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学一体化教学

浅谈工学一体化教学

中国著名职业教育家蔡元培提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地沟通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因此他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或关系松散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新的相容互促的单一实体的过程。对于职业教育说,学校与企业、课堂与车间、学习与工作、学生与社会、学生与教师、个人与团队的一体,同时也是学与做、手与脑一体。

一体化教学实际上是职业学校正在探索和实践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的问题,使学生的动手学习与动脑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再按照学科及科学自身的逻辑体系来建构,而是根据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四个学习范畴。即关于如何科学地解释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关于工作细节和设备功能的知识、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绕着“该职业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作为主要特点,课程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在发展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关键能力的发展,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同时,获得职业生涯发展潜力,学习内容的基础是来源于工作实践的、某一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过程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综合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訂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的整个过程。

以机械加工专业来说,一个学生加工的零件被老师评为95分,从学校来说,这个成绩是优秀的,但是从企业的要求来说,95分说明这个零件并没有完全达到要求,是一个废品。归其原因主要因为学校在学习任务选择与要求上没有与企业对接。学习任务要反映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与企业实际生产或商业活动有直接联系,有一定应用价值,且具有清晰的任务轮廓和明确而具体的成果,有可见的产品或可归纳的服务内容,能将某一课题的理论和技能结合在一起并有一定难度,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学习成果以及讨论学习方法。一体化教学的评价往往是学校最容易忽视的重要环节,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在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使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拥有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一套贴近教学实际的教材。“双师型”教师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技能操作水平和丰富的实习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的一体化教师,他们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传授

浅谈一体化教学

浅谈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是职业学校正在探索和实践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的问题,使学生的动手学习与动脑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来看,目前的一体化教学仅仅是局部的,大多数仅限于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一体化,而占有较大比例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并没有被纳入一体化教学的范围。这种局部的一体化教学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职业学校的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因此必须对包括学生、企业要求和知识构建与能力形成在内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分析,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完善。 首先,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同化理论,职业学校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为基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突破应试教育情况下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逐步适应职业学校的学习和教学。在这个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当是通过与学生以前的学习内容和结构相似的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改变原来注重记忆和理解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以应用为核心的思维习惯,提高他们驾驭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学生入学适应阶段的教学应当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尽可能贴近并融入学生的生活,突出教学内容在生活、学习中应用的思维方式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仅限于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不是以岗位工作中相应知识的应用方法、形式和条件等为教学目标,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没有延伸到实践中,这就造成各专业基础课之间以及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相互割裂,而不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因此,仅限于专业课与实践课的一体化教学并不能实现各课程教学的有效的相互配合,无法形成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可见,系统规划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的各课程教学目标的一体化教学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最后,职业学校是为企业相应的工作岗位培养人才的,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理应与企业要求一致,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二者并没有保持一致。例如,一个学生加工的零件被老师评为95分,从学校来说,这个成绩是优秀的,但是从企业的要求来说,95分说明这个零件并没有完全达到要求,是一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当前教学实践 当中,成为重要的教学模式。本次研究通过查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相关资料,全面总结与分析前人的研究状况。在分析一体化教学主要定义之后阐述其实施的必要性,并对推动一体化教学模式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研究结果表明,实效性显著。 前言 近年来,随着企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调整,社会以及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全新的标准与要求。既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状况,也强调实践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为全面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一体化教学模式被当前教育体系广泛采用,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一体化教学定义及实施必要性 1.一体化教学定义 对于一体化教学而言,主要是指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换言之,则是将各类别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融合,将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等各类别的实践环节重新分解与整合,进而安排在专业的教师实现教学工作的开展。师生在专业化的教室当中,将理论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动手操作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进而使得教学任务得以完成,教训实效性得以提升。真正做到“三个合一”,既教师合一、教材合一、教室合一。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为教学实效的全面发挥提供保障。 2.一体化教学实施必要性 (1)符合学生全面发展要求 传统教学体育在当前的新型教学标准中,显然已经缺乏实用性。在传统授课方式中,理论知识的传授占整个知识比例当中的85%以上,造成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缺乏。而教学方式,受到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方式单一,授课十分枯燥乏味,影响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接受度。这种状况的产生,导致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较差,理解以及主动性受到影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出现,能够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环境。 (2)符合教学改革基本要求 传统的中职院校教学理论教材,虽然能够直接表现出理论知识,但与企业以及社会的融合度不强,造成教材体系严重脱节。其中的针对性、实用性以及实时性在教材当中无法凸显,实效性难以发挥。针对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出现,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能够转变传统教材理论知识的单一性,增强实践效果,使得授课内容可操作性全面提升。

