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材料论文

航空材料论文
航空材料论文

目录

1.航空复合材料概述 (2)

1.1复合材料 (2)

1.2复合材料在飞行器上的应用 (3)

1.3C/C复合材料在高超飞行器中应用 (4)

2.C/ C 复合材料 (5)

2.1概述 (5)

2.2碳/碳复合材料的组成及微观结构 (5)

2.3 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 (6)

2.3.1 物理性能 (6)

2.3.2 力学性能 (6)

2.3.3 热学及烧蚀性能 (6)

2.3.4 摩擦磨损性能 (7)

2.4碳/碳复合材料制备及加工 (7)

2.4.1液相浸渍工艺 (7)

2.4.2化学气相沉积工艺 (7)

2.4.3碳/碳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 (8)

2.5碳/碳复合材料的应用 (8)

2.5.1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上的应用 (8)

2.5.2刹车领域的应用 (8)

2.6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及防氧化 (9)

2.6.1碳/碳改性抗氧化 (9)

2.6.2 碳/碳涂层防氧化 (9)

参考文献 (10)

航空复合材料与碳/碳复合材料概述摘要: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不同形状、不同性质的物质复合形成的新型材料。一般由基体材料和功能组元所组成。复合材料可经设计,即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择、各组分布设计和工艺条件的保证等,使原组分材料优点互补,因而呈现了出色的综合性能。

C/ C 复合材料是目前新材料领域重点研究和开发的一种新型超高温热结构材料,密度小、比强度大、线膨胀系数低( 仅为金属的1/ 5~ 1/ 10) 、热导率高、耐烧蚀、耐磨性能良好。特别是C/ C 复合材料在1 000℃~ 2 300℃时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是理想的航空航天及其它工业领域的高温材料。

关键词:航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

1.航空复合材料概述

1.1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不同形状、不同性质的物质复合形成的新型材料。一般由基体材料和功能组元所组成。复合材料可经设计,即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择、各组分布设计和工艺条件的保证等,使原组分材料优点互补,因而呈现了出色的综合性能。

早期飞机为复合材料,由木质框架,金属丝支架和织物组成。焊接钢质框架从20世纪20年代早期开始代替木质框架。轻质铝壳结构则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采用。到20世纪50年代完全转变成“全金属”飞机的过程完成。随着玻璃纤维、凯夫拉尔、碳纤维等复合材料的发展,并且早期复合材料结构的使用预示着复合材料运用的辉煌。在飞机上翼尖小翼、雷达罩和尾锥上少量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使用标志着飞机设计上复合材料的重新应用。从那时起复合材料在这些部件上的成功应用导致在每一种新机型上复合材料应用的增加。波音747使用了超过10000平方英尺表面的复合材料结构。在过去几年当中先进复合材料技术运用

到诸如大翼面板、地板梁等主要结构上。显而易见对基本复合材料结构和复合材料结构修理技术的理解对于航空公司人员来说是多么重要。

先进复合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明显的减重效果在航空器领域得到广泛认可。随着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作为现代飞机结构材料的复合材料的应用已由小型、简单的次承力构件发展到大型、复杂的主承力构件。在飞机机翼、机身、操纵面、起落架舱门、蒙皮、安定面、雷达罩等部件多处使用[1]。

复合材料的优点:

(1)相对不易腐蚀;

(2)不会产生金属疲劳;

(3)可设计载荷;

(4)可减少连接部件(同步成型);

(5)减重,节油。

复合材料的缺点:

(1)原料高成本(增强纤维,如CF);

(2)制造维修人力成本高,耗时;

(3)力学性能受温度湿度影响高;

(4)检测损伤难度大;

(5)可导致铝等电位低的金属腐蚀。

1.2复合材料在飞行器上的应用

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的实际应用在飞行器设计与制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复合材料的许多优异性能,如比强度和比模量高,优良的抗疲劳性能,以及独特的材料可设计性等,都是飞行器结构盼望的理想性能。高性能飞行器要求结构重量轻,从而可以减少燃料消耗,延长留空时间,飞得更高更快或具有更好的机动性;也可以安装更多的设备,提高飞行器的综合性能。

减轻结构的重量可大大节约飞机的使用成本,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据国外有关资料报告,先进战斗机每减重1kg,就可节约1760美元。西方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从非受力件和次受力件到主受力件应用的过渡,无论是用量还是技术覆盖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正在研制的战斗机中所使用的复合材料可

占飞机结构总重量的50%以上。飞机隐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一步扩大了对复合材料技术的需求。在继民用飞机中出现全复合材料飞机(如Lear Fan 2100,Starship和Vayager)之后又出现了全复合材料机身的隐身轰炸机B2。此外,也只有采用了复合材料,才使前掠翼得以在X-29上实现[2]。

目前,国内飞机型号应用复合材料的比例越来越高,应用复合材料的部件越来越大,复合材料构件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复合材料构件已经逐步从次承力构件到主承力构件转变,复合材料的垂直安定面、水平尾翼、前机身、舱门、整流罩等构件已在多种型号飞机上使用并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机翼、旋翼等主承力构件也已经在小批量生产[3]。

国内复合材料在飞机上应用最多的是新研制的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其机体复合材料的使用量达到70%,机翼翼展18米,为全复合材料结构;其中,机翼整体盒段运用设计工艺一体化技术,将机翼的前、后梁,上蒙皮和所有中间肋整体共固化成型,在复合材料应用技术上有所突破。在自行设计制造的直升机上,应用复合材料最多的是Z10专用武装直升机,其主桨叶、尾桨叶和尾段为全复合材料结构。

1.3C/C复合材料在高超飞行器中应用

碳/碳(C/C)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结构、功能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断裂韧性、高导热、隔热优异和低密度等优异特性,在机械、电子、化工、冶金和核能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在航天、航空和国防领域中的关键部件上大量应用。我国对C/C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主要集中在航天、航空等高技术领域,较少涉足民用高性能、低成本C/C复合材料的研究。

