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鸡蛋做不倒翁的方法

用鸡蛋做不倒翁的方法
用鸡蛋做不倒翁的方法

不倒翁制作

不倒翁制作及其稳定性探析试验报告(仅供参考) 一、试验内容 不倒翁的制作及其稳定性探析 二、试验目的 1.不倒翁的制作 2.不倒翁重心与稳定性的探析 三、试验分析 1.不倒翁内的填充材料直接影响试验 1)密度要尽可能的大,才可以起到降低重心的作用; 2)必须是无毒,不影响环境卫生的; 3)因重心要固定,必须是固体,材料的其他状态不行; 4)必须是能够固定位置的固体,粉末或小颗粒,大块不宜。 2.不倒翁内材料的填充方式直接影响试验 1)填充材料的结果必须保证重心足够低; 2)填充材料必须有效附着在外壳上,保证固定; 3)固定的方式视材料不同而不同。如:泥沙或面粉对应适量的水,钱币对应胶带或橡皮泥等。 3.胶带+纸片或小硬币可以做不倒翁重心和稳定性的探究 四、试验准备 器材:不倒翁外壳 材料:硬币若干、橡皮泥若干、胶带和纸片若干 五、试验过程(步骤) 1.准备好填充材料-1元硬币和橡皮泥 2.将橡皮泥按入不倒翁底壳中心,中间压出硬币位置 3.将1元硬币2枚按入底壳中心橡皮泥上,并用橡皮泥固定 4.装好不倒翁外壳试验稳定性,如不行再调整硬币和橡皮泥至稳定站立为止 5.填写相关试验数据 6.用胶带粘纸片制成若干配重 7.将配重依次粘在不倒翁的左右肩上,观察并记录不倒翁平衡的变化 六、试验纪录 填充物部位高度固定物站立配重倾角倾倒数得分 钱币2枚底部中 心 1厘米橡皮泥 稳定直 立 纸片约30o3100 面巾纸泥底部中 心 2厘米水 稳定直 立 纸片约30o3100 七、试验总结 1.底部支撑为点的中心对称体重物,重心足够低是不倒翁稳定的基本条件 2.填充物完全固定才可能只做成功稳定的不倒翁 3.对称在不倒翁肩部配重可以保持不倒翁稳定,但配重达到一定数量,会因重心提高 而使不倒翁失去稳定性 4.重心越低结构稳定性越好,反之亦然。

我的小制作做不倒翁作文400字三年级

我的小制作做不倒翁作文400字三年 级 我的小制作做不倒翁作文400字三年级 今天,老师要求我们做个小制作。我想呀想,终于决定了,做不倒翁。 说干就干,我准备的材料有:鸡蛋、卡纸、细沙、剪刀、图钉、胶布、黑色的笔。 材料准备好了,开始做不倒翁了。首先,我用图钉在鸡蛋的顶端刺了个小孔,小心翼翼地把蛋黄、蛋白倒出来,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装进许多细沙,我刚一放手,不倒翁就倒了下来。“咦,怎么回事”?我左思右想,终于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原来不能装那么多沙子,于是我倒出来了一些细沙,不倒翁就立刻“站”了起来。我用胶布把洞口封好,再拿来一张黄色的卡纸,用纸片做一顶小帽子粘在蛋顶上,又在蛋壳上画了一张笑咪咪的脸,最后用纸片做了一双小手,粘在不倒翁的两边,看起来多威风呀! 我不禁摁了它一下,它马上左右摇晃,好像在神气地说:“小笨蛋,摁不倒我吧!”我一听它说的话,气愤极了,把它帽子拿下,把胶布撕开,放满了沙子,我一松手,它就倒在地上。我生气地说:

“看你怎么得意!”它倒在地上,好像对我说:“对不起,我错了。”我这才帮它倒出了一些沙子,不倒翁又立刻“站”起来,真像个威武的将军。 不倒翁太可爱了,我真喜欢它。 我的小制作做不倒翁作文400字三年级 今天,老师要求我们做个小制作。我想呀想,终于决定了,做不倒翁。 说干就干,我准备的材料有:鸡蛋、卡纸、细沙、剪刀、图钉、胶布、黑色的笔。 材料准备好了,开始做不倒翁了。首先,我用图钉在鸡蛋的顶端刺了个小孔,小心翼翼地把蛋黄、蛋白倒出来,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装进许多细沙,我刚一放手,不倒翁就倒了下来。“咦,怎么回事”?我左思右想,终于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原来不能装那么多沙子,于是我倒出来了一些细沙,不倒翁就立刻“站”了起来。我用胶布把洞口封好,再拿来一张黄色的卡纸,用纸片做一顶小帽子粘在蛋顶上,又在蛋壳上画了一张笑咪咪的脸,最后用纸片做了一双小手,粘在不倒翁的两边,看起来多威风呀! 我不禁摁了它一下,它马上左右摇晃,好像在

