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神经调节

一、知识梳理

:约有 个神经细胞,是人体最 的中枢。

:能 运动,维持 。

:下部与 相连。

:是与 间的联系道路,既可以对刺激作出反应,也可将 刺激传到 。

2、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是 ,又叫做 ,神经细胞主要特点是生有许多 。它们的突起连在一起,便于兴奋和刺激。

3、人体进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4、反射的概念是: 。

5、完成一个反射需要的结构基础是 。

6、如右图,是一个完整反射孤的结构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反射弧由五个部分构成,分别是[ ] 、

[ ] 、[ ] 、[ ] 、[ ] 。

(2)当手偶然碰到烫手的馒头,首先感受到“烫”的刺激的

结构是图中的[ ] ,然后由[ ] 将受到的刺

激传到[ ] ,该结构对刺激经过分析后,发出有规律

的指令,再由[ ] 将指令传到执行指令的结构[ ] 。

(3)这一反射过程中的缩手动作是脊髓的指令还是大脑的指令?

(4)缩手完成后,大脑才会感觉到被烫的手指很疼,这说明脊髓在发出指令的同时,也将手指受到的刺激传给了。

二、问题探究

1、某人因为骑马,腰部的脊椎摔断了,请问此人的身体下部还有感觉吗?

2、人生下来就会吮吸,会吞咽,这些反射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射?

3、人在看书时遇到感人的地方会流泪,而小狗却不会,这是因为小狗只能作出简单反射吗?

三、题型训练

1、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是( )

A 、肌肉细胞

B 、上皮细胞

C 、一根神经

D 、神经元

2、某患者因交通事故受伤,造成下肢瘫痪。该患者受伤的部位可能是( ) 中枢 部分 周围部分 1、人体神

经系统 的组成

A、大脑

B、小脑

C、脊髓

D、下肢骨骼

3、经常过量饮酒的人,记忆力会减退。这是因为酒精损伤了下列哪个器官()

A、大脑

B、小脑

C、脊髓

D、脑

4、1920年,印度发现了两个“狼孩”,其中最小的一个8岁。经科研人员9年的艰辛训练,到17岁时,其智力仅有4岁小孩的水平。这是由于该“狼孩”的什么结构发育不完善造成的()

A、脊髓

B、小脑

C、大脑

D、脑干

5、下列有关反射活动的实例中,不属于复杂反射的是()

A、鱼塘里的草鱼每到定时喂食时间,自动游到鱼塘边的喂食点

B、小狗在听到主人的呼喊,迅速从远处奔跑过来

C、人在感觉到鼻子不舒服时,立刻打喷嚏

D、人在听到身后有汽车喇叭声时,自然向路边走过

6、某同学自己动手钉扣子,无意中,手指被刺了一下。他的正常反应是()

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

B、只缩手

C、先缩手,后感到疼痛

D、缩手和感到疼痛是同时的

7、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A、有飞蚊在眼前晃动时眨眼

B、人在吃到酸梅时分泌唾液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看到小说中感人处时流泪

8、当行人在看到“前方修路,请绕行!”的告示牌后,会改变前行的路线;而一只小狗在看到该告示牌后,却照样前行。这种差异的本质是人类具有()

A、视觉中枢

B、语言中枢

C、听觉神经

D、大脑皮层

二、简答题

1、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箭头代表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请据图回答:

(1)当叩击膝盖下的韧带时,[ ] 感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 ] 传到脊髓里特定的[ ] ,由其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 ] 传到[ ] ,大腿上相应肌肉收缩,使小腿突然弹起。该反射的类型属于。

(2)形成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这说明脊髓不仅具有反射功能,而且还有功能。

(3)“谈虎色变”是与中枢有关的反射,这是人类所特有的。

2、若上边的图代表小明在进行肌肉注射时的反射弧,则:

(1)小明在生病进行肌肉注射时,肌肉会出现不由自主的战栗。“战栗”是一种反射活动,此反射活动完成的途径是(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而后感到疼痛,小明的痛觉是在产生的。

(2)先战栗后感觉到疼痛,说明脊髓除了具有反射功能外,还能将刺激传到。

(3)若2损伤,用针刺他,他能否感觉到疼?为什么?

