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程(1-3课时)

心理课程(1-3课时)
心理课程(1-3课时)

心理课程:认识自我(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心理学的作用

2.通过人格测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心理学的魅力

3.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初步地认识自我的人格和性格

【教学准备】

足够数量的A4白纸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发地流露心声,并通过潜意识的具象化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人格测验中感受心理学,并通过科学的测验深入了解自己

【教学流程】

1.老师做简单的自我介绍(2分钟)

2.大家对心理学有了解吗?(5分钟)

①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以人的心理现象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②我们将要讲的是什么心理学?

我们将在课堂上接触到的心理学,只是很浅层次的心理学原理,但涉及范围较广,包括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

③我们为什么要接触心理学?

接触心理学,是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能用正确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并由此延伸到认识他人、对待他人的方向上。心理学不仅仅和心理有关,实际上,它跟哲学、文学、人类学等多门学科挂钩,懂得一些心理学的知识,能为大家的生活增添不少乐趣,同时减轻大家生活的烦恼,让你懂得如何快乐地生活。

3.树木人格测试(20分钟):

①相信很多同学都喜欢做心理测验。大家之所以喜欢做心理测试,就是因为想看看测

试的结果准不准,换句话说,大家都很想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心理到底是什么样的,想深入地了解自己。那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简单的测验,帮助大家了解自己。(1分钟)

②给每位同学分发一张A4白纸,引导同学们在心里想象一棵树,随意地想象,不需

要任何约束,然后在纸上画出自己想到的情景。不用在意画得好不好,这个图不是给别人看的,所以千万不要在意别人看了会怎么样,关键是你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但一定要认真画。(5分钟)

③画好后,任何人不得再修改自己的画。请每位同学将白纸翻到背面,写上以下问题

的答案:1. 你想象中是什么季节?2. 你作画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3分钟)

④在人格心理学中,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画的不是树,而是我们自己。由于树的形象

自卫防卫较低,所以这棵树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的人格投射。只要了解了这棵树,也就了解了我们自己。那么,让我们来看看经过科学认证的测验结果。(1分钟)

⑤结果解读(10分钟):

01.画面大小:

非常大:攻击倾向;防御机制;情绪化、躁动

非常小:自我评价低;拘谨、胆怯和害羞;缺乏安全感;情绪低落;退缩

02.画面位置:

纸的中间:可能没安全感

纸的上部:高抱负,盲目乐观

纸的下部:匮乏感;情绪低落或悲观主义

纸的边缘或最下部:缺乏自信,依赖他人,害怕独立;逃避新东西,沉迷幻想

03.树木与空间的关系:

将纸张对折两次,形成十字痕。面对有树木的纸面,十字痕上方代表知性与精神,下方代表生命力与意志力(欲望),左边代表过去、内向及母性,后边代表未来、外向及父性。通过画面布局来认识自我的真实人格。

04.选择的季节:

秋季:渴望收获

春季:理想主义

冬季:经受挫折后渴望成功的心理

夏季:果实多(精神不安定,热情);果实少(自我感觉不太理想)

05.树冠形状:

树冠巨大:雄心壮志,成就动机强

树冠细小:性格稚嫩,有退化迹象

树冠呈倒心形:缺乏创造力,有犹豫不决的倾向,没有攻击力

有明确分支:有明确的计划性

06.果实大小及数量:

果实大而多:欲望较多,有实现目标的信心,但可能缺乏精力,不知真正所求

果实大而少:目标明确,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

果实小而多:欲望较多,但没有实现的信心

果实小而少:自我评价和期望不高

07.最先画的部分:个人的重视程度体现了其人格倾向

树枝:代表你在现实环境中的表现,即表现力

树干:代表你自我倾听的意识,即本能、爱欲及情感等——生命力

树根:代表你平时隐而不见的潜意识,也可看出你的自制力

4.星座性格分析(10分钟):

除了心理测试之外,很多同学还特别喜欢关注星座。通过星座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也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方式。我们也可以来简单了解一下。

①星座的定义(1分钟):

在占星学领域,星座指黄道带上划分的十二个均等区域。西方占星学认为,天象依“上行下效”原则,反映、支配着人类活动,因此十二星座代表了十二个基本人格型态或感情特质。它试图利用人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天体的位置来解释人的性格和命运。

②个人星座的划分(3分钟):按照出生日期划分,从春分当天起,依次为白羊座、

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魔羯座、水瓶座、双鱼座。(这里我们只讨论太阳星座)

③同学发言(7分钟):请3位同学,说说自己是什么星座的,这个星座的人有哪些

性格特点,他自己是否符合这些特点,他是否相信星座性格和星座运势。

5.星座和心理学的区别(3分钟):

星座和心理学有时候会不谋而合,但是它们的本质是截然不同的。星座是占星术的一个分支,它认为大自然可以通过冥冥中的力量控制人的一举一动;而心理学则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的每一个理论都是经过了观察和实验的严格证明的。

因此,大家平时看看星座知识是可以的,但是千万不要迷信星座,沉迷星座。

6.总结:人格不是一成不变的(4分钟):

无论是树木人格测试,还是星座性格,或者是别的科学的、神奇的心理测试,它的结果都只能说明这一段时间里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而不能代表这个人一辈子的心理状态。所以,大家要理性对待心理测试的结果,当你发现自己最近状态不好的时候,不要就此一蹶不振,而是要积极地调整状态,争取早日恢复到积极健康的状态。

【课后作业】

每位同学写下对本堂课的感想,或者是对心理课的期望,在下节课上课之前交给老师

心理课程:我和你(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到彼此之间认识的差别,从而意识到个体的独特性

2.让学生明白,他人对自我的认识,其实是对自我认知的一种宝贵斧正

3.引导学生学会去尊重他人、信任他人

【教学准备】

1.提前板书

2.物资:两个眼罩

3.在课前将教室里的桌椅向两边移开,空出一块空地,学生在上课时直接围坐在空地周围

【教学难点】

通过新颖生动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他人评价对自己的重要性,同时要控制课堂的活跃程度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他人对自己的重要性,并通过集体游戏加深学生之间的信任

【教学流程】

1.自我描述(3分钟):老师给出十组(共二十个)形容词,每位同学从这些形容词中选

择出认为最能描述自己的五个词语,并写在纸上。

2.互相描述(3分钟):每位同学选择班上自认为自己最了解、最熟悉的同学,为他/她选

择五个最合适的描述词,同样写下来。

3.同学发言(8分钟):请2位同学起来,念出他为朋友选择的形容词,并与他朋友自己

选择的形容词作比较,看看相同的有几个。若出现不同,则双方都需要阐述自己选择的理由。

4.老师总结:

通过这个小小的测试,相信大家都可以看出来,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的评价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同的,不同的经历造就了

不同的人,所以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以及态度都是不一样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是独特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无可替代、不可或缺。