我的小制作不倒翁

小制作——不倒翁 今天,我要大展身手,制作一个手工小制作——不倒翁。 下午刚放学,我就让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兵乓球。回家后,我先用剪刀在乒乓球顶端戳了个小孔,用剪刀把小孔剪成硬币大小,接着,我把一小把米从小孔慢慢地塞入乒乓球,再加入一些胶水,把球放在一边,不要动它,等胶水干了以后,就可以把放进去的米固定在乒乓球底部。 趁着等胶水干的这段时间,我做起了不倒翁的帽子。我拿出一张粉红卡纸,剪了一个圆,把它卷起来,用双面胶粘牢,这样,一顶可爱的尖顶小帽子就做成了。我马上把它戴在不倒翁的头上,不大也不小,刚刚合适。我拿出勾线笔,给不倒翁画上短短的头发,圆圆的耳朵,大大的眼睛,弯弯的嘴巴。这样一来,一个栩栩如生、憨态可掬的不倒翁就做好了。 我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朵朵。我和朵朵开心地玩了起来。我把它按倒,迅速一松手,它在几次摇晃之后又稳稳地站直了,好像在得意地说:“你按不倒我,哈哈!”我一赌气,说:“不和你玩了!”这时不倒翁的神气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好像在向我苦苦求饶:“小主人,请您别生气,再和我玩一会儿吧!”我又好气又好笑,继续和它尽情地玩了起来。 我爱我做的不倒翁。

我的杰作——不倒翁 今天美术课上,阮老师要求我们亲自做一个鸡蛋不倒翁。我听后心里既兴奋又着急。兴奋的是这个不倒翁是由我亲自来完成,着急的是用鸡蛋来做可有些难度的,一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 我在心里先设计了一下要做的不倒翁的样子:椭圆形的身体、小小的脑袋、鼓鼓的肚子,头戴小红帽,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下挺着高高的鼻梁,弯弯的嘴角泛出笑咪咪的样子。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做出一个漂亮的不倒翁,得先准备好丰富的材料。于是,我立即从冰箱里找来了生鸡蛋,从百宝箱里找来了水彩笔、剪刀、双面胶和橡皮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终于可以开工了!首先,我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在鸡蛋小头上敲了个小孔,把蛋黄和蛋白倒进碗里,再将蛋壳冲洗干净,然后用纸巾擦干。可怎么样子才能让不倒翁不倒呢?我思考了半天也想不出办法,只好请教爸爸了。爸爸说:“在蛋壳里装下一半橡皮泥,并且用筷子把橡皮泥顶紧,小洞口用胶带封住。这样,重心在下面,不倒翁就会竖起来。”我茅塞顿开,照这个办法很快就把不倒翁的身子做好了。 随后,我用红色卡纸剪出了一个三角形,在边上贴上双面胶卷成圆锥体,粘在鸡蛋壳小头上成了一顶漂亮的红帽

综合实践活动1-2年级《劳动技术 2.我有一双小巧手——制作不倒翁、降落伞、陀螺等》_4

我有一双小巧手——制作不倒翁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发现不倒翁扳不倒的原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及能力。 2、通过设计制作不倒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科学、在实践中学会合作。 教学重点:自己能够根据不倒翁不倒的原理制作出不倒翁 教学难点:探究不倒翁不倒的原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不倒翁(方底);小蜡丸10个、橡皮泥1块、 学生准备:可拆卸的不倒翁;蛋壳、乒乓球;橡皮泥、双面胶、剪刀、彩笔、手工纸、沙子、胶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知事物。 1、同学们,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玩具,你们认识它吗? 2、请同学们玩一玩不倒翁,看你有什么发现? 3、大家玩得很愉快!在玩不倒翁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引导交流问题并猜想答案: 4、大家的猜测对不对呢?不倒翁到底为什么不倒,怎样才能自己做一个喜欢的不倒翁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不倒翁。(板书课题) 二、探究不倒翁的特点 1、下面请同学仔细观察你们小组的不倒翁,并亲自动手玩一玩,用手掂一掂、摸一摸,看看不倒翁有什么特点?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2、学生探究活动。 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发现不倒翁有什么特点?(上轻下重、半球形的底部)) 3、学法指导:刚才,我们就像科学家一样研究问题,先提出问

题、再进行猜测、然后通过动手实践验证猜测,最后得出结论,同学们真了不起!看来玩中也能发现秘密、也能学到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倒翁的原理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当中,被设计制作出了很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课件出示各种物品) 过渡:不倒翁这么有趣我们也来设计一款不倒翁并把它做出来好吗? 三、动手制作,体验成功。 1、师示范制作不倒翁 2、教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材料,设计一款不倒翁并把它做出来。你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小组合作,一会儿我们来比一比谁做得既快又好还很漂亮。同时请你们根据你的创意给不倒翁起个名字,并把你的希望、愿望和心里话对他说一说好吗?(师:注意强调:使用剪刀的安全;废纸扔在小筐里,保持地面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3、交流制作方法,作品展示。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初步了解了不倒翁扳不倒的原因所在,并且都亲自动手设计制作了不倒翁,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同学们能够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出更多新颖的不倒翁,老师期待能早日欣赏到你们的作品。 板书设计: 不倒翁的特点 上轻下重半球形的底部

《有趣的不倒翁》教案设计

WORD文档,可下载修改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小学科学 3.课题:有趣的不倒翁 4.课时:1 5.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①不倒翁玩具、螺丝刀、钳子、壁纸刀、硬纸片、浆糊等 ②查询百度网站收集的有关不倒翁的图片和有关知识资料 ③查询百度网站百度网站收集的有关不倒翁的图片和有关知识资料 教师课前准备: ①各种不倒翁、相关课件、图片等 ②查询百度网站收集的有关不倒翁的图片、视频以及有关知识资料 ③查询百度网站收集的有关不倒翁的图片、视频以及有关知识资料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常见的几种不倒翁,知道不倒翁不倒的科学原理。 2.技能目标:能对不倒翁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能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合理的解释;能归纳不倒翁的特征及不倒的原理;能制作简单的不倒翁。 3.情感目标:培养学乐于探究的情感和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价值观念。 三、教材分析 《有趣的不倒翁》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第9课,选择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玩具——不倒翁,作为探究对象,构建学生对不倒翁的认识。让学生尽情地玩不倒翁,并以次为载体,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行设计探究方法,自主经历探究过程,自行获得问题结论,揭开不倒翁不倒的秘密。通过探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对物体内部的观察,认识物体,意识到"解暗箱"是认识物体本质特征的科学探究方法。同时通过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并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是直接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目的。 教学重点: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教学难点: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 上课之前我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不倒翁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一些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本节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不倒翁的图片以及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小学科学有趣的不倒翁