关于工学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几点探讨

关于工学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几点探讨 邓小平说过一句话: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较快,教育也在进行相应的改革。在这种形式下,一些技工学校也开始进行改革,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以获得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国家输出更多优秀的技工人才。文章从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出发,阐释了它的意义,并且讲了它实施的必要性以及它的应用。 标签:工学一体化;教学设计;探讨 一、一体化教学的概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被动地进行学习,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只是机械地记忆教师所讲的内容,不能充分地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采用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起不到积极的作用,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一体化教学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学习知识,高效地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应用一体化教学的理由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所以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相应的改变,进行一体化教学。在以前的教学方法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缺点: 第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没有得到充分的结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注重学生实际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课后的应用,而是只顾着课本讲授课本内容,刻板缺乏变通,使得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也有所减弱,进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另外,技工学校培养的是实践操作人员,缺乏了实践的经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也达不到理想效果。 第二,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技工学校对于知识的建构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是建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之上的,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注意到这一点,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提不起兴趣,丧失学习的动力。 第三,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过高。当前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强”的人才,既能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又能熟练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导致人才缺少,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着许多弊端,技工学校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能够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工院校课赛工学一体化技能教学与评价模式探究

技工院校课赛工学一体化技能教学与评价 模式探究 摘要课赛工学一体即把课堂实施标准与比赛现场融为一体,把课程任务与比赛内容融为一体,用团队比赛来终结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团队作业意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关键词技工院校;课赛工学一体;技能教学;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138-02 1 当前背景 目前,学生在学习课程技能过程中或结课时要有一定任务量的评价与考核。在课程学习任务执行过程中采用过程考核,过程考核渗透到每一个学习活动或学习单元,采用目视板或小组评价等方式采集学生在学习任务学习过程中的分值。终结考核一般放在课程结束时用纸质卷子进行理论或技能考试,作为本门课程最终的考试。把过程考核与终结考试结合到一起作为学生本门课程最终的考核分数。这种评价考核方式从过程到结束一直有考核评价伴随学生左右,从理论来看,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应该非常高。但是久而久之,

这种习惯性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已经开始限制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提高,降低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学生已经把这种两段式的考核评价方式当作一种平常事来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已经很难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找不到做事情的归属感。 笔者结合多年一线实践经验,总结出“课赛”工学一体化教学考核模式,把课堂与比赛现场结合起来,把课程内容融入比赛试题中区,把课堂标准与比赛规范融为一体,把课程考核内容外置到课堂之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2 实施方案 课赛工学一体化教学考核方式,从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不同层面上不断探索,立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创新一体化课程教学技能评价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达到学习目标与工作标准、学习过程与工作流程、学习方法与工作方式融通结合的目的,真正实现工学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核心课程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课赛工学一体化实验,把课程内容与比赛项目相融合,把学习课堂与工作现场相融合,把课程考试与比赛规则相融合,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在课赛工学一体化实验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为能使专业一体化课程教与学达到寓教于乐、工学结合的效果,更好地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形成团队协作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学