伍嘉欣教学设计眼和视觉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教学设计 江义中学初一生物科组伍嘉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眼和视觉,本节课是学习了有关人体的营养、消化、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等知识之后,向同学介绍的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中眼与视觉的知识。本节的教学是全章教学的基础,完成好本节教学任务,可为后面的教学做一良好的铺垫。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2)能说出视觉是怎么形成的。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能力目标: (1)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认识,不断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树立爱护眼睛的意识, (2)渗透爱心教育。 3.教学重点: (1)描述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4.教学难点 (1)视觉的形成过程 (2)近视的成因。 二、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学生对“眼睛与视觉”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不仅对结构与功能感兴趣,更对与眼睛有关的疾病感兴趣,尤其是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近视”,想要清楚地了解为什么。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利用启发性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认识,不断地培养能力。 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法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课堂上,我把课堂授课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主要作引导性点拨,其余更多时间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下到小组和学生共同探究,参与学习讨论,最终让学生达成目标。

眼球结构

视觉器官(visual organ)包括眼球、视路和附属器三部分。 第一节 眼球 成人的眼球(eye ball)近似球形。其前后径约24mm,垂直径约23mm,水平径约23.5mm。眼球前面顶点称为前极,后面顶点称为后极。在前后极之间绕眼球一周称赤道。眼球位于眼眶的前半部,借筋膜与眶壁、周围脂肪、结缔组织和眼肌等包绕以维持其正常位置,减少眼球的震动。眼球前面的角膜和部份巩膜暴露在眼眶之外,眼球前面有上下眼睑保护。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组成(图1-1,1-2)。 图1-1 眼球立体剖面 图1-2 眼球解剖图 一、眼球壁 (一)外层,纤维膜 (fibrous tunic ) 为眼球的最外层,由坚韧致密的纤维组织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不透明的巩膜。两者结合处称角巩膜缘。眼球的外层具有保护眼球内部组织、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透明角膜还有屈光作用。 1.角膜(cornea):位于眼球正前方,略呈横椭圆形,稍向前突出。横径为11.5--12cm ,垂直径约为10.5--11mm。周边厚度约为1mm ,中央稍薄约为0.6mm。其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7.8mm,后表面为6.8mm。 组织学上,角膜由外向内分为五层(图1-3)。

(1)上皮细胞层: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有5--6层细胞。在角膜缘处与球结膜上皮细胞相连。此层对细菌有较强的抵抗力,再生能力强,损伤后修复较快,且不留瘢痕。 (2)前弹力层(Bowman`s membrane):是一层均匀无结构的透明薄膜,损伤后不能再生。 (3)基质层(实质层):占角膜全厚90%以上。约由200层排列整齐的纤维薄板构成。板层间互相交错排列,与角膜表面平行,极有规则,具有相同的屈光指数。板层由胶原纤维构成,其间有固定细胞和少数游走细胞,以及丰富的透明质酸和一定含量的粘多糖。基质层延伸至周围的巩膜组织中。此层损伤后不能完全再生,而由不透明的瘢痕组织所代替。 (4)后弹力层(Descemet`s membrane):系一层富有弹性的透明薄膜,坚韧、抵抗力较强,损伤后可迅速再生。 (5)内皮细胞层:紧贴于后弹力层后面,由一层六角形细胞构成。具有角膜----房水屏障作用。损伤后不能再生,常引起基质层水肿,其缺损区依靠邻近的内皮细胞扩展和移行来复盖。 图1-3 角膜的横切面示意图

眼和视觉教案

《眼和视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中的第六节第二课时。在上一节学生了解了透镜的光学性质,探索了透镜的成相规律,以及照相机和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延续,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上节课透镜的知识,了解眼睛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总结出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另外还有人类视觉上的限制。这四个板块之间相互衔接,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学习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下的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对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知识点兴趣大。学生通过学习,已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在设计眼球结构的教学时,关于眼球结构和功能让学生边看图边学习。学生对成像原理的物理知识知之甚少,而视觉的形成却需要光学成像的知识作基础,而且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在教学设计中,学生只需了解光线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发生折射、汇集一处形成物象。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学生被近视困扰,他们对近视的成因、预防和纠正的兴趣较大。之前学生掌握了透镜的成像原理,这为下来学习近视远视成因打下了基础。通过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从饮食到习惯的形成有所进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教学重点: 眼睛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 四、教学难点: 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能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知道近视远视的矫正。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根据文字描述制作模型,培养自学能力; (2)通过观察眼球模型、观察同桌的眼睛等小实验,观察能力增强,学会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描述 (3)可以将生活中的照相机成像原理和眼睛成像原理进行联系记忆,类比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意识和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学生通过自学眼球的结构,增强了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加强学习的兴趣。 六、课前准备 眼球模型PPT 七、教学策略: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直观化,便于学生对眼球结构的掌握。通过提问、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有的放矢,教师认知新知识;鼓励学生创新与实践应用新知识。配合形成性评价,即时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 八、教学过程 规则说明:同学们,今天呢我们整个上课的过程也是一个小竞赛,根据座位,每两列合为一组,进行比拼,参加不同的环节,积分最高的小组获得胜利。由班长计分。 游戏开场:蒙眼画图

