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镀金法常见的生产工艺

化学镀金法常见的生产工艺(举例)

化学镀金有多种工艺,仅举一例如下:

氰化金钾2g/L:

氯化铵75g/L:

柠檬酸铵50g/L:

次磷酸二氢钠2g/L;

氯化镍2g/L:

pH值(用NaOH液调)5~6;

温度煮沸;

时间l~3min。

现在印制板生产中都用市售的化学镀金溶液。化学镀金得不到厚的镀层,但对于多数表面贴装的要求仍能满足,又可以不用工艺导线实现局部镀,应用还是很广泛。

镀金药水配方

镀金药水配方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化学镀金药水方案一:() 主盐亚硫酸金钠NaAu(SO 3) 2 2g/L 配位剂亚硫酸钠 Na 2SO 3 15/L 硫代硫酸钠 Sa 2S 2 O 3 L 络合剂硼砂 10g/L PH值 温度 75℃ 工艺流程:酸洗——微蚀——预浸——活化——化学镀镍——置换镀金 镀液稳定性测试:镀液加热至75℃维持6h 后,常温下放置 1 月。注意定时观察镀槽壁或底部是否有沉淀析出,若有析出,则表明镀液稳定性不达标。 方案二:() 亚硫酸盐镀金工艺规范: 金(以氯酸金或雷酸金形式加入)主盐 8-15g/L 无水亚硫酸钠(化学纯)络合剂 120-150g/L 磷酸氢二钾(化学纯)导电盐和PH缓冲剂 30-50g/L 柠檬酸钾(化学纯)辅助络合剂 80-100g/L 氯化钾(化学纯) 100-120g/L EDTA-2Na(化学纯)掩蔽剂 20-30g/L 光亮剂稳定剂 温度 40-50℃ PH值 1.1金盐 金是镀液的主盐,在溶解纯金后以氯酸金或雷酸金形式加入镀液。在镀液 中以亚硫酸金络离子[A(SO 3)3-]和柠檬酸金络离子[A(C 6 H 5 O 7 )]3-存在。金含量 高,允许阴极电流密度较高,沉速快;金含量低,允许阴极电流密度低,沉速慢。正常情况下的沉积速度为。 亚硫酸钠 亚硫酸钠是金的主要络合剂。1mol金需要2mol以上的亚硫酸钠才能完全络合。其作用是改善镀液的分散能力,提高镀液的导电性。稳定PH在以上,可保证亚硫酸金络离子不发生解离而缩短溶液的寿命。 柠檬酸钾

服装生产工艺流程图汇总

服装生产工艺流程图 ┌——┐┌——┐┌———┐┌——┐┌——┐┌——┐┌——┐ │验布│→│裁剪│→│印绣花│→│缝制│→│整烫│→│检验│→│包装│ └——┘└——┘└———┘└——┘└——┘└——┘└——┘ 服装生产的工艺流程大全 (一)面辅料进厂检验 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二)面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三)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丝绺方向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 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 (四)裁剪工艺要求 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在裁剪工序中主要工艺要求如下:(1)拖料时点清数量,注意避开疵点。(2)对于不同批染色或砂洗的面料要分批裁剪,防止同件服装上出现色差现象。对于一匹面料中存在色差现象的要进行色差排料。(3)排料时注意面料的丝绺顺直以及衣片的丝缕方向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对于起绒面料(例如丝绒、天鹅绒、灯芯绒等)不可倒顺排料,否则会影响服装颜色的深浅。(4)对于条格纹的面料,拖料时要注意各层中条格对准并定位,以保证服装上条格的连贯和对称。(5)裁剪要求下刀准确,线条顺直流畅。铺型不得过厚,面料上下层不偏刀。(6)根据样板对位记号剪切刀口。(7)采用锥孔标记时应注意不要影响成衣的外观。裁剪后要进行清点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 化学消毒剂种类繁多,人们在消毒实践中,总要选择比较理想的化学消毒剂来使用。作为一个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杀菌谱广;(2)使用有效浓度低;(3)杀菌作用速度快;(4)性能稳定;(5)易溶于水;(6)可在低温下使用;(7)不易受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影响;(8)对物品无腐蚀性;(9)无臭无味,无色;(10)毒性低,消毒后无残留毒害;(11)使用安全,不易燃烧;(12)价格低廉;(13)运输方便;(14)可大量生产供应。目前的化学消毒剂中,没有一种能够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因此在使用中,只能根据被消毒物品性质、工作需要及化学消毒剂的性能来选择使用某种消毒剂。 1 戊二醛 戊二醛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稳定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医疗器械和耐湿忌热的精密仪器的消毒与灭菌。其灭菌浓度为2%,市售戊二醛主要有:2%碱性戊二醛和2%强化酸性戊二醛两种。碱性戊二醛常用于医疗器械灭菌,使用前应加入适量碳酸氢钠,摇匀后,静置1小时,测定pH 值。PH在7.5-8.5时,戊二醛的杀菌作用最强。戊二醛杀菌是其单体的作用,当溶液的pH达到6时,这些单体有聚合的趋势,随pH上升这种聚合作用极迅速,溶液中即可出现沉淀,形成聚合体后会失去杀菌作用。因此碱性戊二醛是一种相对不稳定的消毒液,2%强化酸性戊二醛是以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为强化剂,有增强戊二醛杀菌的作用。它的pH低于5,对细菌芽胞的杀灭作用较碱性戊二醛弱,但对病毒的灭活作用较碱性戊二醛强,稳定性较碱性戊二醛好,可连续使用28天。 (1)杀菌原理:醛类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主要依靠醛基,此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菌体蛋白的疏基、羟基、羧基和氨基,可使之烷基化,引起蛋白质凝固造成细菌死亡。 (2)主要优缺点:

PCB生产工艺资料-化学镀金

其他焊墊表面處理(OSP,化學鎳金,) 14.1前言 錫鉛長期以來扮演著保護銅面,維持焊性的角色,從熔錫板到噴錫板,數十年光陰至此,碰到幾個無法克服的難題,非得用替代製程不可: A.Pitch太細造成架橋(bridging) B.焊接面平坦要求日嚴 C.COB(chip on board)板大量設計使用 D.環境污染本章就兩種最常用製程OSP及化學鎳金介紹之 14.2OSP OSP是Organic Solderability Preservatives的簡稱,中譯為有機保焊膜,又稱護銅劑,英文亦稱之Preflux,本章就以護銅劑稱之. 14.2.1 種類及流程介紹 A.BTA(苯駢三氯唑):BENZOTRIAZOLE BTA是白色帶淡黃無嗅之晶狀細粉,在酸鹼中都很安定,且不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能與

金屬形成安定化合物。ENTHON將之溶於甲醇與水溶液中出售,作銅面抗氧化劑(TARNISH AND OXIDE RESIST),商品名為CU-55及CU-56,經CU-56處理之銅面可產生保護膜,防止裸銅迅速氧化。 操作流程如表。 B.AI(烷基咪唑)ALKYLIMIDAZOLE PREFLUX是早期以ALKYLIMIDAZOLE作為護銅劑而開始,由日本四國化學公司首先開發之商品,於1985年申請專利,用於蝕刻阻劑(ETCHING RESIST),但由於色呈透明檢測不易,未大量使用。其後推出GLICOAT等,係由其衍生而來。 GLICOAT-SMD(E3)具以下特性: -與助焊劑相容,維持良好焊錫性 -可耐高熱銲錫流程 -防止銅面氧化

操作流程如表。 C.ABI(烷基苯咪唑)ALKYLBENZIMIDZOLE 由日本三和公司開發,品名為CUCOAT A,為一種耐濕型護銅劑。能與銅原子產生錯合物(COMPLEX COMPOUND),防止銅面氧化,與各類錫膏皆相容,對焊錫性有正面效果。 操作流程如表。 D.目前市售相關產品有以下幾種代表廠家: 醋酸調整系統: GLICOAT-SMD(E3)OR(F1)

产品生产工艺流程(doc 46页)

产品生产工艺流程(doc 46页)

产品生产工艺规程--藿香正气片生产工艺规程 说明 由于企业扩大了生产范围,按甘肃佛仁制药科技有限公司《文件起草、修订、审查、批准、撤消、印制及保管管理程序》及《企业内控质量标准管理程序》的规定,本技术文件于2011年01月年经过制定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确认后,由质量部门发布,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于执行日期起执行。 产品工艺规程具有法定意义,代表了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方面有关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和质量安全保证性的内容。任何部门及个人无权更改,如有变更,请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请修订(修改)时,其修改内容及记录作为历史沿革文件,以本规程附件的形式一并存档。 目录 一、产品概述 (3)

二、处方及处方依据 (3) 三、生产工艺流程 (3) 四、制剂处方中中药材前处理和炮制 (5) 五、提取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7) 六、制剂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9) 七、原辅料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13) 八、中间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14) 九、成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19) 十、物料平衡计算方法 (21) 十一、成品容器包装材料的要求 (22) 十二、包装标签内容、说明书式稿 (23) 十三、工艺卫生要求及生产区环境监测方法与标准 (25) 十四、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26) 十五、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26) 十六、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 (28) 十七、原辅料消耗定额 (29) 十八、包装材料消耗定额 (29) 十九、岗位定员及定额、生产周期 (30) 附录:有关规定、理化常数及换算 (31) 附页:文件修订记录 藿香正气水生产工艺规程 一、产品概述

化学消毒灭菌法

护理专业知识备考材料:化学消毒灭菌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遵照“饭前、便后要洗手”等等关于如何讲卫生的好习惯,目的就是减少进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率。同样的工作其实每天都在医院进行着,但是要求却更严格,使用范围也更广,包括操作方法、使用要求、所用制剂都极大不同,这也是医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任务。这一内容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和高频考点。所以小编今天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医院内化学消毒灭菌法的相关知识点。 首先在学习之前我们要明确关于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接下来的内容。 一、概念 1.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 2.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和媒介物上除细菌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 3.灭菌:是指用物理、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环境中和传播媒介物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也包括细菌的芽孢。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1.化学消毒剂的种类 (1)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物品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如戊二醛、环氧乙烷等。 (2)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对细菌芽孢有显著杀灭作用的制剂。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部分含氯消毒剂等。 (3)中效消毒剂: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如醇类(乙醇最适宜杀菌的浓度是70%~75%)、碘类、部分含氯消毒剂等。 (4)低效消毒剂: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如酚类、胍类、季铵盐类消毒剂等。 2.常用化学消毒剂

