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与蒸发

沸腾与蒸发

沸腾前后现象与原因

现象原因

沸腾前(1)大烧杯内底附近,气泡

很多,水中形成的气泡上升

时逐渐减小,以致未到液面

就消失了。

(2)一种逐渐增强的嘶嘶声

(3)然后是一种较粗暴的声

(1)底部温度较高,水汽化形成气泡,沸腾前由于下热

上冷,水底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内的水蒸气液

化使气泡体积不断减小。

(2)是烧杯底被加热和气泡形成时每个小气泡伴一个喀

哒声,集合起来成为嘶嘶声。

(3)小气泡离开杯底上升到较冷的水中,然后破裂,因此发

出较响的噪声,一直持续到水很热,足以使气泡到达液面

破裂为止。在加热初期,水温低于沸点,在水的内

部主要是吸收热量,不断升高水温,水分子之间的

碰撞能力、水分子本身的能量逐渐增加,在水分子

震动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再加上少量溶解在水中的

气体析出产生的声音,使得盛水的容器发生共鸣,

因而发出较大的响声,频率较高,声音尖锐

沸腾后(1)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

现象,形成大量的气泡,气

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2)水声小而柔和

(1)沸腾时,水中各处的温度达到沸点,在液体的内部

和表面同时进行着剧烈汽化过程,在底部压强大,气泡体

积小,越往上压强越小气泡变大,到达液体表面时气泡破

裂,气泡内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当中。

(2)水完全沸腾后,出现的气泡达到液体表面而产生的

较柔和的溅水声。当水温达到沸点后水温就不再升高

了,水吸收的热量全部使水分子变为气态水(液下

蒸发),因产生大量的水蒸汽泡,在水中形成滚动,

声音的频率低,声音相对也就显得小了。

比较蒸发和沸腾

沸腾蒸发

不同点位置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只在液体表面处进行剧烈程度剧烈缓慢

现象迅速产生大量的气泡不容易观查到

温度条件只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达到沸点)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影响因素气压影响沸点液体的表面积、温度、空气流速

液体自身温度

变化情况

吸热,液体温度保持在沸点处不变吸热,液体自身温度降低主要应用水浴加热,分馏,蒸煮食物制冷,降温

相同点物态变化都属于汽化现象

吸、放热情况都是吸热过程

蒸发过程及其特点

第五章蒸发 §5-1 概述 一、蒸发过程及其特点 蒸发:是指将含有非挥发性物质的稀溶液加热沸腾使部分溶剂汽化并使溶液得到浓缩的过程。 蒸发的主要目的:①浓缩溶液;②制取或回收纯溶剂。 蒸发的特点:P186 二、蒸发过程的分类P187 (一)按加热方式:直接加热、间接加热 (二)按操作压强:常压蒸发、真空蒸发、加压蒸发 (三)按蒸发器的效数:单效蒸发、多效蒸发 (四)按操作方式:间歇蒸发、连续蒸发

一、单效蒸发流程 单效蒸发流程见P188图5-1。流程主要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 蒸发器从下向上主要包括:加热室(可看成是间壁式换热器、要有足够的传热面积和较高的传热系数)、蒸发室(又称分离室,应有足够的分离空间和横截面积,以保证沸腾的气液两相充分分离)、除沫器(位于蒸发室顶部,用于除去二次蒸汽中夹带的液滴、雾沫)。 二次蒸汽进入冷凝器后,一般用冷却水冷凝,冷凝下来的水由冷凝器下部经水封排出,而不凝气则由冷凝器顶部排出。 二、单效蒸发过程的计算:略 三、蒸发器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强度:略

多效蒸发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二次蒸汽的再利用,以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 一、多效蒸发的操作流程 并流加料的三效蒸发流程见P194图5-4。 按加热蒸汽的流向,一效蒸发器蒸出的二次蒸汽作为二效蒸发器的加热蒸汽,而二效蒸发器蒸出的二次蒸汽作为三效(即末效)的加热蒸汽,三效蒸发器蒸出的二次蒸汽则进入冷凝器,用冷却水直接冷凝后由水封排出。 由图可以看出,料液的流向与蒸汽的流向是相同的,故称为并流加料流程。 操作要点: ①要保证各效过程沸腾,各效的加热蒸汽温度si t 应高于各效加热管内溶液的沸点 温度i t ,即满足c s s s t t t t t t >>>>>32211,其中c t 表示冷凝器内压强为c p 时的饱和温度。 ②各效分离室的操作压强i p 也必须依次降低,以保证料液沸点逐效降低,即 c p p p p >>>321。 蒸发过程按溶液与加热蒸汽流向的不同,可以有以下四种操作流程: 并流加料流程:P194-195 逆流加料流程:P195 分流加料(或平流加料)流程:P195 错流加料流程:P195 二、多效蒸发的最佳效数 在工业生产中,采用多效蒸发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热源蒸汽(即生蒸汽)的消耗量,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通过比较可知,当蒸发过程的生产能力一定时,采用多效蒸发消耗的生蒸汽的量要远小于单效蒸发。但这并不意味着蒸发过程效数越多就越好,由于各种损失的影响,已使一些经济指标下降。 P196表5-2列出了五效蒸发器各效的min )(W D 的经验值(D 为生蒸汽用量、 W 为二次蒸汽量,即为蒸发器的水分蒸发量)。数据显示,随效数的增加,所节省的生蒸汽耗量越来越少,而设备费则越来越多,所以应权衡多方面因素选择最

