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的艺术功能

园林植物的艺术功能
园林植物的艺术功能

园林植物的艺术功能

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主要素材,有了植物,城市规划艺术和建筑艺术才能得到充分表现。由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等植物所创造景观空间,无论在空间、时间及色彩变化所带给景观上的变化都是极为丰富和无与伦比的。它既可充分发挥植

石、

和园内近景浑然一体,从而扩大了空间,丰富了园林的景色,构成了一幅山外有山、景外有景、远近相衬、层次分明的壮丽画卷。

二、分隔联系,含蓄景深

植物还可以起到组织空间的作用。在不宜采用建筑手段划分空间的情况下,以自然的植物材料,如乔木、灌木高低搭配或竹丛进行空间分隔,甚至可以达到完全

隔断视线的效果。在多数情况下,是利用植物取得似隔非隔,使相邻景观产生互相渗透的效果,或以更为疏朗的配植略事掩映,使景观含蓄,增加景深层次。如上海植物园盆景园,利用法国冬青自然绿篱分隔空间,形成园中有院的结构。相反,全园被分隔成若干景区的山水、建筑景观,可以通过普遍的植物配置加强彼此的联系,使人工与自然要素统一在绿色的网幕之中。

如杭州“花港现鱼”的牡丹、芍药;“曲院风荷”的荷花;“平湖秋月”的桂花等都有力地烘托了景点的气氛。

五、散布芬芳,招蜂引蝶

园林艺术空间的感染力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形成的,其中不只是造型、色彩的作用,还有音响和气味的效果。对于游人来说,体验一个园林作品,是由几种感官综

合接受的,它既有视觉、触觉、听觉,也有嗅觉。园林艺术的嗅觉效果,主要是由植物起作用。如苏州拙政园“远香堂”,每当夏日,荷风扑面,清香满堂。留园“闻木樨香轩”,因其遍植桂花,开花时异香袭人。草木的芬芳使园中空气更觉清新爽人;一些花卉以其干、叶、花、果作为观赏对象的同时,更作为散布馨香的源泉,同时也起到招蜂引蝶的作用。

园林植物造景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5小题,3分一题) 1、植物群落: 2、垂直绿化: 3、花坛: 4、空间感: 5、寒害: 二、填空题(20空,1分一空) 1、株形是园林植物从整体形态上呈现的外部轮廓。它包括、圆柱形、、、、棕榈形以及其他形。其他形还有风致形和藤蔓形两种。 2、一般观赏果实的形状以、、为鉴赏标准。3花相按照花叶开放的时间顺序来分有、、。 4水生植物包括: 5植物的配置原则: 三、判断题(5小题,2分一题) 1、园林中障景的运用时,遮是手段,显是目的,遮是为了更好的显。() 2、植物水平分布以垂直分布为基础,水平分布不能超越垂直分布。() 3、海拔由低到高,植物群落由复杂到简单,纬度越低,垂直带越完整。()

4、组合花坛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5、冻害指气温在0℃以上使植物受害甚至死亡。(×) 四、问答题(3题,1题10分) 1、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2、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3、乔灌木配置的基本形式? 五、应用题(2题,1题10分,2题15分) 1.试列举我国从南到北的植被景观区划,并说明其对景观植物种植设计有何指导意义? 2. 试论述花境和花坛的区别,并列举常见花境材料10种。

参考答案: 一. 1.植物群落: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植物种群有规律的结合。它们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物种之间及其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2. 垂直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 3.花坛:指按照设计意图,在有一定的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以园林草花为主要材料布置而成的,具有艳丽色彩或图案纹样的植物景观。 4.空间感: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 5.寒害:指气温在0℃以上使植物受害甚至死亡。 二.1.尖塔型、圆锥形、暖圆形(圆球形) 2.奇、巨、丰 3.阳性植物、中性植物、阴性植物。 4.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 5.园林植物主要功能的确定、园林植物种间关系的处理、适用原则、美观原则、多样性原则、突出地域特点,注重地方特色。

