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简答热点

教师资格证简答热点
教师资格证简答热点

教师资格证简答热点

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答: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劳动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 2.培养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二、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答:1.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 2.兴趣广度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

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三、简述形成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答:1.发挥班主任表率作用。 2.发挥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

3.发挥身边的榜样作用。

4.发挥任课教师和家长的作用。

四、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的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答: 1.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

2.思维运算必须具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思维具有可逆性。

五、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答:1.家访。由学校的教师和干部到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儿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

2.班级家长会。主要目的是使家长与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直接面对面的集中沟通,交流意见或建议,增进互信理解与支持,共同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协调配合。

3.家长学校。指家长在专业教师的引领指导下,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教育子女的方法。

4.家长沙龙。以家长为主体,一学生学习成长为中心,以教师及专家学者为咨询指导,旨在提高家长教育素养,提升教育理念,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实现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最终形成教育合力的一种形式。

5.家长委员会。由关心学校、关心教育事业,具有教育子女经验的家长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学校和班级的教育与管理,协助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六、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答:1.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

2.准确性,检索过程要认真细致。

3.3.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资料库。

4.善于思考,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

七、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答: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开展班会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

7.撰写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八、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答: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九、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个体的主要因素有四个分别是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是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十、简述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

答:教育报告一般结构包括报告的题目、引言、征文、结论以及参考资料和附录。题目是指报告的标题或者课题名称;引言往往简明扼要的说明目的、背景、价值和意义;正文是报告的主体部分,一般要求客观、真实地对研究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结论就是对问题给出答案;参考资料和附录就是对报告中所引用的资料标明出处来源。

十一、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答:1.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主题,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及主动地自觉自愿的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2.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共同分完成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

3.探究学习是学生参与的学习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所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十二、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十三、简述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答: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内活动 3.校内活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十四、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答: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雀帝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十五、对“教学即对话”的理解。

答:教学即对话建立在民主、平等、尊重以及信任关系的基础上,突出师生之间的情感、思想以及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沟通和交流,是不断追求创新、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教学即对话指的是教学本质上的一种交流,一种对话,而不是一种灌输行为。对话作为教学的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对话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对话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活动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包括一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教学过程中的对话是师生平等的交流;第二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对话的关键;第三,教学过程中的对话需要师生间的合作。

十六、教师在教学对话中的角色位置。

答:第一。学生真诚朋友的角色。第二,首席发言人的角色。

第三,主持人和裁判员的角色。

十七、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答: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分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发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只是遗忘。

十八、简述如何存进小学生良好学习的习惯。

答: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十九、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

1.目的明确

2.内容明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二十、简述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答: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与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相关的事物内容构成了小学生情绪的主要内容。此外,儿童在班集体的地位以及与同伴之间、老师之间的关系、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等,都会引起小学生负面的情绪体验。小学生的社会性情绪也在不断发展。小学生的各种搞基情感的不断发展也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

2.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随着儿童进入小学,在集体生活和独立学习生活的影响下,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逐渐提高。虽然与成年人相比,小学生的情绪仍然具有很大的冲动性,还不善于掩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他们的情绪已开始逐渐内化,小学高年级学生已逐渐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表现以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情绪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日益增强,冲动性和易变性逐渐消失。

3.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小学生的情绪与学前儿童相比,不但内容上丰富多彩了,而且其情绪体验也更加深刻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归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情绪体验逐步深刻,愤怒的情绪开始逐渐减少,并更加现实化。

二十一、简述我国笑声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答:

1.常规管理: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平行管理:平行管理是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简介的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4.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办法。

二十二、简述杜威的教育观点。

答:杜威是活动中心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教育观点如下:

1.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体验中心”

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准备”。

3.教育即生长。

4.教育即经验的改组货改造: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

5.学校即社会。

6.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

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苦难;验证这个假设。

二十三、简述讲授法运用的基本要求

答:讲授法是学校教育中教师最常采用的教学方法,运动的基本要求如下: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难点,又要全面,系统;既要是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提高。

