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认识地球

2.1地球的形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第一课时。

目前,我们可以用一幅地球卫星照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卫星照片,最有力地说明了地球的形状。学生在小学也已经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因此,本条“标准”没有把重点放在认识“地球的形状”上,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上,目的是让学生领悟到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即使今天也尚未达到尽头。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情感态度的升华。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正文内容简洁,选择4个代表性的例子,通过3则阅读材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侧重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古老的“盖天说”由“天圆地方”发展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为代表的“浑天说”认为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麦哲伦船队环球航线验证“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探测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较差。但是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宽,他们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图书等多种途径对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是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需要进一步认识,这也是我们在这节课需要特别用心的地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和动画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列举证据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四、课程标准:

“地球的形状”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列举证据证明地球是个球体(降低要求)说明:删除“旨在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难点:列举证据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六、教学方法:

圈点勾画法、自主学习法、探究讨论法、图示法等。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2.1地球的形状

一、认识过程

盖天说

卫星图片略球鼓浑天说

麦哲伦环球航行

二、证据证明

《地球的形状》教学反思

基于本课是初中科学教学首次接触到地球和空间的科学领域,我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结论。从而认识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和证明地球是“圆”的方法和现象。

我上课前通过与不同层次学生的交谈,发现初一年级学生已经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但只是知道通过卫星拍摄的图片知道这个信息。有关地球概况的相关资料,我们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并设计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模拟实验,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我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展示自己所准备的资料,自己寻求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会更丰富学生的知识面。目前学生搜集资料的学习意识和习惯还是很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培养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2016年11月25日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美丽的地球是我们的家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美丽 的地球是我们的家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家”的含义,萌发热爱家园的情感。 2.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有关动物的生活地区和活动范围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创编诗句,发展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钢琴曲磁带,森林、沙漠、海洋、池塘、北极、天空、花园等背景图,三种不同的图画纸(一种贴有小动物,一种画有背景,一种空白),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诗歌 (结合音乐欣赏诗歌《家》。) 师:这首诗歌里介绍了谁的家?它的家在哪里? 幼:我听到鲸鱼的家在大海。 师:对了,鲸鱼的家在广阔的大海里。 幼:企鹅的家在冰冷的南极。 师:你说得真好,不但把企鹅的家在哪里说清楚了,还说出了南极寒冷的特点。 幼:骆驼的家在沙漠。

师:很好,沙漠是什么样的呢? 幼:很大,很大。 师:对,一望无际的沙漠是骆驼的家。 幼:什么叫“一望无际”? 师:一眼望不到边的地方,都可以说“一望无际”。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也是“一望无际”的呢? 幼:一望无际的大海。 幼:一望无际的草原。 幼:一望无际的田野。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诗歌。听完后请你们说说为什么广阔的大海是鲸鱼的家,冰冷的南极是企鹅的家,一望无际的沙漠是骆驼的家,密密的森林是松鼠的家。 幼:因为鲸鱼离开大海就会死,所以大海就是鲸鱼的家。 师:对,适合动物生存的地方可以说是它们的家。 幼:因为小松鼠爱吃的东西都在森林里。 师:是啊,家里有丰富的食物。 幼:企鹅生在南极,长在南极。 师: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幼:骆驼总是呆在沙漠里的。 师:它喜欢沙漠吗? 幼:喜欢。 师:对,动物最喜欢活动的地方也能给它家的感觉。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疑,导入新课 你怎么知道它是球形的?你见过地球吗?在哪里见过?亲眼见过吗? 2.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对地球有了正确的认识,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你们所见到的地球是宇航员从太空中拍下来的图片。那么,在古代,人们又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呢? 二、探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1、介绍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谈话:古时候的人们对我们周围的世界还不了解,但是他们也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研究学习,所以人们慢慢地掌握了很多的本领,比如学会用火,炼铁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肯定也在想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到底有多大呢、它是什么样的呢。你们知道他们对地球形状最初的解释是什么吗? ①古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②古代中国人认为,天象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这就是“盖天说”的观点,也称为“天圆地方说”。但是,有人就设想,如果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地怎样连接起来呢?于是,又改为天与地并不相接,而是像一把伞高悬在大地上空,中间有绳子缚住它的枢纽,四周有八根柱子撑着。但是,八根柱子又在哪里呢?所以这种观点无法自圆其说。 ③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天表有水,水包地,犹如卵壳裹黄。他开始提出地球是球形的。 ④因为条件限制,古代人们不可能弄清楚地球的真实面貌,那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种没有依据的“猜想”,是对地球不科学的解释。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接触到的事实越来越多,比如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看到了月食的情况后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于球体的,下面我们也来看一看。 ⑤课件播放“月食过程”,提问:亚里士多德看到了月食的情况后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于球体的?你有什么疑问?演示月食的过程。 ⑥提问:既然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我国古代的张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地球是球形的,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学生讨论交流。说明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科学,不断用来检验猜想和探究。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1 美丽的地球》教案_16