导弹、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等,在再入环境时飞行器头部受到强激波,对头部产生很大的压力,其最苛刻部位温度可达2760℃,所以必须选择能够承受再入环境苛刻条件的材料。设计合理的鼻锥外形和选材,能使实际流入飞行器的能量仅为整个热量1%~10%左右。对导弹的端头帽,也要求防热材料在再入环境中烧蚀量低,且烧蚀均匀对称,同时希望它具有吸波能力、抗核爆辐射性能和全天候使用的性能。三维编织的C/ C复合材料,其石墨化后的热导性足以满足弹头再入时由160 ℃至气动加热至1700 ℃时的热冲击要求,可以预防弹头鼻锥的热

应力过大引起的整体破坏;其低密度可提高导弹弹头射程,已在很多战略导弹弹头上得到应用。除了导弹的再入鼻锥,C/ C 复合材料还可作热防护材料用于航天飞机。

C/ C 复合材料在涡轮机及燃气系统(已成功地用于燃烧室、导管、阀门) 中的静止件和转动件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例如用于叶片和活塞,可明显减轻重量,提高燃烧室的温度,大幅度提高热效率。

美国F22、F100、F119军机和俄罗斯航空发动机上已经采用碳/碳制作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导向器、内锥体、尾喷管鱼鳞片和密封片及声挡板等。

2.C/ C 复合材料

2.1概述

C/ C 复合材料是目前新材料领域重点研究和开发的一种新型超高温热结构材料,密度小、比强度大、线膨胀系数低( 仅为金属的1/ 5~ 1/ 10) 、热导率高、耐烧蚀、耐磨性能良好。特别是C/ C 复合材料在1 000℃~ 2 300℃时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是理想的航空航天及其它工业领域的高温材料。

2.2碳/碳复合材料的组成及微观结构

碳/碳复合材料的组成有两大部分: 碳纤维和基体碳。

碳纤维织物结构形式

A:2D平纹;b:2D8H缎纹;c:3D径向编织

d:3D;e:4D;f:5D

碳纤维的增强形式有单向(1D)、双向(2D)及多向。单向增强可在一个方向上得到最高拉伸强度的碳/碳;双向织物提高了抗热应力性能和断裂韧性,容易制成大尺寸形状复杂的部件,有广泛的应用基础。三向及多向编织具有更好的结构完整性和各向同性。

2.3 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

2.3.1 物理性能

碳/碳复合材料在高温热处理后的化学成分,碳元素高于99%,像石墨一样,具有耐酸、碱和盐的化学稳定性。其比热容大,热导率随石墨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大,线膨胀系数随石墨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等。

2.3.2 力学性能

碳/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碳纤维的种类、取向、含量和制备工艺等。单向增强的碳/碳复合材料,沿碳纤维长度方向的力学性能比垂直方向高出几十倍。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碳复合材料的强度不仅不会降低,而且比室温下的强度还要高。一般的碳/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大于270MPa, 单向高强度碳/碳复合材料可达700MPa 以上。在1000 ℃以上,强度最低的碳/碳复合材料的比强度也较耐热合金和陶瓷材料的高。碳/碳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较碳材料有极大的提高,其破坏方式是逐渐破坏, 而不是突然破坏, 因为基体碳的断裂应力和断裂应变低于碳纤维。

2.3.3 热学及烧蚀性能

碳/碳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好、热膨胀系数低,因而热冲击能力很强,不仅可用于高温环境, 而且适合温度急剧变化的场合。其比热容高, 这对于飞机刹车等需要吸收大量能量的应用场合非常有利。碳/碳复合材料是一种升华-辐射型烧蚀材料,且烧蚀均匀。通过表层材料的烧蚀带走大量的热,可阻止热流传入飞行器内部。因此该材料被广泛用作宇航领域中的烧蚀防热材料。

2.3.4 摩擦磨损性能

碳/碳复合材料中碳纤维的微观组织为乱层石墨结构,其摩擦系数比石墨高,特别是它的高温性能特点,在高速高能量条件下摩擦升温高达1000 ℃以上时,其摩擦性能仍然保持平稳,这是其它材料所不具备的。因此,碳/碳复合材料为军用和民用飞机的刹车盘材料越来越广泛。

2.4碳/碳复合材料制备及加工

碳/碳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步骤为:预制体的成型,致密化处理和石墨化,其中致密化是制备碳/碳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

致密化

成型后的预制体含有许多孔隙,密度也低,不能直接应用,须将碳沉积于预制体,填满其孔隙,才能成为真正的结构致密、性能优良的碳/碳复合材料,此即致密化过程. 传统的致密化工艺大体分为液相浸渍和化学气相沉积两种。

2.4.1液相浸渍工艺

液相浸渍工艺一般在常压或减压下进行. 工艺过程上图所示, 液相浸渍(LPI)工艺是将碳纤维预制体置于浸渍罐中,抽真空后充惰性气体加压使浸渍剂向预制体内部渗透,然后进行固化或直接在高温下进行碳化,一般需重复浸渍和碳化5~6次而完成致密化过程。此工艺存在问题是: ( 1) 工艺繁复、周期长、效率低;(2) 液体难以浸渍到预制体微孔中; ( 3)有些浸渍液在常压和减压下碳化效率低,必须加压, 如煤沥青;(4)有些浸渍液碳化时粘附性过好,易于阻塞气孔口,难以达到致密要求,如树脂。

2.4.2化学气相沉积工艺

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是以丙烯或甲烷为原料,其工艺过程下如图所示。在预制体内部发生多相化学反应(如CH4=C+2H2)的致密化过程。CVD工艺的优点是材料性能优异、工艺简单、致密化程度能够精确控制,缺点是制备周期太长(500~600h甚至上千小时),生产效率很低。

2.4.3碳/碳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

据文献报导,车削该复合材的料所得到的切削用量各要素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与切削一般脆性材料的基本一致。虽然基体硬度较低,切削力数值不大,但材料中硬质点对刀具的磨损比较严重,故选用CBN为宜。因材料为脆性,故切屑常呈粉末状,必须用吸屑法来排屑。