浅谈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

浅谈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 作者:张威全 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02期 机电一体化是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改革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时太少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机电专业课程和其他专业课一样,教学课时被明显缩减,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 2.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原理图多、文字叙述较抽象,学生又无实物接触,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枯燥乏味,而且有关安装位置图、面板开孔图、电气接线图及安装、调试等工艺设计方面几乎均未涉足,理论教学与实际的控制系统设计、制造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3.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 PLC教学的实践环节更应强调对象模型的实例化与控制流程的动态演示。但受控对象往往由于其体积大、质量大、价格高、维护难等因素,难以大量装备于实验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无法感受到工程实践中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实验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4.生源整体素质差 由于学生多数来自中考落榜生,在接受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都比较低,许多基础课的学习不够扎实。 二、改革的思路 1.制定适应新形势的教学内容 制定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遵循国家的有关文件精神,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1)关于“机电一体化”内涵的认识。机电一体化技术从学科角度来看,是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气技术、信息技术的有机统一体;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成果或最终体现来看,则是在计算机控制下由机械本体、电、气、液压以及光电器件组成的产品或设备,是一个自动化的工作系统。 (2)培养目标。机电一体化专业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祖国,热爱本职岗位,具有不断追求新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踏实苦干的精神,掌握基本文化科学知识和机电一体化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对现代机电一体化产品结构调整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工人员、技艺型操作维护人员。 2.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 (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课程中的原理图、梯形图、程序及电路图较多,利用Authorware、Powerpiont、Flash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片、动画和声音于一体,不仅仅大大减少了老师课堂上画图的时间,而且学生兴趣倍加,容易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2)联系生活,启发学生思维。课堂教学重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既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 (3)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了解课程最新的技术动态,并把它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真正的把课教好。 3.改革优化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专业教育教学的重点。为了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实验技能训练。实验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数据的测量、采集和基本实验方法的运用。 (2)单项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电子工艺实习、数控实训等,学生进行基本技能(钳工、机加工、电工)、职业基本素质(数控车、数控铣、PLC与变频技术、加工中心的编程和操作)的训练。 (3)综合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学在实训中,采用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方法,融“理论、示范、练习、反馈”于一体,将“教、学、做”合而为一。学生根据实际生产任务,在不同的岗位上完成实践任务,毕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 三、建设特色课程

工学一体化

运用“工学一体化”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三明市高级技工学校王福建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新常态下的增长,人工工资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对技工人才的需求从过去的只求数量转变为质量与数量并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学生的培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技工人才素质的要求。为此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快对接企业工作环境及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满足用人单位对技工学校毕业生质量要求。 当前到技工学校就读的学生普遍是初中阶段学习竞争的失败者,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或者厌恶的情绪,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严重匮乏,甚至于连小学的分数计算都不懂,学习的习惯和学习的行为严重不良。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即先理论教学后技能训练的模式,由于基础差听不懂,课堂上会睡下一大片,有教师把这种现象戏称为“睡美人”。即使勉强能听一些,到技能训练阶段时又把前面所学彻底忘记,这样做不但效率低,效果差,造成重复授课,增加了技能训练教师的负担。但如果等到把基础的一些知识先补习好后,再上专业基础课显然不现实且不可行。 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是以技能训练为主线,融合各种理论知识教学及综合素质养成的一种职业技能教学方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任务驱动法教学。它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模块,并把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融入技能训练的教学中,这样做的好处有:首先

让学生避免了一进技校又重复初中阶段那种枯燥无味的学习模式,做到了眼到、手到和脑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其次是避免了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的重复教学,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做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可以通过模块的设计,设计出一些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蕴含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内容的课题,避免过去那种枯燥无味的技能训练的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技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 我校是2014春季在数控车削加工班开始进行探索性的“工学一体化”试验教学,通过三个学期以来的试验性教学以及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和探讨,我个人认为当前在运用“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收获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更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行反思。我们从试验性教学中得到收获是: 第一是运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其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学到的知识更多,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时间更短,学习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激发。 第二是在设计学生工作页时,就培养学生如何对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得与失方面进行总结与反思这一环节上给予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思考类似的问题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加工,如何运用所学工艺知识去解决工艺问题;如何去查找资料等问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为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技术水平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工具。