《美丽的地球》教案 一、课前互动 师:这是我们2018年第一次见面,送你们一份见面礼——三句话。 第一句:“我很棒!”(送给你自己) 第二句:“我真的很棒!”(也送给你的同伴,并同时轻拍他的肩膀) 第三句:“我们真的真的很棒!”(咱们一起来大声说) 过渡:同学们,听到你们这么响亮的声音,我想用大拇指来夸夸你们! 好,下面我们先来猜个谜语! 二、谜语激趣 说它像球不是球, 肚子里面啥都有。 人物、动物和植物, 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处处见, 江河、湖水向海流。 天天围着太阳转, 猜猜它是什么球。 生:地球(并出示图片) 师:对,这就是地球,在我们的地球上有深邃的海洋,巍峨的高山,奔腾的河流,茂密的森林等,它是美丽又可爱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你们肯定会增长见识,了解更多有关地球的知识。 板书课题:美丽的地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提示一: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说说课文是抓住哪些要点来写的? 1、学生交流。 2、师适时总结板书:颜色

年龄 地表有大量的水 万有引力 自转和公转 过渡:师再总结,那么我们地球究竟美丽在哪呢? 四、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自学提示二: 默读课文3—7自然段,完成: 1、课文从多方面介绍了地球的美丽,选你自己喜欢的方面读一读,并把自己的感受 写在旁边,再试着把感受带进文字里读出来。 2、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并说说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小组内交流) 反馈: (一)感受地球母亲的美丽 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 当宇航员从太空中俯瞰我们这颗云蒸霞蔚、生机勃勃的行星时,当月球上的摄影机拍下一轮巨大的地球从月平线上升起时,我们都会为眼前的景象怦然心动。这就是我们地球母亲美丽的容颜,这就是我们人类永远的故乡。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地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 a、指名读,适时指导。 b、结合本段中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师范读,引导学生再有感情朗读,加深学生 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小结:这样一个美丽的星球,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啊! 请大家用我们精彩的朗读再来读一读! 过渡:多美丽的地球母亲啊! 板书:美丽无比 她不仅美丽,还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 板书:得天独厚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3、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 教学难点: 科学精神的培养。 教学导入: 七年级语文《带上她的眼睛》里这样描述:“这个决定对她来说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我不由得笑出声来。”这里所说的“地球”,大家了解它的形状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地球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地球的形状

阅读:“盖天说”与“浑天说” 提问:1、什么是“盖天说”与“浑天说”? 2、你认为古人是怎样证明他们的.学说的?小结:盖天说认为地在下面,天在上面,自然就是认为地是平的,天像罩子一样罩在上面;浑天说认为日月星辰都绕着地在转,所以地就是蛋黄,天是蛋壳。你相信他们说的吗?你能推翻他们的说法吗?我们来看看后人又是怎样推翻他们的说法的。 阅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提问: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什么?小结:证明地球是圆的。 提问: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小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望远;在海边看远处的帆船,首先看到的是桅杆,然后才是船体;人造地球卫星拍的地球照片。至此,人类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终于确认地球是一个球体。 提问:地球是一个规则的球体吗? 阅读:地球的真是形状 讲述: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所以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人类认识地球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们除了要学习古人为了探索科学的真理而不畏艰险的精神外,更要有一种怀疑精神,有怀疑才有创新。 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11ieueer教案新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11ieueer教案新人教版 一、看图说话,认读正音 如,教学复韵母 ie。出示椰树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若学生不能正确回答,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是椰树。 学生说话过程中,教师随机正音,并出示复韵母 ie。教师示范读音,学生模仿。注意提示发音要领:先发 i 音,紧接着发 e 音,而不是 e 音。 出示 ye。学生认读。与 ie 比较学习。 出示 ye 的四声,学生认读。找相对应的汉字。 二、重点指导特殊韵母 1、游戏导入:比一比,谁最灵: 教师说“眼睛、鼻子、眉毛、额头、耳朵”,学生用手指点,看谁的动作又快又正确。最后点到耳朵,告诉学生耳朵的“耳”的第一声就是 er 的读音。教师示范读音,学生模仿,配以手势。 2、告诉学生 er 不能与任何声母相拼,只能单独为汉字注音。 3、读准 er 的四声。er 有哪些汉字朋友呢?(儿童的“儿”、月儿的“儿”、而且的“而”、一二一的“二”、鱼饵的“饵”)三、拼读练习,游戏激趣 出示课件: 二人小组学习。先两人分工,分别扮演声母和韵母,看课件说:

我是声母n,我是韵母 ue,拉起手来就是音节 nue;再小组汇报表演;最后教师指名学生上台表演拼读游戏。 出示课件: 二人小组学习。先练习拼音,再自荐展示学习成果。 出示课件: 四人小组学习。先找一找拼读规律:小 u 见到 j、q、x,擦掉眼泪笑嘻嘻;再练习拼读;最后汇报学习情况。 四、出示课件:课本插图 探究图意:图上有什么?老爷爷在干什么?学生练习说话。在说话时引出音节。练习拼读音节词语。 五、语境识字,巩固拼音 通过朗读句子和儿歌,巩固新学的字母和音节,并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家、飞、机、有、儿、河、入、校”八个汉字。

初一地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对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学习的地理内容有很大作用。通过序言部分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后续具体知识的学习中,也要沿袭这一目标,将地理知识化难为易,轻松有趣地转化为学生感兴趣并易于接受的东西。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明确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每个人都肩负着继续探索的重任。 2.从数学的角度,学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和录像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学会联系实际感受地球的形状,寻找生活中不易被人发现的证明地球真正形状的蛛丝马迹。 【课程标准要求】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的大小 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学方法】 用事实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去观察地理现象,了解和探索地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了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屏幕文字动画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时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侯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

《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原因。 (3)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视频导入 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个美丽的星球。(播放视频) 2、揭示课题 大家知道这美丽的星球名字叫什么吗?(对,地球)(板书:地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 3、谈感受 我们刚才看了视频,请你根据刚才的视频谈谈地球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生1:地球是动物的美丽家园。 生2:地球是五彩缤纷,包罗万象的。 生3:地球是的一切都是和谐、美丽的。 生4:地球上的动物非常可爱。 生5:地球是伟大的,它养育了许多动物。 4、面对这美丽的地球,同学们发出这么多的感叹,那么飞上太空的宇航员,面对美丽的地球,又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4、同学们想一想,宇航员为什么会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5、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三、探究地球的可爱 1、我们首先交流一下地球的可爱之处,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地球的可爱? 生1: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纱衣是很美丽的,我从纱衣这个词体会到地球是很美丽的, 生2:我从晶莹这个词看出地球十分漂亮,像珠宝店的水晶球一样。 生3: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我从摇篮这个词看到了地球的温暖。 2、大家找的都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把第一自然段美美地齐读一遍。 3、除了第一自然段,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了地球的可爱? 生: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我从无私可以看出地球是可爱的。 四、学习地球的渺小 1、师:地球这么美丽、这么无私、这么慷慨,那地球有多大呢? 生:它只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第6课时 地球的形状 教案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第6课时地球的形状 【教材简析】 《地球的形状》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六课。通过前面5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知道两者的形状都是球形,同时也建立起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科学概念。而本节课学生将经历古人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并通过两个模拟实验来推理出地球的形状。 聚焦板块,通过情景设置,重回古人探究时代,设问古人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发思考。 探索板块,环节一从“天方地圆”说的猜测入手,了解古人是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猜想。环节二尝试用模拟实验证明“球形”说的猜想,通过实验来寻求证据。通过模拟实验,观察船模在球面上和平面上移动进行观察,收集“地球是球形”的证据,环节三通过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旅行实地测试,学生尝试“航海”一周,证明地球是球形的。环节四,通过月食的形成,模拟实验,证明“地球的影子”,推理地球的形状。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本节课的模拟实验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推理论证,通过寻求能够验证猜想的证据,根据证据推理出地球是球形的。 【学情分析】 学生已知太阳和月球都是球形,初步建立地球也是球形的前概念。但是他们并不了解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比较迷信书本,不善于提出质疑,缺少通过寻求证据支撑猜想的能力。通过本课,让学生明白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经历了猜想、验证、实践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求真的过程。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推理,尝试用证据来验证猜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理解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 2.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科学探究目标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证据,推理、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2.用图示符号整理记录实验结果。 3.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古人在认识自然规律时孜孜不倦的努力,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 2.积极参加模拟实验,乐于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 3.倾听不同的观点,收集证据,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技术的进步可以不断让人们更好认识自然现象,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 2.感受自然规律的发展需要经历人们的不断探究。 【教学重难点】 模拟实验探究月食的成因,理解“地球投射在月球的影子上总是圆形”。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船模、手电筒、乒乓球,地球仪。 小组:地球模型、船模、手电筒、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1.我们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而地球是太阳系当中的一颗行星。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 2.我们知道这个事实,得益于我们的高科技(天文望远镜、卫星技术等),更得益于古人对地球形状不断探究过程。 3.地球的形状对于我们来讲,是一种知识。但是对古人来讲,它仅仅是一种猜想? 4.古人是如何不走出地球探究地球形状呢?与我们现在相比,他们受限于哪些条件?(预设:从古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5.今天我们走近古人,和他们共探地球的形状。(板书:地球的形状) 二、探索:地球的形状 (一)猜想:天圆地方

