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分析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分析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分析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分析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罗昌福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其最终目标是要让儿童成长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帮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六年级下册教材,在承接六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将学习内容进一步深化,细化。首先,我们要走进学生的世界,和学生共同探询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等问题,帮助学生做好对未来学校生活的心理适应和准备工作,并让学生体会出友谊的可贵,男女同学之间友好交往,相互尊重的重要。然后,让学生进一步领略世界文化,了解当今地球环境状况,激起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和平与发展的问题,唤起学生对和平的向往。

一、第一单元《你我同行》

(一)设计思路和主题思想:

设计思路:在社会大家庭中,如何与人和谐相处是一个人生活,事业成功的关键。六年级学生,即将走进新的校园,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会面临着新的选择和新的机遇,所以学会与人交往更为重要。这个阶段的男生和女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强了,对他人和外在事物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尤其是在男女生交往中,会出现很多烦恼。这些烦恼,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对心灵造成伤害,会失去应有的快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帮助学生赶走烦恼,留住快乐。

主题思想: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男女生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并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营造愉快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在此基础上了解友谊的重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了解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学习化解矛盾的技巧和方法。

(二)单元结构和教学建议

单元结构: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主题一:男生和女生;主题二:朋友之间;主题三:学会和谐相处。

教学建议:

主题一:男生和女生

本主题强调了三个重点:感受男女生的和谐相处给对方带来的快乐;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男生和女生;能够与异性同学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①、能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男女生的和谐相处会给双方带来乐趣,了解男女生既有共性,又有异性。

②、学会理解,欣赏异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面对男女生交往中

的困惑,能够从性别差异的角度认识,化解矛盾,学习与异性和谐相处。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计以下活动:

(活动一):通过2页的小测验活动,让学生发现男女生外在行为和内在性格方面的特点,通过进一步的比较归纳,认识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和共性。

(活动二):(结合3页)参照课本案例或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男孩或女孩在需求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探讨出现不同的原因。

(活动天地):(结合4-5页)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参照5页活动步骤,召开“夸夸班里的‘功臣’”活动,并结合4页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寻找异性同学身上的闪光点。

(活动四)(结合6页)教师准备“悄悄话”信箱,学生把与异性交往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写在纸条上(不记名),投入“悄悄话”信箱,学生任意抽取纸条在班内阅读,教师引导学生谈看法,分析造成烦恼的原因。

(活动五):(结合7页)教师出示教材中的案例(可编成小品)并结合“悄悄话”活动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避免这些烦恼的发生。

(活动天地):(结合8-9页)教师出示问题: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让人喜欢的男孩或女孩,引导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后活动升华,帮助自己设计一个最为理想的形象,在班内交流。

提示注意: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言,对于学生的发言,要尊重,不要求得出统一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主题二:朋友之间

这个主题强调了二个重点:感受和分享友谊;懂得友谊的意义。

教学目标:①、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帮助,认识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②、能区别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③、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教学时可以安排以下几个活动:

课前调查:搜集和朋友有关的诗歌,散文等,调查别人把朋友比作什么。

(活动一):(10页)引导学生思考,回忆并讲述自己与好朋友之间难忘的故事。为了感受浓浓的朋友情谊,可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我演你猜。

(活动二):(11页)组织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引出在学生自己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说明原因,体会朋友的可贵。

(活动三):(12页)朋友交往时有快乐,也有烦恼。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把朋友之间的快乐与烦恼事全部找出来,贴到“友谊树”上,教师归纳问题,组织学生研讨解决烦恼的办法,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最后出示格言,体会其中的含义。

(故事与思考):(13页)故事“朋友”是课文内容的拓展与深化,通过讲故事,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课下作业:学生收集和友谊有关的名言警句,格言等,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提示注意;对教材中所选的故事与案例,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分析和研讨中提高对“朋友”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的概念。

主题三:学会和谐相处

本主题强调了三个重点:了解与人交往的规则;掌握化解冲突和矛盾的方法;学会以平和的态度解决分歧。

教学目标:①、懂得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受是与人和谐相处的首要规则,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道理。

②、认识到与人交往时发生冲突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初步掌握化解冲突和矛盾的方法。

③、懂得在与长辈发生分歧时,要善于沟通,并学会用平和的态度解决分歧。

教学时可以安排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结合14-15页)首先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与他人相处中的一些经历,谈自己的感受。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当别人对你这样做时你自己的感受。最后,通过理解孔子格言及填表,帮助学生了解与人交往的准则,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活动二):(结合16-17页)以小品的形式演出16页的案例,并组织学生填表。师生交流各自的意见,探究化解冲突的办法。

(活动三)(结合18页)教师提前准备“悄悄话信箱”,组织学生写出自己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投入“悄悄话信箱”。结合教材中小光的事例并选取“悄悄话信箱”中的话题,引导学生讨论,师生寻找最佳化解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课下作业:给家长写一封信,交流彼此的感受。

提示:为了帮助学生清楚的了解与人交往的规则,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对生活的多种体验和感受,借助真实的事例,了解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在引导学生交流时,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要轻易否定他们,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

(一)设计思路和主题思想:

