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训练营教案1

篮球训练营教案1
篮球训练营教案1

周末篮球训练营教案

上课时间:90分钟上课地点:轮滑场、大操场课次:1 人数:15 教师:郭定文、谌静波

大班篮球教案上教学内容

活动一:左右手运球 活动目标 1、学习单手拍球、单腿跪地拍球。 2、通过拍球运动,发展手脚协调能力。 3、能听从指令按要求做动作,锻炼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篮球若干、热身音乐。 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 1、情景导入,做简单热身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都要当运球小能手哦,我们要用自己的小手把篮球 宝宝拍起来。 ——师:想要做个运球小能手,先和老师一起来跳一跳运球操吧! 我是运球小能手,我是运球小能手。 晃晃手啊,1、2、3,(活动手指) 转转手腕,1、2、3,(活动手腕) 摇摇手臂,1、2、3,(活动手臂) 扭扭腰啊,1、2、3,(转腰) 拍拍大腿,1、2、3,(拍大腿) 拍拍小腿,1、2、3,(拍小腿) ——教师带领幼儿做上述热身活动3 次,速度可由慢到快。 二、我是运球小能手 1、学习拍球 ——教师示范拍球动作,发放篮球,引导幼儿学习拍球。(动作提示:两脚自然 分开,双膝微屈,左手护球,右手用力向下拍球,篮球反弹高度至腹部。) 一一将幼儿分成两排,面对面练习原地拍球。 2、第一次游戏:拍球数数 ——师: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拍球数数的游戏,看谁拍的多,数 的准。 ——规则: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人一组,一人拍球一人数数,计时一分钟,相互 轮换。 3、第二次游戏:单腿跪地拍球 ——教师做示范:单腿跪地拍球,右脚跪下,左手放左膝盖上部, 用右手拍球,左右轮换。 ——规则:教师做指挥官,请幼儿单膝跪地成四排,教师以口哨 发令,吹一声,幼儿开始拍球,在吹一声,停在拍球。 4、拍球比赛 一一小朋友们拍球都很厉害了,现在我们来比赛,听到老师的哨声开始拍球, 看看谁能连续拍得最多。老师将给予拍得最多的小朋友奖励。如果谁的球拍掉 了,那就要停止比赛,抱起球站到一旁等待。 三、放松活动 ——师:运球小能手们,拍了这么久,你们都累了吧,篮球宝宝也累,请大家 把他们送回家吧,然后回到老师这里集合做放松运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放松活动,手指、手腕、手臂、腰腹、大小腿,从上到 下,依次进行: 我是最运球小能手,能让地面响咚咚。 捏捏我的小手指,1、2、3、4,

篮球培训课教案

篮球培训课教案 任课教师: 授课班级基础班 学 生 人 数 授课 时间 45分钟 教 学内容1、行进间运球练习。 2、学习持球交叉步突破。 重 点 1.蹬地转体 2.护球加速 难 点 手脚协调一致,避免走步。 课的任务一、通过技术模块的训练,提升学生的球感球性,初步掌握持球交叉步突破的动作要领。 二、通过体能部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核心力量,增强躯干的稳定性。 部分时 间 课的内容组织教法开始 部分 准备部分2 5 1、集合整队,检查出勤。 2、宣布本节课练习内容及纪律 要求。 1、围绕场地慢跑3圈 2、变速跑、变向跑(小Z字型) 组织:学生面对教练成两排横队站立。 要求:队伍整齐、安静。 组织:1.慢跑时成一列纵队。 2.徒手操时以体操队形面对教师成

基本 部分 10 203、教练员带领学员进行徒手操 练习。 主要包括头颈部、大小臂、胸部、 腰部、大小腿、手腕踝关节部位 的拉伸。 4.手撑墙高抬腿 一、基本技术练习 1全场行进间运球练习 ⑴运球急停急起(区分左、右手) 各2组: ⑵行进间体前变向x2 ⑶行进间胯下变向x2 ⑷行进间转身换手运球x2 ⑸行进间背后换手运球x2 备注:练习路线如图所示,全场 往返一次为1组。 2.学习交叉步持球突破 两排横队站立。 要求:1.慢跑时注意队伍间隔,保持队型。 2.徒手操练习动作按教练要求准确到位。 组织:如图,学生成一路纵队位于底线, 待前一名队员至第三个标志桶时下一名队 员出发,移动路线如图所示,完成一次练 习后排至队尾继续练习。 重点:运球时掌心空出,脚步动作到位。 组织: 分解练习①②队 形见图1,成体操

⑴教练员讲解示范 ⑵组织学员分解练习 ①原地徒手模仿练习 ②原地自抛推放球练习 ③两人一组迎面自抛持球交叉步突破练习。(转体探肩动作) ④自抛持球交叉步突破上篮练习+绳梯敏捷+半场交叉步突破(教练防守)+跳跃梯队形,教练位于队伍正前方带领学员练习。 图-1 分解练习③组织 如图-2,两排队 员间隔7-8米, 教练员居中巡回指导。 图-2 分解练习④组织如图-3,队员成一列纵队依次练习,教练员巡回指导。 图-3 重点:1.蹬地转体动作。 2.推放球时注意护球。 3.半场突破时结合实战增加对抗 难点:手脚协调一致,避免走步。

