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最新资料推荐------------------------------------------------------

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关于小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综述摘要:

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学习策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

很多学者认为只有掌握了学习策略才算是真正的学会了学习。

一方面,掌握学习策略已成为衡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根本标志。

另一方面,作为指向认知目标的一种心理操作,策略既是儿童问题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小学生学习策略一、学习策略的界定(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学习策略研究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逐渐成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对于学习策略的界定,一直以来在各国心理学家以及教育学家中存在很大的分歧,至今没有达成共识。

常常将其与元认知、认知策略、自我调节的学习等概念相互重叠。

概括起来, 主要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把学习策略看作是促进信息的获得、保持与应用的各种过程和方法。

丹塞雷( Dansereau,1985) 认为, 有效的学习策略是一系列能够促进信息获得、储存以及使用的过程和步骤。

温斯坦( Wein-stein, 1988) 认为学习策略是指那些为有效学习以及为以后使用而保持信息所必须的能力。

1 / 9

另一种观点认为, 学习策略就是对一般学习活动, 如问题解决等进行监控的能力。

也就是说, 学习策略是支持思维活动的操作过程, 它由一系列技能组成, 并指向于头脑中的特定目的( Nisbe etc, 1986) 。

梅耶( Mayer, 1981)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任何被学习者用来促进学习效能的活动。

这些不同看法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学习策略的特征。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根据学习策略所起作用,丹塞雷认为学习策略是由相互作用的基础策略和辅助性策略组成。

1. 基础策略是指直接操作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

2. 辅助策略主要指保证基础策略有效操作的策略,包括计划和时间筹划、注意力分配与自我监控和诊断策略。

这些辅助性策略可以帮助学生产生和维持某种内在状态, 以使学生能够有效完成基本策略。

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概括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1.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

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

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2.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最新资料推荐------------------------------------------------------ 3.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研究综述我国学者对学习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从我国学习策略的研究及出版的著作与论文看来,思辨色彩重,定性研究多;实验、应用研究少,且高水平的实验应用研究更少。

我国的学法研究兴起于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1979 年至 1987 年上半年为自发研究阶段。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研究主要有:

1979年 10 月河南平顶上市中心心理学会在部分中学开展的中学生学习心理学实验。

该实验结合中学生的学习与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讲授心理学知识。

湖北大学黎世法概括出的优秀学习者成功学习的八环节学习方法及开展的相应最优教学方式实验;1982 年开始,北京八中、北京景山学校、哈尔滨九中、福建龙岩一中等中学开设了学习方法课。

天津一中、北京二中、上海大同中学等一些学校制定了《学习章程》印发给学生;1987 年下半年开始为自觉联合探索的阶段。

该年我国成立了全国性的小学、中学、大学、军事院校等职工系统的学习科学研究会。

这些学会的成立对我国学法指导的深入开展起了积极的组织与推

3 / 9

动作用。

在此基础上,一批有关学习科学的专著与学法指导书页相继出版,有关报刊也陆续刊登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

目前,学习学、学法指导在一些学校已成为一门正式课程在学校开设,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张向葵等人以 500 名中学生做被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最后应用 SPSS 进行分析,得出在学习策略运用上,初高中存在着年级的差异,并有随着年级升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他们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有:学习行为到高年级后逐渐形成习惯化,其意识程度反而降低;年级增高学业压力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下降;高年级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意识淡化。

他们还得出在学习策略的应用上存在性别的差异,反馈调节策略运用方面,男生随年级的升高迅速提高,而女生则有下降的趋势。

余欣欣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学习策略的总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他们还认为学习策略水平的高低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初中阶段学习策略的发展水平性别差异不显著。

潘颖秋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初三到高三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没有表现出随年级增长而提高的趋势。

辛涛等人的研究表明,就学习策略的总体水平来看,初中和高中阶段不同成绩组的学习策略水平表现出不同特点。

初中阶段,高中低组的策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低分组在学习策略

---------------------------------------------------------------最新资料推荐------------------------------------------------------ 各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低于中等成绩组和高分组,但在高中阶段,不同成绩组的学习策略水平则不存在这种差异。

上述研究表明对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还处在探索阶段,还需要更多实证研究的支持。

三、国外研究综述相对于国内的研究,外国学者对学习策略进行了许多的实证研究,主要有一下四个方面:

1.在选择性注意策略方面,Thorndyke 和 Stasz 在 1980 年的研究提出快速学习者善于对地图的有关部分引起注意,且具有更好的选择注意策略。

2.在编码策略方面,莫利(Moely)在1969所作的研究表明,89岁以下的儿童,很少自发采用分类编码策略学习与回忆,但到了 1011 岁,采用分类编码策略进行学习与回忆的证据明显增加。

3.在精加工策略方面,Simpson在1994年以差点儿就考不取大学的大学一年级新生为被试作了研究,他总结了六种用以学习课文的精加工策略。

结果发现,学生在精加工策略使用上的得分和他们的阅读测验的分数高度相关,而且对这些学生进行精加工训练后,明显比对比组的阅读测验的分数更高。

4.在提取策略方面,Salatas 和 Flavell 在 1976 年将大学生、三年级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分成自发回忆组、指导回忆组和灵活回忆组三组进行了回忆研究。

5 / 9

结果发现,幼儿不能自发地应用分类回忆策略,但在清晰指导下能应用这种策略;大学生多数未自发应用分类回忆策略,但在清晰指导下全部用这种回忆策略;在灵活回忆的条件下,分类回忆的指导不明显,但有一半幼儿、大多数三年级小学生和全部大学生采用分类回忆策略。