《眼球的结构》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初中生物

《眼球的结构》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眼球的结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说出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理解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2.通过观察分析及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能力。 3.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懂得爱护眼睛,激发对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难点:理解近视的形成过程及预防方法,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 1.请四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来参与游戏,先睁着眼睛走直线,再蒙上眼睛走直线,看谁走的又直又快,分享两次体验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蒙眼走弯路的原因(大脑没有接受到眼睛的信息,不能准确定位),体会眼睛的重要性。讲述眼睛最主要的结构是眼球,引入新课。

(二)探究学习,讲授新课 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展示眼球模型,结合多媒体展示眼球结构示意图,讲授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角膜:位于眼球最外部,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虹膜:位于角膜内部,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做瞳孔(光线的通道)。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位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 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2.视觉的形成过程 学生根据眼球的结构特点合作探究视觉形成的过程。教师总结: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随光线明暗及物体远近的变化,瞳孔大小、晶状体凸度会发生改变,以看清物体。 3.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若晶状体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那么,远处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象,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的则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象。这样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

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 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六节人的视觉和听觉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睛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能力目标:培养预防近视沙眼中耳炎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难点重点:眼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难点:视觉的形成与视觉异常,听觉的形成、耳的结构教具准备眼、耳结构的挂图与视觉、听觉形成的示意图及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装置等。课时安排本节内容分配为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某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提出: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图,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位。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构。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实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教师一方面简单明确地介绍实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学生注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状况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简明记录实验结果。要求学生观察见图,并联系刚才的实验现象。教师请学生回答:物像是怎样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然后一步步引出视觉产生的全过程,同时以板书形式归纳。再提出:当物体远近、大小变化时,如何使视网膜上的成像清晰?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眼球结构,认识到晶状体曲度调节的意义,同时引出近视与远视的现象及纠正的方法。小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附:板书设计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感觉器官: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组成的器官一、眼与视觉(第二课时)(眼的卫生保健→学习检查视力的方法;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引入新课:从青少年发生近视眼的话题出发,引出预防近视的重要性问题。主体内容:指出近视的

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眼睛看东西主要靠眼球,正常眼球是一个直径约24毫米的近似园球体,它由眼球壁和包在眼球内的一些组织构成,简单地说,眼球就像照相机那样工作(实际上照相机就是模仿眼睛设计出来的),眼球壁有三层,外面一层厚厚的白色膜叫巩膜,俗称眼白,起保护眼内组织作用;外层的最前部有一个像圆窗户的透明膜叫角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透明镜头,它让光线进入眼球内,在它的最前部就是我们看到的黑眼珠,叫虹膜。黑眼珠的当中有一个小孔叫瞳孔,就像照相机的光圈,可随光线的强弱变大或缩小,控制光线,进入眼球内,在虹膜纳后面有一结构称睫状体,一般情况下看不见,它起调节焦距和生成房水的作用。最里层是接受光线的视网膜,类似照相机用的胶卷,眼球内的东西有三样: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房水是眼球内的营养液具有维持眼压和营养眼内组织的作用,晶状体是一个扁圆形凸透镜,类似于照相机的变焦镜头,它在睫状体的共同作用下,能调节眼睛清楚地看远、看近,晶体内部结构很像“洋葱”,分很多层,里面的纤维又像树木年轮,不断生长,随着年龄增长,核心部分逐渐变大,晶体增厚扩大因此增大了眼内容量,促使晶状体和虹膜背面更易接触,由于老年人晶状体较大,故易患青光眼,如果晶状体有病交混浊就会出现白内障,像果冻一样的玻璃体,主要支撑眼球壁,保持眼球外形,眼睛看东西时,光线从眼睛前面进入眼球通过角膜、房水、瞳孔、晶体、玻璃体,到达视网膜经过复杂的生物光化学反应产生生物电流,由视神经(像电缆)传送到大脑,被感觉认识这就形成了视觉。 房水 房水是由睫状体分泌形成,含有大量的透明质酸和抗败血酸.房水填充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空隙,虹膜将其分割为前房和后房. 房水由睫状突分泌,通过扩散及分泌进入后房,营养并滋润晶状体后越过瞳孔到达前房,供给角膜营养后,从前房角进入斯洛姆(Schlemm)管回到巩膜表面的静脉中,完成一次循环。这也称之为“房水循环” 生理功用: 1.房水在前后房之间流动,是眼球的重要填充液体,调节眼内压. 房水产生多,眼压升高,房水产生少或流出多,眼压降低。 2.房水能帮助角膜和晶体的物质代谢作用,维持它们的透明性. 3.房水可以为角膜提供一部分氧,是角膜所需氧份的重要来源之一. 4.房水内含有大量的葡萄糖,为角膜的能量代谢提供物质保证. 玻璃体 玻璃体顾名思义,其本身如玻璃一般透明,是光线进入眼内的必经通道。它位于晶状体后部,填充满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其大小接近整个眼球体积的2/3。由清澈的黏膜胶状物组成,水分占据其98%以上,剩下的2%的成分主要包括玻璃酸(即透明质酸)以及蛋白质。不含任何的血管与神经,其营养主要来自于房水和脉络膜,所以其代谢缓慢,不能够再生,一旦损失,则由房水填充。因其本身具有弹性,故可以帮助眼睛缓解外部压力,起到保护视网膜的作用。