我们是独特的,一方面意味着我们具有巨大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是孤独的,所以我们更需要同伴、亲人和朋友。

5.同学发言(4分钟):请2-3位同学发言,谈谈为什么他人看我们和我们看自己的结果

不一样。

6.老师总结:

一个事物有着多面多角度的表现,仅从一个方面了解是不能得到透彻准确的认知的,比如说讲台上的这个粉笔盒,如果你只从前面去看,是看不到它的全貌的,必须要从六个面一一去看,才能看到它真正的样子。认识事物是这样,认识人也是这样,而认识自己更是这样。

我们个人拥有的视野、角度有限,所以很多时候不能理智清楚地认识自己。而且,每个人都很容易对自己心软,因此更难公正客观地做出判断。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他人的宝贵意见,来作为我们对自我的认识的斧正。

7.阅读补充材料(4分钟):老师补充有关李世民虚心纳谏的材料,每位同学一份材料,

进行快速阅读

8.同学发言(3分钟):请两位同学简单分享自己看了故事之后的启发

9.老师总结:

李世民正是因为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所以才成为了千古明君。由此可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才能恰当地弥补我们自己的不足,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改善自己。这

是他人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体现。

然而,除了认识自己,我们还要学会认识他人。每个人都生活在人群中,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完全地与世隔绝、不与其他人往来。所以,学会怎样与人和睦相处,也非常重要。

而与人相处的第一步,就是学会尊重他人。

10.阅读补充材料(4分钟):老师补充有关尊重他人的材料,每位同学一份材料,进行快

速阅读

11.同学发言(3分钟):请两位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想

12.老师引导:刚刚了解了两位名人关于尊重的故事,下面我们来找一找生活中有关尊重的

小细节。

13.同学发言(3分钟):请多位同学谈谈生活中常见的尊重他人的行为,若较少人发言,

可由老师进行引导(当同学问你借剪刀时,你应该怎样将剪刀递过去?晚上在宿舍里打电筒看书,应该注意什么?阅览室里能不能大声说话?打断别人说话对吗?如果有同学是回族人,和他一起吃饭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十字礼貌用语是什么?)

14.老师总结:看来同学们都很明白生活中应该如何尊重他人。其实尊重他人非常简单,只

用从小事入手,就能表达你的善意。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学会换位思考,就能达到彼此尊重。

而有了尊重作为基础,人与人之间就能发展出友善和睦的关系,从而能产生信任。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关信任的游戏。

15.“画鼻子”游戏(8分钟):

①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没有鼻子的大笑脸,然后在空地上随意摆上4-5把椅子作为障

碍,让学生蒙上眼罩,先原地转十五圈,然后在同伴的提示下,走过障碍区,在黑

板上给笑脸画上鼻子

②重复游戏3次,请同学们谈谈针对每一组的配合情况的感想

16.老师总结:这个游戏可以测试出大家彼此之间的默契程度,也能教会大家去信任自己的

同伴,共同努力,以达成最终的目标。

17.课堂总结(2分钟):

本堂课上,我们讲了很多内容。首先,跟大家分享了我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存在性,然后,一起探讨了关于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问题。接着,我们还讨论了应该如何尊重他人、信任他人,以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希望大家下来后,可以自己去反思、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将今天讲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感悟。

【课后作业】

每位同学写下对本堂课的收获或感悟,下节课前交给老师。

心理课程:如何战胜挫折(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挫折的普遍性和两重性,端正面对挫折的态度

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挫折、解决困难的能力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磨砺意志,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教学准备】

1.物资:足够数量的A5纸,一个装有半杯水的杯子,手提电脑(播放音乐)

2.在课前将教室里的桌椅向两边移开,空出一块空地,学生在上课时直接围坐在空地周围

【教学难点】

1.改变学生的畏难心理,真正树立勇于面对挫折的观念

2.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困难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端正学生对待挫折的态度,辩证地看待挫折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2.切实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

3.学会具体的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从挫折中获得成长

【教学流程】

1.阅读补充材料(3分钟):老师补充有关乐观与悲观的材料,每位学生一份,进行快速

阅读

2.同学发言(4分钟):请2-3位同学谈谈自己的读后感

3.老师总结(3分钟):大家看,这件事情是不是太有意思了?这位女士前后简直判若两

人:一个是无限的痛苦,一个是不尽的快乐;一个是阴雨连绵,一个是阳光灿烂。但对于这位女士来说,她所处的环境并没有改变!我们大家一起再想一想:沙漠变了没有?

没有变!铁皮房变了没有?没有变!仙人掌阴影下华氏125度的高温变了没有变?没有变!印第安人、墨西哥人变了没有?没有变!这一切都没有变,那变的是什么呢?显然变得是她的内心,是她内心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过去她习惯性地选择看泥土,选择事情的消极一面;后来她习惯性地选择找星星,选择事情的积极一面。大家看,其他什么也没变,变的就那么一点点。

但就这么一点小小变化,带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一个痛苦,一个快乐;一个失败,一个成功。这很象一个叉道,刚开始就那么一点点偏差,但走到后来,差异会如此之大。

这就是心态的力量。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重性,挫折也是这样,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它。比如面对这样一杯水(拿起水杯),一个悲观的人会说:“唉,居然只有半杯水了。”而一个乐观的人却会说:“太好了!我还有半杯水!”不同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战斗力大小,只有心态积极、士气高昂,我们才能保持强大的战斗力,战胜挫折!

4.老师引导:有了乐观面对挫折的心态,我们还需要正确解决挫折的方法,才能真正战胜

挫折。那么,面对挫折,我们都会有哪些解决的方法呢?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小游戏。

5.“挫折问询”游戏(15分钟):

①每位同学拿一张A5纸,在纸上写下自己遇到过的挫折,尤其是自己无法战胜

的挫折,并在背面署名。(1.5分钟)

②写好后,老师播放音乐《你们是我的星光》,同学们开始在空地上自由走动,跟

遇见的每个人随机地交换纸条,直到音乐停止。(0.5分钟)

③音乐暂停时,每位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查看自己手中的纸条,针对纸条上

的挫折,提出你自己的解决方法,并写在下面。(1.5分钟)

④音乐再次响起,交换继续,重复3次后,游戏结束,同学们将纸条还给本人,

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⑤请2-3位同学发言,念出自己写的挫折,以及同学们给出的解决方法,首先谢

谢同学们的建议,然后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6.老师板书记录同学们的方法,进行总结:冷静对待、自我疏导、请求帮助、积累经验……