设计思路:1、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都是可喜的,但在喜悦之余,又让人想到了悲伤之处,那就是环境的日益恶化。工厂虽然建起来了,但是,工厂排出的污水使河水变混了,排出的浓烟使天空变灰了;我们虽然建起了漂亮的房子,但是由于乱砍乱伐,使得森林资源在减少,土地沙漠化……这些问题让地球变的不再美丽。2、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各种资源严重匮乏,尤其是那些不可再生资源,越用越少。地球为人们奉献了很多,可是人们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保护,让地球变的伤痕累累,负担越来越重,如果这种和谐被打破,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们惟一的家园—地球变的千疮百孔,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我们的地球能否在21世纪永葆绿色的青春,生态环境能否那么美丽多姿,资源能否持续利用,都取决于今天少年儿童心中绿意的深浅。我们要让孩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要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感受美,珍惜美,要让孩子更加的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

主题思想:通过了解人类的家园——地球,知道地球是人类生存的惟一家园,并知道美丽的地球面临着深重的灾难,从而让学生产生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感。

(二)单元结构和教学建议

单元结构: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主题一:只有一个地球;主题二: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主题三:当灾害降临的时候。内容涵盖当今地球面临的问题,我们能为地球做些什么以及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应对等问题

教学建议:

主题一:只有一个家园

这个主题强调了三个重点: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地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地球已不堪重负。

教学目标:①、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培养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②、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③、了解并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初步学会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可以安排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结合20-21页)学生听歌曲《我们的田野》,谈歌中唱到了什么,之后欣赏图片,阅读小资料,感受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资源。引导学生畅谈“没有地球,就没有……”

(活动二):(结合22-23页)课前,收集一些有关其他星球的基本概况的资料。课中引导学生讨论:我们能否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在此基础上填表。阅读“生物圈2号”资料,继续讨论:我们能不能利用高科技手段,创造出一个像地球一样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存空间呢?最后针对“地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这句话写“我的感想”。

(活动三):(结合24-26页)课前学生分组,分别从“人口状况”“资源状况”“环境状况”三个主题中选择一个方面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课中,组织学生交流,结合教材中的数据、图片、漫画(教师可提前搜集相关资料)等资料,让学生讨论:是什么让地球变的伤痕累累,不堪重负。

(活动天地):(结合27页)展开活动:地球和人类的对话。通过人与地球之间的对话,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地球所面临的困境,提高学生的忧患意识。

(活动五):(结合28-29页)组织学生开展“家乡环境小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面临的环境问题,关注家乡的环境。

提示注意:本课教学要通过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这些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的原因及其给人类带来的后果,激起学生的忧患意识。并通过活动天地及小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实践,身临其境,感受地球面临的困境,家乡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主题二: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

这个主题强调了三个重点:认识到自己的一些消费行为会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意识到自己要在实际生活中节约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身边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教学目标:①、了解家乡及身边的一些环境问题,认识到自己的一些消费行为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②、利用课堂所学知识来指导生活,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节约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③、树立一定的环保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身边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教学时可以安排以下几个活动:

课前活动:展开资源消耗情况小调查。

课中(活动一):(结合30页)统计调查结果。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某种常用的消费品为例(如塑料袋、电池、纸、水等),思考:资源消耗会对资源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活动二):(结合31页)教师出示一些资源被破坏严重的资料,激起学生想留住大自然绿色的强烈愿望。教师介绍我国大型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保护母亲河行动”,激起学生环保意识,研讨如何留住大自然的绿色,整理讨论结果,写“留住大自然的绿色”行动计划,并在生活中按计划去做。

(活动三):(结合32-33页)教师结合当地资源(河北省是缺水大省,由于每年夏季缺水严重造成庄稼减产等)讲述水资源的严重匮乏。教师介绍“小资料”内容,组织讨论:面对缺水的现实,人们的节水意识和行为又是怎样的呢?之后,教师出测试题,测试学生节水意识强弱。让学生以演示图片、介绍、演讲等不同形式,介绍各种节水措施,特别是自己家节水的做法,评选“节水小标兵”。

(活动四):(结合34-35页)学生统计每个家庭一天,一月,一年产多少垃圾,意识到垃圾的危害。讨论:如何减少垃圾的污染?献计献策:治理垃圾的好办法。畅想“无垃圾污染的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景。

示注意:教学本课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感官,通过看、摸、听、嗅等活动,直接了解周边的环境状况,以自己的方式发掘信息,切实感受当前环境及环境遭到破坏给人类带来的恶果,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教师在教学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要有一个明确的主线,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有所得。

主题三: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这个主题强调了二个重点: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灾害都有哪些;灾害的预防与预报;灾害中的自救互救等问题。

教学目标:①、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②、了解人类为应对自然灾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采取的预防和预报措施。

③、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英勇抗灾的可贵精神。

教学时可以安排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36-39页)结合课本内容及本地资源(如唐山大地震,春季的沙尘暴)讲地球上经常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火山、干旱、滑坡……分析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这些灾害无情的夺走了人们宝贵的生命,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小记者在行动)(40页)调查家乡的自然灾害,拟写调查报告。知道在不同地区常常发生不同的自然灾害,了解本地人们为防灾抗灾采取了哪些措施,感受在灾害面前团结互助的精神。

(活动三):(结合41-42页)根据学生平时的了解,结合课本内容,说一说他们知道的预报预防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手段。

