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助推城市社区治理创新

以党建助推城市社区治理创新
以党建助推城市社区治理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09746076.html,

以党建助推城市社区治理创新

作者:黄玮

来源:《人民论坛》2018年第05期

【摘要】新时代的城市社区治理是在党的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实践,是现代化国家治理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应抓好基层党建形成城市社区治理的思想共识,优化城市社区治理的主体结构,推动管理与服务力量向街道社区转移,以党建创新开创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新局面。

【关键词】基层党建城市社区治理创新【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基层组织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弘扬新时代先进思想的重要阵地,只有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教育以及引领功能,才能够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发挥出党的领导作用,不断提升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水平。

抓好基层党建,形成城市社区治理的思想共识

新时代的城市社区治理是在党的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实践,是现代化国家治理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抓好基层党建形成城市社区治理的思想共识,可以为基层党组织更深入、更全面地参与城市社区治理营造良好的舆论和思想环境。

第一,要正确把握党的领导与城市社区治理之间的逻辑关系。理顺关系是实现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基本前提。要以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为切入点,从巩固党在新时代中的执政目标出发,深刻认识基层党建对新时代条件下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意义,明确基层党组织的新时代角色定位和责任使命。在新时代中,党领导城市社区治理,方法并非是管理约束,应是以党的领导启发、牵引、服务城市社区治理,使全社会加强对基层党建功能的认识了解和心理认同,达成基层党组织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发展的社会共识。

第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城市社区治理的共识。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城市社区治理所面临的任务更加复杂化,人民群众需求不断提高,使城市社区治理的功能性得到丰富,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城市社区治理精神松散、原则性不强、人民性不坚定的问题。为此,要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城市社区治理与党的自我建设的相关思想,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将新时代的新思想贯穿于基层党建的全部环节,进一步实现党的领导服务于群众需求、服务于城市社区治理的理想状态。

第三,加强城市社区治理调研,回应群众诉求凝聚共识。基层党组织要广泛开展城市社区治理的调查研究,成立社会调研团队,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围绕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服务功能、保障措施、治理能力等进行调查研究,提升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满意度。从群众的信息反馈中,发现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找准基层党组

关于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城市社区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思考城市社区治理问题,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提出简单建议。 【关键词】城市社区文献综述 社区是社会结构中较为基本的社会单元,而社区治理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基础性工程。目前,我国社区治理改革已取得较大成绩,逐步形成了多元合作治理的新格局。但是,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仍存在政府与社区互动不足、治理结构设置不合理、制度不规范等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社区治理的良性发展。本文综合梳理国内外社区治理方面的研究文献,思考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简单建议。 一、国外关于社区治理研究的重要观点 (一)社区支持系统(CSS:Community Support System) 社区支持系统在美国的社区医疗保障制度构建方面贡献突出。目前,较为明确的社区支持系统概念是由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提出的:社区支持系统是一个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帮助,满足其生存发展需求的服务网络,它可以使弱势人群免于在社区内遭遇歧视或排挤。 美国学者Judith Clark Turner、William J. TenHoor(1978)指出了社区支持系统需要包含的几大要素:对目标人群需求状况进行严格评估;协助目标人群获取受助资格;社区支持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可以持续满足人们生存、工作的需要,直到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在系统内的各个部分严格保护目标人群的权利,包括社区内及社区外,例如社区成员在社区外医院、企业的权利也要得到该支持系统的保护。 (二)社区能力建设(Community Capacity Building) 国外对于社区能力建设的定义较多,角度也各不相同。社区能力建设的代表性观点主要由Labonte R.、Laverack G.等学者提出。Labonte R.及Laverack G.(2011)认为社区能力建设是社区领导组织为了向社区成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在完善社区议事流程、提升问题分析能力、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马来西亚科技大学的Noor Azmi Mohamad及Noraini Bt. Abu Talib(2012)等学者在综合研究了欧美发达国家及中国的社区治理问题后提出具有创新性观点。他们认为目前社区能力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社区发展框架的构建,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区成员技能培训及能力评估机制,这样便可以为社区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几位学者还指出,失败的社区治理共有的问题是管理者能力

