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音乐多元化发展研究

赫哲族音乐多元化发展研究
赫哲族音乐多元化发展研究

赫哲族音乐多元化发展研究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赫哲族音乐文化的研究,肯定了赫哲族的民族地位和渔猎生活的特殊性,分析了其多元化发展的形式、现象及特征,以丰富我国多民族文化艺术宝库。

【关键词】赫哲族音乐多元化发展

赫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同江、抚远、饶河等县的沿江地区,也有部分居住在佳木斯、富锦、桦川、依兰等县,现在人口有4000多人。赫哲族以渔猎为生,也耕种少量土地,曾信仰萨满教。

在长期的渔猎生产中,勤劳勇敢、善于歌唱的赫哲人,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形成发展起来,是人民群众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歌唱艺术形式。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才能创造了各种民间音乐和说唱文学,丰富了祖国的文化艺术宝库,其中,最著名的赫哲族音乐有民间小调、说唱艺术、宗教音乐和舞蹈音乐等多种,后来又发展出许多合唱形式的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嫁令阔”“伊玛堪”、宗教音乐和舞蹈音乐。那时没有高度的理论概括,没有形成语言系统,随着时代的进步,音乐的内容、题材和体裁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一、“嫁令阔”

赫哲族人民喜爱音乐,尤其善于歌唱,很多歌曲都是歌手们有感而发。而优美的曲调一旦在民间流传,就成为民歌。民歌和赫哲族人民的生活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这些歌曲赫哲族人就叫“嫁

关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多元化发展对音乐创作风格的探究

关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多元化发展对音乐创作风格的探究 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传统的音乐表现形式,从多种角度反映出近代社会文化生活的需要,在音乐形式和内容上具有了较大程度的飞跃。本文着重阐述中国近代音乐创作发展的主要三条路线,即传统的民间音乐的发展、受西方音乐影响的新时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和与历史相件而行音乐的发展。 标签:中国近代音乐创作;民间音乐;流行音乐 始自清代末叶的鸦片战争,在历经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百多年来,音乐文化的发展交织着传统音乐和欧洲传入的西洋音乐,但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以民主,科学为主要潮流的。我国近代音乐的创作发展打破了传统音乐的艺术形式,经历了若干变革后,以崭新的面貌展现给世人,中国现代音乐从多种角度反映出近代社会文化生活的需要,在音乐形式和内容上具有了较大程度音乐创作的发展涵盖主要三条路线,即传统的民间音乐、受西方音乐影响的新时代流行音乐。 一、传统的民间音乐创作 传统民间音乐是在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艺术表现形式,可将其看作传统音乐的新发展,包括民歌、说唱、戏曲、民族器乐艺术等,民间音乐的发展可谓历史悠久,其发展过程贯穿于整个中国音乐的发展过程,但民间音乐又具有其独特的历史特点和地域特点。传统音乐首先以革命民歌的发展为以热潮,如反映太平天国革命的《洪秀全起义》,抗议沙俄入侵的《迫迁歌》,“五四”时期痛斥军阀出卖祖国镇压百姓的城市小调《坚持到底》,《苦百姓》等,在红色根据地,边区,解放区,革命歌曲更具有优秀的传统,如《天心顺》,《绣金匾》等。戏曲音乐中京剧的形成影响及于全国,出现了程长庚、谭鑫培以及后来的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一代名优。各种地方小戏、评剧、越剧、楚剧等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民族器乐则以民间出现各种器乐演奏的社团为特点,如“天韵社”,“大同乐会”等等。这反映出民族器乐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民间活动基础。这种民族音乐民间活动的特点造就出许多卓越的民间艺人,其中华彦钧(瞎子阿炳)就是杰出的代表。此外,各种琴谱、琵琶谱的编定、出版也多了起来。 二、流行音乐创作 随着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我国近代的音乐创作也受到一定影响和冲击。形成了与西方音乐相结合的全新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包括了教会音乐、学堂乐歌以及随之而被介绍进来的其它西方音乐品种。西洋音乐的传入中国虽可以上溯到元、明时期,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影响于中国应当是清末民初的学堂民歌运动。当时一些要求效法欧美,富国强兵的维新派知识分子倡导了这一运动,如梁启超、沈心工、李书同等。学堂乐歌作为学生音乐教材,以宣传爱国反帝,拥护共和,以及学习欧美科学文明为内容,如《中国男儿》,《体操-兵操》等,这些乐歌又