美丽的地球教学设计

美丽的地球教学设计 一 、 情境激趣、 谜语导入 说它像球不是球, 肚子里面啥都有。 人物、动物和植物, 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处处见, 江河、湖水向海流。 天天围着太阳转, 猜猜它是什么球。 (出示地球图片) 你对我们的家园有多少了解呢?(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课前搜集资料,相机鼓励、表扬)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相信学完后,你会增长见识,了解更多有关地球 的知识。 齐读课题:美丽的地球 二 . 初读课文,交流感受 师: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 3-7 自然段, 想一想,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地球的?

1 、学生交流。 2 、师适时总结板书:颜色 年龄 地表有大量的水 自转和公转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划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划 2 出示课件 : 自主阅读提示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自己喜欢的方面,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批注在旁边,个性表达。 1 、学生边读边批,师巡回检查。 2 、交流个性见解,师及时评价,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总结归纳使用的说明方法。 3 、适时指导有感情朗读,相机点评。 (一)感受地球母亲的美丽

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 当宇航员从太空中俯瞰我们这颗云蒸霞蔚、生机勃勃的行星时,当月球上的摄影机拍下一轮巨大的地球从月平线上升起时,我们都会为眼前的景象怦然心动。这就是我们地球母亲美丽的容颜,这就是我们人类永远的故乡。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地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 a 、指名读,适时指导。 b 、配乐渲染气氛,引导学生练读。 c 、结合本段中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师范读,引导学生在音乐背景下有感情朗读, 加深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小结:这样一个美丽的星球,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啊! ( 1 )想和宇航员一道去太空看看我们这位母亲么?(播放课件) ( 2 )你想说什么? ( 3 )谁能用朗读再次让我们感受地球母亲的美丽?(配乐朗读) (二)认识地球的大小 过渡:多可爱的地球母亲啊!你知道她有多大么? ( 1 ) 学生回答。

三年级下册科学地球的形状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6课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探索的艰辛过程以及我们居住的地球形状,增强学生对于自己生存家园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关于地 球形状的一些问题。(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与表达交流的学 习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 程,增强学生对于自己赖以生存家园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2、教学难点:知道合理质疑就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地球仪、火柴棍、纸船。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课时】: 共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四年级语文课本里学过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就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今天的科学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地球的形状》。 二、简单交流,了解进程 (一)了解学生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请大家说说地球到底就是什么形状的呢? 2、您就是怎么知道的?(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相关知识) (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如今人类通过科技能从各种途径认识地球的形状,但古代人们就是如何认为地球的形状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中相关资料并汇报。 2、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展示。 3、填空练习,教师小结。 (1)、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天圆地方)”的猜想。我国古代人认为,天像一个(锅);地像一个(方形棋盘),就是(平)的。 (2)、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地球就是:(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ie ue er教学设计

ie ue er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P30、31页 二.教材分析: 《ie ue er》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第11课。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以情景图激发兴趣,引入本课所要学的两个复韵母和一个特殊韵母以及两个整体认读音节及其四声;第二部分是声母与ue的拼读练习;第三部分是看图拼读音节;第四部分是看图认字读句子,句子表达了图意,同时启发了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第五部分是一首儿歌,配有图画。儿歌中有要认识的字。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 üe 、特殊韵母er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复韵母ie üe 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 3、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 yue。 4、认识8个生字,正确朗读句字、儿歌。 四.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拼音的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老师要善于创设情景,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因此,我创设了和丁丁一起去海南岛游玩的学习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拼音教学即将结束了,学生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拼音的方法,教师就不用一一地讲解,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师生交流、适当讲解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受方言的影响,er的发音是难点,声母与üe的拼读是重点也是难点,可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掌握ü两点省略的拼音规则。 五.教学重点: ie üe er 的发音,声母与üe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 教学难点:er的发音 六.课时安排: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将本课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安排学会复韵母ie üe 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 yue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让学生掌握ie üe和其他声母相拼的规律,初步练习拼读音节。第二课时继续训练音节的拼读,学习文中的句子、儿歌,感情朗读,并学会文中的8个生字;指导三个复韵母的书写。 七.课前准备:与教案相关的课件;写有声调的ie üe er ye yue的卡片;文中老爷爷图的音节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复韵母ie、üe,学会特殊韵母er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yue。 3.初步进行ie ue 的拼读练习。 教学重点: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1 美丽的地球》教案_3