园林设计中色彩景观的应用研究

园林设计中色彩景观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6-10-10T13:37:53.757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第3期作者:赵江铭 [导读] 园林景观是提升城市环境、优化生活条件的重要构成部分,进行园林设计工作。 【摘要】园林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其对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具有积极作用。园林设计直接关系到园林建设成效,如何在园林设计中合理运用色彩景观,是设计人员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对影响园林设计中色彩景观应用的一系列因素展开了分析,然后阐述了色彩景观在园林设计当中的具体运用,希望可以对园林设计的相关工作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园林设计;色彩景观;因素;具体运用 园林景观是提升城市环境、优化生活条件的重要构成部分,进行园林设计工作,需要考虑到城市实际情况以及居民的实际需求。色彩景观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色彩具有多样性,而色彩的多样性又具有多种不同的作用。从色彩的角度上说来,不同的色彩在景观表现上存在较大差异,给人的心理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设计园林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这些问题全面考量,将色彩景观合理运用到园林之中,实现设计的最优化。 一、园林设计中色彩景观应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光 光是体现色彩的一个重要条件,正所谓光色并存,其实质就是有光才有色,若是没有了光,那么色彩自然也就不存在了。虽然色彩是光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在不同的载体上,其表现形式能够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最终在具体的色彩上就可以表现为蓝色、绿色、青色、紫色、红色、粉色等多种色彩。不仅如此,就人体而言,不同波长的光可以让人产生不一样的色觉差异,这样就增大了光与色彩的可能性。在园林设计中,光是不可避免的设计要点,如何分配光的位置、光的属性等都是需要进行全面考虑的。只有合理搭配光与色彩,才能使得园林设计中的色彩景观达到预期中的效果。 (二)材质 在部分园林设计人员中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即色彩景观就是彩色植物,这样的认识是非常严重的一个误区。色彩景观不仅仅是彩色植物,其也包含了园林当中的各种建筑,如凉亭、长廊、条凳、灯柱、垃圾箱等。这些物体的材质就成为影响色彩景观效果的重要因素。就以凉亭为例,若是白色光面的凉亭,在晴日就会对太阳光产生较为强烈的反射效果,进而使得周边的景观比较亮眼。若是凉亭设计成毛面蓝色,那么其在晴日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反光,进而就会使得周边景物不具备亮眼的效果,显得没有生气。不仅如此,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材料层出不穷,如橡胶、镀锌金属、有机玻璃、不锈钢、铝合金、防腐木、张拉膜等,这些材料在园林设计当中进行运用,增加了色彩变化的可能。 (三)文化 文化是影响色彩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地区,由于长时间的文化积累,导致对色彩的选择倾向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在园林设计中,地域文化差异是设计人员所不得不考虑的事情,因此这也造成色彩景观的设计会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比如,黑色在英国被认为是悲哀和不幸的象征,因此在各种设计中,黑色都是比较少见的颜色。而非洲一些国家则认为红色与黑色象征着血腥和死亡,在设计中也较少使用这两种色彩。色彩不仅具有地域文化差异,也具有宗教信仰差异,例如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们都很少使用黄色。不论是地域差异,还是宗教信仰,这些文化方面的区别是园林设计者在选择色彩时所不得不考虑的事情。因此园林设计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只有符合当地的文化习俗,才能确保园林设计得到民众支持。 二、色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一)园林铺装 在设计园林的过程中,铺装设计可以从心理和视觉两个方面对人们产生影响。色彩从其本身意义上说来就具有象征性,能够给人一定的心理暗示,促进人进行想象。不仅如此,色彩和情感具有比较强烈的对应关系,通过视觉可以直达人们内心深处,与其内心情感引发共鸣。因此,在设计园林的时候,设计者必须对这些予以考虑,使得园林铺装的设计风格独特,氛围营造优美,可以体现出色彩的丰富性,让人从中感受快乐与愉悦。比如浅粉红或是浅黄色,在铺装设计中就可以给人轻松的感觉,使得游园者心情放松下来,消除内心的不安和紧张。而深灰或是黑色,会给人庄重肃穆、幽深安静的感觉,在一些比较幽静的园区地段,就比较适合设计这类色彩景观。 (二)园林建筑 建筑在园林当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其不仅具有功能性,也具有点缀性,对整个园林景观的形成意义重大。园林建筑在色彩上可以实现情感传递、气氛创造、空间点缀等作用,在设计园林建筑时,必须考虑到地域文化或宗教信仰,按照当地的用色习惯进行建筑色彩的搭配和处理。比如,在欧洲的一些园林中,都比较擅长使用较为厚重色彩,展现出肃穆庄严的氛围。而伊斯兰教则喜欢使用华丽多样的色彩,不仅体现出强烈的神秘色彩,更是给人制造无尽的遐想。在中国建筑中,红色是最为主要的一种色彩,因为它代表了喜庆、好运,正所谓鸿(红)运当头,正取意于此,更有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将红色称为中国红。虽然红色是建筑的主色调,但是色彩的运用并不单一,在建筑的细节处,对色彩的使用非常丰富,色彩的造型上也各有千秋。游龙走凤、飞鸟游鱼,这些都是园林建筑中比较常见的图案。这些图案在色彩运用上不仅丰富,而且具有很强的层次,在尊重当地人文风俗的基础上,实现了艺术的再创造,使得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色彩更加饱满。 (三)园林植物 植物是园林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对象,也是色彩景观的核心部分。在园林设计当中,彩色植物的运用非常关键。运用的好,就可以使整个园林在色彩上呈现出整体一致的效果;运用的不好,就可能导致整个园林出现分散混乱的情况。彩色植物的类型很多,按照季节分,可以分为常彩类、秋彩类、春彩类与冬彩类。常彩类彩化植物能够在自己的全部生长期内都以彩色状态呈现。秋彩类、春彩类与冬彩类植物则仅仅是在自己生长时期的某个阶段表现出彩色。在设计园林时,就必须对彩色植物的季节属性加强考量。若是想要实现园区一年四季都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就可以将常彩类植物作为主要的园林植物,比如紫叶李、紫叶桃、关人梅、王族海棠等。若是想要园林按

