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统计模式识别方案的比较

几种统计模式识别方案的比较
几种统计模式识别方案的比较

摘要:模式识别是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达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目的,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统计决策理论是处理模式分类问题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对模式分析和分类器的设计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本文归纳总结了统计模式识别的不同方案的详细性能,比较了它们的原理、算法、属性、应用场合、错误率等。

关键词:统计模式识别贝叶斯决策方法几何分类法监督参数统计法非监督参数统计法聚类分析法

Comparison of Several Kinds of Statistical Pattern Recognit ion Schemes

Abstract: Pattern recognition deals with and analyses the i nformation which signify all kinds of things and phenomena (number values, Characters and logic relation), in order to describe, recognize, classify and interpret them. It is on 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artific ial intelligence. While statistical pattern recognition is one of the basics theory of classifying and is real directi ve significance in analyzing and classifying of pattern. We

sum up the detailed performance of summarizing different s chemes which counts the pattern recognition in this text, C ompare their principle, algorithm, attribute, using occasio n, etc.

1引言

模式识别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随着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模式识别在60年代初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它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在很多科学和技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推动了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扩大了计算机应用的可能性。

模式识别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统计决策法、句法结构法、模糊判决法和人工智能法。

其中,统计决策论发展较早,理论也较成熟。其要点是提取待识别模式的一组统计特征,然后按照一定准则所确定的决策函数进行分类判决。统计模式识别方法是建立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上,它用特征向量来描述模式。不同的模式用不同条件概率分布表示,然后判别未知模式属于哪一种分布。分类方法主要有贝叶斯决策方法、线性可分的几何分类法、非线性可分的几何分类法、监督参数统计法、非监督参数统计法及聚类分析法。下文将对它们的性能进行详细地介绍。

2 几点统计识别方法介绍及比较

2.1 贝叶斯决策方法

运用统计决策理论设计的分类系统又称为分类器。贝叶斯决策是一种统计模式识别决策法,它有如下基本假定:

1.各类别总体的概率分布是已知的

2.被决策的分类数是一定的

3.被识别的事物或对象有多个特征观测值

当被识对象用n随机向量X表示,二我们已知分类的先验概率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便可根据贝叶斯公式,求解后验概率,并按后验概率的大小来判别分类,这就是贝叶斯决策方法。下面介绍三种判别准则。

(1)最小错误概率贝叶斯判别准则

设有R类样本,分别为w1,w2,…wR, 已知每类的先验概率为P(wi), 其中i=1,2, …,R。对于待识别的随机向量X,已知每类的条件概率密度为P(X|wi),则根据贝叶斯公式有后验概率:

P(wi|X)=(P(X| wi)*P(wi))/(∑P(X∣wi)*P(wi)) (1)

根据计算得出得后验概率,取最大得后验概率P(wi|X)所属的wi类,判决X属于wi类。表示为:

P(wi|X)>P(wj|X)则X属于wi

其中i,j=1,2, …,R,且存在j≠i,这就是贝叶斯判别准则。

若按统计理论定义“似然比”为:

l(X) = P(X| wi)/ P(x| wi)

取判别阀值:

θji= P(wj)/ P(wi)

则有贝叶斯判别准则的似然比表示形式:

l(X) > P(wj)/ P(wi) 则X属于wi

对于两类模式集(w1,w2)的分类,贝叶斯判别准则简单表示为:

若 P(w1|X)>P(w2|X)则X属于w1

若 P(w2|X)>P(w1|X)则X属于w2

贝叶斯判别准则实质上是最小错误概率的贝叶斯判别准则。

(2)最小风险贝叶斯判别准则

在决策理论中,称所采取的决定为决策或行动。每个决策或行动都会带来一定的损失。该损失用λ表示,它是与本该属于wi但采取的决策为αj所造成的损失有关。由此定义损失函数为λ(αj| wi)=λij(i,j=1,2, …,R)。对样本X属于wi,有贝叶斯公式已知后验概率为P(wi|X),而采取决策αj时,它的条件损失为:

(2)

i=1,2,…,R

在决策论中,把采取决策αj的条件损失称为条件风险。对随机向量X 取不同观察值时,同样采取αj时,其条件风险是不同的。因此α又是X的函数,写成α(X)。由此,总的风险为:

(3)

总的风险反应对整个特征空间上所有X采取决策α(X)所带来的平均风险,而条件风险只反映对某一X值采取决策αj所带来的风险。若

每个条件风险都是最小,则总风险也最小。由此得到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准则为:

(4)

于是,αk就是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

对于两类模式集( )来说,由判别区域R1和R2。则总风险为

其中: 为 X ,且被分为 R1的“损失”;

为 X ,且被分为 R1的“损失”;

为 X ,且被分为 R2的“损失”;

为 X ,且被分为 R2的“损失”。

有全概率等于1可推出:代入上式,经整理,得

若要总风险R最小,必须是积分号内有

<

满足此式,便可判别 X 或 X

反之, >

便可判别 X 或 X

若用似然比表示

则有准则

(3)聂曼-皮尔逊判别准则

由最小风险贝叶斯准则可见,设计该分类器时,必须预知先验概率P (ωi) ,并预先给定λij,特别是要有足够的经验,以给定λij,因为该准则和损失函数λij有很大关系,需要足够的先验知识。

聂曼-皮尔逊(Neyman-Pearson)准则提供另一种方案,即设法限制某一错误概率,而同时使另一错误概率为最小。

取式1中

得到

当先验概率P(ω1)和P(ω2)已知时,ε1和ε2分别表示两类的错误率。在ε 1 ,ε2两个错误率中取定一个(例如取定ε2)并使ε1为最小,这就使聂曼-皮尔孙判别准则,也称为在限定一类错误率条件下是另一类错误率为最小的两类决策准则。在某些场合下,有它的实际意义。

2.2 几何分类法(判别函数法)

一个模式经某种数学变换后,映射为一特征向量,并表示为特征空间的一个点。同一类的点构成点集,表示一类ωi。不同类的点集(ωi ,i=1,2, …,n)总是互相有不同程度的分离。若能几何的方法,找出一种不依赖于条件概率密度的分离函数,把特征空间划分为对应于不同类别的子空间,便可实现模式分类。因此,把这种分类方法称为几何分类法,把这种分离函数成为判别函数。从而,几何分类法也通常称为判别函数法。

判别函数可以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利用已知类别的训练集,通过统计方法,可以求的判别函数的具体形式和参数,然后用来判别未知样本属何类别。这种方法虽属统计分类方法,但无需依赖于条件分布密

度的知识,因此在一些场合下,比基于贝叶斯公式的概率分类法简单。

2.2.1线性可分的几何分类法

对特征向量X在二维平面上,存在一直线方程形式的线性判别函数:

式中x1、x2 分别为二维平面坐标变量,ω1、ω2 、ω3 为方程函数。则在二维坐标中构成两个模式集(ω1 ,ω2)。

将某一未知类别的样本X代入g(X),如为正值,则它属于ω1类;如为负值,则属于ω2 类。即

当X是三维的,判别函数为一平面方程。当n维(n>3)时判别函数为一超平面,要进行模式分类,就要确定判别函数的形式及其参数。

基于线性判别函数的模式分类器称为线性分类器。设计线性分类器的主要步骤是:首先已知一组有类别的样本训练集。第二,选择一个准则函数,该函数既与样本集X与W有函数关系,又能反映分类器性能。第三,用最优化技术求出准则函数的极值解W*,从而得到线性判别函数优化解。

