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大题 自己整理

生物化学大题 自己整理
生物化学大题 自己整理

1.什么是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为什么说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其空间结构?

答:蛋白质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因为蛋白质分子肽链的排列顺序包含了自动形成复杂的三维结构(即正确的空间构象)所需要的全部信息,所以一级结构决定其高级结构

2.什么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其生物功能有何关系?

答: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原子和基团在三维空间上的排列、分布及肽链走向。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空间结构与蛋白质各自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3.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和β—折叠结构有何特点?

答 A(1)多肽链主链绕中心轴旋转,形成棒状螺旋结构,每个螺旋含有3.6 个氨基酸残基,螺距为0.54nm,氨基酸之间的轴心距为0.15nm.。

(2)α-螺旋结构的稳定主要靠链内氢键,每个氨基酸的N H 与前面第四个氨基酸的C=O 形成氢键。

(3)天然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大都为右手螺旋。

B β-折叠结构又称为β-片层结构,它是肽链主链或某一肽段的一种相当伸展的结构,多肽链呈扇面状折叠。

(1)两条或多条几乎完全伸展的多肽链(或肽段)侧向聚集在一起,通过相邻肽链主链上的氨基和羰基之间形成的氢键连接成片层结构并维持结构的稳定。

(2)氨基酸之间的轴心距为0.35nm(反平行式)和0.325nm(平行式)。

(3)β-折叠结构有平行排列和反平行排列两种。

5.举例说明蛋白质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答: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它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是蛋白质分子的天然构象所具有的属性或所表现的性质。一级结构相同的蛋白质,其功能也相同,二者之间有统一性和相适应性。

6.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和复性作用?蛋白质变性后哪些性质会发生改变?

答:蛋白质变性作用是指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构象被破坏,并导致其性质和生物活性改变的现象。蛋白质变性后会发生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生物活性丧失;

(2)理化性质的改变,包括:溶解度降低,因为疏水侧链基团暴露;结晶能力丧失;分子形状改变,由球状分子变成松散结构,分子不对称性加大;粘度增加;光学性质发生改变,如旋光性、紫外吸收光谱等均有所改变。

(3)生物化学性质的改变,分子结构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分解。

7.简述蛋白质变性作用的机制。

答:维持蛋白质空间构象稳定的作用力是次级键,此外,二硫键也起一定的作用。当某些因素破坏了这些作用力时,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即遭到破坏,引起变性。

8.蛋白质有哪些重要功能

答:蛋白质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生物催化作用酶是蛋白质,具有催化能力,新陈代谢的所有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2)结构蛋白有些蛋白质的功能是参与细胞和组织的建成。

(3)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4)收缩运动收缩蛋白(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与肌肉收缩和细胞运动密切相关。

(5)激素功能动物体内的激素许多是蛋白质或多肽,是调节新陈代谢的生理活性物质。

(6)免疫保护功能抗体是蛋白质,能与特异抗原结合以清除抗原的作用,具有免疫功能。

(7)贮藏蛋白有些蛋白质具有贮藏功能,如植物种子的谷蛋白可供种子萌发时利用。

(8)接受和传递信息生物体中的受体蛋白能专一地接受和传递外界的信息。

(9)控制生长与分化有些蛋白参与细胞生长与分化的调控。

(10)毒蛋白能引起机体中毒症状和死亡的异体蛋白,如细菌毒素、蛇毒、蝎毒、蓖麻毒素等。

第二章核酸

1.将核酸完全水解后可得到哪些组分?DNA 和RNA 的水解产物有何不同?

答:核酸完全水解后可得到碱基、戊糖、磷酸三种组分。DNA 和RNA 的水解产物戊糖、嘧啶碱基不同。

4.DNA 热变性有何特点?Tm 值表示什么?

答:将DNA 的稀盐溶液加热到70~100℃几分钟后,双螺旋结构即发生破坏,氢键断裂,两条链彼此分开,形成无规则线团状,此过程为DNA 的热变性,有以下特点:变性温度范围很窄,260nm 处的紫外吸收增加;粘度下降;生物活性丧失;比

旋度下降;酸碱滴定曲线改变。Tm 值代表核酸的变性温度(熔解温度、熔点)。在数值上等于DNA 变性时摩尔磷消光值(紫外吸收)达到最大变化值半数时所对应的温度。

6.述下列因素如何影响DNA 的复性过程:

(1)阳离子的存在;(2)低于Tm 的温度;(2)高浓度的DNA 链。

答:(1)阳离子的存在可中和DNA 中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减弱DNA 链间的静电作用,促进DNA 的复性;

(2)低于Tm 的温度可以促进DNA 复性;

(3)DNA 链浓度增高可以加快互补链随机碰撞的速度、机会,从而促进DNA 复性。

8.DNA 分子二级结构有哪些特点?

答:按Watson-Crick 模型,DNA 的结构特点有: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绕;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 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G??C 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维持DNA 结构稳定的力量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

条螺形凹沟,一大一小。

10.简述tRNA 二级结构的组成特点及其每一部分的功能。

答:tRNA 的二级结构为三叶草结构。其结构特征为:

(1)tRNA 的二级结构由四臂、四环组成。已配对的片断称为臂,未配对的片断称为环。

(2)叶柄是氨基酸臂。其上含有CCA-OH3’,此结构是接受氨基酸的位置。

(3)氨基酸臂对面是反密码子环。在它的中部含有三个相邻碱基组成的反密码子,可与mRNA 上的密码子相互识别。

(4)左环是二氢尿嘧啶环(D 环),它与氨基酰-tRNA 合成酶的结合有关。

(5)右环是假尿嘧啶环(TψC 环),它与核糖体的结合有关。

(6)在反密码子与假尿嘧啶环之间的是可变环,它的大小决定着tRNA 分子大小。

第三章酶与辅酶

1.怎样证明酶是蛋白质?

答:(1)酶能被酸、碱及蛋白酶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证明酶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2)酶具有蛋白质所具有的颜色反应,如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米伦反应、乙醛酸反应。

(3)一切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如热、酸碱、紫外线等,同样可以使酶变性失活。

(4)酶同样具有蛋白质所具有的大分子性质,如不能通过半透膜、可以电泳等。

(5)酶同其他蛋白质一样是两性电解质,并有一定的等电点。总之,酶是由氨基酸组成的,与其他已知的蛋白质有着相同的理化性质,所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6.Vmax 与米氏常数可以通过作图法求得,试比较V~[S]图,双倒数图,V~V/[S]作图,[S]/V~[S]作图及直接线性作图法求Vmax 和Km 的优缺点?

答:(1)V~[S]图是双曲线的一支,可以通过其渐近线求Vmax,V=1/2Vmax 时对应的[S]为Km;优点是比较直观,缺点是实际上测定时不容易达到Vmax,所以测不准。

(2)1/V~1/[S]图是一条直线,它与纵轴的截距为1/Vmax,与横轴的截距为-1/Km,优

点是使用方便,Vmax 和Km 都较容易求,缺点是实验得到的点一般集中在直线的左端,作图时直线斜率稍有偏差,Km 就求不准。

(3)V~V/[S]图也是一条直线,它与纵轴的截距为Vmax,与横轴的截距为Vmax/Km,斜率即为-Km,优点是求Km 比较方便,缺点是作图前计算较繁。

(4)[S]/V~[S]图也是一条直线,它与纵轴的截距为Km/Vmax,与横轴的截距为-Km,优缺点与V~V/[S]图相似。

(5)直接线性作图法是一组交于一点的直线,交点的横坐标为Km,纵坐标为Vmax,是求Vmax 和Km 的最好的一种方法,不需计算,作图方便,结果准确。

11.有时别构酶的活性可以被低浓度的竞争性抑制剂激活,请解释?