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艺术与研究(doc 7页)

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艺术与研究(doc 7页)

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艺术与研究 摘要:回顾了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历史, 剖析了我国植物造景的现状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探讨了园林植物造景的主要作用。论述了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艺术特征与手法。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现状,探讨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造景传统园林 1、园林植物造景涵义和发展 1.1 园林植物造景涵义 园林植物造景[1],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园林植物景观。 1.2 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发展 我国的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有造园活动见于文献记载[2]。古典园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园艺术,到宋代就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叶以后,更是中国园林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现存的古典园林基本上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纵观园林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时代的园林,其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而其形式与风格正是取决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及经济技术水平。 1.2.1 殷商至秦汉时期园林植物造景 上世纪70 年代,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的遗址发掘中,获得一块刻有盆栽花纹的陶块,可见,早在7000 年前我国就有花卉栽培了[3]。然而,园林植物在各个历史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其的认识和应用也在不断的加深和发展。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出现在殷商时期,它是将一定地域加以范围,让花草果木、鸟兽鱼虫滋生繁育,并挖池筑台,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后来统称园囿,以后则发展为以种植观赏花木为主的园苑。在长达五六百年的西周至春秋时期,我们从闻名中外的《诗经》中可知此时园林植物主要是为人

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园林艺术在中国 ——以拙政园为例浅析意境的组织规律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 (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所谓的园林意境,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1]。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一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同意境的实质一样,是园主内省和外观的统一,是园主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拙政园就是反映了王献臣的思想感情,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爱好、趣味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景内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本质就是意和境的契合。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不论是描写山水还是乡村田园,都要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符合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构成

园林植物造景及艺术分析

园林植物造景及艺术分析 摘要:园林是城市中的“绿洲”和环境优美的休憩空间。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息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对人们了解社会,认识自然,享受现代都市文明成为可能。完美的园林植物景观塑造必须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又要通过艺术手法,创造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艺术分析 1、引言 城市化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现在全球人口约30亿人生活在城市地区。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近30%。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使得人们意识到植物不仅具有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的基本功能,而且还看到了它的美化和观赏等作用。 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自然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因此尊重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如今植物配置设计的必然准则。 2、植物造景 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1]。 植物造景,指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2]。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的。随着生态园林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含也随着景观的范围不断扩展的。植物造景不在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植物造景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个年代,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园林美是园林设计师对生活,自然的审美意识和优美的原谅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园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大自然造化的典型概观,是自然美的再现[3] 科学的植物造景除了满足植物的生理生态、场地功能、视觉景观等需求外,还必须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植物景观是活体景观,随植物生长而发展变化的景观,对植物栽植施工后的景观变化及养护管理的考虑是植物造景的特色。 3、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的美主要表现在色彩,形态,芳香及其他等方面,通过叶,花,果,枝,干,根等观赏器官,以体量,冠型,色彩等观赏要素为载体,给人以现实的直观感觉。 3.1 园林植物的色彩 3.1.1 叶色