线性分类器的准则函数及其最优化解有多种成熟的技术。这里只介绍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感知器方法。

模式识别是对人的思维的一种模拟。由苏联学者罗森布拉特提出的感知器的概念。感知器主要是一种人脑的模型,而不仅仅是模式识别装

置。它实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工程模型。它用权函数连接网络的各个元素,构成一种非线性网络,对输入信号作出某种响应,并通过一定方式传达到其它元素,并能产生输出信号,这就使感知器的简单物理概念。若把感知器的R个输出元素,看作是R类模式,当某个被识样本由输入元素输入网络,使输出元素中第i个元素输出最大,则可判定被识样本属第i个模式。这样就把感知器构造成一个线性分类器。

利用感知器原则,构造一个准则函数J:

式中A为常数,常取A=0.5。当g(X)=WTX>0,J(W,X)=0。当g(X)=WT X<0,J(W,X)>0。因此,这个准则函数的极小值为0,即

minJ(W,X)=0

这时,准则函数J的最优化解为:

求最优解的常用算法是梯度下降法,即一出初值W(1)=常数,通过下式迭代:

(5)

式中,k—迭代次数;

C—有助于收敛的校正系数。

其中符号函数:

代入式(5),得

这就使感知器准则的梯度下降算法。当,表示分类正确,则W(k+1) =W(k),对此给与“赏”或“不罚”,权向量不变。当,表示分类错误,对此给与“罚”,使W(k)加一个正比于X(k)的分量。常称此为“赏—罚”概念。

用全部模式训练一轮后,只要有一个样本判错,则需进行下一轮迭代,求出新的。

反复迭代,直到全部训练及获得正确分类,迭代才结束。这时的就是所求的,从而求得线性判别函数。

2.2.2 非线性可分的几何分类法

非线性分类理论为划分样本空间提供了最通用的方法,由于样本空间往往是非常复扎杂的,此非线性鉴别器函数,可以写成如下的通用形式:

1.分段线性判别函数

把每一类分为若干个子类,即令 ;我们不是选择各个子类的均值为代表点设

计最小距离分类器,而是对于每个子类定义一个线性判别函数

式中和分别为对子类的权向量和阀值权。如果我们定义类的线性判别函数为

对于c 类问题,可以定义c个判别函数并得到决策规则:若

则决策

从直观上看,对于任意样本向量x,必有某个子类的判别函数值较其他各子类的判别函数值为最大。假如具有最大值的判别函数是,则

把归到子类所属的类,即类。这样得到的决策面也是分段线性的,其决策面方程是由各子类的判别函数确定的。如果第I类的第n个子类和第I类的第m个子类相邻,则这段决策面的方程是

2. 二次判别函数

二次判别函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其中W是实对称矩阵,w为d维向量。为确定判别函数,需要确定个不同的系数。

2.3 监督参数统计法

2.3.1 KNN法及其衍生法

KNN法,也称K最近邻法,是模式识别的标准算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先将已经分好类别的训练样本点“记入”多维空间中,然后将待分类的未知样本也记入空间。考察未知样本的K个近邻,若近邻中某一类样本最多,则可以将未知样本也判为该类。在多维空间中,各点间的距离通常规定为欧几里得空间距离。KNN法的好处是它对数据结构没有特定的要求,只要用每个未知点的近邻属性类来判别就行了;K NN法也不需要训练过程。KNN法的一个缺点就是它没有对训练点作信息压缩,因此每判断一个新的未知点都要将所有对已知点的距离全部算一遍,计算工作量较大。一种简化的算法称为类重心法,即将训练中每类样本点的重心求出,然后判别未知样本点与各类的重心的距离;未知样本与哪一类重心距离最近,即将未知样本归于哪一类;这

一类方法因过分简单而使结果的可靠性降低,但因计算简易,有时仍然可以应用。ALKNN法是KNN法的一种改良,在KNN法中,对所有的类取相同的K值;而ALKNN法对K值的选取是根据每类样本的数目和分散程度进行的,对不同的类可以选取不同的K值;当各类的Ki值选定后,用一定的算法对类中样本的概率进行估计,并根据概率大小对他们进行类的划分。在ALKNN法中,以xi与类gi的Ki个近邻中最远的一个样本的距离r为半径,以x为中心,计算相应的超球的体积;并认为超球体积越小,类gi在xi处的概率密度越大,这一概率密度可由下式计算:

P(x/gi) = (Ki – 1)/{n[v(x/gi)]}

此处v(x/gi)为类gi的超球体积。对于未知样本,哪一类计算的P(x /gi)最大,即归入哪一类。此法的错误率为

P*<= P<= P*(2 – c/(c-1)P*)

上式可以粗略表示为

P*<= P<= 2 P* P*为贝叶斯错误率

近邻法错误率在贝叶斯错误率P*和两倍贝叶斯错误率2 P*之间。这种近邻法的缺点就是:1.须将所有的样本存入计算机中,每次决策都要计算待识别样本x与全部训练样本之间的距离并进行比较;因此使存储量和计算量都比较大。2.虽然在所有情况下,对未知样本x都可以进行决策,但当错误代价很大时,会产生较大的风险。3.我们对近邻法的分析都是近似的,就是说要求样本数趋向于无穷大,这在任何场合都是无法实现的。

2.3.2 Fisher判别分析法

Fisher判别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将多维空间样本点分布的图象投影到二维或者一维,投影方向选择的原则是使两类样本点尽可能分开。求投影方向,得到两类点分开的最佳的方向和次佳方向,由这两个方向张成二维平面,可使投影形成二维分类图;垂直于分界线的法线代表使样本向一类或者二类转化的方向。Fisher方法在工业优化计算中常用,当工业生产实际作业区偏在优化区一侧时,生产上的“优类”工况和“劣类”工况就可以用Fisher方法分开;相反,如果优化区在生产实际作业区的中心区,用Fisher方法就不能将“优、劣”样本分开这时就得用其他的模式识别算法。

2.4 非监督参数统计法

1. 基于概率密度函数估计的直接方法

单峰子集(类)的分离方法:投影方法和基于对称集性质的单峰子集分离法。

在没有任何类条件概率分布的先验知识情况下,我们只能把特征空间分为若干个区域在每个区域的混合密度应该是单峰的。以后我们把这些区域叫做单峰区域。每一个单峰区域和一个类别相对应。

2.于样本空间相似性度量的间接聚类方法

动态聚类方法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它具有3个要点:

(1) 选定某种距离度量作为样本间的相似性度量。

(2) 确定某个评价聚类结果质量的准则函数。

(3)给定某个初始分类,然后用迭代算法找出使准则函数取极值的

最好聚类结果。主要有以下方法:C-均值算法、基于样本和核的相似性度量的动态聚类算法、近邻函数准则算法和分级聚类方法。

2.5 聚类分析法

在没有训练集的情况下,对一批没有类别的被识别样本进行自动分类,要按照样本之间的相似程度分类,即俗语讲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种分类方法称为聚类分析,它是一种无教师的非监督的分类方法。

