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现代化及其实现路径浅述

职业教育现代化及其实现路径浅述
职业教育现代化及其实现路径浅述

职业教育现代化及其实现路径浅述

发表时间:2018-09-27T18:51:01.64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作者:邵诗桓

[导读] 为了将职业教育结构进行优化、使职业教育管理权力的运行更为规范、并促进职业教育改革有效实施,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要注重治理法制化,主体多元化,格局一致化,规则协商化,公平互助化,资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为了将职业教育结构进行优化、使职业教育管理权力的运行更为规范、并促进职业教育改革有效实施,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要注重治理法制化,主体多元化,格局一致化,规则协商化,公平互助化,资源共享化,利益平衡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进行协商治理,以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代化;实现路径

前言:

教育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的组成与先导,职业教育现代化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从我国教育体系的现状来看,特别是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相对不足的现实出发,有必要站在整个教育的全局去思考职业教育现代化问题,既要找出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办法,也要思考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现实途径。

一、职业教育现代化实现路径综述

1.职业教育现代化理念

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家普遍认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建设起步发展较晚,应当学习世界职业教育先进思想和办学理念,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进而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层次;明确行业企业和社会所起到的作用和力量对职业教育的影响程度;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要加快健全其保障机制;建立国家资格(资历)框架。这些具体建议涵盖了宏观中观微观层面。

2.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

提高职业教育的治理能力,实现职教治理现代化,有几项前提与措施。政府对相应职能需要进行转变。需要鼓励、促进提升行业企业和社会层面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度,包含相应的决策。在此过程中注重平等、互动、共享的良性理念,完善与增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蓝洁认为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的外部途径主要包含了职教机构与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多元化主体关系,内部途径涉及数个主体之间多层次的利益。如何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分配,并且在此过程中对职教内部包含的各要素进行带动改革,是职教现代化治理的关键。教师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教师的教育治理现代化,也同样是职教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刘洁辉指出,当前教师教育治理现代化程度不高有着自身的原因。主要在于政府治理现代化能力有待提高,职业院校自主办学水平和层次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接教师教育的过程和评价的不匹配度也不容忽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政府和职业院校提升自身内部治理能力,在教师教育评价系统中合理融入第三方机构,促进自身发展。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又多了一种手段和途径。在大数据时代,需要打造适合的平台;提升治理的主体以及相关人员的大数据能力培养;按照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在教育治理的具体行动中不断落实和深化大数据相关工作。

3.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体系的建设

通常是由外部和内部两部分构成的,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同样要不断提升体系对外部的适应能力,同时增强内部的适应性和协调性,将职业教育息息相关的环境加以改善,并且积极探索现代化职教体系的纵向扩展,寻求新的出路。如范唯认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有三条基本路径,即强化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提升育人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位置和地位,将中职和高职教育结合成为有机整体,有传承、有秩序的进行协调发展。

4.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

近年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推进,使得我国区域教育发展出现了更多变化,其内部、外部的环境更加复杂多样化,这就增加了区域教育决策的复杂性,同时增加了政府改革措施的实施推进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领域创新探索的顺利进行。因此迫切需要对区域教育管理目前的状况进行相应的改变,加强区域教育改革多个主体之间的磨合与协商,加大区域教育的制度改革力度,进而从多方面推动区域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发展顺利进行。由于欠发达地区治理的区域特色性,环境复杂性以及发展滞后性,就导致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必然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上必然有所区分,过程并非统一,不应雷同。如杨清认为区域职业教育有着自身的本土性和整体性,这是区域的特色和优势,必须坚持。推进的过程需循序渐进,并与其他区域保持有机联系。明确、细化治理区域教育的目标,多维度的对待须达成的预期。