篮球训练课教案1篮球训练理论

篮球训练理论课提纲 一.篮球技术动作与运动技能分析 篮球技术是指符合人体运动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原理,篮球运动所运用的专门动作结构方法的总称。简单地说篮球技术是基本技术动作,篮球技术水平是指掌握技术动作的程度。 篮球运动技能是指在篮球比赛和攻防对抗情况下,适时合理地运用技术的能力。篮球运动技能是篮球技术实践的表现,运动技能水平是指运用技术的能力程度。 衡量运动员技术的标准:技术动作的规范性、熟练性、准确性、动作的幅度、速度、质量、难度。 衡量运动员技能的标准:技术动作应用的节奏与时机,应用的合理性与实效性,技术动作的对抗与应变控制能力。 二.开放性运动技能与闭合性运动技能 所谓开放性运动技能:在比赛或实践过程中技术应用同练习过程中的动作组合结构总因时间、位置、对手等外部情境有很多差异或变化,技术运用的条件和时机千差万别,而是需要根据对手的情况做出判断,及时、合理的运用相应技术动作。 所谓闭合性运动技能:在比赛或实践过程中技术应用同练习过程中的动作组合结构没有差异或变化,技术运用只要按练习时的动作的组合结构形成动力定型,保证完成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动作的质量。 篮球运动技能属于开放性运动技能。在篮球实践过程中技术动作的组合与结构同练习过程中的动作组合与结构总因时间、位置、对手等外部情境有很多差异或变化,技术运用的条件和时机千差万别,不能完全按练习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同伴与对手的情况做出判断,及时、合理的运用相应的篮球技术。 在篮球运动技能中,基本技术动作是基础,队员的运动技能水平表现在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和效果上。如何将技术动作转化成运动技能,取决于两个条件。 一是提高技术动作质量、难度和对抗能力的身体条件,它包括身高、形

篮球训练营培训教案及教学设计

篮球训练营培训教案及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宗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教学原则,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及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互动、尝试和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从而在体育学习中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感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为学生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选择分析 篮球运动是广大中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本节课所学的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技术动作,是篮球配合过程中的纽带和桥梁。根据高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要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展现学生的青春活力,并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学习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三、教学结构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篮球传接球的兴趣。 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练习,使90%以上的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练习,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鉴赏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体验成功感。 四、本课重点、难点 (传球)重点:伸臂、翻腕、拨指的动作方法。 难点:蹬地、伸臂、翻腕、拨指的协调配合。 (接球)重点:伸臂、迎球、手放松,接球、后引、有缓冲。 难点:迎球缓冲的协调配合。 五、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有40多人,全部为男生。高中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篮球双手胸前传球技术这一内容在小学和初中的《体育与健康》中就已经介绍和学习,且中考时有的学生加试了篮球的运球,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对篮球基本技术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所以,本课练习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为主要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由于初次给该班上课,缺少对学生篮球基本功情况的了解,所以在上课过程中还需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对教授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最大的可能性空间。 鑫奥体篮球俱乐部https://www.360docs.net/doc/614472033.html,186******** 六、教学结构

大班篮球教案上

活动目标1、学习单手拍球、单腿跪地拍球。 2、通过拍球运动,发展手脚协调能力。 3、能听从指令按要求做动作,锻炼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篮球若干、热身音乐。 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 1、情景导入,做简单热身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都要当运球小能手哦,我们要用自己的小手把篮球宝宝 拍起来。 ——师:想要做个运球小能手,先和老师一起来跳一跳运球操吧!我是运球小能手,我是运球小能手。 晃晃手啊,1、2、3,(活动手指) 转转手腕,1、2、3,(活动手腕) 摇摇手臂,1、2、3,(活动手臂)扭扭腰啊,1、2、3,(转腰)拍拍大腿,1、 2、3,(拍大腿)拍拍小腿,1、2、3,(拍小腿) ——教师带领幼儿做上述热身活动 3 次,速度可由慢到快。 二、我是运球小能手 1、学习拍球——教师示范拍球动作,发放篮球,引导幼儿学习拍球。(动作提示: 两脚自然分开,双膝微屈,左手护球,右手用力向下拍球,篮球反弹高度至腹部。) 一一将幼儿分成两排,面对面练习原地拍球。 2、第一次游戏:拍球数数 ——师: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拍球数数的游戏,看谁拍的多,数的 准。 ——规则: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人一组,一人拍球一人数数,计时一分钟,相互轮 换。 3、第二次游戏:单腿跪地拍球 ——教师做示范:单腿跪地拍球,右脚跪下,左手放左膝盖上部,用右手拍球,左 右轮换。 ——规则:教师做指挥官,请幼儿单膝跪地成四排,教师以口哨发令,吹一声,幼 儿开始拍球,在吹一声,停在拍球。 4、拍球比赛一一小朋友们拍球都很厉害了,现在我们来比赛,听到老师的哨声开始 拍球,看看谁能连续拍得最多。老师将给予拍得最多的小朋友奖励。如果谁的球拍掉 了,那就要停止比赛,抱起球站到一旁等待。 三、放松活动 ——师:运球小能手们,拍了这么久,你们都累了吧,篮球宝宝也累,请大家把他 们送回家吧,然后回到老师这里集合做放松运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放松活动,手指、手腕、手臂、腰腹、大小腿,从上到下,依 次进行: 我是最运球小能手,能让地面响咚咚。 捏捏我的小手指,1、 2 、 3 、 4 , 转转我的小手腕,1、2、3、4,捏捏我的小胳膊,1、2、3、4,敲敲我的大 腿,1、2、3、4,敲敲我的小腿,1、2、3、4。