园林景观色彩设计初探 李英杰

园林景观色彩设计初探李英杰 发表时间:2019-07-24T11:12:46.8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作者:李英杰刘芸 [导读] 摘要:色彩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的设计方式直接关系到园林景观的整体美感。 天津法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000 摘要:色彩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的设计方式直接关系到园林景观的整体美感。目前,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怎样运用合适的色彩,并把其与周围的环境良好地融合到一起,是眼下园林设计师探讨多年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不同色彩的不同作用对园林景观中色彩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应用色彩的策略。 关键词:园林;景观;色彩设计 引言 所有的园林工程都希望在景观设计这一环节中通过完美的形态设计和合适的色彩应用,将自身的功能、特色以最佳的形态展现在世人的眼中。由此可见,景观设计在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主要内容 色彩是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能更鲜明的代表其造型的特性。景观设计中色彩主要是运用植被、水系、山体、碧海蓝天等自然色彩为载体再加上建筑物造型、雕塑、地面铺设等半自然色彩再加上美学原理和当地文化背景相结合达到和谐、优美的设计效果。景观设计中色彩景观可以对观赏者生理和心理产生一定方面的影响,再加上景观设计中的色彩规划都是从景观的整体出发,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地域特色的规划理念,如通过搭配各式各样的色彩、色相、明亮度等,对园林地面、建筑和景观小品的设计使景观色彩更多元化,可以让人们充分感受到色彩设计带来的心理享受。合理的运用色彩能调节观赏者的心理状态和刺激观赏者的视觉,解放烦躁、沉闷的情绪,甚至能有康复疗效。因此景观色彩设计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和喜爱。 二、色彩设计在景观中的重要作用 景观设计中,色彩设计具有标识性。可以巧妙运用色彩设计区分景观建筑的功能和用途,不同颜色景观和建筑物具有不同功能和用途。景观设计中,色彩运用往往受到宗教信仰、民族风俗、文化背景和地区环境因素的影响,各国对色彩的表现手法存在很大差异,具有强烈的文化象征。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色彩设计实际是造型语言,巧妙合理的搭配会给人们形成视觉冲击,带来意想不到的美感。还能融入景观设计元素合理布局塑造出各式各样风格的景观。 三、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具体应用 3.1园林景观的配色 环境的整体色调必须协调统一。要想统一,色彩必须主次分明,因此设计师就必须学会配色。配色虽然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与周围的景物、建筑相调和,但是必须取得一定的协调度。 草坪、公园、绿地中,从整体看都是以不同程度的绿色作为支配色的,其他建筑物、外墙、水景等一般都是作为点缀色。但是在一些主要活动场所,其他的建筑物、外墙、水景等的数量会增大,这时绿色反而就作为了点缀色出现,其他景观成为了支配色。 学校、商场、工厂、住宅、展览等建筑物周围的广场和绿地一般占地不多,但就是这种越小面积的场地可以更加发挥色彩的造型能力,突破传统的绿色的限制。但是如果面积很大的话,还是建议采取绿色作为支配色。选择哪一种颜色作为支配色完全由设计师所期待营造的色彩效果来决定。从整体来看的话,应该与周围建筑相协调,选择与之相融的颜色与之相呼应,打造一种自然、和谐的园林景观。 3.2园林景观的色彩过渡 园林景观经常会被划分成几个不同的空间,而这些空间之间也需要过渡。所以设计师在应用色彩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各个空间之间的联系,不能让它们太分散。显得很不合整体。在园林景观布局形式方面,需要利用点、线、面、体来表现景物的动静、刚柔、强弱等不同形态,使景物有立体感,节奏感。把这些技法运用纯熟后,就可以打造不同色彩的空间,使它们在色相、纯度、明度上有所区分,共同构成一个个奇特的空间和景象。如从白调空间到灰调空间再到蓝调空间、紫调空间、黄调空间、绿调空间、红调空间,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3.3园林景观的色彩组合 有时当设计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才发现色彩过于单一或者对比太过强烈,这时可以加入其他颜色进行调和,从而使景观更加柔和自然。比如可以在色彩中加入黑色、灰色、白色、无彩色等,都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要加入有彩色的话,就应该充分考虑周围景观的色彩,有一个原则是一定要协调,选择色相相近,但又能根据明度和纯度相区别的颜色,切忌加入太过突兀的颜色。不过色彩调和的方法多种多样,还需多观察、多实践、多总结,这样才能使色彩组合更加完善和丰富。 四、园林景观色彩设计的注意事项 4.1注意基本色的运用 在园林景观中,植物占据了很大的面积。其中,绿色又是常绿植物的主色调。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时,不要随便干扰绿色这个基调,尤其是大片面积使用时。因为绿色总能让人感到轻松、自在,是大众普遍接受的颜色。当布置花坛时,一般会用绿色作为基调,然后用纯度和明度都较高的花来点缀,这样就会相对加强绿色的基调效果。 4.2注意整体和局部的协调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随心所欲地单独设计景观的色彩,一定要注意周围环境以及建筑的颜色,选择和整体相协调的颜色。在园林设计中,植物一般都是和其他景观一起出现的,而不是作为单独的个体出现。所以更应该重视周围环境的颜色,选择与之相协调的颜色搭配。就算是植物作为单独景观出现的时候,也应协调和整体的关系。 4.3注意点缀色在色彩设计中的应用 点缀色的方式一般分为成片涂抹、以少胜多两种。成片涂抹即把各种各样的植物当作颜料一样在绿色的基调上涂抹。这种情况经常会把花作为色彩的载体,从明度上面划分一些层次,来营造立体的效果。比如在成片的大草坪上仅用一种花卉,这样方便管理。不过这种方式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花期一过,就只剩下一片草坪,显得十分单调。如果要更换的话,也特别费时费力。 以少胜多则是一种更加艺术的手法,也就是在绿色基调的合适部位适当地点缀些对比色。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个“少”是指面积相对的

