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疗效观察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疗效观察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疗效观察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甲钴胺及尼美舒利胶囊口服,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86%,对照组有效率6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甲钴胺1mg+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尼美舒利胶囊0.1口服,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记录治疗结果。治疗组在上述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轻柔的滚法、揉法、按法、拿法等施术于腰臀部,自l1平面经臀横纹至腘窝及小腿后侧部,先健侧后患侧,充分放松肌肉,时间约8min。对不能保持俯卧位的患者可采取腹部加垫或侧卧位,目的使患者尽量放松。②体位同上,医者用肘部滚揉及弹拨腰椎两侧肌群、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对压痛点处用肘尖重点弹揉,使热感传到患侧臀腿部。③滚揉弹按患侧环跳穴5min,使热感传至小腿及足部;依次揉弹患侧肾俞、大肠俞、气海俞、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承筋、昆仑等穴;每穴1min,以各穴得气为度,以左手拇指指腹尖部推压移位的棘突,令患者深吸气,向对侧上方施以顿挫力。随后拿揉患侧臀腿部3-5遍。④患者取侧卧位,定点斜扳腰椎,先健侧后患侧,以生理范围为度,不苛求弹响,以巧为用。⑤患者取

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我按摩图解

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我按摩图解 腰椎间盘突出这种疾病满载后期的恢复中,我们的患者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按摩手法,来进行一些辅助的治疗,帮助疾病加快恢复。 腰椎间盘突出按摩手法: 1、弹筋法。弹拨腰肌,以兴奋肌肉。恢复肌纤维组织弹性。 2、揉法。沿腰背部顺行向下到小腿部进行揉摩,以放松身体,舒通经络使气血得以畅通。 3、点穴法。自腰部开始依次点按肾俞、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涌泉穴,以通经活络。改善神经传导,促进神经组织恢复。 4、点按法。点按双侧腰肌,以改变腰肌紧张状态。 5、拍打法。是结束调整手法,用手掌掌部自腰脊部开始向下到小腿进行拍打,以宣通经络,舒筋活血,兴奋松解肌肉,使腰腿肌肉得到放松舒展。 6、摇法。仰卧位屈膝屈髋后进行旋转摇运,以松解通利腰骶关节与椎间关节,调整关节内在平衡。 7、推法。用双手的手掌根沿着脊拄两侧自后背部开始推至臀部,以调达气血、疏通经络,使腰背肌肉得以调整。 8、翻身仰卧,采用捏拿法。捏拿股四头肌,改善肌肉弹性,恢复肌张力。 9、推理法。沿着大腿的后侧顺行向下到跟腱进行推理,使下肢整体气血流通,肌肉舒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推拿方法: 1.摩肾益精:双手用力摩擦搓热,双手置身体后侧,双手掌顺时针方向搓摩双侧腰部肾腧、大肠腧30~50次。 2.按揉腰及下肢:双手置身体后侧,食、中、无名三指并拢,自上而下用力按揉患侧腰骶部、臀部及下肢后外侧肌肉3~5遍。 3.拳叩腰臀部:双手握拳置身体后侧,以拳背叩击双侧肾腧、大肠腧、环跳、秩边等处,先轻后重,轻重交替,各叩击30次。 4.擦腰及下肢:单手置身体后侧,用大鱼际或掌根擦患侧腰骶部、臀部及下肢后外侧,以局部发热为度。 5.仰卧摆腰:取仰卧位,双手握住床的两侧,左右摆动腰部,幅度由小到大,左右摆动30

成人推拿手法-动作要领及临床应用

成人推拿手法 一、推拿的防治手段 1、手法治疗:术者用手和机体的其他部分,或借助于一定的器具,在受术者体表作规范性的动作,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2、功法训练:根据推拿临床医疗的需要,由推拿医务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功法训练,以巩固、延伸临床疗效的方法。 三、推拿的作用原理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四、推拿的治疗原则 整体观念,辩证施术;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五、推拿的适应症 1、骨伤科病:软组织急慢性损伤、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梨状肌综合征等。 2、外科疾病:乳痈、手术后软组织粘连等。 3、内科疾病:头痛、胃脘痛、胃下垂、中风后遗症等。 4、妇科疾病:痛经。 5、儿科疾病:腹泻、肌性斜颈、发热、遗尿等。 6、五官科病:近视、斜视、耳鸣等。 7、急性病症:中暑昏迷、休克、晕针等。 六、推拿的禁忌症 1、传染性疾病患者不推拿。 2、精神病患者不推拿。 3、化脓性炎症、骨髓炎、结核、肿瘤患者不推拿。

