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简介(新版)

吴冠中简介(新版)
吴冠中简介(新版)

吴冠中简介(新版)

一、人物简介

吴冠中(20张)

吴冠中(1919年至2010年6月25日),江苏宜兴人。主要成就:法国文艺最高勋位。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文学代表作有《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艺术成就

被“中国抽象国画之父”、“世界经济哲学之父”朱明誉为:[1]“中国大师级艺术家”。

三、艺术生平

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

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

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

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2010年6月25日23点52分吴冠中先生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四、吴冠中讣告

清华大学在26日发出的讣告称:我国杰出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

讯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遵照吴冠中生前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清华大学为其举行追思会。

五、从艺历程

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吴冠中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2年毕业,任国立重庆大学助教。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J?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同时在A?洛特工作室学习,并在卢佛尔美术史学校学习美术史,各项成绩优异。

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风景油画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

吴冠中作品图册(41张)

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

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六、晚年生活

年近90岁,眼见自己作品在拍卖市场行情越来越高,吴冠中却一反常态将作品捐赠给了各大美术馆。他自己清醒地感觉到:自己的作品,越是下一代的越理解。所以他的作品要尽可能地留下来,留在美术馆,让后面人有所参考。这位身材瘦弱的南方老人以强大的精神力行了自己对鲁迅精神的继续,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因为在他看来,走上艺术的路,就是要殉道。他还说,要做好艺术,还需要痛苦,而他的心永远被苦缠绕着。

生前吴冠中一直不断地提起,自己的艺术生涯的发端是因为朱德群的一句话。1936年之前他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位画家,在之前他就读于浙江大学代办的省立工业职业学校,他希望以实业干就一番大事。但一场为期三个月的新生校际联合军训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时就读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朱德群因为个子大,排在队伍的前头,排队尾的小个子吴冠中与他聊天,知道朱德群是学画的,吴冠中说,“我也喜欢画画。”朱德群就建议他放弃电机专业,并带他去参观“杭州艺专”。吴冠中在自传《我负丹青》中这样形容那次参观给他带来的人生巨变“我看到了前所未见的图画和雕塑,强烈遭到异样世界的冲击。我开始面对美,美有如此魅力,她轻易就击中了一颗年轻的心,她捕获许多童贞的俘虏,心甘情愿为她奴役的俘虏。十七岁的我拜倒在她的脚下,一头扑向这神异的美之宇宙。”

在北京已经居住了60年,但是吴冠中乡音未改。采访中,吴冠中还会停下来问一句:“我说的话能听懂吗?”事实上,这种执著还表现在其敢说话、敢于对抗上,或许这与其崇拜鲁迅有关。

在2009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中,就有其精神父亲鲁迅的形象与野草共生出现在作品《野草》中。吴冠中告诉记者,“鲁迅我是非常崇拜的。我讲过一句很荒唐的话:300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那时受到很多攻击,说齐白石和鲁迅怎么比较。我讲的是社会功能。要是没有鲁迅,中国人的骨头要软得多。”

记者去年前往吴冠中家中采访时,他家中也摆着雕塑家熊秉明所作的牛,从中不难看出吴冠中对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的推崇。而对鲁迅硬汉精神的继承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他不断地对一些艺术现象开火。197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的吴冠中,在当年的文代会上当选为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在第一次理事会上,吴冠中对“政治第一、艺术第二”开火,整个会场没有人敢接他的话茬儿。

之后吴冠中把自己多年对美术的思考写成了《绘画的形式美》、《造型艺术离不开人体美》、《关于抽象美》等文章,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要打一场“创造新风格的美术解放战争”。1992年,吴冠中所写的《笔墨等于零》在明报周刊上发表以后,在美术界引起广泛关注,艺术评论家贾方舟告诉记者,80年代中国美术界还比较禁锢,但吴冠中敢言,毫不顾虑地说出自己的革新之言,“他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启蒙者。”

七、不幸逝世

据新华网北京2010年6月26日电,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于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遵照吴冠中生前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也是著名教育家,为中国绘画的传承、发展、创新作出了巨大贡献。

八、生前捐赠

吴冠中在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与新加坡有深厚渊源。2008年9月,高龄89岁的吴冠中将个人113幅,当时价值约6600万新元的画作捐给新加坡美术馆,在中国和新加坡引起很大反响。

就在6月25日,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宣布,中国当代画家吴冠中再赠5幅水墨作品给香港艺术馆作永久收藏,作品将于7月23日在香港艺术馆举行的“独立风骨吴冠中捐赠展”中亮相。

据介绍,这次香港艺术馆获赠的5幅画作均为水墨作品,其中4幅为今年的新作,包括《休闲》、《幻影》、《梦醒》和《巢》,另一幅为2001年创作的《朱颜未改》。

九、大事年表

1919年8月29日(阴历闰七月初五)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闸口乡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就读吴氏小学。

1930年,入宜兴县县立鹅山小学学习。

1931年,小学毕业,考入无锡师范学校。

吴冠中珍贵照片集(2)(16张)

1934年,完成三年师范初中,入读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

1935年,投考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1936年,入国立杭州艺专习西画,兼学中国画及水彩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校长林风眠率领全校师生,与人民一起撤离杭州。1938年,艺专附中结业,升入本科学油画,师事常书鸿及关良。同时亦学习中国画。

