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人文关怀

医学与人文关怀
医学与人文关怀

医学与人文关怀

Q060100140

还记得刚入校时宣誓的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古人说:“医者,是乃仁术也。”百姓也常说:“医者父母心。”“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著作《希波克拉底文集》中字里行间蕴含的有关生命的启迪。这些无一不向我们透露着人文关怀不仅是中国医学崇尚的精髓,也是西方医学的核心精神,是医学价值取向的终极体现,选择了学医,便是选择了人文关怀。

“外科之父”裘法祖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这就说明了当医生得德才兼备,而德更在才之上。裘老不仅如是说,更是如是做的,每次用听诊器前都将听筒捂热再为病人就诊,预约病人,总是提前在诊室等待,病人来信每封必回,躬身为病人整理衣着,于细微处见精神,裘老的言行举止间把人文关怀演绎的淋漓尽致。

医学人文关怀贯穿着历史,神农尝百草开创了中医药,成就了药典巨著《神农本草经》,李时珍“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才有了《本草纲目》的旷世之作,三国时期的东吴名医董奉心怀慈悲,为贫苦病人精心诊治,关怀备至,为人治病既不收费,也不受礼,只要求被诊治者在其门前空地上栽一棵杏树以作纪念,数载之后,杏树蔚然成林,独成一景,“杏林”成了医学人文关怀的千古佳话。

凡是正常的人,无不敬畏生命,珍惜健康,渴望关怀,而医生恰恰是为人们拯救生命解除病痛恢复健康的,因此人文关怀是医学永恒的主题。而当今社会对医生的认可度并不理想,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也源源不断,提升医学人文教育已成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美国女哲学家图姆斯在以自身罹病经历写下《病患的意义》一书中说道:“大夫,您只是在观察,而我是在体验。”对于疾病,病人与医生的视角往往是不同的,在医生看来很平常的病症,有时病人却感觉很严重。医生不是治病,而是医人,这种职业性质决定了医生不仅要关心“病情”,更要关注“心情”,对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这只需要做个简单的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患者,如果我是患者,我最期盼得到怎样的治疗,然后推己及人即可。

对于有些慢性病、精神病或者诸如癌症这类不治之症,最好的治疗正是“人文关怀”。医学总有些无法企及的角落,不是“妙手”就一定可以“回春”,还有些时候回天乏术。医学技能的发挥领域是有限的,而这时

医学精神“人文关怀”便有了展示的空间,发挥它独特的魅力。有些慢性病如乙肝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特点病程长、预后差、易复发、具有传染性,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这种不良情绪又同时反作用于病情,致使病情加重,如果医生能适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加强医患沟通,将人文关怀点滴融入临床工作中,使患者掌握慢性乙型肝炎保健知识,提高遵医行为和满意度,减轻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能更好的促进疾病的康复。有些癌症晚期患者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多的是对死亡的恐惧,这种精神上的痛苦甚至大于肉体上的痛苦,这时医生可以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给予病人精神上的安慰和照料,使他们无痛苦地度过人生最后时刻,宁静地面对死亡。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技在更新,医学在进步,医学更应该“以人为本”,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我们,应将人文关怀贯穿思想,努力提升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使医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学”。

医学人文关怀:急切的呼唤

尽管医学在20世纪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现在对医学失望和怀疑的气氛却更浓。60年代乐观主义的摇旗呐喊已消失殆尽。青霉素发明产生的激动、心脏移植带来的喜悦、1978年第一例试管婴儿出生的欢呼已不复存在。存在的是对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发展可能出现后果的恐惧日益增长,对医疗保健非人格化倾向的不满,对不堪重负的医疗费用和卫生资源分配不公的批评。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对于科学医学所采用的高技术“能做和将做”的惊恐必定增加。医学有时似乎由主要对发展它的技术能力感兴趣的精英领导,而他们很少考虑它的社会目的和价值,甚至个体的痛苦。病人被看作为“问题”,或等待修理的“生命机器”。因此,就不奇怪公众为何对此反感,而乐于接受更人道地对待他们的传统医学或自然疗法。

为此,医学界和社会上的有识之士急切地呼唤医学需要新的转向,需要重新定义其目的,需要人文精神的关注。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的病人权利运动、自我保健运动、自然疗法运动、整体医学运动、生命伦理学的诞生和发展,以及70年代后期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都充分地显示出医学已开始出现新的转向,即从在生物学因素方面探寻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倾向,向立体化、网络化、多维度地审视健康和疾病问题转向。与此同时,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生物机械论的局限性和人的整体有机联系。医学界涌动着回归人、回归社会、回归人文的思潮,强调医学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医学不仅只是对疾病的治疗(cure),而且更需要对病人的关怀和照料(care)。

然而,要扭转长期以来生物医学模式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并非易事。即使到目前,许多医生并未充分认识到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不理解医学本质和价值。在技术社会中,人们强调硬科学的定量资料,回避模糊性和多元化,对生命的价值和疾病的意义等哲学问题感到窘迫。但就医学而言,由于它经常面对病痛与死亡,若医生忽视病人的价值、不探求生命的意义和医学的目的,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好医生是承诺对病人实施“最好的保健”的医生。现代医生面临的挑战是在科技知识和人文素养之间保持平衡。解决这一问题的最重要一步是强调:成为一个医生不仅需要自然科

学知识,而且也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希波克拉底说,你对待人的最好方式是你对他们的爱,对他们的事情感兴趣。美国著名医学家、人文主义者奥斯勒指出,作为医生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在看病人时,应当坐下来,哪怕只是30秒钟,病人会因此放松,更容易交流思想,至少感到医生愿意花时间对他的病有兴趣。这是医生的基本哲学。目前,欧美各国已深刻认识到加强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的必要性,许多大学的医学院和临床医院都设置了相应的课程和实践训练,以促进医学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我国传统医学是人文主导型医学,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如它十分重视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强调医疗活动以病人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把病人视为一个整体的人而不是“损伤的机器”,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贯穿尊重病人、关怀病人的思想,主张建立医患之间的合作关系,将“医乃仁术”作为医学的基本原则。这些宝贵的医学人文精神遗产在现代社会闪耀出诱人的光芒。遗憾的是,在西方医学技术的影响下,我国医学界也表现出类似的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甚至在传统医学的临床实践中也出现了忽视人文关怀的倾向。如何在现代社会重建科学的医学与人文的医学的平衡也是中国医学界面临的难题。

