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

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
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

药代动力学参数

一、吸收 溶出度:药物分子在消化道中溶解的程度 生物利用度:药物吸收的程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 最大血药浓度(Cmax) 达峰时间(Tmax) 二、分布 由于体内环境的非均一性(血液、组织),导致药物浓度变化的速度不同。 隔室(compartment):同一隔室药物浓度的变化速度相同,均相。 一室模型:药物进入血液迅速分布全身,并不断被清除。 二室模型: 药物进入体内后,首先快速分布于组织中,然后进入较慢的消除过程。 表观分布体积(Vd)(a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表征药物在体内被组织摄取的能力。表观容积大的药物体内存留时间较长。 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系统药物暴露(Systemic Exposure) 血脑屏障;蛋白结合率;分布半衰期(t 1/2(α) 三、消除 消除(elimination):原药在体内消失的过程。包括肾(尿)或胆汁(粪)或呼吸排泄及代谢转化的总和。

消除速率常数(elimination constants):反映药物在体内消失的快慢。不完全反映药物的作用时间(代谢物也有活性)。 半寿期或半衰期(t1/2):药物浓度或药量降低50%所需的时间。消除半衰期t1/2(β))Terminal Half-life ,Elimination Half-life。 清除率(clearance,廓清率)或肾清除率(renal clearance):反映药物或代谢物经肾被排出体外的速度。 一方面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产生药效、毒性或副作用,表现为药物的药理作用或毒理作用,决定于特定的化学结构,具有较强的结构特异性。 另一方面是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表现为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溶解性、脂水分配系数、电荷等药物分子整体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异性不强。 药物的吸收是药物由给药部位通过生物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吸收部位 消化道(口服给药,口腔、胃、小肠、大肠)、呼吸道(鼻腔给药,肺)、肌肉(肌肉注射)、粘膜(栓剂)。 吸收部位不同,药物被吸收的程度和快慢,有差异(静注、肌注;皮下给药,口服。) 共性:药物是通过生物膜吸收的。 吸收过程 扩散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 数包括那些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 (1).表观分布容积 表示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列常数。即体内药量按血浆中同样浓度分布时,所需体液的总容积。其数值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程度。表观分布容积是一个假设的容积,是假定药物在体内均匀分布情况下求得的药物分布容积,其意义在于:可计算出达到期望血浆药物浓度时的给药剂量;可以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程度和组织中摄取程度。 (2).血浆药物浓度 指药物吸收后在血浆内的总浓度,包括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或在血浆游离的药物,有时也可泛指药物在全血中的浓度。药物作用的强度与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成正比,同时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也随时间变化。 (3).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指给药后,以血浆(或尿液)药物浓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的曲线,简称药—时曲线,如图:

(4).血浆药物峰度浓度 简称峰浓度,指药—时曲线上的最高血浆药物浓度值,即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血浆药物浓度,常以符号C max表示,单位以 ug/mL或者mg/L来表示。药物血浆浓度与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直接相关。一般来说,峰浓度达到有效浓度才能显效,浓度越高效果越强,但超出安全范围则可出现毒性反应。另外,峰浓度还是衡量制剂吸收的一个重要指标。 (5).血浆药物浓度达峰时间 简称达峰时间,指在给药后人体血浆药物浓度曲线上达到最高浓度(峰浓度)所需时间,常以符号t max表示,单位一小时或分钟表示。达峰时间短,表示药物吸收快、起效迅速,但同时消除也快;而达峰时间长,则表示药物吸收和起效较慢,药物作用持续的时间也越长。达峰时间是应用药物和研究自己的一个重要指标。(6).血浆生物半衰期

第三章 第二节 药动学基本参数及概念

第二节 药动学基本参数及概念 一、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药-时曲线与量-效关系、时-效关系 血药浓度反映作用部位的药物量。 血药浓度的高低对应作用强度的强弱。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是一个连续变化的动态过程。 吸收使血药浓度上升;分布、代谢、排泄使血药浓度下降。 上升支:主要反映吸收、分布,斜率大,表示吸收快、分布慢 下降支:主要反映代谢、排泄,斜率大,表示消除快 药-时曲线的形态可受给药途径、剂型、剂量、分布等因素影响。 二、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a fraction of dose ,F ):是指药物制剂血药浓度