答:底物与别构酶的结合,可以促进随后的底物分子与酶的结合,同样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合位点结合,也可以促进底物分子与酶的其它亚基的进一步结合,因此低浓度的抑制剂可以激活某些别构酶。

第四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3.在磷酸戊糖途径中生成的NADPH,如果不去参加合成代谢,那么它将如何进一步氧化?

答:葡萄糖的磷酸戊糖途径是在胞液中进行的,生成的NADPH 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作为合成代谢的供氢体。如果不去参加合成代谢,那么它将参加线粒体的呼吸链进行氧化,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但是线粒体内膜不允许NADPH 和NADH 通过,胞液中NADPH 所携带的氢是通过转氢酶催化过程进人线粒体的:

(1)NADPH + NAD+→ NADP 十 + NADH

(2)NADH 所携带的氢通过两种穿梭作用进人线粒体进行氧化:

a 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进人线粒体后生成FADH2。

b 苹果酸穿梭作用;进人线粒体后生成NADH。

4.在体内ATP 有哪些生理作用?

答:ATP 在体内有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

(1)是机体能量的暂时贮存形式:在生物氧化中,ADP 能将呼吸链上电子传递过程中所释放的电化学能以磷酸化生成ATP 的方式贮存起来,因此ATP 是生物氧化中能量的暂时贮存形式。

(2)是机体其它能量形式的来源:ATP 分子内所含有的高能键可转化成其它能量形式,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例如可转化成机械能、生物电能、热能、渗透能、化学合成能等。体内某些合成反应不一定都直接利用ATP 供能,而以其他三磷酸核苷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如糖原合成需UTP 供能;磷脂合成需CTP 供能;蛋白质合成需GTP 供能。这些三磷酸核苷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并不是在生物氧化过程中直接生成的,而是来源于ATP。

(3)可生成cAMP 参与激素作用:ATP 在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下,可生成cAMP,作为许多肽类激素在细胞内体现生理效应的第二信使。

8.何为能荷?能荷与代谢调节有什么关系?

答:细胞内存在着三种经常参与能量代谢的腺苷酸,即ATP、ADP 和AMP。这三种腺苷酸的总量虽然很少,但与细胞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紧密相联。三种腺苷酸在细胞中各自的含量也随时在变动。生物体中ATP-ADP-AMP 系统的能量状态(即

细胞中高能磷酸状态)在数量上衡量称能荷。能荷的大小与细胞中ATP、ADP 和AMP 的相对含量有关。当细胞中全部腺

苷酸均以ATP 形式存在时,则能荷最大,为100 ,即能荷为满载。当全部以AMP形式存在时,则能荷最小,为零。当全部以ADP 形式存在时,能荷居中,为50%。若三者并存时,能荷则随三者含量的比例不同而表现不同的百分值。通常情

况下细胞处于80 的能荷状态。能荷与代谢有什么关系呢?研究证明,细胞中能荷高时,抑制了ATP 的生成,

但促进了ATP 的利用,也就是说,高能荷可促进分解代谢,并抑制合成代谢。相反,低能荷则促进合成代谢,抑制分解代谢。能荷调节是通过ATP、ADP 和AMP 分子对某些酶分子进行变构调节进行的。例如糖酵解中,磷酸果糖激酶是一个关键酶,它受ATP 的强烈抑制,但受ADP和AMP 促进。丙酮酸激酶也是如此。在三羧酸环中,丙酮酸脱氢酶、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等,都受ATP 的抑制和ADP 的促进。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速度同样受ATP 抑制和ADP 促进。

9.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是怎样偶联的?

答:目前解释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如何偶联的假说有三个,即化学偶联假说、结构偶联假说与化学渗透假说。其中化学渗透假说得到较普遍的公认。该假说的主要内容是:

(1)线粒体内膜是封闭的对质子不通透的完整内膜系统。

(2)电子传递链中的氢传递体和电子传递体是交叉排列,氢传递体有质子(H+)泵的作用,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不断地将质子(H+)从内膜内侧基质中泵到内膜外侧。

(3)质子泵出后,不能自由通过内膜回到内膜内侧,这就形成内膜外侧质子(H+)浓度高于内侧,使膜内带负电荷,膜外带正电荷,因而也就形成了两侧质子浓度梯度和跨膜电位梯度。这两种跨膜梯度是电子传递所产生的电化学电势,是质子回到膜内的动力,称质子移动力或质子动力势。

(4)一对电子(2eˉ)从NADH 传递到O2 的过程中共有3 对H 十从膜内转移到膜外。复合物Ⅰ、Ⅲ、Ⅳ着质子泵的作用,这与氧化磷酸化的三个偶联部位一致,每次泵出2 个H 十。

(5)质子移动力是质子返回膜内的动力,是ADP 磷酸化成ATP 的能量所在,在质子移动力驱使下,质子(H+)通过F1F0-ATP 合酶回到膜内,同时ADP 磷酸化合戚ATP。

第五章糖代谢

1.糖类物质在生物体内起什么作用?

答:(1)糖类物质是异氧生物的主要能源之一,糖在生物体内经一系列的降解而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2)糖类物质及其降解的中间产物,可以作为合成蛋白质脂肪的碳架及机体其它碳素的来源。

(3)在细胞中糖类物质与蛋白质核酸脂肪等常以结合态存在,这些复合物分子具有许多特异而重要的生物功能。

(4)糖类物质还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通路?

答:(1)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 最终氧化生成CO2 和H2O 的途径。

(2)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3)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通过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酸经β-氧化产生乙酰CoA 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4)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氨后合成必需氨基酸。所以,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共同通路。

3.糖代谢和脂代谢是通过那些反应联系起来的?

答:(1)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可转变为磷酸甘油,可作为脂肪合成中甘油的原料。

(2)有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乙酰CoA 是脂肪酸和酮体的合成原料。

(3)脂肪酸分解产生的乙酰CoA 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4)酮体氧化产生的乙酰CoA 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5)甘油经磷酸甘油激酶作用后,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进入糖代谢。

4.什么是乙醛酸循环?有何意义?

答:乙醛酸循环是有机酸代谢循环,它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可分为五步反应,由于乙醛酸循环与三羧酸循环有一些共同的酶系和反应,将其看成是三羧酸循环的一个支路。循环每一圈消耗2 分子乙酰CoA,同时产生1 分子琥珀酸。琥珀酸产

生后,可进入三羧酸循环代谢,或经糖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

5.磷酸戊糖途径有什么生理意义?

乙醛酸循环的意义:

(1)乙酰CoA 经乙醛酸循环可以和三羧酸循环相偶联,补充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的缺失。

(2)乙醛酸循环是微生物利用乙酸作为碳源的途径之一。

(3)乙醛酸循环是油料植物将脂肪转变为糖和氨基酸的途径。

6.为什么糖酵解途径中产生的NADH 必须被氧化成NAD+才能被循环利用?

