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固三维电法报告

龙固三维电法报告
龙固三维电法报告

新汶矿业集团龙固煤矿

井下高密度三维电法勘探及超前勘探报告受新汶矿业集团龙固煤矿的委托,山东科技大学在该矿的北区辅助运输大巷1和辅助运输大巷2进行了井下高密度三维电法勘探及其超前探测。井下数据采集工作于2007年9月7日完成,2007年9月11日前进行了数据处理,之后进行了资料解释及报告编制工作,并提交该成果。

一、勘探范围

井下三维勘探范围为辅1、辅2已掘大巷之间的区域,基本为一280m×40m的近矩形区域,面积约11200m2。

井下超前探测在辅2已掘大巷中进行。

二、目的与任务

井下三维电法勘探任务:

利用井下高密度三维电法技术,对龙固煤矿辅1、辅2已掘大巷之间底板地层的富水性进行探测,构建底板地层电阻率三维数据体,圈定该范围内底板地层的富水区域,分析FL8断层的富水性及其向下延伸情况,指导龙固煤矿防治水工作。

超前探测任务:

应用山东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井下电法超前探测技术,对龙固煤矿井下辅2两条运输大巷进行超前探测,要求探测长度不小于100米,查明巷道掘进前方地层的富水性,指导巷道的掘进工作。

三、勘探原理

1、 含煤地层的主要电性特征

岩层与岩层之间,岩层与煤层之间的电阻率差异是在煤矿井下

巷道中开展直流电法勘探的物理前提。了解岩石和煤的电阻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合理布臵矿井电法勘探工作、正确解释实测电阻率法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1)岩石的电阻率

由均匀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定横截面积的导体,其电阻R 与长度L

成正比,与横截面积S 成反比,即

S L

R ρ=

式中,ρ为比例系数,称为物体的电阻率。电阻率仅与导体材

料的性质有关,它是衡量物质导电能力的物理量。不同岩石的电阻率变化范围很大,常温下可从10-8Ω〃m 变化到1015Ω〃m ,与岩石的导电方式不同有关。岩石的导电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①石墨、无烟煤及大多数金属硫化物主要依靠所含的数量众多的自由电子来传导电流,这种传导电流的方式称为电子导电。由于石墨、无烟煤等含有大量的自由电子,故它们的导电性相当好,电阻率非常低,一般小于10-2

Ω〃m ,是良导电体。 ②岩石孔隙中通常都充满水溶液,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水溶液中的正离子(如Na +、K +、Ca 2+等)和负离子(Cl -、SO 42-等)发生定向运动

而传导电流,这种导电方式称为孔隙水溶液的离子导电。沉积岩的固体骨架一般由导电性极差的造岩矿物组成,所以沉积岩的电阻率主要取决于孔隙水溶液的离子导电,一切影响孔隙水溶液导电性的因素都会影响沉积岩的电阻率,如岩石的孔隙度、孔隙的结构、孔隙水溶液的性质和浓度以及地层温度等,都对沉积岩的电阻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③绝大多数造岩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它们的导电是矿物晶体的离子导电。这种导电性是极其微弱的,所以绝大多数造岩矿物的电阻率都相当高(大于106Ω〃m)。致密坚硬的火成岩、白云岩、石灰岩等,它们几乎不含水,而其矿物晶体的离子导电又十分微弱,故它们的电阻率很高,属于劣导电体。

④泥质一般是指粒度小于10μm的颗粒,它们是细粉砂、粘土与水的混合物。泥质颗粒对负离子具有选择吸附作用,从而在泥质颗粒表面形成不能自由移动的紧密吸附层,在此紧密吸附层以外是可以自由移动的正离子层。在外电场作用下正离子依次交换它们的位臵,形成电流。这种以泥质颗粒表面的正离子来传导电流的方式与水溶液的离子导电方式不同,称为泥质颗粒的离子导电,也称为泥质颗粒的附加导电。粘土或泥岩中泥质颗粒的离手导电占绝对优势,由于粘土颗粒或泥质颗粒表面的电荷量基本相同,所以粘土或泥岩的导电性能比较稳定,它们的电阻率低且变化范围小。在砂岩中,随着岩石颗粒的变细,附加导电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特别是细砂岩和粉砂岩,附加导电对岩石的电阻率影响很大。

(2)岩石电阻率与矿物成分的关系

岩石电阻率与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电阻率、矿物的含量和矿物的分布有关。当岩石中含有良导电矿物时,矿物导电性能能否对岩石电阻率的大小产生影响取决于良导矿物的分布状态和含量。如果岩石中的良导矿物颗粒彼此隔离地分布着,且良导矿物的体积含量不大,那么岩石的电阻率基本上与所含的良导矿物无关,只有当良导矿物的体积含量较大时(大于30%),岩石的电阻率才会随良导矿物的体积含量的增大而逐渐降低。但是,如果良导矿物的电连通性较好,即使它们的体积含量并不大,岩石的电阻率也会随良导矿物含量的增加而急剧减小。

(3)岩石电阻率与其含水性的关系

沉积岩主要依靠孔隙水溶液来传导电流,因此岩层中水的导电性质将直接影响沉积岩的电阻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岩层电阻率与岩层中水的电阻率成正比。影响水的导电性的主要因素是水中离子的浓度和水的温度。煤田中常见的岩层水一般含低或中等浓度的离子,岩层中水的含盐浓度增大,离子数量随之增多,溶液导电性将变好。同时岩层中水的导电性还与温度有关,它的电阻率将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是因为,一方面水中盐类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致使溶液中离子数量增多;另一方面,温度的升高还会降低溶液粘度,加快离子的迁移速度。

(4)岩石电阻率与其孔隙度和孔隙结构的关系

由于地下水只充填在岩石的孔隙空间之中,因而岩石电阻率不

仅与岩石中水的电阻率有关,而且还与岩石的孔隙度和孔隙结构有关。岩石孔隙度的大小决定着岩石中水的含量,从而决定着岩石中离子的数量;岩石孔隙的结构(包括孔隙通道的截面积大小、弯曲程度以及连通程度等)则影响着离子的运动速度和参加运动的离子数量。

(5)岩石电阻率与岩性的关系

含煤地层主要由砂、泥质岩和碳酸盐岩组成,它们的电性特征分别讨论如下。

①砂、泥质岩砂、泥质岩包括碎屑岩类和粘土岩类。碎屑岩由碎屑颗粒、胶结物、泥质及含水孔隙组成,与碳酸盐岩相比,碎屑岩的孔隙度较大,孔隙结构较简单、规则。一般碎屑岩的电阻率随其粒度的减小、分选性变好、泥质含量增高、胶结程度变差和孔隙中水含盐量的增大而降低。砂岩电阻率在数十至数千欧姆米之间变化。分选性差、颗粒粗、胶结程度高的致密砂岩电阻率高;反之,分选性好、颗粒细、胶结程度低的疏松砂岩电阻率相对较低。胶结物不同,砂岩电阻率也不同,钙质、硅质或铁质胶结的砂岩电阻率一般比泥质、粘土质胶结的砂岩电阻率高。砾岩由于颗粒粗、分选性差,故常具有比砂岩还高的电阻率。粘土、页岩、泥岩等粘土类岩石以泥质颗粒的离子导电方式为主,因为泥质颗粒表面的电荷量基本相同,所以粘土、泥岩、页岩等的导电性比较稳定,它们的电阻率一般在1~n×10Ω〃m 之间变化。

其中,页岩比粘土和泥岩更致密,故其电阻率稍高。当砂岩或砾岩含有泥质时,由于增添了泥质的附加导电性,其电阻率也会降低。

砂、泥质岩石电阻率由小到大的顺序是:泥岩或粘土→页岩→细砂岩或粉砂岩→中砂岩→粗砂岩→砾岩。

②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主要是以纯化学方式沉淀生成的。这类

岩石的颗粒极细,粒间几乎没有孔隙,故其电阻率通常很高,可达n ×103~104Ω〃m 。然而,当碳酸盐岩在外因作用下形成的裂隙或溶洞充水时,其电阻率将会明显降低。此外,如果碳酸盐岩中含有泥质时,它的电阻率也会有所下降。