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蒸发与沸腾的区别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发生。? (2)蒸发时液体温度下降,而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3)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而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4)蒸发是缓慢的,而沸腾是剧烈的。 影响沸点的因素 压力与沸点成正比。一般来说,压力越大,沸点越高,反之则越低。例如,高压锅中水的沸点一般为120度以上,而在青藏高原则只有60-70度。 压力与熔点成反比。压力越大,熔点越低。例如,冬天在雪地上行进时,积雪会在踩踏的压力下迅速融化,熔化温度低于零下5摄氏度。 一般来说,杂质都会使物质熔沸点降低。例如,合金的熔点低于任何一种组成物。 与的不同 沸腾是一种剧烈的转变,蒸发则是一种和缓的相变。 沸腾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蒸发之发生在液体表面。 沸腾发生在一定的下(),蒸发现象存在于任何温度下。 沸腾发生的条件 液体上方的等于液体的。 液体的温度本身已达到沸点并持续加热。

注:两项条件并不需并存而才能成为沸腾的必要条件(只需其中之一)。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对同一种液体来说,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即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与气体间接触的表面积大小以及液面上气体流动的快慢。在同样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 液体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其中具有足够大的动能且能飞出液面的分子也就越多。因而蒸发得越快。 液体与气体间接触的表面积越大,处在液面附近的分子数就越多,能够从液面飞出的分子也就越多。因而蒸发得越快。 飞出液面的分子如果停留在液面附近,由于分子的热运动,有的分子全撞到液面,被液体分子重新拉回到液体中去,这样蒸发将变慢。如果设法把液面上形成的蒸汽吹散,使蒸汽的密度减小,使蒸汽分子回到液体中的数量比同时从液面跑出的分子数量少得多,蒸发就可以加快。 在同样条件下,比较不同液体的蒸发情况,容易蒸发的液体,挥发性大。这种差别跟分子间的作用力有关。分子间作用力小的液体容易蒸发。 液化的液化现象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与汽化相反。

蒸发和沸腾习题

蒸发和沸腾 一、知识回顾 1、沸腾【重点】 (1)沸腾现象:例-如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气泡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2)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2、蒸发【重点】 (1)蒸发现象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2)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400C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0C(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①液体自身的温度高低; 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大小;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3、蒸发与沸腾。 汽化的两种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它们虽同属汽化,需要吸热,但其特点是不同的。见表中所列: 说明: (1)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温度降低并且有致冷作用。 (2)不同的液体沸点(沸腾时的温度)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还要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大小而变化。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3)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但其自身的温度保持不变。 二、典型例题 例1:小刚同学物理课上学习了关于“液体沸腾”的知识后.一次看见妈妈蒸馒头的水沸腾后,小刚建议妈妈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馒头立刻就变熟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D.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分析: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 解答:水沸腾需要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妈妈蒸馒头开锅时,达到沸点;为了使馒头蒸熟,需要继续加热,但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故选D.——————————————————————————————————————————————————————— 例2: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将温度计浸在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直至水沸腾后看到水量明显减少,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 A.一直增加 B.一直不变C.先增加后保持不变 D.最高温度达到100℃ 分析: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叫做沸点. 解答:液体在沸腾时,需要不断吸热,所以要对烧杯不断加热,在此过程中,液化不断汽化,由液体变为气体,所以液体的质量减小,但温度要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 故选B.——————————————————————————————————————————————————————— 例3:在温度计玻璃泡外包一层蘸有酒精的棉花,则温度计的示数将()A.一直升高,直至稳定B.一直降低,直至稳定 C.先升高后降低,直至稳定 D.先降低后升高,直至稳定 分析: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酒精蒸发是吸热的.

初中物理教案:水的沸腾

初中物理教案:水的沸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 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 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从实验中得出液体有一定的沸点的结论,学生要注 意观察、实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定要注意观察到. 教材给出了实验的目的、器材、步骤,并附上表格,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实事求是地 填写,并注意分析数据,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记录沸腾的图象,从图象中判断水 沸腾时的温度. 教材后面是讲解沸腾的知识,联系实际列出了几种液体的沸点,并用图解的形式说明 了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方法,非常直观,容易理解和掌握.教材最后提出了问题,思考蒸 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学生完全可以联系上一节的知识解决. 教法建议 本节得出结论部分是学生实验,教材提供了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这部分教学要注意培 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一定要认真观察在沸腾过程中现象,例如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 的变化情况等,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填写表格,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并利用数据制作表格,从表格中找出物理规律.