为什么医学中人文问题的重要性说的多而变化的少呢?可能是因为缺乏适当的检验医学人文教育的标准。“软学科”性质是难以测量的,尤其是培养一个既有科学头脑又满怀人文精神的医生需要经历长期的实践,并非像学习专业技术那样能立即见效。更何况,人文精神并非是能学到的而主要是从生活的经验中感悟和体验的。(郭锐)

本篇文章来自百拇医药网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618980122.html,/html/DirDu/2001/09/27/75/45/98.htm

论新形势下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

论新形势下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 随着医学的进步,医疗方式的“非人性化”及媒体的过分渲染,使医患关系之间的温情趋于淡化。医生对患者,重医疗程序服务,注重患者躯体上的疾病治疗,忽视患者心理感受,患者进医院,像进入一座迷宫;患者住院,一个号码成了他的象征,这些都是缺少人性温暖和缺乏医患双方沟通的表现。同时,患者在不了解疾病治疗风险的前提下,对医护人员期望值过高。一旦医疗效果不尽人意,患者及其家属往往迁怒于医护人员,甚至对医护人员造成精神上或者身体上的伤害,导致医护人员既肩负着繁重的工作负担又承受沉重的心理压力。双方种种不满的心理感受、压抑等不良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将成为医患矛盾的导火线。 相关调查指出患者对医院满意度造成影响的因子包括:高超的医术(30.1%)、人文关怀(26.8%)、较低的医疗费用(18.4%)、便利的后勤保障、伙食(14.7%)、优越的住院条件(8.8%)、其它(1.2%)。这些统计数据表明,患者对医疗技术和人文关怀同等关注。因此,在医疗服务中,提倡人文关怀,是医院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人文关怀不仅提倡医护人员用爱心和高超的医疗技术治疗患者,帮助患者摆脱病魔的折磨,摒弃生物医疗模式中忽视患者心理需求的弊端;同时,笔者认为,人文关怀更是双向的,同时医院管理层和患者及其家属应体谅医护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和繁重性,从人性角度去思考,关心医护人员内心深处的需要。此时便需要医疗机构制定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撑,

既尊重患者的生命权和满足患者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又维护医护人员的权利,从而冰释医患关系,创建和谐的就医环境。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笔者根据自己在实习中的观察和思考,肯定了本课题对我国现代医疗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确定了毕业论文的题目之后,笔者翻阅文献和检索期刊,收集各方的信息和资料,结合时事和自己对人文关怀的看法、理解以及不断的思考,完成这次论文。 一、人文关怀是医疗服务中的题中之义 (一)医疗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又称为人性关怀、关怀照护、爱护。医学的人文关怀要求医务人员在医护过程中,以人道的精神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利、人格尊严给予真诚的关注和关心,即既要求医护人员向患者提供医学科学服务,又要给患者提供医学人文服务。 医疗服务的过程其实就是医学科学服务和医学人文服务相结合的过程。医学科学服务是患者疾患痊愈的物质保证,它利用医学技术解除患者躯体上、生理上的痛苦。而医学人文服务则是为患者身心康复提供精神支持,它强调尊重患者情感世界、尊重患者意愿、依循整体观念、遵照仁术的信条;强调临床客体的感受性、追问医学的价值性、追求医学的人性化,重视情感因素的倾入。医学人文服务以求善、求美和关注情感体验为特点,生命的价值被置于一个重要的地位。(二)医疗人文关怀的历史发展 在我国悠悠历史的长河中,中医学――我们祖国的国粹,早在古

医学人文关怀演讲稿

我心中的人文关怀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XX的XX,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心中的人文关怀。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医院,大家会用哪个词呢?(互动)我想大多数人都会用“冰冷的”。这是为什么?我认真地思考了一下,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医院人文关怀的缺失。 什么是人文关怀呢?我们的“度娘”是这样给它定义的“人文关怀其核心在于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个定义的看法是什么,在我看来,它过于理论化,让人难以理解。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对医院人文关怀都有自己的理解。 我对医院人文关怀的理解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第一句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二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什么用这两句呢?这是源自我在医院的那一次亲身经历。 前不久,我带着我的一个亲戚去医院做急诊Ct检查。我们到达医院Ct室的时间是中午两点二十八分,这个时间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尴尬的时间,这是我们医生的午休时间。我怀着非常忐忑的心情敲开了值班医生的门,然后用很抱歉的语气跟这个医生说,“医生,您好,不好意思,打扰了,这儿有个病人腹痛要做急诊检查”,当时我的态度可谓是毕恭毕敬,但是这个医生给我们的反应却让

