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工业分析论文

煤的工业分析论文
煤的工业分析论文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煤的工业分析

学院名称: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指导老师:李继萍白艳红刘晋民

姓名:张怡

专业名称:煤质分析09-2班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化学工程系2012届毕业生毕业论文任务书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和要求

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锻炼学生综合技能与全面素质的重要实践性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保证。通过撰写毕业论文环节全面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实践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1、通过撰写毕业论文环节,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做到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为就业做好准备。

2、熟悉实习工厂的实验室设备及检测项目具体情况,根据工作具体内容确定论文研究方向和企业指导教师,扩大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实际动手的能力。

3、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应结合毕业论文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资料,为以后的撰写毕业论文打下良好基础。

二、毕业论文撰写要求:

毕业论文打印及装订要求:

1.毕业论文内容一律采用计算机打印,要求用A4纸单面打印。上、下各空20mm,左25mm,右空15mm,装订线5mm。页眉12mm页脚15mm。

2.用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下发的统一封面装订成册,装订的论文应整洁、美观。

3.论文纸页眉一律为“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毕业论文”和页脚为“第页”,小五号宋体,居中。

毕业论文具体内容包括:1.封面:2.任务书、毕业论文或专题实验选题申请单;3.中文摘要;4.目录;5.符号说明:6.论文正文;7.参考文献;8.附录;9.致谢。

4、撰写毕业论文期间,至少每个月和指导教师联系一次,及时汇报撰写毕业论文情况。

煤的工业分析

摘要

煤的工业分析,又叫煤的技术分析或实用分析,是评价煤质的基本依据。在国家标准种,煤的工业分析包括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等指标的测定。通常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等指标的测定。通常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是直接测出的,而固定碳是用差减法计算出来的。利用工业分析结果,可以基本掌握各种煤的质量、公益性质及特点,以确定煤在工业上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

目录

1符号说明 (6)

2前言 (7)

3实验部分 (8)

3.1水分的测定 (8)

3.1.1水分的分类 (8)

3.1.2水分测定的原理 (8)

3.1.2.1全水分测定的原理 (8)

3.1.2.2空气干燥煤样水分测定的原理 (8)

3.1.3水分测定的仪器 (8)

3.1.4水分测定的步骤 (9)

3.1.4.1全水分测定的步骤 (9)

3.1.4.2空气干燥煤样水分测定的步骤 (9)

3.1.5水分测定的结果与讨论 (9)

3.1.5.1实验数据处理 (9)

3.1.5.2精密度 (10)

3.1.5.3样品分析结果 (10)

3.2灰分的测定 (11)

3.2.1灰分的概念 (11)

3.2.2灰分测定的原理 (11)

3.2.3灰分测定的仪器 (12)

3.2.4灰分测定的步骤 (12)

3.2.5灰分测定的结果与讨论 (12)

3.2.5.1实验数据处理 (12)

3.2.5.2精密度 (12)

3.2.5.3样品分析结果 (13)

3.3挥发分的测定 (13)

3.3.1挥发分的概念 (13)

3.3.2挥发分测定的原理 (13)

3.3.3挥发份测定的仪器 (13)

3.3.4挥发分测定的步骤 (14)

3.3.5挥发分测定的结果与讨论 (14)

3.3.5.1实验数据处理 (14)

3.3.5.2精密度 (14)

3.3.5.3样品分析结果 (15)

3.4固定碳的计算 (15)

3.4.1固定碳的概念 (15)

3.4.2固定碳计算原理 (15)

3.4.3固定碳计算数据处理 (15)

3.4.3.1实验数据处理 (15)

3.4.3.2样品分析结果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1符号说明ad——空气干燥基d——干燥基t——全

A——灰分V——挥发分M——水分FC——固定碳

2前言

煤既是重要的燃料,又是珍贵的冶金和化工原料。为了确定煤的各种性质,合理利用煤炭资源,通常先对大批量的煤进行采样和制备,获得具有代表性的煤样,然后再进行煤质分析。

工业上最简单和最重要的分析方法就是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项,广义上说工业分析还应包括发热量和硫,但一般将这两项单独列出。元素分析主要用于了解煤的有机质组成,包括碳、氢、氧、氮和硫等元素的测定。

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的结果与煤的成因、煤化程度和煤岩组成等关系密切。加之对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公益性质做进一步的研究,就可以综合的评价煤质,确定各种煤的加工利用途径。

3实验部分

3.1水分的测定

3.1.1水分的分类

煤中水分按存在形态的不同分为两类,既游离水和化合水。游离水是以物理状态吸附在煤颗粒内部毛细管中和附着在煤颗粒表面的水分;化合水也叫结晶水,是以化合的方式同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如硫酸钙(NaSO4.2H2O)和高龄土(AL2O3.2SiO2.2H2O) 中的结晶水。游离水在105~110C的温度下经过1~2小时可蒸发掉,而结晶水通常要在200C以上才能分解析出。

煤的工业分析中只测试游离水,不测结晶水。

煤的游离水分又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外在水分,是附着在煤颗粒表面的水分。外在水分很容易在常温下的干燥空气中蒸发,蒸发到煤颗粒表面的水蒸气压与空气的湿度平衡时就不再蒸发了。

内在水分,是吸附在煤颗粒内部毛细孔中的水分。内在水分需在100C以上的温度经过一定时间才能蒸发。

煤中全水分,是指煤中全部的游离水分,即煤中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之和。

3.1.2水分测定的原理

3.1.2.1全水分测定的原理

空气干燥法:称取一定量粒度小于6mm的煤样,在空气中流,于105—110℃下,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的含量。

3.1.2.2空气干燥煤样水分测定的原理

空气干燥法: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中,与空气流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含量。

3.1.3水分测定的仪器

电热鼓风干燥箱,分析天平。

3.1.4水分测定的步骤

3.1.