关于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关系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Rigney 认为,认知策略就是学生用于获得、保存和提取各种不同的知识和作业的运算和程序;Kirby 指出:认知策略是指与认知运算的控制过程有关的过程。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 Gagne 对认知策略研究较为系统,他指出:学习过程是受某些内部执行的控制过程所修改和调节的,这些内部定向的技能就叫认知策略。

他在论述这两者关系时认为,学生在学习着如何学习、如何记忆、如何进行导致更多的学习的反省思维。

显然,在个人继续进行学习时,他们也就越来越多的增强自学,乃至所谓独立学习的能力。

可以设想;这是由于学习者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控制他们自己内部过程的实际技能。

从中可以见,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具有因果关系,即认知策略的改进是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

四、学习策略研究的意义由于学习策略涉及到学生如何有效地

---------------------------------------------------------------最新资料推荐------------------------------------------------------ 学习的问题,因而在近半个世纪里,它也就成为教学论、教学心理学和学习理论等学科中一个久盛不衰的研究课题。

当然,国外对此问题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我国基本上也是刚刚起步,尤其在教学实践中它迄今尚未受到普遍的足够的重视。

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但具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习策略研究有助于丰富教学论的基本理论。

教学论是教与学的基本理论, 它既要研究教的问题, 也要研究学的问题。

教与学是彼此促进、相互统一的。

研究学习策略, 不但为教学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而且提供了丰富的心理学依据, 必将使其理论得到充实与发展。

(二)研究学习策略是终身教育的需要。

终身教育是信息时代的要求, 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 掌握一定的自学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策略研究正是让学习者主动去获得最佳学习效率, 使学习者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中把握机遇, 充分展现自我。

(三)实施学习策略教学是改善大学新生学习现状, 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长期以来, 大学新生的学习相当部分是被动的。

他们对于学什么、为何学、怎样学、何时学缺乏主动性, 不知怎

7 / 9

样处理学习的每一个环节。

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什么之外, 还应教给学生怎样学。

对于教学质量而言, 它最终体现在学生学得怎么样上。

所以, 实施学习策略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

与国外学习策略研究比较, 我国研究起步晚, 尚处于较低水平, 需要广大学者对学习策略予以更多的关注, 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五、研究反思我国在学习策略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习策略的看法存在分歧。

鉴于学习策略内隐性的特点,对策略的识别和观察尚存在较大困难,难以对其进行直接测量,因而不同学者对学习策略的定义存在分歧,对学习策略的结构、影响因素等有不同看法。

2.研究水平较低,范围较窄,深度不够。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学习策略研究与实验多集中在记忆策略认知策略等比较低级的策略上,集中在学习环节的完善与改进上;而对内隐的高级的元认知策略、资源策略、管理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技能策略的研究较少,深度不够。

3.缺乏合适的学习策略指导教程。

我国的学习策略训练主要是搬用或借鉴国外的训练教材,没有比较有影响的、效果较好的国内学者编写的指导教程,制约了我国学习策略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最新资料推荐------------------------------------------------------ 参考文献:

[1]王娟.学习策略研究综述,2008.03 [2]刘电芝,黄希庭 . 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2019 年第 2 期 [3]何进军.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意义简析.黄冈师专学报,1994.08 [4]王颖. 学习策略研究述评.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年第 4 卷第 4 期. [5]史耀芳.二十世纪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概述.心理科学,2019年第24卷第5

9 / 9

临床研究常用统计方法概述

临床研究常用统计方法概述 金雪娟周俊时智英葛均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200032) 经过周密设计和科学实施的临床研究还需要规范的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才能得到可靠的结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分析软件发展,近年来,统计理论和方法发展非常迅速。临床医师日常繁忙的工作使得他们很少有时间系统学习医学统计理论,及时了解一些实用、有效的新方法。在此,我们介绍目前临床研究最常用的一些统计分析方法,以实用、易懂为原则,重点综述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1 几个基本概念和统计量 1.1 数据的类型 数据(Data)是统计分析的基础。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不同的数据类型。最常见的数据类型有两种,分类数据(Categorical Data)或称定性数据(Qualitative Data)和定量数据(Qulantitative Data) 或称计量数据(Numerical Data)。 分类数据类型:分类数据的分层大于2时,又称为多分类数据(Polytomous Data)。分类数据类型有无序(Nominal Categorial)和有序(Ordinal Categorieal)。无序数据如性别(男、女)、血型(A、B、O、AB 型)等。有序数据如肿瘤的分级(I级、II级、III级)、疼痛的程度(轻、中、重)等,以及在临床研究设计中,经常看到的“非常好、好、一般、差”这样的数据类型。不同类型的分类数据在统计分析方法上也不同,并不是大家所熟悉的x2检验所能全部涵盖的。 定量数据类型:包括连续性数据(Continuous Data),如身高、体重以及不连续性数据(Discrete Data),如妇女的产次,疾病的复发次数等。 1.2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量 最常用的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为算术均数(Arithmetic Mean),但其值易受极端值影响。可以采用 中位数(Median)、修整均数(Trimmed Mean,去除最大和最小值后的算术均数)或Winsorized均数(Winsorized Mean,极端值用最接近的非极端值替代后的算术均数)来代替。对于数值呈几何分布的资料,则可采用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 临床研究论文中常采用均数±标准差或均数±标准误来表示定量数据的分布特征。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为方差(Variance)的平方根,表示个体数值与样本均数间的离散程度;标准误(Standard Error)为均数的标准差,表示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离散程度,标准误越小,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confident interval,CI)越窄,也就是说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代表性越好。虽然不同的统计学家对论文中应该引用哪种表达方式有争议,但两种方式均用于描述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在医学论文中,采用标准差或标准误应该说明。对于非对称数据只用均数±标准差或标准误表达是不恰当的,可以采用中位数结合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表示。 1.3 显著性水平(a)和P值