(6)岩石电阻率与层理的关系

层理构造是大多数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典型特征,如砂岩、泥岩、片岩、板岩以及煤层等,它们均由很多薄层相互交替组成。这种岩石的电阻率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沿层理方向和垂直层理方向岩石的导

电性不同,称为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可 用各向异性系数λ来表示,定义为 t n

ρρλ=

式中,ρn 代表垂直层理方向上的平均电阻率,称为横向电阻率;

ρt 代表沿层理方向的平均电阻率,称为纵向电阻率(图1)。由于岩层

横向电阻率始终大于纵向电阻率,所以岩石的各向异性系数λ总大于l 。特别地,当λ=1时,则为各向同性介质。组成煤系的常见岩层中,石墨、碳质页岩和无烟煤互层时各向异性最明显,烟煤或粘土质页岩次之,其他岩层更次之。一般地,岩层与夹层的导电性差异越大,互层越频繁,岩石的各向异性越明显。

图1 层状结构岩石模型

(7)岩石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岩石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遵循导电理论的有关定理。电介质中离子的能动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运动能量积累到一定值时,很容易脱离晶格,因此导电性增强。半导体的温度升高时,导电区电子浓度增大,导电性也相应增大。如前所述,在低温条件下,含水岩石中水溶液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水溶液浓度增大和粘滞度降低,水溶液中离子数量增多、活动性增强的缘故;当温度继续升高时,因水分蒸发,岩石电阻率略有增加,只有温度继续升高时,电阻率才开始减小。例如,对油页岩进行加温实验时,温度升高到50~100℃时,试样的电阻率减小;温度继续升高至200℃时,试样电阻率增大;温度继续升高超过200℃时,试样电阻率急剧下降;当温度超过600℃后,试样电阻率又呈回升趋势。烟煤(褐煤、肥煤、气煤)电阻率与温度间的关系与上述情形类似。

(8)岩石电阻率与压力的关系

岩石原生结构破坏是压力作用下岩石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压力特征,这种破坏可能是岩石的压实,孔隙收缩,颗粒接触面积的增大,形成裂隙组,或是个别区域之间粘结性减小等等。

静水压力对岩石的压实作用最大,在静水压力作用下,岩石内出现残余变形,从而使孔隙度降低。此时压力对岩石电阻率的影响与

岩石内液体和气体的含量有关,往往随压力的增大,干燥或者稍许含水岩石的电阻率减小,这是由于孔隙度降低、颗粒间接触良好的原因。除此之外,岩石中孤立的含水孔隙在压力作用下闭合并形成连续的导电通路,也会使其电阻率减小。对于大多数岩石,当单轴压力由10Mpa 增加到60Mpa时,可观测到岩石电阻率的剧烈变化。但是,某些粘土在压力作用下,由于孔隙中的水分被挤出,含水孔隙通道的截面缩小,从而使其电阻率增大。对于非常潮湿煤,压力增大时,电阻率也增大。

相反,在应力弱化作用下,岩石颗粒之间内部粘结性降低,致使岩石强度变小,岩石可碎性增强。当岩石内部裂隙发育但裂隙不充水时,岩石电阻率会增大,若裂隙充水,岩石电阻率会显著减小。

(9)煤的电阻率

煤的电阻率与煤化程度、煤岩组分、矿物杂质含量以及水分等因素有关。

煤化程度很低的褐煤,常含有较高的水分和溶于水的腐植酸离子,故其电阻率较低,一般仅为数十至数百欧姆米。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褐煤中水分和溶于水的腐植酸离子含量将显著减少,因而褐煤的离子导电性减弱,其电阻率明显增高。烟煤常具有较高的电阻率,但随煤变质程度的加深,电阻率减小,过渡至无烟煤,电阻率急剧下降。烟煤电阻率的变化范围为数十至数千欧姆米,无烟煤常常具有良好的电子导电性,因而其电阻率很低,一般在1Ω〃m以下。

煤中矿物杂质的电阻率通常低于褐煤或烟煤中有机质的电阻率,而高于无烟煤中有机质的电阻率。因此,褐煤或烟煤的电阻率随

矿物杂质含量的增高而降低,而无烟煤的电阻率则随矿物杂质含量的增高而增大。但当无烟煤层中含有大量黄铁矿时,由于黄铁矿的电阻率很低,也会使无烟煤的电阻率降低。

煤的湿度分为内部湿度和外部湿度。煤的内部湿度是煤的电阻率随其变质程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煤的外部湿度取决于煤田的水文地质条件,外部

部湿度一般较大,所以氧化带的电阻率往往比深部煤的电阻率低。

各种煤岩组分中,丝炭的电阻率比镜煤低。

综上所述,电阻率是表征岩石和煤性质的重要物理参数,岩石和煤的电阻率不同程度地依赖于它们的成分、结构、所含水分等因素,随着影响因素的改变而在较大范围内变化。

2、矿井直流电法勘探的工作原理

直流电法勘探是测定岩石电阻率的传统方法。它通过一对接地电极把电流供入大地,而通过另一对接地电极观测用于计算岩石电阻率所必需的电位或电位差信息。对于矿井直流电法勘探而言,供电、测量电极通常布臵在巷道顶底板或巷道侧帮上,从不同角度去观测巷道周围稳恒电流场的分布、变化规律,藉以了解巷道顶底板或所在岩层内的地质情况是矿井直流电法勘探的主要任务。

(1)巷道周围稳恒电流场的基本性质

在巷道周围导电介质内的任意一点上,电流场具有以下特征:

①电流密度与电场强度的正比性

电流密度矢量j与电场强度矢量E在数量上成正比,比例因子

是该点岩石的电导率σ,即 ρσE E j =

=

②电流的连续性

稳恒电流场中,源点除外的任何一点处电流密度的散度均等于零,即 o divj =

③电流的势场性

从上述性质可知,稳恒电流场在空间的分布是稳定的,即不随时间变化,它与静电场一样均为势场,故电场强度与电位有以下关系

gradU E -=

对于均匀或分区均匀的无源介质空间,上述方程可归结为Laplace 方程的形式

02

=?U 对于均匀或分区均匀的有源介质空间,上述方程可归结为Poisson 方程的形式

()()A P Ip A P U --=?δ,2

式中,P 为考察点,A 为供电点电源的位臵。

(2)巷道周围稳恒电流场的边界条件

①第一类边界条件

πρ2I ,当源点位于巷道顶底板时 →U 0时,当R

πρ

4I ,当源点位于导电介质内时 ②第二类边界条件

0=??-=n U I j n ρ

即在巷道顶底板或巷道帮上电流密度的法向分量等于零。

③第三类边界条件

当界面两侧介质电阻率为有限值时,在该界面上以下连续条件成立

U 1=U 2

j 1n =j 2n 或=??n U 1

11ρn U ??221ρ

l l E E 21=或2211ρρl l j j =

求解巷道周围电流场的分布,就是求解一定边界条件下方程的边值问题。

(3)三维空间内的稳恒电流场

根据场论可知,当三维空间内充满均匀各向同性介质时,介质内部A 点供电时M 点处的电位值为

AM M

A r I U πρ4=

式中,r AM 为A 、M 点间的距离;ρ为介质电阻率;I 为供电电流强度。显然,其等位面是以A 为中心的同心球面。电场强度为

2

4AM r I E πρ

=

电力线E 垂直于等位面,这些电力线是从供电点发出的一束辐射线,电流线的方向与电力线的方向一致(图2),电流密度为 2

4AM r I

j π=

当介质内部双异极性点电源。A(+I)和B(-I)同时供电时,测量电极M 、N 间的电位差ΔU MN 为 ??????-+-=?BM BN AN AM AM r r r r I U 11114πρ

