别的学习者,如中学生、高职学生、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等各个层面,及各种学习条件和环境展开实证研究。 1 外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 1.1 外语学习策略理论构建 外语学习策略理论体系是一个综合多个相关研究领域的“连锁理论网络体系” (griffith,2014)。首先,外语学习策略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认知心理学关于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探讨认知的内部心理机制的理论为学习策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语言学习是一个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反应输出的过程。学习策略就是帮助学习者使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控制学习信息加工系统,以便更好地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过程性知识。学习者使用的方法和技术是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而控制信息加工的过程则是元认知策略。 1.2 外语学习策略的定义 对学习策略展开有意义的研究,定义尤为关键。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具体的促进学习的方法、技巧或行动。rubin 认为“学习策略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技巧或手段”(1975);oxford也表示学习策略是一种“能够更容易、快速、快乐并有效地学习,更好地自我调控,适应新的情境的具体行为”(1990)。二是把学习策略看做是抽象的行为或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griffiths关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我调控能力,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控制语言学习而有意识地采用的行动(2008)。三是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过程和程序。rigney(1978)认为学习策略是促进语言习得、记忆、提取和语言表达的程序和步骤。 综合多方观点,语言学习策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学习者为促进学习,有意识地采用的方法和技巧、程序和规则、调控方式等均属于学习策略的范畴。语言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学习者的目的性、主动性和应用水平是衡量学习者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也是制约学习者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1.3 外语学习策略的分类

国内外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国内外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作为语言的三大组成成分之一,词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大多数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来说,词汇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一个必要的、根本的因素。学习者学习词汇最有效的方法并不是依赖于教师,而是要靠自己独立地运用词汇学习策略。本文是对词汇学习策略研究做一个综述,介绍国内外关于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的现状,并为以后的词汇学习策略研究提供一个更好的方向。 标签: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词汇在英语或二语学习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然而,词汇学习也是大多数语言学习者遇到的一大难题。Schmitt (1997)指出,“学习是一个信息获取、储存、提取和运用的过程……词汇学习策略是影响这一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的研究都强调了语言策略对外语或二语习得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些研究表明,要想提高外语或二语学习效率,学习者应该掌握并运用一些学习策略。作为外语或二语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学习策略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词汇学习自主性。鉴于词汇学习策略是如此重要,笔者对近年来关于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做一个综述,让读者对先前的研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为以后的词汇学习策略研究提供一个更好的方向。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现状。在西方国家,大多数的早期关于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限定在某一特定词汇记忆方式上,试图证明某一特定词汇记忆方式是最有效的。这些研究者包括Atkinson和Raugh (1975)等等。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和语言学习的其它分支领域的发展,如何根据学习者实际情况选择和运用词汇学习策略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研究者们倾向于分析词汇学习的整个过程,更加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有些研究者研究了成功的语言学者的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和词汇学习效果;还有一些研究者研究了关于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评价与训练理论框架。在这一时期,研究者们对词汇学习策略开展了多维度研究,获得了更详细的发现,然而西方国家的大多数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本族语者。正如Schmitt(1997)所说,由于策略使用可能具有文化特异性,同样的研究发现不一定适用于学习背景不同、学习语言种类不同的学习者,处于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学习者通常会选用不同的学习策略。 (二)国内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现状。国内关于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也有不少,Zhang (2016)将这些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1984-1992)、逐步完善阶段(1993-2003)和深化阶段(2004-2016)。在起步阶段,研究者对英语词汇教学作出的贡献不是很大。他们要么总结自己的教学与学习经验,要么通过翻译西方研究者的作品引进相关的理论。研究对象几乎局限于大学生,所使用的方法也都是定量分析。在逐步完善阶段,大多数研究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词汇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包括Gu和Johnson (1996)对850名非英语专业