2.5碳/碳复合材料的应用

碳/碳复合材料作为优异的热结构功能一体化工程材料,自1958年诞生以来,在军工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用途是用于制造导弹的弹头部件由于其耐高温,摩擦性好,目前已广泛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航天飞机结构部件飞机及赛车的刹车装置、热元件和机械紧固件、热交换器、航空发动的热端部件等。

2.5.1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上的应用

在固体火箭发动机(SRM)中,喷管喉部的烧蚀状态最为恶劣,因此,必须采用具有良好耐烧蚀和抗冲刷性能的喷管喉衬材料来抵御严酷的烧蚀环境。采用碳/碳复合材料的喉衬、扩张段\延伸出口锥,具有极低的烧蚀率和良好的烧蚀轮廓,可提高喷管效率 1 % ~3 %,即可大大提高SRM 的比冲。

2.5.2刹车领域的应用

碳/碳复合材料制作的飞机刹车盘重量轻、耐温高,比热容比钢高 2.5 倍;同金属刹车材料相比,可节省40 %的结构重量,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盘的使用寿命是金属基的 5 7 倍,刹车力矩平稳,刹车时噪声小,因此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盘的问世被认为是刹车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目前法国欧洲动力,碳工业等公司已批量生产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片,英国邓禄普公司也已大量生产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片,用于赛车、火车和战斗机的刹车材料。

2.6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及防氧化

C /C 复合材料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在高温氧化性气氛下极易发生氧化反应:2C+O2→2CO 。

碳/碳复合材料的防氧化

碳/碳的防氧化的方法有材料改性和涂层保护两种,材料改性是提高碳/碳本身的抗氧化能力,涂层防氧化是利用涂层使碳/碳与氧隔离。

2.6.1碳/碳改性抗氧化

通过对碳/碳改性可提高抗氧化能力,改性的方法有纤维改性和基体改性两种,纤维改性是在纤维表面制备各种涂层,基体改性是改变基体的组成以提高基体的抗氧化能力。

①碳/碳纤维改性

在纤维表面制备涂层不仅能防止纤维的氧化,而且能改变纤维/基体界面特性。提高碳/碳首先氧化的界面区域的抗氧化能力。纤维改性的缺点是降低了纤维本身的强度,同时影响纤维的柔性,不利于纤维的编织[4]。

②碳/碳基体改性

基体是界面氧化之后的主要氧化区域,因此基体改性是碳/碳改性的主要手段。基体改性主要有固相复合和液相浸渍等方法。

固相复合是将抗氧化剂(如Si、Ti、B、BC、SiC等)以固相颗粒的形式引入碳/碳基体。抗氧化剂的作用是对碳基体进行部分封填和吸收扩散入碳基体中的氧。

液相浸渍是将硼酸、硼酸盐、磷酸盐、正硅酸乙脂、有机金属烷类等引入碳/碳基体,通过加热转化得到抗氧化剂

2.6.2 碳/碳涂层防氧化

基体改性防氧化不仅寿命有限,而且工作温度一般不超过l000℃,对基体的性能影响也很大。在更高温度下工作的碳/碳必须依靠涂层防氧化,因此涂层是碳/碳最有效的防氧化手段。

首先涂层必须具有低的氧渗透率和尽可能少的缺陷,以便有效阻止氧扩散。其次涂层必须具有低的挥发速度,以防止高速气流引起的过量冲蚀。再次涂层与基体必须具有足够的结合强度,以防止涂层剥落。最后涂层中的各种界面都必须具有良好的界面物理和化学相容性,以减小热膨胀失配引起的裂纹和界面反应

参考文献

[1] 崔岩.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航空航天应用[J].材料工程,2002(6): 3-6.

[2]王国荣,武卫莉,谷万里.复合材料概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戴永耀.碳/碳复合材料及其在航空上的应用前景[J].材料工程1993,(11): 43-46.