11美丽的地球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资料: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说起地球,我们就会想起一些关于地球的知识,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暖的情感。因为她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地球,来对它做更深入地了解。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美丽的地球》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 1、朗读课文,自主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球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1、2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三、教师对照学生学习目标,逐项检查指导。(展学)(教) (1)老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读,强调要点。 读准字音: 沧(cānɡ)粟(sù)怦(pēnɡ)陨(yǔn)纬(wěi)蚀(shí)秤(ch ènɡ)轴(zhóu) 提示:“粟”字与“栗”不要弄混。“怦”字不要与“抨”混淆。“蚀”的左面是“饣”字旁,不要与“独”混淆。“秤”字注意与“秆”字区别开。 理解词语: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想不出,一点办法也没有。筹,计策。展,施展。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粟,谷子,即小米。 怦然心动:心蓬蓬的跳动。指由于受某种事物的吸引,思想情感起了波动。 得天独厚: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的环境特别好。天,天然,自然。厚,优厚。

(2)提问学生: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球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教师整理归纳后,小结如下: 第一,地球的颜色——梦幻般的蔚蓝。 第二,地球的年龄——46亿岁。 第三,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可称之为“水球”。 第四,地球有万有引力。 第五,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师生交流:课文一、二自然段写了什么?最后一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指名反馈,评价指导:一二自然段提问我们,作为地球的儿女,生活在地球上,应该了解地球什么呢?最后一自然段写我们了解了地球的情况,认为它是得天独厚的。我们应该为生活在地球上而感到幸运,人类应该爱护地球。一二自然段是设问置疑,最后一自然段是总结回答。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篇课文文章结构严谨,前后照应,课文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对于这颗养育我们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面对有关地球的问题,究竟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回答,接着具体从颜色、年龄、表面有大量的水、自转和公转等方面展开了介绍;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要认识到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球只有一个,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课堂作业新设计】(练) 1.规范书写词语。 yún zhēnɡ xiá wèi línɡ lónɡ tī tòu yī chóu mò zh ǎn ()()() dé tiān dú hòu () 2.辨字组词 怦()秤()晨 ( ) 损()抨()称()辰()陨() 3.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解释词语的意思。 (1)沧海一(): (2)一()莫展: (3)()天()厚: 答案:1.云蒸霞蔚玲珑剔透一筹莫展得天独厚 2.怦然—抨击杆秤—称呼损坏—陨石早晨—星辰 3.(1)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 (2)筹一点儿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儿办法也想不出来。

ieueer教案教学设计

ie ue er 教案教学设计 《ie üe er》教学设计 石狮市中英文实验学校柯丽华 设计理念: 一年级的汉语拼音要差不多两个月时间来学习,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答案显然是后者。通过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通过“看插图---读准音---记清形---拼音节---想汉字”的步骤,让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汉语拼音,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认识3个复韵母ie üe er,读准音,记清形,熟练拼读音节。 2、能根据图画正确拼读双音节词,进一步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方法。 3、继续运用“看、读、记、拼、想”的方法学习本课,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谈话导入:小朋友,我们今天到拼音乐园去秋游,好吗?瞧,拼音乐园里有好多气球。(课件显示:拼音乐园的上空

飘着不同颜色、图案的气球,背面写有学过的声母、韵母、音节。) 2、生摘气球 师:你们喜欢漂亮的气球吗?你喜欢哪个老师就点击哪个,不过,气球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你得把它读给大家听,读对了,才会有掌声送给你哟。 (这一环节通过课件创设出“拼音乐园”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复习了前面学过的汉语拼音知识,使其轻松愉快地投入下面的学习。) 二、学习ie üe er 1、师:孩子们,摘下了漂亮的气球后,想继续往前走吗?可是拼音家族有三个复韵母不高兴了。他们说,你们必须认识了我们,闯过了“智力关”,才能继续往前走。请回忆前面我们是怎么学习汉语拼音的? 总结方法:看一看、读一读、记一记、拼一拼、想一想 2、出示第一幅图: 看一看:图上画着什么?(两片红红的枫叶) 读一读:ie怎么读?能说说它的发音方法吗?(口型由i快速滑向ê发出来的。) 记一记:看看谁是亮眼睛,能很快记住它?(i在前,e在后,挨在一起ie、ie、ie。) 拼一拼:声母哥哥x来了,它要和韵母iě做朋友,你能拼