浅谈一体化教学 玄利芳

浅谈一体化教学玄利芳 摘要:技术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随着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和 国民经济增长对产业工人需求的拉动,技工学校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提升空间。为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的主要方法,是 一种立竿见影的教学方式,职业学校教学一体化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职业教育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用人单位对一线技术工人的操作水平和能力 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尤为重要,以使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就是做好教学组织,让每名学生有明确的任务,督促、引导他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 融为一体,坚持实用为主,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依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大胆 抛弃教科书上复杂的计算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加了师生学 习的兴趣,由过去的教师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主体、如何“教会”学生转变,在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 脱节,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从“让我学”变为“我爱学”。一体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素质优良、技术过硬、单项技能拔尖的技术型人才。 二、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的配备,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一体化教学,必须有能满足一体化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对于师资的引进, 可通过从企业或其他机构聘请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以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双师型”教师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把专业理论和生产 实训有机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培养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 要将专业课充实到实习教学中,参与学生的实习指导,提高动手能力和指导学生 训练的教学能力,使他们既是教学行家,又是生产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 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2.加强规范化教学,加快编写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由于一体化教学还处于探索期,国家没有专门编写教学计划、教材。一体化 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式教学方法,现行的教学大纲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所以教师 在授课过程中无章可依、无章可循。要从根本上扭转理论和实习脱节的现象,就 要尽快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和编写切实可行的一体化授课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 层次和人才培养的定位,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本着理论为实践 技能服务的原则,创建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教材模式。 3.加强一体化教学管理,提高一体化教学质量。 课堂管理是为了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和老师相互协调的过程。因为课 程的改革和开发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是保证一体化教学 取得成效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估,建立科学、可行的检查、评价制度,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多方位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的考核。

电工实训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探索

电工实训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探索 现代企业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这给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既带来机遇又面临挑战。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如此,将面临着优胜劣汰的境况,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影响学生整体素质提高,这就要求必须通过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来确保教学质量。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将技术理论课程与实习操作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以实践为导向,按照实习课题将技术理论知识模块化并融于每一个实习操作步骤之中,务必使每一个实践环节根基扎实,行之有效,信心倍增。通过工学一体化教学实施可以扫除前进道路上的所有理论障碍,解决技术理论和技能操作的问题;实施过程中,如果出现偏差和失误可以立即采用实战套路予以排出。基于此,我们必须实施好工学一体化教学,树立电类专业品牌,多为现代企业输送实用型技术人才。下面以电工实训中的一个简单而又重要的课题——《双重联锁正反转电路的设计与安装》为例,讲解在这次教学改革中的电工实训的工学一体化探究。 1 教学设计思路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即根据产品(或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后,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做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该教学方法按照企业调研——职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总结——学习领域确定——课业设计(教学项目或教学情境设计)的步骤进行。 2 教法方法的应用

在教法应用上,授课中采用“项目驱动”、“讨论法”、“引导法”、“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精心的课堂组织,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获取,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专业技能,提升了综合能力。 3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以下图为主要的设计思路:以《双重联锁正反转电路的设计与安装》例,该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4 教学效果 从一学年工学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来看,目前学生对电工实训这门课是越上越喜欢,越上越有劲,经常发生学生要求晚自习去实训工厂进行实训操作,或是去阅览室查阅相应的书籍进行充电的情况。对于这个现象,我肯定是持赞赏态度的,也常常设计一些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创造性也得到充分的展示,自学能力也得到充分挖掘,交际能力也得到提升。与课堂上得到的知识点或技能点相比,我觉得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职业教育就是要在做中学,在做中教,以做促学,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课程实施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学习资源的建设者角色。这要求老师在课后要做大量的课堂教学准备工作。即所谓的“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流汗,老师就要在课下流汗。”工学一体化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严格,但是“教学相

