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下的美术教育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美术教育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美术教育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美术教育

【摘要】随着现在教学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的由应试教育转向为素质教育,有以往单独的重视学生智力发展转变为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中美术教学是素质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美术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组成,同时也强有力的表现了素质教育的优点。因此,本文从现阶段素质教育出发,分析如何在素质教育下推动美术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术教育;现代化教学

美术教育是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的美术教育不仅可以推动学生的审美水平的提高,同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想象力。但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美术教育并没有受到充分重视,所以美术教育仅仅被当做简单的技能教学。但素质教育的发展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美术教育,并且开始关注如何在素质教育的条件下更好的去发展美术教育。

一、美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考试能力,只要学生的卷面分数高,那么这就是好学生,这样片面的教育方法使得学生越来越重视背诵与记忆能力的训练,在

这样的教育模式之下,学生是不可能重视美术教育的,但在素质教育之下,美术教学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在进行美术学习过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观察美术作品来进行思考,通过观察其中细节,详细的分析其中的画面意境。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存在着以下的关系:(1)美术教育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良好发展;(2)美术教育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素质教育为美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以往的应试教育压制了学生发展的天性,有的学生虽然对美术有天赋和爱好,但繁重的课业压力使得学生没有机会去进行美术学习。随着现在素质教育的推行,美术教育也开始走进了学生的正常课程学习,也让更多的学生发现了自己本来的爱好,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可以说素质教育不仅仅减轻了学生的压力,更给美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素质教育下合理发展美术教育

素质教育的实施为美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美术教育要想走的越来越好,就必须要根据新时代下素质教育的特点来合理改善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下的美术教育一定要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来进行,学生在中学时期的创造力还是非常丰富的,如果在

教学中长期让学生临摹,学生可能会感到无聊,缺乏学习动力。这样的美术教育将缺乏一定的成效。所以现在的美术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自由的进行创造,并且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创意指导,对于学生的图画点评不应该是按照呆板的标准来进行,而是要看到学生图画中的独特之处,这样可以有效的让学生在美术教育中获得乐趣,并且培养创造能力。

(二)利用现代化技术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教学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在美术教育中教师也应该把现代化的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美术教学中重要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学会从欣赏种体会到美术的魅力。在进行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图画,并且可以通过启发式思考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学习乐趣。比如在让学生了解图画发展的过程的课上,教师可能会存在资料匮乏的问题,但如果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获得充分的资料,甚至可以下载一定的视频资料,这样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可以有效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美术教育的发展将会推动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天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部分,美术教育的发展也将会有效的带动素质教育的良好进行,推动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体育学科学习,学生所能掌握与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需的、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 素养 =(知识+能力)态度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1) 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 体育课堂教学重视德育渗透 (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

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 (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长,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3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 (1) 打好身体基础回归体育的本质功能,增强体质. (2) 提升全民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自主健身,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运动技能,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能够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使学生的身体终身受益。 (3) 塑造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培养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调节能力,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周慧萱 摘要:学龄前幼儿的教育问题日益得到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她们的美术教育也逐渐被提出备受社会瞩目,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学术界也有不少的成果,而对于过去与当前的比较研究当前是较少的。因此我以我园的美术教研课题研究为依托、经过问卷调查和走访的研究方法来收集学龄前幼儿的美术教育问题的各方面资料,然后进行比较,希望能给社会提供有关学龄前幼儿美术教育问题的最新状况,从中探究更好的解决和开发学龄前幼儿的美术教育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学龄前幼儿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各个领域和行业都和关注这个群体的发展,她们是中国社会的未来也是以后社会竞争和国力竞争的掌舵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问题,特别是能开发幼儿的智力、创造力的美术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就一直在上升发展,对于教育的关注度和投资也与年俱增,特别是近几年,幼儿教育更是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也解决了一些偏远地区的幼儿学前教育问题,但这个问题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相关的调查研究更是亟待深入。在这里,我希望经过对学龄前幼儿的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有足够的认识,然后经过问卷调查把握学龄前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从而分析她们的美术教育的问题哪些得到解决了,哪些仍需努力以及出现了哪些新问题。同时,尝