多元化音乐的发展

多元化音乐的发展—广告音乐 凃艳琨 0082483 周四8、9节课走在大街上、停留在小餐馆、进到超市里,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接触到广告。从前的广告总是一些人物诉说式地推销着产品,把所要销售出去的东西说得天花乱坠。而当下的生活,每个角落里无不充斥着时尚的元素,从人们的文字、姿态到穿着、生活,甚至于在广告中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日益激烈竞争着的时代。由此,广告音乐便产生了。 广告音乐是指媒体传播在广告宣传过程中所使用的音乐。广告音乐有着不同于一般意义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它既有一般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也包含了广告艺术的某些特性。广告音乐的主要功能与作用是在广告宣传过程中作为背景音乐来衬托画面,丰富广告艺术的表现力,加强广告宣传的艺术感染力。----摘自《音乐在你我身边》 当我们谈到广告音乐的发展,人们不禁要问,是从什么时候,谁的设想赋予了广告以某种音乐的形式呢。其实,早在1985年以为叫奈斯的音乐制作员制作出了第一首广告歌曲。他本是麦当劳的主制作,首创的麦当劳广告歌曲欢快、愉悦,于是广告音乐这种独特有效的广告形式就被大型的广告创意人员不断采用。从十年前的燕舞到东芝再到现在热播的麦当劳广告的演唱王力宏的“我就喜欢”。这些广告音乐的发展对广告的推动达到最鼎盛的阶段。广告商们乐此不疲地采用一种又一种风格的音乐以不同的方式融入各种广告中,并且这种效果确实达到了最佳。 同一般的音乐相比,广告音乐受到了时间的限制,一般广告的时间不会太长,所以制作人员要充分利用曲子里的一些特点来突出希望售出的产品的优势,并且力争使该产品通过广告音乐的销售模式来加深在大众心里的印象。一个产品要让大家接受,让大家在涉及同一类产品时首先闪入脑海中,最关键一点,要看大家对该产品是否有最深刻的印象。所以一个产品在销售最火的同时,它的广告音乐也必定是朗朗上口耳熟能详的。 音乐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方式,几乎对于所有人来说,记住一个曲调总比记

论二十一世纪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

论二十一世纪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 不解否认,我们是听着流行音乐长大的一代人。不是沪剧淮剧这种具有地方艺术特色和传统文化的乐曲,也不是西方具有浓重欧洲古典色彩的古典音乐,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人们口中所谓的通俗音乐。 流行音乐,因其方便快捷、易于传唱,成为各个时期媒介和大众的宠儿,也由于其无与伦比的穿透力和敏感天赋,成为社会及大众观念转变的一个缩影。从广播到电视到网络,从磁带到CD到MP3,无不是它尽情展示的舞台。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来自欧美的街舞、嘻哈,来自日韩的快歌劲舞,来自港台的青春偶像,都影响着新一代年轻人的娱乐趣味。与此同时,流行音乐自身也逐渐开始了变化。 一.流行音乐商业化 不管是走在大街小巷,还是在家里打开电视、电脑,我们很容易发现音乐真的是无处不在,而且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与商业活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也就是说,二十一世纪,音乐更趋向于商业化的发展模式。很多唱片公司不再仅仅使用单一的造星方式,而是多采取选秀比赛的方式来推出歌手,推出音乐,比如美国近些年很火的《X factor》,《美国偶像》,中国的《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等。当流行音乐商业化,不可否认推动了音乐的宣传和唱片公司的盈利,但是却使音乐的质量大打折扣。很多流行歌曲的歌词不在追求意义和韵味,而追求顺口和参杂了网络用语和流行用语,没有了逻辑性只是一味的迎合听众。尤其是近几年在中国音乐市场上流行的网络歌曲就有低级趣味之嫌,如《爱情买卖》,这些口水歌中烂俗的歌词使音乐成了一种低俗的消遣工具。 二.流行音乐过度包装化 日韩的流行乐坛有个怪像,日韩的乐坛流行组合,现在的日韩组合就像是在拼比人数多少,有的组合9个人,有的组合13人,更有甚者48个人!在劲爆的音乐,华丽的舞台,绚丽的舞步和华丽的舞服的包装下吸引了无数青少年的喜欢,却不知在如此的包装下的音乐里却提取不出一点点让人伤心悦目的音乐能量。也许是现在社会发展的太过于快让人心过于浮躁,也使得音乐也开始浮躁。这几年红遍世界的美国歌手Lady Gaga也是过度包装的典型代表,过于夸张的发型和妆容,难以理解的服饰和歌词,确实是吸引了年轻人的眼球,但是却让人无法静下心来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洗涤。 三.流行音乐单一化 爱情这个话题是个亘古不变最让人容易歌颂的话题,这也是流行音乐最爱的宠儿。可是爱情这个话题太过于受宠让流行音乐太过于单薄。这点在华语乐坛尤为明显。所有的歌曲都在唱爱情,唱爱情的喜悦,唱爱情的虚伪,唱被爱伤了,唱被爱骗了,唱以后不会再爱了。当我们所有接受的音乐都是“爱”时,也使得音乐变得单一。我们渴望可以听更加多元的主题,更加多元的旋律,而不是只局限简单的爱情。 四.流行音乐个性化及多元化 2008年周杰伦的一首《东风破》和《青花瓷》掀起了一阵热潮,人们惊奇古典的歌词和优雅婉转的旋律竟然可以组合出如此美妙动听的音乐!从此“中国风”的音乐成为了独树一帜的类型。“中国风”也给华语乐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流行乐坛也出现了很多有个性的歌手,比如欧美的Adle, Taylor Swift, Adle用她有穿透力的灵魂声音唱进人们心中,Taylor Swift用轻快的乡村乐来重塑流行音乐。他们拥有独一无二的个性,也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的个