我非常失望。这个医生很随意的瞟了我们一眼,非常不耐烦地接过检查单,径直进了检查室,关了门,没有跟我们进行一句言语沟通,以至于我们都不知道把病人往哪儿搬。身为医护人员,作为患者家属切身体验到医生的“冷暴力”,是非常难受的!当时我在想,如果此刻患病就医的是医生自己的家属呢,是否仍然如此冷若冰霜。作为社会的个体,抛开工作身份,每个人都有亲人。我们医院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去除伤痛,救死扶伤。病人生病本身就是脆弱的,她们都希望在医院得到一丝温暖,一份关怀。如果当时这个医生给我们一个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只是一个关切的眼神,我们内心都会觉得温暖无比。 大家都知道我们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隔三岔五就会出现医护人员被打受伤、甚至被泼硫酸的新闻。作为一个医护人员,我了解我们的委屈、辛苦和不被人理解,但同时我也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现象的发生。是病人越来越难缠?还是社会舆论、媒体过分偏袒患者?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文关怀的缺失。 现在我们很多医护人员习惯在工作中带上冰冷的面具,我们似乎总是在关注怎么样去把病人的病治好,怎么样去护理病人使她们不发生并发症,我们几乎不关注病人的心理、不倾听病人的心声,不关注病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请关注我,而不是我的病”这就是我们病人内心深处的声音。 人文关怀并不复杂,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它可以蕴含在我们平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当中。病人焦急挂号时,它在我们耐心解答的话语里;病人输液时,它在我们温婉轻柔的动作里;病人出院时,它在我们祝愿

医学人文关怀演讲稿

我心中的人文关怀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就是来自XX的XX,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心中的人文关怀。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医院,大家会用哪个词呢?(互动)我想大多数人都会用“冰冷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认真地思考了一下,抛开其她因素不谈,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就是医院人文关怀的缺失。 什么就是人文关怀呢?我们的“度娘”就是这样给它定义的“人文关怀其核心在于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个定义的瞧法就是什么,在我瞧来,它过于理论化,让人难以理解。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对医院人文关怀都有自己的理解。 我对医院人文关怀的理解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第一句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二句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什么用这两句呢?这就是源自我在医院的那一次亲身经历。 前不久,我带着我的一个亲戚去医院做急诊Ct检查。我们到达医院Ct室的时间就是中午两点二十八分,这个时间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尴尬的时间,这就是我们医生的午休时间。我怀着非常忐忑的心情敲开了值班医生的门,然后用很抱歉的语气跟这个医生说,“医生,您好,不好意思,打扰了,这儿有个病人腹痛要做急诊检查”,当时我的态度可谓就是毕恭毕敬,但就是这个医生给我们的反

应却让我非常失望。这个医生很随意的瞟了我们一眼,非常不耐烦地接过检查单,径直进了检查室,关了门,没有跟我们进行一句言语沟通,以至于我们都不知道把病人往哪儿搬。身为医护人员,作为患者家属切身体验到医生的“冷暴力”,就是非常难受的!当时我在想,如果此刻患病就医的就是医生自己的家属呢,就是否仍然如此冷若冰霜。作为社会的个体,抛开工作身份,每个人都有亲人。我们医院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去除伤痛,救死扶伤。病人生病本身就就是脆弱的,她们都希望在医院得到一丝温暖,一份关怀。如果当时这个医生给我们一个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只就是一个关切的眼神,我们内心都会觉得温暖无比。 大家都知道我们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隔三岔五就会出现医护人员被打受伤、甚至被泼硫酸的新闻。作为一个医护人员,我了解我们的委屈、辛苦与不被人理解,但同时我也在想到底就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现象的发生。就是病人越来越难缠?还就是社会舆论、媒体过分偏袒患者?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就是人文关怀的缺失。 现在我们很多医护人员习惯在工作中带上冰冷的面具,我们似乎总就是在关注怎么样去把病人的病治好,怎么样去护理病人使她们不发生并发症,我们几乎不关注病人的心理、不倾听病人的心声,不关注病人真正需要的就是什么。“请关注我,而不就是我的病”这就就是我们病人内心深处的声音。 人文关怀并不复杂,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它可以蕴含在我们平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当中。病人焦急挂号时,它在我们耐心解答的话语

医学人文关怀演讲稿

医学人文关怀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 晚上好!首先祝护士节快乐!同时感谢领导百忙中与我们分 享节日的喜悦!毫无疑问,今晚这里的风景最美! 印象中,以往我们的护士形象大多出现在这样的镜头中: 拥挤的候诊区,门“呼”地一开:“6号,6号,到你了!哎,哎, 别挤!”接着“砰”的一声关门;或是小品中举着长矛式的大针筒, 吓得被打者抱头求饶,场下的观众捧腹大笑。 后来,人们从电影《二人三足》中朱菌的身上读到了护士 的坚强、忍耐;从美国大片《珍珠港》中伊弗琳的身上看到了护士的 冷静、超脱:从《心语心愿》中张柏芝的身上感受到了护士的清纯、善良! 再后来,非典时期,以坚毅的脚步迈进隔离病房,用血肉 之躯铸就生命长城的千万个叶欣,让人们铭记了护士的勇敢、无畏! 于是,社会赞誉我们:是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英雄!

其实,我们不是英雄,我们只是病人需要的人!是他们床边的提灯女神,呵护着他们的健康;是他们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在其无助时给予支持,悲痛时赋予力量! 是我们迎接生命的第一声嘹亮,也是我们带给生命最后一缕阳光! 记不清,多少次为满身血污的病人清洗抢救,多少次为送病人急诊检查而飞奔在风雨中! 记不清,量了多少遍血压,递了多少把器械,输了多少袋鲜血! 记不清,倒了多少杯送药的水,盖了多少次落地的被! 也记不清,病人的痰液飞溅了多少次脸庞,家属的不解又带来了多少无奈! 长长的走廊印刻着忙碌的足迹,静静的黑夜见证了不倦的身影。

有人说,护士和上帝有着同样的品德,不分贫富、贵贱, 只要能拽住生命的缰绳;也有人说,护士代表着脏和累,可敬却不可爱。 面对劳累,面对不解,情感让我们不放弃,职责让我们不 逃避!病人出院时灿烂的笑脸和由衷的感谢,就是我们披褂上阵的无穷动力! 每个忙碌的瞬间,我们用没有翅膀的身躯,飞奔在各个病房,用平凡的语言,平凡的举动,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让一张张没有色彩的面孔散发出光彩,让悲痛无助的生命注入希望! 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人才!人才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健康!我们——就是与时俱进,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为健康保驾护航的天使!是医院里最美的风景,风景中的我们无比自豪! 医学人文关怀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与奉献》。