关于沸腾的知识,可以由学生总结出什么是沸腾,并分析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关于酒精灯的使用问题,教师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并说明错误的使用方法,可以由 学生说明错误的原因,注意考虑安全的因素,给学生观察酒精灯的火焰,说明使用时要用 外焰,可以实验由学生观察.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液体的沸点表格,或提供一些资料学生阅读,联系实际学习,建立沸点的观念. 教学设计方案 实验:水的沸腾 【课题】实验:水的沸腾 【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 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会描述看到的现 象.蒸发和沸腾的比较,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实验 方法1、根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安排实验.酒精灯的使用要实验前讲清,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例,说明正确的点燃、熄灭的方法,对于不正确的方法,要分析其 原因,主要是注意安全方面的原因和使用外焰提高温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会观察,根据实验的现象填写表格,记录每1min或2min时间间隔的温度值,再根据 表格上的数据,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将表格上的数据用图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还可以根据 图象上的特点总结出水沸腾的特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提出一些观察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在实 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提出的问题可以有:酒精灯使用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温 度计应当如何使用;观察随着加热的过程温度是如何变化的;观察沸腾现象,描述沸腾过程;沸腾的特点有哪些;如何用图象表示沸腾过程,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什么. 二.沸腾 方法1、学生思考沸腾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在液体的表 面和内部同时进行,且只在一定的温度下才发生,我们可以把这个温度叫沸点,教师再提 供关于沸点的一些资料,学生阅读,形成关于液体有沸点,并且温度固定(在标准气压下)的观念,结合实验结论,总结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实验结论,关于液体 的沸腾和沸点的知识可以用查找信息的方法学习,教师制订学习课题,学生查找信息,处 理信息,得出一些结论. 【板书设计】

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发生。 (2)蒸发时液体温度下降,而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3)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而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4)蒸发是缓慢的,而沸腾是剧烈的。 影响沸点的因素 压力与沸点成正比。一般来说,压力越大,沸点越高,反之则越低。例如,高压锅中水的沸点一般为120度以上,而在青藏高原则只有60-70度。 压力与熔点成反比。压力越大,熔点越低。例如,冬天在雪地上行进时,积雪会在踩踏的压力下迅速融化,熔化温度低于零下5摄氏度。 一般来说,杂质都会使物质熔沸点降低。例如,合金的熔点低于任何一种组成物。 与蒸发的不同 ?沸腾是一种剧烈的转变,蒸发则是一种和缓的相变。 ?沸腾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蒸发之发生在液体表面。 ? 沸腾发生的条件 ? ?液体的温度本身已达到沸点并持续加热。 注:两项条件并不需并存而才能成为沸腾的必要条件(只需其中之一)。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对同一种液体来说,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即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与气体间接触的表面积大小以及液面上气体流动的快慢。在同样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 液体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其中具有足够大的动能且能飞出液面的分子也就越多。因而蒸发得越快。 液体与气体间接触的表面积越大,处在液面附近的分子数就越多,能够从液面飞出的分子也就越多。因而蒸发得越快。

飞出液面的分子如果停留在液面附近,由于分子的热运动,有的分子全撞到液面,被液体分子重新拉回到液体中去,这样蒸发将变慢。如果设法把液面上形成的蒸汽吹散,使蒸汽的密度减小,使蒸汽分子回到液体中的数量比同时从液面跑出的分子数量少得多,蒸发就可以加快。 在同样条件下,比较不同液体的蒸发情况,容易蒸发的液体,挥发性大。这种差别跟分子间的作用力有关。分子间作用力小的液体容易蒸发。 液化的液化现象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与汽化相反。 常见的雾、清晨花草上的露珠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液化气体不仅要吸热,而且变成气体后的体积比原来的大得多。所以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 1、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2、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例如氮气。 3、液化的水珠总是出现在温度较高的一侧。 4、云、雨、雾、露等是由液化形成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凝华的概念 凝华: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 形成凝华原因 形成凝华的条件比较特殊,一般是要求气体的浓度要到达一定的要求,温度要低于三相点的温度,比如低于0摄氏度的时候的水蒸气等,形成原因一般是急剧降温或者由于升华现象造成。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凝华的实际现象有:冬夜,室内的水蒸气常在窗玻璃上凝华成冰晶; 树枝上的“雾凇”等;用久的电灯泡会显得黑,是因为钨丝受热升华形成的钨蒸气又在灯光泡壁上凝华成极薄的一层固态钨。又如自然界中“霜”的形成。 升华和凝华都是很常见的。但是一定要找一个试验来证明,那么冬天在东北很冷衣服也会干就是一个例子。如果你喜欢做试验,可以去找一些干冰来,观察它的变化。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一般条件下,我们只能见到固态和气态的二氧化碳,液态的是非常难以得到的,需要有复杂的条件才可以。而干冰升华是可以直接观察的。 关于凝华,干冰的制造过程就是了。