园林植物造景试题

名词解释 1.花境: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设计的一种长带状花卉应用形式。 2.机械关系:主要是植物相互间剧烈竞争的关系。 3.基础种植:用灌木或花卉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周围进行绿化、美化栽植。4.地被植物:指株丛紧密低矮用以覆盖园林地面,防止杂草孽生的植物。 5.室内植物造景:室内植物造景是人们将自然界的植物进一步引人居室、客厅、书房、办公室等自用建筑空间以及超级市场、宾馆、咖啡馆、室内游泳池、展览温室等公共的共享建筑空间中。 6.花坛: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果来表现图案纹样或观盛花时绚丽景观的花卉应用形式,以突出的色彩或华丽额纹样来表现装饰效果。 7.植物配置:主要是指园林中各种植物如乔木,灌木攀缘植物水生植物花卉植物及地被植物等之间的搭配关系,或者是指这些植物与园林中的山水石建筑道路额搭配位置等。8.岩石园:是以岩石及岩生植物为主,结合地形适当的沼泽,水生植物,展示高山草甸,牧场碎石陡坡峰峦溪流等自然景观。 9.植物景观: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 10.攀缘植物:通俗地说,就是能抓着东西爬的植物。 11.寄生关系::是一种对抗关系,是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以另一种微生物为生活基质,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并对后者带来或强或弱的危害作用。12.生理关系: 13.绞杀植物:指一种植物以附生来开始它的生活,然后长出根送进土壤里,变成独立生活的植物,并杀死原来借以支持它的植物,是一类生活方式比较特殊的植物。14.附生关系:常以他种植物为栖息地,但并不吸取其组织部分为食料,最多从它们死亡之部分上取得养分。 15.植物造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16、模纹花坛:由低矮的观叶植物或花叶廉美的植物组成,表现群体组成的精美图案或装饰纹样,包括毛毡花坛,浮雕花坛,彩结花坛等。 17、毛毡花坛:图案表面十分平平整,好像华丽地毯。 18、对应式花境:通常以道路的中心线为轴心,形成左右对称形式的花境,常见的道路的两 侧或建筑物周围。 19、单面观花境:是指供观赏者从一(单)面欣赏的花境。 20、花丛: 21、花坪:是指有一定设计、建造结构和使用目的的人工建植的草本植物形成的块状地坪。 22、花台:在高于地面的空心台座中填土或人工基质并栽植观赏植物成为花台。 23、花带:花卉呈带状种植的地段。 24、造景花坛:突出节日气氛,园林中临时造景。 25、双面观花境:是指可供两面或多面观赏的花境。 26、它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想体外分泌代谢过程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 的影响

简述园林植物设计中的韵律

简述园林植物设计中的韵律 摘要:本文特从植物的观赏特性出发,从植物的色彩、质感、高低大小和文化气息等难点,着重讲述如何在园林植物设计中充分体现园林植物的观赏艺术。植物观赏性的体现同样遵循造园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均衡、调和的韵律美感,同时为了到达艺术和文化的协调,我在选择园林植物配置时,更要多考虑到区域自然条件和区域文化的差异,达到两者完美的统一。在实际运用中,很多实例也重视了立体空间的形式,营造出色彩丰富、给人视觉享受的景观。怎么样去结合立体空间的设置、颜色搭配和人文气息的渗透,这是此文研究的重点。关键字:观赏颜色搭配韵律美视觉品类繁多 就园林植物设计中的韵律美,就是给人视觉的美感,让人在这个立体的空间中,充分融入到大自然的繁衍生息,生意盎然的勃勃生机之中,既缓解了都市生活群体需要到另一个放松、安静、平和的环境这种要求,又要设计对城市带来生活质量的改变,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色彩艺术的运用 植物的色彩是园林韵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的品类繁多,有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木本植物包括:观叶、观花、观树干的灌木和乔木;草本植物中包括大量的草坪和花卉植物;它们一年四季呈现出各种颜色和香味,呈现出各种线条和形态,他们给的韵律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 植物的色彩主要是以花和叶来表现,有的植物的花和叶色随着时间,会逐渐改变颜色,但它们对色彩艺术的把握有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但要考虑空间的变化,还要考虑时间的变化,最后达到空间与时间的统一。 有的植物的色叶,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不同的植物,它们的叶色的色度深浅也会不同,在色调上有名略和色差的不同。这种色度和色调不会随着一年四季的时间会有明显的变化。我们如何在选材上做到搭配,也是我们运用色彩艺术体现韵律的重要方面。 此外我们应该考虑到: 1、色彩与地域环境的关系。我们不能一味的不顾区域的自然条件限制,为了达到色彩艺术不顾自然条件对我们所选搭配的植物影响,做些脱离实际的,不科学的设计。 2、色彩组合设计,我们应该注意搭配。色彩的的组合应该以少为主,并应该有主调和配调之分。如果不能层次分明,一味的追求色彩,那么就形成了五彩杂陈,没有层次感,就不能从主体上给人韵律美。 3、利用带有某种色彩倾向的灰色,易于和其他颜色组合,用看辅助鲜明色彩,烘托主题。同时对于那种流光溢彩,霓虹灯下的城市生活的人们,用灰色那种安定、幽静、温柔的精神特性更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安静、平和的心理。