“人民至上”理念与社会治理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09746076.html, “人民至上”理念与社会治理创新 作者:王云骏 来源:《唯实》2019年第02期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于西方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些重要论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出发点是人民、落脚点是人民,始终把人民作为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传承的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人民至上论”。 南京市建邺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发挥“互联网+”作用,精心打造“五微共享社区”平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有机融合,探索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路子。“五微社区”的基层党建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深刻的。 基层党建应成为党的“人民观”的物化形式 观念是实践的产物,同时对实践有着无可争辩的反作用。观念的效用必须在实践中落实、在实践中彰显。因此观念的力量从来就不仅仅是逻辑的力量,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显现它的效用,才能最终被广大民众在思想上所接受。 因此任何观念的传播和生长都需要它的物化形式,一切制度和工作的创新实质上都是在为思想观念的创新,探索其可能的物化形式。对城市而言,基层党建的基础工作就是社区党建。社区是城市党建的基层单位,有着复杂的组成和全新的特点。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动力就是社区居民对于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具有大体一致的需求和目标。“五微社区”基层党建的实践,就是一个旨在体现党的“人民至上”观念的实践探索。它以党员干部通过“微平台”发布“微行动”“微实事”,认领群众“微心愿”,点亮基层“微星光”,搭建起党组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直通车”。在社区活动中,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以平等的身份自愿参与社区工作,直接与群众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打交道,拓宽了群众利益表达的途径,规范了利益表达的方式。通过构建人民群众诉求反映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社会服务机制,引导人民群众有序加入公共生活、参与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具体而有效地增强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加深了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让社区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至上”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的行动。 基层党建应着力于多样化民众利益的实现 党的建設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新的伟大工程,是中国政治生活的最顶层设计。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工程质量的成与败,直接制约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但这个宏大的使命性任务,是需要基层党建点点滴滴的工作作为支撑的。基层党建所面临的具体任

党建+社会治理的几点探索与思考

党建+社会治理的几点探索与思考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党建 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 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通过“三单三制”强党建责任、“三分类三升级”强组织提升、“三抓三促”强队伍素质等突出了党建核心,筑牢了基层基础;通过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法治体系、德治体系、自治体系等突出了多元共治,完善了治理体系; 通过党建引领精准扶贫增效、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引领特色农业提质、引领家庭 能人培育等突出了发展要务,推动了治理成效,逐步构建了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 各种组织广泛参与,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依法治理体系。 依旧存在一定问题: 1、治理意识有待转变。有的乡镇、村级组织在基层治 理中存在“行政命令交办任务多,自觉用治理思维、主动与自 治组织协商少;完成政府任务多,自治范围内的事做得少; 无偿承担公共服务事项多,费随事转项目少”的“三多三少”现 象,基层治理理念还不够到位。自治组织等主体在村级事务 上责任不清,存在政府过度服务、过度负责、代民做主的现 象,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参与自治的积极性。有的基层组 织习惯于把群众当作管理的对象,民主意识、服务意识相对

薄弱;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重点关注的是弱势群体、 困难群体,对普通群众、“三留守”人员服务力度不大。 2、治理方式有待优化。因经济基础还较薄弱,少数基 层党组织在推进基层治理中,未能很好的处理改革、发展、 稳定之间的关系,就治理而治理,方式方法单一,发挥引领、服务、协调、凝聚等作用的办法还不多,工作结合不够,将 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还存在一定差距。有的单位在社会治理中发 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还不够充分,有的社会组织和群众认为推进基层社会 治理是党委政府的事情,在这方面没有上心、不想融入、缺乏配合。同时,全县能够 参与社会服务、公益慈善、文体、农业及农村发展等的实体性社会组织数量较少,难 以满足群众日益增 长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治理主体主要停留在政府和“村两委”,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引导手段相对缺乏,社会组织主动参与社会服务、公益慈善、农业及农村发展的平台有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3、治理能力有待提高。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群 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不仅是物质文化生活方面,还包括民主、 法治、公平、安全等诸多方面,而现实存在着的公共服务供 给不足、民主自治机制和法律不完善、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 题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新挑战。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不断发 展,基层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能

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摘要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及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传统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已经逐渐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及管理的需要,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通过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制度概述,分析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历史演变及现状,总结了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存在的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严重、社区非盈利组织发展缓慢、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的三个问题,并分析三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最终提出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选择及优化对策,对优化中国社区治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优化对策 1 城市社区治理制度概述 1.1 社区民主选举制度 城市社区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民主选举制度。民主选举制度要求社区联合委员会根据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的要求,组织本社区居民,通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社区自治委员会及社区监督委员会成员。在此过程中,街道办事处等政府单位无权撤换、罢免和随意调动经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出来的社区自治委员会及社区监督委员会成员。 1.2 社区管理协调制度 协调是社区管理的重要活动之一。社区自治委员会是联系社区居民、非盈利组织及党和政府的桥梁,其重要职责便是协调好这三者间的关系,保障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能通过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各种服务具体落实到社区广大居民身上。 1.3 社区治理、考核、监督制度 社区治理、考核、监督制度是保障社区治理制度有效发挥的重要举措,因而管理者必须对被管理者实行有效的监督与考核,规范被管理者的行为。上级管理者需对下级管理者进行严格的监督与考核;各层管理者要对本层级被管理者作出严格的监督与考核;社区监督委员会要从第三者角度对整个社区治理作出监督,并将社区治理、考核、监督制度化。

