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卫生平台安全建设解决方案

区域卫生平台安全建设解决方案
区域卫生平台安全建设解决方案

区域卫生平台安全建设方案

一. 前言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授权新华网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化成为新医改的重要支撑,卫生信息化蓬勃发展,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12年6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卫办发〔2012〕38号发布,明确重点任务之一“建立国家、省、区域(地市或县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实现跨省或跨地区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实时采集生成汇总数据,为决策者、管理者提供信息服务;区域卫生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建设。

伴随着卫生信息化而来的不良信息、非法入侵、系统漏洞、蠕虫病毒等对卫生网络和应用系统产生巨大的威胁,卫生非法统方事件、患者信息泄密事件、卫生假证事件、医院信息系统病毒宕机事件等不时见诸报端,卫生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逐渐呈现。2011年11月“卫生部关于印发《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卫办发〔2011〕85号发布,明确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对于促进卫生信息化健康发展,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维护公共利益、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设计一个稳定、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应对日益增多的网络攻击、病毒破坏和黑客入侵等问题,已成为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和运营关注的重点。

XX科技作为专注于网络安全技术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是中国第一批专业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公司之一,XX科技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并在国内信息安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作为国内信息安全的领导厂商之一,XX科技为国内各大行业客户提供了安全解决方案与配套的产品、服务;多年的行业信息安全建设与服务经验,让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的方案与服务,分享XX科技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和体会。

二. 区域卫生平台业务简介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是整个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流程整合与协作、资源管理和配置、业务监督与考核的支撑平台,是构建整个区域居民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乃至全国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推动和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支撑平台。

2.1 平台应用架构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在技术上实现各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整合、跨系统的医疗信息共享与交换,并实现跨医疗机构的预约与转诊,基本病历资料的信息共享和医生处方、检验结果的互认机制和信息共享,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交互性运营。整个平台系统的总体框架规划如下图:

图6-1 平台应用架构图

如上图所示,整个区域卫生信息化主要包括区域卫生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电子健康档案EHR管理系统,公共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各种基础业务信息系统等几大部分。整个平台建立在各卫生服务机构现有基础业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标准化接口群完成各系统之间的健康档案数据交换与共

享,实现整个区域的个人健康数据整合和业务整合,每一个业务系统在整个规划中既是一个数据服务的提供者,同时也是数据服务的消费者。

各个系统向整个区域内的卫生业务系统提供自身的业务数据,也可以发出数据请求消息,由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找到能提供这个请求的最佳服务对象,并把请求结果准确的返回给请求者。在此基础上形成卫生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电子健康档案EHR管理系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等,通过应用门户使整个信息系统采用统一的入口进行使用和管理。同时通过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还可以方便地实现与外部其他信息系统的健康个人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2.2 平台硬件技术架构

为了实现上述的要求,建立一个稳定核心适用全国各地的软件平台,满足各地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基本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区域卫生信息化持续性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总体技术框架设计如下:

图5-1 总体技术架构图

如上图所示,基于健康平台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主要包括硬件网络基础设施层、数据中心数据层、业务服务层、数据交换层四个层次,还包括贯穿四个层次的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两大体系。

硬件网络层是指支撑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硬件设备和网络平台,其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层主要是实现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存储,需要解

决数据存储的结构、模型、内容、数据库管理软件的选型等。数据交换层和业务服务层主要实现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采集、交换与共享,数据交换层是直接与外部系统进行沟通的技术层,业务服务层是基于数据交换层根据数据结构设计各种业务服务组件来完成平台数据的采集,存储与共享。标准规范体系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必须遵循和管理的数据标准,是平台运行和应用的数据基础。安全保障体系是从物理安全到应用安全保障整个平台的正常运营。

三. 区域卫生平台业务潜在风险

3.1 黑客入侵造成的破坏和数据泄露

随着医疗信息化的普及,个人信息逐渐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为载体,其中包括了个人在疾病控制、体检、诊断、治疗、医学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肌体特征、健康状况、遗传基因、病史病历等个人信息。其中个人医疗健康信息的秘密处于隐私权的核心部位,而保障病人的隐私安全是医疗卫生机构和医护人员的职责。