[其他论文文档]论当今音乐教学的多元化新思路

论当今音乐教学的多元化新思路 摘要:当前音乐理论在教学上比较单一、枯燥,这样使得音乐理论失去了活跃、愉快的特征,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学习的热情。此外,音乐理论教学大多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强调学习效果,加上教学与教材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导致了音乐理论课程枯燥乏味,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音乐理论教学上要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音乐理论教学形成多元化,为音乐理论教学开辟新思路。该文通过阐述当今音乐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音乐理论的重要性,提出了音乐理论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音乐;理论教学;多元化;教学改革 音乐是重要的艺术门类,不仅具有多元化的表现力,而且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形象地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审美特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西方一些音乐模式逐渐渗透到国内,使我国的音乐发展受到一定冲击,尤其是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音乐理论教学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在一段时间内很难被学生接受和认可,音乐教程的实际应用实施也很困难,很多学生对摇滚音乐和流行音乐很迷恋,这样就使得他们缺乏对高雅音乐的认知度和喜欢感,对于音乐艺术的感知与审美缺乏应有的标准。有些人仅仅从西方音乐的角度来评论中国音乐文化,这种片面的方式不仅无法真正有效地了解我国音乐文化的价值,同时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最终导致对中国音乐的理解不够全面,认知存在偏差。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发展历史,表现方式十分多元化,包含的内容也十分丰富,无论是思想文化还是道德艺术,其表现的不仅仅是娱乐功能,更多的是一种审美功能,是价值观的有力体现。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在音乐理论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实际应用,现代音乐理论要与实践相互联系在一起。由于当前音乐理论教学比较单一、枯燥,因此音乐理论失去了活跃、愉快的特征,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此外,从当前的音乐理论教学现状来看,无论是教学的深度还是广度都存在一些不足。由于音乐理论教学大多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理论枯燥落后,相比其他发达国家的教材内容相对落后,因此难以形成浓厚的音乐学习氛围;再加上音乐理论教学与实践学习还存在一定距离,因此也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导致我国的音乐理论教学的整体水平不高。 1音乐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在当前音乐理论教学中,音乐主要发挥着教育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音乐理论教学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音乐理论教学是音乐学习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提高音乐学习能力与质量。对于音乐教师来说,需要从更多层次的角度实施音乐理论教学,通过对音乐理论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才能更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真正实现音乐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当前音乐理论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缺少民族特性 音乐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持,不同的音乐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好的音乐是与文化的完美融合,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音乐的作用也越来越多样化。音乐的种类在不断增多,影响人群也越来越广泛。西方的流行音乐一度成为我国音乐市场上的主流,这些音乐从节奏旋律到表现形式上都迎合了时下年轻人求新求异的思想需求,由此受到广泛欢迎。当前我国的大部

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简介 东巴文化是云南丽江纳西族特有的文化。纳西族仅24万人左右,居住在云南丽江和 四川省的西南部,丽江有大约17万纳西族。在中国50多个民族中算不上是一个大民族, 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名扬中外,引起世人的兴趣和关注,这已成为当今一些文化人前往 丽江旅游探秘的热点之一。 东巴文化其实是一个体系,它包含有:东巴象形文字、服饰、舞蹈、东巴音乐、东 巴绘画、东巴仪式、东巴艺术品几大类。 1、东巴象形文字 据专家考证,东巴象形文字是一种比甲骨文还要古老的图画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基 本上是由很多简单抽象的图画组成。最早是写、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像,后来有 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像写在纸上。由于只有东巴——纳西族祭司——才掌握这种文字, 所以又称这种象形文字为东巴文。据说,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 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而现在,凡是冠以“东巴饰品”的民族工艺品,其标志性的符号之一就是都带有“东巴文字”的符号。 据不完全统计,东巴象形文字共有1700多个,它集书画于一体,线条流畅,笔法 简练,色彩鲜艳,而且目前很多东巴仍然在使用这些文字。 2、东巴服饰 纳西族的服饰最典型的是妇女的服饰,其特点可以用“披星戴月”四个字形容。纳西族妇女身背的羊皮披肩,既有装饰作用,也有实用价值,她们运送重物主要靠肩背,这时披肩可以起到保护背部的作用。妇女们上身身穿大褂,外加坎肩,着长裤,腰系多褶围裙,在劳动或出门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制作的非常精巧,在肩部缀有两个大圆布圈,背上并排钉着七个小圆布圈,较为通常的说法是代表“七颗星星”。据说圆布圈上用丝线所绣的是精美的星图,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传说上古一位勤劳能干、聪明美丽的纳西姑娘英古与旱魔搏斗,奋战了九天,最后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为,把雪精龙制服旱魔吞下的七个冷太阳捏成七个圆星星,镶在英古的顶衫上,以后纳西姑娘模仿英古,将七星图案钉在披肩上,象征“披星戴月”,勤劳勇敢。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纳西族自古将青蛙视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难,因此那些圆形图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种青蛙图腾崇拜的历史遗痕。我们的电子商务网站——嘎嘎易购云南民族工艺品批发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211880699.html,)就有大量的东巴类饰品。 3、东巴舞蹈 东巴舞是纳西民族的典型舞蹈,是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东巴祭司根据不同仪式,按照道场规则所跳的一种宗教舞蹈。东巴舞从形式上,似乎多是跳神驱鬼之类的动作,但实际上,大部分内容是表现古代纳西人同大自然和社会邪恶势力的斗争。这种正规的东巴舞刀可能只能在一些祭司活动中才能看到。而民间老百姓所跳的集体舞蹈被称为“打跳”,它可能脱胎于东巴舞蹈,但又融入了现代和民间色彩。由于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现在在丽江古城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到当地纳西族姑娘和小伙带着外地游客集体绕圈打跳的热闹场景。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 远古时期 中华民族音乐的启蒙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新石器时代的骨哨省余市河姆渡出土,长6~10厘米(图片/艺术数据网) 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天氏氏族中的所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乐舞就是最好的说明。当时,人们所歌咏的容,诸如“敬天常”、“奋五谷”、“总禽兽之极”反映了先民们对农业、畜牧业以及天地自然规律的认识。这些歌、舞、乐互为一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相联系。例如黄帝氏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关于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见《吕氏春秋》所记涂山氏之女所作的“候人歌”。这首歌的歌词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实意。这便是音乐的萌芽,是一种孕而未化的语言。 夏、商时期 夏商两代是奴隶制社会时期。从古典文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从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例如夏禹治水,造福人民,于是便出现了歌颂夏禹的乐舞《大夏》。夏桀无道,商汤伐之,于是便有了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大蠖》。商代巫风盛行,于是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觋(男巫)。他们为奴隶主所豢养,在行祭时舞蹈、歌唱,是最早以音乐为职业的人。奴隶主以乐舞来祭祀天帝、祖先,同时又以乐舞来