二、职业教育现代化实现路径述评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实现路径研究仍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第一,尚未构建完整清晰、层次分明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路径脉络,宏观和微观实现路径未形成有机串联的整体,相对较为分散。国家和社会的宏观层面,院校与行业企业互动的中观层面,院校内部发展的微观层面,其中每个环节的路径与措施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第二,具体的部分实施路径简单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指导意义较为欠缺,未给出最终解决方案,如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这仍需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共同解决。又比如适应欠发达地区的行之有效的职教建设路径,尚未有完整系统的论述。第三,部分实施路径有待深化,如改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环境归结于职教体系建设,但究其本质,是需要职业教育走本科建设方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对高职教育的理解和对待上的偏差,改善高职教育环境。第四,部分实现路径缺乏正确的导向性。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必须从规模扩张向注重内涵发展转变,所以简单粗暴的盲目扩大投入、扩大合作未必一定是好的途径。第五,可以但不能过分依赖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应当以人为本,以社会和国家需求为本。如大数据在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中能够提供巨大的帮助,但它也有自身固有的缺陷,比如大数据只能是辅助工具,可以辅助科学调查,但不可能成功的完全替代;大数据的采集过程不能避免的有类似造假的行为,通过大数据下结论、制定政策也存在相应的风险。此外,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不能仅仅依靠某种手段,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第六,指标评价体系不应只作为考察、考核现代化程度的手段,而也应该作为职教现代化构建的一种路径和手段,提供不受政府干预的第三方数据,作为可参照的、客观独立的数据为宏观层面政府制定相应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现代化与市场化紧密相关,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完善的现代产权制度和有效的生产要素市场配置机制是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条件和必然要求。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任务: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措施。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必须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很不平衡。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逐步缩小差距。 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害在创新,关键靠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决破除制约发展活力和动力的体制机制障碍。 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具体实践路径。 一、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重视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二、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促进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加快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发[2002]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取得显著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但是,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较差;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教学质量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影响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十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1、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狠抓职业教育,抓出成效。 2、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进一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十五”期间,职业教育要为社会输送22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800多万名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 (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地位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 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七、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 八、规划实施 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要素是人。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现代生产方式、培养生产

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传承机制,是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经济、实现自主增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关系到亿万普通劳动者的福祉。这项重大任务,已经越来越紧迫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工业化以来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竞争是产业-人才体系的综合竞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主要国家相继出台职业教育的重要法案和政策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将全球竞争力聚焦到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上,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重振实体经济、重塑国家竞争力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办学基础能力显著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知识技能不平等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威胁因素,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最为突出的薄弱环节,集中反映在职业教育体系不完整、制度不完善,与产业振兴、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上。 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先进理念和国际视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现代化的模式和中国路径的选择

目录 总序 序 导言 一、现代化:全球性运动与中国的探索(一)作为一种全球性运动的现代化 (二)现代化的理论视野 (三)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透视 二、改革开放: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潮 (一)冲破藩篱: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改革开放潮头的涌动 (三)回潮还是前行:回头路是走不通的 三、中国现代化的新蓝图 (一)伟大的征程:现代化建设构想的提出(二)新的坐标:从“两个文明”到“三个文明”(三)“四位一体”:中国现代化的大格局 四、市场化取向改革的经济成就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 (二)市场化取向经济改革的历史轨迹(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探索 (四)走通“科学发展”之路 五、政治发展的制度化神髓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保障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化取向 (三)中国政治发展的独特逻辑 (四)民主政治:执政党的关键抉择

六、文化自觉:现代化的时代呼唤 (一)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意蕴 (二)文化现代化:世俗化及其边界 (三)多元力量交互作用下的文化发展 (四)铸造软实力:中华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七、社会空间的成长 (一)市场化改革与多元化社会的发育 (二)社会空间的多维面向 (三)“和谐社会”:社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四)社会空间转型的现代化逻辑 八、国际战略的大智慧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 (二)韬光养晦:对外政策的大战略 (三)和平发展的中华复兴之路 九、渐进主义的改革之路 (一)中国改革的成功之谜 (二)渐进主义的政策理念 (三)休克疗法与渐进改革:道路与选择 十、新地平线:现代化的中国模式 (一)通往现代化之路:世界的经验与模式(二)无形的力量:现代化的模式塑造 (三)呼唤现代化的中国模式 后记 ·收起全部<<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_(教职成[2011]6号)》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的意见 (教职成[201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部门(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现就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教育行业指导重要性的认识 1. 行业是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积极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认真指导职业学校办学,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行业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产教结合,密切教育与产业的联系,确保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内容、培养规格、人才供给适应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离不开行业的指导。 2. 强化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保证。“十二五”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当前,职业教育办学机制还不够健全,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加强行业指导,是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的必然要求。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职业教育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充分依靠行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密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同推进改革创新,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国家战