有趣的不倒翁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倒翁扳不倒的两个秘密:上轻下重、底部是半球形。 2、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实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爱科学的教育。 3、通过制作不倒翁,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不倒翁扳不倒的秘密: 1、上轻下重 2、底部是半球形 教学难点: 不倒翁重心的位置 课前准备: 课件:一组可爱有趣的不倒翁 教具:一个不倒翁、一个装有1/3瓶泥土的瓶子 学具:每组1个不倒翁 制作材料:鸡蛋壳、剖开的小皮球、橡皮泥、扇形纸、饮料瓶、彩笔、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很高兴今天能和咱班的同学一起研究问题。我呀特意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礼物,它就藏在老师的电脑当中,想知道是什么吗?(想)那得先猜一个谜语,如果能猜中,这个礼物就会出现在大家面前。大家听好:一个公公精神好,从早到晚不睡觉,身体虽小力气大,千人万人推不倒。(学生猜测) 是它们吗?(出示课件:一组摇摇摆摆的不倒翁)(是)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从早到晚不睡觉,千人万人推不倒。)大家说的都很在理,抓住了它的特点:推不倒,猜出是不倒翁的。这么可爱有趣的不倒翁,你们想不想玩?(想)在同学们的桌洞里就藏着一个不倒翁,大家拿出来玩玩吧。(学生尽情地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 同学们玩得都很开心,有的同学甚至把不倒翁的头部摁到了桌子上,可是一松手,不倒翁又摇摇晃晃地站起来了,推不倒。现在,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不倒翁为什么推不倒?)是啊,我也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猜这里面一定藏着个小秘密,你们想不想揭开这个秘密?(想)那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不倒翁推不倒的秘密。 板书:有趣的不倒翁 二、探究活动: 1、猜一猜: 这样吧,先让我们猜一猜不倒翁为什么推不倒?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如学生积极性不高时,鼓励:科学家在研究问题之前都要进行大胆地猜想,然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看看哪个同学像个小科学家。还有谁来猜一猜这是为什么?(学生猜:底部是半球形、里面有东西等等) 这些都只是同学们的猜测,是对是错?谁也说不准,怎样做才能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打开看看、做实验)好主意,就按你们说的办法去做,看看哪个小组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揭开不倒翁推不倒的秘密。 2、学生动手实验,老师参与其中。

科学《制作不倒翁》

月日教育活动计划 活动名称科学《制作不倒翁》 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1、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积累关于重心的科学 经验。 2、亲自动手制作不倒玩具,探索力的平衡。 3、对科技活动感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幼儿对于教师出 示的“不倒翁”非 常的感兴趣,发现 了“不倒”的秘密, 并能大胆地尝试 制作不倒翁,游戏 性较强,幼儿乐于 参与。 建议:1、在让幼 儿画人时,要强调 人物的大小,教师 也可以提供小一 点的纸让幼儿操 作;2、在剪贴的 过程中,要强调腿 的部分不能剪的 太细,以免站不 住;3、外圈要有 一定的宽度。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积累关于重心的科学经验。 难点:尝试制作不倒玩具。 活动目标已有经验:玩过不倒翁,知道不倒翁是不会倒的。 材料准备:每组一个不倒翁,制作不倒翁所需材料若干;幼儿用书《做不倒翁》。 1、玩“不倒翁”,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一个老爷爷,别看年纪大,走路左右摆,就是不倒下。 (猜谜) ◆幼儿猜谜后,教师出示不倒翁,将不倒翁向左右两边摆, 请幼儿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每组发一个不倒翁。“请你们轮流玩一玩不倒翁, 想想它为什么不会倒?”“你发现了什么?”“你们想要不倒翁吗?可是这里只有一个,怎么让大家都能玩呢?” 2、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学习制作不倒翁。 ◆幼儿用书上介绍了不倒翁的制作方法,一起来看看是用 什么做的?是怎么做的? ◆幼儿自由选取制作材料,尝试制作不倒翁,教师巡回指 导。当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失败时,教师要予以提示,帮助幼儿完成制作。 ◆请幼儿演示自己制作的不倒翁,交流制作不倒翁的经 验。“为什么有的不倒翁会倒,有的不倒翁不会倒呢?” 请幼儿改进自己的不倒翁,制作完成后边念儿歌《不倒翁》边玩一玩自己制作的不倒翁。

《制作不倒翁》活动方案

《我有一双小巧手——制作不倒翁》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感知“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在活动中提高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喜欢参加科学活动,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果冻壳、纸团、象棋、橡皮泥、每组放东西的小箩筐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 1.变魔术:果冻壳不会倒。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魔术,我要让果冻壳娃娃在桌子上摇来摇去,跳跳舞,谁来帮帮它? 学生尝试失败得出它底部是球形的,很不稳。 2.教师变魔术激发学生兴趣。 二、探索得出合适的的魔术道具——橡皮泥 1.介绍不倒翁 师:其实这种摇来摇去不会倒的玩具我们叫它不倒翁。 2.师布置任务:要完成一个魔术必须要有合适的道具,我往里面放入了一样东西,到底是什么啊? 教师出示果冻壳、纸团、围棋子、橡皮泥引导学生猜想什么道具可以成功。