完善六大体系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完善六大体系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2009-09-24 我区在构建“一个核心、五纵三横多结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中,以区委为核心,依靠国资委、街道、机关、教育、卫生等五个系统的党(工)委对区属基层党组织实现纵向管理到底,依托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建工作协调机构对驻区单位基层党组织实现横向协调到边,依托街道、人才中心、职介中心、工商联、教育、卫生、司法局等系统党(工)委为联结点,对“两新”组织实现多向辐射到面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为构建全区基层党建新格局的需要,我区着力建立和完善了基层党建工作“六个体系”,推动基层党的工作网络化、系统化、规范化。 1.组织网络体系,确保党的工作全覆盖 全区各级党组织从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和便于党员教育、管理,便于开展组织活动的原则出发,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分布情况,合理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 “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突出灵活性、创新性。在组织机构上,搭建了区、街道、社区三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机构。区委组织部于2004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两新”党建工作组;七个街道全部设置了“两新”党建工作办公室;在社区配备了社区专职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同时,每个街道还配备了3-5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在街道“两新”办的领导下,深入辖区单位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在工作机制上,一方面坚持区、街两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形成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另一方面,区委组织部与工商局、税务局、劳动局、统计局、工会、团委等单位共同构建了“新经济组织管理信息平台”,有效解决了部门间非公企业信息不对称,统筹管理功能差等问题。在党组织组建模式上,我区在实行单独建立,行业联合(餐饮行业联合党支部、酒吧街党支部)、楼宇联合(孵化器党组织)、区域联合(小商品、服装市场)建立的同时,积极探索依托驻京办事处、依托当地核心企业建立地区性党组织,与外省市签订党员双向管理协议等新的党组织组建和管理模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体制内系统党组织组建工作突出规范性、实效性。街道系统以社区为单位,共建立社区党委117个、社区党总支24个、社区党支部10个,并依托楼门院、独立居民区建立了基层党支部和党小组,根据党员职业特点建立了职业特色党支部。国资委党委适应国有经济结构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起按资产、股份对企业党组织分类、按党委、总支、支部隶属关系分层的组织结构体系。区直机关系统针对律师党员属地管理的要求,对司法局机关党组织进行了调整。教育系统根据基层党员队伍发展情况和优化教育资源的需要,在研修学院、四中、八中、一六一中学成立了党委。卫生工委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建立健全了基层党组织设置。 2.职责定位体系,强化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城市社区治理研究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城市社区治理研究城市社区是现代城市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发挥社区治理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是我党改进治国理政方式的重要举措,对夯实党的基层执政基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城市社区治理的相关概念、理论及社区治理的历史和现状进行阐述,并分析国家治理体系与城市社区治理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选取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社区治理典型,对其治理特点进行研究,以期能借鉴其成功之处,规避缺点不足,从而对本文的主体内容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通过实地访谈、个案研究等手段,对宜兴市宜城街道社区治理现状、成效和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目前宜城街道社区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包括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组织架构,构建四级党组织模式,发展“三社联动”,以市场为补充,促进多元治理,完善社区服务。 与此同时,也发现社区治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政府职责不清,角色定位不明确,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色彩浓厚,社会组织发育不足,缺乏专业性人才支撑,社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居民参与意识不足等。进而分析出社区困境产生的原因,包括:政府职能界定不明、社会居民参与意识不强、社区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社区工作者专业性不强等等。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城市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能定位;规范建设社区居委会,推行社区民主;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协力合作;加强业主委员会建设;加大社区工作者