区域医疗信息系统数据中心汇集了大量的病人隐私信息,而这些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极易被窃取或监听。同时基于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大量集中存储的情况,一旦系统被黑客控制,可能导致病人隐私外泄,数据恶意删除和恶意修改等严重后果。病人隐私信息外泄将会给公民的生活、工作以及精神方面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同时给平台所辖区域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严重损害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形象,甚至可能引发法律纠纷。而数据的恶意删除和篡改会导致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丢失以及病人信息的错误,给医护人员的工作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引发医疗事故。另一方面,随着便携式数据处理和存储设备的广泛应用,由于设备丢失而导致的数据泄漏威胁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作为卫生平台数据中心的重要资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物理上的丢失和黑客监听、入侵行为造成的破坏,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和可用性。

3.2 卫生平台业务系统漏洞问题

自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以来,由于技术发展局限、编码错误等种种原因,漏洞无处不在并且已成为直接或间接威胁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脆弱点。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漏洞能够直接威胁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流行蠕虫的传播通常也依赖与严重的安全漏洞,黑客的主动攻击也

往往离不开对漏洞的利用。事实证明,99%以上攻击都是利用已公布并有修补措施但用户未修补的漏洞。

区域卫生平台信息系统数据中心建设涉及到大量的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主机等,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可被攻击者利用的安全弱点和漏洞,主要表现在操作系统、网络服务、TCP/IP协议、应用程序(如数据库、浏览器等)、网络设备等几个方面。正是这些弱点给蓄意或无意的攻击者以可乘之机,一旦系统的漏洞利用成功,势必影响到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更严重的导致系统瘫痪和数据丢失,从而影响平台的公众形象。因此能够及时的发现和修补漏洞对于平台数据中心网络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基于数据中心设备、系统、应用量大的情况,通过人工进行漏洞发现和修补非常耗费人力和时间,因此有必要借助漏洞扫描设备和补丁服务器机制来实现自动化的漏洞扫描和补丁下发。

3.3 数据库安全审计问题

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在带来各种便捷的同时也引入了新的隐患。随着病人信息和药品信息的数据化,加之内部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医疗机构内部运维人员可以借助自身职权,利用数据库操作窃取药品统方信息,修改药品库存数据,修改医保报销项目等,来牟取个人私利。其中药品统方行为是医疗行业高度重视的问题,其背后涉及的药品和医用耗材灰色交易严重扰乱医疗行业秩序,败坏医德医风,影响医院的公众形象,是医疗机构必须坚决制止和查处的行为。其次修改药品库存信息和修改医保报销项目等行为也会给医疗机构和社会造成损失。

区域卫生平台信息系统数据中心汇集的五大应用系统和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涉及医疗卫生行业的各方面信息,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给医疗卫生机构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有必要通过有效手段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进行审计,准确记录各种操作的源、目的、时间、结果等,及时发现各种业务上的违规操作并进行告警和记录,同时提供详细的审计记录以便事后进行追查。

3.4 平台系统安全配置问题

随着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监管,综合管理,新农合五大业务的应用系统不断发展,卫生系统的信息系统应用不断增加,网络规模日益扩大,其管理、业务支撑系统的网络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各项系统的使用和配置也变得十分复杂,维护和检查成为一项繁重的工作。

在医疗行业里,随着各类通信和IT设备采用通用操作系统、通用数据库,及各类设备间越来越多的使用IP协议进行通信,其配置安全问题更为凸出。在黑客攻击行为中,利用系统缺省、未修改的安全配置攻入系统已屡见不鲜,因此,加强对网元配置的安全防护成为重点。其中,重要应用和服务器的数量及种类日益增多,一旦发生维护人员误操作,或者采用一成不变的初始系统设置而忽略了对于安全控制的要求,就可能会极大的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转。另外,为了维持整个业务系统生命周期信息安全,必须从入网测试、工程验收和运行维护等阶段,设备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加强和落实信息安全要求,也需要有一种方式进行风险的控制和管理。

四. 区域卫生平台安全需求分析

4.1 卫生“平台建设指南”安全要求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可靠安全的运行不仅关系到数据中心本身的运行,还关系其他业务部门相关系统的运行,因此它的网络,主机,存储备份设备,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部分应该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同时为保守卫生行业和用户秘密,维护卫生行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数据中心应具备良好的安全策略,安全手段,安全环境及安全管理措施。