答:(1)产生的5-磷酸核糖是生成核糖,多种核苷酸,核苷酸辅酶和核酸的原料。

(2)生成的NADPH+H+是脂肪酸合成等许多反应的供氢体。

(3)此途径产生的4-磷酸赤藓糖与3-磷酸甘油酸可以可成莽草酸,进而转变为芳香族氨基酸。

(4)途径产生的NADPH+H+可转变为NADH+H+,进一步氧化产生ATP,提供部分能量。

7.糖分解代谢可按EMP-TCA 途径进行,也可按磷酸戊糖途径,决定因素是什么?

答:糖分解代谢可按EMP-TCA 途径进行,也可按磷酸戊糖途径,决定因素是能荷水平,能荷低时糖分解按EMP-TCA 途径进行,能荷高时可按磷酸戊糖途径

9.糖酵解的中间物在其它代谢中有何应用?

答:磷酸二羟丙酮可还原a-磷酸甘油,后者可而参与合成甘油三酯和甘油磷脂。3-磷酸甘油酸是丝氨酸的前体,因而也是甘氨酸和半胱氨酸的前体。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两次用于合成芳香族氨基酸的前体---分支酸。它也用于ADP磷酸化成ATP。在细菌,糖磷酸化反应(如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中的磷酸基不是来自ATP,而是来自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可转变成丙氨酸;它也能转变成羟乙基用以合成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在后者需与另一分子丙酮酸反应)。两分子丙酮酸生成a-酮异戊酸,进而可转变成亮氨酸。

10.琥珀酰CoA 的代谢来源与去路有哪些?

答:(1)琥珀酰CoA 主要来自糖代谢,也来自长链脂肪酸的ω-氧化。奇数碳原子脂肪酸,通过氧化除生成乙酰CoA,后者进一步转变成琥珀酰CoA。此外,蛋氨酸,苏氨酸以及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在降解代谢中也生成琥珀酰CoA。

(2)琥珀酰CoA 的主要代谢去路是通过柠檬酸循环彻底氧化成CO2 和H2O。琥珀酰CoA 在肝外组织,在琥珀酸乙酰乙酰CoA 转移酶催化下,可将辅酶A 转移给乙酰乙酸,本身成为琥珀酸。此外,琥珀酰CoA 与甘氨酸一起生成δ-氨基-γ-酮戊酸(ALA),参与血红素的合成。

第六章脂类代谢

3. 什么是乙醛酸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

答:乙醛酸循环是一个有机酸代谢环,它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在动物组织中尚

未发现。乙醛酸循环反应分为五步(略)。总反应说明,循环每转1 圈需要消耗2

分子乙酰CoA,同时产生1 分子琥珀酸。琥珀酸产生后,可进入三羧酸循环代谢,

或者变为葡萄糖。

乙醛酸循环的意义有如下几点:(1)乙酰CoA 经乙醛酸循环可琥珀酸等有机酸,

这些有机酸可作为三羧酸循环中的基质。(2)乙醛酸循环是微生物利用乙酸作为碳

源建造自身机体的途径之一。(3)乙醛酸循环是油料植物将脂肪酸转变为糖的途径。

4. 在脂肪酸合成中,乙酰CoA.羧化酶起什么作用?

答:在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中,脂肪酸碳链的延长需要丙二酸单酰CoA。乙酰CoA

羧化酶的作用就是催化乙酰CoA 和HCO3

-合成丙二酸单酰CoA,为脂肪酸合成提供

三碳化合物。乙酰CoA 羧化酶催化反应(略)。乙酰CoA 羧化酶是脂肪酸合成反应

中的一种限速调节酶,它受柠檬酸的激活,但受棕榈酸的反馈抑制。

2.呼吸链: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

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

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

3.氧化磷酸化:在底物脱氢被氧化时,电子或氢原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过程中伴随

ADP 磷酸化生成ATP 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内的糖、脂

肪、蛋白质氧化分解合成ATP 的主要方式。

4.磷氧比(P/O):在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摩尔原子氧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或每消耗一摩尔原子氧所生成的A TP的摩尔数)称为P/O比值。

5.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

酸键(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

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

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TP。

体内仅有的三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为?

6.能荷:能荷是细胞中高能磷酸状态的一种数量上的衡量,能荷大小可以说明生物体

中ATP-ADP-AMP 系统的能量状态。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范文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题 A 一、判断题(15个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 2、糖类化合物都具有还原性( ) 3、动物脂肪的熔点高在室温时为固体,是因为它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植物油多。( ) 4、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副键是二硫键。( ) 5、ATP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 6、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时,抑制剂与酶结合则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 7、儿童经常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预防佝偻病。( ) 8、氰化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是由于它具有解偶联作用。( ) 9、血糖基本来源靠食物提供。( ) 10、脂肪酸氧化称β-氧化。( ) 11、肝细胞中合成尿素的部位是线粒体。( ) 12、构成RNA的碱基有A、U、G、T。( ) 13、胆红素经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强。( ) 14、胆汁酸过多可反馈抑制7α-羟化酶。( ) 15、脂溶性较强的一类激素是通过与胞液或胞核中受体的结合将激素信号传递发挥其生物()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个化合物是糖单位间以α-1,4糖苷键相连:( ) A、麦芽糖 B、蔗糖 C、乳糖 D、纤维素 E、香菇多糖 2、下列何物是体内贮能的主要形式( ) A、硬酯酸 B、胆固醇 C、胆酸 D、醛固酮 E、脂酰甘油 3、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下列哪个:( ) A、多肽 B、二肽 C、L-α氨基酸 D、L-β-氨基酸 E、以上都不是 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 A、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D、反应前后质和量无改 E、对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5、通过翻译过程生成的产物是:( ) A、tRNA B、mRNA C、rRNA D、多肽链E、DNA 6、物质脱下的氢经NADH呼吸链氧化为水时,每消耗1/2分子氧可生产ATP分子数量( ) A、1B、2C、3 D、4.E、5 7、糖原分子中由一个葡萄糖经糖酵解氧化分解可净生成多少分子ATP?( ) A、1 B、2 C、3 D、4 E、5 8、下列哪个过程主要在线粒体进行( ) A、脂肪酸合成 B、胆固醇合成 C、磷脂合成 D、甘油分解 E、脂肪酸β-氧化 9、酮体生成的限速酶是( )

厦门大学生物化学试题汇编

2004年 一、填空 1、纤维素分子是由( )组成,它们之间通过( )键相连。 2、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III转录的是( )。 3、糖原合成中,葡萄糖单体的活性形式是(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氨基酸的活性形式是形成( )。 4、糖肽键的主要连接键有( )和( )两种。 5、卵磷脂是由( )、( )、( )和( )组成。 6、snRNA主要参与( )的加工成熟,真核生物tRNA的加工,成熟过程包括( )、( )、( )和( )等。 7、用碱水解核酸,产物主要是( )和( )混合物。 8、DEAE-纤维素是一种( )交换剂,CM-纤维素是一种( )交换剂。 9、蛋白质分子中的生色氨基酸是指( )、( )和( )三种。 10、糖酵解和糖异生作用是相反的两个过程,各自的调空酶协调作用,防止了( )是形成。 11、酶活力是指( ),一般用( )来表示。 12、DNA测序的解决得益于哪两种技术的应用:( )和( )。 13、羽田杀菌素是( )的结构类似物,可以强烈地一直腺苷酸琥珀酸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了腺苷酸的合成。 14、常用3.613-螺旋(n=3)来表示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其中的3.6指( ),13表示( )。 15、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每增加一个氨基酸残基要消耗( )个高能键。 二、选择题