被机体吸收的速率和吸收程度的一种量度。即:实际被吸收利用的量(A)占服用总量(D)的百分比。 F=A/D×100% 药物的吸收量可通过测定给药后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time concentration curve,AUC)来估算。 绝对生物利用度F=AUC po×D iv/AUC iv×D po×100% 相对生物利用度F=AUC t×D r/AUC r×D t×100% AUC:曲线下面积D:剂量po:口服iv:静注 t:试验制剂r:参比制剂 影响因素: 可因制剂质量、剂型、给药途径、患者具体情况等不同,同一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会有差异。 意义: 评价各种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评价药物的首过消除与作用强度;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查明药物无效或中毒的原因。

三、表观分布容积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是不均的。 当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称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 d)。 V d=A/C。 V d:表观分布容积A:给药量(mg/kg)C:血药浓度(mg/L)意义: 表示药物在组织中分布范围的广窄,结合程度的高低。 V d≈0.045 L/kg,主要分布在血浆; V d= 0.14-0.29 L/kg,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 V d= 0.3-0.4 L/kg,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 V d≈0.6L/kg,表示分布在细胞内外液; V d>>0.6L/kg,表示药物在某组织中集中分布。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细胞间液及细胞内液分布少,V d小。 推测药物排泄速度:通常V d小的药物排泄快;V d大者则慢。 推算体内药物总存量或达到某一有效血药浓度的药物剂量。 四、消除的动态规律 消除(elimination):进入机体内的药物经生物转化及排泄,使体内药物减少的过程。 包括两种类型: 1.一级动力学消除(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恒比消除)含义:是指每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量。 即每一定时间,血药浓度下降恒定比值。 每小时血药浓度下降的数值随原来血药浓度而变化。 是多数药物的消除方式。

药动学参数-血液

血液 药动学参数川芎丹参纯化物组川芎与丹参纯化物联合组 FA SAL B LA RA FA SAL B LA RA T1/2/min11.08+1.03 31.62+2.3 96.43+9.3 10.27+0.32 16.40+1.19 28.57+4.68 89.05+18.03 25.12+2.22 MRT(0-tn)/min 10.39+0.38 15.03+0.76 74.69+2.71 11.67+0.27 13.26+1.08 20.66+1.11 83.4+6.69 15.48+0.69 MRT(0-∞) /min 11.3+0.41 15.76+0.73 132.29+12.15 12.7+0.32 14.03+1.38 25.16+1.64 123.65+22.76 19.21+0.78 Vd/mL·kg-1694.59+87.29 1200.96+165.98 68.23+6.5 829.54+89.95 504.38+75.89 750.45+151.42 57.09+9.87 1979.76+228.75 CL/mL·min-1·kg-143.46+3.58 26.23+1.71 0.49+0.02 55.94+5.09 21.27+2.34 18.12+1.04 0.45+0.04 54.59+3.33 AUC(0-tn)/μg·min·mL-111.4+0.87 1716.6+109.89 2644.91+52.06 30.62+2.73 23.6+2.66 2411.44+152.64 3089.25+257.37 30.95+1.88 AUC(0-∞)/μg·min·mL-111.56+0.89 1721.21+110.37 3263.17+111.0 31.12+2.74 23.74+2.67 2489.83+144.75 3593.16+329.38 31.78+1.91

药动学参数

●AUC 药时曲线下面积 ●T max 达峰时间 ●C max 峰浓度 ●V表观分布容积 ●t1/2 半衰期 ●Cl总体清除率 ●(C ss)稳态血药浓度 ● ̄Css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F 生物利用度 ●C ss max为最大稳态血药浓度 ●C ss min为最大稳态血药浓度 ●κ12多隔室模型从一室至二室的表观一级转运速率常数●κ21多隔室模型从二室至一室的表观一级转运速率常数●t 多剂量函数 ●K0 静脉滴注速度常数 ●X*首剂量 ●X0给药剂量 ●K a吸收速度常数 ●K e肾排泄速度常数 ●K 消除速度常数 ●C0 给药浓度