2.注意启发。在讲授中善于诘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的领悟知识。

3.讲究语言艺术。力图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调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语调应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调高语言的感染力。

4.要组织学生听讲。

二十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1.先天的遗传因素 2.早期经验的影响

3.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

4.个人勤奋的影响

二十五、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答:1.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使其明白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

2.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绩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情感陶冶法。这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是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

4.指导实践法。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行为实践中式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其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5.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客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

6.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二十六、简述班杜拉自我效应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

答: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种: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信息、情绪和生理状态。其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二十七、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答:优点: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

2.有利于大面积的培养人才。

3.有利于系统的传教知识。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缺点: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和实际脱节的现象。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二十八、简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的要求。

答: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是新课标下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的要求如下: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

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二十九、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

答: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直观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 4.巩固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量力性原则三十、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答:1.操作定向:也称作操作的认知阶段,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2.操作模仿:学习者沟通过观察,实际在线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

3.操作整合:是吧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结合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互相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

三十一、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其实施要求。

答: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1.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三十二、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遗传素质作为身心发展的因素之一,具有重要作用,是指:

1.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心里成都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十三、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答: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三十四、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答后进生具有不是读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等心里特征。针对以上心里特征,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后进生特别需要温暖和关爱,因为他们经常遭受到同学的白眼,家长的嫌弃。人格上得不到尊重,就会与教师、同学、家长处于对抗状态。老师只有爱他们,才能转化他们。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机,启发自觉学习;里永远有学习动机的转移,产生学习需要;利用其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班主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后进生,利用其有点作为推动他们前进的动力和转化的良好开端。

三十五、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的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的选择直观教学和教学手段。2直观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三十六、简述培养心智技能的几点措施

答: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养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为提高分阶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才去有效措施。因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3.适应培养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三十七、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教育启示

答: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药循序渐进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分阶段教学,不搞一刀切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药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扬长避短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因材施教

三十八、简述小学班主任的作用

答: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者多重角色,负担着多种责任,发挥着特殊作用。小学班主任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

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三十九、简述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答:

1.准确的示范和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四十、简述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 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四十一、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答: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的教与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三个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四十二、简述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包括哪些?

答: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非常的多,其常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了解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

3.建立学生档案

4.个别教育

5.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四十三、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

答: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推力。其发展特点如下:

1.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

2.儿童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感兴趣。这种对学科兴趣的分化时间一般从三年级开始,既有客观(如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原因,又有主观(如觉得有用,能动脑子等)的原因。

3.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对有关具体实施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

4.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

5.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

6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和加深

四十四、简述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答: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建立的里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

4.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四十五、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答: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罚

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四十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发展特点

答:注意力:1.有注意逐渐发展,无注意仍起作用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观察力:1.观察的目的性较差 2.观察缺乏精确性

3.观察缺乏顺序性

4.观察缺乏深刻性

记忆力:1.有意记忆逐渐增强 2.意义记忆迅速发展

情绪: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

2.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3.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四十七、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

答: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的三个过程

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提倡发现学习3.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四十八、简述学习指导有哪些类型

答:1.领悟式指导法 2.迁移式指导法 3.点拨式指导法 4.反馈式指导法

5.矫正式指导法

6.对比式指导法

7.兴趣式指导法

8.渗透式指导法

四十九、简述小学德育的原则

答:导向性原则: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疏导原则: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原则: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重要考点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重要的知识点 一、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及其作用 2、环境及作用 3、学校教育及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 1?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 2?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

3.有过失败的考试经历 4.有容易引发焦虑的品质 五、教师的职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3?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 六、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七、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八、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九、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作业检查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十、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十一、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十二、一堂好课的标准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 1.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 3.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6.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制约作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7.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8.教育目的的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指定其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9. 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0.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总汇