篮球兴趣小组培训教案(全套)

篮球教案 前言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为设计目标,以“参与、合作、学有所获”为主题,本着务实、拓展、探索、创新的思想,根据人教版的体育与健康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选择篮球运动中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作为教学内容。教师在灵活运用教法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篮球是一项集体对抗的球赛游戏、比赛项目,也是我市的传统体育项目,普及面较广,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较高。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篮球中应用最广泛的运球变向技术,经常练习,不但可以提高运球突破能力,还可以提高手控制球能力和手脚协调配合程度。 本课的设计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实现“三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在技术、技能上允许学生的个别差异;同时,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每个人的收获与学习进步的大小。在课堂的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技能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使学生在观察中找问题,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及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并学会对技术技能进行正确的评价。最后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来巩固体前变向运球技术,使基本的技术得到拓展、提高。

篮球教案(一) 年级:人数:时间:

篮球教案(二) 年级:人数:时间:

基本部分25 分 钟 三、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 1、挑、拨球练习 2、直接三步上篮练习 3、一次运球上篮练习 4、完整行进间单手低手 投篮练习 5、传接球直接上篮 6、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 接力赛 7、“自由空间” 重点:理解行进间单手低 手投篮技术的连贯性 难点:手指手腕动作 三、讲解与示范行 进间单手低手投篮 技术的组成和动作 结构、进行个别指 导 1-5、讲解与示范 巡视、个别指导 6、提出比赛要求有 序组织比赛 7、启发学生创新课 堂 三、认真听教师讲 解、看教师示范动 作、在教师的指导 下准确的完成动作 1-5、分4组练习 认真练习 6、在教师的指导 下,认真完成比赛 7、发挥自己的创新 和想象,创编与本 次课有关的活动或 者游戏 三、 1-5、如图: 6、如图: 恢复身心5 分 钟 1.放松:瑜迦 2.本课小结 3.布置作业 4.回收器材 5.师生再见 1.讲解与示范、语 音提示 2.教师总评 3.布置作业 4.布置体育委员组 织学生收回器材 1、调整、放松心理 2、学生自评 如图:广播体操队形 △ ╳╳╳╳╳╳╳╳ ╳╳╳╳╳╳╳╳ ╳╳╳╳╳╳╳╳ ╳╳╳╳╳╳╳╳ 场地器材:篮球26个、篮球场地2个 练习密度:55%,平均心率:105次/分最高心率:130次/分

完整篮球课教案

老师彭老师 姓名陈祝 班级体教(一)班 学号 时间2013 12 10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遵循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先练后教,让学生在练习中去发现掌握了跨步接球、迈步传球技术,才能较好的完成行进间传接球技术。学生能积极主动尝试教师安排的练习方法,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从而达成本课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1.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 2.篮球专项素质练习。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次课学习使学生明确行进间传接球技术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与地位。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85%左右学生初步完成行进间双手传接球的技术。 40%左右的同学能够熟练掌握跨步接球,迈步传球这项技术。通过 专项素质练习发展学生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及同伴之间团结协作配合能力。 四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运动项目,而传接球技术则是进攻队员在场上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的纽带,是比赛中运用最多的基本技术。传、接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进攻战术配合质量,也反映一个队的进攻战术水平,因此必须重视传、接球技术的学习。高二学生对行进间传接球技术掌握肯定有问题。因此本次课在教学中重点解决侧身跑中跨步接球迈步传球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和传接球到位等技术。让学生在不带球跑情况下连贯的完成传接球技术。 五、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学生的篮球基本技术差异较大,但学生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强,生长发育趋于稳定,心理上日趋成熟,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求知欲望非常强。通过本次课的教学练习,使学生初步完成行进间传接球传球技术动作。让学生明确篮球运动传接球的作用,积极地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去。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成功的感受,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跨步接球,迈步传球协调配合。 难点:把握时机、传球到位。 七、教学策略和手段 本课采用递进式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教学内容。首先练习原地传接球练习、行进间传接球,让学生在学习中去发现行进间传接球与原地传接球的有什么不同。如何让原地的传接球技术过渡到行进间传接球技术,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后抓住“跨步接球、迈步传球、上下肢协调配合、传球到位”是行进间传接球的关键。