浅谈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浅谈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策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英语教学正从知识型教学转变为能力型教学,重点培养听、说能力,读写能力为辅,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语用能力。随之而改变的是教材重视语言功能,老师忽视语法功能。语法,慢慢成为了大家避而不谈的灰色地带。其实英语能力的综合提升,需要语法知识作为强有力的纽带,否则学生理解上支离破碎,运用语言频繁出错,语言表达左支右拙,直接影响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目前,小学英语语法面临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的严峻现状,本文就针对这些现状作策略分析。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英语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它赋予语言以结构系统,指导语言正确、贴切地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它有严密、科学的体系,是结合语言和语意的枢纽,是组词成句的粘合剂。【刘树伟. 浅谈高中英语语法[J]. 青春岁月, 2016(15).】因此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小学的语法更不能一味地“填鸭式”教学,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一门外语时保持语法意识,懂得寻找语法规则,学会归纳语法规律,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虽然小学生特殊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对其语言输出、甚至英语学习有一定的阻碍,但是学好语法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从而建立语用自信心,为将来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基础。在小学阶段,语法知识教学和语言能力培养需要相辅相成, 才能相得益彰。 二、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1、忽视语法教学,教学形式单一 新课程标准改革下,大部分老师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往往对语法教学存在忽视的情况。目前江苏省全面使用译林版新教材,其中高年级教材增加了Grammar time板块,其目的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明确说明:“语法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以指导他们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运用的能力。”教材的革新变化,让老师们措手不及。因此,很多老师每每上到语法板

国内外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

常言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英语学习而言,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与方法是真正掌握这门语言的利器。学习策略是英语学习者为获取语言知识和信息,进而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所采取的步骤、方法和技巧的过程。 本文简要回顾并概括国内外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指出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1 国外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 国外外语学习策略研究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受认知心理学发展的影响极大。最先进行学习策略研究的是Aron Carton。1966 年,在Carton 出版的The Method of Inference in Foreign Language Study 一书中,他首次提到不同的外语学习者运用不同的推理方法学习,开了外语学习策略研究之先河。 1.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学习策略研究的初期阶段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Rubin 和Naiman 等。继Carton 之后,Rubin 开始着手研究成功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在此阶段,人们主要是研究成功外语学习者的共同特征,曾确定了一些成功外语学习者的共同特征。Rubin 指出:外语学习者在心理特征和学习方法上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1]。Naiman 等把学习策略与认知风格、个性、智力、语言潜能、态度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2]。初期阶段的学习策略研究从宏观的角度,在方法和研究成果上都给后来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存在两个缺陷:第一,通过实际观察/问卷和访谈调查等手段发现的学习策略尽管数量很多,但并不全面,也不系统。很多学习策略从外部是无法观察到的,而学习者也很难准确地描述自己所使用的学习策略。第二,没有理论指导,我们就不能肯定哪些是基本的学习策略,哪些是辅助性的,也不清楚学习策略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1.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习策略研究迅速发展阶段 80 年代,研究者们对学习策略的确认和分类作了进一步的探索,他们研究了学习策略与语言学习过程的关系以及语言信息加工、处理的认知过程。他们以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信息加工过程理论为研究基础,在研究信息理解/处理/储存等过程的基础上,得出一整套理论化的语言学习策略,并对这些策略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描述。Politzer& Mcgroarty 指出外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3] ,O’Malley & Chamot 在实验研究中,也证明了学习策略训练的可行性,并出版了描述外语学习者策略的著作[4]。八十年代的学习策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学习策略研究不再是单纯的从经验出发,而是以各种语言学习理论为指导。Krashen 的监控理论、Anderson 的认知学习理论学说以及其他对学习者本体研究的成果都为诸多学习策略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第二,学习策略研究逐渐从宏观转向微观。以前的学习策略研究倾向于研究宏观的或笼统的学习策略,八十年代的学习策略研究倾向于某一方面的研究,如阅读理解策略/听力理解策略/词汇学习策略等。第三,学习策略研究的方法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第四,学习策略从理论走向实践。 1.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学习策略研究继续发展 这一阶段的学习策略研究出现了几个新的趋势:第一,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与自主学习的研究结合起来,如Wenden 于1991 年出版的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 主tob_id_4296要探讨了外语学习者策略与自主学习的关系[5]。第二,外语学习策略的培训成

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最新资料推荐------------------------------------------------------ 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wedfg 学习策略的研究进展现状以及自己的研究设想一、关于学习策略实质的探讨 20世纪 60年代,国外研究学习策略的热潮渐起,到 90年代,国内学者也纷纷涉足这一领域。 但迄今为止,国内外的研究者对学习策略仍没有一个确切的、统一的定义。 国外心理学界对学习策略主要有以下五种看法: 11 认为学习策略就是学习的规则系统。 如 Duffy(1982)认为:/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21 学习策略是学习的信息加工活动过程。 如 Kail 和 Bisan(1982)认为:/学习策略是一系列学习活动过程 0;Dansereau(1985)认为:/学习是能够促进知识的获得和贮存,以及信息利用的一系列过程 0; Jones、 Amiran 和Katims (1985)认为:/学习策略是被用于编码、分析和提取信息的智力活动或思维步骤0;Nisbet 和 Shucksmith (1986)认为:/学习策略是选择、整合、应用学习技巧的一套操作过程。 31 把学习策略看做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 如 Mayer(1984)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有目的地影响自我信息加工的活动。 0 41 学习策略是学习监控和学习方法的结合。 Sternberg(1983)指出,学习中的策略(他称为/智力技能 0)是 1 / 12