1940年,转学中国画,成了潘天寿的学生,临摹了不少历代绘画精品。

1941年,仍迷恋油画色彩,转回油画系。

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1943年,于四川重庆沙坪坝青年宫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

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

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

1948年,作品参加巴黎春季沙龙展和秋季沙龙展。

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

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

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

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

1979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

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

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

吴冠中作品

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

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2006年12月26日,香港中文大学授予吴冠中教授“荣誉文学博士”衔

2007年8月,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吴冠中全集》

2010年6月25日晚23时57分于北京医院病逝享年91岁。

十、社会评价

吴冠中先生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学术旗帜,是继林风眠先生之后弘扬国美精神并形成一代业绩的艺术大师。他的艺术是林风眠先生等开创的中西融合道路上的一座高峰。吴先生的去世是中国美术界无法弥补的损失。

吴冠中的艺术融通中西,是当代中国艺坛的奇观。在中国水墨绘画方面,吴先生力求时代出新;在油画等艺术形式上他戮力创造民族特色。这两方面他都走得很远,但在核心处却又秉持中国人特有的“诗意”和“象心”来相通。他在这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和优秀品质,是他留给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艺术遗产。

“吴先生的思想会通艺理,展现了一代大师的广阔视野。他是一个杰出的艺术的思者。他将这些艺术思想一方面化作出色的文字,广为推广;另一方面不断以诗性的意象为中介,在艺术上表达和验证这些思想。这使得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罕见的思想隼锐、艺术迭新的一代旗手。”

吴先生的精神朴实高尚,是我们崇敬的一代师者。他一生捐出来的作品数以千百计,几乎包括了他各个时期的精品力作。2009年底,他将56件近年力作和16件珍贵名师收藏捐给浙江和母校。这些作品连续数月在浙江美术馆展出,感动万千观众——他总以炽烈的激情、赤子的热忱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吴冠中先生的人生历程几乎就是他的艺术历程。91年前,他生于一个中西文化相互激荡的变迁时代,这是他艺术道路展开的基本语境;74年前,他考入国立杭州艺专,在工科和艺术的分道口上投奔了艺术,并在林风眠的启发下奠定了“融贯中西”的艺术总路线;63年前,他以优异的成绩公费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投身西方现代艺术的研修;60年前,他学成归国,决定以艺术创作报效祖国;31年前,他在“改革开放”初期率先提出“形式美感”的理论思想,质疑“内容决定形式”在方法论层面的唯一性,在当时画坛引起强烈反响,起到了开阔“新时期”美术思路的作用;27年前,他提出了“风筝不断线”,强调艺术作品不应失去与广大人民的感情交流;18年前,针对画家以技法程式的模仿

代替精神追求的弊端,他喊出“笔墨等于零”的口号;此后,他继续以无畏胆略和率真性情自觉担当起超越传统和开拓创新的使命。

吴冠中曾说,“模仿不是艺术,儿童和鹦鹉才学舌”。融合与突破的理想使他在以中国文化为根本的“油画民族化”和“水墨现代化”的“跨语言实践”中上走出了一条齐头并进、水陆兼程的不凡之路。本次纪念特展也正是基于这点,用本馆所珍藏的(大部分属吴先生无偿捐赠)31件油画和29件水墨为两大板块组成“油彩”与“墨彩”携手式的基本结构,点缀2件水彩,使观众领略这位融汇中西的艺术大家的风采。

在20世纪向21世纪文化转型的关键点上,在探索造型艺术自身诗学与意境的道路上,吴冠中创造性地贡献出一种以融合中西为鲜明特色的“吴体”。这位成就卓著的艺术家、理论家和教育家,以其在艺术实践和学术主张中胆敢独造的创新精神,成为当代中国画坛一座令人仰止的艺术高峰。

斯人已归云山外,其艺永存天地间![2]

十一、人物评价

中国流艺术第一人朱明之感言:

1.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为中国绘画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2. 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艺术,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艺术创作理念,其油画《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代表作品深入人心!

3. 吴老在中国流艺术朱明的心中是一位最受尊敬的中国大师级艺术家和最有代表性的中国油画大师之一。但在中国,不缺宏大的艺术作品,更缺符合人类主流审美的绘画艺术,尤其是传承中国几千年国画艺术的中国新抽象国画艺术!这正是我们中国有为青年艺术家的未来努力的艺术方向和新艺术之路。

4. 朱明向他默哀致礼!并问候吴老家人!