1、选择题——理解意思 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中心,书本的东西 活动课程——做中学,玩游戏 分科课程——语、数、英…… 综合课程——两个学科领域组成课程。如:品德与社会 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 地方课程——某地的特殊情况开发的课程,二级课程 学校课程(校本课程)——选修课为主,三级课程 基础型课程——培养每个学生都会三基(读、写、算) 拓展型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如艺术团队活动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必修课程——国家、地方、学校规定要学习的课程 选修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 显性课程——公开课程,直接的看到的明显的。如:课程表 隐型课程——潜在的形式,校风,环境,制度,看不到形式 知识中心课程论—以学科教学为核心 学习者中心课程论—以学生兴趣,爱好为核心 社会中心课程论——课程重点放在当代社会问题上 CIPP评价模式——评价的特别全面 目的游离模式——不按规矩来,中途可能会改 档案袋评价设计——学生的作品 纵向组织——由易到繁,从已知到未知,先后顺序,侧重知识的方面对应学科课程 横向组织——以问题为核心内容,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广度,对应综合课程 直线式——安排过的内容不再重复,一条线前进 螺旋式——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 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及时间分 课程标准——编教材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教材——广义:有关教学的都是。侠义:教科书、课本 感觉——刚出生的孩子,感觉世界;对客观事物。当前直接发生的事。对个体事物的反应感受性——感受能力的强和弱 感觉阈限——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 绝对感受性—把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叫 差别感觉阈限—慢反应, 差别绝对性—快反应 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电影院凑出去大街,刺眼睛 暗适应——由明到暗,白天进电影院,过了一会就看得见 听觉适应——工厂强烈的机器声,听久了就觉得不吵了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闻久了旧习惯了 继时对比——吃完糖吃橘子感觉橘子很酸,吃完中药喝白开水感觉水很甜 同时对比——两个灰色的图形,在黑背景的没有白背景白 联觉—看红黄橙感觉暖,蓝绿感觉冷。割玻璃声音感觉寒冷 感觉补偿——某种感官系统坏了其他感官补上 知觉——直觉是人脑对当前某个物体的整体反应,如看到一个完整的事物—苹果,就是知觉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1.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案要点】(1)动机原则。教师如能善于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究活动,便可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2)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至于究竟选用哪一种呈现方式为好,则要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课题性质而定。 (3)程序原则。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程序,它们对学习者来说,有难有易,不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程序;而且在特定条件下,任何具体的程序总是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 (4)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要的一环。 2.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案要点】(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率。 3.简述抑郁症的表现。 【答案要点】(1)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 (2)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

(3)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 (4)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答案要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5.简述理性一情绪辅导方法。 【答案要点】艾里斯曾提出理性一情绪辅导方法,又称ABC理论。他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1ief)。情绪反应C是由B(我们的信念)直接决定的。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这就是艾里斯理性情绪治疗的ABCDE步骤。 6.简述建构主义学生观。

2020上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汇总

1.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 (5)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6)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记忆口诀:等升内地房租 2.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生活; (3)没有专门的教师、固定的学生,没有专门的教育内容和场所(4)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 (5)没有阶级性 记忆口诀:两生三没 3.简述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4.简述近现代社会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记忆口诀:公义世法 5.(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1)课题选择; (2)查找文献资料; (3)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5)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6)撰写研究报告。 记忆口诀:可找设施分赚钱 6.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记忆口诀:意面特饥渴 7.简述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1)顺查法;

(2)逆查法; (3)引文查找法; (4)综合查找法。 记忆口诀:顺逆查文综 8.简述课题选择原则 (1)教育性 (2)实践性 (3)可行性 (4)适宜性 (5)伦理性 记忆口诀:可教轮椅践行 9.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1)进行内部评论与外部评论 (2)全面、准确的检索教育文献 (3)以分析、概括为基础,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记忆口诀:内外全面赚 10.行动研究的特征 (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教学与研究合一; (4)研究的循环性 记忆口诀:一起遵循内幕

教师资格证简答必背50题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学校产生的条件 1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2具有相当水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三、近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1依法治教,义务教育的产生 2建立了完善的学制 3班级授课制度产生 4教育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 5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 四、现在学校教育的特点 1重视幼小衔接 2普及和延长义务教育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运行 4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 5教育向终生化发展 6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五、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性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影响: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在生产科学知识 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 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教育对文化促进作用: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六、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形式的平行性 七、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现实基础 3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 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八、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 2学校教育由专业的教师来施教 3学校教育是关键年龄阶的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九、影响学制确立的因素 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十、欧美学制的类型: 1西欧双规制 2美国单轨制 3前苏联型学制 十一、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1重视幼小衔接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附答案)