(1)2%戊二醛:浸泡精密仪器如纤维内镜,使用前加入0.5%亚硝酸钠,可防锈。 (2)环氧乙烷:医疗器械、书本、棉橡胶制品及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等。 (3)含氯消毒剂:①0.2%浸泡被乙肝病毒、结核杆菌污染的物品;②擦拭桌椅、墙壁、地面;③排泄物的消毒:排泄物5份加含氯消毒剂1份搅拌,放置2~6小时。 (4)过氧化氢:冲洗外科伤口、漱口。 (5)0.01%~0.1%氯己定:又名洗必泰,冲洗阴道、膀胱及伤口黏膜创面。 (6)苯扎溴铵: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用于手、皮肤、黏膜、环境及物品消毒,常采用浸泡、擦拭、喷洒等方式。 3.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1)合理使用,必须用时尽量少用,能采用物理方法消毒灭菌的,尽量不使用化学消毒灭菌法。 (2)根据物品的性能和各种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3)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4)消毒剂要定期更换、定期检测,调整浓度,易挥发的要加盖。 (5)待消毒物品必须先洗净、擦干。 (6)消毒剂中不能放入纱布、棉花等物,以防降低消毒效力。 (7)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必须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以免消毒剂刺激人体组织。 (8)熟悉掌握消毒剂的毒副作用,工作人员做好防护。 4.化学消毒剂的常用方法 (1)浸泡法:注意浸泡前要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管腔内要灌满消毒液。不放置纱布、棉花等物,以免因吸附消毒剂而降低消毒效力。 (2)喷雾法:用于空气、地面、墙壁和物品表面的消毒。 (3)擦拭法:用于物品表面或皮肤、黏膜的消毒。 (4)熏蒸法:常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如纯乳酸(每立方米0.12ml)。 好啦,我们知识点总结就到这里啦,大家一定要掌握上述内容,希望我们总结的知识点能够更好的帮助到大家,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化学镀金工艺

化学镀金工艺 化学镀金在电子电镀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半导体制造和印制线路板的制造中,很早就采用了化学镀金工艺,但是早期的化学镀金由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催化还原镀层,只是置换性化学镀层,因此镀层的厚度是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的,以至于许多时候不得不采用电镀的方法来获得厚镀层。随着电子产品向小型化和微型化发展,许多产品已经不可能再用电镀的方法来进行加工制造,这时,开发可以自催化‘的化学镀金工艺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课题。 (1)氰化物化学镀金 为了获得稳定的化学镀金液,目前常用的化学镀金采用的是氰化物络盐。一种可以有较高沉积速度的化学镀金工艺如下。 甲液: 乙液: 使用前将甲液和乙液以l0:1的比例混合,充分搅拌后加温到75℃,即可以工作。注意镀覆过程中也要不断搅拌。这一种化学镀金的速度可观,30min可以达到4μm。 但是这一工艺中采用了铅作为去极化剂来提高镀速,这在现代电子制造中是不允许的,研究表明,钛离子也同样具有提高镀速的

去极化作用,因此,对于有HORS要求的电子产品,化学镀金要用无铅工艺: 如果进一步提高镀液温度,还可以获得更高的沉积速度,但是这时镀液的稳定性也会急剧下降。为了能够在提高镀速的同时增加镀液的稳定性,需要在化学镀金液中加入一些稳定剂,在硼氢化物为还原剂的镀液中常用的稳定剂有EDTA、乙醇胺;还有一些含硫化物或羧基有机物的添加剂,也可以在提高温度的同时阻滞镀速的增长。 (2)无氰化学镀金 在化学镀金工艺中,除了铅是电子产品中严格禁止使用的金属外,氰化物也是对环境有污染的剧毒化学物,因此,采用无氰化学镀金将是流行的趋势。 ①亚硫酸盐。亚硫酸盐镀金是三价金镀金工艺,还原剂有次亚磷酸钠、甲醛、肼、硼烷等。由于采用亚硫酸盐工艺时,次亚磷酸钠和甲醛都是自还原催化过程,是这种工艺的一个优点。

注塑成型工艺流程图

注塑成型工艺流程图 一、注塑成型的基本原理: 注塑机利用塑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能熔融成液体的性质,把熔融液体用高压注射到密闭的模腔内,经过冷却定型,开模后顶出得到所需的塑体产品。 二、注塑成型的四大要素: 1.塑胶模具 2.注塑机 3.塑胶原料 4.成型条件 三、塑胶模具 大部份使用二板模、三板模,也有部份带滑块的行位模。 基本结构: 1.公模(下模)公模固定板、公模辅助板、顶针板、公模板。2.母模(上模) 母模板、母模固定板、进胶圈、定位圈。3.衡温系统冷却.稳(衡)定模具温度。 四、注塑机 主要由塑化、注射装置,合模装置和传动机构组成;电气带动电机,电机带动油泵,油泵产生油压,油压带动活塞,活塞带动机械,机械产生动作; 1、依注射方式可分为: 1.卧式注塑机 2.立式注塑机 3.角式注塑机 4.多色注塑机 2、依锁模方式可分为: 1.直压式注塑机 2.曲轴式注塑机 3.直压、曲轴复合式 3、依加料方式可分为:

1.柱塞式注塑机 2.单程螺杆注塑机 3.往复式螺杆注塑机4、注塑机四大系统: 1.射出系统 a.多段化、搅拌性及耐腐蚀性。 b.射速、射出、保压、背压、螺杆转速分段控制。 c.搅拌性、寿命长的螺杆装置。 d.料管互换性,自动清洗。 e.油泵之平衡、稳定性。 2.锁模系统 a.高速度、高钢性。 b.自动调模、换模装置。 c.自动润滑系统。 d.平衡、稳定性。 3.油压系统 a.全电子式回馈控制。 b.动作平顺、高稳定性、封闭性。 c.快速、节能性。 d.液压油冷却,自滤系统。 4.电控系统 a.多段化、具记忆、扩充性之微电脑控制。 b.闭环式电路、回路。 c.SSR(比例、积分、微分)温度控制。

【强烈推荐】高一化学所有计算公式

高一化学所有计算公式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 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物理消毒灭菌的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热力作用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细胞膜,导致其死亡,可分为 干热法和湿热法。 (1)燃烧法:属于干热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 1)用途:①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②金属器械及搪瓷类物品急用,或无条件消毒时,锐利刀剪 除外,以免锋刃变钝。 2)方法:①金属器械可在火焰上烧20秒②搪瓷类容器可倒入少量95%乙醇 (2)干烤法:利用特制的烤箱,热力通过空气对流和介质传导进行灭菌,效果可靠。 (3)煮沸消毒法:属于湿热法,用于耐湿、耐高温的搪瓷、金属、玻璃,橡胶类物品,不能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的灭菌。从水煮开始计时,5-10分钟可杀灭繁殖体,15分钟可将多数细菌芽胞杀灭,如破伤风杆菌芽胞需煮60分钟才可杀灭,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配成浓度为1%-2%的溶液时,沸点可达105度,即可增强杀菌作用,又可去除防锈。 注意事项:①物品需全部侵入在水中,物品盖子打开,轴节打开,空腔导管预先灌水,各种大小及形状相同的容器不能重叠②玻璃类物品需用纱布包裹,并在冷水或温水中放入③橡胶类物品需用纱布包好,水沸后放入④如中途加入其它物品,需等再次水沸后开始计时⑤高原地区气压低,沸点低,需适当延长煮沸时间,一般海拔每增高300m,煮沸时间延长2分钟。 (4)压力蒸汽灭菌法:属于湿热法,是一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效果最为可靠的首选灭菌方法 2.光照消毒法(又称辐射消毒)主要是通过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亡。 (1)日光暴晒法:利用日光的热、干燥、紫外线的作用来杀菌,将床垫、毛毯、书籍、衣服等放在阳光下直射,暴晒6小时可达到消毒效果,中间要定时翻动。 (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紫外线属于电磁波辐射,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的消毒,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250-270nm从灯亮5-7分钟开始计时。①空气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m,照射时间20-30分钟②物品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5-60cm,照射时间20-30分钟。 3)注意事项:①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室内温度20-40度,相对湿度40%-60%时,紫外线消毒最为宜 ②保持紫外线灯管清洁,一般每2周用无水乙醇擦拭1次,发现有污洉应随时擦拭③保护眼睛和皮肤: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易引起眼炎、皮炎且臭氧对人体不利,因此一般不在有人的环境中使用,必须使用时应带防护镜,穿防护衣,或用被单遮盖肢体④紫外线穿透力较差,消毒时物品应摊开或挂起,且定时翻动及保证各表面均受到直接照射⑤如需再次开启,应间隔3-4分钟⑥定期检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一般每隔3-6个月1次,或建立登记卡,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应予以更换⑦定期做空气培养检测消毒效果 (3)臭氧灭菌消毒法:利用臭氧强大的氧化作用进行杀菌。 1)用途:主要用于空气、医院污水、诊疗用水、物品表面的消毒。 2)方法:使用时应关闭门窗,人员离开房间,消毒结束后30分钟方可进入。 3.电离辐射灭菌法(又称冷灭菌)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消毒,如橡胶、塑料、高分子聚合物(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输血器等)、紧密医疗仪器、生物医学制品、节育用具及金属等。 4.微波消毒灭菌法微波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细菌芽胞、真菌孢子等各种微生物。常用于食品、餐具的处理,化验单据、票证的消毒,医疗药品、耐热非金属材料及器械的消毒灭菌。不能用于金属物品的消毒。 化学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液体或气体的化学药物渗透到菌体内,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细菌酶失去活性,导致微生物代谢障碍而死亡,或破坏细胞膜结构,改变其通透性,导致细胞膜破裂、溶解,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中考化学常用计算公式大全(整理)教案资料

中考化学常用计算公式大全(整理)

中考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中该元素原子个数)之和 如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 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ω=A的相对原子质量×m /AmBn的相对分子质量 ④A的化合价×m + B的化合价×n = 0 ⑤原子个数比:A : B = m : n (3)混合物中含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纯度)=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 100% (4)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g/L)=气体质量(g)/气体体积(L) (5)纯度=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 100% =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杂质的质量) × 100%= 1- 杂质的质量分数 (6)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 100%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质质量+100) × 100%)、 含有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所有质量-晶体质量/(溶质所有质量-晶体质量+溶剂质量) × 100%)(7)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M浓× a%浓=M稀× b%稀=(M浓+增加的溶剂质量) × b%稀 (8)相对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 M浓× a%浓+M稀× b%稀=(M浓+M稀) × c% (9)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1)化合物中某元素百分含量的计算式 (2)化合物质量与所含元素质量的关系式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消毒的基本概念及常规消毒方法