4、骨折、脱位早期局部不推拿。 5、皮肤损害破损处不推拿。 6、急性损伤24-48小时内,局部不推拿。 7、严重骨质增生、骨质疏松患者,禁用或慎用推拿。 8、孕妇或月经期妇女不推或禁用重手法。 七、推拿手法 以手或肢体的其他部分,或借助于一定的器具,在受术者体表部位或穴位上所进行的具有规范化动作结构的操作技术。 1、手法的分类 1)作用的部位不同:作用于软组织类,骨关节类手法。 2)动作形态不同:摆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震动类手法、挤压类手法、叩击 类手法。(作用于软组织类手法) 3)适应对象不同:成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 4)动作的简繁:单式手法、复合手法、复式手法。 2、推拿手法的要求 A 作用于软组织类手法的要求: 持久:手法能够按照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而不间断。一般为15~ 20min。 有力:指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根据病人的体质、病证、部位的不同而灵活增减的技巧力。 均匀:手法动作要有节奏性,速度不要忽快忽慢,压力不要时轻时重。 柔和: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宜生硬粗暴或用蛮力,变换动作要自然。 深透:手法力量要深透到深层组织,直趋病所。 B 运动关节类手法的要求:“稳、准、巧、快” 。 稳:要平稳自然,因势利导,避免生硬粗暴。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 按摩治疗颈椎病属于患者可以接受,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滑利关节、整复错缝等作用,对神经根型的效果较为明显,对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也有一定的疗效。对脊髓型颈椎病,按摩疗法应慎用。 (1)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再用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 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在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 ~5次。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本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手法,其功能为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神经根炎症和水肿,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改善病灶部的缺氧状态。 (2)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方,施拿法于风池、风府、肩井部以舒筋通络,进一步缓解痉挛的肌肉,能经通络而行气血,使颈肩部僵硬痉挛的肌肉逐渐趋于柔软。 (3)坐位,医者立于患者侧方,一手虎口托住患者枕部,一手以肘部托住其下颌,手掌环抱其头部向上牵引,利用患者的体重对抗,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扩大。 (4)坐位,医者一手扶住头顶,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作抱球势,徐徐摇动颈椎,待患者肌肉放松后,突然作颈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听到弹响声。本法功能为滑利关节,整复错缝,扳法拉开椎间隙,突发性动作可纠正后关节错缝,增加颈椎的活动范围,同时能改变骨赘和神经根的相对位置,以减少刺激和压迫,从而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 推拿对治疗颈椎病的利弊有哪些 推拿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治疗时不用吃药和打针,仅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推拿痛苦小,简便易行,疗效有时立竿见影,深受病人的欢迎。推拿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①疏筋通络,缓解疼痛和麻木。 ②加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整复椎体和小关节滑脱,解除神经压迫。

推拿手法重点整理

《推拿手法学》复习题一.单选题 1.首次详细记载了手法抢救自缢死的书籍是(《金匮要略》)。 2.“小儿虽无病,早起常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翳风寒”见于(《千金方》)。 3.颞下颌关节脱臼的口内复位法最早记载于(《说文解字》)。 4.《灵枢·官能》记载按摩人员选材与考核的方法是(“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敝……手毒者,可使试按龟,置龟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复生如故也。”)。 5.按摩导引发源于我国的(中原(今河南一带))地区。 6.拈脊骨皮法相当于现在的(捏脊法)。 7.最早在中国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着设有按摩博士的朝代是(隋代)。 8.“按导”一词为(张从正)首先提出的。 9.蝴蝶双飞是指双手同时操作(一指禅(偏锋)推法)。 10.小儿推拿体系建立的标志是(《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和一批小儿推拿专着的诞生)。 11.一指禅推法的主要操作特点是(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深浅适度)。

12.掐法主要用于(急救(全身各部腧穴))。 13.丁氏滚法操作时肘关节屈曲的,约呈( 130°~150°)左右。 14. 摩法与揉法的主要区别是()。 15.下列手法中产热最高的是(擦法)。 16.一指禅偏锋推法以(头面部)部位最常见。 17.小鱼际擦法又称(侧擦法)。 18.分坎宫又称为(分阴阳)。 19.擦法操作之后,一般配合(润滑介质)使用。 20.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的(《医门秘旨》)。 21.缠法的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生肌托毒)。 22.平推法的操作以掌指着力在一定的治疗部位上作(直线推动)。 23.抖法的要求是(抖上肢的频率为200~250次/分,抖下肢的频率为100次/分左右;频率由快至慢;受术肢体要伸直,自然放松;操作时动作要连续不断;抖上肢的幅度较小,应控制在2~3cm,都下肢则幅度稍大;术者操作时要保持呼吸自然,不可屏气;在抖上下肢前,可先施以拔伸法和搓法;对患有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者慎用上肢抖法)。 24.以下哪一种手法是一指禅推法在临床上的操作变化(跪推法和缠法)。

腰间盘突出的锻炼方法

腰间盘突出的锻炼方法 一、腰间盘突出的锻炼方法 1、退步走:每天退步走40~60分钟。走的时候尽可能往后倒,以走完后微感疲劳,以不加重症状为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中,退步走最简单易行。 2、游泳: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游泳运动较为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一种效果不错的锻炼方法。 3、仰卧蹬车:仰卧床上,双腿向上似蹬自行车状。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15分钟,此方法是广大患者推荐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 4、引体向上:身体素质好的人可以在单扛上做引体向上,身体素质差点的人也可以双手握着单扛两脚悬空吊一会儿,手累了休息一会儿再做,一天反复多次。 二、腰间盘突出的锻炼方法 1、站立扭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两侧髋关节向左右两侧扭动,同时肩部也随着向后微微倾斜,左右共做100次。 2、平卧在床上,双膝弯曲把脚放在床上,而后用力将臀部抬起,离开床面约10公分,这时你会感到腰背肌在用力。坚持约3-5秒钟放下,如此反复10下。依此方法每天做3次。 3、腹肌的锻炼:即做仰卧起坐,同样是每次做10次,每天3次。 4、交叉扭腰: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内,两臂伸直,一手在体