关于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7-07-10T15:41:10.0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作者:利宏兴[导读] 摘要:色彩是现代艺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经由各种色彩的应用可产生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强化园林景观观赏性,为人们创造出多彩的园林景观。 广州品尚园景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510665 摘要:色彩是现代艺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经由各种色彩的应用可产生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强化园林景观观赏性,为人们创造出多彩的园林景观。文章通过阐述色彩概念、色彩基本要素,分析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对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园林事业的有序健康发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色彩;园林景观设计;应用引言 随着现代化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园林的景色欣赏水平也日益提高,对于美的追求更为强烈,对于色彩的应用更为广泛,从植物配植、道路铺装、园林建筑及小品修筑等色彩应用中,这些都体现在园林设计方面,人们从传统心态到现代思潮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都体现出更为丰富、协调的时代感。在自然界中,园林植物色彩丰富,季相变化明显,利用植物的色彩进行造景设计时,首先必须了解各种色彩的构成和表现机能,只有遵循基本的艺术原理,才能达到理想的色彩综合效果,创造出各种优美的园林景观。 1色彩的概述色,具有生动的视觉语言特点,富有直观性,它往往成为审美学评价的一个标准,它也成了设计中的主角元素。人们看到的物体的色彩是有色光通过物体反射到人眼由视神经传输到大脑而产生的视觉效果。园林色彩,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各种视觉事物所具有的色彩,它是一个广泛、综合的概念。按照园林的构成要素分析,园林中的色彩包括建筑、铺装、小品等人工构筑物的装饰色彩和山石、植物、天空、水体等自然物体的自然色彩所组成。 2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算得上是一种造型设计,所以应当遵循相应的原则,方可产生多种不同的视觉效果。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应用过程中,应遵循下述三项原则。 2.1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是指在色彩应用期间,应保证整个园林景观于多个不同方面达成一致,诸如风格、线条、形式等,以促进园林景观设计的全面统一。一般而言,要借助一定重复方式来达成园林景观的统一性。值得一提的是,切忌为了追求统一,而一成不变的应用同一种色彩,如此只是造成园林景观变得单一、呆板。 2.2均衡原则 设计人员在对园林景观开展设计期间,首先应当自人民群众心理特征出发,园林景观景观主要是为了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美观的环境。只要人们迈入园林中,便能够马上获取安逸、幽静的心理体验。要想确保人们能够达成这一“怡然自得”的心理效果,就需要设计人员要结合人们视觉需求设计出相对适合的园林景观色彩,于此期间可依托色彩渐变,对各式各样色彩差距进行有效调和,促进每一色彩的有效相融,进一步达成均衡的状态。 2.3对比原则 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还应当遵循对比原则,唯有经由各种色彩的对比方可凸显出千变万化的园林景观形象,同时在各种色彩的对比、映衬下,可使得园林景观显得更为和谐。例如,人们时常提到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即为对色彩对比原则的有效应用,经由对红色与绿色开展对比,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而这一色彩对比的应用总是会渲染出欢快、热烈的气氛。 3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人类生存的每一个空间都充满着绚丽的色彩,色彩既可以装点生活,美化环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也是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因此作为环境艺术的景观设计对于色彩的设计应用就尤为重要。 3.1暖色系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暖色系的色彩中,波长较长,可见度高,色彩感觉比较跳跃,是一般景观设计中比较常用的色彩。暖色系主要指红、黄、橙三色以及这三色的邻近色。红、黄、橙色在人们心目中象征着热烈、欢快等,在景观设计中多用于一些庆典场面。如广场花坛及主要人口和门厅等环境,给人朝气蓬勃的欢快感。暖色系在高速公路两边及街道的分车带中避免大面积使用,因为红、黄、橙色可见度高,易分散司机和行人的注意力,增加事故率。暖色有平衡心理温度的作用,因此宜于在寒冷地区应用。 3.2冷色系在景观设计的应用 冷色的色彩中主要是指青、蓝及其邻近的色彩。由于冷色光波长较短,可见度低,在视觉上有退远的感觉。在景观设计中,对一些空间较小的环境边缘,可采用冷色或倾向于冷色的植物,能增加空间的深远感。在面积上冷色有收缩感,同等面积的色块,在视觉上冷色比暖色面积感觉要小,在景观设计中,要使冷色与暖色获得面积同大的感觉,就必须使冷色面积略大于暖色。冷色能给人以宁静和庄严感。例如:南京中山陵的建筑屋面以蓝色为主,从入口拾级而上,远看蓝色与白色构成的建筑,配以两边深绿色的雪松,给人产生一种可敬的肃穆感。在景观设计中,特别是花卉组合方面,冷色也常常与白色和适量的暖色搭配,能产生明朗、欢快的气氛。如在一些较大的广场中有些草坪、花坛等处多有应用。冷色在心理上有降低温度的感觉,在炎热的夏季和气温较高的南方,采用冷色会给人产生凉爽的感觉。 3.3同类色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同类色在色轮表中指的是各色的邻近色,色相差距不大比较接近的色彩。如:红色与橙色、橙色与黄色、黄色与绿色等。同类色也包括同一色相内深浅程度不同的色彩。如:深红与粉红、深绿与浅绿等。这种色彩组合在色相、明度、纯度上都比较接近,因此容易取得协调,在植物组合中,能体现其层次感和空间感,在心理上能产生柔和、宁静的高雅感觉,如有些公园,整个色调以大片的绿地为主,中央碧绿的水面,草地上点缀着造型各异的深绿、浅绿色植物和树木,结合一些景观设施,显得非常的宁静和高雅,与周围喧闹的环境形成对比,给人以休闲感和美的享受。同类色也在一些花坛培植中常有应用,如从花坛中央向外色彩依次变深或变淡,给人一种层次感和舒适的明朗感。