由执行的技能(executive skills)和非执行的技能(nonexecutives skills)整合而成,前者指学习的调控技能,后者指一般的学习技能。 他指出,学习活动要达到高质量,这两种技能都是必不可少的。 51 把学习策略看做是学习的程序与步骤。 如 Rigney(1978)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用于获取、保存与提取知识和作业的各种操作的程序。 我们综合前人的观点,把学习策略定义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学习对象的难易和学习情况的不同,而自觉调节和控制自身学习内容、时间、次序、步骤和方法的意向选择活动方式。 它是一个多水平、多层次、动态的操作系统。 重视学习策略的科学研究对解决当前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一是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特别是能促进或改进因学习策略掌握不好或智力发育迟滞学生的学习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他们学习的困难。 二是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 教师通过学习策略的教学,可减少教学和训练时间,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 三是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信息时代,个人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是有限的,而掌握获取知识的策略才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英语语法文献综述

浅谈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综述 教师教育学院小教08英语周青指导老师:胡锋吉 【摘要】现在很多人对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小学英语教学只有一条原则,就是培养兴趣,语法不要碰或者少碰。甚至很多老师也“谈语法教学而色变”,他们认为小学阶段只要学生能够套用课本句型进行交际就算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语法不用再教了,进行语法教学就意味着违背了新课标的精神。 【关键字】语法小学英语教学综述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一直都被英语教师忽视的一个环节,认为学生只要能交际就可以。但在教学中也不难发现,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语法错误。如:I am girl. He like singing. She mother is a doctor等。这些不和谐因子的出现干扰了学生对语言的正确理解,阻碍了语言运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教材中出现了许多的语法知识,例如名词单复数、4个基本的时态、句子的种类,等等。这么多的语法知识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梳理,学生就无法正确地使用语言,用英语进行交际就变成了空谈。如果说学习英语是在建构语言大厦,积累词句是添砖加瓦,知晓文化是装潢设计,了解语法就是搭骨建架。学习语法到底重不重要?如何将枯燥的语法变得生动活泼,便于学生学习?……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1、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掌握语法是十分必要的 《新课标》中提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特点是要改变传统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并积极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但如果只注重语言的交际能力,而不关注语言中语法规律的学习,那么提高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必将是空中楼阁。所以刘道义指出,任务型教学模式并不排斥交际型语言训练,并且在任务型教学中如果完全不搞语言操练,不教语法,那英语教学势必会出现困难,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早期在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的浸

最新英语语音学习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英语语音学习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一、引言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也是口语交际的载体。顺利完成跨文化交流活动离不开语言的支撑,要学会说任何一种语言,首先要掌握这种语言的语音语调。语音学习在整个英语学习中具有先导作用,正确的语音对于听力理解至关重要,还能帮助我们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把单词的音,形,义联系起来,甚至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水平。现代英语教学强调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交际能力有四个层次,分别是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策略能力以及语篇能力(Canal e &Swain, 1980)。语音作为语言的必要组成部分,也当属于语言能力的范畴(Scarcella &Oxford, 1994)。一个人发音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交际活动。英语语音通常被划分为音段和超音段两大部分。音段即元音和辅音,超音段是话语中大于单个音段的发声单位,重音,节奏和语调决定话语的可理解性,是重要的超音段特征。英语语音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提高英语学习成效而采取的技巧,方法或者刻意的行为或行动。詹金斯(Jenkins)在他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在以英语作为国际语的人际交流中,尽管不是所有的交际失败都由发音引起,但目前发音是引起交际失败最经常,最难解决的原因。因此,语音语调在完成交际任务时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基本要素的作用。同时,研究表明,学习者的语音水平和他们的听力,口语甚至阅读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语音及语音教学在国内外外语教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如此,语音教学同其他相关教学领域(如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等)的研究相比,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Kelly,1967)。语音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关注学生语音学习策略和英语语音教学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很少。 二、国外研究 国外的早期文献中没有专门针对语音学习策略的研究,例如有学者于1978年调查了34名优秀的语言学习者,在要求被试者描述自己学习经验的过程中只是从一个侧面提及了语音学习策略。初具规模的语音学习策略研究始于O’Malley 等(1985),他们使用的调查工具中有一项是关于语音学习策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语音学习策略使用的比例仅次于词汇学习策略。而真正的系统研究始于Peterson, 他(2000)在Oxford的SILL (the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论英语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开题报告

论英语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开题报告 作者姓名:朱明月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国内外研究动态: 长期以来,教育界关于英语语法的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一直莫衷一是。有些人认为,语法知识是不能通过表述的规则传授的,而是在接触目的语中潜意识地习得的。只要平时多做模仿练习,多听英语磁带,多和善英语之士交谈便可以自然地掌握相关语法。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注意书本上现有知识的传播,包括词汇的背诵、对话和课文的讲解,而常常一带而过或忽略课本内缺乏的有关句法结构的系统讲解。对学生真正怎么“学”,“学”多少,“学会”多少却关注较少。即使有的教师会在上课时讲解语法,但大多采用的是那种就事论事的阻断