图2 三维空间中的点电源场

(4)全空间视电阻率与矿井直流电法勘探的物理实质

由上式可得

I U K r r r r I U MN BM BN AN AM MN ?=??????-+-?=-111114πρ

式中,K 为装臵系数,其值由下式确定 BM BN AN AM r r r r K 1111

4-+-=π

因此,若采用图3所示的装臵测得供电回路A 、B 中的电流强度

I 和电位差ΔU MN ,,则不论A 、B ,M ,N 的相对位臵如何,都计算出介质的电阻率值。

图3 大地电阻率的测定装置

然而,当全空间内介质电性非均匀时,计算的结果不再是某种介质的真电阻率,而是三维空间某一体积范围内电性变化的一种综合反映,称为全空间视电阻率,用ρS 表示

I U K MN s ?=ρ

仿照地面电阻率法的做法,可以导出全空间视电阻率的微分表达式 MN MN s j j ρρ0=

式中,ρMN 为M 、N 间介质的真电阻率;j MN 为M 、N 间的实际电流密度;j 0为全空间内充满均匀介质时的电流密度。该式进一步说明,视电阻率是导电介质内部电流场分布状态的外在表现。如图3所示,当测量电极M 、N 附近存在高阻异常体时,因高阻异常体对电流有排斥作用,所以j MN > j 0,故ρs 〉ρ0;当测量电极M 、N 附近存在低阻异常体时,由于低常体对电流有吸收作用,所以j MN 〈 j 0,故ρs 〈ρ0。因此,通过测量、分析全空间视电阻率的相对变化可以推断介质电性变化情

况。这就是矿井直流电法勘探的物理实质。

3、高密度电阻率层析成象探测技术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阵列勘探方法,是基于静电场理论,以探测目标体的电性差异为前提进行的。该方法采集数据信息量大,可进行层析成象计算,成图直观,可视性强,采集装臵种类多,仪器轻便。该方法在不同领域受到广泛的应用。

传统电法勘探中的电测深方法是反映某一点的纵向电性的分布情况,如果布设的测深点没有和采空区相交,就不能实现对其的探测。电阻率剖面方法虽然能够实现扫面工作,找到采空区的分布位臵,但是装臵固定的电剖面法只能反映电性在某一深度横向上的变化,不能确定地下采空区的规模。目前能同时具备这两种功能并能实现数据采集的方法只有高密度电阻率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综合了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优点,解决了常规电阻率法由于其观测方式的限制,不仅测点密度较稀,而且也很难从电极排列的某中组合上去研究地电断面的结构和分布等不足。它通过用电测深法来获取地质信息,再用电剖面法对地质信息进行统计处理,绘制电阻率断面图。这样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地质信息,提高电阻率法的勘探能力,使其在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调查中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国内外关于高密度电阻率法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来介绍一些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原理及相关知识。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日本地质计测株氏会社提出来的,原理上属

于电阻率法的范畴,但与常规的电阻率法相比设臵了较高的测点密度,在测量方法上采取了一些有效的设计,使得数据采集系统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并可获得较为丰富的地电信息。高密度电阻率法及提供地下地质体某一深度沿水平方向岩性的变化情况,也能反映铅垂方向岩性变化情况,一次可完成纵、横二维的探测过程,所以观测精度高,采集的数据可靠,在岩体工程探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基本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与传统的电阻率法完全相同,是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组合,因此它仍然是以岩土体的导电性差异为基础的一类电探方法,研究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中传导电流的分布规律。

高密度电阻率勘探系统,包括数据的收录和资料的处理两部分。现场测量时,只须将全部的电极设臵在一定间隔的测点上,然后用多芯电缆将其连接到程控式电极转换开关。程控式电极转换开关是一种由微电机控制的电极自动换接装臵,转换开关在步进电极的带动下,由程序控制而动作,从而实现电极排列方式、极距和测点的快速转换。

测量信号由转换开关送入微机工程电测仪,并将测量结果依次存入随机存储器或收录在磁带上。将数据回放并送入微机,便可根据需要按给定程序对原始资料进行处理并给出相应的图示结果。这样就可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在现场准确与快速的采集大量数据,以及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各种处理及结果图示。

(2) 三电位电极系

为了使高密度电阻率法能够获得关于地电断面结构特征的丰富信息,在电极装臵的选择上,一般采用了三电位电极系。这样就可获得三种常用电极装臵的视电阻率参数,以绘制等值线断面图以及不同极距的剖面图;而且当将三种电极系列的测量结果作某种组合时,还可获得视电阻率异常的几种比值断面图。

三电位电极系是将温纳四极(AMNB )、偶极(ABMN )及微分(AMBN )装臵按一定方式组合后所构成的一种统一测量系统,该系统在实际测量时利用电极转换开关将每四个相邻电极进行一次组合,从而在一个测点上便可获得多种电极排列的测量参数。

点距设为x 时,三电位系统的电极距a = n 〃x (n = 1,2,3……)。上述三种电极排列形式依次称为α排列、β排列及γ排列。显然,这里对某一测点上的四个电极按规定作了三次组合。各种装臵测量视电阻率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I ?=/2αα

πρu a s I ?=/6ββπρu a s

I ?=/3γγπρu a s

具体测量方法为:首先以固定点距沿井下巷道测线布臵一系列电极,电极通过多芯电缆经转换开关接到仪器上,通过转换开关改变装臵类型,一次完成该测点上各种装臵形式的观测,一个测点观测完后,通过开关转换到下一相邻测点对应的电极,以相同方法进行该点观测,直到某一电极间距的整条剖面观测完为止。改变电极间距,重

复以下观测,直到有所不同电极间距的剖面观测完为止。

点距的选择主要依据探测精度要求,精度要求越高应越小。最大电极距大小,决定于预期探测深度,探测深度越深,要求越大,但一般隔离系数最大值不超过15为好,当然,由于一条剖面测点总数是固定的,因此当极距扩大时,反映不同勘探深度的测点数将依次减少。

(3)主要特点

高密度电阻率法相对于常规电阻率法而言,它将有以下特点:

⑴电极布设是一次完成的,测量过程中无须更换电极,因而可以防止因电极设臵而引起的故障和干扰。

⑵能有效地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参数测定,因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关于地电结构的信息。

⑶数据的采集和收录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不仅采集速度快,而且避免了由于人工操作所出现的误差和错误。

⑷可以实现资料的现场适时处理或脱机处理。根据需要自动绘制和打印各种成果图件,大大提高了电阻率法的智能化程度。

⑸与传统的电阻率法相比,成本低,效率高,信息丰富,解释方便,勘探能力显著提高。

高密度三维电法勘探是在二维电法勘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集数据大,数据体信息丰富,可运用切片技术进行高精度的数据解释,有二维电法勘探所不能比拟的优点。

4、井下电法超前探技术

井下电法超前探测技术是山东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一项新技术,主要是用来探测井下巷道掘进前方地层的地质情况,因此,该项技术仍然属于矿井直流电法勘探的范畴。

在井下掘进巷道中通过接地电极进行供电,建立了全空间稳定直流电场,该电场的空间分布与巷道周围的地层岩性、结构以及构造等地质因素有关,也就是说,巷道周围的地层岩性、结构以及构造等地质因素决定了全空间稳定直流电场的空间分布,同时也决定了掘进巷道内的电场分布,这种电分布形态包含了掘进巷道前方的地质信息。