最新一个护士对“人文关怀”的感想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著名作家张爱玲的一句话。当我们懂得护士,当护士懂得病人的时候,就有了和谐。 人文关怀是医学的最高境界。护士是离病人最近的人,大量的观察和治疗都要通过护士来落实。从护士身上,病人能感受到医学的博爱和温暖,而护士的不愉快也很可能传递给病人。在我的理解中,人文关怀的核心包括3个方面:尊重、理解和沟通。现在,各级医院都在积极倡导人文关怀。他们往往将关怀的对象设定为病人,有时却忽略了医生和护士。 当医院出于“以病人为中心”,要求护士对每一位病人笑脸相迎时,不知有没有人想到,谁会对我们的护士微笑?大家都知道,护士的压力特别大。在人们的印象中,她们就应该奔波于各个病房,对每位病人嘘寒问暖,不仅要呵护好病人的身体,还要随时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抚慰。不管她们心里多么难受,也要以微笑面对每一位病人。另一方面,护理的每一项操作都直观地展现在病人及其家属眼前,稍有疏忽,就会招来病人的埋怨、家属的指责。可是谁又会想到,多数护士自己还是个孩子呢!有的医院为护士设立了“委屈奖”,我不以为然。我们应该通过尊重、关爱护士的具体行动,激发起她们对护理岗位的热爱,进而转化为对病人的关心。 所谓理解,其实是一种价值观的渗透。众所周知,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工作锁碎而繁重,尤其在医学技术不断更新,护理人员严重 缺编,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临床护理人员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心理压力,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管理者可知道我们护士在想什么吗?当要求护士做到“我能为病人做什么?”那作为管理者可曾想过“我能为护士做什么?”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不仅有衣食住行方面的追求,还有安全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比较而言,医生更容易得到病人和社会的认可,很多地方都可以体现其价值,而护士不是这样。我希望护士也能在工作中实现自我,获得成就感。 其实,每个护士都特别想把事情做好,而且特别希望能得到护士长的认可。也许每一位护士内心都会对自己的护士长这样说:“护士长,我想做的更好一点,能得到您的表扬。”这是多么朴素的愿望啊!护士长一句肯定的话语,可能就是她努力不懈的情感支撑。所以请真心地欣赏您的每一位护士,多给予她们肯定与表扬。这种基于理解的上下沟通必然会促进护理工作的开展。所以说,你只有先理解护士,才能疏导她们去理解病人。 让护士们“工作并快乐着”,进而使护士们用快乐的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达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增加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谓真正达到医患双赢。

人文关怀——医学真正的目的

姓名:兰永昊 院系:积水潭医院内科学专业 学号:1111210482 人文关怀——医学真正的目的 如今的医学教育大都只是讲疾病的症状、诊断及治疗,却忽视了作为一名医生真正面对的是病人而不是疾病;我们总是讲疾病的治疗要个体化对待,却忽视了与病人真正的沟通与了解;我们总被教导“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却忽视了作为医生真正的目的。医生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以前从来没有思考过,我一直认为掌握全面的医学知识,积累丰富的经验,能把病看好就是一名合格的医生,然而这些想法当我听完老师的讲解、看完《Patch Adams》后彻底改变了。 我们常常把医生的职责定义为救死扶伤,我们常常把治好一种疾病当成一种成就,但我们却忽视了病人的真正感受;我们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写病例,却很少花时间与病人做进一步的沟通;我们常常与病人划清界限,目的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变的冷漠、麻木,可我们忘记了医生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现在我终于领悟——医学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救死扶伤、治疗疾病,而是帮助病人、关心病人,积极与他们沟通,减轻他们的痛苦,分担他们的忧伤,改善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如果医生的目的只是治疗一种疾病,那么医生

永远都是失败者,因为没有一种疾病可以完全治愈永不复发;如果医生的目的是帮助病人,那么医生永远都是成功者,因为无论疾病如何发展,哪怕最终的结果仍是无法治愈,但医生最终都可以实现他们的目标。 如今医患关系如此紧张,医生病人缺乏应有的信任。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经常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整个问题,我们把责任归于政府,因为政府没有指定一个完好的政策来保护医生的合法权益;我们把责任推给病人,因为很多病人经常“无理取闹”,挑起纠纷。因此我们想方设法保护自己,把病人看成对立面。然而我们却没有从自身出发,去寻找医疗纠纷的根源。我们想依靠医改来解决我们的问题,但一剂医改能否立竿见影,能否真正解决问题呢?其实,如果我们从自身出发去寻找根源的话,我们会发现,问题的根本解决靠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医务人员自己。很多纠纷的产生源于医患之间沟通太少,医生缺乏人文关怀,病人无法信任医生,再加之一系列连锁事件后,患者最终把医生告上法庭。缺乏沟通,导致缺乏信任,最终产生了不良的后果。试想,如果我们之前能够与患者很好的沟通,建立起之间真正的信任后,这种事情还会发生吗?我想肯定会减少很多。而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严重影响医学事业发展,只有加强医患沟通才是重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由之路。通过有效地沟通可以拉近医患之间的感情距离,建立正常医患关系,实现患者获得最佳健康利益,从而实现医患都能接受交易。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彼此沟通、相互信任应该是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的第一步。