众所周知,信息系统完整的安全体系包括以下四个层次,最底层的是物理级安全,其包括计算机安全,硬件安全等,其次是网络级安全,主要包括链路冗余,防火墙等等,再次是系统级安全包括数据灾备,病毒防范等,最后是应用级安全包括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权限管理等,而贯穿整个体系的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标准,以实现非法用户进不来,无权用户看不到,重要内容改不了,数据操作赖不掉。整个平台的安全体系如下图:

平台安全体系结构图

4.2 卫生等级保护要求分析

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保障事关社会稳定,有必要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全面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4.2.1 等级保护定级

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三级卫生信息平台所涉及信息包括:病人的基本健康信息,病人的诊疗数据,卫生资源数据等等。这些业务信息遭到破坏后,所侵害的客体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一旦业务信息遭到非法入侵、修改、增加、删除等不明侵害(形式可以包括丢失、破坏、损坏等),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影响和损害,表现为: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导致业务能力下降,造成不良影响,引起法律纠纷等。程度表现为严重损害,即工作职能受到严重影响,业务能力显著下降,出现较严重的法律问题,较大范围的不良影响等。根据以上描述卫生部确定基于健康档案的三级卫生信息平台业务信息安全保护等级为第二级。

基于健康档案的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属于为国计民生、经济建设等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其服务范围为区域范围内的普通公民、医疗机构等。该业务信息遭到破坏后,所侵害的客体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侵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但不损害国家安全。客观方面表现的侵害结果为:(1)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导致业务能力下降,造成不良影响,引起法律纠纷等);(2)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侵害(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引起公共利益的损害等)。根据《定级指南》的要求,

出现上述两个侵害客体时,优先考虑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另外一个不做考虑。上述结果的程度表现为: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即会出现较大范围的社会不良影响和较大程度的公共利益的损害等。对比表格要求,则业务信息安全保护等级为第三级。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由业务信息安全等级和系统服务安全等级的较高者决定。所以,卫生部将基于健康档案的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安全保护等级定为第三级。

卫生信息平台的核心数据区、应用服务区及系统运维参照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联合印发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的要求,数据交换服务区参照二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建设、核心部分参照三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建设。

4.2.2 等级保护技术要求

4.3 平台系统安全分层需求分析

根据《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中的安全要求部分,并参照等级保护三级的技术要求,通过风险分析及信息安全建设情况调研,确认以下安全需求:

4.3.1 物理层安全需求

卫生数据中心是整个基于健康档案的三级卫生信息平台的关键节点,是系统运行的基础,因此必须保证物理环境的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基础设备应安置在专用的机房,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工作环境,包括防磁、防尘、防水、防火、防静电、防雷保护,抑制和防止电磁泄漏;

机房环境应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关键设备应有冗余后备系统;

具有足够容量的UPS后备电源;电源要有良好的接地。

4.3.2 网络层安全需求

结构安全:

应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应在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进行路由控制建立安全的访问路径;

应避免将重要网段部署在网络边界处且直接连接外部信息系统,重要网段与其他网段之间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

应按照对业务服务的重要次序来指定带宽分配优先级别,保证在网络发生拥堵的时

候优先保护重要主机。

访问控制:

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重要网段应采取技术手段防止地址欺骗;

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

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

安全审计:

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并生成审计报表;

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边界完整性检查:

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业务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应能够对业务网络用户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入侵防范:

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

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的、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

恶意代码防范:

应在网络边界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

应维护恶意代码库的升级和检测系统的更新。

网络设备防护:

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

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

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

窃听;

应实现设备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

4.3.3 主机层安全需求

身份鉴别: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标识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管理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访问控制:

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

应根据管理用户的角色分配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仅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

应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帐户,修改这些帐户的默认口令,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存在。

应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置敏感标记;

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的操作。

安全审计:

应实现主机系统的安全审计,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和重要客户端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

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和结果等;

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

应保护审计进程,避免受到未预期的中断;

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剩余信息保护:

应保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用户的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在内存中;

应确保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

入侵防范:

应能够检测到对重要服务器进行入侵的行为,能够记录入侵的源IP、攻击的类型、攻击的目的、攻击的时间,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