篮球优质课教案

四年级(水平二)小篮球熟悉球性的练习 本单元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编著。熟悉球性的练习是指用指、掌触球,用手腕做各种压、翻、转的动作,是提高控球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为学习和掌握传、接、运、投等技术奠定基础。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教材很实用,符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指、掌触球,手腕做压、翻、转的动作,提高控球能力,为学习和掌握传、接、运、投等技术奠定基础。 2.体验和感受球性,尝试学习简单、基本的运球方法。 3.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 4.培养学生勇敢、机敏、果断等心理品质和团结友爱等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理念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限修内容中的小篮球教学第一层次的教学内容,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来进行熟悉球性的练习。 四、学情分析 1、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知道了篮球的一些知识,但在小篮球基本技术上还是刚刚起步。 2、少部分学生能够完成一些熟悉球性的练习,但动作还需要规范,质量还需要提高。 3、学生对篮球运动有着的浓厚的兴趣,有利于顺利完成本次教学任务。 五、教学准备 小篮球41个, 录音机1台。 呼啦圈8个 障碍物4个 六、教学效果预 全课练习密度:45-50% , 平均心率:130-150次/分。

四年级小篮球熟悉球性的练习教案(水平二)

《原地运球》教学设计说明 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李群兵 一、指导思想 依据《体育课程标准》,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遵循运动技术动作形成规律,注重运动技能的教学与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主动参与。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原地运球的学习,熟悉球性,使80%的学生初步掌握手指分开,掌心空出的运球手法。 2、发展学生灵敏性、协调性、上下肢力量和快速奔跑能力。 3、在活动中能与他人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习篮球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手指分开,掌心空出 难点:手指、手腕柔和用力 四、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共48人,班级大多数学生喜爱小篮球的活动,对小篮球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模仿能力强,想象力丰富,但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差,上课时可能因为过度兴奋而导致注意力分散。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本节课学习手指分开,掌心空出的原地运球手法,通过对篮球单元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原地运球的动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体验合作的乐趣。 五、教学特点 1、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手部游戏“拍拍熊”导入,通过单手上抛、接球,双手交替上抛、接球,两人体前推球,原地体验运球的练习,以学生对球不同位置(正下方、正侧方、正上方)的感知来强化手指分开,掌心空出的运球手法,体会运球时双脚的站位,通过顺口溜、篮球游戏与教师由浅入深的引导,让学生在“尝试──体验──合作练习──评价”的过程中享受篮球运动的乐趣,解决本课的重难点,达成本课学习目标。 2、组织形式 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观察示范,相互学习,在原地运球的教学中采用了双半圆弧的队形,通过单人、两人、四人等不同的分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练、在尝试体验,小组的互助中掌握运球手法。在游戏中采用五人小组集体练习的组织形式,提高练习密度,发展了学生的灵敏、协调性,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3、评价手段 本节课通过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旨在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为学生提供展示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自信心;引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的动作概念。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体育课教案

(完整)篮球培训具体训练教案

篮球培训具体训练教案 篮球训练班具体训练教案 一、教材内容 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急停跳投、三步上篮。 二、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投等动作组成,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通过传递、抛接、运拍,最终把球送入固定篮圈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具有集体性、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篮球赛攻防频繁,技术动作多样,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 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项有很高锻炼价值 的运动项目。 本课教学内容是篮球运动中的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急停跳投、三步上篮。运球和 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高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的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 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学习篮球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投篮以及教学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战术水平。这一教材在小学和初中的《体育与保健》中就已经介绍学习,所以学 生对此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本课是初中体育课中学习篮球运动的第一节 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运球、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 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着重要解决在各 种情况下学生控制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提高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 熟练性,以及提高投篮的技术水平,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广东省韶关市新丰第二中学篮球训练班的学生。学生大多来自农 村,体育的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 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加上高中学生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

篮球训练课教案

篮球训练课教案 第一课 一、师生互相问好 二、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和任务 三、准备活动 (一)热身跑 (二)活动各关节 (三)原地熟悉球性、控制球练习 教学任务:初步掌握熟悉球性、控制球性的练习方法。 1、胸前指拨球 2、单、双手抛接球 3、腰、膝绕环 4、胯下抛接球 5、胯下绕 8字 6、前踢腿腿下交接球 四、学习移动技术 (一)教学任务:基本掌握移动技术的动作方法 (二)概念:移动是篮球运动中队员为了改变位置、方向、速度和争取高度、空间所采用的各种脚步动作的总称。 (三)动作方法与要点 1、基本站立姿势:

动作方法: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距离约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之间,略收腹含胸,屈肘,两手放于体侧前方。防守时站立姿势稍有不同,两脚开立略比肩宽。屈肘降低重心,含胸,两臂张开。 动作要点:屈膝、降低重心,抬头,目光注视全场。 2、起动 动作方法:按基本姿势站立,向前起动时上体迅速前倾向前移动重心,一只脚用力蹬地,另一只脚迅速向前跨出。向侧起动时,向起动方向一侧移动重心,上体迅速转向起动方向,异侧脚用力蹬地,同时脚尖转向起动方向,并向起动方向跨出。 动作要点:移重心,猛蹬地,快跨步,快频率。 3、变速跑 动作方法:跑动中加速时,上体微前倾,用前脚掌短促有力蹬地,步频加快,同时用力摆臂。减速时,步幅适当增大,上体直起,用前脚掌用力抵地减缓向前的冲力,从而降低跑速。 动作要点:加速时,上体前倾,步频加快,蹬跨有利。减速时,上体稍直起,步幅加大控制速度。 五、变向跑 动作方法:从右向左变向时,最后一步用 右脚前脚掌内侧用力蹬地,同时脚尖稍内扣,迅速屈膝,腰部随之左转,上体向左前倾,移重心,左脚向前方跨出,然后加速前进。 动作要点:变向时,前脚掌内侧用力蹬地,另一脚步迅速朝变向方向迈出第一步。

篮球训练营教学大纲

篮球训练营教学大纲 一、眼功练习 1.篮球基本功:训练手段、作规格。 2.篮球基本功内容:提高球感、球性、手、眼、腰、胯、脚功等练习。 3.视野训练:扩大眼角余光视野能力。 二、手部基本功训练 1.球感练习 目的:手指指端触觉感知能力和手指肌肉弹性、关节灵活和韧带的柔韧性练习。两手交替接球绕身体练习; 1)单臂、单手交替控球上下挥摆练习; 2)两手左右托、挥、摆传球练习; 3)左右手交替持球,左右转体练习; 4)体前击掌,身后接球;体前接球,身后击掌。 2.手指弹、点、拨控制球能力练习 目的:熟悉球性,提高手指对球的反应和“粘”球能力 提高身体与手臂的协调用力能力。 1)双手10指依次拍击球; 2)仰卧体侧10指依次拍击球; 3)俯卧反弓拍球; 4)屁股尖坐地,双腿前收,体侧拍球; 5)体前、头上、背后两手相互传接球; 6)对墙单手头上连续拍球。 3.提高手腕功的灵活、翻转能力的训练方法 目的:翻转腕的技术能力 1)单手托球翻转腕,转手臂; 2)单手推拉、左右拨球练习; 3)单手头上直臂连续托、点拨球; 4)左右侧跳跃起接高球练习; 三、腰、胯基本功练习 练习目的:提高腰胯的灵活性,移动、空中控制身体平衡、伸展能力,增强空中的对抗能力。 训练要求:转体移动是同时控制好身体重心和平衡,准备好第2次对抗发力。 1.持球5点转身跨步触地练习 2.原地蹬转练习 3.持球蹬转练习 4.跳起空中伸展腰腹练习 四、脚步基本功练习 练习目的:解决实战中的移动速度。主要体现在运用不同步幅、不同步频、不同节奏、不同方向、不同姿势上,达到起动快、变向快、起跳快、转身快的目的。关键动作:蹲身姿势(降低重心,转移重心)、蹬地、转身、跨步、跑、跳。

篮球教案集

篮球理论课教案 一.篮球运动概述: 第一节: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篮球运动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春田市),基督教青年会干部训练学校,在加拿大出生的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1891年发明的。他受启发于当地青年摘桃仍入桃筐的活动性游戏,即在一块场地的两端设置两个竹制桃筐,展开投篮比赛,这是篮球运动的雏形。 现代篮球运动的演进: 包括有5个阶段: 1.初创试行阶段:1892年,奈.史密斯将比赛场地按照进攻方向分为后场、前场、中场。同时明确了比赛的要求,不久又提出了13条简明而必须严格执行的比赛规则。 2.完善、推广时期: 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的日内瓦由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士、意大利、希腊、拉托维亚、捷克斯洛伐克、阿根廷等欧美8国的代表酝酿组织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会上以美国大学生篮球竞赛规则为基础,初步制定了国际统一的竞赛规则13条。规定比赛人数为5人;场地上增加了进攻限制区,进攻投篮时,若对手犯规,则投中加罚一次,未中加罚2次;竞赛时间该为20分钟一节共赛两节等。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篮球运动被列为男子正式比赛项目,现代篮球从此登上国际竞技舞台。