试提出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现状与解决策略 一、中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 中国的幼儿教育服务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学龄前人口,据统计,中国有超过1亿的0-6岁的学龄前儿童,占世界同龄人口的五分之一。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报告公布数字表明,全球幼儿园毛入园率达到百分之三十七,其中四分之三的国家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五以上,而中国仅为百分之四十点七五,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的学龄前儿童人口远远大于世界各国,而我们的幼儿教育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城镇幼儿教师专业率过低、农村幼儿教育普及较少;第二,幼儿教师工资待遇过低,无法留住固定的教师资源;第三,从业资格要求不严格,屡次出现虐童事件;第四,家长对与幼儿的学前教育问题不重视。 (二)、中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教授幼儿如何绘画,并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和知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完善其身心的健全发展,有利于幼儿精神文明的构建,然而在美术教授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是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当前中国幼儿美术教的现状:第一,把美术教育当做一种技艺来教授,模仿和再现能力是课堂的重点,忽略其在幼儿教育中

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欣赏课

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欣赏课【摘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评价仍需努力尝试实践。以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认识图形标志》课堂教学为例不仅注重美术课特有的图像识读的能力培养,认识欣赏了许多的图形标志,明白了它的重要性,也深入了解它的创意内涵同时新课标要求增加美术课堂的趣味性通过角色扮演,感同身受,益智激趣导入将互动探究,自主赏析,指引学生主动表达运用联系生活,尝试设计,培养学生创意实践能力将学习成果展示,交流创意,生成有效课堂最后利用微课拓展,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形成图标设计理念。 【关键词】图形标志;核心素养;图像识读;创意内涵; 作为小学美术三年级学段的“欣赏·评述”课既要启发学生欣赏创意标志同时也要让他们学会表达想法。在课前构思本课时我深刻意识到欣赏课不应仅仅停留在欣赏所以大胆加入尝试设计图形标志的环节,凸显美术课应具备的视觉性和技能性的特点,并在完成成果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标志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真谛,服务于生活的真谛。整节课,让学生在了解图形标志的重要性的同时,明白它色彩单纯、概括简洁、易记、易辨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其在生活中广泛被运用是为了将图形标志的特点,帮助人们表达某种特定信息和含义,传递意义。 一、角色扮演,感同身受,益智激趣导入新课。 新课标要求增加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在导入环节以学生的主观角度设计了生活中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动物城里的巴士司机和鼓浪屿的小导游,通过直观的视频与图片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主动的欣赏了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图形标志。游戏一:播放巴士司机在行车过程中的视频让学生模拟成小司机手握方向盘进行行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交通标志让学生互动回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发言,

论文幼儿绘画兴趣和欣赏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指导小班幼儿美术活动 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但小班初期的幼儿由于心理、生理正处于发育之中,他们的思想境界还处在涂鸦阶段,他们绘画并不是为了描绘某个物体的形状,只是为了绘画过程中体现愉悦感,初入园的幼儿还不习惯于有组织的活动,对绘画是怎样一回事也并不清楚,所以在幼儿美术方面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和帮助幼儿由不习惯过渡到习惯,由不清楚过渡到清楚,并使之对美术活动产生 兴趣,对于幼儿的美术活动应怎样指导呢?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 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熊猫吹泡泡”、小鸭游泳”等绘 画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绒线”、画气球”、捏糖葫芦”等等。同时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 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所以 教师在选择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教材时一定要注意以上两点。 二、创造适应的美术环境、材料 创设具有可参与性的美术物质环境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必的发挥,而主动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 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小班幼儿 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 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车,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弹 子让幼儿滚画等。如在喷画活动放烟火”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装有水粉颜料的喷壶,幼儿只需轻轻一喷,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又如在印 章画小兔的新衣”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切成各种图形的蔬菜(胡萝卜、藕)等等, 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衣服形的纸上,一件件漂亮的新衣就这样完成了。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为小兔做新衣,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 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 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1、以游戏的口吻导题,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 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折纸贴画屋顶”的开始部分,我给幼儿讲了一个故事:前几天下大雨,大风刮走了小兔家的屋顶,小兔多伤心啊。”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并引起了幼儿对小兔的同情,纷纷表示要为小兔盖新房”。这时 教师就可以教幼儿用正方形的纸对角折成三角形,贴在小兔的屋子上,小兔的新房就这样造好了。还有在纸画活动帮妈妈绕绒线”中,我在活动的开始,就和幼儿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在体验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再让幼儿在纸上为妈妈绕绒线”,学习画圆圈线。教师利 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2、在边做边玩中发展幼儿的美术技能。