(1)模式相似性与距离度量

模式相似性可以用相似性函数表示。常用的相似性函数有距离函数和夹角函数。

距离函数是用特征空间中,两特征点的距离作为相似性度量。对于特征空间中的点X和Y的距离,用d(X,Y)表示。它应满足下列条件:

根据不同应用,距离函数可采用不同定义,常用的距离函数有以下几种。

1)明氏(Minkowsky)距离

(6)

2)欧氏(Euclidean)距离

当明氏距离的=2时,

(7)

3)曼氏(Manhattan)距离

当明氏距离的=1时,

(8)

4)类块(City block)距离

(9)

这是引入权值ωi,对式(8)的修正。

距离函数还有很多其他的定义方法,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具体应用上述距离函数时,要注意特征分量(检测的物理量)的量纲。例如测量长度时,用密或毫米作量纲,其计算结果差异很大,因此常使特征数据归一化。

相似性的夹角函数使用特征向量X,Y的矢量夹角的余弦来表示,即式中θ—两向量的夹角;

|X| —X的幅值。

则有

显然θ1<θ2 ,即 < ,故认为X与Z1更相似些也就是X与Z1同一类(ωi)。

(2)聚类分析的基本方法

若有未知类别的n个样本,要把它们分到C类中,可以有不同的聚类方法,如何评价聚类的好坏,需要决定一个聚类准则。聚类准则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是凭经验,根据分类问题,选择一种准则(例如以距离函数作相似性度量),用不断修改阀值,来达到某种最佳分类。

另一种方法是确定一种函数,当该函数取最小值时,人未达到最佳分类。

下面介绍聚类分析中的近邻函数法。

近邻函数法

a.基于最邻近规范的试探法设有n个样本:X1,X2, ……,Xn。取任一样本(例如取X1)为聚类中心Z1,则有X1=Z1。选取一非负的阀值T1。然后计算X2到Z1的距离D21,距离函数可以选择上述任一种,通常选用欧氏距离。计算距离结果,如果D21T1,则建立一个新的聚类中心Z2,且X2=Z2。

下一步,取第三个样本X3,分别按距离函数计算X3到Z1、Z2的距离D31、D32。若D31T1且D32>T1,则X3与X1、X2都不同类。并需建立第三个聚类中心Z3=X3。

用上述方法对全部样本计算距离,比较阀值,决定聚类。这种方法计算简单。当具有一些模式分布先验知识,以指导阀值选取及初始点选择,便可较快获得结果。

b.最大最小距离法这种方法以欧氏距离为度量,先选择相距最远的两点为中心,分别计算各种本到这两中心的距离Di1和Di2,i=1,2,…,n。对每个i点取两个距离Di1和Di2中的最小:min(Di1,D i2),检测全部min(Di1,Di2)中的最大者是否大于|Z1-Z2|/2来判决聚类。故称最大最小距离法。以下图十点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任意取X1为第一个聚类中心,即X1=Z1。

第二步:确定离X1最远的标本,如图的X6,令X6=Z2。

第三步:逐个计算各样本X1,X2, …,Xn与Z1及Z2的距离Di1,Di2。

Di1=|X i-Z1|,Di2=|X i-Z2|

若存在max{ min(Di1,Di2),i=1,2, …,n}>|Z 1-Z2|/2,则令X i=Z3(图中X 7=Z3),转下一步。否则,转最后一步。

第四步:计算Di1,Di2,Di3若存在max{ min(Di1,Di2,Di3),i =1,2, …,n}>|Z 1-Z2|/2,则令Xi=Z4,转下一步。否则,转最后一步。

……

最后一步:将全部样本按最小距离分别到最近的聚类中心。本例为三个中心,得分类结果:

{X1X3X4}为第一类,Z 1=X 1

{X2X6}为第二类,Z 2=X 6

{X5X7X8X9X10}为第三类,Z 3=X 7

3 结语

模式识别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统计决策理论

是处理模式分类问题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对模式分析和分类器的设计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本文归纳总结了统计模式识别的贝叶斯决策方法、线性可分的几何分类法、非线性可分的几何分类法、监督参数统

计法、非监督参数统计法及聚类分析法这些不同方案的详细性能,比较了它们的原理、算法、属性、应用场合、错误率等。

参考文献

[1] 戴汝为,形象(直感)思维与人机结合的模式识别,信息与控制1 994,23(2):76—79。

[2] 郝红卫、戴汝为,人机结合的集成方法及其在字符识别中的应用,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1996,9(1):10—20。

[3] Sarah E.Hutchinson 著,信息技术与应用导论(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5 月。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而模式识别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方向。在介绍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对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论述。模式识别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着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模式识别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模式识别与统计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控制论等都有关系。它与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的研究有交叉关系。模式识别的发展潜力巨大。 关键词:模式识别;数字识别;人脸识别中图分类号;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kes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ecome more and more widely. Pattern recognition,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 the introduc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related knowledge at the same tim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pattern recognition applications were discussed.Pattern recognition is a basic human intelligence, the emergence of the 20th century, 40 years of computer and the ri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1950s, pattern recognition technolog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statistics, psychology, linguistics, computer science, biology, cybernetics and so have a relationship. It has a cross-correlation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mage processing. The potenti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is huge. Key words:pattern recognition; digital recognition; face recognition; 1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的拓宽,我们对于计算机具有更加有效的感知“能

模式识别基础

模式识别基础
回顾: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的基本思路
第十三章 统计学习理论与支持向量机简介
---- 暨课程总结与展望
x
S M
y y'
?
Xuegong Zhang Tsinghua University
1
Xuegong Zhang Tsinghua University
2

现实经济数据
声音数据 语料库
语音识别结果
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组成
监督模式识别(supervised PR)
分类器设计(训练)
经济发展预测 历史数据 储层性质
已知数据
信息获取与预处理 地震数据
特征提取与选择 分类决策(识别)
非监督模式识别(unsupervised PR)
聚类(自学习) 信息获取与预处理 特征提取与选择 结果解释
3 Xuegong Zhang Tsinghua University 4
基因表达数据
Xuegong Zhang Tsinghua University
复杂疾病 已知病例数据
监督模式识别: 回顾与探讨
贝叶斯决策 最小错误率 /最小风险 --最优分类器 要求模型已 知,否则要估 计模型 问题:有限
样本下估计概率 密度模型可能比 设计分类器更难
Xuegong Zhang Tsinghua University
5
Xuegong Zhang Tsinghua University
6