其实,战胜挫折的方法有很多,这些是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摆脱困境、战胜挫

折,变失败为成功的不变秘诀。

7.老师引导:挫折在我们生活中非常普遍,每个人都遭遇过大大小小的挫折。其实挫折并

不可怕,关键看我们如何对待挫折。有些人在挫折中一蹶不振,意志消沉,甚至万念俱灰,这才是最可怕的。所以我们面对挫折,应该勇敢战胜它,在挫折中磨砺自己的意志。

回顾古今中外的名人,无一不是从挫折和坎坷中磨砺出来的。

8.同学发言(5分钟):请3-4位同学谈谈自己的偶像是谁,她/他是怎样战胜挫折的。

9.阅读补充材料(3分钟):老师补充林肯战胜挫折的材料,每位同学一份,进行快速阅

读。

10.同学发言(3分钟):请1-2位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想。

11.老师总结:林肯的艰苦经历告诉我们,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伟大的成功往往是伴

随着无数次的失败和永不放弃的坚毅决心。爱迪生要实验一千次才能发明灯泡,那我们在挫折面前跌倒几次,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有拥有坚强意志的人,才能真正战胜挫折,获得成功。

12.名言分享(3分钟):请多位同学站起来分享关于战胜挫折、失败与成功的名言警句,

老师可进行适当补充。(失败是成功之母。/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数人的失败,都是失败于做事情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只差一步就停下来。——莎士比亚/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俾斯麦)

13.战胜挫折小贴士分享(4分钟):

①勇敢面对,接受现实: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

就对你哭。因此,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挫折。

②寻找和分析原因:以积极的态度冷静地分析各种原因,并用实际行动加以改变。挫

折犹如泥泞的沼泽地,你越是胡乱挣扎、无法冷静,就越是无法很快脱身,它就有

可能让你越陷越深,直至不能自拔。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面临挫折时要能适当变化角度,从其他方面重新评价和审视问题。

④越挫越勇,坚持到底: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不能被反复的失败打倒。

⑤求助他人: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困境时,不必咬牙逞强,学会求助,也是一种智慧。

⑥自我磨练:有意识地在挫折情境中磨练自己的潜能,做好面对挫折的准备。

⑦向榜样学习:以身边的人或心中偶像为榜样,学习他们勇敢战胜挫折的精神。

14.课堂总结(2分钟):这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应该如何战胜挫折,希望同学们记住:挫

折无处不在,却并不可怕。只要你有坚强的意志、乐观的心态、正确的方法,就一定可以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课后作业】

每位同学写下对本堂课的收获或感悟,下节课前交给老师。

心理课程:认识自我(补充内容1)

树木人格测试解析

一、分析一幅画:

画面大小——图画面积的大小和作画者的自我评价有关。

1、画面非常大,有可能是一种攻击性倾向;

有可能因内心的无力感而表现出的外在的防御机制

表现出情绪化,躁动的倾向

2、画面非常小,表现出对自我评价较低

表现出拘谨、胆怯和害羞的倾向

可能缺乏安全感

可能情绪低落

可能有退缩倾向

3、画面在纸的上方且较小,表现出作画者心理能量较低

画面位置

1、位于纸的中间:可能表明没有安全感,在人际关系上比较固执

2、处于纸的上部:表明高层次的抱负,会努力达到目标,可能代表一种乐观,但有时是一种不合理的乐观

3、处于纸的下部:表明没有安全感代表一种匮乏感,情绪低落倾向或悲观主义倾向

4、处于纸的边缘或最下部:没有安全感,或缺乏自信,需要外部支持依赖他人,害怕独立逃避尝试新的东西,或者沉迷在幻想中

用笔力度

1、有力的笔触表示思维敏捷、自信和果断

2、特别有力可能代表自信、有能量、有信心可能代表神经绷紧可能代表攻击性或脾气暴躁可能代表器质性病变、如脑炎、癫痫等

3、轻微力度可能代表犹豫不决、畏缩、害怕、没有安全感可能代表不能适应环境可能代表低能量水平

4、断续、弯曲的笔触可能代表犹豫不决,依赖和情绪化倾向,柔弱与顺从

线条特征

1、长的线条表示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有时会压抑自己

2、短的线条短而断续的线条表示冲动

3、明显的线条方向强调横向直线代表无力、害怕、自我保护倾向或女性化

4、强调竖向直线代表自信、果断

5、强调曲线可能代表厌恶常规

6、线条过于僵硬代表固执或攻击性倾向

7、不断改变笔触的方向代表缺乏安全感

颜色

1、暖色调象征温暖、热情、能量;冷色调象征冷漠、无能量

2、如果过度使用一些颜色,则过度使用红色,可能与愤怒情绪有关过度使用暗色系,可能与忧愁情绪有关过度使用鲜艳颜色,可能有急躁症倾向过度使用很淡的,几乎看不清的颜色,可能想要隐藏自己

3、一幅画中使用颜色的多少也有不同的信息如是单色或两种颜色,整体来说表明淡漠如是三色至五色,则是正常的,大多数人的选择如超过五色,则要寻找原因,因为超过五色,图画会显得繁复,可能有一种急躁症倾向,需要过问具体原因

二、分析画的过程——最先画的部位或事物,是作画者最关注的方面

1、如果有很多涂擦的痕迹,表明作画者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可能代表追求完美的个性可能代表对自己不满可能代表情绪焦虑可能代表想要隐藏真实的自我

2、如果作画者花了很长时间去画一幅简单的话,表明作画者不愿意表现真实自我,在把哪些表现出来,如何表现等方面思虑过多

3、如果作画者对自己的画不满意,可能有这几种情况把不满意的画撕掉,表明作画者追

求完美的倾向在画得不满意的画稿上继续作画,表明作者为达到目的不在意挫折

4、如果作画者画到中间时要求换纸,有时是因为被画出来的真实内容吓了一跳,重新画其实是进行整饰的过程

三、分析树:

树冠和树枝——树冠的变化大、多,往往是个体成长过程中变化大的表现。

树冠伸展舒畅,常代表发展的顺利用笔简洁流畅,代表作画者思维的流畅性、高智力或做事风格干脆利落用繁复的笔反复描画枝叶飞细节,表明作画者有一定的强迫性或追求完美

1、树冠巨大型有强烈的成就动机有雄心壮志有自豪感,有时自我赞美

2、小树冠型在学前儿童画中常见学龄儿童如果画此形状,有发展障碍的可能成人画中,则是幼稚、退化的象征

3、倒心型可能缺乏创造性没有攻击性有犹豫不决的倾向缺乏持久的毅力

4、单独生长的枝叶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受过刺激部分发展受到限制有冲动倾向如果是新生的树枝,表明有新的希望或新的发展方向

5、圆圈状的树冠成长过程中,一直把能量消耗在某方面缺乏方向性

6、杨柳状下垂的树枝作画者关注过去,能量都流往过去怀旧、恋旧风格发展过程中停滞在某一阶段对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有内疚心理