眼和视觉(四步法)

自学检测 1、眼球壁的结构:外层由透明的 和不透明的 组成;中层由 、 和富含血管的 组成;内层是透明的 ,它具有 作用。 2、眼球的内容物有房水、晶状体 和 。 3、 会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光线弱时,瞳孔 ;光线强时,瞳孔 。 4、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光线透过 ,由 进入眼球内部,经过 折射和透过 ,到达视网膜,在 上形成清晰的 。视网膜上的 细胞受光的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 沿 传到 形成 。 ------------------------------------------------------------------------------------------------------------- 当 堂 检 测 选择和填空 1、人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是指 ( ) A 、虹膜和角膜 B 、角膜和巩膜 C 、角膜和虹膜 D 、巩膜和虹膜 2、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物像和产生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 A 、视网膜、视网膜 B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 、视网膜、大脑皮层 D 、大脑皮层、视网膜 3、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 ) A 、角膜 B 、巩膜 C 、脉络膜 D 、视网膜 4、外界物体发射过来的光线,依次经过哪项到达视网膜。 ( ) A 、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B 、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 C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D 、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 5、眼球里具有的保护内部结构功能的是 ( ) A.脉络膜 B.巩膜 C.角膜 D.视网膜 6、人眼有黑色、蓝色等,与人的眼色有关的结构是( ) A .角膜 B .瞳孔 C .虹膜 D .巩膜 7、人们常说照相机的成像跟人的眼球成像的原理相同,根 据你对眼球的认识,想一想,照相机的下列构件分别相当 于眼球的什么结构?光圈——( ) 镜头——( ) 胶片——( ) 判断 7、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 8、当人观看一个由远处移近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会逐渐变大。( )

眼球结构

眼球结构 眼球:近似球型,由眼球壁与眼内容物所组成。婴儿出生时眼球较小,前后径为12.5~15.8mm,前后径(称为眼轴)随着年龄生长,至成人时眼球前后径(外径)平均24mm。这在眼科屈光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就是从婴幼儿到成人,是一个轻度远视正视化的过程。婴儿常有200~300度(专业论述+2.00D~+3.00D)的远视,至成年时达到正视眼(+0.50D~-0.25D)。前后径超过25mm者已经表现为近视。 (一)眼球壁:分三层,由外到内依次为纤维膜、葡萄膜、视网膜。 1、外层(纤维膜):由角膜、巩膜组成。 角膜:纤维膜的前1/6,内无血管,完全透明。角膜略呈椭圆形,横径为11.5mm~12mm,垂直径为10.5mm~11mm.中央瞳孔区附近大约4mm直径的圆形区内近似球形,其各点的曲率半径基本相等,是入眼光线穿透的区域。角膜分为五层,由前向后依次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实质层和内皮细胞层损伤后不能再生,由不透明纤维组织代替。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激光的主要切削部位选在基质层。角膜总屈光为+43D,占眼球屈光力的70%。 角膜功能:1)保持眼球一定性状及保护眼内组织。 2)屈光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屈光手术的重要组织。 巩膜:外膜的后5/6部分,质地坚韧,不透明,呈瓷白色,由致密交错的纤维所组成。巩膜向前与角膜相连,后部与视神经交界处分为内外两层,外2/3移行于视神经鞘膜,内1/3呈网眼状,称巩膜筛板,此板很薄,视神经纤维束由此处穿出眼球。 巩膜功能:1)维持眼球外形 2)保护眼内组织以稳定视力。 2、中层(葡萄膜/血管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 葡萄膜的主要功能:营养眼球,是全身含血量最丰富的部位,供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视锥、视杆细胞。 分述如下: 虹膜: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为圆盘状,中央有一小孔即瞳孔,约2.5-4mm,虹膜的肌肉分为两种,即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两者相互作用,调节瞳孔大小。交感神经支配瞳孔开大肌,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 虹膜功能:1)营养眼球 2)控制瞳孔大小,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有利于视网膜成像并减少有害光线损伤视网膜。 睫状体:为宽约6mm的环状组织,位于虹膜与视网膜的锯齿缘之间。前1/3肥厚处为睫状冠,其上有睫状突可分泌房水,后2/3为睫状体平部,晶状体悬韧带附着在睫状体上,位于睫状突和巩膜之间有睫状肌,受来自第三对脑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睫状肌收缩时,悬韧带张力降低,晶状体依靠自身的弹性回缩而变厚,产生眼的调节作用。 睫状体功能:1)营养眼球 2)分泌的房水营养晶状体和眼前段结构,且有维持眼压的功能。 3)改变晶状体形态,产生调节作用。 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是色素丰富的血管性结构,由3个血管层组成: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中间的中血管层、外层的大血管层 脉络膜的功能:1)营养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内颗粒层以外的视网膜。

