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综述

葡萄酒综述
葡萄酒综述

葡萄酒的真伪鉴定

第一组指导老师:沈喜海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化学系应用化学0801班)

摘要:本文综述了葡萄酒的文化、营养成分及价值,葡萄酒的成分全部来自于葡萄,现已知道的

600余种成分,这些物质都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对人体有益处的成分。并对目前国内外鉴

别葡萄酒质量优劣、真伪的先进方法作了概述。

关键字:葡萄酒;营养价值;真伪;鉴别

1 葡萄酒文化概述

“一串葡萄是美丽,静止与纯洁的,但它只是水果而已;一但压榨后,它就变成了一种动物,因为它变成酒以后,就有了动物的生命。”

红酒一般是红葡萄酒的简称。酿制红酒的时候,葡萄皮和葡萄肉是同时压榨的,红酒中所含的红色色素,就是在压榨葡萄皮的时候释放出的。就因为这样,所有红酒的色泽才是红的。如果酿制白葡萄酒,则只是压榨葡萄肉并进行酿制。

葡萄酒的酿制一般经过除梗→破碎→发酵→榨汁→发酵→除渣→熟成→装瓶等工艺过程。由于葡萄酒中各种有机、无机物质的存在和葡萄酒鲜美的风味,使它不仅成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饮料,而且在适量饮用的条件下,还能防治各种疾病,增强人体健康。

2 葡萄酒的主要成分

红酒的成分相当复杂,它是经自然发酵酿造出来的果酒,它含有最多的是葡萄果汁,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次是经葡萄里面的糖份自然发酵而成的酒精,一般在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三,剩余的物质超过1000种,比较重要的有300多种。红酒其他重要的成分如酒酸,果性,矿物质和单宁酸等。虽然这些物质所占的比例不高,却是酒质优劣的决定性因素。质优味美的红酒,是因为它们能呈现一种组织结构的平衡,使人在味觉上有无穷的享受。

葡萄酒不仅是水和酒精的溶液,它有丰富的内涵:

(1) 水是葡萄酒的主要成份。葡萄酒中的水,是葡萄植株的根系从土壤中直接吸收的,是生物学纯水。它也是葡萄酒中其它物质的载体,正是这些物质,才使每一种葡萄酒具有其个性和风格。

(2) 酒精即乙醇,它是酵母菌利用葡萄浆果中的糖进行发酵的主要产物。葡萄酒中酒精的含量通常为7-16%(V/V),但一些自然甜型葡萄酒和加强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可达到23%(V/V)。酒精是葡萄酒香气和风味物质的支撑物,它也使葡萄酒具有醇厚和结构感。

(3) 糖和甘油,葡萄酒中的糖通常是浆果中未经发酵的部分。干型葡萄酒的含糖量低于4g/L,而甜型葡萄酒中的含糖量可达到80g/L或更高。甘油是酒精发酵的主要副产物,其含

量通常为5-12g/L。糖和甘油都可使葡萄酒具圆润和肥硕感。

(4) 葡萄酒中的酸主要有两大类:葡萄浆果本身的酸:酒石酸、苹果酸和微量柠檬酸;发酵产生的酸:乳酸、琥珀酸和醋酸等。葡萄酒含酸量过低,则口味平淡,贮藏性差;相反,含量过高,则酒体粗糙、瘦弱。因此,葡萄酒中酸的成份和含量可影响葡萄酒的协调感和贮藏性。

(5) 丹宁和色素,在红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由于对果梗、果皮和种子的浸渍作用,使存在于其中的丹宁和色素溶解在葡萄酒中,其含量通常为1-5g/L。丹宁可影响葡萄酒的结构感和成熟特性;而色素则主要影响葡萄酒的颜色。

其它物质,在葡萄酒中,还含有很多其它的物质,如酯类、高级酯、脂肪酸、芳香物质、多种矿物质(包括微量元素)、微量的二氧化碳、三氧化硫以及多种维生素(VB1、VB2、VB6、VB12、Vc、Vh、Vp等)和各种氨基酸。

3 直接感官鉴别

3.1 从执行标准上判断质量

按照我国食品标签标准的规定,葡萄酒的标签上应该标注该产品所执行的标准。目前葡萄酒行业执行的标准有3种:第一种,是国家标准gb/t15037—94《葡萄酒》,该标准要求产品是以葡萄或以葡萄汁为原料,以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度大于或等于7%(v/v),并规定了其他一些要求。按照此标准生产出的葡萄酒是真正意义上的葡萄酒。第二种,是行业标准qb/t1980-94《半汁葡萄酒》,它所限定的产品是以大于或等于50%葡萄原酒经调配而成的非原汁葡萄酒,这类产品中掺入了数量不等的水、酒精和添加剂。第三种,是以q开头的企业标准,目前执行这类标准的产品的质量相差非常悬殊,有些企业的标准制定得高于国家标准,而有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制定的标准则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根本就是为劣质酒“量体裁衣”而制定的。

3.2 从酒精度的高低上判断质量

酒精度是葡萄酒标签中必须标注的内容。按照葡萄酒标准的规定,葡萄酒酒精度不应低于7%(v/v),正常工艺加工的葡萄酒的酒精度应该在11%(v/v)左右,一些特殊的产品可在7%~24%(v/v)之间。当葡萄酒中的酒精度小于7%(v/v)时,一个原因可能是葡萄原料质量太差;另一个原因就是根本没有用葡萄进行发酵,这两个原因都是导致葡萄酒质劣的原因。另外,酒精度太低,使葡萄酒的保质期受到影响,很难保证质量。

3.3 从感官特征上判断质量

外观:好的葡萄酒的外观应该澄亮透明(深颜色的酒可以不透明),有光泽,其颜色与酒的名称相符,色泽自然、悦目;质量差的葡萄酒,或混浊无光,或颜色与酒名不符,没有自然感,或色泽艳丽,但有明显的人工色素感。香气:葡萄酒是一种发酵产品,它的香气应该是葡萄的果香、发酵的酒香、陈酿的醇香,这些香气应该平衡、协调、融为一体,香气幽雅,令人愉快;质量差的葡萄酒则不具备这些特点,或有突出暴烈的水果香(外加香精),或酒精味突出,或有其他异味,使人嗅而生厌。口感:任何一个好的葡萄酒其口感应该是舒

畅愉悦的,各种香味应细腻、柔和,酒体丰满完整,有层次感和结构感,余味绵长;质量差的葡萄酒,或有异味,或异香突出,或酒体单薄没有

4 化学鉴定法

4.1 IRMS和SNIF-NMR法

在人工、天然和生物合成过程中,产物分子具有特殊的同位素比例,即所谓的“同位素签字”。在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同位素有13C/12C、18O/16O、2H/1H、15N/14N、34S/32S,这些稳定同位素的比例受土壤、空气、水、纬度、气候、温度、湿度、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另外,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因其新陈代谢的差异,也会影响物种的同位素签字。因此,可以用同位素比值来鉴别具有相同化学成分而来源不同的物质和示踪产品的原产地。