中小学美术中国画教育现状及思考

中小学美术中国画教育现状及思考 摘要 中国画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艺术瑰宝,在世界美术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摄影摄像技术、新媒体技术、动漫等新事物渐渐淡化了中小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所以,中国画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对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也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目前中国画教学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对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中国画教育所存在的学生兴趣观念淡薄,家长不够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为中国画的中小学教育寻找新的方向。 关键词:中国画教学;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Abstract Chinese painting has a long history, is a treas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in the art of the world can not be replaced. However,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dern photography technology, new media technology, animation and other new things gradually dilute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painting. Therefore,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art teaching of Chinese paint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study and lif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China,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aesthetic ability of students, 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pass the national spirit.This paper aims at Chinese painting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of art educa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hopes to present China painting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China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concept of weak, parents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is not perfect and so on a series of problems puts forward the reasonable solutions, looking for new the direction for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Chinese painting. Key words: Chinese painting teach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art education; problem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目录 TOC \o "1-2" \h \u HYPERLINK \l _Toc30175 摘要I HYPERLINK \l _Toc24444 Abstract II HYPERLINK \l _Toc32140 目录III HYPERLINK \l _Toc31699 前言1 HYPERLINK \l _Toc31753 一、中小学中国画教育的背景2 HYPERLINK \l _Toc15601 (一)“多元化”的文化背景2 HYPERLINK \l _Toc23951 (二)中国画教学与民族文化精神2 HYPERLINK \l _Toc6631 二、中小学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3 HYPERLINK \l _Toc29110 (一)现状3 HYPERLINK \l _Toc19830 (二)存在的问题3 HYPERLINK \l _Toc13217 三、中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的合理化建议4 HYPERLINK \l _Toc27661 (一)家长从小培养孩子对中国画的兴趣4 HYPERLINK \l _Toc15478 (二)改变原有教育体制的弊端5 HYPERLINK \l _Toc28389 (三)学校加强对中小学的美术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6 HYPERLINK \l _Toc1283 (四)增加中国画美术教学的经费,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7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动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新型的体育课堂教学,必需要有新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2015年10月,在清华附中举办的基础教育高峰论坛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介绍,即将出台新的高中课标中将强调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将新增核心素养以及基于核心素养制定出来的质量评价标准。申继亮还谈到,基于这样的改革,我们就要要求所有的课程老师对学科价值、学科育人功能有很好的思考。同时,新时期的课程改革,也要求每个学科的教育教学除了发挥本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之外,要高度重视跨学科之间的综合育人功能。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 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