详解眼球结构(图片介绍)

详解眼球结构(图片介绍) 近视手术专家李海燕2015-12-22 09:33:01结构眼睛图片阅读(23223)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要想了解眼睛的疾病和治疗方法,首先需要熟悉眼睛的结构。以前曾经发过博文介绍眼睛的结构,但对于一些不熟悉医学的读者,还是比较难以理解。为了更好地理解眼睛的功能,我们把眼睛的结构比作照相机,进行简单的解读。本文适合于对眼睛的结构完全不熟悉的读者,如果你已经非常熟悉眼睛的结构了,就不必阅读了。 本文通过几幅图片和视频,对眼球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会把眼球结构与照相机的结构进行类比,以利于非专业的普通读者理解。 首先,我们通过图片的形式,对眼睛和照相机进行一个对照。 我们再看一个眼球的侧面和正面的对照图片。因为有些人可能对侧面图不是很习惯,所以,我们看看这个图片,有利于理解角膜、瞳孔等结构的位置。 现在,我们再把眼睛的各个结构的侧面图详细地进行标记,并参考照相机的结构,对眼球各个部位进行逐一的详细解释。

1.角膜--镜头 角膜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道关口。其屈光力为42D左右,占眼球表面积的1/6,直径为11.5毫米,中央厚0.6毫米,旁边厚1毫米。俗称"黑眼珠",其实它透明无瑕,只是由于眼球壁的其他部分好像照相机的暗箱、当人们通过这层透明组织看黝黑的眼内时,才产生黑的感觉,角膜组织分5层: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角膜上皮层有十分敏感的感觉神经末梢、但对冷觉不敏感,因此有"不怕冷的大将军"之说。如果角膜上皮受损,一般24小时内不留痕迹地愈合。如果角膜受损严重,则愈合后留下瘢痕,严重的呈瓷白色,好似镜头上的霉斑,影响视力。 2.瞳孔-光圈 瞳孔-光圈,俗称"瞳仁",直径为2.5~3毫米。婴儿和老人瞳孔较小。外面光线强的时候,瞳孔缩小;光线弱的时候,瞳孔变大,从而使眼睛里接受的光线总是恰到好处。一旦失调,则曝光不当。 3.晶状体-全自动变焦镜头 晶状体-全自动变焦镜头,位于瞳孔虹膜后面,呈双凸透镜。正常人既能看近又能看远,全依赖于晶状体的调节。看远时,睫状肌放松,悬韧带绷紧,晶状体变扁平,折光力减少;看近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依靠其本身弹性变凸,折光力增加。通过如此调节,使光线能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上。如果通过调节,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就存在屈光不正。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眼;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称为远视眼;不能聚焦在一

眼与视觉教案设计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 3.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保护视力,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 2.教学难点:眼球各结构的功能。 三、器材准备 眼球仪1个,电筒1支,照相机1台,纸箱1个,墨水盒1个。 四、教学环节 (一)感觉器官的概念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神经末梢和一些附属结构就构成了感受器。有的感受器比较简单,如皮肤中的触觉感受器,只是由一些神经末梢和毛发、毛囊等;有的感受器比较复杂,如眼睛由许多

感觉神经末梢和眉毛、泪腺、动眼肌、调光结构等构成,这种复杂的感受器就叫做感觉器官。 (二)引言:猜物游戏:出示一个用布遮盖的小纸箱,里面放一个苹果。邀请三位同学分别通过手摸、鼻子闻和眼看来判断箱子里的东西。 人体有很多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那么,通过刚才的游戏可知,能够最快、最准确感知事物的感觉是视觉。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让我们 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三)指导探究 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1)观察同学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结构特点 眼睑、睫毛、泪器、眼肌等结构都是眼睛的一些附属结构,眼睛的最主要部分是眼球。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结构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2)探究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①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