学生猜想实验结果,教师记录大操作单。 3.学生自由探索。 4.请学生分别说一说各种材料有没有成功。 5.教师以魔术师身份揭秘“道具”——橡皮泥,并完成大操作单。 三、探索得出魔术的手法:橡皮泥的摆放 1.师:有的小朋友刚才明明就是用的橡皮泥,可是也没成功,所以说魔术不仅需要魔术道具,还要有正确的手法才能真正成功,什么叫手法呢?就是说橡皮泥要放多少,应该怎么放? 2.学生探索尝试:学生将成功的不到翁放在教室前的桌子上,探讨为什么有的不倒翁成功有的不倒翁不成功。 3.小结制作不倒翁的秘诀:不多也不少;底部要粘牢;左右一样高。 四、成功制作不倒翁,结束活动 1.学生带着口诀再次尝试成功地使果冻娃娃摇起来。 2.听音乐律动《不倒翁》。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制作不倒翁 全国通用

制作不倒翁 教学目标: 1、能在玩不倒翁的过程中发现、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学会制作不倒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2、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科学、在实践中学会生活、在自主中学会合作。 3、由有些物品容易倒这种现象,意识到科学技术于人们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4、教学重点:制作不倒翁 教学难点:探究不倒翁不到的秘密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可拆卸的不倒翁;课件。 学生:可打开的小球、橡皮泥、彩纸、、彩笔、双面胶、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都有一双手,快伸出你们的小手,想一想你们的小手都能干些什么?这双小手可真不简单,能做这么多的事,真是一双小巧手。 2、你想知道这节课我们要用这双小巧手做什么吗?先来猜一个谜语,(课件展示):一个老小孩,淘气又可爱,让他睡下去,他偏站起来。(猜一个玩具)学生猜后(出示:一个摇摇摆摆的不倒翁) 3、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我们这双小巧手来制作不倒翁(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猜一猜: 老师出示自己做的不倒翁,看到这些摇摇晃晃就是不倒的不倒翁,你有什么疑问吗? 是呀,他为什么不倒呢?科学家在研究问题之前都要进行大胆地猜想,然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也像科学家那样,大胆猜测一下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呢?(学生猜:底部是半球形、里面有东西等等) “底部是半球形”,这是通过观察得到的,“里面有东西”同学们的猜测,是对?是错?谁也说不准,怎样做才能证明是正确的?(打开看看、做实验)好主意,

就按你们说的办法去做,快打开揭开不倒翁推不倒的秘密。 2、学生动手实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做参与者,适时给予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不倒翁推不倒的两个秘密 ①上轻下重 ②底部是半球形。 三、制作不倒翁。 1、宣布评比标准 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像科学家一样发现了不倒翁推不倒的两个秘密,现在,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不倒翁?你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小组合作,一会儿我们来比一比谁做得既快又好还很漂亮,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精致作品奖、最有创意作品奖、最优秀小组奖。 2、小提示:注意安全,保持教室卫生、制作时要安静。 3、制作不倒翁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百宝盒,用里面的制作材料制作一个不倒翁。(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可加以适当的帮助。做好的作品放在讲台上。) 4、评比:讲桌上已经摆上了大家亲手制作的不倒翁,怎么推也推不倒,谁来评一评你认为哪件作品最好?为什么?(学生评) 5、这节课,同学们玩的都很开心,更重要的是大家能在玩中发现秘密,学到知识,能谈谈你的收获或遇到的问题吗? 四、拓展 同学们,你们是否想到,如果我们把某些东西制成不倒翁式的,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呢?想一想你要把什么东西制成不倒翁似的。课件出示各种不倒翁式的创意产品。 五、总结: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存在着小秘密,只要大家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实验,相信你会发现更多的奥秘,常此下去,你将有可能成为科学家,对自己有信心吗?老师相信你们。

有趣的不倒翁

有趣的不倒翁 一、教材分析: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本课顺应学生的年龄及兴趣特点,让学生尽情地玩不倒翁,并以次为载体,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行设计探究方法,自主经历探究过程,自行获得问题结论,揭开不倒翁不倒的秘密。通过探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对物体内部的观察,认识物体,意识到“解暗箱”是认识物体本质特征的科学探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能在玩不倒翁的过程中发现、提出问题;初步体验“解暗箱”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学会制作不倒翁,培养动手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由有些物品不容仪倒这种现象,意识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3、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知道在从外观上无法找到答案的时候可以通过“解暗箱”的探究方法来解决。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不同的不倒翁。 教师准备:制作不倒翁的各种材料。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难点:研究不倒翁扳不倒的原因。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不倒翁。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玩过吗? 不倒翁为什么扳不倒,这里面有一定的秘密?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不倒翁好吗? (二)学习新课: 1、玩不倒翁。 学生玩不倒翁,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可以交换着玩不倒翁,这样可以以更有利于学生互相合作、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 2、探究不倒翁扳不倒的原因。 外部构造: (1)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2)自己设计探究方案来解决发现的问题。 (3)分小组进行讨论。 (4)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在外观上观察底部是半球形的不倒翁扳不倒的一个原因。 内部构造: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不倒翁,继续观察研究。 (1)学生观察、探究。 (2)小组讨论、研究。 (3)交流汇报。 (4)教师进行实物演示:不倒翁不倒的另一个原因是上轻下重。 (5)学生记录。