同位素比质谱仪技术是以气体分子形式作为分析成分,这些气体分别是CO2、CO、H2、N2、SO2,它们是在生物燃烧过程、高温分解、平衡过程中产生的,然后导入到MS 中分离出一个给定元素的同位素形式(13C/12C、18O/16O、2H/1H、15N/14N、34S/32S)。IRMS 技术可以进行少量样品的同位素测定和区分,精确测量同位素含量;而SNIF-NMR 技术可以确定同位素在分子中的具体位置。因此,这些不同来源的C 是否被混合,只要通过比较同位素13C/12C 的比值,就可以很容易知道结果,因为混合后的产物与天然的产物在这个比值上是有区别的。

4.1.1 葡萄酒发酵前外加糖的检测根据光合作用途径的不同,植物被分成C3和C4两大类,

大多植物,包括葡萄、甜菜橘子、大米等都属于C3植物,它们固定大气中的CO2,通过1,5-二磷酸核酮糖的羧基连接2个分子的磷酸核酮糖,该过程伴随着很强的同位素作用。

另外一类C4植物,包括甘蔗和玉米,通过固定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羧基生成草酸,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没有同位素变化。葡萄酒中的同位素以13C/12C、18O/16O、2H/1H 为主,在葡萄汁发酵前,添加外源糖或利用来源于不同产区的原料进行发酵,都会影响发酵后酒精和水分子中氘(D)的分布,氘同位素会在以下4个位置重新分布:甲基位甲基位(CH2DCH2OH)、次甲基(CH3CHDOH)、羟基位(CH3CH2OD)和水分子(HOD),这种分布特点被称为点特异性同位素分布。研究表明,酒乙醇分子中甲基位(D/H)Ⅰ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酵糖的氘含量,它代表着糖的植物来源。因此,利用SNIF-NMR技术分析乙醇分子中不同位点的2H含量,可鉴别原料种类以及葡萄酒在发酵前是否添加了外源物质(如甜菜糖、甘蔗糖、玉米糖等)。

4.1.2 鉴定葡萄酒中的水来源与外源水相比,植物自身水分子中18O 含量相对比较高,如

自然界水中18O/16O的比值一般在-8左右,而白葡萄酒中18O/16O在-1.5左右,如果在酿造期间外加水,则18O/16O的比值会降低。因此,通过测定葡萄酒中水分子18O/16O的比值,可鉴别葡萄酒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添加了外源水。目前,测定18O/16O的比值主要利用IRMS 技术,IRMS 技术是一种快速、精确度非常高的检测同位素方法。

4.1.3 原产地鉴定植物中同位素的分布与植株吸收的水分、地理气候位置以及植物生物化学过程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不同产区植物含有不同的同位素含量,在其被发酵之后,酒中

乙醇分子和水分子中的同位素含量会发生相应变化。据研究报道,乙醇分子中甲基位的氘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酵糖的地理和生物起源,而次甲基位(D/H)Ⅱ含量更多地取决于发酵基质的氘含量,受葡萄生产地的气候情况(如降雨量、光照强度等)影响。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利用SNIF-NMR技术可检测出酿酒原料的地理起源。

4.1.4 年份酒鉴定年份酒的鉴定原理是根据不同年份由于气候因素的差异,由此会影响葡

萄酒中乙醇和水中同位素的变化,如某年雨量比较大,则植物自身含有的水分中18O含量相对就比较低。因此,通过分析不同年份样品中同位素的含量,即可判断该样品的生产年份。IRMS和SNIF-NMR化学方法在年份酒鉴定方面的应用主要在葡萄酒领域,从1990年起就被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作为国际通用的一种葡萄酒分析方法,欧共体(EC)在1990年第2676号法规中也介绍了这种方法,经过几年的研究,欧盟建立一个“葡萄酒数据库”,记录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葡萄酒同位素信息,通过分析酒样中各同位素的含量,然后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即可判断出该酒样的生产年份。

4.2 “铯-137”鉴定法

相比“碳-14”鉴定法,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波尔多- 格拉迪尼昂核子研究中心(CENBG)的研究员菲利普休伯特早在2002年实验的“铯-137”鉴定法,可能更现实一些。这种鉴定方法是利用伽马射线透过酒瓶去探测葡萄酒中的“铯-137”(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以来的产生的人造同位素),不需要打开酒瓶,不破坏收藏价值。休伯特说:“如果你拿来一瓶陈年老酒—比如说1860年的,但探测到了‘铯’,马上就可以告诉你,这瓶酒是假的。”但除了不需要打开酒瓶,“铯-137”鉴定法的局限性与“碳-14”鉴定法基本相同。

4.3 质子束鉴定法

波尔多- 格拉迪尼昂核子研究中心的另一位研究员哈维吉冈则研究出一种质子束鉴定法,即利用粒子加速器所产生的质子束探测酒瓶玻璃的化学成分,通过分析玻璃的化学成分判断出产年代及产地。比如1920年~1957年的大多数法国葡萄酒的墨绿色酒瓶,玻璃中含有来源于摩洛哥锰矿的锰元素,如果那瓶1945年的拉菲的酒瓶不含锰元素,就可以断定属于赝品。

据该研究中心2008年9月发表的公报,他们已建立起自1859年以来的80款不同年代波尔多红酒酒瓶所含化学元素的数据库,包括10家顶级酒庄黄金年份(有1890、1892、1929、1945、1961、1982、1990、2000等年份)的酒瓶。专门经营陈年老酒的英国古董酒公司已与该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并在波尔多联合成立一家面向私人客户的葡萄酒鉴定机构,名字叫“VinCert”。

但是,严格地说,质子束鉴定法只能确定酒瓶的真伪,酒瓶里装的东西是真是假,恐怕还得做一次“铯-137”或“碳-14”鉴定。

4.4 添加物鉴定法

对于防不胜防的假冒名酒,以生产钞票防伪印刷油墨起家、并提供酒标防伪系统解决方案的瑞士SICPA公司董事尼尔库普兰曾在《滗酒器》杂志(2007年第7期)发表一篇雄文—《打击非法贸易的斗争》,提出一个近乎开玩笑的设想:“除了在容器上做记号外,也可以在酒

瓶内将符合‘通用安全标准’(GRAS)的添加物加进葡萄酒,以便检测内容物是否假冒或稀释。然后用一个手持式探测器,将可疑内容物与真品样本进行比对分析,5秒钟之内就能获得结果。隐形油墨、防伪标记、射频识别和酒标数据库系统都有潜在的薄弱环节。”

5 结论

葡萄酒是含有几百种且具有不同浓度组分的复杂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是乙醇、水、甘油、糖分、有机酸、盐分,而芳香醇、氨基酸和酚类物质以较低的浓度存在。葡萄酒营养价值极高,可抗衰老,美容,减肥,也可用于防治心血管病,预防痴呆症,同时还具有滋补,助消化,健全内脏机能,杀菌等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饮用葡萄酒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由于市面上的葡萄酒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缺乏对葡萄酒质量鉴别的常识,是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趁。大批假冒伪劣葡萄酒流于市面,因此,建立一种能有效鉴别真伪葡萄酒的方法成为葡萄酒业内人士的当务之急。它对于保证葡萄酒的质量,推动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7] 曾骧主编.果树生理学,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249~265

[2] 冯双庆,周丽丽,赵玉梅等.果蔬贮运学实验指导.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

[3] 宁正祥主编.食品成分分析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121~123,26~27

[3] 朱宝镛.葡萄酒工业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5

[6] 秦含章.葡萄酒化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2

[7] 李记明.葡萄酒中主要矿质元素的研究.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3(2):7~9

[3]刘静玲.食品安全与生态风险[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吴永宁.现代食品安全科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GB/T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S].