华师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眼与视觉 教案

《眼与视觉》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 2、掌握并能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和矫正方法。 4、在实验观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分析和讨论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引领介绍……课件展示……讨论交流”方式完成。 2、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结合引探法、实验法、自学法和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保护视力、预防近视,自觉维护身心健康的优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2.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三、教学难点 1、眼的自适应调节及视觉的形成。 2、体会眼睛的严重性。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眼球模型。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课之前,请同学们跟老师一同游览一下桂林的山水(课件展示,有情景介绍),同学 们感觉桂林的山水美不美?(美)那么你是通过身体的哪些部位感觉到桂林的山水美?(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介绍)。人体有很多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眼睛和耳朵是其中最严重的两个。尤其是眼睛,它是人体的视觉器官。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严重。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吗?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板书:眼与视觉)。 新课讲解: 一、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师: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平时我们经常照照镜子。但是,当你们在照镜子的时候,你发现镜子中的眼睛具有什么特点吗? 生:外面有眼睑、睫毛,里面有眼球,还有肌肉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以上同学们所提到的眼睑、睫毛、泪器、眼肌等结构都是我们从外部观察到的眼睛的一些附属结构。而它的内部是一个球体,称为眼球,它是眼睛的最主要部分。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结构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眼球的结构

。 主备人: 审核人: 序号: 磁村中学教案 导学结合 沟通你我

2、反思:物像是在什么地方形成的,视觉是在什么地方形成的? 3、思考:失明有多少种可能的原因? 学习任务三:探究瞳孔对眼的调节作用 学生分组完成探究实验: 1、提出问题:人的瞳孔大小能改变吗? 2、作出假设:学生根据提供的以下情境作出假设:从明处到暗处,和从暗处到明处的生活情境,以及猫的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 3、制定实验方案(提示:可利用手电筒); 4、讨论和完善方案; 5、实施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6、反思实验得失。 【当堂检测】 如图为眼球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物像刺激了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_____传入_____产生视觉。 (2)人从明处到暗处瞳孔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 (3)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使[]_____过度变凸,失去调节的灵活性,而造成假性近视。 (4)有的失明者,经检查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请你推断,原因可能是________或________发生了病变。学生总结得出 结论,认识到人 的性别差异是 由性染色体决 定的 学生阅读广告 词,找出问题, 而后小组讨论 学生自学模拟 探究实验的要 求及方法步骤, 而后小组合作 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中注 意发现存在核 问题,并思考找 培养学生的阅 读能力,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广告常 见,贴近学生生 活,易激发学生 兴趣,巩固学生 的知识。 让学生在轻松 快乐的氛围中 完成学习任务, 使知识呈现直 观,发挥学生主 体地位和主人 翁意识,激发学 生的学习热情。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眼和视觉》教学设计

《眼和视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眼和视觉,本节课是学习了有关人体的营养、消化、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等知识之后,向同学介绍的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中眼与视觉的知识,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既是知识的介绍,又是很好的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注意用眼卫生,关爱盲人的情感。 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2)通过分析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示意图以及相关资料,了解视觉形成的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的方法。 (4)认同视觉卫生,关爱、帮助视觉有碍的人。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2)通过分析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示意图以及相关资料,了解视觉形成的过程。 难点: 通过分析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示意图以及相关资料,了解视觉形成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眼睛与视觉”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不仅对结构与功能感兴趣,更对与眼睛有关的疾病感兴趣,尤其是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近视”,想要清楚地了解为什么。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利用启发性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认识,不断地培养能力。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眼球结构示意图。 2、生物兴趣小组制作简易的眼球结构模型。 3、预习课本。 四、课时:1课时

六、板书设计 眼和视觉一、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二、视觉的形成 1→4→8→9→7→10→大脑三、近视的形成及矫正 大、长、远、前、凸透

初中生物《眼与视觉》优质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节选自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第六章《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中的第一节,本节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总结出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通过学习,已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学生对成像原理的物理知识知之甚少,而视觉的形成却需要光学成像的知识作基础,而且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在设计时,只需让学生了解光线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发生折射、汇集一处形成物象。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学生被近视困扰,他们对近视的成因、预防和纠正的兴趣较大。之前学生掌握了透镜的成像原理,这为下来学习近视远视成因打下了基础。通过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从饮食到习惯的形成有所进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 (3)理解近视的成因; (4)知道近视的xx。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眼球模型认识各部分名称,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 (2)通过对眼睛各个部分的作用的分析、培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意识

(2)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眼睛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2、难点: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借助多媒体与实物模型、视频资料的应用,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便于学生对眼球结构的掌握。通过提问、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动手能力。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眼球模型,录像资料(微课)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人生活在自然中,随时会对变化的自然环境作出反应。如果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你会怎么办?(生聆听教师谈话,唤起生活中的表象回答问题:我会找一个地方避雨。) 你是靠什么感觉器官感知这一环境变化的?(生:视觉器官、听觉器官以及皮肤感知这一环境的变化。) 人体对外界所做出的这一系列反应,需要视觉、听觉和神经系统的参与。人同其它的生物一样,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通过自身的调节,对变化的环境作出相应的反应,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人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得绝大多数是来自于视觉,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眼与视觉》,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合作探究