医学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

医学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 医学人文关怀是高于民众心理、生理之上的精神层面上的关怀,[1]是医务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养。“医乃仁术”是指医生不仅要运用知识、技能行医治病、施药救人,而且要给予患者广泛而精细的人文关怀。这就要求医者践行关爱、博爱、至善、至美、慎行的行医准则及处事原则。 1 关爱 关爱是医学人文关怀最基本的要求。中国著名古典医籍《素问·著至教论》要求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这就要求医者对患者要有全面的了解,不仅要了解患者性格、气质、精神等个性特征,而且要掌握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职业、地位、生活等社会情况。医务工作者要从关爱、仁心出发,在为患者提供高满意度的技术服务的基础上,全面提供心理的、精神的、情感的安慰和援助。在医学实践过程中,医生要有同情怜悯之心,体会患者的痛苦,耐心、细致、深入地了解其病情,给患者足够的重视、安慰和尊重,赢得他们的信任,解除他们的焦虑; 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尽可能创造出一个利于患者倾诉病情的环境,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生活下去的勇气,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2]此时,医生付出的关爱体现出超越于知识、技术之上的最美最高尚的灵性医学。 2 博爱 人具有社会性,而患者除了对疾病的担忧、苦闷和彷徨外,还被动而积极地考虑着疾病对周围人( 家人、朋友、同事、邻居) 、环境( 单位、社区、街坊) 、工作、事业等的影响。同样,周围人也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尤其是家人,其内心的担忧、痛苦、无助不仅影响到他们的机体及精神,而且还会影响病人的精神甚至影响病人疾病演变的过程。因此,医学人文关怀的范围应跨越医院而延伸到单位、社区、社会。医者医病到医病人上升到医病人的“社会生态场”,这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应从推己及人到推病人到家人、友人,到病人所联系的群体,关注到关怀,关怀到关爱,关爱到博爱,不仅诊治病人的身心,而且关注、干预病人周边群体人的心理紊乱及医学相关的社会问题。这对病人的病情恢复大有裨益,乃至对社会的稳定亦有一定的作用,这是关爱上升到博爱的最佳境界。 3 至善 医学人文关怀的至善原则不同于医学科技形成的“技术至善论”。技术至善是医学科技追求技术飞速发展的外在的、物化的要求。它导致医生专注于诊断治疗的机械化、自动化、计算机化而偏离关注病人的感觉,从而割裂了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结合,并走向背道而驰的歧路。[3]强势的医学科技无论如何“至善”,都不应遮蔽其特有的人文属性及人文目标。医学人文关怀所追求的“至善”才是医学科技内在的价值取向。从关爱、博爱的内涵出发而衍生出的为病人“善而为之”的理念,是医院和医生践行的人文道德标准。医院是全面体现慈善、博爱精神的单位,医生是实施和延续慈善、博爱的单元。应让医院远离大发展导致的医疗程序的装配线化、超市化、非人格化。[3]医院“至善”体现为医院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简便的就医流程、热情的医护服务、耐心的诊疗讲解、合理的诊疗保障制度等。医生的“至善”体现在诊疗过程中,即提供热情的服务、细心地体检、耐心的沟通、充分的尊重、时刻关注病人的需要及心理、情感的抚慰、站在病人的角度体察病人的感受、帮助病人、安慰病人等。医疗制度的“至善”,

医学与人文关怀

医学与人文关怀 Q060100140 还记得刚入校时宣誓的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古人说:“医者,是乃仁术也。”百姓也常说:“医者父母心。”“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著作《希波克拉底文集》中字里行间蕴含的有关生命的启迪。这些无一不向我们透露着人文关怀不仅是中国医学崇尚的精髓,也是西方医学的核心精神,是医学价值取向的终极体现,选择了学医,便是选择了人文关怀。 “外科之父”裘法祖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这就说明了当医生得德才兼备,而德更在才之上。裘老不仅如是说,更是如是做的,每次用听诊器前都将听筒捂热再为病人就诊,预约病人,总是提前在诊室等待,病人来信每封必回,躬身为病人整理衣着,于细微处见精神,裘老的言行举止间把人文关怀演绎的淋漓尽致。 医学人文关怀贯穿着历史,神农尝百草开创了中医药,成就了药典巨著《神农本草经》,李时珍“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才有了《本草纲目》的旷世之作,三国时期的东吴名医董奉心怀慈悲,为贫苦病人精心诊治,关怀备至,为人治病既不收费,也不受礼,只要求被诊治者在其门前空地上栽一棵杏树以作纪念,数载之后,杏树蔚然成林,独成一景,“杏林”成了医学人文关怀的千古佳话。 凡是正常的人,无不敬畏生命,珍惜健康,渴望关怀,而医生恰恰是为人们拯救生命解除病痛恢复健康的,因此人文关怀是医学永恒的主题。而当今社会对医生的认可度并不理想,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也源源不断,提升医学人文教育已成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美国女哲学家图姆斯在以自身罹病经历写下《病患的意义》一书中说道:“大夫,您只是在观察,而我是在体验。”对于疾病,病人与医生的视角往往是不同的,在医生看来很平常的病症,有时病人却感觉很严重。医生不是治病,而是医人,这种职业性质决定了医生不仅要关心“病情”,更要关注“心情”,对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这只需要做个简单的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患者,如果我是患者,我最期盼得到怎样的治疗,然后推己及人即可。 对于有些慢性病、精神病或者诸如癌症这类不治之症,最好的治疗正是“人文关怀”。医学总有些无法企及的角落,不是“妙手”就一定可以“回春”,还有些时候回天乏术。医学技能的发挥领域是有限的,而这时

医学人文关怀演讲稿

医学人文关怀演讲稿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我心中的人文关怀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XX的XX,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心中的人文关怀。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医院,大家会用哪个词呢(互动)我想大多数人都会用“冰冷的”。这是为什么我认真地思考了一下,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医院人文关怀的缺失。 什么是人文关怀呢我们的“度娘”是这样给它定义的“人文关怀其核心在于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个定义的看法是什么,在我看来,它过于理论化,让人难以理解。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对医院人文关怀都有自己的理解。 我对医院人文关怀的理解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第一句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二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什么用这两句呢这是源自我在医院的那一次亲身经历。 前不久,我带着我的一个亲戚去医院做急诊Ct检查。我们到达医院Ct 室的时间是中午两点二十八分,这个时间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尴尬的时间,这是我们医生的午休时间。我怀着非常忐忑的心情敲开了值班医生的门,然后用很抱歉的语气跟这个医生说,“医生,您好,不好意思,打扰了,这儿有个病人腹痛要做急诊检查”,当时我的态度可