4.1全水分测定的步骤

用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的(称准至0.01g)的称量瓶迅速称取粒度小于6mm的煤样10—12g(称准至0.01g),平摊在称量瓶中。

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干燥箱中,在鼓风条件下,干燥两小时(烟煤)。

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在空气中放置约5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称准至0.01g)。

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每样质量的减少不超过0.01g或质量又有所增加为止。水分在2%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3.1.

4.2空气干燥煤样水分测定的步骤

用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的称量瓶迅速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 (称准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干燥箱中,在鼓风条件下,干燥一小时(烟煤)。

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在空气中放置约5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每样质量的减少不超过0.0010g或质量又有所增加为止。水分在2%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3.1.5水分测定的结果与讨论

3.1.5.1实验数据处理

全水分测定结果按式(3-1)计算

Mt=m

∕m×100%(3-1)

1

式中 Mt——煤样的全水分质量分数,%;

m——煤样的质量,g;

——干燥后煤样减少的质量,g。

m

1

空气干燥煤样水分测定结果按式(3-2)计算;

∕m×100%(3-2)Mad= m

1

式中 Mad——空气干燥煤样水分质量分数,%

m——称取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g;

m

——干燥后煤样减少的质量,g。

1

3.1.5.2精密度

全水分测定的精密度见表3-1

表3-1 全水分测定的精密度

空气干燥煤样水分测定的精密度见表3-2

表3-2 空气干燥煤样水分测定的精密度

3.1.5.3样品分析结果

全水分测定分析结果见表3-3

表3-3 全水分测定分析结果

空气干燥煤样测定分析结果见表3-4

表3-4 空气干燥煤样测定分析结果

3.2灰分的测定

3.2.1灰分的概念

煤的灰分,是指煤完全燃烧后剩下的残渣。因为这个残渣是煤中可燃物完全燃烧,煤中矿物质(除水分外所有的无机质)在煤完全燃烧过程中经过一系列分解、化合反应后的产物,所以确切地说,灰分应称为灰分产率。

3.2.2灰分测定的原理

称取空气干燥煤样(0.5±0.05)g(称准至0.0002g),放入瓷坩埚中,在(815±10)℃下充分灼烧40min。以残留物占煤样的质量分数作为煤样的灰分。

3.2.3灰分测定的仪器

智能马弗炉,分析天平。

3.2.4灰分测定的步骤

用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的瓷坩埚迅速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0.5±0.05)g(称准至0.0002g),平摊在瓷坩埚中。

智能马弗炉开机后,选择“1、功能表”(默认状态),所选菜单反色显示。按下“OK”键,进入功能选择表,移动光标选择快灰功能,按下“OK”键启动实验。

将马弗炉加热到850℃后,打开炉门,并将放有灰皿的耐热瓷板或石棉板缓慢的推入马弗炉中,先使第一排灰皿中的煤样灰化。待5—10min后,煤样不在冒烟时,以每分钟不在于2mm的速度把二、三、四排灰皿顺序推入炉内的炙热部分(若煤样着火发生爆燃,试验应作废)。关上炉门,在815℃的温度下灼烧40min。

称量后,进行检查性灼烧,每次20min(815℃),直到连续两次灼烧的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g为止。灰分低于15%时,不必进行检查性灼烧。

3.2.5灰分测定的结果与讨论

3.2.5.1实验数据处理

空气干燥煤样灰分按式(3-3)计算

∕m×100%(3-3)

Aad= m

1

式中 Aad——空气干燥煤样的灰分的质量分数,%;

m——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g;

m

——灼烧后残留无的质量,g。

1

3.2.5.2精密度

灰分测定的精密度见表3-5

表3-5 灰分测定的精密度

3.2.5.3样品分析结果

灰分样品分析结果见表3-6

表3-6 灰分样品分析结果

3.3挥发分的测定

3.3.1挥发分的概念

煤的挥发分,即煤在一定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逸出物质(气体或液体)中减掉水分后的含量。剩下的残渣叫做焦渣。因为挥发分不是煤中固有的,而是在特定温度下热解的产物,所以确切的说应称为挥发分产率。

3.3.2挥发分测定的原理

称取空气干燥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放入坩埚中,在(900±10)℃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以减少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减去该每样的水分含量作为煤样的挥发分。

3.3.3挥发分测定的仪器

智能马弗炉,分析天平。

3.3.4挥发分测定的步骤

用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的瓷坩埚迅速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 (称准至0.0002g)于瓷坩埚中,盖好盖。

智能马弗炉开机后,选择“1、功能表”(默认状态),所选菜单反色显示。按下“OK”键,进入功能选择表,移动光标选择挥发分功能,按下“OK”键启动试验。

将马弗炉预先加热至920℃左右,打开炉门,迅速将放有坩埚的架子送入恒温区并关上炉门,准确加热7min。坩埚及架子钢钒放入后,炉温会有所下降,但必须在3min内使炉温恢复至900℃否则此试验作废。

试验结束后,取出坩埚,冷却至室温,称量。

3.3.5挥发分测定的结果与讨论

3.3.5.1实验数据处理

挥发分测定结果按式(3-4)计算

∕m×100%-Mad (3-4)

Vad= m

1

式中 Vad——空气干燥煤样的灰分的质量分数,%;

m——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g;

——煤样加热后减少的质量,g;

m

1

Mad——空气干燥煤样水分质量分数,%

3.3.5.2精密度

挥发分测定精密度见表3-7

表3-7 挥发分测定精密度

3.3.5.3样品分析结果

挥发分样品分析结果见表3-8

表3-8 挥发分样品分析结果

3.4固定碳的计算

3.4.1固定碳的概念

从测定煤样挥发分后的焦渣中方减去灰分后的残留物称为固定碳。

3.4.2固定碳计算数据处理

3.4.2.1实验数据处理

固定碳的计算按式(3-5)计算

FCad=100-(Mad+Aad+Vad) (3-5)式中 FCad——空气干燥煤样的固定碳的质量分数,%;