贝叶斯决策 线性判别
Fisher, Perceptron, MSE, …
次优,一定条 件下可最优 线性假设 问题: — 训练错误率 最小≠预测错 误率小 — 多解时谁为 最优? — Fisher准则 的理论依据?
线性判别
最小距离 分类器
简单、 有效,但 局限大
如何设 计? 分段线性分类器 样本较 多时性能 优越,样 本少时怎 么办?
8
近邻法
Xuegong Zhang Tsinghua University
7
Xuegong Zhang Tsinghua University
改进的近邻法
通过非线 性变换间接 实现非线性 分类 问题:思 路很好,但 不易实现 广义线性 判别函数 复杂多 样,无从 确定
Xuegong Zhang Tsinghua University
线性判别
线性判别
非线性 判别函数
复杂多 样,无从 确定
9 Xuegong Zhang Tsinghua University
非线性 判别函数 人工神经 网络
MLP: 通用的 非线性分类器 最小化训练 错误≠预测错 误最小 过学习问题 局部最优解 问题
10
通过非线 性变换间接 实现非线性 分类 问题:思 路很好,但 不易实现 广义线性 判别函数
线性判别
线性 训练错误率最小 ≠ 预测错误率小 多解时谁为最优? Fisher准则的理论 依据? 参考书: 通用线性/非线性分 类器 大间隔 有限样本 下高的推广能力 核函数 巧妙实现 广义判别函数 二次规划有唯一解 11 良好的理论支持
统计学习理论概要
支持向量机 (SVM)
Xuegong Zhang Tsinghua University
Xuegong Zhang Tsinghua University
12

随机算法学习心得-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 经过近10周的学习,学习了随机算法中有关模式识别的知识,对随机算法中模式识别的知识也有了较多的了解和认识,下面就谈谈自己对模式识别这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心得和一些简单的总结。 首先,对于一个完整的模式识别系统,其基本上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分类决策或模型匹配。我们在设计模式识别是同时,需要注意模式类的定义、应用场合、模式表示、特征提取和选择、聚类分析、分类器的设计和学习、训练和测试样本的选取、行骗能评价等。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模式识别系统三部分的内容可以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数据处理和模式分类这两部分,为了提高识别结果的可靠性,往往需要加入知识库(规则)以对可能产生的错误惊醒修正,或通过引入限制条件大大缩小待识别模式在模型库中的搜索空间,以减少匹配计算量。在某些具体应用中,如机器视觉,除了要给出被识别对象时申明物体外,还要求给出该物体所处的位置和姿态以引导机器人的工作。 下面,主要谈谈自己对于模式识别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模式识别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模板匹配、统计模式识别、句法(结构)模式识别、模糊模式识别和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式识别五个主要方法。 首先,对于模板匹配,该方法时最早出现,也是最简单的模式识别方法之一。模板匹配方法在字符识别、人脸识别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该方法计算量非常大,而且该方法的识别率严重依赖于已知模板,如果已知模板产生变形,会导致错误的识别,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衍生出了可变形模板匹配方法。 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又称决策理论识别方法,该方法根据模式的统计特征,用一个n维特征空间(特征集)来描述每个模式,然后基于概率论、数理统计以及矩阵理论和向量代数的知识,利用合适的判别函数(每个模式类的特征值分布函数),将这个n维特征空间划分为m 个区域,即类别。特征值分布函数可以通过指定或学习得到。比如,字符识别器确定一个模式的类别为“a”到“z”26 类中的一个。同样地,在进行签名的有效性验证时,人们将某一签名确定为“真实”或“伪造”。统计模式识别技术对于解决分类问题非常有用。在统计模式识别中,贝叶斯决策规则从理论上解决了最优分类器的设计问题,但其实施却必须首先解决更困难的概率密度估计问题。 句法(结构)模式识别,1962 年,R.Narasimahan 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元关系的句法模式识别方法,傅京孙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

模式识别(K近邻算法)

K 近邻算法 1.算法思想 取未知样本的x 的k 个近邻,看这k 个近邻中多数属于哪一类,就把x 归于哪一类。具体说就是在N 个已知的样本中,找出x 的k 个近邻。设这N 个样本中,来自1w 类的样本有1N 个,来自2w 的样本有2N 个,...,来自c w 类的样本有c N 个,若c k k k ,,,21 分别是k 个近邻中属于c w w w ,,,21 类的样本数,则我们可以定义判别函数为: c i k x g i i ,,2,1,)( == 决策规则为: 若i i j k x g max )(=,则决策j w x ∈ 2.程序代码 %KNN 算法程序 function error=knn(X,Y ,K) %error 为分类错误率 data=X; [M,N]=size(X); Y0=Y; [m0,n0]=size(Y); t=[1 2 3];%3类向量 ch=randperm(M);%随机排列1—M error=0; for i=1:10 Y1=Y0; b=ch(1+(i-1)*M/10:i*M/10); X1=X(b,:); X(b,:)=[]; Y1(b,:)=[]; c=X; [m,n]=size(X1); %m=15,n=4 [m1,n]=size(c); %m1=135,n=4 for ii=1:m for j=1:m1 ss(j,:)=sum((X1(ii,:)-c(j,:)).^2); end [z1,z2]=sort(ss); %由小到大排序 hh=hist(Y1(z2(1:K)),t); [w,best]=max(hh); yy(i,ii)=t(best); %保存修改的分类结果 end

模式识别期末试题

一、填空与选择填空(本题答案写在此试卷上,30分) 1、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元包括:模式采集、特征提取与选择 和模式分类。 2、统计模式识别中描述模式的方法一般使用特真矢量;句法模式识别中模式描述方法一般有串、树、网。 3、聚类分析算法属于(1);判别域代数界面方程法属于(3)。 (1)无监督分类 (2)有监督分类(3)统计模式识别方法(4)句法模式识别方法 4、若描述模式的特征量为0-1二值特征量,则一般采用(4)进行相似性度量。 (1)距离测度(2)模糊测度(3)相似测度(4)匹配测度 5、下列函数可以作为聚类分析中的准则函数的有(1)(3)(4)。 (1)(2) (3) (4) 6、Fisher线性判别函数的求解过程是将N维特征矢量投影在(2)中进行。 (1)二维空间(2)一维空间(3)N-1维空间 7、下列判别域界面方程法中只适用于线性可分情况的算法有(1);线性可分、不可分都适用的有(3)。 (1)感知器算法(2)H-K算法(3)积累位势函数法 8、下列四元组中满足文法定义的有(1)(2)(4)。 (1)({A, B}, {0, 1}, {A→01, A→ 0A1 , A→ 1A0 , B→BA , B→ 0}, A) (2)({A}, {0, 1}, {A→0, A→ 0A}, A) (3)({S}, {a, b}, {S → 00S, S → 11S, S → 00, S → 11}, S) (4)({A}, {0, 1}, {A→01, A→ 0A1, A→ 1A0}, A) 9、影响层次聚类算法结果的主要因素有(计算模式距离的测度、(聚类准则、类间距离门限、预定的 类别数目))。 10、欧式距离具有( 1、2 );马式距离具有(1、2、3、4 )。 (1)平移不变性(2)旋转不变性(3)尺度缩放不变性(4)不受量纲影响的特性 11、线性判别函数的正负和数值大小的几何意义是(正(负)表示样本点位于判别界面法向量指向的 正(负)半空间中;绝对值正比于样本点到判别界面的距离。)。 12、感知器算法1。 (1)只适用于线性可分的情况;(2)线性可分、不可分都适用。