侧,一手举过头,如果左手在上,先向右侧后方摆,然后右手在上,向左侧后方摆。腰部也随之扭动,左右各做100次。 5、前弯后伸两侧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内,漫慢向前弯腰,使手逐渐接触地面,然后再向后伸腰,向后伸到最大限度,反复做10次。 三、腰间盘突出的锻炼方法 1、仰卧抬起骨盆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足和背部作支点,抬起骨盆,然后慢慢落下,反复20次。该动作能矫下骨盆前倾,增加腰椎曲度。 2、抱膝触胸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但注意不要将背部弓起离开床面。 3、侧卧位抬腿侧卧位,上侧腿可伸直,下侧膝微屈,上侧腿侧抬起,然后慢慢放下,反复数十次。 4、爬行与膝触肘双膝及上肢撑起俯卧,腰部放松核发慢慢上沉,重得10次后,一侧下肢伸直,屈膝使其尽量触及同侧肘关节。重复15次。 5、直腿抬高仰卧位,将双手压在臀下,慢慢抬起双下肢,膝关节可微屈,然后放下,重复15次。 6、压腿坐在床面上,一膝微屈,另一下肢伸直,躯干前倾压向伸直的下肢,然后交换成另一下肢。此动作也可在站位进行,下肢放在前面的椅背上。 7、膝仰卧起坐仰卧位,双膝屈曲,收腹使躯干抬起,双手触膝。 四、腰间盘突出的锻炼方法 1、反复搓腰:将双手分别放于同侧腰大肌处,由上向下,再自下而

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0例

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0例(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它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等,其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尤为常见,其临床表现以颈项活动障碍、颈项部酸痛伴上肢放射痛、麻木为主。可因颈部屈曲后伸或患侧旋转时加重,尤其是夜卧不宁,难以调适枕头高低、软硬,上肢沉重,握力减弱,持物有时堕落,日久可伴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好发年龄为40~60岁,近年由于电脑的普及等原因,有年轻化趋势,因此此病治疗非常重要。我科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良好疗效,现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600例门诊患者,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0例门诊患者,男200例,女400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8岁,病程2个月~5年。 1.2病例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颈项部疼痛或伴肩部肩胛周围疼痛,疼痛向一侧上肢放射或麻木。麻木和疼痛的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或压颈试验阳性。颈椎X线片示颈椎不同程度骨质增生或部分椎体轻度滑

脱,椎间隙狭窄或项韧带钙化,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CT可见颈椎间盘轻度突出(C5神经根受损放射痛表现为沿颈肩至上臂外侧,C6神经根受损为沿肩顶上臂外侧前臂背侧至拇指和食指侧,C7神经根受损为沿上臂后外侧前臂背侧至中指,C8神经根受损为沿上臂内侧前臂尺侧至环指及小指。感觉区障碍:C5神经根为上臂外侧三角肌区,C6为拇指食指,C7为食指中指,C8为小指环指,肌无力和萎缩:C5为三角肌,C6为肱二头肌,G7为肱三头肌,C8为手部小肌肉)。 1.3病例排除主要标准伴有严重眩晕、耳鸣、恶心、呕吐,严重颈椎间盘突出,颈椎有骨质破坏;脊髓型颈椎病,颈椎严重外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腔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的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1.4推拿手法治疗方式(1)患者取坐位,用掌揉法放松颈项部、背部肌肉。(2)患者取坐位,前额下垫枕俯于床旁,用拇指按揉法沿颈部斜方肌上段、颈椎两旁由上向下弹拨颈部深层肌束及粘连带。(3)患者取俯卧位,前胸垫枕,使颈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用肘部或掌部从后发际由上往下推揉脊柱两旁足太阳膀胱经,并点压风池、风府、部分华佗夹脊穴颈上胸段腧穴、肩井、肩中俞、天宗穴、曲池、合谷、耳后穴约30秒/次。(4)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于头部后方,用掌根或小鱼际夹住患者耳后枕部两侧,使患者颈稍前屈,进行牵引拔伸手法,同时配合颈部缓慢左右旋转,反复数次。 (5)患者坐于中立位,在颈部牵引的情况下,助手前胸垫于患者前额,双手置于患者耳部固定患者头部,术者双手拇指重叠,