[2]李彤,张庆合,张维冰. 高效液相色谱仪器系统[M].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4.

[4]顾国贤. 酿造酒工艺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

葡萄酒的发展史

葡萄展史摘要:随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葡萄酒通过西方传进中国,也成为继白酒之后中国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酒类,但也有许多人不知道葡萄酒的来源与发展,下面我通过查找资料完成了一份关于葡萄酒的发展史的论文。 关键词:葡萄酒起源历史发展趋势 考古学家考证,人类在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葡萄酒酿造。通常认为,葡萄酒起源于公元前6000年的古波斯,那时有了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古希腊人喜欢葡萄酒。荷马史诗中多次提到葡萄酒。古希腊的葡萄酒神是迪奥尼索斯?(Dionysos)。古罗马人喜欢葡萄酒,有历史学家将古罗马帝国的衰亡归咎于古罗马人饮酒过度而人种退化。古罗马的酒神是巴克斯(Bacchus,历史专业L3的同学应该在histoire?Ancienne的课程里提到过.)。古罗马帝国的军队征服欧洲大陆的同时也推广了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公元1世纪时,征服高卢(今法国),法国葡萄酒就此起源,最初的葡萄种植在法国南部罗讷河谷。2世纪时到达波尔多地区。葡萄酒在中世纪的发展得益于基督教会。圣经中521次提及葡萄酒。耶酥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基督教把葡萄酒视为圣血,教会人员把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作为工作。例如,法国勃艮第产区的葡萄酒酿造就归功于修道士们的精心栽培及从罗马迁居于阿维农的教皇们的喜好。葡萄酒随传教士的足迹传播世界。西方葡萄酒的在17世纪传入中国也是传教士所为。15至16世纪,葡萄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入南非、澳大利亚、细细蓝、日本、朝鲜和美洲等地。19世纪60年代,是美国葡萄和葡萄酒生产地大发展时期。 法国葡萄酒发展史

提起葡萄酒,人们首先会想到那闻名遐迩的法国葡萄酒,在葡萄酒的世界里,法国就是高品质葡萄酒的象征。一般来说,葡萄酒起源于公元前600?年的古波斯,那时便有葡萄酒的种植与酿造。提起法国葡萄酒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当时,腓尼基人和凯尔特人首先将葡萄酒的种植及酿造工艺传入现在的法国南部马赛地区,使葡萄酒成为人们佐餐的奢侈品。在古罗马时期,帝国的军队在征服了欧洲大陆的同时也将葡萄酒的种植与酿造推广开来。公元1?世纪,在罗马人的大力推动下,葡萄种植迅速地在法国地中海沿岸刮起一阵雄风,也使得饮酒成为一种时尚。然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法国的葡萄种植业却几经兴衰。公元92?年,罗马人为保护亚丁宁半岛的葡萄种植及酿酒业,逼迫高卢(今法国)人摧毁了大部分葡萄园,因此出现了第一次危机。公元280?年,罗马皇帝下令恢复种植葡萄的自由,由此进入了法国葡萄种植与酿造的重要的发展时期。1441?年,勃艮第公爵禁止良田种植葡萄,葡萄种植和酿造再度陷入危机。1731?年,路易十五国王取消了部分上述禁令;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葡萄种植获得自由,法国的葡萄种植及酿造也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1864年,葡萄蚜虫灾害曾席卷法国,法国的大部分葡萄园被毁,幸亏人们发明了把法国葡萄枝嫁接在抗虫害的美国葡萄根上,才使法国葡萄种植绝处逢生。20世纪,葡萄洒生产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科技革命。由于引入了机械和科学手段,提高了葡萄园和葡萄酒的整体健康性能。小型个体葡萄酒生产者联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掌握最现代化的葡萄酒酿造和成熟技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葡萄酒产业的重点是扩大规模和产量。那时人们对葡萄酒的质量及其真实性的意识已经得到逐步提高,这种意识在所谓的新的葡萄酒生产围(其中一些国家实际在500-600年前就开始生产葡萄酒了)也正得到加强。在21世纪的今天,有更多的生产者,正准备采取以质量为主代替短期的以产量为

颜色词的发展演变规律文献综述

颜色词的发展演变文献综述 2011级对外汉语 学号:201105121068 王海湾

摘要:颜色词是人类的色彩感知用自然语言表达和固定下来的结果,一直以来,人们对颜色词的研究充满浓厚的兴趣。古今中外,人类学家语言学家等对人的色彩感知和颜色词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目前,关于颜色研究方向很多,涉及很多方面。现将近日查阅的各类研究性论文和学术期刊稍作梳理,给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颜色词文化 国内外都不乏对于颜色词的探讨,最具影响力的当数美国民族学家Berlin 和Kay, 他们曾在1969年发表《基本色彩词语: 普遍性与进化论研究》, 在这部巨著中就近百种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进行了深入有趣的研究。国内也有不少语言学家对颜色词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 如伍铁平先生“论颜色词及其模糊性质”(伍铁平, 1986)对颜色词的模糊语义展开了研究; 张旺熹“色彩词联想初论”(张旺熹, 1988)就颜色词的联想义进行了研究, 较为全面地揭示出颜色词意义复杂性的深层原因。骆峰《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审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周一农《词汇的文汇内涵》等书都对部分颜色词进行了研究。章银泉《色彩描写词典》(银川人民出版社,1988)就收有古今汉语颜色词1200个。尹泳龙《中国颜色名称》(地质出版社,1997)共搜集古今流传的颜色名称2500个,同色异名归并后为1867个。颜色词在语言中应用相当广泛,它内涵丰富,色彩鲜明,使众多的研究者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人类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 对于颜色词认知和使用也随着发生着变化, 对英汉颜色词

的更加深入的研究无疑是发展的需要, 也有利于增进彼此合作与交流。 按照研究对象的大的范围,可以将研究方向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汉语颜色词的研究和英汉颜色词的对比研究。 一方面是对汉语颜色词进行研究。主要从颜色词的发展、语义和文化内涵角度分析,相关论文如:《说文糸部颜色词同源发展认知分析》《释白》《颜色字白及其文化阐释》《语素白的结合能力分析》《说文解字颜色词探究》《色彩文化地理透视》《颜色的文化内涵》《色彩词的文化内涵》《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的超常组合》《汉语色彩词衍生法之探究》《论黑色词》《绿的文化内涵及构词》《色彩词及其分类》等等。 另一方面是英汉颜色词的对比研究。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扩大,中西文化交流影响着不同民族间人们的学习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多学者开始对不同语言中的颜色词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分析的范围包括多个方面,主要探讨英汉颜色词的异同。 1、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比较英汉颜色词运用方式和意义的不同,相关论文如:《浅谈跨文化交际中颜色词的运用》《颜色词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跨文化交际中颜色词的比较》《颜色与跨文化交际》《论颜色的跨文化差异及其传播》《中英颜色词跨文化对比研究》。 2、从翻译角度,比较英汉颜色词的差异和不对应性,探究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方法。相关论文如:《中英文中红白黑颜色习语的翻译》《红色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翻译研究的跨文化交际