放纵自身的享受。他们死后还要以乐人殉葬,这种残酷的殉杀制度一方面暴露了奴隶主的残酷统治,而在客观上也反映出生产力较原始时代的进步,从而使音乐文化具备了迅速发展的条件。 据史料记载,在夏代已经有用鳄鱼皮蒙制的鼍鼓。商代已经发现有木腔蟒皮鼓和双鸟饕餮纹铜鼓,以及制作精良的脱胎于石桦犁的石磐。青铜时代影响所及,商代还出现了编钟、编铙乐器,它们大多为三枚一组。各类打击乐器的出现体现了乐器史上打击乐器发展在前的特点。始于公元前五千余年的体鸣乐器埙从当时的单音孔、二音孔发展到五音孔,它已可以发出十二个半音的音列。根据埙发音推断,我国民族音乐思维的基础五声音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而七声至少在商、殷时已经出现。 鼍鼓 1980年出土于地区襄汾县寺(图片/钟鼓楼网) 西周、东周时期 西周和东周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封建制社会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总结前历代史诗性质的典章乐舞,可以看到所谓“六代乐舞”,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蠖》,周时的《大武》。周代还有采风制度,收集民歌,以观风俗、察民情。赖于此,保留下大量的民歌,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一共三百零五篇。 《诗经》中最优秀的部分是“风”。它们是流传于以省为中心,包括附近数省的十五国民歌。此外还有文人创作的“大雅”、“小雅”,以及史诗性的祭祀歌曲“颂”这几种体裁。就其流传下来的的文字分析,《诗经》中的歌曲可概括为十种曲式结构。作为歌曲尾部的高潮部分,已有专门的名称“乱”。在《诗经》成书前后,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根据楚地的祭祀歌曲编成《九歌》,具有浓重的楚文化特征。至此,两种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南北交相辉映成趣。

对世界音乐多元化的思考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1999年第1期 JiaoXiang—Journal of Xi’an Conservatory o f Music ● 周为民 对世界音乐多元化的思考 【关键词】 世界音乐/音乐风格/多元化 【学科隶属】 民族音乐学/音乐社会学 【内容提要】 音乐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表达现象,由于各民族和地区所持有的文化审美观 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与形态,对世界音乐体验的中心问题是要摆脱 过去那种单一的西方音乐文化观而转向以多元的文化观看待世界上任何民族与 地区的音乐文化。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育新花园21号楼607室(100096) 由众多民族组成的人类社会,决定了音乐文化在世界范 围内的多元性。在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个民族、每个 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音乐文化。因此衡量每个民族文化的审美 标准须充分肯定每个民族文化所特有的文化和社会价值,用 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平等地对待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我认 为研究世界民族音乐理论要反对“欧洲中心论”的错误观点, 因为当今的世界是音乐文化多元的世界。 我国世界民族音乐学家陈自明先生经过多年科学和系统 地研究,按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把世界分为十一个音乐文化 区:西欧、东欧、北美、东亚、南亚、东南亚、阿拉伯(西亚和北 丰)、中亚、黑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拉丁美洲及大洋 洲。在以上各文化区中的音乐也因地理、民族变迁、语言、宗 教、文化演变等诸因素的不同而表现为音乐风格的多样化。 以非洲为例,非洲的音乐并不是单一的音乐体系。北非在 语言和文化方面与中东的伊斯兰———阿拉伯地区保持着密切 的联系,在音乐风格上它仍属于东方音乐体系。而南非因为有 相当数量的欧洲移民,受欧洲音乐文化的影响非常深,所以南 非的白人音乐是欧洲音乐的变体,故北非和南非的白人音乐 均不属于非洲的音乐体系。 真正具有典型非洲音乐风格的地区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 黑非洲。即使在这个地区除了有其非洲音乐风格的共性外,还 应看到由于客观环境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平衡性及文化和社 会内部各种族的差异,造成在音乐风格方面同样都保留了各 自的个性。 再从历史上看拉丁美洲的音乐:自从16世纪美洲沦为欧 洲的殖民地后,由于欧洲殖民者对当时印地安文化所采取的 毁灭性政策,加之因为当时印地安文化的发展水平远不如西 班牙殖民者的文化发展水平高,所以美洲大陆印地安原有的 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三大古代文化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但同 时也带来了当时欧洲的文化,在音阶调式上改变了印第安原 有的三声、五声音阶,带来了欧洲的七声音阶和大小调体系。 欧洲文化和印地安文化经过长期的相互碰撞、渗透、吸收,最 后才使欧洲音乐和印地安音乐逐渐的融合。 随之黑奴的贩卖,也同样使非洲音乐和印地安音乐开始 融合,变化丰富的非洲节奏,加上原来古朴的印地安的旋律使 拉丁美洲的音乐风格具有豪放、充满朝气热情的特点。因此, 拉丁美洲音乐是欧洲、非洲及印地安音乐三位一体的混合音 乐。在拉丁美洲音乐形成过程中,虽然欧洲音乐的影响占主导 地位,构成拉丁美洲多元混合型音乐文化的主体,但这决不说 明它是欧洲音乐的翻版,而是拉丁美洲各民族长期与其它各 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而逐渐形成拉丁美洲独特的音乐风 格。 但是,拉丁美洲内部的音乐风格也并非完全相同。比如: 同受非洲音乐的影响,不同地区所受影响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古巴要比墨西哥所受非洲音乐的影响程度深。由于受不同非 洲地区的影响,拉丁美洲各地区的音乐个性特点也不相同,墨 西哥通过西班牙音乐的输入就更多地受到了北非阿拉伯音乐 的影响。在墨西哥有一种被称作“松”(S on)的音乐体裁,它的 唱腔就有类似像北非阿拉伯的歌唱中所具有的抖动颤音,而 古巴却受西非音乐的影响比较多,因此,古巴的音乐更多地采 用了西非复杂的音乐节奏和伴奏织体。 除此以外,一个国家也会往往因地理环境的差异而产生 多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如南美洲的秘鲁就可以按地理划分为 三种类型的音乐:(一)安底斯高原因为地垫险峻,气候寒冷,? 8 5 ?