详解推拿治疗的八大方法

(1)温法 温法用于虚寒症,常用摆动、摩擦、挤压类手法,用较缓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操作,在每一治疗部位或穴位上连续作用,时间稍长,病人有较深沉的温热刺激感,温法有补益阳气的作用。缓慢、柔和、深沉的手法在固定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操作,使能量深入肌肉或脏腑组织,以达温热驱寒的目的。 (2)通法 通法有祛除病邪壅滞之作用。按摩能治疗经络不通的病症。在治疗手法中要刚柔兼施,如用推、拿、搓法于四肢,能疏通经络,拿井肩则有通气机、行气血之作用;点、按背部腧穴可通畅脏腑之气血。 (3)补法 补气血津液不足,脏腑之机能衰弱,补法应用范围广泛。如气血两亏、脾胃虚弱、肾阳不足、虚热盗汗、遗精等症。一般以推、摩、揉、擦等法,但手法要轻而柔和,不宜过重刺激。临床上经常用于补脾胃、腰肾。 (4)泻法 一般用于下焦实症。由于结滞实热,引起下腹肿胀或疼痛、食积火盛,二便不通等症,手法的力量宜稍重,可由慢逐渐加快。用摩擦、摆动、挤压类手法。如食积便秘,推拿摩神阙、天枢两穴,再揉长强,以通腑泻实。 (5)汗法 就是发汗、发散的意思。使病邪从表而解,主要用于风寒和风热外感两大类。对外感风寒,用先轻后重的拿法加强刺激,逐步深入,因重则增温,使全身透汗。风热外感,则用轻拿法,刺激量小,柔和轻快,使腠理疏松,病人感到汗毛竖立,周身舒适。手法多用推、拿、按。如推拿颈部风池、风府,能疏散风邪;按、拿合谷、外关,可去表邪。 (6)和法 和解、调和之意。病在半表半里,不宜汗、不宜吐、不宜下的情况,可使用。手法要平稳而柔和,可用滚动、摩擦类手法。常用于气血不和,经络不畅引起的肝胃气痛、月经不调、脾胃不和、周身胀痛等。 (7)散法 消散、疏散的意思。散法可使气血得以疏通,结聚得到消散,如饮食过度导致腹胀满、痞闷。一般以摆动及摩擦类手法为主,要求轻快柔和。 (8)清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大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生活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可能出现腰腿疼痛不适的症状,建议及时的挂个骨科,做个腰椎的X 线或是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及时确定是否是手术治疗或是保守治疗。可以应用-腰椎骨坊世医贴-调理,另外可以做倒走,以及吊单杠,这些都有助于减轻椎间盘膨出,改善症状,并且预防进一步加重,如果是症状进一步加重,影响到正常行走,那可以考虑通过手术处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我锻炼方法 1、勾脚 即仰卧位,脚背脚尖向上翘,过程中注意不能单纯勾脚尖,应整个脚上勾。 锻炼方法:患侧锻炼为主,兼顾健侧。慢慢勾脚至最大限度,停留3-5秒后放松为1次,建议1组10次开始,1组后休息,一天5-8组,以不加重症状为度。作用:可牵拉被压迫或刺激的坐骨神经(腰突易发节段为腰4-5,腰5-骶1,因此坐骨神经受压较多),调节神经兴奋性,有止痛并促进康复的功能。 2、屈伸膝关节 即仰卧位,膝关节屈曲伸直交替,在屈伸的过程中,尤其是伸直时候注意保持勾脚。 锻炼方法:双侧锻炼(健侧患侧均需锻炼)。勾脚的前提下,行膝关节屈曲伸直动作,动作和缓,伸直时停留3-5秒,同样建议1组10次开始,一天5-8组,以不加重症状为度。 作用:同1,并可通过髋关节屈伸对腰臀部肌肉软组织起到轻微的锻炼。 3、直腿抬高 即仰卧位,保持下肢伸直状态尽可能上抬离开床面,同样在上抬的过程中保持“勾脚”。 锻炼方法:患侧锻炼为主,兼顾健侧。下肢上抬至最大限度时停留3-5秒左右,同样建议1组10次开始,一天3-5组即可,以不加重症状为度。 作用:同1,但效力更强。 4、摆髋 即仰卧位,左右轻轻摆动双侧髋部。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56例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56例 刘 敏 党建军 陕西省中医医院(710003) 王 雁 陕西省肿瘤医院(710061) 摘 要:目的:探索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有效途径。方法:针灸及点按风池、肩中俞、肩井、大杼、天宗等穴,结合颈椎牵拉旋转治疗颈椎病56例。结果:总有效率96. 4%。提示: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具有明显的缓解症状作用。 主题词:颈椎病 针灸疗法 颈椎病 按摩疗法(中医) 风池 肩中俞 医案 自1998年5月以来,运用针灸、推拿结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人56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56例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在20~75岁;病程3d~10年,平均3年;全部病例通过X线片、CT或M R I确诊,其中颈型20例,神经根型10例,椎动脉型13例,交感型10例,脊髓型3例。 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诊断依据。 治疗方法 针灸取穴风池、肩中俞、肩井、大杼、天宗、风门,手法用平补平泻手法,以得气为度留针30m in,中间行针3次,以加强刺激,隔日1次,5次为1疗程。推拿取坐位,先用滚法及揉法松解颈肩部肌肉左右各3m in,用拿法提坚颈部两侧肌肉2m in,用提弹法提弹双侧斜方肌约1m in,然后用双手拇指按压双侧风池(其余四指抱其头),用一指禅按法按压肩井、肩中俞、大杼、风门、天宗穴各1m in;最后用一肘托下颌,另一手用虎口处顶于枕骨粗隆,拇指按住病变颈椎棘突旁向上牵引,并用托下颌的肘向后屈伸头颅,并在牵引下旋转头部,颈部手法放松1m in。手法治疗隔日1次与针灸治疗交替进行牵引,针灸或推拿治疗后改用仰卧位,四头带牵引,牵引角度根据X线片及病人体征而定,一般为平卧位向前有15~20°成角,重量3~5Kg,每d1次。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中医病证诊疗效标准》之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治疗结果 56例病人经1~3个疗程治疗,治愈36例,好转18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6. 4%,具体各型治疗结果见下附表。 附表 各种治疗结果表(例) 分型例数治愈好转未愈有效率(%) 颈型201550100 神经根型10820100 椎动脉型1357192.3 交感型10730100 脊髓型311166.7 合计563618296.4 中经络,但由内风引发者亦不少见。从中医理论分类:多为脾气虚弱、湿邪阻络,或气虚血瘀、或气血双虚,经脉不通。在治疗上、根据局部与全身情况辨证论治,治则:应益气活血,健脾除湿通络为主,主方中取百会者,以补中益气升阳,风池穴属胆经与督脉通,入络于脑,与肝经互表里,其脉行于前额,与阳白、四白、太阳、攒竹等穴相伍为治疗本病主要穴。取太阳能活血明目通络,攒竹(透睛明),后者属足太阳,足阳明之会。配穴取足三里为阳明合穴、三阴交属脾经,两者互为表里,脾主肌肉。能健脾和胃荣养肌肉,同名经相通,故上肢亦可配合谷穴。以上诸穴相伍,共奏补中益气,健脾,活血荣肌通络之功效。在治疗中配合应用了电针刺激眼眶周围腧穴,兴奋了受损眼神经及麻痹眼肌的肌张力,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及局部营养状况,使受损的眼神经和麻痹的眼肌得到修复、恢复,眼球运动复常,复视、斜视、眼睑下垂等随之消失。从临床观察、针刺、电针、拔罐等综合治疗对脑瘤、糖尿病、免疫疾病、神经肌肉营养失调等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确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收稿2002209215;修回2002211223)