1、环状结构的己醛其立体异构体的数目有几个? A、4 B、16 C、32 D、64 2、真核生物mRNA的帽子结构中,m7G与多核苷酸链通过三个磷酸基联接,联接方式是 A2’-5 B3’-5 ’C3’-3’ D5’-5’ 3、下列哪种糖不能形成糖砂? A、葡萄糖 B、乳糖 C、蔗糖 D、麦芽糖 4、下列物质中,不是高能化合物的是: A、琥珀酰CoA B、1,3-二磷酸甘油酸 C、SAM D1,6-二磷酸果酸 5、下列化合物中哪个不属于脂类化合物? A、甘油三丁酸酯 B、胆固醇硬脂酸酯 C、羊毛蜡 D、石蜡 6、每分子血红蛋白所含铁离子数为几个? A、1 B、2 C、4 D、8 7、煤气中毒主要是因为煤气中的一氧化碳的什么作用? A、抑制琉基酶,使失活琉基酶 B、抑制胆碱酯酶,只乙酰胆碱堆积,引起神经中毒 C、抑制其它酶的作用,导致代谢紊乱 D、抑制血红蛋白的功能,导致组织细胞缺氧 8、反密码子UGA所识别的密码子是: A、ACU B、ACT C、UCA D、TCA 9、在判断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时,认为最适的底物应该是: A、Km值最小 B 、Km值最大C、Vm/ Km值最小D、Vm /Km值最大 10、哪一种抑制剂存在时,酶反应的Vmax和Km都下降? A、竞争性可逆抑制剂 B、非竞争性可逆抑制剂 C、反竞争性可逆抑制剂 D、不可逆抑制剂 11、下列突变中,哪一种致死性最大? A、胞嘧啶取代腺嘌呤 B、腺嘧啶取代鸟嘌呤 C、插入三个核苷酸 D、插入一个核苷酸

《生物化学》考研复习重点大题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 《生物化学》重点大题 1.简述Chargaff 定律的主要内容。 答案:(1)不同物种生物的DNA 碱基组成不同,而同一生物不同组织、器官的DNA 碱基组成相同。(2)在一个生物个体中,DNA 的碱基组成并不随年龄、营养状况和环境变化而改变。 (3)几乎所有生物的DNA 中,嘌呤碱基的总分子数等于嘧啶碱基的总分子数,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 的分子数量相等,鸟嘌呤(G)和胞嘧啶(C)的分子数量相等,即A+G=T+C。这些重要的结论统称 为Chargaff 定律或碱基当量定律。 2.简述DNA 右手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答案:DNA 右手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主要特点如下: (1)DNA 双螺旋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构成,一条链的走向为5′→3′,另一条链的走向为3′→5′;两条链绕同一中心轴一圈一圈上升,呈右手双螺旋。 (2)由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的骨架位于螺旋外侧,而碱基位于螺旋内侧。 (3)两条链间A 与T 或C 与G 配对形成碱基对平面,碱基对平面与螺旋的虚拟中心轴垂直。 (4)双螺旋每旋转一圈上升的垂直高度为3.4nm(即34?),需要10 个碱基对,螺旋直径是2.0nm。(5)双螺旋表面有两条深浅不同的凹沟,分别称为大沟和小沟。 3.简述DNA 的三级结构。 答案:在原核生物中,共价闭合的环状双螺旋DNA 分子,可再次旋转形成超螺旋,而且天然DNA 中多为负超螺旋。真核生物线粒体、叶绿体DNA 也是环形分子,能形成超螺旋结构。真核细胞核内染色体是DNA 高级结构的主要表现形式,由组蛋白H2A、H2B、H3、H4 各两分子形成组蛋白八聚体,DNA 双螺旋缠绕其上构成核小体,核小体再经多步旋转折叠形成棒状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4.简述tRNA 的二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答案:已知的tRNA 都呈现三叶草形的二级结构,基本特征如下:(1)氨基酸臂,由7bp 组成,3′末端有-CCA-OH 结构,与氨基酸在此缩合成氨基酰-tRNA,起到转运氨基酸的作用;(2)二氢尿嘧啶环(DHU、I 环或D 环),由8~12 个核苷酸组成,以含有5,6-二氢尿嘧啶为特征;(3)反密码环,其环中部的三个碱基可与mRNA 的三联体密码子互补配对,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可把正确的氨基酸引入合成位点;(4)额外环,也叫可变环,通常由3~21 个核苷酸组成;(5)TψC 环,由7 个核苷酸组成环,和tRNA 与核糖体的结合有关。 5.简述真核生物mRNA 3′端polyA 尾巴的作用。 答案:真核生物mRNA 的3′端有一段多聚腺苷酸(即polyA)尾巴,长约20~300 个腺苷酸。该尾巴与mRNA 由细胞核向细胞质的移动有关,也与mRNA 的半衰期有关;研究发现,polyA 的长短与mRNA 寿命呈正相关,刚合成的mRNA 寿命较长,“老”的mRNA 寿命较短。 6.简述分子杂交的概念及应用。 答案:把不同来源的DNA(RNA)链放在同一溶液中进行热变性处理,退火时,它们之间某些序列互补的区域可以通过氢键重新形成局部的DNA-DNA 或DNA-RNA 双链,这一过程称为分子杂交,生成的双链称杂合双链。DNA 与DNA 的杂交叫做Southern 杂交,DNA 与RNA 杂交叫做Northern 杂交。 核酸杂交已被广泛应用于遗传病的产前诊断、致癌病原体的检测、癌基因的检测和诊断、亲子鉴定和动