谓是毕恭毕敬,但是这个医生给我们的反应却让我非常失望。这个医生很随意的瞟了我们一眼,非常不耐烦地接过检查单,径直进了检查室,关了门,没有跟我们进行一句言语沟通,以至于我们都不知道把病人往哪儿搬。身为医护人员,作为患者家属切身体验到医生的“冷暴力”,是非常难受的!当时我在想,如果此刻患病就医的是医生自己的家属呢,是否仍然如此冷若冰霜。作为社会的个体,抛开工作身份,每个人都有亲人。我们医院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去除伤痛,救死扶伤。病人生病本身就是脆弱的,她们都希望在医院得到一丝温暖,一份关怀。如果当时这个医生给我们一个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只是一个关切的眼神,我们内心都会觉得温暖无比。 大家都知道我们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隔三岔五就会出现医护人员被打受伤、甚至被泼硫酸的新闻。作为一个医护人员,我了解我们的委屈、辛苦和不被人理解,但同时我也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现象的发生。是病人越来越难缠还是社会舆论、媒体过分偏袒患者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文关怀的缺失。 现在我们很多医护人员习惯在工作中带上冰冷的面具,我们似乎总是在关注怎么样去把病人的病治好,怎么样去护理病人使她们不发生并发症,我们几乎不关注病人的心理、不倾听病人的心声,不关注病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请关注我,而不是我的病”这就是我们病人内心深处的声音。 人文关怀并不复杂,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它可以蕴含在我们平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当中。病人焦急挂号时,它在我们耐心解答的话语里;病人

医学人文关怀的感悟

医学人文关怀的感悟 在以前,作为一位内科医生,特别是肿瘤科医生,能给予帮助处于痛苦、孤独、绝望中的病人的,有以下三样东西:药物,给予希望的言语及给予温暖的双手。而今,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仪器的更新换代,病人接触更多的,却是各种各样的检查和冰冷的仪器,而对于病患,住院所需的人文关怀及医患沟通,却伴随着医患的紧张、医生日常负担的加重,变得愈加遥不可及。而当以拯救生命为使命的医学,缺少了能给予病人温暖的言语和双手,及一颗为病人着想出发的爱心的话,医学,会变成什么?以上的现象,一方面固然与现行医疗体制相关,但作为在医患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医生,并不等于与己无关。 我们总是习惯从医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医患关系中的主导角色:一个“施恩者”自居。诚然,很多病人对医学知识几乎是一无所知;但作为医疗活动的中心――病人本人,反而因为处于弱势而往往被我们所忽略,被病人身上这个所谓的疾病所取代,成为名副其实的“治病”。 下面再举一例说明医者与患者之间的思维处境差异。“索拉非尼”,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当这昂贵的抗肝癌药在被临床试验证明,延长了几个月的生存期后,肿瘤界可谓欢呼雀跃,毕竟在肝癌治疗中,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但我们在高兴之余,是否也理性的正视过一个现实:“生存期是大家常用的一个词,从科学意义上讲,抗癌的效果在于延长了生存时间,哪怕是一两个月,都可能算是有统计学差异,算是成功,算是有效。但是,对于个体生命来说,可能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巨大的痛苦,这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开始对这个已经无可挽回的衰败的机体产生了期望,这个期望越高,投入越大,对病后的生命质量影响就越大。面对病人,面对疾病,其实不仅仅是医学这么简单。我不禁自问:在医学概念中,活着就是赢,但是在生活中呢?我们有身体,有感受,有亲人,有全部的生活,活着应该是这些全部质量的总和。 从上面可以看出,医患双方虽然都是以治病为目的,但两者的想法、处境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异。而想改变现状,改善医患关系,更好的做到人性化,以人为本,我们医生能做的,恐怕最好的办法就是试着学会从病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医生的悲哀莫过于,让病人燃起生的希望,却无力实现他们的愿望。 我感动过,失落过,也迷茫过。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化疗药物的配伍问题 必须用糖水配伍的:L-OHP、CBP、THP 一般用糖水配伍的:EPI、5-FU、CF 必须用盐水配伍的:VM-26、DDP 一般用盐水配伍的:VP-16、CTX、IFO、DTIC、HCPT、Gemzar 盐水或糖水配伍的:ACNU、VCR、VDS、BLM、Taxol、Docetaxel

医学人文关怀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及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18980122.html, 医学人文关怀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及措施 作者:马翠业 来源:《现代企业》2019年第12期 一、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分析 紧张的医患关系不但患者投诉、殴打医务人员的事件时有发生,医务工作者的抱怨也渐涨。那么如此恶劣的医患关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 1.医疗工作有许多的未知和变数,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较少。由于不了解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和对医疗效果期望过高,使许多人认为医院就应该治好自己的病,否则医院或医生就肯定有问题。但是医学领域存在的许多未知和变数,即使近些年医学技术发展迅速,不足、局限或无奈仍然存在,许多疾病病因是非常隐匿的,需要科研工作者长期研究,现在可能还没有特异的诊断手段、治疗方法,一些有创性的治疗方法本身就有风险的,而且实施中难免会出现某些意外。所以哪个医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治疗结果始终是成功与失败两种,不可能只有成功一种,对医疗效果的过高期望,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2.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缺陷。随着我国医保制度的逐渐完善,医疗的费用也从原来的国家全部负责改为国家、个人各负担一部分。个人负担的增加使一些患者花钱看病的心理承受能力变低,费用一旦超过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不顾实际病情,怀疑医院乱收费、医生拿回扣。 3.权威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由于缺乏权威性的法律法规,导致医疗事故鉴定和处理无法可依,使医疗事故鉴定的权威性日益降低,医疗事故中罪与非罪以及赔偿问题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标准,患者往往认为指定的医疗纠纷鉴定机构必然是偏向医院的,自己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只有通过非法的手段才能维护自身的权益,也是引发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原因。 4.医生思想不端正。少数的医务工作者不但医术不高,对患者责任心不强,专业素质有待加强,加上药品、医疗器材回扣等不正之风等问题。例如:个别医生把治病救人当成生意,金钱至上,毫无职业操守,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直接导致医务工作者信任缺失。 5.其他因素。政府对于医疗事业不重视,投入资金偏少,导致医院以药养医情况时有发生;再就是,近些年患者维权意识增强;患者多医务人员偏少,进一步增加了医务人员工作量,也是导致医患矛盾的重要因素。 二、医学人文关怀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作用