(完整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针灸科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2018 年度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 .常发于青壮年。 3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 .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 受限。 5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 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 骨赘增生。CT或MRI 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 .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 .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 .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 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 .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 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 .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 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辰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二、治疗方案 ( 一)手法治疗 1 .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监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 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松解类手法要求:均匀、 持久、有力、柔和、深透,要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 2 .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腰椎旋扳法等适用 于缓解期及康复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耐受性,以及医师的治疗体会可单项或多

颈椎病的推拿手法治疗

颈椎病的推拿手法治疗 发表时间:2012-07-18T16:34:30.6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戴景州1 宋彩娟2 [导读] 推拿治疗尤其做被动运动时,动作应缓慢,切忌暴力、蛮力和动作过大,以免发生意外。 戴景州1 宋彩娟2(1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150040;2桦南林业局职工医院154400)【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1-0277-02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和颈部损伤等因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又称颈椎综合征。本病好发人群在30~60岁之间。 1 病因病机 1.1 外伤和劳损各种急、慢性外伤和劳损可造成椎间盘、韧带、后关节囊等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使脊柱稳定性下降,促使颈椎发生代偿性增生,增生物如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血管,就会产生临床症状。 1.2 退变一般30岁后颈椎间盘开始退变,且多从软骨板开始,其逐渐骨化,通透性逐渐降低,造成髓核逐渐脱水,以至纤维化,椎间盘厚度减小,椎间隙变窄,脊柱稳定性下降。因此,会使后关节囊松弛,关节腔减小,关节面易磨损而发生增生;同时钩椎关节面也因间隙变小而易发生磨损,造成关节突增生;由于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的松弛,使椎体稳定性下降,从而促使椎体发生代偿性增生;因椎间盘厚度下降,使椎间孔上、下径变窄,使各增生部位更易压迫神经、血管而产生临床症状。 此外,颈项部受寒冷刺激,可使肌肉、血管痉挛收缩,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加剧刺激压迫,而产生颈椎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因肝肾不足,气血渐亏,经筋失养;或因颈部外伤,瘀血阻滞;或因外感风寒湿邪,邪入经络,经气受阻而发病。 2 临床表现 2.1 症状 2.1.1 神经根型:病变在第五颈椎以上者可见颈肩痛或颈枕痛和枕部感觉障碍等;在第五颈椎以下者可现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和上肢发沉、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 2.1.2 脊髓型:可出现上肢或下肢,一侧或两侧的麻木、颈颤臂抖,甚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完全痉挛性瘫痪,如活动不便、步态笨拙、走路不稳,以至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难。 2.1.3 椎动脉型:表现为颈肩痛或颈枕痛、头晕、恶心、呕吐、位置性眩晕、猝倒、持物落地、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临床症状。上述诸症常因头部转动或侧弯到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 2.1.4 交感神经型: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出现枕部痛、头沉、头晕或偏头痛、心慌、胸闷、肢凉、皮温低或手足发热、四肢酸胀等症状,一般无上肢放射痛或麻木感。个别患者也可出现听、视觉异常。 2.1.5 混合型:指出现两型或两型以上症状者。 2.2 体征 2.2.1 神经根型:在病变节段间隙、棘突旁及其神经分布区可出现压痛;颈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脊柱侧凸;颈部肌肉张力增高,局部有条索状或结节状反应物;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叩顶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有时可见患肢肱二头肌腱或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 2.2.2 脊髓型:肢体张力增高,肌力减弱;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和膝、跟腱反射亢进,出现髌阵挛和踝阵挛;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减弱;霍夫曼征和巴彬斯基征阳性。 2.2.3 椎动脉型:病变节段横突处压痛;颈性眩晕,即颈椎旋转到某一方向时即出现眩晕,改变位置后症状即缓解或消失。 2.2.4 交感神经型:枕部可出现压痛,可伴眼裂大小、瞳孔大小、血压、心率等的变化。 2.2.5 混合型:可显示两型或两型以上体征。 3 手法治疗 3.1 治则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整复错位。 3.2 手法按揉法、扌衮法、拿捏法、拔伸法、提拿及拿揉法、指拔法、牵抖法、拍打法等。 3.3 取穴风池、风府、大椎、缺盆、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小海、合谷等穴。 3.4 操作方法按揉上述常用穴位各30s,扌衮患者颈肩、上背和上肢部,扌衮法操作快结束时,应在扌衮动中配合颈项部各方向被动运动数次。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颈项部拔伸法配合提拿及拿揉、指拨各2min。颈项部拔伸时,可用掌托或肘托拔伸法把颈椎牵开,边牵引边使头颈部前屈、后伸和左、右旋转动作,提拿患者两侧肩井并拿揉患肢,多指横拨腋下臂丛神经分支,拍打肩背部和上肢部。 3.5 随症加减神经根型,加用斜扳颈椎法;椎动脉型,加用按揉法于两侧玉枕、太阳、百会、印堂各2min;脊髓型,加用扌衮法和点压法在腰骶部及患肢操作,有尿潴留和大小便失禁者用一指禅推法于关元、气海、三阴交、廉泉、肾俞各2min,摩腹3min;交感型,加用摩胸法,推膻中、内关,指揉阳白、印堂、鱼腰、太阳和眼眶四周各2min。 3.6 治疗方解通过按揉、扌衮法操作、被动运动和拿捏相关穴位,可达舒筋通络、活血祛瘀和解痉止痛的作用;颈部拔伸配合提拿及拿揉、指拨,共奏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和理筋整复之功;拍打法可消除手法引起的局部不适反应;行斜扳颈椎法,可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增大椎间隙,改善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按揉玉枕、太阳、百会、印堂等穴意在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扌衮法和点压腰骶部及患肢,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一指禅推关元、气海、三阴交、廉泉、肾俞和摩腹,意在活血通络、补气利尿;用摩胸法和推膻中、内关以宽胸理气,指揉阳白、印堂、鱼腰、太阳和眼眶四周可镇静安神。 4 按语 4.1 本病可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牵引重量3~5kg,每日1~2次,每次20~30min。 4.2 推拿治疗尤其做被动运动时,动作应缓慢,切忌暴力、蛮力和动作过大,以免发生意外。 4.3 低头位工作不宜太久,避免头顶、手持重物,注意肩颈部保暖,不宜睡高枕。