葡萄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葡萄酒行业市场分析报 告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一、关于中国葡萄酒生产、葡萄酒生产企业概况以及葡萄酒进出口、进口葡萄酒价格 (1)中国年酒葡萄种植面积、酿酒葡萄产量和葡萄酒产量 1. 在中国,葡萄酒还不是主流的饮用酒水。在大多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白酒和啤酒消费还占有很大的比重,具体数据见下表: 1988-1997年中国酒水产量比较对照表单位:万吨 年度酒水总产量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果酒酒精 1988 1989

1990 1385 1991 136 1992 1993 1994 2233 1995 1996 1997 2. 酿酒葡萄种植面积、酿酒葡萄产量和葡萄酒产量见下表: 年度葡萄种植面积(万亩)葡萄产量(万吨)葡萄酒产量(万吨)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250 225 1999 / /

2000 / / 30 2010 / / 80(预计) 注:1公顷=15亩 3. 中国的酿酒葡萄大致分布在以下九个产区:东北产区、渤海湾产区、沙城产区、清徐产区、银川产区、吐鲁番盆地、黄河故道产区、云南高原产区和武威产区。其中年产葡萄酒超过1万吨的6各省市分别为: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安徽和河南,这6各省市的葡萄酒产量能够占到中国葡萄酒总产量的80%。 2001年中国葡萄酒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省份产量(万吨)销售收入(亿元)利税总额(亿元) 山东 河北 天津

世界葡萄与葡萄酒概况

世界葡萄与葡萄酒概况 李华胡亚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杨凌,712100) 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2005年发布的统计资料(Statistiques mondials Paris 2005),对世界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我们根据该资料进行了编译,供参考。 1葡萄种植面积 全世界葡萄栽培面积经过多年的持续上升至上世纪70年代末达最高峰,为10700mha,然后不断下降至1998年。从1999年开始,我们可区别两个时期(图1): ——快速增长期:1999~2002增长了179mha,特别是从1999到2000年,增长了125mha;——然后是基本稳定期,从2002年以来,世界葡萄栽培面积基本稳定在略高于7900mha的水平上(预计2004年为7905mha)。 1.1 各大洲的葡萄栽培面积 预计2004年各大洲葡萄栽培面积的分布为(图2):欧洲(包括前苏联的国家)的葡萄栽培面积接近世界葡萄总面积的60%,其中15国欧盟占3/4,而25国欧盟的葡萄栽培面积 占世界总面积的25%略强;亚洲的葡萄面积接近世界总面积的22%,但大部分不用于做酒; 2.4% 59.7% 4.5% 图2 各大洲葡萄栽培面积2004 年预测分布 1 9 7 6 - 1 9 8 1 9 8 1 - 1 9 8 5 1 9 8 6 - 1 9 9 1 9 9 1 - 1 9 9 5 1 9 9 6 - 2 2 2 2 3 ( 约 ) 预 计 2 4 1000ha 图1 世界葡萄栽培面积 -800-600-400-2000200400 非洲 美洲 亚洲 欧洲 大洋洲 世界 1000ha 图3 世界葡萄栽培面积的变化

葡萄酒的起源和发展史

葡萄酒的起源和发展史 ①葡萄酒的起源与传播 (1)最早栽培葡萄酒的地区是小亚细亚的里海和黑海之间,伊朗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种植葡萄的国家,因为在伊朗出土的距今7000年前的陶罐中,所装物质经分析就是葡萄。 (2)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是埃及,在埃及出土的距今6000年前的古墓壁画上,就绘 有酿造葡萄酒的图案。 (3)欧洲最早种植与酿造葡萄酒的国家是希腊,公元3000年前,希腊的葡萄种植就极 为兴盛。 (4)公元前6世纪,希腊、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地区逐渐传播。 (5)15—16世纪,葡萄栽培及葡萄酒酿造技术传入南非、澳大利亚、美洲、亚洲。 ②葡萄酒的发展 1)欧洲葡萄酒的发展 据考证,古希腊爱琴海盆地有十分发达的农业,人们以种植小麦、大麦、油橄榄和葡萄为主。大部分葡萄果实用于做酒,剩余的制干。几乎每个希腊人都有饮用葡萄酒的习惯。在美锡人(Mycenae’s)时期(公元前1600-1100年),希腊的葡萄种植已经很兴盛,葡萄酒的贸易范围到达埃及、叙利亚、黑海地区、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地区。 葡萄酒是罗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曾为罗马帝国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后来,罗马帝国的农业逐渐没落,葡萄园也跟着衰落。四世纪初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正式公开承认基督教,在弥撒典礼中需要用到葡萄酒,助长了葡萄树的栽种。 葡萄酒在中世纪的发展得益于基督教会。《圣经》中521次提及葡萄酒。耶酥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所以基督教把葡萄酒视为圣血,教会人员也把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作为工作。葡萄酒随传教士的足迹传遍世界。 十七、十八世纪前后,法国便开始雄霸了整个葡萄酒王国,波尔多和勃艮第两大产区的葡萄酒始终是两大梁柱,代表了两个主要不同类型的高级葡萄酒:波尔多的厚实和勃艮第的优雅,并成为酿制葡萄酒的基本准绳。然而这两大产区,产量有限,并不能满足全世界所需。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六、七十年代开始,一些酒厂和酿酒师便开始在全世界找寻适合的土壤、相似的气候来种植优质的葡萄品种,研发及改进酿造技术,使整个世界葡萄酒事业 兴旺起来。 2)新世界国家葡萄酒的发展 新世界国家的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基本都是在十五、十六世纪才开始的。由于新世界国家最初都是欧洲各国的殖民地或是欧洲移民,所以,新世界国家在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方面是继承于旧世界的技术。但是新世界葡萄酒国家打破了传统的人工的方式,将工业化带入葡萄酒的生产中。开始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 新世界国家的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基本都经历了悲惨萧条的“禁酒期”。虽然各国的“禁酒期”不同,但对于葡萄酒行业的打击几乎都是毁灭性的。但在这之后,特别是经历过根瘤蚜及嫁接技术的出现,不仅新世界葡萄酒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旧世界葡萄酒行业也得到了很好 的发展。 3)中国葡萄酒的发展 在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就带回了葡萄和酿制葡萄酒的工匠,那时,中国就开始了葡