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中国美术教育现状

中国美术教育现状 我国的美术教育是沿着“艺”和“技”两条脉络发展的,对应着美术教育效能的两个侧重面,在当代中国,美术教育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仍有不少的问题出现,我想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教育的薄弱之处,也是眼下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过去的教育方式有的已经不能满足青少年的要求,如何借助于文化娱乐的丰富多采的活动来进行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美育必须担当起新的历史任务。”一九八四年全国美育座谈会上,著名教育家黄济先生就尖锐地提出了这一问题。 一、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 (一)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是中国义务教育的开始,给学生打好基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中国美术教育初级阶段的教育理念。但当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语数轻美育、重技能轻创造、重考分轻过程、重学会轻会学等现象,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接受美术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且美术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其实直接影响着人的文化素质、思维品质、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形成。 2.全社会应重视美育教育,学校应尊重美术教师,安排好美术课程。教师应切实上好美术课,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建立学习的信心,最终让全体学生都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 3.鼓励优等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为小学阶段艺术素质能否得到发展,都直接影响到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对他们一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初高中阶段 现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美育不仅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学美术教育是美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受教育者在接受美的教育时,体验来自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真实情感的美的意味,从而导入纯洁、高尚、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因此,中学美术教育侧重于审美教育,即以美术欣赏为主要的教育手段。 为数众多的家长和教师片面的认为学生爱好美术及书法就是画画儿,学校开不开美术课和学生懂不懂艺术无关紧要,由此而产生的恶劣影响是十分严重的。由于来自社会的种种因素,导致大多数人对美术教学的误解和偏见,以至使中学美术教育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地位。由于学校在教学上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忽视及漠视非智力因素或形象思维的开发和培养,从某种程度上约制学生求知的视野。所以说,这是导致学生想象力渐次削弱的主要症结。 近几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虽然制定了美术欣赏课教材,但少有学校开设,只有为了考美术专业的学生开始考前美术培训。但学校没有给这些学生分配合理的训练时间,很多学校整个高中阶段的专业课和文化课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高中美术教育的一种畸形发展,给高中美术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 三、农村美术教育 由于经济、观念、师资等诸方面的因素,农村美术教育与城市比较而言,存在着长期落后的状况。美术师资不足,教师素质偏低,教学模式、内容、方法依然陈旧,很难适应新课程的目标要求。 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应该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变劣势为优势,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当下思考完整版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 学当下思考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的当下思考 最近有幸聆听了国家督学——尹后庆会长的报告,使我我对中小学核心素养的认识从茫然变成了清晰。确实,未来的课程如果不具备现代性与探究性,我们的学生将来无法整体的融入时代的变革;同时,教师如果不思考学科的本质、学科的育人价值、学科的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我们的教学很大意义上将会本成无效的教学;所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思考尤其显得重要。那么,我们将如何探索和实践核心素养在学科长的落实呢?就美术学科谈一些个人思考: 1.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在教学模块设置上,现使用的人美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共九本,它们分别对应高中美术课程设立的九个模块。美术教学课程的开设,其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科素养的培育。而今按规定开足美术课,尽心上好美术课,就是在行动上坚守了基础美术教育之阵地,贯彻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普及性”、“针对性”和“全面性”的路线。 同时,每个模块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会有一些侧重。比如鉴赏模块,更侧重对学生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三个核心素养的培育,绘画模块在美术表现、创意实践这两个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更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模块教学割裂了这五个核心素养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针对模块学习的特点来构建合理的模块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才能优化对模块中单元课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的设计。 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好各类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不等同于教室,学习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在互联网应用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合理搜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也可以运用好地方教学资源,为教学所用。丰富而适切的教学资源会大大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养成的主动性,促成核心素养培育效益的最大化。 在教学评价中,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模块特点,设置适切的评价机制与方式,使学生明晰对自我核心素养现状与不足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 2.在课外美术特色活动中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高中美术教学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亦不止于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外美术特色活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优势。以学校美术类社团、研究性学习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所涵盖的所有美术特色活动为平台,给予学生发挥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及能力的机会。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同时,实时关注、引领、指导并应给予学生活动成果的评价及鼓励,让学生能在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探究、发现、解决乃至创新,从而获得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再培育。 3.在学科竞赛活动中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学科竞赛活动需要师生齐心地做好赛前、赛时、赛后三个阶段的工作,这包含了指导与训练、沟通与鼓励、反思与总结等具体环节。教师需要结合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制订高效的竞赛辅导方案及策略,形成适切学生的辅导风格。 每一次学科竞赛都是对师生自身学科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历练。重要的并不在于竞赛的结果,而是我们在竞赛中收获了由能力到心智的成长,收获了核心素养。 综上,高中美术教学在时间和空间范畴上有一定的延展性。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课堂学科素养的培养,更要注重课堂内外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这样才能使美术教育更均衡地发展,才能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