针灸加推拿治疗颈椎病

针灸加推拿治疗颈椎病 发表时间:2015-03-18T16:22:37.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0期供稿作者:张宏强 [导读] 颈椎病可对颈部的神经血管产生压迫、刺激进而使患者出现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甚至是头晕头痛、感觉障碍等临床症状。 张宏强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中医医院 652200)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推拿配合针灸方式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以为临床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不同时间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给予单纯针灸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0.5%)明显高于对照组(50.0%),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针灸同时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推拿;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279-02 颈椎病指的是患者的颈椎间盘因增生或者退行性改变等导致的颈椎骨质增生与间盘突出的情况[1]。本文就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制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修改方案)》[2]中的相关规定。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肩周炎、急性外伤性颈椎间盘脱出以及存在明显耳性眩晕的患者;合并显著的脊髓受压症状的患者;经影像学手段检查异常,但未见相关临床症状的患者;无法坚持治疗的患者。 根据患者入院的不同时间随机分组,每组均为42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在26岁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1±4.4)岁。病程在10d到1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1±2.2)年。 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在25岁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9±4.2)岁。病程在7d到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2±2.3)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针灸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使得针灸的穴位完全暴露。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临床分型等选择不同的针灸穴位。交感神经型患者取穴百会穴、内关穴、风池穴、合谷穴和大椎穴;神经根型患者取穴曲池穴、肩井穴、外关穴、颈夹脊、合谷穴;脊髓型患者取穴风池穴、颈夹脊、昆仑穴、环跳穴、阳陵泉和足三里;椎动脉型取穴风池穴、颈夹脊与百会穴;颈型患者取穴风池穴、颈夹脊穴、天柱穴和后溪穴、肩井穴;对所灸穴位进行局部消毒后,针灸并留针30min。每天一次。根据病情确定压痛点,放血,抽吸淤血。 1.2.2观察组针灸同时配合推拿治疗 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推拿配合治疗。患者取坐位或者卧位,将头颈部向前伸,将按摩部位完全暴露,以拇指揉拨风府到大椎段,理筋通络,并对压痛位置进行反复按捏,缓解疼痛;以掌根按摩在颈椎第一到七椎双侧,至肌肉温热松弛,采用定点旋转复位的手法,以肘关节托下颌牵引(同时以拇指固定颈椎棘突),至颈椎关节处于紧张状态下,寸力旋转,双侧轮流进行,每天30min。 1.3 疗效评价标准[3] 以患者的自觉症状完全消失,经影像学检查可见颈曲情况完全正常为痊愈;以患者的自觉症状消失数量在2~3个之间,颈曲明显好转为显效,;以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经影像学诊断可见颈曲有一定改善的情况为有效;以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0.5%)明显高于对照组(50.0%),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颈椎病可对颈部的神经血管产生压迫、刺激进而使患者出现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甚至是头晕头痛、感觉障碍等临床症

常用推拿手法

常用推拿手法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干活时一不小心,身体碰到什么物体上了,感到很痛,然后就会自然用手在疼痛的部位揉一揉,疼痛真的减轻了。这就是无意识的按摩动作。按摩可以说是推拿的一种。所谓推拿,就是指手或肢体部位特定的技巧与动作,做到持久、有力、柔和、均匀地在患部的一种操作,以达到深透“得气”为目的。在现代理解,就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和改善肌肉的僵硬状态。在脑部予以推拿,能够提神醒目,缓解精神的紧张状态,并松弛“绷紧”的神经。推拿属于中医外治法,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讲究持久、有力、柔和、均匀。“持久”是指操作应持续运用一定时间,使动作和力量连贯;“有力”就是要求手法必须有一定的力度,轻重适宜,根据病位而定量;“柔和”指动作稳柔灵活,用力和缓,达到轻而不浮、重而勿滞的境地;“均匀”则应做到动作有节奏、用力平稳。总之以刚柔相济,力匀技精,使深透经络、病位,得气有感,才能见效。下面先介绍推拿的一些基本手法。 1 按法是用指、掌或肘对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适当用力按压的一种手法。 指按法:以拇指、中指或食指的指端按压。指甲要修圆润,手腕用力,手指垂直按压选定的部位。 掌按法:分单掌按和双掌按。单掌按用掌心或掌根按压选定部位,发力于臂,力深沉。双掌按则将双手重叠,双手用力一致,躯干稍倾,沉肩、伸肘,充分悬腕。