1. 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证券,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 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 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4. 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具体包含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5.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2)教务行政管理; (3)教学工作管理; (4)总务工作管理。 6.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 (1)行政管理方法; (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 (3)经济管理方法; (4)思想教育方法; (5)数理统计方法。 7. 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8. 简述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整理

9. 昆体良 40位著名人物的相关知识点】 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 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 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 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 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 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 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 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科目二 1. 孔子 2. 孟子 3. 荀子 4. 朋. 了 5. 朱熹 6. 苏格拉底 7. 柏拉图 8. 亚里士多德

10.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9. 昆体良

11.夸美纽斯 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 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12.卢梭 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13.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14.洛克 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 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 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代表作《教育漫话》 15.华生 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16.罗杰斯 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在心理辅导方面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17.皮亚杰 提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为四个阶段。 他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18. 弗洛伊德

教师资格证简答

1.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证券,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4.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具体包含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5.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2)教务行政管理; (3)教学工作管理; (4)总务工作管理。 6.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1)行政管理方法; (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 (3)经济管理方法; (4)思想教育方法; (5)数理统计方法。 7.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8.简述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②教育的历史性教育的历史性表现在,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是各不相同的。③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虽然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 9.简述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10.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劳动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教育没有从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分化出来,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中进行的; (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 (3)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由于没有文字和书籍,教育方法只限于动作示范与观察模仿、口耳相传与耳濡目染。 11.简述近代教育的特征(1)以法治教,普及义务教育。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 (3)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度; (4)教育内容结构日益丰富,大量增加了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 (5)教育的阶段性依然存在。在近代西方国家,教育的世俗化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宗教教育和阶级教育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100题

1、简述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 (1)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和速度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的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简述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的作用 答: (1)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的政治制度制影响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5)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 3、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 (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4、简述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学的要求 答:

(1)儿重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学要循序漸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儿重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学要具有計对性 (3)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学要抓关建期 (4)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信,促进儿重身心和谐发展(5)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 5、简述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2)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決定性因素 6、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口向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答: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口向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汇总

20202上小学科二简答题汇总 1.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生活; (3)没有专门的教师、固定的学生,没有专门的教育内容和场所(4)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 (5)没有阶级性 记忆口诀:两生三没 2.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 (5)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6)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记忆口诀:等升内地房租 3. 简述近现代社会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记忆口诀:公义世法 4.简述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5.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记忆口诀:意面特饥渴 6.(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1)课题选择; (2)查找文献资料; (3)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5)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6)撰写研究报告。 记忆口诀:可找设施分赚钱 7.简述课题选择原则 (1)教育性 (2)实践性 (3)可行性 (4)适宜性 (5)伦理性 记忆口诀:可教轮椅践行 8.简述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1)顺查法; (2)逆查法; (3)引文查找法; (4)综合查找法。 记忆口诀:顺逆查文综 9.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1.简答题-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1.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2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制约作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4.简述教师观的主要内容?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5.简述新课改形势下,教师教学形式(教学观)的改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6.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念。教师专业理念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提升自我的内在品格和德性。教师的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2)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的内容。 (3)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语言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最全最经典)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简答题85题-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简单题85题(最全) 1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①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②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 ③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普通教育学》。 (1)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 (2)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5)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杜威的相关教育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1)论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论教育目的 “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3)提出五步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4)提出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4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5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①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6教育与社会文化 (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

模块一、教育基础 1.简述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教育在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③.教育担负着发展科学、在生产科学的任务。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背)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内容。 4.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③.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④.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5.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提示? ①.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③.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④.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⑤.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⑥.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6.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①.遗传 ②.环境 ③.个体主观能动性 ④.学校教育 7.遗传素质(背) ①.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 ②.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③.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④.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 8.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 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因素。 ②.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③.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④.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9.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的基本要求(基本特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