中班科学活动制作不倒翁

中班科学活动制作不倒 翁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二班科学活动:《制作不倒翁》 活动目标: 1、对玩不倒翁感兴趣。 2、能迁移已获得的经验,选用材料制作倒翁,体验制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通过探究了解不倒翁不倒的奥秘。 物质准备:已剪卡小口的海洋球、不同颜色的扇形、橡皮泥、双面胶、马克笔各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思考制作不倒翁的技巧。 师:上周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叫不倒翁,我们发现了不倒翁不倒的秘密,那你们知道不倒翁是怎么制作的呢 (二)讨论并示范不倒翁的制作方法。 1、出示不倒翁,引导幼儿观察制作不倒翁的材料。 师:你们仔细看看这个不倒翁由哪些部分组成呢它们又是用什么制作的做一个不倒翁第一步要先干嘛 2、教师示范不倒翁制作。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不倒翁是怎么制作的吧。第一步拿一个海洋球做不倒翁的肚子,把橡皮泥塞进海洋球里面,让海洋球不会歪掉。第二步拿一个扇形,在扇形上先画出自己想要画的头像,然后在扇形的一边和背面底部都贴上双面胶。第三步把扇形边上的双面胶撕掉,然后把另外

一边在粘上去,露出你画的人脸作为不倒翁的头。第四步就是把扇形的底部双面胶撕掉后粘在海洋球上,你的不倒翁就做好了。 (三)幼儿动手操作制作不倒翁。 1、提出操作要求 师:撕掉的双面胶不能乱扔,要放在盆子里。在卷扇形时一定要把画的表情露出了,把橡皮泥塞进海洋球时一定不要歪掉。 2、幼儿自主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能把扇形很好的粘在海洋球上并且保持平衡。而且不倒翁能不倒。 (四)展示成果 师:现在我们把做好的不倒翁拿出来,看看谁的不倒翁最有趣。谁的不倒翁会不倒(如果有不倒翁倒了可以和幼儿一起探究原因并纠正)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两个目标都有达成,幼儿制作的不倒翁也大部分都是成功的。很多幼儿都因为成功制作不倒翁而十分开心。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班上的常规还不够好,幼儿做好不倒翁后太高兴了,所以到处走来走去,有的幼儿还是出现乱扔垃圾的不好习惯;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很多小朋友的双面胶没粘好,有的粘的太少了,导致不倒翁在玩的过程中头和身子分开了。有的是不懂将双面胶分别黏在扇形的两面不同位置。同时活动过程中我的语气语调较为枯燥、专业,不易让幼儿理解。因此,在下次活动时我会更加注重语气、语调的儿童化。对双面胶等细节的问题应该多加强调、反复示范,针对能力弱的幼儿还要多加指

《蛋壳不倒翁》教案设计

《蛋壳不倒翁》教案设计 活动内容分析:“不倒翁“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在本次活动中准备多种材料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去发现、体验并制作出不倒翁玩具。 活动目标:让幼儿经历不倒翁的制作过程,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重、难点:蛋壳不倒翁的制作。 活动准备:音乐、ppt课件、蛋壳、彩画笔、橡皮泥等 一、师生问好,介绍这节课所上内容----美工课。 二、情景导入活动内容。 1.请小朋友轻轻的闭上眼睛,听到音乐响起,就睁眼看看老师为你们带来什么惊喜,好不好。 2.播放动画儿歌《不倒翁》,边听边引导幼儿拍手打节奏。 3.师问:小朋友喜不喜欢老师为你们带来的这位新朋友呀?(喜欢) 4.师问:谁知道这位活泼可爱的新朋友叫什么名字呀?(不倒翁) 5.师述:不倒翁真的扳不倒吗?这节课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不倒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师出示几个不倒翁作品,引起制作兴趣。 1、师述:小朋友看这几个不倒翁摇来摇去,就是不倒,非常好玩,请几个小朋友上来 玩一玩。 2、师点几名幼儿玩,幼儿用手推、玩。 师问:好玩吗?能扳倒吗?(不能) 3、师介绍这几个不倒翁。 师述:老师告诉小朋友一个小秘密,这几个不倒翁是老师用蛋壳做成的。小朋友想不想做一个蛋壳不倒翁呀?(想) 四、师演示制作过程。 1、突然课件哭声响起。

2、师:嘘,听,是谁在哭呀? 3、师:噢!原来是这个小蛋壳宝宝,这个小蛋壳宝宝他呀看到其他的蛋壳宝宝都 能站起来高高兴兴地一起玩,而他却怎么也站不起来,都着急的哭了。(师边说边动作) 师:小朋友想不想帮他站起来呀?(想)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 4、师介绍不倒翁的制作方法及制作材料。 (1)、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橡皮泥)我们先将橡皮泥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再把小块橡皮泥从蛋壳的这个洞洞里填进去,最后拿一支彩画笔像老师这样轻轻捣一捣,让橡皮泥都贴在蛋壳的底部,不要让橡皮泥偏左也不要偏右。(师演示幼儿观察) (2)、师:让我们看看小蛋壳宝宝站起来了吗?(站起来了,立师手掌心) (3)、请幼儿口述制作的三个步骤。(先……再……最后……) 五、装饰不倒翁。 1、师:小朋友觉得这个蛋壳不倒翁漂不漂亮呀?(不漂亮) 2、师:那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就要来装饰蛋壳不倒翁! 3、师简单装饰不倒翁,让幼儿观察。(介绍装饰时用到的材料,如:帽子、头发、彩画笔等,另外还可以在蛋壳上绘画,画眼睛、鼻子、嘴巴等) 4、师:这时候一个完整的蛋壳不倒翁就大功告成了! 5、师述: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许许多多不同样子的蛋壳不倒翁,小朋友想不想看呀? (播放ppt图片,引起幼儿的制作兴趣) 六、幼儿动手制作。 1、师述:小朋友刚才已经学会了制作蛋壳不倒翁和装饰他们。下面也有许多蛋壳 宝宝他们也想站起来,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愿意吗?(愿意) 2、师述:这些蛋壳宝宝都是老师认真消过毒的,请小朋友放心使用,不必担心禽 流感。 3、制作前说规则。