式、割裂式的讲解和翻译模式,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或“雾里看花”的感觉。由于对英语语法重要性的忽略或语法讲解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不当,许多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其语法知识薄弱、句法概念不清、语言运用能力差等缺陷便暴露无遗。他们所写、所译的东西错漏百出,让人觉得啼笑皆非。同样,在阅读理解中遇到长句、难句时,他们也不能正确地剖析句型结构,只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甚至是主次颠倒或完全错误。据不完全统计:大约80%的大学生坦言其英语考试成绩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句法结构的概念模糊再加上词汇量少,到考试时一遇到阅读、词汇、语法、翻译或写作时就会方寸大乱。在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便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还语法教学本来面目”、“让语法教学重返课堂”的呼声在英语教学上越来越强烈。 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而言,他们毕竟没有使用目的语的环境,那么他们就很难及时、准确地辨别和判断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义特征和差异。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对语法的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说过:“一个学习语言的人应该有识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和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章振邦、张月祥等人也认为语法是语言的结构形式和组织规律,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据以组词成句,使语言具有明确的意义并能为对方所理解的一套规则,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的重要环节。

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摘要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已形成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争议。本文在梳理外语学习策略的成就和争议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国内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外语学习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https://www.360docs.net/doc/3913948630.html,ki.kjdkx.2016.06.011 0 前言 20世纪60至80年代初期,研究学者对“成功学习者”的特性展开研究,拉开了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序幕。研究学者在分析成功学习者的特性和其运用策略的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学习策略理论展开初步探讨。80年代和90年代是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百花齐放的时期,心理学和二语习得领域从各自的视角致力于建立统一的共识。但随着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和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学习策略研究领域容纳了多种理论观点或视角,这些理论在学习策略领域不断繁荣发展,使得各种理论观点相互交错,形成一个交织混杂的外语学习策略理论网络体系。进入21世纪,研究学者不再执着于建立统一的共识,认为学习策略本质上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现象,理论上的统一反而会降低研究其丰富性和预测性(griffith, 2014)。 国内对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文秋芳等(2004)将国内研究归纳为两个阶段,1984年至1992 年是外语学习策略的萌芽阶段,相关研究不多,成果较少。1993年至2003年为全面启动阶段,研究队伍迅速成长,研究方法逐步多样化和规范化。此后,外语学习策略研究进入全面繁荣的阶段,研究学者针对不同类别的学习者,如中学生、高职学生、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等各个层面,及各种学习条件和环境展开实证研究。 1 外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 1.1 外语学习策略理论构建 外语学习策略理论体系是一个综合多个相关研究领域的“连锁理论网络体系” (griffith,2014)。首先,外语学习策略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认知心理学关于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探讨认知的内部心理机制的理论为学习策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语言学习是一个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反应输出的过程。学习策略就是帮助学习者使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控制学习信息加工系统,以便更好地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过程性知识。学习者使用的方法和技术是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而控制信息加工的过程则是元认知策略。 1.2 外语学习策略的定义 对学习策略展开有意义的研究,定义尤为关键。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具体的促进学习的方法、技巧或行动。rubin 认为“学习策略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技巧或手段”(1975);oxford也表示学习策略是一种“能够更容易、快速、快乐并有效地学习,更好地自我调控,适应新的情境的具体行为”(1990)。二是把学习策略看做是抽象的行为或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griffiths关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我调控能力,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控制语言学习而有意识地采用的行动(2008)。三是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过程和程序。rigney(1978)认为学习策略是促进语言习得、记忆、提取和语言表达的程序和步骤。 综合多方观点,语言学习策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学习者为促进学习,有意识地采用的方法和技巧、程序和规则、调控方式等均属于学习策略的范畴。语言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学习者的目的性、主动性和应用水平是衡量学习者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也是制约学习者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1.3 外语学习策略的分类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913948630.html,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及对策 作者:赵宇峰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9年第01期 摘要:英语是当今世界最受通用的一门语言,是国际交流主要的语言,由此可见英语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当然在英语的学习过程当中,语法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们学习了单词,是需要良好的语法来将其串联起来的。没有语法所学的英语在实际生活当中也无法得到真正有效的使用。但是目前教师们的初中英语语法知识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发展。以下我便提出几点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语法;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1-0101-01 英语语法是英语这门语言的核心内容,中学时期的语法教学一直是国家外语教育部门所重视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语法教学也涌现了众多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教学方法。但是在不断的改革中我们都太过注重于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语法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们的英语语法水平越来越低,严重阻碍了生活中进行应用的能力,也影响了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水平。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做出及时的改正,以让英语教学焕发新的光彩。 1.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观念不正确。 虽然教学改革不断的在进行推进,但是在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还是无所改进,对于英语语法的讲授还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很多时候对于英语语法的讲授不是很透彻,学生们刚了解了一个皮毛,教师就要通过大量的复习题来对学生们进行乏味的巩固,学生们不仅仅会觉得非常的无趣与乏味,更会因为这样反复的练习对英语语法的学习产生非常厌烦的情绪。这种语法教学没有太大意义,只是为了应试教育的考试。这样的观念,是非常不利于学生们英语学科方面的发展与提高的。所以要想更好的促进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教师应当立即对这方面进行改正。 1.2教学方法单一。 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是不应当脱离生活实际情境的。但是目前在初中英语的语法教学中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只是利用一種照本宣科的讲授法,老师在讲台上将枯燥的语法知识进行讲述,学生们将教师在讲台上所展示的知识利用笔记进行记忆。很多教师也只是照