3.普及、发展时期: 20世纪50—60年代篮球运动员的高度开始成为现代篮球竞赛中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进攻、防守技术和战术有了明显提高。 4.全面提高时期: 1976年第21届奥运会篮球赛中,女子篮球正式列为奥运会竞赛项目。80年代中期,篮球竞赛规则对进攻时间、犯规罚则做了修正,并规定了远投区,增加了3分球的规定。 5.创新、攀登时期: 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纳举行的第25届奥运会上,以美国“梦之队”中的乔丹、约翰逊等为代表的现代篮球技巧表演,把这项运动技艺表现的更加充实完善,战术打法更为简练实用。 第二节: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 一、空间对抗性特点 1.高空性 2.瞬时性 二、内容多元化特点 三、多变、综合性特点 四、健身、增智性特点 五、启示、教育性特点 六、职业、商业性特点 第三节:现代篮球运动发展趋势 1.智在充实 2.高在壮、灵 3.悍在凶狠 4.快在节奏 5.准在提高 6.全在综合 7.变在瞬时 8.星在奇特 9.技在升华 10.阵在机动 11.帅在智谋 12.男、女篮并趋 第四节: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一.篮球运动传入中国 现代篮球运动是于满清末期(1895年),由美国国际基督教青年会派往中国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就职的第一任总干事来会理介绍传人我国天津市,因此,天津市是我国篮球运动的发源地。 (见教科书19—38页) 1.篮球运动的本质是一种娱乐、健身的体育游戏,也是一项国际性的竞技体育运动,又是一门学科课程,还是新兴的一种体育产业,总体上说这是一种人类进步的社会文化现象。 2.篮球运动自1895年传入中国后,于1914年1月,旧中国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才被列为比赛项目。

(完整版)高一篮球教案(上).doc

篮球模块教学计划(高一年级上) 课型 周次课次基本教材内容 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测试课其他 1 篮球运动发展概述、基本姿势、运球★ 一 2 球性练习★ 1 双手胸前传接球★ 二 2 复习胸前传接球技术★ 1 学习三步上篮技术★ 三 2 复习三步上篮技术★ 1 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 四 2 复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 1 篮球规则及裁判法★ 五 2 教学比赛★ 1 复习投篮,上篮技术★ 六 2 考试(三步上篮,定点投篮)★

《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 授课时 授课年级 授课人数 授 课 老 间 师 教学内 教学重、难 重点:手指手腕协调用力 容 基本姿势 运球 点 难点:拨球出手时动作的连贯性 教学目 认知目标 :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加强组织纪律性。 技能目标 :初步学习篮球持球基本姿势、起动、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基本动作概念. 标 情感目标 :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练习量 课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 时 强 间 度 四列横队: 1.体育委员报 1.学生集合, 告人数,向学生 向教师问好。 XXXXXXXXXXXXXX 1.课题导入 问好。 2.见习生听教 XXXXXXXXYYYYYY 2.安排见习生 师指挥 YYYYYYYYYYYYYY 开 始 3.布置本课的 3.认真听本课 YY 2 分 部 内容 内容。 钟 分 要求:1 精神饱 要求:静 齐 快 2.布置本课内容 满 2 声音洪 亮 准备活动 一.热身练习 1 组织学生进 1 学生围着篮 组织: 1 组织学生进行热身练 行热身练习 球场进行热身 习 2 观察并参与 要求: 2 观察并参与学生的练 学生的练习 队伍整齐有 习 序,认真听老师 的要求进行热 准 身 1 带学生熟悉 始 1 跟着口令做 球性 部 二.熟悉球性 热身操练习 组织: 分 1. 拨球、绕球 2 按要求积极 2. 高、低运球 练习 3. 单手横向拉球 要求: 4. 单手前后拉球 积极主动地 5. 双手横向拉球 去练习 8 分 中 钟

高中篮球教案

高中篮球教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篮球课》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全日制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篮球教学内容,该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被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授之以渔”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会举一反三。运球接力游戏,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养成积极自觉锻炼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篮球是学生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但是很多学生很少亲身去接触。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通过对该班的教学,认为他们思维敏捷、勤于思考、善于学习、认知能力较好,但心理素质不稳定,组织纪律性较弱,女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发展的不是很好。因此,本节课通过诱导性的教学及动作模仿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鼓励、表扬等手段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三、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高二学生由于个人兴趣爱好已经接触过篮球运动,但基础较差且动作均不规范,因此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生理与性格上的普遍特点和实际情况,为了使学生真正学有所用,本课以篮球基础为教学内容,本次课安排球性练习、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为教学内容。 四、教学特点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篮球球性练习和运球游戏活动,再加以教师语言的调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2、学生自主:在学习技能部分,分为三个小组,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3、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注重个体差异,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 1、准备:在课的开始部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动脑思考,发挥想象,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内容:在篮球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游戏“运球接力”的教学中,教师只讲出规则和要求,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启发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巩固学生的球性练习和运球技术。 3、结束:让学生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自我评定。

篮球训练班具体训练教案

篮球训练班具体训练教案 一、教材内容: 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急停跳投、三步上篮。 二、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投等动作组成,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通过传递、抛接、运拍,最终把球送入固定篮圈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具有集体性、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篮球赛攻防频繁,技术动作多样,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项有很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 本课教学内容是篮球运动中的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急停跳投、三步上篮。运球和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高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的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学习篮球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投篮以及教学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战术水平。这一教材在小学和初中的《体育与保健》中就已经介绍学习,所以学生对此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本课是初中体育课中学习篮球运动的第一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运球、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着重要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提高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以及提高投篮的技术水平,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广东省韶关市新丰第二中学篮球训练班的学生。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体育的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