[4]付前刚,李贺军,李克智等.C/C复合材料防氧化涂层sic麟C—MOSi2的制备与抗氧化性能硼.金属学报.2009,45(4):503—506.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航空发动机未来发展的智能化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航空航天业的发展离不开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而纵观历史,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并不算久远但是其发展速度却是很迅速的。从最早的活塞式发动机到现在的喷气式发动机,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航空飞行器的发展。早期的飞机飞行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主要是受制于发动机的技术,但是今天的飞机不仅飞行速度惊人,而且飞行的安全系数也更高了。现在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虽然已经很先进,但是还没有到达最高点,也就是说现在的发动机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预计未来的发动机会向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包括智能节油技术,智能修复技术等等。 关键词:发动机安全系数智能技术历史前景 一.引言: 航空航天的发展离不开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支持,发动机对于飞机而言就像心脏对于我们人类一样重要,离开了发动机,飞机就成为了空壳,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发动机才是飞行器的核心,发展飞行器虽然要求各方面的技术均衡发展,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发动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其他各方面技术的发展,故发动机的技术在某一个层面上也代表了航空工业的发展现状。从飞机诞生到其被用于战争,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飞机将带给世界的巨大影响,于是纷纷开始发展航空飞行器,于是一个更深层面的技术发展拉开了帷幕,它就是发动机的技术研究。 二.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史 1.活塞式发动机的发展 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幻想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也曾作过各种尝试,但是多半因为动力源问题未获得解决而归于失败。最初曾有人把专门设计的蒸汽机装到飞机上去试,但因为发动机太重,都没有成功。到19世纪末,在内燃机开始用于汽车的同时,人们即联想到把内燃机用到飞机上去作为飞机飞行的动力源,并着手这方面的试验。 世界上首架飞机是由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来的。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莱特兄弟确不相信这种结论,从1900年至1902年他们兄弟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他们因此于1909年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论述超声速飞行特性(升阻力、翼型、激波/局部激波、热障等)。 超声速飞行,又叫“超音速飞行”,是指飞行器以马赫数1.2以上速度的飞行。 超音速飞行的特点是:1.气动中心后移,纵向静稳定性增大;2.飞机阻尼随马赫数增大而减小。二者都导致飞机扰动衰减缓慢,操纵性变坏,高空中尤甚。这要求航空器的机翼后掠,面积减小,机体做成尖顶的细长形,加大控制面(特别是垂尾)面积。由于操纵性能变坏,抗干扰及恢复能力变差,因而在超音速飞行时要求驾驶员动作应柔和,杆、舵要协调。由于水平尾翼、垂直尾翼效率降低,铰链力矩剧增,且变化规律复杂,需用全动水平尾翼和不可逆助力器。尾翼效率的降低使飞机的航向稳定性和横向稳定性都随马赫数的增加而下降。特别是高空飞行,航向稳定性更差,故需加大垂直尾翼面积或采用自动化装置或限制飞行马赫数。因高空空气稀薄,大气温度低,使飞行速度范围小,加速慢和爬升率降低。当高度剧变时,高度表和速度表指示将产生较大的延迟误差,真速和表速指示值差别加大。 超声速飞行会造成类似爆炸声的声响噪声,称为声爆,过高的温度会使飞行器的表面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大为下降,气体外形产生变化,将造成飞行器表面结构失效甚至破坏,这就是在高速飞行过程中的“热障”效应。当飞行速度很大(马赫数超过2.5)时,由于气体分子的摩擦,造成气动加热,使机体表面温度升高,现在通用的铝合金材料不能承受,马赫数超过2.5的航空器要使用钛合金或其他耐热合金结构材料。 图1 机体做成尖顶的细长形图2超声速飞行产生的音爆现象 图3 飞机的热障 超声速飞行的升力来源于机翼上下表面气流的速度差导致的气压差。在小的正迎角下,离翼型前缘较远的远前方,故可保持平直流动。当空气接近翼型前缘时,气流开始折转,一部分流过翼型上表面;另一部分机翼下表面通过,并经过相同的均匀流动状态。在气流被翼型分割为上下两部分时,上表面整体看流速增大而压强减小。下表面气流压强比远前方来流的要大。上、下翼面存在一个压强差,就构成了翼型的升力。影响飞机升力的因素有:(一)飞行速度:飞行速度越大,空气动力(升力、阻力)越大。实验证明:速度增大到原来的两倍,升力和阻力增大到原来的四倍;速度增大到原来的三倍,升力和阻力增大到原来的九倍。即升力、阻力与飞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例。(二)空气密度:空气密度大,空气动力大,升力和阻力自然也大。因为空气密度增大,则当空气流过机翼,速度发生变化时,动压变化也大,作用在机翼上表面的吸力和下表面的正压力也都增大。所以,机翼的升力和阻力随空气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实验证实,空气密度增大为原来的两倍,升力和阻力也增大为原来的两倍。即升力和阻力与空气密度成正比例。显然,由于高度升高,空气密度减小,升力和阻力

图像处理在航天航空中的应用-结业论文

图像处理在航天航空中的应用-结业论文

论文题目:图像处理在航天和航空技术方面的运用 学院: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 2012级机制3班 姓名:张娜 学号: 20125009077

摘要: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以自身的技术特点反过来影响整个社会技术的进步。本文主要简单概括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特点、优势,列举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领域并详细介绍了其在航天航空领域中的发展。 关键字:图像处理简介技术的优点发展技术应用 一、引言 数字图像处理是通过计算机采用一定的算法对图像图形进行处理的技术,它已经在各个领域上都有了较广泛的应用。图像处理的信息量很大,对处理速度要求也很高。本文就简单的介绍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详细说明图像处理在航天航空技术方面的应用。 二、数字图像处理简介 (一)图像的概念 图像包含了它所表达的物体的描述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科学研究和统计表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约有百分之七十来自视觉系统,也就是从图像中获得,即我们平常所熟知的照片,绘画,动画。视像等。 (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图像处理技术着重强调在图像之间进行的变换,主要目标是要对图像进行各种加工以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并为其后的目标自动识别打基础,或对图像进行压缩编码以减少图像存储所需要的空间或图像传输所需的时间。图像处理是比较低层的操作,它主要在图像像素级上进行处理,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大。数字图像处理的早期应用是对宇宙飞船发回的图像所进行的

关于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论文

关于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论文 161538孙瑶 我国的航天事业是艰辛的,曲折的,更是令人自豪的。取得的成就更是离不开众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高级官员的重视。 由于我国在这一领域上存在空缺,想要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所面临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我国先进的工作者们走出了一条“中国道路”。早在1958年,我国就曾在大量积累仿制苏联飞机的经验基础之上,自行设计了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并试飞成功。虽然由于空军飞行训练体制的变动,这种飞机最后没能继续研制和投入生产,然而却开了新中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先河。另外还有一架由中国自行设计成功并投入大量生产的飞机,它就是最初由沈阳飞机厂设计,后转入南昌飞机厂继续设计的初教6。该飞机于1960年12月完成鉴定飞行,1961年投入成批生产,一共生产了近1800架。这两种飞机的成功说明我国已经开始了由仿制向自行设计的转变。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科技也有了飞速的发展。例如我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我国是二战后崛起的,我们也认识到战争是可怕的。而且有人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一场空间争夺战,这并非是道听途说。不过,如论如何准备是必要的,干什么?不要曲解我的意思,从长远来讲最重要的还是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而这一重任酱油我们这一代乃至后几代来承担。因此我认为青少年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把前辈交付给我们的重任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更少不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另外,我国航空航天的发展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向前看,克服困难,不断的推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我希望今后的中国不再是处于航空航天的领先地位,而是处于顶尖地位!