(活动四):(43-46页)学生开展“小测试的启示”活动,谈受到的启示,感悟灾害降临时应保持较好的心态,写“我的建议”在班内交流展示。结合课本教材,讨论:面对自然灾害,除了要有逃生的技巧外,还必须具备什么品质?为什么?学生研讨,教师总结,师生共同制作《灾害自救手册》。最后,

结合教材资料(学生可谈自己平时的了解)体会“灾害无情人有情”的含义。

提示注意:教师要明确收集相关信息的要求,让学生在收集资料,获取有价值资料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归纳,分析,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来解释和说明问题。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大胆尝试,从而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

(一)设计思路和主题思想:

设计思路:通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只有一个地球”的深刻含义,同时,知道了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应该和睦,和谐的相处。但是,有些霸权主义国家,会在地球上制造战争,使许多孩子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美好的家园。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是,今天的世界并不太平,我们要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感受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我国曾是二战中的主战场,受到的伤害有目共睹。战争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苦难,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同时,要让学生知道,我国及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为了全世界的和平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对于这些人,我们要由衷的感到敬佩。

主题思想:通过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体会和平的美好。知道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很多人是爱好和平的,并为实现和维护世界和平进行着各种努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自豪感。

(二)单元结构和教学建议

单元结构: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主题一:战争风云下的苦难;主题二:放飞和平鸽;主题三:我们手拉手。内容涵盖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种种苦难,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的关系等。

教学建议:

主题一: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这个主题强调了两个重点:知道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呼吁世界和平。

教学目标:①、通过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及和平的美好。

②、通过搜集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苦难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搜集,整理,分析社会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自主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时可以安排以下几个活动:

(课前活动):收集有关世界各地爆发的战争的资料。

(课中活动一):(48页)教师结合教材,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学生思考图片中孩子的感受。召开“我眼中的战争”讨论会。

(活动二):(49-50页)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战争后遗症等)

(活动三):“嘹望台”。通过教师讲故事,了解原子弹破坏的力度和持久性,学会思考高科技武器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后果。

提示注意:教学本课时,同样要组织好学生进行课前调查,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主题二:放飞和平鸽

这个主题强调了两个重点:知道联合国产生的意义;知道中国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热爱和平,向往和平。

教学目标:①、知道为了实现和维护世界和平,人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体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②、了解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的作用,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

③、珍惜和平的生活环境,热爱和平,愿意为和平做贡献。

教学时可以安排以下几个活动:

课前调查与联合国有关的资料。

(活动一):(52-53页)学生将调查资料设计成问题。组织开展“联合国知多少”知识对抗赛。教师结合教材资料,讲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做出的巨大贡献。

(活动二):(54-55页)教师讲故事。(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我国政府向日本赠送“和平少女纪念像”、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等)通过讲故事,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政府和人民是热爱和平的,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维护我国的和平与安全及维护国际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活动三):(56-57页)与和平卫士对话。教师介绍诺曼底登陆和宋庆龄的事例及相关背景资料,感受当战争降临之时,人们所表现出的正义感和用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的决心。

(活动四):通过讲“和平鸽的故事”,谈人们都是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和平的渴望,激起学生对和平的热爱。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和平的呼唤。(画画、唱歌,写诗等)

主题三:我们手拉手

这个主题强调了两个重点:世界各地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商品无国界;只有世界各国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教学目标:①、通过世界各国各地区人们近距离交流,享受着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关注着共同的事物等事例,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理解世界人民相互依存的关系。

②、简单了解当今世界各国人们面临一些共同问题时的反应以及通力合作的案例,初步认识到世界各国在各个方面都是相互联系的。

③、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到世界各国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

教学时可以安排以下几个活动:

课前调查:家里的长辈小时侯是否经常看见外国人?看到外国人的感觉如何?

(活动一):(58-59页)汇报调查结果并结合自己现在的情况谈各自的感受与发现。使学生认识到全世界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近。

(活动二):感受“地球村”时代的生活。学生阅读教材第59页提供的三个范例,思考讨论:我们还能从哪些方面感受这种紧密的联系?(讨论内容:交通的便捷;沟通与交流方式的进步等)

(活动三):(结合60-61页)召开多国商品博览会。教师在黑板上挂一张世界地图,学生说说家里所购买的物品,其中哪些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并在世界地图上标出来。师生之间交流感受。

(活动四):(结合62-63页)结合课本事例,学生思考:你还知道哪些由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解决的问题?你认为还有哪些问题应由各国共同解决?