十二、艺术评论

朱明:有感于吴冠中的一句话:“只求作品表达作者心意,一切技法都是奴隶。”

中国流艺术家朱明的评论是:

1. 艺术家是这样的一种人:应该是艺术追求的执著者而非普通的一般爱好者和追随者。

2. 能出一流的艺术作品,才能称之为真正的艺术家。

3. 极富个性气质的艺术作品,并被主流大众所认同,方是艺术家的好作品。

4. 极其认同吴冠中的这句话“只求作品表达作者心意,一切技法都是奴隶”,因为艺术需要个性的“激情”和个性的“飞扬”,是心灵的真实写照与艺术表达,任何已有或固有的“一切技法”只能代表“艺术原味”的过去,并不代表艺术家的“明天”或明天的“艺术新味”,任何“超越”和“创新”,都是对已有艺术或固有艺术的“革新”,甚至“颠覆”。

5. 艺术和艺术品,永远是生命的创新的唯一的个性的艺术家的“艺术表白”与“心灵呈现”。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身后是芦苇丛生的江潭泽畔,前方是苍茫浩瀚的汨罗江水,他“宁赴湘流”,也决不“蒙世俗

之尘埃”。画家以精细的线描用心勾画了屈原的形象,而将大片画面让与江水,使得观者在聚焦屈原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孤独无助的悲凉。8、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赏析】徽宗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能书善画,书法称“瘦金体”。此《欲借风霜二诗帖》是纸本,楷书,33.2 x 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9、吴冠中《乡村》【赏析】这幅《乡村》是是一幅极具吴冠中个人特色的墨彩画。乡村的题材,景物的轻描,和谐的氛围,厚重的墨汁点化出层层的户落。作者似乎在以鸟瞰和俯视的姿态,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乡村生活,风筝线不断,乡情更不会断。10、丰子恺《买粽子》【赏析】朱自清先生在看了丰子恺这幅题为“买粽子”的画后曾说过:“上海也不曾委曲你,瞧你那买粽子的劲儿。”是两个小孩子将篮子从楼上的窗下垂下街口买粽子,这些画,和丰先生的文字一样,性灵自在其中,充满生活情味。 11、张大千《荷花》【赏析】此幅作于1944年,那时的大千已经是名满天下,笔下的荷花更具物理、物情、物态。这幅《荷花》是张大千的代表作品,落落大方,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绝非过誉之辞。12、怀素《自叙帖》局部【赏析】《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

吴冠中介绍

吴冠中介绍 吴冠中(1919年~2010年6月25日),江 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评论 家。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吴冠中考入浙 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年 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李超士、常书鸿及 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2年毕业,任 国立重庆大学助教。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国 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J?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吴冠中修油画;同时在洛特工作室学习,并在卢佛尔美术史学校学习美术史,各项成绩优异。 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生前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风景油画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艺术成就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杰出代表性画家之一。他为中国现代绘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长期以吴冠中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吴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

吴冠中简介

吴冠中简介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文学代表作有《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人物生平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风景油画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 1919年8月29日(阴历闰七月初五)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闸口乡一个农民家庭。 1926年,就读吴氏小学。1930年,入宜兴县县立鹅山小学学习。 1931年,小学毕业,考入无锡师范学校。 1934年,完成三年师范初中,入读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 1935年,投考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1936年,入国立杭州艺专习西画,兼学中国画及水彩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校长林风眠率领全校师生,与人民一起撤离杭州。 1938年,艺专附中结业,升入本科学油画,师事常书鸿及关良。同时亦学习中国画。 1940年,转学中国画,成了潘天寿的学生,临摹了不少历代绘画精品。 1941年,仍迷恋油画色彩,转回油画系。 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国立重庆大学助教。 1943年,于四川重庆沙坪坝青年宫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 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赴法国留学。 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 1948年,作品参加巴黎春季沙龙展和秋季沙龙展。 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

吴冠中国画赏析

吴冠中国画作品赏析 我曾将油画和水墨比之陆路和水路,我是水陆兼程者。兼程当然比单程辛苦,但兼程较易克服单程者所遇山穷水尽的困惑。这其实也是继承与吸取外来的关系问题。作者有国籍,作品却无国籍之限,因人情与审美最终是相通的,隔膜毕竟只是一个历史阶段现象。 ——吴冠中 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7年考取公费留学法国,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进修油画。1950年回国后,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台湾历史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底特律四家博物馆、巴黎塞纽齐博物馆等处举办个人画展数十次。国内外已出版画集和文集近百种。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1990年获法国文化部文艺最高勋位,1993年获巴黎市勋章,2002年入选法兰西学士院终生通讯院士。2003年被中国文联授予金彩奖。终生探索中西艺术结合之路,迄今兼作油画与水墨画。 吴冠中弃理工,投人文,跳入不可衣食的艺术苦海,背负丹青。从东方到西方,又从西方回到东方,他把艺术当性命,一路独行,世称艺术“苦行僧”。苦行僧,艺道煎熬痴情,苦作耕耘,世俗粉脂去尽,铁骨一身,满腔热血守望艺术精神。 描绘江南水乡是吴冠中作品中典型风格的代表和最著名的题材。作为生于江南、长于水乡的画家,他对江南水景有着浓厚的深情。如此深深的烙印与真切的情怀,使得其笔下的水乡流露出情真意浓的雅致与灵秀。吴冠中早期水墨画中,最著名的代表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双燕》,既是典型的以水乡为题材的作品。十分巧合也倍显难得的是,此幅水乡作品中也出现了一双飞燕虽此双燕非彼双燕,但同样在增加作品本身意境与情趣的同时,也注入了不同一般意义与别样的情结。