古典园林艺术赏析——苏州拙政园.docx

A大学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论文题目苏州拙政园浅析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学年学期 年月日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的东北隅,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与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中国古典四大园林。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 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 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 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拙政园以水见长,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 具有浓郁的江南汉族水乡特色。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 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拙政园的一草一木、一池一塘、一厅一屋 , 每一处景观和设计 , 都是历任主人营建、积累的结果。可以说 , 数百年来拙政园虽然经历了不同的设计者和维护者 , 但不同时期拙政园的主人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宗旨和目标,即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创造、利用、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力图 营造、维护一个最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接下来,我从园林构建的山水、地形、植物和建筑四个方面来浅赏一下这一古 典名园。 拙政园在开始营建时 , 由当时的大家文征明主持设计。文征明的总体思路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概括为因地制宜、法乎自然。拙政园所在地原本是一块地势低洼 之地 , 因排水不畅 , 多积水 , 单纯从造园角度看 , 这块地非理想之选。考虑到苏州地 区地下水丰富 , 地势低下利于开池引水, 文征明非但没有对这块低洼之地大动干 戈如填土等 , 反而巧妙 地以水造景 , 以水彰景 , 以水联景 , 以水为主线 设景布点 , 将 31 处景点 尽数囊括其中。此后描 摹诸景点时即以水为 脉络 , 如“循水而西”、 “至是水曲折而北”、 “水尽 , 别疏小沼”、 “又前循水而东”、“至是水曲折而南”、“至是伏流而南”, 总之, “凡诸亭槛 台榭 , 皆因水为面势”。如此 , 将拙政园内的景点串成一体。时至今日, 拙政园仍 然“以形状富有变化的水池串连各景区, 成为既有主次、又有变化的统一体”。 如中部水面 , 被池中二岛及房屋、曲桥、花木分割为几部分后 , 显得水面流通环回 ,

植物景观调研

园林植物配植与造景课程 论文 题目:保定市涞水县滨河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分 析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授课老师:

保定市涞水县滨河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分析 摘要:通过对涞水县滨河公园的园林植物种类的现状调查, 分析了公园里园林植物的植物种类、配植形式、垂直结构、季相变化等特征, 并且对公园中的植物景观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 滨河公园的树木种类较少,地被植物应用缺乏,层次搭配、空间组织、色彩表现、季相变化等方面的设计布局较粗略, 因此, 在今后的园林树种的规划与设计中应当给予重视。 关键词:综合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分析 The plant landscape status analysis of Bin he Park in Baoding city Laishui County Abstract: Through the plant species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of Bin he Park garden in the Laishui County, we analyze the park landscape plant species, plant form, vertical structure, seaso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ark plant landscap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ees of the park has less speci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round cover plants lack level collocation, spatial organization, color, seasonal vari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esign of the layout of low, therefore, the future landscape tree species planning and design should be given attention to.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park, plant landscape,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1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景观建设活动日趋频繁,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现阶段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统筹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推进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我国小城镇的数量和人口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1]。 涞水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北端,总面积1650.5平方公里。自涞水县划为“环首都经济圈”以来,涞水县城房地产开发势头不减,新建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伫立在涞水县城。随着经济的发展,涞水县的城镇居民人口逐渐增加,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居住环境的生态要求也逐渐提高。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涞水县滨河公园位于县城东部,东临拒马河,西临东环,面积约2.1公顷,属于城镇绿地系统中的综合性公园。作为城镇建设用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城镇绿地,承担了改善小城镇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小城镇绿地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属性,包括物质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2]。因此,有必要对该地区综合公园植物进行较系统的分类研究和造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以期构建优美的绿地植物景观,满足城镇居民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要求。因此本研究以涞水滨河公园的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景观现状,比较其景观效果,推荐一些景观效果较好的植物配置模式,同时提出关于综

植物造景分析

植物造景分析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内容: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艺术手法:园林种植设计中有许多应用手法和原则,但绝大多数下不能孤立地运用某一种处理手法,而是要紧密地结合项目环境、建筑造型、功能特点以及总体构图和透视色彩效果等统一考虑。在园林种植设计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有: 1、均衡 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在看到的景物中寻找平衡。在植物配置中都存在着虚实或真实的轴线,当群植的植物分布于轴线两侧时,平衡和稳定是十分重要的。均衡就是一种量的均衡感,而将这种平衡将轴线两侧的竞争力协调一致,达到一种视觉上的稳定。