Mad——空气干燥煤样水分质量分数,%;

Aad——空气干燥煤样的灰分的质量分数,%;

Vad——空气干燥煤样的灰分的质量分数,%。

3.4.2.2样品分析结果

固定碳样品分析结果见表3-9

表3-9 固定碳样品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黄一石,乔子荣,定量化学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胡光伟,张文英,定量化学分析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魏培海,曹国庆,仪器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王建梅,王桂枝,工业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徐昌华,化验员必读[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刘世纯,分析化验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7]康云月,工业分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8]盛晓东,工业分析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9]王翠萍,赵发宝,煤质分析及煤化工产品检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致谢

此毕业论文是在我的导师白艳红,李继萍及企业指导老师刘晋民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们严肃地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们。企业指导老师刘晋民不仅在学业上给以我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上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刘晋民老师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度过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论文顺利完成。在论文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老师,同学,同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请在这里接受我最诚挚的感谢!

9-GBT476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GB/T 476-2001 代替GB/T 476-199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中碳氢分析的三节炉法、二节炉法以及煤中氮测定的半微量开氏法的方法原理、试剂和材料、装置、试验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等,本标准还规定了煤中氧含量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ISO 11722,ISO 1171,ISO 562 eqv) GB/T 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ISO 334 eqv) GB/T 218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ISO 952 eqv) 3 碳、氢测定 3.1 方法原理 一定量的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用吸水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由吸收剂的增量计算煤中碳和氢的含量。煤样中硫和氯对碳测定的干扰在三节炉中用铬酸铅和银丝卷消除,在二节炉中用高锰酸银热解产物消除。氮对碳测定的干扰用粒状二氧化锰消除。 3.2 试剂和材料 3.2.1 碱石棉:化学纯,粒度1~2mm;或碱石灰(HG 3-213):化学纯,粒度0.5~2mm。 3.2.2 无水氯化钙(HG 3—208):分析纯,粒度2~5mm;或无水高氯酸镁:分析纯,粒度1~3mm。 3.2.3 氧化铜(HG 3—1288):化学纯,线状(长约5mm)。 3.2.4 铬酸铅(HG 3—1071):分析纯,粒度1~4mm。 3.2.5 银丝卷:丝直径约0.25mm。 3.2.6 铜丝卷:丝直径约0.5mm。 3.2.7 氧气(GB/T 3863):99.9%,不含氢。氧气钢瓶须配有可调节流量的带减压阀的压力表(可使用医用氧气吸入器)。

大学毕业设计---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一、题目 二、起止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三、主要任务与要求 指导教师职称 学院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 题目 评阅人职称 工作单位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评定书 题目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许可证 答辩前向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小组)提交了如下资料: 1、设计(论文)说明共页 2、图纸共张 3、指导教师意见共页 4、评阅人意见共页 经审查,专业班同学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符合学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规定,达到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要求,根据学校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同意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盖章) 年月日 根据审查,准予参加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组长)签字(盖章)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决议 学院专业班 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于年月日进行了答辩。 根据学生所提供的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指导教师和评阅人意见以及在答辩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做出如下决议。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语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成绩: 三、答辩组组长签名: 答辩组成员签名: 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盖章) 年月日

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 摘要 本系统依据开发要求主要应用于教育系统,完成对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学生成绩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开发本系统可使学院教职员工减轻工作压力,比较系统地对教务、教学上的各项服务和信息进行管理,同时,可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加快查询速度、加强管理,以及国家各部门关于信息化的步伐,使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化。 目前,学校工作繁杂、资料重多,虽然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已进入高校,但还未普及,而对于学生成绩管理来说,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统一的系统。因此,开发一套适和大众的、兼容性好的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本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使其符合操作的业务流程,并力求系统的全面性、通用性,使得本系统不只适用于一家教育机构。在开发方法的选择上,选择了生命周期法与原型法相结合的方法,遵循系统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四个主要阶段进行设计,而在具体的设计上,采取了演化式原型法,随着用户的使用及对系统了解的不断加深,对某一部分或几部分进行重新分析、设计、实施。本论文主要从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使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成绩管理成绩查询 C语言面向过程

西藏大学关于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的意见

西藏大学关于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的意见

西藏大学关于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与管理的意见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论证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西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精神,特提出加强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指导工作及管理的意见。 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 全校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在主管校长统一领导下进行,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办法。 1.教务处负责协调有关问题,检查毕业论文(设计)执行情况;汇总各学院(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和指导教师情况;收集和保管各学院(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及毕业论文(设计)分析报告;收集各学院(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等。 2.各学院(部)负责布置本学院(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任务,制定具体的工作安排并填写《西藏大学学院(部)200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日程安排表》(见附件4),审查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和任务书;安排指导教师,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动员;定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处理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有关问题,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审查,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考核与评定工作,复查成绩评定情况。对优秀和不及格的毕业论文 (设计)进行审核评价;推荐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收集并妥善保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原件及评审情况相关资料。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文献检索与阅读、资料收集、归纳整理、综合分析及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研究和正确撰写论文(设计)的能力。 三、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流程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由选题及定题、论文(设计)指导、中期检查、定稿、论文(设计)评阅、答辩与评定成绩、论文(设计)抽检、优秀论文(设计)推荐、工作总结等九个环节组成。其工作流程见附件23。 四、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工作及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应由各系(教研室)组织教师拟定若干方面的题目,于第7学期开学初交学院院长(部长)审查,之后由分管教学的院长(部主任)以任务形式下达给各系(教研室),系(教研室)主任最后将任务分配给本系(教研室)的教师。 2.第7学期的第5周,由学院(部)将审定后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指南的形式向本单位毕业学生公布和介绍。论文(设计)题目的确定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学生填写选题志愿,由学院(部)根据学生志愿和教师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 3.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要求: ①选题内容覆盖面要宽,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与眼界。 ②专业学科特点鲜明,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选题应与社会、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实际情况相结合。 ③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其中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选题应在80%以上,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④能够跟踪学科发展新趋势,选题关注专业学科的热点、焦点等问题。