应能够对重要程序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完整性受到破坏后具有恢复的措施;

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器等方式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

资源控制:

应根据安全策略设置登录终端的操作超时锁定;

应对重要服务器进行监视,包括监视服务器的CPU、硬盘、内存、网络等资源的使用情况;

应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

应能够对系统的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测和报警。

4.3.4 应用层安全需求

(说明:此部分内容需要在应用系统开发与维护过程中予以实现。)

身份鉴别:

应对同一用户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实现用户身份鉴别;

应提供用户身份标识唯一和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功能,保证应用系统中不存在重复用户身份标识,身份鉴别信息不易被冒用;

应提供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应启用身份鉴别、用户身份标识唯一性检查、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以及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并根据安全策略配置相关参数。

访问控制:

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并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

应具有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置敏感标记的功能;

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的操作。

安全审计:

应提供覆盖到每个用户的安全审计功能,对应用系统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

应保证无法单独中断审计进程,无法删除、修改或覆盖审计记录;

审计记录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发起者信息、类型、描述和结果等; 应提供对审计记录数据进行统计、查询、分析及生成审计报表的功能。

剩余信息保护:

应保证用户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在内存中;

应保证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

通信完整性:

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通信保密性:

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应用系统应利用密码技术进行会话初始化验证;

应对通信过程中的整个报文或会话过程进行加密。

抗抵赖:

应具有在请求的情况下为数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供数据原发证据的功能;

应具有在请求的情况下为数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供数据接收证据的功能。

软件容错:

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数据格式或长度符合系统设定要求;

应提供自动保护功能,当故障发生时自动保护当前所有状态,保证系统能够进行恢复。

资源控制:

当应用系统的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在一段时间内未作任何响应,另一方应能够自动结束会话;

应能够对系统的最大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

应能够对单个帐户的多重并发会话进行限制;

应能够对一个时间段内可能的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

应能够对一个访问帐户或一个请求进程占用的资源分配最大限额和最小限额;

应能够对系统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测和报警;

应提供服务优先级设定功能,并在安装后根据安全策略设定访问帐户或请求进程的优先级,根据优先级分配系统资源。

4.3.5 数据及备份安全需求

数据完整性:

应能够检测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并在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采取必要的恢复措施;

应能够检测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存储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并在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采取必要的恢复措施。

数据保密性:

应采用加密或其他有效措施实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传输保密性;

应采用加密或其他保护措施实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存储保密性。

备份和恢复:

应提供本地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天一次,备份介质场外存放;

应提供异地数据备份功能,利用通信网络将关键数据定时批量传送至备用场地;

应采用冗余技术设计网络拓扑结构,避免关键节点存在单点故障;

应提供主要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和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样本

”国卫”区域公共卫生系统 解 决 方 案 合肥国卫软件有限公司 .cn

公司介绍 合肥国卫软件有限公司是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 公司定位于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紧紧围绕医疗卫生行业研发、推广、应用行业软件产品, 公司紧密围绕新医改发展方向。公司依托于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的人才优势, 构成一支由博士生导师、教授和工程师组成的人才梯队。 公司拥有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其中本公司自主研发的医疗行业系列软件”民康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国卫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卫生监督执法管理系统”和”计划生育查询系统”等凭借其强大的业务处理功能, 灵活易用性, 稳定性受到用户高度评价。 本公司针对新医改的发展方向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举措, 结合各级医疗机构和主管部门的业务需求, 推出”国卫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全新B/S架构, 遵循公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卫生部相关指导意见, 打造区域卫生信息数据集中存储、统一管理、信息共享。本公司从产品研发、工程实施、系统集成到售后服务, 国卫软件公司始终坚持以诚挚的服务、创新的理念、规范的管理、领先的产品促进客户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为实现妇幼保健信息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 合肥国卫软件有限公司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软件园4栋212室 Mail: 网址: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部分 ( 一) 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分系统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它医疗卫生服务记录。电子健康档案是采用网络技术手段管理健康档案, 实现信息共享, 在健康档案的建立、更新和使用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1.1.基本信息登记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经过多种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编码采用16位编码制, 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 以乡镇(街道)为范围, 村( 居) 委会为单位, 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