吴冠中主要艺术观浅析

单位代码 10642 密级公开学号 200710044029 学士学位作品评论 吴冠中主要艺术观浅析 评论作者:史静 指导教师:肖宇窗 学科专业:美术学 提交评论日期:2011 年03 月16 日 评论现场讲评日期:2011 年05 月18 日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中国 重庆 2011 年03 月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X 引言…………………………………………………………………………… X 一、电子商务…………………………………………………………………X (一)Internet……………………………………………………………… X 1、XXX ………………………………………………………………………X (1) …………………………………………………………………………X 二、网络…………………………………………………………………………X 参考文献:………………………………………………………………………X 致谢:……………………………………………………………………………X 附表(可有可无) ………………………………………………………………X 目录 摘要 (1) 一、吴冠中简介 (1) 二、主要艺术成就 (2) 三、吴冠中主要艺术观浅析 (2) (一)、关于“绘画的形式美” (2) (二)、关于“意境” (3) 四、结束语 (4) 参考文献 (4)

吴冠中主要艺术观浅析 2007级美术学2班史静指导教师:肖宇窗 摘要:在吴冠中50多年的从艺道路上,可谓曲折艰辛,在这过程中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多年来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艺术观和人生观,不断的努力奋斗,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提出了诸多艺术观,如“绘画的形式美”、“关于抽象美”、“意境”等。在他的众多的艺术观中,本文从吴冠中的主要艺术观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他的作品来进行品评。 关键字:吴冠中;形式;意境;中西融合 一、吴冠中简介 吴冠中1919年出生在江苏省宜兴的一户普通家庭,由于家贫,而身为长子的吴冠中更是要靠着自己的努力奋斗立身。所以自小学以来,他的成绩经常名列全班第一。直至1936年误入艺途,在艺术学院里,他先后受林风眠、吴大羽、潘天寿、雷圭元等教授的教学,而该校是以中西结合为方向的教学,就为他之后的“中西融合”的探索奠定了基础。毕业后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后又考取了教育部的公费留学。 1947年吴冠中正式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学习。在巴黎学习期间,他跑遍了巴黎的博物馆,还受到苏弗尔皮教授的教学,也是苏弗尔皮教授启发了他对“西方艺术品位,造型结构,色彩的力度”等的认识,学到了造型艺术的形式规律。1950年回国,先后在各大学院任教。而后,吴冠中一直都致力于中西融合的探索,以及对形式美的竭力主张。 二、主要艺术成就 吴冠中在艺术领域对中西方绘画的差异、形式与内容上探索、中西融合的探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提出了诸多艺术观。他的“论绘画的形式美”渐渐开启了国内对于形式、材料等方面的关注,对传统笔墨观念进行了丰富。形式美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审美对象。关于“意境”,吴冠中则认为人们会被绘画中的形象之美而陶醉,吸引我们的是画中宁静的形象而不是题目,语言是不能表达形象中的意境。在“中西融合”上,他作出了对中国传统绘画形式和传统绘画线条的变革,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他曾说过,“对我来讲油画和水墨画都一样,都是为了探索一条自己的道路,我的绘画道路是‘油画—水墨—油画—水墨’不断循环往前走,在交叉中找到他们的优点”。在他曲折的探索道路中,一直坚持自己的人生观及艺术观,将西方绘画的形式规律运用到自己的水墨画中,又将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用于油画中。这样的交叉循环,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由此可见,吴冠中对中西方的绘画提出了自己独到的

吴冠中油画作品欣赏(7)

吴冠中油画作品欣赏(7) 草原风景油画1989年作 印度风景油画1987年作 夜咖啡油画(珂罗版)1989年作 巴黎协和广场画布1989年作 香港夜景珂罗版画 此作表现了香港维多利亚湾繁华的城市景色。画家用抽象的色块和线条概括了香港的高楼、广告牌和灯光,给人以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此作乃是油画原作的有限印刷品,发行数量极少。巴黎蒙马特1989年作 一九八九年,在巴黎之行中,吴冠中共绘了三件以蒙马特为创作题材的作品,分别取景于蒙马特的街头,本幅取景于咖啡馆林立的Place du Tertre,以巴黎著名的餐厅Le Consulat 为画作主角,街道背后高耸的圣心堂伴随着蓝天白云,点绘出画家当时愉快喜悦的心境,画中街道背后隐约可见圣心教堂。 鸽子油画木板1989年作 塞纳河畔1989年作 塞纳河1989年作 塞纳河风景布面油画1991年作 巴黎公路画布1989年作

巴黎大皇宫油画1989年作 吴冠中先生此件油画作品题为《巴黎─大皇宫》,作品构图简洁,色彩明快亮丽,兰色的塞纳-河上是巴黎最著名而且最多人拍照的亚历山大三世桥,周围绿树环抱,桥的一端这座雄伟壮观的白色园顶建筑便是举世闻名的大皇宫。整个画面所采用的灰白色调将巴黎这座国际大都市在喧闹之余所 呈现出的宁静祥和的气氛表现的淋漓尽致。 荷塘清趣1989年作 绍兴湖 江南水乡油画1989年作 高原人家画布1990年作 倒影油彩画布1990年作 布面油画1990年作 命名为《夜》的作品,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米开朗琪罗为美第奇家族礼拜堂制作的不朽群雕《昼、夜、晨、昏》,这一组伟大的雕刻,曾以象征性的手法,将文艺复兴时期纷繁复杂的精神内涵展现在人们面前。站在吴冠中的《夜》面前,人们将不得不说同样的话,这次被展现的,不是一个时代的宏大的精神,而是整个现代的灵魂。画家不惜用成片的黑色涂抹这寸土寸金的画面;把用阔大的笔触把这纪念碑一般、却带着令人心碎的柔弱的女体,呈送到我们面前:她俯伏在她的手臂上,她的身体作极不舒服的扭转,我