航空航天概论结课论文

航空航天概论结课论文 ——论SR-71黑鸟的性能与结构特点 ——SR-71

作为一个文科生,其实我真的对航空航天知识了解甚少,但经过这一个月的学习,也总算是小有收获。在课堂中出现过的诸多飞行器中,我最感兴趣的,要数SR-71黑鸟了。 SR-71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双座双发动机涡轮喷气式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其基本参数如下:机员:1名或2名 机长:32.74米 机高:5.64 米 翼展:16.94米 翼面积:170平方米 最大起飞重量:77.11吨 最大飞行速度:3.2倍音速 侦察高度:24000米 作战半径:1930千米 1964年7月25日,约翰逊发表讲话,透露了洛克希德公司正在研制第二种速度3倍音速的军用飞机,编号为SR—7l,是一种可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先进远程战略侦察机。 SR-71型总计制造了32架。1962年6月,美国空军对R/RS-71进行了模型审查,同年12月6日签订了制造6架试验机的合同,最后把侦察攻击型RS-71改为战略侦察型SR-71A,共制造了29架,其教练型SR-71B制造了2架。此外,还用YF-12A的l号机和地面试验机的部件改装了一架SR-71C。它的改型也有三种:A型,战略侦察型,共生产25架;B型,教练型,共生产2架;C型,由A 型改装的教练型。 由于我对SR-71的了解极少,无法对它进行极为详细的描写,所以我只选择了几个简单的方面作为我的结课论文的内容。 机身: SR-71侦察机结构图

SR-71的机身大部份都是钛,为了降低成本,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是可在较低温度软化而较易加工的钛合金,完成的飞机会涂上一种趋近黑色的暗蓝色,以加强热辐射冷却与高空的伪装效果,因此当它翱翔于天际时,我们便仿佛看到了一只真正的黑色巨鸟。 飞机的主翼内侧蒙皮的主要部份其实是皱纹状的。热膨胀会使平滑的蒙皮撕裂或卷曲,而将蒙皮做出皱折让它能向垂直方向伸展,避免应力过强,同时也增强纵向强度。 此外,SR-71在机身中心附近那里的蒙皮薄而易破,很大一块区域的下方都没有结构梁提供额外支撑,因此部分飞机上在那里贴有红色的警示条,以防止维修人员不慎破坏蒙皮, 电脑: 飞机研究中,计划早期的类比式进气电脑并不总是能跟得上立即的飞行变化,若内压力过高,且进气锥处在不正确的位置,激波会突然在进气口前中断,从而使得使进入压气机的气流立即停止,推力下降且排气温度开始上升。由于突然失去一半动力造成两边推力大幅度的不对称,进气未启动会造成向一边的狂暴的偏航,结果是立即地反向偏航,常常也发出巨大的爆声。飞行员与侦察系统官偶尔会经历到他们的压力服头盔撞上座舱罩,直到未启动平息下来的状况。 因此后来黑鸟换上了新的数码进气电脑,洛克希德的工程师们发展的引擎进气控制软件,能重新捕获漏失的激波,在飞行员感觉到未启动的发生之前就重新点燃引擎。SR-71的机工们精确地调整了数以百计的前部空气旁通门,这对控制激波、防止未启动与增强性能有一定的帮助。 两侧脊线: 原先的黑鸟其实并没有两侧脊线,看起来就像个放大版的F-104,但雷达工程师说服了空气动力学专家,增加了一些风洞测试。 他们发现两侧脊线可以产生强力的涡流,在接近机身前段会产生大幅度的额外升力,于是就可以减少三角翼的装置角,以获得较高的安定性与较低的高速阻力,还能增加载油量以获得更远的航程。由于强力涡流在高迎角时可延缓失速,落地速度也可以减低,还可进行高G回转直到引擎熄火。这样的设计至今仍出现在许多最新型的隐形无人机上,让这些飞机允许无尾翼设计而兼具安定性与隐

航空航天论文—计算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王永洲1 (西安航空学院计算机学院,陕西西安 710077)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内容非常广泛,可粗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本文结合当今航空制造业的现状,叙述计算机技术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并着重对计算机软件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且对数字化设计技术,集成技术,数控加工技术,虚拟制造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字:航空制造;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航空航天 计算机技术尤其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在近现代化航空航天发展中的作用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现在信息工程的迅猛发展,航空工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传统的制造技术相比,现代航空制造业具备数字化、无余量、无纸化、集成化、国际化、高精度、高度协同等新特点。可以说在航空制造业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计算机的身影,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航空工业的发展。 1 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 从飞机的设计开始,软件就已经发挥了它重要的作用: 1.1 飞机设计 飞行器设计需要的软件主要分为绘图、网格划分、流体力学分析、力学分析、多体力学分析、系统控制这几方面。软件为飞机外形的设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飞机设计时需要的各种复杂的物理、数学方面的计算也必须有软件来完成。软件的介入,使飞行器的设计更加的方便、准确,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耗费,也避免的不必要的了误差、失误。 1.2 飞机零件制造 显然,零件图纸的绘制需要绘图软件的辅助,绘图软件既可以减少图纸的误差,有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操作。另一方面,大型零件制造机器的控制也需要软件,软件控制的机器更好操作,不需要专门培养大批专业的技术人员,也减少了大型机械对操纵人员人身安全的潜在威胁。 1.3 计算机模拟试飞 飞机飞上蓝天之前,一定需要试飞,当今软件技术的发展,使试飞不仅仅是单纯的让一名飞行员驾驶飞机,计算机模拟技术也可以起到试飞的作用,通过抽象的模拟,计算机还可以很好的模拟出飞行时飞机状况,突发事件时飞机的各个系统环境的改变。计算机模拟,相当于给飞机生产、知道之前凭空增加一道保障,既可以减少飞机制造是的财力消耗,又是对试飞飞行员生命的一种保护。 1.4 飞机驾驶 驾驶飞机同样少不了软件技术,期中最重要的是飞机的导航系统。20世纪30年代,开始 收稿日期:2016-12-23 作者简介:王永洲(1995年—),男,河北邢台人,本科,西安航空学院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明白了飞行器的飞行原理、各部件的组成及应用价值、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航空航天技术对人类的巨大作用。我深信,人类生活将因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而有重大转变。未来,甚至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幻电影中那些外星球居住、新物种发现都不在只是人类的幻象。通过技术的学习,一切都可能改变,而航空航天概论这门课程就是学习这些技术的入口,成为了大学中重要的一门课程。 第二部分,航空航天先进的材料和常用的发动机 1.航空航天先进的材料 航空航天大多是在极端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对材料的要求很高。经过几十年的航空航天材料研究,研制出了纳米颗粒炸药、碳纳米管高硬度材料、铝氧纳米管材料和新型密封材料、电子绝缘聚合物材料、新型“热塑料”材料以及原子级硅记忆材料和铝-硅合金等,并发现了纳米孔隙网材料等。而且新材料工艺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采用温轧法、粉末冶金法、非晶复合技术工艺、急速凝固法、树脂膜浸渍法和等温化学气相浸渗法制造出了高强度合金材料、梯度功能材料以及抗损伤复合材料编制机等。与此同时,新材料在航空航天应用上也有重大进展,形状记忆合金、量子隧道效应复合材料等高性能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火箭尾喷管应用纳米复合涂层、火箭发动机涡轮泵应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叶盘;采用复合材料排布机编制燃料箱;采用红外材料制成手提式定向反射仪以及用氮化物基材料制造出电子器件等。 2.航空航天常用的发动机 航空航天领域里所有的发动机一般有这样几种: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等。 涡扇发动机全称为涡轮风扇发动机(Turbofan)是飞机发动机的一种,由涡轮喷气发动机(Turbojet)发展而成。与涡轮喷气比较,主要特点是首级压缩机的面积大很多,同时被用作为空气螺旋桨(扇),将部分吸入的空气通过喷射引擎的外围向後推。发动机核心部分空气经过的部分称为内涵道,仅有风扇空气经过的核心机外侧部分称为外涵道。涡扇引擎最适合飞行速度400至1,000公里时使用,因此现在多数的飞机引擎都采用涡扇作为动力来源。