区域卫生平台数据中心方案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数据中心 设计方案

设计原则 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特点,我们设计数据中心时需要遵循三大原则: ?网络传输的高效性和保密性 ?服务器的高可用性 ?服务器资源最大化利用 基于此,我们将引入下述技术进行数据中心的建设: ?建立VPN专网 ?双光纤接入 ?VMware虚拟化技术 ?双活存储 平台部署 基于以上分析进行总结,我们将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网络部分的建设部署,第二阶段主要为系统方面的建设及部署。具体内容如下: 2.1 网络部署 2.1.1网络建设需求 本系统的网络平台建设,目标是解决市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中存在的数据上传、数据交换、信息孤岛等问题,相关单位和部门通过本系统建立网络连接,实现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 “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涵盖的有关单位包括: 1、市卫生局数据中心 2、市卫生局 3、市疾控、卫监、妇幼等相关卫生系统机构

4、市属医疗机构 5、各乡镇卫生院 6、各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7、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 2.1.2带宽设计 网络带宽如果涉及中影像数据传输和远程医疗视频会议要求,按照视频会议按照一路720P高清1Mbps要求,市级中心医院按照最高12路远程视频会诊设计,相关带宽消耗至少12Mbps。因而本次网络带宽涉及暂时不考虑到这部分业务 第一阶段中主要考虑到业务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暂时不考虑PACS和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的需求。因而本次方案本方案带宽设计如下: ●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中心采用100M光纤接入 ●市人民医院数据中心采用100M接入区域卫生信息信息平台 ●市中医院数据中心采用独占10M或共享100M接入区域卫生信息信息平台 ●市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中心通过光纤接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其它专业医疗卫生机构(妇幼、精神卫生中心等)共享10M接入市区域医疗卫 生信息平台 ●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等通过10M~20M专线接入市卫生局数据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等等通过2M~4M专线接入市卫生局数据中心 2.1.3网络架构 市区域卫生平台以Internet VPN或电信VPDN为技术灵活组网,主要线路全部采用光纤连接,构建市区域卫生信息网。市区域卫生平台网络拓扑图如下:

XX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规划方案

XX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规划方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6) 第二章现状及项目背景分析 (8) 2.1. 对卫生业务现状的宏观分析 (8) 2.1.1. 我国卫生体系概况 (8) 2.1.2. 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9) 2.1.3. 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机遇 (9) 2.1.4. 卫生信息化建设指导原则 (10) 2.2. 对XX市发展策略的理解 (10) 2.3. 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必要性 (10) 2.4. XX市卫生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11) 2.4.1. 优势和基础 (11) 2.4.2. XX市卫生应用系统分析 (11) 2.4.3. XX市卫生信息技术治理分析 (12) 2.4.4. 下一步建设重点分析 (12) 第三章区域卫生信息化需求分析 (14) 3.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用户分析 (14) 3.1.1. 居民 (14) 3.1.2.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用户 (14) 3.1.3. 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用户 (16) 3.1.4. 卫生行政部门用户 (17) 3.1.5. 其他卫生相关单位与部门用户 (17) 3.2.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业务需求分析 (18) 3.2.1. 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18) 3.2.2. 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20) 3.2.3. 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21) 3.2.4. 综合卫生管理的需求 (21) 3.2.5. 各医疗机构间协同 (23) 第四章区域卫生信息化总体设计 (24) 4.1. 建设目标 (24) 4.1.1. 宏观层面 (24) 4.1.2. 业务层面 (24) 4.1.3. 技术层面 (25) 4.2. 规划原则 (25) 4.3. 总体规划 (26) 4.3.1. 规划架构图 (26) 4.3.2. 规划与“智慧XX”的关系 (27) 4.4. 区域标准卫生信息资源库(一个中心) (28) 4.5.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个平台) (31)