(活动五):(结合64-65页)教师讲瑞恩的故事,学生谈感想。并通过一句话的形式把最想对瑞恩说的话写下来,在全班进行交流。(课下活动):(66页)看看我能做什么。学生收集国内外大事记,办一期手抄报。

四、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一)设计思路和主题思想:

设计思路:小学生活已接近尾声,回忆生活过的六年时光,感触很深。最让人高兴的是自己在不断成长,并在成长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回顾成长的足迹,感受自我成长的快乐,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并进一步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主题思想:通过回顾成长的足迹,感受自己的成长历程。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二)单元结构和教学建议

单元结构:第四单元由两个主题构成,主题一是《我的成长足迹》,主题二是《临别感言》。教材从“我的成长足迹”中,让学生体会出成长的快乐,并通过“临别感言”,进一步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教学建议:

主题一:我的成长足迹

这个主题强调了一个重点:通过回忆学生成长的足迹,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目标:①、回顾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整理自己成长的足迹,感受自己的变化与进步。

②、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类,归纳的能力。

教学时安排以下活动:

(活动):(结合68-69页)我的成长大事记

课前,学生收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等,并将它们按时间进行分类整理。

课上,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资料,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结合资料撰写“成长大事记”。

主题二:临别感言

这个主题强调了二个重点:向朋友,老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朋友,同学和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①、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朋友,老师和同学,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②、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朋友,同学和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学时可以安排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召开“难忘小学时光”故事会。讲述最熟悉的地方,最熟悉的人,最难忘的事。

(活动二):向朋友,同学,老师敞开心扉,说出心存已久的心里话。

(活动三):祝福献给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朋友,同学和老师的感激之情。(写临别赠言,送临别礼物等)

以上是对本册教材进行的简单的分析,有不妥之处请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提示:教师可以根据本学期的课时数适当调整活动设计。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教材分析

小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教学设计(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思品与社会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教材分析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教案中的内容,提升自我能力、提升个人素质、提升德智体美劳等作用,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本学期具体教学目标: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熟悉班集体,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3、学会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学校及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探索的兴趣。 二、本学期课程内容标准的重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安定、愉快、积极地生活,遵守交通规则。 2、愉快、积极地生活: 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 三、本学期教材内容与课时安排:(五个单元、一个附页) 1、单元一:《我是小学生啦!》(8课时) 主题一:《上学真快乐》(2课时) 主题二:《了解我们的学校》(2课时) 主题三:《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2课时) 主题四:《遵守交通规则》(2课时) 2、单元二:《祖国的生日》(4课时) 主题一:《祖国真美丽》(2课时) 主题二:《欢度国庆》(2课时) 3、单元三:《美丽的秋天》(4课时) 主题一:《我爱秋天》(2课时) 主题二:《和秋天一起玩》(1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一、教材概述 本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通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既要反映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内容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与代数安排了第一单元负数和第三单元比例;空间与图形安排了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统计与概率安排了第四单元统计;综合应用安排了数学广角、自行车里的数学和节约用水。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用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二)能力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3、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学重点: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本册教学难点:圆柱与圆锥、比例的教学。

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知识点大全[1]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 1、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它们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问题)。电脑(给我们和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但是电脑有(辐射),长期使用电脑会给人的(视力和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农药可以(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但是,(农药有一定的毒性,人长期食用,会引起中毒)。 2、我们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邪教)。 3、我们要学会在公共场所兼顾他人的(利益),尊重他人的(权利)。这样就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讲文明)的人。 4、你喜欢的休闲生活有哪些:(阅读、运动、听广播、下棋)等 5、生活中的陷阱有:(赌博、暴力游戏、烟酒、黄色录相、吸食毒品)。 6、吸烟对人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生殖系统均有影响)。 7、毒品是人类公害,这已是全世界的共识,吸毒不仅使吸毒者本人的(身心受到伤害),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8、克隆就是(复制)1996年,科学家克隆的小羊(多利)出生了。 9、科学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现在社会中仍存在着一些(迷信)和(伪科学)现象,我们应当学会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已的头脑,用(科学)的眼光去判断、分析、和认识事物,这样才不会因愚昧无知,走入精神误区。 10、在银行取款台前和安检入口处都有一道黄色的线,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米线) 11、保持你、我、他之间的距离不仅仅是空间的概念,也体现了对他人(隐私)和(权利)的(尊重)。 12、我们要注意自已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学会在公共场所兼顾他人的(利益),尊重他们的(权利)。这样就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讲(文明)的人。 13、(文明),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讲文明不仅为别人,受益的也是我们(自已),文明礼貌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 14、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冰毒)等能够使人上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15、判断(1)当别人打电话时,我们可以靠近。() (2)当别人填写包裹单时可以上前去看。() (3)当别人在交谈时可以过去听。() 16、下面的说法正确吗? (1)吸烟不像吸毒,吸两口没关系。()(2)我吸烟是为了好玩。() (3)我觉得吸烟、大碗喝酒很豪爽,像个男子汉。() (4)网上游戏很好玩,每过一关,就有一种成就感,还想过二关、三关……有时打打杀杀,真过瘾。() (5)网上聊天,无拘无束,有些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说的话,和网友说没关系。()(6)游戏只