以开放创新理念推进基层党建创新

以开放创新理念推进基层党建创新 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体制机制,目的在于推动全方位开放和全方位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的重要任务,必须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以开放创新的理念推动基层党的建设创新。 以开放创新理念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求基层党务工作者要树立三种理念。一是开放思维的理念。开放的时代、开放的事业,需要有适应改革开放的思维方式和空间视野。这就要求广大基层党务工作者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开放的视角、开放的思维、开放的精神来审视、谋划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拓展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域,延伸组织工作的触角,增强组织工作的渗透性。二是围绕发展抓党建的理念。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的实际效果作为衡量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使基层党建工作不仅出凝聚力、战斗力,还出生产力、创造力。三是实践第一的理念。创新是一种飞跃,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新思想、新观点、新判断。基层党建工作要坚持实践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全党的工作大局,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 以开放创新理念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着重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建立与开放创新要求相适应的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 党务工作者是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施工队,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建立与开放创新相适应的党务工作者队伍,一要确立体现开放创新的党务工作者标准。开放创新型的党务工作者,应当具有强烈的开放创新意识,既能继承优良传统又能结合新的形势,不畏艰难,勇于创新。二要形成有利于开放创新型党务工作者脱颖而出的选任机制。选任开放创新型党务工作者,应当坚持组织推荐与党员群众推荐相结合,单位内部产生与外部聘请相结合,兼职与专职相结合,关心物质生活与关心政治进步相结合,建立拴心留人的良好机制。三要创造有利于党务工作者开放创新的培训条件。开放创新必须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获取新知识。为此,各级党组织要十分重视对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培训党务工作者,一要坚持学习党务知识与学习经济、法律、科技、文学、历史等相结合,优化党务工作者知识结构,激发基层党务工作者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二要坚持理论学习与深入实际调研相结合,提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要坚持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尤其是要注意对党务工作者进行集中式培训,以确保党务工作者真正能聚精会神地学习,切实解决知识“透支”问题。 第二,建立与开放创新要求相适应的组织体系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建立

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精彩标题

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精彩标题 X.用好“民情图”织密“惠民网”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新模式 立足问题找方法,绘成社区民情图。 立足实际建机制,实现工作精细化。 立足需求强服务,赢得群众满意票。 X.积极探索共融共建共治统筹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 统筹抓好区域化党建,变“一轮明月”为“众星拱月”。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变“伤筋动骨”为“脱胎换骨”。 建好基础性保障体系,由“一厢情愿”到“两情相悦”。 X.党建领航共建和谐家园五彩凝心共享幸福玉泉 共建互融实现参与主体最大化 共治共管实现治理模式多样化 服务共享实现治理成果最优化 X.同筑“党建共同体”开创城市党建工作新格局 党建工作联抓,推动“各自为战”向“共同奋战”转变。 组织资源联享,推动“封闭自有”到“开放共享”转变。 经济发展联推,推动“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 服务群众联做,推动“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综合治理联防,推动“条块治理”向“协防共治”转变。 X.深化街道“四项改革”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

新路径 管理服务重心下移。 人员力量全面下沉。 职能部门事权下放。 经费财权直接下划。 X.健全“四级联动”体系打造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组织联席,打破条块壁垒聚合力。 责任联担,层层履职尽责传压力。 载体联创,提升服务质量增动力。 X.以“一轴三联三进”党建工作机制构建城市基层治理服务体系 “一个轴心”实现上下通达。 “三个联合”推动组团服务。 “三方进入”协力加强运转。 X.党建引领,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 激活城市基层组织细胞,推动城市党建发展。 架起党员群众的“连心桥”,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发挥党建政治引领作用,拓展社区自治路径。 X.推行“十心十议、五联四建”模式构建“一体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以“十心”为平台,扩大服务居民空间。 以“十议”为支撑,凝聚为民服务力量。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及对策