肘按法:手臂弯曲,用肘尖触按,躯干前倾,肩部发力,力缓慢而垂直,由轻到重,动作柔和缓慢,压而不滑,贴紧肤面,收时则应由重而轻,逐步收势。 2 擦法是用指腹或掌面(双手或单手)贴抚人体某一部位皮肤上,急速地擦动,使皮肤红、热为止。 操作要领:沉肩、屈肘,手腕放松,动作灵活,力度均匀而持续连贯,虽使受力面红、热而无痛感。 3摩法用手指或掌面在身体一定部位做柔软而节律地抚摩。 指摩法:用一指或数指的指腹,以腕关节的旋转带动指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协调连贯地环形前进。 掌摩法:用掌心或掌根附着一定部位,在腕关节带动下,有节奏地环形前进。 操作要领:肘关节微屈,腕关节在肘的带动下,放松而持续连贯,有节奏地呈环形前进,动作要缓而轻,操作时要悬腕,切勿推压用力,应圆滑柔和。 4 滚法是用手背着力在身体的一定部位,用前臂摆动带动腕关节屈曲,使手背对治疗点产生节律性揉动的手法。 操作要领:沉肩屈肘,小鱼际掌侧着力要实,指随掌腕外翻自然展伸发力,里转时指随屈握发力,动作节奏连贯,劲力深透,不可磨擦滑动或翻转拍打,操作时肩臂尽可能地放松,小指掌关节固定不移,变换部位时要自然流畅,滚动压力时不可发生跳动。 5 振法用手指端或掌面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连续不间断地

腰间盘突出症状及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症状体征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根据髓核突(脱)出的部位、大小以及椎管矢状径大小、病理特点、机体状态和个体敏感性等不同,其临床症状可以相差悬殊。因此,对本病症状的认识与判定,必须全面了解,并从其病理生理与病理解剖的角度加以推断。现就本病常见的症状阐述如下。 (1)腰痛: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患者有此症状,包括椎体型者在内。 ①机制:主要是由于变性髓核进入椎体内或后纵韧带处,对邻近组织(主为神经根及窦-椎神经)造成机械性刺激与压迫,或是由于髓核内糖蛋白、β-蛋白溢出和组胺(H物质)释放而使相邻近的脊神经根或窦-椎神经等遭受刺激引起化学性和(或)机械性神经根炎之故。 ②表现:临床上以持续性腰背部钝痛为多见,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忍受,并容许腰部适度活动及慢步行走,主要是机械压迫所致。持续时间少则2周,长者可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另一类疼痛为腰部痉挛样剧痛,不仅发病急骤突然,且多难以忍受,非卧床休息不可。此主要是由于缺血性神经根炎所致,即髓核突然突出压迫神经根,致使根部血管同时受压而呈现缺血、淤血、乏氧及水肿等一系列改变,并可持续数天至数周(而椎管狭窄者亦可出现此征,但持续时间甚短,仅数分钟)。卧木板床、封闭疗法及各种脱水剂可起到早日缓解之效。 (2)下肢放射痛:80%以上病例出现此症,其中后型者可达95%以上。 ①机制:与前者同一机制,主要是由于对脊神经根造成机械性和(或)化学性刺激之故。此外,通过患节的窦椎神经亦可出现反射性坐骨神经痛(或称之为“假性坐骨神经痛”)。 ②表现:轻者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一般可以忍受。重者则表现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轻者虽仍可步行,但步态不稳,呈跛行;腰部多取前倾状或以手扶腰以缓解对坐骨神经的张应力。重者则卧床休息,并喜采取屈髋、屈膝、侧卧位。凡增加腹压的因素均使放射痛加剧。由于屈颈可通过对硬膜囊的牵拉使对脊神经的刺激加重(即屈颈试验),因此患者头颈多取仰伸位。 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