统计模式识别方法

统计模式识别方法 在嗅觉模拟技术领域中,模式识别问题就是由气敏传感器阵列的测量空间向被测对象的的分类或分级空间转化的问题。由于这种模式空间的变化对识别或鉴别结果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模式识别算法的研究和讨论始终较为活跃,各种模式识别方法层出不穷,有力推动了嗅觉模拟技术的应用进程。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统计模式识别方法。 1统计模式识别概述 统计方法,是发展较早也比较成熟的一种方法。被识别对象首先数字化,变换为适于计算机处理的数字信息。一个模式常常要用很大的信息量来表示。许多模式识别系统在数字化环节之后还进行预处理,用于除去混入的干扰信息并减少某些变形和失真。随后是进行特征抽取,即从数字化后或预处理后的输入模式中抽取一组特征。所谓特征是选定的一种度量,它对于一般的变形和失真保持不变或几乎不变,并且只含尽可能少的冗余信息。特征抽取过程将输入模式从对象空间映射到特征空间。这时,模式可用特征空间中的一个点或一个特征矢量表示。这种映射不仅压缩了信息量,而且易于分类。在决策理论方法中,特征抽取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尚无通用的理论指导,只能通过分析具体识别对象决定选取何种特征。特征抽取后可进行分类,即从特征空间再映射到决策空间。为此而引入鉴别函数,由特征矢量计算出相应于各类别的鉴别函数值,通过鉴别函数值的比较实行分类。 统计模式识别的技术理论较完善,方法也很多,通常较为有效,现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尽管方法很多,但从根本上讲,都是利用各类的分布特征,即直接利用各类的概率密度函数、后验概率等,或隐含地利用上述概念进行识别。其中基本的技术为聚类分析法、判别类域代数界面法、统计决策法、最邻近法等。在聚类分析中,利用待分类模式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分类,较相似的作为一类,较不相似的作为另外一类。在分类过程中不断地计算所划分的各类的中心,一个待分类模式与各类中心的距离作为对其分类的依据。这实际上在某些设定下隐含地利用了概率分布概念,因常见的概率密度函数中,距期望值较近的点概密值较大。该类方法的另一种技术是根据待分类模式和已指判出类别的模式的距离来确定其判别,这实际上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有关的概念。判别类域界面法中,用已知类别的训练样本产生判别函数,这相当于学习或训练。根据待分类模式

模式识别论文

模式识别 课题:基于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的水质预测研究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摘要 针对江水浊度序列宽频、非线性、非平稳的特点,将经验模态分解(EMD)和支持向量机(SVM)回归方法引入浊度预测领域,建立了基于EMD2SVM的浊度预测模型.通过EMD分解,将原始非平稳的浊度序列分解为若干固有模态分量(IMF),根据各IMF序列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参数对各IMF序列进行预测,最后合成原始序列的预测值.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浊度预测,并与径向基神经网络(RBF)预测及单独支持向量机回归预测结果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有明显提高.水质评价实际上是一个监测数据处理与状态估计、识别的过程,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应用于水质评价,该方法依据决策二叉树多类分类的思想,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环境质量状况识别与评价模型。以长江口的实际水质监测数据为例进行了实验分析,并与单因子方法及单个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模型对长江口的实际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的综合水质评价效果较好,且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浊度;预测;经验模态分解;支持向量;BP神经网络 一.概述 江水浊度受地表径流、温度以及人类活动等的影响,波动明显,在不同的月份有着很大的变化,表现出非平稳、非线性的特点.对其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河流生态评价、航运安全以及以江河水为原水的饮用

水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内外在浊度序列分析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通常都是综合考虑各种水质参数而对浊度进行预测,采用较多的是人工神经网络等非线性模型方法[1,2].这种模型结构复杂,要求原始数据丰富,在实际操作中实现较为困难.此外,对于江水浊度这一具有宽带频谱的小样本混沌时间序列,采用单一的预测方法,将会把原始浊度序列中的各种不同特征信息同质化,势必影响其预测精度.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将浊度序列分解后分别预测,再进行合成将可能提高其预测精度.不同于小波变换,在对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时不需要先验基底,每一个固有模态函数(In2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包含的频率成分不仅与采样频率有关,并且还随着信号本身的变化而变化,具有自适应性,能够把局部时间内含有的多个模态的非线性、非平稳信号分解成若干个彼此间影响甚微的基本模态分量,这些分量具有不同的尺度,从而简化系统间特征信息的干涉或耦合[3].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2chines,SVM)是建立在统计学习理论上的一种机器学习方法,是目前针对小样本统计估计和预测学习的较好方法[4],对统计学习理论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并得到广泛应用[5~8].SVM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并解决了模型选择与欠学习、过学习问题及非线性问题,避免了局部最优解,克服了“维数灾难”,且人为设定参数少,便于使用,已成功应用于许多分类、识别和回归问题[5,6,8].根据江水浊度序列的特点,结合EMD和SVM两种方法的不同功能,本文提出了基于EMD2SVM模型的预测方法,用于江水浊度的

模式识别方法简述

XXX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题名称模式识别 姓名 学号 院、系、部 专业 指导教师 xxxx年 xx 月 xx日

模式识别方法简述 摘要: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 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 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 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式识别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研究生物体( 包括人) 是如何感知对象的,属于认识科学的范畴, 二是在给定的任务下, 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前者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神经生理学家的研究内容, 后者通过数学家、信息学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工作者近几十年来的努力, 已经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方法; 统计模式识别; 模板匹配;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在进行“模式识别”。随着2 0 世纪4 0 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 0 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人们当然也希望能用计算机来代替或扩展人类的部分脑力劳动。(计算机)模式识别在2 0 世纪6 0 年代初迅速发展并成为一门新学科。 模式识别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研究生物体( 包括人) 是如何感知对象的,属于认识科学的范畴, 二是在给定的任务下, 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前者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神经生理学家的研究内容, 后者通过数学家、信息学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工作者近几十年来的努力, 已经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模式识别与统计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控制论等都有关系。它与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的研究有交叉关系。例如自适应或自组织的模式识别系统包含了人工智能的学习机制;人工智能研究的景物理解、自然语言理解也包含模式识别问题。又如模式识别中的预处理和特征抽取环节应用图像处理的技术;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分析也应用模式识别的技术。 模式识别是一种借助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判别的分类过程。判决分类在