井下电法超前探测技术就是通过观测在掘进巷道范围内的电场分布形态,进行反演解释巷道掘进前方的地质信息。

四、地球物理特征

含煤地层为沉积岩地层,地层横向稳定,呈层性较好,因此,其电阻率值也比较稳定,如果地层富水,由于地层水矿化度较高,导电离子丰富,使地层的导电性能大大降低,电阻率值大大减小,远远低于正常不富水地层,这是井下利用电法勘探地层富水性的主要物理基础。龙固煤矿井下地层温度较高,地层水温可达48O C,导致导电离子活动性加强,进一步降低了富水地层的电阻率,加大了与正常地层的电阻率差异,因此本次井下电法勘探的地球物理条件良好。

五、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进行解释的基础,数据采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解释成果的准确性。

本次井下高密度三维电法勘探及超前探测数据采集使用的是WJDJ-3型高密度电阻率系统。

三维电法勘探采用两极装臵的三维电法采集方法,其采集参数如下:

开设道数:50道

测量层数:40

测量方式:滚动

道距:10米

工作方法:两极

供电电压:180伏

本次井下高密度三维电法勘探数据采集在辅1、辅2运输大巷进行,以10米间距布设电极,共布设电极50个,长度490米,采集时停止了工作面内的所有电源,保证了数据采集质量,每个电极采集数据40个,共采集有效数据2000个。

本次井下超前探测数据采集在辅2运输大巷中进行,沿巷道两侧对称布设电极,电极间距10米,采用电位测量技术(两极,N、B极臵于无穷远)观测巷道内的电场分布,布设了30个电极,采集数据点600个。

电法勘探受环境条件影响,井下影响最大的是供电系统。本次数据采集过程中,施工巷道周围停止了供电,因此不受供电系统影响。为保证数据采集质量,数据采集时每次都进行了2次以上的重复采集。因此,本次勘探数据质量较高。

七、数据处理

本次高密度井下三维电法勘探数据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突变点的剔除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某一电极接地不好,或受采集现场干扰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数据突变点,为了不造成对解释结果的影响,对数剧突变点进行剔除。

2、数据的光滑平均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有时会受到一些随机噪声的影响,为了消除这些随机噪声,采用光滑平均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但平滑幅度不能过大,以免平滑掉有用信息,降低分辨率。

3、建立反演模型

图4 标准三维模型

三维模型是测区范围地下半空间沿水平面和X、Y方向的铅垂面划分的许多矩形短柱体的组合(图4)。地面的相邻的四个电极位臵作为小柱体在地面的角点,即柱体的长度、宽度都等于单位电极距。顶层柱体的厚度为0.6倍单位电极距,下伏的模型层柱体厚度按10%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报告

工程物探实验报告 实验一: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6年11月

1实验目的 了解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方法原理、野外工作布置及装置形式;掌握高密度 电阻率法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熟练操作高密度电阻率法软件。 2高密度电阻率法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属于直流电阻率法的范畴,它是在常规电法勘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勘探方法,仍然是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为基础,研究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 流的变化分布规律。相对于传统电法而言,高密度电阻率法其特点是信息量大。利用程控 电极转换器,由微机控制选择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实现了高效率的数据采集,可以快速 采集到大量原始数 据。具有观测精度高、数据采集量大、地质信息丰富、生产效率高等特 点。一次布极可以完成 纵、横向二维勘探过程,既能反映地下某一深度沿水平方向岩土体 的电性变化,同时又能提供 地层岩性沿纵向的电性变化情况,具备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两 种方法的综合探测能力。 该观测系统包括数据的采集和资料处理两部分,现场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设置在 一定间隔的 测点上,测点密度远较常规电阻率法大,一般从 1m~10m 。然后用多芯电缆将 其连接到程控式多路电 极转换开关上,电极转换开关是一种由单片机控制的电极自动换接 装置,它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进行电 极装置形式、极距及测点的转换。测量信号 由电极转换 开关送入微机工程电测仪, 并将测量结果依次存入随 机存储器。将数据回放 送 入微机,便可按给定程序 对数据进行处理。高密度电 阻率法现场工作时是在 预先选定的测线和测点 上,同时布置几十乃至上 百个电极,然后用多芯电缆 将它们连 接到特制的电极转换装置,电极转换装置将这些电极组合成指定的电极装置和 电极距,进而用自动电测仪,快速完成多种电极装置和多电极距在观测剖面的多个测点上 的电阻率法观测。再配上相应的数据处理、成图和解释软件,便可及时完成给定的地质勘 | 説据处返邮分 説孫輕野汨分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0002)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姓名:张献鹏 学号:173511038 专业:冶金工程 班级:重冶二班

目录 1拉格朗日插值 (1) 1.1问题背景 (1) 1.2数学模型 (1) 1.3计算方法 (1) 1.4数值分析 (2) 2复化辛普森求积公式 (2) 2.1问题背景 (2) 2.2数学模型 (3) 2.3计算方法 (3) 2.4数值分析 (5) 3矩阵的LU分解 (6) 3.1问题背景 (6) 3.2数学模型 (6) 3.2.1理论基础 (6) 3.2.2实例 (7) 3.3计算方法 (7) 3.4小组元的误差 (8) 4二分法求方程的根 (9) 4.1问题背景 (9) 4.2数学模型 (9) 4.3计算方法 (9) 4.4二分法的收敛性 (11) 5雅可比迭代求解方程组 (11) 5.1问题背景 (11) 5.2数学模型 (11) 5.2.1理论基础 (11) 5.2.2实例 (12)

5.3计算方法 (12) 5.4收敛性分析 (13) 6Romberg求积法 (14) 6.1问题背景 (14) 6.2数学模型: (14) 6.2.1理论基础 (14) 6.2.2实例 (14) 6.3计算方法 (15) 6.4误差分析 (16) 7幂法 (16) 7.1问题背景 (16) 7.2数学模型 (16) 7.2.1理论基础 (16) 7.2.2实例 (17) 7.3计算方法 (17) 7.4误差分析 (18) 8改进欧拉法 (18) 8.1问题背景 (18) 8.2数学模型 (19) 8.2.1理论基础 (19) 8.2.2实例 (19) 8.3数学模型 (19) 8.4误差分析 (21)

实验二 拉格朗日插值龙格现象

汕 头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学院: 工学院系: 计算机系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2010 姓名: 林金正学号:2010101032完成实验时间: 5月24日 一.实验名称:拉格朗日插值的龙格现象 二.实验目的: 通过matlab 处理,观察拉格朗日插值的龙格现象. 三.实验内容: (1)学习matlab 的使用 (2)以实验的方式,理解高阶插值的病态性,观察拉格朗日插值的龙格现象。 四.实验时间、地点,设备: 实验时间:5月24日 实验地点:宿舍 实验设备:笔记本电脑 五,实验任务 在区间[-5,5]上取节点数n=11,等距离h=1的节点为插值点,对于函数2 5()1f x x =+进行拉格朗日插值,把f(x)与插值多项式的曲线花在同一张图上。 六.实验过程 拉格朗日插值函数定义: 对某个多项式函数,已知有给定的k + 1个取值点: 其中对应著自变数的位置,而对应著函数在这个位置的取值。 假设任意两个不同的xj 都互不相同,那麼应用拉格朗日插值公式所得到的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为: 其中每个为拉格朗日基本多项式(或称插值基函数),其表达式为: [3] 拉格朗日基本多项式 的特点是在上取值为1,在其它的点上取值为0。