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目录 1项目概述 (4) 1.1项目名称 (4) 1.2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4) 1.2.1项目建设目标 (4) 1.2.2项目建设规模 (4) 1.2.3项目建设内容 (4) 1.2.4项目建设期 (5) 2总体设计方案 (6) 2.1设计原则 (6) 2.1.1安全性原则 (6) 2.1.2先进性原则 (8) 2.1.3可扩展性原则 (8) 2.1.4高可用原则 (9) 2.1.5可靠性原则 (9) 2.1.6可定制原则 (10) 2.1.7易维护性原则 (10) 2.1.8实用性原则 (10) 2.2总体框架 (11) 2.2.1指导思想 (11) 2.2.2业务逻辑框架 (13) 2.2.3技术体系架构 (15) 3具体建设方案 (18) 3.1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18) 3.1.1平台云端部署 (18) 3.1.2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与数据中心 (24) 3.1.3卫生信息平台基础功能 (42) 3.1.4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互连互通 (47) 3.2分级诊疗协同系统 (50) 3.2.1双向转诊系统 (50) 3.2.2远程会诊系统 (55) 3.2.3健康档案共享系统(健康档案浏览器) (56) 3.2.4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系统 (60)

3.3.1医疗服务监管系统 (61) 3.3.2公共卫生监管系统 (64) 3.3.3卫生资源监管系统 (65) 3.3.4区域绩效考核系统 (67) 3.4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系统 (72) 3.4.1基层医疗信息系统 (72) 3.4.2基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78) 3.5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83) 3.5.1建设目标 (84) 3.5.2建设原则 (84) 3.5.3设计思路 (84) 3.5.4标准参照与实施 (85) 3.5.5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内容 (86) 3.5.6信息资源标准代码管理 (101) 3.6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107) 3.6.1系统安全性设计思路 (108) 3.6.2安全体系总体架构 (110) 3.6.3安全等级划分 (110) 3.6.4安全风险分析 (112) 3.6.5安全体系总体设计方案 (114) 4项目实施进度 (118) 4.1项目建设期 (118) 4.2实施安排计划 (118) 4.2.1第一阶段:历时12个月 (119) 4.2.2第二阶段:历时6个月 (120) 5项目建设收益分析 (120) 5.1全县居民:降低费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120) 5.2管理部门:政府形象,数据支持,辅助决策 (120) 5.3医疗机构:医疗质量,互联互认,资源共享 (121) 5.4相关部门:数据支持,拓展业务,增值服务 (121)

区域卫生平台安全建设解决方案

区域卫生平台安全建设方案

一. 前言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授权新华网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化成为新医改的重要支撑,卫生信息化蓬勃发展,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12年6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卫办发〔2012〕38号发布,明确重点任务之一“建立国家、省、区域(地市或县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实现跨省或跨地区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实时采集生成汇总数据,为决策者、管理者提供信息服务;区域卫生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建设。 伴随着卫生信息化而来的不良信息、非法入侵、系统漏洞、蠕虫病毒等对卫生网络和应用系统产生巨大的威胁,卫生非法统方事件、患者信息泄密事件、卫生假证事件、医院信息系统病毒宕机事件等不时见诸报端,卫生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逐渐呈现。2011年11月“卫生部关于印发《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卫办发〔2011〕85号发布,明确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对于促进卫生信息化健康发展,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维护公共利益、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设计一个稳定、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应对日益增多的网络攻击、病毒破坏和黑客入侵等问题,已成为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和运营关注的重点。 XX科技作为专注于网络安全技术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是中国第一批专业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公司之一,XX科技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并在国内信息安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作为国内信息安全的领导厂商之一,XX科技为国内各大行业客户提供了安全解决方案与配套的产品、服务;多年的行业信息安全建设与服务经验,让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的方案与服务,分享XX科技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和体会。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深化卫生改革,提高卫生管理、科学决策和综合服务能力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和新津县信息化建设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纵横联网、分步实施、安全保密”的原则,在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集城乡卫生管理、医疗管理、妇幼保健、疾病监测、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应急指挥、社区服务、居民档案、远程会诊、网络教育、医保互通、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快速、畅通、安全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县范围内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并开展以县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到2010年,建成覆盖全县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市卫生局、县内相关部门互联互通、适应卫生改革发展需要的区域卫生信息体系。 二、基本框架 按照成都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构建我县卫生信息化建设“1131”网络框架,即:一个管理中心,一个网络平台,三大应用体系,一张居民健康卡。逐步建立起以县卫生