7、横向生长的树枝愿意滋养、养护他人愿意主动与人交往

8、向上生长的树枝正在成长积极向上的成长正在寻找向上发展的机会

9、明确如路径的树有明确计划性做事有毅力、有始有终

10、断续的枝条有很多想法、但缺乏行动力停留在想的阶段、难于付诸实践爱梦想、幻想常有不切实际的想法

11、树枝折断在成长过程中遭受创伤付出的努力遭到失败伤心感、沮丧感

12、T 型树冠有较强的攻击性

13、比树干还粗的树枝有比较强的攻击性

14、粗树干上的小树枝无法从环境中得到满足

15、被细致描画的枝叶表明作画者的强迫性倾向,一旦开始做一件事就无法停止。哪怕自己已经厌烦过分关注细节追求完美

树干——反映成长和发展上的能量、生命力

1、断续型具有冲动性易受感情刺激容易有报复心理

2、曲直型有心理创伤体验有某种压抑感防御机制较强

3、直曲型对儿童而言,可能代表适应困难,易与环境产生矛盾对成人而言,可能代表创造性,但遇到挫折易逃避

4、弯曲型情绪快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

5、在顶部扩展随着年龄增长,活力越足,兴趣越增加

6、粗大的树干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

7、顶部收于一点以目标为导向,实现目标是生活的全部意义实现目标后并没有发现自己想要寻求的,处于情绪低落状态

8、在底部生长退缩倾向情绪低落对生活失望

9、在顶部有少量的生长关注未来对未来抱有希望不关注过去

10、纤细的树干成长中缺乏支持的力量渴望关爱和支持能量不足

11、有伤疤的树干在成长中有创伤能量在有伤疤的地方回旋,要花很大力气去解决

12、没有树干情绪低落没有生存的意愿,甚至会有自杀的念头

13、被风吹得歪斜的树感受来自外界的强大压力

14、上下大、中间小的花瓶型擅长具体思维讲求实际苦干、勤奋、努力

树叶——代表生命力

茂盛的树叶代表生机勃勃树叶稀少代表活力不足没有任何叶子的枯树代表生命的失落感另外,叶子的大小也有不同的含义

1、大叶型有依赖感不愿意独立容易相处

2、针叶型缺乏滋养尖锐或刻薄不易相处

3、手掌型有同情心愿意与人接触对人热情

4、树叶浓密代表生命力旺盛有活力能量大

5、树叶稀少生命力不足活力不够能量低

6、没有树叶(枯树)生命力严重不足没有活力有衰竭感生命的失落、空虚感

7、树叶掉落象征着倾向于养育来源,如对父母、家庭等的依恋依赖性如果是在收集树叶,表明想从父母或家庭中得到爱和温暖如果是在烧树叶,表明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转而变得愤怒、气愤

树根——是树深埋在土里的部分,又是吸收养料的主要部分,象征着过去的、最初的成长1、树根暴露关注过去心态不成熟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内心中有很多纠葛,想要整理清楚回顾过去的经验,以解决目前的问题

2、树根向左膨胀代表某种情感压抑与母性的特殊联系

3、树根向右膨胀在人际关系上较难信任他人与父性的特殊联系

4、树根左右膨胀对儿童来说,可能会在学习、理解力等方面遇到困难对成人来说,可能会有智力迟钝禁止、压抑自己

5、枯死的树根对早期生命和成长阶段的感受是受阻的情感上干涸的感觉

果实——果实的多少、大小代表成就、报酬、欲望、希望、目标、恩典等

1、掉落的果实代表成长中遇到一些伤害事件,可能是精神上的,也可能是身体上的。这些事件严重地影响了其成长、价值观或信念,让当事人感到自己遭到拒绝,受到命运不公平的对待,或者有一种深深的内疚感,甚至罪恶感,这种情况称为“坠落天使症候群”。受到过强暴或暴力伤害的创伤常用坠落的果实表现,如果要考察其严重程度,可以从果实掉落的原因、腐烂程度考察

2、掉落的原因:被风吹掉,是被自己无法控制的外界因素造成了伤害被人摘掉,是被人为的因素造成了伤害

3、腐烂程度仍可以吃,受到的伤害是可以愈合的,或正在恢复,作画者觉得自己仍是一颗“好果子”已经腐烂,已经造成了深深的、永久的伤害,这种伤害继续影响其成长、有时作画者觉得自己就是那颗腐烂的果实,无可救药

4、果实的成熟度——代表人发展的不同时期正在开花,代表仍处在生命的耕耘期,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刚刚结果,代表处于有所作为的初期青涩的果实,代表虽然有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要继续努力,还不到享受和收获的时间成熟的果实,代表到看丰收、享受的时间

5、果实的数目大的果实个数可能与重大目标数目之间一致掉落的果实数目可能与受到伤害时的年龄有关果实数目或者可能和作画者的年龄一样

6、大而多的果实有较多的欲望和目标有信心实现自己的目标往往因追求过多而无法很好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没有确定什么是自己真正、最重要的需求

7、大而少的果实有明确的目标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有限的几个目标上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有信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8、小而多的果实:有较多的欲望和目标没有确定什么是自己真正、最重要的需求没有足够的信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9、小而少的果实对自己的评价不高不相信自己能做出大的成绩

10、没有果实尚未设立可实现的目标对自己的评价不高,对自己没有什么要求

树皮——是输送养料的通道,也记录着成长的沧桑

1、破烂的树皮成长中曾遭受艰辛成长中曾历经磨难

2、反复描画的树皮情绪焦虑强迫性倾向

树上的动物——树上出现动物,每一种动物都代表了作画者人格中的某个方面,作画者只是借助动物表达自己的某种需求和愿望

1、鸟渴望自由

2、鸟巢依赖性被养护

3、树洞中的动物渴望自己有一个温暖的环境,使自己得到很好的照顾渴望得到关爱依赖性

4、松鼠感情或物质上曾遭受过剥夺希望能为自己的将来囤积某些东西附加食物

附加物

1、秋千秋千吊在一根树枝上,表明巴生命的全部或最重要的方面寄托在某件事或某个方面上人在树上荡秋千,可能代表牺牲别人来面对生活某方面的压力

2、树上的房屋表示想在险恶的环境中寻找一个安全的

心理课程:认识自我(补充内容2)