城市社区公共治理的困境及其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社区为代表的基层单位日益承担起居民日常活动的社会空间。本文以我国大陆的城市社区为研究对象,从政府、社区居民、社会公共组织在社区公共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入手,来考察当前公共治理在城市社区的存在的问题; 最后再从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三方面入手,就如何解决当前制约公共治理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及建议,希望借此为社区建设或者社区公共治理方面的实证研究提供借鉴。本文主要包含:一:本文选题意义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二:列举城市社区、城市社区公共治理等概念。三: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四:完善城市社区治理的对策。 一、选题的意义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选题的意义 城市社区公共治理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切实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转换,就是要建立由单一行政管理模式向政府和社区组织、各种非政府组织积极互动的良性治理结构。而这种体制转换的实质,是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相互依赖的转型,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为此,我国要建立政府依法行政和社会各个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的互动机制,逐步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城市社区管理框架。党和政府必须以切实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自身创新为先导,以培育和壮大城市社区自治能力、各种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的治理格局为前提条件,最终实现城市社区健全的政府管理体制和法语完善的社区自治体系的完美结合。通过法律、制度、政策的作用,在各种资源支持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全面整合的各种组织和社会协作,以达到有效的管理城市社区的目的。 2、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从理论上来看,城市社区治理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还没有抽象出一定的理论,本文在梳理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过程中对其制约要素进行了分析,有利于对其理论的完善以及分析,同时“合作均衡型”社区治理实践,在一定程度和理念上融合了“政府主导”“社区自治”等社区治理模式的合理的一面。在实践上,一方面研究城市社区治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推进城市发展,迎合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居民的利益需求,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合理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有利于减轻政府负担,转变政府职能,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改由政府管理的事情切实管理好,从而更好地使资源达到最优化配制。加强对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的研究,是落实民生问题的一个表现形式,有利于让和谐社会的成果由广大民众来分享。本文以城市社区治理为研究对象,其核心在于对影响社区治理的变量进行探析,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现有的研究成果局限在对整体模式的探索以及对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进行概括抽象,这为研究社区治理增添了新的土壤。本文的主要不足与难点在于对有些的理论的应运上还不够完备,对一些理论的解释还不透彻,同时在社区实践的总结抽象上表达的还不能够具体。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二、城市社区治理的相关概念 1城市社区 社区作为一个社会实体,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社区的多样化是以经济结构、人口密度和人口聚集规模作为多元标准,然而把社区划分为城市社区、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这是社区研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分类方法。城市社区的主要特点主要是人口集中、商品经济发达、密度大、经济活动复杂、社会结构复杂、社会生活设施完备、社会流动大、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和社会生活的节奏快。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科科学者开始研究城市社区。张鸿雁(2000)对城市社区下了定义,“城市社区建设是由建筑结合起来的并由居住关系构成的现实社会的社会空间发展过程”①。“城市社区是人类社会另一大基本的社区类型。城市社区是指以从事工商业及其它非农社会活动的居民所组成的、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地区性社会生活共同体。”①目

【党建研究】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动力”。新常态下,抓好基层党支部工作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烟草基层党组织要成为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及行业精神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就必须把开拓进取与求真实务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创新工作载体,开辟新途径,拓展新领域,通过完善创新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建主业意识和主体责任的层层传导,全面推进党建工作一体化、规范化,使基层党建工作始终充满活力。 一、背景 构建基层党组织建设“两型三控”模式,是烟草行业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针对以往党建工作中缺乏有效途径、缺少有效载体等问题,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建立运用好党建模块,搭建好工作平台,使党建工作有形化、规则化、标准化,以新的党建模式深化工作已成为必需。本文通过探索构建“两型三控”党小组模式,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江苏烟草商业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层层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基层一线。 构建基层党组织建设“两型三控”模式,是激发烟草行业基层党组织活力的需要。基层党组织担负着上情下达、落实落地的重要职责,基层工作执行不力,就可能出现“热在上头、冷在中间、死在下头”的尴尬局面。因此,只有基层党支部、党小组这个“细胞”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把各项基础工作、主题活动落到实处,才能保证烟草企业党的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构建基层党组织建设“两型三控”模式,是适应烟草行业党建管理特点的需要。烟草行业党建工作具有基层党小组多、党员多、党员分布广的特点,存在党内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党员活动管理粗放等问题,党建工作难以做细做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烟草企业党建工作的质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已成为新常态下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构建“两型三控”模式,探索新的工作路径,加强党支部对党小组的管控,确保上级党组织从严治党的各项工作、各项要求能更好地落实到基层。 构建基层党组织建设“两型三控”模式,是实现“行业楷模”战略全面落实落地的需要。在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通过构建“两型三控”模式,使基层党建工作条理更加清晰、责任更加明确。坚持从严治党,以打造“学习型、服务型、责任型”基层党组织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力争建设政治引领力强、推动发展力强、改革创新力强、凝聚保障力强的“四强”党组织,为烟草企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做法 结合行业基层党建工作现状,笔者对新常态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模式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探索构建“两型三控”新模式,优化升级基层党组织内部构架,有利于加强党的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体做法如下:“两型”,是指党支部按照分类管理的思路,根据工作项目内容,将所属党小组划分为日常型和项目型两种。 日常型党小组是指相对固定的党小组,就是支部按照一定的划分原则将支部党员