局为中心,覆盖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站的一体化卫生信息网络。(网络框架拓扑图见附件2) (一)一个管理中心 在县卫生局设立“卫生信息化管理中心”。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卫生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总体规划和设计;负责确定各阶段具体工作并组织实施;负责规划设置局域网站点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负责监管三大应用体系,及时维护应用系统数据、协助网络运营商做好网络故障排查,确保网络畅通;负责组织卫生人才信息化相关知识培训,指导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信息化工作。 (二)一个网络平台 依托现有的新津县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搭建区域一体的公共卫生和医疗县级管理平台,实现卫生系统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各医疗卫生单位与县卫生局之间,县卫生局与市卫生局之间、县卫生局与县内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为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与支持;为公众提供查询、咨询相关卫生信息窗口。 (三)三大应用体系 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介绍: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医院收费管理、门诊管理、住院管理、药品管理、病案管理、处方管理、人事后勤管理、资产管理、统计查询、系统管理等模块以及医学影像与通讯系统(PACS)、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国卫”区域公共卫生系统 解 决 方 案 合肥国卫软件有限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609818991.html,

公司介绍 合肥国卫软件有限公司是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公司定位于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紧紧围绕医疗卫生行业研发、推广、应用行业软件产品,公司紧密围绕新医改发展方向。公司依托于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的人才优势,构成一支由博士生导师、教授和工程师组成的人才梯队。 公司拥有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其中本公司自主研发的医疗行业系列软件“民康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国卫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卫生监督执法管理系统”和“计划生育查询系统”等凭借其强大的业务处理功能,灵活易用性,稳定性受到用户高度评价。 本公司针对新医改的发展方向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举措,结合各级医疗机构和主管部门的业务需求,推出“国卫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全新B/S架构,遵循公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卫生部相关指导意见,打造区域卫生信息数据集中存储、统一管理、信息共享。本公司从产品研发、工程实施、系统集成到售后服务,国卫软件公司始终坚持以诚挚的服务、创新的理念、规范的管理、领先的产品促进客户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实现妇幼保健信息化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 合肥国卫软件有限公司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软件园4栋212室Mail:2680525472@https://www.360docs.net/doc/609818991.html,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609818991.html,/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部分

(一)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分系统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电子健康档案是采用网络技术手段管理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共享,在健康档案的建立、更新和使用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1.1.基本信息登记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通过多种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编码采用16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以乡镇(街道)为范围,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

华为区域卫生解决方案

2014年8月27日星期三 华为区域卫生平台解决方案

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三个阶段 面向少数工作的计算机应用(点状) 在21世纪前的计算机技术应用阶段,如医院财务管理、收费管理、药品管理等,将传统业务管理模式计算机化,实现计算机技术在医疗卫生系统的广泛应用。进入21世纪后,依托网络技术加 快业务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建 设了面向病患的临床信息系统: CIS、HIS、RIS、PACS、LIS。同 时借用Internet网络发展远程医 疗、慢性病跟踪……等业务 面向健康服务的整体信 息系统(横向) 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包 括居民健康档案、医保互通、 社区服务、双向转诊、远程医 疗、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实 现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 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化应用系统 。一张卡的时代。 业务孤岛阶段 医院烟囱阶段 健康系统阶段 面向病患的整体信息 系统(纵向) 局域网时代Internet互联时代 社会化互联时代

区域卫生平台总体网络架构 一级网络 二级网络三级网络 用户接入网 一级网络 (国家级主干网) 省中心省中心 国家中心 地市中心地市中心地市中心地市中心地市中心地市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 医院 安全网关 个人 妇幼疾控血站 等公卫机构 三级网络 (专网/虚拟专网) 区县中心区县中心区县中心 安全网关 医院 公安民政其他 三级网络 (公网) 社区 医院个人公卫机构 公网 1Gbps 155Mbps 1Gbps