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发生。? (2)蒸发时液体温度下降,而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3)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而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4)蒸发是缓慢的,而沸腾是剧烈的。 影响沸点的因素 压力与沸点成正比。一般来说,压力越大,沸点越高,反之则越低。例如,高压锅中水的沸点一般为120度以上,而在青藏高原则只有60-70度。 压力与熔点成反比。压力越大,熔点越低。例如,冬天在雪地上行进时,积雪会在踩踏的压力下迅速融化,熔化温度低于零下5摄氏度。 一般来说,杂质都会使物质熔沸点降低。例如,合金的熔点低于任何一种组成物。 与的不同 ?沸腾是一种剧烈的转变,蒸发则是一种和缓的相变。 ?沸腾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蒸发之发生在液体表面。 ?沸腾发生在一定的下(),蒸发现象存在于任何温度下。 沸腾发生的条件 ?液体上方的等于液体的。 ?液体的温度本身已达到沸点并持续加热。 注:两项条件并不需并存而才能成为沸腾的必要条件(只需其中之一)。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对同一种液体来说,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即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与气体间接触的表面积大小以及液面上气体流动的快慢。在同样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 液体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其中具有足够大的动能且能飞出液面的分子也就越多。因而蒸发得越快。 液体与气体间接触的表面积越大,处在液面附近的分子数就越多,能够从液面飞出的分子也就越多。因而蒸发得越快。 飞出液面的分子如果停留在液面附近,由于分子的热运动,有的分子全撞到液面,被液体分子重新拉回到液体中去,这样蒸发将变慢。如果设法把液面上形成的蒸汽吹散,使蒸汽的密

人教版沸腾知识点练习

高效课堂*精讲精练 知识点1 沸腾 情景激疑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观察水温变化,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至沸腾后5min为止。 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会发生哪些现象? 教材全解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2.沸腾 (1)沸腾: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2)沸点:液体沸腾时不变的温度叫做沸点.各种液体都有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还受大气压的影响。 (3)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要不断地吸热.两者缺一不可。 知识拓展 沸腾实验注意事项 (1)安装实验装置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2)烧杯中的水要适量.水太多,加热时间会过长;水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会露出水面。 (3)为缩短加热时间,可用温水加热以提高水的初温,或在烧杯上加盖,以减少热量的损失。

(4)实验时可能得出水的沸点不是100℃的结果,可能的原因是: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没有校准;测量时的大气压强不是标准大气压。 (5)水沸腾时,在烧杯底水汽化形成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力逐渐减小,气泡的体积逐渐变大;而在沸腾前,在烧杯底形成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遇到冷水,水蒸气又液化成了水,因此,在沸腾前,气泡逐渐变小。 即学即练 例1下列现象是汽化现象的是 ( ) A.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 B.夏天洗过的衣服变干 C.冰棍化了 D.冬天窗玻璃上出现水珠 解析 A项中的钢由液态变为固态,C项中的水由固态变为液态,D项中的水由气态变为液态,它们都不是汽化现象;只有B项中衣服里的水由液态変为气态,这才是汽流化现象 答案 B 例2如图所示的是小明观察到的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上升的两种情况,则图____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解析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并放出大量水蒸气;水沸膀前,容器底部受热产生气泡,上升遇冷,气泡变小 答案乙甲 例3如图所示的是四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 )

过热蒸汽与饱和蒸汽的区别与联系

饱和蒸汽与过热蒸汽的区别和联系 当液体在有限的密闭空间中蒸发时,液体分子通过液面进入上面空间,成为蒸汽分子。由于蒸汽分子处于紊乱的热运动之中,它们相互碰撞,并和容器壁以及液面发生碰撞,在和液面碰撞时,有的分子则被液体分子所吸引,而重新返回液体中成为液体分子。开始蒸发时,进入空间的分子数目多于返回液体中分子的数目,随着蒸发的继续进行,空间蒸汽分子的密度不断增大,因而返回液体中的分子数目也增多。当单位时间内进入空间的分子数目与返回液体中的分子数目相等时,则蒸发与凝结处于动平衡状态,这时虽然蒸发和凝结仍在进行,但空间中蒸汽分子的密度不再增大,此时的状态称为饱和状态。在饱和状态下的液体称为饱和液体,其蒸汽称为干饱和蒸汽(也称饱和蒸汽)。 如果用户是为了达到更精确的计量监控,建议都视为过热蒸汽,对温度和压力补偿,但考虑成本问题,客户也可以只对温度进行补偿。理想的饱和蒸汽状态,指的是温度、压力及蒸汽密度三者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知道其中一个,其他二个值就是定数。存在这种关系的蒸汽就是饱和蒸汽,否这都可以视为过热蒸汽进行计量。实际中过热蒸汽的温度可以较高,压力一般都相对较低(较饱和蒸汽),0.7MPa,200℃蒸汽就是这样,属过热蒸汽 水在一定的压力下加热,水的温度随着不断加热而上升,当水温升高到某一温度时,水就开始沸腾,这时候水的温度称为沸腾温度。如在继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水即开始气化,而逐步变为蒸汽。水在一定的压力下的沸腾温度也称为饱和温度。这个温度与其所受压力大小有关,压力愈大,则沸腾温度也就越高;反之,压力小,则沸腾温度也低。 例如压力为0.10MPa(1atm)时,其饱和温度为99.09°C;压力为4.05MPa (40atm)时,其饱和温度为249.18°C;压力为10.13MPa(100atm)时,其饱和温度为309.53°C. 以上可知,水在一定压力下,加热至沸腾,水就开始气化,也就逐渐变为蒸汽,这时蒸汽的温度也就等于饱和温度。这种状态的蒸汽就称为饱和蒸汽。