品德与社会三上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 本册分析: 整个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都是定位于“我”,这个阶段的学生从小学低段升入小学中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自己已经开始有了更多的认识,关于自我有了许多发问,并将目光从我转向他人,转向这个社会。而三年级上册主要起到了一个奠基的作用,让儿童更加深入、准确地了解自我。 在本册中依照儿童的生活圈层的逐渐扩大,首先谈到了儿童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生活,以此总起,并引发学生思考,在学校、社区中的我是谁,我该干什么,我怎么才能与他人相处得好。在教材中以学校学习、规则、角色和责任为载体,呈现以上内容。 单元分析——三年级上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为“我的角色与责任”,内容涵盖三小节,分别是“我是谁”“我的责任”“我能做好”。 内容定位: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逐渐走出自我中心,开始加大对于外界世界的关注,在对家庭、学校、社区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学生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会变成在诸多场域下的自己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定位,应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才能使得自己成为一个符合社会期望又不违背自我意愿的人。基于此设计了本单元的内容。 思想立意: 本单元旨在解决的问题包括: 1.学生的自我认知问题,明确自我定位 2.在明确自我定位,了解了个人角色之后,需要明晰与角色相对应的权利与义务 3.知道社会中有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它的责任与义务,而且一个人会承担多个角色,社会也正是因为如此才维系起来 4.学习如何履行责任的方法 设计思路: 本单元基于学生成长认知感的困惑“我是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不同领域的角色,在了解角色的基础上,明晰与角色相对应的责任与义务,即我能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在学生对于自我有清楚的认识之后,再探讨个体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靠自己的能力,靠合作) 具体呈现形式: 教材中选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如在学校、在商场、在家里、在公交车上“我”的不同角色,来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帮助学生更清楚更清楚的认识自我。之后的教材设计中考虑了学生的认知困惑,即知道了“我是谁”之后“我应该怎么办呢?”以此抛出第二个与角色相关的内容——责任。在责任的学习当中,教材选用了两条呈现的主线,一是超出学生现有能力的,二是学生现在力所能及的,以此阐明,在现阶段,学生要履行好的是自己能力范围内,与自己的认知、年龄相符合的责任。最后,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强调,要履行好自己的责任,要做好某件事情,必须要团结大家的力量,共同行动。 在本单元的最后,重点突出了合作的重要性,力图将学生的视线从自我转向周边,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之中,必须要与他人合作、互动,基于此,突出了公民教育主题,使得学生关于“我是谁”的认识更加上升了一个层次。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家真好” 第一课《瞧,我们这一家》教学设计 一、学科:小学《品德与生活》 二、课例名称:《瞧,我们这一家》 三、执教教师:刘瑞平 四、课型:活动性学习 五、年级:一年级(上册) 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第四单元“我的家真好”中《瞧,我们这一家》。《我的家真好》由“瞧,我们这一家”、“小手牵大手”、“今天我当家”三课组

成,比较全面展示了幸福的家庭生活。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体会父母的辛劳和辛苦,学会做家庭的小主人,分担父母的辛苦,珍惜幸福的家庭生活。 “瞧,我们这一家”是《我的家真好》中的第一课,旨在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欢乐和幸福,学会感恩父母,并要和父母多接触,多沟通,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所以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重点要突出“体会幸福生活”、“感恩父母”和“与父母沟通”三个板块。通过活动、讨论等多种形式多样的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热爱自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态度观。 (二)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源于教材,同时也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体验,在活动实践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认同和升华。(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生活的欢乐和幸福,学会感恩父母。 2、和父母多接触,多沟通,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方 法。 重点:通过活动,学会感恩父母。 难点:培养孩子与父母沟通,化解家庭生活中的矛盾。 (四)教学教具: 多煤体、彩笔。 (五)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我的家真好

第一课瞧,我们这一家 1、评一评:谁的家最幸福 2、说一说:如何感恩父母 3、做一做:做父母的好孩子,学会与父母沟通 (六)教学环节 板块一:体会幸福的家庭生活,感受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活动:评一评,谁的家最幸福。 教师导题:人人都有自己的家,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家庭吗?能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员吗?你们又有哪些让自己感到最幸福的事情呢?让我们一起说一说,看谁说的最好。我们还要评选出“谁的家庭最幸福”,老师要给你们奖励。 教学活动:多煤体出示教师准备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 1、你们家的家庭成员有哪些? 2、每个成员都有什么特点? 3、父母的工作单位。 4、父母喜欢的食物。 5、父母喜欢的活动。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 通过简单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对自己家庭成员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师活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鸽巢问题》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材编排的“抽屉原理”涉及三种基本的形式:第一种,只要物体的数量比抽屉多,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放进了至少两个物体。第二种,即是“把多于kn(k是正整数)个元素放入n 个集合,总有一个集合里至少有(k+1)元素”。若k为1,就是第一种情况,可见第一种情形实际是第二种情形的特例。第三种情况是把无限多个物体(如红球、蓝球各4个)放进有限多个抽屉(两种颜色),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放进了无限多个物体(至少2个同色的球)。 二、教材例题分析 例1:本例描述“抽屉原理”的最简单的情况。着重探讨为什么这样的结论是成立的。教材呈现了两种思考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操作的方法,罗列所有的方法,通过完全归纳的方法看到在这四种情况都是满足结论的;还可以是说理的方式,先放3支,在每个笔筒里放1支,这时剩下1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入哪一个笔筒中,这时都会有一个笔筒里有2支铅笔。这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更为抽象,更具有一般性。 通过本例的教学,使学生感知这类问题的基本结构,掌握两种思考的方法──枚举和假设,理解问题中关键词语“总有”和“至少”的含义,形成对“抽屉原理”的初步认识。 例2:本例描述“抽屉原理”更为一般的形式,即“把多于(是正整数)个物体任意分放进个空抽屉里,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1)个物体”。教材首先探究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的情形。当数据变得越来越大时,如果还用完全归纳的方法把所有的情形罗列出来的话,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这时需要学生用到“反证法”这样一种思想,即如果所有的抽屉最多放2本,那么3个抽屉里最多放6本书,可是题目中是7 本书,还剩1本书,怎么办?这就使学生明白只要放到任意一个抽屉里即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通过这样的方式,实际上学生是在经历“反证法”的这样一个过程。 例3:跟之前教材的编排是一样的,是抽屉原理的一个逆向的应用。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两种“颜色”看成两个“抽屉”,“同色”就意味着“同一个抽屉”。这样,就可以把“摸球问题”转化为“抽屉问题”。教材通过学生的对话,指出了可以通过先猜测再验证的方法来解决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材