略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趋势

第6期 2005年12月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JihnNo衄丑1u证vefBi‘v(Hum蚰it妇aIlds晒8lscienceEdition) №.6 Dec.2∞5 略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趋势 李立平 (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以分析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状况为基点,从现代音乐创作手法,现代音乐与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的融合.声乐将成为乐音表现的主要方式三个不同的侧面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鹉势进行解析。 【关键词]现代音乐;新音乐;传统;民族;声乐 【中围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7—5674(2005)06一叭20—03 在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时期的音乐均有不同的刨作特点、表现风格和代表人物。尤其是18世纪,音乐大师们所具备的巨大创作潜能,构成了人类音乐百花园中一朵朵美丽的奇葩。今天,尽管我们仍在模仿18世纪音乐太师的创作手法,却无法重现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传奇的人生道路和相应的创作灵感。然而,我们又必须正视音乐形式演变的过程,珍视前人留给我们无价的音乐之宝,以促进中国现代音乐的健康发展。 一、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状况 “五四”文化运动推动着中国各种新的文化艺术的发展,中国的新音乐文化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文化,它与我国以往的传统音乐的关系如何,它与西洋音乐文化的关系又如何,如何建设我国新音乐文化,这些都是音乐界讨论乃至争论的学术问题。 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开了闭关自守的国门,西方音乐如潮水般涌人中国,欧风美雨席卷大陆,日本飓风刮遍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再次受到极大的冲击,真有点风雨飘摇的感觉。从80年代后期随着政府提出“振兴民族文化”的口号,“国学热”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再次受到高度的重视。在这样文化背景下,音乐理论界也深人思考了中国传统音乐问题,重新审视了整个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的历程,出现了否定和肯定两种不同的主张,可归纳为“欧化道路说”和“传统发展说”。 “欧化道路说”,持这一观点者,把中国新音乐统称为“20世纪欧化的中国音乐”,…他们认为:“我们过去一个世纪以来所走的路多数是抛开传统全盘欧洲化”-lJ,从而引申出“中国传统音乐出现了自性危机”、“被动接受”、“独尊欧家”等观点,认为20世纪中国的新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理论等方面都出了严重问题。 “传统发展说”则认为,20世纪中国新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固有传统在近代获得重要的发展”。[21所吸收的西方音乐文化,经过融会贯通,有的已经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新成分。所谓的“欧洲音乐文明”传人中国以后的“新音乐”的产生与发展,实在是“中国传统音乐”和“欧洲近代音乐”耦台共生、互动反馈的结果。开放、交流、融合,这是人类音乐文化发展的本来面目。中国音乐文化是“由中国人所创造,为中国人所拥有,它是发展而来的。也是要发展下去的”。u1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正确抉择应当是:“古为我用,今为我用,中为我用,洋为我用”。口1这场争论目前仍在继续,争论的双方在理论上都有较高的层次,既有坦率激烈的针锋相对,又有冷静深人的文化思考,双方的思考都已经进入了史学、美学和文化哲学的层面。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对新音乐的探讨。 二、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特点 纵观音乐的发展史,不难发现“音乐的发展具有一种渡状前进的特点,波峰代表着发展的高潮,但也预示着衰败;波谷代表着发展的低潮,但也预示着崛起。音乐发展的每一阶段,破与立同时存在,因此发展与衰败事实上具有同等的价值。叫41音乐的表现形式虽然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促成变化的基本要素古往今来都完全一致。笔者认为所谓的“新音乐”完全属于音乐表现形式的又一次变化。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现代音乐的走向。 1.反传统的现代新音乐创作手法 在现代作曲家的心中,音乐是接近于自律的,只是一种音响的运动,力量的展示,情绪的表现。他充分地体现了创造性的音乐思维。复合的节奏.纷繁的结构,奇异的形式,瓤颖的音响,自由的刨作与表演方式……,一切出 [收稿日期]2005—05—20 [作者简介]李立平(1975一),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声乐。-120一 万方数据