篮球训练班具体训练教案

篮球训练班具体训练教案 一、教材内容: 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急停跳投、三步上篮。二、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投等动作组成,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通过传递、抛接、运拍,最终把球送入固定篮圈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具有集体性、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篮球赛攻防频繁,技术动作多样,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项有很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 本课教学内容是篮球运动中的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急停跳投、三步上篮。运球和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高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的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学习篮球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投篮以及教学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战术水平。这一教材在小学和初中的《体育与保健》中就已经介绍学习,所以学生对此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本课是初中体育课中学习篮球运动的第一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运球、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着重要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提高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以及提高投篮的技术水平,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篮球备课教案

篮球备课教案 第一课 一、师生互相问好 二、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和任务 三、准备活动 (一)热身跑(二)活动各关节 (三)原地熟悉球性、控制球练习 教学任务:初步掌握熟悉球性、控制球性的练习方法。 1、胸前指拨球 2、单、双手抛接球 3、腰、膝绕环 4、胯下抛接球 5、胯下绕8字 6、前踢腿腿下交接球 四、学习移动技术 (一)教学任务:基本掌握移动技术的动作方法 (二)概念:移动是篮球运动中队员为了改变位置、方向、速度和争取高度、空间所采用的各种脚步动作的总称。 (三)动作方法与要点 1、基本站立姿势: 动作方法: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距离约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之间,略收腹含胸,屈肘,两手放于体侧前方。防守时站立姿势稍有不同,两脚开立略比肩宽。屈肘降低重心,含胸,两臂张开。动作要点:屈膝、降低重心,抬头,目光注视全场。 2、起动动作方法:按基本姿势站立,向前起动时上体迅速前倾向前移动重心,一只脚用力蹬地,另一只脚迅速向前跨出。向侧起动时,向起动方向一侧移动重心,上体迅速转向起动方向,异侧脚用力蹬地,同

时脚尖转向起动方向,并向起动方向跨出。 动作要点:移重心,猛蹬地,快跨步,快频率。 3、变速跑 动作方法:跑动中加速时,上体微前倾,用前脚掌短促有力蹬地,步频加快,同时用力摆臂。减速时,步幅适当增大,上体直起,用前脚掌用力抵地减缓向前的冲力,从而降低跑速。 动作要点:加速时,上体前倾,步频加快,蹬跨有利。减速时,上体稍直起,步幅加大控制速度。五、变向跑 动作方法:从右向左变向时,最后一步用 右脚前脚掌内侧用力蹬地,同时脚尖稍内扣,迅速屈膝,腰部随之左转,上体向左前倾,移重心,左脚向前方跨出,然后加速前进。 动作要点:变向时,前脚掌内侧用力蹬地,另一脚步迅速朝变向方向迈出第一步。 5、侧身跑 动作方法:在跑动时,头部和上体转向侧面或有球的一侧,脚尖朝着跑动方向。跑动时,既要保持奔跑速度,又要保持身体平衡,双手自然放在腰侧,密切注意观察场上情况。动作要点:上体自然侧转,脚尖朝跑动方向,眼睛平视,随时准备接球。

篮球教案集

篮球理论课教案 讲授内容 一.篮球运动概述: 第一节: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篮球运动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春田市),基督教青年会干部训练学校,在加拿大出生的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1891年发明的。他受启发于当地青年摘桃仍入桃筐的活动性游戏,即在一块场地的两端设置两个竹制桃筐,展开投篮比赛,这是篮球运动的雏形。现代篮球运动的演进: 包括有5个阶段: 1.初创试行阶段:1892年,奈.史密斯将比赛场地按照进攻方向分为后场、前场、中场。同时明确了比赛的要求,不久又提出了13条简明而必须严格执行的比赛规则。 2.完善、推广时期: 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的日内瓦由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士、意大利、希腊、拉托维亚、捷克斯洛伐克、阿根廷等欧美8国的代表酝酿组织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会上以美国大学生篮球竞赛规则为基础,初步制定了国际统一的竞赛规则13条。规定比赛人数为5人;场地上增加了进攻限制区,进攻投篮时,若对手犯规,则投中加罚一次,未中加罚2次;竞赛时间该为20分钟一节共赛两节等。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篮球运动被列为男子正式比赛项目,现代篮球从此登上国际竞技舞台。 3.普及、发展时期: 20世纪50—60年代篮球运动员的高度开始成为现代篮球竞赛中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进攻、防守技术和战术有了明显提高。 4.全面提高时期: 1976年第21届奥运会篮球赛中,女子篮球正式列为奥运会竞赛项目。80年代中期,篮球竞赛规则对进攻时间、犯规罚则做了修正,并规定了远投区,增加了3分球的规定。