星座性格分析

白羊座性格特点分析

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兴趣是求知的动力 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广泛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字谜答案扇形的小苹果找座位图四组数学口算机录音机配乐录音带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今天我们先来听一段录音故事。(播放麦克斯韦小时候的故事配乐录音) 2.学文明理提问:谁来说说小小的麦克斯韦为什么喜欢提出许多问题?/ (学回答后教师小结)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麦克斯韦对什么事情都好奇,都想知道究竟,这是一种学习的兴趣。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学习的兴趣,麦克斯韦最后城为了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许多有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对自己身边的事物有极大的兴趣。衣同学们看看书上还为我们介绍了其他的人。(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中有关达尔文及严文井的故事)教师:听了刚才的故事,看了书中的课文,请同学们说说看书的想法。(学生自由发言) 3.活动明理(1)请同学们分组说说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说完后再选一名代表给全班同学说说你们组的发言情况。(2)做个放松小游戏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字谜条幅粘贴在黑板上,请学生猜。将学生猜中的答案随时粘贴在字谜的旁边,并为猜中答案的学生发一颗智慧星。(3)谁来帮助苹果娃娃分别将扇形的填字游戏及写有“青、晴”等文字的苹果贴在黑板上,谁给苹果娃娃找到座位,就请谁把苹果娃娃带到他的座位上。(4)开个小擂台赛。分别出示口算比赛题,每次两名同学比赛,看谁能当擂主,教师为擂主颁发证书。(5)想想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有哪些?把它填在书中的表格中,填写完后再想一想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些课?对自己不喜欢的课,想个办法使自己对这样的课有兴趣。最好能将这个办法写在表格后面。 4.总结全课同学们喜欢今天的学习吗?大家的回答和笑脸告诉了老师。你们很喜欢这样的学习。其实我们的学习都能像今天的学习这样使你有兴趣。请同学们回家后问问自己的家长,他们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 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活动,是 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 的重要环 节。[1] 目 录 1 基本内容 1 基本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功能和形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 借鉴近年来有关此类课程的论证,并依据我国的学校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心理 健康教育 课程可以理解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校教育特殊情景相结合的产物,应兼具科普、 团体辅导 和活动课的特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命名,包括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也 明确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和技能与学校教育这一特殊情景相结合的性质,平衡了 辅导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充分开发 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 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 我教育能力。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直接而且高效率地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途径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格 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的作用。其功能可以总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轻度的心理障碍进行 团体干预的功能,目标是心理障碍的缓解或消除;二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维护心理健康 的功能,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是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充分发挥潜能的功能, 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 1. 科普性质的讲座 科普性质的讲座主要是指面向全体学生,以系列讲座的形式普及心理学常识,从心理学的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心理学与我》 苏格拉底说:“人类最大任务就是——认识自己!”我觉得认识自己首先要从认识自己心理开始,要了解自己想什么,自己为什么会那么想,自己为什么会那么想而不这么想。在我求索中,我发现学心理学可以帮我认识自己的心理.。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生活中,我会因为和老朋友见面而兴奋,会因为和舍友吵架而郁闷,会因为没人理解而孤独……这是为什么呢?在心理学上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心理是由刺激引起的,是刺激引起的电脉冲在神经系统上传播的结果,是生物电流在神经系统中传播所引起而产生的,是刺激在细胞膜上引起的电流在神经系统中传导所引起的,是神经系统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因此,神经系统是心理产生的工厂。 其次,刺激通过感觉被编码成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磁场,从而影

响人体的体态变化。人的感觉是非常有限的,就种类而言,只有五种感官。就感受幅度而言,只能感受一定强度范围的刺激。 其三,通过感觉而“搜集起来”的几种物质特性被知觉综合起来进行的反映,表象则是对物质过去到现在的整体认识的总结,想象是在过去表象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可能形态进行的预测。 其四:思维对事物特征的“加工”。由此可见,感觉是其他心理现象大厦的“地基”,其他心理现象都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与此同时记忆把事物的特性“录入”大脑的过程;录入的内容有的建立了与其他原有内容的联系。意识和潜意识是经过记忆过程的事物特征的“存贮库”。能够回忆起来的内容是暂存在意识中的内容,不能够回忆起来的内容是存放在潜意识的内容。 其五:语言与行为都是人的一种“体态”,只不过是高度组织化了。心理通过神经系统调控人的外在肌肉就形成了“体态”。人们主要通过体态变化来推测和探知人的心理变化和作用,他是心理运动的外观。 其六:能力将心理功能在行为结果上反映,智力将心理功能在思维成果上反映。气质将心理状态在人的体态上反映。需求将生物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心理上反映。有了需求就有了动机,动机驱使我们达到我们的需求。当新认知与已有知识碰撞时,我就会有了这样那样的情绪,像前面提到的兴奋、郁闷、孤独等。在有了这样那样的情绪之后,我们会将它固定下来,这就产生了情感。一感觉到该事物就会主动认为该事物好或坏。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9、当别人比我强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嫉妒心理的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与危害,指导学生彩积极的态度和调节方式,克服嫉妒心,优质心理平衡。 2、懂得嫉妒心理对人对已的危害性,能区分识别嫉妒的行为表现,有意识地克服嫉妒心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心理学中有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从古至今有这种心理现象的人,心理上都对自己产生不良的影响,请听下面的小故事。 (二)讲授新课 1、从故事中我们看到,白泰宫哪些地方表现出了嫉妒的心理? 2、嫉妒心理怎么样害死了白泰宫的儿子? 3、心理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分析后得出:嫉妒之心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容易出现头晕、头疼、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胸有郁闷、腰背酸痛等症状,而且有嫉妒之心的人情绪都很不稳定,行为出现过激,就像故事中的白泰宫一样。读[咨询台],我们应怎么样保持好情绪?(三)活动区 1、请同学做个小测试,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A、组织学生自读自评。 B、从小测试中你知道了什么? 2、嫉妒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请你选一选,把不良的情绪放入回收箱中。(可在词语上画*)。

3、实践园 A、怎么样做才是最好呢? *请你动笔写一写,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么样做? *请同学反馈,引导学生认识只有靠自身努力争取才能成功,嫉妒之心对我们的发展是不利的。 B、读一读下面两句话,谈谈你的体会。 C、遇到同学中有嫉妒行为的,你打算怎么样帮助他呢?(看小练习) D、同桌讨论 E、反馈 (四)总结全课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嫉妒这种不良心理现象的危害,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乐观的情绪,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争取成绩。

10、合作学习好处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2、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并尝试合作。 2、在创设的情境中领悟互相信任、互相谦让、互相配合、合理分工等合作的行为基础。 教学难点 1、在活动中领悟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前准备:多媒体设备、图片、电脑课件、气球、充气筒、棉线等。教学过程: 一、在问题情境中了解合作 1、导入新课课件展示 ①出版一本书;②制造一辆汽车;③唱一台好戏;④三峡工程。师:请同学们分析下列图片出示的工作需要多少人才能完成?师生共议后归纳:师:完成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众人合作!小到日常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大到国家的建设。只有大家共同合作,齐心合力,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而“学会合作”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题之一,也是学生进行良好人际交往所必须的心理品质。这节心理健康课,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高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切实加强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 进入大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及学习、生活、就业等压力,大学生的心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一些学生无法适应这些新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1 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大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各高校纷纷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 一些高校虽热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但其没有独立的体制、机制,隶属于学校学生工作部(处),从业人员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主动性不高;工作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覆盖面窄、针对性不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限于