第一单元与你同行 第一课男生和女生 -----梅立宗这课主要有以下话题:“我眼中的男生和女生”“男女生交往不烦恼”“好男孩好女孩”。 1.我眼中的男生和女生 教材从自我认识与社会评价两方面引导学生认识男女生的不同,形成对性别特征的认知;学会欣赏异性的价值、魅力;知道世界因不同而丰富。 教学中注意问题: (1)随着时代的进步,对男女性别特点也有不同的理解,教学要与时俱进,防止以陈旧的思维定式看待男女生的差异。 (2)处于敏感期的学生不会当众评论异性的特点,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防止学生处于尴尬境地。 (3)与低年级的区别 二年级“你真棒”这部分主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三年级“不一样的你我他”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人与人有差异,学会包容与悦纳。 六年级“男生女生”从异性差异的角度,了解、欣赏异性的特点,为后面学习如何与异性交往作铺垫。 2.男女生交往不烦恼 本课要让学生知道异性间交往的烦恼往往是因为不同产生

的矛盾,所以才需要站在异性的角度彼此理解与沟通。教材展示了男女生容易出现的冲突,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性别差异是冲突的主要原因这一客观事实。同时教材引导学生研讨在交往中避免发生冲突的做法,主要是要学会理解并尊重男女生的心理差异,站在异性的角度来理解对方,以更好地与异性同学相处。 如何正确看待异性,并恰当处理异性间的关系是本课难点。在引导讨论时,防止就事论事,而要从事例中分析出对不同性别间的差异的理解与尊重。 3.好男孩好女孩 主要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关注自己在异性面前的形象,并希望给对方一个好印象,但又不知怎样适当地展现自我的心理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怎样在了解彼此特性的基础上,塑造积极健康的好形象。尤其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真正能给人留下好印象的不仅仅是外在的形象,更取决于内在的气质和良好的品行、修养。 教学时对学生积极的表现需给以肯定。即使有时学生的表现不恰当,其愿望也是希望自己有一个好形象。学生此时出现的问题,是成长中必然会遇到的,是需要帮助他们解决的困惑。教学时要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困惑,共同研究分析,寻找答案的角度进行指导,避免成为对学生行为的批评。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

山东出版社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分析本册教学内容共分三个单元?放眼看世界、珍爱和平生活、只有一个地球。每个单元下设 3 个学习主题。本册教学内容主要突出了视野的全球化?主要涉及到我们的社区生活、我是中国人、走进世界等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 一、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二、教材的设计思路及特点 1、教学内容视角的全球性 本册教学内容将看似距离学生遥远、实际上已与学生的生活不可分割的当今世界,通过地理环境、文化遗产、节日风俗、民族习惯、科学技术、战争与和平等不同侧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启发并引导学生走进世界、关心并初步了解世界,将自己的生活、家乡、文化、思考与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增进对世界的亲近感,愿意成为一个自立于世界的中国人。本册教学内容主要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为进入中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2、以认识世界为主线,促使学生了解世界的地理、世界的发展史,把握人类社会进步的步伐。 3、注重把握世界发展的热点问题,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本册教学内容的设计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在分析审视历史的同时,关注世界、人类、热点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能纵向看待分析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形成科学合理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4、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体现主题学习的综合性,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册教科书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发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自己分析、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如:二三单元教学内容的设置,使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同时主题学习的学习方式综合化,合了体验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使各种学习方式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发展。 5、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基础,让学生在亲历中感悟和提高 本册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亲历亲为中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学生走进了历史、走进了事件,亲历了情感的波动,使学习内容与情感互动、与道德教育互动,情感的提升的效果真实有效。 6、注重从学生的认知和感悟中寻找品德教育的触发点 本册教学内容的设计展现了人类社会在发展历程中的波折和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纵向研究、对比反思、不断产生问题、触发疑惑,这种思考和解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儿童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獐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点,根据二年级教材的特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级有6个班,每班每周2节课。二年级学生活泼可爱,上进心、求知欲、对生活、学习兴趣都充满了激情,学生的主题作用能充分发挥,学习比较投入,师生配合默契,这些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还需要加强培养,共同形成和谐、积极、热烈的学习氛围。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有如下特点: 1.教材在呈现形式上,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样式,给孩子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儿童自身出发,运用儿童语言、对话、旁白、提示主题文字等形式,让儿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与启发性。 2.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主题、三级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3.教材在内容特点上,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性、活动性、启动性、开放性、”等特点。 4.教材在实现教育目标上,各单元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具有发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结构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由近有远螺旋上升。能够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综合的课程目标。 5.在教材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注重了与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衔接,注意了与其他课程的相互配合。 三、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引导抓住重点语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蕴含的哲理,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三、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四、教学措施 引导抓住重点语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蕴含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五、教时安排 13——15课时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藏戏”被称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人》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和饶有趣味的风俗。 二、教学目的 1、了解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民风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2、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重点难点 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措施 1、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 2、加强教学内容整合; 3、避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社会课或艺术课。 五、教时安排 10——12课时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配套名师课堂教学视频播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科任教师: 二〇一三年九月 第一单元走向文明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1.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 1、引导学生想象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师: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那时侯人们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他们用什么照明?用什么做交通工具?怎样传递信息?吃什么东西?(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让学生分小组分别模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体会在缺少科学技术的时期,人们生活上的种种不便) 活动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视频资料)。 2、课前,老师布臵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小组的每个同学应积极发言;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其次,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如: (1)表格展示式 科技成果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朋友之间》学习资料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朋友之间》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朋友之间》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个课题,教材展示了三个主题活动:一是“好朋友推介 会”,二是“我心中的朋友”,三是“友谊之树长青”,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朋友的内涵,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和 形象思维,引导学生用有形的物质把无形的友谊再现出来,从而 吐露自己心中对朋友的理解和渴望。学习本课,使学生懂得交朋 友的重要性,正确区别有利于友谊的行为和损害友谊的行为,懂 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二)学生情况 十一二岁的儿童逐渐进入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提高,有了更多交往的需求,也开始形成相对固定的伙伴,但随之 也会遇到一些困惑与烦恼,例如:如何建立真正的友谊,应该如 何交朋友,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等等,本课从高年级学生独有的 视角出发,重新诠释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体会真诚相待、相互 理解的可贵”,使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 方面。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 性; 2.能区分哪些行为与做法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哪些行为和做 法会损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 谊。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2.学会辨别真伪,寻找正确的交友方法。 (三)情感目标: 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基础之上的,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三、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朋友之间友谊的重要性,正确区分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的,哪些是对朋友有害的,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 真诚、关爱和理解之上的,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交朋友。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情感体验法、讨论交流法、直观演示法 五、课前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学挂图、打印三个故事、录音机、磁 带 学生:学唱毛阿敏演唱的歌曲《永远是朋友》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知识要点汇集