不倒翁的科学教案

不倒翁的科学教案 不倒翁的科学教案(精选5篇) 不倒翁的科学教案1 一、设计意图: 不倒翁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但它里面蕴含着力的平衡的科学道理。怎样让孩子发现这些科学现象,并理解加以运用了呢?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准备了许多材料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发现,探索其中的奥秘,并制作各种各样的不倒翁。 二、活动目标: 1、感知不倒翁的秘密,制作不倒翁的玩具。 2、激发探究,体验物体平衡现象的兴趣。 3、提高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布置场景——"玩具城"。 2、幼儿操作材料:纸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 四、活动过程: 1、导入主题。以到"神秘的玩具城"去玩的形式引人主题。 2、让幼儿自由探索。 (1)师:你们玩时可要仔细的看一看,比一比,摇一摇,看看发现了什么—

—倒和不倒。 (2)教师让幼儿自由玩。 (3)提问:你们是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这些玩具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让幼儿从中发现玩具有的不会倒,有的会倒,而且这些玩具的底部都是半球体的。 4、尝试制作不倒玩具。幼儿交流、体验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上轻下重,固定底部物体。 5、演示对比实验。引导幼儿发现:不倒翁里面装有不同轻重的物体,重的东西滚到哪边玩具就倒向重的那一边。把橡皮泥放在玩具的中间,玩具就不倒了,不倒翁就做成了。 6、幼儿完成制作,自由的玩一玩,体验乐趣和成就感。 7、教师小结:小朋友们今天真聪明,发现了不倒翁的科学秘密,还自己动手制作的不倒翁。现在我们拿给中,小班的弟弟妹妹看一看,好不好? 不倒翁的科学教案2 设计思路: 不倒翁是孩子喜欢的一种玩具,但它里面蕴含着力的平衡方面的科学道理,同时也象征着一种不屈不饶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在本次活动中,让孩子看看各种各样不同的不倒翁,同时通过观察,想象,尝试自己制作一个可爱的不倒翁玩具,从中获取有益的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

制作不倒翁 教学设计

制作不倒翁教学设计 石河子第三小学卢澜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观察、验证等活动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3、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科学、在实践中学会生活、在自主中学会合作。 教师准备:不倒翁;课件。 学生准备:蛋壳、乒乓球;细沙、刻刀、胶水、胶带、彩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感知事物。 1、听儿歌,喜欢这位老爷爷么?他是谁? 2,想跟他做朋友么?(四人小组一起动手玩不倒翁)好朋友之间要互相了解,边玩边观察,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不倒翁的秘密。 1、交流,在玩不倒翁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或有什么问题要问? 【活动中,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整个活动进行的自由而有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增强了他们继续探研的积极性。】 2、通过观察、验证等活动从外到内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A、秘密一——上轻下重 B、秘密二——底面半球形 C、秘密三——底面半球形固定重物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科学家在研究问题之前都要进行大胆的猜想,然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看看哪个同学像个小科学家。还有谁来猜一猜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呢?(学生猜:底部是半球形、里面有东西等等) 【评析:猜想是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助于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设计探究方案,寻找证据,解决、发现问题。启发学生了解并学习“解暗箱”的方法研究不倒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研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不倒翁内部构造的认识,经过老师适当的引导与提示,从而揭开不倒翁推不倒的秘密。】 三、动手制作,体验成功。 1、再次加深认识,欣赏形态各异的不倒翁? 2、你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不倒翁么。 3、微视频——不到翁的制作过程。 4、了解制作过程和要求。(提示: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刀子!可以从这里

制作不倒翁玩具

制作不倒翁玩具 方法一 选用球形塑料中药丸的包装盒,这种盒可以从中间打开,正好是两个半球。在一个半球内放入适量的橡皮泥或湿胶泥,成为不倒翁的底部,在另一个半球外粘一个圆锥形的帽子,成为不倒翁上部。将两个半球扣合后,画上面部,就制成了。 方法二 材料:很白很滑的鸡蛋一个,比较细而颜色又十分鲜艳的毛线若干。毛线颜色可以选黑色、红色和粉红色等都可以。另准备毛针、蜡烛、剪刀和报纸。这些材料和工具准备就绪,就可以制作了。 制作“鸡蛋不倒翁”分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把鸡蛋从冰箱里拿出来,用毛针在鸡蛋头上穿一个小孔,把蛋白、蛋黄放出来,然后灌水进鸡蛋,将里面清洗干净;第二,用事先准备好的打火机点着蜡烛,让溶解的蜡水流进去,此过程大约需时15分钟;第三,用毛线做鸡蛋的头发,如果不倒翁是女孩,还可以用红色和粉红色毛线做头饰;第四,用黑色的毛线帮"鸡蛋不倒翁"添上一双美丽动人的大眼睛和一个小小的鼻子,再用红色笔给不倒翁画一个小嘴巴。这样,一个美丽可爱的不倒翁就做好了。 方法三 浑圆、可爱的造型蜡烛,让人舍不得拿来用,找来扭蛋和纸筒 来做外模,并将熔蜡打制成蜡花,再来填充塑型,不管是方的、圆的或者有孔的模型蜡烛都可以轻松制作。材料工具:石蜡、软蜡、棉绳、扭蛋壳、竹签、汤匙、温度计、不锈钢锅、黑晶炉、镊子 1、白蜡、蜜蜡(软蜡)以9:1比例相熔。 2、待熔化的蜡液冷却至表面凝固时,搅拌成蜡花。