1.使用matlab,新建function.m 文件,使用老师所给代码,构建拉格朗日函数. %lagrange.m function y=lagrange(x0,y0,x) n=length(x0); m=length(x); fori=1:m z=x(i);s=0; for k=1:n L=1; for j=1:n if j~=k L=L*(z-x0(j))/(x0(k)-x0(j)); end end s=s+L*y0(k); end y(i)=s; end y; 程序解释: (x0,y0):已知点坐标 x:所求点的横坐标, y:由(x0,y0)所产生的插值函数,以x 为参数,所的到的值 2.再一次新建function.m 文件. 构建自定义函数:25()1f x x = + %f.m function y = f(x) y = 5/(1+x*x); end 3.在脚本窗口中输入: >>a = [-10:0.2:10] >>for I = 1:length(a) b(i) = f(a(i)) end ;%画出原函数(a,b) >>c = [-5:1:5] >>for i = 1:length( c) d(i) = f(c(i))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一:长度和 圆柱体体积的测量实验二:密度的 测量 二、实验目的实 验一目的: 1、掌握游标的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 2、了解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螺旋测 微器。 3、掌握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表达测量结果。实验二目的: 1、掌握物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2、用流体静力称量法测定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密度。 3、掌握游标卡尺,螺旋测位器,物理天平的测量原理及正确使用方法 4、掌握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5、学会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三、实验原理 实验一原理: 1、游标卡尺的使用原理 游标副尺上有n个分格,它和主尺上的(n-1)格分格的总长度相等,一般主尺上每一分格的长度为1mm,设游标上每一个分格的长度为x,则有nx=n-1,主尺上每一分格与游标上每一分格的差值为1-x= (mm)是游标卡尺的最小读数,即游标卡尺的分度值。若游标上有20个分格,则该游标卡尺的分度值为=0.05mm,这种游标卡尺称为20分游标卡尺;若游标上有50个分格,其分度值为=0.02mm,称这种游标卡尺为50分游标卡尺。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原理: 螺旋测微器是依据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即螺杆在螺母中旋转一周,螺杆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的距离。因此,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微小距离,就能用圆周上的读数表示出来。 3、当待测物体是一直径为 d、高度为 h 的圆柱体时, 物体的体积为:V=π 4 ? d2?h只要用游标卡尺测出高度 h,用螺旋测微器测出直径d,代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2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函数逼近与快速傅里叶变换实验室数学实验室 所属课程名称数值逼近 实验类型算法设计 实验日期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512*x^10 - 1280*x^8 + 1120*x^6 - 400*x^4 + 50*x^2 - 1 并得到Figure,图像如下: 实验二:编写程序实现[-1,1]上n阶勒让德多项式,并作画(n=0,1,…,10 在一个figure中)。要求:输入Legendre(-1,1,n),输出如a n x n+a n-1x n-1+…多项式。 在MATLAB的Editor中建立一个M-文件,输入程序代码,实现勒让德多项式的程序代码如下: function Pn=Legendre(n,x) syms x; if n==0 Pn=1; else if n==1 Pn=x; else Pn=expand((2*n-1)*x*Legendre(n-1)-(n-1)*Legendre(n-2))/(n); end x=[-1:0.1:1]; A=sym2poly(Pn); yn=polyval(A,x); plot (x,yn,'-o'); hold on

end 在command Windows中输入命令:Legendre(10),得出的结果为: Legendre(10) ans = (46189*x^10)/256 - (109395*x^8)/256 + (45045*x^6)/128 - (15015*x^4)/128 + (3465*x^2)/256 - 63/256 并得到Figure,图像如下: 实验三:利用切比雪夫零点做拉格朗日插值,并与以前拉格朗日插值结果比较。 在MATLAB的Editor中建立一个M-文件,输入程序代码,实现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的程序代码如下: function [C,D]=lagr1(X,Y) n=length(X); D=zeros(n,n); D(:,1)=Y'; for j=2:n for k=j:n D(k,j)=(D(k,j-1)- D(k-1,j-1))/(X(k)-X(k-j+1)); end end C=D(n,n); for k=(n-1):-1:1

插值法实验报告

实验二插值法 1、实验目的: 1、掌握直接利用拉格郎日插值多项式计算函数在已知点的函数值;观察拉格郎日插值的龙格现象。 2、了解Hermite插值法、三次样条插值法原理,结合计算公式,确定函数值。 2、实验要求: 1)认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案和算法; 2)编写上机实验程序,作好上机前的准备工作; 3)上机调试程序,并试算各种方案,记录计算的结果(包括必要的中间结果); 4)分析和解释计算结果; 5)按照要求书写实验报告; 3、实验内容: 1) 用拉格郎日插值公式确定函数值;对函数f(x)进行拉格郎日插值,并对f(x)与插值多项式的曲线作比较。 已知函数表:(,)、(,)、(,)、(,)用三次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求x=时函数近似值。 2) 求满足插值条件的插值多项式及余项 1) 4、题目:插值法

5、原理: 拉格郎日插值原理: n次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为:L n (x)=y l (x)+y 1 l 1 (x)+y 2 l 2 (x)+…+y n l n (x) n=1时,称为线性插值, L 1(x)=y (x-x 1 )/(x -x 1 )+y 1 (x-x )/(x 1 -x )=y +(y 1 -x )(x-x )/(x 1 -x ) n=2时,称为二次插值或抛物线插值, L 2(x)=y (x-x 1 )(x-x 2 )/(x -x 1 )/(x -x 2 )+y 1 (x-x )(x-x 2 )/(x 1 -x )/(x 1 -x 2 )+y 2 (x -x 0)(x-x 1 )/(x 2 -x )/(x 2 -x 1 ) n=i时, Li= (X-X0)……(X-X i-1)(x-x i+1) ……(x-x n)(X-X0)……(X-X i-1)(x-x i+1) ……(x-x n) 6、设计思想: 拉格朗日插值法是根据 n + 1个点x 0, x 1 , (x) n (x < x 1 < (x) n )的函数值f (x ), f (x 1) , ... , f (x n )推出n次多項式p(x),然后n次多項式p (x)求出任意的 点x对应的函数值f (x)的算法。 7、对应程序: 1 ) 三次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求x=时函数近似值#include"" #define n 5 void main() { int i,j; float x[n],y[n]; float x1; float a=1;

测控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湖南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成绩 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二0—三年 ^一月 ^一日目录 一、液压泵站综合控制实验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内容 3 二、液压实验台PLC控制实验 4 (一)实验目的 4 (二)实验内容 4 —振动测试与故障诊断综合实验( 一) 一)实验目的 5 二)实验内容 5 四.振动测试与故障诊断综合实验(二)(一)实验目的 6 (二)实验内容 6 五.基于虚拟仪器的自动控制原理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7 (二)实验内容7 六.基于虚拟仪器的传感器综合实验8 (一)实验目的8 (二)实验内容8 七.地震仪器综合设计9 (一)实验目的9 (二)实验内容9 八.电法仪器综合设计10 (一)实验目的10 (二)实验内容10 九、实验心得11 一、液压泵站综合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液压控制的装置,熟悉PLC编程,并且了解 置的原理并且用于实践生活中去。(二)实验内容 此实验是液压的测量实验用PLC处理器控制来实现,液压PLC综合控制实验室是我公 司根据高校机电一体化对气、电、液控制的教学大纲要求,在我公司专利产品YY-18透明 液压传动演示系统的基础上,综合了我公司气动PLC与液压PLC控制实验设备的优点,采 用了开放型综合实验台结构,广泛征求专家教授与老师的意见,经不断创新改进研制而成的。是目前集气动控制技术、液压传动控制技术以及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技术于一体 的理想的综合性实验设备。实验时,它们可以相互辅成,交叉控制。可以让学生直观、感性地对比、了解气、电、液各自具有的特点、特色、及优缺点等。 信号采集电路原理设计: (1)前置放大电路要求有阻抗匹配设计(前置放大器采用集成运放OP07、 采用电压负反馈设计、增益为10、50 两档手动设计) (2)主放大器采用级联组合程控放大、增益动态范围为10 至1500 倍之内。 (增益程档位要求有30 至40 梯度之内,具体每档增益值不做具体要求但要求梯度 增益呈线性) (3)主放大器末端输出值(Up-p)设计为5v,如有溢出则在设计说明中明。 PLC控制在工业领域的发展。理解液压装

龙格现象实验报告1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观察龙格(Runge)现象实验 班级:12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班 姓名: 学号:33 16 17 59 实验日期: 2014.10.11 周次: 6 实验地点: A14-504