区域卫生平台需要高品质的网络 安全等保合规 区域卫生平台信息主要是以居民健康 档案为核心,卫生平台有责任和义务 保障居民的信息安全,保证居民的健 康档案不被没有必要的部门或人员查 看,同时也要保证信息不能外传。 业务永续运行 区域卫生平台提供居民健康档案共享, 为跨医疗机构提供信息的共享提取, 因此需要系统具有7x24x365天的稳定、 可靠、持续运行,保障业务永续,确 保各种业务的正常开展 易运维扩展 医院规模不断扩展,新的医疗机构不 断的接入区域平台,网络接入信息的 点数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而快速增长; 随着社区医疗服务的逐步延伸,平台 需要具有优异的易扩展性,保障未来 业务的随时接入和扩充。 区域卫生信息网络需求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为了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深化卫生改革~提高卫生管理、科学决策和综合服务能力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和新津县信息化建设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纵横联网、分步实施、安全保密”的原则~在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集城乡卫生管理、医疗管理、妇幼保健、疾病监测、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应急指挥、社区服务、居民档案、远程会诊、网络教育、医保互通、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快速、畅通、安全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县范围内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并开展以县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到2010年~建成覆盖全县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市卫生局、县内相关部门互联互通、适应卫生改革发展需要的区域卫生信息体系。 二、基本框架 按照成都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构建我县卫生信息化建设“1131” 网络框架~即:一个管理中心~一个网络平台~三大应用体系~一张居民健康卡。逐步建立起以县卫生 局为中心~覆盖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站的一体化卫生信息网络。,网络框架拓扑图见附件2, ,一,一个管理中心

在县卫生局设立“卫生信息化管理中心”。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卫生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总体规划和设计,负责确定各阶段具体工作并组织实施,负责规划设置局域网站点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负责监管三大应用体系~及时维护应用系统数据、协助网络运营商做好网络故障排查~确保网络畅通,负责组织卫生人才信息化相关知识培训~指导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信息化工作。 ,二,一个网络平台 依托现有的新津县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搭建区域一体的公共卫生和医疗县级管理平台~实现卫生系统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各医疗卫生单位与县卫生局之间~县卫生局与市卫生局之间、县卫生局与县内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为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与支持,为公众提供查询、咨询相关卫生信息窗口。 ,三,三大应用体系 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介绍: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医院收费管理、门诊管理、住院管理、药品管理、病案管理、处方管理、人事后勤管理、资产管理、统计查询、系统管理等模块以及医学影像与通讯系统,PACS,、实验室检查系统,LIS,、应用电子病历系统,CPR,~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等交互式网络信息服务系统。 系统功能:,1,在医疗单位内建立起以财务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疗单位内部医疗、药品、人事、资产、财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医疗单位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2,在医院之间搭建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3,卫生局通过医院管理县级平台~动态监管各医疗单位的财务收支。,4,按照确定的各医疗单位的功能定位和诊疗范围设定诊疗目录~限定其诊疗范围~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5,通过药品管理系统~确定各医疗单位的基本医

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标准

基于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标准 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及其对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国家推出新医改方案,实际是基于现在服务模式不能完全满足居民健康的需要,大家都知道现在整个的情况是看病难、看病贵,为什么造成这样的现象呢?就是我们所有的患者几乎都在大医院寻求医疗卫生服务,所以导致我们看病难、看病贵,这是一个基本的认识。那么怎么样来改变这样的一个现状呢?我们必须对整个卫生服务的模式有一个调整。 国家要建立新的服务模式来满足居民健康的需要和需求,我们把患者进行分类以后发现不同的人群是需要不同的服务来满足的,这样就要我们的医疗体制必须与老百姓健康需求相适应,建立一种新的模式来满足看病就医的需要。总的是要以人为中心,通过不同层次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不同的服务,患者到医院,然后一般的人群可以通过健康管理来给他提供服务,还有一些高危人群也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服务满足他们的需要。这实际涉及到服务模式的改变,这是按照需求进行调整。 根据这么一个设想,我们国家提出来一个“三步走”中国卫生发展战略。第一步是2010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使我国进入实施全民医疗卫生保健国家的行列。通过去年一年的努力,我们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扩大,以前在城镇只有职工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现在城镇没有就业这些居民可以通过享受居民的医疗保险来减轻他负担的压力。另外,基本上每一个农民都享有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来为他们解决看病的负担。第二步,到2015年使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前列。第三步,到2020年保持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前列的地位,东部地区的城乡和中西部的部分城乡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基于这个规划,去年发布了医疗卫生改革指导意见以及近三年实施的方案,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这个保健制度它是作为一个公共的产品向全体居民提供的。这个框架的顶是要覆盖城乡,它有四个梁,实际是我们的四个服务体系,第一个是医疗服务体系,第二个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第三个是医疗保障体系,第四个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八柱有管理、运行、投入等等,其中信息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