3、扭蛋模型内涂油,填满蜡花后,将两半密合。(过程中若蜡花过冷会失去粘着性,可放回热源上稍微加热) 4、以竹签穿过扭蛋原有的洞,待冷却后,将竹签取出后脱模。 5、将烛心穿过竹签穿过的洞,并将外型修饰平整。 6、以彩色软蜡土捏出小熊的五官及手脚,完成造型。 7、将小熊蜡烛以85度C蜡液迅速过蜡,再浸泡至冷水即可。 方法四 1、制作材料:乒乓球、白色硬纸、橡皮泥、彩笔、胶水、剪刀等。 2、制作方法: (1)把乒乓球用剪刀去掉一半,将橡皮泥捏成团填在半个乒乓球内抹平。 (2)把白色硬纸剪成一扇形,扇形的弧长应稍大于乒乓球的圆周长,并将扇形两边对接做成一圆锥形。 (3)将纸圆锥与乒乓球粘接起来,用彩笔在乒乓球上画出头像,白 色的锥形帽子也可用孩子熟悉的图案或花纹进行装饰。这样一个可爱的不倒翁就制成了。除此方法外,还可利用雪碧瓶的底部(去掉底托)与瓶的上部,用类似方法制作。 方法五 1、制作材料:鸡蛋、筷子、橡皮泥、彩笔 2、制作方法: (1)将鸡蛋洗干净,用筷子在小头上戳一个洞,将蛋黄蛋白放光。 (2)用清水将鸡蛋内洗净,擦干,将橡皮泥塞在鸡蛋底部。 (3)用彩笔画上眼睛,嘴巴

我的小制作不倒翁精选作文600字

我的小制作不倒翁精选作文600字 我的小制作不倒翁 我轻轻地碰碰它,它就微微地摇了起来,你们猜一猜它是谁?它就是——不倒翁,而且是我亲手制作的。 星期四下午放学,我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拿出鸡蛋,在桌子上敲了一下,哪知用力过度,鸡蛋全碎了,只好重新再来。这一次,我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把尖的一头对准桌子,轻轻地敲了几下,登时,鸡蛋的那头碎了。我在碎的部分挖了一个像硬币般大小的孔,又把鸡蛋倾斜过来,蛋黄和蛋白很快就流了出来。之后,我把蛋壳洗干净再吹干。 现在,制作的关键一步到来了。我找来橡皮泥,把它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我一只手轻轻地捧着蛋壳,另一只手一点儿一点儿地小心翼翼地把橡皮泥碎放进蛋壳里,生怕把蛋壳弄破了。橡皮泥差不多放到一半的时候,我又渐渐地把橡皮泥压平。我把鸡蛋立在桌子上,虽然站了起来,但是东倒西歪的。我就把筷子伸了进去,认真地把缝隙填平,压得更均匀些。再次把鸡蛋立在桌子上。哇,鸡蛋稳稳地站住了。 接着,我在蛋壳外面画上了圆圆的大眼睛和弯弯的红嘴巴。可是我左看看右看看,总觉得不好看。噢,我灵机一动,有了好主意——给它做一顶帽子。 于是,我拿出一张绿色的彩纸,剪下一个半圆形,做成了一顶尖尖的帽子。我把它戴在鸡蛋的口子上,正好适宜。想了想,我又给帽子画

上了一些花纹,显得漂亮多了。 终于大功告成了,一个心爱的不倒翁娃娃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一碰它,它就东摇西摆,那么有趣,那么心爱,真让我爱不释手。 【每日写作指导:读后感怎么写好?】 一、认真阅读原文,认真领会文章精神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感”是从读中产生的,不认真读,就不能深刻领会原文的精神实质,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假如对原文都没读懂,那也就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感想来。 怎么读呢?要边读边想,边读边记。哪些地方使你激动不已,哪些地方使你感慨万千都不要放过去。(next88)要反复读,边读边领会文章的实质,联络自己生活的实践,加以对照、比较,同时要在原作上作上记号,如圈、点、划,或在空白处写上简单的看法等,以便读后好查找重点之处。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假如八面玲珑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发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大班主题教案不倒翁

大班主题教案:不倒翁 设计思想 “不倒翁”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但它里面蕴含着力的平衡方面的科学道理,怎样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些科学现象,并理解加以应用呢?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准备了许多材料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发现、探索其中的秘密,并制作各种各样的不倒玩具。 活动名称内容 1、探索体验物体平衡现象 2、重心越低,越稳定,越平衡;越固定,越稳定 3、幼儿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不倒玩具,探索力的平衡。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感知“不倒翁”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的兴趣。 2、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布置场景“玩具城”:用乒乓球、蛋壳、废旧皮球制作各种玩具摆放在活动室的四周(其中部分会倒,部分不会倒) 幼儿操作材料:纸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 重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发现底部是半秋形的上轻下重的物体不易倒。只有在底部装进重的东西,还要把它固定在中间,才能让玩具不倒 难点:在幼儿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总结出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活动过程 导入:以到“神秘的玩具城”去玩的形式引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一教师扮“蓝猫”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蓝猫,欢迎你们到神秘的玩具城来,这里的玩具藏着许多科学秘密,等着你们去边玩边发现,看谁发现得最多。” 一、自由探索 1、师交代任务:你们玩时可要仔细的看一看,比一比,摇一摇,看看发现了什么?(发现倒和不倒) 2、幼儿自由玩。 3、提问:“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这些玩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幼儿摸一摸底部,发现底部都是半球体,有的玩具会倒有的不会倒。 小结:小朋友在“玩具城”里玩的很认真,还能边动脑筋,发现了“玩具城”里的玩具都是半球体的,再比一比中,小朋友们发现了玩具有的会倒,有的不会倒。 二、尝试操作制作不倒玩具 幼儿交流体验“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上轻下重,固定底部物体。 1、教师放歌曲《不倒翁》,进一步引发幼儿去发现“不倒翁”的秘密:不倒翁里装有东西。 2、幼儿操作:将会倒下的玩具也装进东西 (1)提示: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纸团、塑料球、玻璃球 沙子、豆子、橡皮泥等东西,你们可以自由的把每一种东西分别装进玩具里试一试,看玩具能不能站起来。