浅谈工学一体化教学

浅谈工学一体化教学 中国著名职业教育家蔡元培提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地沟通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因此他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或关系松散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新的相容互促的单一实体的过程。对于职业教育说,学校与企业、课堂与车间、学习与工作、学生与社会、学生与教师、个人与团队的一体,同时也是学与做、手与脑一体。 一体化教学实际上是职业学校正在探索和实践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的问题,使学生的动手学习与动脑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再按照学科及科学自身的逻辑体系来建构,而是根据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四个学习范畴。即关于如何科学地解释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关于工作细节和设备功能的知识、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绕着“该职业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作为主要特点,课程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在发展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关键能力的发展,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同时,获得职业生涯发展潜力,学习内容的基础是来源于工作实践的、某一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过程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综合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訂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的整个过程。 以机械加工专业来说,一个学生加工的零件被老师评为95分,从学校来说,这个成绩是优秀的,但是从企业的要求来说,95分说明这个零件并没有完全达到要求,是一个废品。归其原因主要因为学校在学习任务选择与要求上没有与企业对接。学习任务要反映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与企业实际生产或商业活动有直接联系,有一定应用价值,且具有清晰的任务轮廓和明确而具体的成果,有可见的产品或可归纳的服务内容,能将某一课题的理论和技能结合在一起并有一定难度,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学习成果以及讨论学习方法。一体化教学的评价往往是学校最容易忽视的重要环节,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在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使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拥有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一套贴近教学实际的教材。“双师型”教师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技能操作水平和丰富的实习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的一体化教师,他们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传授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许艳妮 【摘要】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详细论述,阐明了一体化教学的定义、特征、实现的途径、意义,并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指明了当前职业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一体化双师型教师教学设施 随着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劳动者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等职业教育相应地也要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宗旨明确了中职毕业生在校学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为就业上岗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加强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同时,加强实践技能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强,训练有素,技术过硬,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最主要的任务。 目前中职学校中,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再加上课程进度不一,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有三段式(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技能培训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为适应市场需求,现代职业教育呼唤新的教学模式,“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一体化”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实践与探索中。这种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

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工作方案

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工作方案加速推进一体化教学进程,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高技能人才培训建设的核心内容。为有力、有序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制定如下推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育人为目的,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为宗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凝练办学特色,增强办学吸引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方法原则 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分步推进。融德育教育于课程教学活动中,融知识、能力于学习活动中。 三、工作目标 近期目标: 2014-2015学年(第一阶段),在三个教学系新生班级中组建5-6个一体化课程教学特色班,推行工学一体化教改实践,试行班级和课程管理责任制,细化过程管理,着实提升教学效能,提高学生满意度。 远期目标: 在总结经验的的基础上,推进推广。从2015秋季开始,每学年拟增设5个以上的特色班,同时开展“工学一体”的就业就学试点改革,力争到2020年,学校各班级基本实行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实施过程的持续改进,推动课程优化、师资培养、实习场地与设施建设、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改革,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含德、艺、体课程体系)、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系改革,突出综合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为全校各班教育教学改革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以“育人”为主线,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自主学习,动手动脑,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加强训练与过程性考核,培育学生遵守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具备6S管理品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学习培训,开展教学研究 1.从学校层面制订年度学习计划。促进全体教职员工了解国家政策,明确现代职教发展方向,提高对职教改革的认识,坚定教育教学改革的信心。 2.组织教师学习人社部印发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文件及我校相关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方案、一体化课程标准,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研究教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与对策,重在推进,注重实效。 3.组织开展专项校本培训。聘请一体化课改领先的兄弟院校的领导、专家来校讲学、辅导,选派教师到先进学校学习交流,做到学之有效,针对性强。此项工作由教科室负责落实,一般安排在周五下午两节课后集中学习培训。 (二)创新特色班教育教学实践的运行机制 特色班管理试行层级负责制。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一体化课程项目教学领衔人——一体化课程项目责任人,项目责任人向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并为教学团队做好服务与指导。 1.教学团队负责一至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负责相应课程学习工作站的建设与管理。 2.项目领衔人是特色班级教育教学、校企合作项目的具体负责人。负责一体化专业课程方案的实施,负责教学团队(含公共课和选修课教师)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