简洁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简洁不是指视觉效果上的简单和单调,而是设计中所必需的控制性和适宜度,以期能形成一种长久性的美感,体现出“简洁即是美”的真谛。 对比 对比的手法在植物配置中应用较多,又可分为色彩对比、形态对比、体量对比以及质感对比等。对比的效果由对比的强弱来体现,实质上也是一种相互的衬托,突出彼此的个性。但是盲目使用对比,可能会造成混乱的视觉,所以应用时要服务于整体效果。

韵律及节奏 韵律是一种规则或不规则的间歇式重现,而重复出现其中的空间距离就是节奏。

统一 园林中的种植设计都有其中心,即主题。种植设计中的各种手段,从植物种类的选择,到植物配植方式的运用以及后期的养护管理,都统一这一主题中。但统一并不是无变化的,应有主有次,宾主分明,在植物配置上主要是指色彩的变化统一和植物种类的变化统一。 7、重复 这是指在植物种植设计时,某些植物材料以相同或相似的外形、质地或颜色反复出现,或者通过将相似物体放在一起,来增强景观的节奏感。

主次和多样性 突出主次关系,也就是要突出重点,强调重要的特征。可通过强化种植中主要成分的主导性和次要成分的从属性来实现。这也是植物混合配植中常用的方法,体现出秩序与多而不乱的造景效果,使主与辅有机地结合,营造有序而主题分明的景观效果。

园林植物造景分析

XXXX大学 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园林植物造景》XXX(地方)植物造景分析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年级专业:20XX级园林指导老师:XXX教授 2017年4月9日

一、大学校园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 意义。 大学校园是一群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的年轻人学习、生活的场所,这些年轻人将在这个空间里度过他们的身体和思想成长中最为剧烈的时期,可能四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这个园区的每一幢建筑、每一个雕塑、每一个花坛、每一颗树木都可能让他们驻步,让他们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仍记忆犹新。环境艺术的核心应该是生活艺术,美化环境,最大程度上是美化生活。大学校园环境是师生们的露天“起居室”,从课 间休息,室外阅读,到聚合交往、散步休息等等都与之息息相关。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加活跃,比以往的大学生更渴望人际交流,更需要广阔的自然空间,而这些空间很大一部分是在建筑空间以外,校园内的小树林,林荫路,池塘边,往往是学生停留的地方,或交谈,或散步,或静静的看书。课堂上的学习只是人生接受教育的一个方面,校园环境对培养大学生的修养、情操、品德更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校园环境就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良好的植物景观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带来的是感官上的美的享受,更能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以下即对xxx(地方)内各高校校园内植物造景做简要分析。 二、植物造景具体分析。 1、多样统一原则:在色彩线条形成风格,等方面都有一定

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这种风格比较踏实稳重,不会给别人突兀的感觉,尤其在一些僻静、人烟相对稀少的环境或者山坡、断崖边应用更加符合周围的环境特点。 图一(左) 图二(右) 2、对比与调和原则:颜色、形状、体量、软硬、线条等对比在xxx(地方)植物造景中应用尤为广泛。体量上的对比与调和在各种植物中,有的体量上的很大差别。可取得不同的景观效果。运用色彩的调和,则可获得宁静稳定与舒适优美的环境,从感官上带给人们新鲜奇特的感觉,多彩缤纷的颜色也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在植物造景时,往往结合周围的环境建筑,通过构造植物不同的线条以及利用植物(大多为草本)的“软”与建筑的“硬”也形成对比,使周围环境均衡协调,不显突兀。

园林植物造景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5小题,3分一题) 1、植物群落: 2、垂直绿化: 3、花坛: 4、空间感: 5、寒害: 二、填空题(20空,1分一空) 1、株形是园林植物从整体形态上呈现的外部轮廓。它包括、圆柱形、、、、棕榈形以及其他形。其他形还有风致形和藤蔓形两种。 2、一般观赏果实的形状以、、为鉴赏标准。3花相按照花叶开放的时间顺序来分有、、。4水生植物包括: 5植物的配置原则: 三、判断题(5小题,2分一题) 1、园林中障景的运用时,遮是手段,显是目的,遮是为了更好的显。() 2、植物水平分布以垂直分布为基础,水平分布不能超越垂直分布。( ) 3、海拔由低到高,植物群落由复杂到简单,纬度越低,垂直带越完整。( ) 4、组合花坛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 × )

5、冻害指气温在0℃以上使植物受害甚至死亡。( × ) 四、问答题(3题,1题10分) 1、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2、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3、乔灌木配置的基本形式? 五、应用题(2题,1题10分,2题15分) 1.试列举我国从南到北的植被景观区划,并说明其对景观植物种植设计有何指导意义? 2. 试论述花境和花坛的区别,并列举常见花境材料10种。 参考答案: 一. 1.植物群落: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植物种群有规律的结合。它们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物种之间及其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2. 垂直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 3.花坛:指按照设计意图,在有一定的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以园林草花为主要材料布置而成的,具有艳丽色彩或图案纹样的植物景观。4.空间感: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