工业分析与检验论文

目录 一、前言 (3) 1、山梨酸简介 (3) 2、使用范围 (4) 3、用量介绍 (5) 4、应用实例 (5) 5、主要测定方法 (9) 二、实验部分 (12) 1、试验原理 (12) 2、实验仪器与试剂 (12) 3、实验方法 (13) 三、方法研究 (13) 1、吸收光谱和测量波长的选择 (13) 2、氧化反应温度 (14) 3、显色酸度 (15) 4、显色剂用量 (16) 5、工作曲线 (17) 四、样品测定 (18) 1、样品溶液的制备和测定方法 (18) 2、精密度实验 (18) 3、样品分析 (19) 五、结论 (20)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食品中山梨酸含量的测定 [摘要]食品中添加的山梨酸超标严重,消费者长期服用,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骨骼生长,危害肾、肝脏的健康,因此食品中山梨酸含量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 本文采用分光光度[1-2]法测定食品中山梨酸的含量。以双氧水-硫酸溶液为山梨酸 氧化体系,氧化产物丙二醛进一步与硫代巴比妥酸进行显色反应。在吸收波长

530nm处,氧化反应温度60℃,显色剂用量4.0mL,0.15mol/LH2SO4溶液用量1.4mL 测定效果最佳。山梨酸浓度在0~1.066μg/m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线性范围内吸 光度与山梨酸浓度(μg/mL)间的关系为:A=0.3715c+0.0047,R2=0.9998,回收率 为99.0%~101.1%。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山梨酸;过氧化氢-硫酸;硫代巴比妥酸 一、前言 1、山梨酸简介 山梨酸及山梨酸钾[3-4](以下简称山梨酸及钾盐)是一种良好的食品防腐剂,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212-2008 代替GB/T 212-2001,GB/T 15334-1994,GB/T 18856.7-2002 1 范围 ) GB/T 18856.1 水煤浆试验方法第1部分:采样 3 水分的测定 本章规定了煤的三种水分测定方法。其中方法A适用于所有煤种,方法B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微波干燥法(见附录A)适用于褐煤和烟煤水分的快速测定。

在仲裁分析中遇到有用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进行校正以及基的换算时,应用方法A 测定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水分。 3.1 方法A(通氮干燥法) 3.1.1 方法提要 单位为毫米

φ 图1 玻璃称量瓶 3.1.3.3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 3.1.3.4 干燥塔:容量250mL,内装干燥剂。 3.1.3.5 流量计:量程为(100~1000)mL/min。 3.1.3.6 分析天平:感量0.1mg。 3.1.4 试验步骤 3.1. 4.1 在预先干燥和已称量过的称量瓶内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3.1. 4.2 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通入干燥氮气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3.1.3.1)中。烟煤干燥1.5h,褐煤和无烟煤干燥2 h。在称量瓶放入干燥箱前10min 开始通氮气,氮气流量以每小时换气15次为准。 3.1. 4.3 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3.1. 4.4 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质量的减少不超过0.0010g 或质量增加时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为计算依据。当水分在 2.00%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3.2 方法B(空气干燥法) 1±0.1)g,称准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3.2.3.2 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3.2.2.1)中。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1h,无烟煤干燥1.5 h。 注:预先鼓风是为了使温度均匀。可将装有煤样的称量瓶放入干燥箱前(3~5)min就

毕业论文管理规定

毕业论文管理规定 (2008)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法律与政治系 目录 1、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办法(2008)-------------------------------1 附件: (1)法律与政治系毕业论文文本规范----------------------------------------------8 (2)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进程----------------------------------------13 (3)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程序----------------------------------------16 附表: (3)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19 (4)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1 (5)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论文承诺书-------------------------------------------25 (6)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考核表-------------------------------------26 (7)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论文评分表-------------------------------------------28 (8)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答辩成绩评定表-------------------------------------31(9)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答辩成绩汇总表-------------------------------------32(10)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会议记录--------------------------------33 (11)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变更申请表----------------------35

煤的工业分析论文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煤的工业分析 学院名称: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指导老师:李继萍白艳红刘晋民 姓名:张怡 专业名称:煤质分析09-2班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化学工程系2012届毕业生毕业论文任务书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和要求 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锻炼学生综合技能与全面素质的重要实践性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保证。通过撰写毕业论文环节全面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实践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1、通过撰写毕业论文环节,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做到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为就业做好准备。 2、熟悉实习工厂的实验室设备及检测项目具体情况,根据工作具体内容确定论文研究方向和企业指导教师,扩大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实际动手的能力。 3、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应结合毕业论文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资料,为以后的撰写毕业论文打下良好基础。 二、毕业论文撰写要求: 毕业论文打印及装订要求: 1.毕业论文内容一律采用计算机打印,要求用A4纸单面打印。上、下各空20mm,左25mm,右空15mm,装订线5mm。页眉12mm页脚15mm。 2.用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下发的统一封面装订成册,装订的论文应整洁、美观。 3.论文纸页眉一律为“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毕业论文”和页脚为“第页”,小五号宋体,居中。 毕业论文具体内容包括:1.封面:2.任务书、毕业论文或专题实验选题申请单;3.中文摘要;4.目录;5.符号说明:6.论文正文;7.参考文献;8.附录;9.致谢。