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特点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 -----矿山机电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建设小组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中等职业教育就是为我国培养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劳动者。学生就业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而学校的发展必须以教学为重点,教学的重点必须以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宗旨,突出技能培养的特色。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教、学、做合一”,即“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训练,在实践教学中又突出以学生“做”为主的项目任务驱动模式,就是要像在企业里一样,只给你作业要求说明或样板,自己就要用所学知识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完成作业任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也以此为主线来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帮助学生学的好,做的更好。 在此需要强调几点: 1、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这里的“更好”包含几层意思:①原来的教学模式也是好的,也有此目的和效果,所以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时不能全盘否定原来的教学模式,原来的教学方法还要继续灵活采用,所谓的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②更好不光是要比原来的教学效果好一些,纵向比较;更好是还要让更多的学生实实在在的有所收获,也包括横向比较。 2、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强调做和学,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培养,既是技能技术的学习训练,更是创新思维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单纯的学技能。 3、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没有范本,为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始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实施有效教学,千万不能为实施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而绞尽脑汁的完任务。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 1、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对常设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研讨,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制定适合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标准。 2、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规范:授课计划、教学设计及教案、考核评价模式。 3、建设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讲义、校本教材。 4、探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现代中职教育新教学体系。 三、改革方案实施进程计划

浅谈一体化教学与合作学习

浅谈一体化教学与合作学习 发表时间:2013-07-05T16:54:05.717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6月下作者:韩素华[导读] 一体化教学是基于一体化课程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摘要〕一体化教学是基于一体化课程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个体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讨论,把个体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因此,师师合作、师生 合作、生生合作将成为提高一体化教学效果强有力的措施。〔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合作学习师师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1 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是目前技工院校大力推广,基于一体化课程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宗旨是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打破了原有的学科式教学体系,一体化教学的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具有颠覆性的变化。理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其教育教学的行为也要发生根本的转变。作为教师能否依靠个人的努力和能力去策划、设计既要体现专业知识能力、还要体现操作技能的工作任务;教学实施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作为学生能否在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下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一体化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2 合作学习的特点 合作学习是 20 世纪 70 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合作学习的本质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个体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体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由此看来,合作学习的特点与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具有相同之处。在一体化教学下,采用合作学习可以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的策划、设计,教学的实施等工作,为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由于合作学习把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因而这种互动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传统的教学有所不同,它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推延至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一体化教学中通过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达到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促使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3 一体化教学与合作学习 3.1 师—师合作。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教师的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单靠教师个体的努力已很难较好的实施一体化教学。如果教师之间有一种相互支持的机制,那么教师之间的相互启发对一体化教学将非常有实效。另外,教师成长也需要一个相互促进的专业环境,因此基于合作的教师发展模式就显得尤其重要。它将师师合作作为教学的前导性因素纳入教学系统,扩大了教学系统的外延,并将之视为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一体化教学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有利于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3.2 师—生合作。一体化教学主旨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要求教师在一体化教学中转变角色,由课堂的主角变成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合作者。在一体化教学中,不但从教学设计、组织、管理和施教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尽快适应自主性学习的环境;还要开展合作性教学,指导并参与学生小组活动。利用师生的合作,加强教学过程的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3 生—生合作。一体化教学强调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这就突显了生生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生生合作可以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后进生学习,尤其能启发和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因此,在一体化教学中应把生生合作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组织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将为一体化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把一体化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 1 熊健民等. 论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的世纪转变[J].职教通讯, 200 2 (4) :10-12 2 王佳满.析一体化教学.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6)作者单位:邢台技师学院现代服务技术系