近十年来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研究综述

教育随笔 近十年来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研究综述 陈 昊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省 430074) 摘 要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这一群体的状况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从传承人的定义、认定、地位、传承人保护机制以及法律地位等角度都进行了研究,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文化传承人 近十年 综述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以下简称传承人)是一个特殊群体,近十年来,学者们对于这个群体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这一提法并不多,学者的研究对象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一群体。那么传承人是怎样的一个群体?有学者指出传承人就是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沿袭的个人或群体(团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安学斌则认为文化传承人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从广义上讲,文化传承人泛指一切传播人类文化、承接人类文化的人,即人类文化的传承者。从狭义上讲,文化传承人特指专注本族文化收集、研究、传承、传播、创新并在文化发展中起着众不同的重要作用的优秀分子,也就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人。祁庆富在全面梳理了传承和传承人的学术史后,将传承人定义为“在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杰出的技术、技艺、技能 ,为社区、群体、族群所公认的有影响力的人物”。 一、传承人现状 自2006年开始,我国开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评定,到2009年陆续评定并公布了三批共2000多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2000多名传承人有多半都是少数民族,把他们称作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亦不为过。与国家级评定同时进行的,各省、市、自治区也对各行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了调查和评定,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大多进行了州级的传承人评定,甚至有的县也进行了对民间艺人的调查和登记造册,通过各级的调查和评定,仅进入了各级非遗传承人名录的传承人据估算也有20000多人,这方面的具体统计材料不多。我国1979年、1988年轻工业部组织了第一、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共评选出96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3年、1997年,原中国轻工总会又分别组织了第三、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又有108名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5年,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组织评选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共评出161位。我国台湾省自1989年开始评选重要民族艺术艺师。此外,各地没有进入名录的民间艺人,数量更多。 每个传承人背后就是一段文化,他们所掌握的精湛技艺是不可再生的,那么这个群体的现状究竟如何,学者们对此做了一些调查,但对传承人群体状况的专门调查并不多,散见在各文章中有所介绍,郑一民《保护传承人是“非遗”工作的重中之重》、陈秀梅《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半月谈》杂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调查》等文章均有对传承人现状的介绍,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我国非遗传承人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是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例如2009年6月3日《半月谈》特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调查》中称:“这大约2000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年龄大都六七十岁;再浏览各省份命名的省级传承人,耄耋翁媪也大有人在,年富力强者甚稀。”文章还援引了两位文化官员的话:“非遗消亡这么快,很大原因就是我国传承人整体进入高龄时代、银发时代,老艺人们死亡的速度加快。”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化局局长杨国良对记者连连慨叹,“2002年至今,楚雄州就有7位省级传承人接连去世了。”在云南丽江古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李之典的记忆中,1983年丽江知名东巴还有62个,现在已不足10人,多至垂暮之年。2003年8月,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时,十多个参与翻译经典的东巴大师们早已乘鹤而去。英国《独立报》曾经刊载《正处于消失危险中的最后的东巴》,惊呼纳西东巴文化即将在这个星球上消失。“人走了,把一身绝技和宝贝也带走了。”李之典惋惜不已。 郑一民在文章中举例说:“承载这些文化的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随时都有人亡歌息的危险。就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来看,位居全国第二的河北省也仅有53位民间艺人榜上有名。在这53位民间艺人中,年龄最大的为屈家营音乐会88岁的老艺人冯月池,其次是77岁的永年鼓吹乐传人刘红升,年龄最小的西河大鼓传人张龄娣、乐亭大鼓艺人张近平也都45岁了。传承人年龄绝大多数已逾半百……” 陈秀梅在文章中指出:“福建省首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232人(含国家级55人),涉及10大类、126项。他们和总监最高年龄为90岁,最低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59岁。其中40岁以下的有19人,约占总数的8%;4l-60岁的有104人,约占总数的45%;61岁109人。约占总数的47%。”[4]其次是传承人生活水平较低。陈秀梅在文章中还提到传承人的生活水平并不高:“福建省文化厅曾于2008年七八月间组织过摸底调查,该省首批省级传承人232人(含国家级55人)中,平均年龄59岁,61岁以上的占47%,最高年龄为90岁。而且,大部分传承人处于中低收入状态,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约占32%,在1万到3万的约占47%,3万到5万的仅占12%。45.5%的传承人没有社保,27.6%没有医保。” 三是传承人后继乏人。尹凌、余风的《从传承人到继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思维》中就披露他们在浙江嘉兴市调查到的32名民间艺人,有6名已经过世,在世的26名艺人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有24人,占88.9%;70岁以上的10人,占67%;80岁以上的6人占22%,有12位民间艺人无传承人,其技艺濒临失传,占46%,绝大部分艺人虽技艺精湛甚至身怀绝技,但生活无保障,既无退休工资,又无医疗保险,日子过的很窘迫。70岁以上,有些已离开人世。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6位剪纸大师,在短短时间内相继去世4位,剩下两位年过80岁,后继无人。许多优秀民族民间文化随着老一辈优秀传承 陈 昊 近十年来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研究综述 2124/2011