沸腾与蒸发

沸腾前后现象与原因 现象原因 沸腾前(1)大烧杯内底附近,气泡 很多,水中形成的气泡上升 时逐渐减小,以致未到液面 就消失了。 (2)一种逐渐增强的嘶嘶声 (3)然后是一种较粗暴的声 音 (1)底部温度较高,水汽化形成气泡,沸腾前由于下热 上冷,水底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内的水蒸气液 化使气泡体积不断减小。 (2)是烧杯底被加热和气泡形成时每个小气泡伴一个喀 哒声,集合起来成为嘶嘶声。 (3)小气泡离开杯底上升到较冷的水中,然后破裂,因此发 出较响的噪声,一直持续到水很热,足以使气泡到达液面 破裂为止。在加热初期,水温低于沸点,在水的内 部主要是吸收热量,不断升高水温,水分子之间的 碰撞能力、水分子本身的能量逐渐增加,在水分子 震动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再加上少量溶解在水中的 气体析出产生的声音,使得盛水的容器发生共鸣, 因而发出较大的响声,频率较高,声音尖锐 沸腾后(1)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 现象,形成大量的气泡,气 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2)水声小而柔和 (1)沸腾时,水中各处的温度达到沸点,在液体的内部 和表面同时进行着剧烈汽化过程,在底部压强大,气泡体 积小,越往上压强越小气泡变大,到达液体表面时气泡破 裂,气泡内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当中。 (2)水完全沸腾后,出现的气泡达到液体表面而产生的 较柔和的溅水声。当水温达到沸点后水温就不再升高 了,水吸收的热量全部使水分子变为气态水(液下 蒸发),因产生大量的水蒸汽泡,在水中形成滚动, 声音的频率低,声音相对也就显得小了。 比较蒸发和沸腾 沸腾蒸发 不同点位置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只在液体表面处进行剧烈程度剧烈缓慢 现象迅速产生大量的气泡不容易观查到 温度条件只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达到沸点)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影响因素气压影响沸点液体的表面积、温度、空气流速 液体自身温度 变化情况 吸热,液体温度保持在沸点处不变吸热,液体自身温度降低主要应用水浴加热,分馏,蒸煮食物制冷,降温 相同点物态变化都属于汽化现象 吸、放热情况都是吸热过程

水的蒸发与沸腾实验

水的蒸发与沸腾实验 实验人/组日期 一、实验目的 1、认识水的蒸发与沸腾现象; 2、了解水的蒸发与沸腾的共同点和区别; 3、认识水蒸发与沸腾现象的性质; 4、观察水加热至沸腾的现象,记录这一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二、实验器材 本实验的主要器材有: 、、、等。 三、实验内容 1、观察水的蒸发; 将少量水均匀涂于手臂上,过一会水就干了,水到哪里去了呢? 。我们皮肤涂了水的地方感到凉爽,说明。将一支温度计插入水里,一支温度计露置于空气中,第三支将液泡蘸上一点水,然后露置在空气中,发现温度计温度最低,进一步证实。 2、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用滴管吸取少量的水,第一次直接滴一滴在实验桌上,第二次滴一滴在实验桌上后,用玻璃棒将水抹均匀,的水干得快,说明。用滴管吸取少量的水,分两次滴一滴在实验桌上,然后用玻璃棒涂抹均匀,用嘴对第二次滴的水吹气,的水干得快,说明。将少量的水分别涂在两个烧杯里,用酒精灯对第二个个烧杯(需用三角架、石棉网)稍微加热, 的水干得快,说明。 总结: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3、水的沸腾现象; 实验装置如图: 取试管加入少量水,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夹应夹于处,加热试管前先要,加热时试管应倾斜,试管口严禁对人。 观察到水的沸腾现象:水的沸腾和蒸发,都是水由变为的现象;但水的沸腾比水的蒸发,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水的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水的沸腾;水的蒸发在常温下即能发生,水的沸腾则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

4、测定水加热至沸腾过程中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实验装置如图: 将烧杯中装入1/3杯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观察至水开始沸腾后的两分钟。 在坐标纸上,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附后)。 观察到,当开始加热时,水温逐渐上升;达到一定温度后,水开始沸腾,此后温度保持在这一温度不变(曲线变成一条平直的横线)。水开始沸腾的温度称作水的,当水开始沸腾后,尽管继续加热,温度却保持。这是因为水沸腾吸热,吸收了来自酒精灯火焰的热量,使水的温度不再上升。 对水沸腾后的几个数据点,作一条直线,尽可能地经过它们,并使数据点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直至与温度的坐标轴相交。由该直线与温度坐标轴的交点可以读出,测得水的沸点为摄氏度。