幼教论文幼儿美术教育中想象力的培养

幼儿美术教育中想象力的培养幼儿期是幼儿想象力发展活跃的时期,他们的生活、游戏都离不开想象,特别是幼儿在进行艺术创造时,想象力更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在实践活动中,如何以开展美术活动为契机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给予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使其头脑里充满各种事物的形象,这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因为婴幼儿时期想象的特点是由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所以,孩子生活内容越丰富,得到各类事物的形象越多,就越有助于想象力的发展。我们还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营造美术活动环境。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也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因而,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教师在进行教室内外的装饰、墙壁的美化时,一定要做到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比如:在墙面装饰中,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制做贴立体感较强,色彩鲜艳的墙面,如“海底世界”“梦幻宇宙”等。孩子对此类东西比较感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观察与共鸣。

此外,增设美术区,为幼儿提供白板、记号笔、五彩胶泥、卡纸等,方便幼儿随意涂抹,使他们的想象及所见所闻都能在这块园地里得到充分展示。有了这样的氛围,幼儿不仅能够随时发现美、观察美、感受美、欣赏美,而且能够及时表现美、创造美。这也可以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2.丰富美术活动内容。 通过主题画、想象画教学,促进幼儿思维活动的发展,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题画、想象画教学可以使想象的范围扩大,有利于发展幼儿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创造力。在进行主题画与想象画教学时,内容应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能引起无限联想的题目,通过幼儿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来。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画出“我的最爱”,小朋友兴趣浓厚,画面内容也极为丰富,色彩鲜艳,画完后我让幼儿分别讲一讲自己的画,幼儿往往会把实际不存在的现象创造性表现出来,有的滑稽可笑,有的离奇古怪。老师在指导幼儿绘画时,要充分尊重幼儿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要过分强调绘画的比例、结构的正确性,也不要用老师的意图去代表幼儿想象,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体现幼儿个性的作品。 3.以游戏形式组织绘画教学。 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想象。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引起孩子想象的物质基础。要多为孩子提供各种不同游戏材料和玩具,可促使孩子去做相应的游戏,产生相应的想象。如,一副几何图形,可促进孩子自由想象,他能组成自己喜爱的各

体育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对体育教学逐渐重视。该文以小学体育教学为出发点,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论述,并且针对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叙述。 在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并非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重点在于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小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小学教育中,体育学科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能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体育运动能加强团队精神,使得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 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2.1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2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小学体育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学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2.3 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 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4 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符合建设中国和谐社会的需要。新时期背景下,需要我们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顺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要求。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质就是塑造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1.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质。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2.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

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会凝聚人心,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4.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5.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

浅谈中国美术教育现状

浅谈中国美术教育现状 自古以来,美术及其教育活动就是人类医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人们发现美术作品及其构成因素均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疗作用。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洞开了门户。” 在当代中国,美术教育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仍有不少的问题出现,我想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教育的薄弱之处,也是眼下全社会都关注的,让我们为了中国美术教育的进步一起来探讨吧! 小学阶段是中国义务教育的开始,从小给学生打好基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中国美术教育的初级阶段的教育理念。美术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其实直接影响人的文化素质、思维品质、思想品德、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形成。但我们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并不理想,有些学校甚至不开这门课程,很多人认为美术课可有也可无。存在着重语数轻美育、重技能轻创造、重考分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小学美术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培养智能、培养兴趣、重视美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为此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应该做到:一、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接受美术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必须提高艺术素质,必须从培养每一个人的艺术素质入手,因为每一个人的艺术素质是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素质是每一个人素质的融合和升华。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第二,全社会应重视美育教育,学校应尊重美术课教师,安排好美术课程,教师应切实上好每美术课。上好小学美术课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差生问题,不能排斥他们,帮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能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树立坚强的自信心,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从而使他们不断进步,最终让全体同学的都对美术有浓厚兴趣,都来上好美术课。第三,鼓励优等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教师可通过对他们提出较高学习要求,来带动全班强烈的艺术兴趣,以此实现艺术教育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客观要求。小学阶段艺术素质能否得到发展,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对他们的一生均有深远的影响。 在初高中阶段美术教育会因为其他课程的设立而产生不同的现象,初中三年绝大部分学校都开设美术课,总的现象和小学差不多,都不受重视。心喜的是许多学校开设美术兴趣小组进行专门辅导,遗憾的是这些兴趣小组多数是开始为日后竞争异常激烈的美术高考好准备,美术训练枯燥而乏味。近几年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虽然制定了美术欣赏课教材,但高中美术欣赏课很少有学校开设,绝大多数的高中不开美术欣赏课,高中课程基本上把美术课踢出了课程表,只有为了想考入美院的部分学生开始了他们漫长而枯燥的考前美术培训。几乎所有的高中都有美术高考生在上考前培训班,这种考前培训班分两校内的和校外的,而