(教师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17、素质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期性、开放性、时代性、实效性。 19、课堂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点:认知停*点,情感激发点,思维展开点,心灵交流点。在这四个基本点中,*认知停*点解决学会的问题,*情感激发点解决想学的问题,*思维展开点解决会学的问题,*心灵交流点解决乐学的问题。 21、课堂素质教育应该遵循哪些教学原则?(1)全面施教,整合优化(2)注重个性,鼓励创新(3)目标导向,情境熏(4)动手动脑,和谐发展(5)师生互动心向一致(6)关注学法,改进教法 22、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1)精讲精练加强针对性(2)分层递进,符合规律性(3)学会做人,寻准教育点(4)指导学法,教人会学(5)自主发展,训练自控力

28、学校教育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学校教育系统作为国家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最严密、最有效的组织,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学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确和完善,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也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的提高,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6、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讲授的容要有科学性;讲授要有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层次清楚,突出重点、难点;讲授的语言要有条理性、简练性、启发性、生动性、语音、语调要有和谐性;恰当运用板书和体态语言,强化讲授效果。 39、怎样备课?做好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好三个计划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45、班集体形成过程: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48、毕业班集体管理的容:掌握学生的志愿和思想动态,进行理想教育和毕业指导;指导学生复习功课,迎接考试,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做好毕业生鉴定和优秀生评选 50、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组织上的自愿性;容上的广泛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 52、课外校外教育的三种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53、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自愿原则:(1)充分考虑学生意愿,让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2)教师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自主原则: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整理

科目二 【40位著名人物的相关知识点】 1.孔子 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 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2.孟子 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3.荀子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4.墨子 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 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5.朱熹 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 6.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 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7.柏拉图 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8.亚里士多德 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9.昆体良 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11.夸美纽斯 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 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12.卢梭 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13.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14.洛克 “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 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 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代表作《教育漫话》 15.华生 “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16.罗杰斯 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在心理辅导方面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17.皮亚杰 提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为四个阶段。 他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18.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考50道

简答题必考50道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过程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近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1)依法治教(义务教育的产生 (2)建立了完善的学制 (3)班级授课制度产生 (4)教育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5)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 3、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1)重视幼小衔接 (2)普及和延长义务教育 (3)普通与职业教育双軌 (4)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 (5)教育向终身化发展 (6)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4、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5、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6、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为谁服务(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影响(人オ、興论、民主) 7、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決定教育的规模与速度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8、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一种隐形的教育力量 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9、影响学制确立的因素 (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況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10、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 11、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主观能动性 12、教育目的理论 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 观点: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 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杰斯 观点: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 个人的价值。 13、教师的情感智力与品质 (1)赋予职业神圣的意义 (2)心中要有爱 (3)做自律的榜样 (4)有热心和幽默感 (5)有可信任感 14、教师的知识结构 (1)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专业知识 (2)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3)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1.古代教育的特点——简答想等升内地房租 2.近代教育特点——简答公历十一 3.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点—简答全民多现身 4.行动研究的特征牧师内衣循 (1)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研究与教学是合为一体的。(4)研究的循环性。 5.行动研究的研究步骤发了疯的设法研究总会赚钱的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设计研究方案。 (4)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 (5)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 (6)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6.个案研究的研究步骤确实收到分房-赚了 (1)确定个案。 (2)收集个案资料。 (3)分析和整理资料.寻找问题解决方案 (4)方案实施。 (5)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7.实验研究的步骤设施分扩-赚了 (1)实验设计。 (2)实验实施。 (3)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4)撰写实验报告。 (5)进行扩大实验或重复实验,以进一步推广或验证实验结论。 8.简述叙事研究的基本步骤 (1)发现研究问题。 (2)寻找叙事对象。 (3)搜集故事。 (4)撰写故事。即具体的“叙事”过程。

(5)分析故事,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9.遗传作用:——简答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记忆技巧:差生成 10.环境作用——简答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 记忆技巧:科技小猪 11.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简答记忆技巧:归家寄腌菜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2.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简答) 1.德育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体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