补救性层面。学校还没有建立起校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体系,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同时,大学生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认识模糊,对心理咨询存在着错误认知,在自身心理出现问题时不能主动寻求专业教师的帮助。 1.2 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 目前,许多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兼职人员一般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专职辅导员、学工干部等组成。人员总体数量不足,专职人员较少,兼职人员相对较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学校对兼职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兼职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的心理学知识,面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无法以专业的角度去答疑解惑,仅凭自身的经验和理解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专业能力不强,专业化程度较低。 1.3 课程设置不科学,理论与实际脱离 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面对大学期间诸如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问题时,能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试,理性地面对和解决。但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课程的教学课时较少,教育覆盖面窄,教育对象大多为大一新生;教学内容仅限于对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阐释,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教学的针对性差,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1.4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心理学与生活》笔记-精华版

《心理学与生活》 【美】格里格,津巴多著 一、心理学为何独具特色 1、定义 心理学(psychology):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科学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包括一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这种方法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另定义见第二章) 行为(behavior):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 2、心理学的目标 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1)描述发生的事情 行为数据(behavioral data):是关于机体的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按照事实的本相去收集它们 (2)解释发生的事情 通常承认大多数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行为的这些内部决定因素叫做机体变量(organismic variables)。也称秉性变量(dispositional variables)。 对行为的外部影响是环境变量(environmental)或情境变量(situational)。 (3)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心理学中的预测量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通常依据它们能多好地做出精确且全面的预测来判断它们的优劣。 科学的预测也必须被足够精确地加以叙述,指出是什么样的机制把那些事件与特定的预测物联系起来。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行为将会改变。 二、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1、心理学的历史根基 (1)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心理的内容 科学方法、精确的度量以及数据的统计方法的强调,是冯特心理学的传统特色。 内省法,即由个体系统地检查自己有关特定感官经验的思维和感觉。 结构主义即心理和行为的结构的研究。 所有的人类精神经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的联合来理解。这个观点的目标是通过分析感觉的构成因素以及其他组成个体精神生活的体验,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潜在结构。 (2) 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有目的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 教材分析: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而设计的,是素质教育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教材。 教学目标: 1.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3.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重点难点: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是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功能及意义: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二、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

三、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局面的安定与和谐 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一课:认识自己 第二周——————————第二课:集体中的我 第三周——————————第三课:同班同学 第四周——————————第四课:帮助别人真快乐 第五周——————————第五课:我的老师 第六周——————————第六课:学习百宝箱 第七周——————————第七课:学习方法实战场 第八周——————————第八课:圆的联想 第九周——————————第九课:插上想象的翅膀 第十周——————————第十课:心情小精灵 第十一周——————————第十一课:我怎么办 第十二周——————————第十二课:感恩礼盒 第十三周——————————第十三课:真诚的礼物 第十四周——————————第十四课:休闲活动 第十五周——————————第十五课:寒假何处去 第一课:认识自己 教学目标: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 重点难点:教育学生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对自己要充满信心。 授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想一想。 请你想一想,你在哪些方面有特长和优势呢?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1]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功能和形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 借鉴近年来有关此类课程的论证,并依据我国的学校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理解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校教育特殊情景相结合的产物,应兼具科普、团体辅导和活动课的特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命名,包括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也明确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和技能与学校教育这一特殊情景相结合的性质,平衡了辅导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

育能力。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直接而且高效率地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的作用。其功能可以总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轻度的心理障碍进行团体干预的功能,目标是心理障碍的缓解或消除;二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维护心理健康的功能,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是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充分发挥潜能的功能,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 1. 科普性质的讲座 科普性质的讲座主要是指面向全体学生,以系列讲座的形式普及心理学常识,从心理学的规律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的角度讲授有关知识。例如,有关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心理保健的常识、不同年龄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情绪的功能和情绪的自我调控的意义、人际交往的意义和规律、自我意识的意义、记忆的规律和方法、思维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问题。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应淡化心理学的概念,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注重心理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所发挥的功能是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学与生活重点整理

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学 心理学为何独具特色 定义 心理学定义为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关键部分:科学的,行为,个体,以及心理。 科学性要建立在依据科学方法原则收集到的证据的基础上。科学的方法包括一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这种方法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行为就是行动。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物种的可观察行为。 精神过程代表了心理学家探索的最重要的一方面。 心理学的目标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描述发生的事情 心理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心理学家一般把这种观察称为他们的数据。行为数据是关于机体的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来保证客观性。 解释发生的事情 描述必须忠实于可知觉到的信息,而解释却谨慎的超越了能够被观察到的现象。中心目标是找到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常规模式。 心理学的解释通常承认大多数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一些因素在个体内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构成、动机、智力水平或自尊。行为的这些内部决定因素叫做机体变量或秉性变量。对行为的外部影响是环境变量或情景变量。 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心理学中的预测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一个科学的预测是基于对事件互相关联方式的理解,它指出是什么样的机制把那些事件与特定的预测物联系起来。一个因果预测详细的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行为将会改变。 控制发生的事情 如果一个对行为原因的解释能创造控制行为的条件,那么这个解释就是有说服力的。 控制行为的能力很重要,因为它为心理学提供了帮助人们改进他们生活质量的途径。 小结 心理学家使用科学方法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得出结论。心理学家有这样几个目标:在适宜的水平上客观地描述行为,解释产生行为的原因,预测行为何时会发生,以及控制行为以改进生活质量。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的历史根基 “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艾宾浩斯这样写道。 威廉·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正式实验心理学实验室。他希望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过程以及简单心理过程的速度。 结构主义:心理的内容 对科学方法、精确的度量以及数据的统计方法的强调,表现了冯特心理学的传统特色。 铁钦纳用于检查有意识的精神活动元素的方法是内省法,即由个体系统的检查自己有关特定感官经验的思维和感觉。他的观点以结构主义之名着称于世,指对心理和行为的结构的研究。 结构主义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所有的人类精神经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的联合来理解。目标是通过分析感觉的构成因素以及其他组成个体精神生活的体验,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潜在结构。攻击结构主义:⑴它是简化论的,它把所有的人类体验都简化为简单的感觉;⑵它是元素论的,它寻求把成分或元素联结起来,而非直接研究复杂或整体的行为;⑶它是心灵主义的,它只研究人类有意识觉知的口头报告,忽视那些不能描述他们的内省经验的个体。 机能主义:有目的的心理 威廉·詹姆斯同意铁钦纳意识是心理学的研究中心的观点。他认为,意识是流动的,是与环境持续互相作用的心

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授课计划 学习过程的组织性、 严谨性更强, 1、锻炼有意识记的能力,增进记忆品质; 2、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勤于思考,不甘落后; 3、有集体荣誉感,并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初步学会休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5、通过面向全体普及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自测、自控、自我调节、正确认识自己。 6、加强针对性训练,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7、在集体中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在学习中品尝解决难题的快乐,在活动中学会调节情绪。

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进度表

2019年春学期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六坝九年制学校王景智 一、指导思想: 二、为进一步加强全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学生向更高的心理健康境界发展,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效果。 三、二、教学宗旨: 四、留下你的烦恼,带走我的微笑 五、三、教学目标: 六、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适。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的内部和谐。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七、 2、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认请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