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前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英语教学环境发生了鲜明的变化,教学的重点已从基本的语言知识培养转变为交际能力的培养,具备较高外语交际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更符合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英语课堂作为我国外语教学的主要场所,在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当前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却是很多学生口语能力不错,课堂上的交际意愿却不高,缺乏主动交际意识。从近年来国内外对二外交际意愿不断增多的,从很多研究中不难看出,如何提高学生课堂交际意愿,已成为英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学习策略的定义 关于学习策略的定义,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第一个不同理解是,目前尚不清楚到底应该是把它看作是一种行为还是想法,还是两者都是。Oxford(1989)只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外部的可视行为,而Weinsteinand、Mayer、Cohen、史耀芳、熊川武把学习策略看作既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又是外部的可视行为。 第二个是,被看作是学习策略的行为的性质的不确定性。Stern(1983)区分了策略和技巧。前者指一般的或经过深思熟虑的学习方法,而后者指可观察到的语言学习行为,尤其是在语法和词汇等特定的语言学习领域。Stern、Chamot、黄旭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其他研究人员把策略这个术语用于Stern称之为技巧的行为。 第三个是,学习策略应被看作是有意识的、故意的或者是潜意识的。Oxford、Cohen、史耀芳、熊川武强调学习策略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 第四个是,学习策略是否对中介语言的发展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Rubin (1987)认为学习策略与语言发展直接相关,而其他学者,如Seliger,则认为这种作用是间接的。

英语阅读策略运用研究综述

英语阅读策略运用研究综述

英语阅读策略运用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以阅读策略和阅读策略的分类理论为基础,以国内外关于阅读策略研究的内容为依据,分类综述了国内外对于阅读策略的研究现状,结果发现,国内对中小学的阅读策略研究较少,提出应该注重英语学习者学习初级阶段的阅读策略训练,使学习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策略阅读教学阅读策略运用 一、阅读策略(reading strategies) 阅读策略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的。关于什么是阅读策略,不同的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给出的定义都是不同,至今没有定论。Wallace(1992)把阅读策略定义为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随着文章类型、上下文和阅读目的变化而改变的一种灵活运用的阅读方式。Johnson & Johnson(1998)认为阅读策略是指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进行的行为活动过程。Aarnoutse & Schellings(2003)将阅读策略定义为阅读者为了全面理解文章,而对阅读过程中会出现的障碍所做出的认知行为。综上所述,阅读策略就是阅读者为了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而采用的灵活的阅读技巧和方法。[1]

二、阅读策略的分类 不同的学者对阅读策略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看法,同样,对于阅读策略类型的划分也大不相同。Saring(1987)将阅读策略划分为四类:1.技巧的策略,如:略读、跳读、写关键词、做标记等;2.归类简化策略,如:替代、解释等;3.衔接发现策略,如:利用图式预测下文、标记文章中的总结、辨认重点等;4.监控策略,如:随情况改变计划、调整阅读速度、自我评价、纠正错误等。[2] Harmer(1991)把阅读策略分为一类策略和二类策略。一类策略包括:预测、提取特定信息(寻读scanning),了解大意(略读skimming);二类策略包括:根据细节信息弄清作者的态度、观点和目的等,识别标识词及语篇模式(recognizing function and discourse patterns),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deducing meaning from context)。一类策略为第一次阅读应具备的,侧重于获取信息;二类策略为第二次阅读应具备的,既有助于获取信息,又有助于学习词汇、句型知识,掌握篇章结构等。 Urquhart & Weir(1998)则将英语阅读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两类。元认知策略包括阅读前策略(预读、预测)、阅读中策略(自我提问、自我监控)、阅读后策略(自我评价、自我反应)。认知策略包括速读策略(略读、查读、寻读)和细读策略(区分主旨与细节、命题推测、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15年04月20日15:2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201411期作者:安富 海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02 作者简介:安富海,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安富海,1981年生,男,甘肃庆阳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内容提要: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具有注重批判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等特征。深度学习不仅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还需要教师通过确立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目标、整合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创设促进深度学习的真实情境、选择持续关注的评价方式进行积极引导。 关键词:深度学习浅层学习教学策略 标题注释:本文系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4XJC880001)和2014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4A022)成果之一。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中的独白和灌输逐渐被“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学习方式所取代,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这种新型的对话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授受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广度和师生合作交流的状态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但由于教师对新型学习方式的内涵、原理、实施策略等方面理解不到位,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调查发现,许多自称合作性、探究性的课堂上,学生忙碌于各种“工具”的使用和“自由”的交流,对于学习活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往往只停留在对过程和步骤的认识层面上。从课堂学习的现状来看,和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相比,“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改变的仅仅是学生记忆知识的愉悦程度,并没有体现出对新型学习方式所强调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精神的重视。这种只关注外在形式、忽视其精神实质的学习过程并没有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体验情感、践行价值观,而仅仅使学生记住了知识、认识了情感、了解了价值观。这种基于简单记忆和重复训练的浅层学习对于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本研究拟针对这一问题,运用深度学习的原理分析浅层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从教师的角度探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既是个体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也是根植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现实生活的社会建构过程。[1]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学习策略综述