煤的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 一、水分的测定(烟煤和无烟煤) 1、煤中水分以什么形态存在? 答:从水的不同结合状态来看,煤中水分存在形态一为游离水,一为化合水。 游离水是以吸附、附着等机械方式同煤结合。化合水是以化合方式同煤中的 矿物质结合,也叫结晶水,例好生石膏(C a SO 4 .2H 2 O)、高岭土(Al 2 O 3 .2SiO 2 .2H 2 O) 中的结晶水。 在煤的工业分析中,只测定游离水而不测定结晶水,因游离水在105~110℃的温度下经过1~2小时后即可全部除掉,而结晶水通常要在200℃以上才能分解析出。 2、什么叫最高内在水分,有什么测定意义? 答:吸附和凝聚在煤的毛细孔中的饱和水分叫最高内在水分。由于煤的孔隙度同煤的煤化程度不一定规律,所以最高内在水分的大小在相当程度上能表征煤的煤化程度;尤其是能更好地区分低煤化度煤。如年轻褐煤最高内在水分多在25%以上,少数的如云南弥勒褐煤的最高内在水分达31.8%。最高内在水分含量小于2%的烟煤,几乎都是强粘结性和高发热量的肥煤和主焦煤。无烟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比烟煤的又有所增高,这是无烟煤的内部孔隙又增大的缘故。 3、煤的全水分和应用煤水分有没有区别? 答:煤的全水分的代表符号是W Q ,应用煤水分的代表符号是W Y,两者的数值和含义有时相同,只是应用煤水分指的是已准备好并即将使用的煤(如在送入锅炉燃烧之前或送入焦炉炼焦之前的煤)的全部水分。全水分通常是指煤从矿井或煤层中刚开采出来时的全部水分,或商品煤即将发运时的全部水分。 4、分析煤样水分(W f)和内水分(W NZ )的测定有何异同? 答:测定这两种水分的煤样都是空气干燥煤样,测定的温度相同(105~110℃),不同的是煤样粒度、重量和干燥时间。 测定分析煤样水分的试样粒度在0.2mm以下,试样量为1g,烟煤的干燥时间为1h,无烟煤为1~1.5h;测定内在水分的试样粒度小于3mm,试样量为10~15g,烟煤干燥时间为2h,无烟煤为2.5~3h。 5、测定全水分之前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要注意以下事项: 1)检查装煤样的铁筒或玻璃瓶的密封是否良好。 2)用干净的软布将铁筒或玻璃瓶表面擦拭干净,用精密度为0.1 克的工业天平称重,并与标签上所注明的重量对照,如果重量减少,这减少之量标作水分

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制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基本规范 毕业论文(设计)全文包括:封面、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申明、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外文摘要250个实词左右)、目录、正文、结论、参考文献、附录(可选)、致谢(可选)等); 毕业论文(设计)字数:理工科5000字以上;文科6000字以上,其中外语专业4000单词以上,艺术类专业3000字以上(含图表、程序和计算数字等)。 一、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内容要求 (一)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1……、1.1 ……、1.1.1 ……),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标题应与正文中标题一致。 (二)标题 标题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不超过20字。 (三)摘要 毕业论文(设计)摘要或总说明书要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应反映整个内容的精华,字数在300字左右。 (四)前言部分 前言部分要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求达到的技术参数;简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五)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是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得出的结果及结果的讨论等。 撰写设计(设计)正文部分的具体要求是: 1.理论分析部分应写明所作的假设及其合理性,应以简练的文字概略地表达。所用的分析方法、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等,要写明哪些为人所用,哪些为己所改进,哪些为己所创造,以便指导教师审查和纠正。 2.对于用实验方法研究的课题,应具体说明实验用的装置、仪器的性能,并对所用装置、仪器做出检验和标定;对实验的过程和操作方法,力求叙述简明扼要;对于由理论推导达到研究目的的课题,内容要精心组织,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推理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3.结果与讨论是全文的心脏,对必要而充分的数据、现象、认识等要作为分析的依据进行具体撰写。在对结果作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应说明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误差分析,说明现象出现的条件及其可证性,交代理论推导中认识的由来和发展;对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应说明其适用的条件与范围。 此外,作为结果与分析的图、表,应精心制作、整洁美观。 (六)结论 结论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本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 结论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的见解,结论要概括、简短。 结论撰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煤的元素分析剖析

煤的元素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包括煤中碳、氢、氧、氮和硫的测定。由于我国煤质分析标准 将硫单独列为一项,所以,这里讲的元素分析,是指煤中碳、氢、氮的测定和氧 的计算。 第一节煤中碳、氢、氮和氧的存在形态和测定意义 煤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部分组成。无机物主要是矿物质和水;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其中碳、氢、氧的总和占有机质的95%以上,其中碳元素占60%~98%,氢元素占0.8~6.6%,氧占1%~30%。氮含量变化范围不大,一般在0.3~3%之间,而硫元素大约占0.5~3%。一般来说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碳元素含量增加,氢、氧元素含量减少,表2-44是我国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 表2-44 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 类别C daf/% H daf/% N daf/% O daf/% 褐煤60~76.5 4.5~6.6 1~2.5 >15~20 长焰煤77~81 4.5~6.0 0.7~2.2 10~15 气煤79~85 5.4~6.8 1~2.2 8~12 肥煤82~89 4.8~6.0 1~2.0 4~9 焦煤86.5~91 4.5~5.5 1~2.0 3.5~6.3 瘦煤88~92.5 4.3~5.0 0.9~2.0 3~5 贫煤88~92.7 4.0~4.7 0.7~1.8 2~5 无烟煤89~98 0.8~4.0 0.3~1.5 1~4 石煤93~97 0.5~3.0 0.5~1.0 1~4 泥煤55~62 5.3~6.5 1~3.5 27~34 煤中各种元素的赋存形式不尽一致。煤中碳、氢、氧主要以芳香族结构,脂 肪族结构以及脂环族结构存在,目前,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的侧链大芳环和杂 环的核所构成,碳是构成这些环的骨架,氢和其它元素结合分布在侧链和桥链上。少量碳以碳酸盐二氧化碳形式存在,少量氢、氧以结晶水方式存在。煤中氮,主