多种插值对比 function y=fun(x); y=5./(1+x.^2); end hours=-5:5; h=-5:0.1:5; temps=fun(hours); t1=interp1(hours,temps,h,'spline'); %(?±?óê?3?êy?Y??ê?oü?àμ?) t2=interp1(hours,temps,h, 'nearest'); t3=interp1(hours,temps,h, 'linear'); t4=interp1(hours,temps,h, 'cubic'); subplot(2,2,1); plot(hours,temps, ' bo',h,t1, 'r'); title('spline '); %×÷í? subplot(2,2,2); plot(hours,temps, 'bo',h,t2, 'r'); title(' nearest'); subplot(2,2,3); plot(hours,temps, 'bo',h,t3, 'r'); title('linear'); subplot(2,2,4); plot(hours,temps, 'bo',h,t4, 'r', h,t1, 'g'); title('cubic-spline'); -5 05 spline -5 05 nearest -5 05 linear -5 05 cubic-spline

AMT音频大地电磁法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习报告 实习类型生产实习 题目AMT生产实习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ZRY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习地点东苑及5417 实习成绩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 AMT音频大地电磁法 摘要 学会使用V8仪器以及野外音频大地电磁法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进行数据资料的采集;此外也需要学会使用SSMT2000软件对所采集的电磁信号进行处理,最终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得到最终的成果,这是要求学会AMT数据资料的处理与解释。 关键字:V8;SMT;SSMT2000 第1章AMT数据资料的采集 1.1数据采集仪器 V8主机,AMTC-30磁棒,不极化电极,GPS,电线及屏蔽电缆,CF卡以及读卡器,蓄电池等,参数设计工具软件TBLEDIT.exe,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 其中V8多功能电法仪具备时间域的常规电剖面、电测深、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测量功能;具备频率域的MT(大地电磁法)AMT(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SIP(频谱激电)勘探测量功能. 1.2实习内容 1.学习使用V8仪器,会熟练操作V8仪器; 2.学会AMT数据资料采集的野外布线方式; 3.掌握音频大地电磁法的基本原理以及操作方式。

1.3V8布线方式 1.3.1“十”字布极法 图 1“十”字布极法 工作特点:AMT/MT单点测;张量观测:五分量测量;为适应不同地形条件。 1.3.2“L”型布极法 图 2 “L”型布极法 工作特点:AMT/MT单点测;张量观测:五分量测量;为适应不同地形条件。

1.3.3“T”字型布极法 图 3 “T”字型布极法 工作特点:AMT/MT单点测;张量观测:五分量测量;为适应不同地形条件。 1.3.4 RXU-3ER连接方法 图 44 RXU-3ER连接方法 工作特点:AMT/MT单点测深;张量观测:2电道观测;也有三种布极方法;只测量两个电道与V8主机共用磁道;提高工作效率 本次实习采用的是“十”字布极法。

数值分析拉格朗日插值法上机实验报告

课题一:拉格朗日插值法 1.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 2.运用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进行计算。 2.实验过程 作出插值点(1.00,0.00),(-1.00,-3.00),(2.00,4.00)二、算法步骤 已知:某些点的坐标以及点数。 输入:条件点数以及这些点的坐标。 输出:根据给定的点求出其对应的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的值。 3.程序流程: (1)输入已知点的个数; (2)分别输入已知点的X坐标; (3)分别输入已知点的Y坐标; 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float lagrange(float *x,float *y,float xx,int n) /*拉格朗日

插值算法*/ { int i,j; float *a,yy=0.0; /*a作为临时变量,记录拉格朗日插值多项*/ a=(float*)malloc(n*sizeof(float)); for(i=0;i<=n-1;i++) { a[i]=y[i]; for(j=0;j<=n-1;j++) if(j!=i) a[i]*=(xx-x[j])/(x[i]-x[j]); yy+=a[i]; } free(a); return yy; } int main() { int i; int n; float x[20],y[20],xx,yy; printf("Input n:");

scanf("%d",&n); if(n<=0) { printf("Error! The value of n must in (0,20)."); getch();return 1; } for(i=0;i<=n-1;i++) { printf("x[%d]:",i); scanf("%f",&x[i]); } printf("\n"); for(i=0;i<=n-1;i++) { printf("y[%d]:",i);scanf("%f",&y[i]); } printf("\n"); printf("Input xx:"); scanf("%f",&xx); yy=lagrange(x,y,xx,n); printf("x=%f,y=%f\n",xx,yy); getch(); } 举例如下:已知当x=1,-1,2时f(x)=0,-3,4,求f(1.5)的值。

高密度电法实习报告

高密度电法勘探实习报告 一、基本原理 高密度电法指的是直流高密度电阻率法,但由于从中发展出直流激发极化法,所以统称高密度电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际上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野外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几十至上百根)置于测点上,然后利用程控电极转换开关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和自动采集。当测量结果送入微机后,还可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给出关于地电断面分布的各种物理解释的结果。显然,高密度电阻率勘探技术的运用与发展,使电法勘探的智能化程度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由于高密度电阻率法所具备的上述优势,因此相对于常规电阻率法而言,它具有以下特点: (1) 电极布设是一次完成的,这不仅减少了因电极设置而引起的故障和干扰,而且为野外数据的快速和自动测量奠定了基础。(2) 能有效地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扫描测量,因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关于地电断面结构特征的地质信息。(3) 野外数据采集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不仅采集速度快(大约每一测点需2~5 s) ,而且避免了由于手工操作所出现的错误。(4) 可以对资料进行预处理并显示剖面曲线形态,脱机处理后还可以自动绘制和打印各种成果图件。(5) 与传统的电阻率法相比,成本低、效率高,信息丰富,解释方便,勘探能力显著提高。 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与传统的电阻率法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在观测中设置了较高密度的测点,现场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布置在一定间隔的测点上,然后进行观测。由于使用电极数量多,而且电极之间可以自由组合,这样可以提供更多的地电信息,使电法勘探能像地震勘探一样使用覆盖式的测量方式。与常规电法相比,高密度电法具有以下优点:(1)电极布设一次性完成,减少了因电极设置引起的干扰和由此带来的测量误差;(2)能有效地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测量,从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关于地电结构状态的地质信息;(3)数据的采集和收录全部实现了自动化,不仅采集速度快,而且避免了由于人工操作所引起的误差和错误;(4)可以实现资料的现场实时处理和脱机处理,大大提高了电阻率法的智能化程度。 按布线方式分类。一、集中式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如WGMD-3 WGMD-4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它以WDJD系列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为测控主机,再配以WDZJ系列多路电极转换器。二、分布式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如WGMD-9超级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它以WDA系列超级数字直流电法仪为测控主机,在配以分布式开关电缆,即可完成测量工作。

龙格现象

二.主要方、步骤: 1.运用FORTRAN编制原函数,拉格朗日插值和线性插值程序; 2.将数据运用grapher将实验数据绘制成图. 三.程序代码: !龙格现象/高次插值的病态性质 PROGRAM LONGERend parameter(n=10) real(8) y(0:20),x(0:20),x1(0:20),y1(0:20),Ih(0:20) !计算f(x) open(2,file='y.doc') write(2,"('x',30x,'f(x)')") do i=0,n x(i)=-5.0+10*i/n y(i)=1.0/(1+x(i)**2) write(2,*) x(i), y(i) end do !计算Ln(x),拉格朗日插值程序 OPEN(2,file='y1.doc') write(2,"('x1',30x,'Ln(x)')") do i=0,n-1 x1(i)=(x(i)+x(i+1))/2 y1(i)=0.0 do j=0,n