药剂学答案 1、D 2 B 3 B 4 A 5 C 6 D 7 E 8 C 9 A 10 C 11 C 12 D 13 C 14 A 15 B 16 D 17 C 18 D 19 D 20 C 21 D 22 E 23 D 24 B 25 B 26 E 27 E 28 D 29 D 30 B 31 A 32 C 33 E 34 C 35 D 36 A 37 A 38 C 39 D 40 B 41 C 42 A 43 E 44 D 45 C 46 A 47 B 48 D 49 C 50 B 51 A 52 E 53 A 54 A 55 D 56 A 57 B 58 E 59 B 60 A 61 D 62 E 63 C 64 D 65 A 66 D 67 E 68 A 69 C 70 E 71 B 72 A 73 ABCDE 74 BCD 75 ABC 76 ACD 77 ABCD 78 CD 79 BD 80 ABD 81 AD 82 ABC 83 CD 84 ABC

常用药物动力学参数

八、常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 参考表 消除速 表现分布 消除率 Cl 半衰期 tl/2 峰时 tm(h 药物名称 率常数 口服吸 容积 vb 有效血浓度 蛋白结合 解离指数 k 或 β( h 或 tl/2 β 收(%) 范围 (mg/L) r) 率 BP(%) s[L/(hr.k (mg/L) pKa r -1 ) g)] 乙基西梭 0.5-1.0(I 霉素 Nctil 0.312 2.23 0.25-0.3 4-8 0.78 M) micin 乙氧萘青 0.5-1.0(I 2.6(-CO 霉素 Nafill 1.39 0.5 0.28 90 M) 0.39 in O-) 乙胺丁醇 Ethambut 0.198 3.5 30 1.87 1-10 2-4(PO 40 0.37 ol 乙琥胺 Et 成人 50- 成人 0.62 成人 0.01 hosuximi 60 儿童 30 100 40-100 2-4(PO <2 -0.013 儿 1.3 儿童 0.69 de - 50 童 0.016 4.1 10-10.5 7.2 乙酰唑胺 Acetazola 0.169 2.4-5. > 90 0.2 10-15 0.034 mide 8 9.0 乙酰普鲁 卡因胺 Ac 0.082 8.5 85 1.5 2-20 10 0.12 etylprocai namide 二甲胺四 环素 Mino 12 90 0.43 0.5-3.0 1-3(PO 75 0.025 cycline 二性霉素 B Ampho 0.029 18-24 < 3 0.5-1.0 >90 0.025 tericinB 二氮嗪 Di 21-36 100 0.2 90-95 0.005 azoxid 丁胺卡那 0.283- 90 -10 霉素 Amik 2-3 0.25 10-25 1.0(IM) 0-20 0.069 0.311 acin 三氯乙醇 4-8 0.6 0.5(PO 40 0.07 Trichloret