蒸发和沸腾讲解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汽化与液化姓名: 学号;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热现象中的第三、四种物态变化,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是十分重要的,而“水的沸腾”实验是物态变化中最基本的实验,它与生活及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相关联。通过自主探究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并发现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教材还加入一些“小资料”,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沸腾基本特征和有关沸点知识。 简析教材“汽化和液化”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节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安排,该节内容分3个课时,本说课是第1课时,主要内容包括蒸发的特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液体蒸发要吸热。前面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熔化和凝固”,对物态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这些知识还是不完整的,不系统的,学生难以合理解释其它物态变化,更难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学习“汽化和液化”,这样对物态变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使整个物态变化体系更加完整,为今后学习“分子的运动”内容奠定了宏观方面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能区别汽化和液化,知道蒸发的特点。②能列举并分析增大蒸发和减小蒸发的事例。③确认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①借助实验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②正确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操作,获取必要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汽化现象,树立节约用水观。 ★教学重点、难点 蒸发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汽化现象,探究蒸发的规律,确认蒸发要吸热,对学生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作用, 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是:①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②确认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需要用到对照和控制变量的方法,对于新生而言操作难度较大,在课堂中会出现一些意外生成,所以该实验的探究将成为教学的难点。

摇篮宝宝美食论坛集粹

牛奶藕粉 适合4个月以上宝宝 将藕粉、水、奶一起放入锅内,均匀混合后用微火煮,搅至透明糊状为止。宝宝很喜欢吃,注意不要给宝宝吃太多了。 蔬菜泥 适合4-6个月宝宝 材料:绿色蔬菜——10克 牛奶——2汤匙 玉米粉——1/5-1/4小匙 做法:1、将绿色蔬菜嫩叶部分煮熟或蒸熟后,磨碎、过滤。 2、取1中10-20克与少许水至锅中,边搅边煮。 3、快好时,加入牛奶以及由1/5-1/4小匙玉米粉用等量水调好的玉米粉水,继续加热搅拌煮成泥状即可。 乌龙面糊 适合4-6个月宝宝 材料:乌龙面——10克 水——1/2杯 蔬菜泥——少量 做法:1、乌龙面倒入沸水中煮至熟软捞起备用。 2、煮熟的乌龙面与水同时倒入小锅内捣烂,煮开。 3、起锅后加入少量蔬菜泥即可。 10倍粥 适合5-6个月宝宝 材料: 米1份 水10份 做法: 1.把米淘好后,在水里泡1个小时左右。 2.1份米加10份水,用大火煮。 3.沸腾后把火关小,煮至米烂。 4.关火,焖10分钟左右。 5.用汤匙背将米粒捣碎。 如果用高压锅的话大概只需要15-20分钟。

米饭粥 适合5-6个月宝宝 材料: 米饭2大勺 水1杯半 做法: 1.米饭加水,用勺子将米饭压散。 2.边搅边用文火煮20分钟左右。 蛋黄粥 适合5-6个月宝宝 [用料] 米适量,肉汤(或鱼汤、菜汤)适量。 [做法] 1.当煮大人饭时,放了米及水在煲内,用汤匙在中心挖一洞,使中心的米多些水,煮成饭后,中心的米便成软饭,把适量的软饭搓成糊状。 2. 把适量的汤隔去渣,如鱼汤要特别小心以防有鱼骨。除去汤面的油。 3.把汤及饭糊放入小煲内煲滚,用慢火煲成稀糊状,放入极少量的盐调味,然后放下1/4只熟鸡蛋黄(要搓成蓉)搅匀煮滚,盛入碗中。待温度适合时,便可喂婴儿。 [说明] 1.大人的汤不适宜婴儿食用的话,可以用牛奶或水煮成稀糊,必须煮成极烂的稀糊,否则,婴儿难消化。 2.试验食物的热度方法:母亲可以将少许粥仔放在自己的手背,便可感受温度的程度了。 牛奶面包粥 适合5-6个月宝宝 材料: 牛奶3大匙(可根据宝宝食量〕 土司面包1片 做法: 1。牛奶放入锅中,土司面包去边,撕成碎片放入牛奶中。 2。牛奶开后即可熄火,用勺子将面包搅碎。 如果用奶粉冲泡的牛奶可不用煮,直接加入撕碎的面包,搅烂即可。 豆腐蛋黄粥 适合5-6个月宝宝