学习策略综述 1.引言 学习策略的研究,极具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一直以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作为指向认知目标的一种心理操作,学习策略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中介;另一方面,对学校教学来说,掌握学习策略已成为衡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根本标志,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因素之一。 2.学习策略以及学习策略的实质 关于学习策略的界定,目前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国内外学习策略的研究者众说纷纭,根据已有文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的程序与步骤(Rigney, 1978);(2)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Duffy,1982);(3)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生的学习过程(Nisbet, 1986);(4)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Mayer, 1988);(5)把学习策略看作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黄希庭,刘电芝,2002),这一定义认为,学习策略既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方法、程序、步骤。这种观点因为既阐明了学习策略可操作的外显特征,又揭示了其作为思维过程的内隐属性,因而对学习策略实质的探讨更深入、全面。 刘电芝、黄希庭(2002)认为,重视学习策略的科学研究对解决当前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特别是能促进或改进因学习策略掌握不好或智力发育迟滞学生的学习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他们学习的困难。二是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教师通过学习策略的教学,可减少教学和训练时间,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三是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信息时代,个人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是有限的,而掌握获取知识的策略才是至关重要的。 3.学习策略的研究方法 国内外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已渐趋成熟,一些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工具也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根据对学习策略不同的分类和不同的维度对于策略也编制了不同工具。其中包括:Claire. E. W.weinstein和Davide. R,Palme 等编制的学生学习策略量表(LASSI-HS),该量表由76个有关如何学习的题目组成,要求被试在“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的5级量表上回答每道题,包括态度、动机、时间管理、焦虑、专心、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学习辅助、自我测试、考试等10个分量表,该量表在国内外已取得了较广泛的应用;Pintrich & DeGroot (1990)编制的学习策略量表;中国学习策略量表,该量表是由洪邦辉在采用迈克等人(Mckeachie et al.)将学习策略概括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利用策略的基础上编制。因此,该量表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利用策略3个维度,共包含了45个项目,总分的变化范围在15~125分之间,并且在每个学习策略的维度下又分别包含不同的分量表,分数越高表明分量表的学习策略掌握的越强;周国韬、张林将学习者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和认知调控策略,编制出《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该学习策略量表(SS)有两个分量表:一个是认知策略分量表(SC),主要从信息加工过程考察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认知方法。胡桂英、徐白华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编制了学习策略量表。量表中的学习策略包含四个维度: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动机策略和社会策略。该量表共52道题。采