(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复习题 一、我会填。 1、会与人打交道是一种(社会生存本领),掌握这个本领会使你成为一个(受欢迎)人。 2、在我们学习与生活中,男女生无论是外在表现,还是内在性格,既有(差异),又有(共同点)。 3、男孩和女孩在做同一件事的时候,别人对我们的(要求)和(评价)会不一样。 4、一个班级中正因为有了男生、女生,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5、如果我们希望男女同学愉快相处,就要留意异性同学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对方。 6、真正能给人留下好印象的不仅是外在的形象,更取决于(内在的气质)和(良好的品行)、(修养)。 5、在和朋友相处时,好的行为和做法不仅能给对方带来快乐,而且还(有益于友谊的进一步发展)。 6、富兰克林说: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快的谈话),(同情的流露),(纯真的赞美)。 7、当我们与朋友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学会(正确的对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孔子)说的。 10、当发生冲突时,我们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对方。 二、我会选. 1、( B )行为属于哥们义气。(第一单元,第二课,13页) A、给好朋友辅导功课 B、帮好朋友打架 C、帮好朋友变烦恼为快乐 2、(A)做法不利于同学之间团结(第一单元,第二课,15页)

A、在背后说同学坏话 B、去看望生病的同学 C、主动把文具借给他 3、我与朋友因意见不一致而发生冲突,我应该( A )。(第一单元,第三课,15页) A、站在对方的角度再想一想 B、后悔 C、原谅他 4、孩子与家长之间有了矛盾以后,可以通过( C )等方式得到有效的解决。(第一单元,第课,18页) A、生闷气 B、对父母大喊大叫 C、谈话 三、判断题 1、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要学会悦纳自己,保持自己的特点。(√)(第一单元,第一课,9页) 2、芳芳约丽丽星期天到她家玩,丽丽答应了,可星期天丽丽因为有事没有去。事后丽丽向芳芳道歉,芳芳却不理丽丽。(×)(第一单元,第一课,14页) 3、真正的朋友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的双手。(√)(第一单元,第一课,11页) 4、当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条件下去帮助他。(×)(第一单元,第一课,13页) 四、交流园。(对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看?) 1、明明想参加一个游戏,但伙伴儿不让他参加。 答:只要这个游戏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我们自己又感兴趣,就可以说服小伙伴去参加,切不能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正确的决定。 2、怎样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呢? 答: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受。 3、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和父母长辈之间的矛盾呢? 答:当与父母,长辈意见不一致或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学会用平和的态度表述自己的想法,努力进行沟通,以增进相互之间理解。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告诉我们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勉强别人去做。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要懂得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受,不把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情,让别人去做。

2021年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工作计划优秀范文10篇

2021年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工作计划优秀 范文10篇 2021年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工作计划优秀范文篇一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 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我的邻里生活”“我的成长与学校”“我的成长与他人”“家乡哺育了我”。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

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班级情况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野茶小学:孙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数学》,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通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既要反映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下面就这册教材中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简要说明.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本册教学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1)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 (2)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