中英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开题报告 模板 范文 史上最完整最规范最好

题目(英文)A Contrastive Study of Color Words’Cultural Connot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院系外国语2016级12班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师范英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黄多多 学号1234567899 指导教师某某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绵阳师范学院教务处制二Ο一四年五月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题目中英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一、设计选题的依据 (一)选题研究的目的: 人类生活的世界五彩斑斓,色彩缤纷。各种各样的颜色构成了我们这个精彩纷呈,五光十色的地球,给人类的生活添加了趣味,让人类能够享受到视觉的饕餮大餐。颜色是物体的自然属性,人们用它来描绘不同事物给人们的视觉的第一感受。颜色不仅可以用来描绘人们所看到的物体,也可以用来表达人们的内心感受。颜色不仅仅承载着一个国家从古至今的物质文化发展轨迹,更加沉淀着不同地域的人们所独有的政治观念,文化观念,审美观念等文化精髓。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大步迈向了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交流无国界化的时代。随着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政策日趋开放,现代交通工具飞速发展这些“硬实力”大幅提升,随着现代新型信息交流媒介电脑,通讯媒介手机等在全球人民的普及这些“软实力”迅猛发展,各国人民在现实生活和网络生活中的接触和交流日趋频繁。不同地域的人们交流,即是不同文化从碰撞到融和的过程。在这种形势之下,对中西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研究便是很必要并且迫切的一件事情。 首先,透过对中西方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我们能更加了解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祖国的文化起源,发展。我们能更加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性,民族自豪感便会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让我们对自己的祖国更加地挚爱。 其次,拨开颜色词语的表象来看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更加精确地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作品通过颜色词语所传达的意境。在文学作品中,颜色词语广泛运用于环境描写,来渲染和烘托作品主题。只有对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做到准确的拿捏,才能对文学作品有透彻的理解。 最后,关注颜色词语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能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知己知彼,绝不冒犯”。在当今的”地球村”,不同国家的人们在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有了更多的交集。只有避免文化的冲突,才能让跨文化交际取得实质性的成功。

中国本土葡萄酒的发展历史

中国本土葡萄酒的发展历史众所周知,法国的葡萄酒世界驰名,法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葡萄以及酿造葡萄酒的国家之一。而事实上,我国除了是世界白酒酿造的鼻祖之外,葡萄酒的酿造史也相当久远。 我国最早的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诗·豳风·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记载充分印证了早在殷商时代,中国人就已经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而我国现在栽培的葡萄,是汉武帝建元年间,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带来的。并且,当时还带回来了酿酒艺人。栽培葡萄从西域引入后,先传至新疆,后来经甘肃河西走廊传至陕西西安,再后来又传至华北、东北及其它地区。 到了东汉未年,由于战乱和国力衰微,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酒业发展步履维艰,葡萄酒异常珍贵。 唐代,我国葡萄酒酿造工艺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蒸馏酒。唐太宗李世民大破高昌国,获得的战利品之一—葡萄酒,就是如今的“白兰地”。因此,我国生产、饮用蒸馏葡萄酒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唐代商业高度繁荣,酒业市场兴旺,葡萄酒也属于当时的名酒之一。 到了北宋,酿酒业继续发展,葡萄酒的酿制方法也开始多样化,除了酿制法和蒸馏法外,还出现了用葡萄与米混合酿造而成的葡萄酒品种。 元代,由于中央政府在税收以及其他相关政策上的大力扶持,葡萄酒酿造业相当发达。在当时,政府设有专门负责葡萄酒业管理的机构以及官员。而借助葡萄酒起家,成为地方富豪名绅的不计其数。 明朝的酿酒业也有很大发展,酒产量增速明显。虽然明朝虽曾经明令实施酒类专卖制度,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放任私酿私卖的,而政府直接向酿酒户、酒铺实行征税。 清朝,尤其是清末民国初,是我国葡萄酒发展的转折点。首先,由于西部的稳定,葡萄种植的品种增加。其次,清朝后期,由于海禁的开放,葡萄酒的品种明显增多。除国产葡萄酒外,还有多种进口酒。清末民初,葡萄酒在一般的社交场合以及酒馆里开始普及了。1892年,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在烟台芝罘创办了张裕葡萄酒公司,并在烟台栽培葡萄。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个近代新型葡萄酒厂。1914年,公司正式出酒,并在当年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得最高优质奖章。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张裕所产的红葡萄酒、白兰地、味美思,以及用欧洲著名优良葡萄品种命名的“雷司令”、“解百纳”葡萄酒等荣获金质奖章,烟台葡萄酒名声大振。此后,太原、青岛、北京、通化相继建成葡

中英文化下颜色词的不同含义 开题报告

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中英文化下颜色词的不同涵义 Different Meanings of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系:外语系 学生姓名:张威 专业:英语 班级: C10英语(1)班 指导教师:施晓燕 起止日期: 2013年月日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人类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颜色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颜色本身是一种抽象概念却为具体颜色词所描绘。颜色词是人们根据自然界中颜色的视觉意像用自己独特的语言给其添上的不同标签,它们是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不同语言的颜色词承载着不同文化的内涵,了解文化的含义及文化内涵的定义,理解颜色词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弄清色彩语言文化内涵的普遍性与民族差异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实现和现代化交通工具及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各国人民的接触和交往日趋频繁,在一定意义上把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伴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交际中不断变化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和研究时应不断地与时代接轨,在了解汉语文化内涵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关注颜色词文化内涵的最新发展。 色彩词不但记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轨迹, 而且它还沉淀着人们对自然万物特有的领悟体验、审美情趣、伦理观念、哲学思辨等较深的文化内涵。因此, 研究分析一个民族色彩词的产生、发展、变化, 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发展的历史。在学习和理解汉英颜色词时,不仅要注重其表层语义信息的传递,也要重视其深层文化信息的传递,通过不断的对比研究,认识和掌握汉英颜色词不同的文化意蕴及其变化融合之处。在跨文化交际中,科学、准确地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积极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份,才能真正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2、国外颜色词的研究 国外对颜色词的研究起步较早,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颜色词进行了探讨,其中柏林和凯恩的观点对中国颜色词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中国的颜色词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无论是在大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颜色。反映在人类语言当中,就是存在着大量记录颜色的词——颜色词。 俄国画家、美学家康定斯基在1911年所著的《论艺术的精神》中指出:“色彩直接影响着精神”。人们生活在色彩之中,并与颜色有着密切的联系。 1969年美国民族学家柏林和语言学家凯恩,考察了世界上98种语言中的颜色词,发

1葡萄与葡萄酒的历史(一)

一、葡萄与葡萄酒的历史 1.葡萄(Grapevine) 葡萄(Grapevine):一方面指葡萄果实,另一方面指葡萄植株。 (1)葡萄的科属 葡萄属葡萄科(Vitaceae)葡萄属(Vitis spp)的多年生蔓生落叶温带植物。在外语词汇中前缀为Vit表示为葡萄的意思。 (2)种植方式 利用鹅暖石种出来的葡萄质量非常好,葡萄中糖的含量高,所做出的葡萄酒的质量也高。在欧洲的葡萄园故意将鹅暖石放置在葡萄架下。 2.葡萄品种 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 L.):Vinifera在拉丁语中表示可以酿酒的意思,可以酿酒的葡萄即欧洲葡萄。 L.表示为命名人林奈。 (1)绿葡萄又名白葡萄 雷司令(Riesling),来自于德国用于做酒的葡萄(Wine grape)。 (2)鲜食葡萄 用来食用,因西方人多在餐桌食用水果叫做Table grape。来自于意大利。 (3)赤霞珠