数字音乐发展历程

数字音乐发展历程 所谓数字音乐,是指用数字格式存储的,可以通过网络来传输的音乐。无论被下载、复制、播放多少遍,其品质都不会发生变化。互联网和无线网上的数字音乐传播活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在本世纪初进入商业化发展的轨道。我们可以把世界数字音乐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 在线自由交流阶段 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由于网络传输速度很慢,通过互联网共享数字化的音乐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1993年,MP3音频压缩技术诞生,这项技术可以将一首CD音乐压缩到只有几个MB的容量,使之能够在互联网上快速复制流传。该技术出现之后迅速流行,许多音乐爱好者将自己的CD音乐转成MP3格式放到互联网上供其他用户自由下载。这就是最早的数字音乐传播活动。在这个时期,网上的数字音乐传播完全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状态,交流的范围仅限于当时数量并不多且追赶时髦的多媒体PC用户,所传播的也都是没有获得授权的盗版音乐。虽然这种交流不为版权法所许可,但当时的唱片业尚未意识到其身上蕴涵的颠覆性力量,也从未考虑过有朝一日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赚钱。所以虽然互联网上的数字音乐交流活动愈来愈兴盛,但相关的约束和管理措施却迟迟没有出台。在线音乐下载平台出现 网络音乐传播影响的日益扩大让一些人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 MP3 .com网站1997年开张,除了提供免费音乐下载和有关MP3发展的各项最新消息,还为具有潜力的音乐家们提供作品发布等服务。在开张第一天,其访问人数就超过了1万。不到一个月,就有许多网络广告商和投资公司上门寻求合作。MP3 .com很快成为了在线音乐领域的领军者。 在线音乐下载平台的出现为世界各地的乐迷共享音乐提供了极大便利,也预示着数字音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基于互联网的数字音乐传播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影响力上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个时候的数字音乐传播仍没有进入收费阶段。各网站多是采用以免费音乐资源聚集受众,进而吸引广告

语言学概论试题库综述

?6、下列语言学术语与语法形式有关的是( C ) A、主谓B、体 C、语调D、语境 7、汉语语法学中,有将副词归入实词的,其分类标准是( ?A???) ? ?A、能够作句子成分 B、是否能够表达意义 ? ?C、能够作句子的主要成分 D、是否有形态变化 ???8、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系叫( D )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 ???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9、洋泾浜英语的基本特征是( D ) ? A、语音、词汇是英语的,语法基本上是汉语的 B、词汇主要是英语的,语音、语法基本上是汉语的 C、语音有较大改动,词汇、语法基本上是英语的 D、语音有较大改动,词汇主要是英语的,语法基本上是汉语的 10、下面词语属阶级方言的一组是( B ) ? ?A、多头、田心B、黔首、寡人? C、行头、亮相D、圣母、上帝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 9%) ??? 妻子 [+人 +女性 +成年 +未昏] ? 1、{ ? 未婚妻 [+人 +女性 +成年 +已昏] ? 香(气味香) [+嗅觉 +好气味] ?????2、{ ?????? 香(他很吃香)[+感觉 +受欢迎] ?????3、镰刀 [+工具 +农具 +用于割谷物和割草+由弧形刀片和木把构成] 语言学概论试题(3)

?一、填空(15%) 1、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语言教学)。 2、17世纪,法国波瓦雅的修道院里有两位学者阿尔诺、兰斯洛合编了一本(《普遍唯理语法》)。 3、汉藏语系的语言除了汉语外,还包括(壮侗、苗语、藏、缅(选二))等三个语族的语言。 4、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音节(是最小的能自由发音的语音单位)。 5、义素是用(对比)的方法,在词与词或者其它语言单位之间发现的意义区别特征。 6、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再到(表音)文字发展的三个阶段。 7、语法结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转换)分析法。 8、方言和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共同语的形成是语言走向(统一)的结果。 9、一种声音表达了几个意义,它们是同音词关系还是多义词关系,区分的标准是(看这几个意义是否有)联系。 ?二、选择题(10%) 1、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是(D) A、结构主义语言学B、描写语言学 C、转换生成语言学D、历史比较语言学 ? 2、英语属于(A) ? A、屈折语B、词根语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3、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意义区别功能的声学特征是(C) A、音高B、音强 C、音长D、音质 4、英语、俄语、法语等语言使用的文字基本上以一个字记录语言中的一个 (A) ? A、音素B、音节

浅谈多元化音乐背景下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浅谈多元化音乐背景下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音乐是人类情感世界的一面面镜子,她是对心灵深刻精妙的揭示,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伟大艺术形式。对于音乐的创作者来说,作为具有独特乐感的一个群体,他们将内心的情愫融入乐谱或曲调中,加以节奏韵律的调节,作出了种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并被大众传唱;音乐的欣赏者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他们被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信息吸引,或在旋律地带动下引起心理的共鸣,此时音乐就成为了感情的载体,如潺潺流过的溪水流淌于心间,在聆听中抒发积蓄已久的喜怒哀乐。 人类是情感丰富的,在此背景下产生了多元化的音乐供给与需求。在旋律、节奏、音色、力度、和声、肢体和曲式等富有个性的音乐元素排列组合下,就有了古典、爵士、摇滚等等众多音乐风格。在当代,一种风格一家独大、持续发烧的局面已成为过去式,许多音乐风格百花齐放,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体验。流行音乐是大众最喜欢的音乐类型之一,由于其演唱方式相对简单,风格独特,大众的接受能力也好,雅俗共赏。当人们发现音乐还可以有这样的风格,还可以这样直截了当的抒发感情的时候,流行音乐也就不可避免的随之进入发展的轨道。流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确实是以实现个性特征为目的的,他们的创造力也或多或少在自己的音乐中得到了体现,随着艺术的超越性被实用性所取代的时候,音乐的本质精神也更加凸显。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将其产业化可以很好的支持其可持续发展。音乐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产业链是一个产业形成与发展的产物,也是产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产业链的有效支撑,产业就不能健康持续的发展。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音乐产业在新世纪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但与其市场繁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巨大发展