心得体会: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思考(最新) 5月1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大会,全面规划了未来X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贯穿于X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聚焦供给侧打造X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开启了全面推进和实施X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在此之前,国家正式公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其实施方案,各省正积极研制本省的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及实施方案。以下就推进X教育现代化的几个问题谈些思考。 X教育现代化的现实基础与长远目标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先手棋”,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X省教育评估院曾对全省教育发展进行了连续四年(2013-2016)监测,结果显示,总体指标实现程度、分类指标实现度均有较大提升。主要进展与成效突出,教育普及程度平稳上升;教育公平得到有力保障,教育资源配置指标实现程度高;教育质量与内涵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学生综合素质指标实现程度接近预期目标,各类优质学校指标实现平稳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没有真正全面地树立起来,教育供给结构不够合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还不够紧密等。 长期扎实推进的地方实践为X未来教育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也为深化推进X教育现代化明晰了重点和方向。

迈向新征程的X教育现代化,是在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走在全国前列基础上的“高起点”的现代化,是以发达国家教育发展平均水平为参照的“高标准”的现代化,是以全面提升教育内涵和教育质量为目标的“高发展”的现代化,是在全国率先实现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从而提供先行经验和榜样表率的“高典型”的现代化。 以“立德树人”作为核心价值追求。以立德树人为标准和尺度,解决长期以来教育难以解决的问题,补足教育发展的短板,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建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充分成长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提供多样化、丰富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教育资源。要围绕立德树人建构“贴心教育服务”的理念和机制,使教育能够走进每一个家庭、走近每一个学生,服务于每一个人的成功与成才。 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教学改革,实现育人方式和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走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的道路,更着眼于教学与课程、管理与文化、特色与品牌的建设。将教育资源有效配置到课程与教学的核心环节,系统构建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测系统,全面加强保障和支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专业支持系统的建设。 促进教育布局和结构提升。随着X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后工业化和智能化时代,总体教育结构的进一步提升和优化,成为2035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依据X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对高技能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推进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和学科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增强X教育的鲜明特色。继承、发展、创造X教育的鲜明特色,是建设全面的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X教育形成了一系列鲜明特点: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较高,规模较大,发展得比较平衡和协调;内涵发展水平较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2-2020年) (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地位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 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七、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 八、规划实施 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要素是人。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现代生产方式、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传承机制,是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经济、实现自主增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关系到亿万普通劳动者的福祉。这项重大任务,已经越来越紧迫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工业化以来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竞争是产业-人才体系的综合竞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主要国家相继出台职业教育的重要法案和政策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将全球竞争力聚焦到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上,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重振实体经济、重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保持了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人类工业化史的奇迹。但是,在看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产业发展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巨大的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国情,表明我国经济社会主要问题已经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转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是创新驱动的集约式经济发展方式和高质量经济发展。 新的经济发展阶段需要新的经济体系支撑,需要改造现有的经济体系,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所谓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具有现代性的经济系统,具体可体现在经济体系的增长动力、要素结构、运行机制、系统环境、发展目标五个方面,即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依靠创新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高端要素集聚和现代产业主导的特征,而且其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各个生产要素以及各个产业、区域、城乡子系统呈现结构协调性;具有高效配置资源的、成熟的市场化体制机制,体系内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具有活力,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科学有度;具有动态开放特

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出特点、办出水平,各地区和许多企业进行了积极探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是薄弱环节,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是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都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而且安全生产事故也多,这些都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与重组,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这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就业问题在我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目前,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促进社会就业,必须发展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把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城市就业的重要措施,特别要加强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城市就业率。解决“三农”问题,

浅谈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策略

浅谈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策略 本文从教学角度,结合作者近几年从事“职业行动导向”教学研究与实践,谈了谈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教学策略。 一、“工学结合”的几个层次 “工学结合”的内涵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就是主张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就是将企业(行业)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任务作为教学内容,引入教学体系。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就是让学生在企业(行业)中进行入职学习或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培养专业能力、综合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从工学结合的内涵看,工学结合的三个层次是:在宏观上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企业需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发展之路,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效应的有效途径;在中观上,是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在微观上,是以“任务导向”的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一体化”教学。 二、校企合作 1、高技能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包括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标准以及学校和企业决策层或管理层的相互挂职,实现教育理念与企业理念的相互渗透,促进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职业导向”性。 2、建立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实现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在学校建立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发挥学校的教学优势,实现“订单”培养;在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利用企业生产、技术、设备等优势,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生产操作能力及职业素养。 3、师资共享。鼓励教师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或行业中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生产操作技能;鼓励企业中的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挂职任教,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企业人才目标的统一。 4、联合办学。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进行专业培养,学校发挥教学优势,企业发挥实践教学和就业优势,实施“高技能教育、高技能就业、高技能成才”的职业教育战略。 5、生产化合作。学校实训教学成为企业生产的一个环节,为企业生产加工标准化的定型部件或产品,使学生在生产环境中学习、训练,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生产操作技能以及职业素养。 三、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 工学结合的课程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引领的课程体系。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以任务为中心,按照任务需求整合理论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所形成的“一体化”课程,也就是“工学结合”中的第一内涵:学习的内容是工作。这个“工作”,在教学中就是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任务。 四、“一体化”教学 教学中应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 1、建立适应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能力与知识、技能具有密切的关系,只有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技能,才能转化成为能力,因此,能力训练是一种应用和迁移的养成过程。笔者所在学校,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建立了“以能力培养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塔式