国内外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国内外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作为语言的三大组成成分之一,词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大多数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来说,词汇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一个必要的、根本的因素。学习者学习词汇最有效的方法并不是依赖于教师,而是要靠自己独立地运用词汇学习策略。本文是对词汇学习策略研究做一个综述,介绍国内外关于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的现状,并为以后的词汇学习策略研究提供一个更好的方向。 标签: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词汇在英语或二语学习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然而,词汇学习也是大多数语言学习者遇到的一大难题。Schmitt (1997)指出,“学习是一个信息获取、储存、提取和运用的过程……词汇学习策略是影响这一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的研究都强调了语言策略对外语或二语习得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些研究表明,要想提高外语或二语学习效率,学习者应该掌握并运用一些学习策略。作为外语或二语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学习策略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词汇学习自主性。鉴于词汇学习策略是如此重要,笔者对近年来关于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做一个综述,让读者对先前的研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为以后的词汇学习策略研究提供一个更好的方向。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现状。在西方国家,大多数的早期关于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限定在某一特定词汇记忆方式上,试图证明某一特定词汇记忆方式是最有效的。这些研究者包括Atkinson和Raugh (1975)等等。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和语言学习的其它分支领域的发展,如何根据学习者实际情况选择和运用词汇学习策略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研究者们倾向于分析词汇学习的整个过程,更加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有些研究者研究了成功的语言学者的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和词汇学习效果;还有一些研究者研究了关于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评价与训练理论框架。在这一时期,研究者们对词汇学习策略开展了多维度研究,获得了更详细的发现,然而西方国家的大多数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本族语者。正如Schmitt(1997)所说,由于策略使用可能具有文化特异性,同样的研究发现不一定适用于学习背景不同、学习语言种类不同的学习者,处于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学习者通常会选用不同的学习策略。 (二)国内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现状。国内关于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也有不少,Zhang (2016)将这些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1984-1992)、逐步完善阶段(1993-2003)和深化阶段(2004-2016)。在起步阶段,研究者对英语词汇教学作出的贡献不是很大。他们要么总结自己的教学与学习经验,要么通过翻译西方研究者的作品引进相关的理论。研究对象几乎局限于大学生,所使用的方法也都是定量分析。在逐步完善阶段,大多数研究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词汇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包括Gu和Johnson (1996)对850名非英语专业

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2002年第2期(总第265期) 教育研究 EDUC ATIONAL RESE ARCH N o.2,2002 Genera l,No.265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刘电芝 黄希庭 [摘 要] 学习策略研究近年来已成为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的实质,学习策略研究发展的脉络,个体策略发展的阶段特征、年龄特征和水平特征以及策略的体系构建和策略的教育训练六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以为国内学习策略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学习策略 实质 发展 特征 体系 教育训练 [作者简介] 刘电芝,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黄希庭,西南师范大学心理所所长、教授 (重庆 400715) 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已成为近年来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方面,掌握学习策略已成为衡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根本标志。另一方面,作为指向认知目标的一种心理操作,策略既是儿童问题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美国儿童心理学家Sieg ler(1997)认为,利用规则的发展便可解释儿童认知的发展。①Ceary和burling-dubre(1989)发现儿童认知能力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使用策略解决问题。②因此,根据儿童运用策略的情况来研究认知发展已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研究领域。 一、关于学习策略实质的探讨 探讨学习策略的实质,首先涉及到什么是学习策略?根据已有文献可归纳为如下四种观点: (1)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Duffy,1982)。(2)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M ayer,1988)。(3)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的程序与步骤(Rig ney,1978)。(4)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生的学习过程(Nisbet,1986)。以上观点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学习策略的特征。如果把上述观点加以综合考虑,似乎能更全面地勾画出学习策略的完整图景,揭示出学习策略的本质。 根据已有研究,我们认为(1997)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③ 关于学习策略不仅定义不统一,而且正如Rod Ellis(1994)指出的,不同的策略定义之间存在明显的分歧:(1)策略究竟是指可视行为,还是指大脑中无法观察到的心理活动,还是兼而有之; (2)策略是指某人学习方法的总体特点,还是指完成某个具体任务所采取的技巧;(3)策略是否在学习者意识(潜意识)范围之内;(4)策略是否对学习的发展产生直接的作用。④ 我们认为,学习策略具有以下特点: (1)可指总的学习思路与方法,也可以指具体的活动或技巧。 (2)可能是外部行为,即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如SQ3R阅读法;也可能是内部的心理活动,如内隐的思维过程。 (3)对学习的影响,有的是直接影响,例如记忆策略、组织策略;有的是间接影响,如情感策略、社会策略。 (4)对策略的运用,可能意识得到,也可能意识不到。高水平的策略使用者,策略的使用已相当