纳西人的东巴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调查

纳西人的东巴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调查 08级计科系3班 XX 【内容摘要】:我们6名高中同学在行程中克服重重困难,探索丽江古城东巴文化的现状以及发展,提出东巴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简要探究问题存在原因并针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丽江古城东巴文化现状及发展实地调查 研究目的与意义: 雪山壮丽,白云浪漫,天空广大,土地深远。这些物象汇聚成了云南最初的源泉,也孕育出勤劳聪明的纳西民族,而纳西人创造的东巴文化成为这个雪国的天空、大地与人文融合为一体的奇迹。 是的,我们做这个实践课题,不仅仅是因为被烟柳曲巷的丽江所吸引,更是为了靠近一种似乎已经远去的文化,拂去她所不应沾染的尘埃,探究她的博大,辉煌,或日渐式微的迟暮,探究我们自己应如何面对现今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冲击,矛盾。 穿越时空隧道,漫游文化之旅,整合散落在神州大地上的文明碎片,我们走在丽江古城的大街小巷上。 实践时间: 2010年1月25日—2010年2月20 实践过程: 小组在丽江古城,丽江新城,束河古镇,黑龙潭等地方进行东巴文化现状的实地考察和无结构访谈记录,走访了多个东巴文化研究机构,搜集了大量视频与图片等的一手资料,调查研究东巴文化的现状。 东巴文化: 位于喜马拉雅周边区域万山丛中的横断山脉深处,有一个神秘的“象形文古国”,这里隐藏着一个举世瞩目的古老文明之谜。

东巴文化包括图画象形文字,包括东巴经还有东巴画,东巴舞蹈、东巴音乐,还有东巴的各种道场就是祭祀活动,这部分也包含有民族心理素质的很多内涵在里头,所谓东巴文化就是指的这么一个文化体系。 1.图画象形文奇迹——世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纳西人创制的象形文字在国内学术界被称为东巴文或东巴象形文,在国外多称为“纳西象形文”,而在纳西语中称为“斯究鲁究”,意思是“木石上的痕记”,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古籍被称为“东巴经”。东巴文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2东巴经——纳西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东巴经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它现在被统称为是纳西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因为它牵涉到方方面面,历史,政治,天文地理,还有文学艺术,宗教,人类学,甚至于医药,还有生产生活方面的许许多多知识,也有很多神话故事. 3.东巴舞蹈 舞蹈是纳西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舞蹈。东巴舞就是纳西族的古典舞蹈,它表现了古代纳西人同大自然和社会邪恶势力的斗争。 4.东巴绘画 东巴绘画包括木牌画、纸牌画、布卷画和经文画几大类,反映了古代纳西族社会的各种世俗生活。传统东巴画主要是东巴在做法事时制作和使用的,民间还有反映生产和生活的装饰画,这些画笔调粗犷、色彩浓艳、形象朴实生动。 5.祭祀活动 东巴文化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文化一样,也是一种宗教文化,是由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东巴,意译为智者,是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他们多数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 6.东巴教 东巴教是在纳西族古老原始宗教基础上吸纳借鉴藏族苯教一些仪轨而形成的纳西族的宗教。 (三)纳西人: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史 中国音乐的历史,古代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尽管关于黄帝的传说夹杂着后人的理想成分,并有不少神怪内容,不完全可信。要把黄帝作为中国音乐的源头,也嫌太晚了:现代考古发现已把中国音乐的历史,从黄帝时代大大向前推进棗其历史远比黄帝时代古老! 商代高度发展的音乐,为周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周族的文化本不及商,其文化技术均取之于商。周灭商以后,在商的中心地区分封了卫国,而没有把自己的政治中心迁到商地去。周的音乐,也就是岐周的本土音乐,即是其原有的音乐。大约是出于笼络人心,缓和氏族矛盾的目的,周人往往自称“夏人”,后来因为“夏”、“雅”两个字那时读音一样,习惯上便把周人的所谓“夏”写成了“雅”。所以“雅言”就是周地的语言(音);“雅诗”(《诗经》中的大、小《雅》)就是周地的诗;“雅乐”,其实也就是周地的音乐(舞蹈)。 周代是最早对“礼”(祭祀、朝飨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出规定的时代,这就是所谓制定礼乐。据说这一重大措施是周初的大政治家周公开始颁行的。礼乐制度影响及于其后几千年一直到清代结束,每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并不相同,但理论上都以周为法式却是一律的。如果说商代人尊事鬼神的话,那么周代人尊事的则是礼,对于鬼神,却是虽敬但却“远之”的。周代的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 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春秋时期,宗法制度渐次瓦解,异姓不妨结盟,同姓反会相攻,宗族、血亲观念逐渐被地域性的封国观念代替,各地区原来只能在社会下层流行的当地音乐随之而取得了自己应有的地位。《诗经》中的《国风》是各诸侯国的本国歌诗,《国风》绝大部分是春秋时期的作品,正是春秋时期各地音乐逐渐复兴才出现的现象。到后来,地方音乐甚至可以取代雅乐,用于礼仪了。郑国音乐(郑声)是首开其端的。正因为此,以维护礼乐制度为己任的孔子才会“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并说“郑声淫”(郑声浸淫雅乐),提出要“放郑声”(把郑声赶出雅乐领域)。但是孔子并不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孔子去世之后,各地方音乐的影响更加扩大,社会上称之为“新乐”,其中著名的有郑、卫、宋、齐等地区的音乐。“新乐”是从“新兴起”的意义上起的名字,如果从历史上说,其实不少“新乐”比号称“古乐”的西周雅乐更加古老。例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