航空航天相关论文

对航空航天的认知 我想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表达一下我对航空航天的认知。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和前景。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人类在漫长的社会进步中不断扩展自身的生存空间。现在,人类的活动范围已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空间,再从大气层空间到太空的逐步发展过程。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很久以前,人类就有飞出地球、探知太空奥秘和开发宇宙资源的愿望,我国古代的不少神话故事便是突出的反映。最典型的是流传很广的嫦娥奔月,它描写一个叫嫦娥的美女,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的仙药后,身体变轻飘到月亮上去了。 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是15世纪中国官员万户。1945年,美国学者基姆在他的《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是这样描写的: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然后,他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然后命其仆人点燃火箭。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火焰和烟雾中,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载人航天的重大意义。历史上,远洋航海技术的兴起,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开辟和近代科学的一系列成就,开始了一个"全球文明"的时代。当代载人航天技术的问世,则使人类走出地球这一摇篮而到达太空,开始了一个"空间文明"的新时代。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不过,由于载人航天技术与无人航天

技术有很大差别,主要反映在安全性、复杂性和成本高三个方面,所以从1961年第一名航天员上天到现在,它还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用途。但从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决的几大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来解决。 即使在当代,发展载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首先,它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威望。因为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用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发展载人航天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发达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迄今为止,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实现了载人航天。其他拥有一定航天技术基础或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虽欲染指载人航天,但因力不从心,所以只能求助于与他们合作,出钱出资,用俄、美的载人航天器将本国航天员送上太空,以图逐步加入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大国地位。所以,我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也能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拥有"两弹一星"那样,引起全世界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全民的凝聚力。其次,它能体现现代科技多个领域的成就,同时又给现代科技各个领域提出新的发展需求,从而可以大大促进整个科技的发展,并将为培养和造就航天科技人才作贡献。例如,就载人航天器本身的研制和运行而言,它对通信、遥感、推进、测量、材料、计算机、系统工

航空航天概论结课论文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引言 这学期学习了航空航天概论相关知识,了解了航空事业的发展史,飞机的飞行原理、飞机的基本构造、飞机的机载设备、航空发动机、机场地面设施保障系统和航天技术。在我理解,空间技术目前指的主要就是航天技术。20世纪50年代以来,空间技术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自从空间技术诞生发展至今,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高科技技术,对于经济、国防、文化、科研以及国家政治声誉等都有重大的作用和影响。我国从5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发展空间科技,到现在的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空间技术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这反映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增添了光彩。 航空航天技术是为航空航天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创立的一系列高级复杂的施工作业程序。它涉及人力资源配置,设备仪器搭配与安装使用等艰深的学术作业。是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高度追求,更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一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康德有一则名言广为后世传扬——“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心灵,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则。”浩浩天地,朗朗乾坤,脚踏地面之实,头顶天空飘渺,无论在古今中外,无论是能人志士还是平民百姓莫不对我们头上的