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政治教学中 的运用 高明区技工学校杨婴宇 【摘要】本文从技工学校政治教学的现状出发,浅析了政治教学“一体化”的“四步”教学模式,即“课堂理论知识学习”、“校内实验训练”、“校外实践和社会调查”、“成果展示——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或论文,教师课题成果发表或出版”。【关键词】一体化政治教学教学模式职业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训练大大滞后于职业技术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近几年“一体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成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但这一改革涉及的只有专业课程,所以,一谈到“一体化”我们普遍认为它是专业教学的独有模式,而且在实际的教学改革中研究的重点也多在专业课程范围内,对文化理论教学一体化模式鲜有研究。笔者受暑期“全国通用素质师资培训”中“工学结合”的启发,在此与其他同行探讨技工学校政治教学中的一体化的相关问题。 一、政治教学的现状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目前技校政治教学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教材以理论为主,考核以分数为主,教学以满堂灌为主,实践教学比较欠缺,课堂教学难,教学实效不显著,达不到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加上技工学校的教学强调以技能训练为中心,政治教学日益边缘化,使之在整个学校教学体系中变得可有可无,结果导致许多学生道德无知,是非模糊,行为失范,自卑疑惧,忧学怨学,扩大了“后进生”的范围。 二、政治教学“一体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关于“一体化”教学,不同的学者表述各有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一体化”教学是一种方法,是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二是认为一体化教学是将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单一实体的过程,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上一体化教学的定义都是围绕职业教育中专业课程改革来谈的。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一体化的概念由专业领域涉及到地理、经济和政治等多个领域。现结合技工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政治教学中的“一体化”作一个新的表述:政治教学中的“一体化”是指整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机组合,将政治理论课与生产实习、实践性教学重新分解、组合,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把政治教学任务渗透到专业教学中或在实践教学中得以完成,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职场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实践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目标的教学改革活动。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初稿)

"理实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随着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和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实现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面对新形势,如何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增强学生在职业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结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实一体化”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实施“以学为中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有效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这一教学模式也得已在全国各个职业院校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源于德国“双元制”的一种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要求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培养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融合起来一体化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学,真正做到学做结合。结合我校专业综合改革实际和专业课程特点,学校将大力开展 "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指导思想 立足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转型发展与专业综合改革的实际,结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着“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应用能力强、创新意识浓、适应岗位快”的培养要求,在“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思想的指导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教学效果与职业岗位素质要求的无缝对接的原则,积极探讨并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培养出能够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实施原则 1、课程类型、内容适用性原则。依据专业性质、课程类别和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进行融合。 2、教学资源与实践条件相匹配的原则。要考虑现有校内外教学资源包括实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这一教学方法适合应用在职业学校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领域,本文拟从一堂ZD6转辙机拆装课分析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理实一体;职业教育;转辙机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为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要求的零距离接轨,使学生掌握转辙机的结构分析、拆装检修等技能,我校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训练及过程考核,提高个人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分析 道岔的转换和锁闭是直接关系行车安全的关键,由转辙机转换和锁闭道岔,易于集中操纵,实现自动化。转辙机是重要的信号基础设备,转辙机的拆装和检修是我校城市轨道

交通信号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掌握ZD6转辙机的结构组成,能对照转辙机实物设备准确说出各部分名称和作用,熟练拆装ZD6转辙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安全规范操作意识。 2教学对象分析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好动但不乐于思考,对待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但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他们喜欢动手实践,渴望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展现欲望较强。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依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当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执行所有教学内容与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坐中学”转变成“做中学”。 3教学方法 3.1 角色扮演式教学 我校信号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就业主要面向地铁或铁路 领域信号工岗位,为了使学生直接体会未来职业角色中所面临的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观的相对真实的情境和要求,提前获得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所需的相应的经验,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扮演一名地铁信号工,从岗位角色的角度出发,去探究转辙机的构成,去体验拆装转辙机的过程。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就业岗位紧密联系,与职业行为有机结合,培养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