生化复习总结(经典大题):酶

第六章酶复习总结 酶的特点 酶和一般催化剂的共性 加快反应的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 (1)易失活 (2)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 酶的催化效率可以用转换数(turnover number,TN)来表示,它的定义是在一定条件下,每个酶分子单位时间内(通常为1秒钟)转换底物的分子数。转换数高的可到四千万(如过氧化氢酶),低的不足1(如溶菌酶)。 (3)具有很高的专一性 (4)酶的活性受到调节控制 ①调节酶的浓度;②通过激素调节酶的活性;③反馈抑制调节酶的活性;④抑制剂和激活剂调节酶的活性;⑤其他调节方式如别构调节。 6.5.1 酶的活性部位 在整个酶分子中,只有一小部分区域的氨基酸残基参与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作用,这些特异的氨基酸残基比较集中的区域称为酶的活性部位(active site),或称为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酶的活性部位是酶结合和催化底物的场所,是与酶活力直接相关的区域。酶活性部位的结构是酶作用机理的结构基础。 酶分子中与结合底物有关的部位称为结合部位,每一种酶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结合部位,每一个结合部位至少结合一种底物,结合部位决定酶的专一性;酶分子中促使底物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称为催化部位,催化部位决定酶的催化能力以及酶促反应的性质。酶的结合部位与催化部位共同构成酶的活性部位,在功能上,二者缺一不可,在空间构成上,二者也是紧密连接在一起。 不同酶有不同的活性部位,活性部位的共同特点是: ①活性部位在酶分子整体结构中只占很小的部分,通常由数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活性部位体积虽小,却是酶最重要的部分。 ②酶的活性部位具有三维立体结构,酶活性部位的立体结构在形状、大小、电荷性质等方面与底物分子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参与组成酶活性部位的氨基酸残基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是通过肽链的折叠,它们最终在酶的高级结构中相互靠近。 ③酶的活性部位的催化基团主要包括氨基酸侧链的化学功能团以及辅因子的化学功能团,某些酶的辅因子也可作为酶的催化基团,辅因子与酶协同作用,为催化过程提供了更多种类的功能基团。除催化基团外,酶的活性部位还有参与底物结合的结合基团。在活性部位之外,也可能具有某些对于维持酶活性部位的结构和功能必不可少的基团。这些对酶的催化功能来说必不可少的基团,称为必需基团,若必需基团被改变,酶的活力会严重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④酶的活性部位具有柔性。在酶和底物结合的过程中,酶分子和底物分子的构象均发生一定的变化才形成互补结构。诱导契合假说被诸多实验结果证实,此外,酶的活性部位相比于整个酶分子更具柔性或称可运动性,容易在蛋白变性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安溪卫校药学专业生物化学期末考试卷选择题 班级 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座号 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 1、蛋白质中氮的含量约占 A 、 6.25% B 、10.5%C、 16% D 、19%E、 25% 2、变性蛋白质分子结构未改变的是 A 、一级结构B、二级结构C、三级结构 D 、四级结构E、空间结构 3、中年男性病人,酗酒呕吐,急腹症,检查左上腹压痛,疑为急性胰腺炎,应测血中的酶是 A 、碱性磷酸酶 B 、乳酸脱氢酶C、谷丙转氨酶D、胆碱酯酶E、淀粉酶 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A 、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E、对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D、反应前后质和量无改 5、酶原之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 A 、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C、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E、是已 经变性的蛋白质B、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D、缺乏辅酶或辅基 6、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A 、酶浓度B、底物浓度C、温度D、溶液pH E、以上都是 7、肝糖原能直接分解葡萄糖,是因为肝中含有 A 、磷酸化酶 B 、葡萄糖 -6-磷酸酶C、糖原合成酶D、葡萄糖激酶E、己糖激酶 8、下列不是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形式是 A 、机械能B、热能C、 ATP D、电能E、化学能 9、防止动脉硬化的脂蛋白是 A、CM B 、VLDL C、 LDL D、 HDL E、 IDL 10、以下不是血脂的是 A 、必需脂肪酸 B 、磷脂C、脂肪D、游离脂肪酸E、胆固醇 11、一分子软脂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净生成多少分子ATP A、38 B、 131 C、 129 D、146 E、 36 12、没有真正脱掉氨基的脱氨基方式是 A 、氧化脱氨基B、转氨基C、联合脱氨基D、嘌呤核苷酸循环E、以上都是 13、构成 DNA 分子的戊糖是 A 、葡萄糖B、果糖C、乳糖 D 、脱氧核糖E、核糖 14、糖的有氧氧化的主要生理意义是: A 、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得能量以供急需的有效方式 B 、是糖在体内的贮存形式 C、糖氧化供能的主要途径 D 、为合成磷酸提供磷酸核糖 E、与药物、毒物和某些激素的生物转化有关 15、体内氨的主要运输、贮存形式是 A 、尿素B、谷氨酰胺C、谷氨酸 D 、胺E、嘌呤、嘧啶 16、DNA作为遗传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DNA 分子含有体现遗传特征的密码 B 、子代 DNA 不经遗传密码即可复制而成

厦门大学《生物化学》课程试卷Biochemistry-Test-final-anser

厦门大学《生物化学》课程试卷 Please give the explanations of the terms below: (2 scores per term) 1.Hydrogen bond The hydrogen on one molecule attached to O or N that is attracted to an O or N of a different molecule. 2.Zwitterion A zwitterion is a dipolar ion that is capable of carrying both a positive and negative charge simultaneously. 3.Quaternary structure The arrangement of multiple folded protein molecules in a multi-subunit complex. 4.Salting out A method of separating protein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proteins are less soluble at high salt concentrations. 5.Induced fit The change in shape of the active site of an enzyme so that it binds more snugly to the substrate, induced by entry of the substrate. Please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proper words: (1.5 score per blank) 1.Two major elements of secondary structure are the ( α helix) and the ( β strand). 2.Polypeptide chains can be synthesized by automated solid-phase methods in which the ( carboxyl ) end of the growing chain is linked to an insoluble support. 3.Three-dimensional protein structure can be determined by ( NMR Spectroscopy ) and ( X-Ray Crystallography ). 4.The cleavage of peptide bonds by chymotrypsin is initiated by the attack of a serine residue on the peptide carbonyl group. The attacking hydroxyl group is activated by interaction with the a ( histidine) residue, a ( aspartate) residue. This catalytic triad generates a powerful nucleophile. 5.Three amino acids ( Tyr ), ( Trp ) and ( Phe ) contribute to most of the ultraviolet (UV) absorbance of proteins, which absorb maximally at 280nm. Multiple choices: (1.5 score per choice) 1.The roles of carbohydrates are ( e ) (i)Structural components (ii) component of nucleic acids (iii) Energy source (iv)Protein modification a.(i) only b.(iii) only c.(i), (iii) d.(i), (iii), and (iv) e.All of above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disaccharides ( a ) (i) Galactose (ii) Maltose (iii) Sucrose (iv) Lactose a.(i), (ii)