基于统计模式识别遥感影像像元分类

实习1基于统计模式识别遥感影像像元分类 1.1问题提出 (1)将地物分为8类:有作物农田(cultivated_farmland)、无作物农田(uncultivated_farmland)、林地(woodland)、草地(grassland)、水体(waterbody)、人工建筑(artificial_building)、裸土(nudeland)和道路(road); (2)在创建感兴趣区时,要求每类地物ROI数量不少于3个,人工建筑类地物ROI数量不少于5个,人工建筑类用地的颜色种类较多,ROI应包含所有颜色的人工建筑; (3)在进行非监督分类时,类别的数量范围最小不能小于最终分类数量,最大应为最终分类数量的2~3倍。 1.2实验分析 遥感影像分类是利用计算机通过对遥感影像中各类地物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进行分析,选择特征,将图像中每个像元按照某种算法化为不同的类别,然后获得遥感图像中与实际地物的对应信息,实现遥感图像的分类。一般分类方法有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本实验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所给图像数据进行监督分类,其次再进行非监督分类,最后验证不同分辨率的图像对分类精度的影响,由于本实验所给数据分别是多波段数据和全色波段数据,所以在这一部分首先需要对两幅图像进行融合,其次对得到的融合图像降低空间分辨率,得到一幅5m和15m的图像,再对这三幅图像进行监督分类,最后进行分类精度的评价。 1.3实验目标 (1)掌握地物的监督分类方法; (2)掌握地物的非监督分类方法; (3)验证不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对分类精度的影响。 1.4实验数据 IKONOS多光谱影像; IKONOS全色波段影像; :1m空间分辨率的参考分类ROI模板。 1.5实验方案设计 (1)利用IKONOS多光谱影像进行监督分类; (2)利用IKONOS多光谱影像进行非监督分类; (3)将IKONOS多光谱影像4个波段与IKONOS全色波段数据进行融合;

模式识别感知器算法求判别函数

感知器算法求判别函数 一、 实验目的 掌握判别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并熟悉判别函数的分类方法,通过实验更深入的了解判别函数及感知器算法用于多类的情况,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模式识别打下基础。 二、 实验内容 学习判别函数及感知器算法原理,在MATLAB 平台设计一个基于感知器算法进行训练得到三类分布于二维空间的线性可分模式的样本判别函数的实验,并画出判决面,分析实验结果并做出总结。 三、 实验原理 3.1 判别函数概念 直接用来对模式进行分类的准则函数。若分属于ω1,ω2的两类模式可用一方程d (X ) =0来划分,那么称d (X ) 为判别函数,或称判决函数、决策函数。如,一个二维的两类判别问题,模式分布如图示,这些分属于ω1,ω2两类的模式可用一直线方程 d (X )=0来划分。其中 0)(32211=++=w x w x w d X (1) 21,x x 为坐标变量。 将某一未知模式 X 代入(1)中: 若0)(>X d ,则1ω∈X 类; 若0)(3时:判别边界为一超平面[1]。 3.2 感知器算法 1958年,(美)F.Rosenblatt 提出,适于简单的模式分类问题。感知器算法是对一种分

类学习机模型的称呼,属于有关机器学习的仿生学领域中的问题,由于无法实现非线性分类而下马。但“赏罚概念( reward-punishment concept )” 得到广泛应用,感知器算法就是一种赏罚过程[2]。 两类线性可分的模式类 21,ωω,设X W X d T )(=其中,[]T 1 21,,,,+=n n w w w w ΛW ,[]T 211,,,,n x x x Λ=X 应具有性质 (2) 对样本进行规范化处理,即ω2类样本全部乘以(-1),则有: (3) 感知器算法通过对已知类别的训练样本集的学习,寻找一个满足上式的权向量。 感知器算法步骤: (1)选择N 个分属于ω1和 ω2类的模式样本构成训练样本集{ X1 ,…, XN }构成增广向量形式,并进行规范化处理。任取权向量初始值W(1),开始迭代。迭代次数k=1。 (2)用全部训练样本进行一轮迭代,计算W T (k )X i 的值,并修正权向量。 分两种情况,更新权向量的值: 1. (),若0≤T i k X W 分类器对第i 个模式做了错误分类,权向量校正为: ()()i c k k X W W +=+1 c :正的校正增量。 2. 若(),0T >i k X W 分类正确,权向量不变:()()k k W W =+1,统一写为: ???∈<∈>=21T ,0,0)(ωωX X X W X 若若d

2014模式识别练习题

2013模式识别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元包括:模式采集、特征的选择和提取和模式分类。 2、统计模式识别中描述模式的方法一般使用特征矢量;句法模式识别中模式描述方法一般有串、树、 网。 3、影响层次聚类算法结果的主要因素有计算模式距离的测度、聚类准则、类间距离阈值、预定的类别数目。 4、线性判别函数的正负和数值大小的几何意义是正负表示样本点位于判别界面法向量指向的正负半空间中, 绝对值正比于样本点与判别界面的距离。 5、感知器算法1 ,H-K算法 2 。 (1)只适用于线性可分的情况;(2)线性可分、不可分都适用。 6、在统计模式分类问题中,聂曼-皮尔逊判决准则主要用于某一种判别错误较另一种判别错误更为重要的情 况;最小最大判别准则主要用于先验概率未知的情况。 7、 。一般在可 8、散度J ij越大,说明ωi类模式与ωj类模式的分布差别越大; 当ωi类模式与ωj类模式的分布相同时,J ij= 0。 二、选择题 1、影响聚类算法结果的主要因素有(B、C、D )。 A.已知类别的样本质量; B.分类准则; C.特征选取; D.模式相似性测度 2、模式识别中,马式距离较之于欧式距离的优点是(C、D)。 A.平移不变性; B.旋转不变性;C尺度不变性;D.考虑了模式的分布 3、影响基本K-均值算法的主要因素有(ABD)。 A.样本输入顺序; B.模式相似性测度; C.聚类准则; D.初始类中心的选取 4、位势函数法的积累势函数K(x)的作用相当于Bayes判决中的(B D)。 A. 先验概率; B. 后验概率; C. 类概率密度; D. 类概率密度与先验概率的乘积 5、在统计模式分类问题中,当先验概率未知时,可以使用(BD)。 A. 最小损失准则; B. 最小最大损失准则; C. 最小误判概率准则; D. N-P判决 6、散度J D是根据(C )构造的可分性判据。 A. 先验概率; B. 后验概率; C. 类概率密度; D. 信息熵; E. 几何距离 7、似然函数的概型已知且为单峰,则可用(ABCDE)估计该似然函数。 A. 矩估计; B. 最大似然估计; C. Bayes估计; D. Bayes学习; E. Parzen窗法 8、KN近邻元法较之Parzen窗法的优点是(B)。 A. 所需样本数较少; B. 稳定性较好; C. 分辨率较高; D. 连续性较好 9、从分类的角度讲,用DKLT做特征提取主要利用了DKLT的性质:(A C )。 A.变换产生的新分量正交或不相关; B.以部分新的分量表示原矢量均方误差最小; C.使变换后的矢量能量 更集中 10、如果以特征向量的相关系数作为模式相似性测度,则影响聚类算法结果的主要因素有(BC)。 A. 已知类别样本质量; B. 分类准则; C. 特征选取; D. 量纲 11、欧式距离具有(A B );马式距离具有(A B C D )。 A. 平移不变性; B. 旋转不变性; C. 尺度缩放不变性; D. 不受量纲影响的特性 12、聚类分析算法属于(A );判别域代数界面方程法属于(C )。 A.无监督分类; B.有监督分类; C.统计模式识别方法; D.句法模式识别方法 13、若描述模式的特征量为0-1二值特征量,则一般采用(D)进行相似性度量。 A. 距离测度; B. 模糊测度; C. 相似测度; D. 匹配测度 14、下列函数可以作为聚类分析中的准则函数的有(ACD)。