计科教务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计科教务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目录 1.1.选题的背景 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管理信息系统逐渐成熟起来,并且给管理带来了新的革命。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的,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及其它办公设备对信息进行收集、运输、加工、存储、更新、维护,支持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人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最大的特点是高度集中,能将组织中的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一个中心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ant Information System,MIS)的重要标志。MIS的处理方式是在数据库和网络基础上的分布式处理。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不仅能把组织部的各级管理连接起来,而且能够克服地理界限,把分散在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网络互连,形成跨地区的各种业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目前,虽然有许多学校已开始运用计算机进行学校教务的管理.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必须是一个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系统。根据国大学的现在管理模式,结合国际新的思想观念,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建设先进的、与国际水平接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使之成为学校

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教务管理系统是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益乃至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的大学的关键环节。教学教务信息处理的电脑化、网络化,也是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容。 1.2.目的和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高速发展,计算机作为今天使用最广的现代化工具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并且正在成为未来社会——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现代学校教务的管理方式,资源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教务工作,管理和服务平台发生的变化,教务管理不再是传统的手工操作,人工管理,而是全面实行计算机管理。 此次毕业设计是对我两年来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总结。它使我提高了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本人知识水有限,系统设计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以便我今后改进。此外,该系统能够顺利的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毕业论文工作管理办法

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科生毕业论文(含毕业设计,以下统称毕业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学术和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是反映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标志。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毕业论文工作的目的 第二条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独立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该课程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培养学生运用专业手段及科学方法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处理实验数据、利用文献和书面表达等综合能力。 第三章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 第三条学院(系)是毕业论文工作组织和实施的主体,提倡各学院(系)分专业成立由系主任牵头的毕业论文课程组,开展毕业论文教学工作。 毕业论文课程组主要负责提出本专业毕业论文课程的基本要求,落实毕业论文课程计划,指导教师的配备,毕业论文题目筛选,毕业论文指导,评阅,论文答辩,成绩评定,质量分析,推荐优秀论文等具体工作。 学院(系)要对毕业论文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组织学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课程组拟定的课程计划和论文要求,制订本院(系)的毕业论文工作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督促和协调课程组做好指导教师的

安排,明确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经费及时到位,监督和检查毕业论文的质量。 第四条教务部负责制定全校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原则,组织校内外专家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抽查和监督,负责对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和奖励。 第四章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求 第五条毕业论文选题是确保毕业论文课程效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各学院(系)及毕业论文课程组要切实加强论文选题工作,做好选题指导。毕业论文的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专业性论文题目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应用方面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理工医科学生要尽量选择实验类、工程实践类的毕业论文题目,人文社科类学生应根据专业特点,结合社会实践设立题目。拟题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切忌题目立意过大,内容空泛。要通过做毕业论文,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性论文题目应尽可能结合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鼓励学院与外单位科研院所、大型企事业研发和生产单位联合拟定论文题目,符合要求的可采取联合指导的方式。毕业设计的选题要注重与实际工程项目结合,难度和工作量应高于课程设计,并体现出一定的综合性。 (三)创新性论文题目应突出创新性,要结合学科创新、技术创新和具体产品创新,使论文题目在难度适中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反映科技创新和社会生产创意的需要。 (四)可行性论文题目要具有可行性,符合本科生知识、能力、水平和工作条件的实际,切实满足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量的要求,避免过多和过少两个极端。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努力能够完成任务或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个性化论文题目要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避免千篇一律,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自拟题目,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使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工业分析论文参考题目

工业分析论文参考题目 1、洗衣粉的生产工艺及分析检验 2、化工企业水质调查 3、煤的发热量测定 4、原子吸收分光度法快速测定复合肥钾含量 5、水溶液中铁含量测定方法探究 6、复合肥中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7、酸性腐蚀液中铁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8、PAR分光光度法测定镍–铜合金镀液中铜镍含量 9、用双波长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的钙镁离子 10、用双波长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的钙镁离子 11、氨氧化率的测定意义和分析方法 12、低温煤焦油分析检测 13、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14、电解铝生产的分析检测 15、煤的分析与检验 16、氯乙烯的成分分析 17、水泥强度新检验方法探讨 18、胡萝卜籽的抗氧化性研究 19、尿素总氨含量的测定分析 20、电厂水质量的测定及处理方法 21、油脂酸价测定影响因素的研究 22、氯乙烯成分的分析 23、石油产品的分析检测 2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Fe(II)的初步研究 25、论乙酸乙脂合成实验及工业分析 26、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钙镁离子 27、奶酪的加工工艺与三聚氰胺的测定 28、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铁含量 29、炉水磷酸盐–PH协调控制对锅炉的影响和深远意义的研究 30、不同种类甘薯中Ca、Fe、Zn、Se等矿物元素含量比较 31、循环水中总磷含量的测定 32、片剂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33、油品质量分析过程中应用的工作原理

34、无汞法测定铁矿石中全铁含量的实验研究 35、尿素成品分析 36、紫菜中锶含量的测定 37、煤中全硫含量的测定 38、微量元素肥料的分析 39、甲基橙—重铬酸钾法测定硫铁矿渣铁含量 40、检测焦炭中煤的含量及构造分析 41、全铁不同测定方法的不同比较 42、从废旧干电池回收锰并制备MnCO3 43、天然硝酸钠的制取及分析实验 44、低温煤焦油的研究 45、PITC法测定常见二十种氨基酸的方法研究 46、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浸出液中氟化物的含量 47、ICP-AES法测土壤中铜和铁含量 48、糖的高郊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 49、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的银含量 50、冻干脑膜炎球菌多糖参比品含量标定 5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的实验条件研究 52、离子色谱法茶叶中氟离子含量测定 53、工业用丁二烯产品中烃类杂质测定方法的探讨 54、ICP法测定多种饮料中金属元素含量的研究 55、邻菲啰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铁离子 56、EDTA法测定矿石中的铅 57、矿泉水中铁含量的测定 58、水硬度测定不同方法的比较 59、HPLC测婴幼儿奶瓶中的双酚A残留量 60、常见肉类脂肪含量的测定 61、蔬菜中铅含量的测定与研究 62、鸡蛋中脂肪酸含量、种类及检测 63、离子色谱法测定面条及面粉制品中的溴酸盐 64、人体头发中锌含量分析研究 65、丙烯酸乙酯反应液组成色谱测定方法的研究 66、X射线衍射仪在全岩矿物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67、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方法的研究