“五个围绕”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庞各庄镇“五个围绕”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来源:区商务局网站日期:2009-03-27 庞各庄镇党委以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打造高素质、高效率、高服务、科学发展的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为目标,以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为载体,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新目标,努力促进全镇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目标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围绕保增长、促发展这个工作重点,深入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切实开展好两个主题教育活动。 一是开展以“增强农村基层两委班子合力”为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正确把握好“领导与自治”、“管理与支持”两个方面的关系,形成两委关系的良性互动为内容,统一认识,正确理解村两委职能定位,努力培养村两委配合意识,做到不争权、不越位,团结,通力协作,让村两委成为坚强的战斗集体,进一步促进农村组织工作有序进行。 二是开展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做到四个带头,即带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带头联系群众、真抓实干,带头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带头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展现我镇党员的精神风貌、政治觉悟和先锋作用。 二、围绕加强基层干部队伍这个工作重点,进一步推进镇村干部队伍建设。 1、强化干部队伍培训。以镇党校为依托,分批分期对全镇农村主要干部进行强化培训,增强“五种能力”,即增强学习思考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执行落实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破解难题能力。使农村干部真正担当起建设新农村的使命。 2、深化后备干部选拔、管理、使用原则。建立农村后备干部资源库,从四个方面抓好后备干部资源库建设:一是科学选配。努力将年纪轻、能力强、素质高、带头致富的人才通过“三荐三考”充实到后备干部中来;二是抓好培训,多让后备干部接触工作,进行岗位锻炼,使其快速成长;三是动态管理。建立民主评议制度,及时更新补充新的优秀人才;四是建立档案管理,把后备干部的基本情况、思想工作情况、民主评议情况等纳入档案管理。 3、做到大学生村官科学管理。不断优化村官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进一步规范村官管理,实现大学生村官工作科学发展,出台集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考核、激励、奖惩、使用为一体的指导性意见,使大学生村官更好的发挥在我镇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三、围绕党建创新这个工作重点,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1、借助党员学校平台,进一步提升党员素质。完善党员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制度建设和考核奖惩机制,努力提高党员的理论知识水平、政治修养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

社区治理中的党建引领

??党建视野 58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 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青和居社区时强调,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可以发现,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既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又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社会的广泛变迁,社区治理会面临许多新情况与新问题。基层党组织担负着领导社区治理的重要职责,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坚实社会治理基础,从而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制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是我们党打基础、管长远的战略性决策。本文力图对基层党建在社区治理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与发挥怎样的作用进行初步的阐述。 一、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党的领导至关重要 治理和管理虽只有一字之差,但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等方面的很多差别。社会管理侧重于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政府是社会管理合法权力的主要来源,多数情况下需要扮演“全能型选手”角色。社会治理则强调政府组织、市场组织与社会组织等合法权力来源的多样性,在多元行为主体之间形成密切、平等的网络关系,不再是政府包干、执篙撑船的“管理”模式,而是开启了党委政府“掌舵”主导、全民共建共享的新格局,更多地鼓励参与者自主表达、协商对话,并达成共 识,进而形成法律、市场、文化、习俗等多种管理方法,以实现社会的良治。 1.民主与团队精神的培育 民主既是一种价值理想,更是一种现实的社会治理安排。民主制度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建立和发展的,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等特点。西方一些国家往往将“民主”窄化,并使之局限在政治领域周期性投票内。然而西式民主并不适合其他文化背景和不同社会历史发展条件的非西方国家。不同的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历史文化特点,制定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制度安排。因此其民主政治制度是多种多样的。 民主不是一个口号或标签,而是一种通过对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探索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手段。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的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而晚清以来进行的一些民主化尝试成效也并不明显。这说明想要实现真正的民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否则会出现争吵不休、效率低下甚至社会紊乱等情况。不能笼统地说“民主是个好东西”,只有符合国家文化传统、社会发展阶段和人民群众发展需要的民主才是“好东西”。同时在实现民主过程中,更需要有团队精神。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团队精神是一种突破个人胜负的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每个人都需要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反之,会责任扩散、凝聚力不强。因此从社会总体发展角度来看,我们急需一股力量将所有人都统合起来。 经济增长、社会结构转变、对外开放、社会意识形态变化等推动着中国民主的发展。中国式民主, 社区治理中的党建引领 陈友华