模式识别练习题简答和计算汇总

1、试说明Mahalanobis 距离平方的定义,到某点的Mahalanobis 距离平方为常数的轨迹的几何意义,它与欧氏距离的区别与联系。 答:Mahalanobis 距离的平方定义为:∑---=1 2)()(),(u x u x u x r T 其中x ,u 为两个数据,1-∑是一个正定对称矩阵(一般为协方差矩阵)。根据定义,距 某一点的Mahalanobis 距离相等点的轨迹是超椭球,如果是单位矩阵Σ,则Mahalanobis 距离就是通常的欧氏距离。 2、试说明用监督学习与非监督学习两种方法对道路图像中道路区域的划分的基本做法,以说明这两种学习方法的定义与它们间的区别。 答:监督学习方法用来对数据实现分类,分类规则通过训练获得。该训练集由带分类号的数据集组成,因此监督学习方法的训练过程是离线的。 非监督学习方法不需要单独的离线训练过程,也没有带分类号(标号)的训练数据集,一般用来对数据集进行分析,如聚类,确定其分布的主分量等。 就道路图像的分割而言,监督学习方法则先在训练用图像中获取道路象素与非道路象素集,进行分类器设计,然后用所设计的分类器对道路图像进行分割。 使用非监督学习方法,则依据道路路面象素与非道路象素之间的聚类分析进行聚类运算,以实现道路图像的分割。 3、已知一组数据的协方差矩阵为??? ? ??12/12/11,试问 (1) 协方差矩阵中各元素的含义。 (2) 求该数组的两个主分量。 (3) 主分量分析或称K-L 变换,它的最佳准则是什么? (4) 为什么说经主分量分析后,消除了各分量之间的相关性。

答:协方差矩阵为??? ? ??12/12/11,则 (1) 对角元素是各分量的方差,非对角元素是各分量之间的协方差。 (2) 主分量,通过求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用???? ? ? ?? ----121211λλ=0得4/1)1(2=-λ,则 ?? ?=2/32/1λ,相应地:2/3=λ,对应特征向量为???? ??11,21 =λ,对应??? ? ??-11。 这两个特征向量,即为主分量。 (3) K-L 变换的最佳准则为: 对一组数据进行按一组正交基分解,在只取相同数量分量的条件下,以均方误差计算截尾误差最小。 (4) 在经主分量分解后,协方差矩阵成为对角矩阵,因而各主分量间相关性消除。 4、试说明以下问题求解是基于监督学习或是非监督学习: (1) 求数据集的主分量 (2) 汉字识别 (3) 自组织特征映射 (4) CT 图像的分割 答:(1) 求数据集的主分量是非监督学习方法; (2) 汉字识别:对待识别字符加上相应类别号—有监督学习方法; (3) 自组织特征映射—将高维数组按保留近似度向低维映射—非监督学习; (4) CT 图像分割—按数据自然分布聚类—非监督学习方法; 5、试列举线性分类器中最著名的三种最佳准则以及它们各自的原理。

模式识别人工智能论文

浅谈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的应用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的拓宽,我们对于计算机具有更加有效的感知“能力”,诸如对声音、文字、图像、温度以及震动等外界信息,这样就可以依靠计算机来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数字化改造。但是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当前的计算机都无法直接感知这些信息,而只能通过人在键盘、鼠标等外设上的操作才能感知外部信息。虽然摄像仪、图文扫描仪和话筒等相关设备已经部分的解决了非电信号的转换问题,但是仍然存在着识别技术不高,不能确保计算机真正的感知所采录的究竟是什么信息。这直接使得计算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低下,成为计算机应用发展的瓶颈。这时,能够提高计算机外部感知能力的学科——模式识别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了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工智能中所提到的模式识别是指采用计算机来代替人类或者是帮助人类来感知外部信息,可以说是一种对人类感知能力的一种仿真模拟。近年来电子产品中也加入了诸多此类的功能:如手机中的指纹识别解锁功能;眼球识别解锁技术;手势拍照功能亦或是机场先进的人耳识别技术等等。这些功能看起来纷繁复杂,但如果需要一个概括的话,可以说这都是模式识别技术给现代生活带来的福分。它探讨的是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的建立,通过计算机系统来模拟人类感官对外界信息的识别和感知,从而将非电信号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电信号。

二、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 (一)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相对与人的自然智能而言的,它是指采用人工的方法及技术,对人工智能进行模仿、延伸及扩展,进而实现“机器思维”式的人工智能。简而言之,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具有智能行为的计算模型,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具有感知、推理、学习和联想,甚至是决策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快速的解决一些需要专业人才能解决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讲,人工智能是一种对人类思维及信息处理过程的模拟和仿真。 (二)模式识别。模式识别,即通过计算机采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及判读,实现人工智能。在这里,我们将周围的环境及客体统统都称之为“模式”,即计算机需要对其周围所有的相关信息进行识别和感知,进而进行信息的处理。在人工智能开发,即智能机器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采用计算机来实现模式(包括文字、声音、人物和物体等)的自动识别,其在实现智能的过程中也给人类对自身智能的认识提供了一个途径。在模式识别的过程中,信息处理实际上是机器对周围环境及客体的识别过程,是对人参与智能识别的一个仿真。相对于人而言,光学信息及声学信息是两个重要的信息识别来源和方式,它同时也是人工智能机器在模式识别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途径。在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有:光学字符识别系统以及语音识别系统等。 在这里的模式识别,我们可以将之理解成为:根据识别对象具有特征的观察值来将其进行分类的一个过程。采用计算机来进行模式识别,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但同样也是未来一段实践中发展的必然方向。在生活节奏相当之快的今天人们希望电子产品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因此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模式识别技术依然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模式识别关于男女生身高和体重的神经网络算法

模式识别实验报告(二)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XXXX 教师:

目录 1实验目的 (1) 2实验内容 (1) 3实验平台 (1) 4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1) 4.1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类器设计 .. 1 4.2基于SVM的分类器设计 (4) 4.3基于决策树的分类器设计 (7) 4.4三种分类器对比 (8) 5.总结 (8)

1)1实验目的 通过实际编程操作,实现对课堂上所学习的BP神经网络、SVM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这三种方法的应用,加深理解,同时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2)2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提供的样本数据有149个,每个数据提取5个特征,即身高、体重、是否喜欢数学、是否喜欢文学及是否喜欢运动,分别将样本数据用于对BP神经网络分类器、SVM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训练,用测试数据测试分类器的效果,采用交叉验证的方式实现对于性能指标的评判。具体要求如下: BP神经网络--自行编写代码完成后向传播算法,采用交叉验证的方式实现对于性能指标的评判(包含SE,SP,ACC和AUC,AUC的计算可以基于平台的软件包); SVM支持向量机--采用平台提供的软件包进行分类器的设计以及测试,尝试不同的核函数设计分类器,采用交叉验证的方式实现对于性能指标的评判; 决策树--采用平台提供的软件包进行分类器的设计以及测试,采用交叉验证的方式实现对于性能指标的评判(包含SE,SP,ACC和AUC,AUC的计算基于平台的软件包)。 3)3实验平台 专业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用的较多的编程语言为C++,因此此次程序编写用的平台是VisualStudio及opencv,其中的BP神经网络为自己独立编写,SVM 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通过调用Opencv3.0库中相应的库函数并进行相应的配置进行实现。将Excel中的119个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其余30个作为分类器性能的测试数据。 4)4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4.1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类器设计 BP神经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其学习规则是使用梯度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网络的误差平方和最小。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input)、隐层(hidden layer)和输出层(output layer)。 在独自设计的BP神经中,激励函数采用sigmod函数,输入层节点个数为5,