消毒的基本概念及常规消毒方法 一消毒的基本概念 1、消毒和灭菌区别? 灭菌是指将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全部清除或杀灭,特别是抵抗力最强的细菌芽孢。消毒是指将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清除或杀灭,使其达到无公害的要求,并非杀死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 、消毒剂和灭菌剂从杀菌效果上有何区别? 灭菌剂和消毒剂从杀菌效果上是有严格区别的。消毒剂是指能杀死微生物的消毒剂药 3、 二 4、 5、 6、 7、 8、 9、 目前为止,有代表性的消毒剂已发展到第四代,第一代为甲醛,第二代为环氧乙烷,第三代为戊二醛,第四代也是最新一代,及二氧化氯。 、按杀灭微生物效能,化学消毒剂可分为几类? 常用化学消毒剂按杀微生物效能可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消毒剂三类。高效消毒剂能杀灭包括芽胞和真菌在内的各种微生物,又称灭菌剂,如过氧乙酸、甲醛、戊二醛和环氧乙烷等;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如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乙醇和煤酚皂溶液等;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亲脂性病毒,不能灭杀结核杆菌、亲水性病毒和细菌芽胞,如洗必太和新洁而灭等。 、消毒剂按化学特性来分类可分为几类,它的作用机制和特点是什么?

、酸、碱类:杀菌机理是使蛋白质变性、沉淀或溶解;杀菌特点是能杀死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死细菌芽孢、病毒和一些难杀死的微生物有效本类主要包括硝酸、氢氧化钠、生石灰等,一般具有较高消毒效果,但有一定的刺激性及腐蚀性。价格较低。 、氧化剂类:杀菌机理是释放出新生态原子氧,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团,杀菌特点是作用快而强,能杀死所有微生物。但受温度、光线的影响,蒸发失效,消毒力受污物影响最大。包括:双氧水、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等。该类消毒剂为灭菌剂。 、卤素类:杀菌机理是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团,与氨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所有卤素均具有显著的杀菌性能,氟化钠对真菌及芽胞有强大的杀菌力,的碘酊常用作皮肤消毒,碘甘油常用于粘膜的消毒。细菌芽孢比繁殖体对碘还要敏感倍。卤素类易受温度、光照、 便,但个别产品不稳定、易分解、使用成本高、有味等。市场上主要的产品有二氧化氯、过氧乙酸、双氧水等。主要应用与设备、管道、器具、空气、食品、手等各个领域的消毒和灭菌。 、市场上主要的醛类消毒剂,主要应用与哪些领域?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醛类消毒剂产品有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目前主要用于医疗行业的器械表面和空气的消毒,该类消毒剂不能用于食品领域的消毒。 、市场上主要的醇类消毒剂,主要应用与哪些领域?

注塑模具精加工工艺流程

注塑模具精加工工艺流程 一幅模具是由众多的零件组配而成,零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模具的质量,而零件的最终质量又是由精加工来完成保证的,因此说控制好精加工关系重大。在国内大多数的模具制造企业,精加工阶段采用的方法一般是磨削,电加工及钳工处理。在这个阶段要控制好零件变形,内应力,形状公差及尺寸精度等许多技术参数,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操作困难较多,但仍有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值得借鉴。 模具零件的加工,根据零件的外观形状不同,大致可把零件分三类:板类、异形零件及轴类,其共同的工艺过程大致为:粗加工——热处理(淬火、调质)——精磨——电加工——钳工(表面处理)——组配加工。 1. 零件热处理 零件的热处理工序,在使零件获得要求的硬度的同时,还需对内应力进行控制,保证零件加工时尺寸的稳定性,不同的材质分别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随着近年来模具工业的发展,使用的材料种类增多了,除了Cr12、40Cr、Cr12MoV、硬质合金外,对一些工作强度大,受力苛刻的凸、凹模,可选用新材料粉末合金钢,如V10、ASP23等,此类材质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组织状态。 针对以Cr12MoV为材质的零件,在粗加工后进行淬火处理,淬火后工件存在很大的存留应力,容易导致精加工或工作中开裂,零件淬火后应趁热回火,消除淬火应力。淬火温度控制在900-1020℃,然后冷却至200-220℃出炉空冷,随后迅速回炉220℃回火,这种方法称为一次硬化工艺,可以获得较高的强度及耐磨性,对于以磨损为主要失效形式的模具效果较好。生产中遇到一些拐角较多、形状复杂的工件,回火还不足以消除淬火应力,精加工前还需进行去应力退火或多次时效处理,充分释放应力。