5.创新、攀登时期: 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纳举行的第25届奥运会上,以美国“梦之队”中的乔丹、约翰逊等为代表的现代篮球技巧表演,把这项运动技艺表现的更加充实完善,战术打法更为简练实用。 第二节: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 一、空间对抗性特点 1.高空性 2.瞬时性 二、内容多元化特点 三、多变、综合性特点 四、健身、增智性特点 五、启示、教育性特点 六、职业、商业性特点 第三节:现代篮球运动发展趋势 1.智在充实 2.高在壮、灵 3.悍在凶狠 4.快在节奏 5.准在提高 6.全在综合 7.变在瞬时 8.星在奇特 9.技在升华 10.阵在机动 11.帅在智谋 12.男、女篮并趋 第四节: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一.篮球运动传入中国 现代篮球运动是于满清末期(1895年),由美国国际基督教青年会派往中国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就职的第一任总干事来会理介绍传人我国天津市,因此,天津市是我国篮球运动的发源地。(见教科书19—38页) 1.篮球运动的本质是一种娱乐、健身的体育游戏,也是一项国际性的竞技体育运动,又是一门学科课程,还是新兴的一种体育产业,总体上说这是一种人类进步的社会文化现象。 2.篮球运动自1895年传入中国后,于1914年1月,旧中国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才被列为比赛项目。第二课:篮球技、战术简介 篮球的技术分类:] 分为进攻和防守两大类 进攻技术包括有:传接球、运球、投篮、持球突破、移动和抢篮板球技术。 防守技术包括有:抢、断、打球和防守对手以及移动和抢篮板球技术。 篮球的战术分类: 分为进攻和防守两大类 一.个人进攻与防守的战术 二.战术的基础配合: 进攻基础配合包括有:传切、掩护、突分、策应 防守基础配合包括有: 1.针对掩护而来的挤过、穿过、绕过、交换防守。 2.其他有:关门、夹击、补防、围守。 三.全队战术:(按教学顺序)

篮球训练课教案

篮球训练课教案 【篇一:篮球队训练计划及其教案】 小学篮球队训练计划 一、日期: 二、总任务: 树立我队快、灵,准的风格,培养顽强,团结战斗作风。以战术训 练为重点,从技术入手狠抓五个环节(即体力素质,投篮命中率, 篮板球,积极防守,传接球)。坚持身体训练,坚持大运动量训练,争取获得好的成绩。 三、训练原则: 1、训练工作中突出练思想,练作风。并强调篮球基本功练习。 2、战术训练要从难、从严,从是实战出发,特别强调整体配合。 3、战术训练过程中,要进一步组织阵容,配合全队力量,要十名队员都能上场打球,充分发挥全队的特长,克服弱点,全队战术逐渐 形成完整的战术体系。 4、每天的自练时间为一小时投篮练习。 5、“练”,“战”结合,每周训练6 天,以练为主(练防守),打教学比赛两次。 6、全队战术训练的过程中,要重视个人战术训练,要区别对待,作到扬长避短。 四、内容: 1、身体训练。 (1)力量:四肢力量与腰部力量为主。 (2)速度耐力:专项素质结合快速传接球,球场各种跑与防守训练。 2、投篮。 (1)3——5米间的中远投。 (2)锋,卫个别队员要掌握6米以外远投。 (3)中锋要掌握转身投篮和勾手投篮。 (4)个别队员要有单挑的能力。 达到一定命中率后,增加投篮强度与对抗性投篮训练。 3、篮板球。 (1)强化篮板球意识,增加抢篮板球的人数。 (2)提高弹跳力,学会卡位提高抢篮板球的成功率。

(3)鼓励有弹跳力的队员冲抢前场蓝板球。 (4)注意拿稳球后快速传出第一传。 4、积极防守。 (1)提高个人防守能力,不断提高抢、断、封、补等攻击性的防守 技术。 (2)降低防守重心,掌握各种防守步伐,提高移动速度和扩大防守 控制面。 (3)半场紧逼盯人防守与全场紧逼盯人防守的方法和破解方法。(4)做好战术变化,巩固和提高区域联防(2-1-2,1-4)。 4、快攻和防快攻。 (1)争取一切时机反动快攻并要得分。(对方得分发底线球和发边 线球破对方紧逼)。 (2)长传快攻与短传快攻相结合。 (3)学会以多打少(3-2,2-1)和以少防多的方法。 (4)快攻的落位与阵地进攻落位,各个位置的合理移动和移动的 时机。 五、二十周训练重点安排: 1、第一周:学习移动技术 2、第二周:a学习运球技术、 b双手胸前传接球 3、第三周:a复习移动技术 b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c复 习原地运球技术 d学习行进间运球技术(行进间高、低运球) 4、第四周:a复习行进间运球技术b学习移动技术(滑步、撤步) 5、第五周:a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b学习单手肩上传球、双手胸前反弹传球技术 6、第六周:a复习移动技术 b学习变向运球技术、运球急停急起 技术 c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7、第七周:a复习行进间变向运球和运球急停急起技术 b复习行 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c学习原地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 8、第八周:a复习防守移动技术 b学习防运球 9、第九周:a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b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技术 10、第十周:a复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 b复习行进间运球技术 11、第十一周:a复习移动技术 b复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 c 复习行进间变向运球和运球急停急起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