水的沸腾教案

《水的沸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 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 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从实验中得出液体有一定的沸点的结论,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定要注意观察到. 教材给出了实验的目的、器材、步骤,并附上表格,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实事求是地填写,并注意分析数据,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记录沸腾的图象,从图象中判断水沸腾时的温度. 教材后面是讲解沸腾的知识,联系实际列出了几种液体的沸点,并用图解的形式说明了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方法,非常直观,容易理解和掌握.教材最后提出了问题,思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学生完全可以联系上一节的知识解决. 教法建议 本节得出结论部分是学生实验,教材提供了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这部分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一定要认真观察在沸腾过程中现象,例如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情况等,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填写表格,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并利用数据制作表格,从表格中找出物理规律. 关于沸腾的知识,可以由学生总结出什么是沸腾,并分析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关于酒精灯的使用问题,教师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并说明错误的使用方法,可以由学生说明错误的原因,注意考虑安全的因素,给学生观察酒精灯的火焰,说明使用时要用外焰,可以实验由学生观察.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液体的沸点表格,或提供一些资料学生阅读,联系实际学习,建立沸点的观念. 教学设计方案 实验:水的沸腾 【课题】实验:水的沸腾 【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蒸发和沸腾的比较,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实验 方法1、根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安排实验.酒精灯的使用,要实验前讲清,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例,说明正确的点燃、熄灭的方法,对于不正确的

初二物理蒸发、沸腾、汽化、液化中考试题汇总含答案分析

初二物理《蒸发、沸腾、汽化、液化》试题汇总(含答案分析) 对于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 B.都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C.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 D.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 考点:蒸发及其现象;沸腾及沸腾条件. 分析: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根据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解:A、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故A正确; B、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故B错; C、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正确; D、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而汽化吸热,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汽化的两种方式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一般情况下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液体的温度等.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的关系 提供的器材有:玻璃片(若干)胶头滴管水酒精酒精灯电吹风等 步骤: ①从同一烧杯中取两滴相同的水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水摊开的面积相同;②用酒精灯给其中一个玻璃片加热;③观察两块玻璃片上的水滴,哪个先干; 现象及结论: 被加热的水滴先干,说明在液体表面积相同、液面上方空气流速相等时,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温度越低的液体蒸发的越慢.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专题:实验题;设计与制作题. 分析:(1)根据影响蒸发的因素填空; (2)影响蒸发的快慢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所以要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去设计实验. 解答:解:(1)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以及液体的温度; (2)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需用控制变量法,即控制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不变.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步骤: ①从同一烧杯中取两滴相同的水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水摊开的面积相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沸腾与蒸发详解

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与液化的详解 沸腾的原理:: 首先液体的沸点与外界大气压正相关。即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若当下温度条件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液体开始沸腾。而饱和蒸汽压指液体表面由液态小分子汽化形成的气态小分子的气压。而饱和蒸汽压与液体温度正相关。 所以同一液体的沸点与外界大气压相关。而不同液体在相同大气压下沸点不同是与其各自的饱和蒸汽压相关。 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沸腾过程:沸腾时会产生气泡。实际上,沸腾前,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非沸点),液体中也会产生气泡。 沸腾前液体中的气泡,并非液体汽化后的蒸气,而是原本溶解在液体中的空气。由于温度越高,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能力就越弱,使部分原本溶解在液体中的空气在加热后无法溶解,而溢出液体。 沸腾前的气泡,越到液体上面,体积就越小。是因为对液体加热时,液体上层温度比下层低,液体上层对气体的溶解能力也就比下层强。气泡中,部分在下层无法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浮到了温度较低的上层,又溶解在了液体里,使气泡变小。通常情况下,沸腾前产生的气泡,绝大多数未到达液体表面就已变小消失。 而沸腾时的气泡,是液体汽化后的蒸气,这种气泡越到液体上层体积就越大。是因为下层的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又与其它气泡混合,使气泡越来越大。沸腾时产生的气泡会到液体表面后破裂。后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即我们看到的“白气”。 蒸发的原理:液体是由一个个小分子构成的,它们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具备一定动能,时刻做着不规则运动,会相互碰撞,碰撞之后一些动能较大的分子可能脱离液体小分子相互之间的吸引力的束缚进入空气中,以气态小分子的形式存在。气态小分子之间也会发生碰撞,可能导致一些气态小分子重新回到液体内变成液态小分子。当脱离液体进入空气中的气态小分子个数大于返回液体内的小分子个数时,液体即发生蒸发现象。 影响蒸发的因素: 因为小分子的动能大小不一,所以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蒸发现象。 由于小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温度正相关,所以液体温度高时,小分子动能大,逃跑的机会增大,蒸发会加快。 液体表面积越大,聚集在表面的小分子越多,相互碰撞,被撞飞的机会增大,蒸发也会加快。 当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加快时,逃出来的小分子被带走的可能性大于返回液体内的可能性,蒸发加快。 总结:沸腾包含蒸发,而蒸发不包含沸腾。