【CN109603132A】一种不倒翁式沙袋及其制作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17038.X (22)申请日 2019.02.15 (71)申请人 王剑飞 地址 475122 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仇楼镇 府里庄村六组 (72)发明人 王剑飞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616 代理人 叶培辉 (51)Int.Cl. A63B 69/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不倒翁式沙袋及其制作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倒翁式沙袋,包括沙袋主 体,沙袋主体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部一和主体部 二,主体部一和主体部二通过隔挡部隔开,主体 部一位于主体部二的上部;主体部一内填充第一 填充物,主体部二内填充第二填充物,第二填充 物的重量大于第一填充物的重量;主体部一上设 有贯穿到其内部的第一进口,主体部二上设有贯 穿到其内部的第二进口;沙袋主体的重心位于主 体部二上,主体部一的竖直高度大于主体部二的 竖直高度。本发明还涉及制作上述不倒翁式沙袋 的方法,本发明制作工艺简单、实用性强、环保、 线条优美且对训练者的反噬作用小,能广泛应用 在健身器材及其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CN 109603132 A 2019.04.12 C N 109603132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603132 A 1.一种不倒翁式沙袋,其特征在于,包括沙袋主体, 所述沙袋主体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部一和主体部二,所述主体部一和所述主体部二通过隔挡部隔开,所述主体部一位于所述主体部二的上部; 所述主体部一内填充第一填充物,所述主体部二内填充第二填充物,所述第二填充物的重量大于第一填充物的重量; 所述主体部一上设有贯穿到其内部的第一进口,所述主体部二上设有贯穿到其内部的第二进口; 所述沙袋主体的重心位于主体部二上,所述主体部一的竖直高度大于主体部二的竖直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倒翁式沙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二的下端设为圆形,其外部轮廓从下端向上逐渐延伸到预定位置,从所述主体部二的下端到预定位置的外径逐渐扩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倒翁式沙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二的上端位于所述预定位置,并在此处与所述主体部一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不倒翁式沙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口位于所述主体部二的下端,并通过其填充第二填充物,所述第二填充物设为液态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倒翁式沙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一的上端设为圆柱型,其外部轮廓按照先渐扩、后渐缩、最后渐扩的趋势延伸到所述主体部一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不倒翁式沙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一的下端与主体部二的上端接触,所述隔挡部位于所述主体部一的下端和所述主体部二的上端之间,所述隔挡部设为柔性片状结构,并与沙袋主体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倒翁式沙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口位于所述主体部一的上端,并通过其填充第一填充物,所述第一填充物设为气态空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倒翁式沙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均设为带有密封盖的圆形通孔,所述密封盖嵌设在所述圆形通孔内,且所述密封盖的形状与所述圆形通孔的形状适配。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作不倒翁式沙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PVC +聚酯织物作为沙袋主体的材料,利用模板进行剪裁,通过模具进行冲压,利用手工拼接,并在300℃的温度下热熔粘合而成;通过第一进口向主体部一内注入空气,通过第二进口向主体部二内注入一定量的水,合上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的密封盖,形成不倒翁式沙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制作不倒翁式沙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沙袋主体的折叠尺寸为600mm×600mm×400mm,所述沙袋主体在充气后的尺寸为1750mm×560mm×560mm,所述水的注入量为55L。 2

有趣的不倒翁教学设计

《有趣的不倒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节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在玩不倒翁的过程中发现、提出问题;能运用“解暗箱”的方法研究不倒翁的秘密,经历“解暗箱”探究活动,认识到“解暗箱”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能够制作不倒翁,培养动手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由各种不容易倒的物品,联想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迪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知道在从外观上无法找到问题答案的时候可以通过“解暗箱”的方法解决。 【教学重点】探究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验“解暗箱”是认识物体本质的一种科学探究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课件、素材。学具:塑料半球、橡皮泥、扇形白纸、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猜谜语:一个老爷爷,别看年纪大,走路左右摆,就是不倒下。 小朋友都见过这样的玩具,它身体的底部是半球形的,但是不管你怎样推它,它都不滚动,也不倒下,很是有趣,你知道这是什么玩具吗?(生答:不倒翁。) 【设计意图:猜谜语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本节课开始时,不急于将研究内容直接抛给学生,而是通过谜语将研究的内容引出来,老师展示可爱的不倒翁,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在上课伊始便进入角色。】 二、探究活动 (一)玩不倒翁,提出问题 可爱有趣的不倒翁,同学们玩过没有?现在想不想玩?好吧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这有趣的不倒翁吧。玩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同学们要一边玩一边仔细观察,思考问题,可以交换着玩,我们比比看哪个小组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开始吧! (学生开始活动) 同学们合作的真不错,哪个小组能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