吴冠中《父爱之舟》读后感及作品赏析(部编本五年级上册)

吴冠中《父爱之舟》,是吴冠中所写的散文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一般人的笔下,母爱如水般温柔,父爱如山般厚重,而著名画家吴冠中记忆中的父爱,却能载于小舟之中,飘入他的梦境。在为数不多的以父爱为题材的文章中,《父爱之舟》这篇回忆性散文可算是精品之一,它不是以斐然的文采见长,而是以情取胜,平白如话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父子之情,细细咀嚼,别有一番滋味,令人感动不已。 [作品原文]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夜半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及我的疙瘩。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不肯再加钱换房子……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确是无比的快乐,我欢喜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文边走边唱。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最后庙里的菩萨也被抬出来,一路接受人们的膜拜。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惟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冬天太冷,同学们手上脚上长了冻疮,有的家里较富裕的女生便带着脚炉来上课,上课时脚踩在脚炉上,大部分同学没有脚炉,一下课便踢毽子取暖。毽子越做越讲究,黑鸡毛、白鸡毛、红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后来父亲居然从和桥镇上给我买回来一个皮球,我快活极了,同学们也非常羡慕。夜晚睡觉,我将皮球放在自己的枕头边。但后来皮球瘪了下去,必须到和桥镇上才能打气,我天天盼着父亲上和桥去。一天,父亲突然上和桥去了,但他忘了带皮球,我发觉后拿着瘪皮球追上去,一直追到栋树港,追过了渡船,向南遥望,完全不见父亲的背影,到和桥有十里路,我不敢再追了,哭着回家。 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初小毕业时,宜兴县举办全县初小毕业会考,我考了总分七十几分,属第三等。我在学校里虽是绝对拔尖的,但到全县范围一比,还远不如人家。要上高小,必须到和桥去念县立鹅山小学。和桥是宜兴的一个大镇,鹅山小学就在镇头,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

1-4年级重点名画赏析

1.作品名称:花狮子,类别:农民画,作者:张芝兰。作品赏析:这是一幅陕北安塞农民画,农民画既是一种传统的绘画艺术,又是一种逐渐成熟的新兴画种。这副图画着五颜六色的狮妈妈带着两只稚嫩可爱的小花狮子,脸上充满了幸福的爱意。 2.作品名称:蓝天,,类别:油画。作者:康定斯基(俄国)作品赏析:康定斯基的抽象画基本属于热抽象,这幅画我觉得偏意象艺术当然也有抽象的成分,首先给人的感受是充满了童趣、童真,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 感觉。 3.作品名称:春如画,作者:吴冠中。作品赏析:这副作品中,用流畅、活泼的线条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美 好感受。 4.作品名称:自画像,类别:油画,作者:徐悲鸿,作品赏析:这是一幅油画作品,虽然是人物头像,但动态明显,侧坐的身体、扭动的头部、回转的眼神,目光凝视前方,表现了年轻画家的淡定和自信。 5.作品名称:艰苦岁月,类别:雕像,作者:潘鹤,作品赏析:这件作品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就出现过:残破的军帽,褴褛的军衣,裸露的脚丫,如钢棍的手指上一支古色的长笛,干裂的嘴唇轻贴笛孔,老战士快活地吹奏着悠扬的乐曲。个满脸稚气的十ー二岁的小战士蜷缩在他的身旁,一手抱着长枪,一手托着下颌,聆听着那美妙的笛声,憧憬美 好的未来。 6.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铅笔淡彩)毕加索(西班牙)作品中毕加索用直线、曲线和交又线等丰富的线条画出了朵拉,并在衣服、头发等地方施以比较单纯的淡彩,人物周围是大面积的单纯的线条,使人物比较突出。座椅上运用了有秩序的交叉线,表现了座椅上的纹路。背景上布满了指向四面八方的线条,在平面上表现出纵深感,给人以丰富的想 象空间。 7.枣园来了秧歌队(年画),这幅作品巧妙地利用秧歌队形成的圆形, 将毛主席和拜年的

吴冠中简介(新版)

吴冠中简介(新版) 一、人物简介 吴冠中(20张) 吴冠中(1919年至2010年6月25日),江苏宜兴人。主要成就:法国文艺最高勋位。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文学代表作有《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艺术成就 被“中国抽象国画之父”、“世界经济哲学之父”朱明誉为:[1]“中国大师级艺术家”。 三、艺术生平 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 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 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 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2010年6月25日23点52分吴冠中先生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四、吴冠中讣告 清华大学在26日发出的讣告称:我国杰出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