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 八、 3、普及心理辅导。工作密切与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与德育工作相辅相成。 九、 4、认真细致地做好疏导和跟踪辅导工作,力求在个案上有所突破。 十、 5、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使辅导工作更加规范。 十一、具体目标: 十二、三年级: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十三、四、主要辅导工作计划: 十四、(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十五、 1、组织相关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水平。 十六、 2、积极组织宣传,充分发挥各年级心理咨询联络员(各班班主任)的作用,积极利用健康教育课和班队课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困境及出路

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困境及出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得到迅速普及,信息化时代人才成为各国竞争的对象,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学生虽然在生理发展方面已经渐趋成熟,但心理发展仍需亟待加强。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压力和影响,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作为家国前进的顶梁柱,大学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动力和支持,他们肩负着现代化建设事业普及的重任,肩负着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所以高校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面临困难学会摆正自我心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完善人生规划。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由于我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起步晚,相关的研究文献比较少,所以现有的经验并不是很成熟。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所以先后出台文件要求教育部门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但并没有给出相关的实行方案,所以在课程改革中出现诸多问题。 (一)课程重视度不够从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情况来看,有些领导和职能部门对课程开设的随意性较大,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意义,虽然教育部要求以必修课程出现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但这项要求并没有落实到位。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存在误解,总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准备的,在课程教学中,根本不关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技能,只注重教师怎样在学期中考核,所以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没有得到重视,从而也没有发挥出其作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由于国内对心理健康研究的时间短,所以在课程讲授时倾向于对基础知识的讲解,着眼于矫治性与预防性,所以设置的学生发展目标重点偏低。教育部并没有对课程的属 性做出规定,所以有些学校直接将其设置为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 要求学生背诵心理学相关知识,没有做到完善学生人格和发展学生 健康心理的作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在课程学习中没 有得到提升,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在学习中的地位。还有些学校的 德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交织在一块,模糊了两者的概念。 (三)组织形式单一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学生成为课堂 的主人,是学习中的主体,但心理健康教育授课仍然采用单一传统 的讲授制。从课程性质来划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操作性、实用 性很强的课程,但由于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研究不足,所以无法安排有效的实践活动,带给学生更多的心理情感体验,从 而忽视学生相关技能的培养和情感价值的塑造,无法有效挖掘出学 生的潜能。 (四)课程评价缺乏科学化、专业化从当前的评价体系来看, 考试被认为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这使得学生更加注重 理论知识的背诵,无法评估出学生真实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不符合 教育部要求开设这种课程的初衷。课程评价是通过信息的采集,针 对目前开设课程的实施计划作出有效调整的一种方式,如果其评价 体系不能反映出科学化、专业化的真实现状,那么这种评价标准就 是失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处在没有正确指导的狭隘化评价体 系中,阻碍了课程改革的进程和评价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出路 (一)加强宣传,提高重视程度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基地,

大学生心理学与生活

大学生心理学与生活 (1)焦虑,即对将发生的某种情景或事件感到担忧和不安,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如考试焦虑、适应焦虑、健康焦虑、选择焦虑等,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容易导致坐立不安、忧虑、担心、恐惧或过度警觉等不良反应。 (2)自卑,是由于某种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自我轻视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学识、能力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改变,部分大学生由高中时期的“佼佼者”变成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这种地位的改变是造成部分大学生自卑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或自身某些不足而自卑。 (3)抑郁,是大学生对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当个体感到无法面对外界压力时,常常会产生这种消极情绪。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不喜欢所学的专业,感到前途渺茫,或是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恋等问题而导致情绪低落,甚至委靡不振,自暴自弃,体验不到生活、学习的乐趣,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 (4)人际交往障碍,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紧张、不自然,讲话缺乏逻辑性,有时甚至不知所措,缺乏自信心,或是对他人的言行敏感、多疑、不信任等。 (5)易怒,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大学生内分泌系统处于空前活

跃时期,大脑神经过程的抑制和兴奋发展不平衡,内制力较差,容易冲动。有的大学生因为一件小事或一句话便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 其实,喜怒哀乐也是伴随认知过程产生的,是“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做用而产生的包含体验、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过程”[1]。由于是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密切相关的心理活动,因此,若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则会有兴奋、愉快、满意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正面情绪;反之,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出现沮丧、愤怒、悲伤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负面情绪。 大学生一直在学校这个相对比较单纯的世界里生活,他们的交往对象比较固定,交往范围较窄,生活经验比较少,他们“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心理调节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心理活动调节和支配的意志和能力,因此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平衡”[2],因此,一方面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强烈,情绪表达会很直接,他们不会有太多的掩饰,情绪表达一般会真实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情绪具有冲动性、直接性的特点。同时,与之前相比,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去考虑自己的感情、学业、人际关系以及就业等,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也逐渐的学着调适自己的情绪,情绪及其表达开始逐渐趋于成熟。 情绪困扰的直接后果是导致行为和社会适应不良,进而导致心理疾病。消极 情绪会干扰人的理性判断,而且,消极情绪还具有感染性和弥散性,故学会情绪管理对情绪稳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心得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 怀揣着对心理学神秘面纱的好奇,我开始了这学期的心理学与生活课程。 在我的意识里“心理学”一门比较神奇甚至神秘的学科,然而我想在这学期的选修课中我初步揭开了其神秘面纱。课程期间老师图文并茂,讲解有序。让我们初步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其中最重要的也最有意思的当是结合大学生特点做出的一系列心理学分析与实验,这些都很实用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在大学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正确的应对这些心理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难免遇到人心中脆弱一面,学习一定的心理知识,这对于我们自身以后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完善及维护。实际生活中,有时心灵是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在心理状态不好的时候,我们不仅需要别人的帮助,同时在他人需要的心理帮助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用自己学习的心理知识去帮助他人,关怀身边的人。我相信,学的这些知识,不仅以后对自己还是对身边的人,都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但是个人觉得课程还有不足之处:举例多是一些外国心理学家针对外国人的一些实验与分析,因为文化﹑经济﹑教育方式等的差异这些结论或实验分析对现在的中国人同样适用吗?中国的心理学家们是不是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做点什么呢? 下面我就张老师讲授的“从众依从和服从”专题谈谈我的具体体会。 首先是“从众”,它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从众的身影,从众的意义在于其对个人的社会适应意义是非常明显的;同时从众也是个人适应生存的必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利于社会规范的形成。从众的原因大概可以分为信息压力﹑规范压力。从众类型有三种:真从众﹑权益从众﹑不从众。 其次是“服从”,指按照他人命令行动的行为。是通常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影响的基本方式之一。当人民认为是合法权利时及可以将责任转移时就会发生服从。 最后是“依从”,指人接受他人请求而行动,使别人请求得到满足的行为。依从也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影响的基本方式之一。 从众与依从的关系: 二者都是个体受到某种影响而产生的行为变化,其发生机制都不存在对权威