这一片蓝天怀有敬畏之情。飞上蓝色的天空,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明代的时候中国有个名叫万户的人,试图利用火箭的推力把自己送到太阳上去,可惜他没有成功,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而正是历史上像万户这样的勇士们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才有了1903年莱克兄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在蓝天翱翔,从此人类历史上翻开了三维立体交通的新一页。 二十世纪初,广东人冯如旅美归来,成了第一个制造出飞机的中国人。自冯如始,中国这个东方大国也踏上了立体交通之路。解放前由于战事和民间需要,国民政府已经建成了覆盖面很大的航路体系。1954年7月3日下午5时15分,社会主义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升空,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中国虽然贫穷但在航空航天领域绝不甘于落后。新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正式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1965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有力的歌声至今嘹亮.中国人再一次让世界感到惊讶。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摘要】: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能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翔,中国春秋时代风筝的发明,虽然不能载人升空,但它确实可以称之为飞机的鼻祖。航空航天制造工程的技术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介绍了航空航天制造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航空航天制造技术的特点及要求,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航空航天、材料 航空航天技术为航空航天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创立的一系列高级复杂的施工作业程序。它涉及人力资源配置,设备仪器搭配与安装使用等艰深的学术作业。是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高度追求,更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飞行器及其动力装置、附件、仪表所用的各类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航空航天材料科学是材料科学中富有开拓性的一个分支。飞行器的设计不断地向材料科学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航空航天材料科学向前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也给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新的可能性,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航空航天材料的进展取决于下列3个因素: 一、材料科学理论的新发现:例如,铝合金的时效强化理论导致硬铝合金的发展;高分子材料刚性分子链的定向排列理论导致高强度、高模量芳纶有机纤维的发展。 二、材料加工工艺的进展:例如,古老的铸、锻技术已发展成为定向凝固技术、精密锻压技术,从而使高性能的叶片材料得到实际应用;复合材料增强纤维铺层设计和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它在不同的受力方向上具有最优特性,从而使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并为它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热等静压技术、超细粉末制造技术等新型工艺技术的成就创造出具有崭新性能的一代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和制件,如热等静压的粉末冶金涡轮盘、高效能陶瓷制件等。 三、材料性能测试与无损检测技术的进步:现代电子光学仪器已经可以观察

航空航天论文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课程论文 邓阳杰2014030102022 蓝天,广袤无垠,深邃辽阔。仰望天空,常常被它的博大所吸引,常常陷入情不自禁的想象中:如果能如鸟儿般翱翔苍穹,俯瞰大地,穿梭云层,沐浴清风,那该是何等的畅快! 人类的航空史,是一部梦想到现实的进步史。对天空的渴求与幻想,同样是人们为航空奋战不朽的动力。从风筝到热气球,从飞艇到飞机,探索路上,人们不断总结失败经验与教训,不断前进。从无人到有人,从低空到高空,从低速到高速,航空器一步步完善,一步步发展。从军用到民航,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齐备,从惊险刺激到安全舒适航空技术日日翻新,时时进步。 纵揽当今世界,战争已不再是由人数或枪数决定了,制空权,空战成了战争取胜的要素;而国民经济也同样被航空工业准确的衡量着。这无不尽显航空越来越重的分量。 提到航空,就不能不提到两个国家——美国和苏联(俄罗斯)。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航空实力不容置疑。首破声障的X-1研究机;两倍声速F-104的战斗机;高级动性的F-18战斗机,具有隐身性能的F-117战斗轰炸机;大型宽身的波音-747客机;以及世界目前唯一第四代战斗机F-22。这些高精尖技术始终是在世界最前沿。也正是因为强大的空军实力,美国才轻易取胜于海湾战争与伊拉克战争。另一个前超级大国也毫不示弱,他们的米格战斗机与时俱进,更新了一代又一代,始终代表着战斗机先进水平;他们的图-144成为少有的超声速客机;他们的雅克号更在二战中大显威力。空前则国强,看来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听罢钱小妹老师的《航空航天发展史》这门课,我对航空有了进一步了解。第一个制作飞机的冯如为科技献身,成了中国飞行第一人,为中国航空打下了铺垫。 1910年,清政府筹办飞机制造厂。旧中国只有十多个设备想当简陋的航空工厂,所有原材料,机载成品与设备都依赖外国进口,根本就没有自己独立的航空工业。二战后,饱受欺凌践踏与侮辱的中国,看明白了制空权丢失后果的严重,以及航空事业发展的关键与紧迫。那段血泪史,是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耻辱,更刺痛了中国人发展航空事业的决心。二战胜利后,党中央迅速筹建航空工业局发展航空工业。尽管条件艰苦,尽管设备简陋,尽管技术落后,资金匮乏,经验尚浅,但航空人们咬紧了牙关,铭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这一口号,无论风霜雨雪,无论白天黑夜,辛苦的奋战着。当苏联的技术人员猛然撤离,中国航空事业闪失不小,更让我们认清了独立自主的重要。于是,航空人们再次坚强的站起来,不屈的奋斗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把中国航空事业带上了一个高峰! 虽然我并不是航空航天专业的,但是我认真学习到了许多航空航天知识。 飞机是在大气层中飞行的飞行器,其运动遵循空气动力学原理。其良好的飞行必有足够的升力与动力,良好的稳定性与操纵性。飞机主要由机翼,机身,尾翼,起落装置,动力系统和机载设备组成。 “机翼主要提供升力,以及部分稳定操纵;机身主要装载,与其它部件连接;尾翼主要是稳定和操纵(分为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起落架主要作用是支撑,滑跑,起飞,着陆;动力系统产生飞机前进的动力;记载设备则提供一些正常指标与参数,保障飞行任务顺利完成。 于是,我明白了设计师们为什么倾尽全力减轻每一克可能的重量,明白了他们为何要把飞机设计成各种形状。原来飞机重量,原来飞机气动布局的每一丝微小变化竟会引起重大改变,甚至计划失败!这更让我不得不小心谨慎,不得不认真仔细做事了! 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了,国力强大了,航空也有了重大突破,空海军力量也处在世界前沿。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的“枭龙”很猛,我们的“歼十”很

航空航天发展史论文

那些被遗忘的英雄们 100111班10011009 孙旸云丽 航空航天事业在我们大众眼中看起来永远都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所以,那些飞行器的设计员,那些飞天任务的总工程师,那些成功飞天的宇航员……在我们心中永远都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可是,似乎,我们忘记了那样一群人,他们离开自己的亲人,远赴他乡,经历着非人的训练,他们同那些英雄一样,在辛勤努力地在为航空航天事业做着不可忽视的贡献,在为航空航天事业奉献着自己宝贵的青春韶华……他们是谁?他们,就是那些在一轮轮选拔中脱颖而出却最终止步于舱门,无缘飞天的航天员们。 想必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翟志刚大家都不陌生吧,神州七号飞天后,他站在镁光灯下受着众人的称赞与仰望。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在他的光环背后隐藏着多少汗水与泪水?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直到神舟七号升空时才得意触摸到自己梦想的那片天空,等待等待再等待,磨练磨练再磨练,这其中要承受多少要经历多少我们可想而知。在那么多的日日夜夜里,每日每夜的苦苦训练,一次次的在亲情与梦想中抉择,一次次的在希望与失望中徘徊,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他牺牲了太多,奉献了太多,不过,还好,命运之神最终还是眷顾了他,让他成功抵达了那梦寐的苍穹。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还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虽与翟志刚一样,一次次的“忍辱