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来自于法国波尔多的品种,著名的法学家、哲学家孟德斯鸠在几百年前的作品中就曾赞叹道赤霞珠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品种。正是因为如此波尔多成了全球做干红葡萄酒的头号品种。我国很多葡萄酒也是使用赤霞珠品种的葡萄做酒。 (4)玫瑰香 玫瑰香(Muscat de Hambourg)是鲜食葡萄的一种。酿酒葡萄果穗小,重量大约在 250g~500g。鲜食葡萄果穗大,长度可达1米,重量可达10公斤。玫瑰香这个品种是经过人工选育,吃起来方便。因此果穗疏松、果粒大、果肉厚、果汁多。做酒的葡萄果皮薄,种子多、果肉少。 小结:全球90%以上的葡萄都用做酿酒。不到10%的葡萄是用来食用的,剩下不到1%的葡萄是用来做葡萄干。而中国80%以上的葡萄都是用来食用,欧洲大部分是用来做酒。 3.葡萄的起源 《圣经》(Bible)记载,上帝创造了宇宙、世界、光明与黑暗之后的第三天,开始在地球上创造了有生命的植物,其中包括葡萄。 2010年12月法国农科院INRA经两年研究;所有植物有一共同祖先。 1.5亿年前:含1万个基因的”始祖“分成了两个祖先——5条染色体单子叶植物(水稻、玉米);7条染色体双子叶植物(豆科、树木)。 6500万年(三叠纪、白垩纪):为适应环境的巨变,基因加倍、融合,形成其它物种。 4.《圣经》文化 (1)创世纪壁画 文艺复兴盛期,弗洛伦萨三大巨匠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画的西斯廷大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上帝先后创造了男人、女人,第五天创造了各种动物,第六天用泥土创造了世界上男人亚当,取亚当的肋骨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女人夏娃。米开朗琪罗表达的就是一种上帝创造的力量。 (2)伊甸园

毕业论文颜色词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The Differences of Basic Color Word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从跨文化角度研究英汉基本颜色词汇的差异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一、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生活的世界犹如一个五颜六色的万花筒,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色彩属性, 我们经常会使用各种颜色词来形象地描绘我们所观察到的一切,甚至运用颜色来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对颜色的理解也会不同,颜色词汇隐含着许多深层意思,暗示着不同种族对颜色的感受。如果我们不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很难了解每种颜色在不同国家的含义。因此,通过对英汉颜色词汇文化差异的学习,了解英语国家和我们汉语国家对不同颜色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深化对中外文化差异的理解,使我们能够改善我们的语言能力,避免与西方文化相冲突,从而让跨文化传播收获更大的成功。 二、文献综述 1.国外颜色词的研究 各个民族的语言虽然是不同的,但是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很多现象却是相似的, 比如说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色彩的世界,因此各个民族的学者们都会对这些

现象加以关注并进行研究。国外对颜色词的研究起步较早,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颜色词进行了探讨,其中有两种观点对中国颜色词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中国的颜色词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种是柏林和凯恩的观点,1969年美国民族学家柏林(Brent Berlin)和语言学家凯恩(Pual Kay),考察了世界上98种语言中的颜色词,发表了《基本色彩词语:普遍性与进化论研究》一书,经研究表明,在各种语言的颜色词系统中,有11个基本颜色:白、黑、红、绿、黄、蓝、棕、紫、粉红、橙、灰。这本论著在颜色词研究领域有很大影响力,之后的很多学者在对颜色词进行研究时都以此作为基础理论。比如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就对这一论点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他认为应该把基本颜色范畴看做一种弱普遍现象而不是强普遍现象。凯恩在之后的研究中也不断补充和更新这一论点,在1978年,凯恩和迈克丹尼尔两位学者合作发表文章,对基本颜色词的普遍发生顺序作出了调整,他们认为语言中有六种主要的颜色,分别是红、黄、绿、蓝、黑和白,其他颜色都是在这六种主要颜色的基础上复合、派生出来的。 还有一种观点是以“语言相对主义”(又称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作为理论基础对颜色词进行研究。“语言相对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因为世界上的语言是不同的,所以各个民族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截然不同的。涉及到颜色词而言,赞同“语言相对主义”的人们认为光谱上的颜色并没有自然的分类,颜色词的语义编码在不同的语言中是任意的,所以在各种语言的颜色词系统中并不存在共同的基本颜色范畴,如康克林、格里森这两位学者就持这种观点。这种观点与柏林和凯恩认为的在各种语言中有基本颜色范畴的存在是相对的。 2.国内颜色词的研究 国内对颜色词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柏林和凯恩的观点。虽然在理论上没有独树一帜,但是对颜色词研究的切入点是相当丰富的,角度是多维的。目前,对汉语颜色词的研究大致都是从颜色词翻译和文化对比的研究来展开的。

葡萄酒市场概况

葡萄酒市场概况 中国的葡萄种植面积世界第一,酿酒葡萄面积也居前列。2005年,酿酒葡萄栽培总面积约46.6千公顷,结果园面积约34.3千公顷,总产量约48万吨左右。根据国家葡萄、葡萄酒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将达66.67千公顷,2015年将达100千公顷。 2005年我国葡萄酒产量43.4万千升,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2.3亿元;2006年葡萄酒总产量达49.51万千升,销售收入129.5亿;2007年产量为66.51万千升,销售收入达到146.8亿元。年增长率均处于世界最高水平。 2007年,在世界葡萄酒行业1000亿美元的销售总额中,中国的消费总量首次占到了较大比重,目前,法国和意大利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国,分别占有世界葡萄酒市场12.7% 和12.6%的份额。其后是美国(11.1%)、德国(10.3%)、英国(5.4%)、阿根廷、西班牙、俄罗斯、罗马尼亚和中国(2.2%)。 此外,企业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品牌数量逐年增加。 中国葡萄酒从第一个工业化酒厂开始到现在已有100多年历史,近20年发展最为迅猛。据统计,我国现已有葡萄酒生产企业500多家,形成了以张裕、长城、王朝、威龙为龙头的一线品牌企业;以云南红、华东、龙徽、北京丰收、甘肃莫高、宁夏贺兰山、东北通化股份、长白山、新疆新天等为主的二线品牌企业,他们在产能、技术、设备等方面都已趋于成熟;另有众多的葡萄酒企业也基本上具备了国际质量标准,并通过了认证,构成了山东的烟台、蓬莱、河北的昌黎、怀来、东北的通化、西北的甘肃、宁夏、新疆、黄河古道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的品牌集群。而从事葡萄酒销售的企业更多,其中包括进口葡萄酒代理经销企业,产销双方共同培育市场。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型企业到小规模精细化生产企业,从全国代理到区域经销到终端销售,已形成了完整而庞大的产业体系。