大力推进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大力推进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陈振超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反映了我们党对时代进步要求和中国发展变化的正确把握。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坚持用新的理念和思路来谋划党建和组织工作,使党建和组织工作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夯实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思想基础 创新是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由之路。新时期做好党建工作,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党建理念,开拓进取,切实推进党建和组织工作上新水平。 一是树立开放党建理念。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就告诉我们,开放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之路,也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的党建工作不能关起门来干,必须打破党建和组织工作自我循环的工作格局,破除党建和组织工作的神秘感,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思维模式,以广阔的眼光、广阔的思维、广阔的胸襟来推进党建工作,加强与其它地方的交流,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大胆探索开放的党建工作机制,畅通党员群众参与党建工作渠道,倾听群众的心声,扩大群众对党建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使党建工作更加体现群众的意愿,提高党建工作的满意度。 二是树立全局党建理念。党建工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只有坚持系统的整体的观点,统揽全局、整体规划,才能使各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为此,党建工作不再是哪一个部门或哪个单位能够独立完成的,必须由多个部门和单位协调完成。因此,要打破县委部门与政府部门之分,机关部门与企事业单位之分,增强“整合”意识,积极整合资源,提高整合资源的自觉性,运用全面系统的观点来思考新时期党建和组织工作,发挥其他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推动工作的整体合力。同时,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推进党建工作。在服务大局中寻找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拓宽党建工作领域、搭建党建工作平台、整合党建工作资源,确保党建工作与社会发展同步,达到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目的。 三是树立和谐党建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组织的和谐,党内生活的和谐,党员干部自身的内在和谐,对于社会和谐要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党的建设,说到底是人的建设,党建和谐说到底也就是人的和谐。我们要自觉地坚持以人为主体,把激活人的思想,作为当前党建工作的最高价值追求。要坚持以人为本贯穿于党建工作的始终,进一步使党建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在指导思想上相统一,相一致,在重大部署上相协调。要深入推进城乡结对互帮互助活动,通过工作互帮、学习互促、活动互联,把党建融入具体的活动之中,不断激发机关党建工作的活力,促进和谐党建的形成。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写作小标题(提纲30组) (1)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写作小标题(提纲30组)1. 用好“民情图”织密“惠民网”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新模式立足问题找方法,绘成社区民情图。 立足实际建机制,实现工作精细化。 立足需求强服务,赢得群众满意票。 2. 积极探索共融共建共治统筹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 统筹抓好区域化党建,变“一轮明月”为“众星拱月”。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变“伤筋动骨”为“脱胎换骨”。 建好基础性保障体系,由“一厢情愿”到“两情相悦”。 3. 党建领航共建和谐家园五彩凝心共享幸福玉泉 共建互融实现参与主体最大化 共治共管实现治理模式多样化 服务共享实现治理成果最优化 4. 同筑“党建共同体”开创城市党建工作新格局 党建工作联抓,推动“各自为战”向“共同奋战”转变。 组织资源联享,推动“封闭自有”到“开放共享”转变。 经济发展联推,推动“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 服务群众联做,推动“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综合治理联防,推动“条块治理”向“协防共治”转变。

深化街道“四项改革”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路径 管理服务重心下移。 人员力量全面下沉。 职能部门事权下放。 经费财权直接下划。 6. 以“一轴三联三进”党建工作机制构建城市基层治理服务体系“一个轴心”实现上下通达。 “三个联合”推动组团服务。 “三方进入”协力加强运转。 7. 健全“四级联动”体系打造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组织联席,打破条块壁垒聚合力。 责任联担,层层履职尽责传压力。 载体联创,提升服务质量增动力。 8. 推行“十心十议、五联四建”模式构建“一体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以“十心”为平台,扩大服务居民空间。 以“十议”为支撑,凝聚为民服务力量。 以“五联”为主导,加强驻区单位引领。 以“四建”为保障,夯实互联互动基础。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案例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案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党建引领小商会大作为 ——商会参与街区治理的北京东城案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之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激发社会活力,社会组织参与是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强调,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被写入党代会报告,正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在党建引领下加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重视。其中,作为新型社会组织中的行业协会商会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全国工商联关于开展“四好”商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也提出了“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社会协同管理,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要求。这使得商会承接部分政府职能转移的工作,被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统战部、工商联提上了议事日程。 北京市东城区在推进商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南锣经验”,实现了党的领导、政府管理和社区自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推动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另一方面秉承了“枫桥经验”的传统,化解矛盾在基层,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一、问题倒逼 北京市东城区的南锣鼓巷是一条787米长的小胡同,虽然范围不大,却享誉海内外。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中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作为中国最古