生物化学必考大题——简答题38道

1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生理意义。 (1) 酮体是脂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产物,是甘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2)酮体是肌肉尤其是脑的重要能源。酮体分子小,易溶于水,容易透过血脑屏障。体内糖供应不足(血糖降低)时,大脑不能氧化脂肪酸,这时酮体是脑的主要能源物质。 2试述乙酰CoA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在机体脂质代谢中,乙酰CoA主要来自脂肪酸的β氧化,也可来自甘油的氧化分解;乙酰CoA在肝中可被转化为酮体向肝外运送,也可作为脂肪酸生物合成及细胞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 3试述人体胆固醇的来源与去路? 来源:⑴从食物中摄取⑵机体细胞自身合成去路:⑴在肝脏可转换成胆汁酸⑵在性腺,肾上腺皮质可以转化为类固醇激素⑶在欺负可以转化为维生素D3⑷用于构成细胞膜⑸酯化成胆固醇酯,储存在细胞液中⑹经胆汁直接排除肠腔,随粪便排除体外。 4酶的催化作用有何特点? ①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如酶的催化效率可比一般的催化剂高108~1020 倍;②具有高度特异性:即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包括: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立体异构特异性;③酶促反应的可调节性:酶促反应受多种因素的调控,以适应机体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和生命活动的需要。 5距离说明酶的三种特异性(定义、分类、举例)。 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种化合物,或一定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产物,这种现象称为酶作用的特异性或专一性。根据其选择底物严格程度不同,分为三类:①绝对特异性:一种酶只能作用于一种专一的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特定结构的产物,称为绝对特异性.如:脲酶仅能催化尿素水解产生CO2 和NH3,对其它底物不起作用;②相对特异性:一种酶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催化一类化学反应,对底物不太严格的选择性,称为相对特异性。如各种水解酶类属于相对特异性;举例:磷酸酶对一般的磷酸酯键都有水解作用,既可水解甘油与磷酸形成的酯键,也可水解酚与磷酸形成的酯键;③立体异构特异性:对底物的立体构型有要求,是一种严格的特异性。作用于不对称碳原子产生的立体异构体;或只作用于某种旋光异构体(D-型或L-型其中一种),如乳酸脱氢酶仅催化L-型乳酸脱氢,不作用于D-乳酸等。 6简述Km与Vm的意义。 ⑴Km等于当V=Vm/2时的[S]。⑵Km的意义:①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代表酶对底物的催化效率。当[S]相同时,Km 小——V大;②Km值可近似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1/Km大,亲和力大;1/Km小,亲和力小;③可用以判断酶的天然底物:Km最小者为该酶的天然底物。⑶Vm的意义:Vm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7温度对酶促反应有何影响。 (1) 温度升高对V的双重影响:①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温度升高可增加反应分子的碰撞机会,使V增大;②温度升高可加速酶变性失活,使酶促反应V变小(2)温度对V影响的表现:①温度较低时,V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低温时由于活化分子数目减少,反应速度降低,但温度升高时,酶活性又可恢复)②达到某一温度时,V最大。使酶促反应V达到最大时的反应温度称为酶的最适反应温度(酶的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③反应温度达到或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酶蛋白变性,V下降。 8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是什么? (1) 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2)抑制剂与底物相互竞争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3)抑制剂浓度越大,则抑制作用越大,但增加底物浓度可使抑制程度减小甚至消除(4)动力学参数:Km值增大,Vm值不变。 9说明酶原与酶原激活的意义。 (1)有些酶(绝大多数蛋白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活性,这些无活性的酶的前身物称为酶原。酶原激活是指酶原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有活性的酶的过程。酶原激活的机制:酶原分子内肽链一处或多处断裂,弃去多余的肽段,构象变化,活性中心形成,从而使酶原激活。(2)酶原激活的意义:①消化道内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保护消化器官自身不受酶的水解(如胰蛋白酶),保证酶在特定部位或环境发挥催化作用;

2014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题 A 1、蛋白质溶液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水化膜,并在偏离等电点时带有相同电荷 2、糖类化合物都具有还原性 ( ) 3、动物脂肪的熔点高在室温时为固体,是因为它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植物油多。( ) 4、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副键是二硫键。 ( ) 5、ATP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 ) 6、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时,抑制剂与酶结合则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 ) 7、儿童经常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预防佝偻病。 ( ) 8、氰化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是由于它具有解偶联作用。 ( ) 9、血糖基本来源靠食物提供。 ( ) 10、脂肪酸氧化称β-氧化。 ( ) 11、肝细胞中合成尿素的部位是线粒体。 ( ) 12、构成RNA的碱基有A、U、G、T。 ( ) 13、胆红素经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强。 ( ) 14、胆汁酸过多可反馈抑制7α-羟化酶。 ( ) 15、脂溶性较强的一类激素是通过与胞液或胞核中受体的结合将激素信号传递发挥其生物() 1、下列哪个化合物是糖单位间以α-1,4糖苷键相连: ( ) A、麦芽 B、蔗糖 C、乳糖 D、纤维素 E、香菇多糖 2、下列何物是体内贮能的主要形式 ( ) A、硬酯酸 B、胆固醇 C、胆酸 D、醛固酮 E、脂酰甘油

3、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下列哪个: ( ) A、多肽 B、二肽 C、L-α氨基酸 D、L-β-氨基酸 E、以上都不是 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 ) A、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D、反应前后质和量无改 E、对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5、通过翻译过程生成的产物是: ( ) A、tRNA B、mRNA C、rRNA D、多肽链E、DNA 6、物质脱下的氢经NADH呼吸链氧化为水时,每消耗1/2分子氧可生产ATP分子数量( ) A、1B、2 C、3 D、4. E、5 7、糖原分子中由一个葡萄糖经糖酵解氧化分解可净生成多少分子ATP? ( ) A、1 B、2 C、3 D、4 E、5 8、下列哪个过程主要在线粒体进行 ( ) A、脂肪酸合成 B、胆固醇合成 C、磷脂合成 D、甘油分解 E、脂肪酸β-氧化 9、酮体生成的限速酶是 ( ) A、HMG-CoA还原酶 B、HMG-CoA裂解酶 C、HMG-CoA合成酶 D、磷解酶 E、β-羟丁酸脱氢酶 10、有关G-蛋白的概念错误的是 ( ) A、能结合GDP和GTP B、由α、β、γ三亚基组成 C、亚基聚合时具有活性 D、可被激素受体复合物激活 E、有潜在的GTP活性 11、鸟氨酸循环中,合成尿素的第二个氮原子来自 ( ) A、氨基甲酰磷酸 B、NH3 C、天冬氨酸 D、天冬酰胺 E、谷氨酰胺 12、下列哪步反应障碍可致苯丙酮酸尿症 ( )

厦大生化难题解读

厦大生化难题解读 厦大研究生入学考试03-08---生物化学疑难题目 一、填空题 1. 琥珀酰CoA是_TCA的中间产物,可参与氨基酸氧化和_____。【08】 2. 对Michaelis型的酶来说,酶促反应速度达v=90%Vmax,和v=10%Vmax,则[S]0.9[S]0.1 的比值应为0.1【08】 3. 一个蛋白质分子含有四个半胱氨酸残基。若所有半胱氨酸残基都可能配对形成二硫键,则此种蛋白质形成二硫键的方式有6种。【07】 4. 对Michaelis型的酶来说,如果要求酶促反应v=80%Vmax,则[S]应为Km的倍数是4 5. 当两条来源不同DNA或者RNA间存在互补配对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双螺旋分子,这个过程称为分子杂交【07】 6. 核糖体中催化肽键合成的是RNA,其实质是一种核酶,蛋白质只使用于维持前者构象的。【07】 7. 实验室常用的薄膜层析或纸层析来分离鉴定游离氨基酸,根据的原理是什么是氨基酸分配系数不同【06】 8. 1986年,Lerner R A 和Schult PG等人发现了具有催化活性的RNA(抗体),称之为核酶(抗体酶)【06】 9. 在氨基酸代谢中,直接生成游离氨的脱氨方式有氧化脱氨和联合脱氨【06】 10. 按国际酶学委员会的规定,每一种酶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碱性磷酸酶的编号是EC3.1.3.1,EC代表Enzyme Commision(酶学委员会)。【05】 11. 实验室常用二苯胺测定DNA含量,用地衣酚测定RNA含量。【05】 12. 褪黑激素来源于Tyr氨基酸,而硫磺酸来源于Cys氨基酸。【05】 13. 卵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组成。【04】 14. snRNA主要参与rRNA的加工合成,真核生物的tRNA的加工,成熟过程包括 等【04】 15. DEAE—纤维素是一种阴交换剂,CM—纤维素是一种阳交换剂。【04】 16. 蛋白质分子中的生色氨基酸是指Phe,Tyr和Trp三种氨基酸。【04】 17. 糖酵解和糖异生是两个相反的过程,各自的调控酶协同作用,防止了无效循环的形成。【04】 18. DNA测序的解决得益于哪两种技术的应用:高灵敏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限制性内切酶的应用。【04】 19.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每增加一个氨基酸残基要消耗4个高能键。【04】 20. 给动物食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可使DNA带有放射性,而RNA不带放射性。【03】 21. 糖酵解的关键控制酶是磷酸果糖激酶,果糖-2,6-二磷酸的作用是促进糖酵解。【03】 22.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过程呈现协同效应,是通过血红蛋白的变构现象实现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题 A 一、判断题(15个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 ) 1、蛋白质溶液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水化膜,并在偏离等电点时带有相同电荷 2、糖类化合物都具有还原性 ( ) 3、动物脂肪的熔点高在室温时为固体,是因为它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植物油多。( ) 4、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副键是二硫键。 ( ) 5、ATP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 ) 6、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时,抑制剂与酶结合则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 7、儿童经常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预防佝偻病。 ( ) 8、氰化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是由于它具有解偶联作用。 ( )