中国葡萄酒发展史(1)(DOC)

中国葡萄酒发展史 中国葡萄酒文化有人说,葡萄酒是外来文化,因而它长期被列入“洋酒”之列。但实际上,最原始的“酒”是野生浆果经过附在其表皮上的野生酵母自然发酵而成的果酒,称为“猿酒”,意思是这样的酒是由我们的祖先发现并“造”出来的。而我国是世界人类和葡萄的起源中心之一,因此,葡萄酒应是“古而有之”了。 1.中国早期关于葡萄属植物的文字记载 葡萄,我国古代曾叫“蒲陶”、“蒲萄”、“蒲桃”,“葡桃”等,葡萄酒则相应地叫做“蒲陶酒”等。此外,在古汉语中,“葡萄”也可以指“葡萄酒”。关于葡萄两个字的来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人酺饮之,则醄然而醉,故有是名”。“酺”是聚饮的意思,“醄”是大醉的样子。按李时珍的说法,葡萄之所以称为葡萄,是因为这种水果酿成的酒能使人饮后醄然而醉,故借“酺”与“醄”两字,叫做葡萄。 我国是葡萄属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原产于我国的葡萄属植物约有30多种(包括变种)。例如分布在我国东北、北部及中部的山葡萄,产于中部和南部的葛藟,产于中部至西南部的刺葡萄,分布广泛的蘡薁等等,都是野葡萄。 我国最早有关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 《诗·周南·蓼木》:“南有蓼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诗·王风·葛藟》:“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诗·豳风·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从以上三首诗,可以了解到在《诗经》所反映的殷商时代(公元前17世纪初——约公元前ll世纪),人们就已经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了。 《周礼》是儒家经典之一,搜集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并添附了儒家政治理想。文繁事富,体大思精,学术治术无所不包,历来为学者所重。《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郑玄注:“果,枣李之属。蓏,瓜瓠之属。珍异,蒲桃、批把

葡萄酒行业发展概述

报告 第一章葡萄酒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行业概述 中国是一个很大的葡萄酒消费市场,以往葡萄酒消费人群主要是外国人、海归和在CBD上班的白领。随着消费者养生保健意识增强,以及葡萄酒有益健康的常识逐渐深入人心,中国葡萄酒消费者人群不断扩大。这促使中国葡萄酒市场快速成长,产销量持续增长,2010年我国葡萄酒产量达到10.89亿升,2011年葡萄酒产量达11.57亿升,同比增长6.25%。 近年来,我们葡萄酒销售规模保持快速扩张的态势,2010年我国葡萄酒零售规模达到14.8亿升,人均消费量由1999年的0.14 升/人提高到2010年的1.1升/人。但是,我国葡萄酒的人均消费量仍大大低于世界3.6升的世界平均水平,日本7.1升的水平。随着消费者对于葡萄酒的逐步认知和对于健康理念的逐步深入,葡萄酒的人均消费量有望持续提升,预计2015年我国葡萄酒零售规模接近30亿升。 目前,我国葡萄酒产业仍处在培育期,人均消费与世界人均消费量差距很大。从国内饮料酒的消费结构看,葡萄酒也仅占酒类年

消费总量的1.5%。中国葡萄酒市场具有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未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将使葡萄酒行业长期景气。 第二节葡萄酒的历史 葡萄酒的历史,与西班牙葡萄酒生产历史息息相关,起源于早期腓尼基入侵伊比利亚半岛。世界上最古老的葡萄酒之一,其演变已明显受到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帝国和文明如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摩尔人、西班牙和英国的影响。今天,葡萄酒的享用已相当普及,它从前那样,它仍然是其中的葡萄酒是世界上最不寻常的历史表现。 葡萄酒在西汉时期以前的中国已有酿制,当时葡萄主要在西域种植和加工。后来西汉特使张骞在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把葡萄和葡萄酒酿制技术由西域引进至中原,不过当时葡萄酒仍是奢侈品,而在汉代后中原的葡萄和相关加工的应用和承传更一度中止了;直至唐代李世民时期重新由西域引进至中原后,酿酒技术和品尝普及性更大有进步与广泛。到了元代,凭借蒙古皇官推动,有关葡萄酒的产业更为登峰造极,不仅法例规定祭祀太庙必须使用葡萄酒,而且更设立若干御用和民用的葡萄园。惟明代起粮食白酒的发酵与蒸馏技术改良,且储存保质优化和较不受季节性影响,蒸馏白酒就取代葡萄酒成为中国主流飨饮用酒,中式葡萄酒

颜色词论文 参考文献

Bibliography [1] Baugh, A.C. & Thomas Cable. 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Pek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 Eckersley, C.E. Brighter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1979. [3]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 Millan Education, 1985. [4] Hornby, A.S.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Z].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1974. [5] Knowles, G. 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U.S.A.: A Hodder Arnold Publication, 1997. [6] Lott, B. 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 U.S.A.: Edward Arnold, 1989. [7] Lyons, J.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M]. London: Longman, 1981. [8] Wales, K. Northern English: A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9] Wu Weizen. 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10] Yang Yanhua & Zhang Shufan. Modern English Lexicology [M]. Peking: 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 2007. [11]陈永烨.“英汉颜色词所表现的中西文化差异”[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 报》,2005, (7). [12]戴炜栋,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A].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2002. [13]杜冀华.“英汉思维方式对语言文字影响的探讨”[J]. 《唐山学院学报》, 2004, (1). [1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15]蒋栋元.“论颜色及颜色词的文化差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 (3). [16] 林纪诚.《语言与文化综论》[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7]唐振华.“英汉颜色词的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1997, (2). [18] 杨永林.《中国学生汉语色彩语码认知模式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史.

塔里木大学《西域葡萄与葡萄酒文化》 所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6-2 学生姓名李健 学号 7031212229 任课教师王萍 日期 2014年05月01日

很多人认为葡萄酒是舶来品,是外来文化,因此把它和威士忌、朗姆酒都列为一列成为“洋酒”。其实不然,中国的葡萄酒早在9000年前,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中就发现了葡萄酒的痕迹。 这不仅说明人类至少是在九千年前就开始酿造葡萄酒,而且很有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从汉武帝建元年间张赛从西域引进欧亚种葡萄,到清末民国初年,我国的葡萄酒业和葡萄酒发展大致可以分为5个主要的阶段,汉武帝时期——我国葡萄酒业开始发展;魏晋南北朝——我国葡萄酒业的恢复及葡萄酒文化的兴起;唐代——灿烂的葡萄酒文化;元代——我国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的鼎盛时期;明代——我国葡萄酒业的低速发展时期;清末民国初期——我国葡萄酒业发展的转折期。 直到1892年的时候,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建立了葡萄园和葡萄酒生产厂,成为中国唯一由中国人自己经营的葡萄酒厂,中国近代葡萄酒生产才开始起步。虽然随后越来越多的葡萄酒厂相继出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葡萄酒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和体系,一直借用舶来的文化,因而现代的人都把葡萄酒当成是舶来品。 现在,中国的葡萄酒在张裕、王朝、长城这些龙头品牌的领导下已经有了一些气色,但是还是跟法国的葡萄酒难以匹敌,因此中国人要想发展自己的葡萄酒产业还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现在就让我们领略一下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史吧。 中国早期关于葡萄属植物的文字记载 葡萄,我国古代曾叫“蒲陶”、“蒲萄”、“蒲桃”,“葡