!计算Wn+1(x),W'n+1(x) w=1.0 wp=1.0 do k=0,n w=w*(x1(i)-x(k)) if(k/=j) then wp=wp*(x(j)-x(k)) end if end do y1(i)=y1(i)+y(j)*w/wp/(x1(i)-x(j)) end do write(2,*) x1(i),y1(i) end do !分段线性插值程序 open(2,file='Ih.doc') write(2,"('x1',30x,'Ih')") do k=0,n-1 Ih(k)=(x1(k)-x(k+1))/(x(k)-x(k+1))*y(k)+(x1(k)-x(k))/(x(k+1)-x(k))*y( k+1) write(2,*) x1(k),Ih(k) end do print*,'数据已写入指定文件'

高密度电法(1)

实验二高密度电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高密度电阻率法数据采集工作方法;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二、高密度电法的勘探原理 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常规电阻率法大体相同。它是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为基础的一种电探方法,根据在施加电场作用下地中传导电流的分布规律,推断地下具有不同电阻率的地质体的赋存情况。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系统由主机、多路电极转换器、电极系 3 部分组成。多路电极转换器通过电缆控制电极系各电极的供电与测量状态。主机通过通讯电缆、供电电缆向多路电极转换器发出工作指令、向电极供电并接收、存贮测量数据。数据采集结果自动存入主机,主机通过通讯软件把原始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计算机将数据转换成处理软件要求的数据格式,经相应处理模块进行畸变点剔除、地形校正等预处理后,做视电阻率等值线图。在等值线图上根据视电阻率的变化特征结合钻探、地质调查资料作地质解释,并绘制出物探成果解释图。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实验内容 本实验在室外采用温纳装置做剖面观测,学习电法勘探的野外工作过程和仪器操作,对观测的数据进行整理,编写实验报告。 (二)仪器 高密度电阻率勘探工作仪器包括测量系统和反演软件系统。测量系统包括WDJD-3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测控主机)和WDZJ-3多路电极转换器。该系统具有存储量大、测量准确快速、操作方便等特点,并且可方便地与国内常用高密度电法处理软件配合使用。(三)装置形式 采用的装置形式为:固定断面扫描装置α排列(温纳装置AMNB)见图1-1。测量时,AM=MN=NB为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一条剖面线;接着AM、MN、NB增大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依此不断扫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由于供电电极AB和MN均按一定比例增大,所以在反映深部信息是

多道瞬态面波探测实验报告

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文远楼前防空洞多道瞬态面波探测实验报告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系 指导老师:吴健生赵永辉 小组成员:刘佳叶何文俊马驰 2011年6月

目录 1. 目的 2. 原理 3. 仪器介绍 4. 野外实施 5. 数据处理 6. 保证质量措施 7. 问题对策 8. 结论分析 9. 体会展望 10. 参考文献

摘要:利用多道瞬态面波探测方法,测定不同频率的面波速度VR,达到了解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黑松林斜坡地下的情况。 关键词:面波探测黑松林斜坡 1.实验目的 通过人工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的方法对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黑松林斜坡进行勘察。要求勘探出黑松林斜坡地下的情况。 2. 实验原理 面波分为拉夫波和瑞利波。本实验主要应用的是瑞利波。同一频率的面波的相速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反映出地质条件的横向不均匀性;不同频率的面波的相速度的变化则反映了地下介质在深度方向上的不均匀性。 通过测定不同频率的面波速度VR ,即可达到了解地下地质构造的目的。 3. 仪器介绍 4. 野外实施 4.1 实验区概况 试验区域位于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文远楼前,入口朝北,由于无法进入内部,初步估测

该防空洞在平面上呈长方形。实验区上部覆盖种有草皮的土壤层,堪探时土壤较湿润。 4.2 野外布线 此次实验本小组总布线条数为 2条,布线方向为南北向。我们根据实验场地具体情况,在防空洞入口边缘布下了第一条线,在第一条线西侧距离为3米处布下第二条线。在实验过程中,炮点距为1米,检波器间距为1米,检波器每次向北移动距离也为1米。进行人工激发时,我们在每点处各激发两次并采集数据,总共得到数据14组。 4.3 野外操作 1. 排线,布检波器 第一道测线 第二道测线

基于MATLAB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基于MATLAB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班级:072115 姓名:李凯 学号:20111003943

实验二:矩阵与向量运算 实验目的:在MATLAB里,会对矩阵与向量进行加、减、数乘、求逆及矩阵特征值运算,以及矩阵的LU分解。 设A是一个n×n方阵,X是一个n维向量,乘积Y=AX可以看作是n维空间变换。如果能够找到一个标量λ,使得存在一个非零向量X,满足:AX=λX (3.1)则可以认为线性变换T(X)=AX将X映射为λX,此时,称X 是对应于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改写式(3.1)可以得到线性方程组的标准形式:(A-λI)X=0 (3.2)式(3.2)表示矩阵(A-λI)和非零向量X的乘积是零向量,式(3.2)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矩阵(A-λI)是奇异的,即:det(A-λI)=0 该行列式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a11–λa12 (1) a21 a22 –λ…a2n =0 (3.3) ………… A n1 a n2 …a nn 将式(3.3)中的行列式展开后,可以得到一个n阶多项式,称为特征多项式: f(λ)=det(A-λI)=(-1)n(λn+c1λn-1+c2λn-2+…+c n-1λ+c n) (3.4) n阶多项式一共有n个根(可以有重根),将每个根λ带入式(3.2),可以得到一个非零解向量。

习题:求下列矩阵的特征多项式的系数和特征值λj: 3 -1 0 A= -1 2 -1 0-1 3 解:在MATLAB中输入命令: A=【3 -1 0;-1 2 -1;0 -1 3】; c=poly(A) roots(c) 得到:

实验四:Lagrange插值多项式 实验目的:理解Lagrange插值多项式的基本概念,熟悉Lagrange插值多项式的公式源代码,并能根据所给条件求出Lagrange插值多项式,理解龙格现象。 %功能:对一组数据做Lagrange插值 %调用格式:yi=Lagran_(x,y,xi) %x,y:数组形式的数据表 %xi:待计算y值的横坐标数组 %yi:用Lagrange还擦之算出y值数组 function fi=Lagran_(x,f,xi) fi=zeros(size(xi)); np1=length(f); for i=1:np1 z=ones(size(xi)); for j=i:np1 if i~=j,z=z.*(xi-x(j))/(x(i)-x(j));end end fi=fi+z*f(i); end return 习题:已知4对数据(1.6,3.3),(2.7,1.22),(3.9,5.61),(5.6,2.94)。写出这四个数据点的Lagrange插值公式,并

龙格现象matlab算法

课程名称:___计算方法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程晓良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___观察龙格现象________________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问题描述 在计算方法中,有利用多项式对某一函数的近似逼近,这样,利用多项式就可以计算相应的函数值。例如,在事先不知道某一函数的具体形式的情况下,只能测量得知某一些分散的函数值。例如我们不知道气温随日期变化的具体函数关系,但是我们可以测量一些孤立的日期的气温值,并假定此气温随日期变化的函数满足某一多项式。这样,利用已经测的数据,应用待定系数法便可以求得一个多项式函数f(x)。应用此函数就可以计算或者说预测其他日期的气温值。一般情况下,多项式的次数越多,需要的数据就越多,而预测也就越准确。 例外发生了:龙格在研究多项式插值的时候,发现有的情况下,并非取节点(日期数)越多多项式就越精确。著名的例子是f(x)=1/(1+25x^2).它的插值函数在两个端点处发生剧烈的波动,造成较大的误差。 二、相关公式 三、MATLAB程序 一、取等距节点,n=5,10,15,20 for n = 5:5:20 subplot(2,2,n/5) syms x;

f = 1/(1+25*x^2); x1=sym(zeros(n+1)); W=sym(ones(n+1)); L=sym(0); for i=0:n x1(i+1)=-1+2*i/n; end for i=0:n for j=0:n if j~=i w=(x-x1(j+1))/(x1(i+1)-x1(j+1)); W(i+1)=W(i+1)*w; end end L=L+W(i+1)*(1/(1+25*x1(i+1)^2)); end LL(n)=simplify(L); x=-1:0.01:1; y1=subs(f,x); y2=subs(L,x); plot(x,y1,'b');hold on; plot(x,y2,'r');hold off; title(['?-oˉêyf(x)=1/(1+25*x^2)ó?',num2str(n),'′?2??μoˉêy']); xlabel('x');ylabel('y'); legend('?-oˉêy','2??μoˉêy'); grid on end