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4)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册教学重点: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三)本册教学难点:圆柱与圆锥、比例的教学。 (四)教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向文明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⒈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⒉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⒊学会用科学思想认识、分析事物,树立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的意识,培养自觉抵制封建迷信、伪科学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第一课时 活动一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⒈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视频资料) ⒉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⒊小组交流。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小组的每个同学应

举例说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方便;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其次,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如: 表格展示式。将“科技成果名称”、“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对生活的影响程度”“我们的理由”等栏目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然后在每个栏目中填写内容。 图文并茂式。与教材第2页呈现的方式一样,将科技成果画成简单的图,在图的旁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拟人表演式。将某种科技成果拟人化,配上演讲词,进行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⒋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引导学生交流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假如没有这些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等。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技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好处。 ⒌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科技给我们带来了 活动二从“双刃剑”说起 ⒈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你知道吗?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警惕它对我们的伤害。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总体思路 第一单元“与你同行”是针对六年级孩子在人际交往上容易出现的困惑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交往的规则与方法,知道该怎样与人相处。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与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是两个世界范围的话题,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全球的视野,思考人类与自然、人类之间该怎样相处。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是对小学学习生活的简单小结与回顾,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小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整理,形成对自我成长的认同,为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做准备 二、各单元具体内容 第一单元与你同行 (一)单元设计的出发点: 1.此年龄段学生建立友谊和与朋友交往呈现一些特点。这个阶段的孩子交往意识较强,懂得忠诚,朋友相对固定,还出现小团体现象。但对友谊的意义、如何建立真正的友谊等问题,还不是很清楚。 2.青春初期学生对性别比较敏感,表现出对异性的兴趣和排斥心理。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使得他们不知道怎样看待、处理男女同学的关系。 3.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易与成人发生冲突。 (二)单元的目的:让学生学会正确交友,用正确方法处理人际关系(与同龄人、异性、长辈、周边人) 本单元构成及各课主要侧重点: 1.男生和女生:青春期的异性间交往比较敏感,相互有吸引又有隔膜,因此出现怎样看待对方,怎样正确交往的问题。教材通过呈现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男女生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能够感受男女生的和谐相处带来的乐趣;学会理解、欣赏异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面对男女生交往中的困惑,能够从性别差异的角度认识、化解矛盾,学习与异性和谐相处。 2.朋友之间: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学会真诚对待朋友,建立健康的朋友关系。 3.学会和谐相处:把交往的范畴扩大为师长和周围人。主要内容有待人处世的交往原则,怎样才能与人和谐相处,怎样积极处理相互之间的冲突。 第一课男生和女生 这课主要有以下话题:“我眼中的男生和女生”“男女生交往不烦恼”“好男孩好女孩”。 1.我眼中的男生和女生 教材从自我认识与社会评价两方面引导学生认识男女生的不同,形成对性别特征的认知;学会欣赏异性的价值、魅力;知道世界因不同而丰富。 2.男女生交往不烦恼 本课要让学生知道异性间交往的烦恼往往是因为不同产生的矛盾,所以才需要站在异性的角度彼此理解与沟通。教材展示了男女生容易出现的冲突,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性别差异是冲突的主要原因这一客观事实。同时教材引导学生研讨在交往中避免发生冲突的做法,主要是要学会理解并尊重男女生的心理差异,站在异性的角度来理解对方,以更好地与异性同学相处。 如何正确看待异性,并恰当处理异性间的关系是本课难点。在引导讨论时,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建议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建议 绣川品生品社教研组何明霞 教学目标: 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离开了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的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本教材编写的内容源于儿童生活,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使学生的认知在现实生活中得以提升。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有艺术性,富有生活情趣,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教师在使用本教科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生成教科书,关注儿童儿童正在进行着的生活,引导他们改善生活。同时还应注重儿童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促进儿童的自主性发展。通过品德课的教学使儿童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使儿童即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 教材分析: 整册教材的编写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实效性。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严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心理特点,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关系,精选有教育价值和生活典型意义的案例作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教科书内容在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同时,力求反映现代社会对公民素养的要求。全册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爱我班;第二单元金色的春天;第三单元:我的家乡;第四单元:困难面前我不怕。这四个单元既有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又有掌握自然规律和生活中所需基本生活常识的体验、探索、调查的实践机会。 教材编写的基本特点: 1、尊重儿童的生活和需要,以学习主题构建教科书体系。 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离开了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的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这就是说,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人们为了生活而改善、提升社会的道德,培养发展个体的道德,而不是为了道德而道德。同样,社会道德和个体品德的提高和发展也只有通过人得生活去改变。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就是强调要加强品德教育的生活性和活动性,本教材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生活时间和空间发展为线索,选取儿童生活必须的、感兴趣的、真实的、对儿童发展意义的内容设计主题活动,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对所选内容进行精心的安排,引导儿童到真实世界中去体验、感受、领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教材以儿童生活为主线,把课程标准中的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的内容精心组合起来,打破学科界限,按照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原则,结合时令、节假日等合理安排。单元内部各主题相互联系,每个主题中的各个活动之间也具有良好的逻辑性、顺承性,由此突出了单元内容结构的严谨性。 2、重视主题活动和游戏中的体验感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