负重”,一次次的“卧胆尝薪”,一次次的经历失望与希望,可是却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岁月,从此再也无缘自己梦中的那片浩瀚天地。这是为什么呢?是他们不够努力吗?我想不是。是他们不够坚持吗?我想也不是。是他们不够勇敢吗?我想更不是。可那是为什么呢?依我看来,最大的可能也许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了那么一点天时,那么一点地利吧。难道仅仅因为他们少了那么一点天时地利他们就比那些顶着光环“太空人”逊色了吗?我想并没有,他们和那些“太空人”一样都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都是可歌可泣“硬汉”。 我无从知道那些“太空人”心中的想法,但是我相信,在他们心里,永远都不会忘记并深深感谢着那些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们。虽然曾经他们是彼此的竞争对手,但是他们同时也是彼此的精神支柱。因为怀着相同的梦想,他们走到了一起,在一次次严格艰难的训练中,他们相互比赛相互支持,在一个个寂静的夜晚中,他们因为听到彼此的呼吸声而不寂寞,他们带着共同的目标,携手一同向前奋进……我猜想,如果没有彼此,他们不会有在竞争中锻炼出的那般优秀,他们无从体会到飞天机会的可贵,他们难以坚持走过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岁月……所以我以为,那些荣誉,那些光环,虽是加在那些“太空人”身上,却是共同属于这些一起奋斗互相扶持的人们的,是他们共同达成了国人飞天的梦想,是他们共同成就了祖国的伟壮的航空航天事业。 我还记得,在军训期间学校组织大家看的一部电影:《飞天》。它讲述了中国的第一代航天员张天聪,带着自己的梦想一次次的止步于

航空航天论文

遥感图像高精度匹配方法研究 摘要:影像匹配技术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图像处理技术,在图像镶嵌、图像融合、变化检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就遥感图像匹配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概述,并且对几种经典的匹配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关注新的匹配方法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各匹配方法的优势,对提高匹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依据,对后续高精度匹配方法的研究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关键词:遥感图像;对比分析;高精度匹配 Research on High Precision Matching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Abstract: Image matching is a fast developing technique in image processing. 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image mosaicing , image fusion, change dete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image, analyses comparatively several classical matching method,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new ones. The analysis of the image methods helps to find the advantages of each method,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enhance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and is helpful to research on high precision image matching. Key words: remote sensing image; comparative analysis; high precision image matching 0 引言 随着不断发射自己的遥感卫星,遥感影像的获取不断向多源、多时相和高空间、高光谱分辨率发展。不同影像类型有各自的特点,对同一区域进行研究,根据需要会同时使用不同的数据类型,这就要求对不同来源的影像进行综合处理。遥感影像匹配是各类遥感数据综合应用的前提,其匹配精度决定遥感后续处理的精度和可靠性,匹配精度的不断提高是保证遥感数据有效使用的前提。 国内外对匹配方法的研究,一是为了提高匹配方法对具体应用的适应性,一是为了提高匹配精度。传统的影像匹配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基于影像灰度信息和基于特征空间信息两大类,随着遥感数据处理方法的丰富,出现了对图像理解和解译的匹配、加入智能计算的匹配等方法。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影像匹配将向快速、有效、高精度地完成大量遥感图像的自动匹配方向发展,实现影像匹配的实时化、快速化和智能化。 1 影像匹配的应用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得到的遥感图像越来越多,形成了观测地球空间的金字塔。在许多遥感图像处理中,需要对这些数据源进行比较和分析,如进行图像的融合、变化检测、统计模式识别、三维重构和地图修正,都要求多源图像间必须保证几何上是相互配准的[1]。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 课题组课题及经费管理软件 院系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负责教师 航空航天大学 2013年6月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科学研究成为了各个高校在教育和研究方面展现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高校对这一方面非常重视,通过成立多个科研小组研究多方面课题的这种形式来加速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中,科研经费是保证科研组顺利完成科研项目的基本物质基础。科研经费管理自然就是科研项目管理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容。 课题组课题及经费管理软件指的是在一个课题组部对所有组课题及其经费管理,其中可以进行课题的信息添加、删除、修改以及相应课题经费进行汇总、查询等一系列操作,来实现课题组在科研过程中的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了课题组对课题和经费的管理效率,使管理活动更精确有效。 课题组课题及经费管理系统采用Java语言,eclipse软件平台和My SQL数据库来共同实现了一个基于C/S模式的课题组课题及经费管理系统。功能主要包括用户信息的管理,课题信息的管理,课题经费管理和统计等。本文根据课题组课题及经费管理系统的优势,对需求分析、详细设计到功能实现和测试等一系列开发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介绍。最终成功实现了这个基于C/S模式的课题组课题及经费管理系统。 关键词:科学研究;课题组;经费;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tific research has become the various degrees of show i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symbol. Found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is aspect through multipl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studied various topics of this form to speed up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untry and society. In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research team successfully completed projects is the basic material foundation. Nature i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management an important content. Group and funds for the project management software is within a team in all subjects in the group and its budget management process, which can be subject of information to add, delete, modify and summarize corresponding subject funds, query and other operations, to achieve research activities in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m management of the project and funds efficiency, make management activities to be more accurate and effective. Research topics and funds management system USES the Java language, the eclipse software platform and My SQL database to implement a component based C/S mode of research topic and funds management system. Function mainly includes us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ject information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