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前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英语教学环境发生了鲜明的变化,教学的重点已从基本的语言知识培养转变为交际能力的培养,具备较高外语交际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更符合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英语课堂作为我国外语教学的主要场所,在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当前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却是很多学生口语能力不错,课堂上的交际意愿却不高,缺乏主动交际意识。从近年来国内外对二外交际意愿不断增多的,从很多研究中不难看出,如何提高学生课堂交际意愿,已成为英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学习策略的定义 关于学习策略的定义,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第一个不同理解是,目前尚不清楚到底应该是把它看作是一种行为还是想法,还是两者都是。Oxford(1989)只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外部的可视行为,而Weinsteinand、Mayer、Cohen、史耀芳、熊川武把学习策略看作既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又是外部的可视行为。 第二个是,被看作是学习策略的行为的性质的不确定性。Stern(1983)区分了策略和技巧。前者指一般的或经过深思熟虑的学习方法,而后者指可观察到的语言学习行为,尤其是在语法和词汇等特定的语言学习领域。Stern、Chamot、黄旭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其他研究人员把策略这个术语用于Stern称之为技巧的行为。 第三个是,学习策略应被看作是有意识的、故意的或者是潜意识的。Oxford、Cohen、史耀芳、熊川武强调学习策略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 第四个是,学习策略是否对中介语言的发展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Rubin (1987)认为学习策略与语言发展直接相关,而其他学者,如Seliger,则认为这种作用是间接的。

英语阅读策略运用研究综述

英语阅读策略运用研究综述

英语阅读策略运用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以阅读策略和阅读策略的分类理论为基础,以国内外关于阅读策略研究的内容为依据,分类综述了国内外对于阅读策略的研究现状,结果发现,国内对中小学的阅读策略研究较少,提出应该注重英语学习者学习初级阶段的阅读策略训练,使学习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策略阅读教学阅读策略运用 一、阅读策略(reading strategies) 阅读策略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的。关于什么是阅读策略,不同的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给出的定义都是不同,至今没有定论。Wallace(1992)把阅读策略定义为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随着文章类型、上下文和阅读目的变化而改变的一种灵活运用的阅读方式。Johnson & Johnson(1998)认为阅读策略是指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进行的行为活动过程。Aarnoutse & Schellings(2003)将阅读策略定义为阅读者为了全面理解文章,而对阅读过程中会出现的障碍所做出的认知行为。综上所述,阅读策略就是阅读者为了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而采用的灵活的阅读技巧和方法。[1]

二、阅读策略的分类 不同的学者对阅读策略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看法,同样,对于阅读策略类型的划分也大不相同。Saring(1987)将阅读策略划分为四类:1.技巧的策略,如:略读、跳读、写关键词、做标记等;2.归类简化策略,如:替代、解释等;3.衔接发现策略,如:利用图式预测下文、标记文章中的总结、辨认重点等;4.监控策略,如:随情况改变计划、调整阅读速度、自我评价、纠正错误等。[2] Harmer(1991)把阅读策略分为一类策略和二类策略。一类策略包括:预测、提取特定信息(寻读scanning),了解大意(略读skimming);二类策略包括:根据细节信息弄清作者的态度、观点和目的等,识别标识词及语篇模式(recognizing function and discourse patterns),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deducing meaning from context)。一类策略为第一次阅读应具备的,侧重于获取信息;二类策略为第二次阅读应具备的,既有助于获取信息,又有助于学习词汇、句型知识,掌握篇章结构等。 Urquhart & Weir(1998)则将英语阅读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两类。元认知策略包括阅读前策略(预读、预测)、阅读中策略(自我提问、自我监控)、阅读后策略(自我评价、自我反应)。认知策略包括速读策略(略读、查读、寻读)和细读策略(区分主旨与细节、命题推测、

学习策略综述

学习策略综述 1.引言 学习策略的研究,极具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一直以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作为指向认知目标的一种心理操作,学习策略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中介;另一方面,对学校教学来说,掌握学习策略已成为衡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根本标志,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因素之一。 2.学习策略以及学习策略的实质 关于学习策略的界定,目前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国内外学习策略的研究者众说纷纭,根据已有文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的程序与步骤(Rigney, 1978);(2)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Duffy,1982);(3)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生的学习过程(Nisbet, 1986);(4)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Mayer, 1988);(5)把学习策略看作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黄希庭,刘电芝,2002),这一定义认为,学习策略既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方法、程序、步骤。这种观点因为既阐明了学习策略可操作的外显特征,又揭示了其作为思维过程的内隐属性,因而对学习策略实质的探讨更深入、全面。 刘电芝、黄希庭(2002)认为,重视学习策略的科学研究对解决当前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特别是能促进或改进因学习策略掌握不好或智力发育迟滞学生的学习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他们学习的困难。二是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教师通过学习策略的教学,可减少教学和训练时间,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三是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信息时代,个人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是有限的,而掌握获取知识的策略才是至关重要的。 3.学习策略的研究方法 国内外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已渐趋成熟,一些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工具也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根据对学习策略不同的分类和不同的维度对于策略也编制了不同工具。其中包括:Claire. E. W.weinstein和Davide. R,Palme 等编制的学生学习策略量表(LASSI-HS),该量表由76个有关如何学习的题目组成,要求被试在“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的5级量表上回答每道题,包括态度、动机、时间管理、焦虑、专心、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学习辅助、自我测试、考试等10个分量表,该量表在国内外已取得了较广泛的应用;Pintrich & DeGroot (1990)编制的学习策略量表;中国学习策略量表,该量表是由洪邦辉在采用迈克等人(Mckeachie et al.)将学习策略概括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利用策略的基础上编制。因此,该量表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利用策略3个维度,共包含了45个项目,总分的变化范围在15~125分之间,并且在每个学习策略的维度下又分别包含不同的分量表,分数越高表明分量表的学习策略掌握的越强;周国韬、张林将学习者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和认知调控策略,编制出《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该学习策略量表(SS)有两个分量表:一个是认知策略分量表(SC),主要从信息加工过程考察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认知方法。胡桂英、徐白华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编制了学习策略量表。量表中的学习策略包含四个维度: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动机策略和社会策略。该量表共52道题。采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英语是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语语法在英语学习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语法教学却往往被一些老师忽视。语法是语言教学的基础环节,初中是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因为对英语语法认知不足,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学生在语法学习中也会存在诸多障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些教学建议,旨在为改进初中语法教学提供方法指导。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交流工具。所以,良好的英语教学成为重中之重。新课程改革后,很多老师认为英语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些老师开始淡化语法教学,这是片面性的错误的认识。初中语法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一些基本语言知识,并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用。但是,调查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大量背诵,学生不感兴趣,即使记住了,也不会应用。语法教学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初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语法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并且一直