《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案

《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知道一些证实地球是圆形的现象和方法。 2、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从我国的载人航天成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从宇宙空间看地球,发现一些地球的污染,意识到珍爱地球的重 要性。 重点难点分析 对于地球的形状学生都已经知道,关键是如何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出发更科学更生动的来了解地球的形状。通过课件让学生更形象的接受。 利用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成功的例子生动的教育学生的爱国激情以及对未来地球和宇宙发展的展望。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球上的生物,也了解了一些组成我们生物世界的微观世界。当我们抬头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茫茫的宇宙,那时候,你的脑海中会想些什么呢?你对宇宙和地球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讨论回答: 1、宇宙有多大,中心在哪里? 2、有没有外星人,星星离地球远吗? 3、……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古代中国人——浑天说,盖天说,天圆地方。 (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个大圆盾,由大象(一个民族的象征)驮着在龟背上。 (3)古代巴比伦人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我们中国人也拍到了第一张从太空看到的地球。但如果你古代人,他们没有走出过地球,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你可以通过那些现象去判断地球的形状呢?

全班分两大组讨论,竞争看谁讲的例子更多,更有说服力,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太阳和月亮的东升西落;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驶来的帆船,船帆先出现。 模拟篮球实验:老师演示,全班一起观察,讨论:在篮球表面移动的铅笔,慢慢的从下到上开始消失,而木板上的铅笔则不会消失,这个和帆船消失远去的原理一样,证明地球是圆的。 2、看地球外貌,让学生自己分析了解地球。 可以每一排派一个代表,描述地球的外貌特征——形状,颜色,陆地,海洋和大气(通过各种从太空拍摄的图片进行讨论) 3、现在认识的地球的形状: 经过精密的计算,我们发现,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一个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实验:弄一个木杆,然后在上面装上两个像纸风车一样的纸片,然后旋转,发现上下两端变扁。地球的形状也是因为同样的原理形成。 二、地球的大小 但为什么我们看上去它还是圆的呢?(因为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和地球的两极方向的半径6357千米想必,只长了21千米,仅差0.33%,所以,肉眼看不出。)由地球的赤道半径算出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理解4万千米的长度:课后练习2: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圈要走800天——环游地球80天。) 三、人类了解地球的历程 大航海时代的哥伦布和麦哲伦,以及我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都对地球的认识做了很大的贡献。(课后通过网络或书籍更详细的了解) 四、我们的地球家园 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已经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虽然已经开始探索外太空(插入我们载人航天的事例和对外太空探索的简单计划),但毕竟这个探索的时间是相当长的。 外星人来到地球,在进入大气层前,会看到什么呢? 伊拉克油田上空的黑烟;洪水冲过留下的黑色痕迹;沙漠化留下的一片黄色土地——这就是我们的绿色地球吗? 爱护地球,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因为,地球只有一个!

地球的形状教案

地球的形状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能够通过计算对地球的大小做出解释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知道科学结论的得出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知道合理质疑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教学准备: 地球仪、小船、相关图片、笔、纸、多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地球课件,同学们这是什么?(地球) 2.谈话:这就是我们人类居住和生活地方,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课题:地球的形状。 地球太大了,人站在地球上只能看到陆地和海洋的一部分。你知道吗?在人类飞出地球之前,就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了。那么人类是怎样逐步正确认识地球形状的呢? 二、带领学生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3.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 .谈话:同学们对于地球的认识基本来自于书和电视,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对地球有了正确的认识,古代人又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呢? 老师收集了一些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想、探索与实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古代印度人认为:

古代中国人认为: 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园地方”的猜想。但是,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交替循环又使古人做出了另一种猜测…… 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 刚才我们了解了古代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既然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我国古代的张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地球是圆形的,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学生讨论交流。 (没有得到多数人验证所以不相信。那时候的人比较封建等等) 5.请同学们看书:谈话:后来,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在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地平线下,据此,人们猜测------(地球是一个球体) 用模拟实验观察帆船进、出港,比较船在球体上和在平面上航行会出现什么不同现象。 提示: 观察者眼睛要平视,“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 模拟实验:观察帆船进出港 实验器材:纸、火柴梗、地球仪 实验过程:1.用橡皮泥或纸做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你有什么发现 4.再把船放在桌面上模拟航行,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 不同。 实验现象:船在球体上航行,进港时首先出现的是桅杆,然后是船身,出港是相反 船在平面上航行,进港时,桅杆和船身同时出现,出港时相同实验结论:地球是球体的。 地球是圆的吗? 观察正方体上小纸船的运动 观察球体上小纸船的运动 小结:在正方体上,小船会突然消失;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ieveer名师教学教案(2020年度~)