9、血糖基本来源靠食物提供。 ( ) 10、脂肪酸氧化称β-氧化。 ( ) 11、肝细胞中合成尿素的部位是线粒体。 ( ) 12、构成RNA的碱基有A、U、G、T。 ( ) 13、胆红素经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强。 ( ) 14、胆汁酸过多可反馈抑制7α-羟化酶。 ( ) 15、脂溶性较强的一类激素是通过与胞液或胞核中受体的结合将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个化合物是糖单位间以α-1,4糖苷键相连:() A、麦芽糖 B、蔗糖 C、乳糖 D、纤维素 E、 香菇多糖 2、下列何物是体内贮能的主要形式 ( ) A、硬酯酸 B、胆固醇 C、胆酸 D、醛固酮 E、 脂酰甘油 3、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下列哪个: ( ) A、多肽 B、二肽 C、L-α氨基酸 D、L-β-氨基酸 E、以上都不是 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 ) A、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D、反应前后质和量无改 E、对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5、通过翻译过程生成的产物是: ( ) A、tRNA B、mRNA C、rRNA D、多肽链E、DNA

厦门大学生物化学

厦门大学2003年生物化学考研试题 一.填空题(共30分) 1.蔗糖是有一分子()和一分子()组成,它们之间是通过()键相连。2.核苷三磷酸在代谢中起重要的作用。()是能量和磷酸基团转移的重要物质,()参与单糖的转变和多糖的合成,()参与卵磷脂的合成,()供给肽链合成时所需要的能量。 3.将RNA变性后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再进行杂交,此技术称为()印迹法。4.给动物食用3H标记的(),可使DNA带有放射行,而RNA不带放射性。5.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双倒数作图(Lineweaver-Burk作图法),得到的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横轴上的截距为()。 6.核酸复制时,DNA聚合酶沿模板链()方向移动;转录时,RNA聚合酶沿模板链()方向移动;翻译时,核糖体沿模板链()方向移动。 7.糖酵解的关键控制酶是(),果糖-2,6-二磷酸的作用是()糖酵解。 8.细菌的DNA连接酶以()为能量来源,动物细胞和T4噬菌体的DNA连接酶以()为能源。 9.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过程呈现()效应,是通过血红蛋白的()现象实现的。 10。双链DNA中,若()含量多,则Tm值高。 11。SnRNA主要参与()的加工成熟,真核生物tRNA的加工成熟过程包括()()和()等。 12。常用定量测量还原糖的试剂为()试剂和()试剂。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种糖无还原性? A。麦芽糖 B。蔗糖 C。果糖 D。阿拉伯糖 2.有一个三肽,用胰蛋白酶水解,发现有游离的Gly和一种二肽,下列多肽的一级结构中,哪一个符合该肽的结构? A. Ala-Lys-Gly B. Lys-Ala-Gly C. Gly-Lys-Ala D. Ala-Gly-Lys 3.人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 A。肌酐 B。尿素 C。肌酸 D。尿酸 4.SDS凝胶电泳把混合的蛋白质分开,是根据各种蛋白质的什么性质?A。蛋白质分子带电性的不同 B。分子大小不同

生化考试复习题汇总及答案整理

核酸化学及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正向遗传学:通过研究突变表型确定突变基因的经典遗传学方法。 2.核小体组蛋白修饰:组成核小体组蛋白,其多肽链的N末端游离于核小体之外,常被化学基团修饰,修饰类型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和泛素化,修饰之后会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和活性。 3.位点特异性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是遗传重组的一类。这类重组依赖于小范围同源序列的联会,重组只发生在同源短序列的范围之内,需要位点特异性的蛋白质分子参与催化。 4.转座机制:转座酶上两个不同亚基结合在转座子的特定序列上,两个亚基靠在一起形成有活性的二聚体,切下转座子,转座酶-转座子复合物结合到靶DNA上,通过转座酶的催化将转座子整合到新位点上。 5.基因敲除:利用DNA同源重组原理,用设计的外源同源DNA与受体细胞基因组中序列相同或相近的靶基因发生重组,从而将外源DNA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产生精确的基因突变,完成基因敲除。 6.Sanger双脱氧终止法:核酸模板在核酸聚合酶、引物、四种单脱氧碱基存在的条件下复制或转录时,如果在四管反应系统中分别按比例引入四种双脱氧碱基,若双脱氧碱基掺入链端,该链便停止延长,若单脱氧碱基掺入链端,该链便可继续延伸。如此每管反应体系中便合成了以共同引物为5’端,以双脱氧碱基为3’端的一系列长度不等的核酸片段。反应终止后,分四个泳道进行电泳,以分离长短不一的核酸片段(长度相邻者仅差一个碱基),根据片段3’的双脱氧碱基,便可依次阅读合成片段的碱基排列顺序。 7.荧光实时PCR技术原理 探针法:TaqMan探针是一小段可以与靶DNA序列中间部位结合的单链DNA,它的5’和3’端分别带有一个荧光基团,这两个荧光基团由于距离过近,相互发生淬灭,不产生绿色荧光。PCR反应开始后,靶DNA变性,产生单链DNA,TaqMan探针结合到与之配对的靶DNA序列上,之后被Taq DNA聚合酶切除降解,从而解除荧光淬灭,荧光基团在激发光下发出荧光,最后可根据荧光强度计算靶DNA的数量。染料法:荧光染料(如SYBR GreenⅠ)能与双链DNA发生非序列特异性结合,并激发出绿色荧光。PCR反应开始后,随着DNA的不断延伸,结合到DNA上的荧光染料也相应增加,被激发产生的荧光也相应增加,可根据荧光强度计算初始模板的数量。 8.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技术原理 将荧光蛋白在某些特定的位点切开,形成不发荧光的N片段和C片段。这2个片段在细胞内共表达或体外混合时,不能自发地组装成完整的荧光蛋白,不能产生荧光。但是,当这2个荧光蛋白的片段分别连接到一组有相互作用的目标蛋白上,在细胞内共表达或体外混合这两个目标蛋白时,由于目标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荧光蛋白的2个片段在空间上互相靠近互补,重新构建成完整的具有活性的荧光蛋白分子,并在该荧光蛋白的激发光激发下,发射荧光。 简言之,如果目标蛋白质之间有相互作用,则在激发光的激发下,产生该荧光蛋白的荧光。反之,若目标蛋白质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则不能被激发产生荧光。 二.问答题: 1.怎样将一个基因克隆到pET32a载体上;原核表达后,怎样纯化该蛋白? 2.通过哪几种方法可以获得cDNA的全长?简述其原理。 (一)已知序列信息 1.同源序列法:根据基因家族各成员间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利用简并引物进行RT-PCR扩增,得到该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然后再利用RACE(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获得cDNA全长。 2.功能克隆法:cDNA文库;基因组文库 (二)未知序列信息: 1.基于基因组DNA的克隆:是在鉴定已知基因的功能后,进而分离目标基因的一种方法。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期末用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维生素 一、名词解释 1、维生素 二、填空题 1、维生素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作为酶的组成成分,参与体内代谢过程。 2、维生素按溶解性可分为和。 3、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和VC。 4、脂脂性维生素包括为、、和。 三、简答题 1、简述B族维生素与辅助因子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维生素:维持生物正常生命过程所必需,但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食物供给一类小分子 有机物。 二、填空题 1、辅因子; 2、水溶性维生素、脂性维生素; 3、B族维生素; 4、VA、VD、VE、VK; 三、简答题 1、