煤的工业分析

实验1煤的工业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2. 了解煤的使用性能及煤种的判断方法。 3. 学会用经验公式计算煤的低发热量。 二、实验原理 固体燃料煤是由极其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组成的,通常包含碳(C)、氢(H)、氧(0)、氮(N)、 硫(S)五种元素及部分矿物杂质(灰分A)和水分M。对煤进行成分分析,常采用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两种方法。其中元素分析可参照GB476—79《煤的元素分析方法》进行;而工业分析则是我国工矿企业中采用的一种简易分析方法,即通过对实验室中的空气干燥基煤样所含挥发分V、固定碳FC、灰分A和水分M进行测定以得到煤的工业分析成分的方法。若分别以Vad、FCad、Aad和Mad,表示空气干燥基下煤样中挥发分、固定碳、灰分和水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则有: Vad+ Fcad+Aad + Mad = 100 工业分析方法由于比较简单,一般工厂都可进行,且对于了解固体燃料的使用性能已能满足要求,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实验中所遵循的原理为热解重量法,即根据煤样中各组分的不同物理化学性质控制不同的温度和时间,使其中的某种组分发生分解或完全燃烧,并以失去的重量占原试样重量的百分比作为该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其中对水分的分析采用常规测定的方法进行。鉴于空气干燥基下煤样中的水分为内在水分较难蒸发,故置于105?的鼓风干燥箱中干 燥,并进行检查,直至重量变化小于土0. 001g为止;对煤的灰分的,分析采用快速灰化法,即将煤样置于815C的马弗炉中灼烧40分钟,并检查其燃烧完全程度,直至重量变化小于土0. 001g为止;而对于挥发分,由于它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且是煤样在特定的条件下受热分解的产物,故采取将煤样放入带盖的瓷坩埚中,置于900± 10C的马弗炉中隔绝空气加热7分钟,冷却后称重,以失重减去水分即为挥发分重量。 上述各组分的计算式为: 水分:Mad =(失重/样品重)X 100 灰分:Aad=(灰重/样品重)X 100 挥发分:Vad=(失重/样品重)X 100- Mad

GB476-91煤的元素分析方法代替GB476-1979

GB476-91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代替GB476-1979 本标准参照采用了国际标准ISO625:1975(E)《煤和焦炭碳和氢测定方法利比西法》和ISO333:1983(E)氮测定方法半微量开氏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中碳、氢、氮含量的测定方法和氧含量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2.引用标准 GB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GB218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 3.碳和氢的测定 I.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用吸水 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由吸收剂的增重计算煤中碳和氢的含量。煤样中硫 和氯对测定的干扰在三节炉中用铬酸铅和银丝卷消除,在二节炉中用高锰酸银 热解产物消除。氮对碳测定的干扰用粒状二氧化锰消除。 II.试剂和材料 i.碱石棉:化学纯,粒度1~2mm;或碱石灰(HGB3213):化学纯,粒度0.5~2mm。 ii.无水氯化钙(HGB3208):分析纯,粒度2~5mm;或无水过氯酸镁:分析纯,粒度1~3mm。 iii.氧化铜(HGB3438):分析纯,粒度1~4mm,或线状(长约5mm)。 iv.铬酸铅(HG3-1071):分析纯,粒度1~4mm。 v.银丝卷:丝直径为0.25mm vi.铜丝卷:丝直径约0.5mm。 vii.氧气:不含氢。 viii.三氧化二铬(HG3-933):化学纯,粉状,或由重铬酸铵、铬酸铵加热分解制成。 制法:取少量铬酸铵放在较大的蒸发皿中,微微加热,铵盐立即分解成墨绿色、 疏松状的三氧化二铬。收集后放在马弗炉中,在600±10℃下灼烧40min,放在 空气中使呈空气干燥状态,保存在密闭容器中备用。 ix.粒状二氧化锰:用化学纯硫酸锰(HG3-1081)和化学纯高锰酸钾(GB643)制备。 制法:称取25g硫酸锰(MnSO4·5H2O),深于500mL蒸馏水中,另称取16.4g高 锰酸钾,溶于300mL蒸馏水中,分别加热到50~60℃。然后将高锰酸钾溶液慢 慢注入硫酸锰溶液中,并加以剧烈搅拌。之后加入100mL(1+1)硫酸(GB625, 化学纯),将溶液加热到70~80℃并继续搅拌5min,停止加热,静置2~3h。 用热蒸馏水以倾泻法洗至中性,将沉淀移至漏斗过滤,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在 150℃左右干燥,得到褐色、疏松状的二氧化锰,小心破碎和过筛,取粒度0.5~ 2mm的备用。 x.氧化氮指示胶: 制法:在瓷蒸发皿中将粒度小于2mm的无色硅胶40g和浓盐酸30mL搅拌均匀。在 沙浴上把多余的盐酸蒸干至看不到明显的蒸气逸出为止。然后把硅胶粒浸入