中科院-模式识别考题总结(详细答案)

1.简述模式的概念及其直观特性,模式识别的分类,有哪几种方法。(6’) 答(1):什么是模式?广义地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可观察的物体,如果我们可以区别它们是否相同或是否相似,都可以称之为模式。 模式所指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从事物获得的信息,因此,模式往往表现为具有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信息。 模式的直观特性:可观察性;可区分性;相似性。 答(2):模式识别的分类: 假说的两种获得方法(模式识别进行学习的两种方法): ●监督学习、概念驱动或归纳假说; ●非监督学习、数据驱动或演绎假说。 模式分类的主要方法: ●数据聚类:用某种相似性度量的方法将原始数据组织成有意义的和有用的各种数据 集。是一种非监督学习的方法,解决方案是数据驱动的。 ●统计分类:基于概率统计模型得到各类别的特征向量的分布,以取得分类的方法。 特征向量分布的获得是基于一个类别已知的训练样本集。是一种监督分类的方法, 分类器是概念驱动的。 ●结构模式识别:该方法通过考虑识别对象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达到识别分类的目 的。(句法模式识别) ●神经网络:由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相同的单元(神经元)组成。相互间的联系可以 在不同的神经元之间传递增强或抑制信号。增强或抑制是通过调整神经元相互间联 系的权重系数来(weight)实现。神经网络可以实现监督和非监督学习条件下的分 类。 2.什么是神经网络?有什么主要特点?选择神经网络模式应该考虑什么因素? (8’) 答(1):所谓人工神经网络就是基于模仿生物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而构成的一种信息处 理系统(计算机)。由于我们建立的信息处理系统实际上是模仿生理神经网络,因此称它为人工神经网络。这种网络依靠系统的复杂程度,通过调整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从而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 人工神经网络的两种操作过程:训练学习、正常操作(回忆操作)。 答(2):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 ●固有的并行结构和并行处理; ●知识的分布存储; ●有较强的容错性; ●有一定的自适应性; 人工神经网络的局限性: ●人工神经网络不适于高精度的计算; ●人工神经网络不适于做类似顺序计数的工作; ●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和训练往往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人工神经网络必须克服时间域顺序处理方面的困难; ●硬件限制; ●正确的训练数据的收集。 答(3):选取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要基于应用的要求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能力间的 匹配,主要考虑因素包括:

模式识别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武汉理工大学 模式识别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学院(系):自动化学院 课程名称:模式识别原理 专业班级:控制科学与工程1603班 任课教师:张素文 学生姓名:王红刚 2017年1月3日

模式识别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模式识别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综述了模式识别在图像处理中特征提取、主要的识别方法(统计决策法、句法识别、模糊识别、神经网络)及其存在的问题, 并且对近年来模式识别的新进展———支持向量机与仿生模式识别做了分析和总结, 最后讨论了模式识别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特征提取;识别方法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Image Processing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pattern recognition is w idely used in the image processing in-creasingly .T he feature extraction and the main methods of pattern recognition in the image processing , w hich include statistical deci-sion, structural method , fuzzy method , artificial neural netw ork aresummarized.T he support vector and bionic pattern recognition w hich are the new developments of the pattern recognition are also analyzed .At last,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and development trend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pattern recognition ;image processing ;feature extrac-tion;recognition methods

图像模式识别的方法介绍

2.1图像模式识别的方法 图像模式识别的方法很多,从图像模式识别提取的特征对象来看,图像识别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基于形状特征的识别技术、基于色彩特征的识别技术以及基于纹理特征的识别技术。其中,基于形状特征的识别方法,其关键是找到图像中对象形状及对此进行描述,形成可视特征矢量,以完成不同图像的分类,常用来表示形状的变量有形状的周长、面积、圆形度、离心率等。基于色彩特征的识别技术主要针对彩色图像,通过色彩直方图具有的简单且随图像的大小、旋转变换不敏感等特点进行分类识别。基于纹理特征的识别方法是通过对图像中非常具有结构规律的特征加以分析或者则是对图像中的色彩强度的分布信息进行统计来完成。 从模式特征选择及判别决策方法的不同可将图像模式识别方法大致归纳为两类:统计模式(决策理论)识别方法和句法(结构)模式识别方法。此外,近些年随着对模式识别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和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也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此将这四种方法进行一下说明。 2.1.1句法模式识别 对于较复杂的模式,如采用统计模式识别的方法,所面临的一个困难就是特征提取的问题,它所要求的特征量十分巨大,要把某一个复杂模式准确分类很困难,从而很自然地就想到这样的一种设计,即努力地把一个复杂模式分化为若干

较简单子模式的组合,而子模式又分为若干基元,通过对基元的识别,进而识别子模式,最终识别该复杂模式。正如英文句子由一些短语,短语又由单词,单词又由字母构成一样。用一组模式基元和它们的组成来描述模式的结构的语言,称为模式描述语言。支配基元组成模式的规则称为文法。当每个基元被识别后,利用句法分析就可以作出整个的模式识别。即以这个句子是否符合某特定文法,以判别它是否属于某一类别。这就是句法模式识别的基本思想。 句法模式识别系统主要由预处理、基元提取、句法分析和文法推断等几部分组成。由预处理分割的模式,经基元提取形成描述模式的基元串(即字符串)。句法分析根据文法推理所推断的文法,判决有序字符串所描述的模式类别,得到判决结果。问题在于句法分析所依据的文法。不同的模式类对应着不同的文法,描述不同的目标。为了得到于模式类相适应的文法,类似于统计模式识别的训练过程,必须事先采集足够多的训练模式样本,经基元提取,把相应的文法推断出来。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困难。 2.1.2统计模式识别 统计模式识别是目前最成熟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它主要利用贝叶斯决策规则解决最优分类器问题。统计决策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在不同的模式类中建立一个决策边界,利用决策函数把一个给定的模式归入相应的模式类中。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模型如图2,该模型主要包括两种操作模型:训练和分类,其中训练主要利用己有样本完成对决策边界的划分,并采取了一定的学习机制以保证基于样本的划分是最优的;而分类主要对输入的模式利用其特征和训练得来的决策函数而把模式划分到相应模式类中。 统计模式识别方法以数学上的决策理论为基础建立统计模式识别模型。其基本模型是:对被研究图像进行大量统计分析,找出规律性的认识,并选取出反映图像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识别。统计模式识别系统可分为两种运行模式:训练和分类。训练模式中,预处理模块负责将感兴趣的特征从背景中分割出来、去除噪声以及进行其它操作;特征选取模块主要负责找到合适的特征来表示输入模式;分类器负责训练分割特征空间。在分类模式中,被训练好的分类器将输入模式根据测量的特征分配到某个指定的类。统计模式识别组成如图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