初中物理八年级《蒸发和沸腾》教学设计

蒸发和沸腾 汽化、蒸发、沸腾、吸热、制冷. 实验: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学生:塑料袋瘪了,酒精又回来了,袋中气态的酒精又变成液态的酒精。 教师总结:物理学把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这节 课我们首先研究汽化现象。b5E2RGbCAP 新课教学 首先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和自然现象中汽化现象的实例。如湿衣服晾干、水壶里水烧开、打火机打火、 使用液化石油气、洒在地上的水变干、洗过的头发用吹风机吹干等等,再通过讨论对汽化现象进行分类,总 结出汽化现象可分为两类,蒸发和沸腾。p1EanqFDPw 一、探究水的沸腾 1.提出问题 教师从日常生活中烧开水的问题引入,使学生对沸腾现象产生新的探索欲望,迫切希望从新的角度重新 认识这一现象。DXDiTa9E3d 教师:水沸腾的现象也许大家都见过,但是否观察过水沸腾的全过程?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的可以大 胆地提出来。RTCrpUDGiT 学生甲:水沸腾有什么特征? 学生乙:水沸腾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丙: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变化?学生分组讨论。 2.猜想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猜想一下问题的答案。 ①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②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③水沸腾过程中,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④水沸腾过程中,如果继续加热,温度升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水的沸腾。 3.设计实验 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选样器材,并汇报实验方案。 教师: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缩短水沸腾前加热的时间,既能节约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用什么方法可以做 到这一点呢?5PCzVD7HxA 学生讨论提出各种方案: ①烧杯小一些,加热水少一些; ②烧杯上加一带孔的纸盖; ③将普通酒精灯改为三芯酒精灯。 4.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观察。 ①点燃酒精灯后,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②当温度升高时,水中是否出现气泡?这些气泡是怎样变化的? ③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对它加热,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 ④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水还会继续沸腾吗? ⑤水沸腾时,烧杯里水面以上的部分是否透明? 5.分析与论证: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数据及图表分析,总结归纳出水沸腾的条件及规律。 ①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③沸腾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6.讨论和交流 学生甲:水沸腾时的温度为什么不是 100℃而是 96℃?各组水沸腾时的温度为什么不同? 讨论结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100℃,水不太纯,气压的高低,温度计不太标准等 都可以影响水沸腾时的温度。jLBHrnAILg

基于Fluent中DPM的水滴蒸发冷凝和沸腾过程中传热传质的规律和程序实现

基于Fluent中DPM的水滴蒸发、冷凝和沸腾过程中传热传 质的规律和程序实现 0 引言 本文将详细讲述基于Fluent软件中DPM的水滴蒸发、冷凝和沸腾的控制方程和程序实现。在包含水滴的多相流中(离散相和连续相)水滴(离散相)会和湿空气(连续相)发生传热传质。对于传热过程,包括湿空气和水滴表面的对流换热和水滴蒸发和沸腾时的相变热。对于传质过程,包括湿空气中水蒸气在液滴上冷凝,液滴的蒸发和沸腾。请注意,在本文中,湿空气中的水只能在水滴上冷凝,不能在没有水滴的情况下生成水滴,且传热过程中不考虑辐射换热并假设液滴的温度试均匀的。本文最后提供的程序仅适用于ANSYS19.1及其兼容版本。为了统一词汇,湿空气(连续相)中的组成成分将表示为“组分(species)”,液滴(离散相)中的组成成分将表示为“成分(component)”。 1 传热 液滴和湿空气的传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液滴与湿空气之间的对流换热,另一方面是液滴和湿空气之间发生传质时的换热。下式中,等号右侧第一项为对流换热热量,第二项为传质换热量。 m p c p dT p dt =?A p(T∞?T p)? dm p dt ?fg

1.1对流换热 湿空气和液滴之间的对流换热遵循牛顿冷却定律。液滴与湿空气之间的对流换热流量用下式表示: m p c p dT p =?A p(T∞?T p) 式中: m p:液滴(离散相)的质量,kg; c p:液滴的比热容,J/kg?K?1; T p:滴液的温度,K; ?:对流换热系数,W/m2?K?1; A p:颗粒表面积,A p=πd p2,m2; d p:颗粒直径,m; T∞:湿空气的温度,K。 上式中对流换热系数由湿空气和液滴之间的努塞尔数计算得到,液滴和湿空气之间的努塞尔数由下式给出: Nu=?d p k =2+0.6×Re 1 2×Pr 1 3 式中: k:湿空气的导热系数,W/m?K?1; Re:雷诺数; Pr:湿空气的普朗特数,Pr=μc p k 。 其中雷诺数由下式计算:

2019初中物理八上优化设计课后习题Word版第三章 第 3节 第1课时 蒸发和沸腾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1课时蒸发和沸腾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如图甲),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如图乙),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如图丙),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 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2.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用扫帚将地面上的水扫开 B.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 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 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3.(2018·山东滨州中考)下图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 ℃的酒精温度计 B.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C.当水温达到100 ℃时,水一定会沸腾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4.春暖花开的时候,很多地方都在进行绿化,园林工人的辛勤努力使城市更加漂亮了。小明发现一些树木部分树冠被剪掉了,这样做的目的是 。

5.(2018·江苏无锡中考)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 ℃,在牛奶、奶油等冰激凌原料上涂上液态氮,液氮会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同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牛奶、奶油中的水凝固成冰,制成“液氮冰激凌”。 6.小李同学看了油锅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 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只有当 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7.小芳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请指出图甲中的错误: 。 (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 是。 (3)为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小芳再次实验时采取两项措施节省了加热时间,请在图乙中大致画出能体现那两项措施的图线。 探究创新 ★8.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表面积大小;b.液体高低;c.液体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 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 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