护理人文关怀 2

护理人文关怀 在当今时代,共建和谐社会理念,人性化服务的倡导早已经深入人心。人文关怀已成为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思想,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当中,自然也包括医疗服务行业。相对而言,医疗是最富有人性色彩的服务。病人来医院就医,正处于生命中脆弱的时刻。此时此刻,病人最渴求的就是人性的温暖,而最能赢得病人心的就是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又称人性关怀、关怀照护。医护人员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力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进行治疗和照顾。即除了为患者提供必需的诊疗技术服务之外,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患者的身心健康需求,体现对人的生命与身心健康的关爱,是一种实践人类人文精神信仰的具体过程。关怀照顾是护理专业的核心和精髓,护理的本质就是关怀,而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要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作为人文精神在护理工作中的体现,也就是护理人文关怀,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以人道主义精神对患者的生命健康的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与照顾。它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管服务对象来自哪个社会阶层,有何种背景,都应该尊重每一个患者,善待每一个生命;要关注患者,关心患者,重视患者的个性,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尊重患者的隐私;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1强化职业素质加强自身人文修养:

职业素质是决定人性化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除了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外,还要加强我们自身的人文修养,将端庄的仪表,美好的语言,得体的行为,精湛的技术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于护理人员的真诚和关爱。 对刚新入院的患者,护士端庄温和的形象,带着微笑的问候,能缓解患者刚到陌生环境的紧张情绪;使用患者乐于接受的称呼,能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消除陌生感;护理过程中尽量使用体贴关心的语气,能使患者对护士和护理工作产生认同感;对疼痛的患者,亲切真挚的安慰能减轻患者的苦痛;对患者的提问耐心倾听,用合理的解释能获得患者的理解;对情绪低落的患者,用适当的疏导和鼓励,能激发患者与疾病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仔细想来,这一幕幕情景,其实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旁,它使得护患关系和谐融洽,人性的光芒在其中熠熠生辉。 不同的患者,其各自的性别年龄、性格特征、文化程度、政治背景、经济条件、社会经历、疾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都不一样,对护理的需求、期望和感受也各不相同。在为患者实施基础和专科护理的同时,了解患者需求,尊重他们的意愿,提供个性化服务,给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和疾病预防、饮食调控、康复锻炼等方面的指导,这也是人文关怀在护理服务中的一个表现。我体会,这不仅要求我们要有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相关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缺一不可。

浅谈120院前急救中的人文关怀68

浅谈120院前急救中的人文关怀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急诊科 所谓医者仁心,实指在救护过程中医护人员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力与 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和照顾。而院前急救中的“人文关怀”,其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把对病人的关怀作为一切急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文关怀是急救工作、急救文化的核心内容,推行院前急救人文关怀对临床急救质量的提高和整体急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承受着不仅是各种病痛,更承受着越来越多的精神压力。现实中,人与人的疏远及人与自然的隔阂一步步加深了人的孤独感、压抑感,人的健康需要情感 的输导和宣泄。医院作为一个救死扶伤的场所,要做到的不仅仅是治好病人肉体上的痛苦, 更应从思想和情感的层面体现出真诚的人文关怀,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服务观念体系。从 这个意义上说,人文关怀不仅是医院谋求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 认为要构建院前急救人文关怀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深化“人文意识”,树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要广泛开展“学习人文精神,深化急救”的学习活动。要充分认识到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和 重要性,深刻把握人文关怀的内涵,努力形成“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 环境和氛围。 2、要深化“人文关怀”的精神实质。这就需要注重培养急救人员的“四心”,即:同情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这“四心”是急救人员应必备的优良品质,急救人员在日常急救工作中应时时 处处体现出对患者的关心、体贴和爱护,做一个让患者真正信赖的守护神。 3、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健康权是护士的天职,以人为本、尊重患者是急救服务理念的最高境界。在实际工作中应平等待人,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把一切尊重患者的言行自觉融于日常急救工作中,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急救 关系。 二、努力加强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急救人员的自身素质。 1、要加强业务学习,把学习推向多元化。急救人员不但要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护理学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伦理学以及预防、保健知识;不但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加强实践学习;不但要进行个人自学,还要积极进行沟通交流,增强学习的互动性。 2、要积极进行实践,努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积极进行换位思考,定期举行诸如“假如我是 病人”此类活动,充分体现急救工作者作为一名患者所产生的一系列需求,目前,全国上下正在开展和推行临床整体急救试点,无疑是对院前急救人文关怀的最好诠释和忠实践行,其倡 导的“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患者的需求”等主题对加强医院人文建设,提升医院内涵服务无疑是 非常重要和及时的;要不断进行总结,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做到独善其身;要加强对急救中的难点、疑点问题的攻关,做到有突破、有创新,努力把我们的感情及智慧 融入到急救工作中。 3、激发工作热情,不断增强爱岗敬业的自觉性。积极引导急救人员树立“以院为家”的思想,真正把工作当成事业干,努力增强急救人员的事业心;建立健全赏罚制度,对工作标准高, 责任心、事业心强的人员应予以奖励,对工作消极懈怠的应予以处罚,真正形成“让不干事的想干事,让想干事的干成事”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奉献爱心,争当模范”活动,每季度进行 评选一次,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及站点,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努力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不断激励急救人员的工作热情。 三、恪守院前急救规范,提升医护实践中的人文关怀