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在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很多学生会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这种惯性对英语语法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有时由于老师对语法学习的淡化,让学生的语法学习意识淡薄,不够重视语法错误,同样的错误一直难以纠正。其实语法学习在整个英语学习中占很大的比重,如果没有系统并且扎实地学习,就会影响以后的学习。教师应发挥教学主导作用,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方法,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 2.初中语法教学现状 2.1教学观念不正确 在教学中,教师教授语法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语法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很多时候讲解得不透彻,只是进行大量的练习。英语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不应该脱离语境学习。英语语法是英语中语言的结构规律,一些老师对语法教学认识不足。他们只是照本宣科念一念,很少对语法做深入的讲解。由于对基础语法掌握得不扎实,很多语法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学生不会使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口语表达,更不会进行正确的书面运用。这会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能力的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2.2教学方法单一 一些老师只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和消化教师所讲的内

中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研究

“中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中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研究课题总负责人: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 课题组成员: 研究时间: 1 一、本研究项目的科学依据(含选题意义,国外研究现状,立论根据,主要参考文献。) 选题意义 什么是有效学习策略?有效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针对一定的任务,主动去采用的有助于学习的一种规则和操作技能。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理解: (1)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应具有良好的效应,这种效应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2)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于学习策略畴。学习策略既可以是外显的程序步骤,也可能是隐的思维方式。 (3)由于策略使用者的水平不同,对策略的使用可能意识到,也可能意识不到,有水平层次之分。 (4)每一种学习策略在结合具体任务、情境时都可以随机变化。事实上,学习策略在特定性水平上是有差异的,换言之,有些策略具有

通用性,可以广泛地用于许多不同的学习任务,而有些策略则是专门用于特定任务的。 (5)学习策略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会不会学的标志。 有效学习策略强烈反对死记硬背,反对题海战,反对疲劳战,反对课损失课外补,反对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获得单方面的分数。学生的有效学习方式,如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情景式学习等,要靠教师采用科学实效的教学方法来促进,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联想、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在我们的有些课堂教学中,还有为数不少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果低微。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动力系统遭到破坏,本应由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探究、寻求个性发展的“课堂”成了教师独挥教鞭、强力灌输、传道布施的“教堂”;学生学习的效果则表现为低效或无效。 开展有效学习策略研究有以下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有效学习有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花费时间少而收获明显,就会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成功感,这种情绪体验能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反,会使学生陷入厌学的困境中,导致非智力因素反向发展。同时,有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长期的低效学习和无效学习一定会严重影响一个学生的兴趣、意志等良好品质的培养。

英语阅读策略运用研究综述

英语阅读策略运用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以阅读策略和阅读策略的分类理论为基础,以国内外关于阅读策略研究的内容为依据,分类综述了国内外对于阅读策略的研究现状,结果发现,国内对中小学的阅读策略研究较少,提出应该注重英语学习者学习初级阶段的阅读策略训练,使学习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策略阅读教学阅读策略运用 一、阅读策略(reading strategies)阅读策略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的。关于什么是阅读策略,不同的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给出的定义都是不同,至今没有定论。Wallace(1992)把阅读策略定义为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随着文章类型、上下文和阅读目的变化而改变的一种灵活运用的阅读方式。Johnson & Johnson(1998)认为阅读策略是指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进行的行为活动过程。Aarnoutse & Schellings (2003)将阅读策略定义为阅读者为了全面理解文章,而对阅读过程中会出现的障碍所做出的认知行为。综上所述,阅读策略就是阅读者为了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而采用的灵活的阅读技巧和方法。[1]

二、阅读策略的分类不同的学者对阅读策略的定义有着 不同的看法,同样,对于阅读策略类型的划分也大不相同。 Saring(1987)将阅读策略划分为四类:1.技巧的策略,如:略读、跳读、写关键词、做标记等;2.归类简化策略,如:替代、解释等;3. 衔接发现策略,如:利用图式预测下文、标记文章中的总结、辨认重点等;4.监控策略,如:随情况改变计划、调整阅读速度、自我评价、纠正错误等。[2] Harmer(1991)把阅读策略分为一类策略和二类策略。 一类策略包括:预测、提取特定信息(寻读scanning),了解大意(略读skimming );二类策略包括:根据细节信息弄清作者的态度、观点和目的等,识别标识词及语篇模式(recognizing function and discourse patterns ),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deducing meaning from context )。一类策略为第一次阅读应具备的,侧重于获取信息;二类策略为第二次阅读应具备的,既有助于获取信息,又有助于学习词汇、句型知识,掌握篇章结构等。 Urquhart & Weir (1998 )则将英语阅读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两类。元认知策略包括阅读前策略(预读、预测)、阅读中策略(自我提问、自我监控)、阅读 后策略(自我评价、自我反应)。认知策略包括速读策略(略读、查读、寻读)和细读策略(区分主旨与细节、命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