讯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遵照吴冠中生前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清华大学为其举行追思会。 五、从艺历程 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吴冠中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2年毕业,任国立重庆大学助教。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J?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同时在A?洛特工作室学习,并在卢佛尔美术史学校学习美术史,各项成绩优异。 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风景油画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 吴冠中作品图册(41张) 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 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六、晚年生活 年近90岁,眼见自己作品在拍卖市场行情越来越高,吴冠中却一反常态将作品捐赠给了各大美术馆。他自己清醒地感觉到:自己的作品,越是下一代的越理解。所以他的作品要尽可能地留下来,留在美术馆,让后面人有所参考。这位身材瘦弱的南方老人以强大的精神力行了自己对鲁迅精神的继续,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我眼中的吴冠中

我眼中的吴冠中 摘要:吴冠中先生是中国当代享有盛名同时又饱受争议的画家。他学贯中西,融会贯通古今,潜心绘画七十年,取得了世界性的影响。吴冠中的艺术特色在于他对绘画形式美感的把握,吴冠中先生扎根祖国,苦恋家园,立足于民族文化本位,致力于“优化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开拓性探索实践。吴冠中被誉为是“影响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艺术家”“中国的凡高” 关键词:吴冠中、中西审美特征、中西结合、写实、写意 本文分四章 第一章介绍吴冠中简介和艺术成就 吴冠中,别名荼,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1979年,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吴冠中一直是整个美术界瞩目的人物。他接受西方美术教育,却致力于中国水墨画的变革,不断用创新前卫的理论冲击中国绘画传统,也身体力行用高产量的作品实践着自己的理论体系,以画家和评论家双重身份活跃在中国画坛;虽然已过耄耋之年,吴冠中惊世骇俗的尖锐话语总能引起一轮又一轮的争议,作为近90高龄的画界前辈,能如此不间断的引发事件而成为新闻热点,中国画坛当属吴冠中为最;吴冠中作品从早年几十元的低价直奔如今水墨画市场的最高端,其市场基本上一路稳步上扬,而吴冠中本人并不热衷甚至抵抗市场操作,但其背后的产业队伍力量强大,甚至被坊间称为“吴冠中集团”。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第二章分别从人民性、形式美、意境美、绘画风格四个方面研究了吴冠中绘画美学思想 如果说吴冠中在三十年当代美术史中,大部分是居于边缘与次要位置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三十年中国美术理论史,吴冠中却是居于核心地位的。在三十年美术理论史中,吴冠中的声音几乎是最响亮、最震撼、最具颠覆性的。

吴冠中作品赏析

从《鲁迅故乡》窥探吴冠中的爱国情结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起初他学工科,因一次机缘参观了当时由画家林风眠主持的杭州艺专,便立即被五彩缤纷的艺术美迷住了,下决心改行从艺,奉献终生。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了杭州艺专。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为中国现代绘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 《鲁迅故乡》,作于1978年,彼时吴冠中应鲁迅博物馆邀请,到绍兴写生,回北京后为鲁迅博物馆绘制了这幅巨幅油画《鲁迅故乡》。 在这幅《鲁迅故乡》的油画中,吴冠中用极为简略的手法,将南方水乡的自然地貌、生活风情生动地展现在了人们面前。这幅画色彩清朗淡雅,带着南方特有的温润,画面里萦绕着吴冠中对江南水乡一草一木的细腻情感,耐人寻味。 南方有太多的景物可以入画,吴冠中先生也画了不少关于南方的奇绝景象,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他自己的故乡。但谁也不能否认,没有一幅作品能超越《鲁迅故乡》。是什么激发了吴冠中的创作热情?又是什么成就了他画里画外的多彩人生? (一)心驰神往 吴冠中十分推崇鲁迅,他曾经坦言,“一百个齐白石抵不过一个鲁迅,齐白石少几个对于这个国家关系不是很大,但没有鲁迅,这个民族的心态就不行。”吴冠中虽未有亲炙鲁迅的缘分,但鲁迅的作品却深深地教育着他、影响着他。他十分景仰鲁迅,一再说:“鲁迅是我最崇敬的人”,“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他的作品的艺术魅力哺育了我的青少年时代,他是我安身立命的楷模”。 鲁迅在他的《故乡》中描绘了江南水乡,而吴冠中受到这种描绘的文学启发,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了绍兴写生之旅。在绍兴,他看到了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所以江南的黑、白、灰主调成为他艺术道路的起步。 对此,吴冠中是这样说的,“我生长在宜兴农村,小桥流水人家,童年并未觉得她有什么特色。是读了鲁迅以江南农村为背景的小说,才深深感受到水乡风物和江南人家的亲切。于是一趟一趟去绍兴,直至安桥头和皇甫庄,画过许多幅鲁迅故乡,甚至画了自己的家乡,也名为鲁迅乡土。” 在吴冠中先生的画作和文字里,在他的言行中,总感到有一种充盈其间的精神,有一股支撑着他的力量。而这个精神、力量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鲁迅先生。

吴冠中《父爱之舟》读后感及作品赏析(部编本五年级上册)