推拿手法治疗眩晕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推拿手法治疗眩晕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3-07T13:44:55.9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8期作者:常东亮 [导读] 眩晕型颈椎病是指颈椎及其周围的软组织(肌肉、韧带、筋膜、血管和神经)因损伤或受到不良刺激而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症候群。 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河北石家庄 050061 摘要: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症是临床头晕的常见病症之一,其常易“脑动脉硬化,”“植物神经紊乱症”等疾病相混淆,因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鄙人近5年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症几十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总结近几年来用此法推拿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症患者95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关键词:推拿;颈椎病;眩晕症 眩晕型颈椎病是指颈椎及其周围的软组织(肌肉、韧带、筋膜、血管和神经)因损伤或受到不良刺激而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症候群。多由于生活或工作中的不良姿势日积月累导致颈椎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造成颈椎椎间盘、椎体、椎间关节的退行性改变,特别是颈背部软组织损害性改变所产生的异常应力导致颈椎力学平衡结构破坏,进而引起颈椎阶段性失稳,尤其是中、上段颈椎失稳,使颈交感神经及椎交感丛突然或持久受到刺激而发生椎动脉痉挛变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及内听动脉收缩,最终导致前庭迷路缺血,产生眩晕症状。支配心脏交感神经丛时常受刺激,反射性地导致了心率增快,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 1临床资料 本组95例,男:35例,女:60例;年龄在22——55岁,病史1天-3年。钩椎关节增生的72例,颈椎前后缘增生的2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X光片和ct及脑彩超检查。 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 ①具有颈椎蜕变的一般临床表现:颈部疼痛、僵硬、颈椎活动受限、颈肌痉挛或压痛; ②具有颈性眩症典型的临床表现:眩晕、头痛、视听障碍,甚至猝倒,旋转试验阳性; ③颈颅多普勒(TCD) 显示一侧或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紊乱; ④排除脑源性、眼源性、外伤性及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等所致眩晕; ⑤CT或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钩椎关节增生、颈椎节段不稳、寰枢关节紊乱、椎间隙狭窄、椎间盘突出等影像学显示。 3推拿手法 颈椎病的治疗是以疏通经络、祛风散寒、益气升阳为主治,头为诸阳之会,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为上头。 (1)患者取侧卧位,充分放松,颈下垫枕,头呈轻度屈曲,采用指揉法充分放松颈项部及肩胛部软组织,然后换另一侧放松,一般放松时间为15-20分钟,在头面部用开天门、拿五经、推乔功、按肩井、点风池,再进一步在肩背部做揉、拨、理筋等手法。 (2)复位点穴:①压颌反牵复位法:放松完成后患者取俯卧位,胸前垫一薄枕,使颈椎呈轻度屈曲位,将头先偏向不晕的一侧,术者一手固定患者枕颌部,另一手用掌推法沿颈根部向肩峰部缓慢推移,当至肩峰部时突然发力,即可感到颈椎的下颈段小关节复位感,并可听到咔哒的复位声。患者在将头转向对侧同上法施术。该手法主要解决下颈段小关节紊乱。②定位旋转牵引复位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一手托患者头部,另一手沿着患者颈椎棘突两侧检查患者的颈椎,如果发现偏歪的棘突并有明显的痛感则给予定点复位。③醒神开窍法:患者平卧位颈下垫薄枕,医者采用指点法,点揉晴明、攒竹、丝竹空、率谷、百会、四神聪等穴,并开四关(双合谷、太冲),合并耳鸣的点耳门、听宫、听会等,以达醒神开窍,聪耳明目的功效。 (3)扶正培根舒筋通络: ①扶正培根法:患者取坐位,双手交叉置于头后,术者立于患者身后,从前胸顶住患者后背,双手绕过患者肩周,向后扩患者胸部,并向上提双肩,此时能听到患者上胸段小关节的复位声。在上提过程中嘱患者仰头、吸气。此手法是纠正因颈椎失稳而引起的上胸段小关节紊乱,达到扶正培根,根固干稳的目的。 ②舒筋通络法:患者取坐位,术者采用泻法快速点拨患者的双侧足太阳经的天柱、玉枕、络却、通天等穴,对合并偏头痛的点拨丝竹空、太阳、率谷并用指透针泻进行丝竹空透率谷1-2分钟,用拿法拿双侧肩井,轻拍后背结束手法。操作上述手法时应注意稳、透、准三个要点 ③整套手法大约30分钟,术毕患者即感头轻眼亮,轻松舒畅。病史短者一般1——3次即可,病史长者以1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为1——3个疗程即可达到临床冶愈的疗效,同时指导所有患者配合颈部的功能锻炼。 4治疗结果 (1)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优:原有病症头晕、头痛消失,颈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良:头晕、头痛等明显减轻,颈部活动基本恢复正常,但劳累后病情则易加重。好转:原有病症头晕、头痛等减轻,颈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2)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1个月-半年。根据患者治疗后的感觉、体征及随访结果综合评定:优:65例,良18例,好转12例,无效0例。优良率87.37%。 高俊领运用手法治疗颈型眩晕56例,观察到治愈37例,占66%;显效14例占25%;有效5例,占9%;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谭洛等按摩配合点穴治疗颈型眩晕65例经1个~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25例,显效1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38%,。随访半年无复发。王振全等通过综合手法治疗分组对比显示治疗后,治疗组55例病人显效54例(98.18%),有效1例,显效率98.18%;对照组55例病人中显效42例(76.36%),有效13例(23.64%),无效0例,显效率76.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 一般的这种颈椎病最多了,也是早期的颈椎病。我自己就是这类的。下面我就主要说说这种颈椎病的治疗的方法。 这种颈椎病原因一是长期低头,一个姿势不动造成的颈椎的劳损,二是风寒,特别是寒冷。寒邪具有“气血凝滞、筋络收引”的特点。肌肉功能因局部血管收缩,使得筋骨肌肉关节等缺少营养。中医称其病症为痹症。 由于这2个原因,造成了筋伤、筋病、变短、错位、失去弹性等,中医认为, “筋束骨”, 即筋有约束固定骨头的作用。(这时如果及时的治疗,就不会造成骨病)。 这类颈椎病人,好多拍片问题不大,骨头没有问题,但是就是颈椎难受、别扭、脖子活动受限制、僵硬、筋涨、疼痛、脖子转动有咔咔的声音。这些主要还是筋的问题。好的,找到原因了,治疗的方法就有了。 1,拉筋(具体的方法,见附页),把筋拉开、拉长。筋是有弹性的,类似橡皮筋。所以,今天拉长了,明天又收缩了,要天天拉,早晚2次最好了。 2,热敷,这类的颈椎病好多是无菌性炎症,用抗菌消炎药是无效的,做热敷保暖驱寒或者用热水冲脖子洗热水澡也是很好的方法。这样可以活血化淤,消除炎症的。 3,闫氏神拳。这个拳法我试验过了,确实效果很好的。而且只有一个动作,很好学的。它是以脊柱为轴的转动,可以活动腰部、背部、肩部,如果不是头晕的,打拳时,可以慢慢的转动脖子,也就活动了颈部。二,在转动的同时,也是内脏在自我按摩,对内脏很好的。我打拳1个月了,觉得眼睛的眼屎分泌的特别多了,眼睛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