实验报告基本测量

实验题目: 基本测量 1、实验目的 (1)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会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2)掌握千分尺(螺旋测微器)和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3)测量规则固体密度。 (4)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 (5)学会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掌握有效数字记录、运算和不确定度估算。 2、实验仪器(在实验时注意记录各实验仪器的型号规格 游标卡尺(量程:125mm ,分度值:0.02mm ,零点读数:0.00m m)、螺旋测微计(量程:25mm ,分度值:0.01mm ,零点读数:-0.005)、物理天平(量程:500g ,感量:0.05g )、温度计(量程:100℃,分度值:1℃)。 3、实验原理 1、固体体积的测量 圆套内空部分体积V 空=πd 2 内H /4 圆筒材料的体积V =圆筒壁的体积= H )d D (4 22 ?-π 其相对不确定度计算公式为: 22 2122212 212 22221222)(?? ? ??+???? ??-+???? ??-=h U D D U D D D U D V U h D D V 不确定度为:V U V U V V ?= ①游标卡尺的工作原理 游标卡尺是利用主尺和副尺的分度的微小差异来提高仪器精度的。如图1所示的“十分游标”,主尺上单位分度的长度为1mm ,副尺的单位分度的长度为0.9mm ,副尺有10条刻度,当主、副尺上的零线对齐时,主、副尺上第n(n 为小于9的整数) 条刻度相距为n ×0.1=0.n mm ,当副尺向右移动0.n mm 时,则副尺上第n 条刻度和主尺上某刻度对齐。由此看出,副尺移动距离等于0.1mm 的n 倍时都能读出,这就是“十分游标”能把仪器精度提高到0.1mm 的道理。 钢珠(球)的体积3 3634D r V ππ== ②螺旋测微计的工作原理 如图2所示,A 为固定在弓形支架的套筒,C 是螺距为0.5mm 的螺杆,B 为活动套筒,它和测微螺杆连在一起。活动套筒旋转一周,螺杆移动0.5mm 。活动套筒左端边缘沿圆周刻有50个分度, 当它转过1分度,螺杆移动的距离δ=0.5/50=0.01mm ,这样,螺杆移动0.01mm 时,就能准确读出。 ③移测显微镜 移测显微镜的螺旋测微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螺旋测微计相似,所以能把仪器精度提高到0.01mm 。由于移测显微镜能将被测物体放大,因而物体上相距很近的两点间的距离也能测出。 2、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 (1)流体静力称衡法 ①固体密度的测定,设用物理天平称衡一外形不规则的固体,称得其质量为m ,然后将此固体完全浸入水中称衡,称得其质量为m 1,水的密度为ρ0,则有: ρ固=m ρ0/(m -m 1)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62338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第二章) 实验题目: 分别用二分法、牛顿迭代法、割线法、史蒂芬森迭代法求方程 的根,观察不同初始值下的收敛性,并给出结论。 问题分析: 题目有以下几点要求: 1.不同的迭代法计算根,并比较收敛性。 2.选定不同的初始值,比较收敛性。 实验原理: 各个迭代法简述 二分法:取有根区间的重点,确定新的有根区间的区间长度仅为区间长度的一版。对压缩了的有根区间重复以上过程,又得到新的有根区间,其区间长度为的一半,如此反复,……,可得一系列有 根区间,区间收敛到一个点即为根。 牛顿迭代法:不动点迭代法的一种特例,具有局部二次收敛的特性。迭代格式为 割线法:是牛顿法的改进,具有超线性收敛的特性,收敛阶为1.618. 迭代格式为 史蒂芬森迭代法:采用不动点迭代进行预估校正。至少是平方收敛的。迭代格式为

这里可采用牛顿迭代法的迭代函数。实验内容: 1.写出该问题的函数 代码如下: function py= f(x) syms k; y=(k^2+1)*(k-1)^5; yy=diff(y,k); py(1)=subs(y,k,x); py(2)=subs(yy,k,x); end 2.分别写出各个迭代法的迭代函数代码如下: 二分法: function y=dichotomie(a,b,e) i=2; m(1)=a; while abs(a-b)>e t=(a+b)/2; s1=f(a); s2=f(b); s3=f(t); if s1(1)*s3(1)<=0 b=t; else a=t; end m(i)=t; i=i+1; end y=[t,i+1,m]; end 牛顿迭代法: function y=NewtonIterative(x,e) i=2; en=2*e; m(1)=x; while abs(en)>=e s=f(x); t=x-s(1)/s(2); en=t-x; x=t; m(i)=t; i=i+1; end y=[x,i+1,m]; end 牛顿割线法:

成都理工大学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年月二〇年月

填写说明 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 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 3、格式要求: 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 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 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号宋体); 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 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 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 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目录 一、实习目的 (4) 二、实习安排 (4) 三、实习内容 (5) 3.1高密度电法 (5) 3.2对称四级电测深 (10) 3.3联合剖面法 (12) 四、实验心得体会 (12) 五、手绘附图 (14)

一、实习目的 主要目的: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要求能掌握以下几点: 1、掌握电极距选择规则 2、掌握对称四极电测深、高密度电阻率法α、β、γ的野外施工方法和数据采集 3、学会对所采集数据初步整理与绘制实测曲线 4、学会高密度电法的数据处理及计算机作图方法 5、进行高密度电法项目设计和报告的编写。 二、实习安排 图 1 电法勘探实习安排

(完整精品)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之长度基本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学院 班级 实验日期 2017 年5 月23日实验地点:实验楼B411室 【实验原理】 1、游标卡尺构造及读数原理 游标卡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在一毫米为单位的主尺上附加一个能够滑动的有刻度的小尺(副尺),叫游标,利用它可以把主尺估读的那位数值较为准确地读出来。 图1

游标卡尺在构造上的主要特点是:游标上N 个分度格的总长度与主尺上(N -1)个分度格的长度相同,若主尺上最小分度为a ,游标上最小分度值为b ,则有 1()Nb N a =-(式1) 那么主尺与游标上每个分格的差值(游标的精度值或游标的最小分度值)是: 11 N a b a a a N N δ-=-=-=(式2) 图2 常用的游标是五十分游标(N =50),即主尺上49mm 与游标上50格相当,见图2–7。五十分游标的精度值δ=0.02mm 。游标上刻有0、l 、2、3、…、9,以便于读数。 毫米以上的读数要从游标“0”刻度线在主尺上的位置读出,毫米以下的数由游标(副尺)读出。 即:先从游标卡尺“0”刻度线在主尺的位置读出毫米的整数位,再从游标上读出毫米的小数位。 游标卡尺测量长度的普遍表达式为 l ka n δ=+(式3) 式中,k 是游标的“0”刻度线所在处主尺刻度的整刻度(毫米)数,n 是游标的第n 条线与主尺的某一条线重合,a =1mm 。图3所示的情况,即l =21.58mm 。 图3 在用游标卡尺测量之前,应先把量爪A 、B 合拢,检查游标的“0”刻度线是否与主尺的“0”刻度线重合。如不重合,应记下零点读数,加以修正,即待测量l=l 1-l 0。其中,l 1为未作零点修正前的读数值,l 0为零点读数。l 0可以正,也可以负。 使用游标卡尺时,可一手拿物体,另一手持尺,如图4所示。要特别注意保护量爪不被磨损。使用时轻轻把物体卡住即可读数。 图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