镀金药水配方

化学镀金药水 方案一:() 主盐亚硫酸金钠NaAu(SO3)2 2g/L 配位剂亚硫酸钠 Na2SO3 15/L 硫代硫酸钠 Sa2S2O3 12.5g/L 络合剂硼砂Na2B4O7.10H2O 10g/L PH值 7.0 温度 75℃ 工艺流程:酸洗—— 微蚀—— 预浸—— 活化—— 化学镀镍—— 置换镀金 镀液稳定性测试:镀液加热至 75℃ 维持 6h后,常温下放置 1月。注意定时观察镀槽壁或底部是否有沉淀析出,若有析出,则表明镀液稳定性不达标。 方案二:() 亚硫酸盐镀金工艺规范: 金(以氯酸金或雷酸金形式加入)主盐 8-15g/L 无水亚硫酸钠(化学纯)络合剂 120-150g/L 磷酸氢二钾(化学纯)导电盐和PH缓冲剂 30-50g/L 柠檬酸钾(化学纯)辅助络合剂 80-100g/L 氯化钾(化学纯) 100-120g/L EDTA-2Na(化学纯)掩蔽剂 20-30g/L 光亮剂 0.5-1.5g/L 稳定剂 0.2-0.3g/L 温度 40-50℃ PH值 8.5-10

1.1金盐 金是镀液的主盐,在溶解纯金后以氯酸金或雷酸金形式加入镀液。在镀液中以亚硫酸金络离子[A(SO3)3-]和柠檬酸金络离子[A(C6H5O7)]3-存在。金含量高,允许阴极电流密度较高,沉速快;金含量低,允许阴极电流密度低,沉速慢。正常情况下的沉积速度为0.1-0.3um/min。 1.2 亚硫酸钠 亚硫酸钠是金的主要络合剂。1mol金需要2mol以上的亚硫酸钠才能完全络合。其作用是改善镀液的分散能力,提高镀液的导电性。稳定PH在8.5以上,可保证亚硫酸金络离子不发生解离而缩短溶液的寿命。 1.3 柠檬酸钾 柠檬酸钾是金的辅助络合剂,在镀液中生成柠檬酸金络离子有助于溶液的稳定。 1.4 氯化钾 氯化钾的作用是提高镀液的导电性能和阴极电流密度,从而提高金的沉积速度。氯化钾含量低于工艺范围则使用的电流密度范围变小。 1.5 磷酸氢二钾 磷酸氢二钾是导电盐和PH缓冲剂。当镀液的PH降低至酸性时,亚硫酸钠发生分解:SO32-+2H+→SO2↑+H2O。当镀液的PH过高即PH>10时,金容易被还原析出:2Au++SO32-+OH-→2Au↓+SO42-+H+。通过磷酸氢二钾的水解,调节PH,使镀液始终保持弱碱性。HPO42-+H2O?PO43-+H3+O HPO42-+H2O?H PO4-+OH- 2 1.6 EDTA-2Na EDTA-2Na是镀液中金属杂质离子掩蔽剂。其对提高镀液分散能力,扩大光亮区电流范围,改善镀层质量是有益的。 1.7 稳定剂 稳定剂的作用是阻止亚硫酸盐因PH变化而分解.

dc化学基本计算中常用方法和思路

化学基本计算中常用方法和思路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该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有关量成正比。 例1.把8.50g Zn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覆盖有铜的锌片,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8.45g。求有多少g Zn片被氧化了? 例2.KBr和KCl的混合物3.87g,溶于水并加入过量AgNO3溶液后,产生6.63gAgBr和AgCl沉淀混合物,试计算原混合物中钾的质量分数。 例3.把NaHCO3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16.8g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剩余残渣为15.87g,计算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例4.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g中含溶质mg。若该溶液蒸发bg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g。若原溶液蒸发cg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m2g。则该物质在t℃下的溶解度是多少? 例5.盛满等体积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反应完毕后,液面上升的高度是试管的几分之几? 例6.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现取3LSO2和6LO2混合,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的体积减小10%,求SO2的转化率。 二、关系式法 用多步连续进行的反应进行计算时,一般是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而将多步计算简化为一步完成,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关系式法。在由原料向产物的转化过程中,不论在哪一步转化中有效成分的损失,都可归结为原料的损失而进行计算,并不影响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找出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的关系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例7.某锅炉用煤用FeS2的质量分数为2%,燃烧时发生反应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为防止SO2进入大气,需在燃烧前向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使发生反应CaO+SO2?CaSO3,试计算1t这种煤中应该 加入生石灰多少千克? 例8.用黄铁矿制取硫酸,再用硫酸制取化肥硫酸铵。燃烧含FeS2为80%的黄铁矿75t,生产出79.2t 硫酸铵。若在制取硫酸铵时硫酸的利用率为90%,则用黄铁矿制取硫酸时FeS2的利用律是多少? 三、守恒法 以化学反应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作为依据,如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原子个数守恒;电中性原则——电荷守恒。来解答一些较复杂的题型,以达到简化计算过程,避免繁琐计算,从而迅速求解的目的。 例9.把7.4gNa2CO3·10H2O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其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若把等质量的混合物加热到恒重时,残留物的质量是多少? 例10.某氢氧化钾样品中含水的质量分数为15%。将一定量该样品放入100g36.5%的盐酸中反应,溶液显酸性,再用5.6%的氢氧化钾溶液滴定,消耗了12.0mL(溶液的密度为1g/mL)恰好完全反应,然后将溶液蒸干,得固体的质量是多少? 例11.在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中,有19.2gCu被氧化,则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例12.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则与1molCr2+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