第五十九章 推进教育现代化

第五十九章推进教育现代化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节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 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向中西部和民族边远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科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育布局,努力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基本实现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5%。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等方式,解决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教师短缺问题。改善乡村教学环境。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加强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5%。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提升残疾人群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条件保障和教育质量。积极推进民族教育发展,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 第二节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交流。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实行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制度。 第三节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深入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扩大重点高校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招生规模。全面提高高校创新能力,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 划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2014年6月

目录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保就业、惠民生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创造更大人才红利,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国家和地区都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人才和技术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显着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社会吸引力不强、发展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层次结构不合理、基本制度不健全、国际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并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体系不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上。抓住发展机遇,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和国际视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系统设计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结构布局和运行机制,推动教育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培养数以亿计的工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路径和模式分析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路径和模式分析 摘要:习总书记指出在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未来30年,中国将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步走"战略安排,采用综合现代化的"运河战略",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向生活质量进军,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关键字:军事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它吹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号角,开启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蓝图。那么,什么是现代化?我们离现代化又有多远呢?现代化强国之路如何走?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有待我们青少年去不断探索解决。 建设我国现代化我个人认为首先是要建设军队现代化,只有国家军队强大了国家才能稳定,免于别国的骚扰和战乱的威胁,在国际上有自保的能力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就把建立强大的国防军队和加强经济力量作为当时中国人民的两件大事,及时提出了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任务1。因为毛主席那代人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知道我们国家与别国军事实力的差距,建设我国现在化军事强国迫在眉睫。 其次就是建设经济现代化,在建设经济现代化方面比较重要就是发展科技,科技兴国,在科技方面我国一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国家起步比我们早很多年,很多核心科技都掌握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手中,比如很多芯片我们就只能靠进口,像之前的贸易战我们受制于美国,他们一旦垄断对我国的芯片出口我们就很难生产一些产品。核心科技在别人手上我们一旦与别国开战很多就机密情报就会别人窃听更有可能现代化军队直接再开战之前崩盘,“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能否过坎的关键。要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大力培育创新优势企业,塑造更多依靠创新 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2}”所以创新的发展科技非常重要。 发展人民经济,建设我国现代化经济需要符合我国国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径、模式,并与时俱进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当前,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经济发达地区可率先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为我国整体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探路。小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大部分人富起来,从而实现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3}我国土地面积大人口民族众多,因此在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实现现代化的模式上也不能千篇一律。各地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从国家层面来说,应适当降低农业所占比重、提高服务业所占比重;但对有的地区来说,则可能更适合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现代化的一些认识和见解 1..-毛泽东的讲话 2.习近平济南讲话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18年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发言稿-范文精选

2018年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发言稿-范文 精选 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发言稿 依法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教育部 20年来,教育部充分发挥法律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把职业教育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认真履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的法定职责,会同各部门依法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一是着力构建适应需求的人才培养结构。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职普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大力发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相协调。二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特色制度和标准。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逐步完善涵盖学校、教师、学生、教学、实习、投入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和办学标准。三是深度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教育部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建成62个行业职业教育教

学指导委员会,推动组建了1300个职教集团,开展了165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四是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重视培育工匠精神,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致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及时优化专业设置、教学标准、课程体系和教材教法。五是持续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推动各地制定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标准。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面对国家发展战略新要求和产业革命新趋势,还需要攻坚克难、提升水平。我们将瞄准到2020年基本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坚定方向、准确定位、细化措施,努力推动职业教育实现新的跨越。重点有3个关键词: 一是推进。加强对各地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等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对于成熟的做法,加强宣传、扩大影响,提升为制度。对于工作进展不明显的,加大推进力度,加强指导和督促。充分用好"职业教育活动周"等载体,汇聚各方合力,营造良好氛围。 二是深化。完善引导政策和激励机制,确保职业教育正确