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暂行办法

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暂行办法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主要工作程序包括选题、下达任务书,学生实习或课题调研、文献检索,相关实验(实践)工作,论文撰写及答辩等。为保证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规定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管理 第一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由主管校长领导,实行学校、学院、系三级管理。 第二条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教务处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宏观组织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及省教育厅指导性文件的要求和精神,制订我校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办公室负责组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检查、评估和总结。 第三条学院成立由主管教学副院长任组长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全过程组织管理。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学校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学院各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制定本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提出毕业论文(设计)具体工作计划;开展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检查、评估与工作总结;组织本学院各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研究工作。。 第四条系成立由系主任任组长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小组,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学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和要求;选配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召开指导教师会议,就指导要求、日程安排、评阅标准等统一思想和认识;组织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选定和编写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毕业论文(设计)及相关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第五条各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时间不少于16周,各阶段进度及具体工作见《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日程安排》。 第六条毕业论文(设计)的文档管理 (一)毕业论文(设计)资料(含电子档)由学院资料室统一保存,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资料(含电子档)由学校档案馆保存。毕业论文(设计)资料包括任务书、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题目:煤的工业分析 学校:福建船政交通学院 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 姓名:甘雅丽 学号: 143216014 指导教师:张星春

(3) 2. 影响低温煤焦油产率和性质的主要因素 (5) 3. 煤低温干馏工艺 (5) 3.1连续式外热立式炉 (5) 3.2连续式内热立式炉 (5) 3.3连续式内外热立式炉 (6) 5. 低温煤焦油产品 (6) 5.1 柴油 (6) 5.2 沥青 (6) 5.3 渣油 (6)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煤焦油是煤炭干馏时生成的具有刺激性臭味的黑色或黑褐色粘稠状液体,简称焦油。常温下煤焦油是一种黑色粘稠液体,炼焦生产的高温煤焦油密度较高,低温煤焦油也是黑色粘稠液体,其不同于高温煤焦油的是相对密度通常小于1.0,煤焦油是炼焦工业煤热解生成的粗煤气中的产物之一,其产量约占装炉煤的3%~4%其组成极为复杂,多数情况下是由煤焦油工业专门进行分离、提纯后加以利用。 煤焦油是炼焦化工的大宗产品,煤焦油的加工利用开创了近代有机化学工业的历史。在石油化工高速发展的今天,煤焦油化工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在提供多环芳烃和高碳物料原料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煤焦油是一种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大部分为价值较高的稀有种类,是石油化工难以获得的宝贵资源。

前言 按照煤干馏的不同终温,将煤的干馏划分为3个干馏类型。干馏终温在450 ~ 650℃范围内称为低温干馏;600~900℃范围内称为中温干馏;干馏温度1000℃称为高温干馏。 煤低温干馏技术的应用始于19世纪,当时主要用于制取灯油(或称煤油)和蜡。19世纪末,因电灯的发明而趋于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及大战期间,德国建立了大型低温干馏厂,用褐煤为原料生产低温煤焦油再高压加氢精制和裂化制取高级液体燃料和航空汽油,以适应战争需求。日本在战时也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将低温焦油加工成战时用燃料。这些低温焦油加工生产厂的工艺过程与高温煤焦油加工生产厂完全不一样,也从未与高温焦油联合生产过。在1943年这些战时工厂曾生产和加工了约250万立方厘米的低温焦油,而当时焦炉生产的高温焦油在加工量上相当于低温焦油加工量的77%。 战后,大量廉价石油的开采,使煤低温干馏工业再次陷于停滞状态,各种新型低温干馏的方法多处于试验阶段。单一的煤低温干馏已经不多见,但从能源以及化工资源考虑,低温干馏和低温焦油加工还得到一定的发展。在欧洲,目前低温焦油加工生产量大约为150立方厘米,采用加氢、蒸馏、萃取、裂解、脂化等工艺方法,生产汽油、柴油、酚类产品、盐基类产品、溶剂、石脑油、渣油等产品。 适合用于低温干馏的煤是无粘结性的非炼焦用煤,如褐煤或高温挥发分烟煤。我国这类煤种储量丰富,是发展低温干馏的基础,目前主要用于直接燃烧。低温干馏过程比煤的气化和直接液化简单得多,加工条件温和。若能通过回收低温干馏煤气和焦油,并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使低温干馏产品能找到较好的利用途径,将会具有很好的竞争力。

煤的工业分析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煤的工业分析实验院系:—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 __________ 班级:热能—1004班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北电力大学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规定的实验条件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的百分数,并观察评判焦碳的粘结性特征。通过本实验使同学们了解煤工业分析的原理、方法、步骤和使用的仪器、设备等知识。 煤的工业分析采用空气干燥试样,其成分重量百分数在右下角用空气干燥基 “ ad”表示。 二、实验类型 综合型。 三、实验仪器 箱式电炉、鼓风干燥箱、灰皿、称量瓶、坩埚及坩埚钳,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原理取一定量经空气干燥过的煤粉试样,用加热分解的方法,使其在不同温度下加热,使煤中的水分、挥发分依次逸出,按试样减轻的重量求出空气干燥基的水分和挥发分,然后将固定碳烧出,残余的重量即为灰分。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水分的测定 1. 方法要点 称取一定量的分析试样,置于105?110OC的烘箱中,干燥到恒重,其失去的重量占试样原重量的百分数,即为分析试样水分。 2. 实验设备仪器 1 )电热干燥箱 1 台,带自动调温装置,内附鼓风机,并能维持 105? 110oC。 2)玻璃称量瓶,带有磨口盖,直径为 40mm高为25mm 3)干燥器 1 个,并装有干燥剂(变色硅胶)。 4)分析天平 1 台,可精确到 0.0002 克。 5)小勺一把 6)煤样若干,粒度为 0.2 毫米以下。 3. 实验步骤 1)用预先干燥和称量过(精确至 0.0002g)的称量瓶称取粒度为 0.2mm 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1±).1g (精确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2)打开称量瓶盖,将称量瓶放入预先鼓风并加热到 105?110 oC 的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烟煤 1 小时,褐煤和无烟煤干燥 1?1.5 小时。 3)干燥完毕,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加盖,在空气中冷却2?3 分钟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约 20分钟),称重。 4)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 30 分钟,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质量的减少不超过 0.001g 或质量增加时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要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为计算依据。水分在 2%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4. 结果计算与允许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