镀金

金镀层具有金黄色外观,耐色变性能好,可作为一种装饰性镀层;同时具有耐腐蚀、耐磨损、抗氧化、接触电阻低、可焊性好、可热压键合等优良性能,又可作为功能性、防护性镀层。因而镀金层广泛用于电子产品,如PCB、陶瓷集成电路(IC)封装、宇宙空间技术和尖端军事设备等的表面精饰。通常电镀和化学镀方法均可获得镀金层 电镀金 适用于金属、树脂、塑料(ABS、发泡塑料、回收塑料)、玻璃(水晶)、陶瓷、亚克力、木材、水泥、磷镁等各种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器、工艺品、电脑手机、饰品、高档家具等多种表面装饰行业。 适合自动化,批量化需要喷金镀铬系统既适合少量多样的个性喷涂,也适合大批量生产线需要,我们会根据客户的要求及产品的多样化,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等情况 可回收利用环保喷金镀铬的塑胶产品,废弃后可以粉碎,达到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 喷出跟真空镀一样的颜色及亮度,并且作金属的时候无需做水电镀处理,对环境和空气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喷镀就可以达到镜面效果。产品的 成本无论是金属或是塑料都是一样的,产品无论大小都可以做。 环保无毒,成本低,每平方米仅10--12元,可以镀任何材质,作塑料的时候无需复杂前期处理。 喷金镀铬系统既适合少量多样的个性喷涂,也适合大批量生产线需要,根据客户的要求及产品的多样化,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等情况,为客户提 供适合生产作业的喷涂设备,如自动化、批量化及生产线的设备和装置 电镀金产品 化学镀金:无氰镀金、氰化物镀金、还原镀金、置换镀 1氰化物镀金 氰化物镀金具有镀液稳定、镀层性能优异等优点,它的色泽、附着性、耐磨度都优于无氰镀金。是目前使用历史最早、应用最广泛的镀金技术。然而,氰化物镀金液中含有剧毒氰化物,影响操作人员安全,产生环境污染;而且此类镀金液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主要有: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守恒法、极值法、关系式法、方程式叠加法、等量代换法、摩尔电子质量法、讨论法、图象法(略)、对称法(略)。 一、差量法 在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温度改变(升高或降低),使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溶质(或饱和溶液)质量的差量;每个物质均有固定的化学组成,任意两个物质的物理量之间均存在差量;同样,在一个封闭体系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尽管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但物质的量、固液气各态物质质量、气体体积等会发生变化,形成差量。差量法就是根据这些差量值,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方法。该方法运用的数学知识为等比定律及其衍生式: a b c d a c b d == --或c a d b --。差量法是简化化学计算的一种主要手段,在中学阶段运用相当普遍。常见的类型有:溶解度差、组成差、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在运用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相相同,差量物质的物 理量单位要一致。 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 ,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 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实验室用冷却结晶法提纯KNO 3,先在100℃时将KNO 3配成饱和溶液,再冷却到30℃,析出KNO 3。现欲制备500g 较纯的KNO 3,问在100℃时应将多少克KNO 3溶解于多少克水中。(KNO 3的溶解度100℃时为246g ,30℃时为46g ) 3.某金属元素R 的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 ,相同价态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 ,则金属元素R 的化合价为多少? 4.将镁、铝、铁分别投入质量相等、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所得各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的镁、铝、铁三种金属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 (A )Al >Mg >Fe (B )Fe >Mg >Al (C )Mg >Al >Fe (D )Mg=Fe=Al 5.取Na 2CO 3和NaHCO 3混和物9.5g ,先加水配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加9.6g 碱石灰(成分是CaO 和NaOH ),充分反应后,使Ca 2+、HCO 3-、CO 32-都转化为CaCO 3沉淀。再将反应容器内水分蒸干,可得20g 白色固体。试求: (1)原混和物中Na 2CO 3和NaHCO 3的质量; (2)碱石灰中CaO 和NaOH 的质量。 6.将12.8g 由CuSO 4和Fe 组成的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滤出不溶物,干燥后称量得5.2g 。试求原混和物中CuSO 4和Fe 的质量。 二、十字交叉法 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命题,即二组分的平均值,均可用十字交叉法,此法把乘除运算转化为加减运算,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 十字交叉法的表达式推导如下:设A 、B 表示十字交叉的两个分量,AB —— 表示两个分量合成的平均量,x A 、x B 分别表示A 和B 占平均量的百分数,且x A +x B =1,则有:

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及常用计算公式

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及 常用计算公式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及常用计算公式 一.化合反应 二.分解反应 三.置换反应 四.复分解反应 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NaOH+HCl=NaCl+H 2O 2.中和胃酸的反应:Al (OH )3+3HCl=AlCl 3+3H 2O 3.熟石灰和硫酸反应:Ca(OH)2+H 2SO 4=CaSO 4+2H 2O 4.盐酸和硝酸银反应:AgNO 3+HCl=AgCl ↓+HNO 3 5.硫酸和氯化钡反应:BaCl 2+H 2SO 4=BaSO 4↓+2HCl 6.碳酸钙和过量盐酸反应: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7.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NaHCO 3+HCl=NaCl+H 2O+CO 2↑ 8.碳酸钠和过量盐酸反应: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9.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2NaOH+CuSO 4=Na 2SO 4+Cu(OH)2↓ 10.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11.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CaCl 2+Na 2CO 3=CaCO 3↓+2NaCl 12.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AgNO 3+NaCl=AgCl ↓+NaNO 3 13.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14.盐酸除铁锈:Fe 2O 3+6HCl=2FeCl 3+3H 2O 15.硫酸除铁锈: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16.氧化铜和硫酸反应:CuO +H 2SO 4=CuSO 4+H 2O 五.其他反应 1.二氧化碳和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CO 2+Ca(OH)2=CaCO 3↓+H 2O 2.二氧化碳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CO 2+2NaOH=Na 2CO 3+H 2O 3.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SO 2+2NaOH=Na 2SO 3+H 2O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Cu+CO 2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 2O 3高温=2Fe+3CO 2 6.甲烷燃烧:CH 4+2O 2点燃=2H 2O+CO 2 7.酒精燃烧:C 2H 5OH+3O 2点燃 =3H 2O+2CO 2 8.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C6H12O6+6O2酶=6H2O+6CO2