3.1眼与视觉教案

眼与视觉教案 一、设计理念: 体现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资源开发及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突出有效性教学设计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变静态抽象为生动形象,降低难度,缩短时间,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满足求知的心理。 二、教材分析: (一)所教内容在课标及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眼与视觉”这节课是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第一节,既是课标中的重、难点,也是全书中的重、难点。这节课是遵循先进的课程理念、把握课改的深层内涵、领会课改给生物学科带来的新变化的典型课例。它能在传授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设置探究实验注重强调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的学习。而且,本节课为后面学习近视打下基础,在整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课标和整本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在确定教材的地位、作用的基础上,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根据课标及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及视觉的形成。 (3)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作出解释。 2、过程与方法: 不要求全,避免过难过深,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实验,并由此增强学生探究活动的自主性。特别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关怀盲人、帮助盲人的意识。 (2)认同视觉卫生,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 (三)重点、难点及确立重难点的依据: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并以教材和学生两方面为依据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 1、重点:(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视觉的形成。 2、难点:(1)对比装有胶卷的照相机与眼球。(2)尝试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 三、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状况。中学生正值花季。 从其思维特征来看,尽管抽象思维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但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简单、认知水平低,需要教师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这节课,是课标及全书的重点之一,而且难度较大,尤其是“引导学生对比装有胶卷的照相机与眼球”时,难度更大,因为照相机和凸透镜的知识是在初二的物理课中,初一的学生根本没有系统的知识,但还不能象上物理课那样系统的讲解,所以必须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胶卷见光会曝光、拍照时需要调节焦距)出发,与学生的生活

眼和视觉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青山中学刘辉 教学目标: 1、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关注日常生活中眼的卫生保健。 教学重点: 1、眼球的结构 2、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1、视觉的形成过程。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眼球模型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爱眼护眼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多媒体播放一组优美的图片或视频,学生欣赏。师:“我们刚才看到的美景,都是通过什么看到的”?生答:“眼睛”。师:“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我们通过它来觉察世界万物,也可以通过它进行心灵的沟通。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

眼睛的结构”。 合作探究一:眼球的结构 1.观察课本P79人眼球结构示意图,了解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学生讨论,回答。 2.观察图4-47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说一说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学生回答:晶状体——镜头;瞳孔——光圈;视网膜——胶卷(底片) 3.请同学们利用两分钟的时间熟悉眼球的结构,然后通过眼球图片,分析眼球的结构,并说出每一部分结构的功能。 学生熟悉眼球结构,教师出示眼球模型,学生解说。利用眼球模型,书中插图,分组合作学习了解眼球的个部分结构及功能。每组任选一题派两名选手参加竞赛。通过分组竞赛,加深对眼球结构和功能的了解。 教师强调:(板图)我们俗话说的白眼珠(白眼球)和黑眼珠(黑眼球)指的是哪两部分?(师生共同分析)白眼球——巩膜;黑眼球——虹膜。虹膜内所含色素不同就出现了蓝眼、褐眼等。 合作求解二:视觉的形成过程 1.请大家根据眼球的结构分析:视觉的形成: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的途径是怎样的?

第6节眼和视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6节眼和视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通过观察了解透镜及其分类,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⑵.知道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等概念 ⑶.学会画凸透镜和凹透镜特殊的光线及光路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探讨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分析和作图培养良好的作图习惯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体会凸/凹透镜结构与凸/凹透镜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理念并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凸/凹透镜的结构特点,凸/凹透镜特殊光线的要求 三、教学难点 凸/凹透镜特殊光线的要求 四、教学器材 凸/凹透镜一组、光具盘、光源、老花镜、近视镜、刻度尺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作图:画出光线经过玻璃三棱镜玻璃砖的折射光线 (二)引入新课 【新闻】森林火灾之迷:一天,有几个“文明人”,他们带着吃的、喝的,来到一片美丽的森林游玩,傍晚时分,他们带着眷恋与满意,“轻装”回家了。第二天,太阳出来后不久,这片美丽的森林便被一场大火烧毁了. 【困惑】是什么原因引起火灾? 是由于一个装有大半瓶水的瓶子惹的祸,它“借着”阳光“点燃”了旁边的纸团-----引出透镜 (三)新课讲授 【想一想】1、生活中你遇到过、使用过透镜吗?