学习策略研究新进展

学习策略研究新进展 1、学习策略的特征和实质研究 学习策略是伴随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而发生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一种对学习过程的安排,这种安排不是僵死的固定的程序,而是根据影响学习过程的各种因素即时生成的一种不稳定的认知图式,这种图式可以被学习者接受而成为经验,也可以因学习者的忽略而消失。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能以及调控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但是在教育心理学中, 学习策略是一个非常受人关注,又非常让人困惑的概念。就如同直到今天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学习定义一样,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关于学习策略的定义。 根据已有文献可归纳为如下四种观点: (1)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Duffy, 1982)。 (2)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 Mayer, 1988)。 (3)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的程序与步骤( Rig ney , 1978)。 (4)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Nisbet , 1986)。 以上观点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学习策略的特征。也有研究认为学习策略有以下的特点[6],(1)可指总的学习思路与方法,也可以指具体的活动或技巧。(2)可能是外部行为,即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也可能是内部的心理活动,如内隐的思维过程。(3)对学习的影响,有的是直接影响,例如记忆策略、组织策略;有的是间接影响,如情感策略、社会策略。(4)对策略的运用,可能意识得到,也可能意识不到。(5)策略的应用有水平层次之别。 2、认知策略的发展 认知策略作为学习策略中的一种,被称作基本学习策略,是一种学习者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认知加工的策略,是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行为,提高其学习、记忆的能力,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一般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当前对于认知策略的研究多用于外语词汇学习的研究当中,例如袁凤识,赵慧敏对外国留学生与汉语本族语者词汇认知策略使用研究[10],研究表明1)中外被试汉语词汇认知策略使用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中国被试的使用水平显著高于外国被试;2)中国被试最常使用的认知策略是联想策略,而外国被试最常使用的认知策略是查字典策略,以及段国翠等人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听力认知策略的应用研究[4],均推动了认知策略对课堂学习的应用。 3、从元认知策略到自我调节策略的发展 而根据前人的研究,学习策略大概可以分成三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在近年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其中一个较为清晰的发展轨迹是学习策略研究从初期只强调元认知到强调包括元认知在内的自我调节学习。许多研究者都强调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者使用各种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在齐美尔曼(1989 ,1994 ,2001),平特里奇和德鲁特( Pintrich&DeGroot ,1990) ,伯卡尔特(Boekaerts , 1999) ,帕里斯 (2001)等人提出的自我调节学习模型中都把元认知或自我监控作为核心成分。从元认知到自我调节的发展还反映了学习策略研究更进一步强调课堂应用和干预的趋势[5]。 4、不同环境下的学习策略的研究新进展

英语阅读策略运用研究综述

英语阅读策略运用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以阅读策略和阅读策略的分类理论为基础,以国内外关于阅读策略研究的内容为依据,分类综述了国内外对于阅读策略的研究现状,结果发现,国内对中小学的阅读策略研究较少,提出应该注重英语学习者学习初级阶段的阅读策略训练,使学习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策略阅读教学阅读策略运用 一、阅读策略(reading strategies)阅读策略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的。关于什么是阅读策略,不同的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给出的定义都是不同,至今没有定论。Wallace(1992)把阅读策略定义为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随着文章类型、上下文和阅读目的变化而改变的一种灵活运用的阅读方式。Johnson & Johnson(1998)认为阅读策略是指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进行的行为活动过程。Aarnoutse & Schellings (2003)将阅读策略定义为阅读者为了全面理解文章,而对阅读过程中会出现的障碍所做出的认知行为。综上所述,阅读策略就是阅读者为了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而采用的灵活的阅读技巧和方法。[1]

二、阅读策略的分类不同的学者对阅读策略的定义有着 不同的看法,同样,对于阅读策略类型的划分也大不相同。 Saring(1987)将阅读策略划分为四类:1.技巧的策略,如:略读、跳读、写关键词、做标记等;2.归类简化策略,如:替代、解释等;3. 衔接发现策略,如:利用图式预测下文、标记文章中的总结、辨认重点等;4.监控策略,如:随情况改变计划、调整阅读速度、自我评价、纠正错误等。[2] Harmer(1991)把阅读策略分为一类策略和二类策略。 一类策略包括:预测、提取特定信息(寻读scanning),了解大意(略读skimming );二类策略包括:根据细节信息弄清作者的态度、观点和目的等,识别标识词及语篇模式(recognizing function and discourse patterns ),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deducing meaning from context )。一类策略为第一次阅读应具备的,侧重于获取信息;二类策略为第二次阅读应具备的,既有助于获取信息,又有助于学习词汇、句型知识,掌握篇章结构等。 Urquhart & Weir (1998 )则将英语阅读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两类。元认知策略包括阅读前策略(预读、预测)、阅读中策略(自我提问、自我监控)、阅读 后策略(自我评价、自我反应)。认知策略包括速读策略(略读、查读、寻读)和细读策略(区分主旨与细节、命题