吴冠中《父爱之舟》读后感及作品赏析(部编本五年级上册) 吴冠中《父爱之舟》,是吴冠中所写的散文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一般人的笔下,母爱如水般温柔,父爱如山般厚重,而著名画家吴冠中记忆中的父爱,却能载于小舟之中,飘入他的梦境。在为数不多的以父爱为题材的文章中,《父爱之舟》这篇回忆性散文可算是精品之一,它不是以斐然的文采见长,而是以情取胜,平白如话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父子之情,细细咀嚼,别有一番滋味,令人感动不已。 [作品原文]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夜半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及我的疙瘩。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

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不肯再加钱换房子……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确是无比的快乐,我欢喜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文边走边唱。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最后庙里的菩萨也被抬出来,一路接受人们的膜拜。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惟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冬天太冷,同学们手上脚上长了冻疮,有的家里较富裕的女生便带着脚炉来上课,上课时脚踩在脚炉上,大部分同学没有脚炉,一下课便踢毽子取暖。毽子越做越讲究,黑鸡毛、白鸡毛、红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后来父亲居然从和桥镇上给我买回来一个皮球,我快活极了,同学们也非常羡慕。夜晚睡觉,我将皮球放在自己的枕头边。但后来皮球瘪了下去,必须到和桥镇上才能打气,我天天盼着父亲上和桥去。一天,父亲突然上和桥去了,但他忘了带皮球,我发觉后拿着瘪皮球追上去,一直追到栋树港,追过了渡船,向南遥望,完全不见父亲的背影,到和桥有十里路,我不敢再追了,哭着回家。 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吴冠中 作品《绍兴小景》介绍

吴冠中作品《绍兴小景》介绍 吴冠中《绍兴小景》41×105cm 1981年 对于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的吴冠中老先生来说,描绘江南水乡就是怀着平静的心态、深厚的情感画出家乡的真实。沉淀在心中的故乡情和多年对江南水乡的创作,使吴冠中先生描绘人杰地灵的如画江南下笔有神。在他的笔下,和谐、柔美的色调绘制出的黑瓦白墙、乌黑的窗棂、只只乌篷船、蜿蜒的水路充满着诗情画意,不知不觉中流露出宁静、淡然、灵秀的意味。吴老先生以水乡为题材的画作,倍受大众的喜爱和收藏家的青睐。 此幅创作于1981年的《绍兴小景》如诗如梦,动人心弦。自70年代起,吴冠中先生逐渐开始从事中国画的创作。他专注于中国画的改革创新,力求用传统的中国绘画工具表现现代元素,他的水墨画就是通过这一手法展示了如同诗词中描绘的画面。半抽象的画风,风格新颖、构思大胆,生动的表现了自然与生活的完美呼应以及心灵上的震撼,既保持了传统画风的韵味,又富于时代的特点,令观者眼前一亮。吴冠中先生将中国传统的绘画布局与西方绘画的平面相融合,用单纯但醒目的黑、白、灰或褐、白、灰寻求丰富和强烈的节奏感、韵律感。西方的色彩和东方的墨韵自然交汇,形成了吴冠中老先生的独特画风。他用精湛的绘画技

艺,将绍兴古镇的悠悠古韵融入现代情思。既表达了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有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黑、白、灰的因素完美地融入了画面的造型当中,画中白墙墨顶,小桥流水,舟影波光。曲与直,刚与柔,虚与实的对比,加上红红绿绿的色彩点缀,营造出空灵、清丽、明快,抒情的意境。让人觉得明明是真实存在的古镇绍兴、水乡小镇,又不完全等同于现实。此画作无论挂于客厅、书房、卧室亦或是办公室,都能彰显眼光的独到、品位的高雅。

中国当代十大画家及代表作品欣赏

中国当代十大画家及代表作品欣赏 吴冠中作品 1、吴冠中(1919—2010),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文学代表作有《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赵无极作品 2、赵无极,华裔法国画家。1921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北京。童年在江苏南通读书,并学习绘画。1935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1948年赴法国留学,并定居法国。在绘画创作上,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参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创

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绘画空间,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现为法兰西画廊终身画家、巴黎国立装饰艺术高等学校教授,获法国骑士勋章。曾在世界各地举办160余次个人画展。2013年4月9日下午,赵无极因病医治无效在瑞士沃州逝世,享年92岁。 丁绍光大型壁画《美丽的西双版纳》 3、丁绍光,1937年生于陕西。196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62-1980年,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197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制作大型壁画《美丽、丰富、神奇的西双版纳》,同年出版《丁绍光西双版纳白描写生集》。1980年七月,赴美定居。自1986-96年在世界各国举办个人展400次以上,作品收藏遍及五十个国家及地区。著名美籍华人画家。现定居美国加州洛杉矶。杰出的现代艺术家,11岁时就显示出不凡的创造力和才华,开创出闻名中国画坛的“现代云南画派” 。