11.ie üe er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 üe 、特殊韵母er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复韵母ie üe 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 3、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 yue。 4、认识8个生字,正确朗读句字、儿歌。 教学重点: ie üe er 的发音,声母与üe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 教学难点:er的发音 教学时间: 9.28 课前准备:与教案相关的课件;写有声调的ie üe er ye yue的卡片;文中老爷爷图的音节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丁丁。(课件显示) 国庆节放假的时候,丁丁准备跟爸爸、妈妈到海南岛爷爷家里去玩,拼音宝宝也吵着要去,瞧,他们出来了!(课件显示:ui ou ai ei ao iu)2.来,让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生齐读) 3.丁丁说:“别吵,别吵!乖乖地排好队,我就带你们走!” 谁来帮拼音宝宝排排队?(指名生回答) 我们把这一队拼音宝宝叫做——(复韵母)【激发兴趣,导入学习。】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今天,我们就跟着丁丁一边游海南,一边学拼音,好不好?让我们带上拼音宝宝出发吧!飞机“嗖”一下就飞到了海南。哇!海边的风景真美啊!丁丁一边看(课件显示椰子图),一边听(课件显示耳朵图),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晚上(显示月亮图)。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到什么了?(指名回答)2.是啊!丁丁身边的拼音宝宝也跳出来了:“这里藏着我的复韵母兄弟呢!你们发现了吗?”(课件出示三个复韵母:ie ue er) 3.大家仔细看看图,想一想,这三个复韵母该怎么读?(学生自由试读) 4.全班反馈交流 你会读哪个复韵母?能教大家读一读吗? * ie: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i和e在一起,就变成了ie,这个ie就是椰子树的椰,) * ue:ie和ue中的e发音是一样的,可以迁移,前面是i就是ie,前面是u就是ue。 (ie和ue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简单,重点还是ie和ue的区别,发音上没有什么难点,可采用优等生带读,老师范读,指名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学生巩固。) * er:这个复韵母可有意思了!你们看,里面藏着一个声母呢!这里的r可不读原来的音了,老师教你们一个口诀:“er中看到r,舌头卷一卷。”er 这个韵母不同于其它韵母,我们知道每一个韵母都可以和声母做朋友组成音节,可是,er是个小淘气,它和谁也不团结,只能自己独立成音节了。(er的

《美丽的地球》教学设计

<<美丽的地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善待地球的情感,感受地球的美、地球上生命的可爱。通过了解生活环境变化情况,深刻的识别到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动手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和师生汇报介绍、了解地球资源丰富感受地球的美丽,同时深刻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艺术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感受加以描绘。 教学用具:图片、地球仪、音乐、卡片。 学生用具:绘画纸、卡纸、记号笔、蜡笔或水彩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激趣、谜语导入

说它像球不是球, 肚子里面啥都有。 人物、动物和植物, 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处处见, 江河、湖水向海流。 天天围着太阳转, 猜猜它是什么球。 (出示地球图片) 二、整体感知,了解地球现状 你了解地球吗? 地球到底有多大(表面积、岁数等) 人类是怎样在地球上生活的呢? 地球上有哪些资源(学生一般只会说地上资源,教师可以补充地下资源)

你心目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地球妈妈”如此美丽,我情不自禁的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了几幅“地球家园”的情境图。接下来请同学们与我一起欣赏。(简单介绍作品) 刚才老师介绍自己作品的时候,看到一些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你们是不是也想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美丽的地球呢。那就伴随着这美妙的音乐快些动笔吧!(播放音乐)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 1)画一画你心目中最理想的地球。 2)制作过程中与同伴合作,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地球的美。 四、展示作品 五、总结、升华情感 这么美丽的家园,却遭到了许多破坏,你能试着举例说一说吗(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破坏是可以努力遏制的,在遏制人为破坏的同时,也最大程度的降低