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中学生认知策略培养的研究课题组 姚吕英执笔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 关于学习策略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一些专门从事学习策略研究的心理学家,对学习策略的概念分别从学习需要的不同角度作了如下界定:杜菲认为:“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奈斯比特和舒克史密斯认为:“学习策略是选择、整合、应用学习技巧的一套操作过程。”丹塞雷认为:“学习策略是能够促进知识的获得和贮存、以及信息利用的一系列过程或步骤”。他指出,学习策略应该包括两类相互联系的策略:主策略和辅策略。主策略为具体地直接操作信息,即学习方法。它包括:(1)理解——保持策略;(2)检索——应用策略。辅策略则作用于个体,用来帮助学习者维持一种合适的内部心理定向,以保证主策略有效地使用。它包括下列技能:(1)目标定向和时间筹划;(2)注意力分配,包括激活和维护积极的学习情绪的策略;(3)自我监控和诊断,其作用是引导学习者定期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必要时调整自己的理解、注意和情绪,另外也包括控制和修正正在操作中的各种主策略。凯尔比森认为:“学习策略是一系列学习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学习事件。”梅耶认为:“学习策略是产、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如:记忆术、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新知识内部联系、做笔记、在书上评注、画线等促进学习的一切活动。琼斯、艾米伦和凯蒂姆斯认为:“学习策略是被用于编码、分析和提取信息的智力活动或思维步骤。”里格尼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用于获取、保持和提取知识与作业的各种操作的程序。” 我们分析一下上述各种学习策略概念的界定,可发现关于“什么是学习策略”的问题,在国外心理学界,大致有以下四种观点: (1)梅耶、琼斯、艾米伦、凯蒂姆斯和里格尼等人,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 (2)奈斯比特、舒克史密斯、凯尔比森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调节的控制技能。

大学学习策略研究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大学学习策略研究报告 篇一:对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我校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状况从根本上决定了学校教学质量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他们对教学的要求,以找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我们于20XX年11月开展了一次抽样调查。了解同学们现阶段的学习状况,对于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同学们提高学习能力、改进学习方法等都会有一些帮助。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大学生。在受调查学生中按系科和年级进行分层抽样调查,随机发放问卷和电子邮件相结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7份,其中有效问卷163份。通过对这些问卷进行汇总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学习目的不明确 每个年级的学生态度积极的都有,但总体的变化趋向很不乐观。单从出勤率这一个指标来看,我们分析学生出勤率的比例,大一是:94.5%,大二是:90.4%,大三是:89.5%,大 四是:84.2%,得出结论: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出勤率高一些,这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紧密相关的。与此同时,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大一新生中竟然也有高达8.5%的同学学习是为了通过考试,令人担忧。能够认识 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知识的比例在23%-26%之间, 占所有学生的四成。 (二)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成绩不理想 据统计,被调查学生中课程经常不需要重修的占74.5%,偶尔重修和重修课程没超过两门的学生分别占18.6%和 5.8%,。照此推算,全校大约超过25%的学生都有重修课程的经历。从问卷看,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得当是学成绩习不好的主导性原因。但是,每个年级几乎都有基本不去上课的学生这也是造成挂科人数多的原因之一。 (三)学习无计划,缺乏自主性 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的学生都很不习惯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大四年级的同学则更注重学习时间的合理规划,有接近80%的同学都根据实际情况为自己安排了作息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