职业教育政策文件汇编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2014年6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1) 二、总体要求 (2) (一)指导思想 (2) (二)建设目标 (3) (三)基本原则 (4) 三、体系的基本架构 (5) (一)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 (6) (二)职业教育的终身一体 (7) (三)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 (8) (四)职业教育的开放沟通 (9) 四、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9) (一)优化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布局 (10) (二)统筹职业教育区域发展布局 (12) (三)加快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13) (四)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14) (五)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 (15) (六)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 (16) (七)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 (17) —1—

(八)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8) (九)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19) (十)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20) (十一)加速数字化、信息化进程 (21) (十二)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 (22) 五、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 (23) (一)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 (23) (二)推进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 (24) (三)深化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25) (四)完善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 (26) (五)创新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 (27) (六)构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投入机制 (28) (七)健全促进职业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 (29) (八)创新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机制 (30) (九)建立职业教育服务社区机制 (31) 六、保障实施 (32) (一)加强组织领导 (32) (二)完善支持政策 (32) (三)营造良好氛围 (34) (四)加强监测评估 (35) —2—

现代职业教育学习心得

职业教育发展学习心得 ——机械系模具教研组 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根据学校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两个文件,从中我体会到了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随着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高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逐步进入了课堂,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主体——广大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教育信息化和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今许多的职业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并不差,但教师的信息素质和能力却明显存在“短板”,职业学校的教师教育信息化还存在不少现实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其中思想观念、信息素养的问题比较突出。 1、思想观念问题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观念更新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教育信息化是以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应用,显然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观念如何就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问题。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职业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已经上了几个台阶,大多数教师掌握并能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和管理,但从总体上看,职业学校的教师教育信息化仍残留着“传统教学”的影子,教学水平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在教学活动上,仍然是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过去人灌,现在加上机灌;在教学环境上,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在中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人才的责任与义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是实现人才强国并推动中国进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现阶段,中国各行各业均存在高技能人才缺失的现象。因此,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和谐社会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时代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发展职业教育也构成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但现阶段,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问题重重,如何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发展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力与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不明显 现阶段,在中国的整个就业层面中,存在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而高级技工供不应求的现象,劳动力的结构失衡与素质较低的问题凸显出来。由于缺乏专业的劳动力与高技能的技师,导致生产资料难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虽然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与高精尖的人才可以对外引进,但大批的技术工人与高级技师还需要职业教育来培养。而职业教育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其重要性并没有被突出强调出来,因此导致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不重视

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未充分体现 随着国家建设新农村步伐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对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需求与日俱增,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基础。而职业教育作为不断提高个体职业技能与素质的教育形式,应该致力于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与务农技能,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 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1.具有自身特点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职业教育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与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行业等一线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这要求职业教育的办学体系要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职业教育在其办学过程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和前提、以社会资源为依托、以岗位要求为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建立具有职业教育风格与特点的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中高级实用型人才。因此要重视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采用灵活办学的方式,开设市场急需的专业,拓宽学科知识的范畴,满足培养目标的基本需要。 2.依靠政府,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 全面规范职业证书的认证制度。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充分保证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政策的有效实施。再

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策略

2(^8年第1期 院校探索思第112期HUAGONG ZHIYE JISHU JIAOYU 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策略 李才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 断,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新特点、新要 求、新问题和新矛盾,对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进行了分析, 从“五个转变”的视角讨论了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代化;内涵;任务;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李才,男,硕士,研究员,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研究 方向:高校管理与党建。 1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 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 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等。这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前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 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 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 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 现代化,到2030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 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2新时代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抢抓历史机遇、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取得了令人 瞩目的巨大成就,总量规模世界最大、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培养能力大幅提升、公平 作用日益彰显、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1]。但是,我国职业教育 仍然存在着法规体系不完善、发展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 相对陈旧、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层次结构不合理、基本制度不健全、国际化程度不 高、体量大而不强、产教合而不深、吸引力较弱等问题。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 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 学判断。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以深人领会贯彻落实十九大对教育事业的总04/201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