药动学参数(PK parameter) 的意义

药动学参数(PK parameter)是反映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性的一些常数,定量描述了药物在体内经时过程的动力学特点及作用变化规律。药动学参数是临床制订合理给药方案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时也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药动学参数是指由非房室模型统计矩方法得到的参数,此外还包括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 编辑本段非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1. 药峰浓度(Cmax)给药后出现的血药浓 度最高值。该参数是反映药物在体内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标。 2. 达峰时间(Tmax)给药后达到药峰浓度所需的时间。该参数反映药物进入体内的速度,吸收速度快则达峰时间短。 3. 末端消除速率(Ke)末端相的血药浓度消除速率常数。将血药浓度取对数,对时间作线性回归后所得斜率值的负数为末端消除速率。 4. 末端消除半衰期(T1/2)末端相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该参数直观反映了药物从体内的消除速度。末端消除半衰期在数值上与末端消除速率互为倒数,即: 末端消除半衰期=0.693/末端消除速率。 5.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血药浓度曲线对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该参数是评价药物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标,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暴露特性。由于药动学研究中血药浓度只能观察至某时间点t,因此AUC有两种表示方式: AUC(0-t)和 AUC(0-∞),前者根据梯形面积法得到,后者计算式: AUC(0-∞) = AUC(0-t) + 末端点浓度/末端消除速率。 6. 清除率(CL)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数,单位一般为L/h。该参数是反映机体对药物处置特性的重要参数,与生理因素有密切关系。清除率根据剂量与AUC(0-∞)的比值得到。 7. 表观分布容积(Vd)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例常数,单位一般为L。该参数反映了药物在体内分布广窄的程度,数值越高表示分布越广。表观分布容积在数值上由清除率与末端消除速率的比值得到。 8. 平均驻留时间(MRT)药物分子在体内停留时间的平均值,表示从体内消除63.2%药物所需要的时间。当药动学过程具有线性特征时才能计算该参数,其数值通过AUMC(药物与时间乘积对时间t的积分)与AUC(0-∞)的比值得到。9. 生物利用度(F)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的一种量度,是评价药物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标。生物利用度可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前者用于比较两种给药途径的吸收差异,计算公式为: F = (AUC_ext*Dose_iv)/(AUC_iv*Dose_ext)*100%,其中ext表示血管外给药,iv 表示静注给药,Dose为剂量。后者用于评价两种制剂的吸收差异,计算公式为: F = (AUC_T*Dose_R)/(AUC_R*Dose_T)*100%,其中T和R分别为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 编辑本段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1. 表观分布容积(V)一般指中央室分布容积,对于二房室模型,可分别用V1和V2分别表示中央室和外周室分布容积。 2. 消除速率常数药物从中央室向外的一级清除速率常数,在一房室模型中用K表示,在二房室模型中用K10表示。 3. 吸收速率常数(Ka)药物从吸收室进入中央室的一级速率常数。 4. 滴注速率(K0)适用于静脉滴注情形,表示药物以恒速滴注方式进入中央室,其数值由剂量和滴注时间比值得到。

药物动力学参数

掌握药动学基本概念及其重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药-时曲线下面积、生物利用度、药峰时间、药峰浓度、消除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等。 一、一次性血管外给药三个时期 1、潜伏期(短:吸收快)------有效期------残留期(长:蓄积中毒) 2、时量关系: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3、房室概念与房室模型 1)、一室模型:假定身体由一个房室组成,给药后药物立即均匀地分别于整个房室,并以一定的速率从该室消除。单次静注给药时,时量(对数浓度)曲线呈单指数消除。 2)、二室模型:假定身体由两个房室组成,即中央室(血流丰富的器官如心、肝、肾)和周边室(血流量少的器官如骨、脂肪)。给药后药物立即分布到中央室,然后缓慢分布到周边室。单次静注给药时,时量(对数浓度)曲线呈双指数衰减即分为分布相和消除相。 二、药动学重要参数 1、消除半衰期及意义: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是决定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参数之一。 2、生物利用度:药物吸收速度与程度的一种量度。可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计算,F=口服AUC/注射AUC 。 3、表观分布容积Vd :是指血药浓度与体内药物量间的一个比值,Vd=A/C=体内药量/血药浓度。可反映药物分布的广泛程度或药物与组织结合的程度。 4、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代表一次用药后的吸收总量,反映药物的吸收程度。 三、药物消除动力学 1.一级消除动力学(恒比消除):多数药消除半衰期恒定,与血药浓度无关。血浆清除率(Cl):即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消除干净(单位用L&#8226;h-1 )。消除速率:单位时间内被机体消除的药量。常用表观分布容积(Vd)计算。Vd及Cl的区别: ①是两个独立的药动学指标,各有其固定的数值,互不影响,也不因剂量大小而改变其数值。 ②Vd是表观数值,不是实际的体液间隔大小。多数药的Vd值均大于血浆容积。 ③Cl不是药物的实际排泄量。Cl是肝肾等消除能力的总和。 ④与组织亲和力大的脂溶xing药物其Vd可能比实际体重的容积还大。 ⑤肝清除率大的药物,首关消除多,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小。 2.零级消除动力学(恒量消除):消除半衰期不恒定,随血浆浓度高低而变化(量大长,量小短)。 3.续恒速给药:稳态血药浓度Css:给药与消除速度相等(经5个半衰期达到有效浓度或体内消除)。 ①单次给药时,经5个t1/2体内药量基本消除(>9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