医患关系与人文关怀

医患关系与人文关怀 ——《全科医学》论文 孙静 临床15

医患关系与人文关怀 [摘要] 21世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的拉大,我国医患关系呈现严峻的态势。良好的解决医患之间的矛盾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医患关系紧张是个综合性问题,原因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国家法律政策三方面原因。然而,解决矛盾的最基本方法就是建立和谐的医患沟通,加强人文关怀建设。这对于医生和我们这些未来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医患关系,人文关怀, [正文] 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日益深入人心,21世纪的医护人员为了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接受新时代的挑战,不仅要有高深的专业素质、广涵的政治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要有广博的人文素质。医患活动中的人文关怀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应该采纳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理念,加强医护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加强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并应用于医患活动中,达到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目的。 医护人文观念的转变是整体医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全新的人文观念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既重视疾病又重视心理,既重视局部又重视整体,以“人本主义”观念为指导思想,将“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医疗的核心。在医疗活动中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以达到“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服务理念。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关怀又被称为关心、关爱、关怀照顾等,有效的关怀能增强患者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人文观念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建设医疗文化的关键是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关心患者、激励患者,满足患者的全方位需求是医院立足于当今医疗市场的根本。服务在医院中的深远意义其功能不亚于医疗技术及先进的设备,要想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保证医疗质量,我们应当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全科医学》课上看的电影中,心脏外科主治医生患喉头癌,在以患者的身份与其他医生接触的过程中,他就深刻体会到了医生重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人文关怀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医疗活动的对象是人,是疾病痛苦甚至生命危险的患者,他们不仅要求医护人员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外,更有一种心理上的期望,如对患者的尊重、关心、同情等。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关系,是情感关系,应将患者看成一个完整生理、精神、社会需要的综合体,维护其自尊及人格。努力发现患者性格中积极的因素,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尊重患者一切合理的看法,对患者倾注一片真诚,营造良好的医患氛围。提高医疗质量,提供优质服务关键是情感转变。真正确立关心、尊重、理解患者,主动热情地为患者服务的态度和行为,才会在感情上视患者如亲人,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给患者安慰和亲切的感觉,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

护理与人文关怀

护理与人文关怀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护理与人文关怀 随着整体护理、社会护理、多元文化护理的推广,护理模式已由“以疾病为中心”开始向“以病人为中心”转换。护理的理论体系、功能任务、工作内容、活动空间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表现为:在护理实践中更加注重人本观和人文精神;护理服务领域在不断扩展和延伸;护理管理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护理科研开始引领护理实践等,这些无一不向社会昭示了护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体现了护理是科技性和人文性完美结合与统一的专业.与此同时,护士作为知识、技术和人文素养集为一体的专业工作者的作用也日益凸现。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护理人员的人文基础比较薄弱,人文修养相对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提高护士人文修养、体现护理人文关怀,已成为护理服务水平再上台阶的焦点话题。 在护理实践中,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价值,即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患者的权利和需求、患者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它既可体现为整体护理内外环境所需的人性氛围,也可显现为护士个体的素养和品格。人文精神是护理内在发展的动力和灵魂,严格护理管理、完善护理程序、强化护士的责任心等都是护理质量提升的促进要素,贯穿这些要素的是人文精神这根主线。护理技术的正确应用,护理程序中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患者身心需求的合理满足,都需要护士的人文修养加以保证。可以想象,一支缺乏人文精神的护理队伍,如何做得到观察人、认识人、理解人、尊重人、关怀人、照顾人,又怎么能适应护理的发展并提供高水平的护理服务呢?如果说,护理质量是一颗树,那么护士的人文修养就是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土壤的肥沃与贫瘠,决定了这棵树是否能枝繁叶茂,这也正是我们提高护士人文修养的出发点。 在护理实践中,体现人文素养,实施护理人文关怀还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护士要运用真挚的安慰性语言给患者以心灵抚慰,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和体贴;运用

论人文关怀在医学中的重要性精编WORD版

论人文关怀在医学中的重要性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论人文关怀在医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技在更新,医学在进步,医学更应该“以人为本”,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我们,应将人文关怀贯穿思想,努力提升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使医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学”。因此人文与医学应运而生,人文必须以科学为基础,科学必须以人文为导向,人文与医学密不可分。 关键词:人文医学科学 人文与医学是医学与人文学的交叉学科。正如其名,是研究医学与人文关系及从人文观念角度出发对各种医学现象,事件进行思考,总结的学科。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强调人性和人的价值。 医学作为直接面对人的科学比其他科学更强调人文关怀。“科技以人为本”,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终极目的。科学技术的价值最终要通过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体现出来,要以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来衡量,故应强调科学技术的社会属性,突出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防止科学技术的“失范”或“异化”。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曾指出的:科学是求真,要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人文是务善,要回答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科学活动本身并不能保证其发展和应用有利于人类的进步,人文活动也并不能保证其本身是建立在客观规律基础上的。 因此,人文必须以科学为基础,科学必须以人文为导向。没有人文导向的科学技术,要么对人类毫无价值,要么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医学除具有科学技术的一般属性以外,还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在于医学是一门直接面对人的科学,即以人为研究客体,又直接服务于人的科学。医学比其它任何科学都更强调人文关怀,要求医学工作者具有完善的人性修养。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医生应当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中国古代南齐阳泉在《物理论·论医》中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之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这表明“仁爱”、“达理”是“医者”的必备条件,“医者”正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典范。中国素有“人文学术之邦”的美称,人文关怀一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内涵。中医十分重视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医疗活动是以病人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把病人视为一个整体的人而不是损伤的机器,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贯穿着对病人的尊重、关怀,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