桥 之 美 吴冠中

桥之美吴冠中 二、导入: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的眼里,桥的魅力在那里?让我们随着当代画家吴冠中的构图框架,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求! 三、走进作者: 作者简介: 吴冠中 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人,中国现代画家。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画面充满诗意,并且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 四、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读一读,记一记: 煞风景弧线纤细颐和园点缀驻足搏斗险峻孕育笼统前瞻后顾关键 2、学生朗读或听录音或自由读 3、指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4、在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请你画出揭示“桥之美”的文句。 桥美在: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五、合作探究:: 1、在作者眼中,桥之美不在自身的结构,而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作者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来印证这一审美观点的? 举例说明: 1石桥与苇丛配合; 2)石桥与细柳合作; 3)石桥与水面配合; 4)风雨桥与廊亭相映。 2、在画家眼中,桥之美不在自身的结构而在周围环境的衬托。作者是如何采用概括性语言进行说明的? 再次举例说明:清明上河图 1)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 2)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3)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3、既然桥之美不在自身的结构,为何又举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路上的直线桥呢? 从反面说明桥的设计在注重实用的同时,也应注意美感,要与周围环境搭配。4、文中如何体现桥之美,美在与周围环境和谐搭配的? 桥之美 p 小桥、流水、人家 p 乌镇石桥密密的苇丛 p 江南石桥细柳拂丝 p 长桥卧龙湖水苍茫 p 风雨桥飞泉瀑布

吴冠中案件

吴冠中诉上海朵云轩、香港永成古玩拍卖有限公司拍卖假画侵犯著作权案 案情简介吴冠中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常委,早年师从我国绘画大师潘天寿,后留学法国专攻油画。归国后潜心研究中、西结合的画技、画法,是当今中国首屈一指的大画家之一。1993年10月,上海朵云轩和香港永成古玩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成公司)在香港联合拍卖了一幅署名吴冠中画于工艺美院1966年的毛泽东肖像画—《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吴冠中曾于拍卖前通过有关部门告诉上海朵云轩该画系伪作,但后者仍将该画予以拍卖,并以52.8万元港币成交。吴冠中遂委托律师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状告上海朵云轩和永成公司侵害其著作权。 案件结果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吴冠中诉称上海朵云轩和永成公司出售假冒其署名的美术作品、侵犯其著作权,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应予以支持;上海朵云轩和永成公司的行为共同严重侵犯吴冠中的著作权,造成其物质和精神损害。因此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1995年9月28日作出判决:一、被告上海朵云轩和被告香港永成古玩拍卖有限公司联合拍卖假冒吴冠中署名的《毛泽东肖像》画的行为,侵犯了原告吴冠中的著作权,应当停止侵害;二、两被告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上载文向原告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内容须经本院审核通过;三、两被告共同赔偿原告损失人民币7.3万元。 案件背景由于中国画真伪难辨,历史上中国法院从未就一幅画的真伪作出过认定,有关此画真伪一时难以辨清,因此起诉上海朵云轩和永成公司侵犯吴冠中姓名权和名誉权比较困难。此外,上海朵云轩辩称拍卖行的惯例是不对画的真伪负责。我所律师接受委托后,首先请中国笔迹鉴定的权威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对该画中的署名笔迹进行科学鉴定,结论为:“…吴冠中画于工艺美院一九六六(重复字)年?字迹,不是吴冠中亲笔所写”。随后,根据此鉴定结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46条“制造、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行为是侵害著作权行为的规定,起诉上海朵云轩和永成公司侵害了吴冠中的著作权。由于找到了突破口,把对画的鉴定变为对笔迹的鉴定,从而使对该画真伪的鉴定有了科学依据,并由于及时变更了诉因,从而使法院的判决有了更合适的法律依据,最终吴冠中胜诉。中国各大报纸、电视台及美国、新加坡等海外报纸都对此案作过不少报导,并被最高人民法院作为案例刊登在1996年第二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用以指导全国类似案件的审理。(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篇供全国各法院参考。详见附录)

吴冠中简介.

吴冠中简介 吴冠中,1919年出生,中国现代画家。 1919年7月5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2年毕业,任国立重庆大学助教。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J.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同时在A.洛特工作室学习,并在卢佛尔美术史学校学习美术史,各项成绩优异。 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等。

当代中国绘画大师吴冠中作品欣赏(几组图片)

当代中国绘画大师吴冠中作品欣赏(几组图片) 当代中国绘画大师吴冠中作品欣赏 “我负丹青,丹青负我。”——吴冠中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2010年2010年6月25日逝世北京家中。 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为中国现代绘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吴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

吴冠中一生视艺术创作为生命,除早年失散、损坏及自己亲手毁掉的作品之外,流传在世的作品很多;另外他还撰写了数百万字的散文和随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他艺术观点的文论。目前,年届88岁高龄的吴冠中已出版了各类画册、文集近百种。然而,大都为他某个时期、某个画种,甚至是某个展览的作品集。因此,对于一个为中国现代绘画做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家,出版全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我负丹青,丹青负我”——追忆中国当代绘画大师吴冠中 活着时便对社会给予最大的捐赠,从20世纪到今天,这样的画家只有两位:一是徐悲鸿,另一位便是吴冠中。据不完全统计,徐悲鸿直接义卖捐出去的钱款高达数亿元之巨;如今,吴冠中的作品在国内外市场频频拍出数百万美元、上千万人民币的高价,但这位居住在几十平方米小屋里的老人,却向社会捐赠了数百幅价值连城的名作。 ●艺术 作品总成交额达17.8亿元 吴冠中的画作是中国艺术市场的奇迹。 早在1987年,由香港艺术中心主办的“吴冠中回顾展”在香港包兆龙画廊举行,展出的100余幅作品40分钟内即售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