最新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下册教案(

第一课、敢于请教问题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做一个快乐的健康的人。 课前准备:1、课件设计2、游戏编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有朋友吗?你喜欢交朋友吗?在生活中,有的人拥有很多朋友,与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生活,遇到问题一起商量,一起解决,说说笑笑,真开心呀!这节课将伴随你一起探索怎样才能交上更多的朋友! 二、活动: 1、找朋友游戏 要求: 以组为单位,每组出一名学生,倒计时从“五”数到“一”。 第一次:3个同学一组迅速抱成团。 第二次:4个同学一组迅速抱成团。 第三次:5个同学一组迅速抱成团 (学生分组做“找朋友游戏”。 游戏之后数一数:我赢了次,我输了次。) 2、谈一谈 (1)我找到朋友时心里感到。 (2)我没找到朋友时心里感到。 (学生谈心里感受) 3、交朋友的秘诀 (1)仔细观察你身边的好伙伴是怎样交上好朋友的? (学生归纳交朋友的秘诀) 看课件: 课件1:萍萍热情、开朗、乐于助人,同学们都愿意和她交朋友。(性格好)课件2:周梦和胡云都是航模小组成员,他俩合作一艘小帆船,你锯我粘,很快就做成了,共同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合群) 课件3:遇到开心的事,受了委屈、遇到困难等愿意把心里话告诉朋友,增进沟通和理解。(善于开放、表露自己。) (2)你的交友秘诀呢?

快记下大家的绝招,让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吧! (学生归纳:交朋友的秘诀。) (3)请看小品: 问题1:请你帮帮小陈,让他也能交到朋友。 问题2:不知你在交朋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 问题3:请大家帮他出出主意,让他交到更多的朋友。 (学生进行小品表演: 小磊和小涛是好朋友,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说说笑笑玩得多开心啊!可是,小陈不敢和同学接近,他没有朋友,一个人非常孤独。) 三、总结: 有朋友真好!高兴时,友朋友来分享;伤心时,有朋友来分忧;困难时,有朋友来帮助。朋友能给人带来欢乐、带来勇气、带来信心。老师相信,在你的努力下,一定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大学生心理学与生活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摘要: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面对一系列显示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措施 健康的心里状态和良好的心里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也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前提。在各类校园刊物上诸多学者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提出了很多卓著的见解,但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工作中,越来越发现,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与其心里健康状态密不可分,只有解决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才有可能健全他们的人格。然而,当前由于社会转型的冲击,多元文化的影响,道德规范体系尚未健全,导致部分大学生心理的不健康和人格的扭曲。因此,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已成为一个高度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变得更为复杂。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也十分敏感,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和心理障碍、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需要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清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心理

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根据问卷调查的二十道问题进行分类,分别是学习问题,人际问题,情感问题,这些都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的方面,通过对这120份问卷调查问题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出上面的数据比例,其中大学生的情感方面存在问题比例最高36.5%,其他方面的问题是恋爱、友情、亲情所产生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不仅面对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与学习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习惯的巨大改变,而且还包括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重新评估。

心理学与生活的关系

心理学与生活的关系 心理学也许是现代生活中人们最广泛涉及的主题,因为,其实人的生活首先也主要是由人的心理与行为支撑的,无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还是工作中的为人处事,都离不开心理学,都需要心理学的知识和帮助,那么心理学与生活的关系是什么呢。 心理学所涉及的方面渗透于各个领域,例如,人在独处和在群体中的行为为什么不一样?这些心理与行为是怎样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在这些心理与行为的发展中教育起什么作用?运动员在比赛的瞬间如何能承受各种压力?运动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总之在人类活动的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心理学问题,都需要心理学!这体现了心理学的博大。 在生活中我们要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就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知觉他人与印象形成中,我们会对人产生第一印象,凭着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会改变甚至会影响到后来信息获得的解释,即我们所说的产生了首因效应。 人们凭着第一印象对他人进行评价往往是不准确的,但是这印象的形成是非常牢固的,若不经过深入了解一般是不轻易改变的。因此我们在于他人初次交往时应给别人留一个好印象。 这样对你是非常有利的。我们常常对一个人的某一特征形成好的坏的印象后据地推论其他特征的好或者将这一特征夸大的现象。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或多或少会对他人产生知觉上的偏见。 比如说社会上对某类人或某个群体持有的一套固定的看法。

并以此作为判断其人格的依据,虽然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因此更方便,能够省时、省力,但是也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形成的印象往往是错误的,只注重了群体特征忽视了个体差异,主要是社会接触机会少,信息很少出现,群体变化性大,而社会认知具有滞后性,社会在对一个人的印象形成还往往受利益和价值的影响。 这是心理学在知觉他人与印象形成的应用,我们都知道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绝大对数人都会有过过分相信自己判断,对人、物做出错误的认知判断,这都是因为人们总是有选择的去解释,记忆能够证实自己有观念的信息,产生了知觉记忆上的歪曲。现实生活中我们还遇到过类似这种情景在某事件结果出来就会说;:“哎呀,我开始就认为某某是对的,看我猜准了吧。” 这种事后诸葛亮的现象是无意的,不是故意的,是因为人们在回忆自己的判断时会倾向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它也是一种记忆的歪曲。古人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人们在认识他人时往往把自己的特色性归属在他人身上,自己喜欢什么,认为他人也喜欢什么。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学习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下面是推荐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供您参考: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课程。因此当我看到选修课程中有《心理学与生活》这一门课程时,我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 对于我来说,选择这门课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选择课程的时候我把兴趣放在第一位。记得有一位老师对我说过:“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从事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并从中赚钱。”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不管是选择职业还是课程或者是其他更复杂的选择,我都会把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因为我相信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从中受益。 其次,我想对自己有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而《心理学与生活》或许能帮助我更加的了解自己,学会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学会如何放松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理人格。古人云:做人“每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是人要不断认识自己。因此,选择这门课程绝对没错。 最后,我相信学习心理学与生活,不仅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我希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可以学会观察并理解他人的心理以及情绪上的1 / 4

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 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虽然只有短短几周的时间,说不上深入了解了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但我确实收获不少。虽然这只是选修课,但我确从未错过蔡老师的每一节课。或许有一部分同学对于大学的大部分课程存在着抗拒甚至厌烦的心理,出于压抑且无聊的课堂氛围。与之相反的,《心理学与生活》带给我的是无尽的兴趣与快乐。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很玄的感觉,总以为它和算命一样有点不可捉摸,但是通过这半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在蔡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心理学的奥妙,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时的魅力,而不仅仅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感受。有的时候比照个人经历觉得这些理论真的是很有道理的,并非故弄玄虚,也越发感受了心理学的魅力。蔡老师的课堂整个过程基本上都在笑,感觉整个人轻松了不少,不仅缓解了我们在上完专业课后的压抑,还学到了不少东西。 经过对心理学与生活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2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