桃”等,葡萄酒则相应地叫做“蒲陶酒”等。此外,在古汉语中,“葡萄”也可以指“葡萄酒”。关于葡萄两个字的来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人酺饮之,则醄然而醉,故有是名。”“酺”是聚饮的意思,“醄”是大醉的样子。按李时珍的说法,葡萄之所以称为葡萄,是因为这种水果酿成的酒能使人饮后醄然而醉,故借“酺”与“醄”两字,叫做葡萄。 我国是葡萄属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原产于我国的葡萄属植物约有42种(包括变种)。例如分布在我国东北、北部及中部的山葡萄,产于中部和南部的葛藟,产于中部至西南部的刺葡萄,分布广泛的蘡薁等等,都是野葡萄。 我国最早有关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诗·周南·蓼木》:“南有蓼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诗·豳风·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从以上诗中,可以得知在《诗经》所反映的殷商时代(公元前17世纪初——约公元前ll世纪),人们就已经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了。 《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郑玄注:“果,枣李之属。蓏,瓜瓠之属。珍异,蒲桃、批把之属。”这句话译成今文就是:“场人,掌管廓门内的场圃,种植瓜果、葡萄、批把等物,按时收敛贮

颜色词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15872532.html, 颜色词研究综述 作者:田瑞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9年第04期 摘要:颜色词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的关注重点。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将国内外的颜色词研究的发展情况做出了简要梳理。国外颜色词研究者对多种语言的调查比较,进行了价值重大的探索。国内学者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历史发展、词义内容、语义结构以及词汇系统取得了一定成果,颜色词的修辞研究和文化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近年来,颜色词的对外汉语方面以及认知语言学方面成果颇丰。 关键词:颜色词;语素;综述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278-03 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人类的文化遗产大多数是通过语言文本保存下来的。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中,颜色总是被赋予某种特定的含义,这种超越颜色本身的特殊含义,有着悠长的渊源、深厚的文化背景,融人了政治、宗教、民俗及社会生活多方面的意识和内容,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折射。汉民族有关颜色的观念反映在词汇中,就形成了汉语颜色词汇特殊的文化寓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这些词汇的文化信息进行解读,能帮助我们了解先民的生活状况、心理特征、认知方式及审美趋向。 近年来,国内外的颜色词研究成果颇丰,本文将对颜色词(语素)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国外对颜色词的研究更加关注共性和个性,一直存在颜色词的普遍先验理论和独特民族性的分歧,但近些年发生了认知语言学的转向,更加关注颜色词的视觉和心理研究。国内对颜色词的全面研究大致始于七十年代,对颜色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文学作品中的颜色词研究、颜色词的文化研究、语言角度的颜色词研究以及翻译和教学角度的颜色词研究,当前研究同样存在认知语言学的转向。下文将进行详细说明。 1.国外颜色词研究情况 国外颜色词研究始于《荷马史诗》颜色词研究,研究者分析其中的颜色词得出古希腊人的色觉器官的缺陷,这一研究方向奠定了其之后颜色词的研究方向,更加关注颜色词形式和结构的历史比较,以及与颜色词相关的其他领域研究,这与其表音文字的特性紧密相关。二十世纪以来颜色词的研究出现分析语义结构的转向,此间柏林和凯提出了著名的基本颜色词理论。九十年代以来,颜色词的研究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开始关注视觉和心理的研究, 国外的颜色词研究当前普遍认为是从英国学者格莱斯顿(W.Glad-stone)对《荷马史诗》中颜色词的研究开始的。他在《荷马及荷马时代研究》(Studies on Homer and the Homeric

葡萄酒简介

葡萄酒简介 葡萄酒是最具全民性与健康性的产品,为什么人们会这么沉迷于葡萄酒的魅力,好奇心是部分原因之一,另外多样话与多变性是人们喜欢葡萄酒的因素。喜欢葡萄酒的您,除了与三五同好的朋友酌瘾之外是否了解香醇的葡萄酒的成分与其在酿造过程的内在奥秘呢以下将为您作一连串的介绍。 葡萄酒的定义 凡是新鲜葡萄经压榨成汁,透过酦酵过程而成为一种含酒精之饮料,即称之为葡萄酒什么是「发酵」?公式如下: 糖+酵母=酒精&二氧化碳 糖份自然存在于成熟的葡萄内,酵母也自然存在于葡萄表皮白色果皮上,所有糖分被转换成酒精货酒精度达15%而将酵母菌杀死时,发酵过程即完成,除了香槟和其他气泡酒会经由特殊方式将二氧化碳保存起来外,他都会消失于空气中。 葡萄酒的种类: 1.静态葡萄酒:如红酒、白酒及玫瑰红酒,酒精浓度约8%~14%。 2.气泡葡萄酒:如香槟及其他气泡酒,酒精浓度约8%~14%,并含二氧化碳。 3.强化酒精(Fortified Wine)葡萄酒:酒精浓度约17%~22%。 影响葡萄酒质量的因素: 1.品种: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特性并可依实际需要与其它品种加入调配 2.土壤:葡萄与其它农产品不同葡萄需要瘦脊土壤上生长其中以沙白垩土及石灰土最适宜生长 葡萄种植在劣质土地上会将其根部尽可能延伸藉以获得充足的水奉份及养份 3.气候:均衡的适度的湿度及温度是一切优先的因素尤其是冬季干燥而长的良好夏天及适当的 散布是葡萄最理想生长环境相反地在收获期每年九月过量的雨水及阳光会影响的质量另外霜雪寒雾狂风暴雨等会为葡萄带来灾害 4.专业技术:因为树需长期的细心照顾正确的修剪方法虫害的防止土地的耕种等等都需要熟练 及专业性知识的人员而在酿造过程及储存期更需要专业的人士加入细心处理才能酿出上好的葡萄酒。 葡萄酒的酿造方式: 葡萄树经生长一~二年后,必经再经过四年的细心栽培才能够生长出上乘的葡萄作酿酒之用。葡萄树通常在九、十月间成熟,采摘后马上运送至压榨房,经过净化枝叶等杂质之后,再被倒入一个呈水平状前压榨器之内,这部机器由木头所制成,内有旋转旋状枝条,两端由一大的钢制转轴承接,其间的链条、铁勾会将一团团的葡萄压榨成汁浆。此时那些称为葡萄汁(Must)的液体转入一个发酵用的巨大容器中等待发酵。葡萄汁中所含的糖分经酵母菌的发酵作用转化成酒精及碳气,排去碳气后新葡萄酒就产生了。在装瓶前,这些新酒需置入橡木桶内,储存约二~三年的时间才装到瓶子中,这是指较佳的葡萄酒而言,而一般的葡萄酒通常储存期没那么长约6~24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