老的胡同,近代以来很多历史名人曾在南锣鼓巷居住过。作为北京的名片、中国的窗口,南锣鼓巷是老北京传统文化与新北京现代文明交融的代表作,每天的游客达数万人,2007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亚洲25个必去的旅游体验地之一;2008年更是借力“北京奥运”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 随着“南锣鼓巷”的飞速发展,业态开发背离了原有的文化氛围,导致一些问题日渐凸显。 一方面,南锣鼓巷是历史居住区,但是新商业没故事,历史文化展示差;低端业态商铺和历史文化融合差。由于房价不断飙升,部分“南锣”的创始人,特别是一些特色文创店难以支撑而逐渐离去,回报率高的低端业态迅速膨胀,经营环境不断恶化,以文创为特色的精品小街逐渐不再,流动摊贩、私搭乱建逐渐滋生。商业区挂牌“老北京”,实则搞小商品批发交易、作谬误百出的旅游讲解等,专注于游客群体;商铺装潢破坏了胡同风貌,嘈杂的酒吧居多,还在向周边胡同扩张。 另一方面,胡同民居亮点不对外。南锣鼓巷的居民区是真老北京,不过“谢绝参观”,历史展示没人看,老门墩陈列台等挪作他用;历史遗迹被淹没,水准点石碑被当成垫脚石、捐款箱;历史院落不开放,例如僧王府、东棉花胡同拱门砖雕;帽儿胡同西口万宁桥等一些历史地标未开发。在商业快速开发的同时,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干扰,应该开放和重点展示的地方和内容,要么闭门谢客,要么埋没在熙熙攘攘逛街的人群中被忽略。 上述两类问题,导致基层社会矛盾不断凸显。由于商居混住、市场火爆,业态调整压力增大,社会矛盾与纠纷相应加剧。主要体

党建引领为核心 社区治理出特色

党建引领为核心社区治理出特色 彰显新作为: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 抓共建、强共管,实现互动互联。吸纳驻地单位、居民党员、辖区民警等8人为兼职委员,形成驻地单位党员、社区党员、志愿者齐抓共管格局。今年以来,社区与共建单位联合开展活动15次,128名在职党员持续到社区报到服务,助推社区服务升级。通过党建工作联做、精神文明联创、服务难题联解、公益事业联办、生活环境联建、文体活动联谊、先进理论联学、困难对象联帮等党建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共用。 分格局、建体系,实现“两网融合”。根据党员、居民人数,将6个党支部合理分配到7个社区治理网格,建立“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总支、楼道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实现党组织网络和社区治理网格管理服务全覆盖,形成“立体式”运行服务模式。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扑下身子深入群众,通过每周楼栋党小组组长、网格员信息交流会以及每月网格研判会,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 讲创新、汇力量,推动“四化工程”。探索打造封闭式社区以党建一体化、管理网格化、协商多元化、服务社会化为支撑的“四化工程”。在成立社区大党委的基础上,重点在深化共驻共建上做文章,签定共建项目书,实现党建一体化。推进党建网、治理网、服务网“多网合一”,实现管理网格化。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真正实现了民事、民议、民决,实现协商多元化。建立社区大党委领导下的“1+8+X”社会组织服务体系,实现服务社会化。 树立新标杆:搭建社区协商民主大平台 从“多元共治”入手,建立协商民主平台。自2015年起,社区持续优化基层治理有效机制,构建起“党组织领导、居委会主导、议事会支撑、共建会和社会组织联合会协同”的协商民主治理平台,将平台中的主体纳入社区,成为不拿补贴的社区成员,有效发挥社区在收集社情民意、落实政策决策,协调社区内单位和居民利益关系等方面的作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党员群众的桥梁纽带。同时,建立“知情、议事、协商、评议、监督”制度来加强运行实施。 向基本单元拓展,深化“三级协商”模式。社区将协商民主落实到社区居民小组(社区楼宇、院落),在社区治理最基本单元层面上了解、掌握基层群众的基本诉求、由社区层面汇总、提炼“需求清单”,街道层面提供“服务清单”,形成了居民议事小组层面协商解决,社区层面商讨解决、街道层面帮助解决的“三级协商模式”,今年来,累计召开居民议事小组会议30余次、社区协商议事会议6次,居民反映强烈的占道经营、交通整治等50余件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强化措施保障,确保“三问三请”工作法良性运行。勤于“三问三请”,即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决策请群众参与、过程请群众监督、效果请群众评判,将此工作法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载体,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活用协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