ieueer教学设计

县级教学研究课 ie üe er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青神县学道街小学余筱璇 教学目标 1.学习复韵母ie üe,特殊韵母er及其四声。能认清形,读准音,正确书写。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 yue ,读准其四声。 2.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学生对拼音的兴趣。 教学重点 ie üe er的发音。 教学难点 er的发音,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 yue。 教学准备 课件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 (出示课件:蛋糕)孩子们,瞧,这是什么呀?想知道今天是谁的生日吗?今天是我们的拼音宝宝e的生日,(出示课件:e戴了顶皇冠或生日帽)拼音王国的许多朋友都来向他祝贺了,让我们今天为e宝宝当迎宾使者,好吗?快看看,有哪些客人到了,让我们热情地和他们打打招呼吧。(出示课件:iüɑi ei ui ɑo ou iu) 小朋友们真有礼貌,今天还会有几位新朋友来参加拼音宝宝e的生日聚会,可是这几位朋友长什么样儿,叫什么名字,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迎接客人呢?别着急,我们请几幅插图来帮忙。 二、利用插图学习复韵母ie üe,特殊韵母er的音形及四声 1.学习复韵母ie (1)出示第一幅插图(课件出示:一棵椰树)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师:椰树的“椰”的发音就是今天我们认识的第一个新朋友的名字,注意看清老师口型的变化,听清老师的发音。(出示卡片) (2)教师范读,(提示发音方法:注意口型的滑动)学生跟读。 (3)指名读。(相机纠正发音及鼓励声音洪亮的孩子当小老师) (4)开火车读。 (5)教顺口溜。师:余老师为了让小朋友更好的记住新朋友,我编了一句顺口溜,请跟我读:椰树椰树ie ie ie 你还能编出别的顺口溜让我们记住ie的读音和样儿吗?(相机表扬:了不起,你的顺口溜让我们记住了新朋友的样儿。) 师:让我们一起拿出小手画声调符号读读他的四声吧。 再把新朋友的名字读三遍吧!(贴上卡片) 2.学习复韵母üe (1)出示第二幅插图(课件出示:月亮) 问:天空中挂着什么? 师:把月亮的“月”读得平平的就是第二位新朋友的名字。 要读准新朋友的名字,就一定要注意发音口型。跟老师做口型,不出声。(出示卡片) (2)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看老师口型)学生跟读。 (3)指名读。师:点兵点将。生:点到谁就是谁。 (4)师:你能编顺口溜记住我们的新朋友吗?(贴上卡片) 生用编顺口溜的方式记üe。(月亮月亮üeüeüe,月饼月饼üeüeüe, ü前e后üeüeüe) (5)创设情境复习ie üe (出示课件:ie üe)瞧,我们的两位新朋友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他们相约来到了e宝宝的家,迎宾大使们,可别把他的名字叫错了呀!女孩子来迎接第一位朋友,(女生读)男孩子来迎接第二位朋友(男生读)我们一起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3.学习特殊韵母er

优质课 《地球的形状》教案 赵彩丽

《地球的形状》教案 洛阳市新安县实验小学赵彩丽 教学内容: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 过程。 2、能够收集有关的地球的资料,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3、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是不断 发展的。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 程。 2、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一些人们不断认识地球的资料,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融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于一瞬。 由教师准备一些直观教具:地球仪、黑板、粉笔头,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故事的意义。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疑,导入新课 1.谈话:提问:“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呢?”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1、介绍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谈话:古时候的人们对我们周围的世界还不了解,但是他们也在不断地观

察,不断地研究学习,所以人们慢慢地掌握了很多的本领,比如学会用火,炼铁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肯定也在想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到底有多大呢、它是什么样的呢。你们知道他们对地球形状最初的解释是什么吗? ②学生讨论,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③课件播放“神话中的地球”。 ④谈话:神话故事其实也反映了古时候的人对大自然的一种认识,因为条件限制,他们不可能弄清楚地球的真实面貌,那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种没有依据的“猜想”,是对地球 不科学的解释。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接触到的事实越来越多,比如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看到了月食的情况后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于球体的,下面我们也来看一看。 ⑤课件播放“月食过程”,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推想出地球是球形的结论吗?你有什么疑问? ⑥教师又补充说明东汉张衡对地球形状的猜测。 ⑦提问:既然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我国古代的张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地球是球形的,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学生讨论交流。说明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科学,不断用来修正猜想和探究。 2、介绍当人们看到船身逐渐消失在海平面下的事实以后,对地球形状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猜想。 ①课件出示“海边归帆”,提问:为什么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顶部,再逐渐看到船的上半部,最后才能看到船的全部? ②学生讨论交流。 ③利用地球仪和染色的粉笔头演示,模拟海边帆船归来的情景并讲解其中的科学道理, 课件播放“麦哲伦航海探险”,介绍麦哲伦为了证明地球是球形而进行环球航行的故事。 ④理解地球可能是圆的猜测产生的基础,小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实际上就是一次科学实验,他在证明地球是不是真的是圆的,这次实验的成功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在事实面前人们信服了,开始逐渐接受这个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