化学药品灭菌法

化学药品灭菌法 甲醛 甲醛系强还原剂,分子式为HCHO,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变性有较强活性。这是应用甲醛作灭菌剂的根据。 高浓度纯甲醛为无色气体,80℃以上稳定,常温下易聚合。聚合物有三噁烷(CH2O)3和多聚甲醛(CH2O)X,以后者为最常见。 甲醛具有很强的刺激嗅味,能刺激眼、鼻和咽喉粘膜。 室温下,气态甲醛溶于水,一般商品为37%水溶液,以水合物状态存在。 甲醛水溶液中加入8~15%甲醇,可以增加稳定性,防止储藏中甲醛聚合。应用甲醛灭菌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对人体危害。 用气态甲醛灭菌时,与用同量的甲醛溶液所产生的甲醛蒸气的灭菌效果相仿。0~37℃范围内,甲醛的灭菌差别不大。温度升高或相对湿度在50%以上,可增加灭菌效率。 将多聚甲醛气化,或以2份37%甲醛溶液与1份KMnO4混合,或将37%甲醛溶液直接加热,都可以产生气态甲醛用于灭菌,也可将37%甲醛溶液喷雾,使扩散至空气中,用于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 在封闭容器内,每M3用37%甲醛溶液18ml,在1~2小时内可杀灭所有营养细胞,但杀灭细菌芽孢需要12小时或更长时间。 灭菌时,气态甲醛会发生自然聚合,亦可凝聚在器壁成为白色薄膜。在常温下,甲醛浓度虽达3 mg/L,但无充足水分时,则无凝聚发生。 甲醛灭菌的另一缺点是穿透力差。 抗生素工业生产中,污染噬菌体或遇原因不明的连续染菌,车间周围环境应以甲醛进行灭菌,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漂白粉 漂白粉的化学名叫次氯酸钠,分子式NaOCl,为强氧化剂,是价廉易得的无机化合物。公共卫生部门广泛地用作环境消毒剂。漂白粉作为灭菌剂具有下列

优点:1、杀菌谱广;2、对人无毒;3、残余物无毒害;4、无色,不污染环境。漂白粉溶液在碱性、无其他金属离子、避光下稳定。加次氯酸钙可以增加其稳定性。 喷洒漂白粉溶液的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喷洒的细度,极细的雾沫比粗大雾沫,灭菌效果大10倍。漂白粉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杀菌效能的关系并不显著,1%和2%的漂白粉溶液都能在30min内杀死唾液中的细菌。 漂白粉溶液对病毒和噬菌体都有杀灭作用。在培养基中,含10%漂白粉即可在10min内将绿脓假单孢菌(Ps.pyocyanea)噬菌体完全杀灭。 抗生素厂常应用漂白粉溶液于无菌室、车间环境的消毒灭菌。在连续染菌和污染噬菌体时,使用漂白粉溶液喷洒车间环境,有助于制服杂菌和噬菌体污染。上海第三制药厂四环素生产中,多次污染噬菌体。将漂白粉3~5 kg溶于1000L水中,混匀,快速搅拌下喷洒车间周围环境,每周喷洒两次,配合空气中噬菌斑监测,如噬菌斑增多,则增加喷洒次数至每天1~2次,严格执行车间的清洁卫生制度,从而大大减少了污染噬菌体的发酵罐批。如1978年12月至1980年7月的20个月中,喷洒漂白粉后污染噬菌体而倒罐的只有3个罐批。但在1979年5月,因喷洒设备损坏,车间内外停止喷洒漂白粉溶液,监测发现空气中有噬菌体,有一个发酵罐遭污染。恢复定期喷洒漂白粉溶液,加强环境的清洁卫生后,监测空气未发现有噬菌体。同年7月,监测发现空气中有噬菌体,因及时在车间环境喷洒漂白粉溶液,没有发生污染噬菌体事故。 上述事实表明,在车间周围环境喷洒漂白粉溶液,是杀灭空气中噬菌体、制服发酵污染噬菌体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仍应注意,漂白粉并不是对所有的噬菌体都能奏效。有的噬菌体对漂白粉敏感,有的则对甲醛或其它杀菌剂敏感。因此,选用药物时应注意这一点。 戊二醛(Glutaraldehyde) 戊二醛是最近十多年来广泛使用的一种广谱、高效、速效杀菌剂,其使用范围正在逐渐扩大。 戊二醛是五个碳的双醛化合物,其化学分子式为CHO(CH2)3CHO,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