2、不同的透镜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3、说说放大镜和近视眼镜片分别属于哪一类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回答:1.放大镜、近视眼镜、老化眼镜、望远镜等 2.由透明材料(玻璃、塑料、水晶等)制成的两面都是球面、或一面是球面另一面是平面的透明体叫做透镜。例如:自制水滴是凸透镜 第三个问题由以下活动完成 【活动一】: 1.观察:透过放大镜、近视眼镜看书本上的文字; 摸一摸放大镜和近视眼镜片各处的厚薄。 看到的字变大还是变小透镜中间 厚还是薄 对光是会聚还是发散 放大镜 近视眼镜 【结论】一、透镜 1.透镜的种类 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凸透镜; 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凹透镜。 2.透镜的画法并讲解光心、主光轴的概念 【练一练】辨别下列透镜:凸透镜()凹透镜() 【活动二】不同透镜对光的作用 ◆用光源对着凸透镜照射,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凸透镜或者纸,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换用凹透镜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还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吗? 【结论】1.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 介绍: 焦点:凸透镜能将平行光线会聚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有两个实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想一想: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从凸透镜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眼和视觉和耳和听觉练习

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来自__________,其次来自________。 一、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 】 :无色透明,富含神经末梢 【 】 :白色坚韧,保护眼球 【 】 :有色素,中央有 ,可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 睫状体:内有平滑肌,能调节晶状体的 【 】 :内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可遮光形成暗室 内膜:【 】 :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兴奋 【 】晶状体:无色透明,似 透镜,折光作用,有弹性, 可调节 【 】 :位于晶状体后的透明胶状物。 2.若把眼睛比作照相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光圈相当于________,胶卷相当与_________; 2.视觉的形成 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并经过__________等的_______,最终落在__________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_______的一定区域,产生视觉。 3.近视的成因 眼球的前后径 或晶状体的 ,看远处物体时,物像落在视网膜的 ,这样的眼叫做近视眼,可配戴 镜来矫正。 4.下图是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 图中【 】 就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 (2)眼球内能成像的部位是【 】 。成像过程中对 光线主要起折射作用的是 (填序号)。如果把人 的眼球比作一架照相机,那么装入的底片相当于图中的【 】 。 (3)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可看见周 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 】 变大了。 (4)通常说的“黑眼睛”“蓝眼睛”是因为色素在【 】 上。 (5)汽车从远处缓缓驶来,晶状体的变化是 ,其变化是由【 】 来调节的。而瞳孔的变化是 ,其变化由【 】 来调节。 (6)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假性近视,这时眼球中【4】的特点是 。以后如果仍不注意用眼卫生,成像就有可能如右图 所示,这种情况下要想看清楚远处的物体,就需 选 (填字母)种透镜加以纠正。 (7)有一失明患者,经检查眼球的结构完好无损,原因之一可能是图中【 】 发生了病变。 5、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 .视网膜、视网膜 B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 .视网膜、大脑皮层 D 大脑皮层、视网膜 6、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 )。 A .虹膜和角膜 B .角膜和巩膜 C .角膜和虹膜 D .巩膜和虹膜 7、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 ) 眼 球 眼 球 壁 内 容 物 外膜 中膜

眼与视觉教案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1课时眼与视觉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知道近视眼的预防方法。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自觉培养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二、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以猜物游戏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体验、表演、动手操作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做科学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观察判断、实践创新等多种能力。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更广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2.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 四、教学环节

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由外向内,由前向后,由上向下。观察时注意结合书中的插图,并参考课本 P80方法步骤逐步完成。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2前五自然段,了解眼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③播放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频 ④反馈点拨对照眼球课件,检测学生自主探究效果,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点。 (3)出示眼球、照相机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比较、思考: 眼球和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在结构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你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吗? 2.视觉的形成 相机成像的原理和眼球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那么眼球到底是怎样形成物像的?视觉又是如何形成的呢?(1)指导学生对照眼球的结构模型,思考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 提问:我们的视觉最终是在哪里形成的?在视网膜上吗?《还珠格格》中的紫薇是怎样失明的?说明了什么? (2)引导学生观察动画课件,总结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请学生哑剧表演:进出电影院 出示猫的瞳孔调节图片:猫能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使组为单 位,观察 模型,拆 卸组装; 阅读课 本,讨论 交流,观 察思考, 理解眼球 的结构和 功能。 思考,得 出:瞳孔 相当于照 相机的光 圈,晶状 体相当于 照相机的 镜头,视 网膜相当 于胶卷。 观察、思 考、分 析,得出 光线进入 眼球的路 径,理解 视觉的形 察、阅读等 多种能力。 培养知识迁 移能力和发 散思维能 力。 将抽象知识 具体化、形 象化,突破 教学的第一 个难点。 走进生活, 亲身体验, 激发学生的 探究热情。 启发学生利 用所学知识 解释生活现 象,达到举 一反三,触 类旁通。 使学生认识 到保护视力 的重要性, 激发学习近 视成因的兴 趣,顺利突 破教学的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