初中阶段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美术学科核心素 养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初中阶段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 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选择、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 美术表现 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语言,通过观察、想象、构思、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审美判断 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评价和判断;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环境。 创意实践 创意实践指由创新意识主导的思维和行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养成创新意识,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尝试创作有创意的美术作品;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联系现实生活,对物品和环境进行符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构想,并通过草图、模型等予以呈现,与他人交流,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 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尊重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者的创造成果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我对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的看法

我对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的看法 【内容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主要使教育者成为有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高尚品德的新世纪人才。现代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美术课堂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通过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练习而获取知识的。 【关键词】美术教育、改革目前,全国性的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我认为激活美术课堂是教学的根本任务。同时我一直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新课改下的美术教育该改什么呢?”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底位却是现代美术教育最本质的和追根溯源的思考。 1,在传统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或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曾经看过有一篇调查报告中陈述一个调查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所“赞许”的,同他们在闲暇时间中所热中的大相径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就出在教师使用的方法上。其实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故事,动人、通俗的陈述使学生对艺术品和艺术家先有一个深刻的了

解,然后用分数或其它奖惩方法使学生按课本,大纲或教师的要求来对艺术品做出真实的评价。相信在理解基础上的评价会来得真实,而并非弄虚作假。这样才能真正养成比较高的艺术品味。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它还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2,教材内容方面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违背了教育心理学规律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教师让学生欣赏艺术品,主要不是培养职业的鉴赏家和批评家,但经常对各种审美类型和特征作比较与鉴别,经常对各种艺术作品优劣之处进行区分与评价,确实有助于审美趣味的敏锐化。但这种审美趣味的培养,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个性独特倾向。教材切忌简单划一、强求一致、存在明显的成人化倾向,应该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式的递进,充分考虑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 3,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美术教材在历史领域,批评领域很重视,即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及培养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却在制作领域、创作领域出现了严重的一片空白。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将美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美术、工艺和设计的不同方法,参加各种小组、班级的艺术活动,并运用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技能创造出各种艺术作品。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爱美、爱艺术、并积极地投入到创造美好生活中去,树立真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是真正达到了审美意义上的提高。 要本着创新和跨越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并树立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

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摘要:学校教育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而现行体育教学很少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体育课练习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很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策略 1、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身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应用的程度,而基础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阶段。体育课必须改革,与之相适应。 2、目前国内外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2.1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终身体育思想的贯彻,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无论是在教材改革上还是教法上,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教育思想上,都有很多专家同仁做出了努力,得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科研成果,创造出如“娱乐体育”、“快乐体育”、“创新体育”等等学说。但毛振明教授在《第四届中日学校体育研讨会随笔》中谈到日本学者在看完我们两节中小学体育观摩课后,提出了许多疑问,如:“课中内容教多,但主线不太明确”、“教案中提出让学生体验到乐趣,加强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师如何体现”?“学生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如何进行”? 这些的确是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尤其是农村小学校,受体育教师本身素质,文化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和领导重视程度以及应试教育旧观念和场地器材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小学体育教育还存在以下一些重要问题:首先,教材重复严重,教材建设思想上没有清楚地突出教材主线,没有明确地划分阶段重点培养目标。如在某阶段应该发展哪项素质,培养哪方面的卫生知识能力等。其次,教学方法单一,“导学”不全面,只顾“中间”忽视“两头”,忽视学生发展状况,不能做好因材施教,忽视德、智、体、美、劳的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再次,考试制度一体化,“一刀切”,升学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四是健康教育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教材和教学实践活动;五是课外活动名存实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