生物氧化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 2.呼吸链 3.氧化磷酸化 4. P/O比值 二、填空题 1.生物氧化是____ 在细胞中____,同时产生____ 的过程。 3.高能磷酸化合物通常是指水解时____的化合物,其中重要的是____,被称为能量代谢的____。 4.真核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____ ,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都定位于____。 5.以NAD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参与____ 作用,即参与从____到____的电子传递作用;以NADPH 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将分解代谢中间产物上的____转移到____反应中需电子的中间物上。 6.由NADH→O2的电子传递中,释放的能量足以偶联ATP合成的3个部位是____、____ 和____ 。 9.琥珀酸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NADH 氧化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此三处释放的能量均超过____KJ。 12.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有____和____。 14.胞液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____,线粒体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基是____。 16.呼吸链中未参与形成复合体的两种游离成分是____和____。 26.NADH经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可产生____个ATP,琥珀酸可产生____个ATP。 三、问答题 1.试比较生物氧化与体外物质氧化的异同。 2.描述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排列顺序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7.简述化学渗透学说。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的氧化反应称生物氧化。 2.代谢物脱下的氢通过多种酶与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为水,此过程与细胞呼吸有关故称呼吸链。 3.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为ATP,此过程称氧化磷酸化。 4.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即生成ATP的摩尔数,此称P/O比值。 二、填空题 1.有机分子氧化分解可利用的能量 3.释放的自由能大于20.92kJ/mol ATP 通货 4.线粒体线粒体内膜 5.生物氧化底物氧H++e- 生物合成 6.NADH-CoQ Cytb-Cytc Cyta-a3-O2 9.复合体Ⅱ泛醌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 复合体Ⅳ 10.NADH→泛醌泛醌→细胞色素c 细胞色素aa3→O2 30.5 12.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14.NAD+ FAD

生物化学实验重点试题

一、解词 1、总氮量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 2、酶的抑制作用是指在某个酶促反应系统中,某种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加入后,导致酶活力降低的过程。 3、酶的最适温度酶催化活性最高时的温度 4、蛋白质的等电点每个蛋白都存在一个pH使它的表面净电荷为零即等电点 5、盐析增加中性盐浓度使蛋白质、气体、未带电分子溶解度降低的现象 6、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6、酶的专一性酶对底物及其催化反应的严格选择性通常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或一类相似的反应 7、激活剂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大部分是离子或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8、抑制剂凡能使酶催化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 9、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 二、填空 1、球蛋白可在半饱和中性硫酸铵溶液中析出,清蛋白可在高盐浓度溶液中析出。 2、在PH3.0、和9.5时的电场中,卵清蛋白(PI4.6)移动方向分别为负移 动,正移动。 3、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 4、还原糖与本乃狄试剂共热现象生成生成砖红色沉淀。 5、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它具有很强还原性 6、用苔黑酚浓盐酸溶液可以鉴定核糖核酸 7、当溶液的PH低于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当溶液的 PH大于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 10.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消化终点颜色为清澈的蓝紫色色。 11.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空间结构被破坏。 12.常用的RNA提取方法有苯酚法、、高盐法等。 13、维持蛋白质亲水胶体稳定的因素是蛋白质颗粒表面的电荷层 和水化膜、 14、蛋白质在等电点时,主要以两性离子离子形式存在;当溶液的P H>PI 时,蛋白质分子以负离子形式存在;当溶液的P H<PI时,蛋白质分子带正离子形式存在。 15、蛋白质分子中氮的平均含量为 5.16% ,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常以测 氮量乘以 6.25 、即 6 。 三、选择 1、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 ) A 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B 次级键断裂蛋白质的构象改变 C 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 D 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 2、以下哪项不是酶的特性() A 酶是生物催化剂,催化效率极高 B 易受Ph,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C 能加速化学反应但不改变反应平衡点 D 有高度特异性 3、RNA和DNA的最大紫外吸收值是在() A 280nm B 260nm C 510nm D 620nm 4、.凯氏定氮法使用的混合催化剂硫酸钾-硫酸铜配比为() A 1:3 B 5:1 C 3:1 D 1:1

最新厦门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

机密*启用前 厦门大学2007年招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432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 招生专业:生命科学学院各专业 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张上的不得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蛋白质的酸水解一般用6mol/L HCI,110℃水解20小时左右,可使蛋白质完全水解。酸水解的优点是(),缺点是使()被完全破坏。 2.生物体内的多糖按其生物功能可以分为两类()、()。前者往往以()糖苷键连接而成;后者往往以()糖苷键连接而成。 3.酶的变性作用和抑制作用都可以使酶活力丧失,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4.蛋白质N-末端测定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法由于该试剂与N-末端氨基酸形成的物质具有强烈的荧光,灵敏度很高。 5.一个蛋白质分子含有四个半胱氨酸残基。若所有半胱氨酸残基都可能配对形成二硫键,则此种蛋白质形成二硫键的方式有()种。 6.对Michaelis型的酶来说,如果要求酶促反应v =80%Vmax ,则[S]应为Km的倍数是()。 7.双倒数作图法测定酶的米氏常数Km时,Km值可以从直线的()截距获得。 8.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因素是()和()。 9.当两条()之间存在互补配对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这个过程称为()。 10.核糖体中催化肽键合成的是(),其实质是一种(),()只是用于维持前者构象的。 11.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缺乏()会患脚气病。 12.糖酵解中有三个反应是不可逆的,催化这三个反应的酶是(),(),()。其中()是糖酵解反应的关键限速酶。 13.果糖-1-磷酸在()的催化下,产生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前一种产物可在()催化下生成3-磷酸甘油醛而进入酵解途径。 14.1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反应中有()次脱氢,共生成()分子ATP,生成()分子CO2。 二选择题(下列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写在答卷纸上,每题1分,共30分) 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A.ATP; B.GTP; C.CTP; D.UTP。 2.下列氨基酸中,哪种氨基酸经转氨作用可直接生成草酰乙酸? A.苏氨酸; B.天冬氨酸; C.丙氨酸; D.谷氨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